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十篇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十篇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7:13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篇1

时间:20081217—20081219

地点:++++++++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询问

经过一系列调查,我发现学校食堂浪费严重。经过几天来的寻访,受访的50人中,70%的同学经常没有把饭吃完。更离谱的是,有些同学仅仅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了。当我们询问其原因时,有些同学就说,“没胃口,吃不下。”据了解,食堂每餐大概有800多名师生用餐,如果70%的人每餐浪费0.05千克大米,那么,食堂仅仅一天浪费的大米就有56千克了,一个月30天就得浪费1680千克,一年的浪费就可想而知了。

不仅仅是学校,家庭浪费更为严重。据部分同学说,家里经常有剩菜剩饭。部分家庭把剩菜留到下一餐吃,但仍有部分家庭都把剩菜剩饭倒掉了。尽管大部分同学认为这样很可惜,给家长提出意见,但下次还是照例不误。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篇2

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当前,“舌尖上的浪费”又有抬头趋势,各地各部门要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建立长效机制,驰而不息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一、遏制餐饮浪费刻不容缓

2020年8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2013年1月,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

1.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最大的民生。目前我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另一方面,餐饮浪费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全国各地经常看到餐桌上的大量剩菜剩饭,其中大型餐馆、单位食堂、公务聚餐等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2018年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初步测算,2017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2.我国“舌尖上的浪费”情况非常严重,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餐饮浪费不仅是在浪费社会财富,更会加剧食物资源的紧张,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总书记对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凸显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秉持居安思危的态度,认真看待餐饮浪费现象,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治理,减少餐饮浪费,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3.勤俭节约是社会美德,浪费粮食可耻。各级政府部门要以身作则,主动带头恪守文明餐饮规定,严厉打击公款吃喝行为,遏制社会上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社会各界要大力倡导节约精神,继续推广“光盘行动”,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同时,制定严格的餐饮管理标准规范,对浪费粮食行为采取罚款、批评教育、信用惩戒等多种举措,在社会大众心里树立起节约律条。

4.今年以来,我国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云南、新疆等局部地区发生蝗灾、草地贪夜蛾,各地坚决采取措施杀虫,遏制暴发成灾,实现虫口夺粮。洪涝灾害对南方粮食主产区影响较大,部分地方面临大范围绝收、减产,随着洪水逐渐退去,受灾地区开始补种晚稻,一定程度上可恢复粮食生产。

5.从全球视野来看,粮食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近日,联合国向全世界敲响了粮食危机的警钟,在全球农业链条断裂、许多国家限制出口、蝗灾肆虐的多个因素影响之下,全球正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今年全球饥饿人数新增1.3亿,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部分主要的小麦和大豆出口国都收紧了出口数量,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将会有数以亿计人饿死,大幅超越瘟疫灾难。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其中大部分都是玉米和大豆,主要做为生产饲料和油料,而小麦和稻谷每年有超过6亿吨的产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储备量全球第一,有能力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夏粮产量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增长0.9%,创历史新高,夏粮再获丰收,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基础,也增加了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底气。

虽然我国拥有抵御全球性粮食危机的能力,但是不能掉以轻心,目前外部形势复杂多变,极端天气、病虫害等影响粮食生产的变量因素增多。因此,要高度警惕全球粮食供求的潜在挑战,绷紧国内粮食供应保障弦,防范发生“黑天鹅”事件造成巨大的冲击影响、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同时,加大科学种植,提高机械化耕作占比,加强科学育种、提升农业效率,牢牢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抓住自己手中。

二、制止餐饮浪费当破三大误区

家底再厚,也禁不住造。日子好了,也不能奢靡。这些都是中国人一直信奉和秉承的朴素道理,是维持健康生活状态的金玉良言。但是近些年来,一些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有抬头趋势。虽然并不能动摇整个社会在珍惜粮食上的基本共识,但如若任其蔓延,贻害不浅。因此,那些关于餐饮浪费的不健康行为和理念,必须破除。

误区一:多点菜很有面儿

餐饮浪费发生最多的场合,恐怕就是请客吃饭的餐桌上了。

中国人好面子,重人情,讲排场。请人吃饭,如果点少了,感觉没面子小气,好像只有点的菜越多,剩下的菜越多,才越显得自己热情,才越显得自己真诚。

其实这是一种暴发户心态,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作祟。如果自身经济条件不太好,那更是打肿脸充胖子,何必呢?与人交往,贵在坦诚。一个大手大脚、糟蹋食物的人,恐怕也很难取信于人。

在全社会深入宣传提倡“不光盘子,才丢面子”,从改变观念做起,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

总之,把面子和浪费勾连在一起,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餐饮浪费不是舌尖上的“小问题”,而是思想意识里的大问题。如果大家都任由这种心态发展下去,餐饮浪费现象将愈演愈烈,对此不可不察。

误区二:浪费能够扩消费

在很多人心中有这种误区,去餐厅点得多,餐厅挣得多,进货就多,从业人员收入也就高,这在一定程度就拉动了内需。而且,剩下的饭菜还可以卖泔水,对GDp又是一种促进。”这种“浪费有理还有利”的歪理万万要不得!

不错,适度、合理、有效的消费是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转和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前提。但并不是所有的消费都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多走一步,往往就会变成浪费。浪费拉动的发展是含有水份的、不可持续的。建立在浪费基础上的生活,则是不折不扣的暴殄天物。

中国的粮食并没有多到可以挥霍的程度,因此绝不能对餐饮浪费行为持姑息的态度。在大众心理建设方面,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倡节俭。

误区三:暴饮暴食为“光盘”

“我光盘我光荣”的“光盘行动”已经实施多年,“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声音认为,提倡“光盘”,容易导致吃得多,结果吃胖了,吃得不健康了。

光盘行动,提倡自觉光盘、轻松光盘,而不是吃不下硬撑的光盘。认为“光盘”会导致吃得多,不是“光盘”所倡导的节约带来的问题。

饭吃八分饱,是健康饮食的一个重要原则。吃饭顿顿塞到嗓子眼,那不叫“光盘”,那是暴饮暴食。

说到底,“光盘行动”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理念,是人人都可践行的节约、环保、健康和公益的好习惯。总之,别把“光盘”的好经念歪了。

须谨记:过上好日子别忘本

餐饮浪费,不是一个新现象,也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耕社会,长期低水平发展,饿肚子是大部分人的常态。能奢靡浪费的,要么是“何不食肉糜”的帝王,要么是“随手碎珊瑚”的高官。平民百姓,多收了三五斗,还不免挨饿;碰上荒年,啃树皮吃观音土的事情,史不绝书,浪费粮食?天方夜谭。

今天日子好过了,可也不能忘了古有明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三、厉行勤俭节约,反对“舌尖上的浪费”

