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风险管理发展十篇风险管理发展十篇

风险管理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8:55

风险管理发展篇1

关键词:风险管理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任何项目的决策和实施都无法回避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无论内、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结果就是项目成本的变化,严重的、负面的变化甚至会导致项目的失败。因为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即带来项目发展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即构成项目的风险。所以说,项目都存在风险,要扩大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只有积极面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风险识别,全面认识、归类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风险预测和衡量,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最后,针对不同的风险,通过采取避免、预防、自保、转移等风险处理手段,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这些风险识别、预测和处理的过程,即构成风险管理。

由此,我认为,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风险管理理论出现的早晚,从本质上,风险管理是伴随着项目的产生而诞生的。

但纵观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风险管理还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最早提出风险管理理论的,可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至此,风险管理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但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50年代风险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7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随之,世界范围内陆续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它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1986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仍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以我亲身经历的房地产行业而言,风险管理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改革开发初期,房屋作为一种产品的社会属性还以一种企业福利存在,房地产市场并没有真正形成,有的地方,新建房屋建筑面积指标甚至被当作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当时,土地划拨是土地获得的主要来源,政府积极支持、推动,房屋销售虽然不火但也不愁卖,房地产市场基本供求平衡,在这样一种市场状态下,房地产开发像当时的其他许多项目一样,具有很强的盲动性,无所谓风险管理,甚至许多公司、项目本身都缺乏规范的管理。只要有渠道,能批来土地,没有市场调研,产品基本雷同,主要凭着公司老总的感觉进行开发、销售。销售定价主要参考成本、周边房屋价格(可替代品价格)而定。在市场不开放、市场不成熟的阶段,房地产商象当时的其他很多行业一样,凭着直觉和渠道,生存的有滋有味。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尤其是国家启动房地产行业抵御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取消了福利分房,改为住房货币化补偿。房地产的商品属性得到了完全释放,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房地产开发竞争于是变的异常的激烈,风险管理也开始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已基本覆盖了项目开发管理全过程,根据各个阶段重点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风险管理的深度和科学性尚有很大的待提高空间,整体而言,还处于风险管理初级阶段。

项目决策阶段,主要围绕项目的机会成本来分析项目可行性和项目收益。具体手段主要为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可研报告,通过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目前现状的了解,对比周边既有项目情况,宏观分析了项目是否可行的问题。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在目前房地产领域,还是普遍开展的,但因房地产开发项目受总体规划的控制较大,这个阶段主要是符合性风险管理,即用地性质、用地条件、预期市场等限制条件产生的风险成本,能够被公司接受即进入,不能被公司接受即退出。但也不排除个别企业受产业链的限制,饮鸠止渴;或公司过于庞大,盲目扩张而失控,从而失去风险管理的情况。但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在项目决策阶段的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我认为,这一方面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灵活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房地产市场长期不开放,买方需求长期的积压还需要较长的释放期,房地产市场在较长时间内还将普遍存在求大于供的局面,卖房市场的优势直接导致房地产企业只要有项目就挣钱,所以项目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做什么项目,选择优势项目的工作上。

项目实施阶段,房地产开发项目目前已基本保持了较高的专业化运作。在项目实施前,都已完成了项目任务分解和风险识别的工作。具体任务的完成和风险的处理都由各专业职能部门具体完成,完成的结果和效果,直接受专业职能部门的从业人员水平和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影响。从企业的高度,一般参照行业普遍风险处理水平进行最底限控制,各部门对风险的处理,只要达到公司节点要求、成本要求即可。作为工程管理部门,则主要通过风险转移来规避风险。房地产开发以来,建设工程领域基本形成了以甲方为首的买方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借鉴国外FiDiC、JCt条款,但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充分发挥了施工承包合同的承包二字,在国家法定合同格式的基础上,通过数百页的工程合同补充协议(主要参考FiDiC样式),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本身的风险,包括材料涨价风险、政策风险、工程建设中的不可预见风险全部转移给了工程总承包单位。这种方式从理论上,我认为是合理的,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一个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企业,承担房地产开发本身主要的价格风险是合理的,而作为有资格的施工企业,对施工领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承担工程建设本身的风险也是无可厚非。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因为工程建设行业的一些不规范因素,使得工程建设投标队伍参差不齐,投标水平有高有低,有的考虑了风险因素,有的未考虑风险因素,同时很多情况下,建设单位也无法向投标单位提供充分的图纸或回标时间,结果是很多时候在没有遇到风险或风险较小时,合同可以执行,但在遇到真正的风险、风险较大时,风险通过合同转移的执行力并不充分。

风险管理发展篇2

一、保险企业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1.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不强。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基本上还未纳入保险企业管理,保险经营还处于财务型控制被动经营状态;总体经营比较粗放,直接开拓市场的各基层经营单位没有把风险管理作为常规的工作来抓,即使发现了风险事故,也未尽力处理,而是把风险责任上交。

2.关注显性风险管理,忽视隐性风险管理。第一,在业务发展导向上,由于注重规模和速度,强调业务增长数量,忽视质量。我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主要以当地市场的保费量(市场份额)为依据,保险法规和监管要求对保费地位的过分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保险公司把市场占比作为主要经营指标之一,这种没有兼顾质的基础上的量导致业务品质低下,风险因素增多。第二,保险公司的经营以抢占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对产品风险的评估控制重视不足。第三,价格制定上以低价进行恶性竞争,盲目承保、劣质承保屡禁不止,由此引发财务风险和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第四,在发展的战略方针上,存在保险决策和经营的短期行为,对保险业及保险公司长远发展战略注重不够,这样势必导致对影响长远发展的风险因素考虑不周全。第五,在制度建设上,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法律基础建设还很薄弱,一个有效的保险法律体系还未形成。

3.注重内生风险管理,忽视外生风险管理。一是保险公司一般都忽视对公众信用风险的管理,没有认真研究因恶性竞争而引起的欺诈、误导等严重缺乏公信力的行为对操作风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二是保险公司面对同业的恶性竞争,对如何发挥同业组织的作用来规范共同的市场行为,形成有序的竞争局面重视不够;三是对保险中介的风险管理严重失衡,部分公司无视保险中介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同业组织的自律公约,不顾中介机构经营资格、职业道德状况等条件进行合作展业,忽视或不能对中介组织进行风险管控;四是缺乏对保险欺诈和误导进行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保险欺诈造成的损失日趋加大,保险误导给展业带来的操作困难日益严重,由此对应的管控措施却尤为不力。

4.注重财务风险管理,忽视人力资本风险管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凸现人才供应的脱节,由此引发同业挖角现象十分严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考虑人才素质、业务品质、展业习惯和队伍结构,更不考虑竞争主体间队伍的相对稳定,导致保险公司间矛盾重重,也培养了一批专靠跳槽为生的业务员队伍,出现一批市场跳蚤。他们的行为表现在市场操作过程中本身就是风险源。

5.注重财务报表静态分析管理,忽视操作过程动态风险管控。当前保险公司一般所进行的月度经营分析、季度经营分析主要是事后静态地评价达标情况,对不达标机构和指标缺少预防硬措施,也没有月度的风险管理评价报告;由于有些风险管理指标无法量化,年初下达计划指标任务时也没有把风险管控作为关键指标;直接拓展业务的各级机构对应关键指标而制定的关键行动计划也主要是围绕关键指标的达成而进行。这些管理行为导致操作过程动态管控不力,如保费现金流的管理,应收管理人为的呆账、赖账现象时有发生。

6.没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很多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没有单独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及防灾防损管理部门,即使有这种机构的存在,其人力财力物力配备也严重不足。对于风险管理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成立稽核部门,而稽核的技术力量又相当薄弱,无法应对风险管理。

7.缺少针对分支机构的经营风险管理的专门政策。当前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合规经营意识不强。一些基层保险公司违背市场规律,盲目或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同业非理性竞争手段更加隐蔽,主要通过合同外口头承诺、系统外违规操作等方式提供高保障范围来争取业务,导致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积聚,特别是渗透经营中的商业贿赂问题耗蚀了行业利益,损害了保险业形象,加重了影响偿付能力的潜在风险。二是风险管控不严。如有的基层公司执行业务管理制度不严,有的营销员未在规定时间将投保资料和保费交公司,有的公司数据来源不规范,上下级机构之间销售和财务数据不一致等,这些现象导致和积累了经营风险。

二、操作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

1.经营主体自身潜在的道德风险导致习惯性的风险行为发生。保险公司为达到经营目标,违反市场规律和有关制度,为获得短期利益而对长期利益的损害是保险公司主要的道德风险,而导致这类道德风险的原因与保险公司实行的绩效考核办法有密切关系。因传统绩效考评办法中经营指标的份量大,会导致业绩冲动而潜在着道德风险。同时,行业非理性竞争必然让公司间的道德风险增加,这种看似个人行为导致的经营风险,其真正的症结却是保险公司内部风险抑制机制的缺位。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这种层级过多、管控不力导致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2.全面的风险管理环境没有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受到很多环境因素或“软因素”,具体包括行业文化、管理风格等的影响,其中行业文化尤为突出。文化因子对于风险管理效能的影响呈倍数作用,先进的行业风险管理文化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滞后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于风险管理效能的缩小作用也是呈倍数作用,如果从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往往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风险管理不仅需要从组织、流程、技术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还需要从文化等环境因素方面去培育和经营。而当前整个行业都在急功近利地对市场进行

破坏性开采,没有进行行业的风险环境培育。

三、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1.严格控制现金交易风险。保险公司应全面推行资金收付转账结算,严格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充分利用银行结算工具,尽可能减少使用现金,防范化解现金交易风险。一是要把禁止业务员经手客户现金的规定纳入公司内控制度和业务处理流程,向社会和客户进行宣传倡导,并在柜面建设、账户开立、poS机设置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引导客户通过采取上门临柜、刷卡、柜员机转账、银行柜台交现或转账等多种方式与保险公司实现资金收付的直接结算。二是动员客户本人到营业柜台办理缴交、退保和赔款领取手续,或通过转账方式结算。

2.推广见费出单制度。见费出单是指先收费,后生成并出具保单。目前寿险公司普遍采用了见费出单制度,但产险公司一直通过应收来推动业务发展,导致人为操作风险的发生。各产险公司应对当前通行的先出单后收款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尤其对于分散型业务应按下述基本流程进行处理:客户投保——预核保——生成投保及缴费信息提示书——客户凭信息提示书缴清保单——公司凭缴费凭据生成并出具保单及发票。

3.实行投保提示和保单回执制度。投保提示制度的建立是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行业公信力、强化社会监督的有效手段,具体包括:拟投保的保险标的情况及保险期间,拟投保险种的明细价格与总额,缴费后方可正式签单并领取保单及发票的提示,缴费期限、缴费方式以及可供转账结算的开户银行及账户,业务员不得代收保费的提示等。保单回执制度的实施目的在于加强客户对业务员的监督,具体实施是在业务员送达保单时由客户在保单回执上签字,一般应于三天内将回执交回公司备案,以表明保单确实到达客户手中。

风险管理发展篇3

关键词:项目;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o-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的生产消费过程,在该过程中,未确知因素、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而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现在,我国工程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失控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管理不善和手段落后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对影响和制约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导致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风险引起大量的损失。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加以认识、判断、评价和控制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项目风险。风险,是相对于预期的目标而言,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风险意味着出现了损失,或是未实现预期的目标:二是指这种损失出现与否是一种不确定现象。

pmBoK把项目风险定义为:一旦发生,会对项目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不确定事件或情况。项目的一次性使其不确定性要比其他一些社会经济活动大许多,因而项目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也就困难和迫切很多。项目多种多样,每一个项目都有各自的具体问题,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1、对于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复杂关系,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了如指掌。

