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十篇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十篇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4:04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篇1

课题名称:

舞蹈艺术欣赏

——一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课程

学生姓名:

系别:

音乐系

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文学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我之所以会选择《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变化多彩的社会中,我们这些正处于毕业阶段的高师音乐系学生应多学习专业以外的多面知识,以不变应这万变的复杂社会。

虽然《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并不成为我们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课程。“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对舞蹈中各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音乐系不同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舞蹈艺术欣赏对学习舞蹈专业很有帮助,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构成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欣赏能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坐标,而且对舞蹈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变化万千的舞蹈世界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多看、多听、多鉴赏,因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更要成为我们音乐系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一、开头

⒈由学习者在《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引发我对学习者的调查;

⒉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于《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本身的几大特殊性所导致,分别是:

①学习者——本系各个专业学生;

②课程时间的安排——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③课程的性质——非必修(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⒈舞蹈艺术欣赏的概念;

⒉分析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⒊特别提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⒋从感知方面来谈欣赏舞蹈的三个层面:

①形象感觉②体验想像③探究领悟

⒌舞蹈艺术欣赏的审美价值;

三、结尾

呼吁全系学生要用更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得到重视?

2.什么是舞蹈欣赏?

3.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有没有关系?

4.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专业学习者有没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黄平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选题,写开题报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3月6日——3月20日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3月20日——5月10日修改论文阶段;

6、5月10日——5月15日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田静主编《中国舞蹈名作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490-1999

[2]汪流《艺术特征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3]科林伍德《艺术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选自《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文集》中黄小明著《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6]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7]于平著《中外舞蹈思想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8]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篇2

关键词(冒号):民间舞蹈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推进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人们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人们试图通过课程与教学的调整与变革,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应对社会的需求。

笔者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加强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在人才培养中,1方面,要努力改进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与此同时,还要更加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创设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地方高校的舞蹈学专业,除了重视艺术实践、社会实践、论文写作、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以外,还应立足本土,充分发掘和利用各地民间舞蹈的教育资源,在课堂学习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开设着力引导学习者深入民间、深入田野调研的民间舞蹈采风课程,以学习者自主提出问题,深入田野展开调研、收集信息、整理报告等的民间舞蹈采风模式,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民间舞的教学与民间舞采风、科学研究相结合,激发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为他们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实践教学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冒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国外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到(冒号):“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里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里表征的过程。”①北京舞蹈学院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认为(冒号):“重新提倡回归田野的做法,对现代中国民间舞教学可以说是利大于弊。而教会学生做田野作业的方法,对整个舞蹈学生也是1件功德无量的事情。”②为了更好地实施民间舞蹈采风课程的教学,下面就民间舞采风课程的基本含义和对舞蹈人才培养的教育价值进行探讨。

1、民间舞采风课程含义分析

潘志涛教授将民间舞采风界定为(冒号):“是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感受为主,获取舞蹈创作灵感,以参与观察、非结构反弹和模仿复制为主的方式收集舞蹈动作、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其舞蹈动作现象的1种研究方式。它既是采集舞蹈动作素材、了解特定区域人民的民族历史即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获取舞蹈创作灵感、感悟特定民族精神的方式,同时也是1种舞蹈理论建构的方式。”③

民间舞采风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学生深入到民间观察、调研、感受、学习、了解民间舞蹈的活动为课程的组织方式,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为根本目的的1种课程开发模式。其课程的内容是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到民间中直接感受,而非课堂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是以学生的亲自参与为主,而非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可见,民间舞蹈采风课程是与课堂民间舞教学相对应的1种课程开发模式。因此,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说,两者是互补关系。

2、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

地方高校民间舞采风课程在课程开发和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方面有其独到的价值,这些价值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民间舞蹈采风课程开发是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的1种重要手段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2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冒号):“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更为重要。”④基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发的民间舞采风课程,在课程形式上已经不再遵从课堂民间舞教学的组织形式,而寻求与民间舞学科课程截然相反的组织形式,例如,采风方法的培训、采风相关问题的文件查询、采风方案的设计、采风活动的实施、采风信息的处理、采风总结等。确定这种组织形式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主体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民间舞蹈有关动作、队形、服饰及其与当地民族文化的关系等各种经验,以及资料收集、调研、记录、信息、加工、处理的直接经验,基于这种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开发,既促进了学生本土民间舞的学习,也丰富了舞蹈学专业实践课程,拓展了舞蹈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外延。因而民间舞采风课程的开设是舞蹈学专业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舞蹈学课程方案的重要改革。

2.民间舞采风课程开发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要培养这样1个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运用、转化创造的能力。不仅要有感性的认识、理性的支撑,还要有情感作为动力。这是1个细致复杂的培养过程,民间舞蹈采风课程作为1门将身体动作、思维、情感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不同层面和谐结合在1起的课程,对人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课堂的民间舞教学注重的是学习前人,提炼、总结已有的动作知识技能,其主要在于使学生学习继承前人提炼总结的文化遗产。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主要采用言传身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高效快捷地掌握民间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技能。这对舞蹈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说,仅仅掌握舞蹈知识技能还远远不够,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指出(冒号):“‘成功智力’理论,认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3个方面是1个人智力整体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3方面协调统1时才最有效。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成功智力的3个方面,要比仅仅具有这3方面的素质更为重要。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不仅具备这些智力,而且还会思考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有效地运用这些智力。”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将人的整体发展归纳为4个方面(冒号):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就是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当把所学的知识有所应用、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时,才是最有效的知识。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开发的民间舞采风教学与课堂民间舞教学相反,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民间采风调研,这种课程形式恰恰弥补了民间舞课堂教学的不足。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自1996年建立以来,秉承福建师范大学把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的优良传统,1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学生开设了福建民间舞的课程,还增设了民间舞采风课程。在组织学生前往闽南地区、莆田湄洲岛和宁德地区进行民间舞蹈采风时,从主题的确定到民间调研方案的设计,从采风过程阶段到回来后的信息处理等教学过程,除了采风方案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其他的环节,均由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方案进行实地采风调研活动。在活动实施阶段,通过对民间舞蹈动作、队形、服饰、音乐的收集,采访各民间艺人,了解舞蹈和当地民族的文化关系以及对采风的信息处理等这几个阶段,不仅有益于学生对课堂上福建民间舞所学的动作技能的消化理解和风格的掌握,更能极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冒号):获得收集信息能力,民间调查访问能力,舞蹈拍摄记录能力,动作形态分析能力,处理收集信息能力,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意志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如湄洲湾“妈祖舞”(冒号):《甩刀轿》和《摆棕轿》由于生活多重的变化,这1极具区域特色的舞蹈动作和队形均日益变得简单化乃至懂得其完整动作和队形的人也越来越少。在采风中,这1情况激起了学生对其家乡传统舞蹈文化继续探索研究的热情和传承的责任感,在回来的总结中都写到(冒号):“要立志学好专业知识,争取为家乡民间舞蹈的弘扬光大,贡献自己的1份光和热。”由此深化到“爱我家乡、爱我福建、爱我中华,兴我家乡、兴我福建、兴我中华”的情感效应。

综上所述,民间舞采风过程能够促使学生逐步建立有效的应用分析能力、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这3个层次的智力结构,将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与情感和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和谐在1起进行教育的实践性课程,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有效地开发这门课程又取决于教学策略的采用,这就要求我们进1步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合力在实践过程中作深入持久的探索,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舞蹈人才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注释(冒号):

①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474页.