现在很多人已经感受不到节约粮食的必要性了,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在的粮食供应比较充足。就粮食生产而言,截至2019年,我国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粮食产量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在粮食连年丰产丰收的大背景下,一些不良现象开始抬头,推崇什么“吃饭要讲排场”“好客就得铺张”;最近一些美食主播大热,其中一类走极端、暴饮暴食的“吃播文化”更是助长了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

有些人可能对这种“舌尖上的浪费”不以为意,认为小小浪费,不值一提。一人两人、一顿两顿的浪费,可能不算什么,但我们有14亿人口,正所谓“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小小的浪费加起来,数字是十分惊人的。中科院曾经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粮食总量多了,品类丰富了,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更好地消费,但消费不等于浪费,粮食就是再丰产丰收,就是再满仓满囤,也不该有一株一穗的浪费。节约粮食、杜绝浪费,除了站在个体的、家庭的角度去审视,更要站在全国的乃至世界的视角去思考。

站在餐饮需求的角度,我们不应浪费粮食。吃饱、吃好、吃得健康当然是可以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追求,但不应该吃得铺张、吃得浪费。对此,古代的一些基本认知,比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搁在现在一点也不过时,仍然有巨大的现实教育意义。

站在粮食安全的角度,我们不该浪费粮食。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世界多国纷纷囤粮,这正印证了一句老话,那便是“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保障粮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我国粮食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虽然不至于短缺,但也经不起毫无节制的浪费。试想,如果在这个时候,粮食供应因为浪费严重而出现了短缺,那这个短缺就可能被十倍、百倍地放大,就极大可能成为我们受制于人的一个弱项。

站在生态文明的角度,我们不能浪费粮食。有地才有粮,粮食是土地生产出来的。在国际上,一些国家比如巴西,为了产出更多的粮食,大面积地毁坏“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在国内,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当下,一些地方把用来涵养生态的坡地、荒地等,开发出来种植粮食,一些本来应该休耕的土地,现在也面临着“加班生产”的可能性。因此,浪费的粮食越多,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森林、草原等被毁坏,会有更多的土地得不到“轮休”的机会。

所以说,餐饮浪费,不是一个小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关联非常宽广,其影响非常深远。站在这个角度,杜绝浪费,就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须要去做,是每一个人都要去做,是现在、立刻、马上就要做的事。对于这一点,社会各界应该达成高度共识,从而真实、持久、有效地行动起来。

四、行动起来,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当前,制止餐饮浪费成为热点话题。几十年以前,餐饮基本不存在浪费行为。那个时候,小孩子把米饭粒掉在桌上,大人会教育小孩捡起来吃掉。节约粮食,是人们共同的认知。几十年时间一晃而过,现在别说是掉在桌上的饭粒少有人吃,就是装在碗里、盘子里的粮食,也常常出现浪费的现象。

1.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要制定法律法规监管。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有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每天,数以万吨计的食物被从餐桌上丢弃。餐饮浪费绝不是小事,也不是个人私事,它事关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法律法规的约束不可或缺,相应的立法保障是必要且关键的一步。因此,需要加强立法,用法律利剑约束餐饮浪费行为,对造成严重浪费行为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篇3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责任,刻不容缓、人人可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市加强粮食安全制止餐饮浪费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天这次加强粮食安全制止餐饮浪费动员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粮食安全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市上下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持续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013年1月,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总书记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取得明显成效。但毋庸讳言的是,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个别环节甚至触目惊心,需要制定实施更加有力、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下面,我就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讲六点意见。

一、坚持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意义

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指明了方向,也为当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让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提供了基本遵循。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制止餐饮浪费不仅关乎社会风尚和传统美德,而且关乎粮食安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上来,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既要在生产端开源也要在消费端防止浪费,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人争做抵制浪费、爱粮节粮的践行者,传承美德、弘扬新风的推动者,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全市上下落地落细落实。

二、坚持筑牢防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

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聚焦粮食生产、储备、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加强秋粮作物田间管理,指导农民因地因苗落实好田管措施,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要严格耕地保护,确保耕地质量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着力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落实储备制度,确保粮食供销安全。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粮食安全的部署要求,加强储备粮监督管理,完善政府储备、企业商品储备、农户储备体系,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确保粮食市场运行平稳、保供有力。

三、坚持突出重点,全面制止舌尖上的浪费行为

(一)要抓好各类食堂和公务接待领域的节约用餐。在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节约型单位、节约型食堂示范创建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用餐习惯,带动身边人文明用餐。各类食堂要定量分析人均食材消耗,建立以需供餐预测制度,提高原辅材料利用率,强化成本核算和节约管理。要健全餐饮节约各项具体措施,完善厉行节约管理规范。要建立节约用餐监督检查员制度,加强对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各单位的公务活动应当严格执行会议、接待、培训等用餐标准,把节约理念贯穿于公务接待采购、用餐等各方面、全过程,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发生,推进“光盘行动”常态化。

(二)要认真组织餐饮企业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要组织全市餐饮行业深入开展以“厉行节约、制止浪费”为目标的“光盘行动”,推动制定完善节约用餐服务规范,健全从点餐到打包的全流程服务标准,及时提示消费者合理点餐、适度消费,提倡提供剩餐剩饭打包服务。要把制止餐饮浪费贯穿到加工、服务各环节,创新经营服务模式,改进宴席和菜单设计,优化备料制作流程。合理调整菜品份量,提供“按位供餐”、“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服务,大力推行分餐制,普遍使用公筷公勺公夹,全面倡导“光盘行动”。要建立舌尖节约消费奖励机制,引导鼓励就餐者合理消费不浪费,推动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改变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等奢华消费陋习,减少名目繁多的各类宴请和聚会,抑制团餐消费中食物浪费现象。

(三)要聚焦文化旅游领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强化景区景点、饭店民宿、旅游餐饮企业等履行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社会责任,督促其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提醒,在景区内完善餐饮节约标语标识。旅行机构在安排旅游团队用餐时,要提醒游客适量取餐。推广相应节约服务规范,逐步建立文化旅游领域餐饮浪费行为投诉、检查制度。

(四)要突出学校食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加强各类学校食堂餐饮管理,开展校园“光盘行动”,坚决制止校园里的餐饮浪费现象。学校食堂要建立完善从原料采购、储存加工、投料烹饪到供餐用餐全过程的节约措施,健全对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制度。要组织开展各类节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珍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社会风尚。

(五)要加大资源化利用创建节约型社会。要致力减少食品在运输、仓储、加工环节的原材料浪费。推广节粮减损新技术、新装备和食材采购智能化系统应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有效收集厨余垃圾,加大对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建立以节约为核心的资源节俭、环境友好、生态循环、安全健康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四、坚持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一)要围绕餐饮“厉行节约、制止浪费”建立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制度。聚焦餐饮原材料采购、食品加工、就餐服务、餐饮消费、餐厨垃圾处理等环节,完善厉行节约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鼓励餐饮行业协会制定相关团体标准。通过标准化手段,提高食物食材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

