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质勘测市场前景十篇地质勘测市场前景十篇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0:30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篇1

【关键词】城市物探;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物探的内容

城市物探已经扩展到城市以及工程地质勘查的各个方面,近些年来,新型城市物探技术的推广了应用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将城市勘探技术充分的应用起来,可以为工程的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工程环境的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这样,就可以解决城市工程选址、地质灾害评估以及工程施工成果评价等问题,城市物探的内容也十分的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覆盖层、基岩面、风化带的形态勘察;破碎带、隐伏断层、裂缝密集带的勘察;软土、冻土及砾石层的勘察、地热、地下水的勘察;地下工程、地下管线、古墓的勘察;机场、铁路、公里质量的检测;地基图层的评价、地基稳定性性能测试、地下水结构、地下水地层的勘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隧道、水文地质参数的勘察。

二、工程物探基本途径

城市建设工程对物探技术有一定要求,同时不同建设方面需要依靠不同物探方法加以支撑。归纳的来说,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电法。该种方法主要包括电剖面技术、瞬变电磁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来实现勘探目标。(2)地震勘探。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反射波等来达到勘探的目的,为勘探提供各种反射波技术支撑。(3)探地雷达。该种方法的种类比较多,有宽角技术、投射技术等方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范围通常也比较广泛。(4)弹性波勘探。该种方法包括地震波及声波,且两种方法的各个技术层面各不相同,而且应用的选择也要视情况而定。(5)层析成像。该种方法基于声波、地震波等之上形成的成像方法,通过成像对所要勘探对象进行分析。

三、城市物探方法的应用

城市物探方式具有探测速度快、信息损失小、数据丰富的特点,可以为相关工作部门提供完善的决策性支持,在对城市进行浅层的地质勘察时,一般使用横波放射测量法结合纵波反射测量法的勘察方式进行,这种勘察方式不仅可以全面的反映出地层的结构和成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勘察的准确度,这种勘察方式也是进行来非常流行的勘察方式,可以解决钻探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使用地震映像测量法可以准确的查出映像工程的障碍物;利用浅层剖面测量法可以对城市地下地形进行全面的勘察;利用隧道测量法可以避免地下文物受到破坏,这样就可以大量提高勘察的准确度;在大型工程的勘察中,使用高精度的磁测以及探地雷达等测量法,可以勘察出地下的异物;使用高密度电阻测量法、电磁感应测量法、瑞雷波测量法可以准确的查找出地下的管线和空洞采用辞梯度测量法可以勘察出地层深处的管线;此外,城市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环境评价、桩基质量的检测、承台质量的检测、里面质量的检测、地面裂缝检测、地面塌陷检测、堤坝渗漏的检测中,电法、应力波测试法、重力测量法、浅层地震法已经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检测手段;在地热以及地下水的勘察中,激发极化测量法、电阻率测量法、地温测量法也成为主要的勘察手段;在堤坝防狼的检测中、地震映像法、探地雷达法也成为主要的勘察方式。但是,由于城市物探方式在监测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加强勘察条件、地质条件以及地球物理条件对城市物探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城市物探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运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测量器效果也并不准确,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一些重大工程的承建中会面临比以往更多的地质问题和工程问题,因此,在对于大型化工程的地质勘查过程中,要采用综合性的勘察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四、总结及前景展望

总之,现阶段的物探技术在各工程的广泛应用不仅仅能够保护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还能够保证工程建设不破坏施工地下的结构和文物古迹。从工程物探技术在上述管道工程建设施工各方面的应用可以看出,该技术拥有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除了在工程上的应用以外,物探技术还有许多发展方向,笔者就物探技术应用现状来说从以下三方面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物探理论的发展方面。随着物力技术的研发,许多含有全新物力参数的理论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因此,不久的将来会有许多全新的物探方法基于物探理论之上被发明出来,并应用到水陆空工程当中。

其次,物探技术的发展方面。工程建设与地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今后物探技术应该会面向地质方向,精细化分析工程地质信息,从地质物质分析和结构分析入手来提高更加精确的工程地质数据资料。

再次,物探技术的整合方面。今后的物探技术会超出物理、地质研究方面,与工程管理财务数据及库存技术相结合,以工程建设的所有需求为主,在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进度方面提供更综合完整的勘测技术。

技术语:探测地球物理对象随着地质灾害及其地质结构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新的物理参数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解多解性造成的影响,在测定相应的地质物探数据时,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信息数据,那么就不能够很好地达到目的,因此需要增加对各种地质物理参数的探测,并且能够对获得的地质数据和资源进行处理,从而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信息,便于城市建设中工程物探技术的良好实施。

参考文献

[1]贾学天,罗传根.工程物探在水域勘察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3(6).

[2]张苏营.浅谈工程物探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3]王秀丽,赵振军,张敬东.浅谈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篇2

关键词:工程勘察;物探技术;应用

工程勘察早已成为现代工程施工的重要准备环节,传统化的工程勘察与现代化的过程勘察却在于技术的成熟与否、机械设备的先进与否以及经验的积累与否,在现代化的过程勘察技术中,物探技术以其独有的技术优势得到工程行业的广泛应用和肯定。当然,任何技术都有其短板和缺陷,物探技术也不例外,此技术在工程勘察应用中也具有其应用局限性和短板处,但是,这并不能掩饰此技术对工程勘察的重要贡献。由此可知,对物探技术进行探究分析,无论是从对物探技术的推广使用方面来看,还是从对物探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对物探技术都是具有极大益处的。

1工程勘察简析

虽然工程勘察只是工程施工前的一个准备工作,但是,其性质仍然属于系统性较强、复杂性和重要性较高的工作,现代化的过程勘察主要过程环节有测试步骤、勘察规划、参数设置等。作者将从上述几个重要环节出发,对工程勘察进行简单而又必要的分析探究。

1.1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是工程勘察的必要准备环节,也是工程勘察人员需要掌握的必要勘察内容之一。在对工程勘察现场进行测试时,无论是进行何种测试都必须坚持先部分,后整体的原则,这样能够保证测试结果数据的科学性。由于高层施工场地的面积限制,不可能对整个工程施工场地进行测试,因此,必须在进行工程测试之前要对工程勘察现场进行广泛的数据收集和调查,这样能够根据数据反映来确定具体的区域测试地点,并对这一确定的区域进行最后的测试。在开展工程测试时,测试人员对测试步骤的选择不能死板化、僵硬化,要以测试结果的科学化、准确化为根本目的,要坚持根据测试的具体任务来明确测试的主要目的,要在确定后的具体区域内进行相应的工程测试。

1.2勘察规划

勘察规划实施确保勘察工作顺利开展、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其主要规划时间为工程勘察工作开始前,主要规划内容是勘察工作的开展内容,科学的勘察规划能够为工程勘察工程保驾护航。在进行勘察规划工作时,尤其要注意工作人员应当注重规划测线的具置以及方向,而在进行这一工作规划时,工程人员还应尽可能地避免测线横跨或者经过落差较大的地域,如土沟或水渠,从而有效防止出现测线不连续的问题。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进行勘察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合理选择勘察地,应当选择较为平坦、较为坚硬、有些潮湿的地面来进行工程勘察工作,从而有效避免工程勘察的结果受到地表土层土质的影响。

1.3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是过程勘察工程重要内容之一,在开展此工程环节之前,工程勘察人员应根据工程勘察的现场地质情况以及工程勘察的实际测试需求来有效地预估土层厚度,从而更好地对相应参数进行选择与测试。除此之外,如果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工作人员选择了相同型号的检波器,则在这些检波器的参数设置过程中应当以现场数据采集为最优先的设置目标。另外,在参数设置过程中工程勘察人员应当合理参考近期工作以及之前的参数设置,对参数设置进行对比,保证本次参数设置的正确性。

