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十篇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十篇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2:23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篇1

1总则

为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市实施办法》、《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20986-2007)等相关规定。

1.2事件分类分级

1.2.1事件分类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和灾害性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1.2.2事件分级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2小时以上、影响人数100万人以上。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或导致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的,为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30分钟以上、影响人数10万人以上。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或导致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3)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的,为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Ⅲ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造成较严重影响的。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或导致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4)除上述情形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为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Ⅳ级)。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市经济信息化委,办公室主任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担任。主要职责是:

(1)承担本指挥部值守应急工作;

(2)收集、分析工作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

(3)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控制、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4)负责和取消蓝色、黄色预警信息,向市应急办提出和取消橙色、红色预警信息的建议;

(5)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相关工作;

(6)组织制订、修订与本指挥部职能相关的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区县、部门、单位制定、修订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

(7)负责组织协调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8)负责本市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2.2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顾问组

专家顾问组的职责:

(1)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时,提供咨询与建议,必要时参与值班;

(2)在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有关规定、预案、制度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提供参考意见;

(3)及时反映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4)对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趋势、处置措施、恢复方案等进行研究、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5)参与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及相关教材编审等工作。

3监测预警

3.1监测

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接收机制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国家保密局以及市级应急救援机构应通过媒体、网站等途径公布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接报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信息,加强宣传培训,做好来自社会公众和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的预警信息、事件信息的接收,建立并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的接收机制。

3.2预警分级及

预警分级

根据监测信息或是相关单位提供的预警信息,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分为四级,从低到高表示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3.3预警响应

预警信息后,各相关部门、单位应依据的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部署所属技术力量、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响应,进入应急状态,履行承担的职责。

3.3.1蓝色预警响应

(1)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收集、汇总监测信息,重要信息及时向指挥部领导、市应急办报告。

(2)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确保60%应急技术人员处于待命状态,检查应急车辆、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可用状态;针对预警内容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指导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做好安全加固和预防工作;联系社会应急力量做好应急支援准备工作。

3.3.2黄色预警响应

(1)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实行每日信息报送制度,各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指挥部办公室逐级上报相关信息;指挥部办公室及时联系专家顾问组相关专业专家,组织专家和市级应急队伍及时对预警信息和事态发展进行研判,制定防范措施,指导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做好预防工作。

(2)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确保80%应急技术人员处于待命状态,检查应急车辆、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可用状态;联系相关社会应急力量进入应急支援状态。

3.3.3橙色预警响应

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应全面掌握情况,部署预警响应措施;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加强监测和情报搜集工作,每天两次向指挥部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重要信息随时报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市应急办报告相关信息;市级应急队伍在开展应急处置的同时,制定预警防范措施,指导其他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加强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做好数据备份等技术防范工作。

3.3.4红色预警响应

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进入应急状态,在国家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预警响应工作。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掌握情况,部署预警响应措施,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市级应急队伍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技术支援队伍的沟通、联系、协调,加强综合研判和情报共享,高度关注事态发展,本市各级、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和支撑力量除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要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并指导其他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开展风险控制工作。

4应急响应

4.1基本响应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实施处置并及时报送信息。

(1)控制事态发展,防控蔓延。事发单位先期处置,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防止事件蔓延。

(2)快速判断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根据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和承载业务情况,初步判断事件的影响、危害和可能波及的范围,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3)及时报告信息。事发单位在先期处置的同时要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属地区县、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事件信息。

(4)做好事件发生、发展、处置的记录和证据留存。

4.2分级响应

4.2.1Ⅰ级响应

Ⅰ级响应由国家指挥部启动,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在国家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顾问组专家、人才库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对策,提出处置方案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2)掌握事件动态。

事件影响单位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和处置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全面了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受到事件波及或影响情况,及时汇总并上报市应急办、国家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根据国家指挥的部署,组织事发单位及应急队伍,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管控手段,最大限度地阻止和控制事态发展;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面启动预警机制,及时督促、指导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防止事件进一步蔓延。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应急技术力量、事发单位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特点、发展趋势,快速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处置,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的受破坏网络与信息系统要及时组织恢复。

4.2.2Ⅱ级响应

市应急办或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启动Ⅱ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顾问组专家、人才库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对策,提出处置方案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2)掌握事件动态。

事件影响单位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和处置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全面了解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汇总有关情况并上报市应急办、国家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全力组织事发单位及应急队伍,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阻止和控制事态发展;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面启动预警机制,及时督促、指导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防止事件蔓延到其他信息系统。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应急技术力量、事发单位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特点、发展趋势,快速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处置,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的受破坏网络与信息系统要及时组织恢复。

4.2.3Ⅲ级响应

事件发生单位主管部门或属地区县启动Ⅲ级响应,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需要指导、检查、协助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指导现场处置。

(2)掌握事件动态。

现场指挥部及时了解事发单位主管范围内的信息系统是否受到事件的波及或影响,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及时采取技术措施阻止事件蔓延;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全市预警信息,督促、指导相关运行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恢复受破坏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4.2.4Ⅳ级响应

事件发生区县、部门、单位启动Ⅳ级响应,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应急处置,事件发生区县、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现场,组织协调、指挥所属技术力量进行事件处置工作,必要时请求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支援处置;事发单位负责将事件信息、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向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根据需要,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有关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指导、检查事发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相关专家、应急队伍参加应急救援。

5信息管理

5.1信息报告

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及时收集、分析、汇总本地区、本部门或本系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信息,安全风险及事件信息及时报告市指挥办公室。

倡导社会公众参与网络、网站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监督和信息报告,发现本市网络、网站和信息系统发生安全事件时,应及时报告。

5.2信息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事件发生时间、发生事故网络信息系统名称及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地点、原因、信息来源、事件类型及性质、危害和损失程度、影响单位及业务、事件发展趋势、采取的处置措施等。

5.3信息和新闻报道

5.3.1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

5.3.2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需要开展新闻报道时,在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成立新闻宣传组,指派专人负责新闻报道工作,起草新闻稿和情况公告,及时、准确、客观报道事件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6后期处置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由事发单位负责组织制定恢复、整改或重建方案,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实施。

7保障措施

7.1专业支撑队伍

7.1.1加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北京市政务信息安全应急处置中心、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和处置中心、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北京市保密技术检查中心等应急队伍建设,作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和支援工作。

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承担以下主要职责:

(1)按照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指令,开展应急救援;

(2)承办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3)负责抢险队伍设备、器材及相关软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4)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社会应急力量的联系和组织工作;

(5)负责协助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工作;

(6)根据事发单位应急支援请求,提供应急救援服务;

(7)承办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7.1.2加强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库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依托优秀信息安全企业建立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社会网络,发挥社会力量和人才在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

7.2合作机制建设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合作机制建设。

8宣传、培训和演练

8.1宣传教育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制定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宣传教育规划,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应急队伍编制公众预防、应对信息安全事件宣传资料,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各区县、各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其他有效的宣传形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宣讲活动。

8.2培训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各有关单位,开展信息安全法规标准、信息安全预案编制、风险评估、事件分析处置、容灾备份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

8.3演练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演练,模拟处置重大或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提高实战能力,检验和完善预案。

9预案体系

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分为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和单位预案,分市、区(县)两级管理。

市级部门预案由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根据本预案要求,负责制定和修订,依据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工,由相关成员单位负责起草和解释;

市级单位预案由市级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负责制定、修订;

各区县政府根据本预案和相关市级部门预案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负责建立与完善本地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体系。

目录

1总则

1.1编制依据

1.2事件分类分级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2.2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顾问组

3监测预警

3.1监测

3.2预警分级及

3.3预警响应

4应急响应

4.1基本响应

4.2分级响应

5信息管理

5.1信息报告

5.2信息报告内容

5.3信息和新闻报道

6后期处置

恢复重建

7保障措施

7.1专业支撑队伍

7.2合作机制建设

8宣传、培训和演练

8.1宣传教育

8.2培训

8.3演练

9预案体系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篇2

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是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精神,按照天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天津市电子政务实施意见》(津党办发[2003]5号)要求建设的,是天津市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项目。

专网建设主要任务:一是建立统一的物理隔离的全市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覆盖全市副局级以上单位的宽带网络平台,为全市政务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高效服务,实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机关的高速互联和各部委办区县局的宽带接入;二是构建各个政务业务系统的虚拟业务专网能力,能够满足各单位纵向联网要求,实现不同政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三是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服务与数据交换功能,实现政务部门之间网上办公。

自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开通以来,在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以及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网络建设基本完成

2004年12月28日,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一期工程和党政专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完成,为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电子政务专网基础网络层按分层方式搭建,包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目前,核心层包括4个核心节点(分别设在市委、市政府、政务中心和滨海新区),处于整网的核心位置;汇聚层包括27个汇聚节点,处于网络的重点位置,起承上启下作用;接入层包括约200个接入节点,主要为用户接入服务。专网未来规模将达到5个核心节点、30个汇聚节点、400余个接入节点,光缆总长约300km,且均采用4芯光纤。

(二)业务应用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党政系统依托专网开展了一系列办公业务。市政府办公厅依托专网开展了政府系统应用平台,建立了政府各部门间的电子邮政和内部办文平台:建立了政府系统资源平台;建立了市属委办与区(县)委办的电子邮政和办文平台。市委办公厅依托专网开展党办系统综合业务专用网建设,规模将覆盖300多个党政机关,现已做好了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并给相关单位发文通知,现已具体展开实施。

