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十篇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十篇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6:41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篇1

1.1绩效管理组织设计

1.1.1绩效管理决策机构。中心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职责是:(1)分解下达年度业绩目标任务。(2)指导和监督工作实施情况。(3)检查和考核业绩进度,处理相关申诉。(4)协调部门工作,评定考核等级(5)组织员工培训。

1.1.2绩效管理运转支持机构。在中心的人力资源科设置专职绩效管理员岗位,主要职责是:(l)提供资料、表格并进行相关培训和咨询。(2)优化绩效管理方案。(3)统计分析绩效评价结果,并向领导提出相应报告与建议。(4)受理申诉。

1.1.3绩效管理执行机构。

(一)设立绩效管理考核工作组。按职能分为:行政党群组、市场开发组、营业服务组、远程服务组、安全稽检组。各组组长主要职责是:(1)参与设定和调整绩效目标,审定本部门绩效指标与标准。(2)审核本部门绩效计划,组织实施绩效监控和绩效辅导,指导绩效改进。(3)组织本部门考核评价(4)负责推动本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

(二)部门负责人:指科室负责人和班组负责人,他们承担本级机构的绩效责任。主要职责是:(1)分解团队任务(2)与下属进行面谈,并对下属进行评价与反馈(3)制订培训事宜,改善团队计划(4)提出考核意见(5)向上级提供数据和资料。

(三)基层员工:完成自己的绩效目标。主要职责是:(l)制定具体工作计划(2)改善工作绩效(3)积极学习新技能。

1.2绩效管理指标设计

绩效目标制定的质量,会影响整个绩效管理系统输出的结果。绩效目标体系由绩效指标体系、绩效标准体系和岗位职责体系等系列信息组成。设定绩效目标的过程,就是从企业战略分解开始,选择和设立企业指标和任务组合。绩效考核方法有(1)目标标准法:被考核人目标标准与完成工作目标的结果进行对比的一种考核方式。(2)关键事件法:对绩效目标完成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要求记录:考核期间内发生的所有正负面关键事件;须是与工作绩效直接相关的关键事件,不是琐细的工作流程;须是具体事件和行为,不是事件评价。(3)事实等级法:将考核岗位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评价因子,在每个指标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指标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绩效管理方案选择目标标准法进行考核;约束性指标和行为规范选择关键事件法进行考核;任务目标和职业素养选择事实等级法进行考核。

1.3绩效管理流程设计

1.3.1绩效计划流程:确定组织对下属提出绩效期望并得到认可的过程。企业年度绩效计划运作流程是:(1)准备阶段。内容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上一绩效周期的绩效考核结果等。(2)沟通阶段。部门提出各项绩效指标和建议计划,绩效管理办公室汇总形成年度绩效目标,提交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审议。审议期间,决策层和执行层须进行充分沟通。(3)绩效目标确定。绩效管理办公室将绩效计划制成绩效协议书,决策层与执行层共同签订年度绩效协议书。(4)绩效目标分解。

1.3.2绩效监控与辅导流程:在实现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公司检讨阶段绩效,分析目标偏差原因,发现目标障碍,找到解决方法,提供资源支持,保障目标实现的过程。绩效监控重点放在关键业绩指标上。通过绩效监控,业绩指标状态会相应反馈给管理者,在辅导下属完成绩效计划同时,对于企业或部门运作状态有全面了解,将潜在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1.3.3绩效考核流程:考核信息、上级评价、考核结果计算与汇总、考核结果报送和批准、考核结果通报。

1.3.4面谈反馈流程:直接上级通过绩效面谈方式将考评结果和期望反馈给下属。(1)面谈准备。上级方面:选择时间和地点,熟悉下属绩效目标和考核结果,计划面谈程序;下属方面:业绩回顾,准备相关证明绩效依据,提问并解决工作疑惑和障碍。(2)绩效结果沟通。上级得知周期考核结果后,告知下属绩效表现在团队中的位置。(3)绩效结果分析。面谈重点放在不良业绩的诊断原因上。(4)制定改善计划。

1.3.5绩效申诉流程:受理申诉,开展调查,部门协调。

2.客户服务中心绩效管理方案的实施步骤

2.1绩效管理方案的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立设计和推行方案的责任主体。主要工作有: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小组、绩效管理办公室和各专业组的人员和职责;二是设立网页专栏,每日更新试运行最新动态,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绩效管理工作简报;三是制定任务进度表、任务清单,报上级审批。

2.2绩效管理方案的宣传培训阶段:主要任务是营造推行方案的氛围,促进公司人员理解和接纳并参与推行方案。主要工作有:一是组织培训,邀请领导、专家宣讲绩效管理知识和技能。二是组织外地观摩学习。三是开展宣传与讨论活动。

2.3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实施方案。主要工作有:一是组织相关人员讨论设计要点和关键环节;二是收集管控制度信息;三是建立指标库,及时修订制度、优化流程、调整标准、改进规范;四是拟定绩效管理制度;五是报送审批,根据领导和专家意见进行修订和完善;六是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全套管理体系。

2.4绩效管理方案的试运行阶段:主要工作有:一是按报准方案进行实操性培训;二是在不与薪酬挂钩的前提下,试运行方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三是搜集汇总各部门意见和建议,完善流程和指标库;四是形成并向上级报送试运行工作报告。

2.5绩效管理方案的正式运行:主要任务是将试运行好的方案进行总结,与公司管理体系进行融合。主要工作有:一是与薪酬等配套制度挂钩,扩大绩效结果的应用;二是坚持听取实操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主动开展交流活动,吸取经验。

3.结语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篇2

根据州党委、政府《州直绩效考评实施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绩效考评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的政绩观为基础,以推动**州快速跨入全疆发展快车道为主题,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突出工作实绩,检验履行职责、管理机关的水平和成效。通过考评,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州党委、政府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促进我州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考评范围

州直各县(市)、霍尔果斯口岸、党委机关(含群众团体)、人大机关、政府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双重管理的中央、自治区驻伊单位(部门)。

三、考评内容

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按照州党委、政府《州直绩效考评实施意见》确定。

四、考评方法

绩效考评按照“自评为主,抽查配合,普遍要求与察访核验相结合”的方法来实施,具体方法采用《州直绩效考评实施意见》要求的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和察访核验三种方法进行。

(一)指标考核

按照自治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的《州直绩效考评指标考核办法》,在州效能办的组织下进行。

