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管理思想的认识十篇对管理思想的认识十篇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7:01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1

关键词: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管理理性;管理实践;实践理性

“西方现代科学管理模式”是20世纪初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开始,历经了行为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乃至现在的学习型组织。但值得深思的是,当今西方众多管理学大师如彼得·圣吉等却对东方圣哲的管理思想推崇有加,这使得身处其中的我们颇为汗颜。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的本质就在于人性与实践性。”而我国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特别提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恰恰就是“实践理性”。我国传统圣哲管理思想的“内在的合理性”(Rationality)和“现实可操作性”(Feasibility)正是解决管理本质问题的天赐之作。“怀璧外求”不如“返观自求”。

一、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内在的科学合理性和持久的生命力

“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历史是对真理最好的检验,不具备科学合理内核的思想是不可能具备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1.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综观人类文明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拥有5000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国家,没有哪个民族和国家能象我国这样历经劫难却依然经久不衰,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没有历史实践检验的理论,是应该审慎对待的。我国封建社会结构5000年来的超稳定性,这无疑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内在合理性最有力的证明。一种文明只有具备了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内在合理性,才能真正地持久稳定。明“道”和顺“道”正是我国传统管理活动的根本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推天理,明人事”我国管理思想恰恰是把宇宙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运用在人文社会上,而西方的科学思想仅过分注重在自然世界的把握上。如果说牛顿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自然规律看得更为深远的话,那么无疑站在孔子、老子、释迦、耶酥等思想巨人的肩膀上,对宇宙人生的奥秘将体会得更为清晰透彻。正是这种管理思想的合理性和普遍性的规律,才是建立涵括古今中外一切人类文明管理哲学的基石所在,这也是人类千百年来共同智慧的结晶,理当不分文化和种族,为人类所共享。

2.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同化力。

中华文明立足于人伦,以人为本的人类共性,以“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为目标,避免了一切因宗教文化不同,语言和民族不同所带来的分歧和困扰,求同存异,共存共荣,以中华民族所特有宽容博大的胸怀,使得众多不同种族、宗教、语言的人们包括最重种族纯洁的犹太民族也被中华民族所同化和共谐,所谓“天下之民归心”。更为独特的是中华民族“兴灭国、继绝世”的仁爱思想以和平的方式将人类先进的至善文明,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东亚和南亚各国,使得“远者来,近者悦”,德惠四海,恩及八方。所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把未来世界统一的希望寄托我国身上,并由衷地梦想成为中国的一员,他曾写道:“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最具充分准备的,是2000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的中华民族。”西方启蒙运动的创始者法国的伏尔泰亦曾写到:“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最广博的王国!……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太不幸!人类智慧不可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我认为只有中国才是世界上最公正、最仁爱的民族。”总之,以宽弘博爱、和谐统一为精神特质的中国传统文明为当今国际世界宗教文化冲突,地区民族矛盾,政治经济磨擦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和平解决方法,其悠久的管理思想也成为世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树立了的光辉典范。

二、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具有高度的现实可行性。

当代管理实践中,不论是企业管理,国家管理,乃至军事管理中应用我国传统管理思想而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1.儒教资本主义圈的国家经济腾飞。

当代东方“四小龙”的经济腾飞模式已印证了其高度的生命活力。以至于世界称东南亚工业化地区为“儒教东亚工业文明”,日本为“儒教资本主义”。在世界商战中,日本内以“四书五经”求和,外以“孙子兵法”为战,成为现代工业化国家中惟一非西方国家。而韩国则用不到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历经一个世纪的工业化道路。新加坡业已迈入新兴发达国家,被人们盛誉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国家。”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曾说到:“尽管东方世界在自然科学的创造及文明程度落后于西方,但是东方的人文科学、道德伦理、处世哲理,以及东方世界人们的精神状态,都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这种文化价值观是新加坡成功的一个最强有力的因素。”新加坡力从两方面治理入手:一是从严立法、从严执法;二是建立“东方道德价值观”。前者治标,后者治本,两者相辅相成,即《论语》所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创造了新加坡经济成功直至现今的奇迹。

2.百年老店长盛不衰的管理奥秘。

iBm公司的总裁托马斯·小沃森在《一个公司和他的信念》中写道:“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我坚决相信:任何组织若想生存下去并取得成功,它就必须建立一系列牢固的信念,这是一切经营政策和行动的前提。”“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和原动力和公司成就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技术或经济资源、组织、结构、创新能力和时机。”此外,哈佛的巴纳德教授在《经理的职能》中曾指出:“总经理的职能在于“系统地阐释和确定价值目标,并特别强调总经理所倡导的价值观只有全体成员所接受方可共有。”这提示我们一个共同管理哲学思想,一是要正确合理,方可持久稳定;二是要合乎人性,方可接受可行。

转贴于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这样写到:“任何员工只要认识清楚了松下电器公司的基本信念和方针。就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自主性。”任何员工若能真正地把握基本信念,把它溶入自己体内,行动自由反而会扩大,碰到问题究竟要采取什么行动,不必一一请示上司,可以溶入自己体内的基本理念为尺度,决定自己的行动。”松下一再强调:“如果你犯了诚实的错误,公司会宽恕的,把错误当作训练费用,从中学习。但是,如果你违背了公司的基本原则和信念,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这无疑是面对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有效管理办法。所以,戴维斯在《公司文化管理》中认为:日本人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维持一种强大而有凝聚力的文化。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中甚至认为:在全球的竞争时代,公司惟有发展出一种能激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切行为的文化,方才立于不败之地。这无疑把一个人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值得深省。而观察其成功的理念无一不暗合或主动顺应东方圣哲思想。

三、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生命力的源泉是具有内在高度的科学合理性

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和管理实践正日益证明其内在的科学合理性。美国伯克利大学埃里克·詹奇在《自组织的宇宙观》中写道:“高超的管理艺术恰恰就隐藏于同时在几个层次上去思考,感受和行动的能力之中。”“在西方世界,这种进化世界观难以被领会掌握,然而它却已造就了佛教和道德精神主义洗练的纯粹过程哲学。”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协同学》中写道:“改善每个人的生活是人类当今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无论对社会和个人来说,这个任务所提出的问题日益复杂。……看来越急迫的是,亟待找到一些基本原理,并从哲学上予以透彻剖析”“本书的发表在东亚、印度、中国和日本,都引起了特殊的反响,事实上,协同学与东方对世界的整体性观察颇相一致。”随着现代物理学博士F·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中曾如此论述:《华严经》所描述的多层次缘起的宇宙模式,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模式有着惊人的相似,并高推“佛教徒关于渗透的概念远超于任何一种科学的靴袢理论。”