二是重要业务单位在专网上进行了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业务。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劳动社保局以及市国税局已形成了五局联网进行数据传输,为企业信息交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行业纵向网试点依托专网开展了应用系统建设业务。市统计系统纵向网建设已实现了统计系统市区两级的互联互通,为专网应用提供了模式;市委组织部利用专网平台搭建组织系统纵向网,已经初步实现包括市委组织部、区县委组织部和13个相关工委互联互通;医保系统实现了与210家医院的联网,基本覆盖了全市住院医保结算业务;远程电子纳税系统的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市地税局在全市范围内搭建统一的电子报税基础平台,方便纳税人随时随地缴税;天津口岸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完成;第二代身份证和户籍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网上售房管理系统全面投入使用等。

(三)专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一是相关办法和规范相继出台,为我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提供了政策保障。颁布实施了《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管理办法》、《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管理办法》、《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规范》和《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接入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办法,其中《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是全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电子政务建设政府规章。

二是天津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为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提供了内容保障。2005年11月,国信办了《关于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的通知》(国信办[2005]30号),将天津市列入第二批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地区。在试点工作中对各试点电子政务系统依据定级规范进行了系统定级,对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确定了各试点系统需要新增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并通过工程实施予以实现。

三是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为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提供了物质保障。2006年4月7日,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系统建设一期工程按照试运行预案,各安全系统与市电子政务专网进行了顺利的割接,使各安全系统正式运行于市电子政务专网之上,并实现各安全系统对市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保护功能。通过为期1个月的监测,结果证明各安全系统没有影响专网的正常运行,各安全系统进行相应的安全配置与策略部署得以实现。

二、专网总体安全策略

根据电子政务专网系统内部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安全需求,专网总体安全策略按照“分业务防护、按等级保护”的原则,在各个业务系统中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和业务保护对象,制定与之适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机制,集成相关的安全技术和服务,努力构建多层防御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具体安全策略包括:

――依法建设。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建设与运行都遵守国家和政府部门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和技术指南。

――分业务防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确定业务系统的物理和逻辑边界,各自负责主管业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按等级保护。整体网络的安全防护依照电子政务专网系统中所需的网络防护最高等级实施,而业务安全保护依据具体业务所需,分等级实施。

――相对独立。电子政务专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专网内各业务系统通过mpLSVpn等技术措施实现相对独立,专网中的公共服务区面向各业务系统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服务。

――认证授权。面向专网中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认证网关服务,按最少特权原则授予合适权限,并对其访问和操作进行唯一性识别,确保业务操作的不可否认性。

――跟踪服务。从网络、系统、应用三个层面对每一项事务创建详细的日志记录,保证事务完全可以被追踪。同时建立有效的安全服务体系,以适应系统运行的动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

――应急恢复。建立完备的容灾备份和应急响应机制,关键网络设备、系统信息和数据均有备份和恢复机制。

三、专网安全管理和运行组织体系

电子政务专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管理在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的领导下,由天津市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中心(以下简称“市电子政务中心”)具体负责。

天津市信息化办公室主要负责管理、监督与指导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整体安全工作。天津市电子政务中心负责制定专网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负责专网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贯彻和实施;负责市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测评工作;指导各接入单位完成本单位专网安全工程建设的方案论证,提出相应的安全建议;评测各接入单位接入专网系统的网络安全状况;负责组织市电子政务专网管理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工作等。

四、专网安全技术和管理保障体系

天津电子政务专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规划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全市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专网安全、高效、可靠运行;二是针对具体的基于专网开展的业务系统,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应用等方面保障各业务系统的安全使用。

基于此,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主要由专网安全基础技术系统、应用系统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三方面构成。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鉴别访问控制、抗抵赖、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项安全服务,形成集防护、检测、响应、恢复于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实体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安全,以满足专网目前最根本的安全需求。天津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见图1。

(一)安全基础技术系统

安全基础技术系统是专网安全框架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各级业务应用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安全管理保障的主要对象和实体。它包括:

安全平台系统:搭建网络安全监管平台,对整个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和管理。

边界访问控制系统: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市电子政务专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根据市电子政务专网中各业务系统的具体安全防护策略,实现各业务系统的边界保护。

设备aaa认证管理系统:保障市电子政务专网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设备安全,访问这些设备都必须统一用户认证(a)、授权(a)和详细审计(a)。

监控检测系统:对市电子政务专网中发生的各种入侵和破坏行为进行实时检测和及时响应预警。包括检测、防范病毒入侵传播和网络脆弱性检查,发现和修补网络安全漏洞等。

容灾备份系统:对市电子政务专网的网管中心、市级信息交换中心的数据进行容灾和备份。

Vpn系统:在市电子政务专网中提供mpLSVpn,用于隔离各个运行于专网中的业务系统,此外,各业务系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设lpSeCVpn,用于自身的加密传输需要。

(二)应用系统安全措施

安全基础技术系统建成之后,最主要的是考虑建设全市统一的应用系统安全规划。目前,规划的应用系统安全措施主要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系统和可信时间戳服务等。

统一身份认证:为整个专网中的各业务系统提供身份鉴别服务,建立可信的安全基础环境。

pmi授权管理系统:提供授权管理服务,实现对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考虑采用pmi技术、证书扩展等形式,实现对系统中所有用户的授权管理。

可信时间戳服务:可信时间戳服务是为市电子政务专网上电子政务应用建立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基础之一。

(三)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是电子政务专网正常管理和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服务体系以及安全管理手段,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技术设施和技术功能的有效实现,最大程度地维护整个专网的建设和运行安全。

安全管理组织团队:形成一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能够有效管理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

安全标准规范体系:指导整个市电子政务专网建设的一系列安全标准规范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体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软件管理、信息管理、敏感信息介质管理、人员管理、安全产品管理、场地设施安全管理、维修管理及奖惩等。

安全服务体系:实现系统运行后的安全培训、安全咨询、安全评估、安全加固、紧急响应等项安全服务。

五、各有关接入单位协同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管理手段:利用先进成熟的安全管理技术,逐步建立整个专网的安全管理系统。

为降低因各有关单位业务系统接入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引入的风险,规范各单位电子政务系统的接入操作,特制定了《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接入规范》,对要求接入专网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运行管理方面,要求各接入单位应明确安全工作职责,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培训。要加强对本单位网络安全运行工作的检查,定期对涉及专网的系统与设备进行自评估并整改。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系统运行维护计划,详细记录维护日志,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要求接入单位的使用用户不得泄漏专网中的敏感信息,不得利用专网传播和散布与工作无关的文章和评论,不得在专网上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不得进行扫描、渗透测试等黑客行为等。根据各节点单位实际情况,天津市电子政务中心也将不定期地统一组织进行对各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检查评估等。

在技术管理方面,要求各接入单位不得随意变更网络系统的结构、设备及重要参数,不得擅自增加、删除专网节点及修改网络参数,不得擅自将电子政务专网跨接至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严格确保电子政务专网与其他网络的物理隔离等。应及时将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通信设备的配置参数、网络地址等资料归档,并由专人保管。定期监视与分析本系统的网络安全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市电子政务中心。新建电子政务系统接入专网,应严格按照《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接入规范》标准执行。

同时,对接人单位加入电子政务专网的流程进行明确规范,具体流程可见图2。

六、专网应急机制

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关于应对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主要包括应急事件的确定,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应急响应的培训、测试及执行等方面内容。

(一)应急事件的确定

专网应急指导规范中明确规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视为应急事件,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当硬件受到破坏性攻击不能正常发挥其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时;

当软件受到破坏性攻击不能正常发挥其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时;

当软件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局部或全部数据和功能受到损坏,使系统不能工作或工作效率急剧下降时;

当物理设备被人为毁坏,无法正常工作时;

当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如地震、水灾、火灾、雷电等时;

当出现意外停电而又无后备供电措施时;

当重要的关键岗位人员不能上岗时。

(二)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

《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管理办法》、《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规范》等都明确规定,专网内部各责任人应及时制定应急响应计划,计划基本要求及内容包括:

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步骤分明、具有强可操作性;

有多种备用方案,每种方案均可独立实施,应有各种方案的优先排序;

有明确的负责人与各级责任人的职责;

便于培训和实施演习;

应急响应计划简单流程图应公布在显著和方便的位置,以便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方便地执行;

应急响应计划内容包括应急措施、资源备用、恢复过程、演习和应急响应计划关键信息等。应急措施是指制定对各种紧急事件的响应规程、抢救计划、救护计划和撤离计划,以保护人员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资源备用是指对每一个信息资源需要有足够的备份,并将备份存放在攻击和灾害不能及的地方。如在工作现场应有主板、硬盘、光驱等备件及备用的外部设备,应配置不间断电源和备用交流稳压电源,重要或大型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和信息安全产品应采用双机热备份。关键要害部门应采取异地系统备份,并确保自动接管等。应急响应计划关键信息包括火警电话、报警电话、应急负责人电话和住址等。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篇3

1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理论基础

1.1 宪政基础 宪政是以良宪为基础,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法至上是宪政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法治文明的核心和首要要求[1]。政府要在紧急状态应急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具有宪政上的法律基础。我国《宪法》第67条第20项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第80条规定了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有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这充分说明了紧急状态下政府权力来源必须有法律依据。

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方面,政府是应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对于涉及国家安全或经济发展的网络信息安全紧急事件,必须由政府统一协调指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尽快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首先,政府有控制一般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演变为紧急或者危机事件的职责。www.lw881.com在早期的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应急”是单位保障计算机连续运营的重要举措。即使到现在,应急保障也是应用单位的工作重点。但是,在网络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之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互通中网络的一般性局部事件都可以快速演变为全局性的重大事件,使国家和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政府对此负有快速应对的职责。其次,政府有能力控制紧急事件和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网络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威胁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而采取的特殊对抗措施,必然要求储备关键技术设备和人、财、物的事前准备。只有政府才能有这样的实力,同时,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网络安全信息,可在关键时刻启动“可生存网络”,保障国家基础设施的连续运营。

