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十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十篇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4:15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篇1

引言

2009年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旅游业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支柱性产业。而随着《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颁布,“以信息化为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开始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智慧旅游概念、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也因此应运而生。

在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中,旅游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城市”的一系列概念进化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更加明确旅游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而中国旅游形象、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力也能够由此实现较好提升。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为了较好完成本文智慧旅游城市展开的相关研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智慧旅游的概念,而为了明晰这一概念我们则需要了解智慧旅游的来源智慧城市。结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2012年提出的“在数字城市建立的基础框架上,通过物联网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进行有效融合,由云计算中心处理其中海量和复杂的计算,为城市管理和公众服务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这一智慧城市概念,本文将智慧城市视作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主线,结合相关城市的具体要求、条件与目标,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对于智慧城市来说,资源的最优使用、先进思想的较好融入、新科技的有效结合都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居民也能够因此获得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如火如荼,旅游业界创建了智慧旅游这一旅游业界新名词,智慧旅游的建设由此兴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智慧旅游在我国当下实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在笔者的调查中却发现,智慧旅游本身在我国当下缺乏政府、旅游业界、信息技术界公认的智慧旅游概念,“技术应用论”、“新旅游形态论”、“务实操作论”等都属于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对智慧旅游做出的定义,而结合叶铁伟早在2011年提出的“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这一智慧旅游概念,我们就可以将智慧旅游视作,以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为基础,以顾客满意度、个性化需求为前提,实现旅游业资源更好共享,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新旅游形态,这一形态能够保证旅游企业通过广阔的智慧营销平台与客源市场实现自然的更好发展,智慧城市的创建也将得到智慧旅游建设的强劲支持。

二、智慧旅游城市的界定

早在2012年我国便选定了苏州、南京、武汉、镇江、成都几个城市作为部级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但这一时期智慧旅游城市的概念尚不明确,关于智慧旅游城市的研究较少,智慧旅游城市概念缺乏的现状一直维持到2014年《青岛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的出台。在《青岛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中,智慧旅游城市被定义为围绕旅游产业,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洞悉城市吃、住、游、行、娱、购六要素、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体验的城市发展过程。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结合“一个支撑”、“三个平台”、“五大应用”、“九大看点”进行具体的智慧旅游城市界定。具体来说,这里的“一个支撑”指的是“城市建设及运营支撑体系”;而“三个平台”则是指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旅游云计算平台、以及旅游物联网平台;“五大应用”是指智慧景区、智慧交通、智慧乡村旅游、智慧酒店、智慧商场应用、智慧旅行社五部分;而“九大看点”则主要包括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智慧体验、智慧监控、智慧运营、智慧指挥、智慧引导、智慧评估、智慧服务。结合这些指标,我们就能够较好完成旅游智慧城市的界定。

三、我国智慧旅游城市研究的重点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关于智慧旅游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与智慧旅游城市的竞争力两个方面,而这一研究为我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更好展开带来了较为强劲的动力支持。

(一)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

对于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研究来说,分析我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不足、详细论述智慧旅游相关技术、结合具体城市情况提出更好实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策略是这一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从这一研究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结合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展开的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的更好实现。例如,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以张家界为例》这一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中,该研究对智慧旅游概念的发展背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动因、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支撑技术、张家界市建立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议和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而从这种典型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中,我们就能够获取一定更好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经验。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篇2

“智慧地球”涵盖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多个概念,是最新潮的科技创新的集大成。iBm近年来一直在向全世界兜售这一创意。而后,富于开拓精神的中国人,将这个概念更具形化为“智慧城市”。

新的经济增长点

“智慧城市”就像一个筐,可以向里面装很多东西,比如最近比较热门的视频监控、智能交通引导系统和随处可见的城市信息亭等等。简单讲,只要是能够运用科技手段简便人们生活,规范城市管理,推动社会进步的,都可以装进去。他代表了一个进步的方向。

目前中国已经启动了“智慧城市”试点,很多城市积极响应,一旦这个新的概念启动,就可以带动一大批新的投资,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生活。

这其中,政府成为投资和引导投资的主体。“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巨大,对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产业链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中国要告别雾霾,告别旧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那么就需要向一个更高效方向转变,智慧城市就是一个契机。而且智慧城市的筐子里包括了社保、医疗等与民生相关的方向,也符合新一届政府的投资思路。

比如医疗领域,“智慧城市”要求建设全国医保的后网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规避每到一个医院就要重新化验、重新体检的弊端,减少医保的重复性支出。从这个角度讲,“智慧城市”中的医疗信息化具有切实的经济价值。

除了医疗等带有公益性质的领域,“智慧城市”还可以切实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首先,“卖工具”的设备提供商有利可图。要建一个智慧城市,需要相应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产品,还有相关的咨询类的人员,特别是建一个视频监控系统,就需要各种设备,包括摄象头、后端存储设备,这些相应的生产厂家都可获利。第二,工程商或者说集成商等不直接生产设备但参与城市建设的各类企业和人员也获取了好处。第三,运营方,也即是一些来运营城市的企业可以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有若干家上市公司开始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热门投资领域

