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十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十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6:2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维困惑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19-01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最宝贵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们对事物有了新的看法,对儿时的权威观念持以怀疑的态度,由此,这也造成了他们的情绪易变、缺乏耐性和叛逆的心理特点。高中生对身边重要的人和事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其中尤其是师生关系,即教师的表现,以及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在学习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这并非全是由于他们的思维迟钝造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由于他们的数学思维遇到了障碍,产生了思维困惑。因此,把握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助高中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会对他们的未来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本文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师如何介入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效消除他们的思维困惑,以期为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而献计献策。

1想学生所想,探索高中生思维困惑的具体成因

思维困惑是一种在学习或解题时茫然失措的心理,这种心理导致学生的学习思路遭遇了障碍,难以逾越,如任由学生的思维困惑延伸而不进行辅导,久而久之则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产生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从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的信息渗透到记忆表象中,最后经过巩固再次成为旧知识。严格来说,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为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提供了动力,这种动力促使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最终形成新知识。而思维困惑是产生于新旧知识交替的整个过程中,当学生对旧知识的表象记忆认知模糊、新知识容量过大超越原有认知结构的范畴、或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新知与旧知之间缺乏连通的“媒介点”,新知识则会被“排斥”在外,此时学生的表现为找不到学习思路,对新知识的概念认识极其模糊,或无从学起。

同时,教师也是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困惑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和实际水平,一味按照教学大纲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这种理念和模式会导致学生新旧知识之间出现断层,表面来看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实际上学生的内部知识结构已将新知识排斥在外,由此,学生的当堂表现可能会让教师满意,但实际上,对新知识的认识不会长久,课堂过后学生可能就已经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尽数忘记。此外,学生内部知识结构与新知识连通的“媒介点”也是教师易于或略的部分,因此,要除上述之外,搭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也是教师消除学生的思维困惑、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1]。

2急学生所急,解决高中生思维困惑的有效对策

2.1实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受心理和生理影响,高中生是情绪易变和学习难以专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心理上的不稳定性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材施教,消除学生的思维困惑。

例如“函数的概念及图像”一课,学习该课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初三数学课程中的二次函数,为了了解学生对函数的概念认识和学习水平,笔者在课堂开篇设计了三道例题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

题1:求出下列函数在x∈[0,3]时的最大和最小值:

(1)y=(x-1)2+1

(2)y=(x+1)2+1

(3)y=(x-4)2+1;

题2:求函数y=x2-2ax+a2+2,x∈[0,3]时的最小值;

题3:求函数y=x2-2x+2,x∈[t,t+1]的最小值。

三道例题的设计理念是检验高中生对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求法是否正确,对函数的概念认识是否明确。如此,通过这样的了解方式,掌握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为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

2.2搭建学生内在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

通过诱导来暴露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消除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搭建学生内在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是解决学生思维困惑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使学生暴露内部知识结构的方式有很多,如师生合作解决一个难题和出题测试等等,关键是如何搭建学生内在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对此,笔者的做法是,在运用上节所讨论的方法了解学生内在知识结构之后,首先向学生明确课题,让学生了解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其次对课题的核心知识进行快速提取,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解答。当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那么,这些难点即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同时也是连接学生新旧知识的“媒介点”。最后以学生的“媒介点”为核心,重点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如此,则有效搭建了学生内在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使新知识能够顺利过渡,被学生吸收、消化,最终被学生所掌握。

3结语

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全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助学生攻克难题,消除学生的思维困惑和障碍,使学生能够稳健成长,快速成材,从而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更多的人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篇2

[关键词]师徒结对小组合作明确责任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21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这样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成功的教学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师徒结对,小组合作”就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师徒结对”更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补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师徒结对,明确职责

1.组内分层合理结对

首先,我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数学基础好,思维能力强.B层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但思维能力欠缺,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C层学生数学基础弱,又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中a是师傅,B是辅导员,C是徒弟.同一组中有两对学生是师徒,另两名学生是辅导员,协助组内师傅一起帮助徒弟.