1.2 社会连带责任思想 社会连带责任思想定位于社会存在为统一整体,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社会连带关系,表明了人们在社会中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关注了人在社会中的合作与责任[2]。主张社会各方参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活动,正是强调了应急保障中的这种合作、责任思想。

首先,网络空间强化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合作和责任。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安全“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认为,在各国政府和企业越来越来依赖于超越国界的计算机网络时代,有必要在全球倡导和建立起一种“信息安全文化”,参与者应当履行网络安全责任,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及时对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紧急事件作出反应,不定期地评估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其次,网络安全威胁要求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合作。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政府应对紧急状态需要有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提倡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应急保障工作,是政府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的新思路。以指挥命令为特征的狭隘行政观念,将被执政为民的现代行政理念所代替。按照社会连带责任思想中的“合作”精神,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配合,政府将难以在应急响应、检测预警中起主导作用,无法履行其对网络社会危机管理的职责。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指出,保护广泛分布的网络空间资源需要许多美国人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联邦政府无法充分保护美国的网络安全,应鼓励所有的美国人保护好自己的网络空间。联邦政府欢迎公共和私人机构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人员培训、激励劳动力,改善技术、确定脆弱性并提高恢复能力、交换信息、计划恢复运行等方面开展合作。

1.3 权利平衡理念 从公法和私法的关系看,公法之设乃是为了实现私法的目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立法必须考虑到政府紧急权力对公民、单位私权益保护的积极方面,又要防止应急部门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侵犯公民的私权利。解决冲突,寻求平衡,始终是对“法治文明”的积极追求。尽快恢复网络秩序,稳定社会则是应对紧急状态的最高目的。

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因紧急状态的发生而被政府随意剥夺,许多国家宪法和国际人权文件都规定,即使是在紧急状态时期,一些最基本的人权,如生命权、语言权、宗教信仰权等也不得被限制,更不得被剥夺,这些规定都是防止政府随意滥用行政紧急权,而使公民失去不应当失去的权利[3]。如1976年1月3日生效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53年9月3日生效的《欧洲人权公约》以及1969年11月22日在哥斯达黎加圣约翰城制定的《美洲人权公约》都规定在紧急状态下不得剥夺公民的某些基本权利。这些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人道待遇权、不受奴役的自由、不受有追溯力的法律的约束等。《美国人权公约》还规定不得中止保障公民家庭的权利、姓名的权利、国籍的权利和参加政府的权利。1976年国际法协会组织小组委员会专门研究在紧急状态下如何处理维护国家生存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关系,经过6年的研究,起草了《国际法协会紧急状态下人权准则巴黎最低标准》,为各国制定和调整紧急状态的法律提出了指导性的原则,通过规定实施紧急状态和行使紧急权力的基本条件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监督措施,以防止政府滥用紧急权力,最低限度地保障公民的权利。

2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

所谓价值目标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达到某种社会效果而进行的价值取舍和价值选择。它既反映了法律的根本目的,也是解释、执行和研究法律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人们都使各种价值准则适应当时的法学任务,并使它符合一定时间和地点的社会理想”。[4]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网络安全、提高网络紧急事件处理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二是确立以实现网络安全为最高价值目标的价值层次配置。

2.1 安全价值 安全价值是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信息安全保障的主要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键基础设施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这些基础设施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国家的控制系统。一旦网络空间突发紧急事件,将威胁国家的整体安全,其后果不堪设想。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也部分地被网络安全风险所淹没,网络空间的脆弱性使得商事交易面临着严重的危险。有资料显示,金融业在灾难停机2天内所受损失为日营业额的50%,如果两个星期内无法恢复信息系统,75%的公司业务会被中止,43%的公司将再也无法开业[5]。

安全价值反映了人们应对网络安全紧急状态的积极态度,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首先,在认识到网络脆弱性之后,人们不是拒绝、放弃网络技术给人类所带来的文明,而是积极地通过适当途径对网络技术中的风险加以认识和积极防御,并以此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其次,在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对网络空间高度依赖之后,应对网络紧急状态就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第三,网络的国际化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紧急状态的突发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网络恐怖活动、敌对势力集团的信息战威胁等等,使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过的安全威胁,应急因而成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经济价值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本质在于对网络紧急事件的快速响应,有效处理网络紧急事件,将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效率价值主要是处理紧急事件的时间效率而非金钱效率,因为在网络空间,因系统遭受攻击等紧急事件造成的重要信息丢失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效率价值首先表现在对紧急事件的快速响应方面。快速应对紧急事件必须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构,保证政令畅通。其次,效率价值要求应急管理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预警检测、通报机制,分析安全信息,告警信息和制订预警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同时,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机制。应急本质是一种信息对抗,对抗就是控制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对抗就是防御网络紧急事件的信息技术。因此,必须有先进的应急技术来提高紧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第三,效率价值要求赋予应急响应组织行政紧急权力,以控制损失,尽快恢复网络秩序。以尽快恢复秩序为目的对私权益进行的要干预是必要的。

2.3 发展价值 发展价值是应对网络安全紧急状态的约束价值,是人们应对紧急状态这种非常态规则的限制思想,是正确认识发展与安全、效率之间关系的理性抉择。首先,根据心理学理论,企业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必然会影响发展,所以应急立法应当以“尽快结束紧急状态”为其基本原则,设计制度、建立机制。其次,对应急过程中的行政紧急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以防止行政紧急权力的滥用对重要领域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建立合理的紧急状态启动程序和终止程序,这对于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也至关重要。第三,对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征用、断开、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对公司、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应该给予相应的赔偿,以增加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是一个由安全价值、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构成的有机体系。安全价值是核心,是首要目标,位于第一层次。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中安全价值的地位类似于法律制度中位阶最高的法律价值,它指导和贯穿整个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过程。在目标体系中,经济价值是第二价值目标,位于第二层次;发展价值是第三价值目标,位于第三层次。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必须服从于安全目标的要求,只能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考虑应急的效率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3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法律保障

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理论基础出发,为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安全价值目标,笔者认为,法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界定:

3.1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是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保障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法律实施的效果。根据国务院27号文的总体精神,文章认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应为一元化的两层结构。所谓一元化,是指国家应当建立应急协调机构,统一负责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所谓两层结构是指应当发挥行业和地方政府的优势,加强应急管理。

a.国家应急协调机构及其职责。国家应急协调机构是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紧急状态应急的最高决策机构[6]。在美国,主要由国土安全部负责开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响应系统,对网络攻击进行分析,告警、处理部级重要事故,促进政府系统和私人部门基础设施的持续运行。在我国,国家应急协调机构为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应急处理协调办公室。国家应急协调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协调制定和贯彻国家信息安全应急法律法规政策;协调国家应急响应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国家紧急状态下应急技术的攻关和开发;授权、终止国家和区域性的紧急状态命令。

b.行业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职责。行业应急管理部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授予的职权,建立行业内网络应急管理的部门,如军队可以分兵种建立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国务院可以按照行政职权的不同分别建立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共中央和政协系统也可以建立各自应急管理体系。行业应急管理部门依法对管辖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紧急状态进行管理。

行业应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应当包括: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政策和法律;实施行业应急响应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在行业内部建立应急预警和检测体系,建立预警网络平台,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对行业内重要部门有关危害网络安全的警告;组织协调行业应急响应工作。

c.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其辖区内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在美国,新墨西哥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nmciac)就是一个私人-公共部门的合作机构,它的建立最初是为了商业团体、工业、教育机构、联邦调查局(fbi)、新墨西哥州政府和其他联邦、州和地方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以确保对新墨西哥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nmciac致力于研究威胁、脆弱性和对策,还针对基础设施攻击、非法系统入侵以及可能影响nmciac成员组织和普通民众的那些因素所采取的各种响应进行研究。

3.2 建立准确、快速的预警检测机制 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警、检测和通报机制,成为实际处理突发事件成功的关键。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目的就是要预防网络安全紧急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将紧急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建立常设的预警机构,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各种情报信息,把握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动态,才能对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最终才能打赢应急这场仗。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指出,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检测预警机制的建设上,将网络告警与信息网从联邦政府网络检测中心扩展到联邦政府的网络运行中心和私人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为政府部门和产业界提供了一个共享网络告警信息的专用、安全通信网络,以支持国土安全部在网络空间危机管理中的协调。这种建立统一平台、共享网络告警信息的做法对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笔者认为,一个完善的预警检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能够对重大基础设施攻击发出预警的国家中心,各个部门还应该建立事前收集掌握各种紧急状态信息的检测判定和应急响应的日常机构。同时,建立自己的网络监测平台,连入cncert/cc的监测平台,实现信息共享。b.各级政府、行业应急部门及其社会性的应急部门要制定预防网络安全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程度(时间长短、业务范围、地域范围等因素)制定不同的预案。要对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和演练,不演练和改进,所有好的预案都等于零。c.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紧急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各种深层次、前瞻性的情报信息,及时把握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动态。d.对预警、检测规定法律责任。

