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十篇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十篇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3:40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篇1

关键词:现代设计装饰设计风格变迁

起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以大工业时代为背景的情况下变化和发展的现代设计历经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萌起、20世纪的发展和成熟进入21世纪多元化的发展。装饰自人类之初就存在于创造活动中,在现代设计时期装饰更是设计活动中不可分离的构成要素和内容,它以形式美的审美特质,激发人类爱美的欲望和对审美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现代设计实践和设计理念中装饰动机和形式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螺旋式的轮回。

一、自然主义装饰动机——现代设计萌芽期

西方现代设计萌芽期,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其设计理念中都强调了设计的形式美,通过装饰赋予设计生命活力,进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情趣。

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者莫里斯曾在1880年发表的《生活之美》说过:“不要在你的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是认为并不美的东西。”表明工艺美术运动虽然主张设计的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但亦重视设计的形式美感,手法上推崇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形式的装饰,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装饰特征,采用了大量的卷草、花卉、鸟类等为装饰的动机。

工艺美术运动自然主义的装饰风格在染织品设计中的表现尤为突出,莫里斯本人最热心于纺织品的纹样设计,其设计图案往往采用植物的枝蔓和花卉为动机,枝条中有小鸟歌唱,充满浪漫的自然主义气息,其追随者莫顿·阿比延续了这种自然主义装饰动机,自己开设染织工场,生产各种地毯和挂毯,称为“汉姆史密斯式”。其次在书籍装帧、陶瓷设计、家具设计中都有体现。(如图1)

1865年,琼斯在《装饰的句法》一书中曾声称:“形式的美产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织的线条之中。”预示了后来以弯曲线条为主要装饰形式的新艺术风格(artnouveau)。新艺术风格在工艺美术运动之后大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欧洲流行,新艺术运动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接受了工业材料和制造工艺,但在形式感方面不喜欢过分的简洁,强调装饰性。

新艺术运动风格受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延续了自然主义装饰动机,但在装饰形式却避免对自然的完全模仿,表现为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主张保留其内在的某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装饰性因素,寻找自然造物最深刻的本质根源,发掘决定植物、动物生长、发展的内在过程。

新艺术运动在西方各国的名称各异,但是风格上保持了相对的统一,大批设计师参与到该风格的设计中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新艺术风格作品。如法国埃克多?吉玛德的巴黎地铁入口,比利时维克多·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设计,西班牙安东尼·高蒂居埃尔公园,美国芝加哥学派路易·沙利文“斯科特”百货公司入口设计等等。这些作品中典型的装饰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的活力,体现出蕴含于自然生命表面形式之中的无休无止的创造过程。(如图2)

二、形式追随功能,反对装饰——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提出:“少就是多”,奠定了现代主义运动功能主义的特征。“现代设计风格”是为全体大众服务的,通过倡导“功能第一,反对装饰”的设计宗旨使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从而达到民主的目的,这是现代主义运动批判“装饰即罪恶”的主要根源。

现代主义运动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历了德国工业联盟、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发展到包豪斯学院的建立成功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二战后传播到美国最后影响了全世界。

从装饰观念上来看,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形式为功能服务,但并非不注重形式,相反强调形式的简洁和理性,采用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和中性色彩计划,以适应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尤其是包豪斯学院在基础课程中三大构成理论的确立,为现代设计风格的无装饰的装饰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主义最后发展为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千人一面的国际主义风格,势必会引发对它的反对,以及装饰动机的再次复苏。

三、工业发展大潮流下装饰动机的延续——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与现代主义同时兴起的设计运动,受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展开了对工业化、机械化的设计形式语言的探索,从而采用大量新的装饰动机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并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创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与之前的艺术风格有所区别,从而产生新的艺术风格,但本质上与之前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都同为“装饰”运动。

在工业发展的大潮流下,装饰艺术运动能延续对装饰动机的坚持,这与它的精英主义,或者说为一小部分富裕阶级及权贵服务有关。我们可以发现,装饰艺术运动影响到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美国、英国等工业革命最彻底的国家,但它的影响力是全世界的,甚至在中国上海也能找到装饰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点是物质丰裕,经济发达,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装饰艺术运动的这种传统设计立场与在意识形态上追求无装饰的,强调民主性、大众性的现代主义设计有本质上的区别。

装饰艺术运动常用设计语言的源泉多样,使得装饰艺术运动不像复古主义那样抱着历史样式不放,也不像现代主义那样完全抛弃历史,它走的是全新的一条路。当时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传统艺术及原始部落艺术的启示、舞台艺术影响,给设计师众多的灵感。在设计形式上,装饰艺术风格往往以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以新奇和时髦的造型感受,弥漫着贵族高雅的情调;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色彩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与以往讲究典雅的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橙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特别的重视,达到了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效果;趋于几何但又不过分的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不过于直线;在色彩上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与以往讲究典雅的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橙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特别的重视。通过色彩的运用,使其设计达到了绚丽夺目金碧辉煌的效果。(如图3)

四、装饰动机强势回归,历史、折衷主义、戏谑、文脉主义表象下对个性、情感、生命力的追求——后现代主义运动

1966年罗伯特·文丘里在他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提出“少即是乏味”,成为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的宣言。

这场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70、80年展壮大,它的出现主要原因是随着物质的不断丰裕,传统现代主义单调、缺乏人情味、理性而冷酷的面貌不再适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由此引发了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以塑造多元化特征为目标,设计风格多样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从严格的理论上,后现代主义并未进行本质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样式。

罗伯特·斯特恩曾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纳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在设计形式上喜欢用古典的建筑元素,因受大众化和通俗文化的影响,往往戏虐地使用古典元素,同时喜欢采用隐喻的设计手法,广泛使用各种符号和装饰手段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及象征作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领域主要是建筑设计,文丘里、查尔斯·穆尔、詹姆斯·斯特林、迈克尔·格雷夫斯等设计大师都曾留下优秀而经典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作品。(如图4)

后现代主义以强大的包容力融合了多种装饰动机和手法,其开放性又使它并不排斥似乎将成为历史的现代主义风格,因此在后现代主义运动逐渐消退后,新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术风格、新民族主义等等设计风格或流派层出不穷,以及当下对环境、人性的关注,我们的设计进入多元化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时期掀起对20、30年代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研究风潮,相隔半个世纪的两种风格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验证了经典的设计风格和样式会经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轮回一次,比如在西方传统设计史中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样式的复兴出现多次。

西方现代设计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装饰动机和形式不断变化和轮回,这与社会物质和人文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基础是设计能够注重装饰的前提,不管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还是装饰艺术运动的服务对象都是有钱阶级,甚至到后现代主义阶段也是源于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对美的需求增强,而反对装饰的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追其根由是为了节约成本为更多没有钱的大众服务,因此,物质条件决定装饰动机和存在价值;另一方面装饰手法的变化与社会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英国传统田园式的浪漫主义情怀推动了现代主义萌芽期对自然主义装饰形式的热爱,而古埃及帝王陵墓——图坦哈姆墓黄金制品的考古发现、非洲原始部落艺术的推广甚至摇滚乐的传播都影响了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当下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提倡,推动了设计领域新民族主义风格的兴起。

总之,装饰是现代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西方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装饰动机和形式变化规律的分析和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当下设计的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帮助我们找到与时代气息契合的装饰理念和手法,以适应现代人追求简约而不失细节的审美要求,引领人们走出充满诗意的、生活情趣的和生命活力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9

[2]朱怡芳宋炀.中外设计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

[3]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4]敖力琦.现代西方装饰艺术设计思维探源.东北师范大学2008.6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篇2

【关键词】新艺术线条艺术曲线直线

19世纪末,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相继完成,欧洲经济空前发展,人的能量和价值被充分的彰显,对于机器大生产的粗制滥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而当时设计界到处弥漫着由工业革命造成的廉价、俗气的装饰品和过分矫饰的维多利亚装饰品,使传统的装饰艺术成为了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的东西。

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追求一种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并且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源于自然形态,把感觉因素引入了设计。这场运动成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次影响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席卷了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建筑、家具、工业产品,到平面设计、海报,以至雕塑、绘画等,无所不包。其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新艺术”运动在法国产生,迅速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斯堪的娜维亚半岛各国、中欧各国,乃至俄罗斯,也越过了大西洋影响了美国。

