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校园规划设计十篇绿色校园规划设计十篇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9:36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篇1

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选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通州新城东部潞城镇,北京六环以外,至北京首都机场约30分钟车程。项目用地范围北至玉带河大街,西至宋梁路,东至春宜路,南至运河东大街。基地现状地势平坦,自然环境良好,现有一定数量的果林和少量村落。项目规划力求多层面引入生态适应性策略,场地的园林绿带与城市公共绿带连为一体,形成整体开放的生态格局,通过气候分析、生态规划、绿色交通、低碳节能策略的运用以及一系列适宜生态技术的采纳,将新校区打造成具有示范性的可持续绿色校园。

2设计策略

“绿色校园”,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碳排放,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在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中,基于对场地环境气候和建筑功能的基本解读,形成总体的规划布局分区策略,通过校园规划物理环境仿真技术(主要是指风环境模拟、日照模拟及典型立面的采光遮阳模拟三个方面)的应用,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生态适应性进行反复验证和改进,最后形成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单体设计控制导则。

2.1通过功能与场地气候解读,划定基本功能区

通过对校园功能需求的解读,以及周边环境的分析,充分考虑使用便捷、城市关系、资源共享等因素在功能上进行合理布置。公共教学实验区位于校园中心板块,包含了公共教学、实验组团和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学院区根据各自不同的学制特点相互组合,并分为东西两片。考虑到北京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规划布局以冬季防风为主,同时兼顾夏季和过渡季自然通风。规划设计中将宿舍类建筑布置在地块北侧,以阻挡冬季冷风,同时地块东南侧布置体育区,体育运动场地多,建筑较少,以确保夏季通风流畅,其余部分体育场地结合学生生活区布置。公共活动区位于南北轴线末端和北面生活区中间。以湖面为中心设置了学生事务中心、文体中心和荣誉堂三组建筑。专家公寓及教工区位于东面,位置相对独立,享有宜人的居住环境,便于与城市联系。资源共享与对外交流区包括了对外交流中心、国际园、校部机关办公楼,布置于基地南面,在使用上保持相对独立且靠近城市道路,方便对外事务与活动的开展,校部机关办公楼位于入口西侧。

2.2保护原有植被,建立立体生态绿化网络系统

在校园开放景观空间设计中,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立体生态绿化网络系统,一方面保护基地内原有植被;另一方面,利用立体种植实现区域划分。根据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由生态廊道延伸出绿轴,形成联系和划分各组团的中心绿化,再由组团绿化渗透到各节点内部。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工作,降低绿地建设费用。此外,立体生态绿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为各建筑组团气候调节形成了园区内组团级的开放绿化空间,有助于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同时为夏季自然通风预冷和空气质量改善提供渠道。

2.3合理布局建筑组团、改善校园微气候

完成基本功能分区后,引入物理环境仿真技术对规划组团进行多种的布局方式验证。在风环境模拟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FD软件优化校园整体规划方案,通过多组团之间相互关系、组团内建筑的组合方式的优选,使校园内公共活动区域及建筑物周围15m高处风速小于5m/s,保证室外行人的舒适性。冬季建筑物前后压差不大于5pa,避免冬季较强的冷风渗透,减少建筑物冬季采暖能耗。夏季75%以上的建筑前后保持15pa左右的压差,避免局部出现涡旋和死角,保证建筑充分利用夏季、过渡季的自然通风潜能。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将高层宿舍放于基地北侧形成连续界面,在冬季能够有效挡住北风。南面教学及学员建筑结合利用绿色生态带底层局部形成架空,使内部院落能够有效得到舒适通风。因此在规划过程中,会对以后的教学及科研建筑单体提出架空率的要求,在校园北侧界面提出界面连续率的要求。在东南侧的球场和体育馆,密度和高度较小,体育馆采用流线型设计,对减少夏季风阻碍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在组团规划设计时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日照模拟严格计算日照间距(图7),校园规划方案中两栋建筑间的间距可以保证后排建筑底层在大寒日获得不低于2小时的满窗日照。考虑到现代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室,室外活动日益增多,设计中对校园外部空间进行重点关注,确保室外开敞空间在冬季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以适应现代校园活动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4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能耗

通过合理设计防晒墙、绿色中庭、缓冲边庭,通风楼梯间,通风井等形式,可以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注重建筑体形朝向选择,楼间距以及窗墙面积比,采用遮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方法确定建筑照明能耗、空调能耗和采暖能耗之间的平衡点。确定外遮阳详细构造,根据教学、办公、实验、住宿等不同的使用功能,为建筑单体选用不同的围护结构。对宿舍等热工性能要求高的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屋面保温和楼梯间隔墙保温,以及高效节能窗、双层通风玻璃幕墙、低辐射玻璃等节能措施。对于集中在白天使用的建筑,则采用了遮阳板、节能窗、种植绿化屋面和阳光间等节能措施。根据以上原则对校园中建筑制定建筑单体设计指导手册,从保温隔热、遮阳、通风、照明四个角度对后期建筑设计进行限定,从制度上确保校园规划生态适应性策略的延续性。

3结语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篇2

abstract:Campusvirescenceisthebasicconstructionoftheschool.withChina'shighereducationcauserapid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ofcampusspeedupthepace,campusareaexpandmanifoldduetorestructuringandoriginalcampusvirescencefacedadjustmentandreconstruction.Campusconstructionplaysanimportantroleinenvironmentaleducation.Collegesshouldvaluevirescenceeducationalfunction,outstandcampusvirescenceplanningdesign,fullyembodytheuniqueculturalatmosphereofscienceandtemperamentofcolleges.

关键词:高校校园;园林绿化;环境育人;科学规划

Keywords:collegecampus;landscaping;environmentaleducation;scientificplanning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166-01

0引言

当前高校园林绿化建设既是城市园林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的物质载体。由于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特殊机构,优美的校园环境是集自然与人文、物资条件与文化氛围于一体的学术生态空间,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的校园更有助于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和优良学术氛围的形成。因此高校园林绿化建设应做到科学规划,以充分体现出高校特有的文化科学氛围、人文气质和育人功能。

1高校校园绿化的功能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独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绿化功能对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1.1生态功能人类与花草、树木一样,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具有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本性。

1.2景观功能在高校园林绿化建设中,盆景虽是配角却必不可少。如在高校大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各主要路口等公共场所,可以进行盆花、盆景和其他盆栽植物的摆放,并经常性更换品种,改变摆放形式或图案,让师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处于变化中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1.3育人功能美好的校园环境,能使人们从中可以领略花草树木的内涵,如松柏坚贞不屈傲霜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等等。

1.4文化功能从观赏植物着手,以疏落有致,摇曳多姿的植物造型和植物群落来浸润师生身心,提升其修养,满足师生学习、活动、交流与休闲的需要。绿化建设工程是表达人与自然亲合性的最直接、最完美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1.5形象功能一般初到一所学校,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校园绿化和环境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环境和绿化风貌,也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它最直接地反映出了一个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建设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