2.举行仪式,明确职责

为了使学生慎重地对待这件事,我专门组织了一次很正式的“师徒结对”仪式,向师傅颁发“资格证书”,明确师傅和辅导员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了徒弟的任务与要求,师徒签订了结对协议.通过这种仪式让师傅和辅导员更有使命感,让徒弟也有一种敬畏之心.明确师徒职责:师傅在课堂内外要主动指导徒弟预习功课,答疑解惑,监督徒弟完成作业,组织各项数学学习活动.徒弟要谦虚接受师傅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师傅交给的学习任务,然后必须做到每天能向师傅提出两个问题,登记在“疑问本”上.

二、“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课内学习方式

师徒结对后小组在课内的学习方式流程是:预习指导师傅批改课堂交流徒弟展示课堂检测师傅评价徒弟反思归纳总结.

1.课前预习,课上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通过编制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然且在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归纳点评来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中完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尤其在“预习完成导学案”这个环节培养的是学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C层学生基础差,思维、理解能力欠缺,所以往往很难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组内师傅们的帮助和辅导,先当起“小老师”,然后师傅把徒弟在预习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记录在“师傅答疑本”上.

2.课堂交流,徒弟展示

在小组课堂交流这个环节,我让小组中师傅们先和B层的学生讨论交流,互相答疑解惑,让徒弟先独立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把困惑的问题记在“徒弟问疑本”上.等师傅讨论好后再来关注徒弟的想法和困惑,由B层学生协助帮扶,经过交流讨论后,让徒弟展示部分他已经弄明白的知识,对于还没弄明白的问题再寻求老师的帮助.

3.课堂检测,师傅评价

在课堂评价这个环节,按照分层原则设计a、B、C三个层次的作业,其中a层内容是徒弟必做的,其他组题选做.徒弟完成课堂检测后交给师傅批改,由师傅结合课堂评价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徒弟课前及本节课的表现与课堂检测完成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评价.

4.徒弟反思,归纳总结

一节课结束,我要求徒弟们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和反思.首先是总结这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其次是反思这节课还存在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题不会解或者没听明白.要求徒弟准备一本“徒弟问疑本”,把课上课下不明白的问题登记在本子上,利用课余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三、“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的课后学习方式

小组课后的学习主要是课后作业的完成及订正情况,在小组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我遵循下面的方式:作业分层独立完成师徒帮扶合作订正教师讲评反思提升.

1.作业分层,独立完成

对于作业本及书本的课后作业我都做了一定的分层,徒弟只要完成规定的一部分就可以.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强调在做作业时不能交流讨论,一律独立完成.尤其是徒弟们,遇到困难不能依赖.要学会独立思考,遇到实在想不出来的问题就记录下来,等待下次交流讨论时再让师傅们答疑解惑.

2.师徒帮扶,合作订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篇3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方法和技巧;数学课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05-02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来年,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一直用一种课堂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不断的偿试和总结,我发现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我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具本做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精心编写学案,提高学习效率

《学会生存》的作者埃富・富乐在书中说到:“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爱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新课程几经改编后,现在的课本内容对同学们来说更便于看懂读懂,但数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不那么容易理解和自学。尤其对广大学困生而言,读懂数学是多么难的事。因而对学生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仍产生巨大的阻力。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课前总认真备课,理清重难点后精心编写学案。在学案中,通过日常中加入日常中的生活实例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学生可操作且观察现象明显的小实验做铺垫,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与课本知识发生联系,极大降低学生自学难度。对难点内容,我在学案中通常采用小组协作合作探究形式,利用集体力量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以达到领会、理解知识内涵的目的。

二、精彩引入培养浓厚学习兴趣

爱迪生一生中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但他一生却有众多项的发明,因为他对他的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数学总感到很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因而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好。我在课堂上总想些点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常用的方法有“变魔术”、“玩游戏”、“找对子”等等。

