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产工艺的重要性十篇生产工艺的重要性十篇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2:47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

对于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可靠性的认识,许多行业专家认为有必要重视质量检验工作,但是仅仅凭这方面工作还难以有效保证工业产品的可靠性,因此还要充分重视机械制造工艺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因为,通常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其品质已经被确定了,因而加强制造工艺的管理来提高产品可靠性十分关键。现实中,机械产品生产涉及多个工艺和技术,而每道工序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各异。实际上,机械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加工技术、加工进度、采用加工设备和校验方法等都会对产品的品质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和分析制造工艺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途径、以及相应的检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制造工艺对可靠性的作用

1.1工艺过程参数同可靠性指标的关系

现在机械理论虽然对产品可靠性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但并没有很好的回答如何有效提高可靠性这个问题。由于产品的可靠性与质量指标之间具有十分复杂的关系。首先,耗损发生在产品制造的每一个过程中;其次产品生产本来就是一个多种工艺交叉协作的过程;由于机械生产的复杂性,许多影响产品可靠性的生产参数无法直观看到。对于产品可靠性而言,工艺方法与设计工作同等重要。总而言之,工艺过程对可靠性指标有直接的实质性影响,尽管这些关系很复杂并且还不太清。

1.2同制造工艺有关的产品故障

产品在制造和组装过程中,就确定了其性能和品质水平,而工艺水平直接影响质量高低,因此产品质量与工艺密不可分。由于工艺过程不完善,会使产品可靠性达不到要求的水平,由于工艺过程的问题所造成的不允许故障主要可分成如下两类:

第一类是工艺过程自身存在可靠性缺陷,产品容易因为工艺缺点导致故障发生。可靠工艺水平是制造高可靠产品的重要前提条件;考虑到工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可以用许多输出参数来表示,因此,又必须联系到工艺过程的完善程度、稳定性、检脸方法和其它因素。

第二类工艺过程而产生的残留现象导致的故障。工艺残留现象,是指产品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环境和作用力所留下的结果。如果工艺产品对精度要求不高,可以忽视这方面的影响。同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能源消耗现象,由此引发产品的一系列微妙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导致其性能发生变化,并在产品中造成残留应力,使材料结构发生崎变,产品出现各种缺陷。

1.3工艺过程参数对耐磨性的影响

产品材料属性是影响工业产品耐磨性重要因素,例如化学成分、物理结构和力学性能等都会影响产品耐磨性。所以,对生产材料的冶金等过程、材料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过程,都应考虑。影响耐磨性的还有表面层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化学参数,工艺参数同使用参数之间的关系是随机性的,取决于材料中各成分的分布情况、零件在加工时的状态、工艺系统的“刚度”等。

1.4工艺过程参数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除了材料种类会影响疲劳强度之外,像零件外表光滑度的影响作用也不可忽视。因此要采取合理的工艺技术,切实有效提高工业品外表层物理品质。如果工业品表面因为机械加工外力残留拉伸应力,会大大降低产品的疲劳极限;产生残留压缩应力,则疲劳极限会提高.这对于在交变载荷和高沮下工作的零件是特别重要的.

表面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很重要,基本上扶定了显徽痕迹的轮脚形状和表面层的机械性质,即使表面光沽度等级一样,如果加工痕迹同主应力作用方向一致,那么零件疲劳极限也会提高。有人做过试较,分别用金刚石和普通磨轮磨削高速钢,发现用人造金刚石磨轮磨削的试件,在承受接触载荷时,疲劳强度可提高20一45%;在承受弯曲载荷时,可提离达30%,其原因是单位表面上磨痕数量和深度要小得多,徽观轮脚更加平滑,把这一成果应用于实际,已使冷轧辊寿命得到提高。

1.5工艺过程参数对抗腐性的影响

抗腐蚀性是衡量机械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加工过程中需要利用腐蚀液体的工业产品,容易受到腐蚀性液体的侵蚀而降低产品品质,尤其是诸如高浓度硫酸、王水等高强度腐蚀性液体,对产品可靠性影响十分明显。这种侵蚀过程是在腐蚀性介质和静力载荷交叉作用下发生的。为了防止产品受腐蚀性液体侵蚀,工业上通常使用在工业品外表涂覆的方法。涂覆工艺参数—涂覆材料、涂覆规范、涂贾工艺过程条件、调整和控制工艺过程的可能性等,都会影响涂覆层抗腐蚀性。

总之,工序的顺序、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规范都直接影响到耐磨性、强度、耐腐蚀性、耐热性、物理--机械性能的稳定性以及产品的其它使用指标。

2.工艺过程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工艺过程十分复杂,整个过程涉及到各种机床设备的使用、辅助设备的应用、运输车俩的调配、加工工具的使用、检验工艺和设备的选择等。由于工艺过程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有效提高工艺过程的可靠性。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对工艺过程可靠性的研究认为:工艺过程可靠性是指保证工艺过程合乎技术要求的可靠程度.它不仅保证产品质量,而且还保证生产率.工艺过程可靠性是个动态过程,它包括加工精度、工艺稳定性、最后工序可靠性及工艺遗传性等问题.

3.工艺过程可靠性评定

同其他系统可靠性评估一样,工艺过程可靠性评价工作具有很强的普遍性特点。可以理解为,工艺过程无事故发生率即为工艺过程中的可靠性指标。工艺系统的故障可能是逐渐发生的(同设备、工具、工装和检验工具的磨损过程,温度引起的变形,化学作用等有关),或突然发生的(同调整工、检验工的过失,毛坯或配套产品有缺陷而不充分检验有关)。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能使这些故障降到最低限度。

结语:工业产品可靠性与每道制造工艺可靠性密切相关,尤其是最后一道工序对工业产品可靠性影响显著,总体而言,工业产品可靠性与加工设备类型、制作工艺、加工水平和技术人员操作能力等方面联系密切。通过提高制作工艺可靠性,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一般而言,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提高工艺可靠性:提高机械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创造优越的工艺使用环境;提高和改善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质量,不断适应制造工业发展要求;推广和普及产品工艺强化技术,采取特种加工工艺,采用强化表面层的工艺方法;重视和改善检较工作质量;创新产品设计,提高产品加工质量。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机械制造可靠性对产品质量重要影响,如果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将直接降低产品的质量,因此要认真研究机械制造的可靠性。本文分析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提高其可靠性。

