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十篇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十篇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7:36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篇1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新课程基本教学理念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及参与意识与能力,培养个性品质和价值观念。

一、新课程对高中美术的定义

美术新课标把美术课程的性质定为: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视觉性。美术是视觉艺术,视觉就是美术本质的特征。无论是什么样的美术作品,都必须具有视觉形象。

(一)实践性。在美术课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动手画和制作,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美术学习活动。没有反复的美术实践活动,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增强。

(二)人文性。人文性的提出使美术课程的文化含量大大增加,第一次把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列为美术课程的目标,使许多人认识到美术不单是技能与知识的学习。

文艺复兴时期,某设计师给教堂设计了拱券式的屋顶,因为跨度大,遭到了教会势力的反对。他的设计是建立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之上,因而信心十足。他顶住了教会势力的恐吓,终于使工程胜利完工。全城的百姓都倾城而出,前来广场祝贺。我们不能只看到建筑的巍峨,更要看到这是市民阶层的觉醒和教会势力的衰败,这就是当时人文主义者们的胜利。

(三)愉悦性。这是一些美术家对美术课程的希望,他们希望美术学习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课程的设计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有了这些性质,我们对美术课程有了一个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它会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会有更多追求。

二、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

现在,高中美术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增加的“面向全体学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的特点。这说明,美术课程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人。所以,我们所教的内容应是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利于他们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

什么是美术素养?就是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之后,视觉能力大大提升。视觉读写能力是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视觉识读能力、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解读能力、视觉表达能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的是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特别是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和人文性的魅力。在美术课上如果过多使用唱歌、猜谜语、表演等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我们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建立在美术学科本身魅力基础上的。这有待教师对美术教材的挖掘,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这是美术课程总体的价值观,希望它能为教师的备课提供新的思路。

三、新课标对学习领域内容的调整

这些领域都采用了一个同样格式:一是目标,二是学习活动建议,三是评价要点。在评价要点里,采用量化评价。如让学生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知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的寓意。在欣赏与评述中,把原来的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改为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在新课标中,对自然的欣赏,是欣赏课的薄弱环节。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应当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自然美内容。对美术现象,教师应当多关心社会生活,从中发现和积累鲜活的美术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一是在欣赏自然风光时,要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如天空、树木、花朵、平原、云,甚至远方的村庄、栖息在湿地上的鸟类。二是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要调动多感官,不仅依赖眼睛,有时还要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三是美术作品是静止的,但是自然风光是处在动态之中的:它有四季的变化,有每天的朝夕,有气候变化。

四、新课标对评价机制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评价不仅是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也能帮助教师改进工作。突出不只是看美术作业,还要看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明确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座谈。二是评价的结果是:分数、评语、评语与等级结合。三是对美术作业:创作构思、表现方式、技能。

评价,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没有积极的实践,固守几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例如只会打分),不会给美术教学带来新鲜血液。

现在,许多教师还是对作业评价感兴趣,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评价不够。他们在评价改革中步履艰难,认识还停留在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上,没有认识到评价包括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与人合作、参与程度,甚至在其他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没有认识到评价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课程改革当然也包括评价的改革。

五、建议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关注。面向全体学生,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形成创意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运用影像、游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等。

总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真正体现美术课立足于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高美术课教学质量。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篇2

一、贵州山区艺术教育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大山深处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传统文化沿袭,人们意识、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经济发展滞后,广大农村还过着农耕时代的生活,基础教育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艺术教育发展也相对滞后。

1.艺术师资严重匮乏。其一,在贵州广大的农村乡镇中小学由于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较差,许多有才华的艺术专业人才留不住。其二,在广大的乡镇中小学由于受到办学规模、教师编制以及地方经济各方面的影响,艺术师资配不齐,也养不起足够数量的艺术教师。因此,需要配备一专多能的艺术教育师资,吹拉弹唱、能写能画的多面手。

2.硬件设施条件差。在乡镇中小学由于经济因素,教学校舍只能满足正常教学开班的需求,那些艺术教学设施如琴房、画室、多媒体教室、教具、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配不完善。因此,需要培养具备掌握和灵活运用学校资源和本土文化资源的综合型人才。