西方现代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荣格、弗洛姆、萨特、叔本华、海森伯格、马斯洛等当代大师,都在致力于从自我冲破、二元统一的东方“禅”文化的启迪中获得深刻透彻的启示。并以此奠定了西方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管理的根本在于人,只有在对人性深刻洞察的前提下,才能提出合乎人性的科学管理之道。值得庆幸的是,历久不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涵了东方儒道释圣哲对人性和世界规律作出了众多深刻精辟的描述和正确阐释,并提供一系列高度可操作性的认识和实践方法。基于人伦,力求和谐。即所谓“实践理性”的精髓。

四、对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我们对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应该具备一种冷静求实的科学态度:

1.不要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应该以开放积极的心态深刻反省自身的不足和陋习,并同时吸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东方人文管理与西方自然科学,本标结合,吐故纳新,互辅互成,重塑民族的自尊和自知。

2.不要妄自菲薄,自毁长城。我们应把我国传统管理文化中先进合理正确的一面,与古代统治者的恣意曲解和现代人的错误认识区分开来,重新建立民族自信和自强的文化精神。

基于以上态度,我们对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吸纳应该注意避免以下两种过失:

一是努力不为外在的客观物欲所动,方可排除因此而产生的盲目行动和感情好恶,如此方能使我们有暇去反省和观察自身行动的价值取向和实施行为的合理性,以使得我们的思维角度和行为方式真正建立在对宇宙、人生科学规律正确清醒地把握之上。

2.尽可能地排除内在的一切主观成见。我们应该确立既不接受一切的观念,也不拒绝一切的观念,而是建立理解一切的观念,知道它如何产生、如何适用、又如何消灭的,如此方能使我们真正认清和把握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为人类的自由幸福建立持久稳定、正确的哲学内核。

在当今政治的多极化、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经济磨擦、人权发展、环境危机、道德沦丧和黄毒泛滥日益充斥着世界,古今中外东西方文明正处于一个交互跌宕,互斥互融的新的融合阶段。如何在这样一个危机与机遇同时并存的当今世界,以一种开放积极、恢弘博大的胸怀和气度,重新认识中国传统优秀的管理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与现实可操作性,吸纳和运用东西方一切科学文明和人文精神的精华,重塑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固有精神,进而开创人类世界的共同文明和幸福未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刻不容缓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罗玄机.世纪末.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2.肖民重.中国古代管理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3.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2

一、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拥有着各自的需求。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应该随时关注学生实际需求的变化,引导其需求层次的提高。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满足这些需求后,才能够使得学生毫无顾虑地去学习,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效;其次,应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在校园生活中,虽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但是学生各自的家庭环境、思想认识等也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安全需求;然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进而实现高层次需求的提升。

二、实现学生的价值尊严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引入人本理论,实行民主化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选择。通过民主管理,可以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管理中,去改变师生之间相互对立的局面,实现学生的价值尊严。在实际管理中,一方面,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学生,摒弃传统管理中高高在上的态度和理念,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本质要求,通过平等的态度和可靠的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应该对教育管理的观念进行更新,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拓展,对行动进行改革,做到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参与到管理中,从不同的视角和渠道,去吸收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平等,实现学生的价值和尊严。

三、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识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学生是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参与的主体,从人本理论的视角分析,应该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观念,认识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由权威型管理向平等型管理的快速转变,将自身与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等级差异观念;其次,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群体思想、认识特点的研究,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平等对话的形式,建立起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关系,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然后,应该转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平台,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提升,通过不断的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当前,受思想观念、认识水平等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思想活跃,而且敢于挑战权威,发表自身的观点,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且与老一辈相比,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当代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求同”转向“求异”,更多的倾向于独立思考而非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针对这种情况,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引导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方面,应该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深入挖掘,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自我中心向集体关心的转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应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引导学生去积极体验生活,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效果,看到自身的优点,发现相应的不足,通过调整、改变和提高,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五、结语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3

思想政治教育煤矿安全管理重要意义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的第一大国,煤炭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已经探明,在我国煤炭的储存量超过8000亿吨,煤矿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的坚强后盾。但是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频发,特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对煤矿安全生产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来巩固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如加大了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加强了煤矿安全法制建设,强制关闭了大量非法煤矿,这样逐渐完善了煤矿安全管理设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逐渐好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事故频发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变。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在于硬件方面,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煤矿技术设备落后、在安全设备方面的投入非常不足等;另一方面,在于软件方面,煤矿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生产者和管理者素质问题及对安全管理的理解不到位、安全管理水平有限等;这些都是矿难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已经从根本上加强了对煤矿安全事故的惩罚力度,但仍收效甚微,经济惩罚和法律惩罚的方式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方面,具体而言,煤矿安全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发展策略,而其中预防为主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进行思想教育,经济制裁和法律惩罚没有办法在源头上遏制煤矿事故的发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预防安全隐患最好的方式。

二、我国煤矿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我国煤矿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煤矿安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就目前来讲,我国煤矿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首先,煤矿工人方面,大多数工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严重欠缺,缺乏对思想教育的正确认识;其次,是产业管理体制方面,煤矿产业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其不论是体制方面还是机构的设置方面,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完善;最后,是政工队伍结构不合理,其知识层次比较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也比较困难。在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面临新的形式:社会问题的增多、职工思想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长期性与务实性相结合,针对性和说服力相结合等。

2.煤矿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佳原因分析

长久以来,我国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一直局限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的经济惩罚,法律制裁甚至政治惩治等,却很少进行欠缺的安全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于我国传统管理方面,更重要的是煤矿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煤炭行业中一直收效甚微,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矿工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自身素质不高,煤矿领导或管理者对于安全管理的责任感不强,更重要的是煤矿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监察不利等。具体而言,首先,在我国矿工的教育程度都偏低,整体的素质有待于提高,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很多煤矿领导和管理者都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无益只是徒劳。最后,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来讲,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已逐渐退化、监管力度衰弱,纵容了煤矿思想政治教育不理想现状的存在。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进行整体的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煤矿安全管理与教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展和安全隐患的存在。建立安全生产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员工建立“生命无价”的思想观念。煤矿要严禁违章操作,严格按照煤炭企业相关规定进行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要认真检查监督生产中的违规行为。这些都需要员工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违章行为上升到思想认识的高度,从源头上解决煤矿安全管理问题。

2.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在煤矿中要想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用思想教育的方式培养职工,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与和谐的企业向心力,这样才能为员工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3.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人性化工作环境

环境造就人,工作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企业建立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必然对员工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有利于员工的整体发展。在这方面煤矿管理者和领导者起着重要作用,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精湛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就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从自身做起,把握时展的方向,为员工创立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4.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安全化工作环境

安全是煤矿企业生存的根本,煤炭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上把安全当成第一要务,营造一个无安全隐患的环境。只有通过提升领导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创设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员工真正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企业产生一种热爱和信赖,这样才能进一步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富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煤炭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重要体现。解决好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现状,必须从思想认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煤矿管理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素养,丰富职工的安全知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彻底改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煤矿企业的全体人员以人为本、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理念。煤矿企业和政府部门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我国煤矿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宝智.安全管理[m].天津:天津出版社,2002.