2工程勘察中物探技术的应用

物探技术在工程勘察工作中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其勘察质量和勘察效率,可以说物探技术是工程勘察工作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推动力。而物探技术作为一项先进技术,其技术应用也是需要多个环节、多个过程的,在诸多技术应用支持环节中,信号质量分析、数据处理、结果对比,这三个部分时保证其技术应用质量的重要环节,作者将在下文以这三个环节为例来分析物探技术的应用。

2.1信号质量分析

物探技术的应用基础就是建立在对收集信号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的,若是无法对信号进行有效分析,将导致物探技术应用基础的缺乏。在信号分析选择信号时,要首选夜间收集的信号,因为,夜间收集的信号,相较于白天的信号,其杂音和背景噪音较少,能够降低信号分析的难度、提高其分析速度。另外,不能单一的对某一阶段收集的信号进行分析,要确认其信号收集的质量,尤其要注意信号的消波问题,只有信号收集质量较好的阶段才能作为信号分析的主要蓝本。此外,在确认信号收集的质量后,还要对信号收集的长度和时间段是否合理进行分析,若是其记录长度唱过标准值,要在进行信号收集或者对信号进行删减。最后,若是出现信号收集背景噪音和杂音较大的问题,在进行信号分析前,工作人员要对该信号进行有效处理,缓解背景噪音和杂音,这样能够避免这些杂音对信号分析的影响。

2.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可以说是保证物探技术应用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数据处理的质量直接决定物探技术的应用质量。在对收集数据正式进行分析之前,工程勘察数据处理人员要将之前的数据处理结果以及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在前者质量分析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工作,这样更能保证数据处理工程的质量和科学性,而且,这也能让之前的质量分析结果与现在的数据结果进行相互印证和互相解释。此外,在数据处理中,尤其要注意对折射波的分析处理,因为折射波的数据情况直接以二维形式反映了工程地点下的地层深度和排列方向的纵波速度,对此数据进行重点分析处理能够帮助工程勘察人员首先确认地层的具体状况,有利于下一环节勘察工作的进行。

2.3结果对比

除了上述的几项物探技术应用准备外,结果对比可以说是确保物探技术应用结果科学性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结果对比工作环节时,工程勘察人员要首先确定相应的土石分层界限,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测点处的具体折射波土层埋深数据与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对比。在结果对比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每个测试点的土石分界点连线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初步得到土石分层剖面。并且合理地调整初步土石分界结果和判定速度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物探技术的应用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统而落后的工程勘察工作质量控制方式早已不具备适用性了,必须对其勘察工作技术和质量进行提升。只有高质量的勘察工作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让工程企业在建筑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因此,必须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现存的勘察工作质量问题进行解决,其中,重要的就是对物探技术进行探究分析,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究分析,从勘察工作的具体工作环节来保证其勘察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永坚,刘志辉,曾田胜.工程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公路建设,2013,8(25):54-57.

[2]马增伦.滑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中物探技术的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2012,6(30):13-15.

[3]周竹生,丰.隧道勘察中的综合物探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4(15):22-24.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物探技术;应用;发展

纵观工程建设项目,可以看到工程物探技术是许多工程较为青睐的一种技术,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促进工程建设工作能够按照工程设计人员预期的方向进行,保证工程建设工作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可以保证所有工程施工任务不出现任何损伤意外,无疑是工程建设领域最具市场应用前景的工程技术。基于这种技术的重要性,笔者将从工程物探理论为切入点展开如下探讨。

1.工程物探概述

简而言之,工程物探技术就是借助于不同性质的地质、土层,可以依靠先进探测工具对现场实施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不同地质的分布情况,不同土层的历史、厚度及形态。此外,通过探测还可以看出地质岩土中存在的问题。物探技术面向的对象不一样,因此不同工程所选择的物探途径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频率相对较高。因为工程属性分类较多,所以现阶段投入应用的工程物探技术也很多,工程物探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也是近两年才兴起的,算是在工程建设领域较为常用的技术,对此,下文将从工程物探不同技术特点出发,阐述工程物探最常见的基本途径。

2.工程物探基本途径

城市建设工程对物探技术有一定要求,同时不同建设方面需要依靠不同物探方法加以支撑。归纳的来说,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法。该种方法主要包括电剖面技术、瞬变电磁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来实现勘探目标。

(2)地震勘探。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反射波等来达到勘探的目的,为勘探提供各种反射波技术支撑。

(3)探地雷达。该种方法的种类比较多,有宽角技术、投射技术等方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范围通常也比较广泛。

(4)弹性波勘探。该种方法包括地震波及声波,且两种方法的各个技术层面各不相同,而且应用的选择也要视情况而定。

(5)层析成像。该种方法基于声波、地震波等之上形成的成像方法,通过成像对所要勘探对象进行分析。

3.工程物探技术应用分析

3.1地质构造的探查定位。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远离重大地震带是城市规划建设者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解决这个课题的第一步就是对地质构造进行探查定位。对地质构造探查较为有效的物探技术有:浅层地震勘探、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瑞雷面波等。经过地学领域研究者的不断努力,现有的区域构造地质图基本上已经勾画出重大地质构造带。但是由于以往技术、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有许多构造带的勾画仅依据当时资料与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其实际位置可能差别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虽然这个差别在区域构造分析中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在城市规划及场地建筑的设计中,影响却十分严重。例如,某市计划建设一个大型火电发电厂,在初始规划时,定址在某江入海口的一个小岛上。从表面上看来,这个地理位置对火电厂而言是十分理想的。但是在地质技术人员对区域地质构造进行探查时,发现该区域周边经过了一条较大的断裂带,尽管在区域构造地质图中,标识的断裂带位置在小岛对岸,但是技术人员十分重视资料准确度对于电力建设的安全重要性,因此认真开展物探工作,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浅层地震两种物探技术进行探测,最终发现断裂带的实际位置竟然是小岛中央,于是该火电厂立即移址别处建设。

3.2地质灾害的调查。

(1)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被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有滑坡、泥石流、坍塌、地面塌陷等。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的调查与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地质灾害调查较为有效的物探技术有: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雷达、浅层地震等。城市规划建设者必须重视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在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中,物探技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边坡的调查与治理。例如,香港属于多边坡城市,该市的许多建筑物都坐落在山上、海边,边坡周边建设着许多房屋与街道,因此对于香港而言,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据相关资料统计,香港政府每年投入到边坡、挡土墙的监测与探查工作中的经费数以千万元计。

(2)边坡稳定性较低,容易引起滑坡,因此在边坡失稳之前要及时进行勘查工作,采用护坡挡土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滑坡灾害的发生。在对边坡区域进行物探工作之前,要充分掌握区内岩土层划分、裂缝、滑动面等相关资料,确定滑坡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护坡挡土工作。在采用物探技术时,要尽可能的少钻孔,避免破坏挡土墙厚度、护坡分层及厚度等支护体结构,为验收、维护、改建等提供有效依据。

3.3不良地质体的探测。

(1)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岩溶、软化体、空洞、孤石等不良地质体都是施工建设人员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地质体就是岩溶。岩溶是灰岩区特有的地质现象,而广州市北部的灰岩分布较广,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岩溶的探查任务至始至终都不容忽视。