1.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特征及评价指标

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指的是在规定的条件下、时间内完成和生产出的产品功能、效益与其他时间的产品功能相差无几的过程。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时也就是对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的过程。

1.1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特征

1.1.1可靠性过程特征

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它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研发、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产品的制造过程。它是一个贯穿于机械产品从构思到成品的整个过程,所以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具有过程特征。在进行制造工艺可靠性分析的过程中,要考虑生产环节的每一个阶段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机械产品进行全面的可靠性分析。

1.1.2可靠性系统特征

机械产品工艺可靠性是一项相对比较系统的工程,机械产品设计可靠性和工艺可靠性以及使用可靠性都是系统工程中重要的部分,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根据工程理论进行分析,系统主要由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有机整体,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主要是使工艺可靠性分析涉及的面广、复杂以及需要通过系统的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协调,才能实现产品的可靠性。

1.1.3可靠性综合特征

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过程,它是对产品设计可靠性的延伸,对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机械制造等整个产品研制过程。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应该和其他部门紧密配合,充分的做到信息互通交流和资源共享等内容,从总体上去把握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全面的对产品的可靠性水平进行分析。

1.2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1.2.1工艺稳定性

一般而通过综合工序能力指数对工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对于工序能力而言,一般需要使用产品工序测量的特征值的分布特征进行相关的衡量。根据相关的概率统计知识,假设工序质量特征值用X进行表示,相应的数学期望用进行表示,用来表示标准误差。在数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工序质量特征值X服从正态分布,同时经过相关的分析可知标准误差越小,则工序能力越强。

工艺稳定性一般使用工序能力系数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工序能力系数作为衡量工艺稳定性的指标,的值越大其系统的工序能力越强,工艺的稳定性也就愈大越能够更好的满足相关的设计标准。一般而言,机械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完成,所以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价整个制造过程的工艺的稳定性,需要综合各个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做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1.2.2工艺故障发生率

工艺故障的发生率包括故障发生强度和瞬时故障发生率。故障发生强度代表的是机械产品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难易强度。工艺故障发生强度h(t)公式如下所示

在上式中,代表在[0,t]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代表在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当然工艺的故障发生强度无法反映设备制造过程中故障率的局部变化,它仅仅能够代表故障的平均统计数值。故障的瞬时发生率能够代表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局部故障率的变化。故障瞬时发生率λ(t)是指单位时间内制造过程中工艺故障的发生概率,如下式所示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故障发生强度适合用于评价一段时间内在设备生产过程中故障发生的概率,而故障瞬时发生率一般适用于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步骤繁重不确定性因素大,特别是考虑维修对故障影响的场合。

2.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的措施

2.1增强机械制造工艺的管理水平

在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管理水平很重要。应权衡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引入先进技术,立足于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进而更新生产部件,改造局部工艺,同时应注重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加大科研力度,以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增加筹码。

2.2控制制造工艺故障发生率

机械制造故障发生率作为评价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主要指标,控制制造工艺故障发生率对保证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产品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但是如果将故障的发生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则产品的质量将能够得到可靠的保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故障时无法避免的,但是故障率过大将造成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机械制造的故障发生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成为可能。

2.3对误差进行分类,控制加工误差

机械产品有很多的空位需要进行处理,在制造过程中很多流程与空位加工有关。具体而言,孔位的加工误差和产品的加工顺序有很大的关联,两者相互影响,所以选择合适的加工流程对于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现阶段一般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孔位的加工误差。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一般讲加工误差分为一般、重要和非常重要三种情况。在孔位的加工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先进的孔位工序管理法,优化加工工序减小加工误差,尤其是保证关键孔位的加工精度,这样才能为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论

现阶段机械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最终质量。机械产品的可靠性会受到设计、制造工艺以及产品原料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保证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世元,吴德会,苏海涛.基于小批量制造过程的动态质量控制限及其简便计算方法.中国机械工程,2012,17(14):1476-1479.

[2]刘衍平,李林.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可靠性研究.机械设计,2010,8:186-188.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篇3

miRui

(SichuaninformationtechnologyCollege,Guangyuan628017,China)

摘要:工艺文件是产品生产重要的技术文件之一,本文从企业生产一线工艺的角度论述了工艺文件的两大组成部分、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编制和工艺文件的管理,着重讲述了指导技术操作的工艺文件――工艺规程的编制。

abstract:theprocessfileisoneofimportanttechnicaldocumentsofproductproduction.thispaperdiscussedtwomajorcomponentsofprocessdocuments,thepreparationofsetsoftechnicaldocumentsandthemanagementofprocessdocumentsfromthepointofproductionlineprocess,highlightedthepreparationoftechnicaldocumentswhichguidethetechnicaloperation.

关键词:工艺文件工艺规程编制

Keywords:processdocuments;processprocedure;preparation

中图分类号:tn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50-01

0引言

工艺文件是按照一定的条件选择产品最合理的工艺过程(即生产过程),将实现这个工艺过程的程序、内容、方法、工具、设备、材料以及每一个环节应该遵守的技术规程,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用于指导工人生产和进行工艺管理的技术文件。它具有生产法规的效力,是组织生产时技术交流的依据,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出来的文件。电子产品工艺文件主要包括两大类:工艺规程和管理用工艺文件。工艺规程属于指导技术操作的工艺文件,是指导企业组织生产、加工制造、工人操作、质量检验的技术文件,是先进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工艺规程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工艺规程主要形式有:工艺卡,工序卡,工艺守则,工艺说明及简图。

1工艺规程的编制

1.1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和要求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①编制工艺规程要充分体现产品图纸的要求,应按照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的原则确定工艺规程。②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要明确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并确定它的工序控制点,提出主导因素的控制方法。③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生产条件,尽量吸收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④要按照产品的特点和生产纲领,确定采用哪种工艺文件格式。⑤工艺规程应由专业工艺人员负责编制,并履行审核批准手续。编制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①表达工艺规程的具体格式应符合本行业的有关标准,例如,电子行业要符合电子行业标准SJ/t10320―92的规定。②工艺规程要符合“三性”的要求,即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