(二)要引导完善宴席和团餐服务操作规范。引导各类餐饮及宴席服务单位,持续推广宴席节约服务规范,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反对浪费的企业标准和服务规程。研究制定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团餐反浪费操作规范。

(三)要强化管理和惩戒浪费的举措。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考核内容。推动树立良好社会道德风尚,鼓励创建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自律等社会规范。表扬奖励餐饮行业在厉行节约活动中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节粮先进典型和示范店。支持餐饮企业推广中央厨房、4D厨房、统一配送等新模式,高质量提升集约化节约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四)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公务接待、商务宴请、机关企事业及学校食堂团餐、城乡婚丧嫁娶红白事等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管。鼓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种力量深入开展社会监督,及时劝导制止攀比摆阔、奢靡浪费等不良风气,对陋习不改、造成餐饮浪费严重的现象予以批评曝光。

五、坚持宣传引导,促进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尚

(一)要加强舆论宣传。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节约用餐”等观念;新闻媒体要持续深入报道节粮典型和经验,曝光餐饮浪费现象,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各类餐饮企业要在经营场所张贴宣传品、摆放提示牌,播放宣传视频,大力营造“文明用餐、珍惜粮食”的浓厚氛围;各类学校要开展针对广大青少年的宣传引导和社会实践,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要深化示范创建活动。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全社会树立文明用餐、节约光荣、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要移风易俗,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让崇尚节约的风尚进餐厅、进社区、进村镇、进单位、进校园、进家庭,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六、坚持组织推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责任分工机制,构建属地负责、部门协作、社会监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工作合力。

(二)要开展专项行动。以今天会议为起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坚持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专项行动。具体行动方案由市商务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和组织实施。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篇4

【关键词】十;粮食安全;现状;高校教育

2013年11月,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有钱也没用。同时,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安全问题一再被提到众人关注的领域被提出,粮食生产和粮食浪费问题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社会稳定的根基。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前进动力之源,其对于粮食的态度以及尊重程度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研究高校粮食浪费问题及有关教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的时代课题。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学生队伍逐渐壮大,其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是我们清醒的看到,2000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下降。直到2004年中央采取了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新的政策措施后,才又出现了粮食生产回升的局面。不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粮食供求仍将在紧张中求平衡。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站在时代的前沿去思考大学生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关注和粮食浪费问题,并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去研究,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

一、河师大浪费现状分析

(一)多数学生购买饭量较大,浪费现象普遍

我们选择学校人流量最大的学苑餐厅作为观察地点。每天中午时分,餐厅人头攒动,四周的墙壁和中间的柱子上都写着“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等诸如此类的节约标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吃饭时要两至三个菜,但在饭后,他们却将一份份连一半都没有吃完的饭菜带入餐具回收处。其中,两位女同学匆匆赶到食堂,每人打了一份米饭三个菜,但刚吃了几口,其中一位说不怎么好吃,便带去了残食台。同样的一幕发生在餐厅二楼,一对男女大学生面他摆着三莱一汤、两碗米饭和两杯饮料。在他们离去时,他们要的饭菜中,两碗米饭还剩下一碗半,三菜一汤也未吃掉过半。

学校的餐具回收处和残食台是在一起的,这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我们选取中午的十二点至十二点半在此观察,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剩饭倒进泔水桶的现象,有的将几个馒头直接扔掉,有的饭莱甚至动也未动。短短半个小时之内,两个直径达50厘米、高达一米的泔水桶已被剩饭剩菜装满,情形相当触目惊心。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残食台的柱子上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

据餐厅负责人介绍,我们学校三个大型餐厅每天消耗100公斤左右的粮食和150公斤的蔬菜为学生提供大概8种主食和30余种菜肴,但平均每天都能产生55公斤以上的泔水,每天天有超过五分之一的粮食被倒进泔水桶被浪费掉。算下来,一年就是2万多公斤的粮食蔬菜被浪费掉,足够100人整整吃一年。这仅仅是只是全国高校中的一个代表,而且是以一个餐厅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可见粮食浪费问题甚为堪忧。

(二)浪费的粮食种类偏多,且浪费率较高

经餐厅负责人同意,我们连续一周选取餐厅的残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称重,我们对于大学生浪费的饭菜种类进行了细致性的分类。每天能够产生的残食总量约66千克,每桶残食平均20千克,具体分类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重量的单位均为千克):

饭菜种类大米馒头剩菜泔水

饭菜重量6.54.744.8

饭菜所占比例33%23%20%24%

后期,为了方便对照,我们在餐厅的厨房每个窗口分别进行称重,得出了做饭前备好的食品的重量,具体称重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重量的单位均为千克):

种类大米面粉蔬菜肉类总量

重量60508375268

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自然流失,最后产生的食物约为260千克食物。仅仅从粮食质量进行估算,浪费率高达26.15%,令人触目惊心。

通过为期将近半个月的调查总结,运用统计学中的总体均值区间估计方法,就一个餐厅的一个残食桶而言,每天浪费的粮食价格总计为140.173―155.012元。全校共三个大型餐厅,平均每个餐厅每天运出12个残食桶,按照每年餐厅开放300天计算,每年学校在粮食上浪费的金额在1513868.4―1674129.6元之间。

由此可以看出,一所普通高校每年浪费掉的粮食价值将近高达170万元,而一名贫困生一年的在校伙食费也不过三四千元,相当于浪费掉了大约600名大学生一年的伙食费,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三)高校大学生粮食浪费原因简要总结

1.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物质生活富足,尤其是9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从青少年时期就过着安逸的生活,没有过多地感受到饥饿带来的困苦。另外,大多数孩子为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家多是疼爱有加,在吃饭方面更是随心所欲,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给父母或者直接倒掉,而父母对这种行为的默许也导致了大多数青年人将“粒粒皆辛苦”抛之脑后了,仅仅把粮食当成一种商品,一种自己花了钱所有权属于自己后便可以随意处置的东西,这种心态是及其不对的。

2.大学生的饮食消费不良习惯所致

每次到餐厅打饭,尤其是男生,到了餐厅之后往往打三个菜一份或者两份米,有时候是三个馒头,可能受思维定势使然,其实并没有那么饿,所以会导致剩下饭菜,造成这种本不必要的浪费。另外,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女生的剩饭往往比男生的要多,通过询问得知,女生往往或多或少会注意到减肥这个话题,而通过节食减肥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女生会结伴来餐厅,无形中会形成一个相互关注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控制了打饭量,而觉着一旦吃饱或者没有胃口后便不再吃了。这就造成了一定量的浪费。

