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十篇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十篇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7:51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1

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已承诺最迟在2015年实现上述目标。联合国确定*5年-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10年,就是为实现上述目标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饮水安全问题。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水利部党组对饮水安全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5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确定为“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也是落实这一精神的具体行动。

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要维持人的健康基本需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20升安全饮用水。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50升水。目前,全球每六人中有一人不能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发展中国家80%的发病及死亡与水有关。在中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种。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把解决人民群众饮水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力度,把人畜饮水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小工程”的重要内容。水利部党组认真贯彻党中央治水方针,把解决饮水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了分阶段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目标,第一阶段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剩余的饮水困难问题;第二阶段解决新出现的饮水困难问题,到“十五”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现存的饮水困难问题,保证群众基本的生活用水要求。五年来,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98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总投入约180亿多元,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80多万处,使57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难。该项目覆盖了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个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4个师161个团场,受益农户达1400多万户。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成为近年来水利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深受农民的欢迎,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三个代表”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取得了“小工程,大德政”的政治效果。这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是我国农村水利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我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饮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饮水存在水质严重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水性地方病等问题。尤其是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的初步调查以及联合国评估,我国还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饮水不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性地方病问题。主要是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问题。高氟水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据调查,目前全国有6300多万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致使家庭贫困。在氟病区,由于氟斑牙、驼背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有的地方村民身高只有0.8-1.4米,出现了“矮子村”,村民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近几年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新发现饮用高砷水致病的问题,受影响人口*多万人。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可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苦咸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饮用苦咸水的人口有3800多万人。苦咸水主要是口感苦涩,很难直接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二是饮用水源污染问题。据《*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即符合作为饮用水水源的要求。28个重点湖库中,只有7个符合饮用水水源的要求,占25%。另外,据对我国44个城市地下水的调查,有42个城市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并检出数百种有毒有机物。城市水源污染,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威胁到饮水水质。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由于水质恶化,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农村约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三是血吸虫问题。血吸虫病近几年来呈增长趋势,有些地区与饮用水水源有关。目前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生活在病区的人口约6000万。重病区主要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沿长江的江(湖、洲)滩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血吸虫病区约有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急需新建或改造饮水工程的人口有220多万人。

四是局部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安排资金建设饮水解困工程,重点是解决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农民的吃水困难问题,缺水标准是1984年制定的(即居民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1-2公里,垂直高差超过100米)。还有一些地方虽然饮水不是特别困难,但由于供水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供水设施,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浅井取水饮用,水源保证率低,季节性缺水严重,干旱季节缺水时仍需远距离拉水或买水。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大,干旱严重,河水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再加上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使一些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对饮水安全问题十分关心,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批示:“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必须高度重视。要通过科学论证,研究采取治理污染源、改进自来水净化处理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要增强紧迫感,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提出解决方案,认真加以落实,使群众能喝上‘放心水’”。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的第一需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水利工作,都要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摸清饮水安全现状,搞好饮水安全建设规划。水利部将组织编制《全国城乡饮水安全建设规划》。在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饮水安全问题普查。对于农村地区,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对于城市,要摸清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加强重要水源水质监测网络建设,推动城市水源地保护,保障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就全国而言,要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人民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到2010年,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三分之一。到2020年,使城乡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二)加大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饮水安全是社会公益事业,理应得到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将解决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增加投入。对贫困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应以政府补助为主,群众自筹为辅。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由政府、受益群众、市场等多种途径筹集。对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用地、用电、税费等应实行优惠政策。对于兼有向二、三产业供水任务的饮水工程,可采用股份制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或利用贷款进行建设。

(三)统筹兼顾,抓好饮水安全建设工作。饮水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饮水工程建设外,还包括水源保护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几项内容统筹考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第一,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认真贯彻《水法》,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有关办法,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排污口,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第二,要因地制宜建设饮水工程。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既要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要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第三,要完善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四)深化改革,不断完善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保障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对水窖、水池、水柜等微型集雨工程,采取国家补助,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体制;对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元的小型农村饮水工程,采取国家补助,农户自筹,由受益农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用水户协会,实行自主管理;对跨村、跨乡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采取专管机构、受益村和用水户协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2

[关键词]饮用水源保护划定管理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要内容,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当地的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县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在省、市环保等部门的安排指导下,如期完成了划定方案编制、会审,并经省政府予以批准实施。

连城县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共划定水源点23处,其中水库水源点3处、水涧水水源点11处,溪水水源点3处、地下水水源点7处。此外,划定的备用水源点3处。如按乡、镇分,有建制镇7个共11处,建制乡10个12处。

从环境现状看,除部分水源点上游有村庄、农田外,多数水源点在山涧中,无工业污染源和其他污染水源的设施,水质现状良好,县城地下水源点周边多为农田,位于野外,也没有工业企业和其他污染水源的设施。但从眼前和长远的情况看,由于多数水源取水点,都选在山间小支流中,河道不长,水量不大,污染载荷能力小,部分水源点上游也有村庄、农田及其他人类活动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水质污染,因此,必须加强后续管理。

1要对各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进行详细规划。保护区范围的划定经县政府批准实施后,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各自的实际,专门组织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设置专门的保护界线标志牌、告示牌,说明保护的级别、范围和注意事项等,并以地方规章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告示。

2从当地情况看,饮用水源取水点多选自小支流,如何保护好取水点上游的生态环境,进行封山育林将是保证取水点水质、水量的关键所在。但从实地调查中了解到,通过林业改制后,所划定的取水点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林权问题十分复杂,多为公司或个人所有,因此,涉及种养、保护与砍伐的矛盾问题很多。建议上级要制定一个统一可行的政策,将一、二级水源保护区的林权收归国有,以防止山林的无序破坏而造成水质、水量的影响。

3加强取水点上游的环境整治和监管。要制定规章,明确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禁止砍伐树木、禁止从事毁林、开荒、挖土、挖砂、采石、采矿等活动,禁止从事种、养业活动,防止高毒、高残留化肥、农药的投放等。同时,针对部分水源点水质大肠杆菌、细菌总数超标的现状,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如进行定期清库,清除保护区内污染设施,对上游村庄进行环境整治,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开展农村卫生整治和家庭、养殖业的“一池三改”。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白城市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状况分析,发现了水源地紧缺的问题,所以要更加注意保护其安全。经笔者对两个水源地全年十二次监测发现,现有的两个水源地水质合格,符合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关键词: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调查