1.2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编制工艺规程,从装配开始,紧接着是机械加工,然后是毛坯制造。在编制工艺规程时,必须做到本工艺阶段满足下一工艺阶段的工艺要求。装配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操作和技术检验的重要技术文件,是组织生产的基础资料,是工艺文件的主要部分。装配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制有以下内容:①规定最合理的装配顺序,确定产品和部件的装配方法;②确定各单元的装配工序内容和装配规范;③选择所需的工具、夹具、设备等;④规定产品各组成部分装配和总装配各道工序的技术要求;⑤选择检验装配质量的方法和工具;⑥规定各装配工序的定额;⑦规定运送半成品及产品的合理方法。装配工艺规程文件编制内容主要采用工艺卡、工序卡、工艺说明及简图、工艺守则以及它们结合的形式表现。①工艺卡。工艺卡是针对每一零件的某一工艺阶段工艺过程而编制的一种工艺规程文件,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工时定额以及所用的材料规格。如电气装配工艺卡、扎线工艺卡、油漆涂敷工艺卡等。②工序卡。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要求的工艺规程。在工序卡中,规定了装配操作顺序,该工序的详细操作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必要的简图,检验卡(检验作业指导书)和注意事项等,因而也可称为作业指导书。③工艺守则。工艺守则也称操作规程,是企业实施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是根据同类工艺操作来制定。一般是重要和关键工序才制定工艺守则,其内容有条文、表格、制度等。它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用范围,适用于哪类专业工种的工艺;材料及配方,与工艺有关的工艺材料牌号、名称、规格及配方比例;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工艺装备等;工艺准备,说明在操作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工艺过程,按操作中应遵循的顺序,叙述操作方法、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必要时采用示意图、表格、曲线等进行描绘,以便操作者掌握;质量检查,明确工艺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必要时应该说明检查的设备和方法;技术安全和注意事项,指出在工艺过程中应采取的劳动保护、防火及人身、设备安全等注意事项。对于整机装配编制工艺守则的有关工作有:有引脚元器件引脚成型工艺、线圈绝缘处理等方面的工艺守则。④工艺说明及简图。它用于产品的装配,是针对具体零部件或整件的技术要求和规定而编制出的工艺过程的说明,与装配工序卡配和使用。

1.3工艺规程审批工艺规程编制完成后,应履行以下三个手续:①审核。一般工艺规程由设计者自校后,产品主管工艺师、专职工艺标准员审查,关键工艺规程可经工艺处长审核。②会签。工艺规程经审核后,应由有关车间和部门会签。③批准。生产的关键产品的工艺规程应由总工艺师批准。

2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编制

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制造质量,必须要确保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和统一,因此,电子工艺文件应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格式编制配套齐全,即应该保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为了保证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企业在编制产品工艺文件时,应该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性质,参照行业标准“SJ/t10320―92工艺文件格式”、“SJ/t10375―93工艺文件格式的填写”和“SJ/t10631―1995工艺文件的编号”这三个标准所规定的对电子行业企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参照电子行业“SJ/t10324―92工艺文件的成套性”标准,在设计的工艺规程基础上,编制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工艺文件的成套性是为组织生产、指导生产、进行工艺管理、经济核算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以产品为单位所编制的工艺文件的总和。

3工艺文件的管理

当工艺文件经审批,符合齐套性要求,并经生产考验证实其成熟后,应成套归档至企业技术档案室统一保管。技术档案室对所保管的工艺文件,应进行装订,其装订原则可根据各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状况,具体装订为若干分册,也可按工艺人员的分工划分成册装订。对工艺文件的保管应以检索、使用、节省等有利为原则,工艺文件的保管要成为企业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卫平,陈粟宋.电子产品制造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328.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工艺管理企业

机械制造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技术检查、安全生产和健全劳动组织的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改进,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

工艺管理是工艺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必须加强工艺管理,严肃工艺纪律,贯彻工艺标准,不断提高工艺水平。

一、工艺管理的概述

在机电企业中,企业把原材料制成零件,把零件组装成部件、整件,最后成为产品,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后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即构成工艺概念。

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从原材料进厂到最终的成品出厂,其中有80%到90%的活动是属于工艺活动。企业要生产出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价格性能比高的产品,工艺是基础。企业组织生产,包括计划管理、生产调度、原材料和能源准备、劳动组织、定额管理、质量管理及产品成本核算等都要依靠工艺提供依据,各项技术准备,加工操作、安全、环保、检测更离不开工艺的技术指导。因此,工艺工作就像一条纽带将企业各个部门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制造体系。

二、工艺管理工作的性质及内容

工艺管理工作的性质。工艺管理工作贯穿于将原材料、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包括生产准备、加工、检验、装配、调试直至包装出厂的全过程中,对制造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它是解决、处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方面的社会科学。

工艺管理工作包括编制工艺发展规划、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制订与组织贯彻工艺标准和工艺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类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工艺责任和权限,参与工艺纪律的考核和督促检查,开展新工艺试验与研究,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开展工艺情报工作。

工艺管理工作还包括产品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是工艺调研及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审查,设计工艺方案、工艺路线,编制工艺规程,编制原材料和工艺材料的技术定额及加工工时定额,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生产验证,通用工艺装备标准的制订,进行工艺验证、工艺标准验证和工时定额验证等。

工艺管理工作是制造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主要内容是科学地分析产品零部件的工艺流程,合理地规定投产批次和批量,监督和指导工艺文件的正确实施,不断总结工艺实施过程中的经验,纠正差错,推广和实施先进经验,以求工艺过程的最优化,进行工序质量控制,配合生产部门搞好文明生产和定置管理;按工艺要求,保证毛坯、原材料、半成品、工位器具和工艺装备等的及时供应。

三、工艺文件的作用

工艺文件是企业工艺工作的载体,是组织生产、指导操作和进行质量管理等方面必备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有下列作用:

1.为生产准备提供必要的资料。如为原材料、外购件提供供应计划,为能源准备以及工装、设备的配备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2.为生产部门提供工艺方法和流程,确保经济、高效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3.为质量控制部门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方法和计量检测仪器及设备。

4.为企业操作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5.是建立和调整生产环境,保证安全生产的指导文件。

6.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材料。

7.是加强定额管理,对企业职工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为人、机、料、法、环和检测几方面。操作者即人,是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因素,但各种因素又相互影响,对产品质量形成制约。为了生产顺利进行,就需要制定一套既适应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又符合企业内部生产实际的工艺文件。通过设计产品的工艺方案,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先进的工艺方法,选取和配备恰当的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和检测仪器、工具,建立合适的生产环境,选择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材料和能源,在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后,严格按操作规程办,必能实现企业的优质、高效、低消耗和安全生产。

四、工艺工

[1] [2] 