“目前,‘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反映在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里,包括医疗信息化领域、智能交通交通领域和视频监控领域的若干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得到了体现,其中不乏近一两年表现优异的个股。”建信基金研究员邵卓介绍说。

在“智慧城市”的概念下选股,可以关注上游设备提供商里有竞争力的“准寡头”公司和中下游里有很强市场开拓能力的集成商,设备提供商里可以特别关注视频监控领域。

视频监控市场真正启动在2003、2004年,但是2003、2004年从无到有,再到2012、2013年的繁荣,短短10年时间里经历了两到三次密集技术更新的周期――从模拟化转到数字化、从标清转到高清,短时间内诞生了一个非常大的行业,行业中的设备类公司高速增长,行业本身在高速壮大。这种设备类的龙头公司又利用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实现了市场的“准垄断”。当然这种垄断是市场化的垄断,是依靠技术和销售渠道做到的,所以说这种龙头公司是非常值得看好的。

中下游可以重点关注致力于“智慧城市”实施环节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有着强大的销售能力,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能获取订单。还有就是在民生信息化领域里的专业化公司,他们可能规模不大,但是因为主营业务相对单一,所以在行业景气时,业绩弹性会非常大。

泡沫还是契机

如果还记得“物联网”的昙花一现和缺乏业绩支撑的物联网概念股们,任谁也会对“智慧城市”发出同样的疑问。

从概念上解释,“智慧城市”与物联网、云计算的关系是既包含又有别。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当于两种不同的技术:物联网是物和物之间联网,物联网里最主要的就是传感器技术,还有高效的Lte这样的网络、无线传输的技术。云计算技术主要是指后台的大规模计算的能力。而智慧城市的实质并不是技术,而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手段来实现。

面对概念股不应惧怕。首先要正确理解泡沫的概念。邵卓说,“是不是泡沫完全取决于人们的预期,如果我们预期他在一年两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和程度的话,那可以说他是一种泡沫,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觉得要在8年、19年内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那么他就不是一个泡沫。”

据了解,不少国内机构投资者一直在关注和跟踪“智慧城市”概念股,甚至已经有买方参与到其中。关键是把握好题材概念和公司业绩之间的边界,就是在有安全边界的情况下去参与题材类的股票,这样能获得更大的弹性。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篇3

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智慧城市”这个字眼大概是五六年前,感觉那时“智”字还比较稀缺。如今已经是一个“智”字盛行的时代,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商业智能等等,不一而足。从生活到生产,从生产到商业,可谓遍布“智”字的足迹。这些大大小小的智能概念构成了城市的方方面面,那么智慧城市的“智”就是这些“智”字的简单相加或汇总吗?智慧城市的“智”有着什么样的独特内涵?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困惑过。现在我认为,智慧城市作为一座城市,它的首要智慧是管理。

曾经有段时间,每当别人问我在做哪方面的研究时,我会别别扭扭地回答:“我在研究智慧城市。”我为什么会别扭?因为我感觉这个回答比较空洞苍白,说了像是没说。就像前面说的,智慧城市是个很大的概念,它包含很多中宏观和微观的领域,从中观的角度来说,就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物流等众多方面;从微观层面来说,那包括的具体领域更是不胜枚举。比如打车软件就属于智慧城市。因为打车软件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生活,属于智慧交通的范畴,而智慧交通显然是智慧城市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所以打车软件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本质上也属于智慧城市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既然他们都没给自己贴上高大上的“智慧城市”标签,我怎么好意思自贴呢?于是我开始思考,在这样一个各领域言必称“智”的时代,智慧城市“智”在何方?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在做哪方面的研究,我会很从容地回答:“我在研究智慧城市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和思考,我渐渐认识到智慧管理是智慧城市的首要智慧。现在提到的很多“智”大多还是在技术层面,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而智慧城市的“智”远远不是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叠加,而是基于新技术之上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像本期《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管理策略创新》研究报告所提到的,“智慧城市的本质不是新技术,而是以新技术为依托形成的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新模式。”如果智慧城市的管理做不到与时俱进,那么无论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技术所能发挥的功效也会大打折扣。智慧的管理,会充分激发新技术的活力;缺乏智慧的管理,会压抑新技术的活力。

智慧城市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智慧技术”,更离不开智慧的管理。城市管理做得好,即使没有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市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能感受到城市生活的舒适与便捷。当然,如果将“智慧管理”与“智慧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市民将进一步感受到城市的魅力、智慧的魅力。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篇4

此时也终于明白了中学作文操练时老师教导我们要引用名人名言的含辛茹苦,某种程度上,一句话有多少分量关键看谁说,名人说的就是名言,换成笔者说,或许只能算个屁,说不定还是个好笑的屁。

比如,徐卡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你大可以说“不要以为把JJ埋到了土里,就以为了整个地球”这话的态度来取笑我。

