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工程技术教程十篇网络工程技术教程十篇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8:38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篇1

[关键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63-01

一、前言

由于电工电子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使该课程内容繁多,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必须遵循最优原则。教学设计系统由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述、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评价及修改等七项有机整合构成。网络课程的开发要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不对头,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发挥效用。因此,认真做好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1-5]。本论文详细介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

二、电工技术课程设计

(一)电工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电工技术的学生都已经学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先修课程,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他们已经了解和掌握基本电路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有独立学习这门功课的能力。对于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来讲,期望学生达到的状况是进一步深化学习,全面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如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几种典型电路和电路的暂态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了解电工的测量及供用电等实用技术[3-6]。

(二)电工技术教学内容分析。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即电路部分、电机与控制和电工测量;然后,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即首先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学习电工测量技术,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也保证学习者头脑中清晰的教学流程,但是各个内容之间相对独立的,方便学习任意选择学习。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三)教授对象分析。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体现出来,而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和自己的学习特点联系在一起。学习者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用等提供依据。了解学习者的基本特征,确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起点,作为网络课程设计依据。本课程主要是面向技术学校的学生。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具有参与性、自我教育性、差异性和矛盾性等特点。

(四)学习目标分析。电工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达到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电工、电子器件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和典型电路的功能和应用,能够自如运用一些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五)教学策略制定。在本网络课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方式:讲授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在电工网络课程设计中,对这五种主要学习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使之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适合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主要考虑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本网络课程主要面向成年人,采用文本、图像和动画三类教学媒体,以文本为主要教学信息表达形式。

三、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制作

(一)电工技术网络课程体系结构。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由课程目录、课程要求、内容索引、习题指导、课程实验、教学资源、讨论天地七个模块组成。这七大模块构成一个系统,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二)电工技术网络课程页面设计。文本是在Dreamwaver网页编辑下,进行文字录入的。对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页面中的字体设计基本原则是字体不易过多,不要使用超过三种以上的字体,并且要尽量使用常用字体。本网络课程图形图像采用FireworksmX和photoshop7.0软件进行处理。

网络课程是由一页一页的网页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组成的。页面设计中注重根据主题内容的不同制作出生动、和谐、美感的界面,整个课程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节奏和韵律的格式,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中进入网络学习世界,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

(三)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导航设计。网络课程的导航要求切实做到没有迷航现象的发生,它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内容之间自如跳转,不受任何的限制,同时,也不能使页面中的导航按钮功能重复,杂乱无章的任意摆放,以免造成页面面积的浪费。导航系统一般要求清晰、明确、简洁、方便。在电工电子网络课程设计中采用以下几种导航方式:主导航栏、菜单式树状导航等方式。

(四)电工技术网络课程交互设计。“交互”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守如下原则:一致性、简单性、可靠性、趣味性。设计本课程中提供了很多方法和手段支持人际交互,比如电子邮件、电工电子技术论坛、聊天室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际交互方法都是学习者协作学习的有效工具。

四、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成功开发的一半。本文就详细介绍了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课程设计步骤: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确立、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效果评价。按照这七个步骤进行逐一分析与设计,然后把他们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确立出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系统,为后面网络课程的制作提供指导意义。给出了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制作过程和制作原则。

参考文献:

[1]杨振坤等,电工电子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

[2]成谢峰,电工电子网络化教学系统,青岛大学学报,2001

[3]娄淑琴、盛新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国远程教育,2003.

[4]陈宝军、杨改学,试论网络课程的教学交往本质,中国远程教育,2003.

[5]晶玉课件编写组,多媒体课件制作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沈二,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看国外网上开放课程发展,中国远程教育,2002.

作者简介: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篇2

一般而言,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常有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有限等特点,再加上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认为数学沉闷、枯燥,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较低、教学效果不佳等情况。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优化高职、高专冷加工食品生产技术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学生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参与实践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等环节之外,还需要到企业工作一至两年,取得实际经验后,才能成为现代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

其中,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有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因此,全面改革工程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应根据社会需求,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培养多类型、多规格人才的思想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全面、系统地优化与完善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二、网络技术应用高职实践教学的优势及现实意义

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教育门户网站,如美国的教育资源门户网站是http://thegateway.org(如图1所示)。

图1美国教育门户网站首页界面

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培养了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和时代对其的要求。

2.学校的育人功能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情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基础,是职业教育的龙头,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摆在每所高职院校面前的主要课题和研究方向。

3.教师的作用

教师应放弃权威,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解释、规划和调整,并根据学生的需求予以支持,帮助学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信息,并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师生之间走向互动对话关系,确立的是双主体关系。特别是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协商,并监控着学生讨论专题学习的进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结构资源。

4.学生的企盼

学生企盼得到良好的教育服务,克服应试教育知识面窄、技能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反思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5.教育模式的变化

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以教师教为中心,后者以学生学为中心。

传统教育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位教师面对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位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很难实现,导致一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处于不利的学习环境中。

现代教育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如果学生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以解决。

6.丰富的教学资源

现代科技发展为网络技术在学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不仅使学生越来越容易从网络上学到自身所需的知识,而且越来越多的知识依靠网络平台传输到每一位有需求的人身边,成为求学者取之不尽的资源库。

如在教学“排酸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演示整个冷酸肉的加工过程,然后进行仔细地讲解。动态性演示不仅有利于学生形象地掌握冷酸肉的工艺流程,而且能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三、网络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模式

1.网络协作研究模式

这是一种借助网络环境协作进行学习的小组活动,主要适合于研究性学习。它建立起一个协同学习环境,使得在不同时空上的学习者能共享学习材料,通过协商对话,共同讨论和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环境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或参与学生的讨论!