3.餐厅饭菜质量不高

通过调查询问得知,其实大多数人在潜意识中或多或少还是会有意识的。但因为餐厅饭菜不可口,通常不会吃完。按照父母一辈人的说法,现在餐厅中的饭菜比他们原来过年时候的都好,但是毕竟时过境迁,当年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当然不能喝现在相提并论。现在很多人不仅要求吃饱还要求吃好,在这种其情况下,餐厅的大锅饭就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了。何况大多数高校的餐厅饭菜全年大同小异,估计再好的饭菜吃上一年也会没了胃口,从而使得大家产生了视觉上的和味觉上的感官疲劳。

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新形势下的浪费分析

(一)我国坚持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必要性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有关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其所需要的基本食品”。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大会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又对“粮食安全”的涵义做了第三次表述:“只有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膳食需要和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席卷全球,被称为“世界粮仓”的美国也未能幸免。据有关报道,迄今国外已经有2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危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上了一课,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敲响警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7年召开研究和部署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在刚刚过去的党的十上,同志指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序进行,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留在家里从事农业劳动力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种粮积极性并不高,且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这样无序的流动下去,就会逐渐削弱粮食种植业。另外,近十年来,中国粮食供给总量中进口比重越来越大,开始明显突破95%的粮食自给保障线,这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家发展的根基。与此同时,我国要坚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5亿亩(现有耕地18.24亿亩),而且要确保稳定在18亿亩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关键是拥有大规模宜农后备耕地,但这恰恰是问题所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向全国人大报告粮食安全工作时认为,大体估计,目前全国可靠后备耕地约3000万亩,不能弥补2020年占用4500万亩的缺口”。另一方面,1996年全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到2007年减少到18.26亿亩,超过了产量大省河南的全部耕地面积。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已经由出口大国变为进口大国。自2004年由贸易顺差变为逆差以来,年年大幅增长,2011年达340亿美元,特别是谷物与大豆的进口2010年已经分别达到580万吨和5479万吨,两项合计605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10%以上。

一个国家如果连基本的粮食都要依靠进口他国,那么这个国家很难在经济和政治上实现完全的独立。我国要保证真正国家安全,就要确保粮食供给的稳定。

司马迁讲“兴必虑衰,安必思危”。粮食产业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特殊产业。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受到国际社会的赞扬,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与土地和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未来的粮食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粮食产量的发展及前景

年份粮食生产总面积(亿/km2)粮食总产量(万/t)粮食总产量(亿/人)人均口粮(kg/年)肉类总产量(万/t)

19961.135045312.24144584

19971.134941712.43995269

19981.145123012.54105724

19991.135083912.64045821

20001.094621812.73646125

20011.064526412.83546334

20021.044570612.83576587

20030.994307012.93346933

20041.014694713.03617745

20051.044840213.13697743

平均值1.0747760――6287

1989―1995年平均值1.1144285―――

粮食安全的首要目指标是国民吃饱,其次指标是国民吃很好。2004年时,“有专家指出,未来30年内我国粮食安全的阶段目标是:2010年达基本小康水平,总产量5.5亿吨,年人均占有量391kg;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总产量6.5亿吨年人均占有量437kg;2030年达富裕过渡时期水平,总产量7.5亿吨,年人均占有量472kg。”我国一再加强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党和政府不断侧重对粮食生产的倾斜。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在这种情形下保持并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那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1996年―2005年我国的食品产量与人口发展状况。

从表中不难看出,1996―2005十年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比1989―1995七年间相比减少3.7%,总产水平增加7.8%,单产水平增加7.8%。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在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不减反增的事实就足以说明科技对于粮食种植和粮食安全的保证。

截止到2012年,我们虽然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但仍然不能盲目乐观,应该看到:一方面,这是恢复性增长,因为自1996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万亿斤以来,16年中,超过1万亿斤的有8年,另8年低于1万亿斤,处于徘徊状态;二是“八连增”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亩产量由1996年的596斤上升到2011年的688斤;三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要是增加化肥的投入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996年的22.85亿亩增加到2010年的24.10亿亩,只增长0.5%,粮食的播种面积由1996年的16.8亿亩下降为2011年的16.5亿亩,而化肥的施用量由1996年的3827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5561万吨,增长45.3%。这既增加了成本,又污染了环境,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源头,难以为继。

发展社会生产力,稳定农业市场,加大科技对农业尤其是对于粮食种植的支持,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要方法。

(三)粮食浪费对于粮食安全战略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等教育的直接对象,本身应具有素质高、能力强等特点,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在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上,应当以全国粮食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重,除了在专业知识上贡献力量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适时注意自己的行为。

小麦从种植到收割,到保存然后做成面粉,最后做成馒头运到我们餐厅,前后大概要经过一年的时间,而我们浪费掉之后便一文不值。这造成了粮食的严重浪费,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建设,从另一方面来说,是我们道德的不完善。

截止到2012年5月份,全国共有2138所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的学院),我们的调研在其中一所普通的高校中,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按照我们的统计数据,一所高校一年浪费的粮食蔬菜高达2万多公斤,浪费掉的粮食价值将近高达170万元,全国每年高校浪费的就可达到4276万公斤,总价值高达36346亿。这些浪费掉的资金足够西部地区所有贫困地区孩子吃5―10年的营养食品,而整个中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500亿公斤,占到了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由此可见粮食浪费问题异常严峻,照此态势发展下去,必将威胁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安全。因此,十后,全国“光盘”行动纷纷进行,争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带头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领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增加粮食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要深刻理解带头爱粮节粮,遏制粮食损失浪费现象,是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全面实施“粮安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是粮食行业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大学生更要自觉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浪费,争粮节粮、反对浪费的模范,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对策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面对铺张浪费的行为时,应该坚持“节约为荣”的理念。大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形成该理念。下面就针对大学教育、针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高校节约粮食,培养学生节约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广泛普及粮食安全知识,形成大众的节约意识

粮食安全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问题,这是与国家科学发展战略,形成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高校可利用教学课堂、宣传板、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另外,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放心粮油宣传日”等专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校园文化带动节约风气。

(二)加强监督盒宣讲力度,从道德层面上加强管理工作

大学生吃饭往往相伴而行,相互监督不仅可以促使节约风气的形成,更可以展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反对铺张浪费。提倡不剩饭、不剩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争粮节粮、反对浪费的倡导者、先行者、示范者,为树立餐桌文明新风尚做出贡献。尽量大范围地普及节约文化,比如文莱国的“吃多吃少主随客便”;瑞士的“吃喝定量多吃自费”;德国的“厌恶浪费厉行吃光”的习俗。

(三)设立科学的奖惩制度,鼓励大家节约就餐

学校从制度上鼓励学生节约用餐,虽然不能从法律上强行规定,但是可以树立模范与榜样。比如经过评选和消费状况,设立“文明食客奖”、“科学消费奖”、“理性点菜奖”等节约消费奖项,并颁发证书,与评优评先相关联,带动良好的校园风气。

