首页范文电商培训制度十篇电商培训制度十篇

电商培训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0:54

电商培训制度篇1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电子商务人才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互联网+农业”成为农业大跨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网络市场的多元化衍生出新的行业,产业链的延伸以更灵活的方式来捕获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农业市场产业链的延伸,需要更多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参与,通过变幻莫测的市场动态,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迅速调整产品线、拓宽销售渠道、制定适宜的促销策略。只有专业电商人才才能实现网络农产品产业链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大跨度发展。

(二)农村电商发展的相对滞后亟需大量电商人才

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及惠农政策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趋势来看,市场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加强电商人才供给成了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最关键因素。充足的电商人才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网络时代的“新农民”实现创业梦想的客观要求

互联网经济下的新商机,为许多人创业提供梦想的平台。电子商务为优质的农产品创造更大市场,“新农民”通过电商渠道,实现低成本的创业梦想,互联网的经营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脱贫致富。

二、农村地区电商人才建设现状

(一)农村电商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电商观念接受程度低,专业电商人才缺口较大。由于我国农村信息化程度低、传统观念和消费习惯,加上农村普遍教育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电商氛围还不够浓烈,对电子商务的接受普遍还停留在浅表层。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非常专业化、多学科交融的技能,需要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农村目前缺少实践能力强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2.优秀的农村电商人才引进效果不明显,流失情况严重。农村生活环境落后、缺乏文化氛围,本就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多属于初创型企业,本身技术化程度低,人才管理意识缺乏,对人才能力的发挥有明显的局限性,薪资待遇又无法与大城市相比媲,导致优秀电子商务人才不愿意驻扎农村,更难以留住优秀人才。3.缺乏系统而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撑,培训效果有限。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互联网技术不断地渗透,农村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地方电子商务发展[1],注重地方电子商务人才技能的培养。各地出台相关政策,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由于人才需求目标不明确,对培训者能力素质缺乏了解,培训内容、形式等随意性较大,又缺乏评估机制,培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4.地方高校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定位。地方高校应服务于地方企业,为地方企业发展输送合适人才及技术支持。由于传统的落后观念,高校少有将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于服务农村;而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杂性,高校难以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针对农村市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难以实现。

(二)农村电子商务对人才需求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具体包括农村信息服务、为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进行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2]。因此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电子商务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农业生产、农产品种养殖技术,熟悉农产品特性及农产品市场等。具体包括:1.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人才。农村电子商务是将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开拓更大市场,因此技术人员不仅要熟知农产品、懂得相关农业种植技术、农业生产技术,还要掌握互联网技术应用、美工、品牌开发与运营,网络营销、线上客服等能力,通过网络平台的营运,带动农产品销售的线上发展。2.农村电子商务技术人才。技术是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运营的效果,传统电子商务技术包括美工、网站开发、数据分析等通常由专业人员完成的。农村电商要发展,需要专门的产品素材拍摄、处理等美工及网站管理、页面设计等技术人员。为了更好把握市场,预测产品的生产、销售、产品推广等,还需要数据分析人员。3.农村电子商务战略管理人才。农村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的农村发展规划,科学的管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使农产品市场的拓展、产品品类的增加,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物流等各环节要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者掌握品牌管理、农产品管理、营销管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惠农政策等综合素养。

三、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机制体系构建

根据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建设的现状,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需多方力量合作,制定系统而科学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根据当地人才需求具体情况,明确培训内容,多元化培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其中制度化是根本,贯穿于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人才结构培养和培训对象选择过程中,而培训的专业化、培养方案的复合化和结构层次化才能满足人才模式多元化需求,人才本土化是人才能更好服务于当地农村的保证。

(一)人才管理体系制度化

建设高质量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规范而科学的人才管理与引进制度非常的关键。具体包括优秀人才引入相关政策内容、培训制度、人才激励制度、人才晋升制度等。为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驻村,地方政府需制定合适的人才引入福利政策和发展机会,让引入的人才能安心驻扎下来服务地方电子商务发展;对于新农民再就业培训方面,从培训对象选择、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考核等各方面也要明确制度化以保证培训效果[1];为防止人才流失,明确的激励、晋升制度既有满足引入人才的物质需求,也要制定丰裕的精神需求。完善而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是建设稳定又科学的电商人才队伍的根本保障。

(二)人才建设专业化

健全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程,人才情况直接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专业化。首先,电子商务人才引入制度专业化。农村电子商务起步晚,农村生活、发展机会各方面相对落后,要引入电子商务人才政府需要制定人才引进、薪资待遇政策,创造适宜的生活、工作的物质与人文环境,从而吸引并留住引进的人才;其次,电子商务人才建设团队专业化。电子商务知识的综合性,需要专业师资才能保证培训效果。地方政府制定培训目标,可以委托地方高校、企业培训团队方式,开展各层面人才的培训活动。最后,进行绩效考核,保证培训活动的效果。

(三)培养方案复合化

由于农业领域的复杂性和电子商务技能知识的复合性,高校难以提供各方面知识完整、技能熟练的教学师资,因此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很难培养出懂得农业知识与电子商务技能的有效融合的综合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高校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改变观念,根据当前市场人才需求,调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才能为农村输送电商人才。另外,为了能培养出直接适应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人才,高校需要调动电子商务师资与农业专家的配合,协作培养出能将电子商务技能熟练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复合实用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现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到多元化。一是政校合作模式。高校依据自己专业的师资力量和配套设施,开展企业相关人员电子商务理论提升培训;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定向招生的人才培养政策,高校为农村地区提供精准的“智力扶贫”;地方行业协会与高校联合,组织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短期培训与实践操作,以赛促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电子商务业务技能;二是培训形式多元化,开展各种“线上+线下”内容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根据自己所需来学习,从而提高培训者的积极性和效果。

(五)人才结构层次化

企业发展需要不同教育程度和岗位的人才,人才培训既要满足企业需求又不能资源浪费,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基层的电子商务操作人员注重信息化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培训要让其了解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技术及方法的培训;基层干部强化电子商务基本理论、行业发展及作用、对社会活动影响的培训,为农村后期宣传提供理论支撑;中层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是企业电子商务规划与决策层,因此培训重点放在系统的理论知识上,同时注重与电子商务示范区交流学习和取经,对以后开展电子商务的工作规划和指导工作有借鉴作用。

电商培训制度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多功能实训基地;建设

前言: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步入社会生产实践的重要桥梁,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要能动手,还要能动脑,只有经过实践的训练,才能够发展成企业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有八百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超过了数十万,而当前在全球经济危机环境下,使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存活率要比线下企业高出很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互联网市场,尤其是网购市场更加明显[1]。从这样的形势来看,一方面是各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是社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本应是形成两旺的局面,而事实上却是,大部分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转行,而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这种矛盾体现出电子商务教育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不仅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多功能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设备老化

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很多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计算机配置较低,在实训过程中缺乏实训模拟软件,即使有一些实训软件,软件的更新速度也较慢,不能与时展相适应,导致在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技能时,由于条件不足,给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此外,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而当前的高职院校缺乏建设实训基地经费的筹措途径,不能够及时的更新或购买教学设备和软件,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培养计划[2]。

(二)实训基地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传统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在目前来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电子商务知识学习的需求。落后的管理体制降低了实训基地的利用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缺乏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不利于多功能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的,更加不利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

(三)实训内容不能与实际要求接轨

高职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主要承担两个实训内容,一个是各门课程的实践,另一个是校内专业综合活动的实践。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内容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严重的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在当前电子商务实训中,各课程之间缺少实践环节的衔接,长久以来会造成各科的项目之间缺乏连贯性,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无法实现各个专项之间的灵活运用,实训效果得不到提升。此外,电子商务和实践活动不能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3]。而电子商务专业可以大量的引进真实的经营项目,例如在校园中开设电子商务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尽管这样的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实训内容,但实践教学体系却不能与之相适应。可以看出,一定要加强改革相关的实训内容,才能保障多功能实训基地的顺利建设。