一、新艺术线条艺术的成因分析:

新艺术运动中的优美线条装饰并不是发于偶然的,而是受到象征主义、自然主义、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及日本浮世绘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1.象征主义对新艺术线条艺术的影响

象征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法国,象征主义者认为自己生活的世界是痛苦的,虚幻的,而理想中的世界是完美的、宁静的和愉快的,因此他们意图创造心灵世界的艺术。

著名的画家保罗・高更被誉为象征派美术运动的指导者,高更设计的水罐、陶制饰架等工艺品的不羁的风格、丰富而神秘的象征主义对新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91年高更创作的版画《拿斧头的男人》中首次出现了像蛇一样的卷曲的水纹,这种虫迹形的线条后来成为新艺术的主要特征,后来在1892年,这种线条就被凡・维尔德运用到的《主日》、《芳香》等设计的扉页画中。这种具有重大意义的的虫迹形的水纹,是新艺术后来优雅的曲线风格的起源。虫迹形的线条在后来的运用中变的越来越成熟,被众多的艺术家以从自然的形态中汲取的灵感赋予了婉转和灵动。

2.自然主义对新艺术线条艺术的影响

自然主义也就是新艺术所倡导的一切师从自然,但并不是说完全模仿,而是从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新艺术的设计师们渴望在作品中表现出自然的、有机的、感官的风格,神秘而绚丽的自然可以提供一切素材和灵感,因此,自然中的形象包括藤蔓、花卉、蜻蜓、甲虫等成为新艺术大师的常用的主题,而自然主义成为新艺术作品的主要风格之一。

3.巴洛克和洛可可对新艺术线条的影响

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的特征,同时洋溢着庄严高贵的气势并且充满强烈的动势和生命力。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具有纤细、轻巧、华丽的装饰性,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注重装饰性。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精粹在新艺术的作品中经常可以感觉到,在新艺术清新、自然的装饰风格融入了他们的华丽和婉约,使新艺术的作品增添了别样的情趣和美感。

4.日本浮世绘对于新艺术的影响

浮世绘是兴盛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民间绘画。是日本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其题材大都是民间风俗、淑女、武士等。“浮世”本是佛教用语,泛指人间世相、社会百态;“浮世绘”所描绘的正是当时日本社会的人情世态和习俗风物,与出世超脱相对,喻入世行乐、人生如过眼烟云之意,因此被总称为“浮世绘”。

新艺术作品融合了浮世绘的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这和追求创新及个性的精神密不可分。在新艺术的作品中,可以从色调上和构图上都可以看到浮世绘的影子。日本艺术对于自然的崇拜与新艺术的回归自然的观点是一致的,新艺术大师对于大自然的取材直接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二、新艺术运动线条装饰表现

在新艺术运动中,线条就是力量,线条成为新的装饰性基础。新艺术运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线条的表现手法又分成曲线和直线两派。其中曲线派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德国、荷兰西班牙以及英国也属于曲线派。直线派以英国的麦金托什与哥拉斯哥派、奥地利分离派为代表。

曲线派是主张师从自然,以模仿自然界动物植物纹样的线条进行装饰。无论是物体的形状,还是物体的表面装饰,都以流畅、幽雅、波浪起伏的线条为主。植物的形状主宰了大部分曲线风格新艺术设计作品,百合类,旋花类和罂粟植物是设计师所爱用的植物种类,枝茎、树叶和花瓣可以按设计师的愿望缠绕、拉长和弯曲。新艺术曲线的节奏感,使设计师从舞蹈音乐中寻找题材。

1.平面设计中的曲线

新艺术运动中,在平面上有突出成就的是在英国的比亚兹莱,他的插图是惊世骇俗的,是非常前卫、非常激进的。他的作品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强烈色情化趋向,而这些都明显的受到浮世绘的影响。他的经典作品《孔雀裙子》,图中优美的线条、孔雀图案的运用以及强烈的黑白对比都体现了新艺术的线条的格调,装饰来自自然,优美、婉转并且充满了神秘的气氛。

为《亚瑟王之死》设计的封面,以百合花为创作主题。古怪的百合成为新艺术运动有代表性的装饰图案。百合被抽象化、几何化,然后达到了装饰的极限。除了花蕊还颇具有百合花的特色之外,其它全是大胆的创意想象。花朵的平行盛放增添了张力中的平衡,花瓣头部的卷曲已经成为书法中的一个顿挫,箭头状的叶子保证了线条的优美的曲线。

2.建筑设计中的曲线

维克多・霍尔塔是比利时最受欢迎和最成功的新艺术风格建筑师。他认为建筑如同雕刻、绘画一样的艺术,因此同样应该具有自由的风格。他的建筑设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注重装饰,受自然植物的编绳线条到处可见,在墙面装饰、门和楼梯中十分突出;

(2)建筑暴露钢铁结构和玻璃面。

霍塔公馆的设计是他的颠峰之作,是新艺术建筑的里程碑。在他的设计中,凡是能够运用曲线的地方,他都坚决放弃了直线及锐利的角度。在墙壁上和地面的装饰上,完全采用优美缭绕的如柔美音乐旋律的植物图案。在楼梯扶手的设计上利用了铁的柔韧性,设计成各种美丽的植物线条做装饰。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各种曲线幽雅的蜿蜒着,渲染出永恒的新艺术曲线主题。这些愉悦的曲线犹如钢琴美妙的旋律一样回荡在整个空间中。

新艺术建筑的极端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安东尼・高蒂。他的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最能体现新艺术的风格。无论外表还是内部,完全采用自然主义,内部的家具、门窗的装饰都全部吸取植物动物形态造型,尽量避免直线和直角。并切赋予了一种神秘的、传奇的隐喻色彩和象征意义。

巴特罗公寓从外墙上看,布满了海洋生物的奇异造型,他把建筑看成柔软的可塑材料,用磨光的石材做出波浪形的立面,强化雕塑般的效果。龙形的屋顶下是骨骼状的阳台,装饰都是圆弧,都是流动的,充满了灵动的生命力,像是古生物在诉说着自己的经历。这种强烈的机能主义风格是新艺术运动中的曲线风格发展到极至的产物。

米拉公寓是由一组组石质隔墙和柱子为结构,由大的阳台和窗户,中间的两个天井及不同高度的顶楼形成。其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这座房子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具说服力的作品。

新艺术运动中的优美婉转的曲线还体现在家具和珠宝工艺中。

在家具设计中,主要有凡・德・维尔德的家具设计。他认为设计主要的是结构和功效,而装饰仅仅是用于表面,增加审美的情趣而已。他设计的书桌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思路,在总体上简洁实用,并且采用了丰富的新艺术曲线,给人以流畅清新的视觉效果。

在珠宝设计中,最能完美体现新艺术风格的当属拉利克设计的蜻蜓女人胸饰。这个胸饰设计更多的体现的是新艺术的自然主义风格。他将植物或者动物的形体的曲线与首饰本身完美结合,并用多种材质和工艺,让作品看上去真实,唯美,但又充满幻想的色彩。将女性与蜻蜓非常完美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使整个艺术品看起来充满了神秘的力量。

与曲线风格同时并存的直线风格,主要存在于英国北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以麦金托什为代表。直线风格派在建筑、室内和家具设计中创造了一种以直线为主、白色为基调的装饰手法。后来这种风格影响到了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分离派在建筑、室内装饰、家具和灯具等方面,开创了一种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的直线几何形体风格,从而也为以后的功能主义奠定了基础。

1.麦金托什的直线装饰设计:

麦金托什的设计风格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的浮世绘的影响。他对于日本绘画的线条使用方式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日本传统艺术中的简单直线,通过不同的编排、布局、设计达到非常高的装饰效果,他开始意识到并不是只有曲线才是优美的,于是形成了他的设计风格――纵横直线为基本的布局安排,然后用曲线把纵横直线相交的部分流畅的连接起来。这种风格在海报《苏格兰音乐回顾》中充分的表现出来。在他的一系列的椅子设计中可以看到他的对于直线和格子风格的偏好。