3.3 明确应急过程中的行政紧急权力的限制和法律救济机制 为了应对紧急状态,临时剥夺某些公民、单位的私权益,是各国应急法的普遍实践。行政紧急权力是一种必要的权利,但又是一种最为危险的权利,这些权利一旦滥用,社会就会出现新的混乱。关闭网络、封堵部分网络路由,征用关键通信设施、监控电子通信等等应急措施可能将引发行政紧急权力与私权益之间的冲突,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国家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

a.严格界定紧急状态的定义及其分级。为了防止政府随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随意启动行政紧急权力,同时也为了防止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消极不作为,有必要通过法律界定紧急状态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信息安全紧急状态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计算机系统本身故障、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违规(违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蠕虫及网络恶意攻击等因素引起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状态[7]。同时,根据紧急状态涉及范围的大小、影响程度的严重与否,对紧急状态的启动进行分级管理。

b.明确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主体。紧急状态是否形成危险以及危险的程度,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为了减少紧急状态确认的随意性,增加宣告的权威性和认同感,紧急状态的宣布主体必须是法定的权威机关。

c.对行使行政紧急权力的具体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不但要规定启动行政紧急权的程序,而且还要规定撤销紧急状态的程序,以及发生与公民隐私权冲突情况下的处理程序。同时要确保对紧急事实和危险程度判断的准确性,建立制约机制以防止权利的滥用。

d.建立首席信息安全官(cio)制度,确保对私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e.确定私权保护的最低标准。政府活动的底线就是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即使是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也不得随意克减基本人权,否则就很容易放纵国家权利机关滥用行政紧急权利。

f.明确规定应急主管机关在紧急状态下的职责和义务,防止渎职和失职现象。为防止在关键时刻出现渎职和失职情况,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应急主管机关的具体职责,为渎职和失职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并建立有效的责任监督和追究机制。

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美国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v1.o要求,国家计划中所有的提议要与现有的隐私期望完全一致,要求每年召开一次关于计算机安全、公民自由和公民权利的公-私讨论会,以确保国家计划的执行者始终关注公民的自由。政府检查公民计算机或电子通信的任何举动必须与现有法律如《电子通信隐私法案》相一致。

在紧急状态得到控制后,应急计划的启动者应当终止紧急状态的命令,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结束紧急状态意味着被暂时剥夺的私权益将得到恢复。网络紧急状态终止后,国家基础设施运营部门应当向国家应急协调机构、行业和地方应急管理机构提交详细的应急响应报告,行业和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应急协调机构提交应急管理工作的总结报告。对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征用、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对公司、企业或个人财产造成损失,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应该给予相应的赔偿,对补偿的标准要予以明确的规定。要明确规定受害人获得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的途径。

法律救济始终是各部门法律不可欠缺的重要环节。没有救济规定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法律。如法国《紧急状态法》就规定,凡依法受到紧急处置措施羁束的人,可以要求撤销该措施。韩国《戒严法》也规定,从宣布“非常戒严”时起,戒严司令官掌管戒严区域内的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在“非常戒严”地区,戒严司令官在不得已时,可在“非常地区”破坏或烧毁国民财产,但必须在事后对造成的损失进行适当的赔偿。

3.4 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需要装备先进技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应急本质是一种信息对抗。控制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对抗就是防御网络恐怖突发事件的信息技术,因此,应急不能仅依靠管理,必须具有先进的应急技术。但是依赖进口,将无法摆脱应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国家必须化大力气,扭转被动局面,关键应急技术的自主研究是我们掌握网络信息安全主动权的根本出路。美国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v1.o规定,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人员的培训方面,由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来领导,并与各机构和私营部门合作来进行技术开发。

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首先要明确国家对关键应急技术研究的责任,以及应急响应的经费保障问题;其次,要明确调动民间资本展开应急技术研究的范围,以及国家、社会采购、征用的条件;第三,要明确应急技术市场化的管制方式和控制环节;第四,对必要引进的国外应急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控制力度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五,国家要进行财政预算,对应急技术开发支持;第六,要在一定的限度内加强国际间的应急技术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商继政,傅华.“宪政概念辨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2 郑尚元.社会法的存在与社会法理论探索.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3)

3 江必新.紧急状态与行政法治.中国法学,2004;(2)

4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篇4

[关键词]水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20-0054-03

0引言

随着上海水务信息化工作的快速推进和不断深化,电子政务、数字水务、水务公共信息平台、水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成果有力推动了水务的现代化建设。网络平台作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成果应用的重要基础平台,支撑起了巨大的it价值,是水务it价值实现的根本和基础。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增多,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如何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水务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现状分析

上海水务网络由中国水利信息网接入网、市防汛水务专网、市政务外网接入网、办公局域网、无线专网等网络组成,实现了上连国家防总、水利部、全国流域机构,中连全市各委办局、下连所有局属单位以及全市各区县防汛指挥部,系统承载了防汛报讯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水务公共信息平台、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水务热线、水资源管理系统等重要水务防汛应用。

为确保网络运行安全和系统应用正常,水务网络实施了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在网络边界处部署安全访问控制设备,如防火墙、上网行为设备等,建立了安全的通信连接,确保数据访问合法并在有效的安全管理控制之下,同时作为抵御外部威胁的第一道防线,有效检测和防御恶意入侵;在网络核心部位和重要区域部署了入侵检测设备,分析网络传输数据,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开展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策略管理、统一病毒防护管理、安全补丁管理等。

2面临的安全风险

2.1信息系统缺乏同步安全建设

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应用功能轻安全防护,导致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和管理要求,通常在安全测评阶段,根据相应的测评指标,临时、被动地实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虽然满足了测评的基本要求,但是安全措施比较零散,缺乏体系和相互关联,甚至实施的安全措施治标不治本,安全隐患重重。

2.2未充分发挥安全产品防御作用

当前,信息安全已深入到业务行为关联和信息内容语义范畴。防火墙的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的预警判断、网闸的数据传输控制以及安全审计信息的合规性判断均来自应用安全策略要求,信息安全产品更多的是面向应用层面的信息安全控制。但是由于系统开发缺乏明确的安全需求,造成了信息安全产品针对其实施的安全策略权限开放过大或无安全策略,安全告警无法有效判断,使得部分产品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其防御作用。

2.3软件漏洞

软件漏洞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之一,易引发信息窃取、资源被控、系统崩溃等安全事件。软件漏洞主要涉及操作系统漏洞、数据库系统漏洞、中间件漏洞、应用程序漏洞等。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厂商会不定期针对漏洞相应的补丁,但是,由于应用系统运行对程序开发环境的依赖度较高,补丁升级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应用部门通常不实施操作系统等相关补丁升级工作。此外,应用程序本身也普遍缺失安全技术,存在诸多未知安全漏洞等问题。

2.4网络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2011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及移动终端病毒疫情调查分析报告》,2011年全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48.87%,虽呈下降态势,但是病毒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

2.5黑客攻击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日趋严重。CnCeRt抽样监测发现,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不足60天的时间里,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在信息系统漏洞频出的情况下,面向有组织的黑客攻击行为,现有的技术防护和安全管理措施捉襟见肘。

2.6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人是信息安全工作的核心因素,其安全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由于缺少宣传、培训和教育,用户信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和缺乏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用户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违规操作,引发信息安全问题或失泄密事件。

3采取的管理措施

存在这些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为缺乏信息安全规划、缺乏持续改进的安全维护保障措施以及安全意识薄弱等,所以做好该部分工作是解决当前所面临安全风险的主要措施。

3.1信息安全规划

信息安全规划是一个涉及技术、管理、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工程,是确保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系统性规划。信息安全规划既依托于信息化规划,又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安全规划的指导下,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与管理才能有计划、有方向、有目标。信息安全规划框架如图1。

3.1.1以信息化规划为指引,以信息化建设现状为基础

信息安全规划是以信息化规划为指引,以信息化建设现状为基础,系统性的规划信息安全架构,是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信息安全规划一方面要对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调研,摸清家底、掌握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和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安全需求,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信息化规划,按照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思路,同步考虑信息安全问题。

3.1.2建立信息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规划需要围绕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组织安全进行全面的考虑,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体系,确定信息安全的任务、目标、战略以及人员保障。

3.2日常安全运维保障

3.2.1关注互联网安全动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水务网络安全与互联网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互联网安全动态,及时更新或调整水务网络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3.2.2安全态势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固化的安全防护措施无法持续确保网络环境安全。定期对网络安全环境进行态势分析不仅可以掌握当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风险,而且可以及时总结原因,制定改进策略。安全态势分析主要通过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及安全管理工具等策略变更信息、日志信息、安全告警信息等,经过统计和关联分析,综合评估网络系统安全状态,并判断发展变化趋势。

3.2.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发现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找到解决诸多问题的办法。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和方法:①确定被评估的关键信息资产;②通过文档审阅、脆弱性扫描、本地审计、人员访谈、现场观测等方式,获得评估范围内主机、网络、应用等方面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与管理信息;③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鉴别被评估信息资产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④从系统脆弱性鉴别、漏洞和威胁分析、现有技术和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等方面,根据不同风险的优先级,分析、确定管理相应风险的控制措施;⑤基于以上分析的结果,形成相应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3.2.4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信息安全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小和控制信息安全事件的损失,提供有效的响应和恢复。应急响应包括事先应急准备和事件发生后的响应措施两部分。事先应急准备主要包括明确组织指挥体系,预警及预防机制,应急响应流程,应急队伍、应急设备、技术资料、经费等应急保障,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等工作。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包括收集系统特征,检测病毒、后门等恶意代码,限制或关闭网络服务,系统恢复等工作。这两方面互相补充,事前应急准备为事件发生后的响应提供指导,事后的响应处置进一步促进事前准备工作的不断完善。

3.3教育培训

人是信息安全工作的核心因素,其知识结构和应用水平将直接影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加强相关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开展面向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宣传教育、行为引导等,是提升信息安全专业化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信息安全问题或失泄密事件发生的重要工作。

4总结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要求也逐步提高。持续分析、总结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加以改进,成为保证水务信息化战略实现、不断提升水务部门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保障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

