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外建筑差异十篇中外建筑差异十篇

中外建筑差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24

中外建筑差异篇1

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建筑建构的方法和逻辑是由材料的性能决定的,所以,材料不同,建筑的结构就必然不同。所谓的“框架式结构”建筑体系,就是先用粗壮的木柱构成房屋的大致结构框架,使得主要木梁可以支撑整个房屋的重量,然后再用不同的木柱一步步搭建。因为主要的木梁承载了房屋的重量,所以四周的墙壁不会受到很大的压力,这便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特征。另一个方面来讲,以新为贵占据了中国人对建筑态度的绝大部分,西方人的话,他们则对古老的建筑非常着迷,还有就是西方建筑是西方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和国家将自己崇尚的文化和都注入到建筑中,提神了建筑物的美感和文化色彩。欧洲建筑作为西方建筑的杰出代表,它表达了雕刻式建筑的追崇,欧洲建筑并不只有结构美,还充分展示了立体美学建筑。像加特农神庙等建筑的立体面上,常投以柱廊。柱式和柱廊的设立是为了换一种抽象的方式去表现人类的曲线美,从外观上来看,欧洲建筑十分追求完美。这也是建筑师们的创作冲动与情结之一,带着对雕塑美感的强烈追崇去展开他们的手臂。

建筑文化意念上的差异

中外建筑差异篇2

关键词:中西;建筑;差异

因为建筑材料和社会功能的不同,使得我们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当然建筑风格的不同,他们作为载体所承载的的文化就不同,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语言的不同,表达的思想就不同,艺术工匠们所倾注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难看出西方的建筑的材料一般是石质的,而且是纵向发展,直指上帝的,这也显示了他们对神的无比的崇拜。而作为我们中国古代建筑的“城市法则”,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类型,故宫的飞檐有很多的类型,从天安门到乾清门,他们神态各异,有的低垂,有的直朗,有的上挑。中国的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我们的各式的建筑,无不遵循着对称,威严的法度,而西方的建筑在西方宗教主义神学的环境里,追求的是一种奇特,一种原始的对上帝的敬畏,也体现了他们内心的无比的虔诚,归根结底,中西建筑的差异是是文化差,中国建筑法则都来源于是传统的儒家文化,而西方主要是反映圣经的典故,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建筑都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我们可以从中西建筑上的材料,布局,价值来分析中西建筑的差异的本质。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建筑上主要的是材质上的不同,西方的建筑大多以石质的材料为主,他们都属于砖石结构系统,他们把建筑看作是上帝休息得场所,希望他们与上帝共存。例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等,全部是用石材筑成,可以说,西方建筑史是一部以石材为特色的历史,而在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印度建筑有些例外)他们是以木材来做建筑的主要构架结构,大都采用现在很少使用的隼榫结构,因此我们中国的建筑史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的建筑对材料的选择为什么差别就如此大呢?西方在原始社会主要是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他们食不果腹,所以他们对物实用性比较看重。另外一方面西方人最后选择了石材的作为建筑的首要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务实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人定能胜天”。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我们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养成了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他们重视节约,讲究储存。随后随着文字的出现,就发展为我们的传统的哲学文化,他的本事就是宣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个西方的世界观是截然相反的,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将木材作为基本建筑材料,就是是天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一,体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除了自然因素差异以外,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理念,我们才会看到今天这样的结果,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建筑空间的布局也有所不同。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西方建筑大都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并且纵向发展,建筑所使用的柱廊、门窗,他们无一雷同,形态各异,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每个窗户设计讲究,每间屋子都有一个窗户,以增加它们之间的交流。用外部广阔的园林来包围建筑,西方人在奴隶民主制就已经实行这样的格局了。西方的建筑布局最大的特点就是占据着纵向高空的空间,所以我们看见的欧洲的建筑多以耸高,尖顶见多,如,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而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西方人把建筑与科学结合一体,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西方建筑截然相反,我们传统的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多在地面平面铺开。与西方的高空发展有所区别,他展现的是一种“整体”的美。当看到北京故宫、明十三陵、山东曲阜孔庙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重重院落相套,并且大的方格围着小方格,构建占地面积巨大的建筑群,各个宫殿的排列有主有次,体现了我们传统思想的本质,也体现了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最后,中西建筑价值的迥异,显现中西审美观念的不同。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体现的一种精神,西方的建筑更重视他的社会功能的实用性。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他们大多没有特定的法则,主要靠是工匠们的实践、经验,这种经典的建筑格局大都是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无论是帝王的宫殿黑石平民的居所,他们的讲究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旨在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当我们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强调人工美,注重建筑的规则美,把建筑概括为几何形体,如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对于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也与中国的园林建造的思想不一样,如我们的苏州园林,讲究借景,让我们感觉,园林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自己。而西方的园林的花草必须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由此西方建筑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是中西在建筑价值上做大的差异了。

2l世纪不仅有信息资讯的网络化,还有科技创新的神奇化,都前所未有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在20世纪曾不断出现的中国美术中的中与西的问题,特别是中西的建筑风格的差异仍将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怎样在21世纪中处理好这两个层面的关系,怎样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上看传统的现代化,看西方文化的对中国影响。我个人仍觉得应该变古为今、化西为中。相信这句话在我们现代的建筑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李福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发展史》.(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天津美术出版社

[3]《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4]《外国美术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薛永年等

中外建筑差异篇3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建筑设计;竞争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040-02