(2)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许多重要建筑选址都要尽量避开岩溶区,尤其是岩溶发育地区,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例如某市在建设移民安置小区时,定址在岩溶发育区,结果不久之后地面出现塌陷,导致损失惨重。因此为避免工程事故、地面塌陷等情况的发生,工程建设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详细探测岩溶发育情况。传统的钻探方法采用点状勘探方式,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全面,岩溶发育的规律性不明显,地下形态极不规则,钻探方法容易出现较大的判断误差。而物探技术具有连续性、范围广等勘探特点,与传统钻探方法相结合,对岩溶发育情况的探测有明显效果。对岩溶探测较为有效的物探技术有: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浅层地震勘探等。正常情况下的基岩电阻率会明显比表层高,但是当基岩中的岩溶发育时,其电阻率会明显降低。

3.4地下管线的探测。城市的地下管线相当于城市的“血脉”,对于城市建设而言至关重要。早在上世纪90年代,许多城市就开始进行全面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并且持续开展管线工程的测量工作,这些都为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有效信息与技术发展空间。由于工程建设的着重点有所不容,地下管线的数据信息要具体到每一建设地块时,都无法完全满足施工要求的详细度与准确度。因此,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者而言,探测清楚具体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管道安全的重要任务。具体场地的地下管线分布有所不同,管线探测技术也有所差异,许多建设工程中除了采用金属管线探测仪之外,还会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磁法勘探等物探技术。

3.5地下构筑物的探测。许多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通常会遇到地下建筑物存在的情况,例如建筑物基础、地下防空洞、防汛墙、地下车库等。在规划设计时,许多地下构筑物的资料并不健全,必须将其地理位置、地下深度等相关数据调查清楚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或清除工作。根据场地条件及地下构筑物的性质不同,对地下构筑物探测可选用的物探技术有: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勘探、地质雷达、瑞雷面波等。如图所示为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地下防空洞的成果图,在剖面18m、32m以及顶部深度4m左右的地方,都有明显的低阻异常,且较为规则,这表示区内有两条防空洞。而该防空洞建设时间较为长远,许多区段严重渗水,从而在成果图中表现出低阻形态。该成果图形象的反映出地下防空洞的实际形态,属于物探技术中防空洞探测的典型案例。

4.总结及前景展望

总之,现阶段的物探技术在各工程的广泛应用不仅仅能够保护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还能够保证工程建设不破坏施工地下的结构和文物古迹。从工程物探技术在上述管道工程建设施工各方面的应用可以看出,该技术拥有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除了在工程上的应用以外,物探技术还有许多发展方向,笔者就物探技术应用现状来说从以下三方面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1)首先,物探理论的发展方面。随着物力技术的研发,许多含有全新物力参数的理论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因此,不久的将来会有许多全新的物探方法基于物探理论之上被发明出来,并应用到水陆空工程当中。

(2)其次,物探技术的发展方面。工程建设与地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今后物探技术应该会面向地质方向,精细化分析工程地质信息,从地质物质分析和结构分析入手来提高更加精确的工程地质数据资料。

(3)再次,物探技术的整合方面。今后的物探技术会超出物理、地质研究方面,与工程管理财务数据及库存技术相结合,以工程建设的所有需求为主,在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进度方面提供更综合完整的勘测技术。

参考文献

[1]贾学天,罗传根.工程物探在水域勘察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3(6).

[2]张苏营.浅谈工程物探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3]王秀丽,赵振军,张敬东.浅谈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篇4

陕西白河关帝庙铅锌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前景分析

陕西省汉阴县铁佛—汉滨区流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旬北地区钠长石岩与热水沉积成矿

陕西商州区瓦房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勉县白云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扬子北缘及南秦岭铅锌重晶石锰钒矿成矿地质背景

甘肃省岷县马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新疆鄯善县阿奇山一带火山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

巴林左盆地烃源岩分布及其特征

甘谷驿油田采油厂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裂缝研究

浅谈地面综合物探在渭北黄土旱塬寻找灰岩岩溶水的应用效果

化探在小沟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

电性参数在煤层气测井中的应用

延安市王良寺经济适用窑小区场地滑坡稳定性勘察之探讨

包西铁路大保当至延安段增建二线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对策

延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践与认识

基于GiS证据权重法的陕西旬阳地区铅锌成矿远景区定量预测

对比加权评分法在边坡治理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马元铅锌矿含矿构造带特征及矿床成因讨论

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海相沉积—火山岩建造中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八卦庙金矿床深部矿体形态变化分析

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前景分析

康西瓦南岔路口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化石的发现

哈密地区苦水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西安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在揭示隐伏断裂中的应用

地面高精度磁测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

基于RGmapGiS系统平台下物化探综合数据处理及图件制作方法

镇坪县宝塔梁崩滑体成因分析

依兰达连河勘探区钻探使用泥浆类型的选择

大荔县朝邑沿黄地区土壤盐碱化成因分析及改良途径

堆浸生产中高锑金矿样品金的测定

陕西八卦庙金矿床深部开采方案——空场采矿法废石尾砂空区充填处理的讨论

陕西油页岩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寨上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成矿远景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富集规律

新疆天山金矿可持续发展建议

商洛市萤石矿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镇北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含油气特征

小流域岩土侵蚀规律研究——以子洲县周家圪崂乡桥沟小流域为例

黄河中游河龙段岩土侵蚀环境地质背景

陕南大河坝—观音庵地区铅锌矿激电测井应用效果

鄂尔多斯盆地坪桥油区长_6储层特征及测井解释评价

酸溶—催化极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钨、钼

地震形成及预防

陕西深部找矿进展及找矿建议

新疆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陕西省蒲城县东党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秦岭造山带(陕西部分)中新生代陆内造山及与矿产关系

花岗岩研究发展趋势的一点思考

陕蒙交界地区碎屑岩风化成因浅析

森林沼泽景观区区域化探新、旧方法技术应用效果对比

声幅—变密度测井原理及测井解释方法

新技术在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中的应用实践

厚松散层钻探工艺技术

VisualmodFlow在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以渭南市北郊水源地为例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测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壮大,建筑工程正在逐步加强和兴旺。岩土工程是众多建设工程的基础工作,可以说勘测工作的好坏可以基本决定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等各项工程指标。不能不说传统的勘测方法和技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设计的需要了,工程项目类型不一样,地基的复杂程度不一样,所需要的勘测技术要求也就不同。考虑到岩土勘测工作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提高岩土工程勘测质量,以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

一、岩土勘测工作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性

为迎接新一轮的经济大潮,国内各大建筑工程的特点是:投资紧、工期短、起点高。各建筑公司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尽快获取经济效应。要保证工程按质按量还要按期完成,岩土工程勘测就一定要具各准确性和全面性。我们知道,工程的质量保证主要取决于基础的稳定性。就拿房地产来说,地基的修建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更何况是野外作业。我国的特殊性岩土较多,也就是说岩土工程的难度加大,工程问题多种多样,在工程开始前,就必须要开展岩土工程勘测,查清楚建设工程场地所处的地质条件,如果出现不良地质,可以提前做好防御措施,以免发生地质灾害。

岩土勘测作业主要是通过对地带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运用工程地质的理论,对工程项目提供依据并开展指导。而且岩土勘测经费在整个项目投资的比例很低,但能很科学的指导建筑队处理工程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并设法避免一些不利条件,可以有效地减少在工程后期的处理经费,达到工程上所谓的“多、快、好、省”的要求,更好的为工程项目服务。由于修建的项目路段要求不一,而岩土又有多种类型,就需要对其不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开展研究设计。可见,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岩土勘测作业非常重要。

二、目前岩土工程勘测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质量不高

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1.2勘察报告不够细致

勘察报告中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至今,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根据某开发公司提供的资料,某新村五幢高层住宅的桩基承载力,由于勘察单位建议的安全系数偏大,经建设、施工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后将该系数由21改为210,原设计为38m和32m的桩,分别改为22m和18m,仅此一项,每幢高层即可减少工程预算费用约30万元。