[2]陈颖.谈煤矿安全管理创新[J].洁净煤技术,2004,10(1).

[3]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2005.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4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属性的内涵及其释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属性具有特定的涵义,即与“物”的管理相对而言,凡是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人”的管理而发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均可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属性的范畴。如,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信息传递、发挥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和自身对现代化管理科学的吸收与引进等。其内涵包括五种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导向功能、自身需求功能。

决策功能。现代化管理科学告诉我们,决策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重大问题作出的方向性选择。而以人的工作为核心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以其自身使命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肩负着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任。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和同志却时常“说不上话”、“插不上手”,而是待问题出现后充当“消防队”的角色。思想政治工作明明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在决策时却坐到“打边鼓”的位置上,这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一些从事对“物”的管理的部门和同志,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和同志,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属性缺乏自觉意识,不能自觉地、理直气壮地通过各种途径去参与决策和影响决策。由此可见,充分认识决策功能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属性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理功能。我们知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任务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成企业目标的全面实现。为了完成企业管理的任务,其基本方法大体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教育方法等。其中教育方法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形式。即使在实施行政、经济和法律过程中,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现在的问题是:一是当我们讲到企业管理时,时常把教育工作的方法摆到次要的位置上,以致在管理过程中,从管理的各类活动形式上就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二是在实施行政、经济和法律过程中,不能自觉地让思想政治工作得到理想的效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明明在各类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支柱地位,由于其管理功能这一重要管理属性在理论上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和同志即使具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也名不正言不顺,甚至会被一些同志误认为不务正业。至于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管理功能时,如何具备科学性、群众性和艺术性,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的事情。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树立管理功能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属性的认识,是十分现实的、迫切的。

信息传递功能。人们都知道,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并为特定目的服务的消息。企业内部信息包括生产信息、科技信息、经营信息和劳动人事信息等等。管理就是驾驭信息的艺术,它是管理的基础工作,其基础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1)信息是宝贵资源;(2)信息是无形的财富;(3)信息是决策的基础;(4)信息是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就目前企业管理状况看,企业信息工作的方法基本是通过原始记录、台账、统计报表以及通过有综合的数据处理中进行。然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新闻等媒介作用及相应工作却被忽略了,很少有人注意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信息传递功能。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参与企业管理信息传递的功能没有得到人们的共识,企业的各种宣传工具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一旦我们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属性,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在信息传递中就将会大有作为。

导向功能。导向,即引导事物发展的方向。企业生产经营导向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在要求。企业生产经营导向大体由政治导向和经济导向构成。政治导向要求企业不能偏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经济导向要求企业必须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在坚持企业生产经营正确导向的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纪委的保驾护航作用、工会的民主管理作用以及企业宣传文化部门的舆论导向与形象影响作用等,则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导向而发生。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5

为落实集团公司工务部《关于在工务系统开展“严管理、补短板、转作风”全力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活动的通知》电报要求,通过开展“严管理、补短板、转作风”全力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活动,深刻吸取鸡工清淤施工耽误列车教训,确保兑现全年杜绝责任事故安全目标,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自身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反思。反思问题如下:

一、存在问题:

1.“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不牢固。我在生产中有时只盯住生产任务,未能把抓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倾向。存在着自以为思想上重视安全了,但实际上没有达到时时刻刻重视的程度,思想定位标准低,实际上差距不小。从思想上对安全形势的紧迫性认识不够,还没有树立起通过别人的事故教训,来提高自身工作的警觉意识,对一些违章违纪的检查,只是注重表面现象,没有深层次去挖掘内在的隐患意识,没有细致的去检查作业层每一个环节作业标准的落实。

2、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对安全工作认识简单。认为每年都要反思、回回都要查摆,翻来覆去就那么点事儿,查的再细、摆的再多也没有干的实在。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让我在抓安全工作时出现了走形式、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自己常常在安委会、交班会上提出要求,但在深入落实现场过程中,对机组安全管理查的不严、抓的不狠,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不到位,没有做到跟踪检查。

3.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标准不高,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认识到任何细小的不规范都有可能醒成大祸。对长期的惯性违章违纪存在着看惯了,见惯了的思想。致使部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惠。思想上认为简化一下程序没什么问题的错误心理,时间一长就产生了麻痹心理,安全隐患就随之而来,忽视了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简化作业程序违章作业造成的。

4.工作摆布上不实。在安全工作组织上,只是按-般工作布置,在落实安全工作要求上,没有把安全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专项布置,把安全工作的指示和要求作为一项简单常规化工作内容,传达一下文件,让职工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就行了,却没有提出具体的、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要求,各班组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记在本上,应付检查,对安全工作的意义却没有深刻理解。

5.工作方法不够灵活,思想观念陈旧不能迅速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现新形式下对安全的要求和管理的标准越来越高。而我还对新形势和现实缺乏足够清醒地认识,抱着老观念抓安全,按原有节奏抓生产,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惠。

二、整改措施:

1.认清形势,树立安全第一思想。通过学习充分认识这次“严管理、补短板、转作风”安全专题反思查摆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严守政治底线,认真查找自身和车间存在问题,全过程进行检查督导,跟踪问题隐患整治效果,迅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职工队伍的稳定。

2.提高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增强责任与忧患意识,在安全工作上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而细致的工作中去,同时以此为动力去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要真正把安全问题站在政治问题的高度来认识安全问题,把安全问题当作人命关天的大事来抓,充分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3.转变作风,扎实工作。要把转变作风,提高能力,强化责任作为重点,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要时刻保持一种心系安全、心系发展的大局意识,扎根现场,把心思扑到工作上,把目光聚到现场上,把精力放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力戒形式主义和好人主义,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落实安全责任,做好车间安全和日常管理工作。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6