如在速冻水饺生产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查阅相关的生产资料,制订生产方案,最后各组互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速冻水饺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专题研究学习模式

专题研究学习模式,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某一个专题或几个密切联系的专题,强调通过学习者主体性探讨、研究、协作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习者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提高学习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协作精神。

如在参观校内冷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目前我国冷库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视频介绍了解我国冷链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践课,找出校内冷库的优势和不足,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冷库管理的重视程度,而且还让学生掌握了冷库安全生产的知识。

3.科学实验学习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主要针对理科教学而设计,它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要求来安排教学过程,突出了探究情境的设置、探究方法的熏陶、网络信息的共享等。

4.抛锚式学习模式

抛锚式学习环境的概念是由Van-derbilt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提出。所谓抛锚式教学,实质是将教学锚接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而且各个锚点都能够提供多课程的延伸。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案例教学模式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篇3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论文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了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和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对应的知识点,设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供相关单位借鉴和参考。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并且这种应用趋势还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于是,包括政府、军队、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作为高等院校,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培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成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战略任务。

目前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人才呢?而国内的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呢?为此,我们一方面调查并分析了多个典型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跟踪分析了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美国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点军校、CC2005、加拿大Dalhousie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国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当前网络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及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制定覆盖各知识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2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

我们对国内外从事网络设备设计、生产的科研院所和厂家的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组网工程的系统集成公司的工程师、从事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军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从事网络技术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师等典型单位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了关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的现状和和发展方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围绕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目前及未来五到十年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且应具有以下五方面的技能。

(1)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掌握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络存储、网闸、网关等网络设备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硬件工程师岗位,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等的工作。

(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掌握包括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tCp/ip协议、网络安全协议、网络管理协议及其他网络新应用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协议标准描述、协议分析与设计、协议实现、协议测试与验证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系统软件工程师岗位,与网络硬件工程师一起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新协议的研发、设计与实现等工作。

(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掌握包括C/S模式和B/S模式的网络编程技术、基于网络的m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web系统与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分布处理技术、网格计算与云计算技术、网络备份与恢复技术、p2p网络技术、.net技术、J2ee技术等在内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公司的网络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员与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4)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路由的设计、网络服务的部署、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子网与ip地址的规划、综合布线方案、网络施工方案以及网络测试与验收方案设计、论证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组网工程的方案设计与论证、工程实施与系统集成等工作。

(5)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掌握网络设备与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网络安全防范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军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与维护岗位,从事各单位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其中(1)、(2)属于科学研究型人才,(3)、(4)属于工程型人才,(5)属于应用型人才。

3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2002年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两百多所,即使未开设的院校在其计算机专业中也大量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网络工程专业定位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在各个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之时,正是国内企事业单位网络工程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人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侧重组网工程的建设者、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单位对组网的需求增速放慢,同时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工作逐渐被一些大专、职高的学生占据,从而导致按上述定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找工作困难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太低,网络工程专业只关注了组网工程的建设环节,没有涵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全部环节,因而导致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面窄、参与技术研发的后劲不足,进而使用人单位甚至院校本身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力乃至网络工程专业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建议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学科地位,从原来隶属于系统结构下的三级学科提升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下的二级学科,并更名为网络技术(ni),然后对网络工程专业(或更名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使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覆盖整个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并根据新的定位,研究并制定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指导、规范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提高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4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和行业用户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包括以下五个目标或专业方向:(1)网络硬件设备的设计与开发;(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4)网络工程设计、规划与实施;(5)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与评估。

5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

为了达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教学计划中除了数学、物理等公共学科领域外,还需要包含以下知识领域(各领域涉及到的知识点由于篇幅关系,在此未列出):(1)电子科学与技术;(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4)信息安全技术。

6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围绕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五模块组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实践模块。首先通过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然后根据专业方向或自己将来准备从事的工作岗位选修相应的课程;最后通过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起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作用。具体来讲,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网络硬件设备研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电工与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工程、计算机接口与控制、VLSi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硬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制造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硬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2)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计算机网络、internet协议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系统软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系统软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3)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网络计算技术、分布式系统导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以满足行业软件公司软件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4)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工程、信息系统集成、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程控数字交换原理、接入网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设计与评估、组网工程实施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5)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评估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性能评价、网站设计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信息安全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7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计划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各学期课时量平衡关系等问题。同时,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四学年秋。另外,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我们建议第四学年春不安排课程教学,如果需要可以适当安排2~3次专业讲座。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学分、总课时、实验课时、考试课时及教学安排。

8小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正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作为高等院校,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不断修正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实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培出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篇4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云计算;网络工程;教学改革

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专业,教学内容除网络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外,还加强了网络系统设计与维护、网络互联、网络管理、通信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上侧重于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1],尤其是掌握web开发服务技术及网络应用开发技术,从事网络系统软件管理和网络应用软件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国内外处处建网、处处有网的“互联网+”发展,网络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利用有限的硬软件资源培养社会急需的网络应用型人才是每个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都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近年来,“云计算”已经成为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2018年2月25日报道:未来十年及以后,“云”将从基础设施、成本控制、数据管理、协同工作、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2]。而云计算在全球的投资和市场规模也迅速增加,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522.38亿美元,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4.42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35.28亿美元,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2.42亿美元,中国云计算市场保持29.45%左右的复合增速发展,高于全球水平(22.10%)[3]。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致使云平台的运行和管理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目前高素质、专业性的云计算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云计算技术依托于网络技术,而地方本科院校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云计算时代市场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把握it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动向,就必须改变网络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和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进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调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

