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十篇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十篇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7:55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篇1

据媒体报道,在资本助力下,多家大型垂直生鲜电商开始北上南下,跑马圈地,烧钱大战还在延续,这里既有平台巨头与垂直电商进行资本融合,形成优势互补;更有行业类资本,如九阳股份对垂直生鲜电商本来控股的股权投资,使得生鲜电商融资方式更加多元,股权注资模式开始增多,市场兼并重组趋势也更加明显。

不过,在众电商烧钱大战的竞争模式下,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型生鲜电商面临融资困境,与投资方在经营理念上难达一致。专家担忧,这容易导致生鲜电商形成产品优质不优价、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而从未来走向来看,投资界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生鲜电商格局远未成型,巨头尚未显现,特色“小玩家”依然具有突围可能,资本热情还将延续。

融资特点1生鲜投资回暖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245亿元,2015年突破400亿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千亿元。生鲜电商市场潜力巨大。

2015年的最后一天,小家电龙头企业九阳股份对外宣布,拟出资3000万美元对本来控股增资,持本来控股3.82%的C轮优先股股份。C轮融资后,本来控股估值达7.85亿美元。本来控股旗下的正是垂直生鲜电商本来生活。

谈及理由,九阳股份称,看好本来控股发展前景和投资回报,并通过本次投资布局互联网和o2o领域。本来生活作为生鲜垂直电商,与九阳的厨房电器产品形成战略结合,打造现代厨房的烹饪方式。

而处于初创期的每日优鲜2015年共获得两轮融资,先是在去年5月对外宣布获得腾讯领投、光信资本跟投的千万美元a轮融资,紧接着在去年11月又获得腾讯领投、浙商创投等联合跟投的2亿元B轮融资。

分析近两年的生鲜电商投资特点,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表示,由于存在阿里、京东两大巨头,电商领域是否还有好项目能够突围,投资界曾有过争论,但这种情况在2011年以后得到修正,并在2014年和2015年恢复了投资热情,“生鲜类、服务类电商有了很大发展,且生鲜领域还未被巨头垄断,成为最热的投资领域之一。”

实际反映在生鲜电商领域,自2005年易果生鲜上线开始,多家电商陆续上线,但由于用户习惯尚未养成,供给大于需求,生鲜电商至2012年开始停止扩张,其中优菜网被售卖,天鲜配关闭,小农女被迫转型。此后,随着资本回暖,本来生活、天天果园等生鲜电商开始扩充布局,且不断有每日优鲜、爱鲜蜂、壹家壹站、伯果儿等各种模式的生鲜新秀涌现,许多公司已拿到融资。

融资特点2平台加大对垂直电商资本渗透

平台巨头对于垂直类生鲜电商的资本渗透,是近两年生鲜电商融资的另一大特点,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2015年5月,天天果园宣布完成总金额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京东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锴明投资等机构跟投。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和天天果园在生鲜领域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京东为天天果园提供物流体系、拓展全国市场支持。

天天果园创始人兼Ceo王伟曾透露,未来京东官网或app的大部分水果将由天天果园提供。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沈皓瑜也称,合作将为京东海量用户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看来,生鲜电商已进入到兼并重组阶段。与之前风投、私募等融资方式不同,如今行业资本股权投资开始增多。

阿里集团早在2013年对易果生鲜进行了250万元的股权注资,目前易果生鲜不仅为天猫超市提供全部的生鲜类产品,且负责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获得平台巨头支持的易果生鲜加速扩张,近两年在全国建立了七大仓库,未来将跟随天猫超市的发展节奏在各地布仓,目标集中在一线城市。此外易果生鲜还在2015年对果酷网进行了注资,果酷网将共享易果生鲜的供应链资源,易果生鲜则将借助果酷网在北京的渠道服务优势扩展华北市场。

万擎咨询Ceo、电商观察者鲁振旺认为,垂直类生鲜电商可以从电商平台获得流量和资金支持,平台可利用垂直类生鲜电商解决供应链问题、提高客户黏性,“这种融合目前来看是一个趋势”。

盈利现状投入期仅1%盈利回报尚属遥远

目前,包括天天果园、本来生活、中粮我买网、爱鲜蜂等在内的大型生鲜电商均已完成C轮融资。在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看来,生鲜电商能否顺利完成D轮融资,取决于未来资本市场走向,目前来看比较乐观。

不过,程天认为目前生鲜电商依然处于投入期,竞争激烈,单个公司获得规模化盈利不太现实,离盈利依然遥远。“目前这波投资背后都是中长期投资人,视角会更远,未来会有一大批人开拓市场,提升渗透率,将盘子做大。”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的《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近4000家,但仅有1%盈利,另外7%巨亏,88%略亏,4%持平。大多数农产品价值较低,运输成本较高,超过商品成本的100%甚至更多,拖累了企业发展。

本来控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建立仓储基地,冷链物流覆盖不少于22个大中城市,还开始布局针对水果店、餐饮企业及社区消费群体的p2B、o2o业务。本来生活网合伙人贾明曾对外称,给线下水果店供货量2016年要达到10-20亿元,B2C商城加本来便利o2o业务总量级2016年预计也要达到20亿元,整个环节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所以并未考虑前期利润问题。

跻身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前三名的天天果园也仍处于烧钱阶段。2015年8月,天天果园宣布启动o2o和生鲜扩品战略,要用6年时间建立从采购、仓储、销售再到配送的完整供应链体系。其创始人兼Ceo王伟也表示,未来两到三年内,天天果园仍然把增速作为首要目标,暂不考虑盈利。

困惑资本更关注流量数据中小电商进退两难

在生鲜电商这场资本盛宴里,并不是每一个玩家都能如愿获得融资。多位中小规模生鲜电商负责人表示,他们的融资困惑并非找不到投资人,而是无法在经营理念上与投资人达成一致。

主营进口海鲜品类的壹家壹站创始人、董事长金锋介绍,公司希望能找到对健康食品领域特别感兴趣的产业资本,也曾与很多投资人谈过,但都没有达成合作。

谈及原因,金锋说,几乎全部投资人都要求尽快提高流量数据,用低价倾销的方式吸引客户,但他并不希望这样做。他认为,现在很多电商拿钱去补贴客户,这种方法并不长久。“补贴越多,客户越多,这样就会逼着我们不停地去找钱,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到找钱上去。”

对初创期的壹家壹站来说,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锋介绍,目前壹家壹站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国外的捕捞、加工、包装、海运环节,以及入境后的第三方物流成本,这些成本加在一起,约占销售额的60%-80%。壹家壹站还计划在2016年新增10余条海外生产线,希望用5年时间将会员规模从目前5000人扩大到100万,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遭遇类似尴尬的,还有伯果儿创始人刘雨。他说,伯果儿的一大特色是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他先后接触了几家投资商,有的甚至追了一年,也因投资方要求伯果儿快速引流量而没有达成合作。

刘雨说,“投资人的要求与我们的经营理念相悖。从我们上线第一步开始,每一个会员都是回头客,且每一单都是盈利的,没有烧钱做推广和引流。一味追求低价只会带来品质的下降。”

