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十篇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十篇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8:30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企业的行政管理是指企业内部行政部门通过收集日常企业管理运营方面信息,进行筛选总结,形成各种建议,为企业领导者提供一些参考。然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行政管理最基础需求是为了企业本身的生存发展,依靠一定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手段,进行正确的行政管理可以为企业在竞争时带来优势,也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需要。然而,就目前形势来看,建筑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建筑企业行政管理中产生的问题

1.1管理人员水平导致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

当今社会经济形势下,务实思想的深入人心,普遍来说,建筑工地管理者以及施工者更多关注的都是工程现场的施工管理以及建筑过程中工程的实用价值,和工程结束后能带来的经济价值,忽略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这导致了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在诸多建筑企业中,大部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不够专业,且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由于对象征管理认识不够,在实际管理中缺乏责任心,没有做到对工作完全认真负责。也正是因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存在这样的不足,致使在管理过程中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并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且正确的处理措施,导致企业行政管理能力不完善。

1.2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很多企业由于决策者对于企业的行政管理方面不重视,导致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系统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具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制度,也都是形式化的表面主义,管理条例制度本身就存在漏洞,更不要说难实事求是的将行政管理工作加以落实。加之建筑企业建筑施工人员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整体结构比较复杂。包括合同工、临时工、无合同用工、计划外用工等,并且建筑企业工作环境较分散,在被管理者繁杂且数量巨大的基础上,工作环境又有诸多不便,行政管理人员很难关注到每一个被管理人员及每一个细节,综合所有因素,使行政管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还由于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工作人员行政管理工作没有条例规章可遵循,导致实际管理过程中,各行政管理者之间责任分工不明确,致使问题出现时找不到专门负责人员。

1.3行政管理问题不被重视

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企业都属于起步阶段,正在新兴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注重企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把生产建设工作作为首要重视的问题,其余部门的设立和发展可有可无。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企业管理过于表面化,实际上相应的部门与负责人员都处于空缺的状态中。也就是说企业决策者对行政管理问题不重视,认为行政管理部门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对于一些具有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照搬照抄党政机关形式,忽视企业实际发展要求,搞表面形式主义。从而导致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起不到作用,影响工程进度,阻碍长远发展。

2.产生企业行政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2.1不稳定的行政管理环境抵消工作热情

由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很多企业原有的发展管理理念产生变化,企业原有的精神文化理念发生改变,部分员工内心揣测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为自己带来的利与弊,导致部分员工内心产生动摇。与同时,社会中多种选择使员工工作热情大受打击。而为适应社会发展,劳动用工制度在不断的改革,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员工感觉自己生存、工作受到威胁,在此种情况下,员工和员工之间存在很大的竞争,很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注意力在于思考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和提高自身能力方面,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何去何从问题,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忽略了企业的行政管理。导致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

2.2行政管理环境过于复杂化

建筑行业用工人员较复杂,与企业之间存在很多种劳动关系,如签订劳动合同,无劳动合同,临时用工人员,计划外用工人员等,除此之外,建筑行业用工人员职业种类繁多,外建工作人员、木工、瓦工、水暖工、电工等。以上多重因素不仅导致行政管理者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好开展,员工与员工之间因为工种不同、务工关系不同,导致人员薪资状况不同。建筑行业随时迁移的、不稳定的工作环境,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的薪资水平,都会致使建筑行业务工人员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还由于建筑行业务工人员存在整体学历知识素养稍低,故而很容易在上述因素下出现失落情绪,消散工作热情。

3.解决行政管理问题的对策

3.1树立民主行政理念

改变建筑企业行政管理问题的最基本措施就是要认识行政管理对象,并且确立民主的管理意识。在建筑企业的行政管理中,广大的建筑职工才是行政管理者实施工作的主体,更是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建设工作的主人。每一位建筑职工的一言一行不止对企业当前工作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这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建筑企业若想顺利快速的开展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首当其冲的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使职工深刻的意识到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不仅要抓普通职工为主体,还要根据被管理者特点,行政管理人员集中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好被管理者独立民主意识,实施平等管理。

除此之外,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正视自己的领导作用。在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根据相关的规定,牢牢抓广大工作人员,根据大多数员工的想法,利用群众的力量,做到集大家思想为一体,从而实施一种公平民主的管理,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更好的接受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并且积极推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行政管理人员及企业高层,作为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深入基层,正确的了解职工对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的需求,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总结出一套合适自己企业的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理念。

跟及以上叙述,企业想要又好又快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确定行政管理主体是关键,同时加强领导者主导作用,形成法制民主科学管的理模式。

3.2完善管理制度,处理好领导和职工关系

在上部分文章中曾提出,行政管理工作实施的主体实际上是广大的建筑职工。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正确行政管理模式。同时,建筑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应建立全方位完善的行政管理模式。事实上,对建筑工人等被领导者的管理,本质上是对管理者的一个一种完善与监督。对行政管理模式的全面丰富,可以更好地充分的改变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带来的单向性,积极促进行政管理者和行政主题的双向互动,使得建筑企业在新经济模式下更好的适应与发展。

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后,行政工作开展更加民主化,行政工作者与行政实施主体的广大建筑职工之间接触增多,这要求行政管理者妥善处理领导者与职工间的关系.对于被管理者来说一定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即行政管理只是管理者的事情,与被管理者毫无关系,还要改变传统的上下级思想,强调民主思想,改变被管理者察言观色、趋炎附势、随便跟风、与领导者之间产生距离感等思想。做到从根本上改变被领导者思想。事实上无论是行政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正视管理者与职工的关系,树立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新思想,使被管理者做到明辨是非、主动建言献策,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工作相关制度,维护行政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3.3创新学习,树立观念,提高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论作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自己创新素质,广泛的涉猎其他方面知识,在丰富自我理论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只有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才能更全面的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提高自我素质。作为建筑企业行政管理者,通过各种先进知识的学习,了解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及引进高水平的科学行政管理办法,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特征,及建筑工人特点,创新整合出更适合自己企业的行政管理办法,促进行政管理工作全方位的实施。

提高行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可以开拓创新思维,更好地促进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可是创新不是说出来的,想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被管理人员的创新素质,就要求企业具有一个全新的环境及新的管理制度,为企业行政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在企业内部和施工环境中如何营造一种极具创新性的环境呢?这就要求行政管理者集思广益,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活动,组成创新团队。并在一定范围内制定比较规则,使被管理者具有一种竞争意识。在创新环境的营造形成过程中,就要求行政管理者对建筑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行政管理特点做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转变行政管理模式,在于被管理者的共同管理和自我管理中开创创新点。

4.总结

改善建筑企业行政管理,不仅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优质工程,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对社会而言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和其行政管理者应全方位的完善建筑企业行政管理体制,贯彻被管理者为管理主体的思想,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增加企业创新意识,建立正确的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这样不仅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而且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行政管理实践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改掉建筑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弊端,不断开拓创新,终将构建完善的建筑企业合适自己的行政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袁有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6,01:249-251.

