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林长制工作情况十篇林长制工作情况十篇

林长制工作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1:58

林长制工作情况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六鱼”为你整理了这篇某县林长制工作情况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淮北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深化林长制改革,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全力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先行区建设,全市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

一、坚持统筹谋划,压实各级责任。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长制改革,市委书记、市级总林长黄晓武,市长、市级总林长覃卫国及其他市、县级林长率先垂范,实地调研督导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五绿”任务落实情况累计85人次。市人大、市政协分别成立督查组,对先行区建设明查暗访、跟踪督查。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印发《淮北市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将林长制改革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重点考核林长履责情况、优化林业发展环境“22条”落实情况,彻底改变林业部门唱“独角戏”现象。市林长办建立记录单、提示单、督办单“三单”,对督查中发现问题分门别类移交部门办理,党委、政府督查部门跟进督办,全年共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52个。三是创新模式驱动。在夯实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基础上,在全省率先设立“第五级林长”,优先从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担任山场绿化管护段长、古树园园长、古树名木保护树长,实现网格化管理无死角。目前,全市共设立五级林长1413人,实现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网络全覆盖。

二、坚持依法治理,严格护绿管理。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学编制《淮北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对全市4个自然保护地开展勘界工作。积极推进湿地展览馆建设,组织策划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群众湿地保护意识。二是强化古树名木保护。落实古树保护“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对显通寺、邹楼银杏等古树名木进行病虫害防治和复壮管护,全市2412株古树名木(含古树后备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加快推进智慧林业。在智慧林业一期工程“相山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基础上,投资800万元实施“东部山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初步实现全市山场监控全覆盖。四是开展林业灾害防控。各级林长分片督查,山场护林员分标段巡查,对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进行防控管理。开展飞机防治美国白蛾作业面积55万亩,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达0.6‰。五是加大依法治绿力度。严格执行《淮北市绿化条例》,组织多部门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资源保护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妥善处置禁食野生动物5387只,全年共破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10件、林业刑事案9件,查处率100%。

三、坚持分类施策,拓展增绿空间。一是实施多目标经营工程。完成2020年度森林多目标经营山场绿化美化、彩化任务4000亩,栽植侧柏、黄栌、连翘等各类苗木约15万株。二是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市级财政投入1300万元实施大山头采石宕口试点,利用4种模式探索宕口生态修复经验,宕口生态修复近3万多平方米。烈山区财政投入2.2亿元,实施大泉山生态治理项目,对采石宕口治理和绿化。杜集区生态修复治理100余亩,生态修复栽植苗木2万余株。三是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探索形成“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综合治理模式,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50多亿元,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地19.8万亩,打造绿金湖、碳谷湖、南湖及圆梦岛等众多湖泊湿地、滨湖公园,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联合国人居署誉为“土地再生的奇迹”。四是实施“林木双进”工程。创新开展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林木双进”活动,政府无偿提供苗木,充分利用“四旁”空闲地,实行“一村一品”绿化,大力营造庭院林、小果园等,颜道口村商庙庄等104个村绿化各具特色,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四、坚持深化改革,激活绿色动能。一是建立多元投入格局。探索建立市级造林奖补制度,对造林主体三年每亩补助1700元。完成2015—2019年财政投入造林绩效评价,统筹设立1500万元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开展市级公益林生态补偿,对8万亩市级公益林给予每亩10元生态补偿。开展以绿引资,引进投资7亿元宁丰木业、1000亩无絮杨育苗基地等项目。截至目前,全市社会造林占新增造林面积的80%以上。二是加快推进林权流转。落实《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实现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全覆盖。成功交易土地流转项目28笔,合计流转4800亩,流转价格5000万元。同时,13笔林权、土地流转项目已进入挂牌招标阶段,流转2255亩,预计流转价格约6000万元,全市“活绿”动能更加充盈。

五、坚持多种经营,实现绿色富民。一是全域化布局特色产业。继续执行《淮北市扶持石榴产业发展办法》等惠民政策,重点打造7.3万亩石榴、1.9万亩葡萄、2.5万亩苹果、1万亩灵枣、5000亩黄桃产业带,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特色经果林16.1万亩,年产值30多亿元,果农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在林长制改革示范区项目带动下,补植补造石榴示范园2000亩,葡萄标准示范园6500亩。二是品牌化引领市场营销。加强与中国林科院合作,成功培育“塔山石榴”“段园葡萄”“黄里笆斗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黄营灵枣”“和村苹果”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知名度迅速扩大。延长产业链,开发果汁、果酒、果醋等深加工产品,销往上海、南京等50多个城市。三是多元化经营做活业态。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相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稳步推进,烈山国家石榴公园已建设四季榴园景区提升工程、烈山石榴产业试验站等20个项目。融资20亿元建设石榴特色小镇、南山景区、龙脊山景区、廻龙山景区等,举办石榴文化旅游节、段园葡萄采摘节、黄里杏花节、七彩和村梨花节等活动,年迎接国内外游客33万余人次。

林长制工作情况篇2

1.1编制目的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扑救控制十分困难的自然灾害,直接威胁森林资源、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对全县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为有效控制森林火灾,避免酿成大的灾害,特制定*县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国家林业局扑救森林火灾前线指挥部工作规范》(试行)、《*省森林防火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省响应实施意见》、《*省森林火灾扑救预案》、《*省森林消防队伍管理规定》(试行)、《长春市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过火林地面积5公顷以内的较大森林火灾,超过5公顷的较大森林火灾将上报长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启动地级扑救预案。凡发生森林火灾,都要按照行政区域管辖,由各乡镇、场圃按照本级(本单位)《森林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直接处理。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以下简称森防指)对下列森林火灾(Ⅲ级灾害信息)实施本预案,组织指挥扑救工作。

(1)过火有林地面积1公顷以上且火势继续蔓延,当地人力不足,需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支援的;

(2)重点森林火险区:三盛玉林场林区、杨树林林场林区、小城子林场林区、哈拉海苗圃林区、靠山苗圃林区的森林火灾;

(3)森林植被易燃程度极高或气象条件恶劣,当时无法扑救的。

1.4工作原则

本预案坚持以人为本的救灾理念和就近调动,快速出动,重兵扑救及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的原则。

1.5事件分级

按照《国务院森林防火条列》规定,我县将森林火灾分为特大森林火灾(i级)、重大森林火灾(ii级)、较大森林火灾(iii级)、一般森林火灾(iV级)。

(1)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千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重伤100人以上的);

(2)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百公顷以上一千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3)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公顷以上一百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4)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一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

2组织体系

各森林防火主管部门要在县政府或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森林火灾事件的应急援救工作。