2.奥地利分离派的直线装饰设计:

瓦格纳是奥地利新艺术的倡导者,他认为设计应该是“功能第一,装饰第二”,并抛弃了“新艺术运动”的自然主义曲线,用简单的几何形态,以少数曲线点缀达到装饰效果。马若里卡公寓大楼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整个大楼外表装饰豪华,充分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特别是方形,加上少数表面的植物纹样装饰,使设计的功能性和装饰性达到统一性。

另一个著名的奥地利的新艺术设计家是霍夫曼,在他建筑设计中,装饰的简洁性十分突出,他偏爱方形和立体形,所以在他的许多设计中黑白方形十分醒目,装饰手法的基本要素是并置的几何形状、直线条和黑白对比色调,因此,他被称为是“方格霍夫曼”。虽然在形式上背离了新艺术的曲线语言,但这种大胆的创新的精神在本质上与新艺术的内涵保持一致。这张椅子造型简洁独特而又有很强的功能性。整齐的格子使椅子显得庄重而现代。

三、结语:

新艺术运动继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和探索,受到东方艺术以及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以回归自然,线条装饰为本质的装饰艺术运动。从装饰线条的变化,从以曲线为主,到曲线和直线相结合,再到以直线为主,辅助以曲线装饰,可以看出当时设计大师对于设计的思考及他们设计思想的变化,这个过程是逐渐走向现代装饰艺术的。抛开新艺术的设计思想,仅从线条装饰的形式上而言,那样的优美婉转灵动的线条和那样的惊人的线条装饰艺术,对于我们现代装饰设计的影响是深刻和广泛的,并且对于我们学习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世界现代设计史》朱和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8

[2]《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工业出版社,2002.9

[3]《外国工艺美术史》王夫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9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篇3

关键词:设计艺术;科学技术;平衡;统一

abstract:Designofintelligenthumanactivity,artandtechnologyaretwoimportantfeaturesofdesign,inthedesignofthedevelopmentofhistory,artandscientifictechnologyhasbeenaroundthedirectionofthedevelopmentofdesign,arthistory,everynewstylewillbringtodesignnewinspiration,humanhistoryeverytimethe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willbringtodesignthenewleap;the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civilization,cultureandartlevelisendowedwithnewconnotationofdesign.people'sspiritualneedsandmaterialneedsofdesignartandscienceandtechnologyunify,designersinthedesignworkshouldclearlyrecognize,artandtechnologydesignisadynamicprocessofchange,advancingwiththetimes,anyartandtechnologyseparationorartandtechnologytheinappropriatecombinationwillcausethefundamentalfailuredesigntherefore,thedesignershoulddesignanalysisofrelationshipbetweenartand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toexplorethevariationbetweenthetwo,graspthe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thedevelopmenttrendofthetimes,thedynamicbalanceoftrueartandtechnologydesign,designarealsocialneeddesignworks.

Keywords:designart;scienceandtechnology;balance;unity

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a

人类原始时期、手工艺时期、现代工业化时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设计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为适应社会生产力需要,设计要不断的变化发展,艺术与技术为适应设计时代要求,也在不断寻求二者之间平衡关系。

一、人类早期“实用性”设计

从广义上讲设计是人类一切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性活动,设计是人类的智能性活动,当人类产生以后为了生存便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加工活动,由此设计便产生了,在设计萌芽阶段,以石器为代表的原始设计阶段,在此时期石器是最主要的工具,石器设计是原始设计最主要的设计内容,生产工具的设计创造对早期人类由猿向真正人的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生产工具的创造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在人类造物活动的初始时期,人类智慧性活动完全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这个时期“实用性”是设计的主导倾向。

二、手工艺时期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

在新石器时代长期积累的基础上,人类完成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成为独立的行业,手工工匠专心于器具的制作,建筑、手工艺、服饰等专业、独立的行业性设计逐渐出现和发展完善起来,创造了辉煌的手工业文明。在手工设计阶段,手工制作中设计与生产是密不可分的,设计者在富于艺术构思的同事也精通材料和技术,因此手工业时代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在这个时期设计师不仅是技术人才同时又是艺术家,设计作品不仅是技术材料的体现,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在这一时期,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希腊和罗马、古代中国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但是手工业时代的设计最重要的特征是对金属材料的运用,以及纯粹依靠手工工艺的生产过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封闭性、稳定性、保守性也造成了手工艺设计的完整性和延续性的突出特点。

三、工业化时期设计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变化关系

进入工业化时期,科技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打破是传统手工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结合模式,该时期艺术与技术之间变化关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艺术与技术逐渐分离阶段;第二阶段是艺术与技术矛盾时期;第三阶段是探索设计艺术与科学技术新的统一。

1.艺术与技术逐渐分离: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科学观念渗透在技术领域,技术知识逐渐走向理性分析阶段,与艺术感性思维产生距离;而该阶段艺术的概念也在开始强调艺术类的精神属性,艺术也逐渐与使用的概念和技术的概念产生分离。18世纪初期荷加斯的著作《美的解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荷加斯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使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认为使用的理性美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要为目的。18世纪艺术家巴托把艺术分为实用艺术,美得艺术,以及一些结合了美与功利的艺术;伴随着美术感念的出现,产生了大美术和小美术的区别,由此混为一体的技术与艺术才略有了区别。1750年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通创立了“美学”使的艺术与技术分离更加明显;在西方18世纪中期哲学家黑格尔否认使用艺术作为艺术的特征,并且当时许多艺术家认为美的艺术高贵于使用艺术,由此许多艺术家不愿涉足于使用艺术领域,出现技术家不在干涉艺术,艺术家不再关心生产生活,最终导致艺术与技术的分离。

2.设计产品中艺术与技术矛盾时期: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好处的同时,技术与艺术分离似乎更加明显,在产品中集中反映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虽然工业革命带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上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1851年英国水晶宫博览会作为世界工业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暴露出设计的严重不足。人们在使用工业产品的同时,审美趣味却停留在古典装饰风格之中,促使设计师在工业产品上装饰古典风格样式,导致艺术与技术的严重不协调,如何处理艺术与技术之间分离带来的缺陷成为设计师,艺术家,理论家开始考虑的时代问题。从而设计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时代即将到来。因而水晶宫博览会所展示的成就和暴露的问题成为工业设计理论和实践起始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直接原因。

3.探索设计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新统一:1、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的原则,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莫里斯倡导的在英国掀起的影响深远的设计运动,该运动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要求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该运动的本质是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业为主导的生产模式。工艺美术运动虽然有他的局限性,但它唤醒了人们对设计的重视,探索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以及设计与艺术的伦理道德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前瞻性工作,打开了现代设计的大门,在之后的设计发展中,设计艺术与技术之间不断的寻求新的平衡。2、新艺术运动虽然不怎么反对机器生产,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工业技术的艺术装饰,但是由于艺术装饰过于复杂,所以该设计风格并不适应现代工业批量生产,设计艺术与技术之间并没有实现统一;3、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经过短暂的流行后很快销声匿迹。无论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欧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都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它们的中心是逃避乃至反对工业技术,反对工业化,反对现代工业文明。而且以上三个设计运动在艺术上借鉴的都是繁杂细密的传统装饰。但是,大工业生产初期的技术水平和批量化的生产方式显然无法完成产品的这种艺术追求。与手工技术相比,大工业生产技术无疑是一种进步,问题在于找到能与这种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技术相匹配的艺术加以整合,创造出能代表大机器时代的优良的设计。4、人们希望在保持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能享受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如何掌握机械的艺术潜能,探询的目光投向了最具活力的现代艺术。大工业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直接促成了一场现代设计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现代主义风格的确立,是现代工业技术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现代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艺术与技术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现代设计师们的基本设计理念,但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平衡永远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的精神需要也是复杂多样化的,当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后,设计也就从以现代主义为主而走向了多元化。

结束语

且不管何种形式、风格、流派都是围绕着艺术与技术之间相互关系中进行和开展的。如在以上设计几种主要风格中,每一种风格的盛行都显露出了艺术与技术之间微妙的关系。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数字化时代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关系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需要重新思考定位。新时代背景下,虽然有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等不同价值取向,但设计仍然以艺术与科学技术为实现手段,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关系在新的时代依旧存在并更加紧密,而技术与艺术的内涵也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中国建筑史》.藩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现代设计史》.董占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4.《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篇4

