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西方经济学重点十篇西方经济学重点十篇

西方经济学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0:20

西方经济学重点篇1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解放,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

对于西方经济学而言,资源的配置问题是其主要聚焦点的所在,从本质上看,西方经济学属于一种生产力经济学;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劳动解放是其主要的聚焦点,它的本质是指生产关系的存在。由于双方在聚焦点上存在着这样的差异,使得双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质。

贯穿西方经济学的轴心与主线是资源配置的稀缺性与最大化问题的研究。尽管在近些年来西方经济学的学派纷纷建立,各大学派中对西方经济学中各自观点与见解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各个学派在西方经济学方面却都存在着相同的观点。曾有英国经济学家指出:“经济学是一种将人类行为当做目的和拥有不相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研究科学。”为此,有人将西方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手段配置的一种科学。

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宗旨所在,这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拥有一定价值中的特性,在这方面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认为:“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利用稀缺手段去实现既定目的的一种行为。为此,对于各种所要实现的目的而言,经济学所处的地位都是中立的;如果要实现某一种目的,那么稀缺手段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一种重要的现象。要知道,经济学更加注重的稀缺手段的应用,并不考虑目的的本身,但是它的理念也有很多人认可。

将二者比较起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存在着相反的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研究的重点问题是探索劳动解放的根本途径的研究。实现劳动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中最为根本性目的。为此,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其社会体系所要围绕的重要的旋转中心。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的存在,劳动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所要重点关注的一种关系。这个问题之所以得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重视,其原因在于:首先,资源配置工作仅仅是一种手段,劳动解放即对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发展才是最终所要实现的目的所在;其次,要消灭阶级剥削、更好的去实现劳动解放,才能够将生产力发展中的束缚因素真正的消除,从而真正的实现资源配置。如果生产力中的一些束缚无法被真正的消除,那么必然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既定目标,社会发展必定会受到一定的阻力。

事实上,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关注目的的实现情况,还重视手段的应用情况。如果没有手,目的必将不会完美的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必将会有重重的困难,也正是由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才给予了资本主义所存留的历史作用一定的肯定。如:在谈到只有资本家作为人格化资本的时候,肯定其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

二、从理论上看,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难题

伴随冷战的结束以及两大阵营的终结等等,意识形态的交锋情况得到了一定缓解,为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要性所在。但是,两者都面临着一定的理论难题。

怎样去更加科学的论证公有制的经济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面临的理论难题。尽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够暂时的抛开传统理论以及一些传统的观念,坚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经济发展效率,但是依旧无法克服经验事实中存在的矛盾与张力;虽然在价值方面按劳分配原则比较完美,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如:理论原则要怎样转化为客观经验事实等?

怎样克服私有制经济与自由市场竞争的破坏力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题。西方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某些理论并不赞同。但是,对于自身的理论中存在的一些无法与实际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相符合的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却无法解释。

西方经济学重点篇2

关键词:创新创业;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

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理论,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基于创新创业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探索,能够在创新创业指导思想下,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新时代下的使命,而专业教育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所以在专业教育中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发展的必然。当下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即为创新创业教育,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够持续推动高校的进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1]。通过在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发展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高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资本。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能够实现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理论、专业技能等的融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西方经济学理论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落实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以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要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对推动学生顺利就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顺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满足了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发展

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具备较强实践能力,拥有较强经济学思维能力、创新创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有效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发展,更加侧重了对学生开拓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动手能力的锻炼,能够显著改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质量,促进该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2]。从本质上看,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的目标一致、相辅相成,在融合之后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积极性。

二、当前我国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一)未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实践环节仍需细化

当前高校结合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趋势,在实施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实现实际岗位需求、社会人才需求同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教学目标性不强,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创业[3]。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在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出详细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未规定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致使实践教学工作层次不明显,不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达成各项小目标,因此无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实践教学缺少针对性指导,教学成效较低

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关键引导者、组织者即为教师,所以师资团队的建设状况会对实践教学成果产生影响。当前很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虽然掌握一定理论知识,但是欠缺对企业运作、市场经济情况的掌握,整体专业能力不达标,无法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实践指导,阻碍了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完善,教学实施存在一定难度

当前高校开展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涉及多方86面的知识内容,知识覆盖面广且综合性较强,这就提高了实践教学设计的难度。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完善,不能系统化、规范化开展各项实践教学工作,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当前高校普遍缺少仿真模拟实践教学条件,致使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成效无法得到保障,阻碍了实践教学工作的稳步开展[4]。

三、创新创业融入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设计

高校要制定明确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围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落实各项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在做好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创业实践,才能够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当前高校应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保证学生在具备良好经济学理论素养的情况下,对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确定,潜移默化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逐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5]。此外,高校所制定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还必须要拥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导向作用,同社会人才发展需求相吻合。据此,要求高校应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参考当前社会生产发展状况,选取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实践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由此确立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实践教学任务的达成奠定基础。整合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做好实践教学设计工作,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实施各项教学任务,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长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中受益,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经济学理论掌握能力和创新创业综合实力,为学生顺利创业、就业提供保障。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明确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重难点

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教学重点、难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保证学生拥有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结合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形式,科学整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6]。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校落实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工作时,要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创新创业品质。教师对此要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秉承分层推进的原则,做到因材施教,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进行自主训练或分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提高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7]。基于重点分明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工作,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制定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方案,有序落实实践教学活动

为了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成果,高校应将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二者进行融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西方经济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为此,制定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方案非常重要,要从完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等角度入手。首先,高校在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专业、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适当增大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掌控好实践教学重点,如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点应为市场博弈实践教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点应为企业经营实践教学。其次,还要对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考核手段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应围绕实践教学主题,将研讨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整合起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实践训练[8],同时在考核学生实践学习成果时要注重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考核的整合,给予学生客观评价,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有所收获。再次,应构建同西方经济学课程相吻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涵盖基础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教育三大模块。高校要创设良好的实践锻炼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主题训练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可以同企业达成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经营生产活动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培训教育,通过实地学习和参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增强创新创业综合实力、逐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结语

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思考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在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基于创新创业确定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设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明确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重点、难点,制定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方案,有序落实实践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牛秀敏,胡亚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2):63.

[2]艾志红.创新创业视域下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9(11):30.

[3]刘加林,周卫军.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35(3):107.

[4]熊艳.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1):115.

[5]洪柳.高校西方经济学原理有效教学实践探索:以广西师范学院教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81.

[6]张雪绸.基于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5):8.

[7]刘旺霞,罗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及教学模式改革[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0):79.