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和目标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辅导员工作的发展历史,就蕴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历史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未经和教育事业结合前,分别隶属于两个系统,然而在实际的运作和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发展总是交互进行的。二者的联系越紧密、目标越一致,联合产生的作用和效力就越显著。政治思想教育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最早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宣传工作”这一概念。接着,列宁提出了“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两个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各项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也发生重大变化,在概念上,“政治思想工作”进而被“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成为新时期比较标准的提法。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众”被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在一定的社会体系中传授能为这一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规范的工作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个定义全面概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的功能,凡具备这一特殊功能的群体,都称之为“思想教育者”。因此,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个定义,我们可将思想政治教育者分为三类。第一专指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理论教学的学术性教育者,是马列主义理论发展的中流砥柱。第二专指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工作业务方面知识,包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思想政治教学原理、方法论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等教育工作者,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形势政策教育等课程教师以及思想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主要属于这一范畴。第三类是指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党的各项指示;具有高尚的情操、严谨的思想作风、坚韧的意志品格,模范的工作表率等的群体,这些人分散于各行各业,对于社会和行业都具有道德行为、理想信念、政治素养的引领作用。这三类思想政治教育者,共处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环境,执行共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三者在特定的环境和要求下,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定义确定了辅导员是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范畴,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但是辅导员的角色却是随着现代高等教学的需求而不断转换。在现代高等教育学校中,思想政治辅导员被简称为“辅导员”,其产生之初,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出现的。但思想政治辅导员和辅导员二者不仅仅是概念上的不同,称谓的转变体现了思想政治辅导员历史性的发展和工作性质的拓展。在履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时,二者一致,但辅导员比思想政治辅导员有更宽阔的工作领域。现代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功能及其作用是伴随着教育的体制、教学模式的发展而延伸,辅导员的职能已经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向多功能的事务型辅导员的角色转变,国外把辅导员称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辅导员由单纯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转变为“事务管理型辅导员”,既是教育部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目标制定的措施,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几年高等教育一直处于规模扩大的改革发展阶段,各地各高校也采取相应措施来加强和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但总体上看,辅导员这支队伍的发展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距离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必须从现象入手,分析问题,进而探究本质。辅导员的素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辅导员的素质如何定性?首先必须要明确辅导员价值功能,辅导员的素质与其价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没有价值性绝难获得到教育对象的认可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汉语大词典》中“辅导员”一词解释为:帮助和指导学习、工作的人。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靳诺同志认为“辅导员是具有管理职责的教师和具有教师身份的管理者,他比一般的教师多一个身份。辅导员还必须根据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由此可知,辅导员三大基本功能理论的基础为:辅导员必须执行党委部署的工作,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系统的相关素质;辅导员参与学校各级管理,具有管理职能,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管理学系统的相关素质;辅导员属于教师范畴,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素质。这三种素质共同构建了当代辅导员三大基本功能理论。不仅如此,该理论的构成三要素必须依照一定的组成结构才能体现科学性和完整性。由辅导员的发展历史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作为其三大基本功能的核心功能,而管理功能和科研教学功能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中心。

二、当代辅导员的工作处境与三大基本素质理论适用环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建、高校事务管理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多层次制定,辅导员管理事务能力和素质得以发展和丰富,例如协调人际关系、处理突发事件、引导梳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极大发展。另外,作为教师角色,辅导员参与教学、辅助科研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有些高校辅导员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任务,开展主题班会等,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有所体现。但综合调查表明,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实际环境中,辅导员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最传统的基本功能受到其他两种处于上升状态的功能的冲击,因而逐渐被弱化,辅导员的三大基本功能的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正确认识辅导员工作处境,就是运用当代辅导员三大基本素质理论来解决高校如何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引导辅导员工作的发展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发现,辅导员三大基本功能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是同一事物中统一和对立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意见》别强调“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这一描述,党中央和教育部迫切地申明辅导员的三大基本素质,并突出强调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素质应占据首要地位,这是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与党中央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是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教育科研能力以及事务管理能力与现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适应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这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因此,重视辅导员的三大基本素质辩证统一发展,就是要确立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素质成为辅导员具备的核心素质,使得辅导员的管理职能和教学科研职能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核心职能来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能推动其他两种素质在具体工作中得以体现和丰富。当代辅导员三大基本素质理论,不仅仅为构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增加了理论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彰显出巨大作用。目前在辅导员发展的众多问题中,边缘化现象是个突出问题,备受理论界争议。“边缘化”不是个创新词汇,是指相对于执教的思想政治课和哲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师而言,辅导员在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被排挤到该学科的边缘地位。许多专家学者都曾探寻过这个现象,但大多数讨论仅停留于问题的表象,对现象也仅仅做出重复描述,对于引发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未能提及。笔者对近年来关于辅导员队伍的相关著作和文献进行整合,并运用当代辅导员三大基本素质理论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这一现象的出现:

1•由辅导员队伍自身结构特点和性质引起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加快,高校学生数量成倍增长,给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反映到辅导员的工作层面,除了辅导员数量急剧上升以外,强大负荷的教育科研管理事务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势逐渐造就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观念新、适应力强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具有智力优势、体能优势、亲和力优势、实践能力优势等等,这些优势为辅导员队伍赢得赞誉,同时也极大地掩盖了辅导员的核心功能价值,造成了辅导员主观上退让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二线位置。另一方面,从客观来讲,年轻的辅导员从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对的劣势,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或是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其素质越高,“就越能准确把握和反映社会要求,承担起输送社会要求的神圣职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成功的组织者,并取得教育实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教育责任是必须引导好大学生去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包括辅导员善于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武器来武装社会主义的大学生。年轻的辅导员如果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原理理论,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和实际中的问题,就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巨大的榜样作用,也就不能承担党和国家赋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不可能自发产生,只能通过教育、学习等自觉的方式才能掌握和确立。可见年轻的辅导员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只有辅导员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威力,才不会流连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边缘。

2•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威胁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笼统概括为:国际环境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等;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管理思维模式等文化精髓流入我国以外,还有许多不良事物随之而来,例如: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物质利益价值取向,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腐朽等,这些大大削弱了我们国家的优良道德品质对人民精神的影响。权钱交易、见利忘义、个人主义、社会犯罪等等势力屡见不鲜,此外,信息网络化是对传统师生关系最直接的挑衅。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不比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占据优势。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以及被赋予选择教师和教育内容的权力,这既是现代教育的特殊性,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辅导员必须要努力学习具有前瞻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要锻造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学习力,否则难以超越瓶颈,终将被迫站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缘。

3•辅导员队伍培养、管理、测评、发展的长效机

制形成缓慢许多专家学者就辅导员的选拔任用管理方面做过相应的探讨,但总体而言,培养、管理、评测、发展这每个环节本身就需要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而辅导员职能的特殊性决定辅导员的教育成果的复杂性。对辅导员的教育效果最直观地描述就是通过对其教育对象施加思想政治的影响,锻造其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具备高尚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施加于教育对象的意识形态,必须通过教育对象自觉地将抽象了的理想信念、才能转化为实际效能才得以体现,目前尚难形成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辅导员的教育效果实施全面评测。这个问题如不加大力度来研究、解决,辅导员队伍难以稳定、长久发展,甚至在发展过程中,会脱离三大基本素质的要求,使其发展倾向于归属边缘化、功能模糊化。

三、当代辅导员三大基本素质理论初探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趋势

对现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首要工作,必须要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认真对待。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基础性工作,既是对我们党的优良工作作风的继承,也是在新时期下对党的事业的发展。同志指出“我们愈是改革开放,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愈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愈能促进改革开放。”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为民族希望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辅导员是实现党和国家关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希望的忠诚卫士,中央16号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指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因此“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当代辅导员的三大基本素质理论已经明确指出并详细分析了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和发展方向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善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解决问题,这既是检验了当代辅导员三大基本素质理论存在的合理性,又是对这个理论的作用最有力地说明。