(二)公众评议

围绕绩效考评内容,针对社会不同群体,设制不同的公众测评表和问卷调查表,用抽样调查的办法进行调查测评和统计分析,反映社会各界对各级机关行政能力、履职状况、服务水平等真实评价。公众评议工作委托州统计部门负责实施(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三)察访核验

察访核验工作,由州效能办牵头,组织察访核验小组具体实施,通过明察暗访、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现场调查等形式进行。制定具体的察访核验实施工作方案,明确察访核验内容和扣分办法,以保证这项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四)结果汇总

绩效考评汇总公式:

指标考核(复核)得分×70%+公众评议得分×30%-察访核验扣分

根据汇总结果,按照《州直绩效考评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评出等次。

(五)结果运用

根据州党委、政府《州直绩效考评实施意见》执行。

五、工作步骤

(一)学习培训。6月下旬举办绩效考评工作培训班,对州直各县(市)和各单位(部门)效能办主任及具体负责绩效考评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工作目标、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二)制定方案。各县(市)、各单位(部门)制定下年度绩效考评方案,于7月15日前报州效能办审核。

(三)审核考评指标。州效能办考评指标审核工作小组于7月中旬,集中时间、人员对各单位报送的考评方案进行审核,并批复实施。

(四)开展绩效自评。各县(市)、各单位(部门)根据批复的考评方案,结合本部门、本县市工作实际开展自评工作。细化考评内容,明确工作目标,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把绩效考评工作的本质要求贯穿于部门发挥职能、履行职责的全过程。组织单位的绩效考评小组,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开展自评工作,写出自评报告。开展自评的情况报告于11月底前报州效能办。

(五)开展公众评议。由州效能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8月底前制定出公众评议具体实施方案及问卷调查和测评表,并组织实施,11月底前完成公众评议工作。

(六)察访核验和组织抽查。由州效能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7月底前制定出察访核验具体方案,年内不定期组织开展。

(七)综合汇总。由州效能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汇总对各县(市)、各单位(部门)的指标考核情况及公众评议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综合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察访核验结果,汇总出绩效考评的总体情况,提出初步奖惩意见,分送州党委、政府各分管领导征求意见,经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州党委常委会审定。

六、组织领导

为保证绩效考评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取得实际成效,州效能办设立两个具体工作小组:一是考评指标审核小组,主要工作任务是审核各县(市)、各单位(部门)上报的绩效考评实施方案中的具体指标,以保证指标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该小组由州效能办牵头,成员从州直机关工委、州编办、州政府办公厅、州经贸委、州财政局、州审计局、州统计局等单位抽调;二是察访核验和自评情况抽查小组,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展明查暗访,查核绩效考评的真实性。该小组由州效能办牵头,成员从州党委办公厅、州人大办公厅、州政府办公厅、州党委组织部、州直机关工委、州审计局、州统计局、州局等单位及县市效能办抽调。

七、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县(市)、各单位(部门)要深刻认识开展绩效考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职能发挥、提高履职能力、规范行政管理、转变机关作风、构筑和谐社会的突破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建立注重绩效、鼓励创新、奋发向上、协调发展的考评机制。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保持企业活力,就要“外部市场竞争内部化、内部激励机制市场化”,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企业管理层次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蜕变,并使之在人力资源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顺德供电局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为进一步推进员工激励体系建设,丰富员工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努力提升员工的幸福感,综合考虑激励的有效性和公平性,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

一、顺德供电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绩效考评在企业尤其是众多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看来,无非就是填填表,走走过场。以为完成了年末公司人资部组织填写的考评表、企管部门按指标体系表和标准化文件进行的检查、计划部门按业绩考核指标进行的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就等于完成了绩效考评整个工作。实际上,这些活动仅是绩效考评工作中的一部分而已。

2.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测评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卡法、主管述职评价法等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学里常见的绩效测评方法。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力企业大多采用以上几种测评方法。但盲目地照搬理论,而忽视了这些方法内在的优劣势、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操作不当,使测评工作在员工中造成了一定的负效应。

3.以人为本在绩效考评活动中严重缺位。传统的绩效考评目标体系,过分强调惩罚和约束机制,员工完不成目标就“照单扣奖”,而忽视了对员工的激励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绩效考评只是作为一个惩罚性的工具而存在,员工对绩效考核往往采取自我保护的态度,以至自评分普遍接近满分的水平,基本上失去相互比较的意义,而看不到自己日常工作与公司远景的依存关系。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一汪死水,毫无创新性、区分性可言。

二、顺德供电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完善措施

1.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工作。第一,完善现有绩效考核体系。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公司远期战略、公司各项流程制度、岗位职责等将考核指标细化,完善并做出方案后由公司高层管理机构审阅;第二,高层管理机构就是否需要体系调整完善作出决策;第三,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牵头,召集公司各部门主管、分管人力资源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建立起覆盖广泛的绩效考核委员会;第四,正式启动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项目,核心工作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第五,将关系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列为关键绩效考核项(Kpi);第六,进一步审核并明确考核主体、部门和岗位绩效系数等辅助要素;第七,绩效考核委员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部门和岗位关键绩效指标的修改向各部门征集意见;第八,根据汇总后的修改意见,绩效考核委员会最终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第九,形成绩效考核落实制度,编制推广执行草案;第十,草案提交高层管理机构审核;第十一,高层管理机构指导下完成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第十二,绩效考核体系最终形成。

2.完善薪酬方案的设计工作。一方面,由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依据企业发展远景规划、人力资源建设储备目标,在战略分析和市场调查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岗位设置、工作性质流程、各部门提出的完善建议等内容,确定合理的职级划分原则,并据此向公司高层建议和与员工沟通,明确与职级划分相对应的薪资结构标准。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将职级划分原则和相应的薪资结构标准汇总形成薪酬方案草案后,分别报送高层管理机构和各部门征求调整建议,调整建议应当是综合了高层管理机构、部门分管领导、以及一般员工的建议。并由人力资源部根据调整建议,最终确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相应的薪资结构。据此作为向员工发放薪水、考核激励的依据。

