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化学的应用十篇生物化学的应用十篇

生物化学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1:54

生物化学的应用篇1

关键词:配位化学;生物化学;应用

1配位化学、生物配位化合物简述

1.1配位化学

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化学分支学科。1893年,werner创立了配位化学,从创立到现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配位化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现代测试技术和量子力学理论技术应用到其中之后,配位化学更是获得了飞速发展,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上,配位化学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中心原子更加丰富,由以前的过渡金属、稀土金属元素发展到主族及非金属元素;配体也从以前单纯的有机分子或离子发展到氢、氮、氧、二氧化碳等;研究内容更加复杂深入,以前只是停留在研究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上,现在研究更加深入,更注重研究配合物功能和应用;研究对象也有了显著变化,之前只是研究简单的配合物,随着技术的更加成熟,研究的配合物也更加复杂。发展到现在,配位化学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无机化学的范畴,逐渐独立成一个二级化学学科,同时配位化学在化学发展中还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既与化学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联系紧密,同时也与很多学科密不可分,例如:生命科学、医药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配位化学发展到这个状态,对配位化学工作者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配位化学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配位化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1.2生物配位化学

生物配位化合物就是生物体内金属离子和生物配体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生物配体主要包括蛋白质、肽、核酸、糖、糖蛋白及脂蛋白等大分子,也包括一些有机、无机离子如有机酸根、碳酸氢根、磷酸氢根等,以及某些维生素和激素小分子配位体。在广义范围内,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也是生物配位体。生物体内的一些金属离子,如果单独来看,这些金属离子是没有任何活性和功能的,但是一旦与其他生物配体结合后,形成了生物配体,那么这个配体就会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配位体、结合方式等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和功能。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化学中以其重要作用因而占有重要地位,并广泛:存在生物体中,例如各种各样的酶,许多都是一些复杂的金属配合物。酶的作用非常大,由于它的催化作用,使很多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实验,得以在生物体内完成了。经研究,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各种代谢、氧气的输送等过程也都与金属配合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2生物配位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概述

生物化学的应用篇2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法;实践

生物化学主要是对生物分子在结构、功能以及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对生物自身的生命情况进行研究。然而在实际学习的时候,由于讲授内容抽象,且专业术语既繁又杂,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导致教学进度较慢。另外,还由于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够先进,只是单纯的机械化教学,很少联系实际,造成了学生对生物体内各类物质代谢理解不够,不能深入地了解各类生物化学知识[1-2]。所以,本研究主要就不同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按照一定的规律以及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自觉、认真地学习一种教学措施,此种教学措施被称为启发式教学法。之前的教学方法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掌握和了解不够充分,只是单纯地教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所以,启发式教学法是由之前的教学方法逐渐演变而来的,同时,在实际教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并获得了一定成果。以各医学院校开设的临床专业和护理专业为例,临床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各个科室工作,所以,在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时,学生不仅要清楚人体代谢的性质。另外,对于新陈代谢所造成的疾病和生物化学上相应的核心理论以及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运用灵活、生动的方法对于难以理解的诱发疾病的原因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掌握医学知识理论,还能够让学生对疾病产生的原因有清晰的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医院一般从事护理工作,所以在生物化学教学的时候,要着重讲解护理常用临床实践的内容,例如,糖尿病病人发病原因以及其平时的护理重点,又如通过酸性灌肠原理对诱发肝硬化的原因进行讲解等。启发式教学是在之前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又给予创新的教学法,分析、探讨理论知识,并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开发思维,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掌握的启发方法。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加以巩固,让学生对于事物间的关联以及差异掌握得更加牢固,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多媒体教学法

最近几年,我国计算机发展迅速,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具有可以把声音、动画、文字、图像等集合起来及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等优势。然而Cai教学法通常会使教师讲解的速度加快,有些学生只能匆忙摘抄笔记,而来不及考虑、消化所讲知识,造成掌握不好重要内容以及不能解决难点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授课时老师可以把某些重要的以及难度大的内容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同时做一些简明的解释以及讨论,使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解决其中的问题。例如利用计算机将蛋白质的各级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等演示出来,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将老师作为主体,恰当运用Cai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问题教学法