1.3忽视对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

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本来用箱基已满足要求,可有的勘察单位由于缺乏当地经验,建议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结果不仅延长了工期,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又如某地区有一层含砾粘土层,该层土具有蠕变特征,遇水及扰动后强度迅速下降。但在一般条件下,无论原位试验还是室内土工试验,都表明该层土承载力标准值较高。如果不了解当地经验成果,而建议该土层采用较高的承载力值,其结果必将造成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

1.4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主要三个特点工程愈来愈复杂(建筑层数增加,结构及功能复杂化),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愈来愈差,岩土问题愈来愈复杂。新建工程周围往往早已高楼耸立,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萁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主要措施和建议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勘察质量

对一些严重违规行为要记入不良记录名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十分必要。勘察单位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一些业主的不规范行为,要据理力争。逐步实行注册执业制度,报告必须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签字,并对报告质量负责。

3.2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手段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监测。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3.3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其次,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人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3.4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3.5重视地区性研究,尽早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总结几十年来勘察经验成果制订而成的法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同名称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有的地区高一些,有的地区稍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3.6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实施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四、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的运用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全面走向数字化是未来勘察工作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勘察技术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数字技术转变,做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数字化勘测技术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明确地反应问题之所在。

五、结论

岩土工程勘测是工程建设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各项机械化设备的完善,岩土勘测已有了属于自己的集软、硬件于一体的勘测设备,他们可以解决诸多的岩土工程问题。比如说地下不明物、洞穴、断层、破碎地带等的地下分布特征。勘测是一项工程的生命,一旦出了错误,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先勘测、后设计的原则,确保其勘测可靠性后,才能设计整个项目建设工程。重视岩土勘测工作并合理运用勘测结果,让岩土勘测最大可能的发挥它的作用。本文对岩土勘测的重要性和提高岩土工程勘测质量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拙见,由于经验不足,可能有多方面考虑的不够完善。而且,由于我国的岩土勘测技术起步比较晚,岩土工程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各位学者共同研究,逐步完善岩土工程勘测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德泉,彭柏兴.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耿直.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06,(17).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水域工程;勘测;地层剖面仪;实践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水域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时间的沉淀,在水域工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情况也在逐年递增,时间的累积,无论是河道还是其他的水域,甚至是礁石区,如果采取河道清淤、河道改建、甚至炸礁措施,,这些都是极其大的工程,费用之大,工程量之大,甚至是所需要的工程周期之长都是人们所不愿意看见的,这些都是给港口等造成巨大的阻碍。因此水域工程勘察中,人们在航道整治或者码头选址等情况下,甚至是水域施工勘探时,都需要运用到地层剖面仪来进行勘测,并侦查得出较好的结果来节约资金,加快工程的建设速度,同时地层剖面仪的运用,可以提高水域工程的建设以及地质的勘测水平、质量,帮助工程更好更快的进行,解决其中的障碍与难题,实现工程的圆满完成。在水域勘测中,水域的地质在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地层剖面探测在水域勘测中经常使用,其原因在于其所需的成本较低,然而效率却相对较高,因而地层剖面仪的实践运用在水域工程勘察中就常常出现,并有着良好的运用前景。地层剖面探测是利用声波在水中和水下沉积物内传播和反射的特性来探测海底浅部地层结构和构造的,在水域勘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在地层剖面探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其工作原理,同时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国内外在水域勘测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并通过分析主要勘测手段的形式从而得出水域工程勘察中地层剖面仪的实践运用的意义所在,而地层剖面仪发展历程,则通过现象分析了影响地层剖面探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压制方法,因此而探讨水域工程勘察中地层剖面仪的实践运用的特征意义前景。

一、地层剖面仪在探测中的发展历程

地层剖面探测在水域勘测中的运用是一种物理勘测方法,在水域中,人们利用水声学原理的方式,运用地层剖面的形态,通过声波在水中和水下沉积物内传播和反射的特性,利用走航式探测来判断水下地层结构和构造,最终为水域工程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贡献。地层另一个名字叫做地层地震剖面仪,近几年来有所改进,是在超宽频海底剖面仪基础上来进行改进与升级,同时利用声波探测在水域中的形态来判断地层剖面结构和构造的仪器设备,为水域工程做贡献,同时其所表现出来的浅地层组织结构最主要是以声学剖面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形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让人可以清晰看出水域下地质的结构和构造,同时所需费相对较少,而又能准确的勘测处地质的主要形态,因此地层剖面仪的实践运用在水域工程勘察中能够得到众人的青睐就显得理所当然了。同时地层剖面仪的发展是在测深仪基础上因此在勘测时地层剖面仪通过发射频率与声波信号的结合,信号经过水体穿过床底再进入床底的深层,勘测处水下的地质情况,最后根据地质的研究显示,最终得知海底以下地层的结构和构造情况,更好的服务于水域工程的勘测活动。然而就目前的技术来看,地层剖面的探测在地层分辨率和地层穿透深度进入了一个比较好的阶段,可以任意选择扫频信号组合,以一种较高的性能来展现其功能,同时在水域勘测现场进行调整自己的工作参量,设计变化,同时可以在航道勘测中测量海底浮泥厚度,也可以勘测海上油田钻井平台基岩深度,而声参量阵式、电火花式、压电陶瓷式和电磁式都是地层剖面仪采用的技术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地层剖面仪在探测过程中,设备性能指标的分辨率与穿透深度是互相矛盾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就研究出应用于水域工程中勘测的手段方式,在不同的接收信息中,通过长时间的调频,将信号用过滤波处理,得到一个压缩脉冲,而这个发射压缩脉冲的宽度比较窄,却不影响其发射,此压缩脉冲宽度与调频带宽成反比,这样可以保证一定穿透深度,提高了其分辨率。还有一种地层剖面仪是通过声源来探测海底浅地层构造情况的,然而这种地层剖面仪也有其缺点,分辨率不够,因而在水域勘测中使其应用范围具有很大的限制。然而地层剖面仪的探测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水域工程的大规模开发和各种水上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越来越发现地层剖面仪在水域工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地层剖面仪的探测设备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水域工程勘察中影响地层剖面仪的实践运用的因素

水域工程勘察中影响地层剖面仪的实践运用的因素有很多,地层剖面仪的仪器本身的技术性指导能力,海底地质情况的特征,勘测过程中出线的突发情况,以及噪音等各种其他干扰的情况,同时还有实施者的能力等都可能出现影响其勘测。在勘测过程中,大部分的外在因素是可以改良甚至是避免的,因此,在实际探测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实际因素施测,以达到最优的探测效果。海底地质构造状况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地层剖面仪的勘测能力以及深度取决于海底底质类型特性,海底底质如何就成了勘测的重点,因此海底是否拥有较多的砂、岩石、珊瑚礁和贝壳等也是勘测的重点,因为海底地质太硬就会导致勘测的深度受影响,也会影响到声波的穿透,因而海底地层剖面仪探测,一般砂质的地质和泥质的地质勘测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而地质结构的不同是影响勘测的主要原因。同时人们在关注地质的不用时不能忽视噪音的影响作用,因为水域工程勘测的信号最终会做成信号源而被就收,从而更好的得出勘测结果,在这期间,勘测仪器周围的环境对于勘测结果来说就显得很重要,外界声源信号会对勘测信号造成干扰信号图像,这些噪音是多方面的,周围船只的噪音影响以及环境中人员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噪音都是水域工程勘测中值得关注的因素,而这些噪音影响也会直接的显示在地层剖面仪勘测的记录上,最终就影响了真正的勘测结果,甚至会对勘测结果带来阻碍,降低勘测质量,造成误读勘测结果,由此看来,在水域工程勘测中如何正确的识别并消除噪音就显得十分重要。除了以上的干扰因素,水域工程勘测中的干扰因素还有船只摆动所造成的影响。在获取地层剖面仪的勘测结果的时候,为了得到更全更详细更准确的资料信息的时候,勘测的船只必须保持在均速慢速稳定行驶的进程中,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船速和航向,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会造成船只不稳定的摇摆,使船只不能保持平稳状态,勘测时也会受到干扰,得出的勘测图像效果也许并不让人满意,而风浪等造成的水域不稳定也会使船只摇摆,造成不稳定的环境,影响勘测。