1引言

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是勘察设计行业里一支重要的力量,为我国勘察设计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一方面将越来越少的享受国家、地方和行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却又背负起沉重的历史包袱,而企业体制改革又十分缓慢,导致竞争能力大大削弱。与此同时,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的不断开放,很多具有灵活经营机制的外资建筑设计企业、中外合资建筑设计企业与民营建筑设计企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命运越来越难以把握。在此种情况下,管理者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研究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的竞争战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促使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转变的必经之路。

2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这里使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为工具对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进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迈克尔•波特认为: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其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都取决于五种力量模型: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和产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如下图所示。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1产业竞争对手分析

(1)国内大中型建筑设计企业。国内大中型建筑设计企业大多拥有较长的历史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技术和人才优势明显,大多拥有部级的建筑大师或知名的设计师,这类公司的作品中不乏设计精品,包括一些大中型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和知名建筑。同时凭借其品牌优势和坚实的技术实力,为国内各大房地产开发商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共赢关系。

(2)国外建筑事务所。中外合作、合营建筑设计事务所挟带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工具进入国内市场,大量吞食国内高端建筑市场。它们广泛地和国内各大设计机构合作竞标,并兼并了一些中小型设计机构以符合建设部门对勘察设计行业的监管。而且一些国际知名的建筑事务所将目标聚焦于最有价值的高端建筑方案设计。中国主要城市相当部分的标志性建筑,大多都出自国外建筑设计师之手。

2.2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1)国内的专业设计院。现阶段,铁路系统、公路系统、电力系统、水利系统、化工系统等都拥有系统内的专业设计院。这些设计院设计能力非常强大,资质等级也非常完善。这些企业在各自的系统中如果遇到行业萎缩、增长放慢的情况,很有可能利用某些契机实行相关多元化战略,向建筑设计领域渗透。

(2)国内新成立的设计事务所。国内一些在建筑行业知名的设计师可能利用自身的品牌和技术实力,从原有单位中独立出来,单独成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这类事务所将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并在某一特定领域发挥专长。

2.3供方议价能力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服务业,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需求不明显。对外部供应商的少量需求也仅限于建筑模型和效果图的制作,投标文件的印刷和装订等,这些供应商之间在价格上竞争非常激烈,议价能力不强。

2.4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的买方主要由政府机关、工商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组成。伴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规范化,建筑设计市场的竞争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了品牌竞争和个性化竞争。房地产开发商逐渐意识到,设计环节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并且买方对设计质量和创新思想没有太多要求,价格是主要的衡量标准,因此这类买方群体有相当强的议价能力。

2.5替代产品的威胁分析

当前,一些房地产商出于成本的考虑自己成立了一些设计机构,还有组装房屋的出现也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这两者都不可能大规模普及。因此,建筑设计行业不存在明显的替代品威胁。

3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波特指出,企业获得长期优良绩效的根本基础是持久性的竞争优势。任何企业都可以寻求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一个企业所具有的其他优势或劣势的显著性,最终取决于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相对成本和差异化有所作为。成本优势和差异化又由行业结构所左右,这些优势源于企业具有比它的对手更有效地处理五种作用力的能力。竞争优势的两种基本形式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相结合,就可以引导出四种获得优良绩效的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的成本领先战略和目标集聚的差异化战略。

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不但能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弱化企业的劣势,而且能使企业更好地利用外界环境的机会,并增强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成功制定基本战略的关键在于认清机会与威胁,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从而制定出有效可行的适合本企业的竞争战略。

31总成本领先战略分析

建筑设计以高素质员工的智力活动为基础展开运营,人力成本在企业经营支出中占60%~70%,具有刚性,且固定成本比重较小。但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特殊的人文、地理、文化、经济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不太可能形成标准化生产。专业人员从方案设计到施工直至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都要大量频繁地与客户直接接触,为业主提供面对面的服务,这都限制了规模经济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追求成本领先,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就势必要给予员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员工的大规模流失。所以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对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不可行。

32目标集聚的成本领先战略分析

由于目标集聚的成本领先战略同样需要企业降低成本,同全行业总成本领先战略不适用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一样,目标聚焦的成本领先战略也不适用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

33差异化战略分析

实施该战略的企业,需要具备独特的资源或者在行业内形成独特的能力。对于设计企业,需要下面几种资源或能力中的一种才有可能实现全行业差异化战略:广泛的分支机构;世界范围内品牌的知名度;技术专长。

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现有技术实力还比较有限,而建筑设计业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的服务并和客户进行大量的人际沟通,这都限制了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设分支机构。所以,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也不能采用全行业范围内的差异化战略。

34目标集聚的差异化战略分析

目标集聚的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以行业的某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或某一个或几个区域为目标,争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对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来说,应该选取省内城市和国内少数的建设热点城市作为目标集聚的细分市场,力求实现产品差异化、人员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渠道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

首先,有利于发挥企业的优势。建筑设计业是一个特别依赖于良好声誉和信誉的行业。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对省内的市场有很好的把握,拥有良好的品牌资源,一般拥有许多著名的设计作品。因此,可以将省内的客户聚焦在政府和机构的大楼、公共建筑、中高端商业地产和中高端住宅,提供不同于其他设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而在省外,则将目标集聚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积极参与大中型项目的竞标,以少量代表作品树立起在当地的品牌形象,将目标集聚在中端客户,并力求取得高端客户,并展开差异化竞争。

其次,也有利于利用行业的机会,因为客户越来越看重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在建筑设计业内因悠久的历史和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所以更容易赢得业主的信任。该战略使企业能有效地将自身与其他的竞争者区分开,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使企业摆脱纯粹的价格竞争。

最后,该战略也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并将现有资源进行了重点的投放。既避免了缺少聚焦而形成的资源不足,又使差异化有了足够大的市场得以实行。