学校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在教学开始前列大纲,并且制订教学计划,还要对不同的计划提出不同的问题,做好涉及方面的工作,全面细致地进行整理,然后给学生进行教学。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抱着为什么的心态萌发自主学习动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总结。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自身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分析,同时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以便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及水平[3]。

4病例式教学法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传统教学时学生还没有进行临床试验,只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对于理论知识有了了解和掌握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因此,导致了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在死记硬背的学习中降低了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的兴趣。而病例式教学法就是运用实际的病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病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穿插对将病例的探讨,对该病例出现的状况进行认真讲述,让学生站在医生的角度来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和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5小结

综上所述,教学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适合的选择。作为教育工作者,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郭俣,杨清玲,马佳,等.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4):341-343.

[2]李彬.pBL教学法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C].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9.

生物化学的应用篇3

关键字: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兴趣浓厚

所谓生物课,顾名思义,就是学习的具有生命的一系列事物,这些生物内容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正是由于这与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很多学生不会注意这些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对此,老师就要根据自己的教材,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现象,让高中生物课变得充满乐趣。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明白什么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可以让学生多多举例子,还可以用时事来讲蛋白质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老师可以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讲本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实例中,学习高中生物,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感知

现如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的课堂前,已经因为社会上的点点滴滴形成了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他们的生活阅历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说,在学习课程前,我们可以适当的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将生活与学习的知识充分的联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能感觉到学习到的东西能用到实处,而不是学无所用,真正感觉到和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另外,创设学习的情境,能有效的增加学生的感知力。例如在学习“染色体变色”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在课下找有关这一课的时事,然后运用到上课中,比如,我们可以引入这样的情境: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西瓜,有的有籽,但是有的却是无籽西瓜,这是怎么回事呢?无籽西瓜形成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另外,还有在教授“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想到有关SaRS的知识,SaRS大家都知道,并且都很了解他,我们可以问学生,SaRS是一种病毒,那么病毒是否也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结构吗?这样的提问,让学生能很快的对课堂要讲的内容感兴趣,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中。

三、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知识的用途就在与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知识,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将学到的生物知识放在生活中,老师的工作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都要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比如说在学习抗性有关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来做引子,因为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时经常要进行骨髓的移植,然而骨髓的移植要进行配对,只有配对成功才能进行移植手术,那么我们怎样能获得可以移植的骨髓呢?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为了能够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会懂得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说,将教学与实际生活拉近距离,会使学生觉得知识是可以运用到现实的,那么,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的强大动力。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下作业

课下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有效方法,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懂得从生活中给学生留作业,比如,小小的一滴水为什么能折射出太阳的五彩光辉呢?彩虹的七种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呢?等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学过的生物知识去试着解释这个现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加深印象,还能让他们充分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当他们真正能够用自己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们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他们的这种成就感就会带给他们学习的信心,以至于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生物学习中。另外比如在生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课时,我们在带领学生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自主研究一下植物其他的向性运动,并且可以让学生课下寻找一些具有向光性的植物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五、组织做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外活动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他在教学中起到了补充和强化的作用,老师课堂上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更加清楚的理解所学的知识,通过课外活动,学生能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知识。另外,除了这些,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自己制作细胞模型,不仅加深了印象,还加深了理解。再比如,在学习人类的遗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己或者结组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并且将取得的调查资料做出总结,然后互相交流,总结从事件中得到的东西。

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将生活化运用到教学的例子,生活处处有生物,生物处处来源于生活,生物知识其实就是一个生活中处处都能碰到的知识,说简单不简单,说难其实并不难,只要老师们懂得如何将生物知识还原回生活中,让学生在充满真实生活的环境中去享受生物知识的乐趣,在生物课堂的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明;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周树奇;探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郭敏;“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24期

生物化学的应用篇4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79-01

一生物化学任务型教学的任务与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学习任务,因此要求老师在实际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应该以任务教学为重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优势。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任务设计的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设计的任务目标要明确,而且在设计的学习任务中,还要蕴含某一教学阶段中所教授的知识,具体是教师可将总目标细分为小目标蕴藏在总目标的框架内,还要细化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转化为一个或几个学习任务之后,更便于学生学习掌握,通过任务目标明确的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不断地加强。