3.加强绩效实施过程及结果评定管理力度。第一,绩效计划实施。绩效计划确定后,被考核人应按计划开展工作,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主动向考核人寻求帮助和支持。在工作过程中,考核人应定期与被考核人进行沟通及提供辅导,跟踪被考核人绩效完成情况,提供所需资源支持,促进被考核人绩效的提升。第二,考核结果分析。考核结果确定后,各层级组织应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员工绩效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并以此作为员工考核结果应用和下一考核周期绩效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形成良好的绩效提升循环。第三,考核结果反馈。直接上级在考核结果确定后5个工作日内必须向被考核人进行反馈,并以事实为基础,与被考核人进行交流,内容包括考核周期内工作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升建议和计划、培训学习及其它需求等。第四,考核结果申诉。如考核双方对考核结果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被考核人可在结果反馈后5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诉,填写并提交绩效申诉表。部门应在员工提交绩效申诉表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申诉人反馈。申诉人如对申诉处理结果不满意,可通过书面形式提出对初次处理结果的不同意见和理由,向局综合部提出二次申诉。局综合部通过调查得出最终处理结果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诉人反馈。

4.员工激励提升措施。第一,薪酬激励。按“分级管理”原则,优化月(季)度绩效考核模式和月度绩效工资分配方式,赋予各单位更灵活的绩效管理与激励自,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第二,关怀激励。主要激励方式包括年休假激励、特享假期激励、疗养补贴激励等。第三,认可激励。建立员工家属感谢信机制,对于取得优秀业绩的员工,局向其家属发送感谢信,向员工家属表示感谢。建立重要会议和活动参与机制。建立局领导与员工代表座谈机制,人力资源部每季度安排局领导与优秀员工代表,开展座谈,听取员工对企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第四,发展激励。主要激励方式包括申请挂职锻炼、购书学习经费等。

5.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第一,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员工个人绩效档案管理,作为岗位调整、培养、选拔任用、职业发展、教育培训、人才评价、工资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第二,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与员工退出机制挂钩。对于年度绩效等级没有达到标准的员工,安排3个月的离岗培训,对离岗培训后经考核仍不合格的员工再安排3个月的转岗培训;离岗、转岗培训期间的工资原则上按佛山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员工经离岗或转岗培训后考核合格的安排重新上岗;员工经转岗培训后考核不合格的或者重新上岗后一年内业绩考核仍无法达到标准的,视为仍不能胜任工作,解除劳动合同。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制度下,绩效考核作为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尤其是对于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岗位指标考核,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激励水平,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效率是每个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企业一定要将员工绩效管理和岗位责任管理有机结合,促进岗位责任制体系建设,有效激励员工持续提升工作业绩,促进局整体业绩提升,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捷.电力企业有效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3)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篇4

一、4月具体工作

(一)完善绩效考核管理

1.根据公司与我厂签订的《2019年度绩效目标及负责人经营业绩责任书》,分解了年度绩效目标任务。分别编制并于我厂**个基层单位和**个机关科室签订了2019年度绩效目标责任书。

2.根据公司《2019年度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我厂2019年度绩效目标任务,对《2018年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办法》进行全面评估,结合2018年度考核实践,重新编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修订考核细则、考核标准,修订并印发了《**2019年度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使考核指标体系更加完善,考核流程、考核标准更加合理。

3.对我厂2018年度经营业绩,向公司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进行书面汇报,较好的配合了公司对我厂的年度考评工作。

4.全面完成了对我厂各单位、各科室2019年度1-3月份的绩效考核兑现。

5.按照节点完成了公司及我厂与绩效考核有关的其他工作。

(二)持续推进“321”合理化建议

1.核准并造发了“321”管理合理化建议初评合格建议和补充征集初评合格建议奖励兑现249450元,报批终评合格建议奖励兑现**元。

2.按时间节点完成了公司“321”管理合理化建议的其他相关工作。

(三)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按照公司深化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对全厂近三年重点工作进行认真剖析,提前部署,超前规划,编制采气一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措施,确保各项任务都有条不紊的执行落实。

(四)全面强化基础管理

1.推进对标管理。按照集团公司来我厂开展对标管理调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编制《**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运行情况汇报》,对我厂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为下一阶段对标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完善制度建设。审核审议《**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待厂党政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全厂;汇总、编制《**2019年规章制度建设计划》和制度“废改立”台账,待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提交厂党政会议审议。

3.加强流程建设。积极对接各科室,梳理核心业务,完善本科室流程编制。现已帮助党委工作室完善6项流程,待审核通过后加入《**工作流程手册》。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管理仍然薄弱。我厂职能扩充,业务量激增,又有人员不足、技术薄弱等诸多限制,流程建设、标准化建设等尚且处于起步阶段,起草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各类文件、制度宣贯力度不足,执行不到位。

2.档案管理缺失。我厂办公用场所紧张,无档案室,招标合同资料存放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有泄漏、遗失等风险。

三、5月工作计划

(一)绩效考核方面

加大对《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宣贯学习力度,提高全员对绩效考核意义的认识,反复组织职能科室考评员培训,提高考评能力,增强考核的合理性。推进员工差异化薪酬分配,薪酬分配向生产一线、艰苦环境、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的关键核心岗位倾斜,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保障各岗位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基础管理方面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篇5

Constructionofnursethree-levelperformanceevaluationindexsystem

taoFengqinZHUXiaoping

Departmentofnursing,ZhongnanHospitalofwuhanUniversity,Hubeiprovince,wuhan43007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constructperformanceevaluationindexsystemforclinicaldepartmentandnurses.methodsDatawerecollectedbyliteraturemethod.Refertobalancedscorecardandperformancestructuretheories,bytheresearchgroupdiscussion,clinicaldepartmentperformanceevaluationandnurseperformanceevaluationfirstdraftswereformed.Delphimethodwasusedfor2roundsofenquiryof18expertsintheprovince,determinetheperformanceappraisalindexandtheindexweights.Resultsthenursethree-levelperformanceevaluationindexsystemwasconstructed.4one-levelindicators,10two-levelindicators,45three-levelindicatorswereincludedintheclinicaldepartmentperformanceevaluation.3one-levelindicators,8two-levelindicators,41three-levelindicatorswereincludedinthenurseperformanceevaluation.Conclusionthisstudyconstructsanursethree-levelhospitalperformanceevaluationindexsystem,whichhascertainreferencetothenurseperformancemanagementandsalarydistribution.