3.需要富于“人文关怀”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教师只教要考的书,学生只学要考的书本知识的现象。因此,艺术学科成为可有可无、形同虚设的课程,再加上社会评价及认识不够,艺术学科成了中小学师生及家长的“冷门”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思想引导,用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思维去开拓生活中的艺术教育,挖掘本地人文资源和他们身边的艺术资源,从专业技能训练的艺术教育转化为生活艺术教育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因此,需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师资。

二、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的改革牵动着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藤守尧教授在《走进课堂——艺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一书中提出:基础课程艺术教育目标是“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综合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杨立梅教授主编的《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中关于基础教育综合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整合发展为目标。“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是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提高艺术教育的价值,引导教师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精神的提升和整体素质提高的体现。”

作为中小学艺术师资的培养基地——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它现行的课程体系偏向以专业画种或美术门类为设置主干线,这样的课程体系难以与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内容相互适应。因此,必须要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意义的实际出发,通过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以厚基础、宽知识,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是对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在贵州山区的高等师范院校应该紧密围绕国家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贵州本土文化资源构建一套“合身”的课程体系,造就具有贵州特色的艺术教育亮点高校。

三、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结构

从上述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和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结合贵州区域文化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地域特色的课程结构(附表一)。

1.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理念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美术教育专业能力,能适应社会美术事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个目标在课程设置上要拓宽专业口径,适应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一,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不是培养艺术家或设计师。课程设置、知识结构的合理配置必须厚基础、宽口径,内容涵盖面要宽阔,走出过于专门化的美术教育。既要注重专业基础学科本位,又要兼顾实用艺术、生活艺术、人文艺术的整合。其二,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应从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关注个性发展来认识、梳理、构建美术课程的学科结构。其三,可根据贵州区域文化以及院校自身的独特教学资源和条件,以多种形式构建校本课程来填补和加强教学计划难以实施的课程。

2.构建课程结构和内容

我国现行的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结构主要是由三大方面构成的:即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限制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这种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展的需求,也不能适应我国在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人才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作重大性、探索性、实验性的调整。

教育部师范教育科研课题《师范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崴教授在《教师教育专业化与课程改革》文中提出“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大致上是由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所构成。”根据贵州教育实际情况和贵州师范高等专科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毕业去向。本文对课程结构、内容提出建设性思考:

(1)文化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英语、公体、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它是我国专科课程必修的人文学科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拓宽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适应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

(2)学科专业课程由主修学科课程、兼修课程、校本课程三大部分构成。其一,主修学科课程包含美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将来要教学的内容。要求掌握美术学科的面要广、基础要厚、知识要宽。其二,兼修学科课程是主修美术学科的姊妹艺术课程,它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门类艺术学科。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多门类艺术的理解和掌握、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为今后艺术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提供知识基础。其三,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设置的特色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和调整,也是国家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它体现了地域文化和学校文化的特色。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学习能拓展学生对多种文化的认识和掌握,有利于将来从事艺术教学工作提供广泛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科课程和教育技能课程两部分:其一,教育学科课程把美术学与教育学融合为美术教育学,这样才体现美术教育的针对性特点和美术教育学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对美术教育的深入研究,认识美术教育学与其他教育学的共性与区别。在课程整合中把美术学与心理学融合为美术心理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心理学的正确解读,有利于未来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服务。其二,美术教育技能学科主要包括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教师口语表达与普通话、书法与篆刻、美术字等,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教师的知识技能,是构建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课程。

(4)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毕业创作等。它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学科专业创作实践能力,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和创作实践中。教育实践是师范教育专业的核心内容,它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教学方法、规律。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搜集生活素材、整理生活素材、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毕业创作服务。毕业教学设计是学生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策略的独立思想。毕业创作是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反映生活,是艺术能力的综合测试。

四、课程设置解决方案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专科课程设置应走出专业美院的美术教育模式,结合多门类学科的融合,由技能性转向知识性和体验性的掌握,要求在人文关怀中认识美术、学习美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课程目标。根据教育部公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师范)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本科为2800—3200学时,可上下浮动10%)的学时分配数据为参考,结合专科课程及贵州教育实际情况,制订出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见附表二)。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上述拟定的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是以普通文化课程、主修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实践课程为主干,兼修课程、校本课程为辅的相并存的多元学科体系。在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开创出新的教学理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供教学探讨:

1.基础技能与个性探索的结合

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应重视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在基础专业学科中素描、色彩、国画、油画、版画转变为素描技法与表现、色彩技法与表现、国画技法与表现、油画技法与表现、版画技法与表现,目的是要强化基础技法与个性表现,由过去专业技能深度训练转化为基础技能方法训练、体验与创造个性表现相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重在演示,学生重在创新与个性的形成,教师角色既是主持者又是创导者,学生是在主持者和创导者的引导下开创自我表现,凸显自我个性,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形成自我艺术。

2.专业美术与生活美术的融合

在基础艺术教育中新课程《标准》是加强生活美术教育,广泛引导在人文语境中去学习,以人为本的美术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也应重视专业美术与生活美术的融合,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在课程教学中如基础设计学科与应用的结合,传统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内容要紧密结合生活美术之间的联系,即传统图案与服饰、家居用品的结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标志设计、广告图形设计、版式设计的结合;立体构成与包装用品、建筑模型、工业产品的结合,使它们血与肉相连,不能将它们孤立地分开。

3,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资源的整合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整合”的概念用得较广泛,它不是数学逻辑学上“1+1=2”的概念,而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意义上的“1+1=2”的思想理念,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真正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相加,“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相加之和。正如高师美术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整合并不是将美术学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简单拼盘,而是将艺术学科的各门类艺术与教育学科及学生知识层面进行以人为本的科学整合。

4.本土资源挖掘与教学利用

贵州省是多民族的山区,它蕴藏着丰富而又灿烂的民间美术文化,在挖掘、发现、认识、学习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显示地域色彩,张扬地域个性,成为艺术课程异彩纷呈的景观。高师美术教师可以依据本区域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编写教材,形成独特的校本课程引进大学课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文化。

5.姊妹艺术学科的渗透

多元文化的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主修美术学科专业要加强与其他血脉相承、相通相联的姊妹艺术的联系,如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文学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抓住他们的艺术通感,如节奏、韵律等,应广泛接触认识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提高鉴赏能力。只有通过广泛领域学习使学生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架起通往综合艺术课程教学的桥梁。

6.突破校园。围墙型。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不完全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获取。它可通过社区资源、环境资源、活动资源、地域文化资源获取,教师在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利用各类潜在的素材,丰富课程资源的同时,应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利用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和创作热情,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地方特色,使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成为美术课程发展的必要补充。

7.毕业创作与毕业教学设计的综合评定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艺术教师,他们需要具备综合的艺术能力、人文素养、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因此,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专科毕业学生要求做一系列的毕业创作和毕业教学设计汇报。毕业创作用四周时间完成它的作品,教学设计用两周内完成设计策划,最后一周举行毕业汇报,每生用15分钟向考试委员会进行多媒体展示并阐述。毕业创作是测评学科专业知识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设计是测评教育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知识的综合能力。要紧紧围绕这两项测评来评定学生的毕业成绩,这样有利于提高艺术教师综合素质和艺术能力。

六、小结

高等师范院校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进行改革,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转变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整专业学科课程,以主修学科为主,兼修学科为辅,校本特色课程相补充的多元课程体系。同时,要加强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开创出新的教学思路,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精神的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师资队伍。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走进课堂——艺术新课程案例与评价》代序中已明确提出:“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必须树立新型的评价观,必须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基础教育所需要培养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藤守尧教授主编:《走进课堂——艺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3页、第34页。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篇3

 

摘要:

本文对现行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推行生活教育理念的主张,并通过个人实践,总结出一些在新课程标准下推行生活教育理念的可行性方法,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字:生活美术教育理念

 

一、当前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尴尬及其原因探究

专家们指出:“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骄阳、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①这就是高中继续开设美术课的初衷。

在理论认识上,高中美术课的地位应该与语文、英语等学科同等重要,但客观现实是,普通高中的美术课大多比较尴尬:不要说“积极”、“自主”、“主动”学习,学生连基本的美术课学习用品也没有准备。教师布置的美术学习实践活动无法开展。这些现象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反思。为此,笔者进行了探讨。

调查发现,下列因素对高中美术教学产生着深刻影响:

首先是社会、家庭、学生的因素。当今社会,功利主义风气浓厚,社会竞争压力、升学考试压力,使得家庭、学生面对各个学科的学习进行选择与放弃。美术等学科不是普通高中升学考试科目,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影响也不大,不幸地成为多数学生“放弃”的对象。