2.难易适中的任务设计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对于生物化学教材点与难点分布,教师应做到深入了解与分析,选取的知识点应与学生生活有紧密联系,还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并且使设置的任务具有可操作性。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难易适中的学习任务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大多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符,并且符合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更有利于任务型教学法的不断巩固与推进。

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构建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

本文探究的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模式的构建,使用的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任务在线――教师指导,任务准备――分工互动,任务完成――成果展示,任务反省与评价”。在下文具体的研究中,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为案例,进行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具体实施构建。

1.创设情境,任务在线

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设置的情境中融入任务,而后在任务学习过程中将设置的任务自然地呈现出来。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光合作用,这种化学过程与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基于此,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相关过程及意义,自然地提出“寻求提高农作物产量方法”的学习任务,而且将光合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作用作为此任务的知识目标。

2.教师指导,任务准备

这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第二阶段,强调教师指导的意义在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树立任务型学习的新型学习观,并且让学生知道此任务的设计,其设计的知识点包括光合作用的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多个方面,从而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和有组织性的进行任务准备,对完成此任务有关的知识信息和学习材料,能够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

3.分工互动,任务完成

在学习任务的互动过程中,应坚持“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思想,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7人,组内设置一名组长,协调组内成员执行不同的任务,并且通过组内成员的讨论、分析与研究,对组内不同的观点予以整合,最后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任务总结和任务理解。在本案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此任务时,应将总任务具体细化为几个小任务,这不仅开拓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途径,还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4.展示成果,任务反省与评价

在本案例中,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探究给予表扬,特别是客观评价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展现出的积极思维,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自信的学习观,还能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兴趣。具体评价是,学生完成的任务成果是学生是否结合实际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与途径”做出总结,学生是否正确地描述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以及二者关系,学生是否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多种因素进行收集与整理。此外,评价中还应注意各小组通过讨论,补充和整合,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因素是否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水质和光合速率等多种因素,各小组总结出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有没有考虑土壤、作物品种、种植方式和植物激素等多种外在条件。基于此,可采用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和组间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客观评价。

三结束语

生物化学是各个学校中最基础的课程,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从社会发展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日益显露出来。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因为生物化学本身具有比较抽象的概念,涉及的各种规律和结构错综复杂,造成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和不易理解,这使得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与预期效果面临挑战。基于此,本文探究的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模式的构建,为任务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的应用篇5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生物化学教学;应用分析

pBL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特殊教学模式,它的使用来源美国一名教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pBL更注重于学生思想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得主人。这种教学模式的产生不仅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进行教学。

一、研究的方法

1.准备工作阶段。在整体pBL教学模式中,准备阶段是较为重要的环节。按照惯例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授课前要按照基本的教学大纲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实验材料并对学生进行简单介绍。2.课前的设计工作。对pBL教学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参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一定程度上学会利用手中的图书资源来解答当前主要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使学生提前了解实验所需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很好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3.实验教学。pBL组和LBL组的所有内容都要进行考核,在pBL教学模式中,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操作。首先,对于学生所做的实验方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分类,并根据依据进行分组。其次,要注重实验中的细节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问题全面找出问题。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和分析。4.总结分析。在每次实验结束后,针对此次实验进行重点内容的总结,对整体同学的实验表现进行评定,找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全面进行重点分析。对于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策略。5.效果的综合评价。在实验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全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析,开始进行有效的理论知识问卷调查,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特点,不仅仅是学生本身的自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pBL教学模式中,学生要想拥有专业素质和更为全面的知识认知,就要不断的在教师地指导下进行自发性的自主学习,更在一定程度中对其特色进行完善,全方面强化学生,培养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养成自觉与人为善的行为。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就是如何通过pBL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品格和行为进行深度的培养。在pBL教学模式下原先较为传统古板的生物化学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一些深奥的实验原理也能够清晰地被大学生所接受。当然,通常情况下,对于pBL教学模式方面,我们都会关注到个人,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学解决当前的困难,并给予学生鼓励和希望。

三、有关学术报告

一般情况下,有关重要的学术报告都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请教师对于整体教学背景进行介绍,随后,可以让部分同学上台进行学术专业报告,最后阶段是整体的提问时间。这种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核心主导,不仅仅让报告人受到了专业的培养和锻炼,还让负责指导的老师受益匪浅。