2.1指挥机构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为县级森林防火指挥机关,负责全突发森林火灾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协调工作。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人武部部长、县林业局局长为副总指挥,森防指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县森防指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森林防火的日常工作(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名单见附件7.1)。

乡镇级森林防火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森林火灾事故的救援。

2.2前线指挥部(以下简称前指)

当本县乡镇、场圃辖区内参加扑救森林火的扑火队紧急救援的,必须建立本级前指。当乡镇、场圃预案配置的第一、第二梯队扑火兵力全部投入仍无法控制火势的,需要出动第三梯队和请求调动其他乡镇街扑火力量时,必须设立县级前指。

2.3前指构成

县政府和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可根据火场大小、扑火队伍数量及组成成立现场指挥部(简称前指)。前指由总指挥、副指挥、总调度长组成。

总指挥:由县政府或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派到火场的主要领导担任,全面负责火场的组织扑救工作,组织制定扑救预案,指挥和调度各方面的扑火力量,处置紧急情况。

副总指挥:1—3人,由在火场的其他领导担任,主要任务是分工协助总指挥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承办前指分配的工作任务。

总调度长:由县林业局领导或防火办主任担任,负责组织实施前指的各项协调工作,监督、落实扑火前指确定的各项工作方案和扑火措施,汇总各工作组的综合情况,组织起草综合调度情况报告。

扑救指挥组:组长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熟悉扑火作战的县林业局主管局长、消防大队队长及防火办主任、副主任担任,负责火场情况调度,协调组织扑火力量,落实具体的扑救措施。大火扑灭后,负责火场的检查验收。

力量调配组:组长由县森防指成员县财政局副局长、县交通局副局长担任,负责火场扑救物资的调配,协调落实交通运输与车辆等事宜。

通讯信息组:组长由县森防指办公室主管通讯的副主任担任,负责组建火场通讯网和服务工作。

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县森防指副总指挥、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担任,负责火场前线所需食品、油料等物资的调配和供给保障工作。

综合材料组:组长由县森防指成员县广电局副局长、县教育局副书记担任,负责火场综合情况的汇总,火场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

火案调查组:组长由县森防指成员县公安局副局长担任,负责火灾调查及前指安全保卫工作。

救护安置组:组长由县森防指成员县卫生局副书记、县妇联副主席担任,职责是及时组织抢救伤员,搞好检疫、防疫工作。

扑火督查组:组长视情况而定,负责督查各支扑火队伍执行任务情况,督办各项任务的落实。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进入森林防火期,县气象部门每天向防火办提供天气状况及火险等级。

(1)火险预警级别

火险等级共分V级。i、ii级火险天气森林准燃;iii级火险天气森林可燃,预警标识为黄色;iV级火险天气森林易燃,预警标识为橙色;V级火险天气森林极易燃烧,预警标识为红色。

(2)火险等级:进入防火期,县电视台在气象服务栏目中提前向社会。县防火办每天都将火险预警情况向全县森林防火部门通报,iV级以上火险信息同时上报县政府应急办。

3.2应急处置

(1)逐级报告

各乡镇、场圃接到火情报告后,必须立即向县防火办报告起火时间、地点、过火面积、火势发展趋势、已出动或到达的扑救人数、火场指挥员、火场气象信息等基本情况;县防火办公室接到火情报告后,立即按*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关于火情报告的规定向市防火办报告起火时间、地点、过火面积、火势发展趋势、已出动或到达的扑救人数、火场指挥员、火场气象信息等基本情况。接受和上报森林火灾均要在口头上报的同时,做好报告内容的记录。

(2)本级《预案》的实施程序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防火办)值班员接到一般森林火灾信息(iV级灾害信息)的报告后立即上报县政府应急办,县防火办值班员接到较大森林火灾信息(iii级灾害信息)后,值班员要立即向县防火办主任、县森防指副总指挥、总指挥报告,并报告县政府应急办启动信息报送程序。县防火办主任、副主任和值班员,要根据县森防指领导同志指示和火场实际情况,按预案提出兵力调动的具体方案,经批准后由县森防指副总指挥以上领导下达相关命令。必要时,总指挥、副总指挥应直接或委派指挥部其他成员赶赴火场,直接督促或指挥火灾扑救工作。上述几种火情信息都必须报县森防指办公室。如火势难控制,需启动地区级扑救预案时,由县森防指向地森防指请求启动地区扑救预案。

(3)力量划分

扑火力量的动员和组织应遵循以专业队伍为主动员群众为辅,非经专业扑火培训人员一般不直接扑打火头的原则,火头直接扑打人员应以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为主,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请示长春市森防指,根据火场情况调动武警森林部队。《预案》实行扑火出动“三个梯队”制,由县森防指统一指挥,就近调动,分批次下达出动命令(情况详见附件7.6)。

(4)扑火队伍指挥调动程序

凡发生森林火灾符合本预案启动要求时,县森防指按照下列程序调动扑火队伍:

第一梯队:由县森防指下达出动命令,调动第一梯队所有兵力,赶赴火场。

第二梯队:在第一梯队80%到达火场,火势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由县森防指决定全部或部分调动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在第一、第二梯队全部调往火场,火势还无法得到控制,并有酿成大灾的危险,急需大量兵力补充的情况下,由县森防指协调调动第三梯队。

各专业、半专业扑火队接到命令后,按有关标准出动兵力,并在指定时间内到达火场。

3.3善后处置

(1)火场清理与看守

火场清理以半专业扑火队、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义务扑火队为主;火场看守以半专业扑火队和义务扑火队为主。

(2)灾民处置

对灾民的抢救、安置、疏散以及对死亡人员的抚恤、家属安置等由当地政府(单位)处理,遇有特殊困难,可由县政府逐级请示上级政府解决。

(3)火案调查

发生森林火灾后,公安机关要立即随同扑火队人员赶赴火场立案侦察,查找第一线索,及时查明火因,对肇事者和责任者,司法机关要依法作出处理,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部门。

3.4信息

森林火灾发生后,新闻报道管理工作按照中央有关规定执行。较大森林火灾不予报道;对新闻媒体自行采写的报道,特别是对重大森林火灾及可能在国内外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森林火灾有关火情发展态势、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消息的各类报道,要严格按照有关归口管理和国家林业局审定的规定执行。我县发生启动本《预案》的森林火灾后,森林防火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县政府和应急办报告有关情况,并由县扑火前指据实审核。

县委宣传部负责县政府向社会公开信息的设计、组织、协调和管理,负责协调做好对境内外、媒体记者的管理和沟通工作。同时根据突发森林火灾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及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提出召开新闻会议,并做好相关筹办工作。新闻会原则上确定为县政府信息和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信息两个层次。根据突出森林火灾事件的实际情况,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确定新闻会级次,各参加扑火单位不得擅发。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发言人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确定,材料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材料组负责。

