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互联网特点十篇移动互联网特点十篇

移动互联网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59

移动互联网特点篇1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方式需求特征应用

1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述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移动互联网这样一个新奇事物不了解,人们自然用过去的经验去看,就将其定位为互联网的延伸和补充,是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互联网。这样一个思路之下,移动互联网的形态、模式、商业模式都自然想从互联网中搬过来,这件事情,从2001年10月第一个3G网络商用,这种思维举不胜举,渗透到移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新媒体领域。今天中国,乃至全世界没有一个商业上非常成功的新媒体,大部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都不算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2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

2.1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不是自由开放的平台,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从第一天就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也知道它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使用的态度非常不同。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邮件,用户也不满意,但是用户知道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没有管控,所以用户除了删除,只能隐忍。移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短信,用户是需要运营商进行管理。

2.2庞大的自下而上的用户群。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群是从上而下,最早的用户群是有知识的人,有钱人,年龄也相对较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是一个很不同的用户群,最早使用移动互联网,有非常高传染性和粘着度的是三低人群,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这个人群正是因为手机学习门槛较低,价格也较低,也有通信工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手机有非常大的依赖感。对于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来说,他们需要交流、沟通、帮助,把他们和世界联系起来的唯一工具就是手机。因此,他们是最有粘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2.3广域的泛在网。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广域的泛在网就让随时随地、如影随形成为可能。这也让大量需要即时的业务和通讯成为可能。今天几乎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被马上发到微博上,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这就是广域泛在网的作用。

2.4强制性。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我们被强制接收信息。今天手机远不是一个通信工具,它已经从通信工具,转变为我们社会关系的全部。智能手机的时代,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只要铃声一响,我们必须要看手机,提醒度很高,强制力也很强。

2.5永远在线。智能手机已经做到了可以24小时在线。以前的服务,除了电话和短信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没有一个互联网的服务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永远不关电脑,这件事不可能做到。永远不关手机,这已经成为一种可能。通信的即时,互联网再好的即时工具不能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永远在线正在悄悄改变这一格局,QQ再强,它不能让用户关了电脑还能接收到信息。微信却是收到就可以提醒。

2.6病毒性信息传播。曾经信息的传播是一点到多点,二次传播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所以很容易进行舆论控制。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是病毒性的传播,即从一点传播,很快进行多点发散。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被强制携带,信息是被强制提醒,网络是泛在的网络,手机是永远在线的。信息更容易象病毒一样高速度、广泛的、大范围的传播。

2.7安全性更加复杂。在互联网时代,电脑还是一个科研和办公的工具,它和个人生活紧密相联的程度远没有智能手机高。智能手机已经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它又是随时随地被携带着,是永远在线的,更容易暴露人们的隐私,也更容易成为一个安全的隐患。智能手机可以轻易地泄露用户的电话号码和朋友电话号码,可以方便地泄露短信信息,可以泄露存在手机中图片和视频。这些很容易构成安全的威胁。更为复杂的是,智能手机的GpS形成的定位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对用户进行实时跟踪,这其中的信息全面而复杂。而智能手机中正在形成的电子支付能力,远程支付的密码泄露,近场支付安全隐患,使智能手机不但是一个方便的工具,它也正在成为手雷,给社会生活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问题。

2.8占用用户时间碎片。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一点对多点的传播。电视时代,使用的时间非常集中,黄金时间、普通时间、垃圾时间,用户时间成为电视争夺的最核心的资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随时随地携带着智能手机,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差不多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看到用户在使用,把用户的闲暇时间都占满了。

2.9身份识别系统。和电脑相比,手机更有私密性,也和个人的身份息息相关。智能手机中电话号码就是一种身份识别,若广泛采用实名制,它也可能成为一个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在很多银行和支付系统中,手机的识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识别标志。这意味了智能手机时代的信息传播可以更精准,更有指向性。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骚扰,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

2.10定位系统。随时移动的智能手机,GpS/北斗等的卫星定位,以及通过基站进行定位,第一次让手机具有了随时随地的定位功用,这些功能使信息可以携带位置信息。

2.11业务管理与计费平台。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一直是一个云管端整合的平台,它具有业务的管理与计费能力,这些能力的整合,可以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从传播更多走向服务,成为一个服务体系。移动互联网因为实现了身份识别,可以永远在线,同时无论是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技术已经成熟。业务管理和计费已经不再是大问题。

2.12智能感应的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终端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不仅具有计算、存储、通信能力,同时智能手机具有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感应能力,这些智能感应让移动互联网不仅联网,而且可以感知世界,形成新的业务。

因此,移动互联网绝不是网络速度,它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终端不同,终端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正在改变我们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也在超越互联网的体验。

3结束语

人们为移动应用领域开发各种工具和功能,使其能够迅速打造新功能,服务于目标用户,“通过培育健康、庞大、迅速增长的移动社区,帮助更多内容、信息、数据、服务出现在移动互联网上,人们将更加依赖于移动互联网。

参考文献:

[1]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移动互联网特点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视觉传达;图形设计;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85-0217-04

0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移动通信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四代的发展。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Lte的上行/下行速率分别达到了50mbps/100mbps[1]。结合了mimo技术后,宽带传输能力和高峰值速率方面更是惊人,从而使得移动宽带服务变为可能,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在互联网时代养成的使用行为并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移动互联网。

做为一种“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借助视觉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设计,可以认为是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的延伸与扩展。视觉传达设计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载体的发展必将引导设计风格的转变。视觉传达设计也经历了早期的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个阶段,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互联网时代,使得视觉传达的载体有了革命性的改变,而在互联网基础上进化的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媒,具有迅捷、及时、价廉、交互性好、传播面广、随时随地的特点,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移动互联网络传播的视觉传达设计、又会受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制约。

本文介绍了视觉传达的设计特点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了在这两者有机结合的过程中视觉传达的未来设计特点。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根植于移动设备的终端必将有新的多媒体展现形式,而这些新的媒体展现方式将影响视觉传达的设计,使得视觉传达设计衍生出新的风格和特点。

1视觉传达理论及设计基础

视觉艺术一直是艺术的主流形式,从古代的绘画、雕塑到今日的印刷、图片,都是视觉艺术的表达形式。视觉也是人类获取信息最为直观的方式,绝大部分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视觉传入大脑的。视觉传达则包括了“视觉符号”和“传达”两个概念,所谓“视觉符号”就是指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的所有符号,比如文字、雕塑、电视、绘画等。而“传达”则是一个信息传送的过程,通过符号、文字、图片向信息的接受者传送需要表达的信息的过程。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用视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要素就是文字、图片以及色彩。这三种要素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构成,这也就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这三个要素,把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这些要素传递给每一个接受到这个信息的接受者,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起到传播的作用。关于视觉传达设计所涉及到的领域有很多很多,像广告、图片、商标、路牌、等等,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但在设计学中,还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作出了一个划分,主要有:字体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招贴设计。而在多媒体得到充分应用的今天,以上这些设计,越来越多的被融合在一起,为信息时代的设计风格注入活力。

2移动互联网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特点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进化和发展,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更小、更智能、但是它的容量和处理性能受到体积的制约相对于传统终端有较大的差距。这些特点都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下的用户界面设计、图标设计、文字设计等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与传统互联网有较大的不同。

移动终端相对于普通终端机,体积更小,可显示部分一般小于5英寸。用户使用终端的视觉距离在15cm~30cm之间,一般来说,人的视觉注意力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左上到右下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人的视觉注意力会逐渐减弱人的最佳视域一般在画面的左上部和中上部,而画面上部占整个面积的三分之一处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理想的视觉流程符合人的认识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自然、合理,在编排设计中,也要依据人的这一视觉生理特点,使传达要素尽量按照人的视觉流程流动,并且可以利用各视觉元素之间产生的节奏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移动互联网的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文字设计的阶段、图形设计的阶段、动画设计的阶段、直到现在动态设计的阶段。