在洪涛看来,壹家壹站和伯果儿的融资困惑,正是当前生鲜电商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担忧烧钱战劣币驱逐良币优质不优价

洪涛担忧的是,烧钱引流的竞争会使得财力较小的特色生鲜电商生存空间被挤占,最终造成产品优质不优价,劣币驱逐良币。

每年愈演愈烈的车厘子大战就折射出这一问题。2015年,多家知名生鲜电商参与的进口车厘子大战达到新的高峰。鲁振旺对媒体称,以某电商平台售价118元/4斤的车厘子为例,每单至少亏30元,一般的小规模商家是烧不起的。

《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农产品电商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趋同投资、重复建设非常普遍,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无序,亏损经营。而当前农产品电商市场是“寡头市场”,除阿里系和京东系外,优质优价农产品电商优势难以发挥,特别是“小众特色”电商难以得到正常发育。

金锋也直言对当前资本走向“看不懂”:“没什么未来的平台能拿到钱,而那些小的专注做产品的反而拿不到钱。”他在国外考察肉类食品时发现,不但产品可以定制,连价格都是可以定制的。一些生鲜平台会以低于厂家生产成本的价格定制牛肉,再运回国内卖,低价对消费者具有很大吸引力,而卖同类优质产品的电商无法与其竞争。

根据企鹅智酷的《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研究报告》,天猫、京东两大平台在生鲜电商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58.2%,远远领先于垂直类生鲜电商。在消费者网购生鲜产品的驱动因素中,“价格更实惠”成为最主要原因,选择人群占到45.2%,远高于“品质更好”选择率的21.3%和“实物更新鲜”的16.1%。

金锋认为,一旦烧钱结束,最看重价格因素的消费者很有可能转战到其他促销力度更大的平台,并不是真正的有效客户。而对于消费者权益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无法花钱得到期待中的优质产品。

未来资本继续看好生鲜小电商仍有空间

面对巨头频频出手、大举烧钱的生鲜电商竞争,有分析称,生鲜电商已是“大玩家”的游戏,阿里系、京东系已在生鲜市场占据重要位置,而过不了“生鲜”门槛又抱不上大腿的创业者们将被洗牌,留给区域性生鲜电商的竞争窗口期将越来越短。

而艾媒咨询集团认为,生鲜电商领域仍未形成行业霸主,各方仍在积极探索。其中,地方生鲜平台活跃,其运输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培养本地客户消费习惯并建立信任关系。

鲁振旺表示,生鲜电商目前是本来生活、天天果园和喵生鲜“三国演义”的价格战,谁是霸主还不好说,生鲜电商格局还没有成型,盈利模式也都还不清晰。因此“对于小生鲜电商来说依然存在空间,但要有新的模式,再像天天、本来那样建大综合平台、建供应链,是很困难的”。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篇2

生鲜电商的济南样本

2012年,王盛光的“鲜动”生鲜电商团队组队成功,20余名成员都是年轻人,有些还挺出名:由守昌是工商管理硕士,曾是某石油公司领着七千元工资的白领,为了帮助岳父在潍坊种植的1000多亩西瓜销出去,2011年由守昌辞了职去卖西瓜了,2012年西瓜年销售额已达到了600万元,利润近300万。姬之幼在北京一传媒企业就职,从自己消费习惯的改变中嗅到商机,遂辞职下海创业。其他成员也是做农业的,“比任何一个外行人更懂得分辨产品质量”。

去年9月创业之初,王盛光们先从线下超市供给着手,一边做乐农优选的线上系统开发,一边布局线下。他们放弃了做B2B为大集团公司供货,而是选择了立足大众的B2C模式,“不希望靠单位发福利或礼品做起来,还是想老老实实地开发普通家庭用户,因为这才是可持续的。”

确立了商业模式,王盛光们定下了主城市干线物流+灵活社区末端配送的物流模式。初期也想过与物业合作,开发并放置智能终端,由客户自提。但济南物业的服务意识还没有培养起来,只能放弃这个想法。而是确立了便利店自提+线下体验店自提+送货上门的配送方式。

王盛光发现,生鲜的保存和运输总有些规律可循,比如最娇嫩的水果蓝莓只能放两层;苹果和香蕉绝不能放一起,否则会催熟;任何叶菜都不能在一捆菜的中间遇水,叶菜的包装必须扎有小孔让它们能够呼吸。为了保证一个“鲜”字,王盛光自建了冷链分检中心,产品从冷藏库、冷封库出来之后,直接到了分拣中心进行无菌分拣,运送时则放在自备的保温箱里,保持零下4摄氏度的恒温。

从创业至今,乐农优选已经积累了3万多用户,日均订单能达到150至200单左右,每单均价到了大约120元。不过投资也是相当巨大,仅是冷链中心就耗资千万之巨。

从种植户到跻身生鲜电商,王盛光们要想在大腕抢食中生存,差异化的个是保证他们这些小人物活下去的法宝。他说,“鲜动”所有的服务都是让客户感受到生鲜电商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不仅仅是满足用户的生鲜需求,也不仅仅是接受退换货这么简单,而是针对城市白领客户,如何将生鲜产品幻化为活色生香的美食的能力。

这是他们寻到的生存空隙,王盛光告诉记者:“对于爱好烹调的客户,我们可以帮助她提升能力,对于需要学习烹调技术的客户,我们可以为她提供基础的指导。对于没有兴趣和爱好的客户,我们可以为其提供加工半成品服务,她只需要回家加热就可以了……延长的价值链会将用户粘性提高到最佳,也提高了利润空间。”

在“鲜动”的网站上,记者也看到了不少创新栏目,像“肥胖吃啥”、“营养如何搭配”等个性化服务,拉近了顾客与网站的距离,“带你去基地”栏目更是通过线下与线上的互动达到了推广的目的。

“每个人都喜欢美食,我们要充分利用舌尖上的诱惑,来实现差异化、精细化以及个性化服务,这也是考验生鲜电商最终运营推广能力,生存度的指标。”

“冰啤速度”pK“水果冷链”

实际上,乐农优选并非首家济南本地化生鲜电商。

早在2009年,济南就有了本地专门的生鲜电商济南买菜网,但是惨淡经营了3年之后,悄然退出,后来陆续有几家进入的,均以失败告终。相对于第一批做生鲜配送的企业,王盛光们显然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进入:消费者网购生鲜的需求上升,是促使大量电商平台和创业者涉足生鲜B2C的共同理由。

如今,包括京东、1号店、顺丰优选等的电商,纷纷开始进入生鲜食品领域,结合自身的物流优势和线下o2o布局,对传统的生鲜供应链进行了电商化改造,实现了生鲜销售渠道和通路的重构。任何机会都有可能成为生鲜电商疯狂的理由。比如世界杯期间,顺丰优选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冰啤配送活动,在一周多的时间里就销售81万罐;而本来生活网推出了世界杯专题促销,全网销售环比上升了50%。