西方经济学重点篇3

关键词:问卷调查;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81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作为揭示市场运行规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也被确定为经管类核心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学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其他专业课程、积累专业知识具有重要影响。为更好的进行西方经学课程教改研究,特对某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各年级本科在校生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共计200分,收回问卷182份,其中有效问卷176份。调查问卷涉及学生专业背景、教材需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西方经济学教改研究的思路。

1西方经济学的特点

1.1科学理论与意识形态并存

西方经济学植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践的土壤,形成了一套资本主义国家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作为经济实践活动高度提炼后形成的完备的科学理论,西方经济学也因此被美誉为“社会学之王”。正是因为西方经济学来源于现实经济活动,能够反过来指导经济建设,所以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但从意识形态上看,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上层建筑,这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为从意识形态上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先进性,宣扬资本主义社会优越的。比如,西方经济学把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美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及存在的剥削关系。基于此,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即摒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原理及其科学的研究方法。

1.2理论普遍性与抽象性并存

西方经济学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指导着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生活,是宏观调控这只“看的见的手”的理论支撑,也是市场调控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依据,因此,与国家、社会、企业乃至个人息息相关,具有普遍适用性。

但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性强,通过一系列假设,剔除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复杂多变的因素,设定一个“真空”的状态和分析框架,构造出一个现实经济中并不存在的理想的h境,比如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运行规律,然而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类似于这些抽象分析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很多初学者感觉困惑,甚至认为西方经济学过于“高大上”。同时,西方经济学中多用数学推导、模型构建及图形推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过分依赖甚至滥用数学演绎、模型推理等抽象的公式、符号去试图解释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这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西方经济学“太难”的误导,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1.3体系完善与内容固化并存

西方经济学即“主流经济学”,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标志,历经2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凯恩斯、萨谬尔森,西方经济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美誉为“经济学帝国”。从学派上看,从新旧古典到新旧凯恩斯,派别林立;从研究对象上看,西方经济学主要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构成,结构完善。对西方经济学庞大的结构和众多学派的理论,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要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和研究。

但如同所有其他学科一样,西方经济学作为经典传承的同时,也因固化常常受到批判和质疑。随着经济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对主流经济学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如我们熟知的“自闭经济学”,2008年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掀起了对主流经济学批判的浪潮,也因英国女王在访问伦敦经济学院时质问“为什么经学家对危机毫无察觉”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实,早在2000年,法国大学生曾掀起了反对脱离现实的“自闭经济学”的签名活动,但因为多为法语报道,所以未引起太大的冲击和关注。我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也应充分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应注重立足中国经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经济运行规律。

2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和误区

2.1否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方面,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目前,一些学者及教学工作者只强调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作用,而忽略了西方经济学存在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近年来,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忽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存在重西方经济学,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误区。这样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学生会错误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是批判资本主义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扬西方经济学之长、避西方经济学之短。我们要认识并利用好西方经济学在揭示市场运行规律、经济活动规律方面的理论,但也要认识并摒弃其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观点。在对学生教育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但并不排斥西方经济学有用的部分。

2.2教学侧重于抽象分析、数学推导

如前所述,西方经济学中定量分析很多,条件假设、数学推导和模型构建贯穿原理始终。近年来,在经济学教学和科研上数学化的分析被众多经济学学者追捧,步入了经济学一定要数学化的误区。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过度依赖数学推导、模型构建等数学工具,却忽略了西方经济学本身的思想和原理,这会对刚刚接触经济学的学生造成严重的误解,使得学生在各种模型、数学表达式面前望而生畏,认为西方经济学太难学。对我们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种现象。

图1是调查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不满意的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数学推导成为学生最不满意的教学方式,其次是课堂上堆砌抽象理论。显然,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推崇的抽象分析、数学推导,反而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障碍。诚然,抽象分析、数学推导是我们直观理解经济学的有效工具,但工具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取代经济学成果和研究思想,即西方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它的研究思想,而不是它的表达形式。

2.3教学重经典理论轻实践分析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经济学原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教材都以晦涩的理论、原理为主,课堂上或书本上为数不多的案例也往往是年代久远的“舶来品”,缺乏现实的经济实践案例,结合我国经济实践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作为象牙塔的学子,本就对经济社会生活知之甚少,面对满是老旧国外案例的教材,面对“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学生自然对西方经济学提不起任何兴趣,这将成为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阻碍。

图2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认为最适合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的结果分析,不难看出,被调查的学生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学生认为最适合他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诚然,理论本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但不是成为教学的全部,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用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才是其应有之义。

2.4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将知识点的框架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播放中,可以将西方经济学中错综复杂的各种曲线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呈现,可以把晦涩的概念用生动的动画演示出来,可以链接相关视频、图片辅助理解概念。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基于此,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追捧的方式,并迅速在教学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下图是对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比例高达91%。

但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也导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节奏太快,跟学生思维不同步。比如对于数学公式的推导,多媒体难以呈现推导计算过程,呈现完毕,学生都不明白推导过程,就已经开始讲解下一个知识点了。类似的问题,就需要依靠传统板书,按学生的思维速度,分步计算并最终推导出结果。二是课件演示时间短,学生无法记笔记。课件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提前做好的,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完全依赖课件,很少甚至不板书,只念现成的课件,使得学生来不及记笔记,也没板书可以去看教学脉络,日后无从复习。这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思维“掉队”,影响教学效果。

3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思路

3.1案例教学与我国经济实践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西方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产生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一些观点或案例用中国国情理解往往感觉困惑、“水土不服”,无法深入掌握理论,更不能达到将理论与我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也可以印证这一点,高达72%的学生认为西方案例脱离中国实际,希望案例能够本土化。因此,就要求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案例,通过联系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实际,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相比遥远的国外“舶来品”案例,符合我国国情的案例、学生耳熟能详的经济现象、耳濡目染的经济事件,比如,如何理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的定位等问题,对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接受,从而可以更好的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运行规律,提高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

3.2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思辨和探索问题的意识、理解国家经济运行规律及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建立一种教师启发与学生参与探索的关系。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94%的学生希望通过西方经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的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行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更加注重“走近”学生。调查问卷@示,90%的学生认为课堂需要互动。因此,教学中,要“走近”学生,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创造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要更加注重“换位思考”。41%的许学生指出教师讲课与学生思维步调不一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试图多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畅通教学中与学生的思维沟通,按学生思维节奏调整教学节奏,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方式的运用,可以使得枯燥的理论生动演示,可以使庞大的结构形象表达,可以使复杂的图形直观展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正如本文前部分所述,多媒体手段也存在局限性,滥用或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手段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板书弥补多媒体的不足,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协调配合提高教学质量。对西方经济学中的概念要点、公式、图形、知识点练习、重难点梳理等可以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对内容提纲、知识要点、公式推导、图形演绎、计算演算等就要利用板书分步骤、按条理的展示给学生。

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的结合还表现为“互联网+教学”,即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网络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比如利用网络硬盘、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工具把西方经济学各类电子书、视频资源、时事资料等学习资源上传到云盘或定期推送,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从突出我国经济学教学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实现,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蔡秀玲,邓春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2]伯娜.多维视角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3]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02).