4应急保障

4.1信息保障

火场联络要充分发挥常设固定通讯工具的作用。进入森林防火期,全县各场圃电台要全天开机。火灾发生时,扑火队员和赴火场人员必须携带手持机等无线通讯器材。县森防指要将装有短波、超短波无线电台、无线对讲机等设备的森林防火指挥(通讯)车立即开赴前指,建立火场与各级森防指的通讯网络。必要时,通讯部门要在前指架设临时固定电话,以便沟通火场信息。

从启用本《预案》实施森林火灾扑救时起,各乡镇、场圃和参战的扑火队要每30分钟将前指扑火进展有关情况向县森防指报告一次。县森防指每30分钟将火情上报县政府应急办。

4.2监视和预报

县气象台站负责火场地区的天气实况和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并利用各种通讯手段,保证及时、迅速、准确地报告本级森防指。

4.3财力保障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县政府承担的森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由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承担费用。人为造成的灾害,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费用,有关部门负责监督落实。财政部门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县政府的决定对灾害损失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财产等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理赔工作。

4.4扑火机具保障

各乡镇、国有场圃要根据需要在重点火险区附近储备相应的扑火机具,并保证设备完好。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专业扑火队的扑火机具,平时要配备好,战时自带;第三梯队除自带部分工具外,不足部分由县森防指负责解决。

4.5物资保障

本预案启动后,县森防指将及时调配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的扑火救援物资。同时县森防指与火灾发生地的乡镇、场圃负责协调本县林业、公安、交通、财政、卫生、通信等部门,保证扑火物资供应渠道畅通。各主要负责单位的协同职责为:

县林业局负责组织动员系统内部力量全面开展扑救工作,承担火场态势侦查、火场地形地貌信息服务及向县政府提供有关扑救、作战方面的参考意见,组织县森防指办公室做好扑救调度及协调工作,必要时组织全局力量投入到前、后方工作运行保障中。

县公安局负责组织消防部门在扑火前指的领导下参加火灾扑救工作,组织公安机关协助做好灾区治安管理、安全保卫、火场交通管制和火案侦破等工作,保证火灾扑救工作顺利进行。

县卫生局根据市政府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及时启动《*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负责做好灾区紧急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组织协调扑火物资、增援人员的运输畅通,及时向来自其他地区及部门增援的扑火队伍调度所需的运输车辆。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扑火物资的调配、协调工作。

县消防大队负责火灾扑救工作及防止余火的死灰复燃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及时提供火场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和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服务,适时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做好火险预报和高火险预报及预警信号的工作。

除上述指挥部成员单位外,县人武部、县财政局、县广电局、县妇联、团县委等指挥部成员单位,在启动预案时,要视扑火救灾需要,承担相关的工作任务。

5监督管理

5.1宣传教育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按照县森防指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5.2培训演练

每个防火期前,各类森林防火专业人员及专业(半专业)化扑火队都要进行培训和演练。

5.3责任与奖惩

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实行火场扑火前指总指挥负责制和当地森防指成员、各扑火工作组组长、队长分工负责制,出现组织、行动和战略战术上的过失行为,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前指总指挥有权对不服从指挥、行动迟缓、贻误战机、消极怠工、工作失职的领导人员就地给予纪律处分,后履行组织程序。通讯联络、扑火调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出现问题,按情节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5.4工作评估

扑火工作结束后,县森防指要立即组织扑火战斗评估,全面查找扑火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各环节上的失误问题,确定出相应处理对策和处理意见。

5.5资料归档

县森防指办公室对上述火灾的所有相关材料必须详细归纳整理,认真归档保存,并报县政府应急办备案。

6附则

本预案由县森防指办公室负责制定,并上报县政府批准备案。

县森防指具体组织实施,预案解释权及管理权为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林长制工作情况篇3

一、森林防火“春季平安行动”和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开展部署情况。一是结合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依照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扎实开展森林防灭火“春季平安行动”活动,把森林防灭火宣传活动以进企业、进林区、进校园、进场区、进院户等形式宣传落实到位,努力提高广大群众、青少年学生和林区干部、职工、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识。排查治理“痴、呆、傻、聋、哑”五类特殊人员,落实好“五类”人员及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实行监护人责任追究制;二是从源头上抓好野外火源管理,严格落实“五不批、五不烧、十不准”;三是健全制度,成立了以街道办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街道(垦殖场)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街道(垦殖场)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二、森林防火责任落实情况。制定了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街道办主任、垦殖场场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街道(垦殖场)森林防灭火领导小组》,印发了《森林防灭火工作班子成员挂片包干及部分工作人员包片包点包山场》的通知,层层落实划片包干责任制,机关与基层农林四场分别签订了年度森林防灭火责任书。

三、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情况。以刷新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通告、召开会议、入户座谈宣讲等多种形式向林区干部、职工、居民群众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及森林火灾的危害,让大家充分了解森林防火的“五禁止、十不准”等规定。

四、野外火源管控情况。严格落实野外火源管控责任,坚决落实“五个禁止”,机关加强了对辖区内的巡查与排查力度,基层护林员和监督员加强日常护林防火巡山和监管力度,有效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至今辖区内无一例林事用火和野外用火。

五、火灾应急处置措施落实情况。调整了街道(垦殖场)森林防灭火应急队成员,成立了森林防灭火总队和机关、、三个森林防灭火分队,制定了《街道(垦殖场)森林防火应急处置预案》。各类森林防灭火器械齐全,街道(垦殖场)现配备二号扑火工具200把(分别置放机关100把,、各50把),柴刀200把(分别置放机关100把,、各50把),防火服20套(置放机关),油锯机2台(置放、各1台),挎包31只、头盔31顶、解放鞋31双、迷彩服31套、军用水壶31只、手电筒31把,分别由办专业扑火队成员各自保管。

林长制工作情况篇4

“十三五”期间,***市乡镇林业工作站在自治区乡镇林业工作站的指导下,在***市林业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市基层林业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尽职尽责,全力做好基层林业站管理和建设等相关业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林业站建设与管理情况

(一)林业站机构及人员情况

***市乡镇林业站为***中心加挂***市乡镇林业站牌子,编制20人,设乡镇林业管理科,科长1人,站员1人,根据上级安排在完成林业站管理同时还需兼顾其他业务工作。

县本级林业站管理机构目前命名为林业工作(总)站的有7个,其中4个(***区、***县、***县、***县)为县编制部门批准的正式机构;有3个(***区、***县、***县)为县林业局自行内设的机构,在岗人员为其它股室编制;剩余的4个县(***县、***县、***县,***县)未设机构,由林业局内部股室兼顾管理林业站工作。