1.6实用功能漫步校园,精致的园林布局如小径、坐凳、廊亭,形式多样的绿地,这些都能吸引师生在其间游憩、学习、交流,它们所提供的轻松怡人的环境对师生的创造力具有一定激发作用。

2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科学认识,绿化整体协调性不够由于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上师生对校园绿化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不够,校园绿化建设的作用和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2.2特色景观偏少,校园文化氛围体现不够有的高校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投资较少或不投资,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照套公园绿化规划模式,没有体现自身的文化和美学内涵;有的高校则盲目追求理想化的高标准设计,忽略了校园原有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没有把园林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学校特点相结合,没有体现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美学内涵。

2.3植物配置不合理,绿化设计缺少专业性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缺少专业的绿化设计,对植物生理习性、生态要求缺乏科学认识,物种选择、配植缺少科学性,导致绿化植物种类单一,校园生态系统脆弱。例如校园内有的区域树木过多,造成绿化有余而美化不足,缺乏合理布局和艺术效果。

2.4管理较粗放,缺少专业队伍有的高校对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经济、技术投资,没有固定的专业队伍养护和管理校园,有的绿化养护仅靠一些农民工进行一些简单的拔草、修剪、除虫工作,缺少植物生理的基本常识,在绿化管理的具体操作中缺乏技术性、针对性。

3融文化内涵的校园绿化科学规划设计

3.1优化理念规划理念是贯穿于规划整个编制、实施过程,对规划起着统领性、方向性、根本性指导意义的规划目的性思想。在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中,必须确立先进的规划理念,充分考虑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宏观性。

3.2合理规划设计方案要经过实际论证及专家评议,对已建成且为永久性的教学区或科研办公区,可统一规划设计进行绿化;对临时用地,可通过兴建苗圃、种植花草等方式,既避免空闲地的浪费,又可为校园增色添彩,增创经济效益,减少投资浪费。

3.3突出特色我国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特色。因此校园绿化要将各自的办学理念、历史文化及人文思想融入进来,要突出自己鲜明的办学风格及校园文化品位,彰显特性和创新;在绿化设计上要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学校的性质、学科特色、办学特点及自然现状等统筹考虑,使校园的植物造景和学校的发展及历史渊源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的景观打上该校的烙印,才能体现该校的特色。

3.4因校制宜各个高校校园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形地貌,我们在进行绿化建设时,要因校制宜,不要简单照搬别的学校或市政的做法。在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校园内原有的植物、自然地形和地貌,形成自己特有的校园风貌。

3.5以人为本在校园绿化设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亲切宜人,体现特色、寓意于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绿为主、注重造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并注意运用校园分区绿化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生态型大学景观规划

近些年,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随着高校对学校品牌和收益主动追求的大大增强,校园景观形象也将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所以,既能为师生提供优雅的教学环境又能提高校园知名度的生态型大学校园的塑造将越来越重要。生态型大学主要是指通过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建构,来达到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的教育目的。自然生态指的是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人文生态是文化意识层面上的生态,指通过浓厚的文化环境来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先进教育理念探讨生态型大学景观的设计。

一、生态型校园景观规划原则

1.立体绿化原则。植物在校园环境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景观规划要关注师生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在绿化上以当地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大大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使得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

2.便于师生交流的原则。现代的教育由以前单一教育转化为突出交流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素质教育。“大学的空间为交流而存在”,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思想交流的场所,所以生态型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应以便于师生交流为主要目的。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应以学生交流为本,以促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便于学生对校园景观文化的吸收与反馈,使他们获得精神层面、知识层面上的满足。要分析师生的活动模式和到达活动地点的方式,将他们的活动安排在适当的地点,如果景观系统及服务设施规划合理的话,有助于不同学科之间和人员之间的交流碰撞。

3.个性化原则。(1)校园建设规划应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绿化、景观设计等都应与地域环境相协调,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体现强烈而独有的地域特色,如沈阳建筑大学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稻田校园;厦门大学在自然景观与教学楼群设计上突出独特的南方山海特色与中西合璧建筑特色。(2)校园规划要体现该大学的人文特色,通过校训、学校名师雕塑群、学术文化特色走廊来凸现学校独特的历史传统、精神面貌,突出独特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景观。如北京大学的标志型景观博雅塔、未名湖;厦门大学以陈嘉庚、鲁迅先生雕塑以及实物雕塑造型等凸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园文化。

二、景观设计的具体措施

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空间结构抽象成三种基本单元,葩嵌(patch,又称斑块)、廓道(corridor,又称廊道)、基质(matrix,又称基底),简称斑廊基结构。后来,又增加了新的要素――“缘”。这是空间结构的规划设计中共通使用的一种景观结构模式。

1.葩嵌的设计。葩嵌是空间的点结构或块结构,代表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它具有活化空间结构的性质,在整个空间结构中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校园中心景点是校园中心生态斑,是师生的主要游憩场所,也是大学形象的主要展示地。景观设计要求其内绿地连片布置,形成整个校区的中心绿岛,最好配有澄静的湖面;并与其它各功能区的条带状、环状、团片状绿地共同组成纵横交错的校园绿色网络系统。但它不同于植物园,还得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氛围,校训、广场、图书馆、名人雕塑群、文化长廊等皆不可少。核心生态区是师生最重要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系统,景观规划设计要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精心规划,要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规模的多样化景观与空间设计,创造优美的有助于“交流”的场所,进而留住“大师”,吸引学生。

生态建筑不是单纯的建筑设计,必须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作为发展基准,把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校园的生态建筑不仅要求材料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布局要有满足教学科研生活需要的实用功能,同时又具有审美价值;不仅要突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塑造学术殿堂的恢弘气氛,还要注意整体造型与颜色搭配,内外的植物配置,装饰性壁画等,其目的在于为全校师生教学创造一个高雅的环境。从建筑的通风、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荫、减噪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型设计规划理念。

2.廊道的设计。廊道通常指不同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种特殊带状要素类型,它起着分割或连通空间单元的作用,校园内主要的廊道类型是步行廊道,分中心景点、各区景点与四周临区的各种路线及通道形成的区间廊道。廊道的建设首先要求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其次是可达性,可达性是廊道景观交流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景观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面积大小,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提供的各种自然人文景观的可达性。廊道的建设充分考虑到师生的出入方便,减少无效步行时间。最后廊道的建设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的景观长廊,沿途可观赏独特的校园建筑、点缀其间的现代雕塑、观赏花木、大面积绿地等。

3.基质与缘的设计。指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它一般是面状,也可以是点状单元随机分布形成的宏观背景,对景观功能起重要作用。对于大学校园而言,一般是指校园所在地地理环境类型及学校专业性质、校园文化特征,分具象、非具象两种。对基质的研究有利于认清高校的自然环境背景与人文特色,有助于对生态斑(核心保护区)的选择和布局的指导,也有利于分析确定校园的生态系统特色。

