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十篇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十篇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40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篇1

关键词:网络媒体;优势;盈利模式

以计算机通讯网络为渠道,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媒介,称之为网络媒体,其被认为是继传统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由于其全球性、全天候、全面性、全方位、便利性、全动态、经济性和全接触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媒体界的新兴宠儿。

网络媒体具备传统媒体的一切特性,并且传统主流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成熟和有型的盈利模式,因此通过分析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用以探讨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

(1)广告贩卖

媒体作为信息沟通的载体,传统的主流媒体具有单向性,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对多”,内容提供也是具有强迫性的,其传播的信息,公众是没有权利进行选择的。这种形式下,广告贩作为其盈利模式也不难理解。观众为了获得价值信息,不得不接受其广告宣传,自然广告贩卖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2)内容版权贩卖

传统主流媒体还有另外一个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其内容版权贩卖,主要指电视、广播和报刊图文的内容版权转让出售。比如近年来比较火爆的“跑男”、“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均是从国外购买的版权,在比如报刊图文内容转载的使用费等,这些也成为其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台进入费用

传统主流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平台,大众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获得价值信息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比如收看付费电视、购买报刊等。大众的这些花费自然就成为了传统主流媒体盈利的一部分。

二、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分析

参考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网络广告的贩卖

网络广告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网络广告主要有三种形式:文字广告、图片广告和富媒体广告。和传统主流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双向性,同时网络广告游离于价值信息之外,受众可以在获得价值信息的同时不受广告的干扰,这也是为什么普通的网络广告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加大干扰频度,都只会让受众越来越讨厌点击,起不到相应的广告效果,因此普通网络广告贩卖很难成为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模式。

网络广告贩卖要想成为网络媒体重要的盈利模式,第一必须改变其广告内容和形式,使其成为有价值的广告,第二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各个受众的兴趣爱好、消费需求等信息进行分析,精准的投放广告。比如搜索引擎GooGLe的广告投放,在用户搜索结果页面的右边显示相关广告,这样使得广告的被点击率提升,达到真正的广告效果,商家也就更加愿意付费,这种新型的网络广告贩卖逐渐成为网络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

(2)在线内容的贩卖

虽然公众都在强调网络的免费属性,但实际上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网络媒体具有大量丰富的在线内容资源,比如新闻、专业咨询以及产品服务等,这些价值资源的直接贩卖或者是与传统媒体结合加工的增值产品贩卖目前已经成为某些网络媒体的主要盈利手段。

比如中国目前最大的小说在线阅读网站―起点中文网,通过受众购买付费Vip的方式来阅览相应小说的Vip章节以及打赏月票等互动行为。各大视频网站比如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其中的优质资源都需要观众花费一定的代价才能观看,这些收入就成为网络媒体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

(3)互动平台使用费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互动性,这也是现阶段网络媒体盈利的基础。通过网络媒体搭建的活动平台,受众为了进入平台支付使用费用。比如目前和通讯公司合作的短信定时推送业务,这就是很多网络媒体挖掘出的盈利模式,门户网站搜狐推出的焦点新闻、新股信息等短信订阅服务,各地推出的“手机报”等短信业务,都是网络媒体利用平台盈利的创新方式。

搭建差异化的网络媒体平台,比如YY语音、六间房等网络直播平台,都是网络媒体的一种,受众注册成会员,或缴纳季度年度会员,或购买虚拟货币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很多中小型网站都实现了盈利。

通过对上述的三种盈利模式分析,现阶段网络广告的精准定位投放,宣传推广效果不理想,所以网络广告贩卖很难成为互联网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在线内容资源的贩卖,受前期制作成本,受众的消费习惯等因素限制,目前尚不能完全支撑起网络媒体的盈利。

参考文献:

[1]赵涛,郑诗田.我国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研究――基于B2C网站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1)

[2]刘芳.技术驱动下的互联网媒体商业模式解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站 盈利模式 盈利困境 突围策略

自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率先触网以来,全国地级以上的广播电视台都创办了自己的网站。可经过10多年的探索,除央视网、国际在线、金鹰网等少数几家开发较好外,其余大部分广播电视网站运营都较差,鲜有广告主光顾。绝大多数广播电视网站要么简单移植传统电视运营模式,要么照搬其他网站的运营方式,缺乏适合自身特色的清晰盈利模式,自然难有显著的盈利业绩。据统计,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达118亿,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商业门户网站的广告业绩,广播电视网站广告收入仅占很小一部分”。①

尽管广播电视网站遭遇盈利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盈利模式的缺乏”却是不少广播电视网站一直以来“致命的痛”。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提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盈利模式之间的竞争”。时代华纳前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michaelDunne)提出“经营企业过程当中,盈利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盈利模式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是竞争制胜的关键。广电网站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制定成功的盈利模式开始。

广播电视网站盈利模式的内涵及构建要点

广播电视网站的盈利模式,是为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广电网站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化的或利益相关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②。

从根本上讲,盈利模式的实质,是以自己核心竞争优势,满足用户尚未满足的需求,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建立自身盈利支柱。而目前很多广播电视网站的现状是:对网站与传统广电的用户需求差异并未深入洞察,对用户未满足的需求缺乏了解,并未针对用户偏好“量身定做”内容。对自身的核心优势也缺乏认真总结,更缺乏差异化竞争战略。因此要构建盈利模式,应把握如下战略要点:

洞察目标受众视听偏好。实现持续盈利的关键是满足目标受众尚未满足的需求,当前广电网站目标受众尚未满足的视听偏好究竟是什么?在鱼龙混杂的海量视频中,渴望便捷寻找精品,并能免费欣赏;渴望自由选择视频的播放时段和播放内容;渴望参与公众关注的社交活动、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在追求成本最小化的网站团购活动中,渴求公信力较强的网络营销平台,消解信用忧虑等。而这些需求的真正满足,将是撬动广播电视网站经营的关键。

发挥自身核心专长。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建立自身盈利支柱,必须发挥自身核心专长。而广电网站的核心专长究竟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在内容方面,一是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可以进行跨媒体广告售卖,多年累积的音视频数据库,便于进行个性化付费浏览;二是特殊的采访授权资源,专业的采访团队;三是拥有大批名记者名编辑和名主持、名编导名摄像等,都是吸引很多受众关注的名人资源。在渠道方面,与其他网站相比,广播电视网站真正拥有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是:所依靠的传统广播电视具有较强的渠道公信力,强大的活动号召力,为本土社群用户“伴随无缝服务”更便捷,庞大的历史数据库和品牌资源,专业的采编队伍,受众本土参与活动更便捷等。

建构差异化竞争战略。广电网站怎么扬长避短满足目标受众的偏好?如何科学构建广电网站的盈利支柱?根据“田忌赛马”原理,用广电网站的“下等马”对全国性门户网站的“上等马”,将草根视频上传、互动分享交流等“上桌赌本”视作广电网站的“下等马”,对付商业视频网站成熟的互动模式这匹“上等马”。因公民新闻时代,微博、博客、拍客等新闻传播渠道众多,加上同城媒体新闻同质竞争激烈,因此本土新闻创造独特优势比较困难,也不是撬动广电网站盈利的唯一的核心竞争优势,因此被视作“中等马”,对付全国性商业门户网站在地方滚动新闻方面鞭长莫及的“下等马”。将传统广播电视及其网站平台具有的较强的渠道公信力、强大的活动号召力、为本土社群用户“伴随无缝服务”更便捷,庞大的音视频数据库、专业的采编团队和名流资源等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视作“上等马”,对付全国性门户网站在这些方面相形见绌的“中等马”。这与“蓝海战略”、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领域,将自己核心专长发挥到极致的原理不谋而合。