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也开始了对上游供应商的争夺。

资料显示,京东与中国最大的海洋食品企业獐子岛达成战略合作,消费者只需鼠标轻点,各种最具性价比的海鲜产品就可送至家中。同时,其在新疆阿克苏、山东、海南文昌等地承包了上千亩土地,种植苹果、樱桃、荔枝等水果单品,与河北高碑店、山东烟台、海南文昌等地建立有机农产品直供基地,并雇用当地的农民来进行规模化种植,采用自然种植方式,不追求产量,以保证水果的品质,实现原产地高品质的果蔬直供。

今年五月,京东牵手青岛啤酒,实现了存活期仅为6天的“冰爽原浆啤酒”由酿酒桶到消费者餐桌的闪电接力。不同于普通啤酒,原浆啤酒只能在0-5度左右保存,保质期仅为6天,京东通过全程恒温、恒压的冷链物流,保证迅速配送的同时,将啤酒原浆的技术指标、生化指标都始终保持在最佳范围内,才能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品尝到鲜嫩醇香的纯正口感。

受到京东的“刺激”,天猫商场日前宣布开始涉入要求最高的进口冰激凌市场。虽然目前尚未有具体措施,但马云显然不是放空话的人。

虽然互联网大佬们对生鲜市场极为看好,但他们的发力点却大有不同。如天猫,其主要看中产品的布局:海外原产地生鲜和来源于国内原产地的有信誉和资质背书的生鲜产品;京东则希望不只是简单的源头直采,而是携手合作伙伴,打造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生鲜o2o新模式,使现有的生鲜销售模式供应链扁平化,重塑整个生鲜采销的供应链条。

尽管生鲜市场对电商有着巨大诱惑力,但是冷链高门槛的存在,却是国内电商进入的拦路虎。冷链配送领域专家许文伟此前向媒体表示,在国内B2C领域内,数不出三家在冷链配送方面做得“最好”的;如果完全按冷链的标准来看,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决定电商在生鲜领域战争胜败的关键,就是冷链系统。此外,能否快速将生鲜食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也将会成为未来生鲜食品电商竞争的关键。

盈利,还是亏本?

据了解,目前全国涉农电商平台超过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已达3000家,却几乎无一家盈利。中国零售业生鲜研究中心委员李长明表示,99%的生鲜电商都在亏损。

“生鲜电商大体分为两种模式,预售类和现售类。”据市场营销专家张旭东介绍,目前流行的定期宅配和私人定制都是预售模式,前者提前将地里的菜和树上的果卖给你,只要解决一个信任问题就结了。这里主要销售的是土地和服务,采用自然种植方式,不追求产量,以保证水果的品质,实现原产地高品质的果蔬直供。

私人定制的操作更简单,提前把土地都租给你了,无论菜种得怎么样,都已经销售给你了,还能作为周末休闲旅游的一个日程活动。通过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提升客户或者消费者的体验,通过会员认领土地,通过自种或由合作基地负责耕种、管护,自然而然实现果蔬食品的可追溯。

另一类则是现售类模式,自身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基地,通过自产或者严格筛选的产品进入销售端,如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也都有类似操作。比如,南方的荔枝、菠萝、冰糖橘、蜜柚等等,在出货量较大的情况下,多数是从现有的农产品中挑选,进行电商化的销售。

“这种模式一方面受限于产品的层次不一,另一方面花费大量精力淘产品,对于电商的长期良性发展无形中增添了许多环节,再加上果蔬产品的季节性影响,由此带来的物流的高成本和保鲜技术或者说冷链物流的局限性,使得成本控制很容易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张旭东认为这也是近2000家生鲜电商网站不容易赢利的一个关键。

分析人士指出,生鲜电商各家都在市场战略导入和推进期,短期内实现盈利不现实。顺风优选总裁崔晓琦也曾强调,生鲜电商存在的战略价值不能用简单盈利来评判,生鲜食品电商是一门很大的生意,也是一门极难的生意。其核心是上游渗透到基地,中间控制物流,末端抓住用户群,最终降低损耗率,提高配送体验,控制物流成本。

“而且,整个供应链流程极其复杂,既要选品、采购、仓储、运输、配送,还要做好网站建设、推广及售后服务等。”考察过本来生活网的一位人士如此感叹,而调研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投资见效期缓慢”。

短时间无法盈利是必然,除非能解决上述关键问题。电商专家贾鹏雷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地域资源整合的能力,需要时间和社会化资金去解决,“两年以后可能会出现变化,或许有更大的资金进来。”虽然业内认为生鲜电商市场潜力较大,盈利是可期的,但这无疑或将是个中长期的目标,实现盈利仍需3到5年的时间。

1000万为青建翅膀,山航打造“青少年旅游基金”

时代的高速发展要求生活节奏不断加速,即便是暑期“长”假,莘莘学子也是马不停蹄的赶场。旅行,似乎是家长和孩子们暑期的必修课,而民航业成为大家安全舒适便捷到达的首选。少年强则国强,为了更好的让广大青少年有一个舒心惬意、知识量和体验丰富的暑假,同时在山航安全开飞20周年之际更好的回馈广大新老客户,山东航空斥资千万重金打造“山航青少年旅游基金”,通过免票、代金券、实物奖品空中配送等途径,给更多的青想插上翅膀、助力暑期青少年“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篇3

越来越多的主鲜电商开始涌入主鲜020大战。8月11日,知名主鲜电商企业本来主活网在北京宣布旗下的主鲜020项目一一本来便利正式对外上线,推出主鲜1小时达服务。此前,天天果园、京东到家、天猫等一批企业已纷纷开玩主鲜020,行业大战一触即发。不过,虽然模式不一,但供应链和物流配送仍是摆在主鲜020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资本驱使下,主鲜020已经起步,但成熟的市场尚未到来。

本来便利正式上线

与京东到家代买模式不同,本来便利是通过与线下便利店合作的方式打造业务,定位于“宅”在家的年轻人和时间比较紧的工作人群。

本来生活网副总裁、本来便利负责人戴山辉表示,本来便利与便利店合作后将提供生鲜等货品,并帮助店家解决库存管理等问题,而便利店则负责周边500-2000米的商品配送。据介绍,用户通过手机打开本来便利app,app会根据手机定位寻找到附近2-3公里范围内一家与其合作的便利店,用户选择商品下单,可以直接支付或选择货到付款,然后便利店会在l小时内将商品送到用户手上。

据了解,本来便利于今年5月已上线试运行,目前已与北京300多家便利店达成合作,覆盖五环以内及五环以外部分人口聚居区。据戴山辉透露,目前用户数已超过百万,日均订单量为数千单。在本来便利上线会上,全家便利店中国事业部本部长朱宏涛表示,全家在中国的1400余家便利店也将与本来便利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不过,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表示,目前双方正在初步洽谈阶段,全家便利店的配送有可能采用社会化物流等。而在社区方面,本来便利与万科、金地等拥有大量优质客群的大型地产物业集团也已经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根据计划,本来便利今年下半年还将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同时布局。