参考文献: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篇4

关键词:绿化景观;树种配置;绿化;对外贸易学院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004-03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绿化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如何使高等学校的园林环境,能够适于当代高等教育的多功能需求,体现出高层次的文化特色,为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园林空间和理想的休读场所,是值得关注的课题。大学校园应是城市环境的缩影,又是城市环境最精华的所在。因此,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价值,丰富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既应看到大学校园环境同城市环境的共同之处,又应看到大学校园环境的特殊性。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古北校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毗邻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约4.67hm2,已建有图书馆、电化教育馆、多媒体电化教室、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与国外多媒体公司合作的多媒体语言培训中心,计算机中心,以及体育场馆等配套设施。本文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总体规划进行研究,做出相应的绿化景观设计。

2校园绿化景观设计

2.1指导思想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多元并存系统,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和最高价值在于所处校园中的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目标在于逐步形成和完善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整体价值观。由于这是学校专用绿地,其功能和特点必须体现出学校公共室外空间的特色和特点,必须实现和体现学校绿地的特有文化气息,以及校园绿化的功能要求。因此设计中的新环境,将是一种“以中为用,以西为体”,中西结合,规划统一又精美得体的校园景观。从视相分析着眼,从园艺细节着手,本着让师生舒适程度最大化的原则,以人停留时间长短的预测来布置景观和绿化。

2.2设计原则

(1)体现地域特色,充分体现上海国际性商务商贸城市副中心(SCBD)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多年来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古北地区的以商贸涉外为主的地方特色,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

(2)坚持整体性,用地的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既满足学校教学要求,又具有高级培训机构的特点,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努力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3)尊重自然与生态,充分保留校区现有绿化植被,利用好自然资源,将校区景观资源融入城市环境之中,使之成为城市地域风貌的组成部分。

(4)以人为本,用地功能布局考虑教学用地、绿化开放空间和配套服务设施地协调,公共空间考虑以人为中心,通过绿地、广场和步行道设计,创造更多地驻留空间。

(5)可持续发展,预期未来,为学校地发展留有余地,布置完善地服务设施,考虑分期建设规划具备弹性和应变性,可根据建设实际情况调整,注重规划地可操作性和实施可行性。

3设计布局

3.1总平面布局

在保留原校区整体基本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拆除原入口处五层教学楼,沿古北路四层教师办公楼一栋、五层学生宿舍一栋以及门卫房,北侧拆除食堂以及五层学生宿舍一栋,同时还将拆除校区内的各类临时建房。依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原图书馆拆除重建,靠邻古北路的区域空间将留近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地广场,在周围高楼林立的城市环境中形成不可多得的开敞空间绿地,使得区域空间得以优化完善(图1)。

图1总平面图

3.1.1道路交通系统

本基地只有一条短边与城市道路相联,故所设各类别出入口都必须沿着城市南北向主干道古北路设置,为合理组织车流,拟设置一个出入口,另设一个紧急入口,在进入入口后设步行系统,实行人车分流。道路路幅为6m,局部考虑路边停车,为8m路幅。两条东西向主道,结合三条南北向主道和两条南北向次道,有机地组成基地的路网系统,既满足日常通行需求也满足消防通道要求。经过调整,校区地功能布局更加合理,空间形态也更开敞,路网更清晰完整,能够体现一个现代化高级教育培训中心地形象。

3.1.2建筑风格与与园林小品

从总体上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建筑体现学校国际化的特色。整个校园皆以白色小洋楼群为主。但在欧式建筑风格中又融入了校园文化的元素。宗旨是要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让学生和外来人员又能明显感受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独特的风格特点。

园林小品有简单的使用功能,又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在校区中小品的设计时,首先要与整体环境协调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从色彩上说小品也应与环境相适应,不应喧宾夺主,不能与环境对比过于强烈。要注重功能性。应造型美观,且充分发挥其作用。要考虑安全性和舒适型,切忌使用不必要的堆砌,过分豪华的装饰和过多的东西堵塞有限的空间。

3.2景观绿化设想

3.2.1总体绿化设想

校园环境作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外观体现,应该从审美的角度来加以创造,基于学校的特殊性质,遵循以秀为美,以幽为美,以和谐为总的原则。

学校拆除部分建筑后,为入口处地大型景观绿地广场为景观设计打下了良好地基础,在基地的东西向主干线上布置景观大道和步行系统使之融为一体,形成绿地视觉走廊,将局部绿地串接成景观带,增加局部的景点布局,丰富景观地层次感,强化了绿地系统地整体性。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古北校园,经过多年地建设已有大量地绿地植被,本规划力求保留现有较大和名贵树木,努力减少移植量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对现有植物重新整合,形成全新绿地景观环境,创造宜人的花园式校园风貌。经过规划,校园绿地率得到了一定地提高,集中绿地也得到了相应地提升。

3.2.2局部绿化种植设计

本方案除保留了原有的树种和名贵树种外,在传统的元素上加了欧式的配植手法。保留的树种在侧面上体现了学校的悠久历史,但是在绿化景观设计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布局。在校区内,留有一个开阔的上万平方米校前景观区,不象传统的校园那样将大树零星地点缀在其中,而是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花园。整个绿化种植主要选用树种有:香樟,雪松,桂花,日本红枫,罗汉松,黄杨球,龙柏球,红叶李,黄杨树,樱花,金叶女贞,悬铃木等。

4主要功能分区及构思

校园景观绿化环境的生命,在于其文化内涵的合理性和说服力。学校的个性除以校舍建筑表现外,还可以运用绿化等手段、精心布置环境来实现。故设计的主题为传承中华精髓,“中式风格,欧式装饰”的庭院式现代城市园林(图2)。

图2功能分区图

部分的校园在“简洁、简洁更简洁;自然、自然更自然”的理念指导下,一味以大草坪、大水面、大广场来建设校园环境,其风格的单一,偏离了我们原本极其优秀的庭园园林风格,摒弃了早已被时间证实具有审美生命力的一些传统园林造园园艺。其实现代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的优化。

4.1入口景区

在整个设计中唯一使用抽象象形的造景,就是校园主入口广场。在这一广场中,以水波状的铺装,映托船锚型的红色校标,象征着学生即将在知识的大海里扬帆远航。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4.2校前景观区

人行主干道的后三分之一,大圆环之后的路段,设计为庭园化的花园之路。前三分之二的路段,用于师生对两侧花园的观景,以及对后段花园路的远观。精修剪的色叶模纹镶嵌在主步道圆环之中,外侧缀以常绿灌木,荫及步道,中间的球型花灌木,又以其圆润的冠形和花、果,丰显其步道的风景,目的就是要让人行于此路,有置身于花园的观感。圆环中央则以校标的廊架式雕塑点缀,使之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花园路标识。

花园路两侧的花园,以各种四季花灌木为主,进行大乔木(造景树)孤植和花灌木群植形成的花园景象。花园中以汀步贯穿,两侧间植乔木和花灌木,使行人便于观赏各种色叶、观花、观型、闻香植物。两侧花园各有侧重,南花园沿地下车库备用出入口,以微地造坡,利用坡上植被营造出一个林相的涵高点。地下车库的顶层可种低矮小灌木,以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增加绿化面期,不建议采用较大树木,以避免发生承重问题。北花园中地形相对平坦,汀步中段间是廊架。南花园西侧是一个花灌木山地,作为整个花园的至高点,山顶建欧式观景亭。整个花园区行道树围合,畅开东侧,放风景于校外,形成一个真正的花园。