比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我采用“变魔术”的方法引入新课。我在课前选好一个盒子、一块平面镜、一小块木块和一张毛巾。将镜子按要求事先固定在盒子中。课堂上演示前将小木块放入盒子中,把盒子放在水平讲台上,学生通过观察会看到盒子中有两个小木块。我接着用毛巾将盒子盖住,用手从把小木块从盒子口中取出。取出一个小木块后再用手掏第二块时,盒子里面找不到小木块,脸上露出惊讶神态。抽掉毛巾,盒子里也没有小木块。这时问同学们:“还有一个小木块哪去了?”学生们也感到不解,教师以此引入新课,学生为了能找到另一小木块带着神秘感和浓厚的兴趣步入数学学习中。

我从大量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利用类似这样的小片段来引入数学课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先学后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彩引入,给学生以一定的神秘色彩,使学生产生极大兴趣后,他们求知欲望空前强烈。此时,我就会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自读自学,掌握知识从而独自去揭开那神秘面纱。接下来的操作流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学案中自习内容的相关问题、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个体自我补充自学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相关自学任务并做相关的强化练习,最后是个体课堂小结。

在前一阶段中,学生个体自己独立学习,并独自完成自学相关问题和练习,之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学情况,主要是交流自学中相关问题及练习的完成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每个学生都进行对比并自行补充,充实,自学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小组内自行解决。

后一阶段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困惑知识点。首先给学生进行组内汇总所有组员的困惑点,以组内交流,生生互动形式,利用学生教学生的战术把一些困惑消除掉。接着大家集中力量讨论更大的困惑点,这时依据学案设定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大家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进而分析解决心中的困惑,或者通过集体智慧通过推理、演算等方式法解决困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并进行适时点拔,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能进一步思考提供立足点,帮助学生延展思维、更深入探讨重点问题,以便学生能理解重难点知识。

四、利用学案中导学功能提高学生数学动手和思维能力

几年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学,要在导学上下功夫。导,即开导,启迪的意思,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了困难,百思不得其解,就会泄气,要放弃学习。这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能顺着提示继续思考,学生的学习困难就会得到解决,就会觉得阔然开朗,学生的自学就会得以延续。因而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教师要关于进行导学。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握导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呢?我通常的做法是:

1、把握导学最好时机

导学实际上也可说成诱导,诱导要选择最佳时间,在学生最需要时进行诱导、在需要诱导的问题上进行诱导方可达到最佳效果。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捕捉电动机给予最适当的诱导和点拨,才能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导学方法灵活,方式多样

导学与学案设计密不可分,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已经想到导学时间和方法及方式。即使这样,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要随机应变,导学的方法方式可以随课堂教学实际变化而

变化,不是机械的,这样可以防止因导学方式单一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新意而失去信心。正所谓“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3、诱导要讲究艺术

教师在进行诱导时要讲究艺术,应在深放刻理解学生多方面情况的条件下,自然而然地熔入学生中、与学生平等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诱导,防止学生思维受僵化,定势化;在诱导前可为学生创设一定梯度的问题情景,使学生顺势领悟。

五、精心设计练习,当堂检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篇4

关键词:激发;思维;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89-01

学生思维的高度决定课堂的高度。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当高,因此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思考,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那么该怎样激发学生思维,从而使课堂更高效呢?本文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和认识,就这一的问题讲行探讨。

一、当学生枯燥乏味时,要激发学生兴趣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火车头。”同样,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但由于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有许多教学内容非常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非常乏味吃力。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面对学生枯燥乏味时,我们数学老师自然要把学生的兴趣思维给调动起来,因为只有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才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创设生动的活动情境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因为生动的活动情景既能吸引学生浓厚兴趣,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当遇到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的时,教师如能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活动情境就能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初三复习课《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先提问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学生先是回答:是。我马上进行详细地讲解,但讲完后我发现学生不仅不理解,甚至昏昏入睡,枯燥乏味的神情写在脸上。实践胜于讲解,我马上找来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让他们动手操作,学生很是感兴趣,在他们的动手实践中找到了否定的答案。这是一个以数学活动创设情境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子。

所以,当遇到学生枯燥乏味时,我们不能敷衍过去,只要我们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情景,就能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引起学生的思考,无疑能激起学生接受新知识强烈愿望。

