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十篇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十篇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3:19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篇1

失业保险金

据了解,主动离职是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只有员工被用人单位辞退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被用人单位辞退后,用人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并持终止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失业人员名单、档案等材料。经办机构审核批准后,一般可在下个月领取失业金。

劳动者只需要在经办机构办理银行卡,自己领取银行卡,失业金会直接打卡。除失业金外,经办机构还将在失业期间为劳动者办理医疗保险。

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后,失业人员不能再就业,离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可以申请继续领取法定正常退休年龄。

继续领取的标准是失业保险金标准的80%,但不得低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女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可一次性领取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生育补贴。

失业金领取标准是什么

失业保险金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规定和省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低于当地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被保险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失业前累计缴费时间确定:累计缴费时间一年以上不满两年的,可领取失业保险金三个月。

2、累计缴费时间2年以上不满3年,可以领取6个月失业保险金;

3、累计缴费时间3年以上不满4年,可以领取9个月失业保险金;

4、累计缴费时间4年以上不满5年,可以领取12个月失业保险金;

5、累计缴费时间5年以上的,其超过5年的部分,按照每满一年增发一个月失业保险金的办法计算,确定增发的月数;

6、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失业金领取条件是什么

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金领取几个月

1、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2、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3、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条例》规定,缴费时间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不能理解为缴费时间符合上述要求的失业人员可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篇2

1、领取条件不同:领取失业保险金要求失业保险缴满一年,且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领取失业补助金不要求是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主动辞职也能领,并且失业保险金未缴满一年也能领取,不过缴满一年领取的补助金通常会更多。

2、领取标准不同: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间和领取额度和缴费期限有关,缴费期限越长领取时间越长,领取额度越高。失业补助金规定最长只能领6个月,领取额度要比失业保险金低。例如西安失业补助金是按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的80%执行,失业保险金则是按失业人员所在地区最低工资的90%计发。

3、享受的待遇不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失业人员还能享受职工医保的待遇、生育补助费、丧葬补助金、一次性抚恤金、失业人员创业补贴及一次性待遇、取暖补贴等。而领取失业补助金期间不享受这些待遇。

(来源:文章屋网)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篇3

第一条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7天内,将失业人员名单和单位裁员、破产、关闭、歇业批准报告送至市劳动就业管理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并按《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定》(发[]15号)和《关于失业保险待遇审核和在失业人员中开展再就业培训的通知》(劳[]第36号)要求,办理职工失业登记手续。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书面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决定,并告知其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二条失业登记应由本人履行。失业人员持用人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决定,到户口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进行失业登记,并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指导教育培训。用人单位自失业人员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将符合申领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的全部档案送至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办理失业保险金审批手续。逾期办理的,相应抵冲应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限。

第三条符合条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就业登记证》、养老保险手册、一寸照片、原所在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决定,到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办理档案托管手续,并在户口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所领取失业保险金银行存折卡。

第二章申领失业保险金条件

第四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以上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己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是指下列人员:终止劳动合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根据《劳动法》第32条第2、3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五条因辞职、自动离职等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失业人员,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章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的核定

第六条经办机构在核定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时,应根据失业人员档案,审核原所在单位及其本人的缴费年限,由失业人员原所在单位填写《失业保险待遇审核表》,由经办机构复核后,将失业保险金发放期限记载在《就业登记证》相关栏目内。审核合格的,从其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发失业保险金。

第七条核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应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期限确定。缴费满一年不满二年的,享受2个月;以后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领取期限增加2个月,依次类推,但最长期限不得超过24个月。

第八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因重新就业而暂停领取时,剩余的领取期限予以保留;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且缴费满一年(指重新就业期间),核定新的领取期限时可以与前次保留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缴费不满一年的,不能核定新的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限,但可以继续申领其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

第九条在实行失业保险制度前,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与《失业保险条例》后的缴费时间合并计算。

第十条核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时,失业人员原所在单位对失业人员个人缴费清单粘贴在个人《就业登记证》内,对欠缴失业保险费的单位(或个人缴纳无记载),应补缴欠费后再办理核定失业保险金手续。