1云计算时代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网络工程专业自1998年开设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不足,尤其是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发展应用以来,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在教学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都不能适应云计算发展的步伐,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差,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特色和优势被局限,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师资力量欠缺

教学设计没有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大部分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上拆分过来的,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师资欠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网络工程专业多数采用相同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而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但要对所讲授的课程相当熟悉,还要根据教学知识汇总以前所学的网络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网络方面的问题,设计和制订课程相关的网络实践教学项目等,因此,专业的网络工程教师是培养网络专业人才的基础。

1.2课程设置滞后先进网络技术课程太少

目前大部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是基础网络相关的课程,近年来有部分学校添加一些先进网络技术的选修课程,如云计算、大数据等课程,但通常也只对高年级学生做简单介绍,课时少,更没有涉及应用,这种延续原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很难适应云计算时代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如果要让学生学习先进网络技术,需要改进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网络课程特色,添加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融入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了解云计算的概念。

1.3项目教学欠缺实践教学与市场应用融合程度不够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发起的,它把学习过程设计为项目,按照项目的行动回路设计教学,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4]。项目式教学的前提是项目实施环境,没有适合完成项目的环境,项目设计、项目完成是一纸空谈[5]。所以德国的“项目式”教育大多采用的是学校和企业“双元制”教育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在企业实践[4]。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实践设备、课时、场地、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实践教学还只停留在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上,尤其是与市场衔接的实际应用型实践教学非常欠缺,实践教学方面与市场实际应用的融合程度不够。

2云计算时代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国内各大高校、企业逐渐开始建立云平台,开发云应用。云计算将是整个it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的引擎和神经中枢[6]。云计算的需求推动和服务外包思想重新定义了网络架构和网络经营模式。而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依然采用旧的网络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不能适应网络市场的发展步伐,致使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出现了招生萎缩甚至停招。所以,改革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适应先进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吻合且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合格大学生是网络工程专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2.1课程体系的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主要涉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验证性实践,网络前沿知识涉及很少,大多都没有开设云计算等网络前沿知识的课程。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云计算时代,云计算更新了网络部署,所以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应开展一些云计算等网络前沿应用方面的课程,从大一到大四,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低年级课程中安排一些云计算方面的前沿技术讲座和学术报告,高年级开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必(选)修课程及应用,课程体系制订时兼顾云计算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师资队伍的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涉及数学、电子信息、计算机基础理论及网络构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网络工程专业教师既要在专业领域的某一方向有较高的水准,也要了解网络工程专业各方面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当加入最新的网络前沿技术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毕业生。云计算技术引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广,同时也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而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指由省市所属、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本科学校,多数处于地市级城镇,若想适应云计算时代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重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建立云计算及网络专业人才引进、服务机制,支持国内云计算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及科技人才到学校任教。(2)制订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本校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注重本地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教师的特色,发挥所长。(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网络工作者到学校任教,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先进的网络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细心培育才能建立一只优质的教学师资队伍。

2.3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了解和学习云计算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目前国内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已建立云计划,如果所在学校已建立云平台,教师可以使用云平台与学生互动,如教学信息、将教学资源上传到云平台中等。在网络工程专业高年级的部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创建教学环境,学生可以租赁或通过其他方式申请学校的云空间,将作业提交到云端,也可以在云端完成部分网络虚拟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云检查验收学生的作业和实验。对于没有建立云服务的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租赁云服务器协助教学。目前,腾讯、华为、京东、阿里、百度、西部数据等多家计算机公司都开始提供云服务器租赁业务,腾讯等多家计算机公司还提供了学生租赁云服务器套餐,年租费更是优惠。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申请云服务器,并配置管理自己的云服务器。尝试让学生在云端完成作业,提交作业链接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融入云计算技术的教学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部分学生完成良好。因此,在高年级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直接加入云计算的应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并管理自己的云服务器,是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可以尝试并非常有效的一种学习云计算的方式。

2.4实践教学的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一直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解课题。虚拟实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需求的环境进行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网络虚拟实验可以大量地减少实验资金投入,解决学校因设备欠缺而无法开展实验的问题。网络工程专业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对一些当前硬件欠缺的实验项目,设计虚拟实验,并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完成“虚拟项目”,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获得项目实践经验。云计算的本质就是虚拟化,目前,国内外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设计、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验平台,基于云平台的网络虚拟实验既能简化网络实验环境的搭建,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学习应用云知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将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展应用性实践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篇5

摘要:进入“互联网+”时代,应用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之间形成了巨大落差。本文在研究“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特点和分析当前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培养应用型网络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从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出发,提出“重基础强实践,重能力强应用”的实践教学理念,并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7-95-03

explorationofpracticeteachingreformfornetworkengineeringspecialty

intheinternetplusage

wangXinzhong1,HuangJinyu2

(1.Depart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engineering,GuangzhouCollegeofCommerce,Guangzhou,Guangdong511363,China;

2.Depart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ontechnology,GuangzhouCollegeofCommerce)

abstract:enterthe"internetplus"era,ahugegapbetweenthedemandandthecultivationofappliednetworktalentsisformed.onthebasisofthe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networkengineeringprofessionalsinthe"internetplus"eraandtheanalysisonthecurrentsituationofnetworkengineeringpracticeteach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practiceteachingmodeloftrainingappliednetworktalentswithhighfeasibilityisexplored.atthesametime,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internetplus"era,startingfromthesocialdemandfornetworktalents,putsforwardthepracticeteachingideaof"payattentiontothefoundationandstrengthenthepractice,payattentiontotheabilityandstrengthentheapplication",andformsthepracticeteachingsystemofscientific,reasonableandfeasible.