2、项目各组成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当项目进度拖延时,如果通过增加劳动力加快项目的进度,但也可能出现另一种结果,增加劳动力不但不能加快项目进度,反而使进度降低。

3、项目总是处于变化之中。难得出现平衡,即使偶尔出现,也只能短时间维持。

4、项目总是处于一种复杂的环境之中,不但有技术、经济性问题,还有一些非常复杂的非技术问题。因而,项目结果往往是综合权威或折衷的结果,而非项目计划的实现。

5、项目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险,项目风险大多数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性质、风险后果也不一样。

(二)项目风险管理。不同的组织、不同的专家对项目风险管理有不同的认识。德国人强调风险的控制、风险的补偿、风险的转嫁、风险的预防、风险的回避与抵消等。美国国防部认为,风险管理是应付风险的行动或实际做法,包括制定风险问题规划、评估风险、拟定风险处理备选方案、监控风险变化情况和记录所有风险管理情况。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的报告,风险管理是指系统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的形成化过程;是识别和控制能够引起不希望变化的潜在领域和事件的形式、系统的方法;是在项目期间识别、分析风险因素,采取必要对策的决策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二、项目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项目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风险丛生的过程。特别是对一些大型、特大型项目,若投资决策失误和风险预防不利将会给项目相关各方带来灾难性的损失。无论是业主、承包商还是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加强对风险的认识,世界银行针对每一个贷款项目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8世纪中期~20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经营管理始祖亨瑞・法约尔在他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面临的风险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而后20世纪美国爆发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促使经济学家开始了对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视。1952年美国学者格拉尔在其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一文中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

2、形成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1975年):20世纪五十年代莫布雷在其合著的《保险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内涵。随后,美国保险管理协会(简称aSim)开设了为期12周的风险管理课程,赫奇斯教授主持成立aSlm的“风险与保险学课程概念”特别委员会,并发表了“风险与保险学课程概念”一文,为该学科领域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合著的(RiskmanagementinBusinessenterprise》。该书后来成为该学科领域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文献。而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RimS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从原来意义上的用保险方式转变为真正按照风险管理的方式处置风险,风险管理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

3、发展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20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风险管理有了快速的发展,人们从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对风险管理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很多的学术研究机构、协会成立对风险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指导实践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如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欧洲风险研究会等。1983年在美国RimS年会提出的101条风险管理原则,成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使风险管理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标志着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颇具影响力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年会上对项目风险管理研讨,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io2000版中,把风险管理内容从原来的四个方面拓展到六大层面。同时,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联合国关于风险管理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风险管理的推进》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风险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和普及。

(二)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现状

1、国际方面。国外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探讨以及在实践中的初步应用,国际学术界已对风险管理的理论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认为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的研究与防范,达到降低损失和成本的目的。

人们从系统的角度,认为持续的风险评估和团队风险管理构成了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RalphL.Kilem等人在其《降低项目风险》一书中提出采用系统方法来处理风险,并提出识别、分析和控制不同风险的理论框架和实用方法,从实践中针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做了一些切实有

效的工作。Shen通过在1997年的一项关于工期延迟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出8个对工期影响重大的主要因素的权重,指出不充分和错误设计信息是导致工程延期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地质和天气状况的变化,同时还给出了防止工程工期延误的7个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将从实践当中所获取的经验信息进一步研讨归纳,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elisabeth、pate-Comet[和peterJ。Regan(1998)针对快速时变系统的动态风险管理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决策分析和人工智能方法为基础的风险测度模型和决策模型框架。著名项目管理大师HaroldKerzner博士提出了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并在北电网络等公司得到应用,由风险管理研究和开发项目合作组研究的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来评价组织当前的风险管理成熟度级别,为改进识别现实目标、发展或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设计行动计划。

2、国内方面。我国对于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是从风险决策开始的,起步较晚。“风险”一词是在1980年首次由周士富提出的。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研究的开始。此后,有关学者和专家对风险分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理论体系还停留在郭仲伟最初提出的体系基础上。1991年顾昌耀和邱苑华在《航空学报》上首次将嫡扩展到复数,并且用于风险决策研究。1995年召开的首届国际项目管理学术会议等,标志着学术界对项目管理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提升。姜青舫《风险度量原理》一书系统研究了有关风险度量问题,对已有的markowitz方差度量以及其改进的均方差度量、平均基尼指标不足的辨析,引入了多阶偏好和多阶投机偏好的新概念。刘霞的《风险决策:过程,心理与文化》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文化角度研究了影响风险决策主体的人格心理结构特征因素、群体情景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比较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应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仍然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为了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并争取有所创新,不仅要求我国的工程项目经理针对工程项目风险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也要求经济管理学者针对现实工程项目风险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还要对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细致的实证分析,用丰富翔实的经验材料对各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做出检验。并不断地拓宽应用范围。

三、项目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对位列pmBoK九大知识体系之一的风险管理的探讨,一直都是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学者们从微观视角,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概念,对建设项目风险的识别和防控有着积极的意义。

进入21世纪后,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风险管理思想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促进了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普及。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的风险管理将成为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风险管理发展篇4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巴塞尔协议》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历史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主要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贷款等资产业务为主有关。20世纪6o年代以后,随着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强调通过使用借入资金来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

20世纪7o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8o年代之后,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入。特别是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市场环境的这些变化都显现出原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外风险管理理论、资产组合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深化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出台并不断完善,标志着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也意味着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新《巴塞尔协议》

8o年代至今的2o多年,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和内容获得巨大发展的时期,回顾2o多年来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几乎都凝结在《巴塞尔资本协议》当中。因此,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来讲,《巴塞尔协议》的诞生和完善,是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革命性的成果。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诞生于1975年,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强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委员会制定的《巴塞尔协议》,标志着国际银行业协调管理的正式开始。之后,《巴塞尔协议》经多次修改,并推出了多项文件和准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报告》),该报告对银行满足总资本和核心资本的要求做了规定,核心思想有两项:一是将银行的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二是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确定了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并确定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标准比率为8%。报告的产生标志着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的过渡。

此后,随着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于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银行危机都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而造成的。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先后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新巴塞尔协议全面继承以1988年巴塞尔协议为代表的一系列监管原则,继续延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着手从单一的资本充足约束,转向突出强调银行风险监管从最低资本金的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的共同约束。新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原则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险范畴进一步拓展。尽管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新协议开始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破坏力,并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分母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的加权资产加上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

第二,坚持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但风险衡量方式更为灵活。银行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的基础,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了银行业最低资本金的要求,协议对银行资本的构成进行了界定,其基本精神要求银行管理者根据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确定资本构成,并依其承担风险的程度规定最低资本充足率。在新协议中,保留了对资本的定义以及相对风险加权资产资本充足率为8%的最低要求。与此同时,新协议放弃了1988年协议单一化的监管框架,银行和监管当局可以根据业务的复杂程度、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灵活选择使用,允许银行选择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促使银行不断改进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第三,强化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在新资本协议中,委员会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关键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新框架充分肯定了市场具有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

新巴塞尔协议充分体现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在巴塞尔资本协议规范下的银行竞争将是以风险识别、度量、评价、控制和风险文化为内容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竞争。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按照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方向将体现为五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风险管理内容由信用风险向信用、市场、操作性风险转变。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复杂化,银行的风险南原来的信用风险为主发展到多种类型风险共同作用,从发现风险到形成损失的时间大大缩短。与此同时,国际银行业对各种类型风险的认识程度和管理能力也在逐渐提高,风险的管理由管理单一风险到管理多种风险、由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走向集中管理,体现了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未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仅要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而且应更加重视市场、操作性、法律等各类风险的管理;不仅强调对市场风险因素的控制,而且应更加重视对人为风险因素的控制;不仅将可能的资金损失视为风险,而且还将银行自身的声誉损失也视为风险。

第二,风险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比较简单,一些银行风险管理还主要以直接管理为主,如审批授信项目、清收不良资产等。但从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要进一步发挥间接风险管理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时效要求短、批量化处理的银行业务,如资金业务、零售业务,要进行间接管理,运用模型用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别风险、地区风险、行业风险、企业风险等分析,结合信贷审查等直接管理形式,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第三,风险管理对象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组合管理转变。目前,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经营特征、资本运作的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审核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防范风险的要求,子公司、关联公司、跨国公司等复杂的资本运营模式使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和隐蔽,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要由对单笔贷款的管理向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转变,不仅要对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结构、对外投资以及全部现金流。同时,要把风险管理的视角从一个企业扩大到整个行业、市场的变化,在微观分析的基础卜强调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最终过渡到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制约下的组合模型的管理。

第四,风险管理重点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以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往往单纯强调“审贷分离”而忽视了商业银行内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但英国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一系列事件说明,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已经不单单是授信审批的控制,而且更强调银行整介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从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风险管理战略、偏好、构架、过程和文化的统一,通过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偏好、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信贷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

风险管理发展篇5

一、金融工程与企业金融风险分析

金融工程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进一步提升相应管理的整体水平。对于突发性的风,虽然金融工程反应速度较为迟滞,可是从整体情况来看,亦能有效预防突发情况,而且能够在突发情况发生的情况下有效的联动金融机构开展处置以及应对工作,其作用与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对于金融工程来说,与其他基础学科虽然呈现出很多不足之处,但通过有效的应用以及创新可以更好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控制企业金融风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目前中国面临的潜在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宏观高杠杆、部分领域和地区金融“三乱”问题突出、少数金融控股集团野蛮生长,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中可以观察到潜在的风险,一是会计核算风险,二是会计结算风险,三是会计监督风险。不同角度看待企业的金融工程风险是不同的,所以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金融工程风险的防范方案制定,是维护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采取的持续性措施。

二、企业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诸多因素,从企业自身发展考虑,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其中影响因素,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避免企业产生金融工程风险的因素之一,此外风险的控制意识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一)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完善企业在管理模式优化过程中,还有很大的空间未被利用。比如利用网络社交数据对金融工程信息的交叉验证,在公共社交平台中也蕴藏着很大一部分金融工程风险的警示与预兆,当风险的预兆与现实的经济发展相符,那么就会存在一定的企业金融管理模式的漏洞。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处理,求证材料与正常途径申报的材料内容有冲突的,可以作为潜在怀疑点去复查。复查的过程如果没有达到细节化,就会在之后的企业发展中逐步暴露出企业管理模式的整体弊端,最终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企业会计金融风险控制意识较为薄弱企业会计金融风险控制意识在目前较为迅速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存在较为薄弱的现象。从整体上来看,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没有在金融工程风险的处理过程中,采取分工合作的态度,导致企业中的员工没有对金融工程的风险加以重视,企业中的管理层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较为重视的是企业的生产效率带来的经济效益,具体到企业的财务部门,企业的金融工程风险在财务部门引起的重视没有达到足够的状态。长期以来对金融工程风险的不重视,就导致企业的风险处理措施不够完善,且相关的风险处理措施存在较为传统落后的现象。

(三)企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处于薄弱阶段面对当前纷杂的社会经济形势,部分企业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上未能持续得到提升,而在处理金融工程风险的工作中,传统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国际发展趋势下的多类型金融工程风险。企业也由于对于金融工程风险存在的不够重视,导致处理金融工程风险的专业工作人员存在技术性的短板和缺失。从工作人员本身来说,对工作内容的不了解也是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由于会计工作长期的固定工作模式,导致工作人员对于新的工作内容没有进行涉足,相关的专业性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企业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企业的具体形式进行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就没有获得既定的成效。