[2]杨铁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9:258.

[3]林英.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设科技,2016,03:97-99.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篇2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

一、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较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型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上世纪90代以来,建筑企业从无到有,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近些年,我国部分学者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进行了细致分析。2014年4月,中央财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印发《建筑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建筑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不断改善融资环境,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建筑企业与国际接轨。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及要素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本结构控制。资本结构是对企业控制权的决定因素;2.资金控制。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资金整个运动过程;3.对外投资控制;对外投资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资本的位移,这种投资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风险和效益;4.重大工程项目控制;5.对外担保控制;6.基本制度控制。

(二)建筑企业发展良好的财务管理需要具备以下要素:1.建筑企业资金雄厚、资金链完整,融资轨道广阔;2.建筑企业对于国际经济环境有独道的判断,企业在同行业内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3.建筑企业与银行和相关部门关系良好;可以得到政策支持、资金补贴以及银行融资支持;4.建筑企业有先进的技术创新理念和企业改革发展愿景;5.企业财务模式较为先进,可以比肩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企业,或与国内大中型企业类同。

三、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发展外部财务环境恶劣

对于建筑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尤其是国际经济环境起着重要协调作用。受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建筑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而言,我国建筑企业外部环境较为严峻,国内政策环境、金融市场相对稳定。近些年,我国资本市场运作良好、发展势头迅猛,致使建筑企业获得大量发展资金,但是对于资本市场运作而言,建筑企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明显,很难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建筑企业发展虽有一定规模,但是具有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多。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通过资本运作,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外部金融环境的冲击,离资本市场才能更近。但是,当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基本上是没有以“核心价值”衡量企业规模的概念,这个与目前的国际环境背景的资本市场严重脱节的。

(二)内部财务混乱、模式陈旧

企业流动资产的构成也可反映企业短期融资能力。流动资产结构主要是用应收账款与存货比来反映。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建筑企业的存货与应收账款之比比大型企业高,相对而言,建筑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较弱。建筑企业流动比率偏低。流动比率衡量的是企业变现流动资产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内部财政资金流出现问题,建筑企业的短期内部财务运作会出现混乱现象。

(三)政府政策安排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出台的建筑企业财政政策法规仍然存在诸多漏洞,与当下建筑企业发展的财政分析问题存有缺失现象。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财务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建筑企业投放的补贴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当下经济发展需要;

2.多年来政府颁布的财政扶持政策多倾向于大型企业发展,忽视了建筑型企业发展,对于其发展并没有出台全面、合理、科学的政策法规、政策体系存在不健全的现象;

3.政府对企业的融资、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政策也是倾向于大型企业,使得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

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改善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为解决目前建筑企业自身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解决银行借贷问题。建筑企业自身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因依托自己有利特点,发展己方熟悉的投资行业,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具有一定实力时,企业要协调好自身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促使企业与银行之间达成一种平等互惠的合作信念。使银行相信,建筑企业借贷是安全的,有投资回报的。

(二)借鉴国外建筑企业先进的融资模式

美国的融资模式是直接融资模式为主简介融资模式为辅。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建筑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直接融资平台。日本的融资模式是在国家政策体系下全面监管扶持完成的。逐渐形成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用补充多方共同作用的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风险比较低,即使市场出现波动,健全的融资模式也可以促进建筑企业平稳过渡。

(三)加强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优化建筑企业管理模式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建筑企业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定期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组织培训,学习外国建筑企业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企业领导人自身应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自身企业进行财政监管。建筑企业资金合理运用,应建立企业愿景,一年规划、三年规划、乃至长远一点的五年规划、十年规划。

参考文献:

[1]刘方.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2):9-18.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篇3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建设厅、财政厅、物价局、人事劳动厅制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筑工程劳动保险基金统一管理试行办法》,现批转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筑工程劳动保险基金统一管理试行办法

一、总则

(一)为切实解决建筑施工企业劳动保险基金来源,加强对劳动保险基金的管理,促进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二)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承担施工任务的建筑施工企业不分资质等级、隶属关系和经济类别,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也不分资金来源、隶属关系,均按照本办法实行劳动保险基金统一管理。

(三)本办法所称建筑工程劳动保险基金,是指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所列劳动保险基金。

(四)根据各类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并存的现状和建筑工程计价实行预算制的特点,统一劳动保险基金计取标准,不再按企业资质等级和经济类别制定费率标准。

(五)建筑施工企业应参加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六)劳动保险基金实行分级收取,分级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向建设单位从工程投资中收取。

二、收取管理

(一)建筑工程劳动保险基金计取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全区建筑工程劳动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后,计取标准本着“以支定收”的原则,统一核定,暂按建筑工程总造价的3%计算。如有调整,须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二)劳动保险基金应在工程预算,招标标底,投标报价中单独列项计算,不作为竞争性费用。

(三)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报建时必须先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缴纳劳动保险基金。劳动保险基金按建筑工程总造价中所含劳动保险基金总额的100%一次性预交。工程竣工结算后,按审定的结算金额进行结算,多退少补。

对没有预交劳动保险基金的工程项目,各地、市、县建设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工程报建及开工手续,建筑施工企业也不得施工。建设单位不按规定缴纳劳动保险基金或工程竣工后不进行清算,拖欠劳动保险基金的,房屋产权管理部门不予办理产权、产籍登记。

(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分工,收取劳动保险基金:

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收取由自治区级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工程项目报建招标投标项目的劳动保险基金。

地、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取由地、市、县报建招标投标项目的劳动保险基金,并负责将代收的劳动保险基金及时上缴。

(五)本区建筑施工企业到外省承包任务的,应将按工程所在地规定收取的劳动保险基金数额如实上报主管本企业劳动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

(六)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的劳动保险基金必须直接上缴同级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银行不设立劳动保险基金帐户。具体收取管理办法由自治区建设厅、财政厅另行制定。