广播电视网站盈利模式的构建策略

1.以“精品视频免费欣赏”开展“跨媒体广告售卖”

在鱼龙混杂的海量视频中,网民尚未满足的需求是便捷寻找精品,并能免费欣赏。

与一般商业网站缺失大量正版音视频资源不同,中国广播电视网站拥有大量原创的高质量音视频资源。央视网的资料显示,中央电视台旗下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潜在拥有的内容除中央电视台每天750小时的节目资源外,还有常年所积累下来的40万小时影像资料。另外,我国广播电视节目能播放的音视频资源只占总产量的20%,80%音视频资源因传统广播电视时段有限,且因节目定位和风格匹配等原因,只能束之高阁,被闲置浪费,这些音视频素材完全可以成为广电网站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以大量正版的音视频资源,开展“跨媒体广告售卖”,成功实践的典型是美国的视频分享网站Hulu网(hulu.com)。该网由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Universial)和新闻集团(newsCorp)于2007年3月合作创办,这两大广播影视巨头丰富的内容资源,加上风险投资支持,使Hulu网坚持正版路线。网站免费提供以电视节目和电影为主的画质清晰的视频资源,2010年3月1日,美国市场研究服务公司ComScoremediametrix公布的数据显示,Hulu.com2009年12月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点击量超过10亿次,创下了历史新高。虽然在视频流量上仅占美国的1%,却获得了美国视频广告市场33%的份额。Hulu也被看作全球流量最大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最为强大的未来竞争对手③。

除Hulu主打售卖的正版影视节目外,广播电视新闻也可以实施“跨媒体售卖”。广播电视网站可借助传统电视专业采编人才优势,开展视频新闻附带广告营销,在视频网站首播和转载中扩大广告效应,将记者拍摄的视频新闻中插入冠名广告、题花广告等在视频网站中首先传播,利用百度、Google等工具搜索,不少公众关注的有独特价值的重大新闻,必将被门户网站转载,也附带将广告转载,扩大插播和附带广告的传播效应。美国新闻注册公司2010年给几百名记者配备Flip高清摄像机,并在记者视频新闻报道中插播广告,借助视频网站平台和相关网站转载传播,扩大广告效应。在两个半月内,记者拍摄新闻节目所带来的视频广告收益,就足以支付购买这些高清摄像机的高额成本④。

2.以“自由点播捆绑实惠”开展“付费收视”

“捆绑付费”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将优秀的电视节目、较便宜的语音通话业务、快捷的宽带服务打包处理,根据分享优秀节目套数的多寡、语音通话时长的优惠差异等,针对不同用户需要进行“分众传播”。因其一般收费远远低于现有宽带、语音通话、闭路电视服务分别收费的总和,以价格实惠、成本最小化优势吸引用户。

就中国而言,2010年国家政策助推“三网融合”,鼓励电信和广电相互进入,并适当向广电倾斜,广电将得以进入网络电话(Voip)市场和宽带接入市场,提供三合一打包业务(tripleplay),即网络电视不仅仅提供tV视频类业务,还可以同时提供语音通话、网上信息浏览、即时消息聊天等电信和互联网业务,且可同步进行,实现在一个终端上多种业务的复合体验。因此,中国广播电视网站还可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创造性模仿境外先进经验,对用户进行“分众传播,捆绑收费”。

在西欧、美国、中国香港已有一些运营商成功开展这种捆绑付费业务,如法国的FRee和neuf、意大利的Fastweb以及西班牙的Jazztel、美国的RtC公司,其中最典型的是意大利的Fastweb公司。该公司在1999年9月成立之初,并没有传统电信网络和客户资源,为了争抢宽带用户,Fastweb公司非常注重通过宽带内容吸引客户。该公司在意大利率先通过光纤网络和先进的ip技术,为企业和住宅客户提供多种业务,包括语音业务、互联网业务、数据业务、视频业务等三合一服务(tripleplay),通过这些业务的灵活打包、组合消费,而且价格与当地电话服务供应商所制定的语音费率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力。Fastweb设计了多种方式方便用户以最低的价格门槛获得iptV业务,基本的月服务费用为20欧元,以低成本高回报的方式吸引新用户的不断加盟。到2005年底,Fastweb的互联网家庭用户达480万,aRpU值(averageRevenueperUser,每个用户平均收入)猛增至911欧元,雄居欧洲各国之首⑤。

在以独家内容资源吸引用户“自由点播”方面,业绩最突出的是中国香港电讯盈科公司(pCCw)。提前播放美国大片,同步独播重大体育赛事等是其吸引受众点播的撒手锏。香港pCCw独家签约eSpn、Starsports,以提供独家所有的体育节目,还与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提供美国大片,pCCw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策略正是网络电视运营的精髓,从而帮助其迅速吸引大量用户,并在2006年底开始实现赢利。2007年初pCCw更是以2亿美元的天价获得2007~2010年英超在香港地区的独家电视转播权,竞争的天平迅速倒向pCCw。截至2005年底,电讯盈科的网络电视用户数已超越50万,市场占有率达39%,而服务渗透率则达到了全港家庭用户数的25%,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商用iptV系统⑥。

3.以强大的公信力开展“渠道营销”

在受众方面,团购等“渠道营销”能满足受众成本最小化需求。根据经济学领域“理性经济人”理论,除针对一些特殊人际关系外,理性经济人在同等情况下都尽可能追求成本最小化,个人利益最大化,节省成本的不懈追求,使一些打折和团购信息在网民中非常走俏。但在一般网站团购,很多网民非常担忧信誉问题,而广电网站,有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支撑,相对就更可信更放心。除渠道公信力外,还有广电网站和本土受众广泛联系的公共关系资源,都是开展团购等渠道营销实现盈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全国性门户网站难以企及的核心竞争优势。

网络团购等“渠道营销”,在美国、日本、韩国大获成功。我国网络购物、电视购物也正呈现新的发展势头,但广播电视网站却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的独家资源,实现网台联动立体营销,将广播电视购物与网络购物紧密结合,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在全国上百家广播电视台运营的广播购物与电视购物公司中,仅有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湖南卫视旗下的快乐购物、中央电视台的中视购物、上海文广集团的东方购物、江苏卫视的好享购物等极少数几家购物频道在网络购物中展现风姿。

其中最典型的,是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湖南卫视共同注册成立的快乐购物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快乐购),它创新性地复制了国外已比较成熟的电视家庭购物盈利模式,通过与地方电视台合作的方法,在短短两年中,将“连锁店”开到南京、扬州、广州、宁波等20余个城市。与此同时,快乐购还积极寻求多媒体立体合作,构建多通路家庭购物平台作为其通路的重要补充。2006年6月6日,快乐购网站happigo.com上线运营,快乐购网站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并提供平台和与消费者、商户进行沟通交流。另外2008年1月2日快乐购会员专刊《mygo》新鲜出炉,由此快乐购以跨区域连锁和电视直播为主要特色的多媒体家庭购物网络渐成规模,凭借“媒体零售”和“零售媒体”的杂交优势一鸣惊人。2007年湖南广电新兴家庭购物频道快乐购仅成立一年就创造了1个亿的销售业绩。

4.以强大的号召力开展“活动营销”

广电网站完全可以利用传统广电强大的活动号召力,贴近受众兴趣,突出受众关联,开展活动营销。按照美国学者唐?舒尔茨提出的4R营销理论,随着市场的发展,传媒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传媒与受众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的主动性关系。因此不管是公益性活动和商业性活动营销,只要与受众的利益、声誉、兴趣产生关联(Relevance),和受众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兴趣产生关系(Relationship),能得到参与的快感、利益的回报、主张的表达、形象的公众呈现、知名度提高等回报(Reward),就能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或引起受众积极的反应(Reaction)。大量受众通过广电网站互动或手机短信投票等方式积极参与,聚集受众注意力就具备商业开发的潜力,就可激起商家冠名广告的兴趣,为广电网站创造良好的盈利契机。