二、当学生陷入困惑时,要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再有经验的老师,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一学就会,有人说:“没有困惑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课堂。”我觉得很有道理,学生困惑是必然的,关键是面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种种困惑,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责怪学生笨。而应该从学生困惑的实际出发,找出症结所在,把学生的困惑进行巧妙地处理,还学生一个明明白白。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认识上的模糊处,或困惑的时候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就能让学生从正确与谬误的比较中辨明是非,让学生豁然开朗。激发学生想象最佳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如例如:讲解习题“从一个正方体中,截去四个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的时候,如果老师完全按传统的方法讲解的话,学生可能满头雾水,从而陷入困惑。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根据题意设计出动画的情景:一个正方体依次的被切掉了四个角,而切掉的部分放在屏幕的四个角上,而中间剩下的是一个三棱锥,也就是求的是三棱锥的体积,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得出剩余部分是从整体切掉剩下的,自然也就消除了学生的困惑,知道该怎么来解决了。再例如:在学习了六面体教学以后,也可以用多媒体进一步的为学生展示其侧面是什么样子的,对角线截面又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样的教学,甚至不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讲解,学生就可以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同时也在无形中确立了间接求体积的概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接受立体几何的知识,还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因此,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三、当学生思维定势时,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阵地,理当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摇篮。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经常碰到学生思维停滞,不能跳出知识局限来寻找更为便捷的方法,这时候老师应适时加以诱导,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篇5

一、从困惑中着手,培养创新思维

当前,学生在新课程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困惑,因此,教师对数学新课程也产生迷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对数学教学内容加工整合,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摒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构建知识。例如教乘法分配率时,我让学生采用“分西瓜游戏”来理解运算,使学生感觉到犹如亲临其境,克服了运算的困惑感。指导学生思考: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开个家庭尝瓜会,西瓜平均分配给爸爸、妈妈、小文,她应怎样分配?让每一个学生都尝试分西瓜,把“平均分”这个抽象的,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的问题,通过分西瓜方法的多样性、可吃可玩的具体的游戏活动中探索,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平均分配的规律。对于动作思维上的情绪,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用生活实践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接近学生生活的物质化,让学生在困惑中着手,在困惑中解放出来,也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创新思维。

二、从自身中出手,挖掘创新潜能

教师自身素质是一种可引起学生共鸣甚至震撼的可贵资源,是可以激发学生潜在能量的再造资源。因而教师要好好认知自身的素质,充分利用自身的长处为教学所用,要围绕所学新课程的内容,着意提高自己某些方面的素质,充分挖掘本身的潜能,使自己具备一些具有“杀伤力”的“绝活”,使学生入迷,甚至痴迷,从而使教师成为新教材中的活的、可升值的真正资源。如有一年我所教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觉得数学科枯燥,没有语文、英语课生动、有趣,课堂上怎么也提不起精神。然而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述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华罗庚的“黄金分割”等勤奋治学的感人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为祖国强盛发奋学习的决心。以及我在教学中常用自身的“绝活”感染学生,逐渐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例如在教学《圆》知识时,我双腿分开,半蹲着,唰的一声,在大黑板上画下一个非常标准的圆(这是我多年练美术练出来的,课后学生们纷纷用圆规量,几乎分毫不差),学生们惊呆了。从此,学生们在课间都模仿着我画图的动作,并因对老师的敬佩而渐渐由喜欢数学,发展到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篇6

一、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

在实际教学中,想放手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真正实行开放性教学,不是那么容易。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让老师在老师设定的圈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

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

二、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我在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部分学生说了以后,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都是拿着自己的学具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对于老师的问题,没有多少学生认真去讨论,去研究。让学生汇报时,有些小组根本没能说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三、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篇7

从最初学校组织开展“高效课堂”活动,到本学期的深入推进,我们组都积极参加了学习和实践。起初对“高效课堂”的认识较浅,我们曾有过困惑。作为音乐学科,以审美为核心,与其他学科存在差异,特点有所不同。也没有什么参照,所有不知该如何下手,实现音乐课堂的“高效”。后来,我们在针对语数学科的理论和课例学习中有所借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音乐学科特点进行摸索;再通过研讨等活动进行交流和探索、研究,尽力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指导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用精讲多练来实现课堂的高效。