废话过多,言归正传,我想说的其实是iBm“智慧的地球”。

“智慧的地球”不开玩笑

2008年年底,iBmCeo彭明盛提出这一著名的概念,2009年初就可见关于此概念铺天盖地的宣传,面对着这一星球级的概念,只能感叹iBm的强悍。正如某网友说的:“那是比开国际玩笑还要大的‘牛皮’啊,这可是‘地球级玩笑’。这个概念一提出来,起码可以管到上百年,以后其他公司再也无法超越了,因为,只有等到奥巴马同志的‘人类登陆火星’计划实现,在火星上建立人类据点之后,我们才可以用‘智慧的星球’来超越地球上的iBm了。”

但是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家公司说的,而是蓝色巨人――iBm,这再次验证了所谓的名人名言效应,所以我们笑不出来。

不过,不管我们笑不笑的出来,对我等非专业人士来说,还是有必要先通过彭明盛的阐释来了解一下“智慧的地球”是如何运转的。

彭明盛的意思是,“智慧的地球”背后是三个化――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物联化就是物联网的概念,即无论是通过传感器还是其他方法,只要是科学能够到达的地方,想感测的物体都能被感测到,这是一搜集数据、感测数据的过程;互联化就是把这些数据运送到后台,并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智能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处理把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最终帮助做出决策。简单地说,“智慧的地球”就是一个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洞察力的过程。

这是过于复杂的问题,不思考还行,左脑水、右脑泥,各是各,一思考一搅拌就容易成水泥。再说,这更多是iBm自己内部要处理的事情。对于我们,不,是其目标“消费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到底能从iBm那里收获到什么。这也符合iBm一直以来“只要给我一笔钱,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们都给你搞定,你不用管太多,只要等着‘拿货’”的做派。

当然,虽说我们每个人某种程度上都是地球的主人,但如果只说我们最终能从iBm那里得到一个智慧的地球,这未免会让人产生坠入云里雾里的感觉,所以这就涉及“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的降下或者说落地问题。

因为不只是概念,

所以iBm不是一头猪

这年头,提概念(或说理念)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十个人中有五个人都会提,地产广告公司更不用说,几乎人人都是概念大王。不能否认,iBm也是概念大王,1995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子商务为何物时,iBm就预先提出“e-business”的概念;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it走下神坛,iBm又适时地推出了“e-businessondemand(电子商务随需应变)”;2006年,在整个中国开始将“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的时候,iBm又紧随其后说起了“创新”。这次的“智慧地球”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要是只会提概念,即使提的再高如果不能降下,那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头猪。还好“智慧的地球”后面的iBm在这一点上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智慧。它采用的是分解法:把地球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充分感知的个体。智慧的地球落在中国就叫“智慧的中国”,落在城市就叫“智慧的城市”,在行业内则有“智慧的电力”、“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实物”、“智慧的基础设施”等等,一个细胞都可以无极限的细分,更不用说偌大的一个地球,所以,只要有必要,只要iBm愿意,它就可以一直这么细分下去,甚至是“智慧的解手”、“智慧的爱情”、“智慧的死亡”……事实上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让人了解了“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还让iBm完成了一次从无目标市场到一个又一个目标市场的圈地运动,这一圈地运动比当年英国的圈地运动更厉害,因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行业都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了。试想,如果iBm只笼统地抛出“智慧的地球”,谁来埋单?最可能的就只有联合国了。

广告是基本,传教最厉害

落地之后就是传播的问题,这好办,每一项智慧配合一条广告片再加上几条总形象片,不用太多的创意,只要把该说的说清楚就行,然后电视、平面、户外、网络,轰炸式投放,想不看到都不行。但是这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构建“智慧的城市”比作一场由城市能源、交通、食品、公共卫生、安全、医疗、节能减排等各领域合作演奏的交响乐,如何奏出智慧、敏捷、和谐的旋律,作为市长将是指挥。所以,正如iBm所说的:“智慧的领导力是推动‘智慧的地球’的关键,构建‘智慧的城市’关键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企业好说,但这些领导们不是靠几个传统广告就能忽悠的。

这时“巡回传教法”派上了用场,事实上,这也是iBm最深谙的方法,2002年开始,iBm便开始了一系列的论坛活动。至于“智慧的地球”,2009年,仅在中国,iBm就在12个城市开展了主题活动,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200多名市长以及1700多名城市政府官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些传教活动其实就是一场又一场的互动传播。

你是风儿,iBm就是沙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北斗产业化;城市发展;卫星导航

1智慧城市的概念

2008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悄然发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国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发展理念并作为智能项目已经被世界各国当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领域。其认为世界的基础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可感应、可度量的信息源无处不在,互联网的平台让这一切互联互通,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智慧地球”提出以更加智慧的方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人们交互的方式,提高实时信息处理能力及感应与相应速度,增强业务弹性和连续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智慧地球”既是人类美好的愿景,它从更加人本的视角审视今天的it产业,使我们的技术因而更加有“生命感“,同时也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科技革命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因此,“智慧地球“的理念一经推出,就引起来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世界各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一时间,“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能电网“等概念应运而生。而“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地球“的基本特征,自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由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和短信功能,所以尤其适合于特殊应用,如海上、边远与人口稀少地区、沙漠荒原、山高林密、内陆水路、长途运输等特定地区和特殊行业应用,适合于普通的无线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或跨区域应用。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盈利点主要包括北斗终端用户机的销售,各种各样的应用系统建设,北斗运营服务费的收取等。具体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渔业生产、水文测报、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1)小型集团监控