[Keywords]performanceappraisal;nurse;Delphimethod

绩效考核是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1]。护士绩效考核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护士的绩效考核展开了研究,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研究指标的选取缺乏科学的理论框架,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多数研究只针对护理人员或护士长,而有关团队绩效考核的文献研究较少[2],未形成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合理的护士绩效薪酬分配制度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护理人员三级(护理部-科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包括护理部对科室的考核(科室绩效考核)及科室对护理人员的考核(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理论基础

1.1.1平衡计分卡理论平衡计分卡理论由罗伯?卡普兰及大卫?诺顿首度提出,其框架体系包括4个指标类别: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成长维度。平衡计分卡理论构成的指标体系由于其体系性和系统性,通常更适用于全院统一的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而非单独部门。

1.1.2绩效结构理论国外绩效结构理论主要包括Campbell八因素绩效结构模型[3]、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二维结构模型[4]、适应性绩效概念及相关结构模型[5]。Koopmans等通过系统综述所概括的个体绩效结构模型,主要包括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反生产绩效和适应性绩效4个维度。国内所依据的绩效结构模型只涉及其中2或3个维度。

1.2小组讨论制订专家函询问卷

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由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5名,教授1名及4名研究人员共计11人组成。研究小组在对核心概念进行多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参考平衡计分卡理论、绩效结构理论,初步拟定三级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和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并制成专家函询问卷,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

2.3各指标权重的最终确定

对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按照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各岗位权重系数,最终形成临床科室绩效考核建议案(表2)和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建议案(表3)。

3讨论

3.1构建护理三级绩效考核体系的意义

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中要求公立医院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8]。对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就是对其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9]。对护理管理者而言,绩效考核有利于把握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绩效考核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对护理人员而言,良好的绩效考核有利于护理人员发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同时绩效考核为护理人员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度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研究构建的三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助于解决当前医院临床护士绩效评价中评价工具过于主观的问题。另外,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护士绩效奖金三次分配有助于解决目前护士收入仅与临床科室效益挂钩,而与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关系不大的弊端,使绩效分配向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护理岗位倾斜,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从而稳定护理队伍,降低护理人员离职率。

3.2护理人员三级绩效考核建议案的科学性

3.2.1理论依据护理人员三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在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反复推敲,并严格遵循平衡计分卡理论和绩效结构理论等广泛应用的绩效考核理论,初步形成临床科室分类模型的各级指标。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选取时充分考虑临床科室工作量、工作难度、管理效果及经济收入等方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选取时充分考虑工作量、工作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虑自评与他评,正真体现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

3.2.2德尔菲法确定建议案指标本研究在专家函询的过程中,选取的专家均为医院资深护理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管理工作经验,从而保证了指标来源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本研究严格按照德尔菲法的筛选标准,经过2轮函询,最终确立了各级指标。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都为100%,满足统计学要求并体现了专家们相当高的积极性。专家的权威系数在0.7以上,说明专家的预测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之上,有较高的可靠性。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篇6

一、岗位目标考核管理的基本做法

1、建立基本符合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中西部高级法院按照“突出以人为本、审政务分开、定量定性结合、序列分类管理、平时考核为主、奖惩兑现”的原则,建立起基本符合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该机制注重考评指标的科学性、针对性、可量化性及运用的便捷性;建立了以岗位目标绩效考核与奖惩办法为核心的,内容涵盖审判管理、队伍管理、行政管理、涉诉、宣传调研等法院工作各个方面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日常考评中,一是把各项任务量化为不同指标,工作责任明确到部门和个人,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定了专职考核员,各部门设立兼职考核员。实行部门自查、考核办每月考核、院领导定期抽查的三级互动监督考核体制。二是目标任务和案件质量考评关口前移,由政治部牵头,院办公室、立案庭、审监庭、政工科和监察室配合,各负其责,形成了较完整的全面监控、全院参与、部门联动的岗位目标绩效管理长效机制,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在加强职能目标运用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审委会监督、立案庭程序监督、审监庭质量监督、院庭长领导监督和纪检监察部门法纪监督的作用,确保了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运转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2、规范运行岗位目标考核工作

为了增强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透明度,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各法院普遍制定了《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对岗位目标考核的对象、考核内容、考核原则、考核程序、评分标准、考核等级、奖惩办法做了明确规定,做到了指标科学设定、责任落实到人、考核公正透明。一是规范目标任务设置。具体明确目标任务,使干警看得见、摸得着,用制度来规范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了统一的行为准则。同时,能及时发现整体工作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把握工作运行态势,有针对性进行决策指导,促进工作的科学管理。二是规范岗位责任。有效解决了审判管理工作中重点不明确、标准不统一、规范不到位的问题,促进了各层次管理主体的协调互动,做到职责分明,分工清楚。

三是规范岗位目标考核操作程序。实行“两个评价体制”即部门评价体制和个人评价体制,建立了部门和个人二个业绩档案。部门目标任务考核实行双百分制,其中职能目标100分,精神文明建设100分。个人目标考核实行百分制。评分按照“减分下不保底,加分上不封顶”的原则,由考核办硬打硬算积分情况。同时做到“考核公开”,即考核的项目、方法、结果、奖罚公开,对考核结果和排序有异议的,实行限期复议制度,既体现了工作成绩的全面性、客观性、公开性,又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个体的进步促进了全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岗位目标考核工作的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岗位目标绩效考核体系的顺畅运行,中西部高级法院切实加强岗位目标考核工作的制度建设,制订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奖罚规定》、《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末位处理办法》、《民主评议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案件审判质量责任追究办法》等有关制度,还建立和完善了领导议事决策制度、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制度、接处制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考核体系运行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促进作用,有效促进岗位目标考核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岗位目标考核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1、切实提高领导司法决策水平

中西部高级法院领导普遍注重运用审判质量效率指标数据分析审判工作态势,明确坐标,总结经验,查找差距,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司法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切实提高了审判质量和效率

在以评估指标体系为导向的审判管理机制的引领和支撑下,审判工作进一步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在人案矛盾日益突出,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统筹兼顾难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反映法院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的一些关键指标结收案比、被改判发回重审率、民事案件调撤率、执行标的额到位率、申诉、申请再审率逐年改善,审判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切实提高了法官队伍的业务素质

新的审判管理机制是审判质量效率管理与法官审判业绩考评和岗位目标考核管理、考评成果综合利用的有机结合,促使法官认真做好审判工作。广大法官增强了危机意识,提高了自身要求,注重业务学习,研究审判工作规律,总结审判工作经验,法官队伍的业务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4、切实提高了司法规范化建设水平