三、金融工程在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只有从企业自身具有的问题进行根本的改善才能真正做到企业金融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提升企业的金融工程风险控制意识才能对未来产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和处理,达到细节化与科学化的风险防范。

(一)针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善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就需要对企业的金融体系进行科学规划。首先,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构建一体化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披露。包括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披露。其次,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理清货币基金的真正属性和运营边界,杜绝监管套利,强化持牌经营,控制杠杆,严格流动性管理,引导其规范发展。最后,加快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适应性地调整银行资产负债表,积极应对居民储蓄持续下降的局面。

(二)提升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意识对企业的金融工程风险控制意识进行提升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时间段,不同被影响条件进行风险控制意识的策略变化,确定风险不同分摊比例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企业中的财务部门是企业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部门,在进行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提示的提升时,首先也应该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开展,接下来再进行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金融工程风险控制意识的提升和管理意识的升级。现代化发展中,我国各类经济蓬勃发展,国际化的经济对接项目也逐渐加以开展,企业的金融工程风险控制意识应该随着企业参与的金融项目的种类增加而不断进行加强和稳固。

(三)健全金融工程监督模式第一,对金融监管部门职能进行有效划分,强化不同监督单位间的信息协调交流,建立起一股监督合力,实现对企业金融秩序业务的共同管理监督。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要加强对监督单位资源的整合利用,防止出现资源浪费问题,避免重复性劳动,针对企业要采取针对性监管,推动提升监管工作效率。第二,企业监管主体需要加强事前、事中与事后的三重监管工作,在事前针对操作方案的合理性展开监督判断,事中对于企业金融行为开展定期询证,在事后对于金融工程行为全过程要进行全方位核查,且进行合理评价。

(四)强化金融工程监督团队建设第一,企业需要强化金融工程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增强思想觉悟以及素养水平。第二,为金融工程人员建立良好平台,要制定全方位的培训规划,丰富金融工程人员理论知识,增强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他们对于金融工程业务的融会贯通。第三,对不同层次工作人员要进行合理组织安排,金融工程人员不仅应当具备充足的工作经验,掌握相应业务,具有充足的协调组织能力,而且应当具备充足的政治觉悟与素养水平,要做到坚持原则、严于律己,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健全金融工程人员引进及辞退机制,加强筛选,针对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考核工作,违纪违规现象要及时有效处理,确保企业金融秩序团队的良好健康运行。

(五)加强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大数据带来的新技术与挑战,在市场风控的范畴已经再加以运用。企业的金融工程风险防控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就可以从现代化的技术出发,采用较为专业化的数据处理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精准计算,就可以在有效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金融工程风险,对于风险的产生也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企业其他方面对于专业化的发展也是重要的,买方的各家对冲基金们,在千变万化的各种数据里寻找获利机会,同时也得应对与获利机会相似度较大的风险点。同样,银行等卖方机构也在通过海量数据,建立新的风控模型或者完善已有模型。

四、金融工程发展趋势分析

(一)金融创新与企业创新体制的融合相较而言,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上与欧美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独特的创新体制和创新成果已经赢得了全世界瞩目。创新力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撑,而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又可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总资本水平的提升。宏观经济发展与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金融行业对资金的优化配置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金融资本要素与企业发展要素的融合不管何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其涉及的资本要素无外乎创新力和资源两方面,而资源则又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金融资源三方面。其中,创新力既是金融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力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各类知识产权评估和质押业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服务平台。在各类资源中,金融资源是企业获得金融资本的直接途径,具体可通过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产权质押等方式为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合适配比。

(三)金融创新标准化与企业发展的业务衔接国内企业数量众多,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上也参差不齐,能够嗅出市场变化并适时转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强,在市场竞争中也更具有优势。为了更好地促进金融创新形式与企业发展的融合,首先要推动创新标准化的建立,同时,标准化、规范化也是防范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业务标准化有利于为企业提供较为统一的金融服务,也便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风险管理发展篇6

关键词:林业经济;风险管理;风控;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目标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林业企业,尤其是木制品进出口影响较大。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各国纷纷加强了跨境贸易进出口控制,林业经济整体产业链在多个环节上受阻。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林业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意义,简析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要性,阐述风险管理视角下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进而提出风险管理视角下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这对于林业经济风险管控以及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5]。

1林业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意义

林业企业风险管理内容同一般的商业企业并没有差别,然而如果采用“分级”的方式来审视,其中的差别就较为明显。一般的商业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如何有效确保企业“现金流”正常运转。而作为林业企业,其风险管理的基础目标是以较少的成本费得到较大的安全系数。林业企业在制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其预设的“预亏目标”中还应涉及到对潜在林业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与利用的能力。基于此,涉及的林业企业“预亏目标”就需要特指进一步弱化风险预警的发生概率。应采取必要措施来强化林业企业掌控上下游资源的能力,减少风险,为整个产业链营造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秩序。当损失出现后,应立刻做到及时止损,同时还应对风险管理目标做出适当修正,从而间接地使生产制造损失通过稳定林业资源来加以弥合[6-10]。

2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要性简析

近几年,受各种原因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林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生态系统急剧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健康的追求;其次,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等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上,速生丰产林的突破、碳汇交易提上日程,以及客观上耕地局限性突出;再次,国家政策方面把林地级别提高至和耕地级别一致,粮油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11-16]。在强化基础性林业经济的同时,应注重林下经济产业模式。这有利于提升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由于林下资源具有产业互补性特点,从而可减轻产业发展压力,在林木生长过程中也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林下资源具有生态优势。利用林下资源的生态位优势可达到高效利用资源的目的;再一方面,林下资源具有应用优势。就是根据林下经济需要对林木品种进行选育和栽培。林下经济措施包括因地制宜、争取财政支持,其中财政支持方面包括林业财政专项资金、金融机构涉林金融产品,如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除此之外,在林下经济措施方面还应加强政府服务,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发展环境等。林下经营模式包括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虫、林花和林菜模式。这些经营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其自身抵抗外力的能力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间接提升林业经济风险管控能力[17-20]。

3风险管理视角下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要想提升林业经济风险管控能力,应全面了解林业经济在融合了“林下经济”之后所能形成的林业“循环经济”其所涉及和涵盖的产业。3.1鼓励进行适量投资。任何经济发展都需要有必要的投资作为支撑。考虑到货币投资会影响经济产业结构布局,因此,在强化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应充分考虑到投资的“适度”与“适量”。当企业步入集团化管理之后,有利于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提升其抗击风险的能力[21]。3.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的林业经济格局可灵活运用所有生产制造资源,使林业和伐林共享发展。林业经济格局的科学研究是创建有效的林业经济格局,从而推动林业生产制造持续增长,完成绿色生态和林业经济的同步发展。确定发展格局之后,根据其发展格局基础需要,林业资源加工企业应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引导下有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22]。

险管理视角下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

根据布瑞克林业经济数据(2019—2020)相关统计显示:在2019—2020年度的486条涉及林业经济的宏观数据中,10%的数据仍然主要针对林木资源基本情况数据。这说明了在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压力影响下,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仍需基础林业资源作为必要支撑。如此一来,林业资源开发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注重考虑风险管理问题,依据现有信息来研判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23-24]。4.1明确具体风控周期。明确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其前提条件是要有优化风险操纵的能力。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这种风险操纵,需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目标,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操纵环节包含前、中、后三个环节。防止的目地主要是降低亏本概率,重点在于后期控制,从而降低具体亏本。当这一套程序执行下来后,其具体风控周期也就相对较为固定[25]。4.1.1注重研判前端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生态发展和保护。相较其他一些行业,林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高,然而,其林业附属价值可带来较大的间接收益。以林业发展为例,在乡村,当地林业管理较好,那么通常其生态环境会得到改善。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创造间接经济效益。在城市,内部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人才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整体区域的发展[26]。在该过程中,应避免对基础林业资源的过度依赖。因为这种依赖可能产生“资源诅咒效应”,进而对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为最大程度消除这种隐患,应注重前端环境的优化。着力发展林下经济仅是其中一个有利因素。应将林下经济与多边贸易体系相融合,才能让林业经济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4.1.2进行必要短期研判。林业产业的特点是依托资源优势、产业间的关联性、公益性和生态环保性。在林业第一产业核算中,解释了属于森林工业的木竹采伐业和分列于营林业的用材林培育[27-28]。森林经营单位直接出售木材时,在部门产值核算时应扣除森林工业木材收购价格,以免同一批次货品重复计算产值。为将已经处于“不可逆”状态下的林业产业经营风险降到最低,企业专职财务管理人员应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周期性研判。特别是针对季节性经营亏损情况的出现,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公司以及行业协会组织出具风险管控研判预警报告,便于企业决策层以及行业协会组织根据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来及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4.2确立风控具体目标。大多数“风投资本”在涉足林业经济投资的过程中,将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止损目标”设定在同一区间范围内。从常态化加工类经济实体来看,这二者的确有较高的相似性,然而对于林业经济发展而言,其中很多属于基础资源的林业资源仍应被视为“资本”。因此,在制定林业经济风险管理目标初期,应结合周期性林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发展现状,将风险管理区间值同止损范围相区分。

5结语

风险管理发展篇7

关键词:投资基金风险管理

截至2004年末,国内规范化发行并实际管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已有40多家,共计54只封闭式基金和近百只开放式基金,拥有约三千亿份基金单位,若以60%的持股市值计算,基金拥有的股票市值占股市流通市值比例已近20%,成为了一支举足轻重的市场投资力量。因此,基金的风险管理引起人们关注。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法制的健全都将使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背景和环境发生巨大变迁,从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基金业风险管理根基不稳

证券市场市场化发育程度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使基金管理机构的风险管理处于根基不稳的不利处境。我国现有的基金产品多为股票型基金,投资对象结构布局也多集中于股票,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位一开始即把支持国企改革作为基点的历史局限,导致证券市场实际上成为了国企筹资解困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市场化功能被置于次要地位,使得投资行为预期极不稳定,助长了市场投机风盛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成为长期以来不能很好解决的市场之痛。

证券市场承载过多的政府意图、行政意志等非市场化的功能和任务,证券市场“政策市”的色彩挥之不去。证券市场不仅要承接数量庞大的国企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的扩容黑洞,又要面对大量非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这必然助长投资行为的短期化,加大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率和幅度,增加了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投资者普遍缺乏专业素养和监管滞后,众多不规范投资者和投资行为的存在以及由此衍生的羊群效应,叠加并放大了市场风险,而监督层并未细分市场风险源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结果是严重牺牲了市场的效率和功能,限制了市场竞争和活力,造就了市场对政府政策投入的过度依赖与股市长期以来“不牛则熊”极端走势的市场格局,对于追求长期收益的基金来说不利于有效开展资产风险管理。

市场交易制度不够完善,风险管理手段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品种单一,基金的投资组合品种选择范围狭窄,通过构建多元化资产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存在困难,而同时指数期货、无风险套利等规避系统风险的交易手段尚不具备,基金管理机构既不能根据市场趋势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又不能运用其他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这降低了基金抵御风险能力,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集中在收益性上,忽视了从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综合角度展开评价,使基金出现了单一片面追逐净值的倾向,从而产生过度投机行为。

基金业风险监管效能不高

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生态不佳,监管效能不高,致使基金业运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和问题,不利于基金管理机构建设有足够功效和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不完备,基金在实际运作中存在风险生存的制度漏洞。尽管作为纲领性大法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业已颁布,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和变革快速,更需要对基金业的监管动作向前移位,加大事前监督力度。