(七)收取劳动保险基金时,使用自治区财政厅印制的统一票据。

(八)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批准减免劳动保险基金。

三、拨付管理

(一)享受劳动保险基金拨付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1、持有建筑施工企业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

2、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健全;

3、就业人员相对稳定,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4、外省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持有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进宁施工许可证》。

(二)建筑施工企业于每年元月底以前编制劳动保险基金年度预算,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负责本企业劳动保险基金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作为该企业所需劳动保险基金的凭据。

(三)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拨付劳动保险基金。具体办法由自治区建设厅和财政厅另行制定。

(四)劳动保险基金的拨付标准:

1、拨付劳动保险基金,以企业上交的社会统筹费为拨付依据。有分包行为的,应扣除分包工程所含劳动保险基金。

2、参加社会保险的国有和城镇建筑施工企业按企业实际支出拨付。

3、对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建筑施工企业控制在企业自行完成建安工作量中应取劳动保险基金的20%以内拨付。

4、中央及外省入宁的建筑施工企业已参加社会保险的,按企业实际支出劳保费拨付,未参加社会保险的,控制在企业自行完成建安工作量中应取劳动保险基金的20%以内拨付。

(五)对不按规定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社会统筹费的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社会保险费征收部门的委托扣款通知后,有权代扣代缴。

(六)实行劳动保险基金统一收取、调剂拨付后,建筑施工企业职工离退休、退职的条件及审批按国家和自治区的现行规定办理。

(七)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劳动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劳动保险基金使用的管理,按季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离退休职工的增减情况及有关报表,并接受建设、财政、劳动等部门的监督管理。

(八)建筑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或与总包单位签订合同后,应将合同文本复印件报送主管该企业拨付劳动保险基金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按季报送实际完成建安工作量统计报表,作为拨付劳动保险基金的凭据。

(九)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审定的劳动保险基金拨付计划报送同级财政部门,经审核同意后从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办理拨款。

四、监督管理

(一)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动保险基金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统计报表等制度,并接受财政、劳动等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政策,秉公办事。

(三)劳动保险基金是为了解决建筑施工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从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提取的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它用,财政部门也不得用于平衡预算,结余部分结转下年度滚动使用。

(四)各级建筑施工企业对拨付的劳动保险基金要及时足额上缴社会保险部门,对不按规定上缴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停止拨付劳动保险基金。

(五)未按规定交纳劳动保险基金的建设项目,建设管理部门为其办理报建开工等手续和产权证书的,要追究该部门领导及经办人的责任,并责令追回应缴劳动保险基金。

五、附则

(一)实行建筑工程劳动保险基金统一收取、调剂拨付办法后,企业享受该费用的各类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仍由企业负责。

(二)建筑施工企业如发生分立、合并、重组情况时,应在完成分立、合并、重组工作后一个月内将企业的变化情况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重新办理劳动保险基金管理的有关手续。

(三)建筑施工企业终止、转产、不再从事建筑施工生产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完该企业劳动保险基金清算后,不再继续向该企业调剂拨付劳动保险基金。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篇4

建筑业是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加快建筑业发展对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建筑业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化三基”、富民强市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深化行业改革,提高队伍素质为主线,围绕“政府推动、政策驱动、市场带动”的发展思路,加快培育壮大建筑支柱产业,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不断提升我市建筑业经营管理水平、科技进步水平、节能降耗水平和行业管理水平,促进我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2、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外拓产值1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40亿元,占全市GDp的5%以上;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左右,创建筑劳务收入10亿元左右。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由目前的4家发展到10家以上,一级企业由目前的2家增长到5家以上,建筑劳务企业发展到20家以上;初步达到施工领域拓宽,专业结构齐全,规模企业比重明显增加,多元经营结构初具规模,建筑市场更加规范,市场竞争力有新的突破;实现科技进步水平、节能降耗水平、建设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普遍提高,施工安全状况明显好转,行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鼓励建筑业企业调整经营结构

3、全面提升企业资质等级。鼓励和扶持建筑业龙头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升资质等级、增项专业类别、扩大承包范围,以达到做大做强的目标,为全市建筑业企业发展真正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4、积极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利用现有工程项目,积极培训农民工,使之成为具备一定资格的劳动技术工人。引导建筑劳务技工自觉组成互助体,成立自己的劳务承包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简化技术工人资格认证和劳务作业资质申办程序,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积极鼓励企业转型。按照建筑业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切实改变我市建筑业企业格局,鼓励人员和资金不足的三级总承包企业向专业承包方向转型。鼓励建筑业企业在原有资质基础上增项专业承包资质,以拓宽业务范围,增强企业竞争力。

6、努力拉长产业链条。鼓励和支持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建筑业企业与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或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按照国家下达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参与新型墙体材料的联合研发和推广应用等工作,延长建筑业产业链。

7、加快培育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发展建材供应市场、设备租赁市场和人才、劳务、技术与资金市场,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协作体系。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和系列化、标准化的建筑构配件,完善生产供应体系,提高使用率。

三、加快建筑业企业改制步伐

8、推进建筑业企业改革。集体建筑业企业改制享受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的各项优惠政策;针对集体建筑业企业改制成本难筹措、身份难置换等问题,各地财政应给予大力支持;逐步减持或退出国有资本,鼓励集体建筑企业在界定产权的基础上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

9、推进建筑业企业产权多元化。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外资尤其是战略性投资,加快推进产权交易,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鼓励企业经营管理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购股、配股、奖股等方式,实现股权收购并控股,允许主要经营者持大股,鼓励法人和自然人认购企业股份。

1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建筑业企业要依照《公司法》规定,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聘任制度,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开发建筑业人才资源

11、全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建筑业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人才。职工教育经费可在企业工资总额2.5%的范围内按实在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鼓励企业接纳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引进高层次人才(含国家一级建造师),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政府人才引进的一切优惠政策。国营企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除外)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到民营建筑业企业兼职并获取报酬。

12、积极实施“阳光培训工程”。鼓励建筑业企业通过创办农民工学校等形式,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民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积极鼓励培育建筑行业技工培训机构,帮助有条件的社会机构和建筑业企业创建建筑行业技能鉴定机构。将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纳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农民工培训的总计划,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到2015年,所有建筑工地作业人员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五、提高建筑业企业竞争能力