西方经济学重点篇4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马克思

近两年来,我国报刊上讨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位置、功能的文章很多,其中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是完全对立的。分析这些不同看法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基础在变,而且变得相当快。另一方面,虽然上层建筑相应地也在变,但变的速度比较慢。因此,就出现了差距和矛盾,自然就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准确定位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位置和功能,需要我们把握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怎样看待西方经济学

(一)现在大家讲的西方经济学和当年马克思批判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虽然有继承关系,但内容却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我们认为西方经济学只是为资产阶级私有制辩护的庸俗经济学。然而,在西方经济学里却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西方经济学者看来是毋须讨论的既定前提,尽管这种观点存在着问题,但在他们现在的书中所研究的重点早已不是这个问题了。西方经济学现在也讲“制度”,但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生产关系总和制度,而是选择资源配置方式的机制体系,即西方经济学认为的最有效的经济资源市场配置机制。这里讲的制度已具有了另外一种涵义。20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也出现了新制度经济学,其侧重用交易费用的观点分析问题,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关系研究的一个补充。

(二)应鼓励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创新性研究并有分析地加以利用。田国强在2005年《经济研究》第2期发表文章指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有作用(事实上,二战后西方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利用过西方经济思想,如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的思想等)。由于我们在改革经济体制方面已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国也可有分析地利用西方经济学分析研究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方法。事实上,我国在很多方面(主要在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方面)已经有分析地加以利用了。如,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划分方法,把经济问题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在宏观方面,我们也在利用西方惯用的调控手段,尽管在调控的具体措施方面有所差别,但基本方法大体类似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另外,中国不少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都喜欢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问题,说明西方经济学有吸引人的地方。如,有人就说西方经济学比较具体实用,不是脱离现实讲空道理。为此,我们应鼓励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创新性研究,并敢于将研究的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去。

(三)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不宜采取片面的强制措施来扶一个压一个,而应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目前,西方经济学在我国传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但应该承认西方经济学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许多中青年似乎更热衷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体系。现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中国真正懂得政治经济学又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太少,评论起来往往不是偏于这一方,就是偏于那一方,很少能做出全面中肯的科学评价,有时甚至还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如,有人把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绝对对立起来加以批判,这显然有些过于偏执。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虽然属于不同的思想体系,其中确有某些对立的成分,但由于它们研究资本主义是从不同侧面(前者是从资本主义资源配置,后者是从经济利益关系)研究的,从这个角度看,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因此,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不宜采取片面的强制措施来扶一个压一个,那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正确的态度是认真抓好对这两门科学的研究,脚踏实地运用这两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它们包含有真理的成分,或部分是真理,就没有必要害怕它,而且要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二、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一)首先要理解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前,在实践中究竟应怎样理解及如何贯彻马克思主义精神方面,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我们要从与时俱进的角度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运用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社会经济问题时曾提出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往往与当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但现在仍然可指导我们的行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今天仍带有普遍指导意义,但需要用新的实践来丰富和发展它。否则,只是干巴巴地把原有几条结论当作一成不变的公式,很难真正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过去阶级矛盾尖锐的条件下,马克思很强调阶级斗争。然而,今天在对立阶级已基本消灭的情况下,如再强调阶级斗争为纲恐怕就脱离实际了。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在体制和政策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但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而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经济学原本只包括资本主义部分(资本论)。传统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包括两个部分,即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实际上,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经济学原本只包括资本主义部分(资本论)。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观点时指出,在马克思时代世界上还没有出现社会主义。既然在马克思的时代并不存在社会主义,当然也不可能撰写出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的政治经济学建立是在斯大林主持下由原苏联一批院士编写开始的。然而,由于它没有、事实也不可能科学地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臆想的结果。因此,此书出版的寿命不过十年左右。我国是从学习原苏联开始学习社会主义的,受原苏联教科书的影响非常深,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中国才开始编写包括以中国经验为主的社会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完全摆脱原苏联教科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逐步对原苏联教科书影响的内容和框架有所突破,但很难说现在编写的教科书已是不折不扣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此,现在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应把上述这两部分区分开看待。不能一说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它的社会主义部分就认定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

2.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创新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由于有马克思的原创著作存在,人们一般不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产生歧义,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当年马克思在英国生活时的那些情况和特点,阶级矛盾也并不像《资本论》中描写的那样尖锐,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出现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中描写的那样奄奄一息状态。马克思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考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终将引发社会革命的论述是科学的,同时他也察觉到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出现了调节和缓解矛盾的内在机制。然而,他来不及就这些新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原来有些结论就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和研究了。为坚持马克思主义认真求实的研究精神,我们不应戴上先入为主的眼镜,而要认真地、也实事求是地揭示资本主义矛盾发展变化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找出它在将来必会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代替的历史趋势。要避免不顾客观事实,把马克思在那个时代得出的某个或某几个结论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头上。

3.要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来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著作很难说哪一本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有很多版本在不同程度上含有某些马克思主义因素或马克思主义科学成份,但作为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来说,也不可能是完全符合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精神的。理由是直到今天为止世界上还没出现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至于西北欧一些被认为是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种种原因看法分歧很大,这里暂搁置不论)。理论是现实生活的本质反映,当现实生活本身还没发展到成熟或定型的条件下,又怎么可能出现一本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呢?可见,硬要拿出一本科学地反映成熟社会主义本质的著作来,这种要求未免有点过于超前。即使马克思生活在现在,恐怕也难于满足这种要求。客观存在决定人们思想意识,人们是无法改变这条规律的。现在有些人企图把西方经济学引进来,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合并起来,先讲商品、货币、资本,再分别讲两种制度本身,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出新的矛盾。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试图把二者合成一体,自然会出现前后矛盾的问题。现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不如西方经济学受学生欢迎有多种原因,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不成熟是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当前较为现实的办法是仍要遵循过去传统的理解,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仍然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虽然社会主义社会已基本消灭了敌对阶级,似乎已不再需要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了,但社会上的体脑差别、城乡及工农的差别却依然存在,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别也存在。也就是说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的矛盾依然存在,这种差别不仅反映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上。对此如果认识清楚、处理得当就会给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反之,如果认识和处理不当,则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可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着眼点放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西方经济学重点篇5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特点的分析,指出了多媒体技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越性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意见,旨在为同样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多媒体教学的改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集音响、文字、美术、动画、影视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它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但是对于不同形式和特点的课程在使用中需要加以区别对待,以使之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给众多接触多媒体教学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对多媒体教学的改进。