2.1文字设计阶段

移动互联网的视觉传达,可以认为是从最早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开始,以早期的linux、Dos等操作系统的简单的指令界面,可以认为是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的第一代产品。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专业性强、使用文字来传达信息、界面简单、使用指令来执行用户的操作。但是他们也有着非常鲜明的缺点,人机的交互不够,信息的传达方式不够丰富、对于指令的执行太过于严格,无法容错。这一代视觉传达的设计奠定了互联网的视觉传达的设计基础,尤其是文字设计的基础,即信息的描述、信息的反馈。

这个时代的互联网产品并不能称之为多媒体,但是却为后续产品指明了方向和思路。而在这个阶段,移动互联网还没出现。移动终端还没有视觉传达的概念,只能进行听觉的传达。

2.2图形设计的阶段

1995年,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95,作为一款图形操作界面的系统,windows95影响了此后十多年的互联网Ui和界面表达方式。所有的应用、程序都被缩放称一个个小小的图标,这些图标的大小都近似,阵列形式排列在一起,图标下方配文字名称,点击图标之后会有下拉窗口的描述和操作,这些设计元素构成了最初的可视化操作的界面,并深深的影响后续的移动互联网的视觉传达设计。比如现在的android、ioS操作系统都采用了类似九宫格的小图标设计方案。这一代互联网时代的设计产品,首次将图形设计、文字设计、色彩设计结合在了一起,真正使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较为容易的被常人所接收。一方面,设计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体验和使用习惯,另外一方面,计算机产品也制约着设计风格的发展。由于受到硬件设备的影响、如图形处理芯片、处理器等计算能力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图形、符号、文字都是以简单的平面形式展示的,由于受到终端硬件计算能力的制约,并不能展现太多光影、色彩的效果。这个时代设计特点在文字设计方面能够有非常多的文字字体供选择,大小色彩都可以调整。在图形设计方面具有简单的图形、较为强烈的色彩对比,但是色彩之间缺乏过度和渲染。这个时期的互联网设计产品可以认为是第一代的多媒体设计产品,也是第一代将文字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结合在一起的产品。由于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远远不如pC终端,这个时期的移动终端设计落后互联网整整一代,还停留在文字设计的阶段,有简单的图形设计,但是也是通过符号拼凑而成,色彩极为单调,一般只有单色。

ioS系统带来的革命。在计算机领域的视觉传达设计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芯片能够对图形进行大量的运算,从而能够渲染出更加逼真的3D效果,2D向3D的转变在各个领域都涌现出来,在游戏领域、操作系统领域、浏览器等。如何通过边框、界面、文字的亮度、光影变化,使得向用户传达出一种立体的效果,使得虚拟的东西逼近现实。而这种让虚拟的东西逼近现实的设计,最终在终端中引入了“触觉”这一感念,当然这里的触觉也是通过视觉的反馈来达到的,最终这种虚拟触觉的产品消灭了存在了多年的终端按键。

在ioS和android系统中,引入了非常多的动态效果,从等待、进入、退出等操作中,都可以看到动画的效果,动画的效果使得终端界面之间的切换不再僵硬,而变得更流畅,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体验。从windows系统和ioS系统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相对于传统互联网设备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异同。在pC机上,由于屏幕足够大,能够显示足够多的信息,因此,在屏幕上体现的都是背景不动、图标不动、鼠标在动、用户的操作是主动的,而系统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而在ioS和android系统中,由于移动终端体积的制约,使得他们的屏幕能够显示的信息有限,桌面上基本上都排满了图标,为了应对这种状态,android与ioS的设计是桌面不动、图标在动。然后此时的图标并不能显示多少动态的信息,只是为了能够将足够的多的图标显示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因此,所谓的动,只是位置在动,并不能做到互动。在本质上,这时期的移动互联网的视觉设计还是图形设计的延续,只是加入了更多的动画效果,而非动态效果。

2.3动态设计的时代

无论是windows、ioS还是android系统,在界面设计中,真正能够显示的有效信息都极为有限,对于快速的移动信息时代来说远远不够,而仅仅只能在用户体验和流畅度上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不同界面之间流畅、快速的切换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在ioS和android系统上,图标的作用仅仅作为一个装饰,本身并不能传达出多少的信息,图标只能通过优美的图形设计,加上文字描述而吸引用户去点击。未来的视觉传达界面,将由呈现应用转变为推送信息为主体。因此,在这里大胆提出未来终端界面设计中需要满足的几个设计特点:

1)高互动性:图标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功能,要能够与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不再扮演一个商标,一个广告,引人点击,而是一个动态的橱窗,能够实时的动态的向用户传递信息。能够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内容推送至主屏幕最为显眼位置;

2)高效率:由于图标在未来很可能进化为动态展示信息的窗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屏幕大小上传达信息,将推送的信息描述清楚,就需要有简洁、清晰的文字设计;

3)及时性:移动互联网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随时随地的连接互联网,获取各类信息。移动网络速度快、实效性强、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信息推送给用户;

4)高自由度及个性化设计:未来的终端用户界面的发展,需要迎合用户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设计。在过去的界面中,只能对图标的位置进行摆放,而在新的一代系统中,要求能够对图标进行自定义的设计,自定义大小、色彩、位置、传达的信息内容等。要求用户对于符号、图形、文字的操作设置有很高的自由度任何文字、符号、图片都要求可以点击、反馈信息,充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5)极佳的用户体验和反馈:这里的用户体验,指的就是在现有的ioS系统、android系统流畅的触控操作基础上,新的系统必定要更为流畅、更为动感,能够充分展示视觉冲击的效果。

满足以上5点的要求的移动终端视觉传达设计,会是一个动态的界面。所有的图标,都将具备很高的操作性和互动性,成为一个智能窗口。信息的显示和推送,将会以更加主动的方式传达,而不是等待被动的点击。智能窗口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浏览细心,甚至可以控制它的缩放、全屏,在上面直接进行相关的操作,而同时又不影响其他窗口在屏幕上的信息推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多任务系统。

一个未完成的半成品:windowsphone系统磁贴。磁贴(tile)是在metro中被提出来的,metro开发的内部名称为“typography-baseddesignlanguage”(基于排版的设计语言)。致力于信息的推送而不是呈现应用,它免去了大量亢余的界面元素,使得界面更加清爽和直观。metro设计主题应该是:“光滑、快、现代”。他的出现消灭或者正在消灭一个经典的终端设计元素――“壁纸”。长期以来,壁纸作为桌面和图标的背景,从windows95到ioS系统都有应用,但是在metro的设计中,如果用户沉浸于系统和信息本身,那么他会被各式各样的磁贴所吸引,而根本不会看见壁纸:

从磁贴可以看出,在一些简单的功能上,用户无需点击进入应用就能查看到信息,比如照片的浏览、微博的推送、股市的涨跌等,都可以在小小的磁贴上进行显示。磁贴本身可以看成是一个小终端屏幕,因此,他也可以是3D,可翻转的设计,从而显示更多信息:

从3D磁贴,或者称之为多维磁贴来看,三维的磁贴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三维意味着在在磁铁上仅仅需要一次向左或向右的滑动就能够显示任意一维的信息。

多维度的磁贴,意味着屏幕上的推送信息量可以成倍数增长,而桌面应用的信息组合则能够成指数增长,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用更为苛刻的眼光去看待,磁贴仅仅解决了信息的推送,能够使得用户专注于信息本身,仅仅解决了信息的传达,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解决用户信息的反馈。所以,智能窗口或者智能磁贴应该是磁贴的进化,不仅仅能够在磁贴上进行信息的浏览,还能够编辑信息,像使用终端一样在磁贴上直接使用应用。智能窗口,将是一种真正的多任务系统,用户可以一边看终端电视、一边收发邮件,还能够查看最新的微博信息,将一个物理意义上的终端裂变为多个逻辑上的终端,而每个智能的磁贴和窗口就是这个逻辑终端的载体,每智能串口都能够随意调整大小,根据用户对于当前应用或者应用的需求程度进行推送、缩放,显示在最为显要的位置,用户只需要随意点击就能够在多个应用之间切换,无需复杂的退出、进入、加载等过程。充分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信息的爆炸性需求:

智能窗口能够使得移动终端成为真正的多任务系统,使得移动终端和个人电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当然这需要足够强大的硬件能力作为支撑,随着芯片技术、图形计算技术、设计工艺的进步,我们相信这样的设计并不遥远。