第四章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的核定

第十一条所有用人单位和个人按工资总额3%缴纳(其中:单位2%,个人1%)失业保险费。缴费年限满一年以上的,失业人员在年1月1日后进行失业登记的,失业保险金标准最高不得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现暂按每人每月260元发放,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包干费暂按每人每月为30元。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在年12月31日前,单位缴纳2%失业保险费,个人未缴纳1%失业保险费的,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将按城镇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金同档标准的三分之二,按原所在单位为其足额缴费年限,每满一年享受1个月为174元,最长不超过12个月,一次性发给其生活补助费。调整缴费比例后,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实行分段计算,合并享受最长期限不超过24个月。

第五章失业保险金的申领

第十三条失业保险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享受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应于每月的10日到指定银行领取。

第十四条经核定的失业保险金发放审核表、银行卡由经办机构交户籍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委托发放。

第十五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按规定接受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指导,如实填写《失业职工调查表》。

第六章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其他规定

第十六条享受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

(一)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持失业人员死亡证明或公安部门注销户口证明、领取人证明、与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及《就业登记证》,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失业人员当月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可由其家属一并领取。

(二)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参照在职职工规定确定。

(三)失业人员因参与打架斗殴等违法活动死亡的,其家属不享受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第七章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规定

第十七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从事个体经营,可凭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到户口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填写《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申领表》,由经办机构审核后,将其应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包干费一次性发给本人。

第十八条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后,相应期限内如有新的失业保险金待遇标准调整,本人不再享受。

第八章失业保险金的暂停领取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失业人员暂停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暂停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重新就业;应征服兵役;进入全日制中等以上学校学习;被劳教、判刑收监执行;无正当理由三次拒绝职业介绍、指导和技能培训。

具有上述情形的失业人员或家人应主动到经办机构办理暂停手续,从次月起暂停领取失业保险金,剩余末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期限予以结转。

第二十条失业保险金暂停领取原因消失后,失业人员应先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再申领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如失业人员既不办理暂停手续又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即视作为自动放弃处理。

第九章失业保险金的停止领取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到达法定退休年龄;

(二)移居境外并己注销本市户籍;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篇4

答:按照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对您作系统答复如下:

一、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二、领取失业保险的条件。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三、停止领取失业保险情形。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四、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与享受期间的其他待遇。

(一)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二)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三)遗属的补助。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五、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程序。

(一)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二)失业人员的义务。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篇5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已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参加失业保险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要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一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这是最主要的条件。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是指失业人员原来在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并非新生劳动力,如不是刚毕业的学生。参加失业保险,必须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即按规定的缴费基数、费率和缴费时间缴纳失业保险费。

    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一般来讲,中断就业的原因分为两种:非自愿中断就业,即失业人员不愿意中断就业,但因本人无法控制的原因而被迫中断就业;自愿中断就业,即失业人员因自愿离职而导致失业。国际通行做法是将自愿中断就业的人员排除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范围之外。《失业保险条例》借鉴国际经验,将自愿离职而失业的人员排除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范围之外。

    三是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办理失业登记是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经程序,目的是为了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确认其资格,失业登记是失业人员进入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程序的重要标志。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还须有求职要求。这是考虑到失业保险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发展和完善就业服务事业,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求失业人员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设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就业的能力。可以说,这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一个前提,也是失业人员应尽的义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业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就业应由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选择。失业人员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享有同样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失业人员有选择就业或不就业的自由。要求申领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积极寻找工作,可以使其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获得必要的就业服务,争取尽快实现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在认定失业人员是否有求职要求时,应以其是否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求职,并参加再就业活动为衡量的标准。

    失业人员必须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才能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待遇。对不符合条件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拒绝其申请,并告知其拒绝的理由。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篇6

国家机关按应参加失业保险职工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其他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总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2.失业人员可享受哪些待遇?

失业人员可按规定享受以下待遇:(1)领取失业保险金或一次性生活补助金;(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就医,按规定领取基本医疗补助金;(3)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对其家属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4)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

3.申领失业保险应具备什么条件?

(1)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1年的;(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4.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是如何确定的?

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满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满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24个月。

5.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失业保险待遇是什么?