四、教师自我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是教师的自我总结,教师的总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教与学的共同发展的模式来提高pBL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步。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对于教师本身的教学要求更为严格,不仅仅要求教师是否能纯熟的驾驭课堂和调节课堂气氛,更是要求有活泼的教学语言风格教师本身散发的魅力。在教学方面,这种教学模式更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创新思维和开阔眼界接受新的知识。在深度上,pBL教学模式则着重强调老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在pBL教学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和发挥建材内容,才能积极地了解最新的知识,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往的传统式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火热的运行者,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中都会采用pBL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给学生带来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总而言之,pBL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一项伟大的举措,不仅仅改善了学生以往固有得了教与学的模式,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师生在学习方面的的共同成长。在这一点上面体现出的潜在优势就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教学,作为pBL教学模式的运用,pBL模式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改变性大大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堂,鲁秀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

[2]慕景强.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4

生物化学的应用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化学;教学效果;医学专科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因其基本概念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为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生物氧化单元为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实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大一4个班12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2个班63名学生,实验组2个班62名学生。2个班级学生均经2015年高考统一招生录取,随机分班,学生年龄、性别、高考成绩均具有可比性。教材都选用由何旭辉主编、2014年第7版《生物化学》[1],使用该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本研究选取生物氧化章节内容,教学时数为3学时,同一名教师授课。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安排根据大纲要求,对照组和实验组课堂教学时数均为3个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完成作业,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下:教师在课前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2份微课视频(包括naDH电子传递链和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学习内容(.zjmc.net.cn:6678/teSt/)、教学课件、课前练习、课前学习指导等。课前学习指导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程序及任务、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完成课前练习的批阅,总结课堂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安排课堂活动。课堂教学的前1/3时间用于对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解答课前练习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教学的2/3时间设计基于游戏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两个课堂活动。电子传递链的知识点非常抽象,难以理解,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扮演电子传递链的不同组分,模拟电子传达的过程,加深理解和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前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讨论案例:(1)患者误服苦杏仁数粒,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加快,之后出现发绀和昏迷现象。检查:血中查出氰基,尿中硫氰酸盐浓度增加,动静脉血氧分压差缩小。初步判断患者为哪种中毒?该中毒的生化机制是什么?还有哪些抑制剂引起机体中毒的机制与此类似?(2)2001年9月23日傍晚,4例患者先后承接10吨2,4-二硝基苯酚的装车业务,由于需要倾倒物料,操作时面临飞扬的化学粉尘气流,接触了大量2,4-二硝基苯酚,于9月24日凌晨3时起,以几乎同样的中毒症状相继由120急救车送入浙江省东方医院就诊。2,4-二硝基苯酚曾用作减肥药,其机理是什么?现在已不使用了,因为大剂量摄入会引起生命危险,如上述患者,这是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分组(5人/组)进行分析讨论,派代表进行汇报,并负责回答其他组的提问。教师适当点拨和鼓励,引导讨论方向,最后教师补充总结。教师根据小组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给学生打分,记入平时成绩。1.2.2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结束后,通过2种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1)通过网络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diaochapai.com/in-dex),从学生反馈的层面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2)生物氧化章节理论课结束1周后对学生进行课后测验,2组学生均采用同一套试卷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为生物氧化章节的知识点,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和案例分析。测验成绩≥85分为优秀,60~85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对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62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认为翻转课堂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培养学习自主性,并且表示愿意采用翻转课堂进行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

2.2课后测验成绩

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学生平均成绩和优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3.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提到了课前,并且通过课前学习指导和课前练习来保证课前的学习落到实处。课前练习和反馈也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该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保证学生课堂上的高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翻转课堂的这些优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有很高的认可度,有超过70.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更有助于他们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培养学习自主性,并且表示愿意继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后测验包括对基本知识点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与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翻转课堂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不合格人数较少,但是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该研究仅对生物化学的生物氧化章节内容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翻转课堂在整个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实践探讨。目前,翻转课堂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已有一定范围的应用和实践,如医学统计学[2]、生理学[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4]等,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翻转课堂将增加学生课外的学习量,对于理解和记忆难度大的内容比较适合,有些简单的内容并不需要此模式,用传统的讲授法已可解决。