广电网站的活动营销分为公益活动营销和商业活动营销。在公益活动方面,重庆市在“争光贡献奖”评选、“十大杰出青年”评比、“十大女杰”评比等活动中,通过广播电视及其网站宣传,并将其网站作为入口,供网民充值投票,网民也可通过手机短信评选。广电网站在方便网民互动评选的同时,自身知名度得到提升,并实现了广电网站及广电集团的整体盈利。

在商业活动营销方面,广电网站可借鉴创意网站“猪八戒网”的经验。该网针对广电网站有广告欲望,受众有参与创意体验的需求,提出系列广电网站广告语创意征集活动。该网与电视台合作,不仅能授予参与者亮相电视台的机会,而且对最佳创意语制作者以颇有吸引力的奖金,与受众利益、声誉产生关联,调动起受众参与的积极性。该网与河南电视台合作的一期节目“创意时代”,就有不少网民提供很有创意的广电网站产品广告语,获得评委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也得到不少广电网站的资金回馈。

注释:

①曾静平:《中国广播电视网站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8期

②李振勇:《商道逻辑成功盈利模式设计指南》,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版

③李铁成:《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和Hulu的比较研究》,《当代电影》2009年第5期

④StopLeavingmoneyonthetable“editor&publisher”Sep2010,issue9

⑤黄海龙:《Fastweb宽带运营成功之道》,《华为技术》2005年第7期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篇3

关键词传媒产业经济特征盈利模式研究

一、引言

传媒产业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开发出新型的传媒模式。网络产业是信息全球化的最根本力量所在,从世界各国的传媒产业发展来看,传媒行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程度与生产数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也在报纸、图书、影视、互联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传媒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媒产业的兴起也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目前,传媒产业的经济特征将在资源禀赋、盈利模式、产业格局、市场结构四个方面发生较大变化。而盈利模式是企业与商家得到利益的过程,即便是相同的传媒产业其盈利模式也会有所差别,传媒产业的商业性主要体现在是信息服务、广告传播、技术服务以及发行等方面。本文中将对传媒产业的几种经济特征与盈利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传媒产业的经济特征问题

(一)资源禀赋:从渠道稀缺到内容稀缺

在传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经历着从渠道稀缺到内容稀缺的发福交替现象。渠道的稀缺源自于对渠道要求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需要将信息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人,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从早期报纸的出现,到如今互联网的全球覆盖,媒体覆盖人群已经呈几何倍数不断增长。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的不断进步,渠道传播又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今的时代不仅仅要求媒体具有多广的传播覆盖面,而是向着更加精准的用户投放形式发展,现实的商业体系下要求媒体渠道能够尽量精准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用户和受众,因此渠道的选择就变得相对有限。

传统的媒体渠道下对于内容的选择,受众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而在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下,受众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利,而这时,优质的内容就成了每个渠道最为稀缺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优质内容资源的多少,甚至决定着媒体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如今信息泛滥的年代,优质内容的稀缺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一大重要阻力。

(二)盈利模式:从单一收入到多元收入

传统传媒的盈利模式是在内容市场将内容销售给读者,然后在广告市场将广告的时间或版面卖给广告主。这种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收入渠道过于单一,同时还受到发行量、收视率等的限制。在这一盈利模式下,传统媒体的收入取决于受众对于内容的需求,但是这对盈利能力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因此,突破旧有模式,提升媒体盈利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内容收入作为主要渠道,即成为专业的内容提供商,通过对内容进行更加专业系统的制作来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这一点可以参照彭博社的主要经营模式。第二,传媒发展成为综合性媒体平台,在内容上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在传播渠道上形成多种渠道并行发展的方式,以此获得庞大的用户群体,最后通过业务范围的不断延伸,以庞大的用户基础,建立起以商务合作、用户付费与数据库运营等全新模式为主体的盈利模式。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告收入依然是最重要的收入,而伴随着盈利模式的逐渐转变,传媒机构将会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获取收入。

(三)产业格局:从产业分立到产业融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电信业、广播电视业以及传统出版业等传媒和信息产业之间都相对独立,各个产业都独立拥有自身强大的行业优势,无论是从硬件设备,还是从传播渠道上,都有明显的业务划分。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加之国家多年来国家一直都在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致使通讯产业及各大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逐渐由业务分立走向产业融合。伴随着各媒体产业在传播渠道上的互联互通,在传播内容方面也正在逐渐趋于融合。依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可以在同一平台下实现通讯、阅读、收听、收看、分享、互动等多种形式的操作,对信息的快速检索、精准投放也将变得更加便捷、灵活。这种融合有效地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间信息相对独立,不能相互传递的壁垒,最终实现了从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用户接收、互动沟通以及信息二次传播等多个方面的融合与发展。同时,还推动了各个产业在更多服务内容方面的提升,加快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步伐。

(四)市场结构:从垄断的市场到竞争性垄断市场演变

从早期传媒行业的发展中我们能够看到,传媒产业因为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一般很难进入,这也就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行业体系,也造就了在各自市场上相对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巨头。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壁垒被逐步打破,曾经相互独立的业务如今已经借助于互联网开始相互渗透和互补,这也就将原本处于封闭状态的各个行业巨头拉到了用一个竞技的舞台。在这个巨大的舞台之上,曾经的行业巨头依然具有某一领域的巨大优势,但与此同时也都面临着被其他行业巨头渗透和瓦解的危机。曾经的市场格局已经不复存在,原本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大佬也已被重新洗牌至同一个市场之下。从这时起,一场强者之间的竞合游戏已经上演,谁都想干掉对手获得绝对的行业垄断,但是谁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对手干掉,以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在这个大的市场之上,各大巨头仅能够尽力去维持自己相对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从而获得相对垄断的地位。

三、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一)广播电视类传媒盈利方式

不同的传媒产业盈利方式有所不同。例如,电视包括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它们的盈利方式主要依靠收视率,而收视率与大众化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收视率要提高就需要让节目变得更加大众化。数字电视作为大众的传媒能够满足很多观众的需求,可以为多数人提供节目的服务,即使是收入较低的人群也可以这样。其次是广播市场,从目前来看,广播的价格定价主要考虑收听率,计算价格为“每次收听点的成本×收听率”。再就是电影,作为传媒产业的巨头,电影本身便有传媒产业所具有的经济特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无形性、公共商品、研发创新。电影的收益主要是依靠于广告植入、票房、电视频道及视频网站授权以及周边衍生产品等。从票房的收入来看,电影的票房决定着一部电影的成败,更决定着电影潜在商业价值是否值得挖掘。据统计,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相对于国际知名电影产业而言,我国的电影产业在价值挖掘上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在电影产业整体拓宽盈利模式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

(二)新媒体类传媒盈利方式

2014年中国网络广告收入仅次于电视广告收入,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预计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将超过电视广告收入,成为中国最大的广告市场。对网络的盈利模式以及网络营销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在互联网新传媒中可以分为:第一,整合的网络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将以往的模式与在线的模式相结合从而实现网络盈利,它经历了由非中间化到再中间化的过程,从网络的兴起到破灭再到重新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人们对于网络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成熟化。整合的网络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由企业网站加上在线的销售产品与订购产品的服务。第二,综合性的门户网站盈利模式。这类网站的主要盈利方式包括以banner广告、富媒体广告、互动式广告等形式为主的广告收入,以及媒体利用自身公信力、影响力所从事的各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活动等。第三,以用户为基础的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以社交功能为主体的网站或平台上,它们拥有大量的用户资源,通过向用户提供付费服务,或向广告主提供基于用户行为习惯的大数据广告推送业务获得相应的广告收入。而这类收入往往建立在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对庞大用户数据的科学分析及定向推送的基础之上,并同时依托优势的用户资源进行盈利模式的重复开发。