1西方经济学的性质与教学特点

西方经济学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必考科目,它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课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所特有的课程结构和知识层次具有相当难度,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特点进行设计,才能在教学中改进和创新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不同层次的理论和方法。笔者根据西经教学实践,总结出本课程教学具有的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1理论教学内容较多,逻辑性强,较抽象

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它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一些次要的因素和现象,创造了极为严密、精细、完整,前后内容联结紧密,系统性很强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例如,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从简单的供求理论开始,到消费者与生产者理论,再进而研究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及福利经济学等,各个知识点围绕价格理论这一核心层层推进,前面的内容总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前后衔接,环环相扣,需要串起知识的链条才能准确的把握微观经济的全部内容,这一特点对于初学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偏重感性思维的文科生更是如此。

1.2实践性结合理论性。虽然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核心课,但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因为如果只是注重用一些图表、函数和数学公式来表达经济学原理,虽然能使学生了解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记一些公式、图形,却不能达到能力培养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尤其是西方经济学目前主要在低年级开设,对于那些社会阅历简单、社会实践有限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带来相当的误解和困惑。同时,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模型,其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与实际有很大距离,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1.3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局限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堂上通常是教师板书、讲解与学生的听讲、笔记相结合。结果是教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于板书上,而学生又在机械的记笔记反而无暇思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进行较为复杂的推导和图形解析的时候,首先要花一定的时间把它们抄到黑板上,然后讲解;如果这一分析过程很长,则需要抄写一半;讲解,擦掉后,再抄另一半,原有的逻辑性就很难完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一些经济学模型的动态演化过程是很难在黑板上准确进行演示的,也影响了学生的理解。

2多媒体技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在我国多媒体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容量明显增加

目前课件的开发方面的应用软件有不少,但对于普通的本科西方经济学任课教师而言,最容易掌握和使用最普遍的是powerpoint。该软件操作相对简单而且功能强大,它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文件编辑和动态演示功能,还可以进行超级链接,可以很方便地在课件中加入其他软件对象,如word文档、office表格及图形等。那些以前需要占用教师大量时间的板书和图形可以轻松地由展示界面显示出来,而且甚至是可以以动画的方式显示,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更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增加了授课效率。例如,在微观经济学部分单是解释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如果要清晰明了的展示就需要6个图形,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一个图形上以动画的形式予以展示,省时又省力。

2.2形式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学习对象为20岁左右的青少年,此年龄段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欲望极强,但持久性差。在平时的生活中喜欢接触电脑、网络等it信息。所以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大量使用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多媒体教学所特有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多种刺激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把标题、重点、结论等内容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显示,使之显得更加醒目,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政策部分时,引用我国历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实例,并可加入相关视频。

3多媒体技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西方经济学能够较好的适应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3.1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本人提高对经济学专业领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板书量大幅度减少,课堂信息容量大幅增加,这就对教师的经济学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对于大量的基本概念用更多的口述替代板书,即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的同时,需要花更多时间对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同时补充大量的实例,力求通过更多形象的例子来讲清经济现象。另一方面,若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需要教师对所讲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课件内容及结构安排。当然其中对于教师对于软件使用的技巧也有要求,所以教师还必须在专业学习之余不断学习与更新软件使用的新知识,这都增大了教师备课的难度与复杂性。

3.2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运用数学、几何的语言进行分析是一种基本的训练,尤其是在经济学基础的课程中,图形语言的认知和使用是普遍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为学生画出图形,并解释。但是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些图形便直接显示出来或者是以动画的方式出现了。虽然更为清晰和便捷,但是学生却无法通过教师的画图操作来学习这种方法。而且动画图形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学生也往往无法对图形的形成过程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图形分析时的动手能力受到影响。

3.3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把握

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前后联系紧密。这也是本门课程的特点之一。但是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讲授时,受到每页课件大小的约束,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可能需要一个或多个页面才能展示完全。这就从形式上打破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些以前可以在板书中系统呈现的知识链条,在使用课件时不能完整的展现出来,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把握。虽然,我们也可以使用超链接的方式进行前后的联系,但是,学生在页面的频繁切换中仍不能很好的掌握各知识的脉络。

4对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多媒体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不断更新课件,更好的结合实践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与其他的传统和基础的学科相比较,变化更快,作为西方经济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也应当不断调整和丰富,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此外,在每一次更新内容时,除了注意新的理论发展,更应该把实践和案例内容的补充作为重点,以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当前的教学案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与学习热情。

4.2通过习题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的问题,建议采用习题课的方式予以解决。也就是单列习题课时间,由学生自主做题,并由教师负责指导,从而达到解题和分析能力训练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薄弱点,进而选择典型习题作为例题,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说明。既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更有针对性。

4.3为学生提供知识点网络结构图,构造系统的知识体系

多媒体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故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应作较大的变动。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生命力。在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中,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适当加入传统的教学方法,二者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将会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例如,针对学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够系统的问题,建议为学生提供知识点网络结构图,构造系统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个结构图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但是毕竟页面有限,内容过多,字体相应变小,不利于观看。所以,如果能以板书方式展示,则可以显示更多的知识点与相互关系。同时,板书的过程教师可以边讲解边串联起各个知识点,也会给学生更多消化吸收的时间。

4.4构造更精练的课件内容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时,备课工作要远比传统教学复杂得多,不仅备课的容量大大增多,而且为获得较好的演示效果。对于那些传统教学难以奏效的教学内容,需要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大段的文字解释照搬照抄,只需要把要点和关键的理论和定义说明清楚即可,以使课件结构更为精炼。这样既可以使课件视觉效果更为清晰可见,也避免了学生产生课件就是照抄课本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岳爱娴.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采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4):42~44.

[2]储玲.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8~80.

[3]刘辉.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新西部(下半月),2008(3):181~182.

[4]黄涛,李卫红.《西方经济学》中多媒体教学应用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51~53.

[5]逯进,贺晓丽.对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5(1):50~53.

[6]齐艳玲.多媒体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现代情报,2002(5):169~170.