3结论与展望

本文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特点。从最早的互联网/多媒体产品的文字设计,到中期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windows系统的图标、图片、标志、文字结合的视觉传播形式,使得信息时代的进步能够为常人所接收,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及体验。随着后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设计风格的演进、终端设备硬件能力的提升,动画、3D等效果不断的加入,处理的速度不断加快,极大的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一时期的ioS终端系统、android终端系统虽然能够看到windows系统的影子,但是在信息的传达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用户不仅仅实在使用一个应用,甚至在使用这个应用的同时,观察它运行的过程也成为了一种体验,这种信息传达的方式最终带来一场革命,消灭了终端上的按键,以虚拟的按键进行信息的传达。然而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都没有摆脱windows系统留下的影子,图标的设计固然生动,但是对于移动终端有限的屏幕大小来说,信息传达的效率不高,如何能够在尽可能小的空间里提高利用率,使用动态的磁贴可以认为是一次尝试,这种动态的磁铁,有效的防止了图标设计中由于图标大小不一引起的屏幕显示面积的浪费,同时,具有动态显示功能的磁贴,不仅有原来图标的功能,还能通过动态的反转,显示有效的信息,同时还能对信息进行编辑、发送、反馈,这就使得原来的图标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图标,而是一个智能窗口,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拉升等多种形式调节不同窗口之间的组合,使得较小的屏幕得到了较高的屏幕利用率。

无论如何,设计与技术始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使得设计师可以大胆的应用各种动感绚丽的效果,同时设计风格的转变,也将影响改变用户的使用行为和习惯,进而影响到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未来,这些不同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之间必将高度融合,我们相信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体验不仅仅在于视觉,而上升到一种视觉和虚拟触觉相结合的高度。当然这种“触觉”的体验,也是通过视觉传达的效果来实现的。视觉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甚至会超越技术本身的力量,为未来的多媒体终端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R.irmer.”multisitefieldtrialforLteandadvancedconcepts”.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2009,2.

移动互联网特点篇3

1、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移动性上,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当然,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和终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2)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

(3)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4)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2、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国情、文化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凭借着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以娱乐类业务为例,目前,基于手机的娱乐内容已经创造了一个数百亿元的市场,成为运营商发展的重要战略。2007年初,和记黄埔旗下3集团在全球主要市场推出的以X-Series命名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娱乐类服务。

2.1日本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日本可以称得上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其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全球40%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的日本人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80%在3G终端上使用业务。除了数据接入费和广告费之外,来自移动内容和移动商务的收入超过10亿美元(以上数据为2007年6月底数据),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28万,占移动用户87%的比例(2007年底数据)。

根据wirelesswatchJapan2007年9月的报告显示,日本移动运营商提供的主要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移动搜索、移动音乐、移动社交网和UGC、移动支付和nFC应用、移动电视、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广告等。

日本移动运营商采取的包月资费方式,以及用户终端性能的提高、双向高速移动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从最初的信息服务、图铃内容下载,到目前具有移动web2.0特性的新业务,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三大移动运营商致力推动的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与融合将进一步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用户从中可以真正享受到无处不在的接入与服务。

2.2韩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韩国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根据韩国互联网发展研究机构(niDa)的调查,2007年6月,韩国共有3.4亿互联网用户,其中46.8%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在移动用户的比例为51.3%,比2005年9月的统计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自从2002年韩国移动运营商把CDma网络全面升级到CDma20001xeV-Do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SKt和KtF分别推出了包括一系列高端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双向高速网络进一步带动了具备移动web2.0特征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用户市场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从铃声下载、新闻服务等逐渐向移动多媒体、移动社区、移动UGC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转移。据估计,约50%的韩国人口都是SKt的移动赛我网注册用户(tekes&FinproGlobaliCtteam2007.9),在线交易类业务也极大的冲击了离线业务市场,如移动拍卖等。

根据niDa在2007年9月的最新调查,韩国用户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移动多媒体服务、移动音乐门户网站服务、手机游戏、移动购物、手机银行以及包括移动搜索、移动社区等在内的无线和固定互联网互通服务。

2.3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与日韩不同,采用的是wap协议。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多数采用wap接入的方式。根据CnniC的调查,截至2007年3月底,我国wap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6.5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2.6亿个。根据用户规模、网站数量以及用户特征等方面综合判断,目前wap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相当于传统互联网2000~2001年间的发展水平。

与日韩两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状况相比,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最感兴趣的还是手机图铃业务、音乐和游戏业务。而2003年前后,韩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最感兴趣的业务是图片、音乐和游戏,日本的音乐和游戏类业务也在移动互联网开始起步后的2~3年左右最受用户欢迎。目前日韩用户的兴趣点已经从图片和音乐下载类业务逐渐向具备web2.0特征、体现移动和固定互联网融合的业务转移。预计在今后的1~2年内,随着我国移动网络带宽的增加,用户对业务的需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信息量少的内容获取类业务向视频类业务、体现移动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业务转变。为了适应未来客户需求可能发生的变化,我们认为移动UGC、内容共享/下载、移动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发展趋势分析

3.1实现技术多样化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1)网络接入技术多元化

目前能够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大致分成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wimaX和传统3G加强版的技术,如HSDpa等。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所,使用户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接入相应的网络,这势必要求终端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也就是多模终端。

(2)移动终端解决方案多样化

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手机,也是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常用的设备。intel推出的miD,则利用蜂窝网络、wimaX、wi-Fi等接入技术,并充分发挥intel在多媒体计算方面的能力,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服务。2007年11月初美国亚马逊公司了电子书阅读终端——Kindle,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从亚马逊网站下载电子书、订阅报纸及博客。

与此同时,手机操作系统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诸如微软的windows系统;Linux操作系统、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等都在努力占据该领域魁首的位置。

(3)网关技术推动内容制作的多元化

移动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应用的发展使得有效连接互联网和移动网的移动互联网网关技术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采用这一技术,移动运营商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并更有效地管理网络。移动互联网网关实现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网络侧的内容转换等技术适配web网页、视频内容到移动终端上,使得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从“比特管道”转变成“智能管道”。由于大量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移动网络上的流量越来越大,在移动互联网网关中使用深度包检测技术,可以根据运营商的资费计划和业务分层策略,有效地进行流量管理。网关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移动互联网内容来源和制作渠道。

3.2商业模式多元化

成功的业务,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特点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间。目前,流量、图铃、广告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主体,而新型广告、多样化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的探索方向。

广告类商业模式是指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而盈利则是通过收取广告费来实现,典型的例子如门户网站和移动搜索。

内容类商业模式是指通过对用户收取信息和音视频等内容费用盈利,典型例子如:付费信息类、手机流媒体、移动网游、UGC类应用。

服务类商业模式是指基本信息和内容免费,用户为相关增值服务付费的盈利方式,例如即时通信、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均属于此类。

3.3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设备与服务融合的时代,是产业间互相进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着的特征。

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产业间、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推动了传统电信业向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大iCt产业的演进,原有的产业运作模式和竞争结构在新的形势下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在产业融合和演进的过程中,不同产业原有的运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在改变,产生了更多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为了把握住机遇,相关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转型。他们充分利用在原有领域的传统优势,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争当新型产业链的整合者,以图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终端制造领域,领头羊芬兰诺基亚公司于2007年8月29日推出了名为ovi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目标是以其在全球十数亿手机用户为基础,全力拓展移动互联网市场。2007年11月,Google组建了开放手机联盟(openHandsetalliance),来推广其基于Linux的开源手机软件平台——android。直接挑战微软的windowsmobile的商业授权模式。美国苹果公司2007年1月携ipod在数字音乐下载市场成功之势,了音乐手机iphone,正式进军移动通信领域并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对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积极参与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市场竞争中。(编选:)

《关于申报“特约研究员”认证的通知》

为系统整合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资源,做好“产学研”各领域专家的对接工作,特决定推出“特约研究员”项目,来为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与实战领域的专家、高官、行业人士,搭建一个涵盖理论研究、个人展示、观点传播、成果分享、课题申报、项目合作的第三方研究服务平台。