其他因素还有海气界面、海水深度、潮汐作用及海底起伏等,这些因素是造成勘测结果不稳定的自然因素,使船只上的勘测仪器对地层反射信号造成干扰,因此未来避免这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水域工程勘测过程中,人们大多用换能器尽量避开船的尾流区,或者采取勘测仪器加深在水中的深度并加长拖缆,尽量使结果最优。

三、水域工程勘察中地层剖面仪的实践运用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而我国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湾,这些港湾一旦开发起来就是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国的沿海城市也在不断的发展,对外贸易不断加强,各大海域工程项目也在沿海各省市准备筹划发展,同时港口、航道、堤坝、护岸及海底管道施工等也正随着我国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不断增多。然而这些工程的开发前期都需要做一个细致的地质勘测活动,工程的可行性、工程的阶段研究等造就了人们不得不对海湾地层的岩性的研究加深,淤泥、泥沙、现代沉积层等地质状况是否适合开发,都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当地质等基本资料确定后,工程项目也在等待确定中,更需要在设计之前充分地掌握海底和近岸区的基本地层情况。水域工程中地层剖面仪的运用,可以节约大量的勘探费,节省资金,同时也可以缩短工程的周期,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按照以前的勘测结果,即使是缩量大量的钻探工作研究,甚至是深入调查,然而对地质的不够了解,甚至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即使再多的钻探也无法全部获知地质情况,难以准确而详细地掌握海底情况,为工程的开发造成更多的不利因素,施工中也会不断引来麻烦,甚至出现工程事故。因而目前的地层剖面仪探测运用于水域勘测工程中,可以进行前期的勘测选址,并运用很短的时间和很少的费用获取最全的资料,同时在勘测时,在主要的勘测点附近打几个控制钻,这样就可以利用其达到勘测的目的,认识工程区地层的基本特征,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工程所需要的基本数据,为工程的进度缩短时间和节约资金,甚至比原有的勘测减少了工作量,如果是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其优势更是明显,因此地层剖面仪作为水域工程中,对沉积环境的研究,同时对地形地质勘探有着巨大的贡献,也具有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总结

地层剖面仪的勘测在水域工程中具有重大作用,是一种利用水声学原理,在水域中探测水下地层结构和构造的新的物理研究方法,利用地层剖面仪可以有效获得海底以下的浅部地层结构和构造,并可分析出海底以下存在的灾害地质因素,为水域工程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地层剖面仪的勘测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时钻孔相配合,最终会取得良好的勘察效果,正确和准确地识别水域中的地质状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天跃;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2期

2.牛滨华,沈操,黄新武;波动方程多次波压制技术的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3期

3.徐锦玺,邱燕,何京国,宁鹏鹏,党俊芳,朱伟强;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1期

4.徐朝繁;张先康;刘宝金;酆少英;胡修奇;;高分辨折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4期

5.赵鸿儒,郭铁栓;工程地震勘探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4年03期

6.黄新武,孙春岩,牛滨华,王焕弟,曾闽山;基于数据一致性预测与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理论研究与试处理[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7.许卫卫;郑天愉;;渤海湾盆地北西盆山边界地区泊松比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8.郝天珧;徐亚;胥颐;Suhmancheol;刘建华;戴明刚;李志伟;;对黄海—东海研究区深部结构的一些新认识[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篇7

abstract:accordingtomanyyears'workingexperienceoftheauthor,thispaperanalyzesthecompositionofengineeringsurveymarginalcost,andgivesopinionsonthemalignantcompetitionincurrentengineeringsurveymarket,callsonrelatedmanagementdepartmenttostrengthenself-disciplinemanagement.

关键词:工程勘察;边际成本;管理;建议

Keywords:engineeringsurvey;marginalcost;management;advice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098-02

0引言

企业是以价值最大化为终极目标,而效益又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效益又与项目承接时的价格和实际发生的成本密切相关,目前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开发商大多以低价中标,价格战愈演愈烈,很多工程承包商以远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中标,随之的将是偷工减料,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相关管理部门应予以重视。

1勘察项目的成本构成分析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在数学上,边际成本mC(marginalcost)用总成本tC(totalcost)和数量Q(quantity)的偏导数来表示:mC=■

对于工程勘察企业来说,边际成本就是工作量的增加所引起的项目总成本的增加。

在实际工作中,产品和服务的定价策略和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础总是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需的成本。工程勘察行业发展到现阶段,竞争日趋激烈,达到了白热化。谁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比较高、成本控制能力较强,谁就能在市场占有领先地位或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工程勘察行业的特殊性,工程勘察合同一般均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即先确定单位工作量的综合单价,合同总价款待项目施工结束后,根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算确定。所以,对成本尤其是边际成本的分析和工作量的预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程勘察企业会计核算时的成本项目一般有:生产人员工资、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外包工程劳务费(可含设备租赁费)、运输费、办公及生活场地租赁费、差旅费、机械设备折旧费、摊销的辅助生产部门费用等。以上成本项目中,机械设备折旧费、摊销的辅助生产部门费用,与工程项目的实际工作量关系不大,其他成本项目均与工作量呈非常强烈的线性相关关系,这就是工程勘察的边际成本的构成。这与业主给勘察单位按米计价的招标方式相一致。

2勘察项目的工作量、边际成本分析、控制实际应用举例

在实际工作中,影响项目的生产工资、材料费、燃料动力费的主要因素有:工程项目的场地条件、地层岩性征和采取的工作手段等。

场地条件可分为陆地和水上,水上又可分为江、河、湖、海等,陆地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区等。地层条件按照工作难度可分为软土、中硬土、软质岩、硬质岩、卵漂石等。常规的工作手段一般有钻探、坑探等取样,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十字板、波速等现场测试。

不同的场地条件、地层岩性征和各种工作手段虽然很复杂,但多数勘察情况大致相同。

工程勘察的边际成本按照实物工作量可分为:钻探费、野外测试费、室内测试费、报告费、质量管理费等。

下面就以最简单的勘察项目举例计算一下边际成本:平原区工民建小项目,软土至中硬土场地无岩石,钻探取样为主要手段,每组钻机,每天工效40米,取样10个(约4米一个样)。就将这一天的40米工程量变成最终报告的边际成本计算一下:机组6人(含现场记录员)工资每人150元计900元,食宿每人40元计240元,钻探用油料及耗材200元,交通费100元,常规土样测试(测试人员生产工资)每样35元计350元,报告编写审核出版每米4元计160元,以上小计900+240+200+100+350+160=1950元,当前税率6.72%,总计2081.04,每米折合2081.04/40=52元/米。这就是最简单场地简单工程的勘察边际成本。对于复杂场地、复杂地层、多种测试手段、误工窝工、严寒高温等因素都要不同程度的增加,工程勘察收费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业务承接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详细计算分析,并与委托方发包的综合单价进行比较,当综合单价>边际成本时,可列入企业备选项目,当综合单价≤边际成本时,该业务不应承接。特殊情况下,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计划目标、市场情况及企业业务量的饱满程度,来决定项目的取舍。如果是投标项目,则报价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当业务承接以后,成本控制的重点应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进而降低项目的直接成本。