中西部高级法院以规范司法行为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全面加强审判工作和审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在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司法环节和其他各项工作中建立起一整套“制度严密、管理严格、运作规范、廉洁高效”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5、切实提高了审判管理工作水平

岗位目标考核管理工作的实行,切实提高了审判管理工作水平,呈现“四个转变”:一是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主动抓管理的积极性明确增强。二是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理职能分散、协调环节过多、综合效能不高的问题,使得审判管理日趋专门化和专业化。三是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注重苦练内功,提升管理水平。四是由模糊管理向清晰管理的转变,使得审判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决策部署更加尊重审判规律,审判管理的司法性特征越来越明显。

6、切实提高了法院整体工作水平

统一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的运行,如何客观、全面评价一个法院、一个法官的绩效考核被提上议事日程,从而引发对于法院和法官考核机制的改革,带动和促进了法院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法院工作态势由此也呈现“三个更加突出”,即审判工作在法院整体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法官在法院队伍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审判管理在法院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

三、岗位目标考核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流程管理不够严密,存在着一些案件信息录入不全,个别案件结案信息不及时录入,有正当理由扣除审限没有及时录入扣除等问题。

2、案件质量评查还存在以程序审查为主,双向评查等约束机制没能充分发挥、与责任追究结合欠紧密。

3、宏观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审判管理部门单打独斗,业务庭长参加审判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够。

4、审判质效评估还是停留在应付向上级法院报送相关数据的层面上,没有形成相对完整评价机制和具有可以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没有开展审判数据对比分析和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工作,评价和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随着审判质效评估工作逐渐规范,任务将日趋繁重,审判管理人员不足与管理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急待增加法院审判管理人员。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制定《人民法院审判质量效率评估试行办法》,对各审判庭室的审判质量效率进行综合评估。按照评估办法,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估工作,年底进行一次综合评估排序,并将法院审判质量效率评估排序情况通报给当地党委,以促进审判工作开展。

2、结合审判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估指标。目前对于反映审判效率方面的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延长审限率、超审限率三个指标,反映审判质量方面的调解率、撤诉率、上诉率、改判率、发回率、申诉和申请再审率六项指标已基本具备评估条件,可以设置指标权数比例进行评估操作。

3、用好评估结果,要定期对各院、各业务部门审判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排序,通过通报的形式使院长、副院长、庭长掌握情况,形成多头齐管的运行态势。在此基础上,将审判质量效率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适时向当地党委提出人员使用建议。要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作为评先选优和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

4、加强对案件信息录入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对案件信息录入工作进行检查。检查采取实地抽查案件卷宗与录入信息对比的方式进行,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以此确保案件评估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还要对录入信息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系统中规定的非必填项目和证据、笔录等信息要求全部录入,保证信息录入内容全面完整,为进一步开展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篇7

经验和成绩:

1、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政策和精神,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

2、充分发挥教师绩效工资发放领导小组的作用,让他们全程参与方案的制订、讨论、修改、定案过程。

3、坚持阳光作业,广泛争取全体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每一位教师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4、发挥绩效工资发放领导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发扬民主,让各办公室负责人做好各办公室成员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反馈、解释等工作,力争使全体教师能够接受并认可发放方案(全体教师签名同意)。

5、学校对教师2010年每学期工作情况,都严格按照制订的教师考核积分方案对教师进行了认真考核,并且结果及时公布,人人皆知,没有异议(签名同意),这是2010年绩效工资能够顺利发放的坚实基础。发放工作顺利,教师情绪没有明显波动,没有人找学校领导反映问题。

总之,坚持民主是前提,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实行阳光作业是保障,做好过程性管理,落实学校各项制度和考核是基础,绩效工资发放领导小组成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弘扬单位正气,谋事、成事是做好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关键。

存在的问题:

1、班子成员的发放标准偏低。

2、考勤所占比重偏小。

3、老中青教师兼顾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建议:

1、对班子成员的绩效工资发放标准需要上级给出明确、合理、科学的指导性意见。

2、如有可能,可进行小范围的经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目的。

>>更多同主题文章2010年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工作总结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篇8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流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40-0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知识的竞争,知识是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管理与技术的源泉。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拥有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管理好知识型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效应,对企业而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知识型员工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尽管目前学者们对于知识型员工缺乏统一的定义,但是知识型员工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从事高级脑力劳动:第三,能为组织带来巨大的知识资本增值,为产品或服务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知识型员工应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型员工素质存在差异。虽然知识型员工大多都接受过良好教育,但由于个人的性格和经历等的不同,在知识储备、求知欲、学习能力等方面会存在一些差异。

2.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具体体现在:(1)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具有团队协作性,知识的创新不是一个知识型员工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很多知识型员工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2)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更需要沟通,因此,在管理知识型员工时需要采取灵活的互动交流方式;(3)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依赖于评价者的知识判断力。

知识型员工的分类有很多方式,不同行业之间知识型员工的构成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每个行业的业务范围不同,但根据工作岗位的职责可以把知识型员工划分为三类:1.管理型知识员工,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协调企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分配企业的有限资源;2.技术型知识员工,主要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3.营销型知识员工,主要负责企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市场开发、市场维护和市场运营。

二、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考核原则

1.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的公平原则。论资排辈为主导的对就职年限不同的员工进行的集体化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员工对公平的期待。因此,企业的知识型人才管理模式应该从集体管理过渡到以员工个人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区别考核的个别管理。

2.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的双重原则。其绩效考核需要兼顾能力和业绩的考核,麦克利兰将能力素质(Competency)界定为: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分五个层次: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自我概念(Self-Concept)、特质(traits)、动机(motives)。业绩是一种工作成果的表现,它不是工作的过程而是工作的结果。

3.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的过程原则。考评注重工作结果,虽然能客观地反映出员工的业绩水平,但对推广成功开展工作的做法影响有限,如帮助员工熟悉如何正确、迅速、低成本、愉快的完成工作等。知识型员工业绩的考核能够为员工的薪酬、奖金的发放等提供客观的依据,而对知识型员工绩效的过程考核却能够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员工提升胜任工作的能力和实现自我的发展。

4.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的成本原则。对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考核需要花费人力和物力,考核本身需要占用企业的有限资源,而且考核的成本投入也存在效用递减现象,即考核初期的成本增加能很好地提升绩效,但当成本增加到一个点时,绩效的边际成本效用达到最大值,再增加对绩效考核成本的投入会出现绩效的边际成本效用递减,使得绩效考核的效率降低。