(四)带头加强餐厅员工管理,进一步宣传节约观点

学校餐厅要采取有利于食品节约的就餐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推行食品节约指标管理,按需定量,适量采购,加强储存和加工管理,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学校餐厅管理者可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服务,方便学生按需选用,防止浪费。在食堂和办公场所等醒目位置摆放、张贴节粮爱粮提示牌、宣传画等,引导员工争粮节粮的模范。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国农大校长解读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路[eB/oL].2009-2-5.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篇5

关键词:大学生;剩饭剩菜;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305-02

据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大学生的剩饭剩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的话语对于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大学饭堂里还有那么多人浪费食物呢?针对现在饭堂浪费问题如此严重,我们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希望能够改善这样的浪费现象。

一、中国大学生剩饭剩菜的浪费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主要就餐方式有69%都是选择在食堂就餐,而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在4-6元,不考虑饭菜的种类,一般来说4-6元的消费额应该是两份菜和一份米饭。两份菜和一份米饭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数量适中,但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对于食堂饭菜的浪费现象,有多达60%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是相当普遍,而35%的同学认为一般。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62%在就餐后会倒掉剩余的饭菜,但是数量较少,只有1%的同学会倒掉一半或以上的饭菜。因此可知,大学食堂饭菜的浪费问题并不是十分的严重。有多达60%的同学是因为饭菜口味不佳造成的浪费,30%是因为饭量太多,饭菜的口味和饭菜的数量成为饭菜浪费的主要因素,我们根据调查很多高校对饭的底价是0.5元,但有差不多有一半的女生认为0.5元的饭的量太多了,因此难免会有浪费的现象发生。在调查中,只有18%的同学对于自己浪费行为绝对会感到愧疚,而30%的同学不会有愧疚感。由此看来,学校对学生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思想宣传还不够,或者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饭菜的珍贵,这方面的意识欠缺造成了浪费。而且调查结果得知,没有同学因其他人浪费的时候感到愤怒而上前阻止,更大多数的同学已经是见怪不怪的态度,这证明了很多学生都已经对浪费的行为麻木了。幸运的是也有同学意识到浪费饭菜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有46%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应该得到惩罚。

在做分析的过程中,很多年前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家庭贫困的女大学生有一个真实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名家庭贫困的女学生经常到学校食堂捡别人吃剩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两年。后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食堂的经理发现了她在食堂里捡别人吃剩的馒头,于是就询问她,知道她是个贫困生,于是经理调出这名女生的餐卡消费记录,所有得消费记录都让大家惊呆了,每次消费金额都0.15元,而且一般是隔一周甚至是十几天才消费一次。整年,她才花费8.35元。这个女孩根本就没有在食堂里买过饭菜,她基本上是靠到食堂里捡剩饭剩菜过日子的,她最大的奢侈就是一个星期到水房花0.15元打一瓶开水。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是人们就开始越来越追求健康生活,自从人们知道剩饭剩菜留到下一顿会对身体不好后,很多人都会把吃剩的食物倒掉,每一餐都买新的菜,其实这是好还是不好呢?这真的令人深思。节俭并不是贫穷的人无可奈何的下策,而是每个人都要努力具备的美德。

二、大学生剩饭剩菜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不合理。不合理的饮食消费行为表现为挑食、偏食、盲目消费(看到喜欢的菜都点,却不考虑能否吃得完)等等。这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现在大学生无规律的生活现状和对食物的浪费。每个年代的人的经历各不相同,90后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父辈们那些挨饿、艰苦奋斗的年代,而且很多大学生都没赚过钱,不知道赚钱的辛苦,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晓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即使把饭菜扔进垃圾箱也不觉得可惜。

2.父母的溺爱使大学生的节约意识不断地淡化。现在,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学生从小丰衣足食,即使浪费粮食也不会受到父母的批评。父母的这种溺爱使大多数学生不能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3.学校食堂饭菜质量不高。一般学校都会把食堂转让给私人老板,主要以盈利为主,而且食堂厨师厨艺不好,饭菜往往都会随便做做,不合学生胃口;食堂卫生做得不到位,有些食堂的餐具未经消毒就再次使用;还有很多同学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在饭菜中发现头发、虫子、蟑螂等,这些恐怖的东西会让人胃口大跌;以上这些因素可能造成浪费。

4.奢侈攀比的社会风气,侵蚀了学生的节约意识。现在社会奢侈攀比风气越演越烈了,校园攀比之风随之盛行。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受奢侈攀比的社会风气影响,养成了胡乱挥霍的坏习惯;有些相对贫困的大学生则“打肿脸充胖子”,以为浪费食物会让自己看起来很“阔气”,这样的大学生一旦用钱把场面撑起来后,一切烦恼的事情就接踵而来。产生攀比的虚荣心,为了顾及面子,他们就再也不能过节俭的日子,更不用谈节约的美德。

5.粮食价格低。虽然现在粮食的价格不断提高,但是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低,所以粮食的价格相对于其他高档耐用品的价格来说便宜多了。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成本、高产量,造成发达地区的粮食供过于求,浪费现象更严重。

三、解决大学生剩饭剩菜的举措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极为重要。我国仍面临着食物生产资源不断减少、粮食供应存在结构性短缺、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等严峻挑战。现在社会奢侈之风盛行,甚至影响到很多高校,使很多高校都随之盛行攀比之风、浪费之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因此大学生要在这种环境下保持自我,不受社会奢侈之风影响,而且还要担负起一份责任,从我做起,节约粮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不仅仅是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贡献出一份力量,社会各方面也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将学校的浪费之风、攀比之风变为节俭之风,让学校充满纯洁、朴素的气息。

1.家长要注重培养子女的节约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家长都不舍得让孩子们吃苦,总觉得他们那个年代吃过的苦够多了,所以他们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忽略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要把这个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让后辈们继承并发展的责任。对子女们的浪费行为家长们应该立刻阻止并进行批评教育,不要一味地溺爱自己的孩子。而且家长们应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做些兼职,让孩子们明白赚钱的辛苦。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节约意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意识。

2.提高食堂的饭菜质量。学生浪费粮食与学校食堂对饭菜质量的疏忽有一定的关系,食堂应该适当提高饭菜质量,如:学校应该把食堂经营权转让给有责任心和慷慨的老板;食堂老板注重利润的同时也要保证饭菜的质量和数量;食堂厨师应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改进供餐、用餐方式,多供应小份量食品,方便学生适量选取。厨房的后勤人员要保证食堂的卫生达标,切忌餐具未经消毒再次使用,为食堂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用餐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吃得安心和放心,从而直接减少对食物浪费。