②③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版,第223页,第226-227页.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篇3

《唱天谣》是一支充满浓郁壮族文化气息的舞蹈。“当时,全国有一千多人参加了这次比赛,我们竟然拿到了金奖,真是太兴奋了。”说起获奖时的情景,该校参演学生农虹阳激动不已。

近年来,新兴民族学校以民族舞蹈为载体,深入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形成了以广西民族文化为基调的特色校园文化。

融合教学,让舞蹈教育课程化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舞蹈是脚步的诗歌。”这是新兴民族学校校园里的一句标语。在此标语之下的一间现代化多功能舞蹈室里,该校舞蹈队的学生们正随着悠扬的音乐翩跹起舞。

“我可喜欢参加学校的舞蹈队了!”该校学生雷达翰告诉记者。在课上,老师会播放优美的音乐,带领他们练习民族舞蹈,“在这里,我不仅能学到舞蹈技巧,还能学到很多民族文化知识。”虽然是男生,但他已深深喜欢上了民族舞蹈。

将民族舞蹈与音乐教学融合起来教学,是新兴民族学校开展民族舞蹈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学中,该校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课前环节,要求学生通过网站、书籍等途径搜集相关民族知识,并进行分类,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初步了解;课中环节,要求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运用情境法、示范法等进行舞蹈动作教学,并解析每个动作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理解;课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动作进行组合、创编、配乐,再利用课后活动时间进行巩固、强化。

通过这样的融合教育,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模仿力、创造力,润养学生的情操与品性。

为了加强民族舞蹈教育,新兴民族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于2012年申报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子课题“广西民族舞蹈校园传承教育研究”,重点对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族铜鼓舞、瑶族长鼓舞、侗族多耶舞等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此外,该校还将优秀的民族文化知识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以民族文化知识通识教育为主的校本教材《菁菁校园》,每周安排一节民族教育课,每月进行一次课程研讨,有效地推动了民族舞蹈教育的开展。

外引内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张伟文不仅是广西艺术学院东盟艺术系舞蹈专业的副教授,还是新兴民族学校的民族舞蹈教育指导专家,长期从事本土文化艺术研究的他,曾通过舞蹈来表现老南宁的“邕州骑楼文化”。2015年,张伟文和新兴民族学校的教师一起,在深入研究壮族铜鼓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创编了壮族舞蹈《铜鼓的呼唤》。该舞蹈在全国校园非遗优秀作品专场展演中荣获金奖,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总导演雨霖称赞其“难度高,很有民族特色”。

引进校外专家资源,是新兴民族学校深化民族舞蹈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该校与广西舞蹈家协会建立友好关系,聘请协会舞蹈教师到校指导,还聘请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研究中心的教师为指导顾问。此外,该校还组织音乐教师和部分学生到广西德保、东兰、马山、都安等地采风,拜访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人,如到东兰拜访跳铜鼓舞的壮族老前辈覃松山、覃天鹏。这些非遗文化传承人通过言传身教,为该校开展民族舞蹈教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校外专家的指导,让我们老师更好地掌握了舞蹈创编的技巧,进一步提升了我们舞蹈艺术创作的能力。”新兴民族学校音乐教师罗智芳说。近年来,该校教师和校外专家以传承广西少数民族舞蹈为基础,研究民族文化、舞蹈动作及表现形式,从服饰、动作、音乐等方面进行融合,创编出了一个个精品舞蹈,对民族舞蹈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新兴民族学校还采取多项措施引领本校专业教师成长,如引导教师研究广西十二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组织教师向高校舞蹈专家学习、观看各地民族舞蹈专场演出,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地走访、采风等。

“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丰富了我的舞蹈创编经验。”新兴民族学校专职舞蹈教师韦t说。目前,该校已培养了4名专业音乐舞蹈教师,他们长期从事音乐、舞蹈教学,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

开展活动,点燃学生参与热情

“我从各种活动中学到了很多民族知识,比如铜鼓的历史、天琴的传说,还学会了一些壮语。”新兴民族学校学生潘昊告诉记者。从一年级起,他就加入了学校的舞蹈社团,在那里不仅学会了舞蹈,还了解了壮族文化。

舞蹈社团是新兴民族学校开展民族舞蹈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团里学生年龄在8―12岁之间,对民族舞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周他们都会抽出课余时间苦练基本功。此外,该校各年级都组建了年级舞蹈队,各班级则相应地成立了班级舞蹈队,每周安排4个小时的舞蹈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跳一支民族舞蹈。

“舞蹈只是一种外在形式,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民族舞蹈,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使者,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生生不息。”新兴民族学校校长吴鸿丽说。为此,该校在排练壮族舞蹈《唱天谣》时,教师并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舞蹈动作,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民族文化,让学生领悟民族舞蹈所表达的内涵。“只有让学生真正将民族文化内化成自己的精神气质,跳出来的舞蹈才有精、气、神,展现出来的舞台效果才会与众不同。”吴鸿丽校长表示。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热情,新兴民族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抓住广西十二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特有节日,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研究中心等地参观,接受专家、艺术工作者的指导和点拨;有计划、有选择地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高质量舞蹈比赛,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也让更多人了解广西的民族文化。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篇4

校外舞蹈教育舞蹈教育家舞蹈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校外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以及对美的追求,促进全民健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校外舞蹈教育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单纯的舞蹈家,而是通过舞蹈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其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各种能力。

一、懂教育,是舞蹈教育家

教师要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方式、方法,还要掌握校外教育的特殊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这些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活动。

1.做会学习的教育家。我认真研读各种教育方面的书籍,找到符合新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拜读金融经济、现代管理和成功人士成长史记类的书籍,了解社会现状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系,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先进的理念、方法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学生不光学会了舞蹈方面的知识,还通过舞蹈学习体会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习惯在舞蹈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多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密切关系。

2.做研究型教育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北京市校外舞蹈教研组进行《在舞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时,我创编了体现传统文化、有原生态底蕴,又有创新、符合现代审美的《家人喜》;在区教研室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校外小组活动中的实践》研究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提高了舞蹈小组活动的效率。

3.做有人格魅力、丰富学识的教育家。我曾利用角色转换方法,转换心态去做一名学生,体会学生的直觉感受,去寻找学生们愿意接受的授课方法。从自己亲身的社会经历以及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并且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到的教学中去。

4.做智慧型教育家。我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我学习了《全脑通速记法》,研究人的记忆规律和方法。例如,记忆英语单词是通过记住词根词缀,从而推测含此类词根词缀的新词的意思,加以强化记忆。我将这种方法借鉴到舞蹈教学中。在教舞蹈《家人喜》的动作时,将其中骨干动作按动作元素进行分解,找到其中类似词根的部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然后,再组合起来,加以演绎。这样,学生的学习速度及动作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5.做校外教育家。校外舞蹈教育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开放性。在舞蹈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组织方法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在充分了解这一特点的基础上,近年来,在遵循校外舞蹈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根据《校外舞蹈教学辅导纲目》,自编普及教材和特色教材,使我指导的校外舞蹈小组活动充满了活力,从根本上提高了校外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要有特长,是艺术家