同时,在此次会议上,本来生活网与本来便利携手亿邦动力网以及生鲜020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发起了中国首家生鲜020产业联盟。近几年生鲜电商增长迅速,但依然有诸多问题限制行业发展,比如生鲜标准化、高投入的冷链建设、生鲜高损耗以及消费人群习惯的培养,这些问题并非一家企业或几家企业就可以解决。喻华峰寄望通过搭建生鲜020的行业交流平台,通过技术、市场、资本、人才等多种要素资源的共享和资本融通,搭建一个生鲜电商的产业生态系统,共同做大生鲜电商产业。

介入020的“爆点”和“痛点”

天猫、顺丰的生鲜020主要是向第三方开放平台,而DmaLL和京东到家的货源主要来自超市,其仅“跑腿”做配送。本来便利走的是另一种模式。即本来生活对便利店供货,便利店可在线下销售,也可承接本来便利app的订单。若是后者,便利店相当于本来生活网线下的配送点,消费者下单后,由其做最后一公里配送。

喻华峰认为,便利店对生鲜食品需求的剧增给了本来生活介入020的机会点。“便利店的服务功能和商品结构已变了,在较成熟的便利店系统,包括熟食在内的生鲜食品SKU往往能占总SKU的45%以上。现在本来生活给便利店提供的SKU约500个。”

相较而言,货源来自本来生活,配送由消费者附近的便利店负责,比京东到家等轻资产模式在服务体验上或更有优势。“目前65%的订单能在半小时配送完成,若北京的便利店能铺到600家,实现每公里一家,本来便利便能全面覆盖北京。”

然而本来生活也面临“痛点”。将便利店发展成一个个线下小仓库,且提供500个SKU的生鲜产品,对便利店的整体硬件设施将提出新的要求,能否满足生鲜电商的铺货是最根本的问题;另外生鲜是高损耗品类,如何刺激便利店导人生鲜的积极性也是一个问题。

好邻居总经理陶冶认为,目前本来便利的模式与便利店连锁品牌的定位并不相符,“连锁品牌主要为消费者提供即时性服务,一般不售卖生鲜、瓜果等”。陶冶表示,好邻居并不排除与生鲜电商合作,但双方要在定位和商品品类上达成统一。

有鉴于此,本来便利似乎有意从可常温保存和配送的产品介入。喻华峰指出,本来生活给便利店提供的SKU,60%需冷冻冷藏配送,40%不需要。现阶段产品集中在水果、点心饼干等,海鲜在逐步导人。喻华峰透露,未来会慢慢要求便利店增加硬件投入,如增加烤箱、冰柜等。“未来肉类等生鲜产品也会更多地进入。”

而对如何刺激便利店,喻华峰指出,将精耕生鲜020模式,整合供应链和线上线下运营,提升便利店的运营管理水平和销售额,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一小时送达的服务。“我们希望能实现多赢。”喻华峰表示。至于本来便利的盈利模式,喻华峰直指:“我们的设想很现实”,本来生活做020用的是自己的供应链,在供货时有合理的价差。另外服务费也可能是未来的利润来源。此外待布点完善时,这些便利店将成流量人口,可挣产品方推广的费用。生鲜电商市场有待提升

生鲜电商巨大的市场空间已被业内所认可,但在业内看来,该市场还不成熟,生鲜020的火热除了与020模式的兴起有关外,还与资本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

对于生鲜电商而言,020模式无疑给生鲜电商提供了减少中间环节的新思路,但新模式也对货源、冷链以及门店布局提出了新挑战。生鲜020的优势是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从而减少损耗,并提升“最后一公里”用户体验。但生鲜020作为一种新模式,仍然面临保鲜、损耗、配送等诸多问题和挑战。

高昂的冷链成本是目前生鲜020不够专业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大部分生鲜电商都采用干冰、冰块加泡沫箱形式,但这种冷冻方式是有时间局限的,超过时间上限就无法保证保鲜度-更不用提藏冷冻了。据了解,即便对于国内专业的快递领域,目前也只有顺丰提供冷链服务。冷链物流的大投入使很多生鲜电商不可能盈利,而价格战又是生鲜电商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生鲜020的冷链解决能力直接关乎到企业发展前景。

鲜达网Ceo李文宪表示,目前的生鲜电商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刚刚结束的“7-17”生鲜电商自造节就是生鲜电商为争夺流量进行的一次大战。喻华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本来生活今年的目标并不是盈利,而是继续培养用户。

对于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国电商实战协会会长所志国认为,目前行业正在加速淘汰,但市场仍处于培育期,每家企业在地域、货源、基地、品类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并不会出现几家独大的局面。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篇4

移动读书类app,从一开始就有强大的盛大文学、三大电信公司的移动阅读基地、亚马逊等巨头压着,后又有京东、当当等加入战团,付费阅读的盈利模式也早已存在,这早已是一片红海!多看能折腾出个多大的空间?从现在的运营策略看,多看在朝类似豆瓣的数字出版平台方向走,但这方面也面临大公司的强大竞争压力。

他们都是提供一个直接连接读者和内容生产者的渠道。不仅仅是移动读书类app,资讯平台类app们也想通过这种模式盈利。早在去年11月,鲜果联播自运营平台,称把内容的运营和管理权交回内容版权方,实际上就是媒体平台。今年3月,扎客Ceo李森和称4月扎客将推“媒体平台”。

微信推出公众平台以来,没费多少力气,就拉拢了一大帮传统媒体、新媒体、专家、的加入,还掀起了一波自媒体创业热潮,让公众平台热闹非凡、风光无限。而与之相比,鲜果联播的媒体平台之后再也没啥动静;多看的数字出版平台倒有点气候,但成绩不敢恭维。据说4月底,微博的媒体平台也要上线,功能和微信的公众平台类似。两强“龙虎斗”,届时还有独立移动阅读app们什么事?

再来看类似“今日头条”这样资讯聚合类app,竞争对手们也很明显,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的新闻类app。今日头条们给用户的阅读体验不错,与门户新闻app竞争或许有优势,但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版权。门户早就与传统媒体、网站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再加上自己的博客平台,他们的新闻类app基本上不存在内容版权上的问题;且在版权购买方面,基本不会增加多少费用。4月初,新浪门户首页的改版,深度与微博帐号对接,加入了个性化资讯推荐的模块,慢慢也在走同样的路线。手握庞大的用户行为数据资源,其他门户们迟早会走上这条路。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篇5

“不做生鲜等死,做了生鲜找死”。尽管业内流传这样的说法,但是整个中国电商业界,恐怕少人会否认,生鲜电商是一块蓝海。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农副产品价值总额为2.45万亿元,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仅占1%左右。该领域的电商市场潜力让巨头们觊觎已久。同时,生鲜食品网购量高速增长也让更多的中小型电商企业和创业者们心动,不愿坐等失去攻城掠地的机会。

然而,从事生鲜电商可能真的是在“找死”。2014年,国内生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但庞大而诱人的市场背后却是整个农产品电商平台的亏损现实。据报道,中国目前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超过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已达3000家,却几乎无人盈利。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中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当前国内生鲜电商面临的困境:“现实表明,生鲜电商看起来像美丽的大草原,其实却到处是沼泽,极易陷入,需要小心行走。”

分析发现,三大难题成发展掣肘。一是物流体系很不给力,成本居高不下;二是产品质量控制十分困难;三是运营模式和定位相当困难。

一位生鲜电商人士表示:生鲜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物流高出一倍,这已足够让不少电商乃至于传统商家都望而却步。