作质量保证体系

工艺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由工艺工作贯穿“制订系列任务书”、“产品设计”、“样机试制”、“小批试制”、“批量生产”等五个阶段组成。

(一)系列任务书

在制订系列任务书阶段,工艺人员应该参与产品设计调研、并参加设计方案的讨论,最后形成生产准备计划。工艺人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参加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如有困难,也应及时参加新产品设计的方案讨论,研究了解该产品的由来,主要参数和精度要求、结构、性能、工艺实现的可能性,工艺上应采取的方法等。

(二)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应在产品设计检图前进行产品的工艺性审查。在审查中提出的问题由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协商解决。审查的内容应着重审查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可能性和技术要求的经济合理性,结构上先进性,工艺上的实现的可能性,是否采用特殊工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能否达到好造、好使、好修的目的。在工艺审查时,应提出工艺试验课题,关键项目和主要件、关键件的指导书。

(三)样机试制

在样机试制阶段,工艺人员应就产品图样,划分产品路线,例如铸件、精铸件、锻件、焊接件、外协件、外购件、机加件、组装件、总装件等,路线划分写在零件图样和基本件目录上,要求统一、完整、正确。在工艺路线划分时,应全面了解产品图样,并按工艺路线划分原则合理选择毛坯,正确划分零件类别,生产车间、工段。对外协、外包件的工装除在图样和目录上标明外,需同时提出专、通用或借用工具清单。然后根据产品的蓝图编制工艺文件,包括编制各种明细表,编制工具清单,提出工装设计任务书,编制材料工艺定额等文件,设计出工装,进行工装验证。编制工艺时,结合本厂具体情况,充分采用机床和工具制造专业及其他行业的先进工艺,必须采用最经济的加工方法,提高生产率。节省材料,缩短运输路线。合理规定毛坯、工艺流程、加工部位、工序留量及工艺要求,合理选用设备、合理规定工装,其质量应符合图样和标准要求。正确处理冷、热加工,加工与装配的关系。

(四)小批试制

在小批试制阶段,整理图样过程中,针对试制中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整顿工艺文件,工艺文件进行系统验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措施计划等,同时补充修改工装设计并验证。车间的工艺人员在产品试制中,对出现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并与有关人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工艺验证由工艺人员负责,车间施工员、检验员、操作工人共同参加,对主要件应逐件逐序进行现场验证,对一般件采取座谈会形式,汇总意见,到现场进行调查,并落实解决。为了提高质量,对生产验证中未解决的关键质量问题,应制定攻关措施计划,提高主要件生产率,为成批生产打下基础。

(五)批量生产

在批量生产阶段,针对小批试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顿工艺文件,进行工装设计,确定质量控制点,编制作业指导书,控制点作业指导书,纳入工艺,制定守则等,同时补充修理工装,对重点工装进行验证。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由工艺人员负责,在分析产品结构、性能和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件和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能力普查,在此基础上,分工段编制“控制零件”明细表,确定控制点和控制项目、标准,然后发给车间执行。对被控制的零件,分别编制作业指导书,具体指导操作,因此要求内容详细(包括工件安装、夹紧,工装、刀具及切削用量的确定)。对“控制点作业指导书”由工段工艺人员到车间进行验证,对验证中的问题,应及时修改,使其达到正确、完善、适用的目的。作业指导书经验证后,如能指导生产,可纳入正式工艺。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需由产品主管工艺人员编制“产品质量升级措施计划”,对其中要试验的项目,应纳入试验计划,取得成功后再纳入工艺文件,贯彻到生产中去。

五、科学管理适应发展

由于工艺工作是解决企业的产品怎样制造、采用什么方法、运用什么生产资料去制造的综合性活动,所以工艺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在一定设计条件下,能制造出多少种产品,能制造出什么水平的产品。因此,在现代生产中,工艺正在成为主宰。加强工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工艺管理企业

机械制造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技术检查、安全生产和健全劳动组织的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改进,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

工艺管理是工艺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必须加强工艺管理,严肃工艺纪律,贯彻工艺标准,不断提高工艺水平。

一、工艺管理的概述

在机电企业中,企业把原材料制成零件,把零件组装成部件、整件,最后成为产品,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后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即构成工艺概念。

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从原材料进厂到最终的成品出厂,其中有80%到90%的活动是属于工艺活动。企业要生产出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价格性能比高的产品,工艺是基础。企业组织生产,包括计划管理、生产调度、原材料和能源准备、劳动组织、定额管理、质量管理及产品成本核算等都要依靠工艺提供依据,各项技术准备,加工操作、安全、环保、检测更离不开工艺的技术指导。因此,工艺工作就像一条纽带将企业各个部门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制造体系。

二、工艺管理工作的性质及内容

工艺管理工作的性质。工艺管理工作贯穿于将原材料、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包括生产准备、加工、检验、装配、调试直至包装出厂的全过程中,对制造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它是解决、处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方面的社会科学。

工艺管理工作包括编制工艺发展规划、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制订与组织贯彻工艺标准和工艺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类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工艺责任和权限,参与工艺纪律的考核和督促检查,开展新工艺试验与研究,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开展工艺情报工作。

工艺管理工作还包括产品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是工艺调研及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审查,设计工艺方案、工艺路线,编制工艺规程,编制原材料和工艺材料的技术定额及加工工时定额,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生产验证,通用工艺装备标准的制订,进行工艺验证、工艺标准验证和工时定额验证等。

工艺管理工作是制造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主要内容是科学地分析产品零部件的工艺流程,合理地规定投产批次和批量,监督和指导工艺文件的正确实施,不断总结工艺实施过程中的经验,纠正差错,推广和实施先进经验,以求工艺过程的最优化,进行工序质量控制,配合生产部门搞好文明生产和定置管理;按工艺要求,保证毛坯、原材料、半成品、工位器具和工艺装备等的及时供应。

三、工艺文件的作用

工艺文件是企业工艺工作的载体,是组织生产、指导操作和进行质量管理等方面必备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有下列作用:

1.为生产准备提供必要的资料。如为原材料、外购件提供供应计划,为能源准备以及工装、设备的配备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2.为生产部门提供工艺方法和流程,确保经济、高效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3.为质量控制部门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方法和计量检测仪器及设备。

4.为企业操作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5.是建立和调整生产环境,保证安全生产的指导文件。

6.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材料。

7.是加强定额管理,对企业职工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识别;

