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疗卫生行业分析十篇医疗卫生行业分析十篇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5:39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篇1

[关键词]社会办医;政府购买服务;医疗卫生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078-02

1前言

社会办医即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其概念是相对于政府举办医疗机构而言,即从投资主体上,除政府投资以外的其他所有类型社会资本的投入。而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自己应承担的服务项目交给其他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企业。政府将自己不擅长的项目交给擅长的组织去做,不仅减轻自身的工作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此同时政府这样的行为也有利于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必将促成医疗卫生行业新的繁荣。

加快发展社会办医,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卫生服务意义重大。首先,加快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有利于多元化、多样化办医体制的形成和服务供给的扩大,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也有利于建立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扭转过往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因一枝独秀而导致的工作懒散、服务态度不佳、工作效率低下的不良局面,有利于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可以增加医疗资源投入,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难题。其次,政府将适合由社会举办的服务项目,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的方式交给社会承担,既有利于积累和总结政府购买的经验,也有利于培育市场和锻炼人才,有利于今后政府进一步扩大购买的领域和项目,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程序和过程,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效率。政府购买服务的行为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职能有重要意义。能通过购买方式提供服务,尽量不再采用直接提供方式,对政府部门不擅长、不了解的方面,大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以实现政府购买服务的发展,提高政府效能发展,促进服务业市场的活跃。

然而社会办医和政府购买卫生服务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便就其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加快规范二者的发展,从而为医疗卫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助推力。

2社会办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社会办医人才缺乏

社会办医人才缺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人才培养存在垄断、人才晋升存在“怪病”。医学人才培养周期之长让人咂舌。例如临床医学是五年起步,而按照相关规定,一位医生要想晋升为基本能独当一面的主任医师,从进入医学专业开始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而想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成为学术带头人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更毋论成为院士或是学术领军人物。人才培养上存在垄断主要是大部分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那么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高校会将自己产出的优秀毕业生留在自己的附属医院,公立医院也主张主任医生带博士生,还设置博士后流动站,这样便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精英人才团块化,相对封闭的学术氛围。人才晋升存在“怪病”是指在人才晋升上重理论研究比如重学历、重学术论文的发表,轻临床实践能力。

22社会办医在享受不平等的政策待遇

社会办医院不能享受政府补贴和免税政策,而且在医保方面,社会办医院面临准入难和进入后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低的问题。

23社会办医的定位及发展方向不明确

首先是办院思路不清,没有明确的发展愿景,没有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发展重点。此外,经营方式不当,服务形象不佳。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搞不正当竞争,甚至采用医托等各种非法手段,严重影响医院声誉,降低公众的信任。

24社会办医的发展建议

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加强核心课程的设置,减少意义轻微课程的安排;应开放思维,消除私心,保持人才的自由流动,坚持公开招聘;对于人才晋升,运用科学的绩效考核,坚持实际能力和理论的有效结合。

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要在政策待遇上保持一致。政府应落实优惠的税收政策,此外,对社会办医应降低医保门槛,提高报销比例,使规模小的民营医疗机构保持活力。

25明确社会办医的发展方向

坚持公益的性质,不能急功近利,相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采用正当的营销方式,点滴积累公信力和声誉。在这一点可以借鉴南京同仁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采用“公益营销”的方式,开展义诊和积极参加赈灾活动,用正能量得到大众的认同。

3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及对策

31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在全国开展,当今也有一些城市在进行试点工作,但总体来说,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工具性强、重项目不重组织、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当下不重未来,但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311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不够阳光

政府购买服务存在暗箱操作和寻租的猫腻儿。一些地方部门和社会组织产生权钱交易,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样的购买行为不仅不能产生效用反而浪费资源。此外,他们还把购买服务当做的工具,选择有隶属关系的社会组织或其他利益的关联者,并没有按照正常的招投标的过程,渲染不正之风,影响社会风气。

312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不够清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买什么、怎么买、向谁买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容易制造混乱,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社会组织都是不利的。

313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管理不规范

一些地区对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的资质缺乏明确的管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需要有一大批有能力、有公信力的承接主体来进行有效实施,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承接主体不具备可以高质高效完成政府购买服务所需的条件,这是造成政府购买服务难以大幅度推行的根本原因。

32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建议

22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要公开透明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公开是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必须坚持的原则,建立健全购买服务信息平台,无论购买什么、采取什么方式购买,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制定操作章程,设定招投标资质门槛,畅通信息渠道,强化惩处问责机制。建立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严把项目审核、资金投放等重要关口。此外,应动员群众参与,维护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评价权,调动群众去进行监督。

322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进行规范

应在相关文件和规章中进行规定,医疗卫生方面哪些项目可以购买,怎么购买,用何种方式购买,还应指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原则,对如何改进公共服务做出规范。

323应制定承接主体的资质

应大力扶持承接方主体市场的发展,这是发展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达,承接主体多如繁星,但不是所有的承接主体都是合乎要求的,从而就需要对承接主体进行鉴别和选择。对承接主体的规范管理上海市是一个典范。上海制定了一份目录,把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条件的社会组织列入其中,上海还把有自我生存能力,有规范内部管理,最好完成过被市场认可的社会效益良好的项目作为担任承接主体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承接主体设置门槛,可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目标的实现。

以上对社会办医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简单讨论,当然二者关系是很密切的,政府通过招投标,用外包、委托、合同的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卫生服务,政府这种放权的行为无疑为社会办医的发展增加了一个推动力,形成医疗行业的多元格局,增加医疗资源,缓解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使医疗行业相互竞争,活力迸发。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快社会办医的发展,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必然促成医疗卫生行业新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栾德成尽心尽力做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J].特别关注,2014(1):11-12.

[2]王春,刘艳社会办医机构发展困境及路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3(12):12-14.

[3]黄二丹,王书平我国医改以来社会办医的进展和挑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9):47-51.