出路在哪?专注于本地化可解决成本难题。京东生鲜负责人表示,产地直供保证商品品质同时,减少了渠道商、商等中间环节;整合生产商的生产物流体系和线下零售店成熟的全温层物流配送体系,则保证了以最快的配送方式、最低的成本将鲜活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顺丰则认为,此种模式中,冷链建设的高投入,决定了小玩家难以生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并不看好网络电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反而认为家庭农场发展电商有很大商机。“家庭农场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生产方把产品直接送到消费方,这中间省去很多环节。但需要注意产品标准化,此外信息化也需要得到重视。”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篇6

[关键词]生鲜;电商;运营问题

[Doi]10.13939/ki.zgsc.2017.12.283

1引言

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生鲜电商,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生鲜肉类等。[1]生鲜电商解决的是生鲜类产品的流通问题,部分文献将这一问题概述为“菜园子”“果林子”到“菜篮子”“果盘子”的对接问题,从宏观角度对生鲜电商的整体布局进行了理论总结,本文意图从具体生鲜电商的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提炼生鲜电商运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思路。

2生鲜电商发展现状

自2012年以来,生鲜电商因其低渗透率、高市场容量,被视为电商领域的新蓝海,各大电商平台还有诸多市场主体纷纷布局生鲜电商。

但近期以来,生鲜电商纷纷出现问题。2015年年底,宣称要打造水果生鲜界“阿里巴巴”的水果营行倒闭,2016年,抢鲜购倒闭,多点裁员,垂直电商第一梯队的美味七七倒闭,曾经的明星企业青年菜君破产清算,壹桌网、爱鲜蜂、果食帮先后停业,一米鲜被百果园收购。

大批生鲜电商企业的倒闭和转型,说明我国生鲜电商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很可能不是个案,而是存在共性,值得探索和研究。

3生鲜电商运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1宏观层面

苑金凤等(2014)从农产品的发展特征出发,将生鲜电商的问题归结为产品种类受限、食品安全和认证问题、物流配送制约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2]战勇钢等(2016)从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角度,把生鲜电商的问题归结为鲜活农产品的储藏条件、农产品电商标准化、卖家信用保障机制、信息不对称和农产品的价格限制五个方面。[3]除此之外,业内公认的生鲜电商难题主要集中在:产品标准化、供应链、冷链物流和配送体系四个方面。

上述问题,部分是体制因素,部分是历史遗留、还有部分是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在近年生鲜电商的大规模投入中,已经有了极大好转,冷链物流和配送的网络日益健全,生鲜产品的品质在消费者升级的需求倒逼之下正在升级,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

宏观层面,生鲜电商企业除了布局冷链物流和配送系统外,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只能一边跑马圈地一边静候条件的成熟,最核心的难题在于:不同于快速升级的科技产品,农产品品质升级所需的优良育种、健康环境(土壤)、有机生态技术、适度规模等条件至少需要5~10年,而生鲜电商企业要在现有条件下苦苦坚持,直到“褚橙”的大规模成熟,预计还有3~5年的时间。

3.2微观层面

郑亦麒(2016)系统地研究了制约农产品网络营销效能提升的因素,将它从微观上归纳为营销目标客户群、营销策略和促销平台建设三个方面。[4]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生鲜电商运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把生鲜电商运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从微观上归纳为运营模式僵硬、目标定位模糊、供求关系考虑成本和“最后一公里”难题。

3.2.1照猫画虎:运营模式僵硬

生鲜电商是跨界思维在农产品领域的又一次革命,除了少数供应链逆向整合组建生鲜电商(如顺丰优选)和部分实体生鲜批零商利用o2o向线上扩张外,绝大部分生鲜电商的前身都是其他行业电商,这一出身决定了他们用以解决问题的仍是电商思维。电商思维的模式是高额补贴―迅速扩张―获得融资―继续补贴―占领市场―垄断获利,然而生鲜领域中的冷链物流这一硬件瓶颈卡死了绝大部分生r电商,高额补贴的成本需要迅速扩张来覆盖,而迅速扩张的结果就是更大规模的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即便获得融资也难以支付日益暴涨的成本开支。2010年以来,破产清算或被并购的生鲜电商一大半或者是从未获得融资就倒在了迅速扩张环节,或者是获得了几轮融资,却仍不足以止血最终惨烈收场,究其原因,就是照猫画虎,套用以往的电商运营模式。

3.2.2无的放矢:目标定位模糊

早期(2012年之前)的生鲜电商市场,包括易果、和乐康、沱沱工社等,都专注于小众市场,如高端水果,有机食品,海鲜特产,目标清晰明确,定位于高净值人群,盈利点一目了然。但高净值人群数量有限,随着大规模生鲜电商涌入市场,高净值人群市场迅速饱和并成为红海,众多生鲜电商不得以开始增加品类,力求通过一站式购物来提高客单价。与此同时,中端客户和低端客户也成为众多生鲜电商角逐的目标,数量众多(一度超过5000)的SKU极大地增加了商品损耗和库存成本,高额补贴和昂贵的获客成本让生鲜电商们雪上加霜,模糊的目标定位导致客户留存率普遍偏低,因而不得不重复支付获客成本,而原本一次补贴和获客需要三次到五次的下单利润来进行覆盖,这是大部分生鲜电商严重亏损的主因。

3.2.3冰山下的供求关系考虑成本

生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周期漫长、供应源分散且不稳定、价格波动频繁等诸多特性决定了其供求关系的复杂性,尽管不同生鲜产品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但各生鲜电商多品类博弈的结果,是对高品质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削弱,必须付出高昂的供求关系考虑成本。而传统农户早已习惯以量取胜,良莠同价,生鲜电商采购之后需要进行分类再加工,同样需要付出极高的加工成本,造成当前的两难局面。

3.2.4关键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问题实质就是流通的问题,生鲜电商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流通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实践中可以看到,生鲜电商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花费了不少成本,如青年菜君的地铁口提货以及后来各生鲜电商均采用的社区自提柜,用户满意程度却仍然偏低,普遍反映新鲜度不佳,在当前冷链不可能入社区的情况下,这一难题还将持续困扰各生鲜电商。

4问题解决思路

4.1后向一体化实现自给自足

后向一体化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做法,除了资本和人力的投入外,最大的投入是时间,褚时健花10年种褚橙,科尔沁牛业1999年开始畜牧有机肉牛。较为利好的消息是受先行者的努力和科技的进步共同作用,现今后向一体化的时间大大缩短,是保障产品品质、减少供求关系考虑成本较为可行的做法。

4.2前向一体化实现门店自提

前向一体化自组门店,利用o2o打通线上线下,实现门店自提,从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样是较为可行的思路,当前不少生鲜电商已经试水线下门店,证明其可行性。

4.3外包,利用专业化降低成本

在大量生鲜电商倒闭的背景下,不少未获得融资的小型生鲜电商却乘机崛起,究其原因,它们稳扎稳打,专注于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利用电商特性降低成本,实现盈利,如深圳水果姐姐,专注解决批发市场到消费者这一流通环节,再如上游企业做电商自营(如褚橙、科尔沁牛业),把物流配送外包给第三方,或上游农户利用淘宝低价引流,再或直接微信圈粉预售,还有原生鲜批发商利用大规格包装低价销售方式来抢占市场,均是借助电商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以此来获得盈利,避免陷入传统电商烧钱扩张的循环。

4.4注重高频品类,严控SKU

汪旭晖等(2016)研究生鲜流通问题时指出,生鲜电商市场消费要经历“发现式购物一搜索式购物一仓储式购物”的发展脉络,生鲜电商产品供应要经历“高档稀缺一稀缺低价一低价普通”的发展历程。[5]生鲜电商需要更加注重高频品类,提高交易频率,同时需要严控SKU数量,最大限度减少损耗和库存成本。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生鲜产品电子商务[Z].