13、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引导和促进建筑业企业形成以制度创新为先导、成本管理为核心、技术进步为动力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筑业企业要建设以经营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诚实守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提高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要根据自身管理机制、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技术能力,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工法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消耗标准,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提高水平,降低成本。

14、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建筑业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把质量安全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大力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加大质量和安全投入,完善企业内部质量、安全和教育培训等制度,深入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达标活动,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大特大事故。

15、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建筑业技术开发机制,增加科技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做好淘汰实心粘土砖工作,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改造提升建筑业。建筑业企业要从工程结算收入中提取1-2%作为企业技术进步发展基金。企业通过新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应按照《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研发人员。

16、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巩固现有外埠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建筑业企业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市场,积极参与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我市驻外各办事机构要主动与建筑业企业联系,帮助建筑业企业积极拓展外埠市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建筑业企业外拓实际需要,简化服务程序,完善服务措施。

六、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17、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制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资质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市场清出力度。严禁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切实防止和遏制拖欠工程款。加强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引导行业规范自律。

1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对诚实守信、还贷能力强的建筑业企业,应适当增加授信力度,解决其合理的信贷资金要求。要积极探索工程担保市场的培育和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中介机构通过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组建专业担保公司,为本地中小建筑业企业拓展市场、承接业务开辟融资渠道。

19、改善税费征管环境。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业企业纳税政策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建筑业企业依法诚信纳税,从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对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企业应按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支持。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收费行为,严禁向建筑业企业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禁止各种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0、加强劳保统筹工作。加强在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建筑行业劳保统筹管理政策的研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养老保险费筹集管理政策,使劳保基金的归集、管理、拨付和使用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积极推进建筑业从业人员参保,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意识和水平,严禁减免劳保基金,切实防止劳保基金流失、拖欠,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1、切实维护建筑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企业雇用农民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严格执行建筑施工最低工日价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农民工工资稳定增长。切实落实工程项目农民工工伤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政策。

22、强化建筑业监管职能。各县区政府、管理区要进一步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筑市场准入、招标投标管理、施工许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职责,在全市形成职能职责完整统一的建筑工程监管体系。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应切实履行工程报建方面的手续,严禁出现工程项目监管“盲区”、“特区”,切实提高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切实加强村镇规模建房的监督管理,在乡镇机构中,综合设置相应机构,赋予相应职责,解决工作经费,确保村镇规模建房的质量和安全。

七、加强建筑业行业管理

23、推行企业资质动态考核工作。按照《湖南省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动态考核暂行办法》要求,每年抽查考核我市范围5%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对企业相关证照、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市场行为、经营状况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对动态考核不合格的企业根据其情形依法作出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以实现建筑业企业优胜劣汰。

24、加强招标投标监管。强化招投标管理,严肃查处违法招标、围标、串标、哄抬报价和恶意压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项目投标资格审查,招标人对建筑业企业参与项目投标进行资格审查,应严格审查条件和审查程序,认真核对相关专(执)业人员和安全质量等关键岗位人员,国有投资项目投标时必须要求法定代表人到场。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篇5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有效开展税收筹划风险防范能够降低建筑企业税收风险,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建筑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其税收筹划风险的影响因素也逐渐变化,加之建筑企业税收工作人员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税收筹划风险问题不断出现。对于这一情况,建筑企业应当提高自身重视,完善相关防范对策,合理地控制税收风险,促进建筑企业自身健康发展。

1税务筹划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并且同外部环境产生了非常紧密的联系,而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又同其他众多领域息息相关,如设备制造、钢铁生产、混凝土生产等,还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众多行业,因此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受到了营改增政策的显著影响。其因素不仅包括内在的,也包括复杂的外界因素。随着营改增的落实,建筑企业在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及经营理念上都会受到极大影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必须正确应对营改增问题,消除不利影响,抓住营改增在实施前后的机会,重新调整建筑企业经营体系,合理利用营改增方案,开源节流,降低建筑企业成本。

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涉及领域众多,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因此需要具有高素质、高职业素养的专业会计人员进行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在营业税体系下,建筑企业很少接触增值税,并且增值税的政策同营业税政策比较起来差异较大,其财务工作者也不了解增值税政策,如果直接让建筑企业内负责营业税纳税筹划的工作人员负责增值税纳税筹划,可能会出现一定偏差,从而对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风险。

由于增值税主要采用进销相抵的计税措施,因此根据建筑企业进项抵扣率的不同,各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也不相同。同时,当建筑企业完全实行营改增后,公司财务应分别计算收入和成本,这就会导致核算、预算及考核等工作需要改变原有口径。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较为严格,限制了进项税发票的抵扣时间和事项,因此在管理增值税发票、税额、申报及缴税等方面都会比过去营业税体系更为严格,管理的难度也更大。

为更好地开展税务筹划工作,首先,我国的建筑公司应针对增值税特点总结出纳税筹划的方案,我国建筑企业应平稳应对营改增政策,针对建筑企业的纳税做出合理筹划,从自身的多个方面进行筹划研究,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其次,营改增能够显著提升建筑行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建筑企业应开发对外经营的能力,强化市场地位,加强盈利能力并降低建筑企业成本,提升建筑企业的整体经营质量。最后,营改增对于丰富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利用已有成果,针对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进行调研,并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特点,提出科学的纳税筹划策略。

2建筑企业的业务特点及涉税分析

2.1建筑企业的业务特点

建筑企业的营改增落实后,其税务管理将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成本将出现大幅度提升的情况,营改增后,建筑企业要购买税控装置以满足增值税发票的管理要求,这是对财务成本提升的具体因素;其次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增值税的专用发票需要由专人管理,而管理增值税发票的难度较大,计算量也较多,因此建筑企业只能通过增设岗位的方式满足这一需求,这也是增加财务管理成本的因素。此外,增值税的管理还涉及到增值税开票管理、增值税扣税凭证管理、增值税报税缴纳管理以及增值税会计核算管理等多项内容,和原本的营业税体系比较,增值税的管理项目提升了复杂性,因此营改增会给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2.2建筑企业涉税情况

我国建筑行业具有独特之处,其财务管理系统也相对复杂。由于我国的建筑企业独有的特点及其高度复杂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具有较高复杂性,建筑企业的税收管理难度较大,但这也是建筑企业实现增值税纳税筹划有效性体现的机遇。

2.3建筑企业的税务筹划

根据我国住建部的税负增减摸底研究可以看出,建筑行业在营改增之后?会面临比较高的税负,致使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较之前有大幅度提升,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进行合理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才能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实际运行成本,以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长期发展。