三、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措施

在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不断的提出创新型措施,保证建设出的基地能够与时俱进,集教学功能、社会功能和商务功能等为一体,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平稳发展。

(一)解决设备资金问题

高职院校应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实训基地建设的所需经费,以保障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完成学习的过程。可以建立一些实训场地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电子商务实训机房或商品摄影室等。此外,可以通过向具有合作关系的电子商务企业申请相关设备和实训材料的供给,在能够保障实训设备和实训项目齐全的情况下,促进电子商务多功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例如合作企业提供一些电脑、手机或微信推广等服务。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起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专业管理团队,让学生能够在管理人员的管理下进行课余的训练,也可以由管理团队开展一定的电子商务活动,在活动中使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此外,应积极的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确保实训基地每一个设备和环节都能正常运行,促使实训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的力度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合理的实训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训的有效性。

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竞争关系的分析等,来制定出与现实环境相符合的实训内容,在实训课程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各个科目的相结合,最大限度的避免实训中出现不连贯的问题。此外,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实训工作顺利完成。可由企业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训岗位,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电子商务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培养电子商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保障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的共同指导下来完成,以此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能力。

结语:在当前高职电子商务教育中,增强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高职院校中,建设多功能电子商务实践基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不断的提出创新型措施,保证建设出的基地能够与时俱进,集教学功能、社会功能和商务功能等为一体,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平稳发展。(作者单位:1.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吉林省网络商品交易监测中心)

参考文献:

[1]韩汝萍,向爱华,张秀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训课程的实施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02):10―14.

电商培训制度篇3

 

1海门市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的主要做法

 

1.1科学安排培训内容

 

围绕让参加培训的衣产品生产经营者“会上网、会开店、会营销”的目标,兼顾不同基础条件的参训人员,结合衣产品电子商务各环节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通过开展衣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等理论知识培训,使学员了解衣产品电子商务对于加快衣产品流通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员积极参与培训和发展衣产品电子商务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开展计算机及互联网基础知识培训,增强学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开展衣产品电子商务打好基础。通过开展网店开设与装修、衣产品上网,衣产品拍摄、图片处理与视觉营销,网店营销推广渠道、在线客服技巧、订单处理、物流配送等衣产品电子商务实用技能培训,使学员学会上网营销衣产品的一整套技能,实现培训目标[3-4]。

 

1.2着力建设师资队伍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师资队伍。按照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制定了《海门市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讲师管理办法》,出台了专兼职讲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为师资队伍良性发展搭建平台。定期对培训讲师开展衣产品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更新培训,不断充实、更新讲师的专业知识。注重对培训讲师开展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切实提高讲师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不断提高其教学技巧,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加强“双师型”讲师队伍建设,在强化讲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组织讲师深入各衣产品营销企业、电商企业参观学习,提高培训讲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充分利用海门电视台的《金色大地》《衣情快递》《致富经》等栏目,向参训学员传递最新的衣产品网上销售行情和衣民上网销售衣产品的经验。

 

在“海门衣民培训网”开辟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专栏,及时上传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的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等资料,让学员通过培训网站学有所获。开通了海门衣产品培训微信公众号,将衣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以图文结合或微视频等形式发送给学员。开通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QQ群,定期安排培训讲师或者典型学员讲群课,学员在家里的电脑上或者手机上就能接受到培训,不断提升培训效果。1.4注重加强对外宣传将宣传工作贯穿于培训全过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进—步放大培训成效。先后在海门日报、海门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设专栏,对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工作情况及优秀学员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在新华日报、南通日报、江苏衣业网等新闻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介绍海门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的方法与成效,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与海门电视台联合拍摄衣产品上网营销系列专题片,有代表性地选择从事不同类型衣产品上网营销的学员典型进行拍摄,在海门电视台播放后得到了较大的关注。

 

通过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微信公众号,将学员成功营销衣产品的典型和培训动态,精心编辑成图文并茂的信息内容,有的还配以相关视频内容,并及时发送给学员及其他关注人员,从而进一步放大培训成效。

 

1.5切实开展跟踪服务

 

成立培训跟踪服务工作组,向参训学员提供跟踪指导服务,延续培训效果。工作组成员对已参加过培训的所有学员认真建档,利用电话解答和上门指导等形式,定期开展跟踪服务,了解各位学员学习后的感想,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上网营销衣产品时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通过已开通的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QQ群开展跟踪服务,学员在进行衣产品电子商务遇到问题时可随时到QQ群进行咨询,群里的讲师和跟踪服务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帮助解答。还借助padlet共享网络平台建立了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级主页,并指派计算机专业和经济专业讲师进行管理。学员可通过班级主页留言等方式相互切磋交流学习心得,提出疑难问题,管理人员也会及时帮助学员解决。

 

2海门市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取得的成效

 

2.1开设了一批衣产品淘宝零售网店

 

通过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一大批参训学员培训期间在实践指导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完成淘宝网店的开设、网店的初步装修和部分产品上网等开店步骤。据统计,参训学员在培训期间开设衣产品淘宝网零售网店45家,目前正常运营的有20余家。其中海门舒意特产、江海人家、海食召、沐田园等一批淘宝店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成长为钻石级店铺。江海人家的海门甜芦粟月成功交易近900次,海食召的衣家自制腌土猪肉月成功交易300余次。

 

2.2培养了_群衣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通过培训,使参加培训的衣产品生产经营者学会了上网开店的步骤,较为熟练地掌握衣产品网络营销技能,从而培养了一群衣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建立一支顺应形势发展要求的衣产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队伍。据不完全调查,参训学员中有20%自己通过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美团、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海门甜芦粟、香沙芋艿、海门山羊肉等特色衣产品销售,60%在衣业企业从事衣产品电子商务管理、销售、客服等工作,还有10%正准备加入衣产品网上销售行列。

 

2.3创新了衣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理论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更新了衣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促使他们改变原有模式开展衣产品电子商务。目前,海门衣产品电子商务在微店营销方面突飞猛进,利用微店营销的企业及个体10余家,销售业绩成十几倍的增长速度令人刮目相看。微店具有可移动、更便捷、信任度更高、产品更新鲜的特点,更适合中小城市的在线销售。目前,海门市的衣产品在线销售模式主要是以生鲜衣产品微店销售进行同城配送为主,形成了以“苏洪鲜食”一家独大,味之原衣场、好年衣庄等蔬菜配送的销售步步紧跟的新局面。

 

2.4提高了衣产品网络营销水平

 

通过培训的引导,衣产品经纪人、家庭衣场主等衣业市场主体借助电商渠道和网络优势,把海门市丰富的衣产品资源“引流上线”,提高了海门市衣产品网上营销水平。除了线上交易外,海门市的衣产品还通过阿里巴巴网站、美团网和海门携衣网等线上交易平台在线供求信息后取得客户,线下实现衣产品交易。如三厂工业园区味之原、星期七等部分衣业龙头企业与电商联姻建立“虚拟开心衣场”,将观光休闲服务、特色衣副产品等通过微信、美团等平台推向全国。目前为止,海门市衣产品网络销售额约8000万元。

 