一、化工工艺的概念

化工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办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化学生产过程一般地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①原料处理。②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③产品精制。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解决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所谓危险化工工艺就是指在化学生产过程,能够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的工艺。其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包括: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氨化、重氮化、过氧化、加氢、聚合、裂解等的反应。

二、化工工艺的分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指导各地对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编制了《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其中提到了以下内容:

(1)化工企业要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要求,对照企业采用的危险化工工艺及特点,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化工装置要按推荐的控制方案装备紧急停车系统。

(2)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对本辖区化工企业采用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要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加快推进,力争在2010年底前完成所有采用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3)在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如果发现《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存在问题,请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反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监督管理三司)。各地安全监管部门也可根据当地化工产业和安全生产的特点,补充和确定本辖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编制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中,将企业中涉及的危险化工工艺分为15类,分别是: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和烷基化工艺,其中每一种工艺都包括各自的许多典型工艺。

三、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

危险工艺是指那些具有较大风险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工艺类型,而化工工艺风险的大小是由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物质温度、物质压力、物质腐蚀性、物质的化学反应、物质的反应类型等几个项目共同确定。

1.危险工艺的物质本身

物质是由元素构成,而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元素。危险物质的使用是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的,因为它危害非常强,泛指那些具有腐蚀性的物质、易燃易爆的物质、放射性物质、致癌物质、致畸物质或危害生态环境的物质等。而物质本身的外形也是不固定的,主要包括气态、液态、固态几大类。

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主要表现为剧毒气体,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容易出现泄漏,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随之还可能产生具有腐蚀性的副产品,如煤气,典型工艺包括光气合成双光气、三光气,采用光气作单体成聚碳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制备,识别其是否符合标准是通过对一氧化碳、氯气含水量,反应釜温度、压力,反应物质的配料比,光气的进料速度,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检测。固态主要有硝化工艺,其会产生放热反应,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具有强腐蚀性和强氧化性,与有机化合物的接触能引起其燃烧或爆炸。电解工艺主要是吸热反应,在这一反应中,一个条件的偏差就会导致不同的效果。在电解食盐水时会产生易燃烧的气体,当与剧毒性气体氯混合时会产生爆炸,如果铵盐超标在pH值小于4.5的情况下,铵盐和氯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氯化铵,而浓氯化铵溶液与氯反应会生成一种爆炸性物质三氯化氮,电解溶液的腐蚀性非常强,液氯在生产、运输、储存中都容易发生泄漏。

2.危险工艺的特点

识别危险工艺可以从其温度,压力,腐蚀率,化学反应放热情况,操作等几个方面着手。其危害最大的包括:甲类可燃气体、液体,甲类固体,极度危害介质。气体温度达到1000m2以上,液体温度达到1000℃以上。压力在100mpa,腐蚀率在1.0mm/a以上,化学放热反应状况是临界放热和特别剧烈,在操作的过程中爆炸范围处在临界点,这类属于危害最大,极度危险型。

3.危险工艺的源头

显然,危险化工工艺的危害是强大的,而其生成的产品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而危险化工工艺的源头包括危险的化学产品和危险的化学装置两大方面,无论是在接触危险化学产品还是在操作危险的化学装置的时候,都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制造危险化工工艺产品时确保流程的安全和产品的安全。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篇7

化工原料具有毒性、腐蚀性等特点,很容易出现火灾等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危害工艺设计人员,需要对工艺设计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具体工作中,化工工艺设计人员要对相关安全危险问题具备明确的认知,并加以防范,使化工工艺设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

化工原料;工艺设计;危险问题

我国化工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其工艺本身存在局限性。设计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安全问题,不仅损伤化工工艺,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使生产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并影响化工企业信誉度。实际工作实践中,要严格控制设计过程,采用标准方法检查相关装置及工艺过程,提出具体应对方法。

1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危险问题

1.1工艺物料问题

化工工艺设计和生产中涉及到原材料、辅材料和半成品等诸多工艺物料,它们形态各异,物理化学性质也不同。如果设计操作中,化工工艺人员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正确辨别和判定这些物料的特点和性质,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需分别分析工艺物料的化学、物理性质,并参照技术规程或相关说明书,进行准确操作,从根本上规避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危险问题。

1.2工艺路线问题

各化工反应都有它各自的工艺路线,化工工艺设计中,没有对该问题进行充分考量,使工艺路线界定模糊,导致发生危险事故。工艺设计人员不注重依据具体设计要求,优选危害性小的材料,导致化工反应激烈。具体设计实践中,没有在化工反应过程中添加催化剂,导致反应过快,增加安全风险。化工生产中,为节约成本,仍然采用一些老旧或报废材料,以至于在生产实践中,限制了材料物质的功用,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1.3设备选型问题

化工工艺设计中,未对化学反应问题进行充分考量,导致生产物料不达标。而化学反应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安全性问题。相关负责人和工艺设计人员没有结合化工工艺设计背景,对化学装备进行合理选择,使反应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反应装置应用过程中,也未依据具体设计诉求,对搅拌器和操作过程进行充分考量,增加了危险事故发生频率。

2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防范措施

2.1优化工艺生产

化工生产不仅仅是简单的化工工艺技术,与物理、化学变化也具有很大相关性。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技术,确保其先进性。依据具体化工工艺标准和规范,提高化工设计质量,并采用正确的方式对设计过程进行优化,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推进化工工艺的全面、快速、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也要结合化工企业运营及发展背景,在日常生产及工作中,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安全生产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面向生产企业内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使化工工艺设计人员具备明确的安全认知和较强的安全意识,为化工工艺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严格控制化工工艺生产过程

(1)工艺路线是化工生产中的重点内容,需依据具体生产设计背景,采用正确的方式,合理规划工艺生产路线,既要保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也要减少危险物品用量,使整个生产环节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生产设计人员如果仅将目光聚焦于化学反应控制层面,将会增加日常生产难度。其可尝试调整生产工艺条件,在化工工艺生产过程中,提高安全认知。与此同时,针对化工工艺反应,也要具备充足的反应环境和空间,使其能够满足化工工艺操作标准,符合工艺设计及生产要求。

(2)部分设备存在化学反应,需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工艺设计可将物质流动压力和流量作为阀门控制过程中的主要指标。化工工艺具体生产实践中,会应用到很多生产材料,它们具备很强的腐蚀性,而生产界面内的温度也比较高。故而,要对整体设计过程进行优化,着重选择具备耐腐蚀性和耐高温的生产材料,以营造一个良好、平稳的反应环境。使用和控制电器操作时,需对外部环境要素进行充分考量,确保设备无火灾和爆破危险,并依据检验结果,对该类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使化工工艺生产更加安全。