相关的投资比例限制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如不同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在利益冲动下,通过幕后的默契和联手可以操控单只股票绝大多数的流通筹码,在短期利益驱使下个别基金投资在个股上过度集中极易诱发流动性风险。

在证券投资基金运作实践中,缺乏独立、公正和权威的第三方责任审计和问责制度,而基金管理人掌握着基金的实际控制权,仅依靠基金管理人的自律不足以有效制约基金管理人严格遵守基金契约。

虽然基金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基本分离,但基金持有人没有适当和相应的诉讼、追偿权利,持有人大会功能形同虚设,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不拥有实质性话语权,而且由于基金托管人一般由基金管理人选择,基金资产托管协议由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签订,基金托管人演变成基金管理人的人,这种错位导致基金托管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放弃了托管监督和委托管理责任,形成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事实上的利益趋同,基金持有人利益往往不能放在最优先位置,极易诱发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

基金管理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不尽完善,管理费计提办法弊端较多,不利于刺激基金管理公司提升资产运行效率,降低资产风险水平。

基金业风险管理制度存在风险

内部治理存在缺陷,形成制度性风险源,损伤了基金的风险管理制度优势。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普遍存在“一股独大”问题,基金管理公司决策高层和管理高层来源于或受聘于公司股东,其股东背景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倾向,在基金投资者成为弱势群体和基金持有人的约束严重软化情况下,实际上基金管理公司行为的利益考虑当然地将公司股东利益置于最优先地位,偏离了证券投资基金兼顾基金投资者与基金公司股东二元利益平行的设计初衷。

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独立董事和监事由大股东和高管提名选任,薪酬由董事会决定,这种利益关联格局很难保证其独立性。

基金经理权限过大而缺乏有效制衡。有的基金经理甚至将投资建议、评估投资建议、构建投资组合、下达投资指令与执行投资指令等职能集于一身,这种把控制决策和操作失误风险寄托于对基金经理人的充分信任和道德判断的幼稚做法显然没有制度、规则和机制的约束更有效、更先进。

加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风险管理的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诸多弊端,必须从制度安排、监管方式、市场结构等若干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证券投资基金业加强风险管理的动力和压力,全面提升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以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稳健发展。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市场化改革,营造市场运行新生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市场大环境。认真落实“国九条”,积极实施“全流通”战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改变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状况,以有利于基金管理机构坚持崇尚充分研究和清晰价值判断以及“稳定持仓、长期投资”的理性投资理念,引导市场投资理念逐步走向成熟,降低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从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沪深股市与国际市场接轨和促进市场走向成熟着眼,在尽快推出我国统一指数基础上适时推出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交易,一方面通过基金实施套期保值动作和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提高基金资产管理效率,增加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达到活跃和繁荣市场、降低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效果,以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增加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手段,增强应对系统风险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水平。

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要全面结合“新兴加转轨”的不成熟市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特征的实际状况,从单一的收益性考量转向对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综合评估,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基金重视风险管理和提高风险管理质量,改变单一、片面追求净值的倾向。

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合法合规经营,促使基金管理机构构建有足够功效和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监管层要抓住《基金法》颁布和实施的有利时机,提高本行业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提高《基金法》在实施中的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加强现场监管和不定期巡访,对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高效、公正和严格处理,硬化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和严肃性。

从有效提高基金资产流动性出发,防止发生操控市场价格的情况,在监管办法上要更具体地明确基金投资比例限制,特别是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总和不得超过该股流通市值的10%。

证监会应指定部分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和诚信卓著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定期或不定期对基金管理机构进行业务运营合规性、资产流动性、内控运行状况的现场稽核,加强第三方责任审计,建立独立、公正和权威的问责制度,以提高监管效能、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监管层要引导、支持和鼓励基金单位持有人依法启动持有人大会机制,切实发挥持有人大会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制约作用。为了增强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实质话语权,建议对基金持有人适当的诉讼地位和追偿作出安排。

完善基金管理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栏,提高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竞争性。若基金在收益、资产流动性上存在限期内不能改变的问题和状况就必须终止运作,以强化基金管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

改变目前基金管理机构管理费从基金资产中计提的做法,建立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人最大的共同利益目标函数。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只能来源和体现在其运营带来基金净值不断增长中。

完善基金管理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

消除制度性风险源。在基金管理公司筹建审批时,要关注其股东出资结构状况,严格审核股东诚信记录等,以均衡股东权利和增加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使基金管理机构高管层不仅代表股东利益,更要维护基金持有人权益,实现基金管理公司二元利益平衡格局的设计初衷。

为了确保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监察员履行职责的独立性、公正性,打破独立董事、监察员与股东、高管层的利益关联格局,建议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监察员一律由监管层指定有专业水准、诚信良好的相关专业人士担当司责,以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

针对目前普遍基金经理权限过大问题,从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出发,基金管理机构在制度层面要做到基金的投资建议、投资建议评估与构建投资组合、执行投资指令的投资过程关键环节做明确的人员区分和操作隔离,也就是说,研发人员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技术手段,充分尊重统计规律,对价值高估或低估的品种进行科学遴选排列,提出具体的投资建议,基金经理要利用现资管理技术对投资建议作出评估和判断,在征询意见基础上依据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构建投资组合,并向交易人员下达投资指令,从而建立完备火墙机制以有利于基金强化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贝政新,陈瑛主编.证券投资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管理金融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艾伦•J•马科思,亚历克斯•凯恩著.投资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风险管理发展篇8

很高兴,到这儿来做演讲。应当说这次创新大会开始第一个点评是我,又是最后一个报告,非常荣幸。在新竞争形势下企业战略的风险管理,应当说这个题目是非常新的,没有什么太多的东西可以参考。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马上进入主题。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企业战略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当中和特定的时期内导致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说,风险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风险它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有的风险是没有办法回避的或者说没有办法消除的,这是第一个特征。第二,风险是相对的、是可以变化的。我们说,风险它不仅跟风险的客体,也就是说风险事件本身所处的时间和环境有关,而且它跟风险的主体,也就是说,从事风险活动的人它有关系。所以,不同的人,由于它自身的条件、能力和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对同一个风险事件,可能它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二个特征。第三,风险它是可以预测的,我们说风险它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的条件下这样的概念。所以,它是现实环境和变动的不确定性,在未来事件当中的一种反映。它是可以通过,对现实环境因素的观察,初步是可以加以预测的,这是第三个特征。第四,风险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风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不确定性的一种表现,当条件改变的话,引起风险事件的后果,可能也就改变,当然可能还会有第五个特征,风险它跟目标是相联系的。目标越大,风险可能就越大,如果目标比较低的话,可能风险就比较好,是我们讲的风险特征。

什么叫战略风险管理?根据战略的分析与制定、评价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这三者,通过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的监控,并且妥善处理风险所导致损失的后果,这样达到最少的城邦,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动态管理过程。下面介绍一下中国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我认为重要性有六个方面,

第一,中国企业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竞争变得非常激烈。一般来讲,现在的环境发生所谓3C的变化,第一个C顾客在变化,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经济的发生,顾客对企业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个C,顾客在变化。第二个C,竞争在变化。现在的竞争所谓动态的竞争。不是过去静态的竞争。动态的竞争表现在三个个方面,竞争频率加快。过去打竞争对手一拳等了半天才踢你一脚,你他打第一拳,第一脚踢过来,还没打第二拳,第二脚体踢过来了,第二个表现,竞争的规则在改变。体育比赛有抉择,带上皮手套,只许打运动员的上身,不许打运动员的下身。什么叫竞争规则在改变,两个拳击规则在改变,两个拳击运动员比着赛,突然有一个运动员拿出手枪,游戏规则改了,得躲枪子。对我们企业来说,比如说电子商务出来了电子商务一出来,使得市场营销某些原理受到严峻的挑战。20000年这家公司给新疆特变电工这家企业做咨询,老板把电力变压器上计算机网,一上网怎么样,孟加拉国看见了,就给新疆特变电工下了一亿两千万人民币的定单,老板很高兴,我们不认识孟加拉国的人,我也没有派人到孟加拉国去,但是怎么样一亿两千万定单拿到手了,这是竞争的规则在改变。这是动态竞争第二个表现。第三个表现。被动挨打的企业还没有被打倒的时候,首先发动进攻的企业它先倒了。被动挨打不是的傻子,老往我这儿进攻,没错这个地方是我们企业的弱点,是我们企业的劣势所在,但是怎么样,我还有优势,优势在那儿,优势在这边,当这边挨打的时候,赶快优势发展起来,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给竞争者一巴掌,所以它先倒了。年轻企业战胜年老的企业,小企业战胜大企业,这是动态竞争很重要的表现。第三个C变化的本身也在变化,也是三个方面。第一变化的内容在变化,第二,变化的周期在缩短。第三变化的突然性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战略风险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这是我们讲的第一点理由。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伊拉克战争展示了新的军事的格局,现代的竞争已经从机械化的时代转向数字化专项信息化的时代。核心是制信息拳、制空拳、精准的打击、广电隐性、超线武器,新概念的武器等等都成为军事科学技术竞争的焦点。

所以现在国家的安全不光是国防的安全,还包括信息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国民健康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这样快,在制战略的风险大大提高了。注意避免风险。

第三点理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股份制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股份制主要解决经营机制的问题,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但是现代企业制度也有一个缺点,它解决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你看有些上市公司上市没几年,St了,St没几年,淘汰出局,原因很多,其中原因之一,战略不行,效益不行。所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必须得有战略,而且要注意到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战略的风险。

第四点理由,进行资本经营的需要。那就是企业的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等,有一个啤酒厂,啤酒卖不出去,当年被三九集团当年收购了,怎么收购,派了31岁的小伙子到了啤酒厂,经过调查研究,,什么你这个酒卖1.5元一瓶,太便宜,不行,给我贴上三九牌啤酒的商标,三块钱一瓶卖,遭到全国干部反对,一块五卖不出去,还非要卖三块一瓶,但是总经理就是坚持三块钱,98年99年夏天非常热,三九牌啤酒卖得非常好,结果不到一年多的时间,整个啤酒厂扭亏为盈,转危为安,全体职工对于31岁总经理佩服得五体投地,真不错,真不错,我当时喝过一口那个酒,难喝极了。很成功的经营案例,有没有成功,瞎兼并瞎收购,兼并收购的目的把我们自己做大做强,结果没有把自己的做大做强,反而把自己的拖垮了,这种例子多得多,资本经营的风险是很大的,麦肯锡曾经做过统计,兼并收购的成功率大概不到50%,这这个问题要注意。