[4]刘国恩,官海静中国社会办医的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9):41-46.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篇2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分级诊疗;基层卫生人力资源

1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5],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1.2研究方法

采用一般统计学描述的方法,利用《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有关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的相关数据资料,对目前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卫生人员基本情况、学历、职称构成和地区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分析

按城乡区域划分,农村卫生人员占比76.38%,比重较高;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公立性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占主导;按主办单位划分,政府办、社会办卫生人员居多,占比近80%;按管理类别划分,非营利性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占主体,占比82.76%。

2.2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职称构成

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从专业技术资格职称构成上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不到5%,乡镇卫生院仅为1.5%,而村卫生室人员副高及以上占比为0.0%,并且有62.1%的村卫生室卫生人员职称不详。分析表明,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职称结构不容乐观。

2.3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学历构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下,占比72.1%,研究生学历仅占1.2%;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也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下;村卫生室人员主要集中在中专及以下。总体而言,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整体学历水平较低,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低。说明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的结构分布不合理,整体质量较低。因此,培养高学历、高技术水平人才是当前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2.4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分布

按地区划分来看,东部地区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卫生人员数量较多,为1503701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3讨论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建设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的漫长过程。2016年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共3682561人,其中农村卫生人员占比76.38%。由于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属于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因此,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以农村地区居多,且大多以公立性质、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就职,其占比相对较高。对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职称构成分析来看,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比例高于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多为中级及以下职称,其他技术人员多为士级/不详,越往下层的医疗机构职称构成越偏向初级职称或无职称。值得关注的是,村卫生室卫生服务人员近60%的职称不详,并以中专及以下学历为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学历构成分析来看,管理人员的学历高于技术人员,医师和护士主要集中在大、中、专学历,且越往下层的医疗服务机构职称构成越偏向较低学历。医疗卫生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及技术要求,医疗卫生队伍需要较高学历的人才组成,虽然高学历不能完全代表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但也能从某些方面来说明一些问题。因此,培养高学历、高技术水平的卫生人才是当前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从东、中、西部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人员构成来看,地区配置差异较大。众所周知,经济利益是决定卫生人才流向的关键因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好的薪酬待遇及诊疗技术和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为卫生人员提供较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因此,东部地区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人员数最多。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篇3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henationalnon-profitandfor-profitmedicalhealthduring2005-2009wasstudied,andChinesemedicalandhealthundertakingisgivenprioritytonon-profit.Hospitalsdominatethenumberofbeds.itisstrongtousetheabilityofexternalassetsforfor-profitmedicalinstitutions,anditisstrongtothelong-termsolvencyofnon-profitorganization.For-profitmedicalinstitutionseffectivelycontrolcosts,conveniencefortreatmentandhospitalization,andgetssocialbenefitsconstantlywithhigh-qualitymedicalservices.thesetwoinstitutionshavegreatspaceofuseofresources,andcanimprovethemanagementlevel.

关键词:非营利;营利;医疗;效益分析

Keywords:non-profit;profit;medicaltreatment;benefit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326-03

0引言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集中在城市、在医院[1]。医院发展也不平衡,2005年妇产(科)医院国有52家私营43家,到2009年国有(包括集体)占妇产(科)医院总数的22%[2,3]。在上海,优势资源在医院,2009年非营利医院192家,营利医院104家[4,5]。本文拟研究对比2005-2009年全国非营利与营利医疗卫生发展情况,选出若干医疗数据分析,以期进一步找出影响中国卫生事业及非营利与营利医疗卫生发展因素的异同点并提出对策。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2006-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选取若干医疗卫生行业投入、产出指标,各数据采用SpSS数据预处理,运用比率分析法、平均增长速度[6]分析中国卫生医疗行业医院中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的效益。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2结果

各数据指标的分布、比率、平均增长速度结果见图1-6和表1-3。

3分析与讨论

通过图1-6和表1-3,通过各比率和平均增长速度看,可知:

3.1医疗机构数①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以年均

7.06%和11.08%速度增长。2009年较2005年,非营利机构增加4.17倍,营利机构增长1.39倍;营利机构占总机构数的23.9%,下降29.86个百分点;而营利性医院由15.89%上升到22.39%;营利性诊所、门诊部比例分别为76.73%和64.94%,分别提高3.38和17.41个百分点。②纵向比,营利机构以诊所、村卫生室为主,2009年分别达61.86%和

33.2%。非营利机构则以村卫生室占主体达76.76%。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以非营利性为主,村卫生室在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所占比重大。

3.2床位数①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以7.06%和11.18%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②95%的床位属非营利医疗机构。③纵向比,非营利医疗机构床位数在医院约占70%,卫生院约占20%;营利医疗机构床位数医院约占96%。无论非营利与营利性机构,医院均占主要床位数。

3.3卫生人员数①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数分别以6.03%和11.48%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②90%卫生人员为非营利医疗机构。③13%的医师在营利医疗机构工作,医疗技术含量越多就业选择面越大。

3.4收入与支出2005年,总资产、净资产、总收入、总支出等财务指标约95%或以上均为非营利医疗机构发生。

3.5社会效益分析①诊疗人次数。营利性医疗机构2009年较2005年高9.2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速度达71.36%。②健康检查人数,两类机构以年均17.58%和24.26%的速度发展,人们更多选择在非营利性机构体检。③入院人数,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以16.49%和21.38%年均增长速度发展。④住院病人手术人次,营利医疗机构年均增长21.38%,非营利医疗机构则为-8.67%。营利医疗机构以优质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取胜。⑤治愈率,2009年营利医疗机构较高出非营利机构12.5个百分点。⑥好转率,2009年非营利机构较营利高11.4个百分点。⑦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两类机构比率相关不到2个百分点。⑧病死率,两类机构均有所下降。⑨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两类机构年均增长速度相近。

3.6效率指标分析①病床使用率。非营利医疗机构利用率高,2009年达78.9%,较营利医疗机构高28.2个百分点。但两类机构还有很大利用资源的空间,提高管理水平。②病床周转次数,两类机构年均增长速度接近。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营利机构年缩短住院日速度快,2009年为7.6日,较非营利机构少1日。就诊方便、住院便捷也是营利医疗机构制胜法宝。④实际开放总床日数,营利医疗机构年均增长速度快达13.09%,较非营利医疗机构高5.07个百分点。

3.7经济效益分析①百元收入支出。相对而言,营利医疗机构对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力度更大些。②收支结余率,2005年营利性医疗机构收支结余率为负值,与营利性医疗机构以诊所、村卫生室为主相关。③业务收支结余率,进一步说明,2005年营利医疗机构在控制成本费用、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具备一定优势,社会效益不断攀升。

3.8资产负债率非营利机构为26.79%,营利机构为41.02%。营利医疗机构运用外部资产能力强,非营利机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4小结

通过研究2005-2009年全国非营利与营利医疗卫生的发展情况,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以非营利性为主,村卫生室在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所占比重大。无论非营利与营利性机构,医院占据主要床位数。营利医疗机构运用外部资产能力强,非营利机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营利医疗机构在控制成本费用、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同样具备一定优势,更以就诊方便、住院便捷、优质医疗服务取胜,社会效益不断攀升。营利医疗机构运用外部资产能力强,非营利机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两类机构还有很大利用资源的空间,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敏,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1990~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26):

283-2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6.