Keywords:internetplus;networkengineer;practiceteaching;model;teachingsystem

0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实践风起云涌,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的动力来自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网络工程专业涉及互联网+课程。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内容能切合“互联网+”的步伐。在网络工程专业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互联网+”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注重新课程、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

1研究意义

从人才需求出发,目前各类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对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现在的大部分高校培养出的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比例却因不具备实用的网络技能被企业拒之门外。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高校网络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着“教”(培养)和“用”(就业)脱节的情况。

我们的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与创新精神的重要过程。在提倡和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把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解决网络应用型人才供求关系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

2目前现状

2.1传统网络工程的特点

目前,“互联网+”时代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全面性。“互联网+”融合多种产业,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如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同时在技术上要结合科技的新技术,特别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内容,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更高。当前,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有:计算机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通信编程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无线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等,这些课程在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1]。同时,这些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和实践环节,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外,这些课程间的关联也非常密切,结合新技术的地方越来越多,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其实践教学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技能水平。

2.2传统网络工程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如:①过分依赖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②课程之间结合不够,课程与新技术结合不够,新技术引入课堂滞缓;③实验和实践设备和环境不够完善,特别是工程实践内容需要大量的网络设备作为支撑,设备更新匹配不及时;④学生课后难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大多数学生借助仿真实验环境来解决,但没有处理好仿真环境与真实环境的区别与联系;⑤缺乏综合性实践的网络平台,大部分实验和实践只停留在验证性层面,实验时间短,综合性不强;⑥毕业实习存在走过场情况,没有真正深入企业,同时,毕业设计缺乏创新,部分设计脱离实际需求与应用,很难体现实际价值。

3“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它的前提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广泛安装,这相当于重新定义了信息化,互联网+将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

3.1引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所需的新课程并深化课程间联系

从网络工程方向的主干课程计算机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出发,引入“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工程所需的新课程,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课程,形成网络工程实验和实践新的教学体系。深化课程间的联系关系,引入新技术到课堂,并与网络技术相衔接,如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课程,要把这些新技术切入到实践教学中,并通过综合实践联系好课程间的前后呼应关系,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人才培养的规格[2]。

3.2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并提高综合实践与设计的能力

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特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验、实践学时,组织学生集中实践,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作为两门课程来开设,并且学分独立,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同时,每门主干课程开设完后,在接下来的一学期都布置课程设计,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综合设计的能力,并加入一些新的跟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内容,切合企业需求,对实践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扩充和创新。

3.3从实际需求出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实践,并应用于实际需求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实际网络运行的状态,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需求,增进学生与社会及企业的联系,摆脱毕业时与社会脱节的困境,同时理解好“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工程的重要性,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注重最为关注的网络技能,重点集中在网络互联设备、网络建设和维护、网络安全和无线网络、网络与学科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包括网络系统和应用服务搭建、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以及网络运行安全、大数据等。让学生必须掌握大中型网络的组建与管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网络系统平台下应用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掌握主流广域网技术与流行的接入技术的配置与管理、路由与交换配置管理;学习实用的企业网络应用安全方案、企业无线网络规划方案等;学会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实施管理等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3]。另外,加强综合性实验和实践培养,以企业网络项目为基础,以小组形式完成较大型网络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并让学生掌握主流网络技术,增加学生的选择技术的能力,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4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实验和实践环境

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实验和实践环境,注重网络与这些技术的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实验室,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无线网络实验室,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实验室,并结合相关仿真环境和虚拟环境,如Vmware,GnS3,Ciscopackettracer,VSpere等。同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广泛业务,涉及金融、商业及政务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学分,采用分组教学,项目式教学,以小团队的形式开展实践[4]。另外,在教学模式上,采用重基础、强实践的方式。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网络技能,进而掌握综合性实践的技能,并学习掌握在多种技术中选择最佳技术的能力。

3.5开展校企合作,深化合作内容

“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需要引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同时引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并安排指导学生的设计[5]。充分利用好企业引进的工程师进行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旨在使学生能利用有限的网络设备自主掌握除课堂教学实验内容之外的其他相关内容,如学生自己感兴趣但受限于网络设备的基本网络技能。开放性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网络技能,又可以锻炼其运用知识、技能自主再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时,考虑让学生深入企业,试行学年实习方式。让企业一线工程师指导,多布置和实施综合性规划类与设计类实验,因为综合性实验内容可以训练学生实施企业网络搭建与管理能力[6]。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与故障排除的能力,从而使其具有解决企业网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以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为手段,以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适应性为基础,增强实践能力为根本,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具备应用型网络人才所需的网络基本技能、动手解决问题的技能、学习创新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结合现有实践环境,辅以仿真实践环境,让实践教学充分开展,并紧紧把握实践性和应用性两个要点,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成为适用人才。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与多学科融合为契机,引进企业优秀的一线工程师进课堂并参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让学习实践的内容能和企业及社会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何建新.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西安科学大学《高教研究》,2011.2:65-69