关键词:潍坊风筝;风筝;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61-01

风筝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中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经过宋朝的流行,从明代开始普及到全国各地,清代是潍坊风筝昌盛发展的时代。

经历几千年的发展,风筝在中国出现了多个流派,以沙燕为主要形象代表的北京风筝;以风筝魏的丝绸风筝为代表的天津风筝;以六角板鹞为代表的南通哨口风筝;和以龙头蜈蚣和长串风筝为代表的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发展过程中,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丰富的视觉特点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制精巧、形象生动、绘彩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特别是始于1984年的“潍坊国际风筝会”让潍坊风筝有了借鉴国内外优秀风筝艺术的良好平台,逐渐兼收并蓄,在题材、造型和色彩这三个方面,发展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代审美情调和特征。

一、潍坊风筝的静态美

潍坊风筝的作为极具美感的民间艺术,除了放飞健身等使用功能外,静置陈列展示价值不低于其放飞效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齐鲁大地厚重的文化气息滋养了色彩明快、造型大方、不矫揉造作的杨家埠木板年画和潍坊风筝。杨家埠木板年画是三大木板年画流派之一。作为姊妹艺术,木板年画艺术风格自然会影响到潍坊风筝艺术风格的形成,杨家埠木板年画选材多为吉祥如意的民间传说,潍坊风筝也不例外,“麻姑献寿”、“刘海戏金蟾”等题材在这两种艺术中皆有表现。

在色彩的使用上,潍坊风筝色彩明快,互补色的应用也较为频繁,杨家埠木板年画的色彩使用也大致如此特点。可以说,杨家埠年画和潍坊风筝两种姊妹艺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早已经成为现代人审美中对潍坊这座城市的艺术认知符号。

潍坊风筝的绘画方式多种多样,有套色印制、半印半画、也有工匠的精描细绘,艺术风格大多稚拙朴实,色彩以红、黄、蓝为基础,金银色点睛。有的潍坊风筝具有国画的韵味,把国画的技巧运用在风筝的绘制上,突出表现眼睛和尾巴这两个特征明显的重要部位。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福龄认为绘画是潍坊风筝扎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风筝绘画的美观,他除了自己用工笔画法画风筝外,还请在故宫博物院工作过的画家陈寿荣绘画了不少意境美妙的风筝作品,这让风格艳丽的潍坊风筝增添了不少文人气息。著名国画大师郭味蕖在晚年回到家乡后也曾亲自扎制风筝,将自己兼工带写的艺术风格融入了自己的风筝绘画中,在郭家的家藏中,绘画精美的风筝与传世艺术品一样被郭先生悉心收藏,成为当代研究潍坊风筝的重要资料。

二、潍坊风筝的动态美

风筝的另一种审美形式是在空中放飞的姿态。郑燮《怀潍县》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形容的就是潍坊风筝在天空中飞舞摇曳的美妙姿态。

潍坊风筝以长串式样为主,放飞效果极佳,串式风筝由于连接处多采用软质材料,空中可以随风飞舞,形态各异。现代材料科技的发展,催化了风筝的制作,一些双线操作的的竞技风筝不但飞行速度快,甚至还可以在空中闪转腾挪。软体风筝没有骨架,靠兜风的软料就可以放飞,形象多表现为卡通动物,放飞效果憨态可掬,深受现代人欢迎。

三、现代审美条件的改变对潍坊风筝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的交流日益频繁,潍坊风筝也悄悄进行着自己的改革创新。特别是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举行,让传统的潍坊风筝艺人有了和世界各地风筝艺术交流学习的机会,如郭洪利的《安徒生童话系列》就是融入了西方的审美趣味。在当下,潍坊风筝的艺术特点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潍坊的风筝艺人也创造了大量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风筝作品,如谭立新的风筝《蓝天奥运》是表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作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传统样式风筝的装饰效果也不满足不了大众的陈设需求,随之而产生的是小到可以装到火柴盒里的风筝、符合儿童审美情趣的卡通风筝和机器印刷不变色的风筝材质等等。也正因为有了新的技术的介入,风筝变得易于携带和保存,也更适合于现代人的审美口味,具有了现代的审美特点,这些都为潍坊风筝这门古老的艺术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篇5

关键词:动漫设计;传统工艺美术;应用

1引言

从定义上来看,传统工艺美术指的是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不同的客观外部条件当中,利用各种类型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而打造的人工艺术作品。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传统工艺美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为现代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动漫产业作为我国近几年来的新兴产业,在国家有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动漫产品的制作水准还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动漫的融合无疑是动漫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在下文中笔者将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2传统工艺美术在动漫设计当中的应用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对传统民族风格动漫的探索工作,本着“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宗旨,力求使中国动漫走在世界发展的前沿。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动漫在传统领域的探索当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中国上海美影厂为代表的动漫创作单位,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动漫作品,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代表我国动漫民族身份的“中国学派”开始形成,并在世界动漫行业当中取得了非常大的反响,这些优质的民族动漫屡屡斩获国际奖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国风”[1]。其中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传统的水墨动漫《小蝌蚪找妈妈》、经典传统故事动漫《猴子钓鱼》、传统的木偶动漫《阿凡提的故事》,这些动漫以其优良的做工和鲜明的中华民族风格,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在世界范围内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在海外动漫尤其是日本动漫的冲击下,中国动漫开始逐渐走向衰退。纵观我国近十余年以来的动漫作品,曾经问鼎世界的“中国学派”早已走向没落,这些现代的动漫作品无论在艺术性和文化性上都与中国的早期传统动漫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是笔者认为,既然中国传统动漫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时光,在崭新的时代下,传统艺术风格的动漫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现阶段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动漫创作人员要深刻的认识到,若想实现中国动漫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将传统的工艺美术与现代的动漫风格进行完美融合[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谨的制作态度,使传统民族风格的动漫再次展现辉煌。