从20XX年10月11日开始,我们组全体教师参加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和研讨活动。在教学的模式上,因为有困惑和争议,所以我们只有了雏形,还不够深入和突出。考虑到每节音乐课堂当堂的总目标,再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出较为完整和有主题的内容和活动。

在每次听赏和学唱前,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在有目的的体验中,学会歌曲或知识,尽力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努力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听课领导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建议,我们很受启发。在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中,大家都注重围绕目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朝真正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而努力着。比如巩秀珍老师,善于用自身的热情和儿童化的语言,引领一年级小学生参与模仿、学唱和表演,并用儿童喜欢的事物代替枯燥的乐理知识;张琳老师,注重学生的体验,聆听充分,主题明确,内容衔接紧凑,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李宁老师,在导入部分亲切、自然,整节课主题分明,目标明确,内容衔接自然,注重德育的渗透;郭亚丽老师,在模式的理解和表现上,较为明显、提出,善于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指导学生;而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审美感受,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从中受到感悟和教育启迪。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多注重了先学后教,和一节课的完整性,在何时出现、怎样出现的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篇8

关键词:中职数学;专业导向;困惑;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致力于培养初级、中级技术人员。中职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必修课程,不仅负有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责任,还应当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但在目前教学实践中,中职数学教学还面临着许多的困惑。因此,应当不断探索解决这些困惑的对策,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切实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

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

中职教育的重点通常还是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对于数学教学往往采取了不重视的态度,比如在数学考试中降低数学难度,仅仅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因此,从整体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教师方面

中职数学教师往往不像普通高中教师一样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同时他们也往往不了解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知识,因而没有依照各专业各学科的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计划。从而使中职数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和专业课程教学脱轨了。

(三)学生方面

中职教育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努力程度不够或者学习方法欠缺,因此,他们一方面很有可能会出现思维障碍,很难学好数学,另一方面则重视专业课学习,不重视数学学习。

另外,学生可能会由于中考成绩不好而受到打击,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他们往往存在着自卑感,对学习充满恐惧情绪或者厌恶情绪。

(四)教材方面

中职数学教学的教材和普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本结构基本一致,过于理论化,没有突出中职教育的专业性,无法应用于各种专业的特殊要求。因此,学生往往会觉得数学教学和他们今后从事的专业工作联系不大。

(五)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方面,中职数学教学往往还是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无法实现主体性学习。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根据专业课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

中职数学教学应当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为导向”的教学原则,为专业课的教学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各专业课的不同教学目标,将基本的数学理论和现代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并有所取舍,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如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当侧重于三角函、复数教学,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应当侧重立体几何、平面向量等教学。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主体性学习品质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鼓励提问、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可以引导学习自主设计问题、讨论问题,并结合图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乐趣所在。也可以在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让数学较好的同学和数学比较不好的同学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重视数学教学,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中职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记录以及课后复习,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当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并给与相应指导。由于中职学生往往基础较薄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便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由于中职学生通常会有一些厌学情绪或者自卑情绪,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通过鼓励学生的每一个提问,给学生每一个正确的答复以肯定,来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情绪,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师应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为了将数学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单一的知识结构不利于教师改进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只有了解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才能使得数学教学更贴近专业课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

同时,学校也应当提供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条件,比如为教师购买相关教材,提供集中培训的机会,请专业课老师教授相关知识等等。在编写教学大纲的时候,专业课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帮助数学教师查看其在适应专业课教学的问题上做的是否到位,而且可以多提建议、查漏补缺。

(五)结合生活实际,增强教学趣味性

数学教学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应用数学。因此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接受水平,结合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到“概率”时,可以联系到的概率,让学生猜测的中奖率。

在引导学生做练习的时候,也可以结合生活,比如讲解“函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测倾器去测量旗杆的高度,从函数运算中得知旗杆的高度。

(六)增加多种评价方式

中职数学教师应当该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考察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通过平常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校外活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从而可以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及时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水平,而不只是提高期末考试的水平。

三、小结

总而言之,面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困惑,学校和教师都应当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的素质提高、增加评价方式等多方面来解决这些困惑,从而进一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更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瑞玲.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0(8).