1•培养对辅导员工作的科学认识

针对现存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改造和优化,需要培养对辅导员工作的科学认识,这种认识非一般性认识,必须从辅导员三大基本功能出发,深入研究和认识在辅导员的各个基本功能独立领域以及功能之间广泛联系,这种认识具有纵向性、交叉性。按照三大基本素质来划分,认识包括了三个领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领域里面,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辩证关系的认识;对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认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认识;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等。在高等教育管理功能领域里面,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社会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网络信息学知识的掌握等。在教学科研功能领域里面,对教育体系中各种规律的认识;教育方法论的认识;教育实践能力和重要性的认识;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等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故而辅导员自身及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士只有对辅导员工作有了科学系统认识,才能够能动地作用于辅导员各项工作中。

2•认清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和其他两种职能辩证发展关系

不能因为辅导员年轻化和管理事务繁琐就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防范辅导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和功能被边缘化。从辅导员本身出发,必须树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和责任感,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希望,协调好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事务管理者以及教师三种角色转化。从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环境出发,要切实维护辅导员的地位,并帮助其在具体事务中科学协调三大基本功能。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7

关健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矿山企业职工的认识也同样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影响,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如何顺应形势,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做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是摆在各级领导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实际,就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教育工作谈以下几种认识:

一、提高“三种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的高低决定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成败,笔者认为,做好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应提高三个方面认识:

一是提高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的认识。同志曾经讲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和重点工作的转移,人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特别是随着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格局的日趋完善和发展,企业内部租赁、承包、多元化投资等经营机制的转变,使更多的人特别是主要领导人把思想、精力过多的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工作上,或者说对企业的管理变的越来越现实,总认为思想教育工作费钱费事,做半天的教育工作不如用钱教育来的快,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深度及长远保证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人为的造成了“两张皮”和“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孰不知,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是实现政治的手段和措施,片面的强调经济,而忽视政治思想工作的长远保证作用,势必导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阻碍企业各项工作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消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认识,才能保证企业的和谐,同步发展。

二是提高对“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各种要素的共同参与。局限于企业来讲,就是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要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保证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要克服“重业务、轻党务”用经济调节思想、统一思想的片面认识,做好党务政工人员的配备,培养和政策落实工作,激发和提高党务政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提高不断创新的思想认识。任何事物都是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文化教育及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变化,特别是随着企业转轨变变制等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化,企业由原来的单一体制、单一机制转变为多元化,企业的分配体制,就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按部就班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跳出圈子看圈子,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才能永保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一是要选拔和培养专业型和复合型相结合的党务政工人员,改变就教育谈教育,就政工谈政工单一的人员结构,努力配备政工方面专业,还要懂生产经营的综合性人才,使思想教育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二是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既要抓住共性的问题,又要根据不同情况解决好个性问题,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三项管理制度”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重点是解决好“责任不明确,方法不灵活、考核不落实”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应重点在建立和完善制度上做文章、下功夫,当前来看,应着力解决好:

一是建立多级学习的制度。在我们目前的学习制度中,学习考核大都放到党委和支部这两级,工会、共青团组织及班组这一级的学习制度健立还不够完善,任务不够明确。特别是在班组这一级,主要的学习任务大多是生产经营或者是安全任务方面的内容,而对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内容能少则少,能不学就不学。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好各级的学习制度,明确每个时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重点,对保证各级思想政治工作正规化,常态化开展置关重要。

二是建立“一岗双责、一职两能”的考核机制。“一岗双责、一职两能”就是指企业的每一个领导岗位都应肩负着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责任,既要懂生产经营,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一岗双责、一职两能”机制的建立,在企业中明确上到高层管理,下到基层班组长的双重责任,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兑现,使各级管理人员牢固立起“不抓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干部不是合格的行政干部,不懂生产经营的政工干部是不称职的政工干部”的思想,彻底改变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党务政工人员的事,与行政管理人员无关”的现象和问题,改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仅靠少数政工人员抓的单一的被动局面。

三是建立“同步考核”的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创新放到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效果和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安排生产、经营的同时,安排思想政治工作,在考核生产、经营奖惩工作同时,考核兑现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步计划,安排,考核和同步兑现,避免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良现象的发生。

三、抓好“一个结合、两个重点”

随着企业的深层次改革及由此而带来的各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空洞的说教及就思想政治工作谈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已很难为职工所接受和认可,因此,在注重解决职工思想认识问题的同时,还要切实与解决“企业及职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这个结合文章当中,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方面解决好思想认识,要把企业改革的背景,前景及所采取的措施及依据讲清楚,使人人明白,家喻户晓,形成共识,统一思想,理顺职工情绪,避免产生误解,走进盲区,为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面,要切实解决好因企业资源整和、调整等改革措施的出台,而相应给弱势职工带来的实际困难,利用各种形式,妥善解决好职工生活上,工作上存在的各种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8

可提高员工素质思政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对员工从思想上进行积极引导,耐心的教育,真正达到激发员工企业的积极奉献精神的目的,让企业员工明白眼前利益与长远意义之间的关系,通过思政教育可以使得员工维护国家和企业的目的,通过制定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思想觉悟不高,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教育,使其从根本上进行思想教育,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说,思政工作是确保企业纪律执行的有效的方法。

二、企业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企业中的传统的管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人事管理层面存现的问题需要引起企业的注意,下面就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虽说现在企业每年都会组织企业的员工进行学习培训,有了固定的培训时间,但是培训的质量却没有保证,没有真正达到员工培训的目的,员工的能力也没有真正的提升。

2.目前,企业人事管理相关部门的管理模式仍然是比较传统的,具有集权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缺乏民主观念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我国的企业中的人事管理与企业共生共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人事管理模式就会相对比较落后,缺少其前瞻性与部署计划,在认识管理部工作中有的前任积累的经验,缺少的是创新精神。

4.很多人认为人事管理与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员工的工资、业余生活管理以及各种激励制度。但是,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需要管理的不仅仅使员工,而且包括企业的领导,实行全面的企业人事管理。

三、企业人事管理中思政工作的应用

(一)新时期新背景下的企业,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抓好理论武装是政治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企业要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是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点,重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员工生活,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企业的人事管理始终与企业的发展保持一致,制定符合企业内部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协调企业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企业中,特别是在企业人事管理中,加强党员员工的培养工作,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的指导地位。在进行党政和思想政治建设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将员工的发展以企业保持一致,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发展有进取意识的员工,帮助提高思想认识,加快思想进步的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三)在企业人事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思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要不断的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将政治思想建设作为指导思想进行武装大脑,对于企业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中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以人文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指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新时代的企业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同时,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

四、总结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9

可提高员工素质思政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对员工从思想上进行积极引导,耐心的教育,真正达到激发员工企业的积极奉献精神的目的,让企业员工明白眼前利益与长远意义之间的关系,通过思政教育可以使得员工维护国家和企业的目的,通过制定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思想觉悟不高,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教育,使其从根本上进行思想教育,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说,思政工作是确保企业纪律执行的有效的方法。

二、企业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企业中的传统的管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人事管理层面存现的问题需要引起企业的注意,下面就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虽说现在企业每年都会组织企业的员工进行学习培训,有了固定的培训时间,但是培训的质量却没有保证,没有真正达到员工培训的目的,员工的能力也没有真正的提升。