3.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

生物化学的应用篇7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中职生物化学教学;意义;应用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十九世纪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内得到推广应用,并且在二十世纪的中后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与应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方法,其将课程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交给学生来自主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开展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最终评价等一系列过程。在生物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要求,自主的设计控制课程的内容以及整个项目开展中的每一个细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项目教学法在开展的过程中以学生作为主体,项目作为学习的主线而教师起到的仅仅是一个引导的作用。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对项目进行明确,然后学生根据相应的要求来设计项目,制定项目流程,并且根据自己设计的流程开展项目。在项目教学法下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多的重视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去探索去学习,主动的接受知识,将理论教育融入到了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融合在了一起,有效的确保了教育过程的优质高效。

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开展中职生物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的应用项目教学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项目设计立项

项目教学法本质上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因此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在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项目设计立项,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当根据项目的内容要求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好相关的课程预习,为项目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虽然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主体,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项目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的内容更广,项目内容也会更加的复杂,教师在开展项目之前必须要做好充足全面的准备,避免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准备不足导致项目的开展受到影响。在开展项目化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并且准备好相关的设备仪器,并且做好相应的调试工作。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立项教师要给与一定的建议,并且要合理的引导项目的开展,确保教学大纲的落实。

3.2项目分组

在完成项目的立项以后,应当进行项目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应当根据项目的难易度进行区分,学生在分组时可以自行的分组,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协调。在进行项目的分组时,教师应当参照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征求学生的意见,确保项目的分组科学合理。

3.3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由学生自主进行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有绝对的主动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和辅助作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发挥优秀的教学能力水平,尽可能帮助学生进行解答,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钻研的良好品质。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对实验项目的错误和失误进行总结归纳,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实验中犯同类错误。

3.4项目验收

在完成项目以后应当及时的进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是检验项目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对于项目的验收应当还是由学生进行,学生通过项目验收能够有效的发现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项目的过程,分析项目问题产生的原因,避免在下一个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起一个引导评判的作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的验收,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公平的评判,提醒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且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4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永春,刘卫群,郭宏祥,等.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试运用及效果[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9,25(8):108-109.

[2]陈青.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120.

[3]李雪霏.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7):25-27.

[4]肖石明.项目化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6(1).

生物化学的应用篇8

   奥苏伯尔(D.p.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于1963年提出了认知结构同化论,用以阐明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目前,这一理论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熟悉并认同。本文拟就这一理论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认知结构同化论的基本内容

   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学生从事新的有意义的学习时,必须有适于新知识学习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就是一个同化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它既是新知识习得的心理机制,也是新知识被保持的心理机制。

   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原有知识(观念)的概括和包容水平不同,提出了三个不同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模式。

   ①上位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包容水平上低于要学习的新观念。例如,根据已知的小麦、水稻、玉米等植物的特征,从中概括出单子叶植物的概念的学习。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习得新的上位观念。

   ②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概括和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例如,已知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并已知水稻、玉米、小麦是单子叶植物的实例,现在要进行高粱是单子叶植物的新例证的学习。

   ③并列学习。

   要学习的新观念与原有观念无上位、下位关系,但在横向上有彼此吻合的关系(图1C)。例如,通过呼吸作用与已知的光合作用的关系的比较,知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的学习。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一种新的联合的意义。

   二、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结构的转换与建构的过程,也是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1.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且指出,要“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是运用同化理论指导生物学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都必须遵循这一条原则。

   (1)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尤其是与新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和原理掌握的情况,这是教学设计时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使学生建构的认知结构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因此,教学设计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个体差异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学习。在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诊断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也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

   (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中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讲清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以利于学生进行同化学习。

   首先,在设计引言时,不仅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入。例如,学习呼吸作用时,可以设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植物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能量的供应。那么,有机物中贮存的化学能又是怎样被释放出来,供给植物生命活动的呢?由此引入呼吸作用。这样既总结了所学旧知识又引出新知识,承上启下,易于学生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对比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旧促新,以新带旧,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例如,高中生物“细胞”一节中描述了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但较抽象笼统,而在后继的“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中则着重讲述了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在前面的学习中让学生重点掌握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酶和色素的分布和结构特点,而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先用一定时间复习旧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两相结合,使学生更易于掌握诸如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以及有氧呼吸的场所等知识,更易于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3)选择建构化教学模式