[2]高辉.专业导向下中职数学教学的困惑和对策[J].网友世界,2013(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篇9

关键词:教育;改革;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18-02

农家孩子基础薄弱、见闻不丰、群居校园生活单调枯燥等因素让沐川初中的教学举步维艰,校园里笼罩着些许沉闷的氛围。如何让孩子感到校园的美好,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快乐?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教育领导班子,敏锐地捕捉到教学改革的气息――坚定地走教学改革之路。

一、心存疑虑

课改实验学校沐溪邓谨老师发帖:“杜郎口”教改模式在我们山区学校合适与否?”

该帖子引起沐川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回帖38条,浏览人数165人),现摘录心存困惑的几个帖子:

教师1:我觉得好是好,但是我们的差生多,施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教师2:要是每个学生都要学,都想把学习搞好,那这种模式一定会促进教学的。

教师3:感觉是有难度的,我们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有很大难度啊,我想每个地方都应该以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一味的照搬和生吞未必就是好事!

教师4:嗯……我觉得在我们这些乡村学校实施的可能性不大……施行杜郎口教学也要分析学生实际,由于教学环境、条件差,学生课外阅读少等原因,讨论式教学在他们身上没有什么价值……

教师5:我个人坚决反对依样画葫芦,这样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教师6:不管是什么方法,在应试教育下,分数是老师的命根。

教师7:在培训和学习中获得的这些理论的东西听起来都是很有道理的,可是我感觉在实施的时候却是那么的难,很困惑啊!

教师8:理论和实践是两码事,我好困惑,我在工作中努力把理论联系实践,结果却不理想。

当然,持肯定态度的占绝大多数。有局部认可的,也有全面认可的。沐溪的钟代军就坚信:“这样看:别个都干起了,我们也不要怕啥子嘛”。

困惑,也不仅仅是纠结于课程改革。蒲江的“幸福教育”和昌乐的“高效课堂”的理念无疑是完美的,但要怎么做才能使这些好的理念落到实处、发挥作用、见到效果……我们的教师感到极度困惑。抛开对杜郎口等名校的课改心存疑惑外,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困惑。

教师9: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减退,我该咋办?

教师10: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意义何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需要用到多媒体的课文很多,但是如果真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却收益甚少……该怎样取舍呢?”

教师11:怎样让学生喜欢阅读?

“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学习语文必须有较强的感悟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读多看,但现在的学生好像没时间看书,不喜欢看书,有什么办法”。

教师12:作文该怎样教?

“作文教学是我工作的难点之一,每一次作文课我都是尽心上了的。可是当学生们的作文本摆在我面前时,我犹如霜打了的茄子,情绪一落千丈!真不知道该怎么教才可以见到更多优秀的文章?恳请诸位语文老师多指教!!!”

文言文、现代诗歌、语文实践活动等怎么教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可见,有困惑不是坏事。

二、迎难而上

沐川教育掀起的学习热潮、课改热潮,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教师热心学习、静心思考、努力探索……

1、好的理念必须学习

蒲江的教风:“厚德载物,止于至善”。它给我们的启发颇大,教师要厚积薄发,修炼自身的品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方能朝着“至善”的境界发展。

要有理念引导的实践才是有价值的实践。蒲江的“幸福教育”和昌乐的“高效课堂”的理念是他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多年探索精心提炼而成;观念相对滞后的我们有必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使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在正确理论的指引下向前推进。

在教师培训中、片区活动中、学校校本研修中,下功夫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教师们联系自身的实际深入思考、广泛交流,有所悟、有所获。

2、注重对“做法”的探索、揣摩、感悟,积累经验

蒲江中学实验学校的徐副校长在交流中强调:要推行改革,学校领导必须坚定信念,教师要“敬业服从,智慧工作”,制度保障上明确提出“搞课改的教师不写教案,腾出时间观摩研究别人的课堂教学,各种政策向他们倾斜”。

他们推行“幸福教育”,从细节处着手,注重礼仪、注重修养,让学生构建人生大厦的基石。归纳并完善《蒲江中学实验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读本》。