2.目前,企业人事管理相关部门的管理模式仍然是比较传统的,具有集权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缺乏民主观念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我国的企业中的人事管理与企业共生共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人事管理模式就会相对比较落后,缺少其前瞻性与部署计划,在认识管理部工作中有的前任积累的经验,缺少的是创新精神。

4.很多人认为人事管理与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员工的工资、业余生活管理以及各种激励制度。但是,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需要管理的不仅仅使员工,而且包括企业的领导,实行全面的企业人事管理。

三、企业人事管理中思政工作的应用

(一)新时期新背景下的企业,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抓好理论武装是政治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企业要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是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点,重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员工生活,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企业的人事管理始终与企业的发展保持一致,制定符合企业内部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协调企业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企业中,特别是在企业人事管理中,加强党员员工的培养工作,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的指导地位。在进行党政和思想政治建设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将员工的发展以企业保持一致,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发展有进取意识的员工,帮助提高思想认识,加快思想进步的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三)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到企业的人事管理中

在企业人事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思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要不断的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将政治思想建设作为指导思想进行武装大脑,对于企业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中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以人文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指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新时代的企业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同时,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

四、总结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劳资关系;资源配置。

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方式,所以,对于社会现象,人们常常使用同时代对自然世界的认知理念,或相应时代的技术的、物理的和生物的自然科学概念加以说明与应用。

在古希腊,与对大自然的认知一样,人们把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归因于君权神授,是不可改变的。这一时期,先哲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是直观的、朴素的线性思维方式。虽然偶尔有一点系统思维的火花,但只是片段的、不自觉的。

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古罗马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已经具备了一些系统思辨的色彩,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有所体现,但只是零星的、不自觉的。在对人性假设的认识上,奴隶还是被当做“牲口”来看待,其本质还是线性思维方式。

中世纪前后,一方面,人们在认识自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要求解放生产力;而只有人性得到解放,才能使生产力真正得到解放。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人们对人性的认识有了许多进步。另一方面,当时的科学技术深受机械论的影响,西方社会对人的管理思想还是都基于一种“群氓”假设,使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还是具有深深的线性思维烙印。

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种分析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忽略了实在的关系特征和整体性,把自然现象还原为机械运动,并试图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于社会现象。如:17世纪,托马斯·霍布斯力图把伽利略和笛卡尔的运动定律从力学移植到人类学和社会学中。18世纪,重农主义的绝对国家经济模型如同那时的机械装置[1]。在工业革命前后时期,出现了雇佣劳动与劳资关系问题。使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必须面对的课题。自此以后,复杂性思维方式逐渐融入到西方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之中。

一、古希腊时期———直观、朴素的线性思维方式。

古希腊时期,人们刚刚走出蒙昧,生产力极其低下,对自然科学仅限于简单直观的认识。无论是泰勒斯把世界不变的始基规定为水的学说,还是赫拉克利特把世界不变的始基规定为火的学说;无论是恩培多克勒把世界不变的始基定为4种元素的学说,还是德谟克利特等人把世界始基定为不变的原子的学说。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坚持着某种微观不变的简单性观念(邬焜,2010)[2]。作为意识形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自然也离不开线性思维方式。

1.苏格拉底的管理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他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例如,他说,“管理私人事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仅仅是在量上的不同”。两者的管理技术是可以完全互相通用的。其实,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同行业的管理有很多地方并不相通。雅典人按照苏格拉底的主张经常轮换其军队和市政府的领导人。所以,当面对敌方精良军队所摆出的“马其顿方阵”时,只能是束手无策了[3]。

2.色诺芬的管理思想。

色诺芬是古希腊一个出色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认为,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由于古希腊奴隶制是建立在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私有制基础上,生产活动由家庭来完成。

因此,这里的“家庭管理”相当于现在的企业管理。

在讨论色诺芬的“家庭管理”之前,我们先要认识到“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区别,并不像我们直觉认为的那样鲜明[4]。

许多系统貌似简单,但仔细考察时却显示出显著的复杂性(如树叶)。另外一些貌似复杂,却可以简单地描述,例如某些机器(如内燃机)[5]。由于“家庭管理”涉及到“人”,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所以“看似简单”的古罗马家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际上是复杂系统。

在《经济论》一书中,色诺芬主张对奴隶的管理应该严厉。但应有所区别,对顺从的奴隶给予较好的待遇,对不听话的奴隶应给予较差的待遇,这种观点已具备现代人力资源激励的雏形,但色诺芬在人性假设方面本质上是线性思维:如,在他看来,奴隶与牲畜没有什么区别。

色诺芬[6]还提到了分工问题,“他们可以一个人做男鞋,一个人做女鞋。或者由一个人把衣服裁好,另一个人再把它缝起来,只做一种最简单工作的人会无条件地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必然的。”他认为分工是必要的,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他没有把分工所引发的协作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考虑。

3.柏拉图的管理思想。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其名著之一是《理想国》。该书中主要也是研究分工问题。但与色诺芬不同的是,他把分工问题的研究拓展到了国家层面。

在柏拉图看来,一个国家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而每一个人从事哪种行业或职务,这要取决于人们的秉性,是由先天决定的。他力图证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天生的,彼此绝对不能改变和交换。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根本就没有列入国家的组成阶层内。

由于在古希腊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柏拉图所希望的“共产主义”。所以,为维系现实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开出的药方是:实行一种由精英、最智慧者(“哲学王”)管理国家的贵族统治制度[7]。在柏拉图看来,依靠理想的、聪明的和善良的政治家,社会即可保持稳定和发展,人们就会安居乐业。对于这种忽略人类社会复杂性的线性思维方式,在一个古希腊城邦的小城市中,也许是正确的。然而,真实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甚至有教养的、有智慧的政治领导人也难逃滥用权力的诱惑[8]。

4.亚里士多德的管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他对当时各类学科都有精深的研究。所以其著述颇多,而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论》和《伦理学》两书中。和柏拉图一样,他也把奴隶制度看作是自然的结果。他认为:天之生人,有宜于从事脑力劳动者,有宜于从事体力劳动者,即“天赋人性”的思想。这和我国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人,治于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显然,他认为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各元素可以是一成不变的。

亚里士多德还从经济上论证了奴隶制度的必要性。他认为,人类为了取得生活资料必须要有工具。工具有多种多样,有的是无生命的,有的是有生命的。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没有认识到奴隶也是人类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管理方面,亚里士多德已不自觉地具备了现代混沌思想,例如:他指出,所建立的成文法规不应该一成不变,必须凭人类无数的个别经验进行不断的变革,但从维护法律和政府的威信考虑,变革不宜频繁[9]。用系统语言来说,就是法律的变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

综上所述,局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古希腊时期的管理思想家们,其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是直观的、朴素的线性思维方式。虽然偶尔有一点系统思维的火花,但只是片段的,不自觉的。