移动互联网特点篇4

移动互联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

要想有效进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的社会互动方式、新的社会信息传递方式以及新的社会问题。

移动互联网推动了多样化的新媒体形式和新沟通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社会互动方式。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集中体现了双向互动、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本质特点。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过程已经很好地利用和体现了上述本质特点。但应当注意的是,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已经展现出了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其具有随时随地沟通的能力。传统互联网具备随时沟通的特点,但由于其不可移动性,无法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不同社会主体的功能。与之相比,移动互联网这种无处不在的特性,不仅使得社会互动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形式倍增,使更为广泛的社会个体和组织更为便捷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互动在形式上具有诸如分众化和碎片化沟通等鲜明的特点。因此,创新社会治理活动应当考虑如何应对和利用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会互动海量化、互动形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等因素。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新型数据以及相应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技术,为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能够提供极为丰富的地理相关信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通过GpS、BS、wiFi、iBeacon、Gimbal等地理信息与定位技术,移动互联网可以构建一张从室内到室外、从天上到地下的全方位地理信息网络,从而可以获得传统互联网环境下无法实现的实时地点信息、区域与范围信息以及轨迹信息,有助于利用新信息来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基于地点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能够为解决我国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结构性问题和人口服务及管理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不仅如此,随着对数据分析和利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诸如空间数据建模和空间数据挖掘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会发现新的社会问题并提供新社会治理思路。

移动互联网为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新型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形式不断被创造出来。伴随着这些新型社会活动,一些潜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社会治理的新问题。例如,近年来网约车、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等商业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冲突、社会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而现有的社会治理模式对这些新问题尚不能给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些问题的出现,集中体现出了社会互动关系和互动形式的改变、社会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途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时间不确定性,以及社会治理边界的扩张,突出反映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对社会治理动态性、整合性、情景相关性等方面的要求。

社会治理创新,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适应新型社会互动方式,树立全方位社会服务理念,在社会治理形式和渠道上进行创新。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首先,应当适应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会治理新特点。政府职能部门应革新社会治理理念,并以理念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行动,深入理解互联网思维所强调的“开放、融合、民主、参与”等特征,理解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时间、空间、人/物的场景交互革命,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惠民利民服务,做到为群众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其次,“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积极实现在社会治理互动形式上的创新。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沟通优势,以更加灵活、便捷、个性化的渠道和互动方式吸引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组织和个人积极、有序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第二,健全信息共享与整合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近些年,政府网络和信息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多种社会治理信息已经初步形成了整合性网络和综合性利用。但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前期的政务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更多是基于传统互联网的思路建立的,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信息采集与整合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主动性、及时性和精确性等优势;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能有效实现,缺乏对部门间信息孤岛、办公协同不足、社会治理碎片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另外,现有的信息平台本身也无法解决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区域社会治理新问题。

因此,下一步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应着力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当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新政府决策网络。针对新的信息问题建立云平台和大数,努力编织“云”上的政府决策网,将基于移动互联的网络数据纳入到现行的大数据云平台中,实现社会信息的互联互通、共融共享。其次,应当努力提升信息化平台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及时发现、处理社会问题,实现对社会的全地理范围覆盖、全天候即时响应和全网平台智慧化,提升对社会矛盾问题的预知度,提高对社会的管理水平,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最后,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矩阵式组织结构,制定跨职能部门、跨治理区域的综合协作机制,有效利用移动互联信息,解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治理问题。

移动互联网特点篇5

你是否希望: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也能参加公司视频会议,在火车上也能在线收看喜爱的电视剧,在度假圣地也能与你的朋友分享美妙时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一切都可轻松实现。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全球性网络是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而它们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侯自强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信息产业部奚国华认为:“其带来的将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震荡整个产业的核聚变”;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说:

“我们需要移动互联网疯子”;诺基亚Ceo康培凯说:“诺基亚渴望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沿,成为真正融合互联网和移动性的公司”。

本文既是研究分析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的热点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2.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大师们眼中的移动互联网

没人怀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但在感受这个“新世界”之前,尚有几许疑云笼罩在移动互联网上。移动互联网到底是互联网的延伸,是在网络的模式下往前发展,还是一个全新的网络体系,要重新构建业务模式、产业链,这是一个关系产业未来的大问题,却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众多学者、企业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他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三类:技术论、虚无论和特性论。

(1)技术论

技术论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传统ip技术的主机不论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动的,或者只能在一个子网范围内小规模移动。而移动ip主机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如果不改变其ip地址,就不能介入这个新的子网,如果为了接入新的子网而改变其ip地址,那么先前的通信将会中断。宽带ip技术就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它可以使移动节点用一个永久的地址与互联网中的任何主机通信,并且在切换子网时不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

移动互联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高速接入的途径,以往的技术,包括采用电路交换的GSm系统都满足不了高速接入互联网的需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虽然是定位于移动多媒体的,在移动环境下提供互联网服务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业务特征。但是,在第三代系统之前,在第二代与第三代之间怎么办?在第二代系统中,GSm是目前使用最广的,所以首先就应该在这个使用最广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上解决移动高速接入问题。GpRS就是作为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过渡技术。它是一种基于GSm的新型移动分组数据业务。

移动互联网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用手机上网浏览。在移动通信中,由于线路容量的限制及移动通信制式、终端数据格式、显示模式的多样性,使得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不能再沿用固定互联网中的一些标准,尤其是应用层的一些协议和服务,于是wap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应用而生。1997年6月,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和无线星球(Unwiredplanet)四家公司发起成立wap论坛,目标是产生一个适用于不同无线网络技术的全球无线协议规范,解决用手机上网浏览的问题。中国移动提出的wiiSe(wirelessip/internetServicesenvironment),就是针对移动互联网提出的端到端综合解决方案,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2)虚无论

虚无论者认为“只要一个互联网,wap网将来注定会消失”,“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的延伸,只是接入终端的不同”。理由很简单:现在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一种业务,这种业务天然要求使用移动的终端来实现,而不适合pC机。至于上述的技术问题,将来都不会是问题。“各种类型的移动网和无线网称为互联网的无线扩展,或互联网的无线接入网,使得它们的各种移动或无线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从而可以获得互联网的各种信息服务,并能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通信。这种扩展了的互联网称为移动互联网或无线互联网。”

在虚无论者看来,移动运营商所要构建的移动互联网是采用CDma、wiFi、HSDpa、tD-SCDma、wimaX等技术组成的“无线接入网”和以imS技术为基础的“ip移动多媒体核心网”,通过这个网络,用户可以连接到各种应用甚至获得互联网服务。如果将这定义为移动互联网的目标,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的移动接入”,移动用户已经可以使用不少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手机邮箱、移动搜索、移动博客、手机电视、即时通信……但是这些应用大部分是将互联网原有业务直接移植延伸到移动终端之上,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的互联网应用。

从用户角度来说,这种说法很有道理。用户不会关心怎么样去实现移动互联网,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感兴趣?能否承受这项服务的价格?服务的操作是否便利可行?日本的i-mode就认识到这点而大获成功。他们不讲技术,而是从“满足用户体验”的角度包装和宣传各种移动互联网内容和应用。

(3)特性论

特性论者认为“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延伸和补充”。移动互联网不等同于“移动网+互联网”。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自身特点会对传统互联网的应用形式带来很大的改变。互联网在建设之始就形成了一个“去核心”的理论,不建设管理层,网络只是一个透明的通道,这个基础上的互联网是一个对等网,所有的接入设备都是平等接入的,因此,自由和开发是互联网的基本理念。一个透明的网络上所有服务无法进行收费,也就形成了互联网基本收入模式是间接收费模式。和互联网不同,电信网是一个层级管理网,在它的建设之初就附载了管理体系、计费系统、身份识别和认证。手机屏幕很小,输入输出非常不方便,完全实现互联网的业务是不可能的,企图把互联网上业务和模式照搬到手机上,是完全漠视变化和发展,漠视移动互联网的个性与特点。基于电信网的移动数据和机遇互联网数据业务,是两种根本不同格的业务,在无管理的互联网上要建立起收费模式是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无视电信网的特点,照搬互联网的模式也将抹杀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在3G到来之时,不能用传统的电信眼光,也不能以传统的互联网眼光看移动互联网,需要找到一个不同于过去的模式,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