[3]李敏,顾俊,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2005-2009年全国肿瘤、妇产(科)和传染病三类专科医院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27):287-2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1-12.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篇4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为进一步突显出医院的作用,解决老百姓看病的困难,我国部分地区已经纷纷设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形成公立、私营、外资等多元化的组织形式,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积极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对有效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增强市场竞争逐渐成为了当下的“流行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中形成,是基层卫生机构管理者实施计划、控制、协调以及业绩评价的重要手段。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仍旧存在缺陷与不足,需积极加强预算管理,贯彻国家医疗政策,强化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实现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一、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前几年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由于受到诸多财务因素的影响,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仍旧存在缺陷与不足,需及时进行解决。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根据最新的财务制度管理得知,当前国家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预算管理模式仍旧以传统模式为主,主要是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等,在严格按照这一预算管理模式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对医疗机构的收入进行准确的预算。但是从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现状分析,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没有清楚的认识到预算管理所带来的重要性,其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仅仅按照国家所颁布的预算标准为主,这种现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核算难以落实,并且财务预算也不符合时展的要求,不准确、不合理,无法根据医疗市场的变动而变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

现如今,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与了解,部分城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并且没有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财务预算无法得到落实。另外,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按照国家规定编制了财务预算,但是从整体现状分析,仍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财务预算工作安排还是预算执行力情况都不容乐观。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个部门缺乏对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的认识,并且还会导致部分财务收支无法得到预算控制,致使预算管理趋于形式化。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编制不合理

现如今,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采取的预算编制以完成上级所委派的任务为主,并争取到预算拨款,并没有将其落实到财务管理方面。在这种发展现状下,我国财务预算管理并没有将自身的职能进行发挥,再者而言,由于部分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没有将预算实际与执行情况进行结合,导致财务管理不具备计划性,资金以及资源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算编制的时候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比如很多地区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编制方法为增量编制法,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到财务方面的诸多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导致预算不准确,无法在执行过程中发挥出引导的作用。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考核不完善

目前,我国诸多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纷纷开设了预算部门,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预算执行力缺乏有效监督与管理,这就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在整个预算管理之中缺乏刚性,出现随意性,预算执行的效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预算考核的时候,由于对业务收支情况过分重视,对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有所忽略,导致整个考核机制不健全,无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

二、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积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过程之中,需要积极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从本质上保证财务预算的有序性。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发展基础,预算管理机构需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且根据目标设立预算管理机构,实施权责分明,加强领导,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并且要对整个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检查,从根本上做好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制度,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能够得到创新发展,能够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二)积极编制科学的财务预算

根据笔者对最新会计制度的探究得知,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如果想要得到创新发展,需要改变发展的目标,真正对支出进行控制以及安排,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财务零基预算的方法,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安排支出的数目。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还需要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发展现状与自身规律,针对性的进行计算,真正做到预算科学、合理。

(三)积极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

在当前社会发展之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与控制,并且要对预算的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其中在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根据相关的成簇,要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真正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预算管理机构还需要积极掌握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要落实好政策与措施,真正解决好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四)积极建设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预算管理之中,只有强化预算的与数理,及时发现与防范预算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才能真正促进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积极建设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关键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应的管理指标、相应的责任制度、相应的发展目标,并且还要积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进行管理,此外,还要执行国家的基本准则,对于制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则需要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五)积极做好预算控制工作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之中,要真正做好预算控制工作,其中还要针对财务预算的主要规定模式,将资金进行利用,其中在预算之后的资金需要在相关部门的论证后才能进行使用,此外,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预算的整体执行情况,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考核、责任明确、奖惩制度,从而真正调动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此外,对于预算管理之中所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要进行及时的调整,要根据调整的要求以及调整的权限,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发展,真正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出资产的重要作用。另外,还要加强培训,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保证预算编制工作能够具备科学性与准确性,能够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朝着科学、可持续方向发展与进步。

三、结束语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预算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地位,在近几年新会计制度的出现之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对预算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将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分析,积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做好预算执行工作、改善预算控制工作,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素养,促使预算管理具备科学性以及规范性,进而将预算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作用进行发挥,实现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彦梅.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9:60-61

[2]华红英.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75

[3]何永东.新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210-211

[4]王小雨.新财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189

[5]徐春龙.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299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篇5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培养方法

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居民健康的守护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有扎实而全面的临床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平及和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选拔、培养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真正成为“会看病的好医生”。目前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研究成果甚少,进行相关研究对基层居民获得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1973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and)发表胜任力领域有奠基性意义的文章testingforCompetencyratherthanintelligence,标志着现代胜任力研究的开端[1],提出胜任力的概念是真正能区分生活成就或工作业绩方面优劣的深层次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美国家,由于医务人员低劣操作导致的医疗事故和医疗质量问题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更引起了胜任力在医学领域研究的逐渐展开[2]。直到2002年,临床医生的胜任力才被明确定义为:“胜任能力是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3]为了适应社会对健康需求格局的改变,在世界范围内,医学教学模式正在逐步由以知识结构和过程为基础的模式向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方向发生演变。至今,美国、加拿大、英国都已经完成针对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或指南,并且在不断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2001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公布了基于能力的培训目标,要求在病人诊治、医学知识、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改进这些基于大系统的实践的六个核心能力上培训、考核住院医师,并且对以上六大核心能力的二级标准分别下了定义。aCGme提出的住院医师六大核心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测评标准[4]。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会(RCpSC)的学者提出对专科医生进行以胜任力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是一种适应时展的先驱理念,在2005年最新的标准《2005年加拿大医生胜任力架构》(CanmeDS2005physicianCompetencyFramework)[5],提出“更高的规格,更优秀的医生,更优质的医疗”的主题。标准主要将医生的角色分成七类:专业人士、沟通者、合作者、管理者、健康促进者、学者、医学专家。2006年英国医学总会(GmC)推出关于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的《良好医疗实践》(Goodmedicalpractice),并已于2013年完成了新一轮修订[6]。在2006年的版本中,分为医疗技术服务、医疗诊疗规范、教学与培训、医患关系处理、团队合作、要求医生遵守职业道德六个方面。在2013年的版本中修订为了四个核心领域:医学知识技术和表现、医疗安全与质量、沟通与合作、维护信任。尽管关于岗位胜任力的研究在许多国家中都曾进行或正在进行,然而学界普遍的观点认为,研究对象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社会文化的不同,确实对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结构及胜任特征造成影响。而正因为如此,结合国外岗位胜任力研究的参考,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自身特点出发,将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切实本土化,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留下了可行的研究空间。