二、古罗马时期———线性思维方式仍占统治地位,但间或有一点系统思维的火花。

古罗马没有管理方面的专著,但是可以从古罗马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等的论述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管理思想。

1.贾图的管理思想。

贾图在其著作《论农业》中,提出挑选管家的9条守则,其中的第8条“对爱护牲口的奴隶应当奖励”,这比“奴隶就是会说话的牲口”的简单线性思维进步不少;另外,他还具体地指示奴隶主给管家和牧羊奴隶的粮食要比干重活的奴隶少。也就是说,奴隶内部也要有等级的划分。用系统语言来说,系统内部要分层次,只有这样,系统结构才会更稳定,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效率。

2.瓦罗的管理思想。

瓦罗也著有《论农业》一书。他写到:只要监工能用语言来达到目的,就无权用鞭子来强制执行纪律(刚柔相济,尽量用柔的方法)。在挑选监工时,最好选择一个结过婚的奴隶,因为婚姻使人更为稳定和依附在一个地方,如果付给监工报酬,他就会工作得更愉快。这里可以看出,某些奴隶可以得到报酬。用系统语言来说,系统内部的层次更分明了。

3.珂鲁麦拉的管理思想。

由于当时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珂鲁麦拉主张在坚持严格管理的同时,相对扩大奴隶的生产自主权,把奴隶变成农奴,以便能够提高农业收成。这一思想已经有了现代系统理论中混沌管理思想的雏形。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古罗马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已经具备了一些系统思辨的色彩,而且已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但只是零星的、不自觉的。在本质上基本还是线性思维方式。如:在对人性假设的认识上,奴隶还是被当做“牲口”来看待,只是把这些“牲口”分为比较明显的层次而已。

三、中世纪前后:线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但对人性的认识已渐趋复杂性。

在这一时期,西方社会的管理思想由重农主义转向重商主义,一些国家开始奉行贸易立国。生产工具也有一些改进,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开始走向精确。同时,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后来的英国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但总地来说,由于受封建制度的束缚,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缓慢的;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相比,这个时期的生产力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对人性的认识也有了许多进步。但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对人的管理思想还是都基于一种“群氓”假设。公众只是“群氓”,社会必须实行强制性的独裁统治[11]。当然,这种线性思维方式是与当时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相一致的。

1.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代表作《神学大全》被誉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可见其研究成果之广泛与丰富。但其管理思想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相符合的,仍然是线性思维方式。

在中世纪时期,西方封建社会内部等级森严,各等级封建主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组成了一座以国王为主的金字塔。

阿奎那认为这种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合理,他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有道德、智慧的人是天然贵族,有权有钱人或其继承者是后天贵族,他们都应享有地位或统治权;他认为这是上帝安排的自然秩序与社会法制。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安分守己,这样的话,“就可以使人类处于一种比较和平的境地”。

2.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

尼古拉·马基雅维利在其《君主论》、《佛罗伦萨史》、《罗马史论》等著作中,阐述了许多管理思想及管理原则。

马基雅维利对人性的认识类似于x理论,即“性本恶”,“关于人类,一般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所以他认为必须用强制手段对人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这种强制性是可以不顾道德准则的。如果把这个原则用于国家管理方面,当一个王国处于存亡关头时,君主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抛开所有道德借口而不择手段,这就是著名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与前人坚持权力为“君权神授”的线性思维相比,马基雅维利对权力来源的看法进步了许多。他认为,无论是君主制还是民主制,都要依赖于群众的支持,即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这与中国古代“载舟覆舟”的系统动态理论不谋而合。

所以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虽然带有浓厚的线性思维色彩,但不乏系统思维的闪光点。

3.托马斯·霍布斯的管理思想。

托马斯·霍布斯著有《论政体》、《利维坦》、《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三组诘难》等。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把逻辑的思维看作是观念的加或减的机械运算,认为几何学和力学是科学思维的理想楷模。他力图以机械运动原理解释人的情感、欲望,从中寻求社会动乱和安宁的根源。

托马斯·霍布斯在其名著《利维坦》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机械论的近代社会和国家的模型。他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霍布斯坚定地相信主权是一种绝对的权力,它既不受限制,也不可分割。对主权者的任何约束都将使社会契约形同虚设,将使得一切重返人人自危的自然状态。

4.欧洲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社会人文主义精神,对传统的人性论与封建专制提出挑战;而且,由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引发了西方的宗教革命,出现了尊重人及关注人的福利的新教伦理。从这里开始,西方世界终于对人的复杂性有所认识。

(1)提倡人性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为人文主义。它的核心是:

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生。

对人的认识的进步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飞跃。而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唐吉可德》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显然,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认识的深化,是对过去线性思维的人性论的一场革命,对以后行为科学的兴起有着潜在影响。

(2)宗教改革———鼓励个人奋斗。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枷锁,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上的储备。其中,加尔文提出了“上帝选民”的概念,这种新的宗教伦理把宗教与尘世间的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在现实生活及工作中找到了精神支柱。为个人奋斗提供了思想的、理论的、宗教的依据。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虽然这种新的宗教伦理鼓励个人为之奋斗而取得成功;但只是在自己的“天职”上成功,而“天职”则是上帝所分配的。所以,这里的变动是在维持封建秩序前提之下的。这一点倒是与现代系统论中的混沌理论有几分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中世纪前后,一方面,人们在认识自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要求解放生产力;而只有人性得到解放,才能使生产力真正得到解放。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另一方面,当时的科学技术深受机械论的影响,使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也打上了线性思维的烙印。如:笛卡尔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这种线性思维方式在当时很有代表性。

因此,在中世纪后期,虽然对人性的认识已渐趋复杂性,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基本上仍是线性的。

四、工业革命前后时期:以机械论为主的线性思维开始走上舞台,而复杂性思维不仅在理论,而且在实践中也初露端倪。

在手工业时代,一般都是家庭作坊,师徒关系,手工劳动,简单协作。工业革命为大生产提供了动力供给。在许多行业,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产生了大工厂与现代企业。与此相适应,“人是机器”为代表的机械论开始走上管理思想的舞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大工厂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雇佣劳动与劳资关系问题,工人与工厂主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生死冤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对人性的认识方面,伏尔泰的贡献甚巨。他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给予的,不能被剥夺,这种天赋人权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有关人性解放的思潮相比,对封建专制主义与教会教条主义的打击更加彻底;对彻底解放生产力,推动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是以后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渊源。

而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体系建设方面,不能不提到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到了我们熟悉的三权分立原则,第一次提出权力制衡的思想。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之间的制衡结构应该就是受到该思想的启发。

拉美特利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决定于人的机体组织;思想只不过是大脑中机械活动的结果。

笛卡尔认为动物是没有感觉能力的简单的自动机,而人体功能以机械方式发生作用。拉美特利从物质具有运动力和创造力的基本观点出发,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的思想,进一步得出“人是机器”的结论。拉美特利主张用有感觉、有精神的、活的机器这一新概念来说明人,人的机体组织是类似钟表那样纯粹由物质的机械规律支配的自动机。