[2]GB/t25058-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S].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篇5

强化工作统筹和综合协调,成立国家层面的领导和协调机构成为各国网络安全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为网络安全战略的实施推进奠定基础、提供组织保障。美国网络安全职能部门众多,相互间职责交叉、信息不通、无法形成工作合力的问题曾非常突出,“9•11”事件也曾经暴露过这些问题。为加强网络安全工作的统筹和综合协调,美国在总统办公厅设立网络安全办公室,全权负责国家网络安全事务,包括监督联邦部门、机构信息安全政策实施情况,协调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与相关的信息资源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关系,加强公私部门与有关机构和行业合作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在遭受针对信息技术的大规模攻击情况下协调由各机构管理的信息基础设施的防御,审核批准各机构信息技术保护预算等。该办公室设在总统办公厅,直接受命于总统,将网络安全事务的协调层级提升至国家最高级,极大地提高了网络安全工作力度和效率。网络安全办公室主任为国家网络安全协调官,由总统任命,作为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出席国家经济咨询会议。国家网络安全办公室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汇报工作,并通过这两个委员会直接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决策。英、日等国与美国相似,将网络安全协调机构设在首脑办事机构。英国组建网络安全办公室,设在内阁办公厅,全权负责网络安全战略的实施推进,为各政府部门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战略指导和协调,并通过跨政府的方案推动网络安全战略的执行。日本在内阁官房成立国家信息安全中心,承担日本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与协调职能,主要负责应对部级的网络安全事件并组织应急响应,制定网络安全标准,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并向内阁大臣报告工作,同时负责与外国相关机构就网络安全事宜开展合作。日本还成立了信息安全政策委员会,作为it战略指挥部的分支机构,承担日本信息安全战略规划的统筹谋划和制定实施职责。德国采取委员会制,成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负责从政治和战略高度统筹网络安全工作,协调联邦层面的网络安全管理,为公共和私营部门制定网络安全政策并进行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包括联邦总理以及外交部、内政部、国防部、经济与技术部、司法部、财政部、教研部及部分联邦州代表,特定情况下,联邦其他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相关人员也会被邀请参加。此外,荷兰成立网络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以统筹网络安全各项工作,强化公私合作。欧盟成立了欧洲网络安全局,作为欧洲网络安全问题的协调、管理和咨询中心,负责搜集分析网络威胁信息、向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提供分析结果、提高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增强欧盟成员国和欧盟机构的能力、在欧洲建立网络安全文化以及推动区域数字化经济发展等。

二、加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防护

各国普遍将保护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网络安全各项措施中的首要选项,给予最高优先级,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护。美国不仅专门出台维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的总统令,而且早在2003年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就提出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由联邦政府向负责关键基础设施管理和运营的私营企业共享网络安全信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制定自愿性的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框架,鼓励引导私营企业参加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项目,确定最易受网络攻击的关键基础设施清单,制定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研发计划等。俄罗斯高度重视保障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部署了若干具体措施,包括研发能够防范网络攻击的标准软件和设备,实施国产化替代;建设风险防范的技术评估系统和方法手段;对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中使用的软硬件进行统一登记备案;建立关键基础设施使用的标准软件库等。英国提出通过政府部门与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所有者和运营部门合作,确保关键数据和信息系统的持久安全和可恢复,降低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德国认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所有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要求公共和私营部门应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和组织基础,以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同时扩展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执行计划确立的合作范围,并通过立法强化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执行计划的约束力。法国在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领域采取公私合营,以加强网络威胁分析,确保对国家正常运转至关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达到必要的防御强度。日本组建并促进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发挥作用,制定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防护策略,促进关键基础设施安全标准的制定、应用和改进,通过加强各领域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和组织实施跨部门应急演练,增强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措施,制定业务持续性计划,加强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国际合作等。印度提出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计划,组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中心以统筹协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欧盟委员会要求促进成员国政府和关键基础设施所有者、运营商的合作,及时发现关键基础设施的系统漏洞,鼓励开发具有恢复力的系统。为解决各成员国关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的安全隐患,欧盟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战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准备和预防、监测和响应、减灾和恢复以及内外合作等方面的行动措施;《欧洲关键基础设施保护计划新措施———让欧洲关键基础设施更安全》,提出采取预防、准备和响应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选取若干欧洲关键基础设施进行试点,以测试和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恢复力。

三、保障政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

由于政府网络信息系统中往往存储传输大量的国家秘密信息或内部工作信息,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和政府日常运作,因而成为各国政府重点保护的对象。美国将联邦部门网络安全需求与预算和资金规划挂钩,政府机构在联邦资金规划中要考虑网络安全问题并报告每项网络信息技术投资的安全成本,要求持续地对联邦网络系统中的威胁和脆弱性进行评估,对联邦网络系统用户权限进行认证和维护,保护联邦政府无线局域网,改进联邦政府外包和采购的安全性,鼓励州和地方政府建立信息技术安全程序,进行信息安全实践等。英国由网络安全和信息保障办公室负责领导提高政府部门网络安全认识工作,明确网络环境下应转变哪些观念和行为并进行宣传,以促进网络安全保障和业务工作的融合,使政府政策制定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网络安全的因素。同时,调查政府部门在网络安全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计划。德国认为政府部门应在数据安全方面作出表率,提出为联邦机构建设一个公共、统一、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联邦网络),作为语音和数据通讯的基础;要求所有联邦机构积极参与和高效推进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合理部署和调配资源;确保联邦政府网络安全方面的投资;联邦规划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联邦部门间的合作,特别是与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的合作。法国要求将高度可信的安全产品应用于政府机构,以保护国家机密信息。俄罗斯为确保政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在2015年前从使用私有软件转为使用免费或开源软件(如Linux),停止使用微软产品,并建设国家开源软件库。日本部署加强政府部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强化各政府机构首席信息安全官职能,增强政府安全行动协调小组搜集和分析网络安全信息的能力,持续改善政府机构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措施,在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中推广使用密码技术,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变化审查《中央政府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措施标准》,促进地方政府等落实信息安全措施。澳大利亚强化政府部门网络信息系统防护,将政府部门互联网接入口数量缩减至最低,以最大限度保障效率、可靠和安全;制定集约化的信息技术产品、服务采购和管理措施,建立政府基本网络安全标准;对政府《防卫安全手册》进行审查,对其中的安全政策和标准进行更新;还部署实施“onSecure”计划,由国防通信处和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合作开展,向政府各部门通报网络安全威胁及解决办法。加拿大要求增强政府机构发现、阻止和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部署了缩减联邦政府互联网接入口数量,强化确保供应链安全的相关程序以及提高联邦政府雇员的网络安全意识等具体措施。新西兰在通信安全局设立国家网络安全中心,改进政府机构内部网络安全行为模式,以保障政府网络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

四、增强应急响应和恢复能力

网络安全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各国都普遍将增强网络安全的应急响应和恢复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以在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加强应对,并通过迅速恢复将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英国提出建设安全、可靠、可恢复的系统以加强应对各种网络攻击的准备和防护,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持续增强政府通信总部和国防部监测和防御网络威胁的自主能力,组建网络事件应急响应小组,负责协调部级别的网络安全事件处理。德国组建了国家网络响应中心,由来自联邦刑警局、联邦警察局、联邦情报局、国防军、海关以及关键基础设施运营部门等人员组成,向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提交例行和特殊报告,在即将或已经发生网络安全危机的情况下,中心将直接向内政部部长指挥的危机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法国提出增强对网络攻击的监测能力并应用于政府网络,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在法国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局(anSSi)内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网络威胁的实时监测和危机管理,提升必须的应急响应能力。俄罗斯提出建设国家防范网络攻击和网络威胁预警系统,成立网络安全事故响应中心,制定实施危机应对计划,消除国家范围内将要或已经出现的网络威胁,增强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日本通过组织政府部门进行重大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确保能够应对大规模网络攻击并采取有效的初期反制措施,同时,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搜集、分析和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特别是加强内阁官房与相关政府机构间的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等。荷兰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应急计划,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演习,以提高应对网络攻击的响应能力。澳大利亚提出制定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国家计划,采取措施增强连续、实时的网络风险监控能力,包括在国防部组建国家网络安全作战中心,保持全天候网络监测能力,协同应对部级网络安全事件;成立国家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加强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网络威胁的能力。印度提出组建国家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以协调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事务。欧盟设定统一的网络安全最低要求,要求各成员国组建国家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和计算机安全应急响应小组;建立网络安全预防、检测、缓解和响应机制,以实现各国网络安全主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相互援助;组织各成员国参加及有美国等国际合作伙伴参加的网络安全演习,提高应对网络事件的能力;根据网络安全事件的性质、级别和影响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应急响应。