校外舞蹈老师,不仅应具备全面的舞蹈专业素质和技能,掌握不同民族、国家、风格特点的舞蹈,还要掌握新的编舞技法和舞台灯光、服装设计等舞蹈专业要素,更应具备舞蹈创编的功夫。校外舞蹈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教学,而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要实现这一跨越,就应从理论到实践上做大量功课。

校外舞蹈工作,归纳起来有两类:一是舞蹈培训,二是社会实践活动。舞蹈培训是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社会实践活动是展现成果的平台。在培训中,教师所传授的理念是先进的、知识是前卫的、方法是学生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则需要舞蹈作品,需要有创造力的教师。

近年来,我创作了很多儿童舞蹈作品。如舞蹈《戏中戏》,表现的是现代的孩子学习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慷慨气概,体现女子当自强的时代特征。这个作品既表现了童真童趣,又继承了优秀传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院隆荫培先生在《舞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形式——1998年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舞蹈会有观后》一文中称赞《戏中戏》是十分不错的舞蹈作品。我选择了体现佤族原生态风格的舞蹈,将动作、编排和舞台调度都赋予现代内涵,编创了群舞《家人喜》,2009年获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2011年全国小荷风采展演获“小荷新秀奖”,并出版了光盘。还有体现学生与环境共同成长的《快乐的芭蕉林》、把传统藏族韵味和与风靡世界的踢踏舞风格结合一起的作品《雪域高原我的家》都获得校外艺术节一等奖。《哪吒》等获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金奖,等等。

三、校外舞蹈教师要有社会活动组织能力,是社会活动家

随着当今交流活动的日益丰富,各种社区公益演出、中小学艺术节比赛、国际青少年公益文化交流活动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校外教师必须具有社会活动的管理和策划能力。为了充分体现校外舞蹈教育的优势,我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舞蹈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心。

每年年初,我都对全年的活动做出策划。了解国内外演出、比赛的日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安排,选择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适合学生参加的活动。

首先,我遵循尊重家长、学生的原则,把各类演出、比赛的消息告诉每个家长,学生自愿报名后再排练。其次,遵循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原则,还要保证演出质量。我对排练时间、教授进度和方法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平时的授课中教授舞蹈的骨干动作,让每个学生都掌握;然后,对参加演出的同学找出时间进行联排,这样就提高了效率。而且如果有学生出现特殊情况,则有人替补上场。最后,活动结束后,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表演能力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增强等方面进行量化总结,为将来组织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我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及时发现人才,为高等的舞蹈教育提供储备力量。在活动中,细致地观察每个学生,发现舞蹈表演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个性突出的地方。针对他们的不同优势,提供机会加以培养。例如,针对舞蹈表演能力强的学生编排独舞;应急反应快、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在群舞分组时特意安排他负责小组的一些事情,锻炼、提升他这方面的能力。

我还根据校外舞蹈活动多、规模大的特性,组织家长舞蹈社团,为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我利用休息时间,免费教家长学习舞蹈动作。让家长了解舞蹈的知识、学习过程的和方法,对舞蹈产生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家庭辅导。

多年校外舞蹈教育的实践,我在打破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使自己成为新型的校外舞蹈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但对舞蹈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辅导的舞蹈组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外兴趣小组;辅导的舞蹈《家人喜》获全国小荷风采“小荷新秀奖”;辅导的舞蹈《小小手建乐园》获全国青少年社会公益展演金奖;辅导的舞蹈《快乐的芭蕉林》获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金奖;《哪吒》等获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我也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篇5

学校坐落于滇中的“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玉溪市,距昆明市90公里,与红塔集团毗邻,是风景秀丽的山水园林式学府。学校占地面积1014亩,教学实验楼、演播厅、标准田径场、运动馆等教学硬件设施齐全,固定资产总值5.3亿元,藏书80.3万余册,电子图书73.5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22个,校园网现已覆盖全校学习、生活、工作场所。

学校设置有14个学院,52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215人,在编教职工763人,其中专任教师606人,正高职称64人,副教授172人,博士42人,硕士373人,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市级学术带头人14名。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拉特罗布大学、韩国三育大学、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呵叻皇家大学、华侨崇圣大学、蒙福学院、南邦学院,以及台湾东方设计学院、昆山大学、屏东商业学院等多所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互派师生,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已建立国外实习基地21个,成立汉语言文化中心3个,并成为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和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玉溪师范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全国招生,努力培养以能力形成为核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建校以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共培养出4万多名专业人才,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连续9年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律师、教师比例和考研录取率在同级别院校中位列前茅。

一、2016年艺术类专业拟招生计划

2016年艺术类专业拟招生计划

拟招生专业

科类

层次

学制

拟招生

计划

招生范围

美术学类

文理

兼招

 

本科

四年

160

全国范围内招生

设计学类

本科

四年

120

音乐学

本科

四年

110

舞蹈学

本科

四年

40

注:招生计划若有变动,以国家教育部核准的、由学校报各省公布的分省分专业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1、招生对象和报考条件:

1)凡符合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有关艺术类专业体检标准者,均可报考我校。

2)报考美术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考生应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无色盲、色弱。报考音乐学专业考生应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口吃及发音器官疾病。报考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考生,形象、形体应符合舞蹈专业培养条件。

2、成绩认可:

云南省内美术与艺术设计类、音乐类、舞蹈类三类专业我校统一使用云南省统考成绩,考试要求以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相关文件为准;

我校2016年在山西省设点组织美术类专业考试,报考我校2016年美术学类、设计学类专业的山西省考生必须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美术类专业考试,我校认可单独组织考试成绩。

未组织校考的专业和省份,认可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考(联考)成绩。

3、专业考试时间、地点:省份

专业考试类别

报名及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山西

美术类

太原师范学院考点

(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319号)

2016年

1月17-18日

2016年

1月20日

4、专业考试内容及要求:省份

专业考试类别

总分

考试内容

考试时长

山西

美术类

200分

1、素描(100分) 

考试用纸:8开,考试方式:默写。                              2、色彩(100分)

考试用纸:8开,考试方式:默写。

素描3小时

色彩2.5小时

三、录取原则

1.符合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的相关规定,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招生所在省份相应批次最低控制线及专业成绩合格(省统考、联考/校考成绩)。

2.艺术类专业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考生专业成绩相同,优先录取文化成绩较高者。

3.我校艺术类专业不限制外语语种,进校后公共外语科目为英语。

4.艺术类单独考试发证比例严格按照教育部艺术类单独考试相关规定执行。

四、学费标准

我校艺术类专业学费在7000-12000元/年,2016年学费将严格按照云南省发改委批准核定的2016年收费标准执行。

住宿费每生每年400—1200元(可自行选择普通间、公寓,按实际住宿标准收取)。

五、入学资格审查

新生报到后,学校将按照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录取标准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或有弄虚作假、舞弊行为者,取消入学资格。