移动总裁王建宙认为:如果手机只是去模仿和拷贝互联网的话,我们很难设想移动互联网会有很大的发展。他举了个例子:目前的手机电视就是拿手机看现在已有的电视节目,完全是中央电视台放什么,手机里就可以看什么,我们把它叫做“tVinmobie”。但实际上,因为手机的储存量很小,很难设想一个人能够连续一个小时看电视。因此手机电视的第二阶段应该是向“tVformobie”发展,专门创造出一些针对手机播放的电视节目。

“同样是宽带,用户不愿意为固定宽带支付费用,但是涉及到个人终端的时候,就希望享受一些个性化服务,并愿意为此付费。”由此可见,在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中,向互联网学习和移植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行,可鉴别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可运营、可管理的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上提到的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都有一定道理。在本文中,我们更赞成特性论。我们要做互联网,就要从一个新的体系去理解互联网,而不是带着大量的旧的互联网的痕迹去看移动互联网,不是本能的、不由自主的搬互联网的一套,要深入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特性,研究其终端、技术、用户感觉、用户需求、开发出全新的、适合互联网需要的技术和产品。

3.移动互联网对我们有什么样的革命性影响——我们眼中的移动互联网

大师们给我们阐述了他们眼中的移动互联网,接下来想必你最想知道移动互联网到底将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个人

作为用户,也许我们并不关注移动互联网是什么以及是怎么实现的,我们关注的是它对我们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移动互联网将带来的精彩:我们可以在汽车上参加炒股或拍卖,由于不在现场,可以不受周围人情绪的影响,理智地做出判断。将来我们手中的移动互联终端就象一部生活得小百科全书:想吃东西,问它那里有可口的美食;想看电影,问它各电影院都在上映什么影片;想到外地,问它方位几何,那条路不堵车,当然它还可以再更广泛的知识层面成为你的老师,因为移动互联网网上的远程教育服务业在悄然兴起。你可以在旅游中,用数字相机拍下当地的风光,立刻通过手机发给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一起分享你身边的名山大川。忙里偷闲你可以玩个小游戏放松下自己。当你身在千里之外却惦记家里的小孩或老人时,你可以轻轻一按手机按键,家中情况即尽收眼底。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警惕移动互联网可能带来的问题。因为手机的个性化、位置化特征,你上网做过什么、你在那里,这些信息运营商都知道,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定向向你营销产品,获取利益,不法份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以博客为例,在互联网博客里,你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可以展现自己所长;但是,也有人利用博客声讨别人,相互谩骂、争吵,通过暴露别人的隐私争取点击量。对于手机博客来说,手机博客不仅是服务模式上的创新,也是对博客机制和理念得发展与提升。这种移动的自我媒体使用户可以随走随写、随录、随拍、随发、随读,而且是以图片、视频和流媒体信息为主要形式,信息的获取、浏览及反馈的效率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因为如此,移动博客更容易引发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泛滥,更难控制和清理移动博客媒体中的个人攻击,名誉伤害及对版权的侵犯。在这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对隐私安全不免存在顾虑。

(2)企业

移动互联网对企业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企业,一类是作为用户的企业。

第一类企业像苹果、诺基亚、微软、中国移动等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均积极介入,使得这个新兴领域的竞争日渐升温,终端争夺战也空前白热化。微软成功将葡萄牙知名手机软件公司mobiComp纳入囊中,Zunephone将是微软进军手机市场的先锋;老牌手机厂商诺基亚以4亿多美元受够了全球最大的手机操作系统Symbian公司52%的股份,使其成为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同时诺基亚还宣布收购了一家德国的社交网站plazes;苹果依靠iphone迅速攻城略地;谷歌用其开放的android手机平台战略似乎已让各大厂商们挣钱机器[5]。

互联网正在成为不同行业的粘合剂,催化着移动通信、pC等行业的加速融合。然而与这些所有行业不同,移动互联网领域目前谁都难成带头大哥,中国移动拥有用户数和网络但困扰与移动终端体验不统一的问题;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实力不俗但却难于涉足业务;诺基亚终端垄断三分之一但却无法保证用户体验;Google一统互联网却不能在移动设备实现同样体验。

因此,移动互联网之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所有参与方的想像,目前大家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意图瓜分移动互联网,但事实上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各方或许都应该承认:每个公司都在各自行业都是老大,但是在融合汇集之地却是各有优势,只有合作才是共同开发移动互联网的唯一之路。正如胡世明所说:“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的共同推进和不断创新,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基础运营商应领导产业链的龙头、增值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

至于作为用户的企业,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市场动态并进行快速反应,这一点很重要,移动互联终端就是他们占领市场先机、成功经营的保证。

(3)政府

政府既是移动互联网的监管者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者,移动互联网产业现在还不成熟,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与管理,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政务将带给政府诸多便利。

从传统意义上说,移动互联网具有封闭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所依托的移动网络是封闭的,这一点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最大的区别。韩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而韩国政府在使移动互联网开放,摆脱移动运营商的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韩国政府的基本出发点是希望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鼓励大量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促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形成。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求移动运营商降低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月付费用。从2002年12月开始,政府准备推出五种不同的针对数据传输业务的资费计划,以降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实际使用费用;第二,政府将推动修正移动运营商河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利润分成协议,使内容提供商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夺得稳定的收入来源,鼓励内容提供商生产出更加优秀的移动内容;第三,政府将支持推动对移动商务支付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第四,政府即将启动m-Government计划,使韩国公民能够利用手机接收来自与政府各种信息;第五,政府将修订法律,允许基于位置的服务设施的创建,增加新的商业机。此外个人数据保护也是政府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最后,韩国政府还要求移动运营商向第三方内容提供商开放移动互联网。

中国移动互联网情况和韩国相类似,韩国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鉴。另外,移动互联网文化如果在最开始建设时就没有重视和搞好,越到后来,弊端就会越加明显,到时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就把移动互联网的文化建设提到议事议程是未雨绸缪,同时又是势在必行。

如今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纷纷建立政府网站,把提供网络服务作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密切政府与企业、公民关系的有效手段。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政务作为新一代的电子政务,具有不受网线,网络接口限制、配置简单、应用灵活等特点,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社会资源的节省,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移动政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信息、信息采集以及信息交互。信息即短消息服务,例如短信预警、短信公告、短信对内通知、短信对外通知等。信息采集:例如政府利用短信息进行的各种调查,也包括公民在遇到市政设施破损时给政府发短信提醒。信息采集业也可用于监控,例如广州移动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增值服务,建立一套应用于交通、环保、水位、气象、供电、供水、管道天然气、煤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对各类现场采集后的数据进行实时传送,使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城市整体运行动态。信息交互:例如经常需要现场办公的执法部门、市政部门利用GpRS查询车辆信息、公民信息或者地下管网信息。

4.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未来创造条件

3G牌照发放近一年来,互联网与移动网的加速融合,不仅给整个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业务的加速移动化也给移动运营商的增值业务产业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移动运营商根据新的形式积极应对,也需要我们警惕移动互联网走向另一个泡沫。回头看来,世纪之初的那场互联网泡沫之所以走向破灭,产业合作链条的断裂和免费服务的推行是根本原因。在此将主要从运营商角度来分析如何推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短信业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成功。所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未来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未来互联网业务移动化得进程中,移动运营商应该“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扬经营性网络优势的同时,有效克服互联网免费经营模式的劣势。否则,移动运营商就会重蹈固定网络的覆辙,逐渐被沦为承载业务的管道,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当前,国内移动运营商无线互联网门户与独立wap门户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有偿”还是“免费”、“由运营商主导”还是“由社会主导”这两种发展模式的冲突,归根结底是移动网与互联网经营理念的冲突。因此,面向未来,以运营商位主导的无线互联网门户与独立wap门户如何在竞合中实现共同发展,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另外,虽然诸如移动博客等新型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相继涌现,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类业务商业模式尚不清晰,运营商都在寻找可行的合作模式、资费策略和分成机制,需要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