1前言

目前白城市市区生活用水由白城市自来水公司供给,现有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二水厂、三水厂),这两个水源地均为地下水水源地,埋藏条件均为承压水,介质类型均为孔隙水,共计服务人口20万人。白城市区2个饮用水源地(二水厂、三水厂)权属部门为白城住建局,监测工作由白城市环境监测站承担,这两个水源地全年监测十二次,每月月初各监测一次,其中六月份全指标监测36项,其他月份监测23项指标。

2水源基础状况

2.1水源地基本状况

市区共有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二水厂、三水厂),这两个水源地均为地下水水源地,埋藏条件均为承压水,介质类型均为孔隙水,共计服务人口20万人,其中二水厂位于东经122°49@2北纬45°38@41,设计降深40米,水位埋深40米,设计取水量为547.50万吨/年,实际取水量为180万吨/年,截止至2014年底服务33年;三水厂位于122°45@44北纬45°38@2,设计降深40米,水位埋深40米,设计取水量为1277.50万吨/年,实际取水量为838万吨/年,截止至2014年底服务17年。

2.2水源水质状况

2.2.1水源地总体状况

按照环保部环办【2011】4号文件的要求,2个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二水厂、三水厂)应进行的监测指标39项,但我市监测站由于监测标准化建设能力不足,钼、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未测,目前只监测其余36项指标,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评价标准见下表1。

白城市环境监测站对市区2个地下水水源地全年监测十二次,每月监测一次,监测结果表明,市区2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指标均符合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没有超标项目,符合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2.2.2水源保护区划分

保护区总面积为56.2595平方公里,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其中:

一级保护区面积为0.0606平方公里。第二个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面积为0.00565平方公里,范围为:分别以2眼在用水源井中心为圆心、半径为30米的2个圆形组成的区域;第三个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面积为0.05498平方公里,范围为:分别以7眼在用水源井中心为圆心、半径为50米的7个圆形组成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面积为10.0794平方公里。第二水源地的二级保护区面积为2.03435平方公里,范围为:除一级保护区域外,分别由2条长为1.7公里的东西水平走向连线、2条长为1.2公里的南北垂直走向连线形成的长方形区域;第三水源地的二级保护区面积为8.04502平方公里,范围为:除一级保护区域外,分别由2条长为3.0公里的东西水平走向连线、2条长为2.7公里的南北垂直走向连线形成的长方形区域。

准保护区面积为46.1195平方公里。范围为:除了一、二级保护区外的主要不给区。系由2条长为10.53公里的东西水平走向连线、2条长为6.15公里的南北垂直走向连线形成的、除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域外的长方形区域,再去掉白阿铁路新线近保护区一侧30米处延线以北的长方形东北角区域后的剩余区域。以距白阿铁路北向新线的西南向30米的连线(水源保护区一侧)及白城北站(含内陆港)西南侧边线(302国道)作为水源准保护区东北侧边界线。准保护区范围不包括白阿铁路北向新线和白城北站(含内陆港)区域。

2.2.3水源风险管理

为环保饮用水源地安全,白城市环境监察支队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以清查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的排污企业为重点,全面排查清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排污企业。对市区内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清除垃圾堆放场和畜禽养殖场。白城市区水源地,目前都标有保护水源地警示牌,水质符合饮用三级水质标准,每个水源地都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2.4应急能力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活应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白城市自来水公司制定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化学危险品及氯气事故应急预案。

3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源地问题:白城市现有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目前能够满足现在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成区扩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要防范水源地发生大型事故,避免发生城市用水危机,现有的两个水源地,但是尚未对备用水源,进行定期监测。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4

关键词:农村饮水;饮水安全;饮水工程;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3-0074-02

当前,我国农村在饮用水安全方面的核心是饮水的保障和水源保护两个方面。最近,国家各级政府都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了认识,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了投资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工程,对解决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基本现实情况较为复杂,饮水安全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饮水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突出。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农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水是人类及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被称之为生命之源。对于人类来说,饮用水的安全是人类能够生存和社会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

对安全用水,在《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中曾做出如下定义:安全的水是处理之后的地表水或没有经过处理但是还没有被污染的水。

我国的饮用水安全和卫生评价体系从水质、取用水是否方便、水量以及保证率四个方面进行规定,其中,饮用水在水质上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量以每人每天不低于40~60L,在取用水时以人力往返不超过10分钟,供水保证率不应低于95%。上述四项指标中,如果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均可视为饮用水不安全。

在我国广大农村,农业人口占全国的70%。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形成了农村水源的污染和枯竭现象越来越突出,不断影响和威胁到农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最近,水利部、卫生部曾组织专业人员在全国农村进行了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还有3.23亿人口的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占农村总人口数量的34%,其中因饮用水水质不安全的人口有2.27亿,占饮水不安全人口总数的70%;因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低或取水不方便等其他原因导致饮用水不安全的有9600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比例为30%。这些数字说明,我国农村的饮用水方面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2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环境污染是影响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2.1.1工业污染。在农村,工业污染对饮用水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因为我国乡镇工矿企业规模较小,分布较为分散,大多采取粗放式经营,很多造纸、电镀、印染、冶炼、化工、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大多不经过处理就直接向江河湖泊以及附近的农田进行排放。二是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管理不当,形成了地表及地下水的污染。另外,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些突发性事故,比如化工原料的泄漏等也会带来相关地区的水质污染。

2.1.2农业污染。当前,农业污染也越来越成为饮用水污染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极大污染,农村在畜禽、水产的养殖、宰杀、污水的灌溉等方面产生的污染也极为突出,农业污染源可以通过地表水的径流、农田用水的向下渗漏等影响到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直接威胁到农村饮水的安全性。

2.1.3生活污染。饮用水受生活污染主要体现在人们使用的洗涤剂、垃圾、生活污水和粪便等随意排放,导致生活污水中大量的氮、磷、硫等元素进入饮用水中,致病细菌有所增加,导致表面水域的污染和富营养化,这与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缺乏对废弃物以及污水的处理设施和手段有关,使污水直接排放形成了饮用水的污染。