应用移动目标配置基本型“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用户机,集团监控中心配置指挥型用户机和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及监控软件,快速构建实用的监控管理应用系统。

(2)大型集团监控

应用移动目标配置基本型“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用户机,集团监控中心配置“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天基指挥所设备,通过地面网络接入“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运营服务中心,完成大规模、跨区域的移动目标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

(3)自主导航

应用利用“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型用户机、多模型用户机进行车辆、船舶等的自主导航。

(4)通信应用

利用北斗通信终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通信。这种应用模式适合于各类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用户,如水文观测、环境监测等。

(5)授时应用

利用“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授时终端,进行通信、电力、铁路等网络的精确授时、校时、时间同步等应用。

3智慧城市与北斗产业化

3.1设想

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一个进程,“智慧城市(SmartCity)”的概念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作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一个基本特征,城市高度的信息化成为当今各国政府争相实现的目标,而北斗导航系统的产业化恰恰能为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有效的帮助。

在今天国内的一些城市,我们可以看到公交车已经可以做到即时定位,乘客通过手机app或者公交站台的显示即可知道公交车的等待时间,但往往并不能做到准确,这就有赖于导航系统的精准度。同样,城市日益扩张,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作为私家车主,获取道路信息的渠道依旧贫乏。设想一下,如果有一款精准的导航系统普及到每一台私家车,用户便可以更智慧的选择出行道路,避免拥堵和迷路。再设想,出海的渔民,山区的猎人,高原的游客,在那些通讯匮乏却又必须追逐资源的地方,我们必然需要这样一个稳定的联络方式来帮助我们构建新的智慧城市。

3.2产业前景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北斗产业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产业可以说是高科技产业中为数不多的投入少,产出高,见效快,能够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产业。

卫星导航的出现,就意味着许多行业会发生一场场重大技术革命,会对许许多多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结构调整、服务业提振,均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并且涉及到国民经济许多相关领域,密切联系着国家当前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与产业重构,加快转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重要组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突破,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的产业典范,对于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将会发挥深远影响。它所涉及到的产业包括测绘业、航运业、物流业、汽车业、通信业、农林业、机械控制业、智能交通业,使得这些行业大大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改善环保、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惠及民生,还可以实现增值服务;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仅仅受到人们想象力的限制”,其在专业化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对于常人来说,可谓匪夷所思,甚至诱发产生一系列新的学科和科研项目,如卫星气象学、卫星大地测量学、地壳形变和地震监测、大桥和水坝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空间编队飞行、卫星测轨、无源探测和卫星导航与遥感融合。卫星导航科学研究及其应用是个不竭的科技源泉,是个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诞生地,值得去用心探索。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理念颠覆了之前城市物理基础设施与it信息基础设施截然分开的传统思维,将城市中各类设施有效联系在一起,使得城市管理、生产制造以及个人生活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理念。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特点,与全球性的系统相比,它能够在很快的时间内、用较少的经费建成并集中服务于核心区域,是十分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个卫星导航系统。

笔者认为,所谓的智慧城市的核心就在于用智慧的科技来让人们更智慧的生活。而北斗产业化的蓬勃发展恰恰能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贡献举足轻重的力量。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北斗产业化的发展会带给我们更加智慧的城市和生活。

参考文献

[1]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赢在中国(eB/oL),2009.02,http://www-900.ibm.com/innovation/cn/think/downloads/smart_China.pdf.

[2]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2):127132.

[3]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构架[J].管理工程学报,2012.4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篇6

关键词:智慧交通;研究视角;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建设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009-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05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涉及交通、安防、政务管理、安全应急、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系统。其中智慧交通既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政府有效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对智慧交通的研究也成为我国城市交通治理和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归纳近五年智慧交通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当前针对智慧交通研究的成果加以总结评价,指出其不足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智慧交通研究的发展和促进智慧交通建设的完善。

1智慧交通的概念

智慧交通系统(Smatr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StS)是智慧城市的核心部分,是整合能源、环境、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曹小曙、杨文跃等,2015)。目前,我国对StS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未形成标准的定义。王庆滨提出,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信息监控数据导入地面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王庆滨、钟荣华,2015)。然而,陈琨提出,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智能交通是通过非常先进的通信和控制技术,以解决各种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对信息技术本身的运用,而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更高阶段(陈琨、杨建国,2014)。智慧交通与原来意义上的交通管理与工程有着本质的区别(蔡翠,2013)。智慧交通更强调如何将交通系统全面融合到城市总体发展和建设中,不局限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现有功能,而是将海量交通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强调系统的实时性、人机交互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张盈盈、陈燕凌等,2014),强调以人为本、智能化决策分析(李础⑼跗缴等,2014),促进交通向更先进和谐的方向发展(张轮、杨文臣等,2014)。

从上述文献所反映的情况看,目前智慧交通的概念主要是从城市建设角度出发,包含所应用的技术、提供的服务和服务对象。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智慧交通所要运用的技术概念理解不清,将不同层次的技术归并在一起,理论知识体系较混乱;二是服务对象不全面,受益主体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智能化、智慧化无严格界定,客观上造成概念混淆。