学风上讲究“强学力行,止于至善”。从“强学力行”四个字中,可以看出“幸福教育”仍然需要纪律保障、勤奋刻苦、体验实践……从艰苦的磨砺中获得成功才是最大的幸福。就初中语文学习而言,朱自清先生认为:“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功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博闻强记,厚积薄发”仍需大力提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篇10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途径学习效果高中英语课堂

当前,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教会了学生什么?教师一言堂“满堂灌”,高考是学生的事情,课堂上最忙的却是老师,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技能从哪里来?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使得现在的教育如同没有爱情的婚姻。学生与书本的结合不是源自内心的喜爱,而是因为书本考试能让他们考试得高分,高考一过,书本就“风韵不在”了,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再多看一眼。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填鸭式教学的趋势之一。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创建学本课堂的新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在问题导学模式方面积极推进深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在新教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面仍有“困惑”,并提出相应“对策”,在这里与同行探讨改进英语习题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教学实例中的困惑与对策

困惑1:如何使小组合作更富有实效性,真正促进各个水平的学生的进步?

对策1:按学习英语水平分组、分工明确、单独思考、小组讨论,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有进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唱主角,老师重引导,这是新课改的根本遵循。但是在实际合作交流学习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课堂闹哄哄,课下心慌慌。大多数师生并不明确活动本质,被动应付,使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学到新知识和获得标准答案的满足感。课堂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当陪衬。为了共同进步,分组采用优差互帮互助。看似促使学生形成互助精神,实则使学困生等着吃,学优生吃不饱。当然,合作交流是好方法,可使学生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但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平等互利相对不高,因此,要交流学习先得自己独立思考,否则,就会是由之前的教师讲变成少数学生“灌”了。

合作交流分组组内成员应按英语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搭配,需要明确分工及有效评价机制促使每个成员尤其是学困生对小组成绩有贡献,杜绝对学闲聊,不积极。所以,我觉得,8个同学一组,组内4个优生,辐射4个学困生,促使学生组内“独学,同质对学,异质群学”,有利于教师分层次导学,有利于各个层面的学生取得进步。

案例1:以阅读理解专题――inferring为例。

第一步:问题导学。

Sectioni.明确任务

Skillstobegained:

a)Beabletofindoutthefrequentinferringformsandthetypesofinferring;

b)Summarizewaystoimprove;

c)putthethingsyoulearnintopractice.

Sectionii.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第二步:小组展示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题。每组每次推荐一人上台,如果讲解不到位,则小组成员可以补充。该小组讲解不到位、不正确的地方,在本组成员都不会的情况下,其他小组可以帮忙。

在让学生讲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好分层,即容易的题目由组内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负责讲解,以便夯实基础。中等难度的题目由组内中等的学生完成,以便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度较大的篇章则由组内程度最好的学生讲解,便于他们整体把握语段和语篇的关系,提升能力。

第三步:教师导学。

教学实践展示可使组内“同质”、“异质”的学生都有浓厚的探究意识,使得学生在群学中有更深的认识,互补互助。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是内化知识的过程,此时,教师应通过巡视,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调动其主体性,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巡视,及时发现学习活动中的不当行为,及时引导,对部分学困生进行必要的个性化辅导,为他们的进步提供支持。教师补充大家在讲解中遇到的难题,并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困惑2: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下,有效指导“学困生”探究?展示环节“有效”展示?把握好讲解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对策2:如何缩小“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这是长期困扰教师的问题。传统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单独针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学困生”听得犯困,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后再开小灶,时间又很紧张,费时费力,学生越来越没兴趣学习。

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在“自主学习”阶段,专门了解学困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顺利的学生及时鼓励,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保证他们能有效预习。在“小组对学讨论”环节,参与他们的讨论,鼓励他们发现生成问题,引导启发他们解决问题。在“展示”前,课前沟通,课上引导,课后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对“学困生”的帮扶,在传统课堂上难以做到。

二、以学生的收获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学本课堂的理念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各种形式的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事半而功倍。总之,要用学生的所学所思所得,而非单纯的某一次考试成绩评价学本课堂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朱玲.探究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