2.2自然地域性因素对饮水安全的影响

我国农村覆盖面积广泛,地理环境也复杂,有些区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地表水甚至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氟、砷等溶解性固体元素,形成常说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不良水质,也在严重威胁着相关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导致在某些农村地区皮肤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人体免疫力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恶性疾病的集中爆发,使农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状况受到重大的影响。

2.3对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建设不到位

当前,我国针对保护农村饮水的法律很少,相关的条文虽然存在于《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环境保护法》中,但这些法律还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体系,导致相关的法规效力层次也比较低。同时,在农村饮水安全的执法力度也不够,政府往往存在越权管理行为,在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方面不到位,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管理部门往往只关注地方经济效益,相对忽视水资源的安全管理,导致引进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只要这些企业能够为当地带来当前的经济效益,就放宽了这些企业的排污治污的指标,造成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源头。

2.4农村水源安全检测及供水建设的力度不够

在当前的农村,水源应急预案和相关保护措施的力度很小,难以很好地对饮用水进行保护工作,同时,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研究也少有开展,农村也普遍缺乏饮用水水质检测意识,相关的检测活动更是无从谈起,而在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另外,农村的供水系统相对落后,集中供水覆盖率较低,全国村镇自来水的普及率只有40%,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还处于直接在河道、山泉、蓄水库以及浅层地层取水的阶段,设施非常简单,饮水工程的标准很低,根本没有水处理的过程,造成饮水中的有害成分和污染物超标。特别是因为农村集中供水缺少相应的资金来源,导致对供水行业的管理和服务都非常滞后,对水质安全标准的执行和监督都不能及时到位。

3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3.1改善产业结构,加强农村饮用水资源的保护

对当前农村工业和农业污染严重的现状,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乡镇企业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大力发展对环境和水资源污染少的行业和领域,在农业生产中,要从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地理等特点出发,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模式,进行生态化生产和经营,严格禁止高残留、高毒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走农资和农技一体化道路,同时,还要大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把畜禽粪便以及农作物的秸秆等资源进行生态化利用,切实保护好农村水资源,减少污染程度,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

3.2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为了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和分质供水等模式,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工程,特别是要有效解决高砷、高氟、苦咸和污染水的处理,同时要关注农村严重缺水的地区,通过加大投资,实施援助工程等方式,对于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争取能够实施城乡统筹供水模式,减少城乡之间的差别。

另外,还要强化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建立起供水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饮水工程项目能够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要保证农村饮水安全,还要针对农村饮用水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监测体系,加大对农村水源的质量检测力度,在广大农村摸清排查不达标的水资源,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饮水区域,调查饮水不安全的确切人口数量及健康状况,重点在农村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开展经常性的饮用水源监测工作,特别是在集中式供水区域,更要在水源、出厂和管网末梢等部位进行水质的检验和监测工作。

3.4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饮用水保护的法制建设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护,还需要社会各界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意识到饮水不安全所带来的隐患,把饮水安全当作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事实上,农村饮水安全确实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所以,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发挥和加强组织领导作用。

同时,要健全农村安全用水的法律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制定和保护饮用水安全的法律,注重和现有法律的衔接和协调,能够形成统一、系统的饮用水保护法律体系,避免不同法律之间的相互冲突,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能够发挥出相应的法律效力。

4结语

总之,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充分认识,从制度建设、安全工程、质量监测、生态保护等不同的角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农村饮用水的质量安全,保障供水率的提高,改善广大农村人口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颖,范传辉,孙瑞,文武.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97-399.

[2]施元吉.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探索[J].水利经济,2009,(5):65-67.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5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总硬度;区域分布;施秉

人体对水的硬度有一定的适应性,改用不同硬度的水(特别高硬度的水)可引起胃肠功能的暂时紊乱,饮用高硬度的水会出现暂时的腹胀、腹泻和腹痛等胃肠道症状[1]。现对2008~012年328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总硬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与区域分布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水质监测点分布资料来源根据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的要求,覆盖全县8个乡镇及县城生活饮用水水质点监测85个。

1.2检验依据和评价标准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4-2006进行检测[2],按照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做评价[3]。总硬度(以CaCo3计)标准限值为450mg/L,小于此标准限值即判定水质总硬度合格。

2监测结果

2.1水样总体水质总硬度监测结果共监测水样328份,覆盖有深井水、浅井水、山泉水、溪水、江河水。作为水源,大部分从山坡出来的水习惯泛称山泉水。一般认为,总硬度(以CaCo3计)值

由表1看出,深井水总硬度普偏较高,溪水江河水中等,不同地质地貌山泉水总硬度差别悬殊大。总硬度很底的山泉水,据当地居民反应,用10年的烧水壶都没有起水垢。

2.2不同山脉地质地貌引起水质总硬度的变化青石头油偏砂山脉山坡所出山泉水基本是底总硬度值的软水,而溶洞山脉山坡所出山泉水基本是总硬度值高的硬水。软水一般都山泉水,但山泉水不一定是软水。这主要因地质地貌所决定。

2.3深井水总硬度的变化与平原深井水总硬度变化有些相类似深井水总硬度值与深井深度密切相关,井深度越深,水质总硬度值越大,同深度井水总硬度值基本相接近。总硬度的变化与水位具有密切关系,水位高时硬度低。

2.4水质总硬度值相对比较稳定近年来,我国地下水硬度普遍上升,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已成为城市地下水的一个普遍问题。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地下水硬度有普遍上升和递增的现象。但在经济欠发达,没有工业等外界因素影响及污染情况下,而又是青山绿水的小山区小县城施秉,这种现象并不明显。水质总硬度值相对比较稳定。

3讨论

总硬度是水质重要指标之一,并直接影响生活及生产用水。水的总硬度过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如果不烧开直接饮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与有机物相结合,形成结石;不过水烧开后,会以水垢的形式把水中的多余元素分离出来,每升水中钙、镁含量与正常水并没有什么差别,对人体影响不大。施秉各地区域深井水总硬度值总体都比地区域的山泉水、溪水、河流水与库水高。水质总硬度值底,不引起水垢的软水主要分布区域为甘溪乡的盐井和甘溪;牛大场镇的石桥;马溪乡的马溪、王家坪、九龙和大河坝;马号乡的麻力坪、小溪与老县。区域固有的水质总硬度值相对比较稳定,基本变化不大。