综上所述,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应该采用目标集聚的差异化战略。

中外建筑差异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定额,工程预算

0引言

建筑工程预算是工程应用的重要衡量标准,其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及计算规则夯实了基础、为建筑企业的报价提供了合理依据、能够有效的满足建筑企业对低价中标及评审的要求。若当前的建筑企业在进行投标及报价的时候不依据计算规则及衡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那么计价结果则没有任何的可对比性。当前阶段建筑工程的预算定额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清单计价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应用的弊端,而对这些弊端的解决将直接的决定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

1建筑工程定额差距组成分析

当前建筑工程计价程序、相关费用产生差异的主要组成依据构成要素可以分为管理费用、规费、利润、安全文明施工费用、税金等取费费率及基数标准。1)管理费用取费费率及基数差距:一般来说管理费用包含了人工费用、机械费用、材料费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工程费率主要是由建筑檐高确定的,这三项的差距将直接的决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差距。2)利润费用取费费率及基数差距:一般来说利润的费用取费费率及基数由管理费之和、预算价及费率共同决定,工程类别的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费率。3)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取费费率及基数差距:安全文明施工取费主要分为基础费用和增加费用两个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区域等都会决定取费费率及基数的大小。

2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计价过程

通常来说工程预算定额计价都是依据政府有关的文件及有关管理信息,当建筑工程在进行造价计算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依据结构图及施工图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当工程量计算完成之后就能够计算出国内工程的计价预算,在完成之后需要对工程费用进行组价计算,对整个工程项目当中需要的人工、材料、利润、管理、机械等费用进行计算,最终就会得出建筑工程的总体造价。

3导致建筑工程中预算及定额的价格差异原因分析

各个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最后获得的价格是有差异的,其费用的构成造价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工费用的差距、管理费用的差距、机械费用的差距、规费的差距等都是较为明显的,所以在该部分笔者将会对建筑工程当中的预算及定额的价格差异进行原因分析。

3.1建筑工程预算及定额差距的人工费用原因

在建筑工程当中人工费用主要指的是工资的支付,在各地区当中建筑工程单价是有差距的,人工单价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工资津贴、辅助工资及交通补贴等,在规定当中施工工人的基本用工、辅用工、人工幅度偏差、材料运输费用都是导致人工费用不同的原因。建筑工程作业内容的不同会导致人工消耗量的不同,例如有些建筑工程主体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的消耗费用较高,而有些建筑工程的墙面抹灰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所消耗的费用较高,所以这些造价上的差异就会导致建筑工程预算和定额之间的人工费用差距。建筑工程企业在面对人工单价定额差异的前提下,在进行投标报价的时候需要严格的参照当地的定额情况执行,同时还需要参考附近地区的人工定额消耗,采取清单计价方式,在综合性对劳动市场中的人工费用变化情况进行考虑的前提下,做好人工成本的合理性预算。

3.2建筑工程预算及定额差距的机械费用原因

在建筑施工工程当中涉及到的机械费用主要包括施工机械、机械租赁费用及仪表仪器的施工费用,而这些费用在地区之间、项目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说在预算和定额投标报价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不同地区进行工程预算的规则及费用的具体组成,例如需要确定工程当中是否涉及拆迁、机械进场费用等,然后依照费用预算经营来进行报价,同时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费用的合理让利。另外由于各个地区编制和定额的习惯不同,所以计算出的机械费用预算及定额也存在着差距。

3.3建筑工程预算及定额差距的管理费用原因

在建筑工程中管理费用也是预算和定额的一部分,清单计价对报价当中有关的内容会做出调整,将招标的标底改称为招标控制价,这就能够让投标报价的活动更为严格,而对于投标人来说,其投标的时候最优先进行考虑的因素就是策略上的让利,在实际当中让利者一般会将让利放在利润及管理费用方面,也就是说会优先的对管理费用进行让利考量。但实际上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预算和定额当中若所计算出的管理费用过高,则会使得控价失去意义,而管理费用过低则会使得相应的企业在投标报价中失去积极性,长期下去对于规范性的报价工作实施是非常不利的。

3.4建筑工程预算及定额差距的规费原因

所谓规费指的是政府及有关权力部门规定的建筑工程必须要缴纳的那部分费用,主要涉及到职工的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费用。造成建筑工程规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地区间相关政策的不同,而作为每个建筑工程企业来说则必须要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及规定来进行计取,这属于影响的费用。

4建筑工程优化预算定额造价的建议

当前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包括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编制方法落后、定额编制不够公正、没有有效的监督检查等,而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造价的准确性。

4.1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定额水平

建筑工程的预算定额和工程的双方都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所编制的预算定额需要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在进行预算定额编制的时候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既不能让定额标准过高,又不能让定额水平过低,所以在预算定额编制之前就需要进行实际调查,获取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及施工材料等实际情况,依据建筑工程的技术和积极趋势来合理的进行预测,实现保证工程预算定额符合实际情况。

4.2保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公平性的落实

首先要对定额管理的相应机制改革,使得编制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有效的分离,例如将第三方定额编制委托给具有编制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从而保证预算定额编制的公平性,另外在预算定额编制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工程实践、相应的经验理论,故在进行预算定额编制的时候建筑工程需要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选取一部分技术人员进行编制小组的组建,使得预算定额编制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各方的实际情况。