1.萨伊的管理思想。

萨伊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所论述的内容,在今天看来还很有意义。他认为:很多人对分工的看法不全面,分工固然使一个人对某种工作干得又快又好,但他的别项才能逐渐消退,作为一个人来说他实际上退化了。萨伊说:“一个人如果一生中除制造扣针的第十八工序外,没干过其他工作,说起来将是多么难过啊”。“在离开共同工作的人以后,个人便没有力量,没有自主能力,而不得不接受雇主加在他身上的任何条件”[13],这时,工人已沦为机器的附属品。所以把工人当做“机器零件”或“螺丝钉”的观点是有其工业生产背景的。

2.欧文的管理思想。

作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罗伯特·欧文已经为世人所熟悉。但是同时,他还是一位对管理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实践家。据欧文自己宣称他的工厂获得56%的利润,还说后来达到了100%[14]虽然欧文把工人当“活机器”看待,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思维方式,但和其他人把工人当“螺丝钉”看待相比,还是有其积极意义。例如,在批评当时的企业主们只重视机器、设备(死机器),而没有也不愿意在员工(活机器)身上多加注意时。他说:“用在工人(活机器)上面的钱可以使你们获得50%~100%的报酬,而用在机器上的钱只能得到15%的报酬。

对待活机器的经济学:是使他干净清洁,用和善的态度对待他[15]。”这客观上对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当时糟糕的劳动环境,有其积极作用。

欧文从根本上否认以强制性和惩罚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法,而是在其管理实践中贯彻以教育、感化为主要手段的柔性管理方法。可以说,欧文是第一个强调要善于利用人力资源的思想家及实践者,为后来的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做了前期探索。

所以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3.李嘉图的管理思想。

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大卫·李嘉图提出了关于经济人的群氓假设:即,第一,社会是由一群处于无组织状态的个人组成的;第二,每个人都从个人生存和个人利益出发,在精确权衡利弊后采取行动;第三,每个人都竭尽全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和行动。他力图通过这些特定的线性和机械性假设来减少经济社会实在的复杂性。从这个假设出发的必然结论是,对这些群氓只能用绝对的、集中的权力来统治和管理。

(1)斯密的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公认的经济学祖师,也是管理学的重要先驱。总的来说,其经济学理论,仍沿袭线性思维方式。如:他把引导着微观利益的“看不见的手”

比作天文学中“看不见的”万有引力。另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把分工的产生归结为人的利己性,“经济人”是其分工理论的基础。其实,在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论述了利他主义伦理观(“道德人”),“经济人”和“道德人”都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看起来很矛盾(即著名的“斯密悖论”)。斯密自己对“道德人”进行了说明。他写道:“屠夫、酿酒师、面包师在欺骗他人且能轻易逃脱惩罚的情况下,会出卖劣质肉、酒和面包吗?他们可以选择不那么做,因为这样做可能会使他们失去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我形象”。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私利”的追求是建立在有道德的基础上的,即必须以利他为前提。斯密强调:人还应该有同情心,有道德,懂得爱自己,也爱别人,这才是一个符合人性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将“经济人”和“道德人”结合在一起的“符合人性的人”,才应该是斯密的“理想人性”。

(2)尤尔的管理思想。

安德鲁·尤尔在其《制造业的哲学》一书中,系统分析了制造业的原则和生产过程。他把企业分为机械系统、道德系统和商业系统。毫无疑问,道德系统牵涉到复杂性问题。查尔斯·杜平对企业中工人的作业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要寻求最佳工业措施的思想,他特别关心企业中人的因素,探讨了人的积极性发挥问题。

(3)巴贝奇的管理思想。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英国数学家、发明家、科学管理的先驱者。他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思想,更全面地分析了分工能带来高效率的原因。其超越亚当·斯密之处在于他把分工和报酬结合起来的思想,他指出,实行分工之后,可以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安排不同的工人去完成,从而支付不同的工资。

巴贝奇一方面对死的机器及操作过程进行了精确分析和安排,另一方面也关注生产过程中活的因素———人的作用。例如:巴贝奇认为,劳资双方是有共同利益的,可以通过分配制度得以体现。除了日常劳动所得外,工人可以按照对生产率的贡献大小获得利润的一部分;如果提出有利于生产改进的建议还可以得到奖金。巴贝奇提出的这套报酬制度,把工人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对缓和劳资关系、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具有一定的价值。

工业革命前后时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以技术和工作效率为研究对象,对“人”的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也就是说,没有把“人”当“人”看。只是与死机器略有不同的“活机器”而已。且各自针对不同的微观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没有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欧文之所以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就是因为其以偏概全的线性思维模式。“他的理论在他的工厂取得成功,但用于社会则以失败而告终”。

五、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方式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联的。

从其演进历程来看,虽然古希腊、古      罗马的先哲们能自觉地注重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整体性、统一性的认识,但限于那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他们缺乏对整体事物各个细节的认识能力,所以当时的系统思想必然带有浓厚的猜测性质。反映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方面,其系统思想大都是一些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是对人类社会管理的一些笼统的、模糊的观念。这些先哲们的系统观是这样认为的:社会组织依赖“君权神授”,以及对奴隶们执行严格纪律就可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样地,这种观点反映到对人的认识方面,出现奴隶是“牲口”等人性方面的线性思维理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古代到近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线性思维到复杂性思维的渐进过程。从奴隶制、封建制、手工业,最后到大工业的发展过程,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枷锁,倡导人性解放。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思想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带来了雇佣劳动与劳资关系问题。使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从这时候开始,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思维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也逐步走上管理实践的舞台。尽管在其后的科学管理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线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同时代的工业心理学,已经对人的复杂性研究形成体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工业革命前后时期是人力资源管理线性思维逐步走向复杂性思维的一个转折点。

诚然,近代机械观也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但这种整体观并不符合系统思想,因为系统思想的核心是强调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但即使在那时,在对人的管理思想方面,仍不乏当今系统思维的光辉。到了现代,以泰罗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虽仍有机械论的色彩(经济人假设),但已开始注重人性问题。

今天,与自然科学领域一样,系统思维已深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德]克劳斯·迈因策尔著,曾国屏译。复杂性中的思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2]邬焜。古代哲学中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nicolis,g.andprigogine,i.exploringcomplex[m].newyork:freemanandco,1989.

[5][南非]保罗·西利亚斯著,曾国屏译。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解复杂系统[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6][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blatonisopera,5vols.j.burnet.oxford(1899-1906)(especiallypoliteria,politikos),cf.cross,r.c/woozley,a.d.plato'srepublic[j].aphilosophicalcommentary.london,1964.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彭新武。西方管理名著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张文昌,于维英。东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美]梅奥。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m].孙耀君主编。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12][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3][法]让·巴蒂斯特·萨伊著,陈福生,陈振骅译。政治经济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1963.

[14][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