第五,走向国际化的需要。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加入wto三年多了,对中国的企业来说什么叫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经常举这个例子,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像一群绵羊,圈在羊圈,什么叫世界贸易组织,把羊圈圈了,放到大森林,大森林有狼和老虎,羊身体比较弱,有可能被狼和老虎吃掉,羊身体健壮,甚至过几年变成狼和老虎,这叫做加入世界贸易,个别的和狼和老虎结婚,生出中外合资企业出来,这个叫做战略,告诉这群绵羊,羊圈圈了,赶快看看您的身体,胳膊细赶快锻炼胳膊,腿细赶快锻炼锻炼腿,羊圈拆了三年多了,战略就是这群绵羊锻炼身体的计划。各位领导看过没有,大概去年还是前年,中国跟皇马足球队的比赛,大多数巴西足球运动员,上半场随便踢两脚进去四个球,4:0,到下半场皇马教练下半场别踢了,随便到场上跑跑,不要踢到8:0,中国面子不好看,尽管这个比赛不是什么正规的足球赛是商业比赛,但是也不要踢到8:0,你看中国足球运动员个不矮,胳膊和腿不细,跟巴西运动员一撞,巴西运动员巍然不动,我们的运动员普通倒到边上,那就是绵羊的形象。所以我们说,这种走向国际化,更需要有战略的指导,更需要注意战略的风险。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先说国有企业,我认为现在应当进行战略的调整。为什么?因为这个战略是在过去比较老的观念下制定的。观念出思路,思路出战略,战略出效率。对不对?你在很老的观念下制定这个战略,这个战略的风险太大了,现在环境有很大的变化,你按照老的经验定战略,这不行的。所以,首先观念要转变,只有观念转变了,建立了比较新的观念,符合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信息化,这种情况下,建立新的观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有了新的思路,才会有新的战略,才会给企业带来比较好的效益,这是从国有企业来讲。从民营企业来讲,在座的各位民营企业家要注意,我认为中国民营企业正在从第一次创业向第二次创业过度的阶段。我们民营企业第一次创业靠几千几万,靠的是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民营企业起来了,这是第一次创业,现在怎么样要进行第二次创业,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制定战略,在这个阶段这是很重要的,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领导理念,领导人要做适当的调整。为什么个别的领导人,管理素质不够,领导力不够,因此应当实行金色降落伞的计划。您是元老,但是您现在不要再当副总经理了,您到一边享福,您在这个企业股份照样有,甚至公司我照发,但是您千万不要占这个位置了,我这个民营企业叫进一步发展,我要请直接经理人,领导力不够,管理素质不够,您到一边享福,您去旅游,您去打高尔夫球,都可以,甚至另建一个公司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再在我这个民营企业里继续干下去,资本不相信眼泪,对民营企业来讲,内部进行重大的调整。根据以上的六点理由,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到了战略风险管理很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列了战略风险管理图。上面是战略管理,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最后我们可能得到四种结果,一种结果我们已经达到战略目标,取得很好的效益。第二个经过目标,没有达到目标,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进,第三个结果,没有达到战略目标,绩效也下降了,第四个结果可能企业完蛋企业破产了,这个风险确实存在。下面根据这张图,我们对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和风险的监控分别向各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外部环境风险的识别。

一个就是国际环境应当说现在风险更大,因为当前我们整个世界的经济有三大特点,一个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第二全球的信息化,第三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崛起。这样发展的形势,中国的企业现在怎么样,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开始二十多年,我们国家刚刚进入到经济起飞的阶段,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的阶段,所以很不适应这个国际经济发展的这样的形式,所以我们中国的企业是处在整个世界产业的末端。我们很少在整个世界产业链的高端,所以所谓在也连的末端怎么样呢,高端稍微移动了几公分,我们这个末端没准摆动几千里,这是需要注意的。这是有很大的风险,这是一个方面。

国内的宏观环境的识别,我们这儿列了三个方面,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应当说给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国际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整个世界的国家有两条道路可以走,第一个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这些国家他的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到三千美元之间,但是他永远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为什么呢?他不断引进外资,落后,再引进外国技术,又落后,不断引进不断落后,不断引进不断落后,而且社会矛盾结构,结构矛盾非常突出,这是一条道路,再一条道路发达国家的道路,很快到人均一万美元左右这样的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我们中国现在中国的企业正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达到一千美元之后,我们的社会矛盾、结构的矛盾非常突出,贫富差距拉得比较大。因此如果不注意到这样一些利益格局决裂的变化,如果不注意体制的创新我们国家走上南美这些国家的道路,这对我们的企业发展来说当然是很不利益。

第一,中国经济有周期性的波动,04年中国经济进入第十个经济发展周期。改革开放以后算第五个周期,这个周期到底有多长?政府到底有多大?这个东西现在还很难说。中国经济是这样发展的,所以很多国有企业的老总,可能由组织部门任命的。比如说政党宏观经济向下滑的时候,组织部门任命,这个领导班子到这个国有企业去任职。这个组织部门觉得这个领导班子不能干,你看一上台以后不久,这个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就下滑,这个领导班子不能干,组织部门不懂,有经济有周期性的波动,为什么?整个经济到了低谷了,到低谷怎么样,银根抽紧,市场疲软,不行了。组织部门不知道,就觉得这个领导班子不能干,怎么样,赶快撤,换人换人。后面的领导班子怎么样,正当宏观经济往上升的时候,上台了,哎呀觉得后任领导班子比前任领导班子能干,你看他上台以后不久国有企业大有提高,为什么整个宏观经济到了高峰,银行放松,市场需求旺盛。因此我认为在中国做企业家,首先应当是一个政治形势的分析家,首先应当是一个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家,才能做好一个中国的企业家。因为这种波动跟中国的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经济是为中国的政治服务的。因此,在在座的各位领导,一定要注意,战略是跟高层领导人的价值观念有关系的,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这是我们战略非常重要的性质。大家看,克林顿时代和小布什时代所采取的政策完全一样吗?不一样。拿中国来说,时代和现在时代所采取的政策完全一样吗?也有变化。各位领导,特别要注意,对吧,现在是时代,现在可不是时代了,有变化吧,举个例子说,胡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很厉害,对吧。现在怎么样,无论哪个企业哪个地方出了安全事故,马上报纸登、电视台广播,说这个地方发生瓦斯爆炸了,死了几个人,伤了几个人,还有几个人失踪,马上中央派人立刻去处理善后等等。如果严重,这个事故比较严重怎么样,官撤掉。中石油发生了井喷,中石油的总经理引咎辞职,吉林市百货大楼着火,吉林市市长引咎辞职,去年北京市春节密云灯会踩死多少人,最后密云县县长引咎辞职。这是过去的做法吗?不是。过去尽量少报甚至不报,现在都报,严重把官撤了,北京非典一出现,先把卫生部长、北京市长,全国领导干部凳大眼睛,乌纱帽有问题,非典制住,在中国做企业家,应该是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的分析家,才能做好中国的企业家,无论对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来讲,都是要注意的。

第二,中国经济还存在这些问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要调整,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人口问题很严重,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比较落后的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企业战略的风险。这是外部环境。

行业环境。我们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现在的行业内,由于市场经济的开始,行业内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行业内五种竞争力量都在发生变化,所谓五种竞争力量我们主要指的是,一是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二供应方,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第三用户对我们行业的竞争有影响,第四替代品,第五潜在在的进入者。五个方面的力量都在发生变化,这会对我们的发展造成威胁。第二,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行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变化。各个行业的利润率都在变化,传统行业应当说利润率逐渐在下降,一些新兴的行业,可能利润率在上升,这些都会对我们企业观念形成威胁。这是我们讲的外部环境风险的识别。

下面介绍一下企业内部条件风险的识别。

我们说,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素质还不是很高,并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激烈竞争的要求。我们有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陶醉在自己成功当中,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发现我们有的管理者对自己企业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看不到自己企业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这是非常大的风险,我们到一个县办的化肥厂咨询,事先有人联系好了,管吃管住,咨询三周,三周之后企业给我们咨询费,结果到那儿去一看,什么叫管住,对不起,我们这个企业很小,没有招待所,您先住在我们县里大车点,什么叫大车店,赶马夫住的地方,地上跳蚤,空中苍蝇蚊子,河南的七月份热得不得了,不能洗澡,为什么、水龙头是坏的,水坝为了节约用水,早中晚各分一个小时水,什么叫管水,卫生条件很差,菜里有苍蝇,老师和学生都拉稀,财务报表怎么样,这个企业财务很困难,时间过了一半,我想起来早点提醒厂长,从现在起慢慢就得开始把咨询费就得开始准备起来了,别到第三周走的时候还拿不走,结果这么一提醒,厂长赖帐,什么管吃管住,我怎么没有印象,还要给你们咨询费,当初联系的时候没跟您定文字性的合同,口头一说,您现在赖帐,您说这怎么办,一直等到什么时候,两周后咨询结果一发表,使得厂领导班子受到极大的振动,不得了,来了两周多,把我们企业问题分析这么清楚,照您这么说,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企业就要,就要完蛋,我们以前没有这样的感觉,领导班子受到极大的振动,从吃饭菜质量有极大的提高,含肉量有极大的提高。

领导班子怎么说长期不洗澡,厂里派车把老师和学生洗澡,过不了几天咨询费自动送来,为什么咨询费有这么大的变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在企业呆得时间太长了,加上观念落后,不学习,因此看不到企业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是很值得在座各位老总,特别要注意的,有些个别的老总耳朵里头塞满都是颂扬他的话,他听不到真正的批评的意见,这是战略风险很重要的部分,管理幅度过宽,没有时间研究战略,这也是很要命的。我现在发现我们董事长、总经理忙得不得了,从早上七点钟睁开眼睛忙到夜里十二点一点两点睡觉,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六礼拜天,我认为这种现象不正常,所以忙,我认为两点,一是事必躬亲,什么事都要亲自过问,在座有些名单是中层干部,有些坏就坏在中层干部身上。有些中层干部遇到一件事情,这个问题真重要,要不要让老总签个字,有道理,应当让他签一个字,就跑去找老总,老总正在谈别的工作,什么要签字,拿过来也没看到完全太清楚掏出笔一签,糟了,签完字,中层干部很高兴,老总签字了,以后出了事他负责,不是我负责,所以一个企业的战略的贯彻中层管理干部非常重要的力量,如果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赶不上推下泄就完了,责任往高层领导推,活底下人干,自己很轻松,这种中层干部不能要,所以我们让高层领导什么叫管理的幅度一个人能管几个人,从我们管理学的理论来说高层领导一个人只能管七到十三人,总书记把八个常委管好就行了,不要再往下管了,总理把那几个副总理管好就行了,董事长、总经理,如果管理幅度过宽,没有时间研究战略,当然企业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执行力很差,制定很好的战略,但是执行力太差,所以我们的咨询公司往往给一个企业制定战略,我还跟踪,我跟着你当保健大夫,半年去看一下指出来,这个地方不对,那个地方不对,改,再过半年,再去,永远扶着这个企业走,是这样的。所以现在执行力很差,这也会给我们企业带来风险。

我们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仍然停留在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阶段,我们在研发、运作、营销服务、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方面等等,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方面都存在相当多的不完善的地方。所以,相当一部分企业应当说,管理相对比较落后,机制相对比较僵化,对市场反映不是很灵敏,决策也不是很迅速,因此它不适应当前企业激烈竞争的要求,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相当多的企业,我认为我们中国相当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形成,理由四点,第一,我们的员工知识技能水平并不高。第二,我们的企业技术体系也不完整。第三,我们的管理体系管理也比较落后。第四,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企业文化并没有形成。我到好多企业去看,墙上贴的,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这个企业团结进取、开拓创新,那个企业也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什么叫企业文化,长期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我们全体员工认可的道德标准、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的,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化。我们领导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再一个领导人对核心竞争力有的缺乏敏感性。另外现在有些大型企业被划分成很多的事业部小公司,核心竞争力被割裂的。大中型企业平均的研发企业只占销售收入的1%,这是不够的,整个国际承认研发投入展销受收入5%才有竞争力,2%才能勉强维持,1%这就不行了。财务比较紧张,研发投入比较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每得到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很差,这是不行的。