3.在学校广泛开展节约粮食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征文比赛、研讨会、爱粮节粮公益展览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粮食科技周”期间,广泛开展爱粮节粮科普宣传活动,扩大学校影响,增强全校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通过体验劳动辛苦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4.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通过思想教育让大学生知道现在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改变学生对中国地大物博,应有尽有的观念,提高并深化学生对我国粮食现状的认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浪费、不攀比,端正饮食消费习惯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认识,从根本上端正学生的态度与认识。浪费虽是个人行为,但是放大到社会和国家,则是不可容忍的可耻行为。

5.把节约行为纳入学生考核内容。把节约美德与奖学金、助学金、评优等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节约资源、节约粮食的重视,从而倡导节约,反对浪费。

6.政府要加大对高校食堂的监督力度。政府要定期检查高校食堂的浪费情况及卫生情况,进行评比活动,报道节约粮食典型和经验,曝光浪费现象。对浪费严重及卫生不达标的食堂进行公开批评,对做得较好的食堂进行表扬及奖励。引导树立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使广大学生自觉做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减少消费环节的浪费。

我们这次的调查只是小范围的调查,放眼全国,有少数地区的人还在承受着贫穷饥饿带来的折磨?根据网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仍然有低于绝对贫困标准的人口近3000万,此外还有近6000万人口没有实现稳定脱贫,如果遇到天灾人祸,他们极为容易重新反贫。因此节约粮食是刻不容缓的事。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每个大学生做起,点点滴滴的节约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我们年轻的一代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杜绝粮食浪费。勤俭,是一种美德,它伴随着每个成功人士的一生。青年人若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先养成勤俭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蒋蕾蕾.对学生节约教育的几点想法[J].环境教育,2009,(9).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篇6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富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中国人的饭碗端稳了、餐桌丰富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从“生存”转向“美好”。但是,我国有14亿人口,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任何微小的浪费都能汇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挥霍浪费,即使金山银山也会被吃光挖净。更何况到去年底全国还有551万贫困人口,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然靠后,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

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

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各地落实各项节约措施,杜绝公款浪费现象,再到开展“光盘行动”等,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各地区各部门“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渐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节约意识的树立、节约美德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前,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基本刹住,但艰苦朴素、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意识还不牢固;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铺张浪费现象仍时有发生。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整治浪费之风,养成节约美德,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示范带头,更有说服力、感召力。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当作修身养德、历练党性的磨刀石,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浪费现象。党政机关要扎紧节约的制度篱笆,管好“钱袋子”,切实遏

制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职责,协调引导推动各方形成监督合力,对享乐、奢靡等“四风”问题要盯住不放,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节俭和浪费的态度,折射出其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让勤俭节约风气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转化为人们的具体行动、社会风尚,使之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让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然而然”。

学关于制止餐饮浪费重要指示精神研讨发言

近日,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论述上来,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国际层面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今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

1.35亿增至2.65亿;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的报告也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历史性冲击”。这表明粮食安全在眼下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我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从传统美德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形成一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气,十分必要。

二、突出宣传引导,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虽然,我们之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了相关工作,制定了有关实施意见,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就在疫情期间,一些地方浪费粮食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当前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继续拧紧公众节约粮食之弦,让节约粮食化为一种永久的风气。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各乡镇要在各村、社区主干道等醒目位置粘贴“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光盘行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宣传标语,大力营造文明用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博、微信等宣传载体,加大反对食品浪费宣

传报道力度,弘扬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现象。发改委(粮食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好每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做好“节约一粒粮”公益宣传,教育部门要加大学校反对食品浪费教育工作力度,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专题教育活动,将节约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全员育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面向职工、青少年、妇女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一批志愿者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酒店等开展文明就餐志愿活动,促进全社会养成节约习惯。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职责,协调引导推动各方形成监督合力,对餐饮浪费等享乐、奢靡等“四风”问题要盯住不放,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

三、强化分类管理,倡导文明绿色餐饮模式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篇7

各级团组织、全体团员青年:

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心中应该明确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二战以来,每37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一倍,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粮食供应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达到温饱水平,XX年总产量9380亿斤,消费量9978亿斤,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

为响应省团委的号召我院团委决定在10月16日前后开展多方面的节约粮食系列活动。通过这次活动院团委旨在使得广大青年团员了解粮食的重要性和目前的粮食现况,节约粮食。特此,我院团委将以“八个一”的活动形式来开展节约粮食系列活动。

一、院团委下发一份活动倡议书。

二、院青协开展一次节约粮食专题宣传展。

三、院宣传部组织各系更换一期以节约用粮为主题的海报。

四、院广播台在粮食日当天开辟一个节约粮食的广播专栏。

五、宿舍团工委、院自律委在宿舍办一次以节约用粮为主题的板报。

六、各系团总支开展一次以节约用粮为主题的主题讲座。

七、各班团支部组织一次以“我节约,我光荣”为主题的团会。

八、倡议广大团员青年在生活中树立一个节约意识。节约每一粒粮食。

我院团委希望各系团总支、广大团青年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号召,积极参与到此次节约用粮系类活动中来。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倡议书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建国以来,我们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也是除印度外世界排名第2位的粮食浪费“重灾区”。我国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浪费粮食是对劳动的践踏,是对优良传统文化的背弃。适值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的来临,为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以下倡议:

一、争做爱粮节粮的倡导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浪费粮食折射出奢华的思想观念和浮华的社会心态。“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浪费冲击的是思想的大堤,社会伦理的防线。反对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爱粮节粮的新风尚。

二、争做爱粮节粮的践行者。“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粮食行业在收购、储藏、运输、加工各环节提升职业道德,厉行节约、科学储粮。每个公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合理消费;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坚持“餐餐不余、年年有余”,争做爱粮节粮的表率和楷模。

三、争做爱粮节粮的宣传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全球每天约8.7亿人挨饿的同时,每年食物总产量中的1/3,约13亿吨被浪费。浪费食物令全球经济每年损失约7500亿美元。省下一颗粮食,或许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人人争做节粮爱粮宣传者,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到爱粮节粮的行动中来,引领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节约一粒粮倡议书

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增强。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淡水资源紧缺和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呈加剧趋势。同时,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损失浪费现象,每年损失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xx总书记明确要求: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值此XX年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倡议:从我做起,节约一粒粮。

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爱粮节粮成为社会优良风尚。媒体将爱粮节粮作为经常性的宣传内容,报道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粮食的行为。单位、企业等各类组织、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宣传。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爱粮节粮教育,持续抓好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团日、队日活动,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节粮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广大干部群众把爱粮节粮作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水平的重要内容。