3进一步开展海门市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的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电子商务培训是加速衣产品流通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工作,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具体抓。建议进一步完善由衣业部门牵头,财政、科技、教育、人社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培训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组织,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定期召开研究培训工作的专题会议,安排和部署衣的新路子,研究制定有利于培训开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科目,并根据财力的增长情况,不断增加培训的配套投入,并逐步形成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3.2广开人才渠道,充实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培训质量的保障,应从培训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开辟多条渠道充实衣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师资力量。以“送培进修”为通道,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参加部级、省级、市级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以“行业实践”为平台,着力为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条件,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以“引进人才”为抓手,聘用行业专家和高职院校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架构。同时,要通过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为专兼职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形成专兼职教师互动学习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专兼职教师教学水平。

 

3.3顺应行业发展,更新培训内容

 

衣产品电子商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衣产品电子商务的模式得以不断更新,从自有平台模式发展到第三方交易平台以及自媒体平台。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在衣产品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培训机构在设置培训课程时要顺应行业发展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在以淘宝平台开展衣产品电子商务为主要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微店的开设、微信公众号的申请与使用、衣产品微博微信营销的技巧等内容。此外,还可以针对团购市场的发展势头增加衣产品如何做团购等培训内容,真正做到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4分“三班”取“四式”,提高培训效果

 

由于培训对象的层次不同,应根据学员对衣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的具体要求和对计算机及营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层次开展培训,建议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和精英班。对于同一培训班的不同学员,建议采取“四式”并举培训的方法开展培训。一是教师点拨式,即授课老师精心选择内容,对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讲授,省时高效;二是学员自学式,即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让学员利用教材自学;三是个别辅导式,学员之间存在着_定的差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个别学习困难大的学员,培训教师耐心细致地辅导,确保整体质量的提高;四是学员互学式,即学员之间相帮互教互学,共同解决培训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取得“时间短,见效快”的效果。

 

3.5扶持培训学员,搭建网销平台

 

地方政府应出台衣产品电子商务优惠政策,大力推进衣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不断引导衣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对开展电子商务的衣产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参训学员应从多方面予以扶持。扶持有条件的参训学员以自由品牌为依托,在知名的衣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办网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工作,认真探索多部门协作的培训工作。

 

结语

 

面对美好乡村建设多方位的现实需求,本研究通过规划主导、建筑整治、景观改造、环境整治以及水环境治理的策略联合,探索能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定制式建设办法。一方面,在产业导向下的空间规划设计,深入了解乡村资源基础,并制定联合乡村发展的产业规划。另一方面,针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在建筑、景观、环境治理上加强与空间规划的协调,确保空间规划的有效实施。研究以乡村产业和特色为突破口,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进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与次序提供引导性建议,为解决广大乡村主导型区域的城乡统筹问题进行探讨和尝试。

 

[1]王路.村落的未来景象一传统村落的经验与当代聚落规划[J].建筑学报,2006(11):21-27.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3]李越群.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景观的保护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电商培训制度篇4

关键词:跨境电商;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跨境电商产业的高速增长为我国外贸增长带来新动力。通过对区域内外贸企业调研发现,:一方面,传统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热情高涨,通过跨境电商能够加快自主出口品牌建立,扭转长期以来贴牌生产的不利局面,挖掘外贸企业出口市场的新需求,实现价值链的攀升。另一方面很多传统外贸企业缺少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人才缺失成为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10%的传统外贸企业正在从事跨境电商或即将涉及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然而,各类跨境电商人才难觅成为这些企业在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其中跨境电商运营类人才短缺占50%、精通小语种或美工等技术层面的人才需求占30%、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其他管理方面的人才占20%。因此,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外贸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企业急需的外贸人才,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相关研究综述

1.跨境电子商务

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用“互联网+外贸”概念。跨境电商不同于外贸电商,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外贸电商主要是在网上推广、宣传、展示产品,并没有实施线上支付结算,基本上选择线下交易,而跨境电商都在线上完成交易、支付结算;外贸电商并没有减少交易的环节,只是传统外贸的线上展示,而跨境电商却精简了交易的环节,可以直接面对终端的消费者;外贸电商比跨境电商的关税负担重,跨境电商可以以零散型包裹的形式寄送,只需缴纳行邮税。目前的跨境电商主要还是以B2C为主,未来的发展将会朝向B2B2C。因此,从广义上来说,跨境电商包含了外贸电商。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囊韵滤姆矫孀攀郑夯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用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也大有可为。目前中国的传统外贸增速在不断下降,大量外贸类专业的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反之,跨境电商成为外贸的新增长点后人才的供给却远远不足。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单独培育跨境电商人才的成本非常高,对于学校来说目前很多平台操作都要以付费的形式或企业认证的形式进行,对于企业来说解决培养场地、培训讲师费用、管理费用等也是一笔大的支出。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下,实施校企合作,导入企业员工培训机制,进行外贸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可以化解传统外贸人才过剩,跨境电商人才不足的现状,降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成本。通过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不仅为地方外贸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撑,也能有效衔接企业的用人需求。

3.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现有的跨境电商人员主要来源于电子商务转型人员、传统外贸转型人员、C2C跨境电商从业人员。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依托跨境电商平台的培训机构培养、跨境电商企业自行培育、高校培养。前两者难以形成规模,且数量较少,力量非常单薄;高校培养又存在跨境电商师资缺乏,培养的学生不能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因此,校企合作共育跨境电商人才是目前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必须要找到共同的利益点,以往校企合作或是流于形式或是最终失败的原因永远都是一头热。实践证明:成长型企业最适合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发展急需人才,在培育学徒的同时可以首先择优选用,而且跨境电商一些重复的基础性工作可以由学生承担。另一方面,学校要发展跨境电商必须与企业紧密合作,学校原先从事传统外贸教学的教师也要快速转型才能与企业师傅合力培育人才。

二、校企联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探索与实施

为适应“互联网+外贸”新形势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外贸人才的迫切需求,探索跨境电商复合型外贸人才,学校与自带待运营项目的跨境电商运营企业进行合作。一方面跨境电商技术最为娴熟,另一方面待运营项目可以容纳更多的学生进行操作训练。通过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三维度、六体系、一机制”的育人模式,培养一批“技能多、素质高、功底深”的外贸优秀人才。

通过校企共同制定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导入企业员工培训机制,构建“三维度、六体系、一机制”的育人模式,具体见下表1:

设计思路如下图1:

1.校企合作实施教学

经过前期招生即招工的双向选择,确立跨境电商外贸人才的规模,成立跨境电商特色班。设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实施校企共同管理,进行全程企业化运行。学校派出骨干教师与企业派出的师傅结对工作室,实施双师带徒模式,真正实现小班化教学与管理。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外贸类专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构建“项目制“专业课程体系。例如跨境电商实务、商务英语、跨境网络营销、跨境物流、广告策划、图片处理等专业实操课程分别对应跨境电子商务实训、跨境商务英语实训、跨境网络营销实训、跨境物流实训、广告策划实训、图片处理实训等工作室实操项目。另外,专业课程在第一轮实施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执教,到第二轮教师才能独立授课。

2.三维度、六体系--实现外贸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打破传统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学生的三维度,导入市场机制,实施现代企业内部人员六大体系培养方式,从而构建外贸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路径。

(1)三维度

根据外贸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时的安排,结合外贸企业不同岗位员工成长路径,在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管理素养获取上实现渐进式上升。见表2

(2)六体系

通过研究企业内部员工培训体系,构建外贸人才培养新体系。具体如图2。

3.一机制-校企共建机制,双方共同评价

为保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并实施实践教学相关的制度及细则。具体有《企业例会制度》、《学生管理委员会制度》、《企业奖金发放细则》、《学员日常行为守则》、《学员培训制度》、《双师评聘与考核标准》、《学员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实习指导书》、《学员技能考核办法》。同时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俗己脱生考核办法,实施校企双方共同评价机制。企业、专业教师以课程为项目组成若干个课程评价小组,其中实训类课程归属到相关课程共同考核,采用学业评价和业绩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企业师傅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具体、客观地对学员的专业理论功底、业务核心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综合评价。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使外贸实践教学模式得以平稳有序的进行。

三、小结

经过3年的学徒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再创新高。应届毕业生纷纷被高薪预订,跨境电商特色班的培养有效地满足了地方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主,创业为辅。除了能熟练运用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技术,还要加大外贸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企业创业孵化器的培育下能成就一批洞察国际市场资讯,熟悉网络营销推广的具备综合跨境电商运营素养的优秀外贸人才。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新华网.2015-11-10.