3建筑企业税务筹划方法

3.1合同方面

3.1.1拆分epC合同

建筑企业的epC合同通常包含了勘探、设计、采购、施工以及安装等一系列内容,一般由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同业主签订合同。epC合同没有将设计、施工以及设备的款项分开表示,只列举了合同总价,而某些epC合同虽然列举了各项清单,但没有分别列示价款,只有总价信息。为避免因混业经营未分开核算导致从高适用税率缴纳增值税风险,epC项目的总承包方应同业主拆分epC合同,将单一的epC合同按照不同的税率业务拆分为设计合同、采购合同以及施工合同,通过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和业主分别签订。

3.1.2确定不同税率业务价款

根据“财税(2016)36号”《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三十四条阐述:简易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试点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epC项目所包含的设计、采购及施工业务适用于不同的税率,因此总承包方可以考虑通过税率差异对增值税进行合理纳税筹划,也就是说,总承包方同业主通过谈判确定了各类业务在epC合同中的价款后,再将epC合同总价款在设计、采购以及施工三部分业务间进行合理的划分,以加大低税率业务价款,同时降低高税率业务价款,降低项目整体税负。

3.2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在施工的成本当中差不多占据了百分之三十,由于人工费用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因此在施工工程当中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怎样才能够抵扣人工费用,这是营改增政策全面推行之后,施工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营业税的条件下,我国有两种人工费用税务缴纳的方式。第一种是根据某些劳务机制缴纳的营业税收,一般为百分之三的税率。而第二种,假如人们提供的服务属于劳务派遣,那么所缴纳的营业税收的税率就是百分之五。营改增之后,假设企业按一般计税缴纳增值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一,那么按照简易计税,税率为百分之三清包工的分包工程使企业的税负增加。

3.3企业费用

由于营业税属于地方税,相关人员在缴纳营业税的时候,需要到施工项目的地税机关进行缴纳,并且企业所缴纳的税额就要被地方财政的税收所吸纳。而缴纳增值税的时候,需要到当地的国税机关进行预缴。中央财政收入的纳税税额为百分之七十五,而地方财政收入的纳税金额为百分之二十五。这样的现象将原本的税收均衡打破,将原本的税收收入划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中央财政收入、施工企业所在地的财政收入以及工程所在地的财政收入。而这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同时也增加了异地承接工程的难度系数,而且企业在经营的时候,也要投入更多的经营费用。

一般情形下,施工企业系异地作业。营改增政策推行之后,在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国税机关预缴增值税,在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税机关对附加税进行缴纳,在机构所在地的国税部门认证进项税票,并清缴和汇算增值税。再加上要传递和收集以及认证票据清算税金、建立各种台账,而这庞大的工作量,就需要施工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大幅度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费用,给施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3.4供应商选择方面

3.4.1含税报价相同的供应商选择

第一,应选择规模较大且具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在相同的含税报价下,对同一类型供应商可提供具有适用性的发票类型,按照建筑企业经营的规模和商业信誉因素,建筑企业应选择具有更好信誉的商家。

第二,如果选择增值税税率高的供应商,在含税报价相同的情况下,供应商所开具发票的增值税税率不同,就应该选择税率更高的商家。

3.4.2含税报价不同的供应商选择

在不同类型供应商报价不同的情况下,因含税成本不同,而和成本有关的进项税抵扣会对计入损益的城建税及教育费用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建筑企业的利润,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不同类型供应商之间的报价平衡点选择最佳供应商。

3.4.3考虑运输费用的供应商选择

建筑企业的采购合同通常都会含有一定的运输费,运输费是适用11%增值税的、不同于采购的17%税率,因此在采购材料及设备时,供应商有两种提供发票的方式:第一,一票制,销售方在销售设备或材料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不仅包含采购价格也含有运输费用;第二,两票制,销售方在销售设备或材料时就采购的价格和运输费用进行分开计算并开具增值税发票。在采购大型设备的时候,供应商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和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就应采用一票制;如果供应商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该采取两票制。

4建筑企业税务筹划中的风险

4.4税收政策的转变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税收政策为适应市场变化在不断改变,税收法规的不确定性极大地提高了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一般来说,建筑企业税收筹划一般是在具体项目实施之前进行,而面临国家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很容易导致在项目未结束时,由于政策的转变影响到项目开展前的原始税收方案,导致税收筹划工作的不合理化,甚至违法。然而,大部分建筑企业未提高对于这一现状的重视,不能实时掌握我国税收政策的动态变化,未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的不断提高。

4.2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税负,其基本手段与避税、漏税存在实质性差异,税收筹划是在属于合法手段,需要取得税收部门的批准,但是在实际的批准过程中,由于相?p税务部门的不规范执法手段导致风险的产生,税法无明确的执行政策,执法人员通常根据自身经验判断税收筹划的合理性,由于存在较大的主观原因,加之税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很容易导致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失败。

4.3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在建筑企业内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税收筹划的实施方案以及具体的实施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有建筑企业自身所决定,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建筑企业内部的税收筹划工作主要由财务工作人员或者会计人员负责,但部分建筑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优于缺乏专业致使,难以提高税收筹划工作的效率,而部分工作人员相关职业道德素质有所欠缺,导致建筑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不断提高。同时,有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信息局限性,无法实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转变,故难以提出有效降低风险的应对措施。

5建筑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解决措施

5.1加深理解税收政策

在营业税时代,很多建筑企业所涉及的增值税业务量较少,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及建筑企业领导层并不了解增值税政策的具体施行方法。为加深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及领导部门对营改增的了解程度,建筑企业应组织财务和税收业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现行的增值税政策、实施方法以及营改增的试点行业和试点地区等。当营改增政策落实到建筑企业之后,建筑企业再针对这一政策和具体操作实施第二次培训,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企业税务工作人员对增值税改革的知识需求,加深其理解程度。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对新形势下的增值税政策和建筑企业自身的情况非常了解,同时加强同国家财政税务部门的合作沟通,进一步加强对增值税的了解程度,及时获得新鲜资讯,积极商讨纳税筹划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5.2建立增值税管理体系