在我国,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时堪等人最先开始关注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一部分职业开展了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7]。在医药卫生领域,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李文等人于2005年启动“卫生机构管理者岗位胜任力研究”的课题,将三级医院院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卫生机构管理者的胜任特征词典库[8],这是胜任特征在我国首次被引入卫生领域。2006年,金盛华等人编制实践分析综合问卷对初级临床医师进行大样本调查,进行了初级临床医师胜任力模型与测量框架研究[9]。2007年,王贤吉等人在介绍全科医师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在全科医师的教育与培养、招聘与引进、考核与晋升等方面的应用价值[10]。2009年,王永芳等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了医院临床科主任胜任力模型,并对医院临床科主任胜任力与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11]。2013年,金丽娇等人通过全科医生工作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进行全科医生胜任力问卷调查,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构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12]。2014年,黄涔等人通过对某医科大学7所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护士、行政管理人员及患者的随机抽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收集的资料,得出6项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特征依次为临床基本能力、医师职业精神与素质、自我保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沟通能力[13]。2014年,张冬青等人对全国7个省(直辖市)分层抽取86个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14]。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孙宝志等人以辽宁省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例,采用核检表问卷调查法与行为事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15]。

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指承担职务(职位)的资格与能力。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员工的胜任力资源进行管理,包括对员工的胜任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就是对具有单位需要的胜任力的人才的获取(包括:发现、鉴别、获取)、配置和科学合理使用。有效开发,是指对员工的现有胜任力的发挥、潜在胜任力的有效挖掘和胜任力的发展。岗位胜任力具有如下特点:与工作岗位相关,是完成工作岗位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因而带有明显的岗位特性;是从表现优秀的员工身上所提炼出来的,具有牵引和导向性;是可以衡量和测评的;是与本岗位相关联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既包含显性的又包含隐性的能力和素质。关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最经典的是冰山模型,将员工个人胜任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对胜任力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层次性的排列。“冰山以上部分”包括技能和知识,与工作所要求的改变和发展。“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人格特质和动机,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这些要素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他们不太容易通过外接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作用。冰山模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利的工具,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某种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还对于担任某项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进行明确的说明,而且成为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为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提供科学的前提。

胜任素质理论体系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里已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应用性也得到了实践的全面检验。虽说在国内,胜任素质理论和应用体系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卫生领域尚属新生事物,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选拔、培养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拓展了胜任力管理的领域。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和结论对于其他非基层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医疗机构管理者们可以以此为参考,构建满足本单位战略需求的胜任力模型。有利于相关医学院校教师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培养,使他们更准确地培养农村医生所应该具备的各项素质,为即将进入的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性质特点,探索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胜任力管理的必要性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部门和医学教育单位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管理、培养、选拔、指导所应侧重的能力特征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支持。

随着基层卫生服务逐步向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职能转变,必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到卫生领域岗位胜任力,特别是结合基层医疗工作的特点,探索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能力要求,将岗位胜任力模型转化为评价指标体系,是未来该领域必须研究的课题。在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从国内外卫生领域岗位胜任力的理论和研究中吸取宝贵经验,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既切实本土化,又能满足基层卫生需求,研究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评价方法,这都是需要探索的问题。国家从2010年起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进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医学院校教师探究如何使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具备岗位胜任力,真正成为“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农村医学人才。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针对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和能力要求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将胜任特征来源文件中所涵盖的内容概括成胜任特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词典。根据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词典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在问卷附件中对胜任特征进行逐条解释。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问卷主体部分采用里克特五级评分量表的形式,调查对象按照胜任特征体现的重要程度进行选择。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全程访谈录音。完成访谈后,对录音进行文本转录,随后使用文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根据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词典中的词汇,提炼出受访者在其所描述的事件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胜任特征。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比对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最终确定和对各要素的重点程度分析邀请专家,听取他们对模型的评价和意见,从而建立有效、可靠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这种使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工作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不各种资历的医疗卫生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经典的理论及研究分析方法,探索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这样一个需要承担相对复杂的工作岗位的胜任特征结构。研究结果能确切地反映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所必备的能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理有据地理清了影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疗卫生人员工作表现的动机、特质及其他因素。在一定程度和水平上,为基层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的主要标准提供了参考。

结合国内外多年来在卫生领域关于岗位胜任力的理论和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论证其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医院管理者可以“合理用人,有效用人,善以用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价,从而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都可以有效地发挥才能。

参考文献:

[1]DavidmC.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ce”[J].americanpsychologist,1973,28(1):1-14.

[2]CarraccioC,wolfsthalSD,englanderR,eta1.ShiRingparadigms:fromFlexnertocompetencies[J].acadmed,2002,77:361-367.

[3]epsteinRm,Hundertem.Definingandassessingprofessionalcompetence[J].Jama,2002,287:226-35.

[4]michaelGStewart.CoreCompetencies[eB/oL].[2012-6-9].accreditati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Chicago,iL,USa.

[5]JasonR.Frank.theCanmeDS2005physiciancompetencyframework[R].ottawa:theRoyalCollegeofphysiciansandSurgeonsofCanada,2005.