全市11个县(区)乡镇林业站共有124个,在岗工作人员358人;属县林业局派出机构垂直管理的有***3个县(区)35个乡镇林业站,在岗工作人员100人;属乡镇管理的有8个县(区)89个林业站,在岗工作人员235人;***区9个乡镇没有独立乡镇林业站,都是农业林业水利服务中心加挂林业站牌子,在岗工作人员23人。

(二)乡镇林业站履行职能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市乡镇林业站积极开展职能,参与完成新造林92168.66公顷,其中林业重点工程造林27069.71公顷,完成四旁植树株数1628.23万株,完成育苗面积1651.08公顷;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22553.74公顷,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37407.09公顷;受理及协助受理林政案件数1290件,参与调处林权纠纷2310件;开展林业政策宣传34513人次;扶持、指导林业经济合作组织530个,带动农户21139人;培训林农169239人次;建设站办示范基地面积740.9公顷,科技推广面积2889.1公顷;97个站参与森林保险工作。

(三)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获得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17个,目前标准化林业站投入使用10个,并开展一站式、全程服务,在林业政策宣传、重点工程造林,森林抚育、科技推广、森林资源保护,生态护林员管护、纠纷调处等方面主动作为,为全市基层林业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市还有在建标准站7个,均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购置安装当中,预计2021年3月下旬完工。通过实施标准化林业站项目,基层林业站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011年以来,全市获得上级乡镇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资金累计96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35万元,自治区配套204万元,县级自筹326万元;全市124个乡镇林业站自有业务用房82个,乡镇林业站业务、生活用房条件得到了改善;所有乡镇林业站都配备2台以上计算机,并接通互联网,累计共配备计算机304台,都配备有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条件进一步改善;有57个乡镇林业站配有交通工具,有交通工具共计97辆,下村入队开展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四)新形势下林业站分类管理模式

***市有139个乡镇,共有89个乡镇林业站以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占比达71%,这些林业站经常被摊派和安排其他非林业工作,非工作成了主要的工作,导致乡镇林业站在林业发展、政策宣传、资源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提供林业社会化服务方面缺位、失位现象严重。乡镇人民政府为调人员,降低了林业专业门槛限制,一些非专业的人员进入林业站工作,极大的影响了基层林业人才的储备和林业工作的开展。乡镇政府在争取林业项目资金方面积极性不高、基础设施投入几乎没有。***市林业局为理顺全市基层乡镇林业站的管理体制,按照《***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号)精神,积极的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请示,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但以林业部门的力量推动,难度很大,无法落实。

二、林长制启动实施情况

2020年,我市按照“党政主导、属地管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依法治林”原则,及时调整充实各级林长责任人,全市设立各级林长共2589名。市、县(区)两级明确深化林长制试点工作经费256.44万元,建全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全市2589个林长、139个乡(镇)林业技术服务队,922名乡级技术员、1049名村级技术员,18094生态护林员纳入网格当中管理,制定了林长制考核、信息管理、联系会议、督查检查、信息报送等制度。初步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配备林长制办公室人员45名,护林员近2万名。树立林长制公示牌1488块,通过林长制公示牌向群众标明各级林长职责及责任区域、森林资源概况、保护及发展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让广大群众成为做好林长制工作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监督者,构建了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林长制长效管护体系,明确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全链条责任体系。

三、生态护林员选聘及管理情况

2016年以来,我市紧扣“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要求,坚持把选聘生态护林员当作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来抓,严格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认真落实生态护林员惠民政策,积极向国家、自治区争取资金支持,先后获得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4.87亿元,居全区第一。国家政策资金对我市的倾斜,助推我市贫困户脱贫致富。2020年我市共获得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5580万元,选聘续聘1.9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成为生态护林员,带动7.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增收,户均年增收从5800元增加到8200元以上,生态护林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林业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双赢。2020年9月,我市2020年度生态护林员新增资金选聘工作获自治区林业局通报表扬。2020年11月,***县坚持选好管好用好生态护林员工作经验获国家林草局在全国推广。2020年12月,***县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工作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

四、存在问题

(一)林业站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乡镇林业站职能发挥。县级林业站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不建全、人员配置不合理,力量薄弱,不利于主管部门对乡镇林业工作业务的开展和指导;乡镇林业站管理体制混乱,人员编制不足,难以留住人才;标准化林业站建设硬件、软件服务环境建设资金缺乏支持,“一站式、全程”服务推进困难;乡镇政府对乡镇林业站工作重视不够林业站人员职称岗位少,上升空间少,工作条件差,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现有工作人员对提高自身学历水平、提升业务能力不重视,导致乡镇林业站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乡镇林业站人才队伍素质提升难;市级、县级没有将基层林业站建设经费列入预算,乡镇林业站建设缺乏保障。

(二)林长制工作人员力量、资金配置严重不足,工作开展滞后,制度落实不到位,林业生态治理有短板。对林长制工作财力投入不足,人员力量不足。各级林长制办公室人员多为兼职,在抓林长制工作的同时兼顾其他方面工作,工作应付多主动少。林长制考核、信息管理、联席会议、督查检查等制度落实不到位;林长巡林工作不深入,巡林问题收集和处理意见等信息收集不全,工作量化制度有待完善。林长制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不够强。行政执法人员少,森林资源监管能力相对薄弱,部分国有林场被侵占林地回收进度慢;部分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不健全,行政主体不清;森林防火力量不足。

(三)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监管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混乱,人员队伍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大。县、乡各级对生态护林员的管理认识不够,未深入理解生态护林员实行“县建、乡管、村用”的管理机制,未真正形成以县级政府为主导、统筹各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机构改革前,乡镇的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林业站负责,机构改革后,部分县(区)林业站的人员编制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不再归县(区)林业主管部门管理,造成了林业站的工作人员既要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及日常管理工作,又要负责全乡镇的其他各项工作,工作量繁多,对生态护林员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县、乡、村三级档案材料管理混乱,没有严格《***关于加强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档案管理的通知》(***)要求完善各项材料收集存档工作;未及时停发部分外出务工护林员补助,未建立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台账,资金收支结余不清;生态护林员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续聘,年龄大,文化水平较低,对林业业务知识及政策、巡护面积和工作职责了解学习不足;生态护林员为一年一聘,属于临时性工作岗位,护林员年劳务补助在3000-10000元之间,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分配方案,部分县(区)护林员月补助仅为400元左右,不足以养家糊口,导致部分护林员中途解聘外出务工,对岗位的稳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五、下一步计划