4.3水景景观区

图3水景透视图

水是最活跃的造园要素之一,是生命的象征,亦能够给街道带来灵气。庭园式水景池以透空景墙和水幕墙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景区。在水景景区周围配上色叶树种,可与咖啡吧相结合,使之在不同时节有着不同的景色。如图3为对外贸易学院提供的一个别具特色的花园水景咖啡吧。

4.4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以休闲、休憩为主。在整个屋顶花园上铺一层佛甲草,周围以色块为主,主要选用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在草坪中则铺上木质的休闲平台并且配以相同材质的木质汀步,在草坪中设有花坛,以供玩赏。

5结语

整个景观设计在遵循了满足校区生态环境功能、休闲活动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总体布局把校园规划设计成休闲、教学、宿舍等功能分区。对各个功能分区的造景要素及主题构思进行了深入的设计分析,以充分体现其以中式园林为框架,又融入了欧式硬质景观元素造景的特色,同时通过重点对绿化景观的植物配置,立体绿化,拓宽了绿色在校园建筑领域的应用。体现了因地制宜地所创造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所特有的绿化空间环境。通过主题设计反映学校的主旨――对外贸易及学校的历史,地域特色和学校所具有的风貌、理念。给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风景优美、心情舒畅的环境,为提高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兴华.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Z].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1989.

[3]JGJ50-88,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建筑物设计规范[S].

[4]汪子为.校园文化与创造力的培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6]周武忠.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7]王树栋.园林建筑[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8]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9]梁永基,王莲清.校园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0]金涛,杨永胜.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与营造[m].北京:城市出版社,2002.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篇5

一.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校园景观作为教学与空间紧密结合的产物,从形式上既包括自然建筑等静态景观,又包括师生们在校园里的种种动态的生活现象。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新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学校的规划设计衍变成新的理论和新的思维,现代校园规划更加强调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以服务于师生为最终目的。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切与人文的魅力,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和谐。

2.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即“形式服务于功能”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大学校园规划中应当引入“组团型”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将各学院专业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常规室外运动场地和学生食堂成组规划布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态邻里组团”,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尾大不掉的臃态。

2.1学习的功能。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起到辅助学习的功能。

2.2锻炼与休闲交往的功能。现代大学培养的是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然而一个优秀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健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

2.3交通功能。现代大学校园在校师生数通常达一万左右,结合校园内的交通人流集中的特点,大部分园路都要承担分散人流的作用。在校园道路交通设计时,校园道路应兼顾师生流量、速度与景观的关系,尽量减少无效路径,设计对角线路径,提高交通效率,使之既满通的需要又有助于整体校园景观的形成。

3.人文性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园景观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一定的影响。国内一些已有百年的历史的高等学府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为莘莘学子所向往。在新校区规划中应注重传承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有其统一的文化格调。这些因素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并体现其个性特征。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其文化传统逐渐物化凝结于校园景观环境之中。

4.生态原则。随着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尊重和保护校园的原有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索取适度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创造生态化的校园景观环境。同时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并富有弹性,以适应未来变化,满足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园景观设计内容

1.绿色景观。绿色景观以草地、树木、绿藤等为主,绿色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当以形成美观、安静、整洁的绿化环境为前提,创造多种适合于学习和生活的绿地广场,并结合组团建设,对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布置进行绿地规划,在进行分区设计时,其周围绿色景观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努力为师生们提供一个适宜优美的绿色空间,其中可通过设置雕塑、喷泉、文化广场等建筑小品反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2.校门。校门是高校的脸面,在高校的形象展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门是进出校园出入口通道,校门入口区的相关设计要素包括:确定正确可行的设计方案以及适当的设计风格;根据车辆或行人流量,设计不同的出入口布置位置、宽度和类型;出入口处地面的铺设和坡度的处理方法应尽可能体现人性化;大门上标识物的位置、大小及布置方式的选择应指示明确,重点突出。

3.校园道路。校园道路在任何校园规划设计模式中都是关键的一个核心环节,道路服务于校园风景。精确定位、精心设计使道路方向明确,线条美观平滑,校园道路就会成为积极的校园景观要素之一。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应遵循四个重要原则:通过设计校园交通指示牌,引导和控制交通流向;不同类型的道路划分了校园使用土地,展现校园整体布局;车辆路线与行人路线分开;仔细设计每一条路线,避免无效路径设计,增加对角线路径以及倒角路径设计,目的是使所有路线连贯畅通、线条清晰,不破坏植被景观。

四、校园景观的分区设计

校园景观按其功能一般分为三个大区,即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各区应在校园总体景观规划的总原则下,根据分区的各自特点进行规划,保持整体基调的协调统一,同时也需各有侧重,独具特色,从而增强各分区的归属感。

教学区的设计以欣赏为主,要以烘托区内的建筑环境,给师生创造一个规整有序、舒畅宜人的教学、课间活动空间为目标。

生活区的设计以休闲为主。应当以为师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闲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通风、采光、防护、应急等等因素,采用混合式或者自然式的手法设计出舒适的生活绿地空间。

运动区的设计以实用为主。以经济实用、便于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为目的,以运动草坪及塑胶操场为主。不同运动场之间应以常绿灌木进行隔离,在运动草坪应设置一些健身器械及桌椅,供师生使用。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篇6

淮阴工学院 万学刚

目录

摘要.................................................2

前言.................................................2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3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3

三、改进措施.........................................6

四、结论.............................................8

参考文献..............................................9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推进,对校园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从而对校园园林绿化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丰富的内涵,校园园林绿化规划与设计成为学校规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淮阴工学院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后勤管理处对枚乘路、北京路、萧湖三个校区园林绿化现状开展专题调研,对调查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为今后学校园林绿地建设和改造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淮阴工学院 园林绿化调研

前言

淮阴工学院为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萧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2560亩,校舍面积67万平方米。设有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台创学院)等19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6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1000余人。

为了解师生对园林绿化的满意度,搜集师生对园林绿化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为淮阴工学院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2019年8月2日至9月30日后勤管理处就师生员工对园林绿化工作的满意度及合理化建议为主题组织开展问卷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

后勤管理处按照抽样调查的规范要求,结合校园总体规划工作涉及的内容,制定了相关的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于2018年6月2日至5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本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样本分布:参加本次满意度评价的调查对象以全校为总体,随机抽取1200人开展问卷调查,其中学生占调查样本总量的70%、教职工占25%、校内经营户占5%。

(二)调查方法:全部采用问卷式调查,具体为:以调查员入各校区、入教室组织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少量的随机拦截式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要求由调查对象直接填写调查问卷后,再由调查员收回,对不便填写的调查对象可采用调查员访问记录的办法进行。