5结语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涉及到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人工、材料、利润、管理、机械等费用都会导致预算定额编制的差异,而面对着当前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存在的各种问题,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进行定额水平的制定、保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公平性的落实是有效的优化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外建筑差异篇5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消耗,节省生产活动中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方面的支出,进而节约企业生产的成本,为企业增加经济收益。并且还能确保生产产品的品质,取得劳动产品的最高价值。工业企业的会计工作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会计核算不仅要对生产产品所需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计算,同时还需要对产品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核对,对于所产出的劳动产品,必须要经过销售才能得到最终的财务资金的收入增长。因此,工业会计核算具有整体性,必须要对生产、经营以及最终出售等各方面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核算。工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同时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如录账、结账以及报账等各个环节全面而系统地实现工业企业经营中的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最终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直接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且能及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战略计划,将战略目标直接指向生产经营成果。所以,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会计工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主要取决于各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尽相同,使得企业发展制定的战略决策也不同。

二、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会计工作之间的不同点区分

由上述可知,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核算方面,其中核算又包括很多方面的核算,具体不同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存货核算。企业存货核算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企业材料采购方面的核算差异,这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工业企业材料采购方面核算存在的差异,差异区别就是材料购买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建筑企业外购材料的成本不仅包括工业外购材料成本,如运杂费、运输费以及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内容,同时还包括采购保管费以及不得抵扣税款的增值税。前者主要取决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而后者则主要是由于国家对工业产品增收增税而对建筑产品增收额外的营业税而实行的税制决定。而工业企业为采购和保管材料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不直接计入材料采购成本中,但是会作为工业管理费用的一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由此可见,工业外购材料成本是不完整的材料入库成本。

(二)长期资产建造工程核算之间的差异。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会计资产建造工程核算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长期资产建造工程的内容不同、核算长期工程建造工程的科目名称以及结构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工业企业长期资产建造工程核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核算,建筑企业不仅包括固定资产,同时还有临时建造工程。这方面的区别主要是由于建筑企业项目工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资产核算会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三)成本核算不同。建筑企业成本核算主要是工程建筑中安装成本、机械作业的成本和工业性质的产品的成本等等,这些方面的核算十分重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核算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行业内部发展情况,确保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而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者生产活动成本以及制造产品时对机械磨损,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和其他的直接支出等。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区别。

三、结束语

中外建筑差异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西方园林;共性;差异

园林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我国的造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更是世界园林的珍宝,与此同时,西方园林因其独特的风格也备受关注,两者可谓共性与差异并存,并在浩瀚的园林史中相互影响交融。

一、中西方园林的共性

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中西方不仅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1、以“人”为主体。中西方园林艺术不管形式如何不同、类型如何特殊,其主体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无论中国还是欧洲,园林的建造都源于人们希望在其对自然的传统观念中去寻求某些新的实践,因为园林建造的本身就是要赋予自然一种文化的形式。园林艺术的实质是“人”的艺术。

2、构景要素相同。细察中西方园林的构成,无一例外都是利用了植物、山石、水体和建筑等构景要素,所不同的只是在具体的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上。西方园林将这些构景要素按建筑法则来设计安排,使之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在建筑方面则更注重其布局的严整;而中国园林则用绘画的法则来布局安排,更多地采用自然的形状,建筑布局也较自由随意。

3、由奢侈品向大众化转变。在中外历史上,无论是中国的“半亩园”还是法国的“凡尔赛宫”,抑或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都是为特权阶级所享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开始逐步淡化,公共园林逐渐形成。公共园林的出现使得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也开始拥有了享受园林的权利,园林艺术也因此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转变。

4、相互渗透与融合。“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园林艺术也不例外。土生土长的中国园林艺术不仅在西方的文化土壤中扎了根、开了花,还深深地影响着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而扎根于西方的园林艺术亦不仅没有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排斥,反而被汲取和采纳。这种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其本身就是出于人类对于艺术和美的共同认识和追求。

二、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概而言之,就是前者着眼于自然美,后者侧重于人工美。这一不同侧重的形成,可从思想性、风格形式、建筑等三个方面来细作比较。

1、思想性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而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其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理应按照认得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2、风格与形式的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总体风格上的最大区别,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一大原则是“可游”、“可居”。中国园林既具实用性,又具审美性,既具工作性,又具休闲性。审美性与休闲性就体现了“可游”,实用性与工作性就体现了“可居”。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布置,往往随意、自然,注重环境构成因素的利用,因此在总体布局上,中国园林将自然与建筑相融糅。西方造园也讲究因地制宜,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完全统一在园林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它们大多方方正正,重视几何图案,不太重视园林的自然性,甚至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以法国宫廷画院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在这根中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则布置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物也就控制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物。正如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的,要“强迫自然去接受匀称的法则”。

3、建筑的差异。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而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从整体上来看,西方园林开放、轩敞、一览无余,与中国围墙文化的封闭、内敛、深藏不露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园林建筑从正面一个方向即可获取主体印象,庶几可窥得全貌。即使加上草坪、花园,也在开阔之处。中国的宫室建筑要在空中俯瞰的多维审视才可获取整体轮廓,此外大门口还要加上照壁,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中国的园林建筑回环、繁复、曲折,决没有西方的草坪、花园来得直接、简约、开敞。中国无论宫室还是园林,一律圈以围墙。西方建筑的围墙在若有若无之间,即使有,也不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

三、结语

中西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由于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不同,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西园林的交融、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园林的差异性,汲取其艺术的精髓,才能科学地继承古典园林的优秀成果,不断开拓的现代园林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中外建筑差异篇7