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做起,养成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广泛深入开展“爱粮之家”和“节粮小窍门”评选活动,引导更多家庭精打细算、科学用粮,粗细搭配、注重营养、健康饮食,不过分追求米面的“精、白、亮”。外出就餐不过度消费,剩饭剩菜打包带回,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公务接待、商务宴请等活动的节约措施,杜绝任何形式的食物浪费。切实抓好在全国大中学校开展的“光盘行动”、“文明餐桌”等活动,把学校食堂建成爱粮节粮的典范,引导幼儿园、托儿所和各类学校爱惜粮食、健康消费。单位食堂和各类餐馆、饭店要认真执行配餐规范和用粮标准,堵住各种浪费粮食的漏洞。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篇8

众所周知,中国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约全球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目前粮食供给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是特殊商品,是生活必需品。粮食关乎生存、发展、稳定大局,粮安天下安!粮食安全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其重要意义不必赘述。

然而,损失浪费粮食的现象却很惊人。首先看看粮食在收割、脱粒、运输、晾晒、烘干、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遭受的损失:虫咬、鸟食、霉变、火烧、鼠害、发芽、遗撒等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在这些环节损失粮食高达700亿斤。再说说消费环节,我国超过健康生活所需而消费的粮食或食物隐形浪费严重。从学校食堂、各大小饭店、婚礼宴席到家庭厨房,随处可见倒掉的白花花的米饭和面食。据统计,全国每年消费环节浪费食物达百亿斤!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诗传诵已久,妇孺皆知其意,可为什么还这样浪费粮食,不珍惜农民的血汗?

究其原因,其一,没有大局观,认为粮食供给充足,浪费点没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实,当今世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不上饭、吃不饱饭。其二,浪费成本低,很少受到遣责和处罚。其三,习惯成自然,丢掉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节俭是持家之道,节俭是安邦定国之宝,节俭能有效降低社会成本,节俭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素养和价值观的体现。每一颗粮食都是光、水、土、肥的集成,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应该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秉持的观念。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篇9

或许,大家是第一次听说“10.16世界粮食日”。当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匆忙的时代里,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飞速地运转着,我们的目光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关注得太少太少。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饱饭、吃好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还有谁会关注粮食,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堪忧:全世界人口与日俱增,粮食供应日益紧张。全世界还有许多地方和我国的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一样,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

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太多的战火与灾难,并且当时粮食生产又是靠天吃饭,产量极低。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粮食就非常的重视,我们说“手中有粮,灾年不慌”,正是源于前人对粮食的深厚情感和节约粮食的习惯,使他们度过了一年有一年,迎来了光辉的新世纪。节约粮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描述了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耕耘的场景,可以想象农民种粮的艰辛。有的人说:吃饭的钱我缴了,我浪费的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尤为严重,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据统计,今年头9个月,全球有624万人死于饥饿和相关疾病,其中约500万为儿童。非洲南部地区和一些西非国家,由于地区冲突和艾滋病,饥饿形势尤其严重。枯瘦的非洲儿童似乎已经成为饥饿的代名词。1994年,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凭借自己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照片记录着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秃鹫,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人类,通常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通常作为最终的捕食者,而这样一个错位的场景,错位的角色,让每一个人看后都震撼不已、唏嘘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口已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我们不妨算这样一笔账: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那么十亿人可节约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节约将近两千万斤,折合人民币两千万元。这笔钱若按每所希望小学五十万元算,则可盖四十所希望小学;按每人学杂费三百元记,则可使七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因此,光盘行动,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这些事例和数据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节俭自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在我们的校园里,仔细观察,也能发现许多浪费的现象。不仅仅是粮食的浪费,还有生活中的细节,例如跑操时有些无人的班级没有关闭电源,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无人使用时仍然大开、垃圾桶中丢弃着吃了一半的面包等。

在此,我提倡每一位同学让节俭成为习惯,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篇10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有哪些?让节约粮食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并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一直坚持开展下去,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一起来看看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欢迎查阅!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1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在这非常时期、关键时刻,再次点名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开出标本兼治的“药方”,足见“粮安天下”的重要性。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直面当下,光荣的历史使命、伟大的奋斗目标及复杂的内外环境,都在呼唤开源节流。端稳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因此,我们要向餐饮浪费说“不”,拒绝“剩”宴,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食为政首,问计粮食安全,用警示“粮”言,擘画科技农业现代化,让土地造福人民。古语云:仓廪实,天下安。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7月22日的吉林考察之行,走进沃野千里、绿浪滚滚的“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在田间轻抚碧绿秸秆,登观景台眺望万亩“粮仓”之际,再次道出警示“粮”言——“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这是将“藏粮于地”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也是守住近14亿人口粮应秉承的底线思维。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而这正是牵挂的大事。我们不但要向土地要粮,还要向科技要粮,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高产、高效、绿色环保的目标。因此,要深刻借鉴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挑起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的经验,大力推广“梨树模式”,因地制宜走好农业合作化道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效益,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手中,把人民忧乐始终放在心上,让千里沃土藏着的食粮,鼓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干劲,让科技之光洒向农业发展,照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明前景,让咱们新时代农民“战疫情,不误农时”,做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过上幸福无忧的生活。

软硬兼施,“全民光盘”行动,打好“金算盘”,弘扬社会节约风尚,让群众形成生活方式。“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既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勤俭节约的“软环境”。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引导大家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管好自己的朋友圈,弘扬厉行节约的良好家风,将“光盘”行动落到实处,让“打包”理念深入人心,让节约理念入脑入心,潜移默化中成为许多群众的生活方式。还要打造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硬约束”。进一步完善惩治浪费的法律体系,强化监管,采取更有力举措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建立节俭用餐激励机制和铺张浪费惩戒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公款餐饮浪费行为,把“剩宴”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集中执法力量,形成部门联动态势,织密法律保障网络,加大监管力度,依法坚决打击铺张浪费的行为。在软硬兼施中,让一粒粒饱含滴滴汗水的粮食走进千家万户,“全民光盘”的餐桌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品德。

俭以养德,拒绝舌尖浪费,用好“传家宝”,端牢中国的饭碗,让百姓心中不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这个党和国家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虽然有所改观,但是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因此,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对守护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只有重视和发展粮食生产,科学用粮、节约用粮、杜绝粮食浪费,开源和节流并重,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在应对疫情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才能让打赢脱贫攻坚战更有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有底气、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进一步。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亿万国人要从自身做起,从小处着手,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以己微薄之力汇聚磅礴伟力,共同守好我们的“大国粮仓”!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我们党诞生在苦难的岁月,无数革命先辈为了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抛头颅洒热血,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光盘行动”,虽然成效明显,但之后也存在反弹情况。在一些地方、一些场合,铺张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有愈演愈烈之势。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制止餐饮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此次的指示为契机,对餐饮浪费首先说“不”,做好表率,用实实在在的“光盘”行动带动群众勤俭节约,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在社会掀起节俭风,让厉行节约成为一种常态。