[6]GmC.HowGmpappliestoyou[eB/oL].[2011-9-10].

[7]时堪.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586-595.

[8]李文,尹爱田,等.卫生机构管理者胜任力研究及发展[J].中国卫生资源,2005(6):270-271.

[9]金盛华,张鸣.初级临床医师专业胜任力模型与测量框架研究[m].硕士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6.

[10]王贤吉,张新平.全科医师胜任力模型及其应用.中华卫生事业管理,2007(11):727-729.

[11]王永芳,王永丽,李博.科主任胜任力模型与绩效关系研究.现代医院,2009,5(5):3-6.

[12]金丽娇,贾英雷,孙涛,等.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3659-3661.

[13]黄涔,董志.某医科大学几所教学医院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研究.重庆医学,2014,43(15):1954-1955.

[14]张冬青,何坪,邓宇.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重庆医学,2014,8(43):3048-3050.

[15]田蕾.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以辽宁省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例[m].硕士论文.中国医科大学,2014.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篇6

关键词: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海口市,中国海南省省会,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在充满活力的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海口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医疗机构建设如火如荼,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是医疗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其水平高低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也代表着医疗机构满足社会医疗需要的程度。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需求的日益提高及医疗纠纷明显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问题已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任务和核心问题。尤其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和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更明显地凸现出来。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保证和提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永恒目标,也成为加强监管的核心内容。同时,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监管也是医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选取海口市2012年~2014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和服务效率两方面各项指标,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掌握该地区近3年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指标的大体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医疗机构制定长远规划及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采用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2012年~2014年海口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信息数据,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1.2方法本研究以海口市2012年~2014年各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查找分析优选法,筛选出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两方面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并采用matlab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把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通过识别、确定、控制和评价,取得数量、进展和价值的过程体系。本研究从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两个方面选取了12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卫生资源:①医疗机构:医院(X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X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X3);②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X4)、执业(助理)医师(X5)、注册护士(X6)。

医疗服务:①服务效率:病床工作日(日)(X7)、平均住院日(日)(X8)、病床使用率(%)(X9);②工作量:诊疗人次数(次)(X10)、健康检查人数(人)(X11)、入院人数(人)(X12)。

2.2熵权topSiS法的综合评价

2.2.1熵权的原理在信息论中,熵值是对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信息被解释为系统无序程度的表达,表现为系统的某项指标的变异度。系统熵值越大,所蕴含的信息量越小,系统的某项指标变异度越小,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对应的权重越小;反之,系统熵值越小,所蕴含的信息量越大,系统的某项指标变异度越大,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对应的权重越大。所以在具体的评价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各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再对所有指标进行加权,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3]。

2.2.2topSiS法简介topSiS法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借助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去排序,也称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其分析原理直观,计算简便,对样本量要求不大等特点。也多用于效益评价、卫生决策和卫生事业管理等多个领域。

2.2.3评价模型建立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建立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步骤如下[5]:假设有m个评价对象,n项评价指标,原始指标值记为x

2.2.3.1对原始指标值x进行无量纲化及同趋势化处理,得到Vij。

2.2.3.2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评价对象指标值的比重pij

2.2.3.3计算第j项指标值的熵值hj。

2.2.3.4计算第j项指标值的差异系数gj。

2.2.3.5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wj。

根据以上介绍的确定权重方法,我们可以得出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各项指标的熵权为:w=(0.0924,0.0894,0.0716,0.0723,0.072,0.0741,0.0706,0.0716,0.1169,0.0843,0.0716,0.0785)。

2.2.3.6构造加权规范化矩阵,因为各因素的重要性不同,所以应考虑各因素的熵权,将规范化数据加权,构成加权规范化矩阵:

2.2.3.7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令Z+表示最优的方案,Z-表示最劣的方案。

2.2.3.8分别计算诸评价对象所有各指标值与最优方案及最劣方案的欧氏距离:

其中,j=1,2,…,n分别代表各个评价指标。

2.2.3.9计算诸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Ci,0

2.2.3.10从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服务效率、工作量四个方面分别用熵权topSiS法分析。

3讨论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多系统和多层次的性质,因此对医疗工作评价时,选用代表性强、较为客观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医院医疗工作的质量。topSiS法是一种简捷有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简单、灵活、方便、实用,对样本量、指标多少及数据的分布无特殊要求和限制,可以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比较直接并且能客观而真实的反映各比较指标的优劣性和优劣程度。而基于熵权topSiS方法,避免了低层次多因素权重确定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更符合实际,其模型在应用于实证分析时具有可重复操作性,既可用于不同对象之间的评价比较,也可用于同一对象不同年份的比较分析,是对topSiS方法的发展。

通过熵权值比较,医院数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以及诊断人次数占的权重相对较大,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中占主导作用,而其他各项指标的权重值相对较小,且指标值差值也很小,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也是评价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从综合评价的得分排序看,2014年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状况最好,2012相对较差,这说明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状况在近3年呈现上升趋势。对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服务效率和工作量四个方面指标分别进行分析。从医疗机构评价值角度分析来看,2012年最好,2014年最差,其原因可能与该地区医院数量设置有关,医院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也有所浮动;从卫生人员、服务效率以及工作量三角度的评价值来看,2014年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最好,2012年相对较差。通过熵权topSiS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符,对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可作为该地区评价年度或阶段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手段,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起到价值导向作用。

为了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和提升医疗机构综合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机制;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同时,市政府应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领导,研究制定全市性政策措施,统筹解决全市卫生服务问题。

参考文献:

[1]邱宏,陈静.某医院2001~2010年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6):887-888.

[2]汪卓S.基于topSiS法的某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2):104-105.

[3]刘茜,吴黎军.新疆某3所医院的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3):349-352.

[4]宋文丰,田考聪.利用综合指数法和topSiS法评价医院医疗质量[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7

[5]尚磊.卫生管理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1

[6]杨玉中,张强,吴立云.基于熵权的topSiS供应商选择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26(1):30-35.