(三)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内容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第二层是调查对象对目前校园园林绿化的评价,第三层是调查对象对学校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接受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本次共成功访问了1200人,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00份。这1200人的基本情况是:按性别分,男性占68%,女性占32%;按年龄分,22岁以下占62%,22-50岁占36%,50岁以上占2%。

(二)师生对学校园林绿化工作的总体评价

对学校园林绿化工作的评价。调查问卷围绕绿地数量、绿地质量、绿地使用、环境质量四方面内容共7个问题请师生员工进行满意度评价。通过对7个项目调查结果综合计算得出:师生员工对学校园林绿化整体满意度为95.0%。详细情况见下表。

对7个项目调查结果综合计算得出:师生员工对淮阴工学院园林县城绿化整体满意度为95.0%。详细情况见下表。

调查内容

评价档次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较不满意

不满意

1.您对本校的绿地面积和绿地数量是否满意

84.8%

11.1%

4.1%

0%

0%

2.您对本校的绿地景观效果是否满意

83.4%

11.3%

5.3%

0%

0%

3.您对本校园林景观的服务设施是否满意

82.2%

11.9%

5.9%

0%

0%

4.您对本校园林绿化日常维护是否满意

82.1%

12.1%

5.8%

0%

0%

5.您对本校园林绿化管理是否满意

72.9%

21.2%

5.9%

0%

0%

6.你对本校的空气质量是否满意

84.7%

11.1%

4.2%

0%

0%

7.您对本校的水体质量是否满意

82.0%

12.8%

5.2%

0%

0%

师生员工对园林绿化满意度评价

81.7%

13.3%

5.0%

0%

0%

1.对绿地数量满意度为95.9%。

2.对绿地质量满意度为94.7%。

3.对绿地使用满意度为94.1%。

4.对环境质量满意度为95.3%。

   (三)师生员工的建议

调查问卷设置了一道关于“您对创建园林校园、园林绿化工作有何意见或建议”的发散性话题,师生们积极谏言献策,收集到的新建议归纳如下:

1.经过几年努力,我校绿地数量有明显改观,但总量面积依然不足,绿化质量和档次有待提升,部分人行道绿化面积小,遮荫效果差,应加大绿化面积;住宅小区绿化数量很少,有的几乎没有绿化,建议学校继续进一步加强对小区的绿化建设,提升居民住宅小区环境,打造亮丽、绿色社区,提高园林校园整体绿化水平。

2.继续提升园林管理的技术水平,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做好校园绿地及树木的长期管理,校园道路绿化及风景林地的管理和保护;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避免绿化只种不管,盲目栽种,杜绝“今日栽、明日换,年年栽树,年年无看点”现象。

3.加大资金投入,扩展资金来源。建议设立专门的绿化专项经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学校绿化建设,通过捐资助绿、认建认养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学校绿化建设和管理。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校园活动,引导师生自觉地参与到双创中来;开展园林校园创建系列主题活动,让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开展全民植树或树木认养活动,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4.美观的绿化应能为游憩提供条件。在校园长期生活学习,学校已经成为同学们的第二个家。在生活中,同学们希望到户外进行如散步、坐息、交谈、阅读一类的活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树木葱绿、水体清净、环境优美的环境能有效促进同学们的交往。建议校园绿化在满足生理对自然的需求的同时,也成为精神上的调剂。

5.校园绿化是体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经过绿化景观规划的校园,建议绿化应与建筑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校园特色。植物的自然特性,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同时也是满足人情感生活的追求、道德修养的追求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6.枚乘路校区是淮阴工学院着重发展建设的新校区,经过系统的规划,绿化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为坐落于北方,冬天的校园显得太过萧条。建议以后在选择树木上应该在轴线及重要节点处多种植一些长青树木,避免出现冬季绿色绝迹的现象。

三、改进措施

(一)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学校园林绿化总体规划,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执行的规范性,保证规划内容落到实处,逐年提高校园绿化率、覆盖率和美化率。

(二)丰富绿化植物种类。加大对北京路校区公共绿地的改造力度,在重点窗口区域家,坚持适地适树(花、草)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添景改造,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寻找突破口,根据植物的色彩、层次和结构等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展现绿化的多样性,群落性、生态性和功能性,提升品位,打造亮点,彰显特色。

(三)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后勤管理处要制定管护工作的具体办法,强化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坚持数量与质量、载植与管理并重,做到园林绿化与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证树木成活率,达到美观效果。针对各个湖泊边树木稠密问题进行科学移植,增加绿化的通透性;对校园里的树木要定期修剪,定期打药;修剪后的残枝及时清理,以防火灾。要彻底解决杨柳树杨花飘絮问题,改善全校的环境质量。

(四)加大园林绿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种树绿化,大力开展爱绿护绿系列活动,努力营造爱绿护绿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做到人人关注园林绿化建设,共同创建美好校园。

(五)加大对毁绿的打击力度。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契机,制定严格的管护制度,量化细化管护工作,层层落实管护责任,提高校园绿化管理水平,严厉查处一切毁绿行为,确保绿化养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充分运用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园林特色和校园风格。因地因时制宜,根据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以及植物生长条件和植物适宜性,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从景观生态多样性出发,各类适宜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互相搭配,形成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充分重视人的心理反应,利用植物的造景艺术形式,彰显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时代使命感。 

(七)校园主体绿化植物应该突出本校特色。校园环境设计中应加强校园的垂直绿化,合理利用乔木的层次结构,其次,增加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强生态链的稳定性。同时给校内每一树种挂上不锈钢标牌的“身份证”,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学到树木分类知识。然后,将植物景观富有更加特色的文化内涵。

(八)加强师生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确保校园绿地可持续发展,并获得长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校园绿地的养护与管理。

四、结论

优秀的校园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并非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应该能够很好的体现校园个性、办学特色,还应该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并且为在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感情提供怡人的空间场所。

【参考文献】

[1]秦祎,童星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以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为例[J].《人间》2016年28期 215-215

[2]邱昆,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文化建设[J].怀化学院学报,2009(8):125-128.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篇7

一、指导思想

我区各校实施的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以优化育人环境、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为宗旨,以“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内道路林荫化、活动场地塑胶化”为目标,坚持环保、美观、经济、适用原则,做到“校在园中、园在校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目标任务

1.校园环境园林化。通过植树、栽花、种草,充分运用园林艺术手法,把校园内拥有的空间全部绿化美化。

具体要求:学校要在校园内“见缝插绿”,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藤则藤。多种植乡土植物,少栽名贵花木;多植大乔木、攀援植物,少栽绿篱类植物;多植阔叶树、少栽针叶树。校园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6%以上、绿地率达到31%以上的标准;新建学校的校园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绿地率35%以上的标准。