(三)出版类传媒盈利方式

出版类传媒的盈利方式就是对于报纸与杂志的盈利,我国的传媒市场属于半垄断性的市场,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化运作,这也就造成了出版类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的相对单一,只能依靠广告实现营收。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的大量出现使得传统出版类媒体的发型量出现了大幅的下滑,广告收入也因此开始萎缩。伴随着报社、杂志社以及出版社的收入及生存空间被互联网媒体严重侵蚀,这些传统出版类传媒机构也都在积极寻求突破和转型。其中较为成功的方式分别是:第一,依托传统出版类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积极与互联网融合,拓宽受众渠道,转换经营思路,分析用户阅读习惯等方式,逐渐向市场化方式运作。第二,传统的出版类媒体在多年的运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原创内容资源,而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在传播广度上具有明显优势的新媒体却在原创内容方面表现出不足。出版类传媒企业如今正在逐渐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优质的版权资源,通过版权交易,内容授权、图书出版等方式实现自身的盈利。

四、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传媒产业有三大特点:一是传媒产业继续不断发展,势头仍然很强但是速度有所放慢;二是传媒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报刊的衰落与新媒体的增长是最主要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差距很是明显;三是文化及媒体产业进行了必要的体制改革。不同的传媒行业有着不同的盈利方法,这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导致的,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存在优劣之分的,只有逐渐适应市场变化,与平行产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才可以探究出新的盈利方式。未来的传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将打破传统的行业界限,实现“渠道+内容”的产业模式,以及无界限广泛传播与精准化个性传播有效结合的运营模式。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中对传媒产业的经济特征与盈利模式,以及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的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整个传媒产业市场的环境也在慢慢完善与健全,未来传媒产业会成为最有优势的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并且,在盈利模式上,随着科技与国民消费的习惯,传媒产业相互融合可以寻求更多新的利润,更高的盈利方式。可以说,我国的传媒产业拥有极为强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为中阳财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钟云华.中国传媒产业规制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

[2]滕飞.北京CBD集群的网络状产业链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篇4

然而,网络的交互性、融合性在为互联网带来繁荣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空间移动”的制约,如果对于手机媒体的认识能从单纯的交流工具转变为小型迷你型电脑,手机便可成为互联网压缩版的代名词,并凭借自身具有的“移动”优势而异军突起。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的三张3G牌照,宣告了我国3G元时代的开启。3G网络建设的完成,手机终端与芯片处理能力都将不再成为手机媒体发展的瓶颈。因而从内容、技术、盈利模式三个角度上去分析2009~2010年手机媒体发展创新态势,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对比中摸清手机媒体发展的历程,更能推动我们在对手机媒体症候的破析、求因基础上前瞻未来的方向。

内容:分众化趋势日愈明显

如果说基于传统社会政治体制与传播技术限制,媒体往往会和社会特定精英阶层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成为精英阶层的话语工具,那么在互联网介入后,新的话语表达机制无疑对以往话语垄断格局带来巨大冲击,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交互性也模糊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这使得通过开放的传播渠道使得海量、异质信息迅速传播成为可能。传统文化和高雅文化在接受容纳和改造的同时,一步步靠面直观的大众文化并逐步分化为不同样式的文化集群。

手机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所有内容样式,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于一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移动网络化与网络移动化。2004年7月18日全国第一家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的出炉无疑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此后各级报纸纷纷寻求与运营商的合作以期达成手机报真正意义上纸媒之外延伸的愿景。2010年的“两会”中,手机报一改长期以来内容源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专业化的采编队伍与个性化的内容服务成为两会报道的亮点,这无疑是各种媒体传播功能在手机媒体上的共同“绽放”,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内实现多媒体信息分众化共享的功能。

技术:从传统走向升级换代

当今文化的变迁和发展,特别是文化的全球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形成又直接依赖于网络技术,网络文化属性和功效的发挥都取决于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水平。正是得益于技术进步的福音,手机媒体一步步普及,并逐渐演化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和民主实践形式,围绕3G产业进行的运营商重组将推动移动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同时作为能够处理图像、音乐、流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的3G为支持手机的无线上网、视频电话、手机报以及手机电视、手机广告等多种信息服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

3G的到来使得手机用户可以快捷地将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并上传至个人的博客空间,这是一种点到面的大众传播模式,使得weB1.0时代未敢奢望的梦想成为现实。3G网络建设的完成,使得手机功能在存储、多媒体处理、屏幕、触摸技术上日臻完善。特别是以流媒体方式进行下载传输时,因为带宽比先前大为扩展了,数据的质量和稳定性会大为改观;也可以同时为更多用户提供服务了;同样,用户在上传文字、音乐或图像时也更便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手机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新媒体技术完成的华丽转身,将会促使它迅速进入增值服务领域的蓝海。

盈利模式:二元主导,边缘突破

《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8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为1.81亿。手机新闻、手机聊天和手机搜索分列应用前三甲,手机电视费用可以通过广告解决。然而在2009年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依然秉承着收费服务与广告收入双重标准。从理论上讲,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可有以下四种:(1)信息服务收费模式:收取通话费、信息阅读费、短信服务费、增值服务费。这种模式目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手机短信模式。(2)手机广告模式。(3)提供增值服务,例如:提供收费手机游戏。(4)挖掘手机媒体新应用,获取经济利益。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在新媒体领域下,要想收费,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必须具有不可替代性,否则你会很难收费。手机媒体是天然的商业化媒体,但首先要选择恰当的赢利模式,目前传统的信息服务收费模式已经快走到了尽头。手机媒体应该多发掘手机广告,利用手机音乐、手机游戏等娱乐项目找到手机媒体的赢利点,并且不断挖掘手机媒体新应用,获取经济效益。2009年9月1日新华社手机电视台的开播无疑成为多元盈利模式经营的一次契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全面上线。这三家运营商的适配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到来自新华社的全球电视新闻节目。这作为数字化浪潮之下手机媒体盈利模式的一次转型无疑极富重要意义,然而即便是手机电视的出炉,其背后的经济支撑仍然是收视费与广告费,新华社手机电视台的开播,作为多元盈利模式的探路者,其创新精神所显露的示范效应功不可没,但不论怎么说手机媒体通过品牌延伸获取经济利益已成当务之急。

金融危机之后的社会重归风平浪静并不意味着经济阴霾的散去。纵观2009~201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历程,全球股市的下挫波及至新媒体行业,一些依靠风险投资来做强做大的新媒体可能会面临沉重的压力甚至“断奶”的危机。尽管新媒体发展的路如此坎坷,但中国新媒体无论是从内容、技术还是盈利模式上看,手机媒体的创新主旋律一直时刻鸣响。然而如何在3G时代进一步挖掘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并在手机报的全国性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网络安全隐患仍然环伺的语境之下,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篇5

(讯)移动互联网视频平台属于典型的双边平台,一边是视频服务的规模化用户,另一边一般是视频平台的内容提供方。这些内容提供方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专业化的内容提供机构,比如影视拍摄机构、版权中介服务机构等等。还有一类就是典型的UGC,就是由用户自拍摄上传内容所构成的视频平台的上游。而平台上方还包括广告主或广告中介机构,它们一般构成了视频平台盈利来源的核心。平台下方一般包括电信运营商、终端商,其中终端商又可以分为pC、手机、电视等多种终端形态。这就是视频平台的一般结构。