[7]曾娜.海南省三甲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4.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分析对策建议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设施和队伍建设,加快打造农民健康工程。

2006年8月,卫生部等部委制定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并正式实施,这项投资216.8亿元的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覆盖范围最广、投资力度最大的一项农村卫生建设规划。本文旨在对我国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设建议。

二、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1、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发展现状

虽然由于乡镇合并等因素影响,乡镇卫生院的数量和从业人员呈下降趋势,但在村级卫生室的建设方面,其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都有了显著的增加,其中村卫生室的数量和覆盖率由2003年的51.5万个和77.6%增加到2006年的60.9万个和88.1%。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也由86.8万人增加到95.7万人。平均每村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由0.98人提高到1.53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普及程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2、农村医疗服务发展现状

县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数由2003年的1.7亿和921.5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3亿和1578.5万人。病床使用率也由59.5%提高到63.3%。乡镇一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则由2003年的6.9亿次和1608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7亿次和1836.1万人,病床使用率由36.3%提高到39.4%。各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病床使用率也在逐年提高。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改变了以往的就诊习惯,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建设初见成效,各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民生病可以就近得到治疗。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推广,农民在得到医疗保障之后,就医负担有所减轻,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提高。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

经过几年试点之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于2003年8月进行全面推广,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06年底,新农合覆盖可全国1451个县的5.08亿农民,参加人数为4.1亿,参合率达到了80.7%,2006年的补偿人次为2.72亿次,补偿资金达到了155.81亿元,越来越多的农民得到了医疗保障,从新农合中获益。从总体上看,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逐步规范,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所缓解。

三、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数据看来,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困难重重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目标是构建和完善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机结合,以预防保健为重点,满足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而在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在农业卫生资源方面。近年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为农民防病治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资源不足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虽然农村卫生室的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其间存在着地域布局不尽合理、资源总体不足和局部浪费并存的问题。

(2)在医疗卫生人员方面。现在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存在着专业技术匮乏、卫生服务水平低下的状况,以乡(镇)卫生院为例,具有执业(助理)医师的乡村医生只占乡村从医人数的10%,而无专业学历者多达36%。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学历低,对医学知识掌握有限,预防保健知识缺乏,不仅会影响日常医疗活动,更有可能因为误诊、误治等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3)在医疗机构合作方面。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各自独立,管理松散,缺少有效的纵向业务合作。各级机构功能定位不准确,资源利用率低,整体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2、农村医疗服务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农村公共卫生提供存在空白。农村公共卫生是面向农村地区向广大农民提供的卫生服务,也是一项每位农民均应享有的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村卫生室的产权和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多数村卫生室不愿意或无能力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再加上政府对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和制度投入不足,致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几乎成为空白。

(2)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尚未健全。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患病但又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特困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行为,也是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的《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要求在全国农村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不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包括救助标准、救助病种、救助对象、救助办法的确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机制的建立等尚在试点探讨中。二是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问题。农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样,都是用来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举措,要衔接好两种制度,使之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存在一定缺陷。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现在,经过四年的运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参加人数、覆盖面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上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全国范围内未能形成各个方面都能接受的、经济可行的、可广泛推广的合作医疗主导模式;二是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筹资机制。现行筹资方式筹资成本太高且可持续性没有保障。

(4)农村医疗保障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缺乏有效的支持保障。各项医疗保障工作的展开,需要包括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医药部门、医疗机构、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但目前存在着各部门各自为政,沟通协调困难的问题,给各医疗政策的实施与推广造成一定的阻碍。二是没有建立有效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卫生部门既管政策,又管基金收支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制约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措施,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存在失控的潜在风险。

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我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包括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引进两部分。而在软件建设方面则主要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新型农村公共卫生保障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是基础,而各项制度的建设则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政策指导。要想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必须在软硬件两方面同时加大建设投入,在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

1、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医疗机构建设方面,造成医疗卫生资源建设不足的原因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应加大基本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及改造投资,同时,应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按照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区域内卫生资源、人口数量、自然和交通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村卫生机构的布局。在整合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标准,以改、扩建为主,确定建设项目。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参与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分工和协作。

2、积极培养引进医学专业人才

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方面,中高等医学院校要针对我国农村卫生实际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并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为农村医疗机构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以改善和优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二要加大现有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交流和学习,积极提高和优化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

3、加快各项农村医疗卫生制度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制度建设

要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总结各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科学的筹款标准,补偿标准和补助范围等指标;要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扩大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农合的受益面,提高农民的收益程度;要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明确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项目范围,明确县、乡(镇)、村各级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中的职责;要完善各医疗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使之相辅相成,组成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要理顺医疗保障实施过程中各横向部门和纵向机构之间的职能,明确各方的管理职责,加强各方合作。

【参考文献】

[1]张维龙:对构建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可行性探讨[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5。

[2]吴红梅: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得问题分析与创新探讨[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特困人口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制度建设[J].中国人口科学,2007(2)。

[4]汪金鹏: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现状及宏观改革措施[J].中国卫生资源,2006(3)。

[5]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促进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J].浙江经济,2005(23)。

[6]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促进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下)[J].浙江经济,2005(24)。

[7]曲江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7(6)。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篇8

关键词: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企业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更加复杂化与动态化。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更加关注外部宏观环境变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发现企业发展的新机会和避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常用peSt的框架进行分析。peSt分析是利用环境扫描分析总体环境中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与技术等四种因素的一种模型。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做强、做大,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对其至关重要。“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等,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发展规划。笔者将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以对同类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加以指导与借鉴。

1政治法律环境

1.1国家政策扶持拓宽发展空间“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医疗器械的战略地位,因其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1年11月15日,我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制定并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次年1月18日,科技部又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产品发展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布局和相关的保障措施。预期到2015年,中国整个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将近3400亿元。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而我国仅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可见发展空间很大。

1.2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有效医疗器械产品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国家监管严格,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临床试验、使用和服务等的整个医疗器械产品生命周期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要求的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就对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管等均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条例》又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规章,以令形式。现行主要的医疗器械规章共有11个,具体如下表。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健全,为医疗器械生产、使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并保证了人民安全地使用。

1.3新医改带来新机遇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当前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规划明确了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①“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②“到2015年,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将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实现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做到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因地域、资金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其发展空间。目前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7%,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数量。因此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如何研发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产品并能销售出去,是一个新的挑战与机遇。

2经济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居民收入也随之增长。201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2011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57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81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7291万人,增加4028万人。截至2012年9月底,264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5%,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有了基本保障。