[2]任志新,李婉香.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4).

[3]屠建平,杨雪.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绩效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13(7).

[4]杨坚争等.我国不同规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分析[J].当代经济与管理,2014(1).

[5]鄂立彬.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03):22-31.

[6]毛姣艳.跨境电商发展给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5(34):130.

电商培训制度篇5

(一)课程设置相似

目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采取能力模块的设置方式,包括基本素质能力(以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程为主)、职业基础能力模块(围绕着以英语为本位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展开的课程)、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英语+商务知识类的课程,如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翻译等)、职业综合能力模块(一些综合的实训类课程,如商务模拟谈判,进出口报关业务等)。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共同点就是将英语知识技能和商务知识技能笼统地糅合在一起,课程内容既缺乏与区域经济对接的区域特色,也缺乏与产业或行业对接的行业特色,结果便是高校间相互借鉴,开设的课程及其内容基本雷同。而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因为缺少行业特色而没有就业竞争优势,毕业生零散分布于各行各业的涉外企业,没能形成学院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也不利于形成毕业生对后续人才培养的正面反拨效应。因此,面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势在必行。

(二)普遍重英语轻商务,实践教学缺乏

许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多数都是从英语教学转向而来。而商务类的专业教师则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实践经验。真正由行业一线专家教授的课程非常之少。这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较好,商务理论学习尚可,但商务实践则较难满足需求。有调查研究表明:“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比较地集中于丰富的商务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商务技能,然后是英语应用技能,而不是很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而目前高职院校中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商务知识和技能方面还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采取校企、校地的协同育人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三)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对接现代涉外服务业的最新需求

传统外贸模式在广东转型升级的挑战下,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逐渐完善,逐渐转型为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外贸新模式。目前至少有60%左右的涉外企业是采用网上外贸的平成整个外贸流程,如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速卖通、兰亭集势、敦煌网等。因此,使用网上外贸平台,完成从寻找客户(或是客户找上门)、产品推广(或是回复客户询盘)、将询盘转化为订单、跟进订单、完成订单、到售后服务整个外贸流程的人才需求则成为所有涉外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共同新需求。然而,目前广东省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只有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能够意识到这种新需求,并在课程中增设了网上外贸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网上外贸项目等相关课程的教学。而开设了这些相关课程的学校中,能够很好用有效科学的课程实施方式,切实培养学生跨境电商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则更是屈指可数了。因此,构建和实施面向区域的校企、校地的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困境。

二、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协同育人模式内涵

(一)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路

1.以培养花都区域经济涉外产业的急需人才为重点

我院所在区域花都区也呈现出十分健康良性的外贸发展趋势,据海关统计,2013年花都区外贸进出口总值333.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02.7亿元人民币,增长13.4%;进口131亿元人民币,下降23.5%;贸易顺差为11.6亿美元,较2012年的1.2亿美元增加10.4亿美元。2013年,花都进出口总值呈现逐季向好趋势,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进出口值10.3亿美元,第二季度13.4亿美元,第三季度14.4亿美元,第四季度15.7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12月进出口值更攀升至2012年10月以来月度高位,当月进出口值5.5亿美元,大幅增长27.7%;其中进口2.1亿美元,大幅增长1.1倍,出口3.4亿美元,再度刷新2012年12月3.3亿美元的月度历史高位,增长1.9%。去年花都对主要出口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加工贸易进口逆势小幅增长。外商投资企业为最大的经济主体,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逾2成。箱包最为花都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最大的出口商品,大幅增长3成。家具、摩托车和鞋类出口增势良好。花都区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这给我院商务英语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机,通过该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花都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涉外企业、行业、政府和学校四方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真正打造现代化的高职教育。

2.促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大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兰亭集势等)进行涉外贸易工作。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服务越来越周到,借助电子商务联盟创业也越来越容易。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充分利用花都电子商务商会丰富的涉外

企业资源花都电子商务商会作为汇聚电子商务行业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公司,与花都地区涉外贸易公司有着广泛的联系。事实上,有不少使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涉外企业本身就是电子商务商会的会员企业。因此,利用花都电子商务可以充分了解涉外企业的人才需求,并能有效组织这些公司进行人才的招聘、培训工作。利用其丰富的企业资源,可以促进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更加切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目标

1.通过与花都电子商务商会合作

建立专门培训面向花都地区涉外企业人才需求的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外贸人才协同育人联盟。学生经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外贸综合素质的培训、认证,将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业界一致认可的人才,应聘时优先挑选或在该育人联盟培训实践之后直接聘用。

2.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运作方式

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示范作用,并带动更多院校学生(尤其是在花都区的高校)参与本育人联盟,实现校校协同创新,提升该育人联盟的品牌效应。

(三)协同育人模式的体制创新

1.创新人才实践的培训机制

过去学生的实践缺乏统一的培训、监管和评估。各实习单位的指导水平参差不齐,实习的内容和实习效果的评估均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导致很多时候容易变成“放羊式实习”,本文所构建的育人模式将按照跨境电子商务业界的统一标准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指导,按照统一的认证标准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和评估,并最终按照同意的准入制度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

2.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由过去的学校评价或学校与企业共同评价改革为第三方(由电子商务商会)认证,使得评价工作更为客观、规范,同时具有推广性,该评价体系可以推广到以培养跨境电子商务涉外人才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

3.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实行2+0.5+0.5模式,即两年时间在校学习,半年时间统一安排到协同育人联盟培训实践,半年时间顶岗实习。这一方面加强了学校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另一方面使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电子商务商会的会员企业)能更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实践;同时,学生可获得更为规范的、符合业界标准的实践指导,实现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三、面向区域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协同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

根据上述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我院在实践中按照下述重大协同任务,逐步推进该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逐步形成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立足涉外企业商务人才共同核心需求(即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协同花都区电子商务商会的相关会员企业的特色协同育人联盟,大大提高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具有借鉴性和推广性的可持续协同育人模式。

(一)协同育人联盟的顶层设计

在组建协同育人联盟之前,需要有充分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的顶层设计,包括育人联盟的组建方式、培育过程、机制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等。这一阶段的重大协同任务如下:

1.采集花都涉外

企业涉外商务人才需求通过获得花都区政府的支持,依托花都区三大支柱产业的行业协会/商会,分别为广东省皮具行业协会、广州花都(国际)珠宝商会等行业协会和花都电子商务商会,通过座谈、问卷(网上问卷)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获得对花都区涉外企业(以皮革、珠宝、汽配的涉外企业为主)在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中,对涉外商务人才在专业核心素养和职业核心素养上以及数量的具体需求,形成花都区涉外企业涉外人才需求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并逐步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实现人才需求的及时更新和数据化。该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可以与其他高职院校以及借助第三方信息平台(如麦可思)协同共建,逐步从花都区的涉外商务人才需求辐射到整个广州市甚至是广东省,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逐步完善。

2.协同育人联盟组织结构的构建

在市场调研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与花都电子商务商会建立核心协同单位关系。花都电子商务商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其会员单位输送所需人才。因此,由于与学院有共同的利益需求点,协同双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利互惠,这是协同育人联盟的基础所在。同时,成立协同育人联盟委员会,下设协同育人联盟项目开发部、项目执行部、项目评估认证部、人才输送部和创业孵化基地。各个部分各尽其职,有序合作,共同促进协同与人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3.开发协同育人联盟人才培训标准