我国建筑企业在营业税时代没有完善增值税管理体系,建筑企业并不重视对增值税的管理。增值税管理主要涉及到增值税发票开具管理、增值税扣税凭证管理、增值税申报缴纳管理、发票管理以及会计审核等内容,因此应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增值税管理体系,这也是为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不可或缺的一环。建筑企业需要在营改增之后,加强建筑企业对增值税的管理,根据建筑企业的规模及增值税的要求,设置专门的部门或岗位,安排专人负责此事宜,并根据增值税的政策内容及要求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5.3建立税收筹划绩效评估体系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并非静态过程,在实践税收筹划的方案过后,企业应当岁筹方案的实践水平以及风险控制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为税收筹划的二次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企业税收筹划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利润、收入、资产以及成本等基本指标进行实践,同时,这类评定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开展核查工作的重要体系,因此在评价税收筹划的实践效果时,应当保障评价指标均处于合理范围内。另外,税收机关在进行税收筹划的工作时,应当了解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具体即为纳税人对税收筹划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纳税人对税法的了解程度等,若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较高,则可支持其进行税收筹划,并引导其采用合理的方案。

5.4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篇6

【关键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实践

municipalservicesbusinessenterprisebuildingmaterialmanagementandcontrolstudy

ZhuLi-guang

(DatongengineeringlimitedcompanyofthemunicipalservicesconstructionXuZhouJiangSu221000)

【abstract】thistextisfromthemunicipalservicesbusinessenterprisethebuildingthematerialthemanagementattheconstructionthebusinessenterpriseofimportancepositionandexistencetheproblemsetoutandcombineoneselfatthemunicipalservicesengineeringconstructionexperiencewithinmanagementandpractice,discusspushforwardmunicipalservicesbusinessenterprisebuildingmaterialmanagementmodernizationofmethodandvalidpractice,hopehavetothemunicipalservicesbusinessenterprisecertainhelp.

【Keywords】municipalservicesbusinessenterprise;Buildingmaterial;management;practice

材料成本是构成市政工程成本中最大的部分,其质量、数量、工艺标准等关乎一个项目的成败,更关乎市政企业的盈利水平;从项目整体设计寿命来讲,也直接影响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市政企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对于材料使用的控制与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从市政建材的使用入手,探讨市政企业建材管理与控制。

1.建筑材料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市政工程一般以道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在一般的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建筑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机械成本占到30左右;加上材料的运杂费等间接费用,构成了市政工程中比重最大的成本。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特殊的工程材料如沥青料等受运输环节温度、湿度与摊铺机性能质量的影响较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材料在市政工程中的首要地位;加强材料管理就是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决定了材料的全员管理的重要性。

2.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2.1大部分材料运输至郊外,运距长且受到道路限制。市政工程多在郊外施工,集中在市中心区的工程施工,往往受到城市相关部门的交通管制,大部分的材料需运输且二次堆放;闹市区的工程送料受限,多为夜间作业,因此材料运输环节的成本较大,运距一般较长,企业灵活性受限。

2.2过多关注供应环节,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由于市政企业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式管理,因此企业对于材料供应环节把关较严,从而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比如一个工程中标后,做出了材料清单的汇总分析,但对于如何灵活的与市场接轨,以及统筹安排计划方面不强,轻管理,看重供应,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一旦延误生产,材料部门要负责任。因此,施工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宁愿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2.3区域性材料容易形成壁垒,导致地材价格偏高。市政工程施工多在城效野外,明明较近的地材价格应偏低,但区域性容易形成壁垒,外部材料基本无法入围市场,因此价格与社会整体价格的下浮关联度不大,导致价格偏高。

2.4国内大中专院校没有专门的材料专业,专业性人才不足。国内大部分大中专建筑类院校,多以施工管理为主,次以造价,没有专门独立的材料管理与供应专业,因此很多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材料管理岗位,专业人才不足;另外在工地现场中,材料员仅仅担负着收料记帐的工作,薪资待遇明显偏低;在市政企业中,没有针对材料专业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人才青黄不接。

2.5企业对材料管理人员与管理手段普遍关注度低。由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由于对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尤其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野外施工期间,无法接入网络等先天条件限制,现阶段很多企业仍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提升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措施

3.1推进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2建立材料供应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3.3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3.3.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3.3.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3.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市政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部门要加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3.4强化内部管理。

3.4.1科学定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采购成本,节省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3.4.2科学管理。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市政企业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目标上创新。

3.4.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5构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的监控体系。

3.5.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作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3.5.2全员参与监督。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4.结束语

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实体工程质量,对企业的信誉、产品满意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必须改变材料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必须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2]汝宜红等.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市政企业建筑材料流通.2001(7).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篇7

做大做强建筑业,使其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到2014年底,全市建筑业发展目标确定为:

1.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2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7%。其中:盘山县20亿元,大洼县80亿元,双台子区5亿元,兴隆台区100亿元,市直115亿元。

2.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0%。

3.建筑业企业总数达到350家。其中,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5家,二级企业40家;年产值3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0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家。

4.建筑业上缴税金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0%,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进一步提高。

5.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进一步拉动就业。

二、主要措施

(一)提供有利条件,扶持做大做强

实施提升战略。把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在企业保级、升级工作上,要逐个企业进行帮助指导,采取企业联合重组等方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全市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等级。积极为企业购置设备进行贴息,特级和一级企业贷款购置设备,按省财政厅、建设厅关于《辽宁省建筑企业设备购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行业发展信息网络,及时行业信息、各类建设项目信息,为企业发展寻求商机,提供定时、动态、网络化服务。

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全市建筑业企业吸纳国内外各类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企业管理队伍。积极组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经济类、管理类的人员进行培训,参加每年由国家和省统一组织的建造师资格考试,每年至少要有20人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60人通过二级建造师考试,为企业申报各类资质提供前置条件。同时,开展优秀建造师、项目经理评选活动,对优秀建造师、项目经理在工程投标时给予支持,增加评标分值,调动建造师、项目经理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市内建筑业企业承揽外省市工程并取得收入的,市、县(区)财政要给予适当补助。对“走出去”的建筑业企业在资质升级、评优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积极做好优秀企业的对外宣传推介工作,打造*建筑业优秀品牌。

实施引进战略。积极吸引外省市优秀建筑业企业到*落户。凡将公司本部迁到我市注册落户的,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市、县(区)财政按缴纳地方所得税额的50%给予补助。特级、一级企业本部落户*的,在土地、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同时,加强外省市建筑业企业入市管理。外省市企业入市必须进行工商、税务注册,成立分公司,明确固定办公场所、管理人员和固定电话,实现外埠入市企业属地化管理。