2.3提高安全防护设备安全性能

安全性能和防护设备是化工工艺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假定工艺操作中,防护设备的安全性能无法保障,会影响化工工艺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故而,要依据各类生产环境中的具体工艺设计操作背景,选择正确的环境防护措施,对其实施保护,有效消除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工艺设计过程比较复杂,难度较大,专业性强。工艺设计人员要依据具体设计要求,将安全设计工作落实到位,并对化工工艺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确定,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范和控制措施,满足化工工艺生产要求,保障人员安全,实现生产目标,推进化工工艺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文婷.探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和策略[J].科技展望,2016,(10):168.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问题;控制

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80-01

在当前化工工艺设计中,工艺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化工行业的重视,因此在设计中安全环节的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化工工艺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在实践运用上有许多必要条件,不仅要严格规范且正确执行相关的政府法律法规,而且还应该研究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问题及控制方法,对化工工艺设计进行严格把关,促进化工工业的不断发展。

1化工工艺设计理论概述

设备布置、工艺流程和管道布置是化工工艺设计的3个重要方面。化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工艺计算绘制工艺流程图,提供给设备专业绘制设备图纸的相关参数,并提出工艺控制方面的参数供自控专业仪表选型,然后工艺专业根据工艺流程图完成初步的设备布置图,最后由管道专业结合设备布置图进行管道配管并完成最终的管道布置图纸。

化工工艺设计包括不同的种类,主要有概念设计、中试设计、基础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

这些不同种类的设计在化工工艺的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化工工艺设计本身具有很多特点,这些特点对化工设计的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也是引发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安全问题主要有:设计的基础资料不完整,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不如常规装置;化工工艺设备种类繁多,规格特殊,对设备的设计和选用都提出了特殊要求;化工工艺设计工作量大,管道设计要作特殊考虑;设计周期短,为尽快占领市场,化工工艺设计往往边开发边设计,边建设边更改设计;规模大小不一,为节约投资,某些设计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定去做。这些特点无疑会造成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隐患。

2化工工艺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控制

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指的是生产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和损失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化工工艺设计中要不断增强危险识别意识,积极控制事故隐患,尽量防止不安全技术,避免危险物品及设备的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提出预防、降低甚至消除危险性,提高工艺安全高效运转的措施及建议。

2.1对工艺物料方面安全问题的控制

化工工艺生产中的原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以及贮存中的物质分别以不同的状态存在,即气、液、固态,这些物质都有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一定状态下会产生危险或危害。因此,对这些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增强对这些物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毒性等的识别意识,进而做出评价和分析,防止或降低危害的发生。

2.2化工工艺路线方面的安全问题与控制

化工设计中的一种反应往往会涉及几条工艺路线,在设计中要考虑采用哪条路线能使生产更安全或把危害降到最低。这个过程中对物料、生产条件、设备等的使用都要做出最完善的考虑。要尽量使用无害的或低危险性的物料;降低生产条件的苛刻程度来缓解反应的剧烈程度;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要减少三废(废气、废液、废固)排放,并积极实施三废的回收循环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化工反应装置方面的安全问题与控制

化工反应是产品生产的核心,通过化工反应在获得所需产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安全性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因此反应装置的设计和选择都需要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计算。化学反应的种类多样,在反应安全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化工反应中也存在着反应失控的潜在危机,如何控制反应物的反应速度或热效应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工艺设计中采用减少进料量、控制某种物料的加热速度、加大冷却能力如外循环冷却器的方法或采用多级反应等措施来控制反应。在反应器的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容器超压而变形甚至遭到破坏的现象,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容器上安装压力释放装置必不可少。

2.4管道方面的安全问题与控制

通常管道输送的物料多属易燃、易爆甚至腐蚀性或毒性物品,如果管道中某些部分出现泄漏,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就会漏出,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化工生产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管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管道的材料选择、布置和应力分析等可能造成管道泄漏的因素。例如管径、材质等的合理选择,尤其是注意管道连接处和拐弯处弯头的材料和管径选择,同时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管道都必须可靠地与地面连接。

3促进化工工艺设计良性发展的建议

3.1化工工艺设计要注重降低能源消耗量

能源成本是化工生产总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能源消耗量是化工工艺设计和研究的重要方面。首先要选用先进的生a技术及最优化的工艺流程,从源头上控制能源的消耗,其次在工艺设计上要求流程简练、设备选型合理、布置紧凑、能量利用合理,同时还应尽可能采取物物换热设计,实现能量的分级使用和回收,以节约能源的消耗,根据工艺参数选择最佳的流程和最适宜的管径,降低流体输送阻力损失,降低能耗。

3.2积极改善生产环境

当前化工污染问题不可忽视,解决污染问题就要减少污染源并对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从工艺过程上要减少污染就必须重视现有装置的更新和污染物的终端处理两个问题。

针对这两种情况就要不断提高化学反应和能源分离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转化率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这不仅能增加产业效益而且能减少处理废物时的费用;积极应用Hen分析方法不断改进和更新装置,节约用水,并对废水进行再次回收利用,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

3.3工艺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协调发展

当前工艺设计应用亟待拓展,这就需要将研究开发与设计建设联系起来综合发展,并积极开发新的工艺设计方式。新的工艺设计方式应该是开发一个带有能量平衡流程、热力学软件包及研究容器设备的一个简单经济模型,摒弃传统方式过于程序化且生产效率较低的发展方式。新的发展方式应更重视推测和估算,目的是将试验计划尽快涉及到工艺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经济问题,并通过专门的试验成果不断更新工艺发展的模型。总之化工工艺设计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与时代的最新发展技术相接轨从而发挥其巨大功效。

4结语

本文对化工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进行阐述,并分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工艺物料、工艺路线、反应装置、管道方面的安全问题及其控制,并提出通过降低能源消耗量、积极改善生产环境、工艺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协调发展等途径提高化工工艺生产的高效运转,促进化工工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实践

所谓设计是在人的审美思维影响下对设计对象的一种艺术化呈现,它首先是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它所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能够有效的触动受众的审美感觉,总体来说它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