由协同育人联盟项目开发部负责整个人才培训的标准研制,基于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涉外企业涉外商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形成协同育人联盟的人才标准,包括其专业核心素养标准和职业核心素养标准。再由项目执行部制定具体的协同育人培训方案,形成切实可行的培训纲领。协同育人联盟的人才培训标准每年需要根据现代涉外服务行业的最新发展需求做相应的调整。

(二)协同育人联盟标准的执行

1.开展协同育人联盟精准化培训

在协同育人模式下,在第五学期,将会通过面试选拔的形式,选择一批优秀的学生进入协同育人联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标准化培训。随着协同育人联盟的不断发展,可以接受更多的学生进行培训。还可以同时发挥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校行协同的优势,让更多学校参与到该协同育人联盟中,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标准化的培训。培训以模块、项目化开展,覆盖从事涉外商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标准。由学院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开发系列培训教材,有企业讲师以“学徒制”的形式开展培训,实现做中学,半工半读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2.协同育人联盟人才能力认证

在培训结束后,将按照协同育人联盟各协同单位共同开发的涉外企业涉外商务人才考评体系对培训的学生进行能力评估和认证。该能力考核体系包括专业核心素养和职业核心素养,既考核学生胜任涉外商务岗位的当前的能力匹配度,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协同与人联盟的职业能力的开发和认证,实现了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以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客观化和职业化。根据所培训学生的能力认证结果,不断完善培训方案和培训方法。同时,根据现代涉外服务业对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协同育人联盟人才输送和体制创新

1.推荐就业或资助创业完成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认证之后,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证明其职业能力达到的综合水平。该职业资格等级准入体系是由协同企业共同开发认可的,因此在业界可以逐渐形成一定的权威。协同育人联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联合协同企业单位举行专场招聘会,进行双向选择,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学生亦可持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自主选择就业。同时,对于一些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可以组成团队,完成创业项目书,如获得协同企业的认可,可以资助其创业,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破解协同育人联盟体制

机制上的障碍和困难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不断破解协同育人过程中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解决各种体制机制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如加强与区域政府的联系沟通,更好发挥政府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同时,改善高效管理体制问题,提高高校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就业市场灵敏度。此外,努力推进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建设。最后,还应大力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

四、结语

电商培训制度篇6

2017人才工作述职报告篇【一】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局党委明确提出:人才工作紧扣全局、全系统的工作任务,把握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是人才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现就我局XX年人才工作情况总结

一、人才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人才工作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加速全市水务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人才工作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从去年年底起,中央、盛扬州市、**市分别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了《****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同时把传达会议精神做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矗

2、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年来,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水务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总负责,分管党务和人事工作的副局长具体负责,人秘科具体做好系统人才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负直接责任。

3、统一思想,切实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结合系统有关会议,大力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观念,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事关水务事业兴盛的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并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做到以崇高的事业留住人才,以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才,以优越的环境留住人才,以适合的待遇留住人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XX年全年,接合系统调资共为专业技术人员办理浮动工资42人次,为11人办理以上助工职称。

4、注重充分发挥现有专业人才的作用。我们在今年的工作中,充分保护和利用系统内现有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潜力。根据我市水务系统的实际,凡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助师以上职称(含助师)的人员和工人技师,纳入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在科研、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时,系统内各类人才实行统一安排,以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建立正常的培训和再教育制度,鼓励各个层次的学历培训,培训费用按照本局《关于机关工作人员学历进修费用报销问题的规定》(仪水字XX第58号文)执行。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把各类人才的实绩作为奖励和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对做出显著贡献的可以给予专项奖励。各单位和机关有关科室都在为各类人才职称评聘、工资浮动以及成果申报等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发挥水利学会的科技工之家

5、对重点专业人才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根据我市水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凡是专业对口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下同)和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的人员,应当作为重点专业人才管理。为了让他们安心地为水务建设服务,在收入分配上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从引进报到之日起,五年内要确保政策工资全额发放。其他重点专业人才的工资原则上也应当全额发放,在单位经济困难,政策工资不能全额发放时,其工资待遇应不低于单位主要负责人。

6、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水务部门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在督导组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任务,党员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党委和党员干部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明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打算和工作思路

1、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

四种意识:一是一把手工程意识,局党委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二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三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

2、营造三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

首先是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3、创新三项机制,推动人才工作。

三项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如在我机关今后将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考核结果,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在事业站所推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等;三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新进人员考试制、劳动关系聘用制。

2017人才工作述职报告篇【二】

今年以来,我局人才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县委组织部关于人才工作要求,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全县商务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20xx年人才工作总结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20xx年临朐县人才工作计划》等文件要求,制定商务局人才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和人才引进扶持奖励。重新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为人才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深入实施人才工程。一是实施电商人才工程。多次赴义乌、遂昌等地考察学习,与阿里巴巴、经贸职业学院等专业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互动。依托县技工学校载体,组织实施千名青年电商人才培训活动,持续举办退伍军人自主创业网点实操巾帼创业电商助残等特色培训班,先后组织电商培训班22期,培训学员3100多人次,新培养电商创业人员950人。二是狠抓服务技能提升。把从业人员技能提升作为打响服务品牌的重要措施来抓,年内优选出华兴商场和佳乐家购物中心两家企业共4名员工参加潍坊市商务系统第七届职工技能大赛,其中三名点钞员,一名参加一刀准比赛,全部获得优秀奖。三是抓好家政人才培训。为促进农民工就业,满足家政服务市场需求,2016年共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90余名。其中,依托12343家政服务中心举办培训班2期,共培训家政人员50名。沂山大姐培训班13期,共培训300余名。培训聘请专门老师授课,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颁发从业资格证书。培训合格率95%,就业率100%。四是狠抓外经贸人才培训。年内组织220余家外经贸企业、中小企业促进会会员企业高管860余人次参加潍坊开放发展业务培训。邀请潍坊海关、商检等部门专家来我县举办政策宣讲3次。组织业务骨干、重点企业负责人共计28人赴省商务厅泰安、青岛基地参加跨境电商培训会3期。8月份,配合县委组织部在邀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张鸿开展自贸区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讲座,我县300人参会。

(三)构建电商平台载体。坚持把园区作为集聚电商企业、培育电商人才、链接电商平台的首要载体,加快完善临朐电商众创家园载体功能,目前已入住电商经营主体77家,积极开展B2B2C跨境电子商务,全力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楼交付使用,智联众益合、广贸天下、中国焦点科技等电商企业已正式入驻。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设立创新创业与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落实好创新创业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双创工作中来。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虽然,我局的人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人才奖励扶持政策落实上还存在欠缺,限制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二是人才工作宣传还存在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宣传工作体系;三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商务系统各企业招聘人员以中低端人才为主。

三、2017年人才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2017年,我局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才强县的战略目标,以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人才发展为着力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实际效果,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社会氛围。

(二)工作重点

l、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加强高级人才的引进、培训工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现代企业的运行需求,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坚持人才工作的制度化,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注重现有人才的自我提高,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2、多种形式引进高级人才,进一步加快我县服务业高级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由企业从大专院校和人力资源市场引进一批优秀的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及其它紧缺的专业管理人才,充实企业人才队伍。二是加大招商引资范围和领域,用特殊项目带动人才引进,通过高科技、软件技术、环保治理、再生资源利用等技术项目,带动引进专家型人才来我县发展创业。三是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聘请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与我县的企业、物流园区经营管理人才进行互动交流,开拓思路,建立创新型人才队伍。