1.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计划是对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的第一步,绩效计划的内容包括明确对谁执行绩效考核,由谁来开展绩效考核,绩效考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绩效考核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等。绩效计划有利于帮助知识型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

2.建立绩效考核档案。绩效考核档案是绩效计划实施过程中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情况的记录,它包括标准记录和特殊记录。标准记录是指对各类知识员工普遍适用的考核标准的完成情况的记录,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特殊记录是指记录了与个别知识型员工绩效有关的重要信息。建立绩效考核档案为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的沟通提供了客观依据。

3.绩效诊断。绩效考核诊断是通过分析绩效考核档案,找出阻碍绩效提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绩效改进计划。

4.绩效评估会议。绩效评估会议是对一年中绩效计划、建立绩效考核档案、绩效诊断工作的一次回顾和总结。

5.双向沟通。双向沟通贯穿于企业对知识型员

工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绩效计划、建立绩效考核档案、绩效诊断、绩效评估会议都离不开决策者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决策者了解知识型员工的想法和知识型员工了解决策者的想法非常重要,是绩效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催化剂。

6.考核反馈。考核反馈是通过总结一年之中的绩效考核的经验与不足,并将其反映到下一年的绩效计划中。

熊鑫莫玲娜: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流程分析

四、结语

分析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的流程,对管理知识型员工、技术型知识员工、营销型知识员工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的流程也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期达到简明、实用的使用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宁.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篇9

按照上级统一要求,自2015年起,济南市历城区编办结合实际,按照“全面部署、突出重点”的原则,将教育、科研、文化、卫生计生、体育、民政、社会保障、交通、水利、农业、林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系统所属公益性事业单位纳入考核范围。2015年,共考核215家事业单位,其中被评为a级的单位38家,被评为B级的单位176家,被评为C级单位1家。2016年,共考核201家事业单位,其中被评为a级的单位33家,被评为B级的单位166家,被评为C级的单位2家。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试作分析探讨。

一、经验做法

(一)准确定位,明确各方责任

一是区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区事考委”)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全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负责审定考核方案并确定考核等级。二是区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事考办”)做好考核实施各个环节的统筹谋划。作为全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牵头部门,区事考办扎实做好考核实施各个环节的统筹谋划,经与区组织、人社、财政部门交流修改后,拟定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全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实施。三是主管部门切实将各环节落到实处。作为全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部门,各主管部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实施方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方案以及各事业单位的专项指标,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倒排工期,切实抓好落实。四是事业单位提高认识,积极配合考核环节。作为全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被考核部门,各事业单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各项考核指标,扎实开展自查自评,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不等不靠,积极配合各考核环节。

(二)做到“三结合”,避免多头考核

一是专项指标与主管部门原有行业考核相结合。许多主管部门组织所属事业单位参加上级主管单位开展的业务考核工作。这些考核指标体系专业性较强,特色突出,职责定位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较好体现各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及管理运行等情况,业务考核部分较为成熟。为增加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专项指标设计的科学性,提高考核效率,避免出现重复工作,历城区事考办积极与各主管部门衔接,采取与原有行业业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借鉴并整合原有的考核指标,制定各事业单位的专项考核指标,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实施考核与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相结合。将每年开展的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检查结果作为当年度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综合指标得分依据,由区事考办将随机抽查情况量化赋分后提供给相关主管部门。对已抽查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可不再进行涉及综合指标内容的考核。三是考核结果与科学发展观考核相结合。对于参加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同时也参加区委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事业单位,不再重复考核,只对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结果进行运用。为此,历城区事考办与区考核办积极沟通对接,研究制定了将区委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结果得分D化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级的具体办法,确保转化科学合理,有效衔接。

(三)理顺工作流程,建立考核机制

区事考办理顺考核工作流程,基本建立了完整的考核机制。一是制定考核指标。组织各主管部门制定专项考核指标,区事考办审核把关;综合考核指标由区事考办制定。二是制定本年度考核实施方案。由区事考办草拟,经区事考委审议通过后以文件形式印发并公示;组织各主管部门制定本部门考核实施方案、建立专业考核委员会。三是组织实施考核。主管部门组织所属事业单位按要求进行自查自评,形成自查自评报告;主管部门成立由本部门组织人事、监察、财务审计及其他职能科室和专业考核委员会组成的考核组,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谈话、专业评审、社会评价等方式,对事业单位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区编办、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区事考委成员单位抽调人员随机参加主管部门考核组,进行重点考核。四是报送考核结果。主管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后报送区事考办。五是确定考核等级。区事考办根据主管部门考核情况,在征求涉及一票否决相关事项的部门意见基础上,提出等级评定建议,经区事考委审议通过后反馈主管部门及事业单位。六是公示公布考核结果。将考核等级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满且无异议后,以区事考委文件形式公布考核结果。七是整改奖惩。区事考办向有关事业单位书面反馈考核存在问题并责令限期整改落实;区事考办和主管部门落实考核结果运用。

二、存在问题

(一)专项指标设置科学性不足,考核结果公平公正难保证

历城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采取百分制,由综合指标和专项指标共同组成。综合指标为共性指标,由区事考办结合事考委成员单位相关职责进行拟定,较为统一规范;专项指标为个性指标,且由主管部门根据行业特点自行制定,并报区事考办审核备案。这导致专项指标设置科学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专项指标制定和审核主体较为单一,制定过程随意。专项指标的制定主体是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现实操作时,主管部门往往交由各事业单位自行制定上报,再由主管部门统一调整,制定主体单一、过程随意,导致专项指标专业性和权威性大减,且存在考核指标标准较低的情况。同时,专项指标审核主体为区事考办,但审核往往围绕指标形式进行,对于指标内容是否科学全面,只能依据各事业单位的“三定”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等进行参考,专业性不强。二是专项指标量化不足。部分事业单位从事的业务工作或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定量形成指标,只能以定性的方式,导致指标量化不足,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三是专项指标设置标准不一。事业单位行业种类较多,覆盖范围较广,即便是属于同一主管部门,有的也无法共用一套专项指标。不同主管部门在制定专项指标的时候标准难以统一,有的设置较为精细,有的设置较为模糊;有的设置过于复杂,有的设置太过简单。这都导致专项指标设置出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考核结果难以做到公平公正。