一、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最早的英国工业革命由于人们的工业制造能力大大提升,工业产品的外形与艺术设计之间有了融合的前提条件。一件工业产品,尤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首先需要实用功能的支撑,这是一件产品的根本属性。因此在最初的工业制造中,实用功能被成为生产和制造的重点。但是随着大批量生产以及竞争程度的日渐加剧,产品之间的差异化逐渐缩小,再加之,产品的丰富给了消费者审美上的疲劳。因此,如何在实用功能之外突出自己的特色就成为制造商们首先考虑的事情。因此,艺术设计成为工业品华丽的外衣。从艺术设计本身来看,它是自从人类制造工具的那一刻起便产生的。人们制造一件物品的时候不仅对他的实用功能有所诉求,而且还注重它的审美视觉效果,这就是最初的艺术设计。但是由于生产力状况落后的原因,实用功能的往往在古代社会占据主要位置。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升级,由以往的注重实际功能,到现在的实用和审美并重的发展趋势给工业生产和艺术设计注入了新动力。艺术首次正式的走出神圣殿堂,与工业时代的生产制造媾和,同时这也是艺术设计丰富自身,自我发展的需求。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是兼具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在内的双重功能定位。

二、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

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它首先具有艺术的继承性,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接近大众审美,不断满足大多数人审美需求的一个过程,所有深奥晦涩的艺术形象和理论最终都将成为大众审美中的普通事物,现在我们看似正常普通的审美元素也许在很久以前是难以被古人理解的,例如比基尼。也许现在我们看似难以理解的审美艺术设计在未来会成为最为普通的艺术设计。这就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这说明了艺术与设计的结合是自身规律的体现,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工业革命的驱动下,艺术设计从纯艺术领域脱离出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打破了艺术与现实社会的隔阂,这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从艺术发展来看,这也是一种必然现象。工业生产不但应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还应当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且精神需求在人的需求层次中变得更加重要,这为我们在新的生产和发展条件下已经成为影响和提升工业生产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工业企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战略。

三、艺术设计实践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实践是创造艺术价值的过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是以设计对象的实用价值为基础,将独特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注入设计对象。使人们在使用一件产品的时候还能满足审美需求。

1.艺术设计应体现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就是指的设计对象的实用功能,这是艺术设计实践的最本质属性,在尤其是现代设计中,工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工业生产发展的瓶颈,突破这种瓶颈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赋予工业产品更大的附加价值,就是将产品艺术化,人们在使用这些功能的同时还能欣赏艺术,达到精神愉悦。但是,产品的实用功能仍然是第一位的,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也是帮助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脱离了实用功能的艺术设计是没有生命的,单纯的艺术品只能摆放在高高的殿堂之上,难以深入大众的生活。因此艺术设计实践中首先应当注重基本功能的体现。

2.艺术设计应体现内涵及情感传达。艺术设计这门交叉学科之所以产生还是因为自身的艺术本质,它所蕴含的审美内涵美是艺术设计的精神属性,毕竟工业生产也是在遭遇瓶颈的情况下求助于艺术设计的,如果艺术设计无法满足工业生产对精神内涵和审美属性的诉求,那这门学科也不会得到发展,即使发展起来也不会持续很久。因此艺术设计在实践当中还有要保留自己的特色的,那就是对审美的执着追求,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时刻注重审美属性对于审美特质的基本诉求。艺术化的呈现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艺术设计在充分具备实用功能的同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实用之美,固然也是人的需求,但是从需求层次划分上看,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和实用需求之后,便逐步探询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内涵美是艺术设计更高层次的美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更深刻的领悟,它是设计者和受众的心灵情感交流,这种交流的愉悦感是其他事物难以取代的。

3.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应体现多样性。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决定设计水平和效果的一个方面。以往的工业生产和艺术设计的结合比较单一,仅仅是在外形和色彩的基本调整,但是这种设计和结合无法满足人们对设计和艺术的基本需求。人们对于审美事物的接受有一个疲劳阶段。当审美疲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探寻艺术内涵新的呈现方式。这就需要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和内涵上的提升。而且这些和提升过程也必将成为影响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艺术设计的内容是指设计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人们用具体模式表现抽象内容的过程,这个具体的形式是可以与外物融合的,如工业产品,但是其艺术内涵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艺术设计就是在保持内涵宗旨独立性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郑旭东.“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03).

[2]靳鸽.河南创意产业背景下的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6(03).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工艺技术;工艺管理;工艺文件;工艺规程

1概述

1.1工艺的内涵

1.1.1工艺的历史概念。

工艺是把人们的设计变为实物产品的技术和方法。例如过去手工打铁这类传统的手艺等。所以,工艺在人类文明史中已经存在很悠久的历史了。

1.1.2工艺技术的发展经过。

工艺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进器,到手工业时代,工艺技术就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很多工匠主宰着先进的产品生产和制造。到了工业化时代,由于产品经济的发展,工艺技术有了史无前例的技术进步和模式、管理等这些带根本性发展,现代工艺技术才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支撑和动力。

1.1.3现代工艺技术的特点。

为适应产品的社会化需求,工艺技术逐渐变成一门制造技术,不再是少数能工巧匠的“专利”,变成了用文字总结记载下的文件化了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产生对此的管理,形成了不同作用的“工艺文件”。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工艺技术的种类越来越多,也就出现了工艺门类的区别,一般来说,现代工艺技术分为五大类。一是通用工艺技术:车、钻、铣、刨、磨、镗、刮。二是热加工技术:锻、铸、焊、轧制、压延、热处理等。三是表面处理技术:吹沙、喷漆、喷镀、化学表面处理等。四是特种工艺技术:超声振动光饰、激光加工等。五是电子工艺技术:电火花、电子切割、电脉冲等。

1.2企业工艺工作的内容

1.2.1开展工艺技术研究、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编制基础性工艺技术文件。

1.2.2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的总体策划和建设,新产品开发的技术论证和技术方案分析、形成工艺性报告,编制型号工艺总方案、提出生产线建设或技术改造总体方案等。

1.2.3分析新产品工艺技术特点、研究新产品试制工艺关键和难点,形成产品的工艺技术措施进行工艺技术攻关。

1.2.4开展工艺试验。

1.2.5工艺技术准备:开展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审查、流程设计、进行工艺分工,形成成套工艺技术文件,进行工艺试制和工装设计。