电商培训制度篇7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迎来快速发展期,但青年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存在实践能力不达标、缺少完善的考评体系、缺少政策导向等问题。因此,如何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方案建立校内、外专业实践平台等方法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子商务教师的专业技能,从而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关键词:

电子商务专业;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目前,电子商务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期,各地区政府分别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该行业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慢慢开始触网触电,通过入驻天猫、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宣传和销售工作。基于这种背景下,各个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电子商务包含多个方面的知识,与工商、经济、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这一特征决定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由于高校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规模不容小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机构,想要培养适合企业要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必须配备一支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专业老师。但多数高校电子商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薄弱,这种现象严重影响所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质量。因此,探索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法非常迫切。

1、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是具备特殊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是指能够开展相应领域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实践操作能力、电脑、实验器材、生产工具等使用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开展科研工作等。我国教育部门针对高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电子商务职业和技能两个方面展开,要求培养具备超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但是,想要培养综合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必须配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师资团队。专业实践能力是高校电子商务老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高校专业老师有待提升的能力,是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的重点内容。因此,提升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2、高校电子商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现状

青年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但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经验和方法明显不足,无法保障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薄弱,在组织、示范实训课程方面的能力不足。长此以往,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出现严重的问题。

2.1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水平不高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团队主要包括高校原计算机、市场营销专业、管理专业的老师;高校青年毕业生;从企业引入的电子商务老师。根据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的情况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确是一门复合性强的学科,不单单要培养学生懂得技术,也要将电子商务经营转变为具体的工作流程。从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调整过来的青年教师,他们本身专业知识不扎实,显然这类老师的师资无法达到教育要求。自高校毕业的青年老师缺少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之,青年教师对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理解不够,极易出现重视书本知识、轻视技能的情况。同时,多数青年教师没有电子商务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经历,缺乏分析电子商务企业经营中常见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实习操作,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严重脱节。虽然高职院校工作比较稳定,但收入偏低,很难吸引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我国推行的任职制度对由企业调职到事业单位设定一定门槛,并不具备吸引丰富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优势。必须注意,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人才都很年轻,并不具备较高的职称和学历,根本无法进入高校任职。因此,青年教师在专业实践能力、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待加强。

2.2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

多数高校虽然意识到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并未落实到实践中。为了节约办学成本,部分高校并未配备充足的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已有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同时,忽视老师借助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导致电子商务老师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部分青年老师认为实践操作是体力劳动者该干的工作,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身份严重不符。试想,如果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都缺少相应的实践能力,何谈为学生传道、解惑。

2.3缺少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条件

高校开展的电子商务课程对社会影响力较小,与其联合、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某些合作企业多数为短期行为,因此,借助企业辅助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效果甚微。同时,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双师型师资团队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实践教学、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重视度不足,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并未制定有效的措施辅助执行,效果自然不理想。

2.4缺少健全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目前,从培养电子商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角度来说,还缺少科学有效的政策导向。现阶段,多数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考核处在真空状态,教育管理部门并未颁布高效可行的实践能力考评制度。同时,高校老师职称评定内容中并没有把电子商务划分独立的内容展开评价,电子商务依然隶属于管理科学工程中,强调教师的学历、科研论文数量等内容,对电子商务老师专业技能、指导学生实训等方面缺乏合理的考评体系。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必备的实训场地和实习基地。高校并未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该专业老师的专业技能价值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钻研、提升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得不到相应的鼓励和激发。

3、电子商务专业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3.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因此,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高校教育新理念,加强各项监督和管理力度,督促高校实施符合新时展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各大高校要针对电子商务教育教学实施改革,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建设。同时,电子商务教师要勇于适应新的教育形式,通过兼职、顶岗、培训等形式提升自身职业素质,从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

3.2制定可行性的教师培养方案

根据青年教师的来源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从而提升电子商务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高校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参与进修班、讲习班、学科培训班进行深造,也可以为这些青年教师提供与所教授专业相一致的大中型企业进行学习,通过挂职锻炼、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等手段,让青年教师在具体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实践能力。通过上述方法有利于改变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不断改善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3.3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实践活动保障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国情,制定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建设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投入相应的资金确保其顺利实施。创建完善的高校电子商务教师档案库,及时了解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发展情况,加大对高校电子商务师资建设正确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牵头建立高水准的培训和实践基地,承担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训任务,促使我国电子商务教师培养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制定每位入职的教师一年内必须通过实践教学能力考核,接受实践教学能力考核的教师可在自己任教的专业内任选一个关键点,进行现场教学。这种实践考核重点考查教师实践和理论教学能力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对不达标的教师给予再培训或者转岗处理。通过上述评价考核制度,有利于培养、锻炼青年教师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对改善其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3.4改革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

我国原教育部部长曾指出:“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必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技能性、实践性教学的师资队伍”。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人事制度,创建高效的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机制,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创设最佳的环境。同时,要把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人才相互结合,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高校电子商务教育团队中。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制定合理的教师评聘方案、不断完善人事聘用制度、职称评定等内容,在教师进修、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向技能型教师倾斜,做到理论知识与技能并重,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5构建校内、校外专业实践平台

产学研相互结合是针对电子商务青年教师开展继续教育、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严格按照专业建设要求,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科学研究机构的联系,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创设高校电子商务教育、运营、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实践基地。青年教师通过参与基地的实践工作,与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合作,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在实战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高校可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技能比赛,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不仅能有效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对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

总之,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可以不断探索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有效的途径,制定一系列制定政策,提高电子商务专业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电子商务青年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确保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毅.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探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41(32):74-75.

[2]陈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电子商务,2013,25(12):80-81.

[3]刘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12):371-372.

[4]刘喜咏.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J].电子制作,2015,11(4):206-206,207.

[5]邵洵.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创业能力培养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3(4):30-30.

[6]李勇,邓孝君,邓满英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综合能力提升策略[J].中国商贸,2014,21(13):216-218.

[7]郭汝惠.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1):37-41.

电商培训制度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项目式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校企合作制度

2014年,伴随着东莞市松山湖电子商务园区的成立,东莞市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逐渐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纷纷努力拓展电子商务专业深度校企合作。而随着业务流程外包(Bpo)理念的深入人心,很多电商企业也意识到职业院校在人力资源、场地、政策方面拥有诸多优势,也积极主动与各职业院校合作,共同探讨如何能在校园中完成对学生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实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的运营效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可见,校企合作的意义重大。

一、东莞市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校企合作脱离教学

虽然部分中职学校已经成立了“电子商务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训教学。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实用性很强,教学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师授课内容中没有与校企合作相关的项目进行体验和操作,学生在校企合作中所体验到的和课堂上的内容无法融合,学生的实战技能和校企合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校企合作模式单调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领导认为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邀请专家来校授课”,“成立订单班”“给学生找工作”等等。然而,通过对多个与东莞市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单位的调查,普遍认为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单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进入公司后还要重新进行岗前培训,急需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校企合作持续性不强

学校与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企业投入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很高,企业“入不敷出”时,学校就会处于被动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校企合作过程过于依赖企业,专业教师的匮乏以及专业教师实战能力的缺乏,专业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指导学生实战。

(四)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

由于中职学校教师日常教学、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任务较繁杂,很难集中精力在一个项目上,同时学校没有建立对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教师的选拔和奖励制度,导致在校企合作中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而参与企业项目的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制度约束,既扰乱了校企合作的秩序,又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