   如果说学生的学习就是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应该遵循认知结构建构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有关知识,经过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使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而概括出新的规律性知识并重建新的认知结构,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进一步检验、巩固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运用此模式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有大量相关的原有知识。另外,知识的内化或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推理、重组等思维加工过程,才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通过知识的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学习基因的遗传规律时,一旦学生认知结构中有了有关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等知识,就可以用于同化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等知识,学生再通过运用遗传规律解遗传习题,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设计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为学生设计一个能把握所授知识的本质,对新知识具有引导性、起同化作用的知识结构——组织者,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因为组织者必须在正式教授新知识之前呈现给学生,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

   其实,设计先行组织者,就是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提炼概括、拓宽引伸。例如,在根吸收矿质元素过程的教学中,通过分析植物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学生已有的),引导学生得出如下“先行组织者”(学生原有)认知结构:(1)植物细胞具有呼吸作用;(2)植物细胞膜带有电荷,能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3)植物细胞膜上有运输离子的载体,能将离子进行跨膜运输等。一旦学生建立起这一先行组织者,教学过程即可按上述(图2)的认知结构建构化教学模式展开。

   2.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内化的知识的组织,也就是学生头脑里内化了的知识结构。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就在于学生头脑中是否建立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即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这些知识是否构成了良好的组织结构。因此,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呢?

   (1)重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匹配

   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取决于教学中是否能为学生呈示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生物学教学必须重视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匹配。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坚持按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的原则。

   进行知识结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教科书,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把各章节的中心内容及与之有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按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材、板书提纲,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学习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第二,科学地设计知识结构网络。

   要根据各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首先确定核心知识点(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在课堂教学中,时时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知识点,通过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学生只有通过这种知识结构网络的学习与内化,才可能构建高层次的认知结构。

   (2)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原则

   奥苏伯尔认为,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必须遵循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才能促进知识的组织,从而促进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建构。

   ①渐进分化,建立深层次的认知结构。

   奥苏伯尔指出:“个人在一特殊学科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是由其头脑中的一个层级构成的。而在这个层级结构中,最概括的概念占据了结构的顶端位置,它们下面是较低概括水平的概念,比较高度分化的从属概念和具体材料。”可见,渐进分化指认知结构上位、下位知识之间或一般与个别知识之间的组织。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按照这一原则呈示教材,才能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浅层向深层转化。比如,在讲述新陈代谢时,先讲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新陈代谢的工具——酶;新陈代谢与atp等。再讲植物的新陈代谢(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这样渐进分化,使学生对新陈代谢的概念的认知不断深化。

   ②综合贯通,建立整体化的认知结构。

生物化学的应用篇9

一、自主化学习模式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展开,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做笔记,教师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成绩的好坏。而自主化教学模式则打破了这一规则,学生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变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者和参与者①。学生可以尽情的提问、质疑,以合作的方式讨论问题,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自主化学习模式改变了成传统教学落后封锁、死板教条的特点,注重培养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按着自己的喜好发展,有利于培养各种专业型人才。

二、初中生物自主化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自然学科,身边的花草树木,甚至细菌都是初中生物要学习研究的对象。因为这种接轨,初中学生在未学习这门学科时就已经获得了些许感性认识,初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采取多种自主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1.开展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自主化学习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自主化学习模式中,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听课、做笔记、做练习,自主化学习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②。学好生物学的条件除了要熟记课本上求证得出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地参与实验求证的过程。而很多时候,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个人是不能完成所有的操作的,所以合作学习是初中学生首先要学会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初中学生合理安排一些小任务,让学生以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学习。

例如在《六大营养物质的作用》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们各自选择一种营养物质作为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合作编写剧本并且完成各种角色的表演。在讲解《校园植物调查》这节课时,为了尽可能多的找到多种植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先确定搜索路线,有的到小区调查,有的到河边,有的到公园。在调查时,具体分工,有编号的,有记录的,还有回去后总结种类的。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合作,增加了初中学生的交流机会,提供了彼此借鉴和学习的空间。在合作当中,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彼此之间的竞争,提高了学习兴趣。