3通过传统工艺美术提升动漫设计水平的具体措施

3.1积极学习和借鉴动漫发达国家的制作经验。从世界范围来看,现阶段动漫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疑是日本和美国,美国动漫以迪士尼和漫威为主,日本动漫则百花齐放,各种优良的动漫制作公司一直以来秉承着严谨的制作态度,创造出了大量的优秀动漫作品,受到了世界各国粉丝的广泛追捧。在我国本土动漫发展相对停滞的过程当中,这些国外的引进动漫受到了我国“二次元”粉丝的热烈欢迎。动漫作为一种软文化,能够直接向观众传达本土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些国外优秀动漫的传播,虽然给我国传统动漫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但是同样也给我国的动漫创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创作经验。我国的动漫创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融合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全面提升我国传统动漫作品的质量。下面笔者将对美国和日本的动漫作品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分析。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其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多元化倾向,受到这种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其本土的动漫作品经过对各国文化的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了具有强烈美式特色价值观的优秀动漫作品。例如迪士尼经典的动漫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故事的题材和背景均取自于中国,但是从技术风格和角色风格设计来看,整个动漫展现出非常浓厚的美式色彩[3],角色的造型相对比较幽默夸张,人物的线条比较圆润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不论是哪个国家的观众,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辨别出这些动漫角色设计的艺术来源。日本的动漫作品从取材来说更加广泛,不仅有对各国神话作品的改编,同时也有基于本国民间神话的创作。例如经典的动漫作品《火影忍者》当中,李洛克和迈特凯这两个角色的灵感就来源于我国著名的武术家李小龙,其中李洛克在动漫当中展现了“醉拳”这一技能,将我国的传统武术进行适当的改变,从而使动漫作品更加的丰满;奈良鹿丸这一角色则取自于奈良本地的民间传说,其守护神为鹿,在动漫当中通过人物的性格充分展现了奈良鹿的风采和品质,向世界展现了日本优秀的地域文化[4]。从动漫角色的设计角度来看,日本动漫角色的设计普遍采用大眼睛、尖下巴,发型和服饰的特征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通过上述对美、日两国动漫制作特点的分析来看,我国的动漫设计人员应当充分借鉴这些动漫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宝贵经验,可以根据时代的特性适当的融入一些外来文化,同时重点突出我国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通过传统工艺美术的形式将这些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展现给观众,进而对国内动漫作品的风格进行统一,不断提升我国动漫的辨识度。3.2充分借鉴我国早期的动漫作品。从设计技术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民族风格动漫的设计工作需要从表层形式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入手,其中表层形式使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重要展现,进而将动漫作品打造成为包含鲜明民族特性的作品,具体技术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3.2.1传统工艺美术造型的剖析。动漫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将所应用的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美的元素进行分解,将其分解成点、面、线条以及文字等,同时要对这些元素进行细致化的分析[5],之后将其全面运用到动漫的美术设计工作中,从而丰富动漫当中的人物角色设计,提升动漫场景设计的装饰感。例如在动漫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可以对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当中的青花瓷、彩陶、以及传统的剪纸图案进行全面的分解,最终领会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设计要领,根据动漫作品当中的实际需求进行重组和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地对传统素材的照搬照抄,而是一种“破而后立”的设计理念。其中的“破”指的是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打散和解构,而“立”指的是将传统元素与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元素进行融合,充分借鉴现代的设计理念而形成的崭新的形象。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设计的动漫作品,不仅仅具备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同时还契合于现代审美观念当中的全新视觉形象。3.2.2对传统工艺美术材质的合理借鉴和运用。传统工艺美术当中使用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材质,许多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传统艺术材质可以运用的现代的动漫设计工作当中。例如水墨画、剪纸、皮影。陶瓷以及书法艺术等。由于每一种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都有着其独特的特性,在动漫设计过程中对不同艺术材料的借鉴能够直接影响到动漫作品的风格。一般来说,动漫设计的成品往往都是通过荧幕以及印刷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对传统工艺美术材质的学习往往以某种形式的模仿为主。例如剪纸艺术在动漫作品当中的应用,主要是寻求一种剪纸的形式感,并不是一定要通过剪纸的方式来完成动漫的制作,设计人员也可以使用手绘的方式,只要在动漫设计作品当中能够体现出剪纸的艺术效果和材料的特点即可。水墨风格的动画也并非完全通过水墨的形式画出来,设计人员完全可以使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来完成水墨效果的设计,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动漫设计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对传统水墨艺术形式进行有效的借鉴,进而使动漫作品具备传统工艺美术的灵魂。3.2.3充分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当中丰富的色彩。在传统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当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地域差异和人群差异的色彩观。原始社会当中的色彩观具有较强的单色性,经过时代的发展演变为我国古代比较经典的五色馆,最终发展成具有鲜明阶级特性的色彩认知。与这些色彩观相对应的是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当中的色彩特性。设计人员在动漫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经典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当中所蕴含的色彩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并在其中探寻出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色彩特性和色彩搭配技巧。在动漫色彩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依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以及不同的种族特性对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的色彩运用进行借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动漫设计过程中色彩的搭配和选择与以往相比具备非常强大的便利性,颜色的更换往往只需要通过鼠标的移动就可以完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动漫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随意变更色彩以及进行色彩搭配,可以说现阶段色彩的多样化选择为现代动漫的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战。因此,动漫设计人员要充分掌握传统工艺美术当中色彩的精髓,并以此为技术依据完美完成传统风格动漫色彩的设计工作。3.3培养精通传统工艺美术的动漫设计人才。动漫设计专业的高效毕业生是动漫设计工作的主要人才来源,因此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动漫兴起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格外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而为我国的动漫行业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从具体措施来看,动漫设计高校以及综合类高校的相关专业可以适当地在校园当中举办一些传统文化宣传活动,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校园当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6]。同时,动漫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传统艺术文化课程的地位,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动漫专业的教材进行仔细的研究,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编写一些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特色的专业教材,同时在教学工作中积极使用一些中国传统风格的设计实例,从根源上培养学生的传统艺术素养,使其能够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传统艺术形式的设计思路,使传统工艺美术在动漫设计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大化。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篇6

装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没有削减陨落,反而更加优美博大。从出土文物不难看出远古人民装饰的痕迹,种种丰富的史料都不同程度地透露出人类艺术的起源与装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装饰的发展脉络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各种彩陶纹样来装饰器物;在封建社会,开始盛行各种不同的装饰风,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于装饰的重视。

设计是工业化文明的产物,是为人、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提供服务的艺术活动。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与装饰的扬弃有着一定的关系。或者是运用装饰,或者是摒弃装饰,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装饰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而展开,

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工业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进行了“新手工艺美术运动”的装饰设计风格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反对维多利亚矫饰之风,倡导中世纪的纯朴装饰,吸收东方的装饰,从自然中汲取素材,创出新的装饰设计风格,即反对矫饰,主张精致、合理的装饰设计,并保存手工艺,其对艺术设计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在英国“新手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了规模宏大、影响广泛的“新艺术运动”。这场运动反对矫饰风格,主张回归自然。这场设计运动把艺术和手工艺与产品设计相结合,成为当时的典型装饰设计风格。

“装饰艺术”运动是在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兴起的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展开的一场设计运动,是一种使产品形式符合现代生活特征的装饰运动。它在设计艺术形式及审美追求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它反对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及单纯手工艺形态,主张机械之美。“装饰艺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传统的设计运动,即以新的装饰替代旧的装饰,其主要贡献是在造型与色彩上表现现代内容,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尽管它不是20世纪20—30年代的主流形式与风格,但它对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论是“新手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还是“装饰艺术”运动,它们都是从装饰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设计风格,同时也拓展了装饰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对于发展艺术设计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无装饰的装饰

现代艺术设计风格是受到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它强调机械美、功能美,主张简洁、实用和理性的设计,否定装饰的作用,从而发展出与众不同的艺术设计风格。

1892年,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路易斯·H·沙利文提出“形式永远服从功能,这是规律”的说法,这一说法成为功能主义的宣言和核心的思想。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卢斯认为:“不依靠装饰就能在形式中找寻美是整个人类希望达到的目标。”他认为装饰是一种浪费,不但是对材料的浪费,同时也意味着资产的浪费。1908年,卢斯在《装饰与罪恶》中用“装饰就是罪恶”这一理论来概括了艺术设计运动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把现代艺术设计推向了强调功能主义的设计方向。

1919年,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创立“包豪斯”,它是现代艺术设计运动的摇篮。在其短暂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实用的设计教学体系。它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它标志着原来的装饰形态中的设计被现代主义理性设计所取代。20世纪40~50年代的“国际主义风格’’正是包豪斯的设计风格普及化的结果。“国际主义风格”完全强调功能至上,将装饰完全排除在外。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大师、机械美学的代表人物勒·柯布西耶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理论,是经典的机械化和功能化设计的核心思想。1958年,米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纽约西格莱姆大厦就是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米斯·凡德罗“少即多”的设计思想的产物,然而这种过分地强调理性和功能,提倡简洁的设计越来越缺乏特性与情感,也越来越使人们感到乏味和厌倦。

虽然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对装饰极为排斥,但这并不意味装饰会消失,相反,装饰又会以其新的形式出现。正如英国学者彼得·柯林斯所认为的“装饰并不会灭亡,它只是与结构融合在一起了”。而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则是把装饰与结构相结合了,因此就创造出了“无装饰的装饰”。

3、宜饰而饰

20世纪60年代,“波普设计”推出,使得色彩与装饰被重新运用,并形成了多种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基础之上,合理运用装饰的一种艺术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挑战,是对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反对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极少主义风格,主张合理运用装饰手法达到视觉感官上的审美愉悦,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在肯定了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在形式和内容上被赋予了丰富性和情感化的装饰效果,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的装饰风格都对装饰符号进行了借鉴和使用,通过夸张和象征的手段来达到装饰的效果。

装饰在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中的复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摆脱单调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给人们所带来的乏味和单一。正如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所认为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中关于“少即多”的教条即是“少即厌烦”。随着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发展,装饰在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得到了重新回归,以意大利的索特萨斯等人组成的“孟菲斯”设计小组为代表,其设计作品都以造型独特、色彩艳丽、极具装饰化为其特征。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显著特点在于其装饰主义的运用。这种手法的运用适应了人们的需要,使人们在视觉与心理上都逐渐扫除了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所带来的理性与冷漠的感觉。