五、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

网络安全保障对网络信息技术实力的高度依赖使得各国对技术研发和应用都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战略性举措提升技术的自主能力。英国要求各职能部门长期跟踪网络安全产业基础的健康发展,确保相关研究和开发工作能够突出重点,协调和利用取得最好效果;通过嘉奖网络安全研究领域一流大学以及组织“网络空间安全挑战”活动等支持科研创新。德国提出深化信息技术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方面的研究,加强德国在战略信息技术领域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技术自主和盈利能力,并在可能范围内与合作伙伴及盟友共享相关资源。在技术应用方面,坚持多样性,在核心安全区域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组件以保障网络安全。法国认为网络安全取决于技术和能力,提出发展科学、技术、工业等方面的能力,以保持法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自,并要求通过政府与工业合作伙伴联合组建网络防御科研中心,进行密码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日本要求提升本国网络安全产业国际竞争力,解决严重依赖国外技术、产品和服务问题,研发更具创新性的网络安全技术,提高网络攻击监测和分析能力,日本防卫省2010年度预算中包含总额约70亿日元(约合7525万美元)的“应对网络攻击”项目,投入巨资建设“防卫信息通信平台”和“计算机系统通用平台”。欧盟启动“地平线2020”项目计划,支持技术创新,解决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问题;建立欧盟与成员国研究机构的协作机制,鼓励成员国在相关领域扩大投资;要求各会员国制定更有力的政府采购方案,促进应用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跟踪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开发相应的数字取证工具和技术;鼓励政府、企业与保险业合作,降低企业投资网络安全领域的风险等。俄罗斯把确保技术独立性列入长期发展计划和重要科研课题,自主研制了高安全等级操作系统,并在关键部门积极推广自主研制的技术设备;明确网络安全领域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并在开展应用和理论研究以及试验设计工作中提供国家支持;向国内网络安全设备生产商提供减免税费、推广等国家支持;推进国家规划的网络安全技术设备研发;制定系统措施推广使用国产软硬件等。澳大利亚将网络安全科技研发纳入国家安全科学创新战略,通过开展部级网络安全项目研究,对网络安全研发活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制定年度研发重点,对各方面的科研工作进行引导。印度提出对应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分别设立研发项目,开展网络安全前沿技术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产学研的结合等措施。

六、开展公私合作和国际合作

网络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广泛性决定了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政府部门与私营机构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网络安全合作,共享信息,协调联动应对网络威胁,已经成为各国网络安全战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一些国家甚至将合作作为整个网络安全战略的核心。英国政府通过建立与企业间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合作机制,由政府通信总部等职能部门和金融、国防、能源、电信、医药等行业百余家企业开展合作,机制内的成员单位将能够及时接收网络攻击预警、攻击方式手段和应对措施等信息;由网络安全和信息保障办公室负责英国与国际伙伴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推动建立网络空间行为国际准则,设立网络能力建设基金,用于支持开展国际间网络安全合作,为其他国家提供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议和指南,对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施加影响。德国提出建立高效合作以确保欧洲和世界范围的网络安全,支持欧盟内部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相关措施,加强德国网络安全政策与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北约等相关国际组织政策的协调互动,将德国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标准作为统一标准提出,供北约其他成员国参考。法国认为保障网络安全与各国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提出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以共享信息资源,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加强合作,同时在盟国内组建一个小范围互信合作联盟以进行深度合作。日本提出建立各国网络安全主管部门信息共享和应急协调机制,推进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全球框架建设;推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加各类多边框架下的网络空间政策制定和能力建设磋商,传播日本的网络安全基本原则和政策等具体主张;加强日美、亚太区域、日欧等合作,深化日美伙伴关系,强化两国政府部门间网络安全对话、联合演习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深化日本与东盟在网络空间人才建设、技术研发、信息共享和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方面的合作等。澳大利亚提出加强政府部门与产业界合作以提高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包括实行敏感信息共享,协同进行网络安全行动,联合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和标准以及组织网络安全培训等;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安全事务,与主要盟国及具有相同出发点国家协定双边和多边协议,加强网络安全合作等。

七、提高国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各国将提高国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作为提升国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部署实施部级的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各类宣传和培训。美国2003年起部署开展了全国性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活动,由国土安全部负责领导提高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大型机构等的网络安全意识,制定提高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计划。英国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公众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包括通过社交媒体病毒和网络威胁警告;鼓励、支持并且发展各种层面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民最为必要的技能;和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达成协议,使其能够为网络用户发现网络威胁及保护自身不受网络威胁影响提供支持。法国提出加强面向公众的宣传,使公民加深对网络攻击危害后果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网络安全问题并采取防御措施,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局将倡导和广泛开展面向公民和企业的网络安全交流活动。日本通过推进各类宣传活动促进公民网络安全意识提升,自2010年2月起,将每年2月定为“信息安全月”,制定综合国民网络安全意识启发方案,并组建信息安全保密支援服务局,向国民提供信息安全相关咨询服务,促进个人信息保护。俄罗斯提出组织综合信息运动,以提高公民、组织等对网络威胁的认识和应对方法的掌握,普及通俗易懂的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法;开展服务公众的国家互联网门户网站推广运动,提供网络威胁、网络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相关信息。澳大利亚开展教育培训以提高国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包括在中小学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每年与网络运营企业、社区等合作举办网络安全周活动,通过建设权威的网络安全信息网站为公众提供网络威胁信息及解决方法等。新西兰提出由政府与网络安全公司及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帮助网络用户获得网络安全信息和建议,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捷克加强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以传播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公民网络安全意识。印度提出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项目,建设国家网络安全培训基础设施,启动全国性网络安全意识增强项目。

八、加强人才培养

网络空间的竞争和较量日益成为人才的竞争和较量,各国网络安全战略中普遍就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作出战略部署。美国提出增强联邦网络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有效性,鼓励开展更多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项目,《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教育计划》,实施网络安全职业培训计划,制定国家网络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和指南并开展认证。英国要求将网络安全纳入各级立法和教育工作主流活动中,启动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认证计划,在大学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对指定培养的博士进行资助,对网络安全和信息保障方面的专家开展认证,以提高其技能;军方还发起“网络空间预备役”计划,旨在招募和培养网络安全方面的高端人才。德国认为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政府应优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将加强联邦当局内部人才交流和网络安全技能培训。日本提出通过加强网络安全专业高等教育、产学合作以及职业资格认证,培养高素质网络安全人才。俄罗斯提出制定网络安全专业人员培养和进修教育标准,在各级教育机构开设信息安全课程,修订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领域国家公务人员职业技能标准,定期开展考核等措施,以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荷兰提出由政府与职业团体和教育部门在网络安全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建立网络安全专业人才资格认证制度等。新西兰通过政府与教育科研机构、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开展网络安全资格认证、培训等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捷克将网络安全纳入公务员教育计划,并通过评估分析各领域的需求,将网络安全融入国家各层次教育培训中。

九、国外经验对我国网络安全建设的启示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篇6

突发公共事件按影响范围可分为部级、地区级、行业级和社区级。突发公共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破坏性等基本特征。随着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的数量及规模的迅速扩大,突发公共事件又表现出连动性、并发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从而显著地放大了破坏力,增加了应对的难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策略制定经历了由“静”到“动”的转变,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正是信息安全保护向动态转换的标志。直接推动此机制建立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生在西方的两起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其一是“莫里斯蠕虫”入侵互联网。在短短12小时内,6200台工作站和小型机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不计其数的数据和资料毁于一夜之间,造成一场损失近亿美元的大劫难。其二是美国和西德联手破获了前苏联收买西德大学生黑客,渗入欧美十余个国家的计算机,获取了大量敏感信息的计算机间谍案。因此,建立一种全新的安全防护及管理机制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状况成为共识。于是,1989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紧急响应小组——美国计算机紧急事件响应小组及其协调中心(简称CeRt/CC)建立,由美国国防部资助,信息安全进入了以动态防护机制为主的时代。在互联网不断发展、虚拟社会逐渐成型的当下,政府进行治理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对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中国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和应急体系不完备

中国网络安全应急体系主要分为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网络内容管理应急几个部分,其应急管理部门是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机要局)、国家安全部、总参三部等部门共同组成,其应急响应分别由这些不同部门来指导、协调和督促管理,其中,国务院应急办只是在形式上对其他部门进行应急协调,没有统一的顶层领导体系,形成职责不清和应急响应不及时的格局,对于同时涉及跨网络、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网络内容管理等方面的应急响应难以形成统一应对措施。地方网络安全应急部门机构的设置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地方设有专门的应急办,有的地方设在经信局、科技局、政府办、信息中心、公安局、安全厅等不同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从上到下的整体应急响应效率较差。

(二)网络安全风险形势研判能力不足

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态势处于一个新的形势之下,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风险点不断增加;从信息安全威胁的角度来说,随着高级持续性威胁的案例层出不穷,攻击者已经从攻击信息系统本身,转向攻击其背后的业务目标和政治目标。网络安全应急作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应对的重要过程和方法,不同于其他常规行业应急,我们当前还是局限于传统的应急角度,没有将防御和应急救助结合起来,对中国各类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网络攻击行为、网络攻击目的等方面的形势研判能力不足。对中国目前面临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威胁缺少精准案例和证据,首先是数量不清,很多部门对有没有受到攻击不清楚,国家多大范围的网络和信息产业受到威胁不清楚;其次是问题不清楚,到底入侵渗透到什么程度不清楚,对于真正的攻击源头不清楚。

(三)重大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不完备

在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制定方面,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已经制定涉及网络基础设施的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对于网络舆情的应急也有一定的预案,有些部门和地方也都不同程度制定了一些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不过,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不平衡,预案操作性较差,存在一些缺陷。对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民生和经济等重大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安全应急没有整体完备的预案。

(四)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措施缺乏

中国的网络安全技术装备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公司占据,从网络设备到网络之上的软硬件设备,大多采用国外装备和技术,一旦发生涉及国家利益的突发事件,在国外技术装备被攻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找到可替代的应急设备。例如,2014年4月8日微软停止了对windowsXp的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当前使用windowsXp的用户占到70%-80%份额,这些用户有半数没有升级到更高操作系统的打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到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应急措施。如果一旦出现更严重的国际争端甚至发生战争,我们受制于人的这些网络技术装备难以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五)核心信息技术装备的自主化水平较低