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表示,随着各手机制造商河互联网企业竞相推出各类无线服务,运营商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他认为,目前移动通信产业面临着巨大变革和挑战,这些挑战并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商业模式。因此,移动运营商必须通过创新产业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价值链,以应对当前的变革与挑战。业界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的共同推进。当前,虽然移动运营商面临着比以往更复杂的竞争形势,但从长远来看,移动运营商与终端厂商、it产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产业各方的合作依然是大势所趋,建立多元化得移动互联网产业合作模式也已成为必然。

移动互联网特点篇6

相较于传统互联网,位置信息是移动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属性。利用位置信息,可以开发出各种别具特色的移动应用服务,如基于位置的社交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位置信息随时获得周边的好友信息。移动互联网不仅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平台,也是方便用户交流的场所。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特性,用户的交流沟通更为方便快捷。用户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各种不同的移动社区,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联系。随着硬件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功能被不断得到增强,各种支持视频、图片和录音功能的手机越来越丰富,多媒体信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移动应用中。如用户即时拍摄或简单编辑照片或视频,上传或下载音视频信息等.随着各种基于音视频的移动业务的出现,借助于移动终端的移动特性,用户可以将捕捉到的即时事件迅速到互联网上,供别人访问,再加上位置信息,便使得移动业务的媒体属性得到增强。某些新型的移动应用甚至可以能够进行网上的直播。

移动业务的实现技术

总体而言,移动业务的实现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移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互通性技术;移动web2.0技术;移动业务的辅助技术。实现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互通,使得移动终端能访问传统移动互联网的内容是扩大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重要基础,因此该技术受到业界的广为重视。如网页全浏览技术,该技术能将传统互联网的网页内容通过转换适配到移动终端上,用户在手机上浏览该网页,能实现和在pC上浏览的同一体验。有多种技术可以实现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互通,如基于元数据的匹配,基于服务器的适配,基于浏览器的适配等,当前基于浏览器的适配的方式应用最为广泛。

移动web2.0技术是在web2.0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移动ajax技术:ajax技术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是当前诸多web技术的融合,如表示层的XHtmL和CSS技术、拥护数据交换的XmL和XSLt技术等,使用ajax技术能增强互联网应用的接口功能,使得用户能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移动ajax技术使得移动浏览和移动下载更为方便,使得移动应用更为丰富,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实现应用聚合的移动mashup技术:mashup是一种网络应用,它利用原应用的api接口或者RSS的输出作为内容源,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web应用形成一个新的应用,其基础是开放的api接口。服务商可以通过各自的api接口,整合自己的多个产品或多个功能模块,在自己的平台上实现统一的服务。或者服务商建立一个通用的平台,将其他服务商的服务转化成统一的服务接口,供用户在平台上组合调用。在移动互联网上应用mashup技术可以产生许多创新应用。移动widget技术:移动widget是一种移动应用程序,使移动用户不需要移动浏览器就能直接访问自己喜爱的互联网内容和业务,用户还可以创建自己的内容并和其他用户进行分享。widget是mashup技术发展的产物,是面向用户的小型应用。用户可以利用开放的api使用mashup技术与他人分享widget应用。

根据移动业务和应用的特点,还有一些适应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特点的技术,如:移动视频技术:用移动终端播放高清晰度的视频必然需要硬件的支持,这便增加了移动终端的成本。而在移动网络上传输视频内容也需要一定带宽的支持。为了满足移动媒体业务发展的要求,利用移动终端上传、播放和下载高清视频,出现了多种高质量的移动视频编解码技术和视频传输技术。移动定位技术:位置信息是移动业务的重要特性,借助于手机终端具备的GpS功能,移动定位技术能即时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从而增强移动业务的应用功能。目前最为主要的移动定位技术有a-GpS、tDoa、e-otD等。移动搜索技术:手机用户对搜索结果的精度要求较高,为了满足这一特点,移动搜索中更为注重专业化的垂直搜索技术。

移动热点应用业务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特别是3G网络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移动应用中的通信瓶颈问题。各种移动应用层出不穷,发展迅猛,正日益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移动浏览/下载:移动浏览和下载是最为基本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功能。在移动应用中,ota下载作为一个基本的移动应用,能为其它的业务提供下载服务,是重要的移动技术基础。

移动社区:由于手机具有能随时随地进行沟通的特点,因此社区网络在移动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移动社区以位置服务为基础,能提供聊天室,博客和视频等服务。移动社区业务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建立群组和个人空间,具备独有的社会属性,是未来发展迅速的移动应用服务。

移动搜索:移动搜索是一种重要的移动服务,是指用户利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进行搜索,获取wap站点和互联网信息。与传统互联网搜索相比,移动搜索更注重个性化和精确的搜索结果,并利用这些搜索结果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移动广告:移动广告实际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支持互动的网络广告,通过移动平台传播信息,具有网络媒体的所有特点。同时由于它的移动性使得用户能随时接收广告信息,因此比传统互联网具有更大的优势。按实现方式划分,移动广告业务可以分为短信广告、流媒体广告、游戏广告等。

移动应用商店:作为新型的软件交易平台,苹果公司在2008年7月首先推出了在线应用程序商店,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紧跟其后,各大厂商也纷纷推出各种基于andriod的在线应用商店,促进了移动应用的发展。目前移动应用商店已成为重要的手机应用服务,也是移动互联网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移动游戏:随着移动终端的硬件技术的发展和3G网络带宽速度的提高,利用手机处理在线多媒体的能力日益增强,移动在线游戏成为移动产业的一大发展热点。移动游戏能提供多种形式的娱乐功能,由于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此具有更大的用户群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移动互联网特点篇7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趋势;热点业务;智能终端

引言

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但是,传统的互联网技术在满足用户的实时接入网络需求方面,却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近几年,移动互联网以其全面、便捷的特点,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的梦想,已经逐渐发展为现代通信领域里的热点领域。根据《2015中国移动互联发展指数数据报告――2015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年度盘点》,了解到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规模截止2015年已达20亿台。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2016年1月20日,《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指标规范》作为我国移动互联网数据服务领域中,第一份成文的行业标准,在全球大数据峰会(GBDC)上正式。这是我国移动互联网数据行业标准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今后业务发展的热点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为今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业务的创新提供有效的依据。

1移动互联网技术

从广义上来讲,移动互联网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互联网,并提供移动网络访问服务的各种网络的总称。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大领域通过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物,移动互联网不仅继承了互联网的网络体系架构,在网络技术、能耗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并且可以有效实现移动实时接入,从而使手机用户及时获取大量所需的信息,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让互联网中的网络资源与无线通讯之间形成紧密地融合。其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使得用户能够随时的连接互联网,不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环境因素的约束,获取信息更加地方便、快捷。其三,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不具有连续性。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2.1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相关业务在市场中所占据的份额不断扩大,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现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1相关业务逐渐丰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正走向多元化的道路。部分领域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视频、游戏、音乐、新闻、出行、医疗、移动支付等相关业务的推出,已经取得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商业模式逐渐地成熟,许多移动互联网业务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收益。

2.1.2热点业务迅速发展,少数业务独具优势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增长的非常迅速。根据有关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突破9亿。空前的市场机遇,使得移动互联网相关的热点业务得到蓬勃的发展,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但是,从当前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中可以看出,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应用使用习惯趋向于“少而精”,因此只有少数业务独具优势,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举例来讲,美团外卖、滴滴出行等服务于日常生活场景的典型应用为手机用户提供了线下的便利服务,因此在市场中实现了快速地兴起。我国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在推动整个通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出了重要的力量。

2.1.3业务发展因地域不同呈集中化、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条件同样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业务发展因地域、人口等因素的影响,表现为集中化、地区发展不均衡等特点。随人口迁移,用户继续向一线城市集中,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了大约一半以上的移动增值业务经营者。但是,尽管其他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不具优势,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价值。