通过上述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有所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也有新进展,表明医疗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不只停留在治疗层面了,更注重日常保养和早期预防,对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3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因素是影响医疗器械宏观环境的主要因素。人口的数量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及人口流动等因素直接影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2011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3.7%,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1%,表明我国目前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长期的医疗护理需求增强,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因此未来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家庭消费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4技术环境

医疗器械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度的创新性、集成性。其发展代表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综合实力,对多个领域的技术发展有着较强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4.1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器械工业技术聚集着大量高新技术,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核技术、磁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涵盖了物理、电子、机械、光学、生命科学及网络等学科,因而医疗器产品是多学科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又是交叉边缘学科知识的集合。

4.2行业模式影响如今我国生物智能、机器人智能有了很大的突破,我国未来医疗器械将向更高科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家庭的医疗多元化与微创医疗器械的需求,开启了微型化、智能化、便携化的医疗器械研发新局面,以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及远程医疗。

通过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为企业根据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提供了有利因素。

参考文献:

[1][美]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约翰・e・甘布尔,王智慧译.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第1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刘志刚,谭云清.战略管理――理论、案例与盈利模式[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陈收,毕少菲.企业战略管理――战略选择与核心能力[m].2003.

[5]于文明,侯书森.企业战略管理[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6]金兴.医疗器械营销实务[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十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篇9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器械影响

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从2004年就已起步。当年中央投资10亿元用于试点,2005年又投资30亿元以扩大试点工作,但这些资金基本上用于房屋基建。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2010年将有200多亿元用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有数亿元将用于改善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条件。”根据《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在未来5年中,近300亿元的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及东部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支持重点。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有关中央重点支持的项目建设投资安排表明了这一点。如用于乡镇卫生院的投资约占200多亿元总投资的65%;用于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的投资额约占投资总额的30%,其中用于乡镇卫生院设备的投资约占整个设备投资的60%。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医疗器械的影响分析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我国医疗器械带来具体商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必然会促进医疗器械的采购,9亿农村人口需求足以反映该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给我国众多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我国低端医疗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比如我国政府大规模采购的大都是一些中低端的医疗器械产品,配置频率最高的就是X光机、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消毒灭菌设备。采购金额最大的是X光机和消毒设备。由于是政府采购,又是配置中低端仪器,国产设备就成为了选择的主要对象,比如上市公司中的万东医疗、新华医疗分别在中低端的X光机和消毒灭菌设备领域是领军企业,市场份额都在50%以上,是政府采购的主要供货商之一。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加快医疗企业的研发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企业就应该来加快研发,如何研制出成本比价低,使用灵活和方便的医疗企业,是医疗企业需要做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北京航天中兴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领域的创新研发,他们在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方向的同时,尤其注重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安全、有效、经济为原则,将目标锁定面向基层的普及型DR产品。该公司其承担的科技部、卫生部十五攻关项目――普及型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射线机一经上市,就因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受到了各级医疗机构的青睐。

三、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以国内医疗企业为重点扶植对象

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中央政府重点支持配置设备的方向大致为:其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如常规检查、急救、产科等。”在采购过程中应本着“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的原则,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将按“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

例如2008年卫生部与有关部门初步确定了34种产品目录作为农村卫生规划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装备品目,其中既有X射线机、超声诊断仪、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仪等常规设备,也有消毒锅、担架、一次性器具毁形器等价值不高的品种。

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在这些设备的研发、推广上做了很多工作,因此在在国内市场上我国国内企业应该成为主要的选择对象。同时在招标过程价格因素所占比重不宜过大,招标采购要透明、公正。”在招标时一定要强调服务。”在招标采购中,国家应实施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注重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医疗企业应该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

就市场的本质而言,需求必将推动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农村市场非常重要,产品定位一定要满足五大特点: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操作既要现代化又要简单易学;成本要低,以保证价格低廉;售后服务应比城市更好。”

此外农村和社区市场点多面广,配送成本势必比城市大中型医院高很多,企业需要一种新的配送思路。”根据预测,医疗器械行业格局也将因此发生变化,“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有1万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80%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操作更灵活,在农村和社区市场将前途无量。”另外,由于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长期工程,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速度很快,不久他们也会加入该领域竞争。

无论如何,目前是难得的机遇期。在这块新大陆没有被跨国公司占领之前,本土企业一定要抢先出手。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完善医疗器械法规建设,为医疗器械进军农村和社区市场铺平道路。

3.加快医疗器械的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目前由于相关政策尚未完善,医疗器械企业在准备抢食“蛋糕”的同时还有问题需要考虑。因此本文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品种时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不仅要考虑一次性购置投资的费用,还要考虑如何减少使用、维护及辅助设施的费用,符合资源节约型的要求,一方面保证基层卫生院能用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产品,另一方面给企业以公平竞争的机会。

政府采购通常会对产业发展起导向性作用,合理的方案必将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良性发展,从而保证医疗的后续应用。例如就放射设备而言,在人口较多地区的基层中心医院应适当配置国产低价位DR。”而对于以投资需求较大产品为主导的企业来说,政府能否在产品的先进性和价格之间进行平衡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

参考文献:

医疗卫生行业分析篇10

作者简介:黎保华(1965.6-),男,汉族,珠海市斗门区人,从事卫生管理工作。

【摘要】目的:了解珠海市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结果:珠海市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落后残旧,信息化建设滞后,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医疗环境堪忧。结论:政府应加大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及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CurrentStateofDevelopmentintownshipHospitalsofZhuhaiCity

LiBaohu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urrentstateofdevelopmentandanalysistheconstraintfactorsoftownshiphospitalsofZhuhaiCity,andgivesomesuggestionsformakingscientificpolicies.methodthedatewhichcollectedfromthequestionnairewasanalyzedbyusingstatistical.Resultthemedicaltechnologywasweakness,themedicalequipmentsandtheinformationconstructionwerebackward,Businesshouseswereseriousshortage,themedicalenvironmentwasworrisomeintownshiphospitalsofZhuhaiCity.Conclusionthegovernmentshouldincreasetheinvestmentininfrastructureandattracttalentstothetownshiphospitals.theoperatingmechanismshouldbereformeddeeply,andtheinternalmanagementshouldbestrengthened.