西方经济学重点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59-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之中,经管、财经类专业由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需要以其专业知识针对性强、就业面宽,而受到学生的普遍青睐,从近些年我校财会学院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中都可得到验证。而西方经济学是经管、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如何更好的进行西方经济学本科生的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授课学生的特点。现在入学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接触的信息大、新事物多,头脑比较灵活,但经济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加之西方经济学的开课时间一般都是在大一的下半学期或大二的上半学期,学生还没有机会进入社会实习,所以特别缺乏对企业和宏观经济的深入了解。而西方经济学是对现实经济中的经验和规律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进而很难将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相联系,造成学生理解经济理论上的困难。经管财经类的学生普遍数学功底较为薄弱,他们的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对于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感兴趣。因此在授课中当讲授经济学的发展史,经济学案例定性分析时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当讲解到经济学公式的逻辑推导、图表分析等内容时,则不易接受,产生较为明显的厌学情绪。

2.教材状况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西方经济学是“舶来品”,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使用翻译过来的国外教材(一般以欧美国家的为主):主要用归纳法进行编写,以大量的案例开头,穿插经济学原理讲述,然后进行理论总结。二是国内各高校编写的教材:主要以演绎法来编写,先详细介绍经济理论的概念和内涵等,然后再举例说明,逻辑性较为鲜明。民办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一般多使用后者,但这类教材的案例讲解较少或是没有,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扩散。这就需要教师要将西方经济学的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的优点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民办高校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刚毕业的毕业生,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企业去体会经济学的原理,或到政府主管经济的部门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况且西方经济学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在一学期有限的64学时的教学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学完全部的经济学内容。在重视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并且传授给学生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及治学的精神。这是西方经济学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但是目前民办高校中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由于自身缺乏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基本经济理论的教学,比较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应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目前民办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学校指定的教材为主展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经济学理论和模型的讲解,课堂气氛过于的单调使学生产生厌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集中在板书教学或是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经济学理论。单纯的板书教学,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输出给学生信息量十分有限,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大多成了ppt演示相当于电子板书,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上课灌输给学生的信息量又过多;讲课速度过快,前一个问题刚讲完,紧接着又讲下一个问题,学生没有时间仔细体会老师的讲课思路,又加重了记笔记的负担。

4.考核方式.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由平时成绩加试卷成绩两部分组成。试卷成绩就是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两者之和就是总评成绩,超过60分者可以获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平时成绩由出勤及课堂纪律、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这三部分组成。由此可看出考核只是比较注重课堂常规的教学管理上,没有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考核,比如说课堂案例讨论情况的过程性评估成绩。再者西方经济学的试卷考试普遍为闭卷考试,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也按照答题要点给分。考试前老师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学生考前突击一下就可能考过了。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强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优势;而对于善于思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考试却不一定能得高分。因此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1.更新教学理念与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民办高校培养应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下,面对“90后”的孩子们的这些特点,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与个体差异的条件下,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由原先注重“教”单纯的书本知识向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学”的转变。比如教师每次上课讲西方经济学原理前,可以通过师生问答方式引用生活实例或案例进行导入,然后再讲解基本理论。这需要教师在每次备课时都要时刻关注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根据课堂需要改编成实用于每堂的案例。其次教师更需要加强自身对西方经济学良好素养的培养。俗话说:与人一碗水,自身要有一桶水。这句古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学内容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培养学生经济思想的主要手段。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关注基本内容教学,而且辅以适时的经济思想培育,这对学生未来将受益匪浅。若干年以后,或许他们早已淡忘那些经济学概念,但是有了经济思想的指引,他们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还要重视对经济学思想的培养。教师自己要有意识的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与分析工具,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锻炼自身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最后民办高校学校也要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提供条件。学校可以定期的派教师去其他院校进修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理论,或鼓励教师不定期的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开阔老师的教学视野。为教师提供到校企合作单位的挂职学习,深入企业、深入社会,了解现实经济情况,用这种“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融合国内外教材的优点,按照经济学的逻辑学习体系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少而精”,让学生听懂、学懂。课堂教学的手段应采取多媒体加板书的方式进行。在讲授经济学的发展史、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后习题讲解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经济学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适当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数学模型讲解时,笔者根据几年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经验认为,适当的运用板书辅助教学,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数学模型的推导对于很多的文科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一边讲解推导思路一边在黑板上进行公式的推导,这样能适当降慢讲课的节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在讲解经济学的数学模型时要特别注意,不仅要讲清楚数学模型本身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数学模型的经济学意义以及其在现实经济中的运用。课堂教学主要以案例教学方法为主,合理选取案例。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编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笔者以自己一线的教学经历认为在现有教学体制条件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体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约束下,每学期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个体案例的讨论。个体案例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5~10个学生,事先要进行案例资料的收集,课堂上每组的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不同观点之间可以进行辩论,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课堂以外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热门经济问题,让学生练习写一些课程论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的专家或企业家来校进行经济学的专题讲座或报告,扩大学生的经济学视野。用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有效的唤起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3.调整考核方式.鉴于上述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闭卷笔试为主体,不妨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一些适当调整。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将平时成绩由原先的30%分提高到40%,注重日常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采集,包括:到课率、课堂提问的积极程度、案例讨论的参与率、课程论文的完成程度、课堂纪律以及作业完成等课堂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制止课堂上学生的一切不良行为,建立起严谨的课堂秩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的平时学习给出一个适当的分数评价,并对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评价,引起学生重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与教师互动的学习中来。把“教、学、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使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4.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对于公办院校来说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许多公办院校都有西方经济学的网络学习平台。随着民办高校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有能力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平时供学生练习的试题库、课堂内外讨论的案例、供学生课后阅读的各种参考文献资料、网络学习课程以及师生互动的等放在网上,构建立体而全方位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试题库以章节为单位,练习题的难度“由简到难”,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还可对难题进行攻克,每次练习完,客观试题给出标准答案,主观试题给出参考答案。各种教学案例和供学生讨论的案例放在网上,可以让学生课前先进行预习准备,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展开案例的讨论。课后学生进行案例阅读,有利于强化对所学经济理论的理解。将优秀教师的经济学课程放到校园网上,可供偶尔请假的学生自主补课,也可供有兴趣的学生随时学习。网上的师生互动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进行提问,每天有教师负责及时给学生做出解答。

教师可以在网上定期向学生编列一些经济学的课后阅读书目,如《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思想通史》等经典的学术著作,还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针对现实经济生活所写的《人人都爱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黑板上的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家所写的通俗著作,还有一些专业性报刊杂志,比如《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茶座》、《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消化吸收教材中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的角度与方法,并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分析现实经济生活的各种经济现象,让学生参与到经济学问题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停.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4):142-146.

[2]卢明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105-106.

[3]欧阳华.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4):148-150.