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所在单位已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可以持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一次性生活补助金。符合条件的,按累计缴费时间每满1年发1个月的规定发给一次性劳动补助金。

6.失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重新就业的;应征服兵役的;移居境外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被判刑收监执行或劳动教养的;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机构介绍的工作的;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待续)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篇7

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金

中图分类号:F840.6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44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96-03

失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有助于帮助减缓失业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压力,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始建于1986年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而1999年的《失业保险条例》是今天仍在沿用的失业保险制度,它相较于以前的失业保险制度有了明显的完善,但并不意味这一制度已经完全成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失业保险应该在发挥失业保障功能的同时,发挥预防失业以及就业促进功能。

一、我国城镇居民失业与参保现状

(一)我国劳动人员的失业现状

2012年末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波动并不明显,这与我国社会实际失业现象并不相符。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并不能有效的反映出我国城镇真实、准确的失业人口数,由于我国的失业登记属于被动型登记,有很多失业人员并不主动参与失业登记,而且失业登记要求中存在限制条件,大量的流动人口并不利于当地的失业统计。

(二)我国劳动人员的参保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参保人数在不断增加,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在不断的减少,而失业保险金发放金额也在不断的提高。2012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52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08万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7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万人。全年共为72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支出45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929亿元。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参保范围狭窄

《失业保险条例》与以前的保险制度相比虽然是扩大了覆盖范围,包含了所有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但近年来乡镇企业职工、城市农民工的比例在不断扩大,《条例》中并没有把这些人群纳入到失业保险范畴,个体工商户是否参保则由各省市确定。虽然从参保人数看,我国的参保人数在逐年增加,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实际参保率在提高。随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员工会比国有企业员工所占比重大,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规定的范围已经不再适用。

(二)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

失业保险制度应该是一套完整的就业、失业管理系统,拥有完善的立法与配套行政法规。但是从1999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后,至今14年没有做出相应的修订完善,这与我国这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已经不能相匹配,很多制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失业状况,各地制定的法规也有差别,不能形成体系,对失业人员的流动不利。我国至今没有《失业保险法》的专门立法,这让《条例》以及地方的法规执行缺少权威性,直接导致对违法行为的追究不利。与之相配套的《再就业培训法》、《失业保险金统计、审计条例》、《失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没有建立,这让失业保险制度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不利于失业人员及时得到保障以及积极在就业。

(三)地区间统筹差异大

依照《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保险制度实行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统筹为主,但各省市、各统筹地区之间失业保险待遇不一致,再加上我国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大,跨省转移失业保险的渠道不畅通,劳动者如果流动,户口还在原籍,缴费人需回到原户籍地领取保险,而地区间存在保金差异,会造成保费与领取的保金不能完全按规定分配,这给部分群体造成了经济与权益的损失。《条例》中虽对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的人员规定失业保险关系随之转移,但对于已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是否与失业保险关系一并转移,没有作出统一规定。

(四)失业保险金开支范围窄,给付机制抑制再就业

我国的失业保险金主要用于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扶持、培训、就业咨询等开支并不多。我国2012年末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结余2929亿元,这是一笔庞大的资金,但如果这笔资金不用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促进开支,仅是保障失业者生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业保险金累计结余越来越多,但失业人员也没有减少,是一种资金的浪费。

我国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长,虽然待遇水平低,但是属于恒定给付,长时间的享受低保金会使失业人员产生就业惰性。失业人员在二次就业的时候他就失去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如果他的二次就业工资并不如人意,可能跟失业保险金出入不大,有部分失业人员就会选择继续领取保金放弃二次就业,或者隐性就业。我国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机制会让部分失业人员不想低工资就业,就业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五)促进再就业功能发挥不充分

我国虽然已经对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功能越来越重视,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失业保险金运用在再就业技能培训、心理培训、咨询以及职业介绍等方面比重偏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很多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不能与市场衔接,培训机构素质不高,不能因人而异,完全是育培训,忽略个体差异性。