2智慧交通研究的重点领域

智慧交通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涉及:一是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执行层,如客货、交通基础设施、运载工具装备以及智能公路、车辆的运营管理等;二是政府的宏观决策层,如综合统计、规划与设计、建设、市场秩序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票务与支付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和安全应急等。

2.1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业务

治理超限超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张新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科技治理超限超载的6大系统:监督考评监测系统、源头末端监测系统、重点路面监测系统、检测站监测系统、行政执法及电子监察系统、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张新,2014)。

陈向东、杨斌分析了智慧轨道交通中“更透彻的感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从“敏锐”“快捷”“可靠”“高效”“全面”和“智能”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在智慧轨道交通行业运作和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中实现“更透彻的感知”(陈向东、杨斌,2012)。曾华觥⒅旎撤继岢隽恕爸腔酃斓澜煌ㄏ低臣芄埂保对智慧轨道交通系统理念、技术内涵及其构成进行了探索和概括(曾华觥⒅旎撤迹2012)。王健通过分析公共交通现状,对智慧巴士系统的运用和推广进行了介绍(王健,2012)。石文先提出了智慧空管系统总体框架,该系统主要由感知层、基础设施网络层、应用服务平台层、专业应用与决策支持层组成,并对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石文先、朱新平,2013)。杨静指出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地铁,在发挥地铁载客、聚客功能的同时,让乘客在运动中与城市各类信息交流、互动,为乘客呈现运动中的城市全景图,另外实现轨道交通媒体价值增值、转型,是轨道交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杨静,2015)。史晓平、李华光以上海为例,分析了港口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上海港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史晓平、李华光,2015)。

黄敏以深圳为例,提出要以大交通为依托,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大监管为主线,以大信息为核心,推动智慧型、效能型、服务型交通运输部门的建设(黄敏,2015)。陆荧洲等对道路监控系统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陆荧洲等,2015)。

2.2政府宏观决策层面的研究

智慧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智慧交通顶层规划上,我国主要是独立建设模式和数据大集中模式两种(李吹龋2015)。赵俊钰等提出了一种可落地的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建设思路(赵俊钰、刘芳玉等,2013)。

在智慧交通系统开发与设计上,徐蔓青、张滔、尹克坚、王雅琼等对智慧交通所依托的大数据平台的开发进行了研究,谭晓琳、顾慧、梁展凡等对智慧交通应用软件技术进行了研究,王峰、韩丽、徐波、马士玲等则从物联网角度对智慧交通系统设计进行了探究。

在公共信息服务上,信息安全应是智慧交通建设的前提(陈楠坪)。目前,我国智慧交通信息服务主要有四种模式:针对政府的交通管理系统平台,用户车联网(企业及个人),导航地图、打车软件等app(企业及个人用户),智能汽车制造(个人及企业级用户)。但是,信息如何与业务实现深度融合才能发挥信息服务核心价值(阮晓东)。因此,孙斌提出了利用三维业务模型来促进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刘源设计出“智慧出行”系统架构,并可实现GpS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信息推送与语音播报、动态信息融合实时处理以及车辆协同交互优化,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提升城市智能交通的水平。张志宇、阮永华提出利用号牌识别技术、RFiD电子车牌技术相结合的交通信息采集与服务系统方案,对城市交通信息采集点的布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在安全应急管理上,陈龙、樊博将物联网相关技术和管理学中相关理念相结合,提出了智慧城市交通安全监控管理的构架。

3其他领域的研究

在其他方面,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广州、南宁、镇江、扬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实证研究,对二、三线城市如何推进智慧交通平台的搭建甚少,另外对国外智慧交通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或地区的研究也还不多。

另外,在对智慧交通人才培养方面,赵竹以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就专业如何对接智慧交通产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进行了研究,丰富了高职课程理论体系和智慧交通建设人才的培养方向。

4评价和启示

综上所述,近五年,交通运输业界和学术界对智慧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技术的研发与设计领域:一是交通信息网络平台,如地址匹配技术、车联网技术、交通传感网;二是动态车辆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如车辆识别系统、行车引导系统、智能停车与诱导系统技术、智能公交系统、智能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三是静态车辆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如智能停车场、位置服务等。但对智慧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研究未形成鲜明的层次结构。总之,目前对智慧交通概念体系和应用价值体系的研究较少,缺乏全面、标准的理论体系。

另外,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目前对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公路、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关注较多,而对航空、海运交通智慧化管理研究较少;对政府宏观规划与建设、信息服务、交通秩序管理关注较密切,而对智慧交通大数据的综合统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秩序的管理、票务和支付服务、安全应急研究、人才培养研究不多。从人本管理角度,目前对技术应用研究较多,对居民的出行需求、法律环境等的研究甚少。

因此,未来对智慧交通的研究还可进一步开拓和深化:一是强化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建设,对智慧交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做更深入的探讨,为智慧交通实践提供有效指导;二是加强对智慧交通建设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进一步探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三是扩大智慧交通研究视角,关注居民出行需求;四是加强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智慧交通产业的研究,重视跨学科人才教育。

参考文献

[1]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

[2]王庆滨,钟荣华.智慧交通与城市发展研究[J].城市道路与防洪,2015,(6).