(二)民意调查环节薄弱,评价结果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社会评价主要测评事业单位的社会满意度,包括民主评议和社会评议(民意调查)。目前,历城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社会评价主要采取主管部门(单位)或群众代表对被考核单位的评议、主管部门所属被考核事业单位之间互相评议、被考核单位内部人员对本单位的评议三个方面的民主评议方式进行。而社会评议环节非常薄弱,除了教育、卫生计生等本身就存在民意调查机制的公益服务部门,其他部门并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民意调查机制,导致社会评价缺少民意调查环节,评价覆盖面非常窄,考核结果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三)考核程序规范性不够,考核效果大打折扣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涉及面广,情况较为复杂,严格规范的考核程序可以促进考核公平公正,反之考核效果会大打折扣。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组织实施过程中,规范性不足,考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考核主体单一。组织实施考核任务的主要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承担,考核主体单一,且容易出现维护部门利益的情况,不利于考核客观公正。同时,通过考核结果的报送,可以看出,主管部门在考核时很难将各事业单位的成绩拉开,且提出的考核问题往往存在避重就轻、停留表面、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考核程序规范程度难以管控。各主管部门实施考核时,是否能严格落实每一步程序,考核结果是否严格按照指标进行评定,均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区事考办作为牵头和监管部门,很难掌握各主管部门具体考核情况,只能通过抽查部分单位进行重点考核,和主管部门报送的考核结果来进行判断。这些都导致了考核作用难以发挥,考核效果打折扣的问题。

(四)考核结果运用缺失,引导和激励作用降低

考核结果的使用,是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关键。考核结果用好了,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有效激励事业单位,使其焕发活力;用不好,整项工作就会虎头蛇尾、流于形式。在历城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中,明确了绩效考核结果应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履行职责评价、机构编制调整、财政经费预算、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员聘用、奖惩和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重要依据,另外,对于评定为a级单位的奖励和C级单位的惩罚等具体措施,都做了描述。但在实际考核中,这些考核结果运用措施很难落到实处、真正实施。法人履行职责评价、机构编制调整、财政经费预算、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员聘用、奖惩和绩效工资核定等事宜,涉及区事考委各部门,且都有严格完整的程序和规则,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当作这些事宜的重要依据,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相关政策作支撑依据,也没有找到与各部门良好配合的方式,所谓考核结果运用只是纸上谈兵,无法有效地落到实处。这导致随着考核不断深入推进,各单位开始产生考核结果无用的想法,考核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逐渐降低。

三、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充分论证专项指标,提高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注重统一规范,严格要求指标格式。专项指标统一要求由主体业务开展、经济社会效益、管理运行状况三大部分构成。同一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根据类别可以制定一个专项指标体系,也可以分类别制定多个专项指标体系,属于管理类型的指标需统一标准。二是注重逻辑准确,规范分值设置。专项指标应在要求考核三大项目内逐项分解,客观设置,明确每项考核内容的具体评价标准和所占分值。设置分值时,每个指标内容应统一制定为得分或扣分模式,防止造成逻辑错误。应遵循指标全部完成为满分,全部未完成为0分,逐项加分(或减分)的逻辑原则。同时,小项分值相加应等于大项,切忌出现分数混乱的情况。三是注重全面客观,规范指标内容。专项指标应将事业单位全年工作全方位纳入,切忌出现避重就轻、为得高分去掉部分难以完成的指标的现象。首先,指标内容应坚持以法律法规、编办核定的事业单位职责、主管部门“三定”相关职责、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及业务部门考核任务为主要依据。其次,指标内容应坚持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通过量化指标,增强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再次,指标内容要突出事业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目标要求,同时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对区级单位的年度总体要求,充分体现目标引领作用。最后,指标内容要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根据上年度考核情况,明确事业单位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工作,动态调整考核指标,确保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部门联合,完善民意调查环节

一是加强部门联合,采取委托社情民意调查等方法,配合进行民意调查。二是适当引入第三方C制,通过社会专业组织进行民意调查,同时强化民意调查监管,在进行民意调查期间,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民意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建立健全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外部监督机制。三是尝试开通网络民意调查通道,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或受理投诉举报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三)建立多方参与机制,规范考核程序

为解决考核主体单一问题,防止出现单一部门考核带来的弊端,应充分发挥区事考委成员单位的作用,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规范考核程序,确保考核客观公正,考核结果透明有效。

(四)形成配套机制,兑现奖惩措施

对上级做到勤请示、多汇报,争取政府领导支持,同时加强与组织人事、财政各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在法人履行职责评价、机构编制调整、财政经费预算、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员聘用、奖惩和绩效工资核定等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相衔接,形成相关机制,兑现考核奖惩措施,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达成改善和提升全区公共服务事业总体水平的考核目的。

(五)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托监管平台建立“双随机”抽查系统,进一步探索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异常信息管理系统,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并将检查、考核结果在“信用济南”等平台公开。

(六)加大问责力度

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事业单位“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协同监管机制。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列入重大督查事项,加大问责力度,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绩效考核方案的建议篇10

关键词:绩效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方案;保险公司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07-02

引言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建设日益繁荣以及国民对风险保障意识的提高,保险行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保障功能在人民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国家金融领域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经济建设、人民生产生活的稳定器和剂。

市场中各主体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对人的管理。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又占据了核心的地位[1]。然而,目前p保险支公司对绩效管理并不重视,绩效管理缺少科学的方法,加上人为因素太多,未能充分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一、p保险支公司绩效管理现状

p保险支公司实行分层按月考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绩效考核由分公司负责;部门经理的绩效考核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负责;普通员工的绩效考核由各部门经理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全体员工进行考核,并于每月5号前将考核结果报给行政人事部汇总计算。

内勤人员的绩效是由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组成。组织绩效就是指业务员做的业绩。业绩越多,组织绩效越高。而个人绩效则是根据各部门经理的评分来计算。部门经理会对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员工按照考核等第进行评分,考核等第分为优秀、良好、称职、欠称职和不称职。90~100分为“优秀”;85~90分(含)为“良好”;75~85分(含)为“称职”;60~75分(含)为“欠称职”;60分(含)以下为“不称职”。普通员工的总分由本部门经理评分的60%和其他部门经理评分的40%加总得出。而部门经理的得分由总经理室成员的加总平均分的60%和其他部门经理的40%得出。