【Keywords】townshipHospitals;investigation;CurrentStateofDevelopment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乡镇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着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在解决农村居民缺医少药,增进农村居民的健康,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1,2]。为全面摸清基层卫生院现状,分析查找制约卫生院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索基层卫生院建设与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基层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对珠海市斗门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1材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斗门区5个乡镇卫生院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珠海市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卫生院人员及设备配置,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及办公场所面积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医务科或院办及相关科室医生进行访谈。

2结果

2.1人员配置、专业技术结构:全区五个卫生院,配备人员435名,其中在编388人,聘用工作人员4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5人,管理岗位人员4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5人,占1.3%(5/395);中级职称76人,占19.2%(76/395);初级职称314人,占79.50%(314/395)。在职人员中,本科学历50人,占11.5%(50/435);大专学历224人,占515%(224/435);中专学历130人,占29.9%(130/435);高中及以下学历31人,占7.1%(31/435)(表1)。

表1珠海市斗门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构成一览表

职称级别

高级中级初级

合计学历

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合计

人数5763143955022413031435

构成比1.319.279.5100.011.551.529.97.1100.0

2.2业务用房:占地面积共70322.793平方米,建筑面积30895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21426平方米,危房818平方米,床位数294张。除莲洲卫生院有新建的门诊楼和住院楼5014平方米外,其余均在1997年前建设。

2.3医疗设备:1000元以上的医疗装备器械100件(含救护车13辆、电冰箱17台),除白蕉镇卫生院2008年市财政支持购买了一批(29件,占29%)相对先进的设备外,其他4个卫生院的设备是九十年代初的国产X光机、黑白B超、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等。

2.4科室设置:各卫生院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防保科、药剂科、医技科等业务科室,担负着辖区内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生技术指导服务等职能。在职在编人员平均工资2257元月。到2010年5月底,5个卫生院共欠药款1431.22万元。

3讨论

3.1存在问题

(1)业务用房严重不足。按发展规划要求,我区5个卫生院核定业务用房面积应为4.1万平方米,配备床位952张,而现在实际业务用房仅有2.1万平方米,病床294张床,苏维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足和病床缺少在我国普遍存在[3]。(2)医疗设备落后残旧。现有的100件医疗装备和器械中,1990-2000年购买的设备占34件,2001-2005年23件,2006-2010年43件,大部分设备已超出设计使用年限,多数设备带病运行,这和张凯等人针对广州地区的研究结果类似[4]。(3)医疗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结构极不合理,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是1∶19∶80(标准为15∶35∶50),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专业技术水平低的“三低”现象,医疗技术力量相当薄弱,陈少贤等和郭艳芳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镇卫生院卫生缺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5,6]。(4)信息化建设滞后。每个卫生院平均只有10台计算机,且处在单机工作状况,主要用在防保、收费结算、行政办公。未建立内部局域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还没有形成实时监控、及时跟踪、统计的信息支撑平台。(5)医疗环境堪忧。诊疗水平不高,急救设施简陋落后,经常引发医疗纠纷和医闹。2008年以来,全区经卫生行政部门调解的医疗纠纷21宗,共发生经济补偿60多万元。纠纷和医闹除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给卫生院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2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投入不够。2007年以前,斗门区政府仍然根据1988年的相关文件精神,把卫生院推向市场化,认为卫生院应该是“赚钱自养”的医疗机构,忽视了卫生院的公共卫生职能,导致卫生院得不到地方财政的有力支持。2000年至2007年,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仅占财政支出的1.94%-2.58%左右,远低于国家及广东省高于8%的标准。这是卫生院发展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2)工作环境差,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卫生院大多数地处偏远的农村,医护人员福利及工资偏低,在职在编人员平均工资只有2257元/月,且无法得到保障。本地骨干力量流失严重,新的骨干力量无法引进来,医疗技术力量日渐薄弱,形成了恶性循环。

3.3发展和改革思路

3.3.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1)坚持卫生院的公益性。卫生院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是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应全面认识卫生院“公有性、综合性、福利性、公益性”属性,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农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2)加快推进卫生院基础建设。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粤发[2007]9号)和中共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珠字[2009]10号)精神,加大对卫生院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和改造卫生院的业务用房,按标准更新和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推进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3.3.2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整体素质:(1)合理增加卫生技术人员。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外来人口日益增加、医保全覆盖及门诊统筹实施的情况下,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更加繁重,现有编制人员严重不足。按目前实际情况,应按照区委区政府批准的镇级卫生院按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配备医疗技术人员。(2)引进高素质适用型人才。制定引进卫生人才到卫生院工作的优惠政策,引进高素质适用型人才。重点加强卫生院的全科建设,建立一支能掌握内、外、妇、儿、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全科卫生知识的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队伍。(3)加强人员培训。制定卫生院医务人员中长期培训规划,立足本市二级医疗机构,实行定向多层次培训,切实提高卫生院卫技人员业务水平,推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3.3.3进一步深化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1)推行院长竞争上岗制,加强管理监督。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择优上岗。落实其人事、分配、业务等管理自,实行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卫生院院长的管理和监督考核工作。(2)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增强卫生人才活力。建立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招聘医技人员。对医技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管理制度。创造宽松的个人发展空间,作风好、技术精、善管理的人才可进入管理层,使医技人员感到在基层卫生院工作有前途、有希望。(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采取激励机制,使卫生院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挂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4)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通过科学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把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提高业务水平放在同等的位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赢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

3.3.4认真解决医疗纠纷和医闹问题,切实优化医疗环境。一是加强管理,减少医疗事故。二是争取相关部门重视与支持,设立医疗过失责任保险基金,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构。三是公安部门一定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干扰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和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钟爽.我国农村乡镇卫生院基本卫生服务功能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张朝阳.我国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J].2005(06):362-365

[3]苏维,王禄生,章程,张楷莹,刘燕.卫生Ⅷ项目乡镇卫生院规模控制和功能适宜评估.现代预防医学[J].2008(09):1652-1653+1659

[4]张凯,胡鹏飞,卢萍,陈少贤.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利用状况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J].2009(07):512-515

[5]陈少贤,巫小佳,靳娟,郭艳芳.广东省乡镇卫生院领导与医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J].200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