[3]陈琨,杨建国.智慧交通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4,(9).

[4]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6).

[5]张盈盈,陈燕凌,关积珍,等.智慧交通的定义、内涵与外延[a].2014第九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4.

[6]李矗王平莎,张春辉,等.国内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建设模式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4,(2).

[7]张轮,杨文臣,张孟.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J].科学,2014,(66).

[8]张新.基于智慧交通的治超模式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4,(9).

[9]陈向东,杨斌.智慧轨道交通――更透彻的感知[J].计算机应用,2012,32(5).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篇7

关键词:生态文明;智慧城市;智慧生态城市;生态城市

1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内涵

城市的发展从早期的人类的憧憬构想中逐渐建立,乌托邦式的城市建设无疑带来了一定的理想与愿望,人们也朝着这样的理想城市靠近,在时间的回溯和科技的发展中,人们开始对城市的发展,经由普遍化的城市模式的反映机制,产生无数的构想一与憧憬,同时也是对自身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生态文明城市是在对以往城市模式建设探索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和协同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人类社会进程发展,转变到大趋势下发展而来的新型城市模型,对今天的城市建设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强有力的正确教育宣传和突出环境灾害的危机意识导向都是人们群众将目光聚焦到对生态文明的城市建设里去。在现目前对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城市生态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又经由多方面的生态道德标准评价体系机制引入,使人们愈发自觉的保护自然环境,从而反馈到建设城市社会的工作中,并积极投入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行动中去。

2智慧生态城市的规划构建

2.1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最近几年开始趋于流行的热门话题,自2009年由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后,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媒体传播,并逐渐被世人所认知。在全球引发的“智慧风潮”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监督的背景下,我国也将“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在未来的可行的城市发展建设前景,大力支持和倡导,并将建设“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作为培育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市民就业、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概念主要是从信息技术出发,联系各个领域。由此看来,“智慧城市”更多承担的是一个核心的位置,关联其他包括以互联网、云端链接、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内的智慧方式运作,从而达到一个改变网络信息环境的现状,为城市、市政、企业和个体等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率的互动联系,使其在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要做出符合时代效率的积极响应,达到符合现代化城市的信息运行状态,并具有不断积极发展的空间。

2.2智慧生态城市理念。通过前文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智慧生态城市的核心无疑体现在其“智慧”与“生态”的两个关键詞上。将智慧与生态两者融为一体,作用于城市规划中,从社会层面来说,智慧生态城市的存在无疑和谐的处理好了自然生态空间和城市生活,并绝妙的解决了二者的平衡关系,使得城市空间和城市空间周边环境都处于协调一致的环境中,为社会稳定带来重要作用;经济层面来说,智慧生态城市在促进经济开发的同时追求其生态效益,提升经济可利用率。

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智慧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构建

3.1明晰概念体系。智慧生态城市涵盖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产业等多种因子,超越了城市建设的层次,并向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所以明晰其具体概念体系非常重要。在智慧生态城市的总体建构体系里,我们可以将智慧生态城市分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五位一体建设、四化同步发展、智慧生态城市等层次;将这样的大致框架结构建立出来,提出建设智慧生态城市的指导布局和技术框架,为现有新兴发展起来的智慧城市作出技术指导和补充行业空缺。

3.2系统方法统筹。较为传统的观点并不能支撑出复杂斑驳的理论,在现在的现代化进程中,早已远远赶不上城市化的步伐。构建智慧生态城市必须要求一个连续的、总体的、全局的系统支撑,并将系统科学下的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原理梳理成为一个具体的系统体系,为其基础性宣传做理论基础。

此外,明确其任务核心,从智慧生态的整体出发,在“协调、合理”,的原则下,寻求最优的发展道路提供研究方法上的可能性是必要的。在城市这个大系统下,所具有的变量、参数、指标、要素极为庞杂,唯有从整体出发的系统分析方法,才有可能把握那些最能反映城市问题特征的变量或参数,从而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前提下找出一条最佳发展道路。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篇8

【关键词】城市感知网络身份认证

一、城市感知网络发展现状

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衍生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一般而言智慧城市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信息化与城市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两项重要任务。二者的高度融合使得“智慧城市”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接受。

建设智慧城市的平台是基于物联网与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的手段是全面感知(物联网)、可靠传递(通信网)和智能处理[2]。

智慧城市具有灵敏、高效、泛在的感知能力,需要建立覆盖城市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的感知系统。简化后的城市感知网络总体架构自底向上可分为信息感知层、信息传输层和信息处理层[3]。

信息感知层负责从各类传感器或含有传感器的智能终端中采集信息。可以是各类传感器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用来进行安全监控、环境检测、交通流量、建筑能耗测量等应用;也可以是用于产品或身份识别的RFiD标签采集系统;还可以由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如智能手机的内置温度湿度、噪声、光强、GpS、海拔、加速度、烟感检测等传感器。