[2]苑金凤,刘琦,王倩,等.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特征――以淘宝网为例[J].电子商务,2014(2):8-9.

[3]战勇钢,吕建军,张小菲.消费者对网上农产品信息描述的需求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6):159-161.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篇7

徐克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有句台词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放到互联网,此言就成了―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血海”。生鲜电商的利益前景毋庸置疑―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中国生鲜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约为225亿元人民币,另据申国万银预测,2015年生鲜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在2014年的基础上翻倍,并将在2018年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目前生鲜电商只占整个生鲜市场1%左右的份额。

面对如此前景可观的市场,如果说“得生鲜者得天下”在前两年还是一句戏言,现在看来就是至理名言了。于是巨头们纷纷招兵买马,四处投资合并。2014年底,阿里巴巴千万美元投向易果生鲜;2015年5月,京东联合SiG、锴明资本7000万美元投资天天果园;2015年8月上旬,京东又以43.1亿元人民币入股永辉超市。此外,腾讯投资每日优鲜;亚马逊公布生鲜馆;苏宁超市上线苏鲜生,进军生鲜品类;华润万家上线e万家,主营生鲜类目;步步高打造云猴生鲜等,都是生鲜电商市场群雄逐鹿的盛况。

直到今年10月,百度2.2亿美元投资我买网,为这个热闹的市场,再添了一股新势力。

热闹之下,泡沫隐现

随着百度的入局,生鲜电商市场该有的巨头都到齐了。虽说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充满创新和神奇的地方,但对于一个新的领域,尤其是一个新的o2o领域,资本和新晋者依然只会按套路出牌―烧钱。

“下载app即送水果,扫二维码并关注微信公众号送水果,分享链接至朋友圈还有水果送……”这样的广告词在今年屡见不鲜。与团购和用车市场的烧钱相比,生鲜电商市场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线上的烧钱推广,不少生鲜电商还采用了线下上门推销的方式―用户下载app,即可获得优质水果。顺着烧钱的大势,今年8月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表示,本来生活将赔本“以亿元计算”开拓生鲜o2o领域。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不过,无论生鲜电商的烧钱力度有多大或者说凭着烧钱抢到了多少用户,终究给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觉。鲜明的例子就是团购和用车市场,用户最终选择的方向也是围绕着商家的折扣力度。当没有折扣或折扣力度变小后,用户也会大批量流失,所以之前的“努力的烧钱”也就付诸东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烧钱问题没解决的同时,盈利问题也是生鲜电商面临的关乎生存的难题。据报道,全国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只有1%实现了盈利,绝大多数还在亏损或持平。如社区001可能是怪自己烧钱太厉害,结果连官方微博都不更新了。可基于竞争市场的激烈,目前的应对方法也只有继续烧钱,但这并不是个根治之法,只会恶性循环。

鹿死谁手?百度是否有戏?

虽然生鲜o2o问题不少且这个行业早已人山人海,但百度却偏向虎山行的原因很简单―在电商上存在劣势的百度,定不会放过如此前景可期的领域,并企图利用这个领域打一个漂亮的逆袭战。

然而百度此时选择进入生鲜电商市场是否为时已晚?或者说百度选择与我买网合作的战略模式,同阿里巴巴、京东相比孰优孰劣?

表面上看,因为巨头的率先涌入,生鲜电商市场形成了割据局面,后来者百度并无占位优势。实际上,先入为主的这些生鲜电商们并没尝到太多甜头,碰一鼻子灰倒是有不少,比如顺丰优选今年上半年Ceo离职,随后和顺丰嘿客整合,但仍然处在亏损的旋窝中无法自拔。百度此时入局本是姗姗来迟,不过我买网作为中粮集团旗下生鲜网站,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累积,拥有供应链和线下推广的优势―在全国60个城市拥有健全的冷链物流。这与阿里巴巴、京东以及顺丰优选不同,生鲜仓储与管理方面的优势,让百度拥有后发制人的机会。此外,我买网还将和百度旗下的百度糯米等生活服务类资源合并,产生更多连带作用。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篇8

这是一家颇具戏剧性的企业。

今年1月,优菜网150万元卖身,创始人丁景涛宣称难以继续经营,并现身痛诉失败经验。没想到经此一炒,优菜网的知名度和流量直线上升,2个月后,优菜网复活,而且还扩充了更多、更广的库存量。

事实上,创立于2010年的优菜网是国内最早一批尝试生鲜产品B2C模式的电商企业。在其创立不久,便获得了200万元的天使投资,3个月后宣布实现盈利。

但好景不长,在接下来不到3年时间内,优菜网经历了从辉煌到凋零,原因直指生鲜电商核心的供应链难题:与产地很难实现直接对接,无法在源头把控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复活后,丁景涛改变了策略。优菜网开始签约社区实体店,并提供社区商城,实现本地化线上线下结合的解决方案,这类似于扶持了千万个优菜网,来解决用户成本高、维护困难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等难题。

丁景涛的愿景可不止于此。优菜网还将签约大量基地,解决商品种类问题,而且基地直达客户的供应链模式将会取代传统的批发模式,解决快速新鲜、损耗等问题。

当然,这并不容易。基地直供品种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网上商城的建立。“如果实体店品种很少,网上商场是没法建立的。”丁景涛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送牛奶一样的配送

3年前,丁景涛创办了优菜网,并以北京市西四环北路世纪城小区为试点,探索通过电子商务来销售生鲜产品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在世纪城小区获得了成功。在获得200万元投资后,丁景涛有了扩张的资本,开始向北京其他居民小区扩张。“后来,优菜网基本上覆盖北京二环以内所有小区及东四环大郊亭附近的一些小区。订单量也由每天100单迅速增长为500单。”

不过,丁景涛发现和自己合作的这家有机蔬菜供应商提供的竟是假冒有机蔬菜。这是丁景涛所不能接受的,丁决定将有机蔬菜改变为质量较好的普通蔬菜。

这一改变使优菜网的客单价直接降低了一半左右,而客单价下滑又直接影响到了毛利率。按照这样计算,即便是每千克蔬菜按照100%的加价率,每天200单以上才能保证盈亏平衡。