[2]郭杨.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价

值工程,2014.35:217-218

[3]黄治国.网络工程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创新[J].实验室

研究与探索,2011.12:146-149

[4]李平.网络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

论坛,2013.4:113-116

[5]苗春雨.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

机教学,2014.6:102-105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篇6

关键字:CDio模式;教学改革;网络工程课程群

1国内外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现状

1.1国外现状

国外普遍采用“宽口大类”专业设置方式,专业划分较粗,无网络工程专业。这反映其本科培养目标是面向较宽的应用领域,有些学校甚至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才明显地体现出专业的差异或偏向。重视基础理论,包括数学基础的培训,重视基本能力的培训(课程设计和实践部分的分量较重;考试所占比例较轻)。

国外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课程的开设情况:本科网络课程数量少,授课内容多数属于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硕士生网络课程较多,某些学校本科与硕士生课程可共选,本科网络课程属于综合性和基础性课程,硕士生的网络课程较强调计算机网络的不同技术侧面。

1.2国内现状

国内大学在专业设置问题上同时存在“宽口大类”与“窄口小类”划分两种模式,而我国现状是“宽口大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窄口小类”的“网络工程专业”并存的局面,不同专业设置思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课程设置必然会不同,差异很大。

国内有网络工程专业的学校,网络工程设置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设在计算机科学相关学院,另一类是设在通信类相关学院。表1列出国内一些有网络工程专业的学校的情况。

表1国内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情况

1.3国内外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情况小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源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并涉及多学科而发展起来新兴学科分支,已经很难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通信技术覆盖其技术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羽翼丰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现设置的“网络工程专业”容易误导为“建网专业”,远不能适应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和广泛的网络应用”专业人才的需要,宜把它看作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或作为“宽口大类”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来探讨和建设。在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置上,国外、港台大学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配合课程教学都设置较多的课程设计和实验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值得借鉴。

2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

2.1网络工程专业定位

经过多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和调研,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分析,按照2:7:1的比例进行人才培养,即20%的毕业生应该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70%的毕业生应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10%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他(她)喜欢的工作。同时按照网络设备研发,到利用网络设备构建网路,再到在网络上开发相关系统的过程,我们培养相关网络工程师,如图1所示。

图1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人才定位

针对前面的分析,网络工程培养的目标和定向为:

(1)培养进一步深造的学生,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考研率为10%左右,今后三年考研率要达到20%。(2)针对it企业,首先针对网络设备研发制造厂商,如:华为、中信、迈普等企业,每年为这些企业输送到这些企业参与研发的在毕业生总数的5%,同时为这些企业输送15%的毕业生到这些企业参与设备测试,成为这些企业的测试工程师。(3)为华为、迈普、锐捷等网络设备厂商提供20%的毕业生,参与这些企业的售前售后服务,成为这些企业的研发测试、销售部门的组网与配置工程师和维护工程师。(4)为各个行业的相关部门培养网络管理技术人员。根据这几年毕业生统计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大约有5%左右的毕业生,毕业后到银行、税务、公检法等部门,担任这些部门的网络管理技术人员。(5)每年大约30%的毕业生,到一些it高新企业和一些事业单位,成为这些企业和部门的网络应用平台的开发人员。

2.2课程群方案设计

2.2.1设计理念

根据工科人才培养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正朝着综合化和个性化的趋势科学发展,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围绕着学生“成长、成材和成功”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较为过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注重提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内涵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拥有职业能力和正确态度,具备工程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三创(即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组织及协同工作能力、系统调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学习)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2.2.2模式设计

我们学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定位在计算机科学大类下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将网络工程专业分为网络设计与服务和网络应用开发两个方向。同时,在网络设计与服务又按照“网络设备开发”、“网络测试”和“网络系统集成”三条主线培养人才,在网络应用开发方向中又按照“基于.net方向”和“基于JaVa方向”两条主线培养人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方向和技术主线。其中网络测试方向是国内第一个将网络测试引入本科教学课堂,是第一个和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开发的专业。

2.2.3优化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从2008年开始就在准备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2009年正式开始实施。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立足我国信息产业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结合创新工程教育的社会需求,通过专业建设与行业应用的紧密结合,在“课堂内+课堂外一体化创新环境”中,在真实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过程的工程背景下,构建分方向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CDio创新工程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2.3网络工程课程群建设

2.3.1建设思路

网络工程专业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根据学校对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积极摸索高等学校扩招后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分模块设置课程,引入新的课程设置理念,明确每个模块的作用,突出不同的方向特色。合理解决课程内容的衔接,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之中。特别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将科技大赛、学生创新项目等和学生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将工程理念传授给学生。

2.3.2建设目标

按照“夯实基础、加强动手”的原则,进一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更有针对性,更适应信息产业、地方经济建设和网络行业的需要;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保持已有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获得更多的教学成果。

课程建设。重点建设“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网络测试技术”和“web应用开发技术”等课程。

教材建设。出版系列规划教材,已出版的有《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测试技术》。

2.3.3具体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按照“以网络应用为核心,向网络设计与服务和网络应用开发的相应知识点逐步扩张”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原则进行实施。图2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能力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鱼骨图。本专业课程体系按照CDio理念,通过项目将知识、素质和能力结合起来。将CDio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划分为三级:一级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理论和能力要求的项目;二级为包含一个课程群理论和能力要求的项目;三级为单门课程内为增强该门课程能力与理解而设的项目。如图4所示。

图2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能力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鱼骨图

(2)建立“基础综合研究创新”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建设,建立完成了“基础综合研究创新”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网络设计及系统集成、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存储技术、网络协议与分析和网络测试技术为主线的完整网络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了以网络应用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系统设计、网络测试为主线的完整网络系统应用设计与开发的实验教学内容;并基于这两方面内容建立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体现网络设计与应用的实验教学体系结构。根据不同培养阶段的需求,不同的培养目标采用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制定了与之对应的实践方案,确保实验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3结束语