(一)适应多种管理体制并行下的管理模式,在林业站业务管理和日常工作中认真探索新管理办法,开展对乡镇林业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更好的推进基层林业事业发展。压实压紧县林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基层林业发展责任,加强乡镇林业站的六大职能作用的发挥。加强基层乡镇林业站社会化服务工作,在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林业站推行开展“一站式”全程服务,服务人民群众;积极申报国家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继续改善乡镇林业工作工作站基础设施条件,配备先进的森林资源管理工具,提升乡镇林业站生活和工作条件;加强基层林业站站长能力培训测试和职工岗位培训工作,组织各级林业站工作人员参与各类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素质;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切实履行各项职能作用。

(二)深入推进林长制,强化各级林长责任,做到工作“见行动、见成效”。探索林长制工作“***模式”,将全市森林资源进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树一木都有专人管护,实现监管全覆盖,从制度上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力度不够、责任不实等问题。充分发挥林长制考评工作的作用,确保各重点任务按质如期完成;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制定林长制重点任务清单,执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落实林长巡林制度,明确林长巡林的频率、要求、工作台账;定期召开林长制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林长制试点工作遇到的相关问题,做到短期问题立行立改,长期问题分步整改;强化护林员职责,及时发现火灾、乱砍滥伐、有害生物等现象;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全市林地资源、林长组织体系、任务目标达成等纳入信息化监管范畴,推动我市林业产业发展。

(三)提高生态护林员管理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监督职责,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的业务指导,严格管理生态护林员的日常工作;按照“县建、乡管、村用”的管理机制,档案管理工作实行“县、乡、村”三级同步管理。建立护林员的日常考勤和年度考核工作台账,做到档案管理规范、保存完整、有据可查;加强对护林员业务培训,规范填写巡护记录本,强化管护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生态护林员劳务补助资金管理,督促县(区)认真梳理每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严格使用范围,规范补助资金拨付兑现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坚决杜绝“在岗不履职、脱岗吃空饷”的现象发生。

六、建议和请求

一是建议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倾斜支持***市乡镇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另外由于我市以乡镇管理为主的乡镇林业站较多,希望总站特别关注和进一步支持它们的标准化建设,从整体上改善***基层乡镇林业站的工作、生活条件。

二是建议提高自治区标准化林业站建设资金标准。向国家林草局反映争取将每个标准站中央投资资金标准提高到30万元以上,向区政府反映争取将自治区配套资金标准提高到20万元以上。以减轻贫困地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压力。

林长制工作情况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系列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方针,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线,以森林资源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结构优化为目标,不断创新经营和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森林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的意义

我镇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结束后,广大林农都拥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渴望落实处置权和保障收益权。通过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及商品林两类森林不同管理方法,实行不同森林采伐管理形式,落实森林经营者的林木采伐处置权,激发森林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提高森林的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率。对促进我镇林区的和谐发展和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依法限额采伐管理的原则;坚持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管理的原则;坚持落实林木采伐处置权,调动林业生产积极性的原则;坚持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林农能力和水平的原则。

(二)目标要求。通过试点,形成管理公正透明、经营科学有序、管理与经营相协调的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最终实现森林采伐由指标控制向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转变。

四、改革范围及时间

(一)改革范围。本次改革的主要范围为全镇所有确权发证的山林,权属有争议的山林暂不列入本次改革范围。

(二)改革时间。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

五、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合理申请年度采伐计划。

根据我镇的森林资源状况,结合我镇发展生态旅游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年度采伐限额后,再向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最后以县政府分配计划数为准。

(二)遵循严管限伐区,放活采伐区的原则,合理开展采伐。

1、为策应发展生态旅游,在镇域内的特殊区域实行禁伐或限制性采伐。

①、天然阔叶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以及旅游景点周边可视范围内的林木严禁采伐。

②、在镇域范围内的公路两侧第一层山脊或可视范围内的人工林,以及通往旅游景点道路两旁的人工林,原则上只能进行抚育采伐,若采伐后改植阔叶树的,可合理安排皆伐。

③、非禁伐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中的人工林要进行抚育采伐的,需报市林业局审批。

④、因自然灾害或需改变林象确需小片皆伐的道路两旁的人工林,需经镇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再逐级上报审批办理相关采伐手续。非禁伐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中的人工林需进行更新采伐的,按规定逐级上报省林业厅审批。

2、在非禁伐区域内的人工商品林,实行采伐放活的方针合理安排采伐。

①、抚育间伐。鼓励以培育森林资源为目地,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大力提倡林农对人工林开展抚育间伐。

②、小片皆伐。主要是指到主伐林龄的人工商品林,以及或遭受了自然灾害的人工商品林等。

(三)、合理分配采伐指标、简化审批手续办理采伐证。

1、合理分解采伐计划到各村(居)委会。每年初依据县政府下达给我镇的采伐指标,根据各村(居)委会人工林近过成熟林蓄积、面积分别占全镇的比例,将皆伐指标分解到各村(居)委会。根据各村(居)委会人工林、中幼林蓄积、面积所占全镇的比例,将间伐指标分解到各村(居)委会。镇政府行文将年度皆伐和间伐指标下达到各村(居)委会,各村(居)委会根据镇政府下达的采伐指标,结合经营者采伐申请情况,按上述方式分解到各组,将本村(居)委会及分组指标在公示栏进行公示。

2、根据采伐的申请情况落实采伐指标。推行按林木、林龄大小排序,变采伐指标分配由“人说了算”为“资源说了算”,确保指标分配的公开、公正、合理。首先各林权所有者根据各自可采资源状况及采伐条件,向村(居)委会、组提出林木采伐申请,采伐申请包括采伐山场(含小班号、宗地号)、面积、蓄积、起源、林龄、树种及采伐方式等内容,由村委会统一汇总,报林业工作站及镇人民政府审核。小片皆伐按照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进行伐区配置及林木采伐。拟小片皆伐山场上的林木是多户林农所有的,在林木采伐申请时,可填一份“林木采伐申请书”,所有林农都要在“林木采伐申请书”上签名,写明各自的林权证号、宗地号等情况,并推选其中1人为采伐责任人,负责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手续、伐区监管、更新造林等工作,小片皆伐面积一般不超过15公顷。

林业工作站根据林权所有者的申请,分清权属、资源状况(包括面积、蓄积、起源、林种、林龄、优势树种)等逐块实地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并分村(居)委会、组进行汇总。然后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对申报拟采伐的山场按林龄大小依次排序,对林分类型、林龄相同的采取抽签办法决定先后排序,在村(居)委会公示栏将本村(居)委会采伐指标和山场排序情况一榜公示七天。然后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对一榜公示无异议的,由林业工作站在考虑采伐山场相对集中的基础上,按林龄排序情况将皆伐、间伐计划落实到山场地块(经营者),再由林业技人员根据资源档案数据,结合补充调查进行采伐作业设计,然后按程序进行审核审批;各村(居)委会对审批的各项计划进行二榜公示七天,对公示无异议的,到林业部门填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后进行林木采伐。