与原有供应商分道扬镳后,优菜网的供应问题变的急迫起来,丁景涛只好改从北京新发地蔬果批发市场采购商品。

即便采购到了品优价实的农产品,其标准化问题是丁景涛难以迈过的又一个坎。受产地和种植时机影响,即便同一种农产品,其口感也差异很大。

优菜网曾深受其害。某次优菜网采到了一批口感上乘的苹果,市场反馈不错,但是下一批采购产地发生变更,虽然两个批次的苹果大小、颜色相差无几,但口感相差悬殊。这使得优菜网流失了不少客户。

2011年5月,在曾供职于超市的一名员工建议下,丁景涛模仿超市的模式购买了冷库,并将生鲜产品保存在冷库中。不过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出库时蔬菜看起来新鲜翠绿,但实际上蔬菜的细胞已经失去活性。等到用户手中就变成了烂菜。

“冷冻蔬菜”事件使得优菜网在半月内,订单量迅速下降半数还多,直接令优菜网陷入亏损的边缘。

事实上,优菜网的电商模式也经历过辉煌,值得一提的是其配送模式。

每到下午4点多,家住北京市西四环北路世纪城小区的居民,便会收到前一天从优菜网订购的蔬菜、水果等新鲜农产品。如同习惯订购的三元牛奶一样,优菜网配送人员会将打包好的生鲜商品放进客户家门口专用的箱子里。

这种配送模式被丁景涛称为像送牛奶一样送生鲜。那时候,生鲜供应商都会于每日上午将生鲜商品送到优菜网的加工车间,经过简单的分拣、加工和包装之后,优菜网的厢式货车将商品运输到小区指定卸货地点,然后再由负责该小区配送的三轮车送到客户专用箱子。

“我们采取‘2+3%’的模式给第三方配送人员进行提成。也就是说,只要他负责送一单商品,他首先会获得两元钱的基本费用。另外,他还可以获得按照商品售价3%比例的提成。以金额为100元的订单为例,只要他完成配送,便可以得到2+100×3%的配送费用,共5元钱。”丁景涛对这种模式颇为自豪。

当时仅世纪城小区,优菜网每天便能实现100单交易,平均每笔交易客单价为60~70元。谁曾想到从辉煌到凋零正好是3年,但丁景涛没有放弃。

网上商城配合实体店

2013年3月,丁景涛隆重宣布优菜网“复活”。他调整了战略,优菜网以线下实体店为渠道,解决用户发展速度和销量的难题,再由网上商城相配合。比如右安门小区附近设有菜店,菜店网上商城为,优菜网作为各个实体店的入口,顾客打开优菜网,可以进入到家门口最近的卖菜点。

丁景涛所说的模式就是给传统实体店加了一个网上商城。他利用实体店来提升用户忠诚度,通过实体店给网上商城拉广告。现在,优菜网的实体店数目有14个,丁景涛的目标是在“十一”之前,优菜网可以把这个数字翻一番。

事实上,实体店数量不足不仅关系到供给货源的质量,还会阻碍网上商城的建立。丁景涛这样解释:实体店越多,提供的品种也就越多,跟蔬菜基地合作的可能性越大。一家基地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品类,如果从多家基地进货,要投入很大的物流成本。而且只有等实体店品类满足到一定数量,相对应的商城才会上线,否则成本也很大。

丁景涛的目标是货源采购将实现从基地逐步替代新发地,最终实现所有品类都是基地直供到店里。“未来我们给基地提供开放式端口,基地把商品直接上到我们后端。成本价、销售价都由基地自己定。”丁景涛说。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篇9

【关键词】o2o运营模式盈利模式顺丰嘿客苏宁易购

一、顺丰“嘿客”o2o商业模式

(一)“嘿客”o2o的运营模式

1.网上购物+门店体验。每家“嘿客”门店中都贴有各种商品的宣传海报,顾客可以根据海报上的提示在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在网上下单购买,顺丰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或者顾客自己到门店自提。同时,顾客可以到离自己最近的“嘿客”社区实体店内观察感受实物商品,有专门的店员为其服务,讲解商品详情,如果选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可以通过扫描门店内商品的二维码进行购买。

2.金融+数据。作为快递行业佼佼者的顺丰,自身有着庞大的寄送数据库,通过数据的分析、能够准确的整理出各区域的消费结构和综合消费水平,而这些都是电商必须具备的条件。顺丰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消费者数据资源成立了“嘿客”这样一个网购服务社区店,电商企业入驻“嘿客”,形成了社区的生活类电商入口。

3.特色产品经营。顺丰“嘿客”的特色产品主要以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产品、应季食品为主,利用顺丰现有的生鲜冷链线为客户提供24小时内送达的快捷服务,新鲜水果产地采摘是“嘿客”经营的一大特色,顾客今天下单,立马就会在产地采摘商品,然后保证第二天送到顾客手上。

4.生活管家服务。“嘿客”为消费者提供了充话费、缴气费、干洗衣服、预定机票等便民生活服务。在“嘿客”实体店内,不仅有免费wiFi,还可以免费饮水、借存雨伞、存放钥匙、出售小推车、免费打气、还可以代看老人。顺丰“嘿客”以便捷的服务为基础,服务到社区的方方面面。

(二)“嘿客”o2o的盈利模式

“嘿客”店作为一个便于人们网购的服务平台,除了自己的特色产品顺丰优选以外,还拥有大量厂家和经销商为其提供商品和购物平台,例如,淘宝网、京东商城、当当网以及许多小店的购物网站上的很多商家都纷纷加入了“嘿客”,还有一些提供便民生活服务的商家。首先,商家可以在“嘿客”的实体门店通过海报,橱窗,展示柜,广告机等方式投放广告,“嘿客”门店会收取一定的广告费。其次,客户可以将他们的网上商城与门店融合在一起,消费者可以通过门店内的电脑或者自己的手机逛商家的网店,进行购买,顺丰完成接下来的货物配送,并收取物流费用和销售扣点。最后,便民服务业务的商家通过“嘿客”门店的访问信息来获取用户,“嘿客”门店收取一定的佣金。

二、苏宁易购o2o商业模式

(一)苏宁易购o2o的运营模式

1.支付方式。苏宁易购的支付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微信支付”、“银行卡支付”、“支付宝支付”以及“货到付款”。同时苏宁易购还建立了自己的独有支付方式“苏宁门店付款”,顾客在网上下单后可以选择到门店内自己提货时付款。除此之外,苏宁易购还可以使用电话支付。

2.消费者体验。苏宁易购拥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实体门店,可以让消费者看到更多价格实惠,品种丰富的商品,而且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胜于其他竞争者的用户体验,苏宁易购的每个实体店铺里都有专门的营业员为顾客提供周到的服务,让顾客进行产品体验时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产品的功能与使用。这种方式实现了网络虚拟化与实体店体验的有机结合。

3.配送方式。苏宁易购的配送方式主要以送货上门和顾客到实体店自提两种方式,用户在网上商城下单付款后可以选择送货上门,或者到离自己家最近的门店出示自己的订单号和付款证明就可以提取商品了。