参考文献:

[1]金银龙,鄂学礼,张岚.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释义[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58-59.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6

云南省大理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大理市环洱海地区城乡居民的饮用水质监测情况。方法采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大理市环环洱海地区的饮用水样本200份,均进行严格监测,对监测结果中感官性状指标、细菌学指标、化学指标以及毒理指标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200份水样相关指标中,异常样本出现率较高的主要有肉眼可观察物、菌群总数、粪大肠菌落、总大肠菌落,其中,以总大肠菌落超标的样本率更高(p<0.05);此外,市区水质监测情况与农村水质相比,整体情况相对更优;且市区水样中,山泉水较之自来水的整体水质情况相对更优(p<0.05)。结论大理市环洱海城乡居民的饮用水中少数存在不合格问题,应及早采取措施加强整治,以保证居民的饮水安全性。

[

关键词]大理市;洱海;饮用水;水质;监测

[中图分类号]R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3(b)-0015-02

城乡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部分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质受污染几率增大,给居民的安全用水埋下隐患。大理市洱海具备工业、农业、航运、生活、养殖以及旅游等多种不同的功能,环洱海饮用水易受到农药以及工业废弃物等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本文即就大理市环洱海地区城乡居民的饮用水质监测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为当地居民安全用水提供参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大理市环洱海地区的饮用水水样共200份,主要来自于自来水厂以及农村自来水集中式供应站,样本采集年限为2011年2月—2013年2月,分别于每年的8月份(丰水期)和4月份(枯水期)采集并进行监测。其中,来自大理市区的水样以及大理农村的水样各100份,市区水样主要为洱海水的自来水(50份)及苍山的山泉水(50份),农村的水样主要为自掘水井水。

1.2仪器设备

精密pH计(型号:pHS-3C)、分光光度计(型号:7230G)。

1.3样本采集与检验指标

1.3.1样本采集方法分别采集4份样本,前3份样本分别进行感官性状、细菌学指标以及化学指标监测,后于第4份样本中加入硝酸溶液,进行毒理指标的监测。采集过程中无菌化进行,采集人员需使用医用手套,并避免与样本收集瓶壁发生直接性接触,同时注意保证样本收集瓶的卫生清洁度[1]。

1.3.2监测指标具体监测指标主要包括:①感官性状指标:水样浑浊度、色度、味道以及肉眼可观察物等。②细菌学指标:菌群总数、粪大肠菌落以及总大肠菌落等。③化学指标:水样硬度,pH值,氯化物,硫酸盐以及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情况,氧耗量等。④毒理指标:汞、砷、铬以及氟化物和硝酸盐等[2]。

1.4评定指标

参照我国卫生部于2006年的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CB5749-20006)[3],对市区与农村采集水样的水质情况进行对比评价;与既定标准出现偏差的样本即为异常样本。

1.5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6.0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均使用χ2表达,多因素相比用Logistic法进行分析,并均以p<0.05为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

2结果

水质监测情况比较统计显示,200份水样相关指标中,异常样本出现率较高的主要有肉眼可观察物、菌群总数、粪大肠菌落、总大肠菌落,其中,以总大肠菌落超标的样本率更高(p<0.05);另外,市区水样的监测情况与农村水样相比,在感官性状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毒理指标上均明显更优,市区水样中未见存在毒理指标异常的水样,市区水质整体情况相对更优;此外,市区水样中,山泉水较之自来水的整体水质情况相对更优(p<0.05)。详见表1。

本文对环洱海城乡居民的饮水情况进行了具体调查,分别抽取丰水期和枯水期的200份样本进行水质监测(其中,市区和农村样本各有100份,市区样本中,自来水和山泉水样本各有50份),结果显示,环洱海城乡居民饮用水中的肉眼可观察物以及细菌学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超标,以总大肠菌落超标的样本率更高(p<0.05);另外,市区水样的监测情况与农村水样相比,水质整体情况相对更优;且市区水样中,山泉水较之自来水的整体水质情况相对更优(p<0.05)。总体监测结果表明,大理市环洱海城乡居民的饮用水中少数存在不合格问题,在农村饮用水中相对更为明显,应加强整治,以保证居民饮水的安全性。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建议:①应对安全饮水加强宣传。通过张贴画报以及通过当地的各相关媒体等方式,宣传安全饮水知识,让居民提高对饮水安全的重视程度,做到科学饮水,避免喝生水等,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②加强饮用水的监测力度。对饮用水定期进行严格的监测,以及早发现存在异常的水源,并积极进行治理,防止饮用水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同时,制定严格的监测标准,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信度[4]。③阻断常见污染源。重点对容易造成饮用水污染的相关农业和工业加强整治,防止农药渗入,并避免工业废弃物的不合理排放。④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力度。对易受到污染的区域性供水部门加大净化力度,尤其在农村饮用水的净化上,应尽量增添先进的净化设备,以提高饮用水的洁净度,并提高居民用水的安全性。

[

参考文献]

[1]唐晶磊,亓娜,王雪峰.莱芜市2009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浅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2):466-467.

[2]韩玉红.高唐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10-111.

[3]杜敏,苏香萍,李丽萍.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12):1145-1146.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7

关键词:饮用水源;客水;污染;预警

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是一项高度敏感的民生工程,《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强调,要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地处沂沭泗流域下游的沭阳县等地区,地表水源地极易受到上游客水污染,政府及相关部门如何提高水源地管理能力、保障水源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