3、简化审批手续,办理采伐证。森林经营者申请的林木采伐经所在村(居)委会及镇政府审核同意,并按林木林龄排序及“二榜公示”无异议后,提交林权所有者(或责任人)和村(居)委会、组签好意见的林木采伐设计书到林业工作站审核,同时林权所有者(或责任人)与林业工作站签订“凭证采伐作业承诺书”,承诺按采伐证规定的面积、四至范围等实施采伐,不越界采伐,然后报县林业局批准。森林经营者凭林木采伐申请书、山林权属证明、批准的作业设计书、上年度有采伐迹地更新任务的提供造林验收合格证明等材料到县林业局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四)、皆伐实行面积控制采伐。

实行皆伐方式采伐的,以面积控制采伐为主,林木蓄积作为参考指标。森林经营者依据皆伐面积指标,在采伐证批准的四至范围、面积内凭证采伐林木。伐区采伐结束后,对在采伐证规定的范围内采伐林木数量超过设计审批数量的,采伐者在采伐证有效期内向林业工作站申请,经县林业局审核,以实际出材量核销采伐指标,补办采伐许可证,办理木材运输手续。

(五)强化伐区的监督管理。

1、实行“更新造林保证金”制度。森林经营者按皆伐每亩160元的标准交纳更新造林保证金,承诺在采伐的当年或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更新造林保证金由上级林业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收缴和管理。更新造林改植阔叶树的,验收合格后,镇政府按50元每亩补助苗木费。

2、伐区拔交。伐区采伐前林业工作站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伐区拨交,将采伐证规定的面积、四至等告知申请采伐者,明确双方责任,在伐区拨交卡上签字,对四至界限不明显的山场,拨交时在采伐周界用红漆编号确定伐区四至范围。

3、伐区的检查和验收。镇政府成立伐区检查验收工作办公室,负责我镇辖区内的伐区检查和验收工作,组长为分管林业的周财生副镇长,副组长为张良站长,成员由严镇源、张立中、李雪军、吴军、王秋生和各村(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以及各村(居)委会分管林业的工作人员组成。伐区检查验收工作办公室要认真及时开展伐中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未按采伐证和采伐作业规程规定的越界采伐、擅自改变采伐地点、树种、数量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及时报县林业局和森林公安局查处;采伐结束后,林木采伐者及时向村(居)委会提出验收申请,由村(居)委会汇总后统一向镇伐区检查验收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并由伐区检查验收办公室组织伐区验收,填写伐区验收卡。没有经伐区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木材不得销售。同时由镇伐区检查验收办公室建立伐区采伐管理、验收登记台帐,强化伐区监管。

六、改革步骤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时间从年4月17日—5月20日)。(1)、举办培训班,统一采伐改革方法步骤及标准要求。(2)、利用标语、黑板报、致林农一封公开信及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采伐改革的意义、政策、程序和要求。(3)、成立采伐改革领导小组。(4)、报批镇“实施方案”。(5)、召开全镇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时间从年5月20日—12月10日)。(1)、镇政府依据县政府下达的年度生产计划和资源状况,将年度采伐指标分解下达至各村(居)委会。(2)、镇政府制定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报县采伐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3)、林权所有者向村(居)委会、组提出申请。(4)、镇政府根据资源状况和经营者采伐申请情况,将县下达的年度生产计划分解下达到村(居)委会,并进行公示。(5)、林业工作站对林农申请的采伐山场进行调查摸底。(6)、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按林龄排序,进行一榜公示。(7)、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根据一榜公示情况,由林业工作站考虑采伐山场相对集中的基础上,按林龄大小排序,将年度木材生产计划落实到山场地块和经营者。(8)、配合上级技术人员进行设计,按程序审核审批,并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对审批的各项计划进行二榜公示。(9)、二榜公示无异议的,采伐申请者提供相关资料到林业部门办理采伐证。(10)、林业工作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拨交,开展林木采伐。(11)、镇伐区检查验收办公室开展伐区检查、验收。(12)、采伐结束后,采伐者申请木材检量人员进行木材检尺,并依法办理木材放行手续。

(三)第三阶段:总结提高(时间从年12月11日—12月31日)。(1)、加强对采伐改革组织实施情况的跟踪调查,实行“回头看”,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迎接县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我镇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3)、总结采伐改革工作经验,形成总结报告,逐级上报。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副镇长、林业工作站站长为副组长,镇政府有关部门和各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发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工作站,由林业工作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任办公室成员。各村(居)委会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改革试点工作有领导、有步骤地顺利开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关系到广大林农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宣传工作是关键。首先要层层举办培训班,认真学习林业方针政策,采伐改革主要内容、政策、程序及要求,使全镇上下形成共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工具,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做到报刊有文、墙上有字、群众有信;第三要组织机关干部向农户宣传,讲政策、摆道理,取得理解,推动工作。在宣传发动的过程中,做到“四个讲清”,即讲清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改革的内容及政策,讲清改革的程序及要求,讲清林农在改革得到的好处,营造宽松良好环境,使广大林农主动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享受改革成果。

(三)明确责任,强化各级组织和相关部门的职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总的要求是: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林农积极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

1、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镇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全面工作。负责制定镇采伐改革实施方案,并按经县政府批准的采伐改革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负责采伐改革政策及具体操作的培训;负责指导和督查各村的采伐改革工作;负责向上级汇报我镇采伐改革工作情况并及时通报全镇采伐改革工作进展。

2、镇政府:是我镇森林采伐改革宣传、申请审核、摸底调查、伐区检查验收及林区稳定等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遇到的难题,及时向镇党委及镇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3、镇纪委:负责采伐改革的纪律监督等工作。

4、林业工作站:林业工作站要熟悉情况,掌握政策,当好参谋,积极参与我镇采伐改革工作。

林长制工作情况篇6

我国北方林地覆盖面积广阔,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我国北方林业资源匮乏现象日渐明显,北方林业发展较为落后,面对这样的现状必须发展适合北方地区的林业发展模式,并开展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以此增加林业种植面积,推动北方地区林业持续发展。

1.我国北方林业种植模式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合理的种植时间至关重要,相关人员必须结合种植区域气候、土壤等特征,合理安排种植时间,以此提高林木成活率,为其后续生长创造便利条件。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树苗多在初春时节开始生长,选择这个时段种植有利于树苗生根和发芽,并进一步增强树苗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了树苗生长质量。而在确定种植时间后,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北方林业发展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种植模式,以我国北方某城市为例,工作人员根据以往种植经验,并对当地林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在对调研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后综合采取如下种植模式,详见表1。