1、建筑设计

广义的建筑设计包括对建筑物内部的各种使用功能和空间的进行合理安排,建筑物要与所有周围的外部条件协调配合,被外部的艺术效果,内部各个部分的构造方式,建筑和结构、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进行综合协调,要用尽可能少少的材料、尽可能少的劳动力、尽可能少的投资以及时间来实现以上的种种要求。最终要使建筑物实现经济、适用、牢固以及美观等功能效果。和古代的建筑设计相比,现代建筑设计从设计方法、色泽运用、空间构造到材料成型等都由很大的差异,但设计的理念却没有太大的差异,在当今社会经济形势下,为了实现利益目标,设计设计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大的困惑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设计公司和设计院根本就不注重创新,而是把公司的经济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建筑的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以物的形式存在,不能将认为建筑是有生命的,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答案上都是不合理的。其最大害处就是美学评价的准则会被进化的准则所替代,建筑的发展不能看成是一部生物进化史,复杂和多样性是城市建筑的魅力所在。

2、工业设计

以工业学、美学以及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被称为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按类型可以分为: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传播设计以及设计管理四大类。这些类型包括:造型设计、网站设计、动画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电路设计、机械设计等。工业设计也被称为工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会设计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方法学、机械构造、色彩学及摄影灯,工业设计是一门将工业产品进行美化和功能化的综合性学科。这样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最终销售的目的。

站在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对现在中国的设计是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工业设计所要面临的差异性和挑战性是可想而知的,随着工业设计领域范围越来越广,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审视工业设计时,要站在不同的角度。

3、差异性分析

对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学科方面的差异性。工业设计不包括建筑设计,如果从学科上来分,它们同属于一个大学科之下并行的二级学科。

其次,内容方面的差异性。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的内容,是以产品所处的环境和产品的本身为基础,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融合问题进行设计和研究。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根本区别是,工业设计提倡各种不同的审美观,从产品的整体上进行研究和规划,探索消费者的社会价值,其根本出发点是消费者心理的诉求和需求,其要求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并为消费者提供使用方便、身心愉快以及可靠的优质产品。它虽然具有美学和艺术成分,但和艺术是有本质上区别的。而建筑设计是以经济、功能及美学作为出发点,将设计和人、环境以及深化相结合,通过某种艺术手法变现出来。因此建筑产品设计师要用良好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师在艺术和技术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最后,造型方面的差异性。站在设计的角度考虑,造型就是指设计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技巧,通过对所要设计的对象进行构思规划,最终创造车一定的形态的一种过程。不管是工业设计还是建筑设计,设计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造型。由于建筑设计的对象和建筑与工业设计的对象都是三维空间,因此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设计师在造型方法上是极为相似的。她们主要采用两种造型方法,即:①立体构成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美学法则,通过多基本的几何形体的切割或组合,然后创造出一定的形态的方法;②模仿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界存在的一些形态进行简化、提炼与概括从而获得一种形态的方法,工业设计运用的立体构成法是从建筑设计中借鉴来的。

4、互溶性

4.1从历史上来看二者的互溶性

不管是是在古代还是现在,建筑设计不但从理论上促进了工业设计的而发展,而且对工业设计的实践中的进步也起到了很多帮助作用,一直以来,建筑设计师都很喜欢从事工业设计,在历史上,建筑师进型工业设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即从事建筑设计又从事工业设计,有的只从事家具产品的设计,有的设置无所不包;另一种是只从事工业设计,有很多工业设计师是从建筑设计专业转过来的,总而言之,在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4.2从现代来看二者的互溶性

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工业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要求所进行的设计,设计的产品的目的也是为了人,给人提供服务。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必须满足下面五点基本要求。

(1)功能性要求:在现代,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和工业设计的功能比以前的内涵更多,主要包括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里功能和社会功能。

(2)审美性要求: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的外在形式必须能使人感觉到有美的享受。在现实中,大多数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而进行的,因此,审美不能单凭设计师主观意识的审美观,必须要具备大众普遍性的审美情调,才能实现真正的审美。一般情况下,审美不需要靠过多的装饰,而是通过间接性和新颖性来突出体现的,它必须以满足功能为基础。

(3)经济性要求:建筑建筑设计者应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追求材料选择的简单化,避免劳动力的浪费,当然产品的使用寿命也是应该有保证的,使其便于回收、运输与维修,要把用户的使用费用和企业的生产费用降低到最低标准,做到物美价廉,才能最终带给用户实惠,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4)创造性要求:现在,创造性对于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特别是快节奏的市场经济和现代高科技的要求,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创意不断的增强。如果在设计上缺乏新意,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设计的创造性很重要的,当然创造也不能离开其使用功能的满足。

5、结束语

中外建筑差异篇8

关键词:中西文化;建筑;中西方传统建筑;影响

建筑是人“衣食住行”的四大物质条件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直接且密切的联系。建筑不能脱离它所在的环境,因此建筑最能直觉地反映民族特征,美国建筑教育家罗泊桑教授说:“凡是伟大的建筑,都不仅能在功能上作出回答,也是在对人类的心灵与精神上做出回答……。建筑的物质形式是社会的直观表达,是最能反映当代历史的,甚至在一片毁灭的废墟中,它也能象征一种文化传统和它的思想性。”我们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要从整体的文化脉络,从文化的形成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最主要的本质出发。

一、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歌德把建筑称作是“凝固的音乐”和“石头的史书”。几千年来,建筑的文化价值一再被哲人和诗人们所肯定,建筑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最重要的社会文化之一。建筑是人为的,有人才有文化,与其他人类物质产品相比,建筑与人有着更为密切与深刻的关系。它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强烈的艺术表现能力、与人类心灵直接相通的抽象性所赋予的巨大涵括力,都使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