1.水源地污染隐患分析

1.1沭阳县主要水系及饮用水源地取水口

1.1.1沭阳县主要水系概况

淮沭河、新沂河为沭阳县两大河流。淮沭河河道设计流量为3000m3/s,由南向北纵穿该县,南接洪泽湖、总六塘河(泗阳县尾水通道),北连古泊善后河(连云港市送清水通道),属地表水Ⅲ类功能区,六级航道;新沂河河道设计流量为6000m3/s,由西向东横贯该县,西接沭河、骆马湖,向东流入黄海,为新沂市、山东沂蒙地区及宿迁市区重要尾水通道,沭阳县境内分为南偏泓、北偏泓,分别属地表水Ⅲ类和Ⅳ类功能区,在县城西北处,南偏泓与淮沭河交汇,北偏泓建有上清下污地涵(设计流量为50m3/s),淮沭河清水通过地涵上方向北通过沭阳新闸,新沂河上游尾水由地涵内东流,汛期大流量泄洪时,南偏泓和北偏泓平槽,当水位高于淮沭河,将对淮沭河产生顶托,并向南倒灌至沭阳闸,为保护淮沭河上游水质,此时须关闭沭阳闸。

1.1.2沭阳县饮用水源地取水口

沭阳县城区地面水厂于2006年初投入运营,供水能力5万吨/天,水源取自淮沭河,沭阳县城南6千米为淮沭河沭阳闸,在该闸北侧600米的南关洞闸,建有城区饮用水源第一取水口;在沭阳闸南部上游,2008年又建设了第二取水口和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站。

1.2水源地污染隐患分析

淮沭河、新沂河两岸建有防汛河堤,县内无排污口。根据水源保护需要,沭阳县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完成了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根据相关水系特征,目前水源污染主要威胁为四方面:一是汛期新沂河客水污染,倒灌汇入水源地保护区;二是水源地保护区上游淮沭河水源污染;三是水源地保护区内外的水陆运输泄漏事故污染;四是人为破坏。以上四方面实际发生概率依次递减,地面水厂投运以来,发生最严重的水源水质事件就是2007年7月2日,新沂河南北偏泓发生平槽,上游污染导致南偏泓总磷、氨氮分别超过三类水质标准17.3倍和34.0倍,南偏泓水向南倒灌进入淮沭新河南关洞渠,致使饮用水源地遭受污染,城区地面水厂停水近两天。

2.预警响应体制和机制

2.1预警响应组织体系

成立饮用水源预警响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水质监测工作组、环境监察工作组、协调处置工作组、信息保障工作组。

2.1.1水质监测工作组:负责保障水源自动监测站正常运行,并对饮用水源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也可提请省市环保部门实施水质同步监测。

2.1.2环境监察工作组:负责掌握可能威胁水源地的安全生产和水污染事故,对可能的污染源防范排查,跟踪协调对污染源采取隔离、消解措施。

2.1.3协调处置工作组:负责统筹应急演练,及时了解周边天气形势、水文情况,牵头分析水污染可能到来和持续的时间,指导和协调应急期间的供水保障及调水冲污。

2.1.4信息保障工作组:根据应急领导小组指示,负责信息处理汇总上报、人员调配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2.2预警应急响应机制

当有信息显示水源地可能或已受到污染,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分析确认,根据实际形势,分别启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级应急响应。

2.2.1蓝色级应急响应

根据周边天气形势、水文情况,可能将有客水下泄,或者饮用水源受到其他威胁,但尚难以确定近日会直接影响饮用水源,应启动蓝色级应急响应机制。在此期间,着重作好监测、监察、气象水务信息通讯、信息分析上报工作,并及时作好提升响应级别准备。

2.2.2黄色级应急响应

根据预警,上游有大流量污染客水下泄,或者饮用水源水质受到其他威胁,将于近日影响饮用水源水质,应启动黄色级应急响应机制。在蓝色级的应急内容外,还须对污染源落实有效隔离、消解处理措施,科学实施调水冲污。

2.2.3橙色级应急响应

当饮用水源地污染已经形成,但污染程度轻微,地面水厂可以对净水工艺实施强化处理,也可启动第二取水口及地下井备用水源,则实施橙色应急响应机制。在黄色级的应急内容外,还须落实供水应急保障。

2.2.4红色级应急响应

当饮用水源地污染严重,必须暂时关闭地面水厂,立即启动备用地下水井等应急措施,则实施红色应急响应机制。在橙色级的应急内容外,还须启动城区地下水井备用水源、采取调集周边洁净水,保证安全供水,必要时,鼓励部分企事业单位在应急期间有计划进行调休。

3.边界污染联防联治快速反应工作规则

加强预警应急工作保障,必须在改善预警应急装备、提高人员素养基础上,针对客水型污染特征,畅通上下游水务、环保部门的联络,完善联防联治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边界污染联防联治快速沟通和处置工作规则。

3.1环境信息快速通报交流工作规则

3.1.1适时通报重污染项目建设信息。邻域上游地区建设化工、农药、印染、酿造、制浆造纸、冶炼、电镀等重污染项目时,应及时向下游通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抄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简本。

3.1.2适时通报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信息。邻域下游地区建设饮用水源地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时,应及时向上游通报。

3.1.3超前预警紧急排污讯息。当遇汛期泄洪或突发性污染事故,相邻县(市)之间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对方,主动、实时通报河水流量、污染物浓度、水利调度等讯息。

3.2边界环境保护快速执法处置工作规则

3.2.1提前开展污染防范性的联合检查。在汛期到来之前等可能会发生环境污染情况下,经协商同意,开展污染防范性的联合检查,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可适时提请召开临时联席会议,商讨预防与处置调度方案。

3.2.2快速处置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在遇到跨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相关县(市)应迅速赶赴现场,按照睦邻友好、相互支持的原则,共同协调磋商、共同处理解决边界污染,积极构建和谐、安全的区域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环保部,2010.