经过两年的改革调整,已经初具成效。现在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是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网络测试作为一个方向,创新性的引入教学体系。这两年网络设备生产厂商对网络测试人员需求与日俱增,而国内还没有几所高校开设相关方向的课程,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与美国SiGma公司联合在大四学生中培养相关的工程师,受到了企业的好评。目前网络测试人才就业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网络集成。美国劳工部统计局2006年报告对美国网络系统与数据通信分析员人员(设计,测试与评估企业信息系统)2004—2014年需求预测结论:相关人才需要量将增加54.6%,在it行业中人才需求增加比例占第2位。

参考文献:

[1]顾配华,沈民奋等.从CDio到eip—CDio[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2]李飞.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培养网络工程人才教育平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篇7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厂校合作;网络技术学院;教学改革

为了满足全社会对网络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不少高校均成立了网络工程专业,但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专业课程计划及教学方案,也没有系统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本文从专业建设的实际出发,多角度探讨了厂校合作形式的网络技术学院对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1网络厂商在网络技术、教育培训和发展趋势上有着非同一般的优势

目前,网络厂商作为网络互联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网络领域中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神州数码为例,该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培训、教学积累与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培训模式。同时依托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严格的教学标准以及真实的网络环境,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全国三十多家授权中心,数十家网络技术学院的大型培训中心,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具有专业水准的各级网络人才十万余名。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厂商在网络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体系以及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而这些优势对网络工程新专业建设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厂校合作培训认证可以提高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当前各厂商的网络大学(或培训中心)都具有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对于每一个签约的网络技术学院,该机构都会为其培养网络学院授课讲师。讲师的培训过程包括网络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授课技巧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目前厂商尤其重视网络学院讲师授课体系和技巧上的培训,同时要求网络学院讲师要成为为人师表、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操作熟练的综合人才,而不单单是公司里普通的网络产品调试人员。在培训结束后,所有讲师都会经过严格的ata全国统考、调试考核、授课考核,只有所有的考核都获得通过,才能获得讲师资格证书,方可为学生讲课,以此充分保证了网络讲师的质量。

因此,教师通过厂校合作中接受的各级讲师培训,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开阔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眼界,同时授课技巧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众所周知,师资的质量水平对一个专业的建设而言,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3改革课程体系,突出以学校教学大纲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在厂校合作开办网络学院过程中,双方可依照技术教育随需而动的方针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是通过开展社会调研,针对社会需求开发课程,设计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脱离纯粹厂家产品的培训课程;

二是邀请具备多年授课经验的高校教师和网络大学资深讲师共同进行教材开发,逐步形成以传统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先进网络技术课程;

三是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验条件,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量身设计符合自己教学要求的课程大纲和实验指导教材。

通过上述实践建设起来的课程体系,其教学内容既符合学校的传统教学大纲,又更加接近社会实际需求,也突出了新专业建设的特色所在。

4制定多层次、多起点,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由于网络技术学院长期在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其自身雄厚的技术和教学实力,因此可以专门为在校学生量身定制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院校与本科院系的培养区别,同时可为不同类型、不同起点的教育对象提供不同层次的培养方案。

从一定程度上讲,网络技术学院通过自身独特的教学体系,可以缓解社会对高水平技术人才的需求与传统大学教育模式培养缺陷的矛盾,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更符合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篇8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1)新的需求造就了大量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网络建设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核心业务应用都依托于网络运行管理,过去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过度依赖提品的厂商和提供实施咨询服务的咨询公司,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对网络的建设已经从以前的“别人上,我也上”的一窝蜂变成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理性的构建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对自身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也会多种多样,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有自己的高级网络人才。从iDC的统计数据来看,未来在亚太地区高级it人才将继续严重短缺。

(2)对网络专业的技能有了更加专业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专业化、细分化、复合化是这一轮互联网发展技术的趋势。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对网络协议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求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操作系统、进行数据库服务的管理、配置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同时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仍然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有力保障,特别是细化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如网络存储、防火墙、Voip等的技术认证尤其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企业对于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非常看重

过去几个月网络工程师仍是所有招聘岗位中待遇最为丰厚的岗位之一,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许多应聘者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理论知识,但是在技术面试中却不能满足工作要求。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过程

不同于本科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突出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办学理念,高职高专教育应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校与企业间的无缝连接。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偏差,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现行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之间存在差距。

因此,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中,注重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培养方案制订包括四个环节。

(1)“头脑风暴”。指借专家委员会的脑对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形式是“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从事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行业技术专家及熟悉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专家。

(2)职业行动领域分析开发。由课程专家和有本专业实践经历资深的专业教师,在“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基础上,梳理、归类和整合职业行动能力,凝练出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能力,形成行动领域与职业行动能力域分析表,提交行业专家评审。

(3)研讨确认。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上一阶段的形成的专业职业行动领域和职业行动能力域分析表,并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在掌握这些职业行动能力后,是否能胜任本专业所涉及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这些职业行动领域是否能覆盖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职责任务;完成这些典型工作是否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工作,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4)决策和计划。由课程专家和有本专业有实践经历的资深专业教师对每个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域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加工”。即“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和“如何评价”等问题并进行课程方案设计。

这个环节要完成课程设置、课程排序、课程教学设计、制定课程标准、学习情境的开发、学习情境的设计、单元课程的设计并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3网络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及对应的能力要求

目前大专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有:

网络工程与设计:此类岗位主要指网络工程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投标、项目实施、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网络硬件配置、工程施工、服务器调试等技术能力。