视频平台内容的来源是通过上游的内容源提供方获得的,然后通过终端,以及运营商提供的通道分享给最终用户,用户收看视频平台所提供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视频平台获得了足够规模的流量,再把这种流量转化为广告主所能够购买的有效的广告时间,这是视频平台的一般商业模式。

简单地说,视频平台的盈利模式只有两种,第一种是把视频的内容以收费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也就是说向用户收费的模式。第二种模式,是把通过视频服务所换取的规模性流量转换为广告收入。当然细分来看,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是付费点播,也就是在线观看版权节目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靠用户通过各种支付平台点播节目在线收看,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点播收入,再扣掉运营成本和版权成本就是盈利。这里面又包括按时长收费和包月收费等模式。其中视频平台需要做的是,不断降低版权成本和不断扩大点播量。第二种模式叫做下载收费盈利模式,这种模式跟前一种模式非常类似。这种模式并不是用户在线收看,主要是用户下载收看,包括下载到本地电脑或mp3、手机、平板电脑等方。而这一类模式需要做的也同样也是不断降低版权成本,扩大下载量提高下载速度。第三种盈利模式是转售的盈利模式,也就是把网站的视频平台的这些内容,卖给像网吧业主,再由网吧业主提供给网吧的顾客付费或者免费观看。第四种就是网络转播权的经营,也就是视频内容的分销。一部影视作品如果由视频平台所购买,那么通过有序的传播、分销,理论上讲是可以盈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作为内容提供方的一种新型渠道。因为以往的渠道只有电视一种,但现在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视频平台开始越来越多的成为影视内容的另外一块非常重要的分销渠道。第五种就是直播的盈利模式,把一些需要及时性、实时性很高的一些体育赛事或者是一些国外电视内容实时传递。在这种过程中,一般来讲视频平台是通过直播作为视频媒体提供独家内容的、传播和多种媒介的转用共享。第六种是深加工的盈利模式,也就是在原有的视频内容基础上,经过专业化的剪辑、组合和包装,形成更有市场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不只局限在自身的网络来盈利。第六种就是视频平台的多终端盈利模式,也就是说把视频内容通过不同格式不同码流进行转置,再通过一定的营销策划,在电脑、电视和手机等终端播出,产生多种盈利渠道。

以上的六种盈利模式,本质上讲都属于基于视频内容的销售和增值开发。当然更重要的是说视频平台通过提供视频内容在广告方面的收益。第七种盈利模式,我们把他叫做通过版权换广告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说消费者是完全免费的点播观看或者下载观看,视频平台主要依靠广告盈利,把流量转化成收入。这里面流量是如何获取的呢?视频平台一种通过网站联盟来买流量,就是与像百度、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进行战略合作,来提高自己的流量和用户数。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视频平台自身的宣传推广,作为客户视频观看的首选平台而直接获取用户的流量。第八种我们叫做社区广告盈利模式,它的本质与第七种类似,它仍然是用户免费,但是用户点播在线观看或下载观看的是网友上传的节目,主要还是通过广告盈利,这种情况的互动性非常强,由于网友上传的节目类别、内容参差不齐,因此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在于广告开发和营销策划,需要根据内容以及由此适配的目标客户群的不同而进行广告的多种形式的开发。

除以上八种盈利模式之外,视频平台还有一些衍生性的盈利模式,比如包括盗版视频的监测服务、视频搜索网站的搜索服务、面向电视台提供视频数字化加工服务、给视频平台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等等。(来源:艾瑞网编选:)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篇6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篇7

问题和困境

建站成本高。众所周知,网络视频是非常“烧钱”的行当,对服务器、带宽、网络安全、视频媒资等技术系统的要求非常高,仅服务器和带宽租用费就是两笔大额而持续的开支,如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几个亿的带宽投入。

内容同质化严重。点击目前已经上线的多家网络台,会发现其内容多来自母台,主要为三块:一是直播电视台正在播出的节目;二是点播预先储存在网络台服务器上的视频节目,包括电影、电视剧等;三是类似于各视频网站,用户可以自行上传分享的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这除了给受众带来收视时间的自由以外,传播的内容并没有多少创新,更难说有契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改进,几乎看不到网络电视台有特色的自采节目和网民上传的视频节目。有些地方网络电视台干脆将原有的电视台网站改了个名,上传了几套电视新闻节目,投资模式和盈利模式并没有实质创新,节目点击率和播放率都很低。因而有人将网络电视台戏称为电视台节目的“存贮器”。要在竞争激烈的网络视频市场谋得一席之地,江西网络电视台应当在内容设置上考虑错位竞争。如果不走一条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品牌特点难以形成,发展空间将非常有限。江西网络电视台应该怎样形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商业模式不清晰。目前,作为新媒体典型应用的网络电视台,其盈利模式尚不完善,不少新媒体运营者陷入了投资烧钱的困局。传统电视台在向三网融合迈进、建设网络电视台的过程中,必须探讨合理的商业赢利模式,这个模式是希望传统电视台在电脑、手机、互联网电视几个领域把自己的内容和产品化的东西分发出去。从已经运行的几个网络电视台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以“免费视频+广告”为主,赢利模式还不完善,内容的推广分发渠道也不畅通和清晰。江西网络电视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明晰盈利模式是根本。

网络电视人才储备不足。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向新媒体发展融合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较之于新媒体,传统电视媒体虽然拥有强大的新闻采编、节目研发和电视技术人才队伍,但在新媒体运营、网络技术和网络节目制作方面,人才培养和储备明显不足。同样,江西电视台在新媒体人才方面也比较欠缺。要创办江西网络电视台,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一支既有扎实的传统电视从业经验,又能快速学习新媒体领域运作规律的新媒体经营团队。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道必须迈过的门槛。

对策与建议

争取政策扶持,获得资金保障。国家广电总局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办网络电视台。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要牢牢把握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基本性质和主要任务,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推动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加快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省里能够出台支持网络电视台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在财政、税收、贷款等各方面予以优惠扶持。网络电视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本建设投入近亿元,要积极争取省财政投入支持江西网络电视台的建设,为创办江西网络电视台提供资金保障。

明晰内容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网络电视台的诞生受益于传统电视台的观众资源、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权威性,但网络电视台并不是传统电视的克隆,它是全新的传播和交互平台,传播活动要符合网络的技术特征,内容和形式要适应网络模式和网民的需求。原本收视率很高的传统电视节目照搬到网上,不一定就能满足网络受众的需求。因此,对于江西网络电视台来说,要想赢得观众,首先应找准定位。在引进母台内容的同时,还需具有独立的内容构成和独立的形式特质。要结合我国观众的需求和收看特点,创造出地方特色产品,才能在网络电视台的混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江西网络电视台要以创新精神不断开拓网络电视新业务,在节目制作和传播技术上要充分考虑网络受众年轻化、需求多样化的因素。频道设置上,需结合差异化特点来设置相应的频道。在起步阶段,可以结合目前电视台的品牌优势节目,先开设以下频道:新闻、红歌、人文故事、专题片、电视剧、综艺、播客。在这些频道完善成熟后,还可考虑进一步延伸拓展内容。比如:可以利用《金牌调解》资源,推出网上心理频道,通过网民和专家心理在线视频解答和辅导,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开办瓷器鉴赏频道,介绍江西瓷器和有关历史文化,打造网络瓷器第一品牌;推出赣鄱专题片频道,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介绍江西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另外,风尚购物频道也可移植到网络台进一步发展,利用已有的品牌效应,建立起一系列细分购物频道,如时装频道、珠宝频道、家庭用品频道、汽车频道、科技产品频道等,培养出每个专业频道的细分观众市场。