六、联系方式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路134号邮政编码:653100

联系电话:0877-20570410877-2050750传真:0877-2050750

1570696161015706961611

学校网址:yxnu.net

招生信息网址:zb.yxnu.net

七、艺术类专业简介

音乐学院简介

咨询电话:0877-2057045网址:yyxy.yxnu.cn/

玉溪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是一所学风严谨、具有优良传统的高等音乐学府。学院自1990年成立以来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目前设置有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三个本科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与科研队伍。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创作、艺术实践和各类国际国内比赛当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玉溪师范学院是云南省最早开设音乐、舞蹈专业教学的院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音乐学院已经成为以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为主,培养从事艺术教育、艺术表演、音乐创作和音乐舞蹈理论研究等专门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学院以学科建设、特色办学为龙头,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创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局面。音乐学院在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舞台表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实用性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以各类学校、专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团体、文化部门为主,就业率达95%以上。

音乐学院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称13人,讲师1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教师总数的70%。此外,学院还在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高校长期外聘多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为学院学科发展提供了深广的教育资源和较高的交流平台。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教师出版专著及教材十余部;学院承担、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级以上演唱、演奏各级各类奖项百余项;荣获文化部、中国音协、国家教育部等部门颁发的各类荣誉奖项百余项。音乐学院多次赴东南亚国家及香港、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外多个地区参加学术交流和展演,赢得了高度赞誉,扩大了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前,音乐学院上下团结一心、励精图治,积极与国内外先进教学机构合作交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以达到综合型、实用型高端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音乐学院正以朝气蓬勃的面貌朝着“特色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音乐学专业

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学专业是云南省高校音乐学课程改革试点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获得从事音乐教学的专业能力和从事音乐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高、中、小学音乐教学及其他方向的音乐教学、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声乐和器乐。声乐含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器乐含钢琴、手风琴、古筝、琵琶演、中阮演奏。钢琴伴奏、miDi音乐制作和音乐基础理论课程。

舞蹈学专业

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中学或中等专业、小学舞蹈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舞台表演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本着“以学生为本,面向社会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加强实践环节,全面提高素质”的要求,遵循现代大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科学构建集师范生专业知识构成、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形成和师范生教师人格养成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适应文艺团体舞台演出、中学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小学舞蹈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舞蹈教师以及群众文艺工作者。

主要课程:《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剧目排练》、《中外舞蹈史纲》、《现代舞》、《舞蹈技能教学法》、《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舞蹈编导》。

舞蹈表演专业

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强化学生专业质量规格,注重学生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突出专业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艺术理论素养和舞蹈表演专业知识结构,能够从事舞台表演、专业学校舞蹈教学工作以及群众文艺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高素质的舞蹈表演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傣族舞蹈》、《藏族舞蹈》、《云南花灯》、《蒙古族舞蹈》、《东北秧歌》、《维吾尔族舞蹈》、《彝族舞蹈》、《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汉族舞蹈》、《朝鲜族舞蹈》《中国民族舞蹈》(综合)、《中国古典舞身韵》、《剧目排练》、《中外舞蹈史纲》、《现代舞》、《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编舞技法》、《美学原理》、《艺术概论》。

美术学院

咨询电话:0877-2055499网址:art.yxnu.net/

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立足民族区域文化的建设,以培养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美术、设计专门人才为中心,在以艺术基础学科为基点,以民族艺术研究为特色,建设以新兴艺术门类为构架的课程体系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学术科研体系,确立了教学、研究、创作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云南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立足云南,面向世界,注重艺术成果的社会化、产业化进程,注重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目前美术学院设有两个系:美术系、设计系,涵盖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

美术系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灵活交错便利、有机融合可能、无限再生潜力的“大美术”、“大艺术”教育意义的新型教学格局,使美术系本科学生的新型综合素质培养,得以直接的体现。以培养具备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应用性等基本素质,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艺术创作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美术系的美术学专业已作为特色专业、云南省重点学科、云南省特色专业、云南省重点实验中心重点建设。拥有2门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郭巍教授被评为云岭名师,郭巍教授、张汉东教授被评为云南省教学名师,并设立名师工作室,面向全省招收访问学者。

美术系师资队伍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多元、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学术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博士生学历教师1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4人。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玉溪市学科带头人3人。

设计系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遵循现代大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科学构建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教学管理与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大量学生设计艺术作品在云南省甚至展览中获奖,并利用课堂内外的设计实践活动参与了大量社会设计,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毕业生现分布在省内外,涉及建筑空间、装饰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文化、教育等领域从事设计、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在16年的办学历程中,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为云南地方经济服务的德才兼备的艺术设计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深受用人单位称赞。

设计系师资队伍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多元、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学术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博士生学历教师3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玉溪市学科带头人3人。

美术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创作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美术学专业”已成为教育部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及云南省高校特色专业,“美术学学科”成为云南省重点学科,“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云南省高校特色专业,“美术学教学团队”成为云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郭巍教授和张汉东教授分别获得“云岭教学名师”和“云南省教学名师”称号,并建立名师工作室招收访问学者。

美术学院具有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支撑、具有实力雄厚的科研教学团队、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日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现在已成为具有云南区域性民族特色,较高学术水平、较强艺术创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艺术院校。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美术学院自2015年开始实行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大类招生,美术学类下设美术学专业,现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五个专业方向及工作室;设计类下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入学一年后按学生志愿以及专业能力测试成绩综合评定进行分专业培养。

美术学专业

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本着“以学生为本,面向社会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加强实践环节,全面提高素质”的要求,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遵循现代大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科学构建集师范生专业知识构成、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形成和师范生教师人格养成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艺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美术学专业为师范专业,学制四年。进校后,需要完成通识教育课和学科课程的学习,专业学科课程分为两段式学习,前两年是专业基础课,进行中外美术史、素描石膏像、素描人像、色彩人像等专业基础学习。后两年是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开设五个专业方向: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学生任选其中一个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

就业方向:中小学进行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具备一定的艺术设计能力,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够从事第三产业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较深文化底蕴、较高艺术设计修养,具备新闻出版、印刷设计、品牌设计、设计策划、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展示空间设计、商业插画、网站形象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视觉传达专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一年级为通识课程(如英语、大学语文等文化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美术基础、设计基础等)。二年级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和三维设计基础、字体与版面设计、图形语言、印刷工艺等。三年级设置标志设计、品牌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商业摄影等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整合与创新能力。四年级设置设计文案、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展示设计、设计实践、毕业设计等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管理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面向专业设计机构、展览机构、教育机构、出版社、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设计、教育、品牌建设与管理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

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室内陈设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室外景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等设计领域的设计、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设计部门、教育、新闻、企业等单位从事相关艺术设计、研究、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一年级为通识课程(如英语、大学语文等文化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美术基础、设计基础等)。二年级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和三维设计基础、设计表现、建筑速写、室内设计原理、雕塑等。三年级设置工程识图与制图、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整合与创新能力。四年级设置建筑外观设计、景观小品设计、材料与预算、设计实践、毕业设计等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管理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面向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展览机构、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展示、教育与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以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和在艺术设计中充分应用技术为根本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设计部门、教育、企业、传媒公司等单位从事相关艺术设计、研究、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篇6

关键词:虚拟环境,舞蹈仿真,辅助教学

 