信息传输层将感知的各类信息通过Zigbee、蓝牙、红外、wiFi或者3G等不同的传输技术高效可靠地接入以ip协议为基础架构的公共数据网。信息处理层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从中提取出相应结果提供给智慧城市的应用服务。比如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公安等城市功能的需求。总之城市感知网络是综合了城市现有的物联网、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网的新型网络。

二、城市感知网络身份认证技术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问题。若不能处理好信息安全问题,那么信息技术运用地越广泛深入,智慧城市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就越大。

以城市感知网络为例子:从系统角度看,它既然综合了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优点,那么它们在安全方面的缺陷也同样存在并衍生出了新的安全隐患[4][5];从网络用户角度看,同一个自然人在不同的网络(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中具有的身份标签不同,也就涉及到在不同网络中的身份认证的安全与效率问题。

更有恶意用户使用虚假消息签名、拒绝服务攻击等手段危害网络的正常运行。身份认证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手段,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认证安全,其它安全都是空中楼阁。

安全专家认为:“需要从感知、传输等多个层次来确保智慧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有序性。”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篇9

2008年,在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前,世界各地都在推进数字城市和城市网络化。“智慧城市”概念出现之后,慢慢大家都向这个概念靠拢,如2005年,欧洲提出了“i2010”战略,即信息化发展,到2011年,就开始谈“smartcity”(聪明、智慧的城市)。欧盟第八期框架计划提出Fp8,也要把“smartcity”当做发展方向。

但我国跟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太一样,不少城市在对“智慧城市”进行深入思考后,概念起了变化。比如宁波市2010年对“智慧城市”定义是:“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重点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城市智能化建设。

要技术支持,还要“市长视野”

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it公司提供了很多“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研发了许多智能系统,但其理念中没有“市长的视野”。

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中国城市领导者的责任。中国解决各种矛盾主要依靠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城市。

从战略高度出发,市长的视野和兴趣点大致应该在如下方面:

第一,如何创造名牌。中国经济要升级,需要开动脑筋研究“世界名牌”的经验,找出自己创造名牌的路径。

第二,如何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致力于研究这个课题,已经认识到战略新兴产业主要依靠颠覆性技术,但这个颠覆性技术怎么来,还有待研究清楚。

第三,如何提升传统产业、块状经济。中国经济不会全部去搞战略新兴产业。许多产业已经占领了全球市场的很大份额,如纺织行业,中国出口占世界的1/3,既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也能解决我们的就业问题,不能轻易放弃。所以我们要改造传统纺织业,将其变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最好能使得卖一件衣服的利润超过卖一台计算机的利润。

第四,如何迎接新技术的冲击。世界产业界正在研究即将迎来的新技术冲击。美国认为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这三种技术结合,将给世界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冲击。美国希望通过这三个技术结合,把制造业的重心从中国转移到美国,所以我们必须关注智能制造在新技术方面的发展。

视野的差异决定了高度和角度的不同。因此,中国工程院设立了一个重点项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的总体战略、智能城市的重点建设内容、智能城市建设典型、标准化战略、措施等八个方面。我们建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首先可以在城市基本建设的智能化发展、城市信息环境的智能化发展、城市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四个领域深入研究并争取突破。为了有别于smartcity,我们建议中国的城市智能化建设可以叫intelligentcity,可以简称为iCity,即智能城市。

城市要经得起百年考验

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角度讲,智能城市是什么样?

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可以看到上一代留给我们的城市已经基本拆完,这种建筑的短命意味着,或者是我们,或者是他们,必有一代人发生了错误。或者他们没造好,或者我们没有拆对,所以变成现在这样一个局面。问题在于,30年以后,中国会不会重复这一痛心的局面?再进一步追问,我们能有几个城市经得起百年历史的考验?能够像伦敦、巴黎、芝加哥、布拉格、佛罗伦萨那样以300年历史名城的厚重底蕴和丰富的现代内涵进入22世纪?这是我们现在搞的城市化、智能城市的应有目标,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城市化,都在关注中国智能城市的走向。加拿大DanielBell(贝淡宁)教授在中国住了很多年,他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说,中国的城市先经历了30年苏联式的现代化,后来又经过了30年美国式的现代化,从建筑学的角度看这两种方式和趋势都很糟糕。他说,中国城市应该花费时间、金钱和心思,去保护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以抗衡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倾向。这番话讲得很有道理,值得智能城市建设者三思。

智慧在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处理好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尊重历史,谋求长远,厚重而鲜活、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才更有个性和魅力,才配得上“智慧”两个字。

“大数据”不仅仅对市长有用

国外很多城市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再完成信息化,而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恰好面临“五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交集,这将直接而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融合,并且对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智慧城市的道路更复杂,但所产生的作用将更巨大,有三项基础性工作要做好:

第一,感知城市,发展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形成网络。比如说北京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感知道路90%,感知环境95%,实现智能电表98%。