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此类岗位为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人员,比如我院的网络中心技术人员。此类岗位人员主要从事所在单位的局域网和信息系统维护,并能够进行小规模网络的组建,需要的知识能力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的调试能力、网络故障排除分析能力、服务器的维护能力、数据库基本管理能力,个别特殊岗位需要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力。

网站与信息系统开发:此类岗位主要采用流行的编程语言或脚本语言进行信息系统和网站开发,从业人员除具备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外需具备网络数据库的操作与管理、网络服务器的管理、基于网络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和tCp/ip协议编程等能力。

信息安全及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此类岗位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与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对网络操作系统及其特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深入掌握tCp/ip协议及其编程技术、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各个岗位群对于网络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如表1所示:

4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存在的不足

综前所述,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注重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由课内实践环节、独立实践课、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

目前很多高校的网络技术专业十分重视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很多达到了50%甚至更高。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也能够根据网络技术领域的发展潮流适时作出调整,保证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应该说,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能够对网络及其相关技术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但在笔者亲身教学过程中和与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交流时发现目前的教学仍然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1)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滞后,这是因为最新的成体系的技术要发展得较为成熟,并经过充分消化形成大纲、教材且形成具备一定实力的师资队伍后,方能在教学体系中引入这些技术引入到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因此,目前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新技术上的滞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2)实验实训课程效果参差不齐。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普遍安排了大量的实践实训内容,但从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能够完成课程中布置的作业或实验任务,但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距离融会贯通还有很大的距离。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

由于学校内相对封闭的实验实训环境造成的。尽管从大纲和技术内容上看实验实训符合网络技术的主流,但内容的组合上和实际的工程项目应用会有一定的出入;

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先修后续课程没有找到很好的连接点,学生感到某些课程没有用,不能为后续课程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3)目前很多院校针对网络技术专业需求的特点,规划了多个专业方向,如网络工程、网站开发、程序设计、系统集成等等。由于目前的it行业中大多数技术都是基于网络支持的,但另一方面使得课程主线过多,导致学生学得多但不精。

5网络技术专业改革探索

根据以上问题,几年来本专业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尝试。

5.1坚持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工作

这项工作不但包括在培养方案中适时增加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课程,删除过时的课程,还包括根据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对课程教学大纲的优化和更新。目前,我院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网络工程,主要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C#编程基础、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综合布线、网络故障诊断、排除)、网络工程师认证实训(HCne认证体系课程)、网络操作系统(Linux)、网络数据库(oracle)、tCp/ip协议编程;另一条主线为网站设计开发、网络编程,主要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C#编程基础、tCp/ip协议编程、网页及图形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pHp、网络操作系统(Linux)、网络数据库(oracle),两条主线中的核心课程均能紧跟目前it技术发展前沿,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融入行业主流。两条主线的设置使本专业学生能做到两手准备、两种选择,可硬可软,可解决目前大部分院校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硬,而大部分女生不愿意从事网络工程相关工作的矛盾,增加生源。

5.2注重课程群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相关课程课程群的建设,做到核心课程均能纵向形成体系,两条课程主线形成两个课程群,在每个课程群中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实现各门课程内容互相渗透、知识融合贯通,探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网络工程课程群中,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作为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为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工程师认证实训、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tCp/ip协议编程为辅助课程。网站设计开发、网络编程课程群中,web应用程序设计,tCp/ip协议编程作为核心课程,网页及图形设计、C#编程基础为先修课程,pHp为知识拓展课程。

借鉴目前it培训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经验,课程群制定统一的具有延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群教师开发了相对稳定的具有衔接性的试验项目,例如:“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中涉及的所有后台页面的前端开发在“网页及图形设计”课程中完成,此种做法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确了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5.3考核方式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答辩

本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学期中常规验证性实验外,建立均采用课程设计+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做法为:(1)学期末任课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分解产生的课程设计方案,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对课程设计题目、方案、技术实现、达到效果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涵盖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的知识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做到融会贯通,并能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2)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增强学生总结及表达能力。(3)答辩阶段,采取一问一答形式,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纵深思考。

此考核方式目前已在我系实行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反馈意见表明其效果远远大于一张试卷。

5.4注重知识前沿性

针对实践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出现的滞后性,我们首先稳定核心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新知识往往较为零散,新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专业课程中穿插、专业知识讲座或培训等形式对某个专题进行讲解,学生已经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这种单点突破的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相当数量的热门技术,本身并或直接指导学生的某些实践环节,无法成为一个非常独立的课程体系,只需要很少的课时就能够满足要求。另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师生走出去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校外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学校给学生开展讲座。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技术水平的前瞻性和可升级能力,在建设或升级时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任务中采用新技术。

6结语

网络技术人才目前仍然是目前企业需求的热点,但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择已经非常理性,企业需要的一线人员不再是通才而是有所专长能直接上岗为企业服务的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体系已经日益成熟,培养目标也符合人才市场的发展需要,需要做的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培养模式和体系,让学生在实践环节有所作为,才能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网络技术职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篇9

【关键词】网络工程;建设;发展;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网络工程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制定出一个与当前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需求相适应、又能得到有效执行的教育体制;二是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三是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个评价和总结,就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工程建设原则