现阶段国内一些财政富裕的城镇政府通过购买就业岗位的方式,直接实现了“4050”左右的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这种绕过再就业培训追求社会就业统计指标思路,表面上控制了地方失业率,但却直接扩大了社会低保人口规模直线上升,同时,也引发一系列衍生矛盾,如这些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仍然处于低工资状态,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表面上看似就业,实际上很多岗位设置还是劳动力资源变相闲置状态。

三、构建我国就业型失业保险制度的策略建议

(一)扩大覆盖范围

我国的城镇就业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迅速,失业保险应该根据这一发展实情,扩大保障范围,跟上城镇就业面扩大的局面,将更多的劳动人员纳入到失业保险的范畴。将农民工这一庞大的就业群体纳入到失业保险体系中,使农民工能够与城镇劳动力享受相同的待遇,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平。将“毕业即失业”的高校学生以及服完兵役的青年纳入到体系中,可以针对他们的特殊性实行先领取保金,后履行义务的措施,要求凡领取保金的这一群体都要在就业机构履行相应的义务,或者偿还未就业状态时领取的保金。

在保障失业人员权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在职人员不同类型经济单位之间转换中的衔接问题,要针对灵活性就业、流动就业采取相应有效手段,保障失业保险金的及时连续。逐渐实现城镇就业劳动人员都纳入到保险范围内,保障就业人员无后顾之忧,促进失业人员积极就业。

(二)加快建立配套法律、法规

《条例》的立法层次偏低,我国急需一部《失业保险法》来规范、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这部法律的内容要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要对《条例》中不适合或未涉及的部分进行修订补充,对失业保险范围、资金筹集、基金收支手段、促进再就业措施等内容都要囊括;要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执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奖惩规定;对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对失业人员应当享受的义务,应该履行的义务都做出规定,《失业保险法》的建立要以促进再就业为目标。

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也要有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在以《失业保险法》为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失业保险金管理条例》、《失业保险审计条例》等系列条例。做好失业保险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的衔接,以保障失业保险制度有效实施,为更好的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还应该建立《再就业技能培训法》、《再就业心理培训法》等。

(三)加强地区间统筹衔接

应该积极探索、研究失业保险跨地区转移衔接的发展模式,保障劳动者流动就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劳动关系随之转移,打破户籍限制,保险费也要相应转移,缴费年限要合并,保费标准也要随着相应变动,实现保费随人走。劳动人员一旦转移工作地区,可以向相关部门索取保险关系转移证明,劳动人员只要凭借证明就可以到迁入地进行相应的保费续接,也可以凭借证明到流动地区领取适当的失业保险金,促进劳动力合理的流动就业。

(四)扩大保险金开支范围,改善给付机制

我国政府应该将结余的保费合理运用,从保障失业人员生存转变到促进失业人员就业为根本。合理运用失业保险金的巨大结余,扩大失业保险金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开支,包括再就业技能培训开支、再就业心理培训开支、职业介绍开支、创业基金支出以及培训师资素质提高支出等。

加快推进失业保险的全国统筹,减少待遇标准、支付项目差异过多造成的管理不力,均衡各地区的保险负担与待遇。建立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促进就业机制,领取的保险金会随着领取时限的增加逐月减少,防止“养懒汉”的现象出现,将保金与再就业培训等挂钩,要求领取保金必须参加再就业培训、再就业心理培训等,失业人员如果不能履行相应的义务就取消其领取保金的资格。

(五)积极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促进功能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就业功能发挥的不理想与政府投入太少有关。应该完善再就业培训体系,其中包括再就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心理培训、再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要求再就业培训机构的科学、合理化;教学方式要因人而异,采取多功能、多方式教学;要根据失业人员的个人兴趣以及自身特点为依据安排课程;要鼓励有能力的人积极创业,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建设完善的就业信息网,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减少跨地区、多元化就业的信息跟踪缺失,更大范围内的配置人力资源,为失业者提供最新、最全的就业信息,从而增加选择的机会,增加尽快再就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人社部.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SYrlzyhshbzb/dongtai

xinwen/shizhengyaowen/201305/t20130528_103939.htm

[2]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m/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篇8

失业保险基金具有保障基本生活和稳定就业、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一方面,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以减轻失业对个人、对社会的冲击。另一方面,还具有稳定就业、预防失业、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功能。