打好“光盘行动”持久战,党员干部要用好勤俭节约的“传家宝”。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面对新冠肺炎影响和防汛救灾之战,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关于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论述上来,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在头脑中刻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印记,将其牢记于心、落实于行,时时处处绷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弦”。这意味着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光盘行动”,过紧日子,切实用思想指导自身的实际行动,能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在工作生活中把钱花在刀刃上,把钱投入到党和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和民生大事上,通过身体力行的点点滴滴,带动身边人、身边群众形成崇朴尚俭的良好社会氛围,引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时代新风尚。

打好“光盘行动”持久战,党员干部要当好文明餐桌的“光盘侠”。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餐桌上不论“做客”还是“做东”,党员干部都要主动当起文明用餐的“带头人”,在落实“光盘行动”、拒绝“剩宴”方面发挥“排头兵”作用,把简朴、节约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体现量“需”而行的新理念,自觉抵制带有物质化、人情化、庸俗化的庆贺方式,严守纪律“红线”,做到“舌尖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做到不操办、不参与“升学宴”“谢师宴”,以清正的党风政风家风引领淳正的社风家风民风,主动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旗帜鲜明地“制止餐饮浪费”,带头遵守文明餐桌公约,日常用餐合理健康,食堂用餐吃光用尽,在外用餐剩菜打包,并养成习惯,以此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久而久之,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观念就会如星星之火,慢慢被全社会认可、接受,从而让制止餐饮浪费成为社会共识,成为大众的习惯。

打好“光盘行动”持久战,党员干部要念好制度建设的“紧箍咒”。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不能光靠自觉,不能见好就收,更不能走过场、一阵风,惟有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才能持续释放成效。各级党政机关的奢侈浪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发现和处理难度很大,必须动员全社会来监督,从规章制度方面建立一整套的监管机制和一支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切实落实好“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作风规定,筑牢“浪费墙”,出台“光盘行动”长效机制,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在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切实加强协调引导各个方面形成监管合力,对餐饮浪费问题盯住不放,依规依法严肃查处,不搞“下不为例”。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党员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久久为功地坚持下去。切莫让“光盘行动”变成“一阵风”,要让“光盘”的种子在我们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让勤俭节约风气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进而转化为人们的具体行动、形成社会风尚,使之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让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然而然”。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3

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把勤俭节约精神发扬下去,争做“光盘行动”引领和践行者。

不久前,有网友拍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一家超市里调研大米售价的视频,年迈的袁爷爷时刻关心着粮食供应问题。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树牢危机意识,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让“光盘行动”成为一种文明习惯。

在思想上重视“光盘”。“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意思是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古人云:“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提升党员干部的节俭意识,要从强化教育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等多方面入手,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打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烙印,将其牢记于心、落实于行,时时处处绷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弦”。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把“光盘行动”当成一门“必修课”。

在宣传上引导“光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对于国家来说,勤俭是立国之本,也是治国之道。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勤俭是立身之本、修德之道。因此,党员干部要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标兵”,要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抓好厉行节约宣传,比如鼓励各大餐饮行业通过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通过发放海报等形式,使消费者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更多的思考。

在行动上落实“光盘”。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是,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有人认为请客吃饭,讲究的就是排面,分量上一定要“长足面子”,即使吃不完也不打包,认为没有面子,“盛宴”变成了“剩宴”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落实“光盘行动”、拒绝“剩宴”上,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简朴、节约”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要做到量“需”而行,切莫撑了场面,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要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做好表率,当好“排头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群众,让节俭之风吹到城市村落、大街小巷去。

有一种美德叫“光盘”。党员干部们应在思想上重视“光盘”、在宣传上引导“光盘”、在行动上落实“光盘”,争做一名光荣的“光盘侠”。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4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农作物凝聚着辛勤劳作的汗水,餐桌浪费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光盘”的背后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奢侈浪费之风盛行,艰苦奋斗的精神必然弱化。联系“党课开讲啦”活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好比一桌大餐,是经过不断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反思形成的真理,若是党课开展流于形式、学习不深不实、理论和实践脱节,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和餐桌浪费本质上是一个道理。党课培训也要以节约为原则,追求效率最大化,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吃透,不浪费“一桌好菜”。

点餐适量,避免眼大胃小。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反思,党的理论成果已经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宝库,短时间将这些海量的成果学深悟透,达到融会贯通不现实,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新、最适合的内容来讲,避免因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浪费资源。一是要选好材,让党课营养丰富。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整呈现出来。二是要烩好菜,让党课味道可口。从讲着手,结合具体工作、经典案例、先进榜样来讲,突出重点、抓住要害、以点带面,将党课真正讲实、讲活、讲透。

量力而行,避免消化不良。走进自助餐厅,经常可以看到“吃多少拿多少”的宣传标语,学习也是一个道理,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企图面面俱到往往只能蜻蜓点水,带着目的学习才能收获知识。党员干部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坚持精神去学习。主人太热情,而自己胃口小吃不完也是造成餐桌浪费的原因之一。党员干部若是出现学习中跟不上节奏的情况要及时找出原因,是讲得太快太笼统,还是自身原因跟不上,及时调整状态,做好沟通反馈,避免问题越积越多,导致学习脱节。

细嚼慢咽,避免囫囵吞枣。“光盘行动”旨在避免食物浪费,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不能一味求快、贪多,要避免泛而不精,不能采用狼吞虎咽的学习方式,走马观花式阅读,囫囵吞枣式学习也会造成浪费。饮食的主要目的是汲取营养,学习的目的是要用,不是为学而学。党员干部要在学与思上狠下功夫,将理论知识有效分解,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做到“学思践悟”相结合,真正用好学习这个增长才干,攻坚克难的法宝,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效果。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5

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又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指出了餐饮浪费现象的普遍性、严重性,强调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珍惜粮食,让节约的意识内化于心。对于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我国而言,能实现全民温饱是多么来之不易。上世纪50、60年代的人口饥荒问题仍历历在目,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铺张浪费、“请客吃饭就得量多”等不良社会风气滋生,粮食浪费现象不绝于目。袁隆平院士痛心疾首:“这些粮食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比用刀扎我的心都要痛。”党员干部应“每日三省吾身”,请客吃饭是否攀比铺张?点餐就餐是否按需按量?吃饭是否光盘?

珍惜粮食,让节约的习惯外化于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需要自我约束、社会监督。餐厅在显眼位置张贴宣传光盘行动的标语,推出小份菜,让顾客点餐既有多样性又不至于浪费。服务员点餐时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餐后提供免费打包服务,引导消费者餐后打包。就餐者点餐时按需就餐,理性消费,“吃多少点多少”,莫让盛宴变“剩宴”。请勿大量囤积食品,尽量按需购买,既可以保证食物在食用时的新鲜程度,又可以减免因过量囤货导致食物过期、腐败造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