1.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舞蹈。在传统意义上,舞蹈初学者只能面对面进行教学;一套完整的舞蹈产生,需要由构思、现实上台练习,反复修改等一系列过程,往往会受到场地,人员,时间等外部限制。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编排和学习舞蹈将不受任何限制,能够提供一定得方便。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是近年来的高新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何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的事物。在舞蹈领域运用的最多的动作分析是鲁道夫.拉班与其弟子研究发展的一套对于人体动作质化与量化的分析工具(简称Lma)。Lma包括八个动作质地(effort),用来描述和分析动作内涵;动作外型(Shape),用来表达和呈现人体动作外貌;空间分析(SpaceHaromony),记录动作在三维空间的运动轨迹。三维舞蹈虚拟化、可视化系统就是在Lma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一套辅助舞蹈教学系统。任何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编排或则学习。。例如编排者可以在进入系统后,设定舞蹈人数后,选择音乐、角色、服装等等,对于某一时间,进行人物的四肢,舞步以及表情等设定,同时可以在3维空间里编辑修改。

2.系统设计与功能2.1系统整体构思三维舞蹈虚拟化、可视化系统是一个主要运用在教学里的软件,针对群体是有舞蹈基础的编舞人员和舞蹈爱好者。作为用户来说,首先选择身份登入,在这里,提供三种身份:learner,administrator和choreographer。不同的身份,有相对应的入口和操作权限。

以下通过状态图来说明三种身份的不同状态:

Figure1stateDiagramofvirtualdancesoftwaresystem

2.2系统设计StartGUi当user开始登陆该系统时,此项usecase必须先执行,因为只有GUi开始了,user才可以和系统交互。User开始登陆,程序就开始和远程服务器相接通,如果不能登陆就会出现一个错误报告。。画面同时给用户验证身份和密码。例如,如果是administer登陆,输入password,若不正确,给出错误报告并提醒用户重输。成功了,就显示GUi

ShutdownGUi当user觉得退出系统时,系统决定使用者是不是还在编辑的状态,并且提醒用户是否保存当前设置,得到用户的确认后退出,关闭GUi

Generateconflictanderrorreport当系统不能给出使用者正确的界面后,弹出冲突或者错误的一个小说明详单。并且告知使用者是否要上传解决该问题,得到使用者确认后,系统就跳出映射该URL的web-browser

2.3不同角色的具体设计针对系统中三种身份(learner,administrator,choreographer)的不同操作,具体设计如下:

1)舞蹈学习者learner

actoractionsystemresponse

1.使用者登陆,选择身份2.验证身份,显示“dancelearner”的GUi

3.选择舞蹈4.舞蹈数据库检查,并且响应

5.以各种要求选择按钮

6.退出GUi

2)系统管理员administrator

actoractionsystemresponse

1.使用者登陆,选择身份2.验证身份,出现password的界面

3.输入指定密码4.验证oK,进入administer界面

5.添加或者删除舞蹈数据库6.系统接受

7.退出GUi

3)编舞者choreographer

actoractionsystemresponse

1.使用者登陆,选择身份2.验证身份,显示“choreographer”的GUi

3.选择、添加、编辑动作、表情4.舞蹈数据库验证动作是否符合标准

5.存放在本机硬盘中,按自己要

求播放

6.退出GUi

2.4不同角色之间的关联对于整个系统而言,只有管理员administrator登陆有密码要求,它可以对后台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编舞者choreographer根据后台数据库给定的数据,可以新建一个项目,然后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也可以打开已有的项目进行编辑修改;学习者learner可以选择后台数据库提供的舞蹈内容,也可以打开编舞者编辑后导出的舞蹈内容。

具体关联如下图所示:

Figure2sequencediagramsofvirtualdancesoftwaresystem

3.系统功能实现舞蹈记录语言:通过比较,对于舞蹈的记录,系统采用了labanotation,在得到二维的数据后,采用动作编辑,实现三维。

舞蹈库(数据库):在系统中分成了两大类的数据,一种是舞蹈动作,一种是舞蹈表情。其中,舞蹈动作的数据还分成了四肢动作和舞步动作。因为这是一个包含各种舞蹈的系统,还不能够完全的包括各种舞蹈的方方面面,需要管理者在后期不断的进行数据库维护。而这些动作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对人体动作进行运动数据捕获收录各种舞蹈动作。。舞蹈表情的数据包括了几种基本的情感,例如:喜悦、悲伤、庄严、渴望等等,基本能够满足编排者的需要。

编排动作:调用数据库里的数据,利用逐帧动画原理,对每一时间段添加相对应的四肢动作、舞步以及表情。在编排动画时,可以从三维角度放大缩小,直至最后的完成。

4.结论计算机辅助舞蹈教学系统必将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播,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图,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以及各模块的功能使用,可以用作舞蹈播放的可视化软件,也可以用于舞蹈的编排。当然,最关键的是如何让系统更加真实性,符合现实教学要求;同时,由于我们完成的主要是可视化,和虚拟化的一个教与学系统,现阶段只是应用于单个的计算机,无法使所有的爱学习者或者编舞者进行实时的交流,也就是网络化的程度不够。我们将继续研究舞蹈网络化,为所有的学习者创造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mikepotel,applicationsofComputerstoDance,ieeeComputerGraphicsandapplications,2005

2.miguelencarnacao,Dancemovement:afocusonthetechnology,ieeeComputerGraphicsandapplications,2005

3.Royceneagle,emotionBymotion:expressiveVirtualDanceSimulationandVisualisationetal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篇7

关键词:舞蹈编导教学;舞蹈形象思维;培养

舞蹈编导教学重视形象思维的运用,形象思维是舞蹈编导创作的基础,在丰富舞蹈样式和结构调整上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形象思维能够将更多的抽象知识融入到舞蹈编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提升舞蹈编导水平,使学生对舞蹈编导更加感兴趣。

一、舞蹈编导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舞蹈编导来源于日常生活,要将日常生活状态经过艺术加工完成舞蹈编导。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就成为形象思维的关键因素。形象思维是对日常生活进行的客观事物表达,对于舞蹈的创作具有积极地影响。舞蹈编导要将这种情感进行宣泄,利用形象思维完成具象事物与抽象意识的转变。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善于利用形象思维将更为真实的情感进行表达。舞蹈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思维创造能力的体现。舞蹈编导离不开形象思维,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变化进行舞蹈编导将形象美化无限扩大。

二、舞蹈编导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

(一)基础训练

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舞蹈入门,是一个很难坚持的阶段,往往因为缺乏理解而把握要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舞蹈动作可以比喻为具体的形象,并以此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行为要领,解决归纳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在芭蕾的教学中,站立的学生经常出现问题,不良的姿势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协调,同时也对整个芭蕾的形象和美感产生很大的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将动作隐喻转化为一些常见的动物形象或有趣的生活事物,每个学生作为一种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为了使学生更容易发展交往,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更多舞蹈动作的真实形象。此外,在研究了基本动作,学习高难度的动作,如侧翻转,摆动,巨大的惊喜,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比如,学生将摆动运动叫做陀螺,在实践中学生可以融入自己的代表性的东西里面的感情,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当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做类比,也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