透视艺术设计发展历程,装饰作为一种艺术符号的重要性,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合理的运用装饰会使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气息和生命力,所以装饰在未来的艺术设计过程中不会消失。未来的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对生活方式和理念的设计,而合理的装饰正是设计美好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以“宜饰而饰”从而达到“宜人’的目标,适宜的装饰会让人们走向充满诗意的、艺术化的生活。

4、艺术设计中的装饰

艺术设计中的装饰渗透在方方面面,例如家具与室内设计、陶瓷设计,玻璃设计、漆器设计、首饰设计、金属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服装设计是最贴合人体的设计之一,不但要考虑到其重要的功能性,更要照顾到它的装饰性,而服装对于穿着者来说,也不只是停留在实用性上,它更多的是传递流行信息、展现装饰效果。从总体上来说,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中,都有装饰的体现和运用。了解并掌握了装饰的发展脉络,从无装饰的装饰出发逐步发展到“宜饰而饰”,是装饰在艺术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篇7

1象征艺术的概念

象征艺术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的象征作品被认为很难理解,其具有抽象性,不具备一般的艺术形态以及规律。也有人认为象征艺术可以最直观的表达艺术形态,其具有美观性以及感官性,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态。这些论述都是象征艺术的一方面,这些解释并不全面,在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越来越快,社会中有很多文化交融在一起,很多学科与艺术产生了内在联系,一些设计者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将象征艺术加入到设计作品中,提高了设计的质量。在建筑行业中,建筑物看似与艺术关系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中开始融入艺术元素,使建筑与艺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基于象征艺术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象征艺术中,象征性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与具体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象征艺术可以变现出人心理的变化,可以阐明实物蕴含的文化。象征艺术可以对复杂的事物进行阐述,可以突出事物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在表述的过程中,可能稍显复杂,而且可能较难理解。很多象征的艺术作品是建筑设计重点研究的内容,其是一种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现实与艺术美感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发展。艺术信息是象征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灵活提取。象征艺术中包含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元素,只有综合考虑设计要求,才能美化建筑形象,一定要与周围环境起到遥相呼应的效果,这样才不会使建筑显得突兀。

2象征艺术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包含多种内容,其不单是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还蕴含着设计师的情感,蕴含着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的建筑还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建筑是人们居住的空间环境,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类型越来越多,其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将象征艺术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一系列的表现和象征手法,就等于使得建筑拥有了外部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内在的独特文化意义和价值,从古至今,人们经常会借助于某种特定的建筑来有效对一种情感和一种信仰加以表达和传递,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西方国家对于上帝的膜拜以及中国对大地、风水的信奉等等。

象征文化是象征意义的重要的源泉,图腾对文化的代表、宗教对文化的反映、民俗对文化的表现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就间接的为我国的象征性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兀素。中国所特有的易经文化与传统风水理论的关系,可以借助于数、卦、图等象征等传递方式对我国的园林建筑加以影响,而这也是我国古代环境艺术中象征性设计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和人文背景。

伴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艺术在建筑设计工程领域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了检验建筑设计的重要指标。简单的说,在建筑设计中,艺术是指导建筑设计整体规划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衡量建筑设计水平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建筑设计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在提高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象征艺术。要满足各方面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就要把象征艺术作为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把它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

3象征艺术设计方法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是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它要求设计师要根据工程的施工任务去规划,将工程中会发生的问题提前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比如将施工过程中发生概率较大的问题做重点的提取和制定预防措施。所以建筑设计是一件预估性的工作,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规划工作。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全面系统的工作方式,它包含备料、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可以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建筑工程的稳定安全实施提供保障。

3.1再现性语义象征。象征表现为把事物的某一个细节、功能夸大而设计出的一种新的事物。在家具中,通过这种夸大某个细节的设计理念带来的家具,简练而又丰富,往往令使用者赞不绝口。风格派通过提炼去表达简约。风格派家具有醒目的色彩、简练的造型、精巧利落的线条和多种材质的混搭等特点。风格派的家具设计特色是点、线、面和色彩等设计元素、材料都很单一。总的说来,建筑师在设计时运用再现性语义象征的方法,通过作品一定的语义信息或符号信息来传达建筑的思想。

3.2非再现性非传统象征。在建筑历史上,运用非传统象征设计手法进行建筑创作是近现代的事,并且占了主导地位。西方现代建筑运动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到本世纪20年代走向高潮。现代建筑运动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并不那么大,先是经济基础落后,而后是政治观点的制约,严格地说,中国建筑界敞开思想了解西方现代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几乎半个世纪关于现代建筑运动在西方建筑界的争论我们了解甚少,恐怕只有少数研究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同志才关心这些事。构成派运用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知识进行建筑创作,重视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这种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或后现代建筑创作中常用。

3.3建筑图中的象征艺术理论。在建筑工程领域,经过现代主义之后对象征建筑形式的认识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普及,所以在后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而在研究中它对于非习惯、非传统形态的建筑设计要进行合理思考,避免在设计中出现墨守成规和缺乏活力的设计方式。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篇8

[关键词]品牌文化风格定位精神内涵

品牌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品牌文化凝聚着时代文化发展的精髓,蕴涵着深刻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情感内涵,品牌文化是品牌所凝炼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审美修养、个性风格、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品牌文化的塑造是通过创造产品的物质效用和品牌精神高度统一的完美境界,鞋靴品牌文化具备同样的特征。一个能超越时空带给消费者高层次精神满足的优秀鞋靴品牌文化的推广,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利用鞋靴产品这个载体,通过体现品牌精神内涵的产品风格定位,在消费者心灵深处形成潜在的文化认同。

在消费者心目中,他们所钟情的品牌作为一种商品的标志,除了代表商品的质量、性能及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外,更代表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个性、品位、格调、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他们所购买的产品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品,而是一种和众不同的体验和特定的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具;他们认牌购买某种商品也不是单纯的购买行为,而是对品牌所能够带来的文化价值的心理利益的追逐和个人情感的释放。

因此,我们说鞋靴产品,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精神的内涵是通过鞋靴产品感性风格体现出来的,尽人皆知的耐克产品,它的创意法则中就有:“让产品“思想”起来”、“不要放过灵魂”等,被赋予了一种能够满足目标顾客心理的、视觉美感和情感的附加值,结合产品卓越恒久的品质,二者兼容并蓄,共同构筑起了耐克产品的风格形象,已经是一种被物化了的体育精神或人类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象征。所以怎样在不同的品牌文化环境中进行和之相协调的产品风格定位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鞋靴产品风格分类毋庸质疑,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精神需求的增强和提高,艺术精神越来越走向和融入物质生产和生活,这就为物质产品凭添了一个审美层面,人们已经由单纯的满足物质需要上升到追求风格内涵和自身个性相吻合的和谐美。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鞋靴产品作为现代物质产品具有艺术审美因素,因此每一个品牌的鞋靴产品都应具有能够体现其思想和精神内涵和艺术特征的风格。

探究产品风格的分类有助于设计者把握风格的表现方式和设计元素的综合运用,并深入探索利用哪些设计要素才能完美地塑造出每一种风格形象,每一种风格形象是以那些传统风格及历史背景作为铺垫的,它的设计理念、设计空间的特征是什么等,产品风格分类就是解决这些新问题的切入点。

因为产品风格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文化现象,涉及面广,很难做到规范的分类,作为鞋靴产品风格分类,必须以消费者需求和审美意识为依据,并同时兼容历史和流行文化。现代人在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突出个性表现等意识上,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强烈,所以个性化和多样化就成为现代人审美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更好更准确地获取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和把握流行的命脉,就必须采取捕捉多样化审美意识的方式,因此首先以感性的角度对多样化审美意识进行综合分析,并整理分类,可以归纳出具有概括性的八种感性类别——运动休闲风格、中性风格、现代风格、古典严谨风格、高贵典雅风格、浪漫风格、田园风格、前卫风格,这些审美意识的感性分类表现在鞋靴产品上,就是所谓的鞋靴产品风格形象。