失业保险基金在稳定就业、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稳定就业、预防失业

1、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对困难企业实施岗位补贴

一是对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转业转岗培训,帮助他们适应产业变化,实现岗位转换。二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2、降低费率,减轻企业负担

因地制宜降低失业保险费费率。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这种严峻的形势,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以帮助企业稳定就业、渡过难关。

二、促进就业

运用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按规定用好失业保险基金中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支持就业服务活动,充分体现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功能。运用两项补贴,帮助失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支持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活动,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了解职业需求信息,积极寻找工作,尽快实现再就业。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以享受以下就业服务:

1、职业介绍服务

失业者在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求职,即可以到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也可以到在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为了鼓励职业介绍机构为失业者提供职业介绍机会,根据职业介绍机构提供职业介绍服务的数量、质量,失业保险基金为其提供职业介绍补贴。

2、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失业者在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如果多次求职,但是屡屡不能成功,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就将安排失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让其提高自己的技能,或掌握一种新的技能。接受职业培训完全是免费的,所需费用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3、职业指导服务

失业者在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如果在求职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或者想知道更多的与职业有关的知识,或者想创办自己经济实体,自谋职业,皆可以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职业指导机构接受职业指导,所需费用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失业保险制度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覆盖面由小到大,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失业保险基金有了一定的积累,功能从单一的保生活向“保障生活、稳定就业,防止失业、促进就业”的三位一体转变,成效显著。特别是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方面的影响,失业保险基金对稳定就业,预防失业的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有力抑制了失业率的上升。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益,使用好其对稳定就业、预防失业,尤其是促进就业的作用,能否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范围,有几点建议:

1、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困难企业的岗位补贴和降低企业的失业保险费费率,目前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实行特定政策,这种时限规定,不利于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稳定就业、防止失业的作用,因此,应适当扩大现行规定的适用期限,并使这一政策措施长期化、制度化。

2、实行失业保险浮动费率,根据企业解雇员工的数量决定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费率。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鼓励用人单位减少裁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企业参加失业保险的积极性。对于努力做到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应适当降低失业保险缴费费率,以减轻其负担。对于客观上劳动力流动频率高的用人单位,可以考虑提高失业保险费费率进行调节。

3、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立足于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管理服务。围绕帮助失业人员解决困难加强管理服务,保证其基本生活有着落,准备就业有帮助。要结合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将失业保险经办业务向基层延伸,同时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失业人员求职就业的状况。还要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与其参加就业活动的要求结合起来,把他们组织到就业活动准备中,帮助他们在技能、心理方面提高竞争就业的能力,尽快实现再就业。为失业人员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服务的全程化、个性化,为失业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对于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保险金期间,可以免费享受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是否能扩大到所有的失业人员(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都能享受这“二项”补贴。

4、加强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其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一是引导城市广大学生和家长克服鄙视职业教育的观点,确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二是搞好农民工的培训,为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服务,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前景十分广阔。失业保险基金不妨参与进来,作为一种预防失业的长效机制。

5、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目前,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两大网络系统相互隔离,信息不共享,业务无互动,也成为基金监管的一大难题,直接导致一部分人已经就业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按规定办理了失业保险登记,领取失业保险金。但其重新就业后,没有办理相应的就业手续,或未及时办理缴纳社会保险手续,使管理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使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对稳定就业、预防失业、促进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保持我国就业局势长期稳定的必然要求。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篇9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累计缴费时间5年以上的,其超过5年的部分,按照每满一年增发一个月失业保险金的办法计算,确定增发的月数。累计缴费时间4年以上不满5年,可以领取12个月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3年以上不满4年,可以领取9个月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2年以上不满3年,可以领取6个月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1年以上不满2年,可以领取3个月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领取条件:(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自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工作关系之日起,60日内持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工作关系的证明、户口簿、身份证和3张一寸免冠照片到户口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

(来源:文章屋网)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篇10

关键词:

失业保险是给予劳动者在失业期间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其尽快就业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险。其基本作用是保障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促进其尽快就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健全,其保障失业职工基本生活的作用成效明显,但是从目前失业保险体制来看,我国失业保险的功能也仅限于保障失业职工生活,其促就业功能没有发挥。

  一、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

  大笔的失业保险结余资金“无用武之地”,如何发挥这边资金的优势,有效利用这笔资金,使其发挥促就业功能呢?