核心竞争力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说培育的途径大概有四个途径,aBC.比如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是这样的,它既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同时它又在全世界建立了很大的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比较完整。第二个途径,我们的联想集团,aDC这样的道路,联想走的是贸工技的道路。首先柳传志还不懂计算机,所以先替外国公司卖计算机,通过卖计算机知道,计算机关键部门是CpU是芯片,明白这个道理就开始工到D,开始我自己制造,当然里面的关键部件美国进口的,联想做个外壳,做个鼠标做个键盘,我说得太简单了,关键部门仍然是进口的。现在到C的发展,最近兼并iBmpC事业部,一下进入pC机的技术前沿,所以它走的是aDC的这条道路。第三条道路a到B就停止,清华紫光、清华同方是高科技的公司,他的老总跟我讲,清华紫光像一匹狼,蹲在清华大学,眼睛向内八百正教授,二三十名院士,发现那位教授的技术,市场有需求,把他技术买过来,经过进一步研究开发把技术卖出去,你去建车间,你去建工厂,你去建公司,我紫光绝对不去建公司和工厂,我在那个公司参股,我看这位教授有技术,买过来再卖出去这是清华紫光清华同方走这条路。第四条路a到D,沃尔玛、麦当劳应该说薯条、汉堡包没有什么技术,它是一种经营的模式,麦当劳赚钱主要不是赚在食品,麦当劳是全世界很大的房地产商,我麦当劳跑到一个城市,开麦当劳连锁店,先在整个的市中心的边缘找到几块地方合适,我把这个地买下来,把地租下来,我招,来愿意买麦当劳联络店,你来开,过几年之后这个城市发展了,麦当劳店就居于这个城市的中心地区,地价上涨了,我收的地租当然提高,所以麦当劳很重要是世界上很大的房地产商,这是他的一种经营的模式,包括沃尔玛也如此。

所以下面介绍一下所谓商业模式大概是三块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一是企业的资源各能力,另外就是财务的目标三个很好地解决起来,是从整体考虑,企业的经营的模式或者说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企业赚钱的模式应当是怎么样的?

所以商业模式应当说也是我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经过我们企业多次反复实践而产生的,而且这个模式它是动态的,它要根据外部环境和我们企业自己的资源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另外也要讲究时效,要分析可靠的信息,然后预测和判断风险。我们这里举的案例就是中企联现代企业创新成果的之一,东昌西泰克公司,它是上海一家物流的企业,这家企业只有六十个人,把专门给上海汽车总厂、沈阳金杯总厂、山东大于汽车总厂采购汽车零部件,第三方物流,而它的概念新就新在这个地方我这个物流公司我不是赚批零差价,我批发过来东西比较便宜,我再卖给上海汽车总厂,一件一件卖,因此零售贵,我不是赚批零差价,我十块钱把零件买过来,我把发票给你看,上海汽车总厂,我十块钱买来的,我卖给你仍然卖十块钱,我赚钱,赚在哪里,我赚钱赚在,如果上海汽车总厂让我这个物流公司给你采购汽车零部件的话,比你上海汽车总厂自己采购零部件成本肯定要低,如果低下来10%,怎么样?我给上海汽车总厂五五分成,我赚的是这个钱,如果明年继续让我给你采购汽车零部件的话,我保证今年采购零部件比去年下降一大块,我们两家再五五分成,永远这样,所以最后上海汽车总厂把自己非核心的零部件的采购,采购处就取消了,最后把采购的单子就交给了东昌西泰克公司,这是它物流公司的一种经营的模式。我绝对不养汽车运输队,运货临时到上海租大卡车来运,这是很新的经营模式。国美、苏宁家电连锁经营公司,把价格拼命往下压,使得家电的生产厂受到极大的压力,掌握整个行业发展的方向。苏宁和国美自己不生产家电,这是它的经营模式,使得中国的家电应当说国际竞争力逐渐在提高。所以这是一种经营的模式。

再比如说,如家酒店连锁公司,这个酒店理念是适度生活、自然自在的理念,现在有高级酒店、五星级还有那种很差劲的招待所,这个不行,现在真正地商业人士、旅游人士要住经济型的酒店,所以,他就开了经济型的酒店,怎么样?大概一百多块钱一天这是为一般的旅游者中小商业人士所能够接受的,这个酒店只提供最基本居住的设施,房间非常整洁,因为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住旅店最基本的要求,一睡觉要清洁卫生,而睡觉的环境特别安静,因此没有康乐中心,如果这个酒店旁边就有饭店开的话,这个酒店里自己也没有餐厅。因此,怎么样呢,成本大大递降地,因此就受到了我们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环境,目前如家酒店已经开了五十家的连锁点,应当说开酒店没有太多的技术,它是一种经营的模式。所以,在这里我还要再重复,核心竞争力他的培育大概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有五点我想提醒在座的各位老总要注意,第一,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重要。什么叫显性知识,看了书就掌握这个知识叫显性知识,什么叫隐性知识,看了书仍然不掌握这个知识,比如说游泳,你把游泳书看完了,你往水里跳,没准要淹死,这都得有教练,教练搬着你的腿搬着腿,做样子给你,一次练习不够,而且要多次练习,各位领导要注意,我们企业的隐性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老总跑到我们企业里,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调查研究,总结起来我这个企业存在五大经营管理问题,接着这个老总提出来十大措施来解决这个五大经营管理问题,问这个老总说您是根据什么总结出来企业有五大经营管理问题,这个老总一句话说不出来,这就是隐性知识。因为刚从大学毕业的mBa,跑到企业里去给他半年的时间,也未必就能总结出我们企业有五大经营管理问题,这个企业家由于有长期的企业经营的经验,这就是他隐性知识在起作用,所以不到一个月能抓住企业经营当中主要矛盾,这就是隐性知识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隐性知识的管理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也讲到这一点,老总一个人的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要为我们企业的一定的团队所掌握,而整个企业如果说整个企业的命运掉在企业一两个老总的身上,这个企业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这就是隐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重要。第二,无形资本比有形资本更重要,第三,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第四,潜在的市场比现有的市场更重要。第五,外部资源的整合比内部资源整合更重要,所谓外部资源就是我们企业不可能把全国的有关产品技术方面的专家都是我们企业的成员,不可能,也不可能把管理专家都请来,我跟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企业建立起一个网络,我有问题,我有问题随时请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是外部资源的整合,比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更重要,这五个更重要,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能够掌握。

企业领导人及员工操守方面的风险识别。高层管理人员欺诈违法行为。员工欺诈违法行为对我们企业来说当然很重要的。04年年底到05年初,我们上市公司的老总的落马榜,04年上市公司老总落马榜有如此这样一些,06年初又有这样一些,最后看到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又出事了。所以,我们说,也样一个案例说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企业的体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领导岗位的领导人出问题,你说这个风险得有多大,这是战略风险最大的风险。

因此,我认为对领导岗位的领导人来讲,他的素质应该有六方面的要求。第一,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来讲,要品德高尚,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作风要比较谦虚,平时比较低调,这是第一个方面的要求。第二个方面,我从老总来讲,个人要有优良的价值观和优良的理念。拿现在的政治套语遗来说,应该有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高层领导人的价值管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核心理念,这是第二点要求。第三,要有很强的领导力,要有战略的眼光,要有战略决策的能力。第四,要有很强的魄力,要敢于揭露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五有很强的执行力。各位老总不要觉得战略由高层领导来定,中下层管理干部执行战略,这是不对的,作为高层领导人来讲在战略关键点自己必须亲历亲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足球教练在足球比赛的时候必须站在足球场上观察本队员踢球的状况,什么叫关键点,要求暂停,八号队员下来,五号队员上去,五号队员事先教练已经布置好了,上去怎么踢。这就是战略的关键点,要有很强的执行力。要求企业的领导人有很强的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和激励的能力。第六要培养我们企业自己的职业经理人。所以这六点,我任务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企业愿景的风险的识别。企业的愿景应当回答三个问题,我们企业是什么企业,应该是什么企业,将来应该是什么样的企业。当然包括九个方面的要素。最近广东两位学者对我们国家近二百家企业进行愿景陈述,统计大概只有46家,200家有名的企业当中,自己有愿景陈述的只有46家,我觉得风险很大,也就是占到五分之一,五分之一人有愿景,五分之四的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将来变成什么企业,居然不是很清楚,这是很危险的。那么对46家企业愿景的陈述大概有这样的统计,大家可以看到比较突出是两个,一个是产品和服务,在陈述当中占了主要的地位。另外一个就是34,就是公司的哲学。顾客居然在我们愿景陈述当中占得比例很小,只有十家企业谈到我们应当怎么样对待顾客。再一个对公众形象的关切,也就是说我们企业自己对自己形象关切这么差,也只有十家企业关心,这个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在座的各位老总要注意的,这是讲愿景风险识别。

战略目标风险的识别。我们说这个咨询公司给企业做战略,定战略的时候,老总希望要求定高指标。一般都说20XX年进入世界500强,但是我们认为企业超高速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跟不上,风险是非常大的,风险的特征之一,是跟企业的目标是紧密联系的。目标定位越高,风险越大,这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战略的选择。列了七项,每一项战略都有它相应的风险存在,企业竞争战略的风险识别、企业多角化战略的风险识别、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的风险识别、企业集团的风险识别、企业并购的风险识别、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识别。竞争战略现在叫低成本战略或者叫成本领先战略,但是我发现,我们企业在执行成本领先战略的时候,不注意安全、环保,不注意社会的责任,这是不行的。不注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行的。

最近矿难事故非常多,一直到今年的3月陕西省朔州瓦斯爆炸,应当说这是成本领先战略执行的结果,光注意经济效益,不注意人命,不注意环保,不注意安全,不注意社会责任,不注意可持续发展这是非常错误的。当然我们说,之所以发生矿难,煤矿安全方面欠帐500亿,很多国有重点煤矿进入报废期,最近温总理召开部委会议,国家拿出30亿,企业再拿150亿,来治理这个问题,中石油在四川发生井喷,石油专家告诉我们井喷的发生并不是很少见,应该在每个油井旁边应该有防止井喷的设备,都应该有专门防止井喷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就是由于要节约成本于是怎么样,把这些防止井喷的设备全部撤了,这样发生井喷之后,当然就非常被动,所以这个问题是很值得注意的。

我们说陕西潞安矿业公司,这家煤矿非常注意安全企业文化,抓好各项安全的工作,截止到2004年12月已经连续安全生产2000多天,而且制定很好的战略立足于煤、延伸煤、超越煤,建立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产业链等等,这个问题要注意的。

案例四国家审计署差了十家中央企业,而且只查了总资产的51%,就发现三大问题,一是会计信息不实,有的多计利润,有的形成潜亏,有些决策失误,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造成损失。第四违法违规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这些案例都说明,战略要有全面的部署。

案例五,一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炒期货亏损5.5亿,四川长虹跟美国的进口商,由这家公司负责长虹公司在美国的销售,由于很多的原因,这个公司交不出来销货款,所以现在对存货集提准备金额达到11亿,因此预计长虹的上市公司的公告估计2004年要亏损37亿。这是很重要的。另外,我们现在走出去,我们说03年中国有2600多家企业集团实现对外投资174亿,当然这个数并不是很大,我们在境外的子企业693户,这是指中央企业的子企业,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资产投资6299亿,净资产2870,职工21万,中方职工15万,所以对走出去,对驻外机构境外企业越来越多,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因此中央决定从五个方面加强对风险的防范,这是国资委要求驻外的企业要注意到这五个方面。