1.2.6试制和生产现场的技术管理。

1.2.7人员的工艺培训、考核。

1.2.8开展适合产品工艺技术质量特点的工艺管理活动。

2工艺管理

2.1工艺管理的内涵

2.1.1组建属于企业管理层面上的工艺管理机构,形成适宜的工艺分级管理模式。

(特大型企业为三级管理,中等企业为两级管理,小型企业为一级管理。)

2.1.2明确各级机构职能:工艺管理、工艺设计、工艺实施、工艺研究。

2.1.3制定管理制度和程序,形成运行机制。

(工艺制度:工艺文件编制管理规定,工艺评审管理、工艺纪律检查、工艺试验管理、奖惩。)

2.1.4组织新产品研制生产的总体工艺策划,工艺性审查、评审、审签。

2.1.5组识工艺攻关和工艺改进。

2.1.6日常工艺管理(工艺技术工作开展的管理、工艺纪律检查考核)。

2.1.7不合格品审理。

2.2工艺管理的系统性要求

2.2.1建立统一的、专门的工艺技术管理部门。工艺工作涉及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涉及对内对外的众多方面,又是一项专门技术管理工作,

2.2.2企业总工艺师和工艺系统应当在总工程师或技术厂长的领导下,承担起工艺管理、工艺策划、工艺控制和工艺设计等所有工艺工作。

2.2.3必须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产品研制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程序等,使每一项工艺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2.4建立起一个工艺文件体系,包括工艺管理文件、工艺技术文件、型号工艺文件和生产工艺文件等。

2.2.5形成产品论证、设计开发过程中,设计和工艺有机结合,并行开展的管理机制。

2.2.6建立起适合的工艺分级管理模式,明确生产单位、设计研发单位的工艺技术管理职能。

2.2.7充分的工艺工作资源:人员编配、工艺设计手段、工艺试验设备等。

2.3工艺管理的基本原则

2.3.1规范性:工艺技术、工艺设计、工艺过程等是有关产品设计的实现和产品质量,必须一丝不苟、十分严密、规范到位、执行到位。

2.3.2先进性:工艺技术、工艺装备、工艺方法等都处于发展之中,工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在保证设计技术实现,满足成本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要始终追求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先进管理技术的运用。

2.3.3连续性:工艺制度、工艺技术文件、成熟工艺方法等,应尽可能保持适度稳定,不随意变更、更改和超越,也应保持其追溯性。

2.3.4稳定性:追求和尽可能地使工艺过程趋于稳定和保持稳定,这是工艺管理、工艺控制、工艺执行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工艺过程的稳定是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和基础。

3工艺文件体系

在企业工艺工作中,为了保证产品工艺技术水平和工艺管理,必须设计编制一系列的工艺文件,形成工艺文件体系。

3.1工艺管理文件

3.1.1规定工艺机构组成及管理职能、工艺工作领导分工和相应职责权限的管理性文件。

3.1.2规定工艺文件编制的种类、规格、格式、内容以及编制、校对、审核、批准、更改等要求的管理文件。

3.1.3规定工艺规程编制的专门管理文件。

3.1.4工艺纪律检查制度。专门规定组织实施工艺纪律检查的管理文件。

3.2工艺技术文件

工艺技术文件是指规范本单位已经掌握的工艺技术的通用

要求和基本规定的技术文件。是适用于设计人员学习工艺技术、工艺人员编制工艺规程时参考及培训操作人员掌握工艺知识时运用。

3.2.1热工艺通用技术规范:规定锻、铸、轧、热处理、焊接等工艺技术基本要求的技术文件。

3.2.2表面处理通用技术规范:规定表面保护工艺如喷、刷、涂及表面化学处理等工艺技术基本要求的技术文件。

3.2.3特种工艺通用技术规范:规定诸如线切割、电火花、激光、超声等特种工艺技术基本要求的技术文件。

3.2.4特种检验通用技术规范:规定X光探伤、超声波探伤、红外探伤等特种检验技术基本要求的技术文件。

3.3生产工艺文件

生产工艺文件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文件。这是工艺文件设计的重点,也是工艺工作和工艺管理的重要方面。

3.3.1工艺规程:规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和方法、生产操作行为和质量控制、检验要求的规范性、指令性工艺技术文件。

3.3.2工艺卡:是工艺规程的组成或可以单页独立执行的工艺文件。是执行一序(工序)一卡编制要求或单工序操作需要的文件。

3.3.3工艺超越单:是指为了临时改变工艺规程规定的工序流程、在不影响、不改变规程其他要求前提下的编制工艺文件。

3.3.4临时工艺规程:适用产品试制或超出规程要求进行产品返修而临时编制的工艺规程。

3.3.5工艺更改单:是指需要进行工艺规程更改而设计一种工艺文件。

3.3.6数控加工软件程序:是指适用各类数控加工设备的软件程序。

4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

工艺规程是产品试制、生产的基本依据,是规范生产流程和工艺规则的技术文件,是工艺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工艺管理状况和产品生产稳定性的重要文件。由于该类工艺文件对规范工艺流程、工艺技术等的重要性、对工艺过程稳定性的特殊作用,所以有很高的要求也需要严格的管理。

4.1设计、编制工艺规程的管理要求。主要应规定如下内容

4.1.1规程的种类(筛选、机加、电装、装配、调试和试验工艺规程)、

4.1.2格式、编制、校对、审核、会签、批准及权限、更改等;

4.1.3工艺规程的内容要素(输入、人、机、料、法、环、测、输出等);

4.1.4工艺规程的编制要求:规范工艺流程、工艺技术要求、操作规定、检验和控制要求等的管理文件。

4.2工艺规程的要素和内容要求

4.2.1工艺要素:过程输入、人、机、料、法、环、测和过程输出。

4.2.2内容要求:齐全、规范、完整、正确。

4.3工艺规程编制的程序

4.3.1资料收集。

4.3.2图样的工艺分析。

4.3.3确定材科或毛坯。

4.3.4制定工艺流程(工序划分、工序顺序、工序内容、工序需求、外协工序等)。

4.3.5选择工艺技术和方法,确定工序尺寸、定位要求。

4.3.6选择工艺装备、计量器具等。

4.3.7设计或申请工装设计。

4.3.8初编规程文稿。

4.3.9评审(关重件的工艺规程需提请组织评审)。

4.3.10协调、完善、审校、报批。

4.4工艺规程的管理

4.4.1归档、借用、分页封装。

4.4.2工艺文件的标识。

4.4.3修订、更改。

4.4.4和设计图样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