二、鞋靴产品风格的表现人们在欣赏鞋子时,首先会赞美它的面料如何昂贵,色彩如何漂亮,但更重要的是感受由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的整体,以及设计理念及历史文化精髓、时尚文化,所产生的艺术风格和直观视觉美感的冲击力,真正步入到审美的领域。鞋靴设计本质上是一种视觉形象设计,视觉形象是由各种视觉要素组成,包括造型、材料、色彩、图案、工艺、配饰等,鞋靴产品的风格必须通过鞋靴造型、材料、色彩等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材料和文化元素来表达。

1.运动休闲风格:运动风格是青春活力和激情的体现;休闲风格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人们对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而出现的。休闲风格的鞋靴设计灵感借鉴专业运动鞋的设计理念,造型宽松饱满,强调舒适和功能性;材料肌理效果夸张;色彩多用中性灰、棕色、驼色等柔和、典雅、暖和的自然色。推崇手工制作的严谨和完美,融合舒适性和可穿性的设计风格,注重细节的完美和别致魅力。

2.中性风格:有两性共存的含义,受20世纪70年代后期女扮男装潮流的影响,诞生于80年代初期,主要体现的是女鞋男性风格化,款式简洁,平底粗狂,材料肌理触感较强,也可光面革,色彩黑色及中性色。

3.现代风格:富有时代内涵,机能性强、脱俗、考究、冷静的风格,是从1960年开始兴起的建筑、手工艺、服饰中可以看到的式样。造型简洁,体现现代都市的紧张节奏氛围;材料多选用正面革、漆皮革、金属效应质地的光面革;色彩多为无彩色或金银色等。

4.古典严谨风格:指正统、真实、传统等保守派风格,不太受流行的影响、表现真实思想的风格形象。灵感源于古典鞋靴风格,追求严谨而高雅,文静而含蓄,是以高度和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风格。不同时代的复古其特征不同,造型、材料、色彩等都是依据古典风格的历史来源而确定的。如燕尾包头花孔三节头内耳式鞋,鞋面上有花孔和锯齿花边装饰,体现了18世纪的爱尔兰华丽和高贵的古典美;而松糕女鞋的粗重厚底,将现代和15世纪复古风格巧妙融于一体。

5.高贵典雅风格:是体现脱俗考究、优雅稳重气质、成熟性感风范的风格形象。造型精美,材料考究,色彩雅致,细高跟或锥跟自然收拢的线条、灰黑色漆皮都能显现出高贵典雅的成熟魅力。

6.浪漫风格:体现纯情浪漫、诗情画意般的风格形象和甜美表情,造型美丽,材料柔软,多用蕾丝花边、丝带、蝶节、珍珠等作为装饰,色彩为白色、浅藕色、粉色等柔和的浅淡色调,或荷叶边装饰的黑色绒面鞋,也能带来公主般的高贵甜美表情。

7.田园风格:指汲取民族和民俗鞋靴理念精华的风格形象和回归自然的本色风格形象。美洲、亚洲、北欧等民族的服饰元素皆被运用到时装中来,造型、色彩、材料质感大多依据灵感源确定,汲取民俗或民族传统鞋靴的精髓,找到和时尚的融汇点,用时代的新材料及流行色的介入,诠释博大精深的民族、民俗等传统的精神文化和现代的思想内涵。回归自然的本色风格则是在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把触角放在古朴的乡村、大漠荒丘、原始森林、高山雪原,表现大自然舒适的永恒魅力,造型特征是无刻意装饰、线条自然,材料有干燥的质感、触感明显的肌理效果和传统手工感的特征,色彩多采用翠绿色、橘红色、金黄色、宝蓝色,或天然纤维色、树木、花草、地球色等大自然的本色。

8.前卫风格:前卫是指抽象派、幻觉牌、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前卫艺术在鞋靴设计中的表现,它体现出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叛逆和创新精神,是对经典美学标准做突破性探索,假如说古典风格是脱俗求雅的,那么前卫风格就是异俗求新的,常用夸张、卡通的手法处理设计的各要素。造型怪异夸张、奇异,富于幻想,色彩采用反向设计和多色相对比搭配形式,材料特征是选择引人注重的材质及肌理材料,如漆皮、镭射革、金属效应革或其它非凡工艺处理后的非凡肌理效果,使用不同质地和肌理效果材料大胆组合,或使用金属、玻璃、木头、羽毛等特质材料。以上风格的分类,除了把握各种风格特性或特征,还必须把鞋靴产品的风格和鞋靴类型、使用目的、tpo等概念区别开来,如礼装鞋,既有体现高贵典雅风格的也有前卫风格、古典风格、现代风格,或也可能是具有休闲风格的。同时,还要明确这八种风格的对立、承续、交叉、融合的关系,如复古浪漫、古典高雅、田园浪漫等风格的体现。

三、产品的风格定位

不同风格的鞋靴,体现不同的时代、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及不同的需求,能够让产品说话,通过产品的风格达观地反映消费者的自我个性形象,才能赢得定位消费者,因此,产品的风格定位必然取决于消费者定位。同时,产品的风格还可以展示和树立品牌形象,消费者定位、产品风格定位、品牌定位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才能烘托出产品的“综合品牌”形象。1.消费者定位,根据企业自身性质、特征、技术、资源配置等,把产品和服务准确定位于一个顾客群体。消费者定位首先对顾客的基本类型进行划分;对选定的顾客群体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身份地位、品牌意识等,根据分析推断顾客群体的审美观念,消费动机,品牌敏感度等,以及熟悉品牌的途径;最后根据顾客的品牌观念、生活方式、文化品位、个性风格、价值取向、消费动机等共性特征,最终确定目标顾客群体的身份类型及个性风格。

2.品牌定位,确定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模式和经营思想的一种表达,以提高品牌的价值。首先锁定目标顾客群体,明确品牌层次,树立品牌理念,达到突出品牌个性的目标。

3.产品定位和产品风格定位,产品定位指根据目标顾客的具体特征和消费需要,确定产品的类别、功能、价位、风格等属性。其中产品风格定位根据上述消费者定位、品牌定位,巧妙的将艺术和文化蕴藏在设计理念中,找到产品风格和消费者个性风格的交叉点,明确产品风格的适合群体,如前卫风格适合于性格冷酷、气质不羁的年轻一族,或思想开放、大胆、前卫的消费群体,中性风格适合性格开朗直率、不拘小节的女性一族等。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思想、精神、文化,从单纯的物质需求,提升为同时满足精神的需要,从表达文化内涵的点、线、面、色彩、质感,感受鞋靴整体所产生的艺术风格和直观的视觉美感冲击力,

“让产品思想起来”的耐克创意法则仍然是值得一提的案例,1997年耐克通过一组广告中年轻人刚毅的面庞、冷峻的风格,暗喻耐克坚毅、反叛而布满青春和活力的品牌个性,这是前卫和激情运动风格的融合。它不仅仅是用人物单纯反映产品特性或功能,还在人物和产品之间找到可以折射思想和观点的东西,赋予产品一种和众不同的“思想”,它引起目标对象的共鸣,最终就在消费者心中沉淀为良好的认知——我和产品和品牌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篇9

装饰艺术运动这一名词的确定,远远晚于这一运动实际出现的年代。第一次使用这一词语指涉一种特定的艺术风潮的,是1966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一场艺术作品展,当时这个词被用来专门指称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间发生在法国的装饰性的艺术作品和风格,最初形成的标志是1925年在法国举办的巴黎国际博览会。在最核心的涵义上,装饰艺术运动的表现形式主要涉及艺术、建筑、装饰等,它吸收了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元素,其内在结构上还受到非洲、东亚、拉美、印度等地区艺术传统的影响,它反对矫揉造作的新艺术运动,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的(特别是有机形态的)、单纯的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的美,注重新材料的使用,热衷于简洁的几何外形。