(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做大做强

强力扶持龙头企业。在全市筛选出10家实力比较雄厚、管理规范、成长性强并具有一定社会认可度的建筑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积极支持组建企业集团。鼓励3家较大型建筑业企业拓展功能,逐步发展成为集建材生产、设计、采购、开发、施工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提高企业集团资本运作能力。

大力发展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每年重点培养3-5家隧道、桥梁、水利、幕墙等专业的建筑业企业,填补我市建筑业专业承包企业的空白,推动全市建筑业向高层次发展。鼓励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农村建筑队、个体业户组建劳务分包企业,申办劳务资质;督促和规范各类装饰装修个体业户申办装饰装修资质。通过加快结构调整,逐步形成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和传统与新兴、高端与低端、主营与兼营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建筑业新格局。

(三)认真落实政策,促进做大做强

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协调银行部门为建筑业企业开展担保业务,并降低开具保函条件。在确定保证金比例、融资方面给予支持,对资质优秀、信誉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降低或免收保证金。协调银行降低在建筑业企业投标开具信贷证明时手续费收取标准,尽量提高对建筑业企业授信额度。对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进行认定,对账务健全、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要查实征收。

建立健全工程担保制度。加快成立由市、县政府控股,企业参与的建设工程专业担保公司,为建筑业企业进行银行贷款担保,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提高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的竞争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做大做强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充分认识建筑业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建筑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发展,细化责任分工,落实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为建筑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篇8

 关键词:工程企业管理;竞争力;绩效

 abstract:constructionofsmallandme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managementsystem,responsibleforsmallandme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management,topromoteandensurethesmallconstructionbusiness       planning,production,finance,marketing,smooth,effectivecommunicationandcoordinationbetweeneachother.stengthenandimprovethemanagementofsmallandme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forenhancingthecompetitivenessofsmallandme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ofsmallandmen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forenhancingthecompetitivenessofsmallandme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of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engineeringbuildingmanagement;competitiveness;performance

 一、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内容

 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是中小建筑工程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要有效地组织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生产经营,就需要强制力的权威来制约,并且需要一个完善的链接每个部门的健康有机体系。不然,对于中小建筑企业而言,每一部门的各项工作都会因为缺乏组织而变得混乱不堪。

 (一)计划工作。对于企业目标的确定以及具体工作的实施目标计划等。对于现代化的建筑企业来说,必须要进行计划工作,对中小建筑工程企业行政工作进行指导,这是中小建筑工程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和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组织工作。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中小建筑工程企业运作的基本框架,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怎么样去完成,又由谁来完成,任务的合理分配等。中小建筑工程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从上到下建立责权关系,确保管理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工作万无一失。

 (三)指挥工作。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层必须确定企业人员间的具体分工关系,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具体责任与权力,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好,每一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解决他们直接的矛盾与冲突。对于这一环节,就必须建立以首长为行政指挥的责任制指挥体系,这也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二、中小型建筑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建筑企业管理层过于膨胀。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行政管理层都是过于庞大的,但是有好多些这些管理层都不够精简,有些企业根本没必要设立庞大的行政管理层,这样只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二)对于集中权力的限制工作不够到位。在我国的中小建筑企业,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将权力集中在最高管理层的某一人身上,但是企业又缺少对其进行监督制约的机构,使得这些权力在身的工作人员官僚主义、封建思想比较严重,大大的影响到企业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了建筑工程企业从事人员积极性的衰退,行政管理层缺乏活力,使的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三)行政管理的法律以及体系不够完善。有些行政法已经制定,对执行的力度不够。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的科学的工作程序以及规则制度。一旦管理的体系不够健全或者是规章制度不够合理,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对科学方法的应用也会受到影响。

三、提高我国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效率对策分析

 (一)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具体的实际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上层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一些活动的组织、规划,并且对整个工作的全部过程进行控制,使社会总体效率的最大化。

 (二)中小型建筑工程企业的规则制度的制度与完善。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具体规范等,并对这些制度规范进行认真的执行,建立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除此之外,还要对管理法规进行明确的规定,建立必须的工作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来提高行政效率。

 (三)对中心型建筑工程企业从事人员进行素质的培养。对于每个层次的工作人员都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这样可以更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特别是作为管理层,不单要有广阔以及高水平的知识面,还必须具备管理者的优良素质。对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进行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结论

 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是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存在着机构庞大臃肿、权力集中缺乏制约、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观念、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旧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方法,尽量适应中小建筑工程企业员工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努力健全中小建筑工程企业规章制度,大力提高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顺龙.境外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防范[j].公用事业财会,2009,1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篇9

关键词:工程企业管理;竞争力;绩效

abstract:Constructionofsmallandme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managementsystem,responsibleforsmallandme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management,topromoteandensurethesmallconstructionbusiness

planning,production,finance,marketing,smooth,effectivecommunicationandcoordinationbetweeneachother.Stengthenandimprovethemanagementofsmallandme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forenhancingthecompetitivenessofsmallandme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ofsmallandmen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forenhancingthecompetitivenessofsmallandmediumconstructionenterprisesof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engineeringbuildingmanagement;Competitiveness;performance

一、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内容

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是中小建筑工程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要有效地组织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生产经营,就需要强制力的权威来制约,并且需要一个完善的链接每个部门的健康有机体系。不然,对于中小建筑企业而言,每一部门的各项工作都会因为缺乏组织而变得混乱不堪。

(一)计划工作。对于企业目标的确定以及具体工作的实施目标计划等。对于现代化的建筑企业来说,必须要进行计划工作,对中小建筑工程企业行政工作进行指导,这是中小建筑工程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和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组织工作。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中小建筑工程企业运作的基本框架,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怎么样去完成,又由谁来完成,任务的合理分配等。中小建筑工程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从上到下建立责权关系,确保管理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工作万无一失。

(三)指挥工作。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层必须确定企业人员间的具体分工关系,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具体责任与权力,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好,每一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解决他们直接的矛盾与冲突。对于这一环节,就必须建立以首长为行政指挥的责任制指挥体系,这也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二、中小型建筑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建筑企业管理层过于膨胀。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行政管理层都是过于庞大的,但是有好多些这些管理层都不够精简,有些企业根本没必要设立庞大的行政管理层,这样只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二)对于集中权力的限制工作不够到位。在我国的中小建筑企业,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将权力集中在最高管理层的某一人身上,但是企业又缺少对其进行监督制约的机构,使得这些权力在身的工作人员官僚主义、封建思想比较严重,大大的影响到企业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了建筑工程企业从事人员积极性的衰退,行政管理层缺乏活力,使的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三)行政管理的法律以及体系不够完善。有些行政法已经制定,对执行的力度不够。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的科学的工作程序以及规则制度。一旦管理的体系不够健全或者是规章制度不够合理,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对科学方法的应用也会受到影响。转贴于三、提高我国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效率对策分析