3勘察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勘察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收费定额被大量企业弃之不用,低价中标项目充斥着市场。采用串标、围标以及其他不正当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质量及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这些都给勘察行业今后的发展笼罩上一层厚厚的阴影。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利益驱动。一方面,委托单位仅从投资控制方面考虑,大多采用最低价中标方式进行招标,迫使勘察企业降低投标价格。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处于生存发展考虑,勘察企业不得不降低投标价格,一些企业甚至采取其他不正当方式承揽项目,投标报价低于边际成本,前述最低的边际成本为每米52元,有些单位在一些中等复杂场地并且有岩石的情况下报价每米40元甚至更少。委托方只要求低价,不要求质量。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促使某些勘察人员为了达到工作目标,对数据乱编乱猜,弄虚作假。

3.2行业的特殊性,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工程勘察的过程是一个“特殊过程”——不能通过其后的检查证实其符合性。长期以来,主管部门主要通过审查勘察报告的方式对勘察企业进行监管。对提供勘察报告的中间过程如野外施工、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等无法进行有效监管,而对于中间过程中的造假行为更是无能为力。

3.3处罚措施不得力。目前,对工程勘察企业的日常管理行为采取行业自律的方式,其的自律公约中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大多是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评优和数额不定的罚款。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大,且不具有强制性。

4相关管理部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为彻底扭转勘察行业的混乱局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①提高管理级次,加大管理力度。主管部门可以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全国的勘察行业进行全方位监管,强化行政执法权。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为切入点,推行项目负责人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把不具备条件的企业清除出勘察行业。

②加强招投标管理,对低于边际成本的标书作废标论处,并且记入到企业的诚信档案中。

③结合行业自律管理,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督促勘察企业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勘察市场行为,保证勘察成果质量,促进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

④切实做好事前备案制度,实行现场施工监理制度,对室内实验测试不定期现场检查制度。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2009.

[2]工程勘察收费标准2002.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篇8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实用测试技术三维直流电法岩土体电阻率

1前言

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

按照勘探对象的不同,物探技术又分为三大分支,即石油物探、固体矿物探和水工环物探(简称工程物探),我们使用的为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技术方法门类众多,它们依据的原理和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各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探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而且新的方法技术不断涌现,几年前还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几年后由于某种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迎刃而解的实例是常见的。它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十分活跃、发展很快的学科,它又是城市建设和水利电力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衡量地质勘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面介绍两种实用的直流电法勘探技术——三维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和岩土体电阻率测试技术,供广大物探同仁工作时参考。

2三维直流电法探测技术

三维直流电法探测就是应用现有的直流电法仪器和勘探方法,在施工方法上优化改进,进行加密采样数据以取得三维数据体,然后采取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资料处理和成图。该方法是传统直流电法的三维化,可使勘探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在原有仪器设备条件下提高了传统直流电法勘探的能力,但野外测试工作量较大,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上的高分辨率”。把它应用到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中,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三维直流电法勘探施工采取一次布极,多极距测量技术,通常采用的装置形式有两极装置、单极——偶极装置和偶极——偶极装置等。

本文主要介绍两极装置形式,把供电电极B和测量电极n置于无穷远处,在勘探区域布置m条测线,每条测线布置n个测点(电极),测网密度根据探测对象及其探测深度而定,在城市建设和水利电力工程勘测中,一般选取测线距L=2~10米、测点距D=2~5米即可满足勘探要求。外业工作时将m×n个电极一次布置完毕(详见图1),其中单一测点(电极)的编号为aij(i=1,2,3……m;j=1,2,3……n)。

对于两极装置,理论上oB=∞,on=∞,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ρs—视电祖率(Ω·m);ram—供电电极a与测量电极m之间的距离(m);Uam—测量电极m的观测电位(mV);i—供电电极a的电流强度(ma)。

外业施工过程为:选择a11点为供电点,逐点测量a12,a13,a14,…,a1j,…,a1n各点的电位和供电电流强度,代入(1)式可求得各测量点的视电阻率值。然后再以a12点为供电点,逐点测量a13,a14,a15,…,a1j,…,a1n各点的电位和供电电流强度,依此类推,直到供电点移到a1n-1点为止,即完成其中一条测线a1j的测试任务。其它测线a2j、a3j、a4j……amj的电位和供电电流强度测试按照上述方法和顺序进行,便可获得全测区内各测点不同电极距的视电阻率参数。

资料处理与解释主要目的是便于研究勘查区内地电异常体的空间赋存规律和变化特征。一般程序为:由外业观测数据分别绘制极距d=D,2D,3D,4D,5D,6D……米的视电阻率水平切片,再把它们按对应的水平位置并依电极距大小叠放在一起便可形成倒梯形的三维视电阻率图,据此进行推断解释。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实测结果得出:该法的勘探深度一般为(0.6~0.8)d。

图2为文献⑶在城市工程勘查中的应用实例:该测区由于地下人防工程充水、坍塌而呈现低阻电性特征。图2⑴可以看出ne—Sw向有一低阻条带,根据本区地质特征和钻孔资料可知,低阻带为地下人防工程上部反映,埋深在1.4~1.6m左右,图右下角的高阻为墙基影响造成;图2⑵因完全充水,低阻带电阻率较d=2m时低,埋深应在2.8~3.0m左右;图2⑶的等值线形态与图2⑵基本一致,为人防工程的完全充水部分,深度在4.2~4.4m左右;图2⑷为人防工程基底反映,深度在5.6~6.0m左右。据以上分析,人防工程平面位置为图2⑴虚线圈定区域,人防工程呈ne—Sw走向贯穿勘探区域,深度在2~6m左右。据报道该测区解释成果经开挖验证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该法较传统直流电法勘探具有信息量大、精度高的优点,在工程勘察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又拓展了老式电法仪的应用范围,延长了老式仪器的经济使用寿命;但又具有施工量大的缺点,性价比决定其适合于小区域的工程勘察。

3岩土体电阻率测试技术

对岩土体电阻率的测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主要介绍直流电测深中的温纳装置在岩土体电阻率测试中的具体应用。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实测结果可知该法具有快速、准确地测定岩土体电阻率,并对不同岩性层划分做出客观解释。

实际工作中,根据测试场地的大小,可选用对称四极装置或三极装置进行测量。由于温纳装置是等比装置,且mn/aB=1/3,所以视电阻率与电位差及电流强度的关系式为:

式中:ρs—视电祖率(Ω·m);Umn—测量电极mn观测电位差(mV);i—供电电极aB之间的电流强度(ma);k为装置系数:

由此可分别得到四极和三极的装置系数:

(四极装置适用)

(三极装置适用)

在现场观测过程中,将aB供电极距逐渐加大,以增加勘探深度,可以测得不同电极距下的视电阻率ρs。实用的供电极距及测量极距见表1。

表1

供电极距和测量极距

单位:m

aB

1.8

2.4

3.0

4.2

5.7

7.8

10.2

13.2

17.4

22.8

30

42

57

78

102

aB/2

0.9

1.2

1.5

2.1

2.85

3.9

5.1

6.6

8.7

11.4

15

21

28.5

39

51

mn

0.6

0.8

1.0

1.4

1.9

2.6

3.4

4.4

5.8

7.6

10

14

19

26

34

数据处理与解释采用现场作图的方式,可快速测定电阻率及划分岩性层位。以mn为横坐标,计算mn/ρs,并以mn/ρs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mn/ρs与mn的关系图,详见图3。对图中不同极距的测试值,找出不同深度、相同斜率的点,对这些点进行连线,使其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上或直线两侧。求直线段斜率的倒数,可获得测点处各层的电阻率ρij。