二、对中国近代建筑外观的影响

根据建筑学家的研究结论,中国近代建筑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结束,这个观点在建筑界已有共识。但因为战争原因,建筑真正发展快速的时期是1900-1937年,恰逢欧美装饰艺术运动盛行时期,其建筑形式在审美的追求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的后期(1927-1937年),“装饰艺术”运动建筑在中国的主流城市开始兴起。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位于上海的沙逊大厦,始建于1929年。地处上海繁华路段外滩路南京路口,主体10层、局部13层、高77米。整体建筑偏向于三段式横面构图,从二楼以上设置通长的腰线,腰线以下采用了半圆拱券门洞,不仅丰富了整座建筑的造型,并与顶部相呼应,使整座建筑形式感十足。顶部往下也设置了腰线,再经过女儿墙的装饰,透出典雅高贵之感。侧面的三段设置了尺度适宜的凹槽,雕塑感十足。可以看出,整座建筑融合了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不难看出“折衷”是装饰主义运动中十分重要的特征。顶部是19米的方锥形铜绿色瓦楞铜皮塔顶,吸收了古埃及建筑文化的特点,但却用精细的现代工业化手段制造来表现金属的质感。这正是装饰主义运动最典型的特征。这种类型的建筑还有天津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天津渤海大楼、广州爱群大厦等。在这一时期建造的高层建筑基本上是美国同时期高层建筑的克隆版,只是规模要小的多。而装饰艺术运动带给了近代中国新的建筑外观装饰风格,促进了后期整体的建筑风格向现代主义建筑过度,也为中国建筑师群体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做下了铺垫。

三、对中国现代建筑外观的影响

建筑外观是整座建筑最具灵魂的地方。且建筑不像某些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有选择的看或者不看,建筑是摆在那,强制性的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审美。从审美的角度讲建筑外观同美术作品或是音乐作品在某些方面具有相通性。上海位于东海之滨,是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开辟的租借区之一。正因如此,上海成为对当时城市与建筑影响的主流城市。装饰艺术运动对其影响也可在其建筑外观中不明觉厉。1988年竣工的新锦江饭店,主楼为八角形平面,高43层,裙楼高5层,这座高度为153.6米的建筑,充分体现出了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造型上运用了几何图形八角形,材料是石材、金属、玻璃的混合使用,简单明朗的建筑轮廓,包括顶部的旋转餐厅、裙楼的造型,都渗透着装饰艺术风格的气息。上海金融中心,2008年竣工。楼高492米,地上101层,1995年由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主导兴建。从外观设计的角度,可以看出它是把立方体变形、切割,得到的外形。这点与装饰艺术运动中提倡几何形的特点不谋而合。整座建筑整体给人以硬朗的感觉,简约而不简单。特别是夜景在灯光上的运用,变化多而不乱,秩序感十足。上海金茂大厦,竣工于1999年,塔楼高420.5米。由美国芝加哥著名的Som设计事务所设计规划,整个建筑体现出很强的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虽然在设计上结合了中国佛教宝塔的外形,把佛教文化置入其中。但是,其建筑与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美国广播中心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等,在装饰风格上都有几分相似,包括其几何的外观、对称的结构、富于变化的建筑轮廓、放射性的线条、注重还原材料真实的颜色,这些都在金茂大厦的外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结语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篇10

舞台服装设计发展至今,除了形态、色彩、材质这些本质因素以外,还要面临和处理诸多外在因素,有剧本因素、导演因素、演员因素、运动因素、技术因素等等。

一、剧本因素

舞台服装的设计因素虽多,但首先要考虑的是剧本。舞台服装是运动于规定情景和特定空间里的。因此着手设计之前,设计师必须反复阅读剧本,揣摩剧情,做到深刻理解。针对剧本有三方面的基本信息需要研究。a、时间信息。剧情发生在什么时期或定位在哪个时代,在设计服装时是必须要弄清楚的。服装设计必须要符合剧情时代。例如湘剧《秦王谴将》的服装设计就必须符合秦汉时期的服饰特征。b、地点信息。地点信息决定舞台背景与情境,对服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服装则必须随环境而变换风貌。例如:地点如果是战场,服装则须做破损、染血色;环境如果是宫殿,服装则须庄重典雅。C、人物信息。人物信息收集是舞台服装设计最关键的工作。舞台服装是“角色身份与个性的传导体”(罗素《舞台服装设计・风格・工艺》)。在阅读剧本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研究人物在剧情中的作用、地位及其性格特征。通过揣摩和分析渐渐转化为人物形象,并通过服装语汇表现出来。这一过程可看作形象的触发、形象的构成和形象的完善。人物信息研究的全面与否关系到舞台服装设计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物形象的着装设计是设计师对剧本、角色的诠释。

二、导演因素

面对不同的剧目,导演所执导的风貌是不同的,面对同一个剧目,不同的导演所执导的风格也是存在差异的。这与导演的人生体验、学识修养、审美追求等息息相关。舞台服装设计师遇到不同风格的导演时,应随机而变。既要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与看法,也要善于与导演沟通磨合。导演风格大致可分为三类:a、写实型。这类导演大多崇尚现实主义风格,追求写实,坚持真实就是美,靠真情实感来打动观众。他们往往艺术风格上追求的特点是厚重、质朴而具真实力度。那么服装设计师需要跟随导演的意图,深刻挖掘剧情中的现实因素。在款式、色彩和用料上遵循客观因素,处理好整体写实风貌与主观创意的关系。b、写意型。这一类型的导演热衷于追求剧目的形式意味,多采用象征手段和意象手法。剧目所呈现的风格形式美感强烈,并具备一定的思想性,给观众留下无限的联想空间。这类导演往往给服装设计师较大的创作空间。服装设计师此时应有一定的创新突破,从型、色、材以及工艺处理可适当突破传统与常规。创意设计使服装所呈现的面貌既符合剧目的整体风格又具备独立的审美特征。c、前卫型。这类导演艺术思想激进,站在艺术潮流的前沿,对新思潮、新理念尤为推崇,反对守旧。这类导演执导的剧目形式前卫甚至抽象,喜于创造新的舞台样式,学术性与审美性突出。服装设计师必须保持前卫的艺术观点,采取前卫的艺术处理形式与这类导演相融通。在可能的条件下利用一切尖端的表现手段与技术处理手法,服装造型可以夸张变形,甚至怪诞;色彩运用可以更具情趣性,更有表现张力;材质大胆采用非常规和高科技材料。舞台服装设计的创作走向、艺术思想、表现观念、运用手段在不同的导演的执导下,应有不同的构思。

三、演员因素

设计师在设计舞台剧目服装时,除了考虑剧种剧情和导演风格基本因素外,还必须考虑演员的因素。演员因素主要包含物理因素和精神因素。演员的精神因素由精神、气质、性格等构成。有时服装很可能适合剧本情节,符合角色的需要,也可能很得导演的欣赏,但是未必适合演员的气质和形象特点。设计的服装如果没有考虑到演员的精神气质和形象特征,很有可能是失败的。服装设计的形式以及风格面貌应与其所包装的演员的精神气质有着内在的默契。演员的物理因素是由高矮、胖瘦以及生理特征构成的。舞台服装的设计必须认真审视演员的生理特征和身体尺寸,尤其在服装制作阶段演员的形体尺寸对服装的形态控制至关重要。例如音乐剧《钟楼怪人》中的卡西莫多,剧情需要塑造特型角色,他的服装设计与制作时需要利用各种手段突出角色特征。剧中设计师利用了“填充”手段,使演员的正常体形塑造成卡西莫多所特有的奇特怪诞的形象。一个成功角色是由演员与服装共同演绎的结果。不同气质的演员演绎同一个角色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个演员去演绎不同的角色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有很大区别。因此,演员的条件是服装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运动因素

运动因素是舞台服装设计师们频繁面对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剧种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剧种的服装需要不一样的运动量。有舞蹈表演成分的剧目在进行服装设计与制作时,采料、制板、缝制都必然要思考和研究其运动特点以及活动量的控制与把握。尤其杂技表演服,其款式与材料极其受控制。首先在款式上就得简约而适宜各种高难动作。只能在关节以外作修饰、求变化,而且宜简不宜繁。因此,杂技服装在视觉上总是显露着人体的健美。杂技服装的采料也极其考究,为适应运动因素多采用有弹力的面料。诸如安纶、弹力丝等。无论是什么剧种、无论是什么艺术形式的舞台服装设计都受到运动因素的制约。

五、技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