西方经济学重点篇7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13902

1前言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是目前唯一被授予诺贝尔奖的社会科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西方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西方经济学》作为教育部核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由于西方经济学流派林立,众多案例来自西方国家,与西方文化渊源颇深,与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及现阶段国情有一定距离。如何结合我国经济现状,根据现有教学实践,提高改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更加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改进的教学课题。

2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讲述微观经济行为人在一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宏观经济学则讲述一个经济体如何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配置经济资源。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和重要性。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主要是为了普及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从经济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证券投资学等课程的基础。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对于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相当于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知识对于数学的作用,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条件和基础。

第二,复杂性和抽象性。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经济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主体(人)的各种选择行为。由于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纷繁复杂,而社会经济问题是社会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集合,因此社会经济现象将更加复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理论将社会经济问题描述清楚,这也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复杂性。对于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我们无法直接对其进行较好分析,只有通过抽象掉一些复杂因素,才能使人们能够对其进行较好的描述。比如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的含义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社会各种需求总量。这个价格水平是一个抽象概念,不是一个具体价格水平,需要学生发挥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严谨性和综合型。西方经济学包含诸多命题和证明,这些命题和证明不是根据现象推演得到,更多是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因此西方经济学体系具有相当的严谨性。此外,西方经济学是众多学派观点构成的综合体,代表众多经济学派的思想,这些思想和观点有时是相互补充,有时则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第四,研究方法多样性。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非常丰富,有基于经济现象的推演研究方法,有完全运用抽象和简化的理论模型的规范分析方法,也有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变量的实证研究方法。既有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此外还包括经济学有的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等。因此,要学好西方经济学就需要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分析方法。

3当前地方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尽管西方经济学对于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但很多院校,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促使学生在专业上有更优异表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学的课程安排不具有衔接性。由于学校教学进度和计划的要求,对于经济类学生,在安排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任务时存在严重脱节。比如,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大学一年级二学期开了微观经济学,但是到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才开设宏观经济学,使得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缺乏连续性;此外,还有部分院校在还没有开始微积分课程之前就开始开设经济学课程,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数学基础,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出现理解困难。

第二,课程教学学时安排过少。由于与传统学术型大学不同,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更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在课程的开设上以应用性课程居多,因此,西方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开设学时安排过少。在笔者所在的本科院校,对于管理类学生,西方经济学只开设48学时,对于经济类学生,也只有96学时,这对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来说严重不足。因此,教师们为解决教学学时不够的问题,只能人为删减部分教学内容,或者讲授较为简单粗糙。

第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难度较大,初学者难以理解。尽管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但是作为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对于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初学者而言,要深入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存在较大难度。

第四,部分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兴趣不浓厚。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课程,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实用,对今后自己找工作等没有帮助,对这门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多,难度大,对于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在课程初期,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还保持着较高兴趣,但是随着教学进度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其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兴趣不断下降。

第五,教师的教学手法单一,教学方式陈旧。与传统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钻研精神相对匮乏,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还是以“灌输式”为主,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由于教学学时不够,教师迫于教学进度,与学生进行的互动和探讨也较少。

4提高地方性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针对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具有连续性。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之前,应该先开设微积分等基础数学课程;同时,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门课程在两个连续的学期开设,这样课程更具有衔接性和匹配性,学习效果更好。

第二,完善教学进度,增加教学课时。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难度大的课程,必然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更多时间,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如果一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安排4个学时的经济学教学课时较为合适。也就是说,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时间应该分别达到72学时,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的总教学时间至少应该达到72学时。只有保证了充足的教学课时,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质量。

第三,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兴趣。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和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就要强调只有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才能培养较好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课程的重要。任课教师在讲授之前可以用一些鲜活的现实例子说明西方经济学实际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采用一些经济学理论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以引起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兴趣。

第四,任课教师经常开展教学讨论,完善教学方式。西方经济学教学多以理论式教学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远远不够。任课教师要经常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开展讨论,取长补短。此外,我建议任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就目前社会中发生的经济事件让学生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度,也能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其对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掌握程度,提供学生的思辨能力及综合素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东.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2]李停.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

西方经济学重点篇8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248-02

西方经济学最早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的《国富论》为标志产生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西方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生产中去,满足人们的需要,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普遍规律。在现代教学中,西方经济学一直被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好专业基础课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西方经济学很多理论以及模型需要通过大量的图形和数据来展现的,加之由于学生刚一走进校门就要接触一门理论性这么强的课程,不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难度,学生消化起来也比较难,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矛盾

1.涉及到的理论较多,学生难以消化。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其中微观经济学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消费者与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划分与市场失灵等方面,而宏观经济学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经济增长方面、失业与通货膨胀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方面等,所涉及到的理论非常多,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另外从高校课程安排方面来看,由于西方经济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所以一般都是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相关课程,对所学的专业了解不多,所以对于西方经济学这样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在学习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时间限制和其他专业课程安排的需要,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一般只开设一个或两个学期,高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常常需要赶进度,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时间不足,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所以就造成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好的现状。

2.课堂授课理论较多,缺乏与实际的联系。西方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目前中国高校采用教材大部分都是高校教师自主编写的,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性,加上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图表、模型以及数据,教师在分析起来常常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即使直观的告诉学生其中的意义,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经济学加上实践经验欠缺,学生在接受起来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甚至不清楚该模型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学会了又有什么用。另外,由于西方经济学最早起源于欧洲,所以大部分教材所提及的案例主要是以国外发达国家的案例为主,而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政府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与现实有偏差,不能全身心的投入。

3.教师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相对单一。目前,中国高校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时的主要教学方法还是以“灌输式”的方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所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之由于西方经济学涉及到的理论比较多以及学时的限制,所以往往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上重理论传授,给学生进行讨论和消化的时间就少了很多,与学生互动性不强,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另外由于是被动接受学习内容,所以学习的主观性不强,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高校对西方经济学的考核主要方式还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而试卷的内容主要以理论分析、简答、选择、填空、案例分析组成的,虽然在考核过程中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但是由于考试内容的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的考核方式,对于那些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取得很好的成绩,甚至有的同学只是在考试前两天背背书,就能顺利过关,根本掌握不了西方经济学的内涵,考试结束后很快就忘记了所学内容,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根本没有起到基础和引导作用。另外,对于那些平时认真听讲,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学生来说,由于考核内容中涉及到的主观题较少,难以取得较高分值,对他们来说非常不公平,所以如果一直采用这种落后的考核方式,势必打击那些真正想学好经济学、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西方经济学重点篇9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为中国经济学界所接受和倡导,西方经济学成为各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必修课。如何教好这门课,怎样将西方经济理论融会贯通,如何在教学的实践中变外来为我用,既保留西方经济学的特色和理论体系,又能与其他学科和课程相互衔接,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探索与西方经济学内容和体系相联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对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1.系统庞大、逻辑性强