从文化形成的过程来看,建筑是多种矛盾的综合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建筑是历代文化的积累和延续,它是一种凝固了的文化,是能够让当代的人亲眼看到,长期保存的一种文化状态;另一方面,建筑是一种超前的文化,它要求建筑师要有预见性,有超前的眼光,各种具体的规划设计都要留有余地,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如果缺乏远见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文化的广阔角度探索建筑,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范畴间的交流。

二、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

不论古今中外,人的基本的人性都是一样的。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贪生而惧死,都有所喜恶,都有爱憎之心,都有执着于现实和追求理想的本能,这就是人的共性和普遍性。但是,由于地域环境、生存方式、社会经济背景、发展的历史过程等各种因素的不同,使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而中西文化也各有特点。

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模式,历史悠远,包罗万象,而文化更是变动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会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这种差异是相对的、大致的差异,笔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

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思想模式。儒家、道家、墨家等把自然看作是大化流行的有机整体,认为天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自然宇宙及万物都是有情义的,它们有着至善至美的价值。人类对自然要寄予深切的关怀,不要试图去探究自然的本性、改造自然,所以人应该尊重自然,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要排除功利思想,通过道德修养去体会自然之美,自然之伟大与深邃。

与中国文化重视天人合一,主客体合一的立场截然相反,西方文化把自然作为人类认知的对象,把自然宇宙看作是与人类不可调和的对立物,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是和人根本不同的,它们无所谓善恶美丑,更不带有感彩。而《圣经》中关于上帝创世的故事中也包含了这样的思想:人站在自然界之上,统治自然界,要利用自然来满足人类自身需求。

(二)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

中国文化以家庭为本位,注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族的地位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在中国的传统中,一切社会组织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由家庭扩大、引申而成的。现在我们所说的裙带关系就是这种家庭本位文化的现代形式。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国家和政治生活是家庭生活的扩大,家齐,国才能治,天下才能平。

西方文化十分强调个人的地位。它认为个人就是一个原子,他不靠任何别的人而存在。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权利、自由、独立性,这些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西方文化中的每个人首先是被作为个体来看待的,其次才被看作是一个家庭或者社会群体中的成员。

(三)协和万邦与征服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谐和万邦的大一统思想。《周易》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将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而导出的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协和万邦、包容万物的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态度。西方在民族关系方面讲究竞争、斗争,主张向外扩张,征服别的民族甚至统治世界。

三、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一)对建筑材料的影响

从建筑材料上来看,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体系;而西方建筑中一般是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如: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神庙等都是以石材筑成巨大的体积示人。

中西建筑材料的不同,除受自然因素和生存环境影响外,更重要是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结果。首先,中国传统社会宣扬“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通。正如《管子·水地》篇所言:“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土地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人们依赖大地生存,死后又回归土地,自然会对土地产生崇拜感。而木材取于自然,与泥土有生命之亲。而西方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界的超越感,往往利用石材的特性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寸来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其次,受《易经》中反应大自然新旧更替,生生不息的思想影响,包括中国神话中所描述的神都是自然的神,他们有着自然界的普遍特点,会像自然事物一样衰老、死亡,只是神的精神和品德会在世间流传和继承。而木构建筑正与这种思想相符合,木构建筑会随着时间的变长,渐渐腐坏,最终毁灭消失,但是建筑的技术和形式会继续流传并被运用和发展。因为石质坚硬而不易腐蚀,正好象征了西方世界祖先精神永不泯灭,同时石材经常以人体雕塑的作品呈现,石材的硬朗和结实对西方人所追求身材的矫健和强壮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木材有自己的特性,朴实无华,易于雕刻和改造,形成通透的外形,与自然界相融合,符合中国人追求温情、和睦的心理。石材冰冷坚硬,符合西方人理性、客观与人际关系冷漠的心理。

(二)对建筑色彩的影响

从中西建筑的装饰色彩上来看,中国以一种色彩为主,其它几种颜色并用;西方则是极其丰富,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色彩为装饰的主色调,但没有一个单一的色调贯穿始终,对比也不是非常强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的生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色彩成为天意的象征,人们用色彩表示对自然的尊重;另一方面,中国建筑的色彩被赋予了浓厚的伦理观念,以颜色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确定社会地位的手段,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建筑的色彩缺乏变化,虽然丰富,但是又显得单一,并形成了一定模式。西方建筑的色彩,因为处于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中,所以变化多端,异彩纷呈,时而华丽浮艳,时而灿烂夺目,时而又光怪陆离。同时受西方“个人本位”观念的影响,色彩非常张扬、热烈、激情,甚至富于非理性的迷狂。

(三)对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将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群。它们一般不向高空发展,而是向四周做有序的铺排,几乎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都是一种类似于“院子”的格局。这种空间与平面布局的有序性,象征严肃而宁和的伦理秩序,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以及严格的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往往以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高空发展,采用“体量”不断向上叠加,以巨大且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峨壮观的整体,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体现了西方人对神灵狂热的崇拜。

(四)对建筑造型的影响

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中国的梁、柱、屋檐等都能表现“线”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歇顶山的建筑中,屋檐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的形高,而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飞”的意境;而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追求意境和重伦理的思想在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建筑造型时,往往把其社会内容和象征意义放在显要突出的位置,同时,还注重实用性,如荀子主张:“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别轻重而已,不求其外。”

西方传统造型强调“形式美”,发源于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我们从古希腊的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对形式美的强烈的追求。如,仿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强壮雄伟,仿女体的艾奥立柱式柔和端庄。

在21世纪全球化的环境中,通过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即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的脉络有了基本了解,也更加明确了中西建筑在各个方面的差别和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我们应继续加强各种文化范畴间的交流,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效避免文化的趋同性,才能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乃济.吃喝玩乐:中西比较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中外建筑差异篇9