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和成长。目前的网络视频网站主要有两种盈利模式:一是人海战术,追求网站用户人数最大化,通过点击率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二是提供高质量的媒体产品服务,对用户直接收费。国内视频网站基本是采取免费服务网民、广告主付费的模式运营,偶有网站推出收费服务,结果也很不理想。免费的午餐虽然大行其道,但相信随着行业规范和技术进步,尤其是内容质量的保证,网络视频收费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就江西网络电视台而言,两者都不能忽略,应通过提升内容品质和服务水平,以网络视频广告作为盈利主体,辅之以视频内容付费、无限增值服务和电子商务交易等方式相结合的盈利模式,以增强网络电视台自身的造血功能,弥补新媒体前期开发的投入,实现江西网络电视台的良性发展。

另外还需努力开拓资本市场。实际上,视频网站早已试水资本市场。乐视网投资近千万元制作首部国产科幻电影《机器侠》,土豆网和中国电影集团在京宣布将联合投资网络剧《mr.雷》,多家视频网站也先后表示进入影视制作领域将是大势所趋。网络电视台投资电影、电视剧直接生产影视作品,不仅是优化自己的媒介内容,实现投资收益,而且是对媒介产业上游进行渗透,更进一步接近版权商,有利于扩大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将网络电视当成拓展多媒体新业务的突破口和新的盈利点。

加强与优秀新媒体企业合作,打造新媒体经营团队。广电对新媒体认识的误区和运营经验的不足是目前广电发展新媒体的基本障碍。因此,江西网络电视台应通过和一流新媒体企业合作的方式来获得新媒体运营的经验,把合作当作一个获取运营经验的重要方式。通过市场培养新媒体人才,打造人才团队的平台。只有在战略上理解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在运营上掌握了新媒体的运营模式,在技术上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的时候,江西网络电视台在业务上才能找到团队的支撑点。这方面,其它网络电视台的经验或可借鉴。如CntV与盛大网络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其中网络游戏是合作重点。同时,CntV还与航美传媒合作开办了央视移动传媒民航频道。地方网络电视台方面,安徽网络电视台在其开播仪式当天,就与民营视频网站的代表优酷、酷6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未来将在内容建设、品牌推广、版权运营、广告营销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合作渠道就是加入全国城市电视台集成化建设项目。现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一家独大,CntV平台上积累的是央视内容和各卫视内容,但实际上全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电视台,内容海量。因此,作为中国三网融合领军企业的华数传媒,在2010年3月份启动了全国城市电视台集成化建设项目,对全国城市电视台的视频内容进行整合,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再重新分门别类集成,与各地的网络电视台进行共享。这样一个共享模式,其实就是在服务能力、媒资系统、内容管理、用户推广、跨屏幕传输中搭建统一的平台,共享带宽、内容,给各地网络电视台提供集约化服务,使其内容在电脑屏、手机屏、互动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机上可以同时使用、分发。这样,每个地方电视台的投资控制在一个比较可控的范围,同时完成三网三屏的完整覆盖。目前,已有不少省市电视台加入到这一模式下的网络电视台建设中。

设计舒适的网站风格,增强用户体验。网络电视台服务的用户与传统电视服务的观众有很大不同。传统电视观众很大程度是被动观看者,缺少及时的反馈渠道,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感也不强。在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传递中,由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特性,网民对信息使用的主动性和控制性大大增强,可以对视频进行搜索、观看、评论、修改、等操作,对信息拥有了控制权甚至把关权,网民俨然成了信息使用者、者,不再是被动接收者。换言之,网络电视台面对的是有能力参与到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用户而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观众。

为了应对网民信息传递中的主动性特征,江西网络电视台必须改变“我播你看”的观念和模式,更加注重电视节目与用户的交互,关心用户的使用体验,除了满足用户“看”的基本需要,更要在用户的使用感受方面下工夫。如为了实现用户更好的观看效果,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网站上方均设有“关灯/开灯”按钮,观看视频时,点击“关灯”按钮,视频播放的页面背景变为模拟影院观看效果。只是一个小小的按钮,实现的功能却令观看者耳目一新,使用体验好感倍增。同时,目前各网络电视台也都开发了自己的视频客户端软件,供使用者下载。只要安装了该软件,不用登陆网站,打开该软件就可以实时观看电视节目或者点播节目,方便、培养和塑造用户使用习惯。这些都值得未来江西网络电视台借鉴。

网络游戏是与用户互动性最强的渠道。因此,为了争取更多客户,江西网络电视台还应开发游戏栏目,和网民进行互动,增强用户对网站的粘连性。

结语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篇8

一、“大动漫”产业观的基本

观点所谓“大动漫”是将传统意义上的

动画、漫画,结合媒体拓新发展的网络动漫、手机动漫以及在技术上进行创新的虚拟现实VR、互动技术3D以及表情符号系统等都包括其中。“大动漫”产业观的提出,呼应了动漫产业不断向新媒体渗透发展,动漫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的现实。

现今业内依照动漫产业所涵内容和主导要素的不同,把动漫分为“核心动漫”、“主体动漫”和“大动漫”三个层级,“核心动漫”指传统意义上的漫画和动画,并且主要指作品的内容和艺术表现。“主体动漫”是指动漫产业的整体,包括动漫作品,动漫的外延产品以及动漫产业的上下游,它是指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大动漫”则更为宽泛,不仅包括“主体动漫”,还有以“新技术”、“新媒体”为依托的拓展形态,因此也被称作“跨界动漫”。

二、新媒体与新媒体动漫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而言,利用媒体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移动数据技术,以互动传播为基本特征的创新数字化信息媒体。传统动漫在与新媒体结合后,拓展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那就是新媒体动漫。它是以网络电脑和用户手机为主要收发设备,加以移动电视、iptV(交互网络电视)、数字电视、触摸媒体作为作品展示平台的动漫形态。新媒体动漫在内容的创作生产,技术的创新突破,作品的传播媒介,产业的市场运营模式,用户的特征及体验感受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因此,笔者就新媒体动漫两种最主要的形态:手机动漫和网络动漫,探讨它们在作品的创意制作、表现形式、传播手段、受众特性等多方面与传统动漫的差异,分析其如何突破传统动漫进行产业链的运营及未来市场前景的开发。

三、“大动漫”产业观下新媒体动漫发展现状分析(一)新媒体动漫类型分析

现今,新媒体动漫的类型分成网络动漫与手机动漫两种主要类型。

1.网络动漫

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漫产品的传播有了新的平台,网络动漫应运而生,它是指基于互联网作为主要渠道的一种新的媒体动漫形式。网络动漫具有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作品更具实验性、受众观赏免费等特点。早期的网络动漫多以个体或小团体的原创为主,因为设备及受众平均网速的局限,网络动漫通常使用生成文件较小的矢量动画软件FLaSH制作,作品呈现色彩鲜明,线条简洁,体积小,信息容量大的特性,便于在互联网上传播。2005年以来,我国网络媒体作为动漫新的传播平台,不断壮大和完善,大量商业动漫开始通过与视频网站合作开发的方式,制作一些用于网络的动漫作品。另外,现在很多传统的电视动画成为网络动漫的先锋,在商业运作中,其先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上实现首播,之后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渠道进行二次销售和展示,以达到宣传力度的最大化。

2.手机动漫

随着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手机成为最为普及、便捷的新媒体。特别在传统动漫处于瓶颈期的今天,手机动漫广受关注,为中国动漫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它是一种通过移动互联网下载,以手机媒体进行播放、转发、运营载体的动漫作品。手机动漫包括手机漫画、手机动画和手机游戏三种类型。其特点是:方便、灵巧、丰富。手机本身便于携带,可不受地点、时间限制的随意观看;文件还可压缩成很小的格式便于储存、发送;作品形式丰富,可作为手机屏保,开关机动画等,满足用户个性化设置。