(二)苏宁易购o2o的盈利模式

1.主营业务收入。根据苏宁2015年前三个月的财务报表显示,彩电、冰箱、空调、音像这些主营产品的收入比上个季度增加了29.06%。其中自营商品销售额达到了58.97亿元,线上交易平台的销售额为11.77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营业务中,苏宁的优势产品――大小家电的销售额度稳中有升,依然占据营业收入的关键位置。

2.百货零售收入。苏宁易借由收购母婴用品“红孩子”企业这样的机会,将原来的母婴产品和化妆用品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升级。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母婴品牌红孩子销售业绩比第三季度增长了200%,苏宁超市的商品销售业绩也增长了400%。同时,原来苏宁网上商城的服饰类产品、食品、办公用品也创造了可观的收入。

3.增值服务收入。苏宁易购为货物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和售后服务,而且还承接了国家旧家电回收的业务,这些售后服务每年可以给苏宁带来上千万的利润。同时,苏宁还扩展了方便个人生活,出行的话费充值,酒店机票预定等增值服务。随着服务平台升级,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服务价值会越来越大,必将为苏宁易购创造更多的收入。

4.广告收入。目前,随着网络广告的盛行,苏宁易购向商家提供广告展位,并收取一定数额的广告费,并且商家入驻苏宁易购网上商城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加上后期产品的推广费用,这些都为苏宁易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三、o2o商业模式多元化发展前景

(一)形成o2o闭环。所谓的o2o闭环,就是指将两个o通过的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也就是说将网络上的广告宣传、优惠营销和庞大的消费群体吸引到线下的实体店中来,然后再将线下实体店中的顾客带到网上的店铺中,在网上发表他们的消费心得与体会,及时反映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从而实现线上用户需求与线下用户消费的有效转换。o2o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将o2o打造成一个可靠、安全的商业闭环。

(二)将o2o与GpS、SoLomo营销模式结合。通过现代先进的通讯技术和GpS定位系统获取消费用户的具置,然后根据用户的位置为其提供一些新闻信息、便民服务、优惠活动。将o2o与社会化Social、本地化Local、移动化mobile的新型营销模式相结合,用户可以迅速的了解到与他相关的人正在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就可能为商家带来潜在用户,为商家吸引大量的顾客,同时也方便了用户。

参考文献:

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篇10

关键词:生鲜电商;物流;冷链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2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生鲜领域可谓是实实在在的市场潜力股,相对于传统零售超市渠道,农产品的销售在互联网渠道上的渗透率目前仅占1%,可见其发展前景的广阔。但由于在供应链尤其是物流的仓储和配送中的高成本下,目前国内生鲜电商盈利的仅仅1%,供应链过长是其难以维系的主要原因。种植、选品、包装分拣、物流、损耗和营销等环节环环相扣,而其中最大的制约就在于物流。生鲜电商由于物流带来的亏损率大约在10%,甚至有时达到30%,是传统生鲜超市的2-6倍。以龙虾举例来说,在一般的水产市场,龙虾价格可以卖到140-150元每斤,而通过电商平台,450g的龙虾要卖到119元才能保本,700g的龙虾要卖到159元才能保本,并且每份龙虾中都含有至少大于一斤的冰块来保持低温。

目前生鲜电商物流参与者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类是自建物流,通过冷链物流系统的搭建介入到生鲜电商;另一类是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生鲜和消费者的独立物流公司。电商平台若构建自己的快递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若想提高快递的效率就要对冷链系统进行完善,而若是想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意味着电商需要付出比普通货物高出一倍的物流成本,所以如何抉择是生鲜电商的一大难题。

一、自建物流

自建物流可以保证不用付出比第三方物流更多的物流费用,同时提高配送效率也可以更加能保证生鲜的新鲜程度,还更容易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一举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顺丰通过增加冷链物流为公司带来了一个新的业务补充,考虑到物流成本是最大的制约因素,顺丰优选通过半冷链的方式避免了进行全程温控配送,大大缩减了物流成本,同时因为强调快速配送也保证了生鲜的新鲜程度。

二、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分为两种情况,即专门从事生鲜服务的企业和承接生鲜业务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生鲜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不用花大额资金建立冷链系统,也不用因为全国的站点不足导致配送速度慢效率极低的现象。但是第三方物流的收费几乎是自建物流所花费的两倍及以上,所以如果企业想要长远发展,这样会使得物流成本占生鲜成本的比重很大,此时这种方法还需要谨慎。

小农女就是从事专门生鲜服务的物流工作逐渐成长的小企业,该模式解决了以往餐厅需要自行采购的情况,同时可以拥有与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并且定时定点配送成本相较其他而言较低。另一方面,小农女也在社区附近开设线下实体的生鲜店,附近的邻居可以在微信上下单之后到店自提并且每天都会一款特价商品。这样可以:一是可以吸引附近餐厅将其发展为客户,二是可以作为分拣中心进行配送,分散分拣中心的库存压力,三是作为实体店可以销售菜品取得利润。

从事于承接生鲜服务的企业一般都是为了在原有物流体系的基础上建设并晚上冷链物流体系从而拓宽经营业务,都很看好生鲜这片蓝海。这样的企业很多,最典型的如人人快递、宅急送以及京东和顺丰等主流物流公司。

三、生鲜电商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99%的生鲜电商都在亏损之中。生鲜的物流环节复杂,成本受多重因素影响,如冷链建设、运输,配送的速度,自然天气等等。其存在问题诸多,具体表现为:

1.目前的生鲜电商的品类还太少。物流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两部分,其中固定成本比如冷链仓储、冷冻设备投入等会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而逐渐摊销。

2.冷链物流体系的落后。目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并且冷藏仓储普遍老化且分布不均。

3.监管。网购生鲜一来要便利,二来要品质由于线下。生鲜的流通涉及很多中间环节,很多产品无法追溯到原产地,品质监管、仓储问题便不易掌控。

四、生鲜电商物流的解决方法

电子商务平台的物流耗损一般达到10%―20%,有些进口水果耗损率更可能达到50%,而耗损隐患的产生存在于每一个环节。降低耗损毫无疑问考验的是平台对商品的选择、分类储藏、销售、配送、售后等整个供应链的运营和管理。

五、生鲜电商物流问题解决对策

1.解决冷链物流体系问题。目前国内已经有两股力量在推动解决,一方面是企业自建物流,另一方面则是整合现有的冷链物流资源。

2.采用预售模式。以订单需求推动产品供应,使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将生鲜商品的库存成本和耗损率降到最低。该模式的优势在于首次按保证货源量稳定,其次也可以把握储备数量。

3.推出主打产品。生鲜电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从带来关注度的角度考虑,基于价格和体验度,消费者会主动传播,就能为网站带来新的用户。

4.经营中高端产品。这已经是当前的发展趋势,中高端产品的货值较高导致物流成本的比例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便更容易接受。

5.寻找与政府合作的机会。与当前政府对于三农的扶持相匹配。

6.配送方式的多样。为了降低配送的成本,可以采用众包的形式,集结零散的劳动力,充分利用了资源,不用设立中转站,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在三农政策和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在生鲜电商物流环节带来巨大的损失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资金压力下,有必要尝试寻找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04).

[2]周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J].企业研究,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