关键词:中西文化;建筑;中西方传统建筑;影响

        建筑是人“衣食住行”的四大物质条件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直接且密切的联系。建筑不能脱离它所在的环境,因此建筑最能直觉地反映民族特征,美国建筑教育家罗泊桑教授说:“凡是伟大的建筑,都不仅能在功能上作出回答,也是在对人类的心灵与精神上做出回答……。建筑的物质形式是社会的直观表达,是最能反映当代历史的,甚至在一片毁灭的废墟中,它也能象征一种文化传统和它的思想性。”我们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要从整体的文化脉络,从文化的形成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最主要的本质出发。

        一、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歌德把建筑称作是“凝固的音乐”和“石头的史书”。几千年来,建筑的文化价值一再被哲人和诗人们所肯定,建筑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最重要的社会文化之一。建筑是人为的,有人才有文化,与其他人类物质产品相比,建筑与人有着更为密切与深刻的关系。它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强烈的艺术表现能力、与人类心灵直接相通的抽象性所赋予的巨大涵括力,都使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

        从文化形成的过程来看,建筑是多种矛盾的综合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建筑是历代文化的积累和延续,它是一种凝固了的文化,是能够让当代的人亲眼看到,长期保存的一种文化状态;另一方面,建筑是一种超前的文化,它要求建筑师要有预见性,有超前的眼光,各种具体的规划设计都要留有余地,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如果缺乏远见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文化的广阔角度探索建筑,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范畴间的交流。

        二、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

        不论古今中外,人的基本的人性都是一样的。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贪生而惧死,都有所喜恶,都有爱憎之心,都有执着于现实和追求理想的本能,这就是人的共性和普遍性。但是,由于地域环境、生存方式、社会经济背景、发展的历史过程等各种因素的不同,使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而中西文化也各有特点。

        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模式,历史悠远,包罗万象,而文化更是变动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会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这种差异是相对的、大致的差异,笔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

        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思想模式。儒家、道家、墨家等把自然看作是大化流行的有机整体,认为天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自然宇宙及万物都是有情义的,它们有着至善至美的价值。人类对自然要寄予深切的关怀,不要试图去探究自然的本性、改造自然,所以人应该尊重自然,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要排除功利思想,通过道德修养去体会自然之美,自然之伟大与深邃。

        与中国文化重视天人合一,主客体合一的立场截然相反,西方文化把自然作为人类认知的对象,把自然宇宙看作是与人类不可调和的对立物,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是和人根本不同的,它们无所谓善恶美丑,更不带有感情色彩。而《圣经》中关于上帝创世的故事中也包含了这样的思想:人站在自然界之上,统治自然界,要利用自然来满足人类自身需求。

        (二)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

        中国文化以家庭为本位,注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族的地位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在中国的传统中,一切社会组织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由家庭扩大、引申而成的。现在我们所说的裙带关系就是这种家庭本位文化的现代形式。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国家和政治生活是家庭生活的扩大,家齐,国才能治,天下才能平。

        西方文化十分强调个人的地位。它认为个人就是一个原子,他不靠任何别的人而存在。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权利、自由、独立性,这些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西方文化中的每个人首先是被作为个体来看待的,其次才被看作是一个家庭或者社会群体中的成员。

        (三)协和万邦与征服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谐和万邦的大一统思想。《周易》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将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而导出的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协和万邦、包容万物的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态度。西方在民族关系方面讲究竞争、斗争,主张向外扩张,征服别的民族甚至统治世界。 

        三、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一)对建筑材料的影响

        从建筑材料上来看,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体系;而西方建筑中一般是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如: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神庙等都是以石材筑成巨大的体积示人。

       中西建筑材料的不同,除受自然因素和生存环境影响外,更重要是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结果。首先,中国传统社会宣扬“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通。正如《管子·水地》篇所言:“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土地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人们依赖大地生存,死后又回归土地,自然会对土地产生崇拜感。而木材取于自然,与泥土有生命之亲。而西方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界的超越感,往往利用石材的特性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寸来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其次,受《易经》中反应大自然新旧更替,生生不息的思想影响,包括中国神话中所描述的神都是自然的神,他们有着自然界的普遍特点,会像自然事物一样衰老、死亡,只是神的精神和品德会在世间流传和继承。而木构建筑正与这种思想相符合,木构建筑会随着时间的变长,渐渐腐坏,最终毁灭消失,但是建筑的技术和形式会继续流传并被运用和发展。因为石质坚硬而不易腐蚀,正好象征了西方世界祖先精神永不泯灭,同时石材经常以人体雕塑的作品呈现,石材的硬朗和结实对西方人所追求身材的矫健和强壮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木材有自己的特性,朴实无华,易于雕刻和改造,形成通透的外形,与自然界相融合,符合中国人追求温情、和睦的心理。石材冰冷坚硬,符合西方人理性、客观与人际关系冷漠的心理。

        (二)对建筑色彩的影响

        从中西建筑的装饰色彩上来看,中国以一种色彩为主,其它几种颜色并用;西方则是极其丰富,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色彩为装饰的主色调,但没有一个单一的色调贯穿始终,对比也不是非常强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的生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色彩成为天意的象征,人们用色彩表示对自然的尊重;另一方面,中国建筑的色彩被赋予了浓厚的伦理观念,以颜色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确定社会地位的手段,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建筑的色彩缺乏变化,虽然丰富,但是又显得单一,并形成了一定模式。西方建筑的色彩,因为处于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中,所以变化多端,异彩纷呈,时而华丽浮艳,时而灿烂夺目,时而又光怪陆离。同时受西方“个人本位”观念的影响,色彩非常张扬、热烈、激情,甚至富于非理性的迷狂。