  1、拓宽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渠道促就业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发展模式上看,拓宽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渠道,丰富失业保险基金的发放内容,让广大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得到真正的实惠,将是发挥其促进就业功能的一个重要内容。

(1)在失业保险基金发放内容中增发“求职津贴”。这里提到的“求职津贴”有别于现行的职业介绍补贴,后者的发放对象是政府就业服务机构,覆盖面相对狭窄。而“求职津贴”主要是指对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主动进行求职,并成功就业的,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补贴,其对象主要为求职者个人,目的在于促进失业者利用各种途径自主就业。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以失业人员提供的再就业合同、社会保险参保材料为依据,对其进行认定,并在停发失业保险金的同时,兑现求职津贴。“失业期间有保障,就业之后有津贴”,此举一定会对激发失业人员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起到重要作用。

  (2)在失业保险基金发放内容中增发“培训津贴”。培训津贴是指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部门的资格认定的,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补贴。此举也有别于现行的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是以培训机构(主要是政府指定的定点培训机构)为对象的。而“培训津贴”的对象包括培训机构各个人,应该说是职业培训补贴的一个延伸。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根据参加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认定情况对失业人员给予一次性补贴。同时,将民间技能培训机构涵盖到补贴对象中来,即具有相关资质的民间培训机构,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认定的,可以对其兑现“培训津贴”。这无疑将对激发失业人员自主参加培训的热情,健全我国技能培训体系,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从而提高从业者技能化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起到积极作用。

  (3)在失业保险基金发放内容中增发“创业津贴”。创业也是一种就业形式,同时相比于一般意义上的就业,其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党和政府将扶持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也应是失业保险基金扶持的内容。因此我建议在失业保险基金中增加“创业津贴”。“创业津贴”是指对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自主创业的,对其发放一定数额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补贴的额度可以根据失业人员创业前景、吸纳就业情况而定,目的是鼓励、扶持其成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4)在失业保险基金发放内容中增发“企业续聘津贴”。

促进就业,用人单位的作用至关重要,用人单位除新增就业岗位外,积极对合同到期员工进行续聘,也将直接关系到新增失业人员的数量,关系到长期稳定就业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基金对企业用工的补贴还是一个空白。因此我建议增加“企业续聘补贴”,即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对积极续聘到期员工的企业进行补贴,以达到激励更多的企业长期用工,减少失业,促进稳定就业的目的。

  二、改变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方式促就业

  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方式为根据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年限按月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每个月领取的补贴标准时不变的。举例说,一个失业人员可以领取6个月的失业金,那他六个月中每月得到的失业金是一样的。这对促进其尽快并无多大作用,甚至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员延迟就业。因此我建议改变现有的发放方式。

1、实行“一体化”发放方式。以安徽省为例,目前现行的失业保险发放方式是城乡“二元”方式,既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劳动者在失业保险的征缴比例是不同的,相应待遇的差距也比较大,马鞍山市目前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失业者的待遇相差有3倍之多。随着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形势,以及国家户籍改革的方向来看,这种发放方式显然已经滞后了,且对农村户口的劳动者明显不公平,也影响到了广大进城务工的农业劳动力参加失业保险的积极性。因此我认为按照公平就业原则,打破现有的“二元”模式,采用“一体化”发放,城乡劳动者实现失业保险同待遇势在必行。

2、实行“差异化”发放方式。当前我国失业保险的支付标准时一样的,也就是说无论失业人员在职期间的参保标准是高是低,其失业期间的待遇也是一样的。这样的方式看似公平,但是对于参保人员来说,因为其缴付的金额有差异,待遇却一样,实则有失公允,同时对参保单位的参保热情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实行“差异化”发放,即根据失业人员在职期间的缴费费率和缴费时限,来计算失业金,即参保费率高、时限长,取得的失业金数额高,此举将更科学、更公平、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