(二)叙事类舞蹈

舞蹈编导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知识的多方面的教学工作,在叙事课中为学生形象思维在舞蹈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在实践中,叙事在班级舞会,学生应该选择一个或多个字符,并给出了具体的情感、环境氛围和特点,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不同的舞蹈形象,从而表达的形象特征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道具等手段建立环境,故事情节与舞蹈动作的融合可以大大增加人物的丰富性。叙事舞蹈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舞蹈表演的成绩,而且对舞蹈编导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叙事型舞蹈教学要以丰富人物形象、扩大表达为主题,这是舞蹈创作所必需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更好地做出更有感染力的舞蹈作品。同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深入到艺术创作中去。

(三)图文艺术鉴赏

图形艺术有助于培养鉴赏能力,建构形象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图形是摄影、平面设计等平面艺术图形,欣赏它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拓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形象思S能力。尤其在摄影方面,摄影的构图、灯光和意境与舞蹈形象相似。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可以从摄影艺术中找到灵感,使舞蹈编排具有更好的效果和强烈的感染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广告形象中的有趣形象也对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有趣的视觉图像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培养教学中形象思维的编导具有借鉴作用,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优秀的摄影和平面广告作品等,使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审美发展过程。

(四)舞蹈艺术鉴赏

舞台艺术欣赏研究也是提高舞蹈编导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舞台的空间和艺术想象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它需要人物与舞台艺术的协调,从而深化艺术形象。舞蹈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发散思维,在众多优秀文艺作品中,都需要与舞蹈相结合的舞台,通过不断创新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因此,在编导教学的加入一些经典的戏剧舞台艺术欣赏课程,让学生学习一些舞台艺术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产阶段的艺术模式,并在课间休息时在交流和互相欣赏,这样就可以产生和迅速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自己仔细的观察。

三、结语

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特点,需要将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融合,通过舞蹈美术、舞蹈技巧进行形象思维的构建,这样能够提升整体舞蹈编导教学效果,舞蹈教室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形象思维融入到舞蹈编导教学中。在增强学生对舞蹈编导教学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知识的学习,根据不同艺术特点挖掘内在联系找出相通性。文学、音乐以及绘画等都能够为舞蹈编导教学的开展以及舞蹈形象思维的构建提供帮助。在视觉听觉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以形象思维带动舞蹈编导教学更好地研究艺术课程,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使舞蹈编导在艺术、语言等方面都能够融入全新的元素,艺术的创新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收益匪浅。舞蹈形象思维的形成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舞蹈编导存在的问题,注入全新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晓彤.浅谈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02):36-36.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篇8

关键词:舞蹈教学主体独立学习创新思维

专业艺术院校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舞蹈专门人才的任务。然而舞蹈教学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得不到重视和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舞蹈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长期以来,舞蹈教学贯穿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们培养了众多符合学校规范、符合教师要求的舞者。然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如何真正地为培养人才服务,却是我们缺少研究的。如果说,中专阶段是以模仿学习为主、以掌握技术技能为主,那么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就应该在中专的基础上,以理性学习为主,以关于方法的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主,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一味地讲述训练的要求,周而复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学生对训练的要求是否理解、内心存在什么疑问、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我们却很少去了解,很少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种缺少互动的学习,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质疑的空间,使得他们的大脑习惯于接受外来的信息,缺少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更难以谈得上以这些信息为知识储备去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正像有人到国外学习考察后归纳说的:“在中国,学生是容器,等着接收老师的知识;在美国,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主导,担任引导性角色。课堂的讨论很多,提问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激发学生参与和发现。”

笔者曾经观摩并亲自参加了一位在舞蹈界颇负盛名的教师的舞蹈课。这位教师对动作的方法、要领和细节都讲得很到位,也很精彩。但学生并不都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疑惑和难点,可他们都不敢去问老师,因为这位教师非常“严厉”,没有与学生交流的愿望,学生做不好动作就被大声训斥,课堂气氛很压抑。这样的课堂缺少互动交流,教师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愿望之间没能架起有效的桥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诚然,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中,我们不宜过多、过长时间地停下来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但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问,并提出本堂课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训练喘息的间隙,也可以见缝插针地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而在下课前的总结环节,也可以留出时间来进行师生交流和学生间的交流,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作业供学生思考讨论,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和思辨能力。其他的专业舞蹈课,如民间舞、作品排练、代表性舞蹈、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等,更是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去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由此可见,如何在教的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舞蹈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舞蹈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舞蹈教学中有一种一直沿袭下来、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做法,就是在训练中,教师常常是把条件好的、能力相对强的学生放在中间的把杆、队形的前排,而把条件差、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放在旁边的把杆、队形的后排。这在舞蹈学习之初是有道理的。问题在于,这种做法一直维持到学期末,甚至是整个舞蹈学习的始终。大家知道,站在中间把杆、队形前排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暗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而站在旁边把杆、队形后排的学生则会得到相反的暗示。除此之外,我们的教师还常常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前者,对前者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对后者则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长此以往,前者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学习成绩步步攀升;而后者则深感自卑,学习缺乏动力,成绩提升缓慢,以至于一旦让他们站到前排就感到局促不安、极不自信。剖析教师的这种做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传统习惯在起作用,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么做,很正常啊!没什么不合理的呀!其二,条件好的、能力强的学生都站在前排,看起来舒服,观赏性强;其三,教师总是喜欢那些条件好的学生,他们常常能最快地领会老师的训练意图,最早地达到教学要求,等等。这样的做法用在观摩课、公开展示课上是可以理解和无可厚非的。但用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就不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②而厚此薄彼、分等级的做法显然是与教育公平的原则相违背的。诚然,舞蹈教学要因材施教,也要培养“尖子生”。但这种因材施教和对“尖子生”的培养必须是在公平的原则上、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三、舞蹈教学应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严格训练是获得舞蹈知识、舞蹈技能的必由之路,每个舞蹈学生,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舞者。但这种千锤百炼又必须是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正确理解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自觉地、能动地进行的。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示范,而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周而复始,确实也看到了训练的成效。但这种学习是被动的,是灌输式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到技能而不是学到方法。这对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还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其中的原理、规律何在,进而使学生明白训练的方法、目的和意义;还应该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如我们在教翻身类动作的“开法儿”③时,应使学生明白:“翻身的运动轴心在骨盆,头顶固定在空中的一个高度上,脚下踩在地面的一个点上,在上下两头相对固定的状态下,骨盆做着翻转运动。它是所有翻身的规律与特点。”④又如我们在给学生上排练课时,首先与学生一起对舞蹈作品进行观摩分析,使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主题、内容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与了解,继而分析舞蹈的种类,分析音乐、动作的特点及民族属性,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及排练。在排练完成后,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去了解分析舞蹈的舞美构成及其在整个舞蹈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学习必经的过程、环节,学生就会在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就会自己“教”自己。而这种思考分析的能力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打开知识之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钥匙。

四、舞蹈教学的评价体系应改进和完善

现代的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舞蹈人才。可是一直以来,舞蹈教学中专业技能的训练常常被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评价一个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也是以技术技能的强弱为主要指标,而其他相关素质能力的培养、相关知识的课程则往往被轻视和忽略。这种现状被人们称之为“重技术,轻艺术”,或是“重技术,轻人文”现象。

实际上,我们培养的舞蹈人才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能演、能教、能编、能研究,能组织开展各类舞蹈活动乃至相关的艺术活动,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发展创新等。