目前我国高校所讲授的西方经济学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本出发点,以经济中的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以价格理论为中心,通过个量分析,来探讨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才能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以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为基本出发点,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经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形成逻辑性越来越缜密的学科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日益庞大。从学科类型看,既有理论经济学,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又有应用经济学,如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既有传统经济学派,如剑桥学派、旧制度学派、凯恩斯学派,又有现代经济学派,如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学派、新凯恩斯学派、非均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从影响力的角度,既有主流经济学,如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又有非主流经济学,如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等。虽然不同理论流派之间还存在着诸多分歧,各理论流派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甚至有时还不能有效地解释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但是这并不妨碍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分歧与相互借鉴中发展。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本身就是在政治学、伦理学、数学、法学、地理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产生发展起来的,而且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这些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尤其是与行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融,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心理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这些也都纳入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之中。

2.理论中数学的支撑性强,模型多

西方经济学所涉及的经济数量关系联系紧密,是一门有各种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很强逻辑关系的学科。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概念和方法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抽象性使得数学在应用到经济学中时,能够利用数学中简单的数字或字母来表示经济变量,进而建立经济模型。这就使得复杂的经济现象可以被抽象化成简洁的数学模型来加以研究。严密性使得数学在应用到经济学中时,能够使经济学借助数学这一工具,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理论体系。正是因为如此,数学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支撑性较强。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抽象

西方经济学内容的覆盖面之广,涉及知识点之多,比其他课程都更胜一筹,如果认为微观部分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更好理解的话,那么,宏观部分就较抽象较难理解了。虽然经济学的一些名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现,在报刊杂志和电视上也频繁出现,但作为大学生要真正理解其理论体系和实质问题,却不那么容易,尤其是现在的大学年龄总体偏小,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对经济问题独立思考不足,因此学生普遍感觉经济学抽象难懂。

2.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经济理论尚未成熟,争议较多

不论微观还是宏观,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我国的现实情况都是密切相关的。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尚缺乏系统严密的经济理论科学体系,我国还没有像马歇尔、凯恩斯、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等这种影响深远的大经济学家。因此,从经济学教学角度看,既要“拿来主义”,又要“实用主义”,教师学生要想学好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也就可想而知了。

3.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普遍感到困难

学生中大多数人的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一知识架构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而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对教学中讲到经济学的案例、经济学的渊源感兴趣,而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不习惯接受。这种情况也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对抽象复杂经济问题的理性分析和研究能力。

4.教学手段落后,信息面窄

西方经济学是一种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经济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图形、表格和数据,而且还需要补充案例,才能让学生切实领会书中的原理。但由于条件所限,很多老师还在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画图、抄表格和写公式上,没有时间来讲案例和补充书本以外的信息,造成课堂信息量少,枯燥、乏味,理论联系实际差,教学效率低的局面。

三、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加强经济学方法论在教学中的讲授力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与讲解,如涉及到经济学研究的性质是单纯的解释、描述,还是涉及价值伦理的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内容的溯因、归纳与演绎方法;影响到人之行为的长期与短期分析方法;考虑到时间因素的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还有涉及经济存在状态的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以及判断经济“量”和“质”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等等,这些方法论中的问题在给学生讲解基本知识点时都应该尽可能地详细介绍,以便于学生掌握。

2.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很强,如果实行从理论到理论的“填鸭式”灌输,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实际意义、没有用处,所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当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一此贴近日常生活、浅显易懂的案例和事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觉得经济学就在身边。而且在选择案例时,要尽可能选国内的、贴近日常生活的小案例,这样学生才能够较好理解和领会。因为西方经济在西方国家发展比较成热,教材主要是翻译国外书籍,所以即便书中有一些案例,也多是以国外的为主,描述的内容离中国国情较远,使学生难以理解和体会。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尽可能选择国内案例,并且由于课时的有限,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理解和领会经济学原理,在穿插案例时不能过于复杂,最好是一些对重点难点能阐述透彻的小案例,例如在讲解“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以告诉学生,当他们选择了上大学时就放弃了就业,因而大学期间就失去了四年就业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这个最大收入就是他们就学的机会成本。而使用这样的案例就要求老师自己在生活中要多思考、多积累,才能在课堂上信手拈来。

除了多补充案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使用提问式教学,在讲述经济原理之前,先提出与之相关的现实经济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此外,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他们对原理的理解,同时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余时间,应指导学生多做习题,因为要学好西方经济学,必须多做习题,才能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正确处理好基本理论和数学分析法之间的关系

模型分析法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因而在西方经济学教材中,既有丰富的经济学原理、概念,还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及图表曲线。如何处理好基本理论和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是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专业及学时安排等情况区别对待。一般对于本科层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来讲,应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上。但是,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的同时,决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免去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数学分析。一方面是因为本科阶段西方经济学涉及的数学并不复杂,而该课程一般被安排在大学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这时学生己经学习和掌握了高等数学中有关微积分方面的初步知识,有了相应的数学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数学是经济学不可替代的分析工具,用数学来表达和论证经济理论具有简洁、清晰、逻辑严密等优点。许多经济理论是在数学推导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理解了具体的假设及数学推导过程,才能更容易更准确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本身,通过此过程还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分析不可或缺。

4.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技术进行授课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它的优点是:节约了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并能挖掘出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科学,它会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技术用于经济现象的分析,其中,数学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采用大量的图表和公式。由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尤其是多媒体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及文字说明等,形成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可以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参考文献:

西方经济学重点篇10

一、调查程序

(一)确定调查内容以经济价值观为调查主体,确定每一主体的选项范围。要求调查对象做出定量选择。

(二)选定调查对象我们以西安交通大学、东部四校、西部四校共1850名2-4年级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具体构成情况为:西安交通大学共250名,其余8所高校分别是200名。

(三)统计方法我们对有关经济价值观的问题以问卷形式分发给调查对象。共印发1850份,由于各高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问卷回收率是100%。

二、当代中国东西部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特点异同及原因分析

(一)在经济价值观取向上,两地大学生普遍由理想主义向功利主义倾斜,一部分学生轻理想追求重金钱实惠,偏重于物质利益,西部大学生表现较为明显。在对待经济活动的态度上,对“经济活动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因而也是最重要的”这一观点,东西部大学生普遍认为发展经济应是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东部大学生的认同比例是73.65%,高于西部的66.54%认同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因此认为经济活动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力更突出和强大些。而西部由于经济发展及观念上的落后,仍存在“轻商耻利”的观念。在对金钱的态度上,对“挣钱对每个人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最主要的”的调查,东部有69.28%的大学生认同这一观点,而西部认同的比例是74.37%,东西部大学生都基本赞同这一观点。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金钱作为货币化的物质在东西部大学生的头脑中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在“现代人应该能挣会花”的问题上,这实际上是一种消费观念的体现。东部大学生有71.20%持赞同观点,西部大学生有73.48%赞同。大学生这种观念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进步。但我们同时也应该警惕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冲击,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盲目追求高消费,进而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蔓延和泛滥,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追求心理上的满足,甚至不惜出卖人格,走上犯罪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我国现行公有制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形式的认识明显提高,市场经济观念日益增强,经济、实惠观念愈来愈重。物质利益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鄙视金钱,轻商耻利的“理想”观念已被功利观念所替代。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注重功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他们做好从学校进入社会前的职业心理准备。从东西部大学生的认同率上看,西部大学生具有更强一些的功利取向,这可能是西部经济发展的落后,长期受物质匮乏因素影响所致。