2.我国北方林业养护管理措施

林业养护管理工作在林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工作人员必须结合林业生长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以此促进林业健康生长。例如在我国北方某地区林业养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对该地区林业养护现有问题进行汇总,详见表2。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养护措施:第一,做好火灾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北方地区冬季干燥,春秋两季风力较大,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过不堪设想。基于此相关单位应_展有效的防火工作,加强宣传,建立固定防火期,定期开展巡视工作,并创建“远程地面红外林火自动探测系统”,加强对林区的监督与管理。并且工作人员还应重视病虫害防治,每年春秋两季喷洒病虫害预防药物,并定期对林区进行检查,密切关注树木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相关病虫害,以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第二,拓展林区树木品种,当地政府加大林业优良品种研发经费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重点培育经济型树种,并定期考察林业自然生长情况,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制定综合种植方案,以此提高林区内树木多样性,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第三,严格控制林区占用及砍伐问题,林业部门定期组织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并制定具体惩罚措施,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和乱砍滥伐问题。

结束语

林长制工作情况篇7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拟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局领导班子各成员为副组长、办公室、计财科、林政科、林改办、林场站、监测规划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局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该项监督检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安排。

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

根据(厅发[]81号)文件精神,赋予我局在监督检查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配合牵头部门落实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政策落实情况、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到位情况、林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

三、监督检查任务分工

我们将围绕重点任务的落实,重点对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一)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政策落实情况

1、是否按上级要求落实地块、如期开工建设。(牵头单位:林场站,配合单位:办公室)

2、建设项目是否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是否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是否办理了土地、规划、招投标、施工许可等项目手续。(牵头单位:林场站,配合单位:办公室)

3、落实改造对象时,是否公平、公正、合理,项目建设资金是否全部到位。(牵头单位:林场站,配合单位:办公室)

(二)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到位情况

检查京津风沙源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项资金到位情况,管理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公开透明,坚决防止滞留、挪用、挤占、截留等行为的发生。(牵头单位:计财科,配合单位:造林站、绿化站、林改办)

(三)林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1、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审核项目占地,是否严格落实节约集约林地政策。(牵头单位:林政科,配合单位:森林公安、林业监测规划站)

2、是否严格落实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制度,是否及时完成“占一补二”任务。(牵头单位:林政科,配合单位:森林公安、林业监测规划站)

3、有无未批先占、不批强占现象,对林地管理混乱、违法用地、侵害农牧民权益问题严重地区的有关人员是否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牵头单位:森林公安,配合单位:林政科、林业监测规划站)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本年度能否完成集体林确权任务。(牵头单位:林改办,配合单位:办公室)

2、林改过程中有无侵害农牧民权益现象发生,林改纠纷是否得到及时处理。(牵头单位:林改办,配合单位:办公室)

四、监督检查计划安排

本次监督检查为期两年,主要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旗县市区开展自查的基础上,选取重点地区进行抽查。

初步计划今年下半年组织1次集中检查,明年组织2次集中检查(上、下半年各安排一次),每次集中检查由局分管领导带队。在检查方式方法上,综合运用全面检查、重点检查、联合检查等措施,灵活运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察看现场、召开座谈会、督促自查等方式,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每个季度末结束后的10天内,要求各旗县市区林业局将几个方面的落实情况和监督检查的工作情况,书面上报我局。

林长制工作情况篇8

关键词: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工程;技术问题;改善策略

东北林区主要包括我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完达山等山区,是我国自然森林资源中分布较为密集的宝贵森林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林区供给为国家生产了约10亿多m3的木材,但是由于之前人们一味重视经济发展,乱砍滥伐现象频繁发生,森林资源急速下降。大量森林资源的消失,使东北地区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由于近年来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遏制了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且该地区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1]。虽然这项政策的执行力度很强,涉及到的面积也比较广,但是根据笔者对这项政策的实施结果来观察,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

1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主要技术性问题

1.1造林树种的选择不佳

在进行造林种树的过程中,树种的选择是一项最基本的环节,同时企业是造林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从现阶段的退耕还林情况上分析,由于受到商业炒作或是一些功利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对相关的种树条件进行分析,而是在任何环境下都种上一些速成杨树或是直接引进一些还处于试验阶段的树种进行造林,这种情况并没有真正对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落实和完善。这将直接导致树木的生长效果不佳,同时由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仍然需要承担很大的经济损失,将严重挫伤农民的还林积极性,此外由于一味对外来树种进行引进,还容易出现不明生物入侵的危害,这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都十分不利。

1.2初植的密度较大

从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笔者对黑龙江地区的退耕还林工作上分析结果来说,种植的密度普遍存在偏大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理论上对“适当密植”过分强调,认为想要实现退耕还林工作,就应该增加单位面积的木材种植数量,促进林木形成良好的木材。但是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却没有对当地的树种特征和立地条件等引起重视,使得过于紧密的种植严重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在种植的过程中,错误的将“以密保活”作为植树理念进行提倡和推广,通过加大造林密度对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进行解决,殊不知这种情况反而将对树木的种植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2]。

1.3气候因素

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变化较大,东北林区受到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在近年中,春季干旱的情况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干旱的时间比较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苗木的生长。同时,退耕还林一般都选择较为开阔的地方,而这地区由于风沙的影响,很多情况下都是苗木的根系还没有得到生长,就已经由于干旱而亡。

2提升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工程质量的相应策略

2.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还林树种进行确定

因地制宜在这里指的是根据实际立地条件对原生植被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当地条件选择更为合适的树种类型。我国在提出退耕还林政策的过程中,要求在25°以上的坡度进行种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的土地立体条件较差,土层也相对较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抗旱耐瘠薄的树种,保证其树种在这种环境下能得到有效生长[3]。

2.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对初植密度进行确定

在对树种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对林地的实际生产力进行充分研究,不仅要对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将其中的养分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当地是否满足树木的实际生长要求。此外,还需要对林地的经营目的进行详细研究,对公益性质的林地更应该引起重视,这种树木在种植的过程中通常以遮盖林地为主,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密度也可以适当加大。

3结束语

退耕还林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系统性工作,且在短时间内也很难看出实际效果,但是其对改善生态环境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近年来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遏制了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且该地区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由此可以确定,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郭伟,丁舒,铁立伟,等.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技术问题浅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0(06):186-188.

[2]张鹏,陶燕萍.青海退耕还林区域划分及有关技术问题探讨[J].林业实用技术,2012,37(11):11-13.