能演,就必须熟练掌握舞蹈的语言表达方式,必须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和理论水平;能教,就必须掌握教育学,掌握心理学和教学法;能编,就必须掌握编创的基本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研究,就必须有较好的文学功底、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辨析与写作能力;能组织,就必须学习、了解和掌握舞蹈活动自始至终的每一个环节和要求,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操作能力和才干;创新,更是要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锻造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既然我们的舞蹈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那我们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多方位和全面的。在平时的专业训练课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完成技术技能的训练外,还可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将感受写下来,并要求学生对训练的目的、方法、要领要点及风格特征等进行分析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写作能力和理论水平。这些作业的完成也应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项指标。在考试环节,除专业课堂的技术技能考试外,还可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笔试、口试,考一些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理解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讲座及学术报告会的学习来考评学生,而对公共文化课、艺术理论课,更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照大学本科的要求去教学、辅导、布置作业和考试考核。总而言之,我们的评价体系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为使舞蹈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生在社会竞争的浪潮中具有强劲的搏击能力,我们应该对舞蹈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创新舞蹈教学体系,推动舞蹈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注释:

①②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篇9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课程舞蹈人格培养

2014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承接的“中小学艺术课程衔接研究项目”如期展开,北京市共有5所高中、5所初中以及7所小学支持了本项目的采样,初步回收得到2450份第一手珍贵样本。7月19日,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第一次项目会议,并在此数据基础上了“北京市中小学生舞蹈素养调查报告”。

在第一阶段的调研问卷上,观察员针对学校艺术课程的开设情况、艺术教师教学的素质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艺术常识的资源获取、伦理精神的自我评价等方面设置了一系列问题。这几类问题中,关于“伦理精神的自我评价”直接指出了中小学阶段学习舞蹈与人格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舞蹈经验影响了人们看待群我关系的态度。随着舞蹈学习时间的积累与消费频率的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伦理行为判断都会朝着艺术教育“理想”的方面倾倒,该项数据的获得确认了舞蹈教育中所带有的“群育”塑造功能,同时也使舞蹈完善了中小学教育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诉求。“北京市中小学生舞蹈素养调查报告”后,有消息指出,北京市教委将在50所中小学试点推广思维舞蹈课,通过舞蹈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自我表现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对学生实行“全脑开发”。

上述的“五育均衡发展”和“全脑开发”理念,共同指出了舞蹈教育在人格培育方面多元的教学功能与特色,然而在谈论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先厘清舞蹈课程在中小学设置的教育目的,而不是任意搬用专业舞蹈教育模式去盲目执行。面向不同目标所展开的艺术教育课程,将会遵循不同的教学方针去贯彻,“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①舞蹈作为教育中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在“需求”的前提下为社会输送人才,舞蹈相关的从业人员现已由专业舞蹈教育体系培育,现在我们要讨论的中小学舞蹈教育到底要以什么为教育标的,笔者提出“舞蹈素养”的问题。

“素养”一词意为平时的修养。②百度百科上对“素养”有几种解释:一为修习,二为平素所供养,三为素质与教养,四为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这几种解释都说明素养并非与生俱来的特质,需要靠平日修习的积累来塑造。“舞蹈素养”便是以舞蹈作为主要修习手段,提高综合修养的一种教育方式。舞蹈教育家吕艺生在著作中提道:“舞蹈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多数受教育者不是为了未来成为舞蹈专门家,而是一种文化修养……是知识性教育、素养性教育,是提高参与力、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通过舞蹈教育,使新一代的人能成为起码的舞蹈欣赏者,成为鉴赏家和批评家。能否实现这一目的,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③因此,我们所关注的“舞蹈素养”,应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参与力和鉴赏力为基本目的。为什么要有艺术?为什么要参与艺术?为什么要对艺术进行鉴赏?首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有益于社会,能教化补世,也唯有通过参与和鉴赏,舞蹈艺术的社会价值、社会功能才得以实现。④

回到舞蹈学习与人格发展的问题上来,舞蹈是“乐以教和”“以舞化人”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与传统的乐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启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训练人的和谐意识和风姿形貌。⑤那么,舞蹈学习强化了中小学阶段人格发展中的哪些关键点?

首先,舞蹈学习强化了中小学生“爱”的能力。

舞蹈长于抒情的艺术特征,以及人体为媒介的表演方式,使其成为艺术中“表情性”教学的最佳典范。舞蹈学习在肢体训练或作品鉴赏的过程中,都会通过身体语汇传递和获得某些情感元素,从而达到情感的交流。“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能力,亦是人们终其一生在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在儿童与青少年时期,对“爱”的理解、判断跟表达将直接影响到其将来道德观的形成。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有了“爱”,我们才能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才能以善良和真诚对待他人,才能以责任心对待事业和工作。⑥

其次,舞蹈学习提高了中小学生对群体活动的参与热情。

舞蹈的学习环境跟音乐、美术不太一样,为了完成理想的肢体训练和呈现,必须使用足够宽阔的教学空间,并需要倚靠与他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无论专业或素质舞蹈教育,一对一小班教学是很少见的,舞蹈常采用群体教学的方式授课,在训练过程中,随着不同动作的需要,随时与身边的人保持和变换不同的距离或队形,这种训练环境使学习者在专注自我表现的同时,还要不时关注周遭其他人的情况,以协力完成理想的舞蹈表现。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人,将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对他人状态的观察与关心,并喜欢和享受这一类群体表现活动,这样便有机会逐渐克服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渴望被关注又羞于表达的人格弱点,进而打开心扉参与到更多的群体(艺术)活动中,这便是舞蹈的“群育”塑造功能。

再次,舞蹈学习锻炼了中小学生的意志与毅力。

舞蹈练习是一个非常枯燥且艰辛的过程,虽然中小学艺术课程的设计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但人生来就有爱美之心,每个人站在舞台上都会呈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为了能够表现出更加理想的舞蹈状态,个人与团队必然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磨合,而这个过程也是相当辛苦的。所以,舞蹈可以说是一项最具有挑战性的艺术活动,就如同一块试金石,这样的过程可以使中小学生练就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⑦

《周礼・地官》记载:“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意思是用“六大舞”来防止、节制人们与礼有违的各种与行为,教化其相互间相亲相爱,与社会保持协调、和谐,这便是所谓的“乐教”。“乐教”当中讲求的不是知识技能的“教育”,而是人格价值观的“教化”,这反映出中国自古以来把培养人的情感和道德文明放在了第一位,⑧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所以,当我们要进一步探讨舞蹈学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时,可以说其影响最终将体现在舞蹈的特征与功能上,而这个特征与功能,绝对是和“人”(自我以及自我和社会)的关注紧密相关的。人格是一个人从行为模式中表现出心理特性的整体,构建着人的内在心理特征。它常体现在个人的某一个行为之中,这个行为便可带出这个人整体的心理特征。⑨

舞蹈学习对人格发展产生的影响,从人格的属性与延伸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习舞蹈可以提高学习者人格的个体性

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人格的不同,虽然人与人的某些特征相同,但在整体人格方面还是不同,这也是我们强调的人格中的个体性。个体性的差异说明了每个人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依附于群体毫无自我地生存。