[3]关于沭阳县地面水厂取水口受上游客水污染调处情况的报告,沭阳县环保局,2007.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8

关键词西北口库区;民生问题;对策;湖北宜昌

中图分类号D422.7;F323.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1-0386-02

西北口水库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境内,黄柏河流域中游地段,距夷陵城区约50km,距葛洲坝约57km。该水库于1977年开工,1996年竣工,历时20年。水库正常水位为322m,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占地面积460hm2,水库拦截承雨面积862km2,正常库容1.6万m3,正常水位水面面积5.5km2,总库容2.1亿m3,装机容量1.89万kw,为多年调节大型水库。目前已成为集百万人居饮水、百万亩农田灌溉和发电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水库,在宜昌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西北口库区基本情况

库区涉及夷陵区2个镇5个村,雾渡河镇的西北口村、三隅口村和分乡镇的界岭村、棠垭村、插旗村,38个村民小组,3800户农户,农业人口1.22万人,农村劳动力7200人,剩余劳动力2900人。库区土地总面积1.89万hm2,林地面积1.51万hm2,耕地面积0.11万hm2,其他用地0.27万hm2。粮食总产量7832t,散养大牲畜869头,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

2西北口库区存在的主要民生问题

西北口水库是一座典型的边设计边建设边移民的“三边”工程。水库建成之际就是库区群众上访之日,加之水库建成后淹没了大量农田,导致库区自然条件更加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出行、生产、生活、就医、上学等相关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农民反映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六难”。

2.1出行难

库区5个村已建成村级土石公路91.4km,其中已纳入通村公路建设路面硬化的16.1km,占17.6%,目前交通条件最差的是西北口村,全村80%的人口生活在交通盲区,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已成为该地区百姓的心病。由于交通不便,该区农副产品外销及生产生活物资购进都靠肩挑背驮。因此,交通不畅成为制约库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

2.2饮水难

由于水库水位升高,居民后靠上移,绝大多数村民都生活在半山腰及以上地区,农户饮水十分困难,面临“近水库而居却无水饮用”的困境。目前库区农户饮水有4种方式:一是抽水饮用。水库周边100m范围内的农户,利用水泵在水库抽水饮用,占人口总数的10%。二是饮用堰塘水。库区5个村共修建堰塘548口,架设饮水管道8.2km,饮用此水的占人口总数的15%。三是饮用天河水。共建“天河水窖”125口,靠积蓄天河水饮用的占人口总数的15%。四是挖坑积水,人畜共饮。这部分人约占总数的60%。虽然山上村民曾经尝试过长距离架设管道从别处引水饮用,但由于是石灰岩地区,水垢过重,管道寿命极短,投资相对较高,用1~2年后便无法再饮用,如今基本上无人使用这种饮水方式,多数人还是过着“泥水共积,人畜共用,畜拉人饮”的低质饮水方式,还时常发生村民争水事件。目前5村共有6.2km的饮水管道老化损坏而无法继续使用;274口堰塘损毁严重亟需维修,管道更新和堰塘维修约需资金逾50万元[2]。

2.3生存难

西北口水库是宜昌及周边地区百万人口的饮水之源,出于对水库水质保护的原因,宜昌市政府对库区内猪、牛、羊、鸡、鸭等家畜野禽的养殖和其他发展建设有诸多限制。且库区耕地少,土壤贫瘠,收成差,遇上野猪等兽害,农作物有种无收,特别是偏远地方人口稀,条件差,百姓生活更加困难。有30户约80人仍以单家独户的形式分散居住在库区最偏远山区,几乎与世隔绝,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经济状况最差的是移民搬迁户,西北口村曾对该村内安置的部分移民户经济状况进行过专项调查,调查对象12户33人,占移民搬迁户的25%。调查显示:住房方面有5户住木板房,4户住砖木结构房,2户住土坯房,1户住岩屋;收入方面2户靠救济,其他10户的收入全靠捕捞野生鱼类和打工挣钱,人均收入全部在900元以下。

2.4用电难

库区电力、通讯和广播电视发展滞后。目前还有119户不能正常用电,582户没有通讯设备,无法接收调频广播,还有近20%的农户看不上电视。

2.5主导产业形成难

库区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农村产业化发展受到局限性,难以找到最适宜的主导产业。长期以来,村民在“种粮为饱肚、喂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生活方式之下,仍依靠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旱作生产方式维持生计。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上往往“跟风跑”,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而是项目发展多受益少。加上一无足够的资金扶持,二无可行的项目支撑,三无正确的技术指导等因素,使库区主导产业难以形成,经济发展举步维艰[3]。

2.6历史遗留问题破解难

由于库区搬迁政策的前后反差以及农民的部分淹没资源未予补偿等诸多原因,形成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未解决,加上库内库外生活条件的反差和经济收入的悬殊差异,使库区农民心里产生极大的不平衡,导致村民不断上访,认为自己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牺牲,政府应该从各方面进行补偿。上访事件不仅有损地方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还导致地方社会治安不稳定,严重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

3西北口库区经济发展对策

3.1先急后缓,分步实施,逐步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库区发展的先决条件。夷陵区计划局、交通局等部门要根据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和项目,本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库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库区群众“出行难”问题。一是对库区现有交通条件进行实地调研,对影响库区村民生计的3条交通线路(即大坝―后湾、三隅口―司家沟、邓村―偏桥湾)进行实地勘测,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尽早完成修建。二是把库区内现有土石公路纳入全区村级公路硬化建设计划,扶持5个村完成公路硬化建设任务,并对库区“三槽路”进行改造维修,实施提等升级,排除交通安全隐患,解决库区内的交通运输问题[4]。

3.2因地制宜,重点扶持,逐步实施安全饮水工程

饮水问题关系库区民生之根本,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夷陵区水利部门应立足库区实情,本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重点扶持、规范管理”的原则,在用足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实施一定的资金扶持,切实推进库区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库区村民“饮水难”问题。区水利部门要制订出科学的库区安全饮水方案和饮水工程建设计划,因地制宜,分别实施管道取水和天河水窖积水等办法,帮助群众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并对库区群众饮水工程建设实施重点扶持,提高天河水窖等工程建设的扶持标准,及时维修已损毁堰塘和管道等饮水设备设施,切实推进库区饮水工程建设,改善库区村民的饮水条件。同时扶持成立库区地方饮水协会,建立村民饮水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饮水设备设施的管理,保证饮水工程的永续利用[5]。