2.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上网速度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综合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发展状况,可以预计,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着重面向信息化、娱乐化、商务化和行业化发展,以满足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相融合,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具有高效计算、智能感知、便捷传输、绿色节能等特性的移动互联网将会是物联网的基础。首先,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移动云计算使得物联网拥有更高效的处理能力。高效计算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其摆脱节点电量受限、计算能力受限等局面。在智能感知方面,拥有众多传感器以及最新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将成为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重要源节点。与此同时,多个智能硬件之间也可以通过app来实现互连互通,从而有效实现物联网。在网络传输方面,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接入方式以及组网方式都是物联网所需的主要网络技术,以保证物联网能够稳定的运行。在绿色节能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定位、传输、能耗优化等技术均适用于物联网。总之,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势在必行。

3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热点领域

我国的信息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突破9亿。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在社交领域,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围绕着关于兴趣、企业社交等方面进行发展。因为人们对以兴趣为目的的社交有着强烈的需求,所以移动社交不再是单纯的pC端向移动端的简单延续。以企业社交为例,企业社交目的在于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免费、自由的社交网络,而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企业社交愈加便捷。其次,在移动支付领域,今后主要的发展趋势是从多种支付场景到一体化支付的转型。随着人们对于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一些互联网公司在移动支付的产品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均已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生态建设的重要一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移动支付领域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次,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将从关注商品本身转换为致力于关注交易模式及过程的创新,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最后,工具类应用的丰富多样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app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基本完成了普及,据资料显示,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规模截止2015年已达20亿台。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大规模发展,当前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间窗口。文章主要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发展现状,并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发展趋势以及热点业务,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邹乃峰,廖名华.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浅析[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4).

[2]董爱先,王学军.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14(3).

移动互联网特点篇8

移动互联网应该算当下最热的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目前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除了基础的通讯,还有金融、人们吃喝住行各个方面。因为移动终端涉及的太多我们的个人信息,导致信息安全成为目前移动互联生活的重要威胁。本文分析移动互联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措施

手机控成为了现在很流行的词语,上到老年人,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开始接触智能手机、paD等智能设备,像我的同学,几乎每人一部手机。正式因为移动互联越来越普遍,深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自然会涉及到很多个人信息。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时常爆出个人信息泄露等丑闻,使得安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我们应该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移动互联网信息的安全,使得移动互联网健康的发展,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

1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1移动互联网基本概念

移动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连接移动网络,获取多媒体、互联网等服务,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都算移动终端。由于手机是目前最普遍的,本文主要以手机移动互联来介绍。移动互联终端、应用与服务(app)再加上移动网络,是移动互联网三个主要的因素。

1.2移动互联网基本特征

1.2.1网络接入方式多样化

移动互联网是用户获取服务的基础,移动终端联网方式多种多样,本身有移动数据网,很多地方也都有wiFi,目前大部分手机还可以设置移动热点,使得用户基本实现随时随地畅想网络。

1.2.2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式多样

目前,智能手机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购物、支付、乘车、导航等等,同时手机还能收集用户大量的个人信息和生活习惯。移动互联终端已经成为用户信息的载体,彼此依存。

1.2.3移动互联网信息管理水平提高

社交是移动互联最有粘性的应用了,也是移动互联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这种较强的信息传递和交互能力需要更加专业的信息管理。

2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大量网络垃圾,严重影响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

现在app可以随意下载安装,尤其是安卓终端,下载渠道很多,很难有效的去管理。有些人就利用这一点,在app下载中夹杂大量的消费陷阱或者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另外,在我们使用app时,经常会弹出一些广告,当我们不慎点到后,产生额外流量。有些应用或者软件,会携带木马病毒来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尤其现在手机都有大量个人隐私和经济信息,后果是很严重的。此外现在很多虚假广告、垃圾信息也会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传播,有些软件甚至会产生恶意收费的情况。

2.2移动终端多样化引发的信息安全

目前,移动终端普遍是智能化终端,随着移动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加,移动终端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也导致病毒入侵方式也多样化,终端的风险系数不断加大。用户对终端的使用频繁以及终端的开放化是造成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尤其是过去,企业更加注重的是移动终端的功能特点,忽视信息安全,所以导致现在经常出现信息安全的问题。

2.3ip网络引发的移动互联信息安全

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采用的是扁平化网络形式,ip化是其核心内容,ip自身的安全风险日益成为移动安全的重要部分。现在很多网络攻击行为,极大地影响用户的使用,有的甚至会影响移动核心网,用户信息数据的传输等都会受到影响。

3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因素

3.1相关管理政策不健全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相关的法律还不健全,尤其是信息安全的预防机制比较落后,当事件发生后,都是事后处理的多。现在我国还没有出台比较规范的管理手机互联网病毒、接入程序等法律法规。这就导致没有办法按照明确的标准对移动互联网用户或企业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

3.2app开发管理不科学

现在移动app种类越来越多,而且每天都有很多app推出。官方app还好,出现问题的情况不多,现在第三方app管理成为了影响信息安全的关键点,尤其是第三方app研发人员越来越多,他们更加注重商业利益,这就使得他们缺乏信息安全的考虑。现在很多app都能查看用户的通讯录、位置等个人信息。

3.3用户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意识

现在很多移动用户都缺乏信息安全的意识,比如随意登录免费网络,而不去注意其安全性;下载一些应用应用后,不去设置一些设计隐私的权限,导致个人信息被应用收集;随意点击推送的一些网页或者小游戏,都在增加信息安全的风险系数。

4移动互联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4.1完善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的法律制度,是维护移动信息安全的前提和关键。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协调移动互联网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建立健全移动信息安全的预防措施,严厉打击信息安全犯罪,使其不敢去破坏信息安全;移动终端实名制是维护用户信息安全的有效措施,所以需要严格执行实名制的实施。

4.2加强移动终端管理力度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生产力度要不断加大,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智能化移动终端中智能手机应用的安全技术与产品研发管理,充分协调好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链条。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以及销售环节的工商管理,国家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规范监督检查工作流程,加大查处工作的管理控制力度,若出现安全问题,必须按照标准制度严肃处理。

4.3增加移动用户信息安全的知识普及

要想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是关键,毕竟现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太复杂,各种各样的app充斥在我们生活里,需要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注意安全防护。

总而言之,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难度性较大的工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移动互联网用户以及各企业移动互联网网络的正常运行,对移动互联网自身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我们针对移动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从整体出发,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保障移动互联网运行环境的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福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01).

[2]邓青殷,黄兆敏,洪真忠.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浅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06).

[3]吕晓峰,周蓓.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管理[J].中国新通信,2014(21).

移动互联网特点篇9

移动互联网广告,作为“第五媒体”移动营销的一种重要策略与手段,在国内外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增长空间。来自emarketer的预测,2012年全球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达64.3亿美元,2016年将增至236亿美元。2012年,美国(22亿美元)将超日本(17亿)成为全球最大移动广告市场。在人均手机拥有数量有绝对优势的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远不及美、日及南韩等国,业界普遍认为缺乏移动广告经验及运营商基础设施支持是国内移动广告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开展移动互联网广告业务的现状,剖析移动互联网广告商业模式,并提出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的广告系统架构。

一、移动互联网广告特点与类型

(一)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特点

与传统的媒体广告相比,移动互联网广告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个性化:移动互联网广告以移动终端为最终的呈现载体,移动终端作为个人的通信工具,被使用者随身携带,在与外界沟通、获取信息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性,这种独特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投放具备个性化特性。交互性: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与广告投放侧进行一定的交互,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同时移动终端可以通过与在线支付系统的结合,提供支付渠道,有助于更快地实现营销目的。实时性: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总是在线”特性,使移动互联网终端用户总是“可以访问”,在获得用户许可的情况下,使得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推送更加及时、直接,具有较强的实时性。

(二)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类型

若将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的系列动作的发起方划分为网络侧发起和移动终端用户侧发起,以移动终端用户侧作为动作的参考点,可将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类型分为拖拉式、推送式及交互式三大类。拖拉式移动互联网广告为首先由移动终端用户侧触发的投放模式,移动终端用户首先使用移动数据增值业务,触发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对终端用户特性进行匹配,选取合适的广告内容,向移动终端用户投放一次性广告。推送式移动互联网广告为首先由网络侧发起的投放模式,主要流程为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直接对目标终端用户投放一次性广告,无须由终端用户侧发起。交互式移动互联网广告为首先由网络侧发起广告投放,与终端用户建立临时的情景会话后,网络侧与终端用户侧通过多次交互完成广告投放的过程。