学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载体,因此在网络工程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克服模板化的教学方式,多体现出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基础和特点,多增加可以选择性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才能和特点,来提高学生的成才效率。由于网络工程的课程和工作岗位较多,学生不可能学习到各种岗位的课程,所以一般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能力还有就业岗位来决定学习课程与发展方向。因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选择同学的不同发展方向来提供机会,让同学有选择的余地。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不同,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工程型人才主要具备运用所有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原理转化成设计方案和图纸的能力,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效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活动。技能型主要突出在应用、实践,要依靠熟练熟练的操作来完成产品的制作。总体来说,要发展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对网络工程人才的认识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培养床创新型人才。我们在优化调整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考虑到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上承担具体任务,因此应该对相关人才的应用性能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其专业技能训练。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参与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相关人才的技术含量才是网络工程专业竞争成败的原因。了解相关的行业行情,将技术和创新相结合,努力做到一个发展型、创新型、实践型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总而言之,加强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善于操作、善于实践,善于思考,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工程人才。

三、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

网络工程专业的出现的是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极其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从专业定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都反映出是面向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目前,部分大学在不能更改专业名称的前提下,已经开始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适应更广泛的需要。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计算机网与通信网(包括有线、无线网络)的结合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显著特色。在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教育机构、银行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技术部门,从事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岗位的技术工作。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网络工程师现在一般是偏软件。网络工程师分类也比较多,一般从事工程的有java网络工程师、VB网络工程师、aSp网络工程师、.net网络工程师等。3G梦工场软件学校主要培养3G软件开发人员及前端开发人员,软件开发和网络开发是有些不同的。随着计算机的远程信息化处理应用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工程专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未来具备巨大的潜能。

四、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加速了各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了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水平。作为相关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培养新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网络工程作为一门热门并且发展较快的专业,在未来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鸣,常强林.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从原理到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王相林.计算机网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2-252.

[3]綦朝晖,吴江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4):31-34.

网络工程技术教程篇10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技能;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55-02

自2008年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以来,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等均不很成熟,各学院对该专业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在2008年申报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后,就开始对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和实践。

1找准专业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这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把握专业定位的原则。

经过几年实践,把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定位在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信息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产品和应用软件开发、信息工程监理、it产品销售与服务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部门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培养从事网络建设、管理、应用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2设计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为满足社会对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起适合当前状况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1两类必修课程

在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职业公共必修课和职业能力必修课构成整个课程体系的两大坚实基础。“两课”、法律、体育课程的开设力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数学课程没有必要学得太深,可以根据计算机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调整。外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设备的操作和调试中会遇到大量的英语词汇,因而英语教学贯穿始终。另外开设it职业英语,对其在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强化,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而职业能力必修课是学习本专业的立足之本,其设置应该认真探讨。哪些课程对于本专业来说是必要的基础课?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课程的整合,并合理安排每一门课的内容?综合考虑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应用状况,最终确定包括计算机基础类、网络编程实现类和系统管理与维护类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的课程体系。尽量少讲纯粹的理论,用专业技能学习是否需要作为衡量技术基础课开设的依据。另外,还以讲座、报告或参观的形式,让学生在入学后了解培养目标,了解他们将要从事工作的性质、岗位特征、发展方向等,进而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2.2三个专业方向

在第一阶段基础课之后,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划分网络规划与施工方向、网络管理与维护方向、网络编程应用开发方向的专业学习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方面的学习。

网络设计与实施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项目的简单设计与实施能力,通过对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局域网组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及网络设备的配置调试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胜任网络施工管理及简单的网络方案设计等工作岗位。

网络管理方向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软环境的管理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win2003Server的网络管理方法,更要熟悉Linux操作系统以及Unix系统,具有在这些真正的网络操作系统下配置、管理及实施网络服务功能的能力;同时,要熟悉各种网络环境下基本的安全防范方法和安全实施技术,这样才能胜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岗位。

网络编程方向是为了适应社会对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络程序编写人员的岗位需求而设置的。网络编程类课程开设为两条主线的教学,一条是数据库、VB、Java编程技术,另一条是网页编程(静态、动态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灵活选择。

2.3四项专业实训

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技能训练,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都达到一半甚至更多。此外,在第三、四、五学期还安排了集中的独立实践课以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综合运用多种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而网络编程实训是对有志于网络编程的学生的一次很好的锻炼,通过完成一个模拟项目,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做项目的全过程和乐趣,更重要的是在参与开发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才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最重要的。

2.4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网络专业依托功能配套、技术先进的校内实训环境,遵循“技能是学和练而不是教出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将专业课程安排在实训室讲授,形成师生交流互动新模式。教师理论讲授中穿插技能演示,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模仿、强化密不可分,从而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及时熟悉并掌握所学技能,最大限度发挥实训室的服务教学功效。

2.5建立以学生能力水平为主要指标的专业技能评价方法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强调多层面、多难度、多方式和多层标准,学生质量评价以能力水平为主要指标,重视综合素质与知识运用的考核,采用多标化的考核方式。

2.6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职业教学团队

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塑造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实践能力强、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是采取“培养和培训”的方法,借助于行业、企业等资源,安排教师进行培训,将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的经历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采用“积多成少”的方式,从企业聘请一流的技术骨干,实质性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来。

2.7深化校企合作,引入行业认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本专业与思科网络和趋势安全签署合作协议,进行课程置换与整合,把先进的企业理念和计算机技术融入教学体系中,根据市场需求规格培养对口人才,使教学内容同企业的岗位需求密切结合,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机会,营造工学结合的环境和氛围。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至少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如CiscoCCna网络工程师认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络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网络工程师等)。

3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人才培养方案已初见成效,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姜腊林,易建勋,陈倩诒,等.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3):67-69.

[2]孙涌,孙宏伟,蔡学军.高职院校it类专业内涵定位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6-17.

[3]吕明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