3.3科学规划,项目对接,逐步推进主导产业发展

主导产业的建设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应充分发挥行业主导作用,将库区的产业建设与相关项目建设对接,培植库区增收的主导产业,切实解决库区“主导产业形成难”问题。一是利用项目优势,扶持发展林特产业。由夷陵区林业局和农业局等部门牵头,立足库区实情,依托现有土地资源,在库区范围内扩大林果及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林特产业。在区位布局上,库区迎水面至海拔450m之间的农耕地规划经济林,树种以柑桔、油茶为主;海拔450m以上的农耕地、弃耕地规划生态经济型林种,树种以茶树、核桃为主;在区域布局上,库区以南分乡镇页岩地区3个村以规划核桃、桑树、桂花为主;库区以北雾渡河镇石灰岩地区2个村以规划茶树、核桃、油茶为主;在项目建设上,将库区现有300hm2农耕地全部纳入二期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规划树种为核桃,涉及农户1300户;将已实施的退耕还林地、弃耕地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包括桔园改造100hm2,桑园改造100hm2,新造茶树200hm2、核桃300hm2、油茶、桂花100hm2;在房前屋后种植9.7万株以樱桃、核桃为主的庭园经济林;将分乡镇库区范围内的2200hm2生态公益林纳入国家补偿范围,将雾渡河镇库区范围内的3100hm2生态公益林纳入省级补偿范围。二是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基地建设质量。由夷陵区林业局、农业局等部门对库区的主导产业发展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以及市场销售服务,确保产业基地能迅速发挥效益,以解决库区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产业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区农业局、林业局和科技局等相关部门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资,加大在特色品种选育选优、试验推广方面的工作力度,积极推广经济性状好、适应能力强的好品种。把兴办科技示范园或试验示范基地作为技术推广的主要载体,以此带动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产业建设的科技水平,增加产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提升产业效益。

3.4生态优先,合理利用,逐步加大综合开发力度

遵循保护生态环境,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在不污染西北口水库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为库区村民增加创收渠道,切实解决库区村民“生存难”的问题。一是区畜牧局、水利局等部门要扶持库区适度发展养殖业。以不对西北口水库水质造成污染为前提,确定可以适当发展畜牧养殖的区域和规模,引导农户发展畜牧养殖。并对库区发展畜牧养殖的农户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对养殖技术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库区畜牧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二是区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引导库区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以种植魔芋和中药材等项目,拓宽库区村民的增收门路。三是区移民局、民政局和扶贫办根据国家政策,结合西北口库区实际,出台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通过增加搬迁计划,提高补助标准,加大搬迁扶持力度等措施,鼓励有条件有门路的村民外迁落户。经调查,目前有218个农户可实施生态移民。此外,对已外迁的227人空挂户实行一次性补偿到位,解决人、户两地的问题,切实改善就近搬迁居民的生存生活条件[6]。

3.5落实政策,强化管理,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经济要发展,稳定是关键。对于西北口水库建设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特别是移民搬迁补偿问题,应该由区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用足政策,加强补偿资金监管,确保补偿到村到户,切实发挥补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搬迁户“迁得走、住得下、能稳定、能致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4参考文献

[1]高必金.切实改善库区民生努力实现“三有”目标[J].决策导刊,2007(6):31-32.

[2]蓝瑞轩.改善岩滩库区民生的调查研究[J].当代广西,2010(21):49.

[3]施国庆,王修荣.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J].人民黄河,1992(5):50-53.

[4]刘省牛.库区移民生产开发项目实施现状及对策[J].山西水利,2006,22(2):93-94.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9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动员大会,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制定规划,集中力量,全面推进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下面,我根据会议安排,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里程碑式的事业来抓

为什么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里程碑式的事业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没有水,生命就无从谈起。科学家通过对金星进行探测,发现有水源干涸的迹象,由此判断金星上曾经有过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源,也是疾病之源。目前,全球每六人中有一人不能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发病及死亡与水有关,饮水安全在世界各国都被摆在首位。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50多种,还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我区饮水不安全人口就达24.4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1.6%。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2、水是农民群众企盼解决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区农村饮水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污染问题。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用量不断增加,农村饮用水受到污染,农村的不少塘、堰、沟渠里都是黑水,湖水也受到影响,不能饮用。如花马湖水质就受到了污染。二是水源匮乏问题。地表水被污染,取用地下水的人增多,有些地方的地下水也被抽干。三是血吸虫问题。我区**沿江的村组,血吸虫病还存在,这与饮水有很大的关系。四是局部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部分偏远地方供水设施简陋或无供水设施,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浅井取水饮水,季节性缺水严重,干旱季节缺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取水。

3、改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缩小、消除城乡差别。城市和农村在基础设施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水、电、路三个方面。目前,我区农村用电、行路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这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鄂城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4、我区解决农村饮水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优势。一是国家专门安排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二是省、市对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十分重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现场会已定于3月26日在我区召开,这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计划指标和项目资金;三是我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高,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较好,由群众自己承担的进户资金筹集不难,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难度较小。

总之,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现在起,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项里程碑式的事业,作为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主体,强化责任,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指标直接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是责任主体,要全权负责项目工程的组织实施。

1、安排好计划和资金。区委、区政府已明确提出用2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区2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今年计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0万人。分解到各乡镇计划指标,是根据省下达我区14.7万人的指标安排的。我区用14.7万人指标的钱,要解决2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各乡镇有多少钱,需要解决多少实际人口,要做到心中有数,作好计划安排。分解到各乡镇的指标,少数乡镇多了,有的乡镇少了,我们将在全区范围内进行调剂。

2、组织好工程施工。项目工程由各乡镇组织实施,施工中的挖槽子、土方回填、管道安装、青苗补偿、关系协调等工作都由各乡镇负责。管材采购也由各乡镇与管材供应商签订合同。3月9日,我区委托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成功举办了饮水器材采购开标会,有五家单位中标。各乡镇可在这五家单位自行选定中标的管材供应商,并在区农饮办的统一协调下,直接与管材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3、整体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区委、区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实行整区推进,解决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分两步进行:一是今年确定杜山、**、**、**、**等五个镇整镇推进,1年内基本完成饮水安全工作任务;二是其它五个乡镇可分两年完成,今年要开始实施。

4、潜心研究工作方法。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程序复杂,建设和管理难度大。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区政府已出台了《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意见》,区水利局印发了《农村饮水安全有关问题解答》。各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勤于学习,潜心研究,熟悉工作程序,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心中有底、不打乱仗。工作有难度的,可选择条件好的村组先行试点,熟悉了情况、积累了经验后,再全面铺开。今年实在解决不了,明年可再来。千万不能急功近利,一哄而上,盲目求快。