网络信息安全与核心信息技术装备的自主化息息相关,核心信息技术装备的自主化是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的战略性产业基础。目前,虽然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整体来看,国产核心信息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也比较大。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国内浪潮、曙光、华为和联想等高性能服务器企业的整体市场占有率不足三分之一;虽有服务器和客户端相关的研发产品,但并未走向市场化。国内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等主要应用领域的芯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低。在技术差距方面,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关键元器件特别是中央处理器芯片目前仍依赖国外厂商,数据库的发展水平和成熟度与国际标准也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市场占有率、技术差距等因素,直接导致了中国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装备不足,存在数据泄漏风险和情报监控风险。目前,国外企业已广泛参与了中国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等重要行业,长此以往,中国的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将存在严重的战略风险。有数据显示,中国主要金融机构的信息化设备国产化率不足2%,面向复杂业务处理的中高端服务器几乎全部采用了国外产品。如大中型主机、高端服务器产品基本上以iBm、Hp、SUn为主,而这样的选择也直接导致了处理器、部件甚至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相互之间并不兼容,用户一旦采用某厂家的小型机后,就很难摆脱高额投资与服务追加的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它直接导致了被境外控制的威胁,对设备带有的“漏洞”和“后门”抵抗力、免疫力减弱。不能预先检测到间谍软件和隐蔽通道,就无法有效遏制数据窃取。据统计,2013年前8个月,境外有2.2万个ip地址通过植入后门对中国境内4.6万个网络实施控制。中国关键信息系统对国外主机的长期依赖,使得信息安全不可控的问题日益突出。windowsXp停止服务的事件也是冲击国内2亿用户的重要信息安全事件。对国外信息产品的严重依赖导致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底数不清,国外垄断信息产品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黑盒子”,无法准确判断其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

三、加强中国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建设完备网络安全应急体系

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关系国计民生,这个系统性的体系是否完备、运转是否得当,会对网络安全应急工作产生重大直接影响。因而,理顺网络安全应急机制、清晰地明确权责是统筹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的首要工作。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一是成立网络安全应急中心,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直接领导。该中心作为中央政府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导、协调和督促网络基础设施应急、公共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应急、网络内容管理应急等网络安全应急工作,建立不同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可以考虑另行成立相关的指挥协调机构,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有效的作用。二是把仍然分散在各部门的网络安全应急管理职能适当加以整合。同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分类的特点及管理的重点,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机构。将不同业务部门所涉及到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安全应急机制与系统有机地统筹、结合在一个子体系中,以提升网络安全应急体系与系统的应急指挥、协同部署的效率与效能。

(二)加快网络应急法制建设

当前,国家对于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应急管理已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例,来保障此类事件发生时的有效应急管理,而对于网络安全应急尚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例。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有关业务流程和相关业务标准,进一步加强有关信息安全的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并进一步细化相关配套措施。与此同时,全国立法机关也应该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尽量加快有关国家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应急体系与应急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划、制定工作,将网络应急工作全面纳入系统化的法制建设轨道中来。

(三)健全应急情报共享机制

任何应急响应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环节。一是未雨绸缪,即在事件发生前的充分准备,包括风险评估、制定安全计划、安全意识的培训,以安全通告的方式进行的预警及各种防范措施等;二是亡羊补牢,即在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期把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这里,措施的执行者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系统。这些措施包括:系统备份、病毒检测、后门检测、清除病毒或后门、隔离、系统恢复、调查与追踪、入侵者取证等一系列操作。可见,对相关信息的及时掌控是预警和采取科学性措施的关键,必须建立应急情报共享机制。通过可信的信息共享,实现网络安全信息情报的及时、有效沟通,能够为网络安全应急提供充足的预警、决策、反应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直接领导的网络安全应急中心负责协调关键基础设施拥有者和经营者,保障在业务连续性、危害管理、信息系统攻击、网络犯罪、保护关键场所免受破坏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并与中国情报分析相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共享网络威胁情报,提高网络安全风险形势研判能力。要充分利用目前相关政府部门推进电子政务业务协同、信息共享这一有利契机,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社会各方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共建、共享。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构,保证政令畅通。建立完善的预警检测、通报机制,分析安全信息,警报信息和制订预警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四)强化网络安全应急演练

应急预案最早始于军队,是将平时制定和执行决策的科学性、严谨性与战时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的一种有效形式。应急预案基于对潜在危险源可能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将应对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合理规划,落实应对过程中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等相关环节的责任部门和具体职责,是实现“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有效途径。由于应急预案是在平时研制的,时间上比较从容,因此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并在较大的范围内征求意见、深入论证,从而提高其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通过应急预案的研制,可以增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危险源的分析,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也有利于对应急资源的需求和现状进行系统评估与论证,提高应急资源的使用效率。基于网络安全的应急演练工作需要各有关单位根据各自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网络安全应急中心应根据重大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网络基础营运部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相关网络应急部门开展网络安全事件演练,以网络安全保障为场景,采用实战方式,通过演练有效检验各单位的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水平,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可以考虑建立由网络基础运营部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相关网络应急的一级部门以及涉及安全保密的科研机构、民族企业共同参与的“网络安全应急演练”联盟,在应急演练方面形成部级的权威标准,定期进行不同业务部门的网络安全应急演练与评测,以“应急演练”的方式促进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的发展完善。

(五)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网络属于高新技术领域,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是有效提升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的关键。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步伐,建立健全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和高效的人才培训机制,以及广泛的人才交流机制。要发挥科学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的优势,积极支持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培训机构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技术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加强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要密切跟踪网络信息安全领域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加强相关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着力开展新的网络框架下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以有效应对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同时,应不断提高网络安全应急人才队伍素质,定期组织对网络安全应急人员的能力培训,强化和补充新的网络安全威胁知识,进一步加强对有关网络安全应急一线工作人员、科研人员的有关政治素养和技术业务培训。网络安全应急工作与互联网技术密切相关,新技术新思想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关领域一线的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发现新矛盾、寻求新方法,才能有力地促进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的不断发展;只有培养和储备足够的网络安全应急专业人才,我们的网络安全最后一道屏障才能得到保障。

(六)加速基础技术与相关标准的研究

与网络安全应急相关的业务部门、科研机构、民族企业等有关单位应进一步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量,开展面向全局、着眼未来的网络安全应急运作机制、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技术、网络安全预警和控制等研究,组织参加相关培训,推广和普及新的网络安全应急技术。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具有高度概括性与实际可操作性,又能在短时间内部署测试的,能够与不同地方、不同业务部门相适应的网络安全应急相关标准,建立包括技术标准、业务标准、流程标准、配套设施标准在内的网络安全应急标准体系。

(七)加快核心信息技术装备国产化逐步替代的步伐

为实现核心信息技术装备国产化逐步替代的良好局面,需要有短期和长期目标。在短期内,确保中国网络空间和数据信息运行的安全可靠;从长期看,要确保中国网络和信息的自主可控和网络空间的长治久安。为实现自主可控的长期目标,在信息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方面肩负重大责任,事关国家信息安全的大事应该由国家来推动。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府在推动使用国产信息产品方面的力度很大,希望国家今后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核心产品的研发,有效汇聚国家重要资源,在影响产业发展的安全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安全终端等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上加大科研资源和优势要素的投入,实现信息安全中关键技术和产品的技术突破。整合国家科研资源,通过多部委合作,加强安全芯片、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等基础信息安全技术的攻关。促进上下游应用产品的开发,完善自主技术产品应用环境,提高相关技术产品的可用性。为实现安全可靠的短期目标,可依托高校、研究机构、民族企业和特定行业用户打造自主创新的大平台,加大核心信息技术的投入,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相互搭桥,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速度。当今世界大项目的运作多采用“团队制”,信息安全技术攻关和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应进行机制创新。为实现以上目标,需要从科技攻关、重点企业培育和政府采购等方面下大力气。一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核高基重大专项,及时跟踪新兴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广泛的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二是重点培育若干具有较强信息安全实力的企业,专门为政府、军队等提供整体架构设计和集成解决方案,形成解决部级信息安全问题的承包商;三是加快立法,促进政府采购自主产品工作有序开展。在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信息枢纽和关键网络系统的采购中,禁止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公司介入。军事国防、政府办公、海关、金融等重要的部门或行业在采购网络信息安全设备时,要坚持采用自主可控产品优先原则。

(八)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多方合作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篇7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院的系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新阶段医院网络与信息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入手,对相关的应急预案措施m行了探究。

【关键词】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处理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信息化制度在医院的系统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推广。目前很多医院都构建了以门诊系统、病房管理系统、急诊楼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网络系统。在医院网络建设的复杂化特征不断强化的情况下,系统化的安全网络系统的构建,成为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稳定运转的保障因素。

1现阶段医院网络与信息存在的安全风险分析

1.1病毒黑客的威胁

电脑病毒和黑客问题是电脑系统瘫痪问题的主要产生原因。在医院信息系统的病毒防范体系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医院的信息系统会表现出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

1.2软件漏洞风险

软件漏洞风险与软件的编程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些在编程设计方面存在漏洞的软件系统的应用,也会给黑客系统的入侵提供一定的方便。在软件漏洞风险问题的影响下,不法分子也可以借助一些预测序列号侵入到医院的网络信息系统之中。

1.3操作风险

人为操作原因也可以被看作是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一大产生原因。系统使用者在对正确操作程序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操作失误,除了会造成系统损坏以外,也会让病毒程序侵入到系统之中。

2医院网络与信息风险的应急预案措施

2.1对医院内外网隔离技术进行优化

外部网络是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从医院的内外网方面入手对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可以让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医院的内外网管理机制来看,目前很多医院都采用的是通过人工连接网络接口的方式来进行内外网的切换工作的,对此,医院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设置网闸的方式对医院的内外网体系进行隔离。为了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提升,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安装入侵检测系统的方式,对医院的计算机进行排查。也可以对这一系统与防火墙技术之间进行组合应用。