舞蹈的艺术特征有着相当的抽象意味和演绎性,因此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习者对自我的关注。从外在的肢体动作到内在的情感表达,特别是在非专业型舞蹈教学中,技巧只起到引导作用,舞蹈的“渲情”功能往往才是教学者反复强调的关键点。所谓“渲情”,即为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当人们一旦学会表达并善于表达时,个体性便会在群体中逐渐凸显出来。

二、学习舞蹈可以强化学习者人格的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是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活的属性,⑩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性指的不是单纯地适应社会问题,而是指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是否能做到对人类整体发展有利的基本性质。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中提到,舞蹈教育应该吸收传统美德教育中的几个要点:一是忠心报国,二是天下为公,三是重节轻利,四是勤学刻苦,五是慎思善行。?舞蹈教育在这里明显强调了其“德育”养成功能,舞蹈教学从身体实践到艺术鉴赏,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的品格发展紧紧相扣。

舞蹈教学关于人格的道德品质培养,既相当抽象,又非常具体。?所以,其不应该只是一系列概念式的口号,也不应该只停留在舞蹈课程当中,而必须渗透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去应用,最终才能受益于自身,才能真正有助于强化人格中的社会性发展。

三、学习舞蹈可以调动学习者人格的机动性和适应性

上文我们提到舞蹈的“群育”塑造功能,指的是舞蹈学习者随着舞蹈学习时间的积累与消费频率的提高,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伦理行为判断都会朝着艺术教育“理想”的方面集中,而这里所谓的“理想”,则是用与社会的机动性和适应性关系来做判断。

舞蹈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成就感,要克服挑战、获得成就感,必然要付出时间和努力。长期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舞蹈学习者将能够在其人格属性中表现出一种精神力量,即自觉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顽强精神,这种机动性和适应性我们更多地称为“道德意志”,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舞蹈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腐蚀和压力,保持其人格应有的道德和情操。?

四、学习舞蹈可以美化学习者的气质

气质属于人格延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且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为人处世的方向。从艺术表现方面来说,气质是人情感表现的张力和力度;也有人说,气质是一种风度。气质会随着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因素,结合起来给别人一种直观印象。?在社会中,气质表现的是一个人内在人格魅力的外在升华,这里所指的人格魅力有很多,比如修养、品德、举止行为等。

五、学习舞蹈可以优化学习者的性格

性格的定义在心理学上与人格几乎是相同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但当我们谈到中小学教育时,我们可能会涉及更多关于社会态度的那一部分,并将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表现在言行举止当中,这里包含了许多道德的含义。

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课堂上的引导重于填鸭式的教学,在这样一种理念下,针对性的交流和创新型的诱导显得格外重要,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时刻养成自省、自尊、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另外,生动活泼、情理相融的教学氛围在舞蹈课堂里也同等重要,舞蹈学习并非只是纯的学理或纯技艺的内容,课堂气氛的良好把握除了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之外,也能让学习者有一个积极正面、乐观纯粹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成长的学生,必然不会有阴暗的性格和偏差的道德观,他们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所表现出的态度也会是相对合理、适当的。

总之,舞蹈学习对人格培育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虽不是光靠舞蹈教育,但舞蹈教育确实对其具有作用。舞蹈进入中小学艺术课程的规划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将为学习者填补音乐、美术等非综合性的艺术课程的空白,用其综合性的特征,以人体为表现媒介的特性,为中小学生传递更多的艺术信息和文化素养。

注释:

①张念宏.教育百科辞典[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38.

②薛留颂.国语新词典[m].中国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75:535.

③???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33,180,174,182.

④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3.

⑤⑥⑦⑧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5,66,66,48.

⑨维基百科.http:///wiki/%e4%Ba%Ba%e6%a0%BC.

⑩百度百科.http:///view/103047.htm?fr=aladdin.

舞蹈研究性学习报告篇10

关键词:舞蹈教学;高校;适应性;问题;原因

从目前来看,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舞蹈教学的方法和舞蹈教学的规模,从而忽略了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适应性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学生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性,进而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故而,加快对舞蹈教学中学生适应性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学生而言,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适应性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适应性的存在问题

1、学习方式的存在问题

由于舞蹈本身存在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复练习,在反复练习中不断学习,因此,要求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计划,并在同伴群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意识,对教师的教学不能过于依赖。但是在实际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探究学习的动力有待提高。

2、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

身心健康是提高学生适应性的重要保障条件。舞蹈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率,而且还需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主要是因为只有身心健康的学生才能负荷强大的舞蹈学习压力,否则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但是从目前来看,学生的身心康健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独立性不足;二是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足够的学习毅力。

3、高年级学生的适应性不高

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高年级学生的适应性水平总体来说比低年级的低。这是因为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难度、学习强度等有所增加,加之舞蹈学习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从而使得高年级学生产生了倦怠的心理,对舞蹈失去了学习兴趣,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降低,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适应性存在问题的原因

影响学生适应性的因素有许多,首先是家庭因素。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是家庭环境,因此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生活在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家庭中,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力相对而言就会有一定的优势;其次,教师的影响因素,教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后其专业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教学手段。在一般情况下,专业素质比较高的舞蹈教师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并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能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因材施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能否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获得学习舞蹈的成就感,也是提升学生适应性的关键。最后,同伴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舞蹈学习也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不是仅仅凭着一己之力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同伴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同时,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学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其学习适应性的因素,例如,个人的学习能力、舞蹈修养、基本功、领悟能力、心理素质、学习毅力、学习动力等。

二、高校舞蹈教学学生适应性提升的策略

(一)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的小学、初中学校中都没有设置舞蹈课程,或者是设置舞蹈课程的课时比较少,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从而使得很多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由于之前完全没有接受过完善的形体训练与舞蹈训练而导致基础比较差,同时由于学生是单独的个体,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价值和个性差异,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舞蹈教学中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加强教学方式转变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使用的一种手段。由于舞蹈教学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因此舞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舞蹈课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例如,在舞蹈训练课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在舞蹈欣赏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联想”的教学方式。此外,舞蹈教师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舞蹈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之与舞蹈教学相互促进,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束缚,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舞蹈教学。

(三)学生理性面对

在舞蹈教学中,学生会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舞蹈教学已经成为各个高校中的普遍现象,其实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很正常的。在出现问题时,学生不要过于焦虑,而是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理性对待。此外,在舞蹈学习中,学生如果将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都归咎于自身舞蹈基础差或舞蹈课程难的话,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己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从而也降低了自己对舞蹈教学中的适应性。

(四)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舞蹈学习方式

虽然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都很注重方式方法,但是有时却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采用别人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加大了学习压力,产生自我怀疑。由于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很强的主体性,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基础等,形成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舞蹈基础、发展水平等,在实践中寻找出与自己相适应的舞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同时还要善于控制情绪、缓解自身压力,从而提高舞蹈教学的适应性。

(五)学生之间加强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借鉴同学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弥补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个性、性别、程度等选择相应的同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舞蹈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并不能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而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同伴之间的互助互学不仅能够延伸课堂中的舞蹈内容,而且还能正确找出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从而共同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对舞蹈教学的适应性。

结束语:

影响学生对舞蹈教学适应性的因素各种各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体;并要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对舞蹈教学的适应性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磊.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3,(15):79-80.

[2]戴铮.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以重庆市某高校为例[D].西南大学,2012.

[3]郝蓉.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才智,2013,(28):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