完成时限:年底,所有区直学校、镇(街)中心学校达到最低标准;年底,所有区直学校、镇(街)中心学校达到最高标准;其它所有学校达到最低标准。

2.校内道路林荫化。按照校园总体规划,校园内部机动车能够通行的道路,全部用水泥、沥青或砖石铺装,道路两旁栽植乔木遮荫。

具体要求:学校要在校园内多绿化、少硬化;多采用植物来构造景观,少建亭、榭、假山等建筑小品和不规范的雕塑。采用“大、高、密”种植方式,在校园四周、道路两旁,有规则、高密度地移植树干高、树冠大的乔木。提倡利用盆栽植物美化建筑物出入口和走廊。

完成时限:年底,所有区直学校、镇(街)中心学校全部完成。

3.活动场地塑胶化。在田径场、球场等师生活动场地上铺设塑胶,塑胶必须是无毒、无味、环保的优质材料。

具体要求:按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学校的田径场、球场等师生活动场地全部实现塑胶化。塑胶颜色须与办学层次相一致,色调要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塑胶工程要按建设程序进行招投标,严格按评标办法确定中标单位,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直接指派施工单位。

完成时限:学校每年要有2o%以上的学校活动场地实现塑胶化,年区外国语学校、第二实验小学、河西学校完成塑胶铺设任务,其他学校四年内全部完成。

三、推进措施

在学校实施“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一)编制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逐校制定实施方案

区教育局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制定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各学校都要编制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将“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内道路林荫化、活动场地塑胶化”三个方面通盘考虑、统一规划,由专业人员承担设计《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平面图》,将三方面内容整体规划到位,并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木花草和塑胶材料,突出教育主题,体现出本校特点。规划应与校园周边环境和谐一致,规划到校园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角落,确保不留空白。校内各功能区隔离带以植物分隔为主,提倡设计开放型绿地,增加师生活动空间,老式建筑物要立体绿化、垂直挂绿。

各学校要按照绿色生态校园规划,制定《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文字说明和规划平面图两部分组成。文字说明主要有以下内容:绿化面积(植树面积、种草面积、栽花面积),树木明细表(新植树品种、树径尺寸、株数、造价),道路硬化面积、材料、方式、造价,塑胶场地面积、材料、构造方式、造价以及分项目实施年限等。《实施方案》将作为年底逐校考核验收的依据,其编制质量纳入考核验收范围。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学校是重要的公共资源,是创建园林化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各校要拓宽筹资渠道,开发政策资源,列出专项经费,为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证。

2、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建绿色生态校园。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共建绿色生态校园。凡在校园绿化美化、道路硬化、活动场地塑胶化方面,捐款捐物达到总造价的80%以上,可以以企业、个人的名字进行命名;个人捐资1万元、单位捐款10万元以上的,由区政府统一进行表彰奖励,并颁发尊师重教奖。

3、提倡师生自己动手,建设绿色生态校园。《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规定年满十一岁,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单位每个职工每年植树3—5株。要广泛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本着积极动员、家长自愿的原则,力争每个学生家庭捐献一棵树苗。师生自己动手绿化校园,有利于增进植物生物知识,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树立起绿色生态意识,陶冶师生情操。原则上凡是学校和师生能实施的栽植、养护任务,不要花钱委托专业公司来运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篇8

低碳校园规划的策略

低碳校园规划着眼于校园环境的系统化、低碳化,可以从2个层面上把握:一是总体规划层面上,着重于低碳校园整体形态、结构布局;二是详细规划层面上,强调减少碳排放的规划设计、技术运用及增加碳吸收的绿地系统规划,既要着眼于“碳源”的替代、减少和提高效率,又要着眼于“碳汇”的吸收[2]。也就是说要在打造绿色校园景观环境的同时,注重能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排放,以做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技术先进、环境优美。(一)通过规划手段减少碳源通过规划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可以从布局减碳、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废弃物利用等方面考虑,从用地策划、设施配置等方面实施。具体来说,通过实施合理的功能分区,以良好步行环境为导向,减少汽车在校内的通行,达到布局减碳的目的,这可以通过总体规划和交通体系规划来实现。其次在能源利用上,采用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推广应用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开发绿色能源和清洁技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通过节水措施和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建立节约型资源管理体制。在废弃物利用上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二)通过规划手段增强碳汇通过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积极扩大碳汇是成本较低的减碳途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提高校园绿化率,实际上就是在固碳减碳[2]。增强碳汇能力,要求将绿化的量(垂直与平面之绿化面积)与绿化的质(生物多样性、树种配置等)进行综合考虑,以尽可能增加碳汇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校园规划中,保留自然山体和河湖水景在校园的位置,多建一些生态景观,少建大面积硬地广场和草坪广场,限建高耗电能的人工瀑布、喷泉等,多营造有利于户外健身、增氧、减少热岛效应的树林绿阴地,尽量营造乔木树种、高固碳树种,提高校园绿地单位面积的绿化功能和吸碳功能[2]。