・荧屏广角廖景丽:“大动漫”产业观下新媒体动漫现状分析(二)“大动漫”产业观下新媒体动漫的现状

“大动漫”产业观强调“内容”和“技术”共重,“内容拓展”与“技术外延辐射”共同作用的全新动漫产业格局。在此产业观下笔者总结新媒体动漫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娱乐化,艺术形式多样化

新媒体动漫延续了传统动漫幽默、诙谐的风格,在制作与上较少受限,一改传统动漫重重审查的条件限制,所有人都可成为创作者,当普通大众成为作品的创作者,其创作意识的自由性和娱乐性就被极大程度的激发出来。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除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大量运用(如剪纸、皮影、水墨画、版画等),抽象的符号造型成为新媒体动漫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符号造型并不重细节,而是运用富有节奏感的动作与丰富的表情来强化动漫角色特征,使受众在观赏中随角色特征的动态,达到轻松、娱乐的目的。

2.技术复杂化,媒体覆盖全球化

“大动漫”产业观下的新媒体动漫网络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智能终端也日益普及。依据《中国互联网状况》显示,到2010年,中国乡镇有99.3%接通互联网,行政村的互联网接通率也已达到915%,同时,3G网络也已基本覆盖全国。未来,“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3G网络的商用将为新媒体动漫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新媒体动漫的媒体播放环境不同于传统动漫,以手机动漫为例,移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终端是手机动漫传输、播放的基础。手机终端在经历1G(模拟制式)、2G(GSm)和2.5G(CDma)到3G(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的演变之后,用户现在可以在手机媒体平台上欣赏、下载、播放和转发各种动漫作品。

3.创作主体多元化,作品鉴赏交互化

新媒体动漫创作队伍大为扩展,既有专业公司,也包括众多的业余作者。业余创作者凭着个人的爱好和自娱自乐的目的进行创作,先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得到大众的肯定后,可渐渐获得承接商业制作的机会。专业的又分为绘制各类插图的网络插图公司,从事商业动画制作的动画公司,还有从事新媒体动漫原创的媒体动漫设计公司等。新媒体动漫作品鉴赏交互化,表现在作品可以与受众直接建立联系,沟通更便捷,这给作品的定制、再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

4.传播模式多点化,信息免费化

新媒体动漫与传统动漫在传播模式的不同,在于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新媒体动漫在信息上,近乎于零费用,这对传统动漫高昂的制作、费用造成不小的挑战。

(三)我国新媒体动漫存在的问题

1.原创内容供应匮乏

新媒体动漫的运营支撑依靠优良的原创内容供应。如果网络动漫缺少连续的原创故事支撑动漫形象,很难形成持续的动漫品牌形象。另外,网络动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作品内容的生存周期比传统动漫要短,作为制作方不能及时、不断的创作出高品质的作品,之前建立的品牌热度会很快降低,品牌形象会成为及时性的娱乐,迅速被大众遗忘。手机动漫也面临相同的问题,目前,我国手机动漫类别有动漫彩信、动漫短片、待机动漫图片、手机游戏等形式,其中动漫短片作品存在数量少、内容单一化的缺点,其中原因就是缺乏丰富的原创动漫作品以供改编成手机动漫短片。

2.缺少版权保护

随着我国新媒体动漫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原创动漫作品的版权也成为一大难题。由于新媒体动漫的媒体具有便捷、互动的特点,其特点为盗版提供最佳的传播媒介,盗版传播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大是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另外新媒体动漫由于终端商的加入,使得侵权形式更隐秘,版权人发现、制止侵权行为的难度也加大了。就算发现侵权,维权的成本也很高,在我国数字取证制度的不完善,让版权人必须花费巨额的金钱和大量的时间来取证,再加上新媒体动漫本身易修改的特性,以及我国网络注册多是非实名制,更为取证、维权带来困难。

3.盈利模式尚不成熟

网络动漫的盈利模式主要为媒体广告型和内容盈利型。媒体广告型是利用新媒体动漫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内容不收费,通过广告的收入获取利润。内容盈利型也叫增值服务型,通过网络动漫的在线阅读、观赏,版权售卖以及作品内容的增值服务(如互动娱乐、会员收费、短信服务)等获得利润。以上两种盈利模式都与访问者数量紧密相关,但动漫网站访问者相对固定,所以盈利也是非常有限的。手机动漫也尚未成功建立盈利模式,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也未找到恰当的切入点,移动运营商缺少充足的市场投入,造成一定的盈利缺失。因此新媒体动漫急需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的盈利模式,以促进产业的发展。

四、新媒体动漫的发展趋势

(一)在内容上开发“片段式娱乐”产品

新媒体动漫内容形式上要有所突破,就必须研究媒介特点和用户习惯,不论是网络还是手机用户,大多是现代都市人,他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需要娱乐放松却没有大量的时间,开发“片段式动漫娱乐”产品,如四格网络漫画、回合制手机游戏、动画短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在技术上广泛地与各行业紧密结合

新媒体动漫在技术运用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将物象视觉化,给人真实性、直观性、互动性的视觉体验。新媒体动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如建筑业、医学、军事、教育、体育等不同的领域,呈现多样化和高科技化的势态,未来成为各行业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手段。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篇9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中国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是单一的,用大众化的盈利模式经营专业电视频道是错位的。我们只有走出这个误区并建立完整的有线电视及卫星直播电视的付费管理系统之后,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才能加快,才能出现真正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的电视频道。

据了解,我国的数字电视政策和相应的管理系统正在调研和试点阶段。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篇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网红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关注网红并与之互动,传统行业也开始引入网红时代,“网红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网红经济”背后的资金流动和金融需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因此对“网红经济”背后的金融营销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深入的研究,并进行调整和改进,基于理论的角度对“网红经济”中金融网络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优化。

银行的零售业务具有种类多、规模大的特点,促进银行的经济发展,是商业银行进步与发展的主要依托。虽然当前“网红经济”金融在规模总量、产品、服务内容、客户数量等方面与银行零售业务差距仍然很大。[1]“网红经济”在中国的金融业是一个新的形式,不同于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是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精神的新兴领域,需要建立一个基本的“网红经济”网络形式和网络财务。“网红经济”的金融营销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竞争,不仅是重要的战略,而且在具体的机制建设与资源调整和创新等方面,要通过多角度的服务,提高竞争力。

二、网红产业链资金流分析

在整个网红产业链条中,参与方包括各类直播平台、网红本身、网红经纪公司、供应链提供商以及粉丝群体。其整个流程可以概括为:网红由于某领域特长成长于各类社交平台,之后逐渐向综合性社交平台汇集;而网红经纪公司签约具有可变现价值的网红,为其提供社交账号运营管理以及对接供应链广商的工作;最终网红所推广的产品依靠庞大的粉丝群体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变现。

(一)网红与网红公司1、雇佣水军提高网红知名度

随着诸多的直播平台跟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涌现出一批网红跟主播。评价一位主播主要就是看他们的粉丝量,看过直播的都知道经常有水军带节奏,就是网红公司跟公会包装旗下的主播跟网红请来捧场跟制造话题,给主播点取关注的,这样一来网红名声就有了明显的提高。那么雇佣这些水军所需要的资金则需要从当前的利润或者贷款来实现。