2.2对网络协议建设工作进行完善

针对不法分子通过冒充ip地址的方式对医院系统信息进行盗取的行为,医院计算机系统是对管理人员可以采取让ip地址和相关口令与医院计算机maC系统相绑定的措施,对医院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机制进行完善。在无法获取医院计算机maC的情况下,不法分子无法侵入医院的和信息与统计系统,这就对恶意盗取医院信息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控制。从医院网络安全系统的动态防护机制来看,RSa加密技术的应用是借助动态加密的方式对信息盗取问题进行有效预防的。

2.3对医院的网络安全制度进行完善

医务人员是医院网络系统的主要操作人员。为了对医院网络信息安全处理机制进行完善,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通过培训机制的应用,对医护人员的计算机系统操作水平进行提升。培训制度的建设也可以让医护人员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意识得到有效强化。数据备份制度的完善,可以让信息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数据得到充分保障。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确定,也可以让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整性进行保障。

2.4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系统进行完善

应急处理系统的构建,对医院风险应急预案的实效性有着一定的保障。对此,在构建应急系统的过程中,医院领导层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指挥系统和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在构建应急系统的过程中,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应该是应急预警处理系统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重大事故报告制度的构建,也可以让应急系统的实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2.5对医院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进行优化

从前文的论述来看,外网与内网之间的连接安全性的提升,也是对医院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对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维护人员也可以对流量监测系统进行应用。医院信息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来看,维护人员在对流量监测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在医院信息系统的一般旁路中部署三层交换机,进而借助各个镜像端口完成各个应用系统的流量分流工作。进而在对每两个系统的访问流量和用户的停留时间等内容入手,对信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San存储系统的应用,可以让集中化的管理模式成为医院主要的内部数据存储模式。为了对桌面终端的安全进行保障。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自动下载或统一安装的方式,对防病毒软件进行应用。在对USB设备、移动硬盘等设备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信息系统的操作者需要对医院信息系统加强控制。非法网站访问控制机制的应用,也可以让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桌面终端所应用的病毒软件也要及时进行更新升级。全网安全监测管理机制的应用,也可以让医院内部的网络基础设备与安全设备的检测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随着计算机“云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成为了提升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整体性的有效措施。云服务在数据安全保护、安全信息与时间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让虚拟化平台的运用成为了降低系统维护成本的有效措施。

3结论

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对医院的信息化办公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网络协议建设机制、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与之有关的责任制进行完善,可以让医院构建一种分工明确、技术过硬的信息安全应急保障系统。

参考文献

[1]李畅淼.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应急预案处理[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145-146.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篇8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局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根据关于印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县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xx文[2021]4号)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服务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建党100周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动员全局信息技术保障力量,形成合力,全力保证建党100周年网络安全。

二、机构职责

(一)组织领导

1.在建党100周年期间,成立“xx局网络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xx

常务副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我局网络安全工作,xx同志任副主任,负责建党100周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与网信办对接及报表。

(二)职责任务

1.领导建党100周年xx局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工作方案。

2.组织开展网络安全保障。统筹开展网络安全防护、监测、预警、通报、报告、分析研判等工作。

3.其他建党100周年期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事项。

(三)任务分工

1.地理信息股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建党100周年期间网络安全保障的各项工作。

2.各股室按照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规定,配合地理信息股做好建党100周年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教育、监督所属干部、职工的网络言行及计算机网络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对建党100周年期间的网络安全工作进行周密部署,督促各股室认真抓好落实。建党100周年期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所有人员要求24小时开机,保持联络畅通;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和重大网络舆情案件,应快速反应。所有值班人员保持通讯畅通,并做好值班记录,发生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值班领导。

为保障建党100周年期间我局网络安全工作,制定以下措施:

1、执行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和落实本单位网络安全责任制度、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及网络安全设备操作规程;

3、依法建立适应网络安全工作需要的网络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4、组织督促、检查本单位的网络安全,及时消除网络安全事故隐患;

5、及时、如实按规定报告网络安全事故,落实网络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工作;

6、贯彻"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方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知识水平;

7、进行各项网络安全制度及各种网络安全操作规程教育落实;

8、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用多种教育形式,使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建立网络安全保证体系,使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化,教育经常化;

9、认真执行定期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检查制度,设立网络安全监督岗,对发现网络安全事故隐患的事项,要及时处理,作出记录,及时改正,落实到人。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股室要充分认识建党100周年期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服务保障建党100周年网络运行安全作为当前重大、紧迫的政治任务,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排查风险漏洞,强化改进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到位。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股室要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全力保障建党100周年期间不出事故、问题。

(三)严肃追究责任。对于在建党100周年期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保障工作不力的,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篇9

一、建立完善的技术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一)区县中心以上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单位的中心服务器要有热备份,网络主交换机等主要设备要有备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二)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中心数据库的数据必须每天备份,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异地备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三)pC服务器必须每月进行1次常规性检查和重启,小型机服务器每3个月1次常规性检查和重启,保持服务器的稳定高效运作,减少故障率;

(四)信息系统必须有完善的病毒防范措施,应做到定期杀毒,病毒库要做到实时更新,有条件的单位应采用网络版的防病毒软件;同时应保证计算机专机专用,不做与医院业务无关的事。

(五)信息系统必须有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防止系统受到攻击。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和internet及外部网络必须隔离,如本单位因业务需要需和外部联网的,应将技术方案分别报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和市医疗保险局信息中心批准。

(六)有条件的单位的主干网络布线应有不同走向线路的备份;

(七)有条件的单位的中心机房供电应与手术室等重要部门的供电等级相同,采取二路供电方式,避免因外界原因造成信息系统故障;

(八)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保证与医保结算备用通讯线路的畅通,不得挪作它用。

(九)加强服务器、网络设备的常规检查,做好日志记录工作。

二、做好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确保在应急状态下医院工作正常运行

(一)发生不可抗拒因素(不可预知的突发故障)导致信息系统停止运行15分钟以上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分别报告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和市医疗保险局信息中心。

(二)因可预见的原因(如机房搬迁、设备维修、系统升级等)

需要信息系统停止运行,其时间应安排在凌晨0:00时至6:00时之间。并于计划停机前3天将停机计划和方案分别报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和市医疗保险局信息中心备案。

(三)应急预案应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方案,如单机操作、医保病人付费处理等。

(四)一旦出现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信息系统运行故障,由医院技术人员对系统故障进行评估并报告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决定启用应急预案并执行相应的应急方案。

(五)启用应急预案时,医院应在组织力量排除信息系统运行故障的同时,在门急诊挂号、收费等主要地点张贴病人告示,医院领导和院办公室、门急诊办公室、医务处(科)、财务处(科)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迅速到岗到位,做好对病人的疏导解释和应诊等工作。

(六)在信息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后,由主管领导决定停止应急预案,返回系统正常运行方式。

1.技术人员确认信息系统已恢复正常运行,医院信息部门负责人(或计算机部门负责人)提出可返回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报告;

2.门急诊办公室负责人确认现场秩序已恢复;

3.系统返回正常运行方式10分钟后,可撤除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篇10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现阶段各高校及中小学都基本普及了校园网络,其中大部分也已开始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以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科研管理数据库等为主。还有一部分开始推行普及整个校园的身份认证系统,提供账号支持师生设备上网。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深入和完善,数据大量产生并持续快速增长,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其承载的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这些信息的安全性也就凸显出来,系统保护和数据防灾就变得愈发重要。

二、威胁学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因素

网络故障、病毒侵害、非法访问、软件设计缺陷、数据库破坏、拒绝服务攻击、系统物理故障、使用人员人为失误、信息泄密、自然灾害等,都可对系统数据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的进行破坏,从而对信息系统构成威胁,由此而造成的安全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三、学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学校信息系统应用是多方面的,一旦投入使用,就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威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即informationSecuritymanagementSystem(简称iSmS),势在必行。

1.构建学校iSmS的方法和目的

针对信息安全在不同网络层次上(物理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用户终端层等)的需要,参照国际标准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明确信息安全的方针和目标,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强化安全技术的应用,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安全策略与防范措施

(1)强化安全技术

从安全技术实施上,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针对检测和分析的结果,完善安全策略,制定防范措施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采用冗余技术。学校信息网络是运行整个学校业务系统的基础,更是数据处理及转发中心,首先需要通过增加设备及链路的冗余来提高其可靠性,包括电源冗余、处理器冗余、模块冗余、设备冗余、链路冗余等技术。

部署网络安全设备。在internet出口处部署主动入侵防御设备(ipS)及流控设备,开启实时防御和安全过滤,优化网络带宽,构建可视、可控、高效的网络。通过防火墙与ipS的紧密配合,抵御来自校园网内外的各种恶意攻击和病毒传播,确保校园核心业务和核心资源的安全,真正实现校园网络与应用的安全保障。

加强用户终端管理。制定统一且便于管理的终端管理方案,强制准入制度,对特定区域、数据及设备设定访问权限,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根据物理位置、功能区域、业务应用或者管理策略等分VLan,对需要接入网络的用户与设备进行实名认证,并保证用户帐号的唯一性。同时,部署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对校内终端用户的网上行为进行有效监管,降低因终端用户的违法网络行为带来的安全及法规风险。

强化数据安全。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中心,增加负载均衡设备及同步磁盘阵列,提高数据库服务器业务连续性及应用服务器负载能力,并针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定时的D2D2t备份,并结合重复数据删除等技术,提高数据备份效率和数据保留周期。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