        (三)对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将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群。它们一般不向高空发展,而是向四周做有序的铺排,几乎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都是一种类似于“院子”的格局。这种空间与平面布局的有序性,象征严肃而宁和的伦理秩序,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以及严格的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往往以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高空发展,采用“体量”不断向上叠加,以巨大且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峨壮观的整体,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体现了西方人对神灵狂热的崇拜。

        (四)对建筑造型的影响

        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中国的梁、柱、屋檐等都能表现“线”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歇顶山的建筑中,屋檐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的形高,而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飞”的意境;而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追求意境和重伦理的思想在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建筑造型时,往往把其社会内容和象征意义放在显要突出的位置,同时,还注重实用性,如荀子主张:“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别轻重而已,不求其外。”

        西方传统造型强调“形式美”,发源于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我们从古希腊的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对形式美的强烈的追求。如,仿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强壮雄伟,仿女体的艾奥立柱式柔和端庄。

        在21 世纪全球化的环境中,通过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即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的脉络有了基本了解,也更加明确了中西建筑在各个方面的差别和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我们应继续加强各种文化范畴间的交流,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效避免文化的趋同性,才能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乃济.吃喝玩乐:中西比较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中外建筑差异篇10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筑企业和建筑行业中的持续发展,我国在国际建筑行业中占有的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在国际建筑行业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即使国内建筑企业在国际中取得的成就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来看,我国建筑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在发展中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更新,国内外文化传统以及其他方面情况的不断融合,我们的建筑企业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都会对国际市场中中国建筑企业的推广造成制约。

一、“软实力”的概念

相对于经济准水准或是基础建设这种有形或者硬性的指标,软实力则是从一个地区或企业中的文化理念、价值理念、社会制度等方面出发,综合这些因素在实际的经济生产中能够对生产或者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按标准讲,软实力就一个地区或者企业中不能有物化因素所描述的实力就是软实体。在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要素构成进行分析时,一般会将这个国家的实力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从其他的角度中说,软实力的影响力是十分细微的,在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软实力往往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有学者人为在国家之间的软实力体现是通过吸引和外交沟通的方式将你在他国中想要的东西进行获取。这个理念应用在建筑企业中也应当使用,以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在建筑企业中的国家化软实力,除了在国际建筑行业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外,还应该拥有能够干预国际市场的能力作为配合补充,以此来壮大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发挥出的软实力。

二、国际中企业建筑在软实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范围内看我国建筑企业,分析我国建筑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不难看出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的影响力和各方评价与我国建筑企业中具备的建筑能力和建筑水平并不匹配而且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建筑行业中标准的提高,不少建筑企业中逐渐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腐败和环保方面的问题,另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部分国外媒体居心叵测的不良报道,人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影响我国建筑企业软实力发挥的重要问题。

1.逐渐加快的海外扩张使得技术和其他层面的不匹配

我国的建筑目前也随着全球化战略的实施而逐渐朝着此方面迈进,而且在技术水平、资金运作、资本累积等硬实力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就,但是随着海外扩张的加快,一些建筑企业中国际化软实力开始逐渐与自身的硬实力脱节,由于本身与国际中较为著名的建筑企业相比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这也就导致了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当中,我国建筑企业进行项目承揽的过程屡屡受挫。而一些项目之所以失败,很多时候并非我国建筑企业硬实力不过关,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环境保护方面、员工福利方面、政府的影响方面以及诚信问题常常遭到国外相关利益者的质疑和抵制。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推进的情况承受了较大的阻力,而且常常因为这些原因加深了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同样的也不利于后续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

2.文化差异导致的公信力下降

尽管我国的建筑企业在不断地在科技上和管理层面取得进步。但是由于部分地区舆论的错误引导,以及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都在制约着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影响力的发挥。根据近几年国内建筑企业在国外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分析,以污染和人员为主的问题占了大部分原因。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建筑施工中环保问题的重视以及细化的环保条款我们国家的建筑企业有时无法正确的应对,这也就导致了问题发生时,我国的建筑企业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另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不少地区的媒体舆论带有非常鲜明的地区色彩,对于中国的企业和产品不是抱着怀疑态度就是全盘否定,这是对于大众的一种非常不利的舆论引导,东西方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差异,不同事物间的理解对待不同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处于一些理由,一些国家的报道抵制中国色彩格外的浓厚,不仅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也不利于国家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破坏积极和谐的市场环境。

3.员工以及企业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出现的问题

在国外的环境中进行建筑企业的工程施工。根据国外的承包人或业主的要求,在员工的福利待遇方面与国内是有着较大差距的,这也就导致了国内外员工福利差距的出现,一些企业处于一定的原因,不愿对员工福利进行较大更改,因此在国际中常常因为这样的原因出现企业活动中的制约,由于国内外国情的不同,长此以往容易极大地打击企业的软实力发展和员工的施工积极性。

三、我国建筑企业软实力的建设方式

1.加强实力是软实力发展的基础

不管软实力如何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需要硬实力来进行承担的。因此,一个企业软实力的建设,需要硬实力的发展作为支持和基础。我国建筑企业当中的软实力发展更应按照这个理念进行不断地深入发展。对于不同国家之中的利益相关者,只有拿出能够说服对方的硬实力,长此以往才能够对过去国外利益相关者对于我们国内建筑企业的形象进行改观,才能够逐渐建立中国建筑企业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以此来抵消国外媒体中不利于中国企业发展内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