企业战略选择要避免企业领导人认知模式的刚性,我们说一个总裁任职大概经历五个阶段。也就是说,你在战略选择的时候,你是要注意的,第一个阶段比如说我这个国有企业老总刚上任,第一阶段授命上任,这个时候要烧三把火,主要不是靠调查研究这个企业的情况烧三把火,而是这个老总过去工作的经验积累,他认为到一个新的单位,就应当在这三个方面烧三把火。所以,这是他一种认知的模式。这个时候信息的来源是比较广泛的,因为什么,他刚刚到这个企业,上下左右的意见他都会听,各方面的信息,这时候的企业的绩效在上升。到了第二个阶段他的认知模式稍微有所修改,因为什么,我原来的认知模式可能不适合这个企业的情况,听到了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之后,觉得自己原来的认知模式应当加以修正,这是第二个阶段。信息来源当然是比较广泛的,当然有一定的过滤。到第三个阶段形成老总的风格,企业做出来一些绩效,而这些绩效的产生,老总认为这正是我对这个企业的认知模式一种成功的反映。恰恰我对这个企业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因此才取得很好的绩效。而这个时候,信息的来源就比较少了,就窄了,信息的渠道就比较窄了。为什么?凡是跟自己认知是不大一致的信息,他就不大愿意接受,凡是跟自己认知模式比较符合的信息他就很容易接受,这是第三个阶段。形成风格。第四个阶段进一步强化,信息来源更少了。到第个阶段就僵化了,信息源就下来了,老总变得非常固执,整个绩效就下来了。

画了这样一个图,总裁任职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因此提醒各位老总,在战略选择的时候,避免自己任职模式的刚性。为什么?因为现在外界环境变动很大,你要自己不断地学习,广泛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这样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引领这个企业很好地发展。如果战略发展上走到僵化,那你就完了,这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

战略执行,我们画了一个矩阵,只能说战略制定正确,执行又很好,当然企业风险就比较小了,剩下三种当然风险都比较大。

战略管理风险的评估。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损失的程度,一是风险损失的频率。风险损失的程度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估计损失的时候要注意四点,一是评价战略损失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评价风险的直接损失,还要重视间接损失。另外损失的严重性,并没有完全绝对地客观地标准,主要应该靠我们企业的愿景、战略的目标和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判断损失所造成的影响。第三,评价损失的时候,也要看到持续的时间和损失规模的大小。战略风险损失应当说,一般来讲,规模是比较大的,造成损失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后果有的时候企业是难以接受的。

另外评估损失的时候,要估计到两类重要的数据,一个是最大可能的损失,也就是说在最坏的情况下,所发生最大的损失是什么?这个要估计到。第二个最可能的最大损失,最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是什么。另外损失的频率来讲,应当说战略风险频率是很低的,但只要发生一次,这个战略风险就会带来损失,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战略管理风险监控有几个方面,风险的回避、避免损失、风险的转移、风险的保留、风险信息的管理。

第一风险的回避,第二战略避免损失,第三风险的转移,第四战略风险的保留。我要讲一点,风险进一步发展就会变成企业的危机。所以在战略风险评估监控不利,就会形成企业的危机。而你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来讲,善于发现企业的危机,企业危机发生之前,大概有五个征兆。第一,管理者行为的征兆。管理者行为的征兆,也就是说高层领导不信任部下,疑心很重,这可是管理者行为的征兆。或者说高层领导,领导班子不团结,积怨甚深,这可是管理者行为的征兆。第二竞争决策的征兆,重大决策投资失败,这可能带来危机。第三,经营环境的征兆,企业的外部环境,服务找到消费者的投诉,政府的谴责,媒体的曝光,这是外部环境的征兆,内部征兆,内部职工之间不团结或者说广大职工对高层领导意见很大,甚至散布谣言,这是内部环境的征兆,或者说中层管理干部纷纷要求辞职,调离本企业,这是危机的征兆,这是经营环境的征兆。第四,财务管理的征兆,财务管理连续好几年下滑,第五工作场所的征兆,工作时间,劳动纪律松驰涣散,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来讲,我认为还很难发现这些危机的征兆,原因四点。有的企业领导危机往往是稍稍出现的,潜移默化的,企业领导者很难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企业开中上层干部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企业对某一项管理要做决策了,中上层干部发表意见,最后老总讲话,第一把手讲话,讲完话之后,全场热烈鼓掌,哎呀我们老总讲得好啊,讲得深刻,讲得全面,讲得系统,第一把手问,对我第一手讲话有什么意见,没有意见,然后散会,散会以后中层干部回到办公室他们开始低估你说,你说刚才老总那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没弄明白,没弄明白开始贯彻,贯彻三个月之后,老总说了,那那儿错了,当初讲话不是那个意思,造成工作损失。有时候我们企业的第一把手在说鸟语,底下的干部在说猪语。第一把手在天上飞,中层干部在地下,上下干部不沟通,上层不知道下面在想什么,下层不知道上层在想什么,危机稍微出现,潜移默化,作为企业的第一把手来讲,很难发现,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有些企业家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对这个企业感情很深,越感情越深,越看不到企业存在的危机,各位老总应该对企业有非常理性的认识,父母看自己的孩子看优点多,看缺点少,一个道理,我们企业的竞争绝对不能带有很强的感彩,不要把企业看作自己的孩子。第三,危机往往在两个地方容易出现,一领导班子内部,二企业的周边,恰恰在两个地方容易出现什么,第四,有些高层领导陶醉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当中,我们说过去的经验不能代表企业过去的成功,为什么?环境在变化。我们避免战略风险的时候,我认为这是要注意的。

最后,我们提出来加强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措施,总共有八条。

最后举两个案例。一是四川久大盐业集团,我们说战略的选择,在决定做什么的时候,还要决定不做什么。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做什么决定还困难。我们给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去的时候每年亏损六五月六百万,老总想,我们这个企业应该向两个企业发展,一发展盐,二发展盐化工,做化工原料,最后战略做的结果怎么样,盐化工就别发展了,你就发展盐,大家知道,盐有一百多种用途,为什么不发展盐化工,第一资金很紧张,二公司在亏损,三企业管理素质比较低。战略执行第一年,国有企业改制了,改制完了之后,战略执行的第一年利税达到一亿三千万,成了自贡市利税第一大户,这样惊动子宫市委书记,赶快把战略拿过来给我看,最后自贡不发展盐化工,就发展盐,这是绝对不做什么也是我们战略选择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一点在座各位,特别要注意。

天津药业集团这也是我们企业联合会表扬的,得了特等奖的创新成果。天津药业集团生产原料药地塞米松,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完全国产货,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外国医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占领中国的市场,外国这种药质量高,价钱比我们国产药还便宜,于是天津药业集团第一次停产。后来天津药业集团决心跟跨国公司竞争到底,从意大利引进生产线,改进生产工艺,又生产十公斤的地塞米松药,当把药送到国内市场那一天所有的跨国公司地塞米松药同一天降价打压天津药业集团。由于天津药业集团这种药成本仍然比较高,仍然抵不住跨国公司的这种打压,第二次被迫停产,后来换了新的领导班子,决心跟跨国公司竞争到底,居然在大西北发生一种野生植物,从野生植物萃取出来,成本大大降低,纯度大大提高,于是生产了五吨这样的地塞米松,又送到国内市场,而且老总决定如果同一天跨国公司要降价的话,天津药业集团这种药同时降价,永远保持比外国公司每吨降500块人民币,这下外国跨国公司盯不住,纷纷撤出中国的市场,一直到1998年我们天津药业集团的地塞米松占国内市场90%,占世界市场的40%,占了东南亚市场的50%,我认为这就是天津药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超级秘书网

风险管理发展篇9

从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来看,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电子商务的开发,以高投入占领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美国对网络开发着手最早且已取得明显优势。比如美国现有5000万互联网用户,超过98%的采购经理在网上寻找采购信息。1999年美国网上零售额达到了660亿美元,其中个人消费品的销售额为38亿美元。据美国行政服务部及国防部联合主持的跨12部的联邦电子商务项目小组预测,到2002年美国国内的因特网电子商务将逾3000亿美元。

目前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国家一些领导人纷纷发表讲话支持和鼓励电子商务的开展;上海已经由市政府支持启动了一个庞大的电子商务工程项目;1999年首都电子商务工程全面启动;8848、网上南京路等各种网上商店迅速出现;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陆续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虽然目前交易额微乎其微,但预计到2003年将达40亿美元。

互联网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电子商务向人们展示了“快、便、省”的优势。例如在美国,传统的银行系统每一笔交易的平均成本1.08美元,而采用网上交易,每笔交易的成本将减少到0.13美元,成本降低83%.通过网络可以突破空间及时间的障碍,接触到网络世界中大量网络消费者及企业,可以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压缩供应链等。

但是电子商务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特别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法规、风险保障等方面。多数人在观念上还远落后于网络时代的要求。因此,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将面临诸多的风险,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风险

电子商务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包括网站安全、交易安全、认证安全、数据加密、支付安全等。此外电子商务还缺乏全球性的技术标准。因此,构建电子商务相应的安全、高效、通用的平台十分重要。

金融与支付风险

金融电子化后,可以在短时间完成较大规模的资金调动。若国家新的有关立法跟不上,政府就可能对此失去控制,面临新的金融风暴的风险。另一个方面是支付风险,即支付安全问题。金融组织和客户群体需要一个安全体系,以保证订购、付款、银行结算以及其他金融交易业务的在线安全进行,保证各方的利益不受损害。这依赖于网络银行的逐渐成熟。

税收风险

为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规定两年内不对网上电子商务进行征税,而美国政府更是一直坚持因特网上的交易应是一个免税区。但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并且电子商务具有跨地域交易的特点,使得电子商务税收变得十分重要而复杂,国际间交易还存在关税问题。目前,国际上普遍能接受的是税收中性的观点,即对国际性税收原则不做根本改变,但对全球电子商务不再征收新的或歧视性的税收。所以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有关税收方面的政策改变将大大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人才与理论匮乏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和网络经济商务人才以及相关的复合人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较为匮乏。而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是迅速的,在我国的发展必将是跳跃性的,人才就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新的电子商务理论的指导,创立新的网络经济理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保证其有序发展。

政策法规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如同网络的发展一样是非常快的,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不可避免的存在滞后的可能,使得新兴的电子商务发展可能处于缺乏保障的地位。电子商务中个性化特点日趋突出,给政策、法规的制定也增加了难度。

竞争风险

我国目前网络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发达国家比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投入有限,国民触网率低,这是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同时面临与国外大公司、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传统商务与之竞争。但随网络深入人心,电子商务在我国必有一个广阔的空间。

此外,我国目前的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够科学、健全,在效率、成本、运营机制上都需较大改进,否则将影响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

电子商务代表了一种崭新的交易方式,新世纪的商业运作模式,在我国将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分析我国目前国情,无论是政府部门、银行、企业,还是消费者、用户,都应清楚认识到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必然要做好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控制与规范发展环境

在宏观环境上,由政府牵头制定发展的总体方案,把工商、税务、银行、法律等部门以及厂商、企业用户按一定规模和程序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创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定网络交易法规,网络金融法规,支付法规以及商务制度等,形成一个严格、规范又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例如Ca(权威认证中心)的无序发展被控制,中国人民银行已联合12家商业银行成立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以确保安全可信性的统一和规范。

在微观环境上,企业、商家、银行等都应针对网络快速、多变的特点,做好内部控制、环节控制、电子流程控制。企业应把电子商务与企业经营过程重新整合,加强内部运营,提高电子化水平,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企业信息化,并做好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工作,制订企业内电子商务运作规定。银行等金融部门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强化金融机制的监管和网络银行的建设,为电子商务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各网站、网络公司应加强电子信息流程的控制,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和规范性。