2、找大主播pK

网红公司会帮助网红主播联系一些经济利益的公益事业,去打造他们的知名度,当有了一定量的真实粉丝后,网红公司会帮助主播进行谈合作成为签约主播。之后再花钱找其他大的主播进行pk,拼礼物,其实很多礼物都是公会刷的,通过pk赚取大主播的流量,3个月到半年时间如果此主播确实有能力,那将成为一大主播了。这样公会跟公司就开始赚钱了。刷礼物也是重要的一项支出,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源。

3、网红赚取提成

平台合作的工资,礼物提成,公司的市场部会给网红拉广告,赚取广告收益,开网店,通告网红效应卖货。网红公司与网红按一定比例分配收益,这样的分配过程则需要银行机构在背后支撑,银行系统能够自动核算出各自分配并将资金流转入他们各自的账户,方便了网红与网红公司之间的收益分配。

4、转会费与签约费

当有一些主播变大之后,网红公司跟他的身份不再匹配,就会卖给大的经纪公司或者卖给平台,一次性赚取转会费跟签约费。这样庞大的资金流入也需要妥善的保存与管理,或者再投资于新签约的网红,或者存入银行进行理财,增加现金流入。

5、培训费用

网红公司可以开设网红主播培训学校,现在市面上这类的培训很少,将来也是一大趋势。比如游戏主播的游戏培训,舞蹈唱歌的舞蹈唱歌培训,直播说话聊天方式等等。这样的培训活动花销巨大,却也提高网红质量,而且在经营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对外进行培训赚取培训费用,这样的投资资金的流出大概率有更多的资金流入相匹配。

(二)网红公司与供货商1、根据客户需求反推供应链

网红电商在前期流量变现的过程中,会借助微博等大流量平台调查粉丝意愿,与其产生强互动,在产品上架之前,从产品款型到配件等细节,会根据粉丝的评论和点赞来确定现阶段人们的口味偏好及价格接受程度,这种根据测款来上新货品更加贴合市场需求。

2、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

主要有网红公司下属的经纪公司以及电商运营公司来负责,前者主要把握网红整体的内容和路线,而电商运营公司需要负责供应链的产品包装设计,售后,与一定规模的工厂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整个供应链的闭环,获得稳定的货源,并通过良性的货品规划和量化生产节约成本。(根据方正证券的数据显示,精准粉丝的利润转化率大概在每10万粉丝会带来近100万的利润)

3、供应链整合与转型

现在网红公司的新运营模式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运作,通过多品种快翻单的需求来迎合现在的快时尚模式。网红公司在获得后续利润后会进一步加深涉入供应链,整合自己的专属生产体系,进一步增加粉丝粘性。

(三)网红与粉丝之间1、网红与粉丝之间资金流运转分析

从“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的发展过程来看,首先网红通过在各种平台分享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经验的积累大量的粉丝;然后对粉丝的特定需求及自己的擅长的领域开设了相关的网络店铺,将这些网红们将粉丝流量变成了实在的销售业绩(图2.3)。

图2.3“网红经济”模式分析[1]

2、网红吸引并维护粉丝

网红要想吸引粉丝必须付出成本进行内容制作和产品设计,进一步根据网红的个人专长开设了相关的网络店铺,这就是网红发展前期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也是网红的启动资金。另外网红必须加强粉丝粘性和提升粉丝忠诚度,线上经常做一些转发抽奖,礼品赠送的活动去回馈粉丝。[2]

3、粉丝流量变现带来回馈

网红粉丝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了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和超常消费。这种粉丝消费带来的流量变现为网红创造了盈利。网红经济中粉丝消费的形式有如下几种:粉丝打赏和内容付费,将粉丝引流到电商平台消费,网红直播营销,广告及周边衍生品:

(四)直播平台根据硅谷动力的数据显示,2019国内市场直播企业前五十名之中,二十家涉及娱乐型直播业务占比最高,代表性的为映客直播以及抖音。占比第二高的是游戏类直播,代表性的为斗鱼直播以及虎牙直播。[7]。直播平台在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盈利模式,以下为当下市场直播平台中常见的八种盈利模式:

1.打赏

打赏是最常见的盈利模式之一。粉丝打赏所花费的金额直接被直播平台获取,而后根据平台与网红之间的合约在基础工资之上给网红提成作为奖金。

2.广告

广告模式盈利来源于广告费用。直播平台在直播当中植入广告,或页面上有专门的广告位提供。首页推送的主播也可以视作广告的一种,主要是主播通过给直播平台缴费购买首页推送。

3.导购

导购是网红在直播中通过口头营销的方式推广自己的淘宝店,并且与直播平台按既定比例分成。通常为厂商付钱让网红在直播平台给观众介绍产品。

4.付费直播

有两种主要盈利方式:一种是主播开通直播需要付费,由直播平台提供更高级的直播服务。另一种是观众看直播需要付费,由主播设置入场费用,直播平台和主播分成。

5.会员

和付费直播相似,有主播和观众两种盈利途径:主播付费办理会员可以开放更多的功能,如提高聊天室人员等。从观众角度:一些主播会有需要观众付费的会员或者粉丝团资格才可观看的视频或者直播。

6.合作

直播平台与一些厂商合作,如游戏厂商,在直播的界面嵌入链接,点击可下载游戏,而后盈利由直播平台与游戏厂商分成。又比如和竞猜平台合作,在直播平台嵌入对游戏或体育赛事的竞猜,观众下注,直播平台与竞猜平台分成。

7.版权

对于一些能带来比较大流量的直播录像进行二次利用,将版权出售给一些发行方,从而获利。

8.付费教育

是一种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在直播平台上售卖课程,学生付费,最后收入由直播平台与校方或者老师进行分成。

相比数量多,但是每一笔收入却不是很高的盈利模式,直播平台却有几个比较大的支出,往往导致直播平台从财务报表上看经常入不敷出,比如在2019中国直播企业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斗鱼直播[7],在2019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中显示,净亏损为一亿六千万元人民币[8]。以下为直播平台的成本以及支出:

1.主播签约费用

主播签约是直播平台一个比较大的支出。例如已经宣布破产的熊猫tV曾经以五年三亿人民币的价格签约pDD。虎牙直播在上市的前期因为相对缺乏足够数量的知名网红,在2018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中显示净亏损二十一亿元人民币[9]。所以直播平台的主播签约费用虽然高昂,但却是不可避免的必要支出。

2.带宽成本

带宽成本随着视频以及直播的清晰度提高而上升。由于近几年云服务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并且对于带宽的需求逐步增加,直播平台的议价权也有所上升,可以预见未来带宽成本会逐步缩小。

3.运营推广

运营推广对一些游戏类直播平台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支出。例如2016年熊猫tV买下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承办权,准备期间为了达到要求,创始人王思聪花掉七千万元人民币注册了多家公司。

4.技术支持

稳定的直播画面一直是直播平台的关键点,为了保证这一点,直播平台需要聘用大量技术人员。

三、营销策略分析

(一)网红与网红公司对于网红与网红经纪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部分的产业链中主要的金融需求及服务包括贷款业务、资金管理业务以及收入核算业务等。基于这些金融业务需求所进行的营销策略包括:

1、放宽网红经济公司的贷款条件

网红公司在前期的培训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既定利润的情况下需要贷款来进行资金周转,因此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对网红经纪公司的贷款条件,可以通过对该公司网红的粉丝量以及带货能力等进行评估而不是单单依靠抵押物的价值来进行放款。

2、利用大数据方便进行核算业务

网红与网红经纪公司之间,网红与供货商之间,网红与直播平台之间,都存在收入的分配问题,而银行在这方面则既要方便各方之间的收入获取方式,也要做到对收入分配的准确无误,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银行进行收入核算并分配可以使收入分配更加精确,同时也能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也方便各方可以直接在各自的账户下得到分配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