二、移动互联网广告商业模式剖析

(一)移动互联网广告的价值链

移动互联网广告涉及的利益载体及价值流向图1所示:广告主为是价值链的起源,通过支付一定费用,为其产品广告信息。广告主委托广告为其代表,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广告策划。广告承担着广告的整体策划、制作与投放等工作,当选择移动媒体渠道时,广告与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渠道及用户群,实践其广告投放策略。内容提供商为广告提供广告创意及内容服务。运营商提供基础网络能力、用户群,通过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技术平台,并将广告信息利用自身天然的渠道网络,向运营商终端用户投放广告。移动互联网渠道商,为广告的投放提供渠道和展现的载体。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渠道商可以为某一大型手机站点,也可为运营商自营站点或移动渠道如短信、彩信等。

移动终端用户,为广告投放的受众,经移动互联网渠道获取广告。终端用户群的行为将直接决定着广告投放的效果,当用户因接受广告宣传,而触发购买行为时,用户将变成消费者。技术提供商,是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的提供方及维护方,为运营商提供技术支撑。广告主的广告投放资本,按一定的比例,流向广告、运营商、渠道商等,其中运营商及渠道商占了分成的主要部分。终端用户发生购买行为后,价值一定程度上回流至广告主。由价值链可知,运营商的所运营的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具有重要的聚合作用,其能功能能否满足各个利益载体的需求,将直接影响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的效果。

(二)移动互联网广告的计价模式

根据移动互联网广告的不同分类,移动互联网广告有不同的计价模式。基于拖拉式广告,移动weB/wap类广告,广告计价可以Cpm或CpC来结算。Cpm是指广告内容每一千次展现的广告主需要支付的价钱,CpC是指广告内容每一次点击所需支付的价钱。基于推送式广告,以短信和彩信为主,广告计价可以每发送一条短信的价钱计算。

(三)关键利益载体分析

对于移动互联网广告价值链的利益载体,其主要关注点分析如表1所示:对于拖拉式移动互联网广告,由于渠道商浏览量的大小差异,直接决定了投放广告的曝光广度与速度,因此,具有大浏览量的渠道商具有广告的选择的话语权,此类渠道商以卖方形式出现在广告市场,将广告位卖给具有较高Cpm的广告;而运营商作为屏蔽广告,面向渠道商的接口,需尽可能提供价Cpm格较高的广告实体给大浏览量渠道商投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同等条件下,只有提高广告投放及时率及精准度,才能吸更高的Cpm。故在拖拉式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过程中,投放的及时率与精准度,成为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首要考虑的因数。对于推送式移动互联网广告,渠道商由运营商担任。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有节奏、精准地推送广告成为运营商及广告的关注点。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为移动终端用户设立免打扰机制及选项,以提高用户体验。

三、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的设计

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位于移动互联网广告价值链的中心位置,是移动互联网广告活动利益相关者的聚合平台。根据前文的分析,用户体验为决定着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成败,因此在本系统设计中将进入终端用户注册广告及终端用户数据库。

(一)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架构

根据分层设计、松耦合及开放性的设计原则,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二)主要模块功能设计:

1.接入层

短信能力接入:通过Smpp协议,实现与运营商短信中心的对接互联;彩信能力接入:通过mm7协议,实现与运营商彩信中心的对接互联;

2.业务层

用户许可管理:供终端用户注册广告服务及更新个人基本信息、喜好信息及免打扰设置的功能模块。广告投放策略管理:为广告提供广告管理、设置广告投放策略,包括展现时间段、对同一终端用户展现频率、用户群定向参数(年龄、喜好)等。渠道商管理:为渠道商提供广告站点管理服务,根据渠道商设定的站点属性,生成嵌入式代码片段,嵌入式代码片段将嵌入至渠道商门户侧。终端用户数据库:存放终端用户个人信息、个人喜好、免打扰设置的数据库。目标用户定位引擎:内部核心模块,供广告拖拉引擎及广告推送引擎调用,负责根据终端用户的个人喜好信息匹配选取合适的广告内容。

3.展现层

开放api:利用webservice封装的一组拖拉式广告投放接口,供渠道商的门户站点、移动应用程序进行调用。

(三)典型业务场景描述:

(1)终端用户注册广告服务(图3)①移动终端用户登录用户许可管理门户(wap/weB门户);②门户询问用户是否愿意接受个性化广告服务,并将获得运营商的积分回馈,用户选择接受,进入注册流程;③用户填写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喜好、设置免打扰机制,用户许可管理模块更新终端用户数据库,返回注册成功信息给用户;④用户许可管理模块通知积分系统更新积分状态,积分系统返回更新完毕;⑤用户许可管理模块调用短信能力接口,发送积分回馈成功给终端用户,注册过程结束。

(2)拖拉式广告投放流程(图4)①移动终端用户浏览运营商自营wap门户,wap门户嵌入的代码片段向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发起广告请求,并传送用户的mSiSDn;②开放api模块接收拖拉式广告获取请求,将消息格式化后传送至广告拖拉引擎;③广告拖拉引擎将消息传递至目标用户定位引擎,该引擎根据用户mSiSDn发起对终端用户数据库的查询;④终端用户数据库返回用户的相关信息给目标用户定位引擎;⑤目标用户定位引擎根据用户信息,向广告数据库发起对匹配广告媒体的查询;⑥广告数据库返回匹配的广告媒体至目标用户定位引擎,目标用户定位引擎检查后返回至广告拖拉引擎;⑦广告拖拉引擎封装广告媒体URL后,返回至开放api;⑧开放api将广告媒体URL返回至运营商自营wap门户;⑨运营商自营wap门户获取广告实体文件,并向终端用户展现个性化广告;⑩广告数据库生成广告投放记录。

移动互联网特点篇10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手机媒体应用传播及营销策略

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应用则是指能够在手机上安装、运行,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实现手机功能个性化的软件程序。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应用的功能更加全面和丰富,特别是将手机与网络功能融合到一起的智能手机。这使得手机媒体功能的内涵也进一步扩大,以便携性、即时性、交互性、隐私性及网络化为代表媒体新特性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界限,使用户获取信息变得更加畅通和便捷。为受众和用户带来了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方式。

受众对各种手机媒体应用的选择和使用,满足了自我需求的同时,也会对移动互联网中的手机媒体应用社区产生对情感上的依赖与归属感,借助于这种情感式的互动纽带,各种手机媒体应用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并形成一条以用户多元需求为导向的产业价值链条,进而为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传播提供巨大的市场前景。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我国3G通讯网络的发展以及wiFi为代表的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展,使得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16日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所占到的比例为69%。从发展趋势来看,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网络终端已经正式进入了大众市场,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也已经悄然来临。

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可同时提供移动式接收应用的开放式互联网络。当前,我国的网络发展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形态,从CnniC公布的数据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的接入互联网,而传统互联网的内涵也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延伸。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满足着人们的通信、沟通、社交以社会化等日渐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围绕着用户的需求,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生态体系。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发展已势不可挡,尤其是以移动性能好、覆盖范围广著称的3G移动通讯网络及其技术的不断应用推广,以及wiFi为代表的传输速度高,成本价格低廉的无线网络点的增加和扩大,这两者的优势互补与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缝无线的宽带网络覆盖,进而提高了受众的用户体验,使得移动互联网用户活跃度日渐提升,移动互联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有调查数据显示,40%的手机用户承认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57%的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

2011年,著名风险投资公司KpCB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曾提到,Facebook的5亿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且活跃度高于pC用户;twitter用户中有一半为移动用户,40%的微博消息来自移动设备,这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的。当然,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前者用户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庞大的手机媒体用户群和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生活的依赖性加强,智能手机以及3G、wiFi等通讯网络的推广和普及将进一步激发移动互联网的潜在市场空间,未来的几年内,它将超过传统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迎来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手机媒体及应用的传播特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及其应用作为网络的延伸,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数字化的传输方式和移动式的网络接入,由于它的便携性、即时性、交互性、隐私性及网络化能够打破地域、时间以及接收终端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便利的生活、娱乐、消费和智能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