(一)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具体的实际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上层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一些活动的组织、规划,并且对整个工作的全部过程进行控制,使社会总体效率的最大化。

(二)中小型建筑工程企业的规则制度的制度与完善。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具体规范等,并对这些制度规范进行认真的执行,建立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除此之外,还要对管理法规进行明确的规定,建立必须的工作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来提高行政效率。

(三)对中心型建筑工程企业从事人员进行素质的培养。对于每个层次的工作人员都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这样可以更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特别是作为管理层,不单要有广阔以及高水平的知识面,还必须具备管理者的优良素质。对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进行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结论

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是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存在着机构庞大臃肿、权力集中缺乏制约、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观念、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旧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方法,尽量适应中小建筑工程企业员工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努力健全中小建筑工程企业规章制度,大力提高中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顺龙.境外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防范[J].公用事业财会,2009,1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篇10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影响;对策

通过“营改增”政策的提出,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的显示,实行“营改增”的目的为: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性还礼,完善相关税收制度,改善征税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由于其具有较多的经济活动,以及涉及行业相对广泛。例如:机械制造业与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建材业,基于“营改增”政策背景下,在建筑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冲击,下文对其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营改增”分析

所谓“营改增”主要是指: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换,而在这一影响下,我国税务机关实际征税时,其征税范围商品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值税项目,并不是对营业税进行整体征收,所以,“营改增”的提出可以明显改善重复征税的情况。

实行“营改增”政策的作用:首先,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营改增”政策的提出,实行增值税抵扣项目,有效地降低建筑企业重复征税的状况,减少建筑企业相关税收费用的支出,进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提升国内出口能力。在建筑业未实行“营改增”政策的前期,建筑企业在进行产品出口中,未受到国家政策方面的优惠,例如: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这种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企业的成本,导致建筑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差。通过“营改增”政策的提出,可以有效地改善国家在出口政策优惠方面的问题,促进建筑企业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的优势,提升国内出口能力。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1.对施工成本带来的影响

我国相关部门在对“营改增”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将“营改增”实施于建筑行业,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更多实际税负,使其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降低企业税负的情况相对较少。将“营改增”政策不断深入,从理论角度而言,这项政策应以降低建筑企业为目的,但是在实际中,普遍存在理论和实际情况向偏离的情况,而对于建设企业而言,其主要是微利行业,所以,多数建筑企业不能正常缴税。

2.对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在建筑业实行“营改增”政策的背景下,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部门而言,不仅对自身的纳税申报工作进行规范性管理,还能实现建筑企业进项税抵扣工作,在此过程中,为增加纳税申报工作的正确性以及合理性特点,对采取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较差、与相关会计政策相脱节、职业素质较差的状况,从而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造成影响,使其难以利用国家最新的税收计算政策与方法,致使企业受到较差税收压力的影响。

3.对发票风险带来的影响

如今,在各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所有企业均存在发票风险。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在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六个月内,具有发票真实性认证的权利。所以,在进行申报期间,应向税务部门上交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完成申报工作。若是在发票认证、税额抵扣等环节中,超过规定期限,这一发票则无法完成税额抵扣。基于此,对建筑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发票风险,而建筑企业只有对自身风险意识进行不断加强,并加大发票管理力度,才能避免企业出现多缴税款的情况。

4.对进项税额带来的影响

在“营改增”政策中,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在增值税计税过程中,其税率仍然采用3%的税率,另外,建筑业产生的劳务成本是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加之建筑企业与分包企业未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而建筑企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进项税额出现抵扣不足的问题。

5.对经营模式带来的影响

现阶段,在建筑企业中普遍存在多级法人共同经营组织管理的结构,在一个建筑企业下分支众多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同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还具有与施工管理、施工监控的权利。例如:国内的铁建公司实行的极为法人组织结构,即公司、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和项目部。在“营改增”政策的实行过程中,项目部作为首要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代表,具有“链条抵扣、以票管税”的特点。

三、基于“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发展所应采取的对策

1.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

现阶段,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下,想要将“营改增”进行具体实施,建筑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应对措施。而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因为建筑企业与其分公司在管理工作和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额税负。所以,总公司应该对自身成本进行重点管理,并且还应对其他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使企业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并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税收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实现“营改增”需求。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开展“营改增”之后,在经营项目中不可以在36个月内随意进行变更,需要权衡利弊之后,进行认真选择。

2.加大企业财务管理力度

在建筑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应高度关注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性,根据投标结果,对投标预算书进行严格化审核。除此之外,在建筑项目合同签订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利用科学、谨慎的态度,结合“营改增”政策相关规范性理论,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类型的不同,对建筑企业自身实际的税收压力进行科学化预算。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充足地实践经验,进而才能做好建筑工程合同审核与评价工作,从根本上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强化企业会计核算整体水平,对发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建筑企业在聘请财务人员时,不仅需要对其核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而且还应分析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所带来的影响。所以,企业在实施“营改增”时,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专业能力,保持积极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会计工作,确保纳税环节可以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发票风险带来的影响。

4.对一般纳税人的选择

“营改增”政策提出,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企业重复征税的问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项税额抵扣优惠工作。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建筑企业具有生存环境复杂以及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加之各种问题的存在,使建筑企业无法完成进项税额抵扣工作。因此,为增加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尽量选用一般纳税人作为合作伙伴,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增加税收筹划工作的能力。

5.对运营模式进行优化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管理阶层的人数越多,越不利于“营改增”政策的施行。为了有效地改善“营改增”实行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需对建筑企业的运行模式进行更改,即缩减建筑项目开发时间,合理运用建筑资金;利用居民配套设施与园林环境的建设,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各建筑企业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员工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在对“营改增”进行分析后发现,“营改增”属于税收制度重要的一项改革,并且对建筑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新政策不断深入下,建筑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重新认识“营改增”,并对其实施要求进行具体了解,使“营改增”真正发挥自身价值,在降低企业自身税务负担的同时,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试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2):94-95.

[2]严雪梅.试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9):2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