(二)在经济价值目标上,东西部大学生都表现出了双重性的倾向。在经济价值目标上,东西部大学生普遍认识模糊。他们一方面认为应该追求共同富裕:东部大学生赞同的占58.14%,反对的占13.25%,西部大学生赞同的占55.91%,反对的占11.35%;另一方面,在“私有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的问题上,东部学生35.34%赞同,27.85%反对,西部学生34.45%赞同,30.30%反对。这说明大学生在价值目标选择上处于徘徊迷离的状态。见表一:东西部大学生在经济价值目标上的模糊性是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时的心态反映,同时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敲响了警钟。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均出现了多样化的变化。高校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出现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经济价值目标。正确的经济价值目标应是追求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离开了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三)在经济价值观念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

1.在“不患贫而患不均”问题上,东西部大学生具有较明显的差异。东部大学生同意比例仅占27.22%,西部却占45.06%。在“均贫富,等贵贱”问题上,东西部大学生持赞同比例都不高,但西部(37.85%)仍略高于东部(25.44%)。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对“平均主义”问题的认识。比例的差异说明了西部经济价值观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较多受传统因素影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完全消除,对反映过去分配体制的“均贫富,等贵贱”的平均主义观念的危害尚未完全认识;而且西部地区由于资源和物质产品的匮乏,因此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较普遍,形成了平均主义滋生的土壤。这种观念不利于自由竞争观念的形成,容易导致竞争观念的缺乏,使得经济的发展缺少灵魂。

2.在“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问题上,东部大学生持赞同的有57.97%,西部持赞同的有58.74%,在“饱暖思淫邪”问题上,东部大学生持赞同的为35.10%,西部持赞同的为24.53%。这两个问题反映了东西部大学生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固然会带来少数道德滑坡现象,但总体上能够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都普遍认同经济发展对社会道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饱暖思淫邪”问题上的差异反映出东部大学生比西部大学生更冷静地看待经济发展对于道德发展的负面影响。

3.在“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问题上,东部大学生回答的前三位是“竞争”(32.23%)、“平等”(16.40%)、“自由”(15.25%),西部学生回答的前三位是“竞争”(33.07%)、“平等”(18.66%)、“公正”(13.00%)。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之也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观念的更新。竞争观念、社会公正、平等意识不断为他们所认同和推崇,而落后的平均主义观念则不断受到冲击和削弱。东西部学生在前二位的选择上没有什么差别,主要区别在第三项“公正”还是“自由”的选择上,东部学生较看重自由,这可能是市场经济的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使得东部人在经济发展方面更推崇“自由”的发展。当然这种自由应该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和经济价值规律的。而西部学生较看重公正,公正的实质是某种经济社会关系的观念表现,公正体现的是对利益的最完全保护。这可能与西部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关,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较多受到人际关系、权力或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西部比东部更渴望公正。

4.对“影响一个人贫富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东部的回答排在前三位的是“勤奋或懒惰”(30.71%),“机遇”(22.26%),“教育程度”(16.25%),西部的回答排在前三位的是“勤奋或懒惰”(29.93%),“机遇”(20.30%),“教育程度”(20%)。前三项的排位相同而且比例基本相近,但在聪明或愚蠢以及社会地位的看法上,东西部大学生有了明显的差别。对于前者,东部学生认为它在影响因素上占8.53%,位居第4位,西部则占5.45%,位于第7位,这说明东部大学生更注重于个人聪明才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认为富裕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因素。在后者的看法上,东部学生认为它的影响因素是5.20%,位于第7位,西部是6.87%,位于第5位。这反映出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权力经济、“官本位”思想对于西部人的经济观念,致富观念都有较强的影响。

5.对“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贫富的主要原因”问题上,东部学生回答的前三位依次是“国民素质”(38.32%),“经济制度”(21.89%),“资源”(16.84%),西部学生回答的前三位依次是“国民素质”(37.53%),“资源”(18.91%),“经济制度”(17.51%)。东西部大学生普遍将“国民素质”,“经济制度”,“资源”看作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贫富的主要原因,而且都能意识到国民素质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排位来看,东部学生较为看重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而西部学生较为看重资源。对东部来说,他们所处的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占比例较高的经济发展环境,而且东部之所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与东部率先在比较宽松的经济制度中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西部大学生的回答潜在反映了西部更多的是从外在因素的制约来认识和看待问题,而没能从自身内部因素分析。受传统影响,他们认为人力和资源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认为是资源贫乏而不是内在的“制度”、“体制”制约西部发展。

(四)在经济发展制约条件的分析方面,东西部大学生的看法基本相同差异不大。对于“知识、智能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一问题,东西部的赞同比例分别高达89.35%和82.38%。在影响经济的首选因素中,东西部大学生都选择了科技和教育。这足以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知识和科技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大学生认识到知识和科技不仅对于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于他们自身发展也尤为重要。

(五)在经济价值评价标准上,东西部大学生存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观念基本相近。在“只要按生产要素分配,贫富差别就是合理的、应该的”问题上,东部44.56%赞同,18.38%反对;西部41.83%赞同,26.45%反对。这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东西部大学生一致认为需要发展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比较发现,西部大学生在此问题上赞同比例低于东部,反对比例高于东部。这是因为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及经济价值观念在西部人的头脑中仍有影响,他们所重视的不是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大都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远不及财富的均等分配重要,“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强烈的均等意识还没有完全消失。在对“不管什么经济制度,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就行”和“公有制(如国有制)为主体,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回答中,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东西部都持基本赞同的态度,而对后者,两地大学生的赞同比例均不是很高。东部略倾向于私有制,而西部则略倾向于私有制,这可能是受到东、西部不同所有制结构差异的影响导致的结果。这个结果表明:在社会的转型期,为了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很容易使人们以为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的任何举措都是允许的,也很容易使人们在评价某种价值观及决定价值取向、确立价值标准时产生偏颇,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及价值观,不一定同时有利于道德的进步和发展,有时甚至是道德进步的消极阻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