低碳校园规划的关键技术

(一)校园总体规划,要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对校园功能分区(教学行政区、科研开发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工生活区、后勤服务区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分区首先要考虑以良好步行环境为导向,并有助于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进行,营造出浓郁的学术氛围[4]。简单的功能分区往往与复杂的校园功能存在着矛盾,严格意义的功能分区无法解决学校的阵发性人流拥挤的问题。因此,在规模较大的校园中,可考虑以短路径出行为目标的组团式布置方式,即在每个组团中,设置一定规模的学生宿舍和教学设施,并配套相应的体育运动和生活服务设施。这种组团式的布置方式可以减少学生的长距离跋涉,减少阵发性人流拥挤的问题[5]。(二)技术规划1.交通体系低碳校园交通体系,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按“步行者优先”的理念来进行规划设计。合理的校园功能分区是成功组织校园交通的基础。比如在设计中,与外界交流比较密切的校园部分,像校办产业区等,宜布置在校园或靠近校园主要交通流线,且可以考虑单独的出入口。采用人车分流的原则来保证校园组团内部宜人的步行环境,各个组团之间通过大量的步行网络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保证校园整体的步行可达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在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要充分考虑校园内交通的特殊性,上下课时人流、车流的脉冲型和单向性,规划完善的步行系统,可以分散人流,保证安全。其次,主次分明、导向明确的校园整体交通骨架,保证了校园各个组团的行车可达性。根据人、车流的一般逻辑规律,估算好各交通节点的人流量与车流量,划分道路等级,合理布置路网,力求便捷流畅。最后要注意安排足够的空间停放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优先考虑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场的设置,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和安全。停车场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尽量使车辆停放在校园出入口或环形十字道旁、建筑物附近或步行区入口的停车场上,尽量避免过大、过于空旷的停车场[6]。2.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规划首先要求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新型结构体系,应广泛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工业化建造等新型建设模式,注意建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减少建筑垃圾。在建筑设计中要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计正确的朝向、合理的平面布置、适当的开窗面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减少制冷、通风、照明等维持建筑功能的能耗。其次要考虑使用节能产品,公共部分使用智能控制以降低运行成本。如在学生公寓安装智能控电系统,达到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目的;在教室安装节能灯具控制系统,做到人走灯灭,按光照度开启;还要加强校园路灯管理,使用智能路灯控制仪,分时分段控制路灯;各高校还应推广使用节能灯具。绿色建筑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必须考虑尽量采用绿色能源,尽可能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光电技术。通过安装在建筑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光源或者利用安装在灯杆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LeD灯等节能产品作为照明设备。3.水资源的综合利用(1)分质供水,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首先针对不同用水途径和对水质水量的不同需求,实行分质供水,实现水资源最大化的综合利用。其次根据学校用水量大、用水时间集中的特点,在对水管网规划时要做到系统完善、成本低、供水可靠,要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管网的配水能力。管材、附件和设备供水设施的选择和运行要考虑水的二次污染问题。最后要建立校园供水计量管理系统,自动进行水平衡分析和用水异常情况识别,实现精细化管理。(2)采取节水措施,建设校园立体化节水系统各高校应推广应用水位自动控制装置、限量水表、各类限流、节流装置、各类延时自闭阀、定时冲洗装置等各种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采用智能式插卡式淋浴系统,食堂使用节水消毒洗菜机等。校园绿化用水应采用微灌、滴灌、渗灌、涌灌等节水灌溉技术。(3)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建设中水利用系统学校产生的废水多为优质杂排水,适合发展中水利用系统。首先要对污水进行分类,不同种类的污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学校实验室等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水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对于其他大部分的生活污水,要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和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后用于校园绿化植物的灌溉、冲洗厕所等。雨水收集可以利用建筑物屋顶的落水孔,将雨水导入设于地下的储水槽,也可以在地下设蓄水池,把雨水管和下水管分置,通过雨水井、雨水管把地面的雨水蓄积起来进行再利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铺设渗水砖,或部分区域去硬化处理,构成由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以提高现场渗水量,控制地表径流排放。雨水经收集进入景观水体、结合绿地自然渗透,或经过简易处理后,主要用于冲厕所、洗车、洗衣服和浇灌等。4.垃圾分类收集与循环利用学校生活垃圾应该强调从源头处理,遵循3R(Reduce减量化、Recover再利用、Recycle循环经济)原则。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对于报纸、杂志、纸板、木箱、玻璃瓶、建筑垃圾等应全面分类回收,高效处理,再生利用[7]。餐饮垃圾在学校垃圾中占的比重最大,且污染点相对集中,易于采用集中分类处理的方式,如可将所有可化解的垃圾如肉骨头、蔬菜、鱼刺等剩菜剩饭收集后,送往生物化解器,变成肥料用于绿化。5.校园绿地校园绿地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校园的自然环境特点,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历史文化,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以创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景观优美的校园绿地系统[8]。校园绿地系统一般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建立学校生态园,也是校园的中心园区。以自然山丘、水系原貌为主体,加以系列小广场、人行步道穿插其中。二是各自组团,包括建筑群之间的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以及道路绿化。三是在建筑物外墙和屋顶,加入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屋顶绿化、平台绿化、外墙绿化等[6]。校园3大系统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有机整体,使建筑与生态环境更密切地相互渗透和共生。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景观园林的设计,通过绿化造景展示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美好的精神风貌,但建筑物外墙和屋顶绿化往往被忽略。建筑物外墙和屋顶绿化一方面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增加固碳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建筑隔热保温,降低建筑能耗,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是增加校园碳汇的新途径。在绿化的本质上,校园绿色植物配置应遵循生态规律,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以低维护为原则进行校园整体植物配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通过对土壤和当地气候分析,选择合适的植栽树种类型和原生植物的景观,尽量减少或消除灌溉的需求,在需要灌溉时考虑使用高效灌溉系统或考虑使用雨水或中水进行灌溉。在植被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注意形体、色彩与季相的统筹,尽量营造乔木树种、高固碳树种,提高校园绿地单位面积的绿化功能和吸碳功能。低碳校园规划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单单依靠规划师和建筑师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高校某一个部门能单独营造的,它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只有树立牢固的节能减排的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低碳生活习惯,才能为低碳校园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作者:李于雄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基建处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篇9

关键词:校园;植物园化

校园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为师生们提供一个清静幽雅、舒适安逸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必不可少的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校园绿化美化的风格不断更新、提高,以及对校园绿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对学校和园林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创造出品位与高校文化内涵相匹配的绿化景观。针对丽水学院校园绿化展开系统调查,分析和概括了丽水学院校园绿化的现状,想达到“两园合一”的目标,就应尽量达到校园“植物园化”这一要点,丰富植物种质资源,从而实现校园的“植物园化”,对建设景观、科研、人文相融合,具有自己特色的园林绿化起重要作用。

1大学校园绿化建设原则

1.1以人为本

植物景观的营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的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学生“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宜人、亲切近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的舒适环境。

1.2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就是把植物栽植在适宜的生境条件下,是因地制宜原则在景观植物选择上的具体化。每种植物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应以本地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1]。正确的选择植物,使得植物生态习性与校园栽植地的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和地的统一,使其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充分发挥绿化景观功能。

1.3功能性

园林绿地的总体功能是保护环境,但是不同的绿地其功能不同。因此,在进行学生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场区的不同区段植物配置时,首先要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2]。

1.4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即校园绿化要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选择绿化植物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不要盲目追风,即要着眼目前,又要长远规划,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3]。没有好的规划,即使有巨额投资,也无法达到能令人满意的效果。

2校园绿化的目的意义

2.1校园绿化的目的

校园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为师生们提供一个清静幽雅、舒适安逸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通过良好的植物配置,达到清爽宜人、赏心悦目的造景效果和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2.2校园绿化的意义

校园绿化是空间和植物经过合理的规划配置,并结合校园自身固有的人文特点,形成一定风格,具有美的效果的自然景观,构成一个整体的满足师生学习、运动、休闲的空间。高校校园与其他功能园区不同,它是传播知识、育人树人的“圣地”。因此高校校园绿化在物质、精神文化层面上具有特殊的意义。高校的教育任务和目标必定需要通过物质环境的良好营造来实现。良好的校园植物造景应该是为师生提供交流、休闲的场所,具有一定的人文气息,还能释放压力、愉悦心情,同时也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场所,能够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使实际存在的物质教材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命力,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因此,良好的校园生态自然环境是一种文化潜在力量,能对学生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精神享受,即穆尔的校园“场所精神”;同时也对塑造师生高尚品质营造耳濡目染的环境。人创造和改善环境,反之环境又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校园植物造景充分验证了这一点。优美的植物造景对于弘扬高校校园文化,培养同学间的感情、展现校园的特色、打造校园品牌等方面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3植物园化的含义与校园植物园化的可行性

3.1植物园化的概念

植物园化即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建造标本园、专类园等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植物绿化形式。

3.2植物园化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使命是培育人才和科学研究,校园建设自然就要围绕这个中心。环境中各要素的布局、建筑物设计、道路、景观设计都要体现学校学科专业的内涵和特色,体现师生对知识与科学的追求。整个校园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植物园,以发挥其教学、科研、旅游和休闲的各项功能[5]。