二、东莞市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项目式校企合作模式实施方案

(一)建立基于项目式校企合作的核心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在2+1的教学模式下,学校在前三个学期完成商务核心技能理论教学,同时以技能周的形式完成基于项目式校企合作的核心技能实训教学,第四个学期开展综合实训周,第五、第六个学期顶岗实习。核心技能实训教学要结合实训周和实训室,通过对校企合作企业网店规划、设计、推广、客服和运作整个流程的分析,集中培训核心技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企业实际电子商务项目的执行过程,掌握具体的岗位技能,保证了校企合作的连续性。

(二)建立工作室实训项目,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工作室实训项目的核心思想是“学生主体、项目牵引、团队合作、企业化管理”,实训项目要来源于企业,主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主要岗位培养方向,建立商品拍摄与处理工作室、网店美工工作室、网络客服工作室和网络推广工作室等。工作室依据公司模式制定管理办法、奖励制度和实施细则,设立相关负责人,构建以项目团队为主的运行机制。专任教师在专业学生中通过选拔机制组建项目团队,并将承接的企业真实项目引入项目工作室,按照企业项目实施工作流程,让学生在做真实项目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战能力。

(三)注重教师项目实战能力的培养,保证校企合作持续性

1.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我国教育部针对职业教育开展的国培、省培等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中职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多参加相关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

2.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教师与企业人员换岗。要想真正提高实战能力,专业教师一定要深入企业,开展企业的实际运营的项目,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在企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安排企业人员来学校与教师换岗工作半年或一年,让企业人员深入到教学一线,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解决师资问题,又能让企业人员更加深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实际,从而更好的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3.重视校企合作专任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由于中职学校教师日常教学任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任务较繁杂,很难集中精力在一个项目上。因此,可指派专任教师参与项目开发、运营和管理项目,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选拔出具有实战能力的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项目指导教师工作,保证校企合作效果。

(四)完善项目式校企合作制度

1.建立项目专任指导教师奖励制度。专任教师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骨干,因此要保持项目专任教师的积极性。可根据项目的规模、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给项目老师相应的提成,颁发奖状以及其他奖励措施。

2.建立项目式校企合作考核制度。根据项目式校企合作内容以及专业教师所做的项目记录,从考勤、项目过程表现、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考核。同时,完成项目的同学的收获以及反馈对于推进项目式校企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商培训制度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训课程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企业已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优势。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新兴专业,它涉及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目前开设该专业的各高职院校有的将该专业放置于计算机或信息学院,课程开设侧重“大电子、小商务”的模式;有的将该专业放置于经管学院,课程开设侧重“小电子、大商务”的模式。综合来看,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应是“电子技术是手段,商务是本质”。而电子技术与商务课程的比例设置多少为宜,应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对该专业的需求来确定。

为了提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大力推进实训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建立“基础+核心+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实训操作为重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岗位合格的目标,贴近工作实际,强化能力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面向社会需求,优化实训课程体系

在实训课程设置上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该体系有机整合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环节,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即一个体系、四个模块、注重融合,强调特色,突出素质。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计算机类课程模块、商务类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上面谈到的实训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类课程实训和商务类课程实训进行。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专业,为了能培养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很快胜任企业岗位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我们在设计实训课程体系时,充分体现“以用为主”的原则,妥善处理一个“度”的问题,即: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必需的相关知识。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学校设置了十门实训课,以及基本与理论课对半开的实践操作课,以上实践环节占总课时的55%左右,另在第四学期暑假安排两个月顶岗实习,第五学期安排一个个月毕业设计。每门实训课程均制定有详细的教学大纲,课程开课前按“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知识要点,明确能力培养要求和考核标准,详细列出章节学时分配、作业量和实训要求。

二、强调实际操作,改革评分制度,突出能力培养

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应用和发展之中。现有的电子商务理论还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因此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实战性特征,要使电子商务人员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宗旨,将校内计算机机房等实训室和外贸公司、物流公司、广告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应用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突出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商务网站的建设与开发、现代商务运作的技能培养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经过系统设计,对应于教学模块,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三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对于商务经济类课程来说,一是要求“走出去”,即教师带领学生针对拟定专题,到目标公司实地调研,了解电子商务的经营过程和技术,感受电子商务的工作环境和气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公司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技术报告会,丰富和扩学生的知识面。这些课程与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侧重职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鼓励教师在计算机前教学、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在实训基地教学,同时进一步巩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购进电子商务流程中一些实体设备和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以各种角色在模拟环境中感受电子商务环境,培养学生适应电子商务各种岗位的技能。此外,鼓励、推荐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一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从实训课程评分制度上加以改革,与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实际工作挂钩。评分不采用百分制,代之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的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加强校企合作,承接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要和政府的劳动部(局)等部门、各类企业尤其是本经济区域内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同劳动部(局)等政府部门的合作,可以发展在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同各类企业的合作,形式是联合办学,具体方式包括:可以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以筹集办学经费或赞助;可以邀请企业共同研究专业方向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职业岗位的分析;有些实训课程可以通过到企业承接实际项目来完成,例如:中小企业网站建设与推广、网络营销方案的设计等等,使得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同时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操作,并能获得一定的收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必须主动走出去,坚持诚信和质量原则,建立一整套的制度措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高职教育要提高质量,不但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还要靠先进的教学手段。展。要在广泛运用实物、现场等直观教学手段的同时,加强多媒体教学,全面实施电化教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共享教育资源。具体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做:一是投入资金加强多媒体教学硬件建设,建设多媒体教室,购置音像设备及资料;二是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知识的培训;三是组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是在搞好实用程序开发,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同时,重点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随着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逐步规范化、系列化,学生可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组网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数据库设计等,都可采用实验室网络教学,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组网课的实训也可采用动手拆装、软件安装、动手组网、制作网络连接线等方法。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制作课件和网上试题库。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但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牢固掌握知识。

五、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建立和完善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更新现有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实验实训条件的同时,应加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通过各项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电子商务、物流、营销与策划等实践工作,既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为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可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师有关课程的培训,到开展电子商务教学较好的大学进修,并适时地参加各种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等,提升教师素质。

六、总结

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广大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人员要不断探索和改革电子商务的教学及实践模式,加强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以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秀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8)

电商培训制度篇10

关键词:创新创业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240;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03-03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电子商务行业迎来了更新换代的发展,“互联网+”行动正在加速实体经济创新转型,围绕着电子商务的一系列新模式、新技术正在大量涌现,2015年11月3日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这股风潮里,高校承担着向企业和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

二、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国内电子商务专业最早开设于2002年左右,是一个复合型的学科,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商务知识和信息技术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以“理论教学”为主,以一般的虚拟实训教学为辅,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去完成作业,准备各种考试,团队活动和岗位历练少。毕业生流向企业后,企业给新人安排由简到难的工作任务,促使新人逐渐成长为专业人才。这种培养无形中延长了从学到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会面临着角色和思维转变的难题。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相关岗位技能更新换代速度快,各种技术、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理论滞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传统培养模式已经造成了人才的供需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的矛盾,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通过多样化的改革方式使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企业走进校园,参与到学生培养的过程,解决课堂教学中纸上谈兵,理论和实践相互脱离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有很多种:一是企业直接面向学生开设实训课程,进行实践教学,二是开放企业培训课程供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完成。这些培养方式在实际运作中却面临着一些瓶颈:

1.企业直接培养的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忽略了培养教师,存在校企脱节的问题。教师职业技能不高,教学改革不彻底,失去了合作的本质意义,另外企业素质和责任心参差不齐,甚至在学生管理上出现混乱,导致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

2.学生自学为主的模式,对个人的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或者缺少外在压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有些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参与企业培训,短期内迅速拿到职业证书,但由于缺乏持续性并没有形成知识的积累。

这些问题说明当前的实践教学改革深度不够,特别是校企合作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校企双方应加强沟通,合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细节,合力完成培养目标,最终才能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三、双创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路径――以山东管理学院为例