式中:i为层位序号(i=1,2,3,…);j为测深点编号(j=1,2,3,…)。对各测深点依次作图解释,可求得各测点处分层的电阻率值,对获得的各层电阻率值进行数理统计,便可获得地层的平均电阻率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第i岩性层平均电阻率值;ρij—第j测深点处第i岩性层计算电阻率值;n—测深点数。

根据下式确定标准差,以求得第i岩性层电阻率值的变化范围±si。

物性层位的划分可以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量板法或其它手工解释方法,但由于对解释结果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地层、岩性特征、地层倾角、构造特征等,使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存在较为复杂的变化,地下高阻或低阻屏蔽层的影响,实际地层的各向异性等等,都将对岩性层参数的解释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可知该解释只能是电性层参数,而不是所求目的地质层参数。因此地质层位的划分尚需将电性层参数转化为地质层参数,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进行层位厚度校正。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已知地层剖面处进行电测深(如钻孔处),通过已知地层剖面确定校正系数,即确定aB/2极距与层位深度的关系。再通过已知地质剖面或钻孔处的电测深数据作视电阻率拟断面等值线图,在视电阻率拟断面等值线图上划分地层,用已知地层深度或钻孔深度h与地质层面对应的aB/2对比,求取不同深度aB/2的校正系数λi:

(i=1,2,3,…)

实测工作时,可对每个钻孔进行统计,求取深度校正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如在没有钻孔(或已知地层剖面)的测区,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获得,如采用邻近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的深度校正系数即可满足工程需要。

据文献⑷报道,他们的研究和工作过的测区,其极距与钻孔对比的校正系数为0.66左右。而温纳装置选取mn/aB=1/3,mn≈0.66(aB/2),因此,以mn作横坐标,以mn/ρs为纵坐标作图,则不同斜率的直线交点处对应的横坐标即为层位顶面的深度(见图3)。

同样,在不同的地区还可以aB/2作横坐标,以(aB/2)/ρs作纵坐标,作双对数坐标图,用不同斜率的直线交点处对应的aB/2乘以校正系数,求取地质层位顶面的埋深。图4为某变电站场地电阻率及层位划分实际解释应用图(见文献⑷)。该图是以aB/2作横坐标,以(aB/2)/ρs为纵坐标,作双对数坐标图。从图中可以很好地划分出4个层位并计算直线段斜率的倒数,获得各层的电阻率值。依据实际经验该方法对于电阻率相差不大的相邻地层的划分也有较好的地质效果。

该方法较传统的解释方法具有快速(可由记录员现场绘图取得解释成果)、准确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解释方法而言更适合工程物探在解决地层划分和电阻率测试中的应用。另外,场地的岩土电阻率是工程设计接地装置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确定对电流尽快地散入大地,达到足够小的接地电阻及接地装置地下部分的合理布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沿地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是选择接地装置型式设计的主要依据。岩土中含水量和温度的变化,对岩土体电阻率的影响较大。温度降低,岩土电阻率增大;温度升高,岩土电阻率变小。岩土湿度变小,电阻率增大;岩土湿度变大,电阻率变小。但岩土含水量增加较大时,岩土电阻率反而增加;另外,水的矿化度不同,对岩土电阻率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应在冬天干旱季节,对变电站场地的岩土电阻率进行测定,以获取场地在一年四季中最大的电阻率,供设计接地装置使用。

4结束语

以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三维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岩土体电阻率测试技术的现场施工方法、资料处理及其解释的技术路线,由此可以看出,它们在城市建设和水利电力工程勘测中具有信息量大、准确、直观、经济、快速、便于分析等特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电子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城市建设和水利电力工程物探技术也随之提高和拓宽,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在生产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不断的发展完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如地质雷达技术、面波勘探技术、电阻率层析成像和地震(声波)Ct技术等都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地应用效果,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样,常规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以及数据处理技术也不断进展和创新,在工程建设和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⑴傅良魁.电法勘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⑵mHLoke.electricalimagingsurveysforenvironmentandengineeringstudies[eB/oL].agiusa.com,2002,2.

⑶许新刚等.三维直流电法勘探在地下人防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4(2).

⑷李澎等.变电站场地岩土电阻率测试及层位划分解释的快速方法[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篇9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传统的矿产勘查手段极不完善,致使我国一直处于矿产资源不足的状态,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极少,矿产资源短缺的情况不仅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更难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地广物博,应该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此,不断提高矿产勘查技术,加大矿产勘查工作的力度势在必行。如今,我国的矿业开采工作已卓有成效,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经济建设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矿产工作得到了显著完善。矿产资源的应用领域众多,更加突出了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性,一些极具现代化水准的勘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不仅有效加快了矿产勘查工作的效率,更提高了勘查工作的精准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这其中物化探技术的应用意义尤其深远巨大,在矿产勘查过程中,“如何选择合理的物化探方法成了勘查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勘查人员在选择物化探方法时要目的明确,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并充分考虑物化探技术的经济效益,保障矿产勘查工作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使物化探技术的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1]

1.矿产资源的现状要素

1.1参与矿产勘察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能力难以满足矿产勘察工程相关工作的实际要求。

作为矿产勘察工程的重要参与者,勘察人员工作能力的强弱、专业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岩矿产勘察工程的质量与水平。但是由于勘察人员自身能力有限,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使其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一旦出现相关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解决,从而造成矿产勘察工程工作效率低下。在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地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也增加了数据信息出现误差的概率,对矿产勘察效果带来消极影响[3]。

1.2矿产勘察水平有限,无法满足真正满足实际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矿产勘察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矿产勘察不断进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相关企业在矿产勘察设备更新方面投入较少,仍旧使用较为落后的勘察方法,使得矿产勘察创新能力有效,我国矿产勘察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使得矿产勘察水平与能力无法满足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客观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矿产开发行业的发展。

2.物化探技术的应用与地质效果

物化探技术是一种综合勘探技术,包括重力、磁力、电法、化探等多种勘探手段。“可有效利用该方法进行较大范围的能源矿产寻找和勘查,以便增强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非金属等矿产矿物的勘查力度。”[2]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应用不同的物化探技术,会起到不同的地质找矿效果。

2.1大地电磁测深(mt)

大地电磁测探是一种以天然交变电磁场为场源的电磁勘查方法。由于大地电磁场具有巨大的能量,穿透力强,即使地质结构非常厚,也可以穿透,所以当这种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可以感应到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信息。即可以根据被动场源在地表观测到电、磁场强度的变化来对岩石或矿石的电性及分布特征进行判断。大地电磁探测具有极强的分辨力,对于地下低阻层非常敏感,如果地下存在着金属矿产物质,那么这种金属矿产物质将与周围的岩石组织有着明显的电性差异,使得大地电磁测探方法可以有效判断出地下是否存在矿产资源。大地电磁测量方法的成本费用不高,设备较易携带,对深入探测岩石圈内部结构起了重要的作用。

2.2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简称为tem,也是电磁法的一种,然而瞬变电磁法与大地电磁法的应用原理有所差别,大地电磁法利用的是电流脉冲讯号,而电磁法利用的则是电磁的感应。当使用瞬变电磁法时,会产生出一种涡流场,对探测目标进行探测,并且其周围的空间环境也会在电磁感应下形成二次电磁场,勘探人员可以根据该二次场的变化对目标物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判断,以此来推测出目标物。由于瞬变电磁法几乎不受地形干扰,不需要对施工环境有所挑剔,且对于矿体体积较大的地质环境有着极强的探测效果,所以经常应用于有着复杂景观的矿区,即使在地质结构多变的情况下,瞬变电磁法仍然能够起到有效的探测作用,探测效果极佳。