2.建立讨论平台教学策略

由于思路不够清晰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上存在欠缺,许多初中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总会出现错误。讨论平台的建立,使学生的竞争性得到充分的保障,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气氛变得活跃③。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克服紧张的情绪,发现存在的知识漏洞,从而使认知结构能得到完善。作为自主化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讨论方式教学,让初中学生的能力在讨论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细菌”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在同学们提前预习的情况下,提出诸如“细菌的鞭毛为什么会动”“芽孢的抵抗能力为什么那么强”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种讨论既是对初中学生预习情况的检验,也是加深理解的途径。或许学生在讨论结束之后也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讨论本身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调动初中生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过程。讨论会让学生对内容理解的更透彻、记忆更深刻。除此之外,学生在有疑问而自己又无法解决的时候,通过谈论的方式教学,在无形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从而激发学习斗志,提高教学质量。

3.提供多样学习资源策略

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尽可能多的提供多种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硬件设施齐全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海底总动员》等影片激起初中学生对鱼儿这种生物的探究欲望,通过显微镜实验让初中学生真切的认识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比如在学习“寄生虫”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向家长咨询以前的寄生虫病的情况,也可以到社区向医务人员咨询它的传播途径及症状。《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这节课,如果实验室里没有足够的标本,可以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动物园或者标本收藏馆去观看,让学生认真观看并且做好记录,回校后进行讨论。

三、结束语

自主化学习模式是在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自主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将自主化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得到转变,从过去被动的接受变成自主的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释】

①张春红.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0):290.

②张莉.关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6):111.

生物化学的应用篇10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具体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是课堂情境创设.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

例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我们就可以用两袋洗衣粉作为新课的引入,一袋是普通洗衣粉,另一袋是加酶洗衣粉,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其成分与使用说明,提出:“如果让你来洗衣服,你会选择哪一种洗衣粉?为什么?”“为什么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里面提到‘最好用温水进行浸泡和真丝类、皮毛类的衣物禁止使用’?”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做出回答,不论答案是否正确,都说明了学生已经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了,从而会有更大的兴趣投入以后的学习活动中.这种通过实物情境的导入,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可谓“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又如在学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时,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大家平时看到放在阳台上的植物的枝条生长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向光性)台风过后,水稻、植株倒伏后,过一段时间后又出现怎样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学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教学中注入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课堂中的教学反馈,既有积极的、全心投入的正反馈,也有消极的、不配合的负反馈,怎样才能提升教学正反馈呢?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任何活动必须促进活动者内部的体验,从而引起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取得活动的好的效果.从事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都是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好的情绪可以产生正反馈,而坏的情绪必然产生负反馈,因而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是不能忽视的.

老师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了解学生,要有更多的精力与学生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要有更多的机会与每一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意味着为教师提高课堂正反馈铺垫了情感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常心待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视学生为朋友,以真心换真情,说话语气亲切、面带微笑,课后主动与学生交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烦恼,在爱心沐浴下的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对你充满好感和信任,课堂上自然得到更多的正反馈.

三、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考试大纲上明确要求学生“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如食品安全问题,欧盟将全面执行新食品法,提高中国农产品准入门槛,而中国的肉类出口将受“特别关照”,特别加入“善待动物”福利条款,规定:“猪必须享受到以下福利:一出生就必须享有至少吃13天母乳的权利;拥有铺了稻草的猪窝的权利;拥有供其拱食泥土的权利;运输8小时就休息24小时;宰杀时必须隔离,不被其它猪看见;宰杀时必须使用电击法,在猪完全昏迷后才能放血和解剖”.否则,猪肉就不合格.学生一听纷纷表示愤慨,认为这是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学生情绪激昂之时,浇上一盆冷水:“欧盟经济高度发达,会无理取闹故意刁难我们吗?他们提的要求难道一点科学道理都没有吗?”于是学生静下心来,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仔猪吃母乳能使仔猪增强疾病抵抗力,可以在饲料中少加或不加抗生素;猪窝铺上稻草可减少感染寄生虫和细菌的机会;拱食泥土可摄入饲料中缺乏的天然矿物质,提高猪肉的鲜美滋味;运输途中停车休息,是防止生猪因碰撞挤压而受伤得病;宰杀时要隔离并用电击法,是防止生猪受到极度惊吓时体内产生酸性物质,而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总而言之,善待动物也就是善待人类自己.通过周围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学生更深切地领会到学好知识的重要性.

四、课堂探究实验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