第二,建设高水平的下一代互联网。中国工程院有一位外籍院士,去年专门从美国赶到杭州来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想办法让中国做到1G网速。”现在我们的家庭网速是2m或者4m,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互联网家庭带宽为100m,如果1G的宽带网进入每个家庭,我们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会大大加快,各种各样的应用将汹涌澎湃地开展起来,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第三,用大数据。比宽带一点都不逊色的是大数据技术。我国要充分发展数据海和知识服务,因为城市的发展状态、发展方向、发展存在的问题,都要从海量数据当中获得;我们的政务信息、产业信息、民生信息、文化信息、科技信息、基建信息等,都应该被聚集起来,进行解剖、梳理和分析。大数据技术不仅对市长和管理部门有用、对每一个产业有用,同时对企业把握风险有用,而且对教育、卫生与科研也大有用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明霞采访整理)

何谓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就是把基于感应器的物联网和现有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快速计算分析处理,对网内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等公共行业进行的实时管理和控制的城市发展类型。智能城市是一个系统,不但包括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这些基本的要素,还会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概念;展望;建议

一、“智慧旅游”的提出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iBm)首先推出了“智慧地球”的商业计划,将“数字地球”的概念具体化和商业化。其核心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具体实践。iBm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该定义的实质是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iBm的“智慧城市”理念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指引下,旅游业开始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以实现旅游业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质的跨越。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旅游”应运而生。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辨析

“智慧旅游”是江苏省镇江市的地方政府根据国家产业动向率先提出的概念。随后像南京、广州、北京等城市也开始围绕“智慧旅游”开展相应的建设。在11年7月份的时候,国家旅游局局长表示,要用十年的时间把中国这个新兴的旅游大国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

严格来说,国外并无“智慧旅游”这一专业术语,“智慧城市”其实只是iBm公司推出的一个商业计划和项目。尽管我国许多地方已在尝试进行智慧旅游的建设,但相关的智慧旅游研究文献却较为少见,对智慧旅游的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科学的定义,缺乏理论支撑,体现了智慧旅游研究处于初始阶段。

虽然表述各有侧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总结,智慧旅游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或工程的核心技术,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通信以及人工智能四大技术的集大成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

三、“智慧旅游”建设展望

智慧旅游的建设目的集中于五个方面:

(一)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民众对旅游公共服务的要求迅速提高,特别是面广量大的自助游客和散客,他们数量众多,而且需求各异。如何解决并满足广大民众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是各级旅游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依靠传统的服务模式,要满足如此海量的需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因此,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依靠现代技术手段加以创新,才能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上的革命。而智慧旅游则正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致力于为广大民众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务。

(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智慧旅游建设的重点是在现代通信新技术的应用支撑下,在云平台基础上,采用结构化系统,构建资源统筹、信息贯通、应用丰富的综合服务平台,包含了旅游信息服务、旅游行程服务、旅游商业服务、旅游营销和旅游管理等多方面子项目与系统,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更宽,除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传统旅游服务环节外,还包含了交通、医疗、安全等旅游服务配备保障体系。游客通过这一综合服务平台,可得到全方位、智能化服务体验。

(三)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服务。旅游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吸引旅游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是目前各智慧旅游试点省市在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旅游平台能够向中小旅游企业提供服务,为其节省信息化建设投资与运营成本,是旅游中小企业进行智慧旅游集约化建设的最佳方式。

(四)助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旅游企业转型升级。传统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的多为直接、面对面的线下旅游产品服务,而智慧旅游建设一方面将逐步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由于在线营销系统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将被引导至全新的智慧旅游系统平台之上,由线下服务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相辅相成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智慧旅游平台也是企业充分展示形象和提品的平台,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可以促进企业加快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打造新型的旅游文化产品与旅游创意产品,进一步放大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

(五)为创建创新服务型政府提供契机。作为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和主体建设方,旅游主管部门需不断转变观念,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创新手段,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提升管理与服务效率,才能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多样需求。

四、智慧旅游建设具体举措建议

(一)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数据服务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有效的旅游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分级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公共服务数据来源统一、系统架构规范合理,为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打好基础。

(二)“创建用户友好的个性化移动旅游服务”。欧盟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该项目,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的开发与实践。该项目主要是利用移动终端将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旅游资讯整合利用,第一时间播报旅游相关资讯、查询相关信息,所以开发较为成熟的移动终端和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十分重要。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研发虚拟旅游项目,满足游客不同需求并达到保护景区的目的。

(三)实现“智慧城市一条龙”的试点建设。智慧旅游首先选择成熟的旅游景区、饭店及旅行社,娱乐中心等进行试点建设,游客可通过智能手机、景区体验触摸屏及pDa等各类体验终端,结合定位功能,实现智能化自助导览、导游、导航等信息服务及餐饮、娱乐等各种商务服务。

(四)推进智慧旅游乡村试点示范建设。不同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乡村旅游虽然富有特色却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等的限制,基础设施更不完备,具体工作时编制智慧旅游乡村建设规范,依据规范和扶持政策,推动和逐步完善旅游乡村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引导旅游乡村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的建设,促进旅游乡村电子商务建设和推广。

(五)开发旅游执法e通。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该程序,旅游执法人员可以现场查询信息及采集数据,提高执法和管理效率,游客可以快速反馈旅游服务质量监测信息,实现监督与信息调查的双重预期。

(六)培养智慧旅游建设人才。当前智慧旅游所需要的精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专业队伍相对匮乏,需要引进及培养相关的技术支持人才。(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00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