突出和优化效率优势

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高效性,而电子商务优于传统商务的重要一点也就是它的效率,比如电子商务缩短了销售周期,精简了供货环节,方便了货币支付等。所以发展电子商务、规避风险中更应重视效率。保证电子商务效率需要保证信息采集和发送效率,货款支付效率和供货效率。信息采集、发送效率可以通过发展关系中介者来实现。关系中介者采用各种过滤和机制,协助用户网上购物,并提供商家企业需求信息,如购物、数字钱包、管家服务、个人顾问、多方顾问等。这样可以快速完成市场信息比较结果的获取、节约时间,也利于用户需求的反馈。在支付方面,付款效率可以通过网络银行业务不断完善来完成。供货效率的提高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等等。

成本与可持续发展

发展电子商务时要将早日盈利作为近期的首要目标,合理优化人员结构和运营策略,务实运作;

降低成本,突出整体成本意识,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充分利用电子与网络的优势;

不能完全脱离传统规律,企业、商家自身成功的商务经营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而且在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应结合传统商务;

风险管理发展篇10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创新;风险;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以及由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变革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已悄然进人了一个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具有风险损益特征的时代,我们在分享其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前所未有的、更多更集中且破坏性更强的风险。特别是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各种过去未曾出现过的风险更会超出预期而发生,若不能有效地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和化解,将会导致企业创新的失败。因此,客观地、积极地认识企业创新风险,正确对待并有效地加强企业创新风险的管理,是企业创新发展能否成功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风险与企业创新风险

(一)风险的概念及特征。风险的概念是对发生不利事件现象的本质概括。分析已有的风险概念,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被学术界共同认可、普遍接受的定义。从管理学角度看,所谓风险,是指发生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的各种可能情况的总和。一般认为,风险有两个基本构成因素:一是负面性,即发生的是不利事件和损失;二是不利事件发生的现实可能性或概率的大小。

风险的特征是风险本质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风险是一种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客观存在的现实,只要发生风险的客观因素存在,风险就将存在,因而风险是无法回避及消除的。人们通常所说的回避风险、消除风险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改变或消除所从事的活动,既然活动对象改变了,风险自然就不同;二是指将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种种经济的、技术的手段转移和扩散。2.普遍性。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就实质而论都是一种利益活动,而人类的一切利益活动都或多或少地伴随着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不过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及不同的利益载体上表现的形式、作用的强度及存在的意义不同而已。3.不确定性。风险是各种内在的、外在的主观、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并通过市场交易的结果。由于每一个主观、客观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它们偶然地组合在一起作用于风险,又形成了风险的不确定的势态2。4.可能性。风险是一种可能或未来的风险,即风险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结果只有在完成了一个不确定的经济活动之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风险。5.可变性。风险是相对的、变化的,相对不同的对象,风险就不相同;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风险也会发生变化。6.可测性。尽管风险是一种未来的风险,但并不等于人们对未来的风险一无所知。人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统计资料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所要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判断、估计、衡量,从而作出相应的预测,尤其是静态的风险完全可以事先通过概率的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作出预测。7.双重性。由于存在风险反感,风险必须以收益为代价,即风险伴随着收益。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带来的风险只会产生损失,而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则是和潜在的收益共生的,它们成正比例地相互交换。因此,企业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相互协调,以期在一定的风险下使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或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风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二)企业创新风险的概念及特征。企业创新风险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这里的“失败”,是指创新活动终止或撤销;创新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的创新活动失败。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和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也使企业赖以发展的环境恶化,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将与已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共存共生。企业创新风险在新经济时代表现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风险损失与创新程度成正比。与以往时代相比,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发展采用的技术更先进,知识转移和利用的速度更快,知识密集程度更高,因而具有投资大、思想观念新、系统性强、技术难度大、结构和管理复杂、不确定性大、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同时存在等特点。一旦风险事故发生,损失巨大,后果往往不堪设想。2.企业经营管理的脆弱性增加。从创新管理角度看,知识管理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预估性和不确定性,而且企业管理组织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员工的流动性增强,员工在企业中也不再是永久的组成部分,角色更加灵活。任何一个层面、一个环节失灵或者职工行为异化,给企业带来的打击和损失都是致命的。3.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提高了风险率。知识的全员共享和技术的广泛使用,使风险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连锁性、扩散性增加。如:随着信息网络引入企业经营管理,频繁而严重的网络经济犯罪令企业防不胜防,信息系统失灵、信息不完备也日益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障碍。4.潜在风险增大。新经济时代,许多企业被高收益所吸引,而对随之而来的风险,尤其是潜在风险认识不足。如果企业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创新思路不对或采用技术不适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往往是长期的、深远的,而且这种过程是缓慢的、无形的、不易被察觉的。5.风险事故影响的空间大、时间长、波及面广。知识的传播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鲜明的连贯性。因而,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的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就会沿着企业知识链和信息网络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上百亿美元的企业兼并案逐年增多,许多大型国际级企业纷纷倒闭,就是新经济时代风险事故影响深远的端倪。

二、企业创新风险的来源

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因而风险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风险的主要来源也因多变的内外环境而不断更迭。一般而言,企业创新风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风险。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企业谋求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必要手段,因而如何创新成为企业界所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受新经济时代各种多变因素的影响,不同企业对创新的认识和基于这些认识的创新观念会千差万别。有些观念本身就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认为企业拥有全面的资源准备后才能创新;创新开展的前提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企业创意的产生依赖于无约束的自由遐想;企业创意的产生无法以技术形式加以指导;复杂大型集权化企业组织比简单小型分权化企业组织更易创新;企业创新必须从能够影响企业全局的大处做起;创新可以通过企业制订汁划方式进行;技术进步是创新成功的最终驱动力量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是导致创新风险产生的最直接来源。

(二)制度风险。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风险主要是知识产权的归属和领导者更替所引起的。知识产权的归属所引起的制度风险主要是指创新成果私有和公开两矛盾导致的风险。新经济时代,不论对于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创新成果私有和公开的两矛盾都难以克服,因而对企业创新过程和结果形成利、弊对立的效果,这就需要一种宏观和微观上的有效体制在公开和私有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既能保持足够的私有性、保证创新成果对企业的吸引力,又具备充分的公开性帮助或促进企业顺利完成创新过程。企业领导者更替带来的制度风险表现为企业领导人更替的频繁性和突变性,使许多企业来不及完成新老领导者之间的融洽、完全交接,从而使企业在发展和创新思路及体制上不能延续,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技术风险。在新经济时代,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等带来的风险。

(四)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新产品市场的潜在性引起的。由于创新产品对顾客来说是陌生的,因而企业对产品的市场接受能力、市场接受时间、市场扩散速度、市场竞争能力等在事先都难以确定。

(五)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创新失败所带来的风险。它主要包括:意识风险,即企业领导者因为创新意识不强而带来的风险;决策风险,即由于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组织风险,即由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强调以技术创新为主,忽视组织上的及时调配,这样就会造成企业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从而成为企业创新风险的根源。

(六)资金融通和资金供应时滞风险。资金融通风险,是指企业在实际创新过程中,融入资金可能到期无法归还,融出资金可能无法回收,从而造成资金损失;资金供应时滞风险,是指当企业创新发展到一定程度或创新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后,对资金的需求会迅速增加,这时资金若不能适时供应可能会导致创新失败;或者创新项目和产品在新经济时代的寿命周期变短。环境和市场变化快,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变得越来越狭窄,从而容易发生在创新过程中某一时段、某一环节不能及时获得资金而失去时机被竞争对手赶超而造成创新失败。

(七)其他风险。除上述风险因素外,社会经济、国际形势、政}台、法律、政策等条件变化也会给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风险。

三、加强企业创新风险的管理

风险管理旨在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并以此为基础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损失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笔者认为,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风险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在目前已有的企业创新风险案例的研究中,无不把企业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监管部门疏于监管列为企业创新失败的体制根源。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吸取历史的沉痛教训,积极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从而使企业的创新发展在制度上有一个根本保证。1.企业总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风险管理总框架。目前,大多数企业往往是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由销售部门负责,技术风险由技术部门负责,没有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管理企业总体的风险。企业应由最高层次决策者组建总部级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与企业整体管理政策和创新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总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原则。2.明确有关业务部门在风险管理体制中的分工。根据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风险管理总构架的政策、程序和原则,企业可以建立相对独立、互相配合的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赋予现有企业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的职能。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应由企业规模、管理成本等多种因素而定,但各部门都必须各自向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特别是企业风险管理监察部门应在职能上绝对独立。3.建立风险管理的业绩评价和报告制度。业绩评价主要是通过监测估量已发生的风险管理项目,判断它们是否增加了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的增加可以有增加收入,减少经营和创新成本,以合理的支出规避、减少或转移风险等三种形式。良好的业绩评价制度,必须配以良好的报告制度,保证企业上下各层次信息畅通,以便将经营状况、创新项目进展和企业风险状况及时、准确地汇报到企业高层决策者。4.健全风险管理体制内部监控机制的四项重要制度。(1)权限制度。企业对风险管理手段的应用应为不同的限额所控制,任何部门及员工未经授权不可任意为之。(2)经营、创新等与风险监控职能相互独立制度。同一名员工不能同时从事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工作,如负责销售的员工又同时记账,从事新产品开发的员工又同时负责原料采购等;从事风险监控的员工不能从事监控对象方面的业务。(3)换岗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定期调整风险管理业务部门主管和业务人员的工作,形成灵活的换岗制度。(4)违章处罚制度。所有未经授权或越权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都属于违章,违章事件一旦发生,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立即进行审查,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以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感。

(二)加强风险论证工作

因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去正视和对待,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经营决策和创新决策实际工作中,既要强调可行、有利的一面,也要重视不可行、不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牢固树立“风险和权利对称”观念,结合本企业实际,加强风险论证工作。1.根据权利与风险对称的原则,逐步建立决策责任制。所谓权利与风险对称,就是权利使用主体为自己行使权利的不良后果承担相应的风险(包括经济责任)。权利越大,责任越大。根据权利与风险对称的原则,制定企业创新“决策责任制”,旨在建立一种对决策者加强约束的机制,以防范风险并避免风险造成的损失。建立了创新“决策责任制”,由于非客观因素引起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是必须要承担责任的。2.把风险论证纳入决策程序和考评制度。加强风险论证必须要有制度保证。在工作制度及工作业绩考核中,要把风险论证作为决策程序的一个主要内容和重要步骤,作为评价某项研究成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项决策研究报告只有有利条件的论证,而无不利条件的论证,或对不利条件的论证不深透、论据不足,则不能算作一个好的研究成果。反之,能对项目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进行充分论证,对其中的不可靠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就应得到重视,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3.规定风险论证的内容。在风险论证中,要明确规定论证的内容,即首先要明确项目成功的各种必要条件,然后对每个必要条件进行可靠程度和落实程度的论证研究。如产品创新的风险论证,应当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的需求、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适用性、价格水平高低和市场竞争力、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市场营销渠道拓展、基础设施和系统配套、费用和承受能力等。这些条件中只要有一项不具备,都可能会带来风险、造成损失。

(三)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是以新技术和知识资源为基础,以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技术密集型新产品或新型服务为手段,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标的投资。风险资本通过培植企业创新活动,促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从而加速并推动了新经济的形成。风险投资本身也是重要的知识产业之一,它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从新经济角度看,风险投资实质上是有关风险型创新的信息、知识和理念的载体,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实质上也是一个创新信息、知识和理念的互动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凭借各自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创新企业获得必需的资金,风险投资者获得资本增值。因此,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通过发挥风险投资的内在功能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