3.3校园植物园化的可行性

校园植物园化发展要有相对应的条件,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已有成功先例。浙江林学院植物园创建于2001年,占地156hm2,以“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为规划原则,分29个专类园区,经过5年的建设,规模显现。其中木兰园、蔷薇园等11个专类园区和2个特色园基本建成,收集引种植物2275种,并结合最新数字化技术,初步完成数字化植物园建设[6]。校园植物园化发展要求该校拥有相当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适合于开设并以园林、园艺、生物等相关专业为主的学校,要以满足全校师生需要为目的,真正实现校园植物园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通过引用驯化一些能够在当地存活并能发育良好的外地树种,可以大大丰富栽培树种的种类,丰富园林绿化和造园树种的组成。这样,必然会带给校园绿化的进一步改善和形成新的平衡。对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绿地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作用。植物引种驯化要遵循适地适树,改地适树,改树适地三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引入树种为辅;二是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引种的成功率;三是引种应与选种培育相结合;四是对外来树种进行严格的病虫化防治,防治植物病的传播。

4结语

总的来说,植物园建设的准则是:科学的内容,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展示。丽水学院“植物园化”这一绿化工程目标,既着眼于植物多样性的利用,又是对本校高校文化内涵的一种重要体现。要抓住学校现有的有利条件,及时发现与先进植物园类型植物绿地的差距,迎头赶上,创造出一个适合丽水学院文化底蕴,促进大学生学习氛围,陶冶在校师生艺术情操的绿化工程。

(收稿:2013-06-02)

参考文献:

[1]杨文辉.以人为本,营造最佳校园环境[J].高校后勤研究,2008(04):74-75.

[2]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1998,14(2):14-16.

[3]韩晓亚.浅谈校园绿化设计[J].湖北林业科技,2010,(04):64-66.

[4]翁倩.浅谈高校校园绿化及植物造景[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36-37.

[5]石柏林,钟泰林,季宗富.浙江林学院植物园式校园环境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10,(02):74-75.

[6]钟泰林,石柏林,李根有,等.生态型校园式植物园建设实践与理论探讨——以浙江林学院植物园为例[J].园林规划与设计,2009(05):39-44.

[7]高凤娟.丽水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分析[J].吉林农业,2011,(06):233-236.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篇10

关键词:景观;生态;校园绿化

1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招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大,校园规模的扩大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于校园大规模的建设及扩张,校园景观如何规划及建设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拟定长期规划,结合各个校园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分期建设,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恢复自然生态面貌,并借助于生态教育以及生态文化持续保持校园生态化。

本文就是重点研究景观生态型的校园绿化模式,希望有助于丰富校园规划的设计理念,并不断完善校园管理的合理化,最终实现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

2景观生态型校园的理论概述

2.1景观生态型校园的定义。从本质上分析,生态型校园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社区环境,一个基于环境无害及清洁理念的区域,也属于生态园林景观式的园区,实现了校园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融合。景观生态型校园就是将景观设计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共同贯穿到校园环境建设中,承担着教育以及示范的作用。让置于校园环境的师生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发展与环境协调的融洽氛围,在这良好氛围中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更好地接受教育。

2.2景观生态型校园的内涵。首先,近年来,学校作为人文景观的一部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代校园已经渐渐与都市融为一体。尤其是一部分大学校园根本没有设置围墙,充分体现了开放性,这也显示了现代校园的发展应该拥抱社会,应该是当地文明程度的象征之一。

其次,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校园作为人才的培养场所,责任重大。可相对于国外高校而言,中国校园培养出的人才相对匮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于人才的生态校园环境不佳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校园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环境,造就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向到群聚生态中,这远比课堂单一的说教有用的多。

3景观生态型的校园绿化模式

3.1总体规划。传统的城市规划只将校园(尤其是高校校园)视为独立因子,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容易造成校园的“孤岛”局面。因此,我们在对校园进行规划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学校今后发展所涉及到的扩建问题。在总体规划上,我们应该对校园周边实施层次化的规划理念,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大学城,可以借鉴一些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思想,将校园分成三大区域,分别是:核心区域、控制区域、敏感区域。其中,核心区域就是校园本部;控制区域为距核心区1000米辐射范围内;敏感区域为距离核心区1000至2000米辐射范围内。

3.2教学区的设计。教学区是整个校园设计的中心,直接体现了校园的形象。根据教学区域的功能,我们应该设计成一个宁静整洁的环境,为教学以及办公提供一个良好的绿化环境。

首先,可以在教学区的主入口两侧栽些高大的乔木,也可以配些绿篱,这样可以形成树荫浓度的行道。

其次,教学区的路缘可以种植一些花坛以及花钵等进行点缀,从而丰富校园景观。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学区域的绿化应该注意采光以及通风两大要素。如果种植的是大乔木,应该保证其离教学楼之间的间距在5米以上。同时为了体现特色,不同院系所在建筑周围的经化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造景物。

另外,教学区如果与运动区间隔不大,则可以选择种植一些吸音吸尘能力强的树种,比如:法桐、臭椿等。

3.3学生生活区的设计。学生生活区主要是指学生宿舍区,该区域一般楼宇较密集,相关时段人口集中。因此,在对学生生活区进行设计时,要保证一定的绿化率,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在附近可以进行小型的体育活动。绿化植物可以选择花灌木,在宿舍的西北侧可以选用落叶大乔木,以便夏天时的庇荫以及防晒,而冬天又不会影响温暖的阳光。如果宿舍区域空闲面积较大,可以设计一个小型的运动器械园,给学生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3.4校园集中绿化区的设计。校园内面积较大,绿化比较集中的区域,我们称之为绿化景区,该区域是校园绿化的精华,可以为师生晨读、健身、集体活动等提供良好的空间。我们可以借助于掇山、理水、小品布置以及绿色植物等造景方法丰富绿化集中区。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雕塑、假山,再配以小泉作为主要景观;周围再采用小花小草以及灌木色块进行点缀。其中游园可以设置一些亭、廊以及石椅,从而形成一个可游可观可休息的园林式集中绿化环境。

3.5校园滨水景观区的设计。在景观生态型的校园绿化模式设计中,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借助于水,可以让校园氛围更加充满灵气。水也可以衬托环境,体现出特有的动态美。如今,在各个校园中布置水体,比如:喷泉、小溪等,已经比较普遍了。

水在校园绿化模式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两种,分别是:自然水体以及人工水体。一般情况下,自然水体涉及到的水面比较广,属于自然景观,可以根据自然水体进行设计。对于临水的校园景观,我们可以在规划时考虑到更多的近水亲水设计思想,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自然水体原有的面貌。此外,在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水的反射效果,可以呈现倒影景象,给人感觉梦幻的静谧感觉,校园在诗情画意体现得淋漓尽致。

4总结

校园的生态绿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于植物的多种性以及多层次的搭配设计,并选择外来树种与本地种的结合栽种,保持校园的长绿以及美观。总之,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以及建造师的用心布置,真正实现将生态服务理念融入校园绿化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姚方,郭振峰,李兴平.校园绿化美化中的生态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