三、周密安排,规范运作,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有一个统一规划。由区农饮办负责协调与联系,以乡镇为单位,由市自来水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设计、制定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2、注意算好一笔帐。饮水项目工程资金来源分三块:燕矶至沙窝和杜山至长港的两条主管网,由市级承担;乡镇进村组的支管网由中央专项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解决;自然湾的入户管网由受益农户自筹解决。所有工程土方开挖回填、青苗补偿等费用由受益乡镇、村筹资或投工投劳解决。工程资金主要用作管材及配件购置,支付工程安装、设计、监理、验收等费用。据测算,全区实现自来水到户所需资金大约是390元/人,其中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240元/人,其余150元/人,除市、区配套一部分外,进户管网费用需要农户自筹,户平不得超过400元。上级对各乡镇只供应线路所需管材,不给钱。管材是否有够用,各乡镇要心中有数,不足部分各乡镇自筹,区财政不存在任何补贴。

3、注意加强管理。要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一是要落实“五制”管理。按工程建设要求,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等五项制度。二是要加强管材管理。施工中要选择正确线路,尽量节约管材。同时要防止被盗、遗失、破损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强财务公开管理。对由各村统一收取的自筹的入户管网费使用情况,各乡镇要督促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明白,不能出现上访情况。四是加强建后管理。保证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4、注意确保工程质量。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要处理好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系,保证工程又好又快推进。管网安装原则上要请玉泉自来水公司的专业队伍负责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统一交由市自来水公司管理。千万不能钱花了,管道安了,最后通不了水,劳命伤财。

5、注意搞好宣传发动。各乡镇要采取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印发资料、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等,真正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觉自愿投身到饮水工程建设中来,在全区迅速掀起饮水工程建设高潮。要切实做好群众的发动工作,尊重农民意愿,决不能搞强迫命令。

6、注意搞好自备水源建设。对于居住相对分散,管网延伸投入成本过高的地方,注意采取自备水源供水模式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具体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利用水库、湖泊、山泉等作为水源,通过水净化处理后,将符合饮水标准的水送到农户。全区计划建集中井工程16处,解决4个乡镇10个村8790人饮水安全问题,占全区未饮用自来水总人口的3.6%。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10

浙北湖州,曾以江南水乡著称,但近年来,水资源却显得极其匮乏。在河网密集的水乡,昔日清澈见底的清清河道如今被垃圾、水草覆盖,河道水质恶化。不少村庄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湖州市水资源办公室透露,目前,湖城面临的是水质性缺水。上游水冲厂矿的无序开采、河道上航船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偷排和超标排放导致水质不断恶化。在不少农村,地下水也遭到污染,农民只有买水喝。

黄河支流汾河上游的古交市由于煤炭、焦化企业排水造成地表及地下水污染,直接威胁到当地农村人口饮水,由于其地处汾河上游段,对下游水质也带来一些影响。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浅层地下水地区,由于企业废水中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污染,含氯、氰、氟、砷、硒、汞等毒化物明显超标。近几年根据科学检测,该区癌症发病率高,发现时多为晚期,死亡率高,受害造成残废的有鄂唇、大头儿童和怪胎等,饮用此类水,还会导致疾病流行,甚至爆发伤寒、副伤寒、霍乱等重大传染病。

2000年至今,中国启动农村饮水解困项目以来,国债资金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共投入180多亿元,使57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难。尽管如此,我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全国政协常委、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透露,目前全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3亿农民之危

“解放50多年了,一些农村饮水状况基本没有变化。”全国政协常委龚谷成说:“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一些农村饮用水长期靠在水田边挖坑积水和用池塘水,水源水质差,有害物质超标。靠近乡村的一些小城镇没有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造成农村饮用水严重污染,以致出现不少中毒事件。”

全国政协常委甘宇平到山西省和陕西省调研时了解到,两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别为1092万和1306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7.2%和46.3%。“目睹许多农民因水而病,因病而贫,贫病交加,令人潸然泪下,寝食难安!”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血吸虫病等水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不足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饮水不安全的3亿农村人口中,约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由此也导致了近年来比较严重的水性地方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例如,目前华北、西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的6300多万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造成驼背病、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一些地区还新发现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而饮用水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的地区,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近年来,局部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疫区群众因生产和生活需要频繁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造成反复感染发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国每年因饮水水质问题造成的对人生命的危害,实际上要高于洪水造成的伤亡。”今年3月21日,世界水日,面对媒体,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

办法总是人想的

全国政协委员朱兆良、薛蓓儿认为,目前应加大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大大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环境保护的投入;增加农村环境管理力量,大力推进农村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建设和监督检查,实现乡镇工业污染源和畜禽养殖场等达标排放;乡镇级污水处理厂综合污水处理率大于50%,实现雨污分流,并将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到百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对农村水系河道进行全面疏浚、生态清淤,加强对河道污染管理;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全面规划农村饮用水源地及水源地保护区,确保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有效控制土壤和其他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限制高毒农药品种;大力开展农村各级生态示范区和农业生态示范县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陈邦柱、王克英提出,要解决农村人口安全用水问题,应加强小城镇的环境。

小城镇乡镇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缺乏合理布局,其排放的废弃物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污染了生活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生活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同时,相当多的小城镇领导环保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经济发展指标,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相当部分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的园区乱设排污口,威胁饮用水安全;大多数小城镇没有完整的市政排水管网,污水收集系统存在明显缺陷,相当部分仍然是清污合流,产生的生活污水绝大部分直接排入河道(湖泊或海洋)。

全国政协常委、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认为,应进一步深化流域区域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地方之间分水和用水的民主协商和水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制度,鼓励跨行业、跨地区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水的管理。建立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鼓励各种用水者协会的建立,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水管理体制改革;对农村饮水工程,可由受益农户经过民主协商组建用水合作组织,进行自主管理;建立水价听证会制度,形成水价管理的公共决策机制。

饮一碗“好水”之梦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

与此同时,由水利部和卫生部共同制订的《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出台,“指标体系”将农村饮用水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指标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今年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05年~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计划在两年内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侧重水源保护与水质处理,突出今后工作方向将由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是“规划”透露的与过去农村“治水”最明显的区别。

据了解,为了喝上好水,今后有关部门将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加强禽畜养殖环境管理,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等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建设灌溉等各类机井,建设之前要进行科学论证,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源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水源地附近要严格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