林长制工作情况篇9

关键词:林业经济;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控制

对于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建设和发展进行分析,发现林业经济的发展与营造林工程建设和质量控制方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全面加强对林业营造林工程的重视,并积极探索相应的工程建设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循序渐进的改善营造林工作现状,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为营造林工作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1新时期对林业营造林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

对新时期林业营造林工作进行分析,发现在积极开展营造林工作的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存在会对营造林工作质量产生影响,所以要想提高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就应该对这些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其一,前期规划方面涉及到的因素。在营造林工作实践中,前期规划方面涉及到的因素对后续工作任务的执行和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能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例如格局设计、林内林木龄构的组成、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等,在营造林规划指导中,各项工作任务水平能够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其二,栽培过程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在营造林的工程建设中,营造林的栽培对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工作也产生着相应的影响,只有保证栽培的质量,才能够促进后期工作的顺利推进,确保林木的健康成长,为营造林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1]。其三,检查验收工作。在营造林工程建设实践中,检查验收工作是较为重要的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在完成苗木的种植后,只有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并且保证检查验收工作的实际质量,才能够实现对营造林质量的有效控制,促进营造林工程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建设贡献相应的力量。其次,后续管护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林业营造林工程建设林木养护工作中,后续管理工作在促进整体工作质量提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只有认识到后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看作为长期性工作,全面加强对后续管理工作的重视,才能够促进后续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营造林工程建设和质量也能够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对林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加强对林业营造林工程建设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并积极探索相应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对林业营造林工程建设实施质量控制的方法

林业营造林工程建设对林业营造林的发展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必须保持对林业营造林工程建设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提高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方法的措施,希望能够循序渐进的改善现状,促进整体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为林业营造林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下面就对具体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林业营造林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2.1对林业营造林工程建设工作实施科学规划

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想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促进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就必须结合影响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措施。具体来说,要想促使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根本性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在积极开展营造林工作前应该对工作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并且将科学的调查规划作为其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为营造林生产实践活动的全面优化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营造林工程质量的逐步提高[2]。一方面,应该在对林地自然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环境要求对营造林树种进行科学选择,保证营造林树种能够与本地区林地林木生长条件相适应。另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营造林的新技术和新工作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建设践中,促进营造林整体工程质量的改善,为营造林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前期科学规划的作用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凸显,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也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2.2在营造林工程建设中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简单的说就是在全面推进营造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营造林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全面把握一个地区的地理、气候、降水、地形地貌以及土壤植被情况的基础上,对树种进行合理的选择,保证所选择的树种能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长条件相适应,促进整体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3]。这样,借助在工作实践中全面落实适地适树的原则,林业营造林工程建设现状能够得到循序渐进的改善,整体工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对林业营造林工作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3在营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细致整地

在积极开展营造林工作实践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结合营造林工作具体需求积极开展细致整地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原有土地条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改善土地现状,为林业营造林工程中苗木的栽培和生长创造相应的条件。首先,工作人员结合地区情况在对苗木进行栽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苗木的生长需求、气候条件、水分条件和季节条件等对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尽量在栽植过程中保证苗木的根系保持舒展状态,对苗木进行适当的浇水灌溉[4]。其次,由于新栽植的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所能够产生的实地生理活动相对较为薄弱,根系的生理活动则能够表现出强劲的态势,因此应该结合苗木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根系伤口容易愈合的时期开展各项工作,保证植树造林的实际效果,促进营造林工程建设工作的统筹推进。最后,在完成栽种进行填土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注意达到不窝根、不外露的目标,希望能够在填土时选择分层踩实,并且对栽植深度进行适当的控制,最佳控制深度为高于苗木根茎的2-3厘米为宜。

3结语

总而言之,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对整体质量控制工作的全面推进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基于营造林工程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应该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对营造林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循序渐进的改善我国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控制现状,促进林业营造林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林业经济建设贡献出相应的力量。

作者:钟朝军

【参考文献】

[1]彭明松.浅谈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学种养,2014(7):33.

[2]蔡晓春.探究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J].农家科技旬刊,2016(10):45.

林长制工作情况篇10

1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现状

1.1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塞罕坝林区已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测预报体系。但是,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在林业测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传统的测报调查技术已经过时,但一些林业地区仍旧采用传统的技术体系,从而给监测预报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1]。此外,在开展测报工作的过程中,其常会受到资金问题的影响,由于监测资金的不足,致使整项工作一直处于基础薄弱的环节下,加之本身就缺乏完善的监测网络建设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测报人员本身的工作态度,还会使测报数据缺乏一定的完整性、连续性以及长期性。对于塞罕坝林区来说,测报工作的不足问题常常使人们无法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状况,从而也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1.2防治机制比较落后。在林业防治中,机制的完善显得非常重要。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塞罕坝林业仍旧缺乏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且相关机制体系大都比较落后,而这一现象便与当前先进的有害生物预防技术形成了鲜明对比。传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大都见效比较慢,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人们也开始进一步采用化学药剂来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虽然这种防治措施见效较快,但化学药剂的使用却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破坏,随着天敌的减少,森林自我调控的能力也会降低,这对林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1.3缺乏对检疫工作的重视。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上,国家已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检疫工作有专门独立的检疫部门加以负责。但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检疫部门通常是一个较低的级别部门,其隶属于各个造林处,因此往往人们对该部门的工作管理都缺乏一定的重视与关注,甚至会直接忽视该部门的工作运行情况,致使防治检疫工作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2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

2.1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与研究。在防治塞罕坝林业有害生物时,首先应当了解与分析该林区有害生物的实际情况,如调查有害生物的形成及其相关的活动情况,从而利于人们根据调查情况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与方法[2]。其中,在调查林业有害生物的情况时,人们需要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品种、形成以及种群活动进行实时地了解,并通过进一步分析有害生物的生长趋势及其未来的走向来制定科学、有效地防治措施。2.2制定科学有效地防治方案。在了解塞罕坝林业的实际情况之后,即需要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生长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以实现对有害生物的防治目的。其中,防治方案需要满足科学、合理、可靠等原则,并需要结合环境气候因素及时间差异来制定最佳的方案措施。为了在恰当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相关人员应掌握林区内各个不同生物的生长特性,了解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规律,这些都可以为方案的制定提供良好的依据,有利于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2.3结合多种防治方法。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单一的防治方法,而应结合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灵活、巧妙地应用。例如,人们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物理机械防治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人为阻隔、人为捕杀、人为诱杀等,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较易开展,但其会产生较为昂贵的人工费用,整体上局限性较大,且作业效率也不是很高。此外,人们也可以采用先进的高温处理等技术方法,结合多种不同的方法,不仅可以规避单一方法的不足,且对防治目标的实现也有一定的作用。2.4加大防治资金的投入在开展有害生物的防治作业时,资金投入是保障整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作业设备、作业条件等内容都需要依靠一定的资金扶持力度。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测报、检疫性普查以及基本建设等项目的投资,以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资金储备。

3结语

对于塞罕坝林业来说,人们需加强对其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视与关注,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塞罕坝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伟航.对塞罕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