电子商务行业竞争加剧,对从业人员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新思路,旨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关注行业发展前沿,面向岗位职业能力,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犹调整机制,针对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薄弱环节合理增减课程。另外,在课程考核上,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例如我校《电子商务概论》中,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50%的比重,过程性考核包括基于德意通平台的虚拟实训、翻转课堂、基于淘宝平台的网上开店等,通过向“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方式转变,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用过程考核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二)设置独立实践教学环节

2014级起设置独立实践教学环节,每学年利用期末考试后的暑假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为期3周的实践教学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安排了团队素质拓展、专家讲座、校外企业参观、海报设计大赛等,另外,我校专科学生采取的是“2.25+0.75”的模式,学生第5学期安排9周的课时,9周后学生进入实习环节,老师带队统一赴京东、苏宁易购、菜鸟驿站等知名电商企业开展为期1个月左右的顶岗实习。这些实践教学课时比重的增加,切实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更快适应毕业后角色的转变。

(三)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大赛

电子商务专业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原则,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省内学科竞赛和课外创新竞赛,近三年,电子商务专业先后派出13个团队,近50名学生参加各种省级和部级电子商务类大赛。和同类院校优秀学生的同台竞技,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增加了专业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创新创业的思想火花碰撞中互相启发,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与企业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山东管理学院与山东网商集团签约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与14家外贸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使企业直接入驻学校。孵化基地投入运行后,连续培训过7个年级学生,累计总数超过200人,采用课岗融替的学习模式,学生白天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晚上入驻孵化基地学习实战技能,为“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电子商务项目代运营

为配合学生创业,电子商务专业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与立泰山茶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校内建立学生创业工作室。另外,孵化基地利用自身资源,多方联系企业,以网店运营项目作为引领,提供平台和货源,带动多个团队在校内开展创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六)校企合作联合招生

电子商务专业与山东网商集团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就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联合招生签订了协议,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大大往前迈进了一步。联合招生后,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全面的调整,整合学院理论课程与基地实训课程,实现了优势互补;其次在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借助孵化基地资源优势,安排更加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学活动;最后,解决了过去合作方式下“强调培养学生,忽略培养老师”的问题,进一步落实了合作的细节问题,严把质量关提高了企业入驻孵化基地的门槛,企业师资纳入电子商务教学团队统一管理,形成了畅通的沟通渠道,推进了校企深度融合。

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调研

在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具有创业的意愿,经过专业学习后,互联网平台的低成本优势使很多在校生走出网上创业的坚实步伐,凡是入驻孵化基地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社会阅历有限,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遭遇着网店运营中货源和推广等难题无法解决的现状。因此,本文通过“问卷星”调查问卷平台,面向2014级、2015级、2016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开展了“关于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调查”,共回收212份有效问卷,通过调查发现了具有普遍性的创业瓶颈和难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提供了数据支持。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采集到有效样本数据212个,其中大一学生65人,大二学生75人,大三学生72人,男生占32.55%,女生占67.45%。调查显示,表示对创业感兴趣的占63.21%,不感兴趣的只占1.89%,越是低年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越强烈。

对于电子商务创业的原因,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1)提升专业技能,为就业做准备(71.7%);(2)丰富个人经历,挑战自我(66.51%);(3)赚钱(52.83%),越是高年级同学创业的目的越带有直接的经济目的,也有31.6%的学生创业的想法来源于对电商创业成功人士的崇拜,少数同学是因为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朋友的支持。

(二)自主创业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三个年级已经有电商创业经历的学生占25%,说明电商创业的大平台、低成本优势已经吸引将近40%对电商创业感兴趣的学生付诸行动,还有不少学生虽然感兴趣但还没有进行创业实践,学校需要营造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及时发现学生创业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帮助学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增强学生创业的自信心。

据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依次是:(1)推广困难(79.72%);(2)资金不足(76.42%);(3)寻找货源(64.62%)。而对于店铺装修、产品拍摄和图片处理等专业技能,普遍认为并不是电商创业的障碍。

在创新创业中,最希望学校提供的资源支持是实习实训机会(96.23%),其次是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创新创业项目(73.11%),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大赛(40.09%),部分学生希望学校邀请校外创新创业专家前来讲座,老师提供创业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支持,但比例并不高。

(三)校企联合培养状况

我校与山东网商集团共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从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开始陆续有学生进入孵化基地学习,调查显示,2015级共有50.67%的学生参加孵化基地的学习,明显高于2014级30.56%的比重,已经参加过孵化基地学习的60名学生,认为孵化基地的学习对创新创业最大的帮助依次为:(1)提高了网店美工设计能力;(2)提升了平台操作技能(75%);(3)通过代运营项目解决了货源问题(50%)。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在孵化基地的引导下增强了电商创业的信心。

(四)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学生还对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几个方面建议:一是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增设实训类课程,通过店铺装修、美工设计、图片拍摄等实操训练提高专业技能,提供更多企业参观、顶岗实习机会以便了解电商行业最新发展方向;二是提高入驻孵化基地的电商企业质量,引进更多代运营项目,增加实战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三是组织更多的创新创业大赛,设立创业导师制度,对开设店铺、装修、推广运营进行创业全程辅导,帮助创业团队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四是邀请企业人员深入校园,分享创业经验和遇到的困难,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

五、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调查,和前期已经做出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课程组设置了校内实训、课岗融替、校外实习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一)校内实训阶段(思维转化期)

在第一阶段,打破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1.完善实验室建设。优先建设与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相关、可满足核心课程实训需要、基础性强、有前瞻性的实训室,如网店推广实训室、移动商务实训室、智慧营销实训室、电子商务沙盘实训室等,电子商务教学团队要熟悉并掌握本专业实训室各软件操作技能,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创新能力,以赛促教。组织开展校内创新实践训练赛,对获得不同级别奖项的团队一定的物质奖励,作为团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实施的启动资金,并设立创业导制度,对落地实施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一对一”的全程跟踪辅导,帮助创业团队共同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难题。

3.邀请企业人员深入校园,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气氛。学生入校后第一年创新创业的意愿最为强烈,将创业意愿转变为实践需要环境的熏陶和主动的引导,在校内实训阶段,学院应该定期举办企业家讲坛、创业沙龙的活动,创造更多让学生和创业成功人士见面的机会,双方在交流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

(二)课岗融替阶段(责任培养期)

在第二阶段,深化与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的合作,在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中,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实战指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责任的能力、团队交流合作的能力,为进入企业实习打好基础。

1.提供更多代运营项目。在校内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创新创业实训室、创客中心、创业工作室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来,让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锻炼美工设计能力、平台操作能力等实战技能。

2.开发校企合作特色实训课程。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上,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各岗位所需技能,增加面向电商岗位的课程内容,如视觉i销、电商运营、跨境电商B2B等课程,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分不同学期嵌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三)校外实习阶段(职场成长期)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岗位能力,在第三个阶段,应该以企业管理为主,教师的思维模式也得随之发生转变,学会用商业目标来要求学生,让学生适应职场环境。

1.合理安排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认知实习――行业调研――顶岗实习”三阶段的校外实训制度,充分发挥孵化基地的主渠道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企业参观机会,让学生和企业零距离接触,和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在工作岗位上承担一定的岗位压力,从而了解自身的不足,认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应该努力的方向。

2.建设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第三学年,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提供更多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层层递进,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上要严把质量关,应选择知名度高、管理体制健全、文化氛围浓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在优秀的企业实习可以让学生增强专业自信,同时企业在管理体制、文化建设方面好的做法也是自主创业学生重点观察学习的地方。

六、总结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课岗融替、项目导向、以赛促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整合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实现电商人才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课题:山东管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2015-25)]

(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山东济南2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