二、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缺乏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包括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构建、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绩效考核与评估、绩效反馈与面谈和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等五个环节[2]。而该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仅仅涉及到了绩效考核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两个环节。

2.绩效考核过程形式化、考核方式单一。该公司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各部门经理在每月的考核评分表打出每个员工的分数,行政人事部汇总各考核人的分数得出每个员工的分数就算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考核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使得考核流于形式。例如,有些经理的打分大多都很随意,每个被考核者的分数都差不多;有些经理对其他部门的员工根本不熟悉,但是也得填上一个分数;有些经理为了节省时间,每个月的评分表都是一样的;也有些经理考核给本部门的员工打得很高,其他部门的员工则相对较低,或者不喜欢的人打分也较低,考核的主观性较强。

3.绩效管理过程缺乏沟通。各部门经理在每月的考核评分表打出一个分数,行政人事部汇总各考核人的分数得出每个员工的分数后就结束了,没有任何的绩效反馈,也没有针对结果与员工讨论绩效改进的措施与方案。许多员工不知道绩效考核结果,也不知道这些考核结果依据什么而得出来的。该公司考核过后没有绩效反馈面谈,员工无法了解上级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及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并且,下级也很少有机会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求上级帮助。同时,缺乏反馈环节的绩效管理使员工看不到考核的意义,从而使员工失去了参与绩效管理的兴趣,员工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绩效管理也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和改进作用。最后是缺乏员工申诉通道。如果员工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话,不知道应该以一种什么方式进行反映,造成员工对绩效管理有抵触情绪。

三、p保险支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方案

1.完善绩效管理流程。p保险支公司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使得高层管理者不能准确获知员工的绩效目标,无法督促经理们去帮助员工提高绩效,更无法准确衡量员工的贡献,而最终的结果就只能让绩效考评流于形式,所谓的绩效考评也只是经理们每个月填的几张评分表而已。因此,要解决绩效管理的问题,提高绩效管理水平,首先必须完善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构建、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绩效考核与评价、绩效反馈和面谈、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等五个环节。这几个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2.实行标杆管理法。所谓标杆管理法,就是不断寻找和研究业内外一流的、有名望的企业的最佳实践,以此为标杆,将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与这些标杆进行比较,分析这些标杆企业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并选取改进的最优策略,从而赶超一流企业或创造高绩效的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3]。确定需要进行标杆的内容与领域并选择好标杆对象后,就应该进行差距分析,从系统的角度剖析与归纳标杆对象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来源。在进行差距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到与p保险支公司在经营规模、市场环境、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找到差距的原因后,应借鉴标杆对象的操作典范,结合企业实际,构建公司的新的基于标杆超越的关键绩效指标及标准体系,然后将这些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形成各个层级的关键指标体系,以此作为进行绩效管理的指标及标准体系。

3.进行绩效沟通和反馈。沟通应当贯穿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在考核之前,主管人员需要与员工沟通,共同确认工作的目标和应达成的绩效标准;在考核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与员工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提供指导和支持;在考核结束后,双方需要进行面谈,传递和反馈绩效信息,共同制定今后改进工作的方案。(1)在制订绩效计划前,管理者和员工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管理者不但要向员工清楚表达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同时也要允许员工表达自己对这份任务的看法,以便和员工就其在这个绩效周期内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达成共识。(2)公司可以采取分层级进行绩效沟通的方式,包括:部门经理由行政人事部每月按时组织绩效沟通;普通员工由部门经理每月进行绩效沟通。在整个绩效期间内,都需要管理者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指导和反馈。这是一个双方追踪进展情况、找到影响绩效的障碍以及得到使双方成功所需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工作完成情况、潜在的障碍和问题、可能的解决措施以及管理者如何才能帮助员工。(3)在绩效考核工作完成后,经理应将审核后的考核结果反馈给本人,由员工本人对绩效考核结果签字确认。部门经理同时要与员工进行一次深度面谈沟通,根据其绩效完成情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帮助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4.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1)绩效改进。首先,要分析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找出员工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绩效改进方案,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实施。(2)薪酬和奖金分配。进行薪酬分配和薪资调整时,应当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运用考评结果,建立考核结果与薪酬奖励挂钩制度,不同的绩效对应不同的待遇。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员工劳动成果的公正认可,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形成积极进取的组织氛围。(3)职务和岗位调整。对于那些绩效优秀而且大有潜力的员工,可以通过晋升的方式给他们提供更大的舞台和实战才能的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业绩。而对那些绩效不佳的员工,应该认真分析其绩效不好的原因。如果是员工自身素质和能力与现有的工作岗位不匹配,则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工作调动和重新安排,以发挥其长处,帮助其创造更佳业绩。如果是员工个人不努力工作,消极怠工,则可以采取淘汰的方式,但需要慎重处理。(4)员工培训。员工培训与开发要有针对性,要有效地了解员工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使培训的内容为员工所急需的知识或技能。在考评表里,任何一级的员工的强项和弱项就一清二楚了,可以了解员工的优势和劣势,针对不同职级员工弱项的每一项才能合理安排相关培训课程。同时绩效考核结果还可以用来判断培训的效果。

5.通过组织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未来的竞争是组织的竞争,组织竞争力的本质是组织素质,为了提高组织素质,就必须进行组织修炼。所谓“组织修炼”就是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使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4]。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由伟大的学习团队形成社会群,有着崇高的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共享的共同力量,不断创新,持续蜕变[5]。p保险支公司改造了会议室,会议室呈圆形布置。要求每位员工在每个星期的固定时间里全部坐在会议室里,员工采用开放式交流,不限主题,也不分领导和下属,畅所欲言。

结论

p保险支公司从事风险经营这一特殊的行业,整个保险市场招聘员工的门槛很低,加上各外资、合资、本土新保险公司的成立,公司或多或少都面临人才的流失风险,因此,现代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必须重视合理评价员工的业绩表现,合理的“选、育、留、用”人才,体现人才的价值。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提高公司业绩的基础。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系统性认识,是提高绩效管理有效性的保障。p保险支公司通过绩效管理改革,提高了员工的士气,降低了员工流动率,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方华,吕魏.战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59.

[2]徐繁.如何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J].科技广场,2012,(2):217-220.

[3]焦叔斌.标高超越——绩效改进的有力武器[J].中国标准化,2000,(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