2.3浅层地震技术

浅层地震技术是地震勘探法中的一种,勘查人员通过向勘查地点激发弹性波,继而利用其在岩石中的传播来对地下结构进行判断。浅层地震技术具有勘测深度大的特性,为此成了探测领域的主导方法,工作人员通过对浅层地震技术进行探测后,能够对地下结构组织作出明晰精确的判断,这种方法有效提升了矿产资源勘探的准确性,有助于矿产的开采工作展开。

2.4地震层析成像(Ct)

地震层析成像法借助了医学领域的透视成像理论,即利用Ct技术,将地层模拟为人体进行扫描,搜集地震波的数据继而对地下结构的物性属性进行逐层绘制,直至成像。由于我国的Ct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在探测分辨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以为勘探人员提供分辨率极高的图像内容,有助于对内部形态进行研究。

2.5化探勘查技术

除了利用电磁法、地震法等物探手段进行矿产资源勘测外,勘查人员还可以借助化学手段进行勘测,即通过物质间不同的化学反应现象、元素含量特征来对内在结构作出判断分析。由于化探法更加直接,所以较物理手段而言有着更强的勘查效果。常用的化探法为土壤测量法,汞气测量法、原生晕法、地气测量法等,汞气测量法利用的原理为汞金属与其他金属物质能发生较明显的化学反应且汞具有非常强大的穿透力,汞气测量法在冶金工程的应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汞气测量法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容易受到外界天气的影响,导致勘测结果不够准确。如今,我国的化探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利用化学手段来进行矿产资源勘探将成为未来矿产勘查工作的趋势,对于地质结构复杂、地矿隐伏较深的勘查区域有着良好的、有效的勘查效果。

地质勘测市场前景篇10

关键词:上堆积尾矿库勘察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8.2文献标识码:a

1勘察的目的、任务

建立尾矿库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库容储存尾矿砂、确保尾矿库的安全正常运行。

尾矿库勘察的主要内容有:1)从地质条件方面论证所选库址的可行性;2)为拟建的构筑物提供设计所需的坝材及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对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提出治理的措施建议;3)对已有尾矿坝坝体进行进行勘查,对坝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坝体加高的可能性及为闭库设计提供坝体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2尾矿库勘察阶段及方法

按不同的设计、建设阶段,尾矿库勘察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和尾矿库正常运行后的勘察。

2.1初步设计阶段勘察

主要是建库选址勘察,内容是查明拟建场区的地形地貌和不良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藉以避开抗震不利、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

抗震不利地段主要包括孤立山咀、地震液化、采空塌陷等。

不良地质现象主要包括活动断层、岩溶塌陷、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发育地段。库区下游应避开厂矿、村镇、景观、文物、人员集中场所。

工作内容有踏勘、地形测量、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测绘等,藉以查明场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活动断裂,汇水面积,不良地质现象,采矿及矿产赋存情况,库区下游影响范围内的村镇、工矿企业、人文、景点分布情况。

2.2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

主要目的是查明选定库址的地基稳定性、渗透性、压缩性指标及被水淹没后不稳定岩层的分布范围,并提出各项防治措施。主要方法是用钻孔进行勘察。为达到勘察目的,钻孔应沿拟建初级坝位置布设,用以查明坝基的岩土层分布、土层的渗透性,有无软弱层、液化层和岩溶、采空塌陷的分布情况。

此外,对尾矿坝各附属设施包括排洪系统,尾矿输送管道、库水循环管道等部位也应布置一定钻孔,确保基础位于稳定地层中,避免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管道破裂,威胁库体安全。

2.3尾矿库建成后的工程勘察

目的是为尾矿库稳定分析提供基本参数,提供尾矿库继续加高扩容的设计依据,为闭库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凡设计坝高大于20米或总库容大于60万方的上游式尾矿库,必须进行稳定分析并宜在下列时间进行:1)坝体堆积至1/2~2/3最终设计坝高时;2)尾矿堆积坝整体外坡比陡于设计值时;3)堆积坝已接近或达到设计最终坝高,拟继续加高坝体时;4)当尾矿库出现不安全症状时;5)尾矿库终了,应进行闭库后的坝体稳定性分析评价。

主要通过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辅以调查、测绘查明影响坝体稳定的因素。钻孔主要沿垂直坝体方向布设。查明堆积坝的土层的组成、分布和密实程度;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动力性及高应力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性质;查明勘查期间浸润线,渗漏途径。应查明坝体坡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初级坝的构成及结构形式,坝移、破坏、浸润线变化和出漏情况及其它影响尾矿库安全的因素。

3尾矿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尾矿库勘察中存在的问题,有尾矿库本身的,也有勘察工作中的。

3.1尾矿库本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没有专业的尾矿库施工队伍,尾矿库建设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以前往往由企业自行设计施工,不按规范和无施工标准及必要的监督机制。解决方法:加强尾矿库设计、施工统一管理。建立尾矿库建设改造的专业队伍和资质审批制度。加强库区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2)堆积坝坡度陡不符合设计要求;干滩长度不足;排洪、排水系统损坏,坝体渗水。解决方法:按设计进行放坡;分散放矿,保证尾矿砂合理的沉积次序和干滩长度;修复或重建排水、排洪系统,贴坡反滤处理。3)老尾矿库选址不当,尾矿库位于居民区、工矿企业、文物、景点上游,严重威胁下游生命财产安全;库区位于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区等地质灾害危险地段。解决方法:闭库、及时清运;搞好地质灾害治理,闭库、清运。4)安全检查存在走过场现象,对真正的隐患未能认真查清。解决方法:提高对尾矿库安全的重视,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尾矿库安全知识的培训,及时发现隐患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2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无上坝的道路,勘察设备无法到达现场进行工作,不利于尾矿库抢险、和监测工作。解决方法:尾矿库设计、施工时预留道路以利于今后的抢险、监测、勘察工作。结合坝坡改造,修复库区道路。2)尾矿堆积坝主要由尾矿砂堆积而成,结构松散,很难取到原状土样进行物理力学分析。解决方法:利用探坑环刀取样;采用双管单动、专用内置环刀取砂器;建立原位测试数据与物理力学指标的对应关系;预埋取样器、取样盒。3)勘察钻探期间,未按规范使用泥浆、套管护壁,钻孔完成后未及时按规范采用水泥砂浆封孔,造成坝体溃坝。解决方法:合理使用泥浆、套管护壁;钻孔完成后未及时按规范采用水泥砂浆封孔。

4今后工作的展望

随着国家对尾矿安全及环境保护的重视,涌现了许多尾矿生产、利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如尾矿浆干法排放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尾矿再造废水的闭合循环,有效地减少尾矿库沉积的泥浆,增加了安全系数;旋流器分级沉砂脱泥技术使尾矿砂代替建筑河砂成为可能,使尾矿砂在改良土壤、制造彩瓦、行道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土栽培技术等方面拓展了尾矿砂的利用范围,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尾矿砂的治理和利用上也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赵凤民.加强科研保障铀矿大基地建设[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

[2]曾文乐,谢国发,姚亦军.江西相山铀矿整装勘查区铀资源远景区块划分与评价[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

[3]秦明宽,李子颖,郭庆银,漆富成,潘蔚,欧光习,程纪星,刘祜,张字龙.地浸砂岩型铀矿区域成矿环境与远景区筛选评价技术及应用[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

[4]蔡煜琦,朱鹏飞,李晓翠,张明林,张文明,朱晓彤.我国铀矿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大基地建设[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