第二是美术课程内容设计的因素。高中美术课程内容太专业化,对学生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考虑不足,没有紧紧抓住“生活实用”来设计教学内容。

第三是学生美术知识基础欠缺的因素。同样出于“应试”原因,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美术基础,基本的美术学习用品使用技能欠缺,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没有具备。到了高中阶段,面对“高要求”的美术课程束手无策,甚至于无动于衷。

第四是美术教师的观念的因素。美术教师们机械地执行“教材”要求,把学生当作跟自己一样关心和热爱美术的“专业人士”,教学目标定得高,难以吸引学生学习。

第五是相关学科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的因素。翻开学生的高中历史课本,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19世纪以来西方的美术发展等内容占了相当篇幅,语文课、英语课也有相关课文与美术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将上述学科相互隔离,学生的学习也就把各科对立开来。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进一步探究。

归结起来说,上述因素都与美术教学不适应学生的社会生活相关。

 

二、用生活教育理念革新高中美术教学

20世纪30年代,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学说。他指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具体方法上,他强调,“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要求教学做合一,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做”就是实践。这些学说完全符合高中美术教学实际,给我们以启示。

(一)在美术教学中施行生活化教育是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从中学生生理学角度考虑,和生活相关而又生机勃勃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的热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一句话,要按学生的生活需要来进行美术教学。

应该认识到,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基础教育,绝大多数人目前都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在普通高中,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应当是专业化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化美术教育,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摆正美术课程实施的方向。

(二)时展需要生活化的美术教学

   时代要求人与世界和谐共生,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要求人格的整体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要向综合全能的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信息化时代下,美术已广泛应用于我们商业、工业和信息网络等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可以作为我们美术教育的素材和案例。其中不乏是我们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出美术课堂所需要的各种素材,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新时代的美术教学需要贯彻生活教育的理念。

(三)落实生活教育理念,是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开展,美术教育的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体课程改革思路的影响和规范。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②

艺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强调学校的课程不应被压缩在学校与书本狭小的范围内,它要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实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理智、经验与体验的美妙和谐,知识、能力、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高度统一。生活实践是学生最多、也是影响最深的体验活动。我们贯彻生活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未来生活是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美术教育改革方向与生活教育理念是完全符合,是我们实验改革的政策依据与指导。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的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三、在美术课中落实生活教育理念的举措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美术教育方式可以尝试进行大胆的调整,认真落实生活教育理念,即是美术教育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其举措多种多样。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理念进行如下探讨:

(一)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快乐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要解放我们的眼睛,师生共同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快乐的体验是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强烈与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基于此,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主导作用,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美术素材,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快乐。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采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针对不同的情况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到生活中普遍存在,平时又不曾引起我们多大注意的事物的美。正如歌德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例如,广告画、现代建筑造型,都体现了现代美术风格,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素材,可以用来代替教材中列举的、学生难以感知的、专业性强烈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美就在现实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二)以生活为本,开展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古语说得好:“师傅引进门,得道靠修行”。在高中美术新课程的设计模块中,就安排了很多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例如“产品设计”,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寻找问题,设计出对生活有用的产品。在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自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时,我们创造思维的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另外,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在生活中探索到的知识才会得到深化。

(三)用生活的标准评价实践的成果

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调查,对生活的解读,来创造出能解决生活中关于实用或审美问题的作品。在评价学生作品时,离不开生活这个最原始的标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其实都源自于生活本身这个大标准。例如我们在评价产品设计的作品时,我们往往用“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和人性化设计”这两个相对具体的标准来评价产品设计的作品。在具体的评价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使用这两个标准的时候,都会直接地联系生活,用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的感悟来运用这两个标准。因为这两个标准是从生活而来。

(四)打通学科间知识联系通道,引导学生用生活知识感悟美

   落实生活教育理念,并不等于放弃教材中选取的经典美术素材。这些素材也是艺术家们对他们自己生活的感悟。只是这样的生活离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需要借助相关学科知识作为辅助,去理解、感受艺术家们对生活美的创造,去与艺术家们感同身受。同时,相关学科知识,例如,历史、文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其实也是学生的现实生活。只不过,学生限于自己的经验,难以打通这些知识的关联。美术教师的责任,不能只是从美术专业角度介绍、讲授这些经典作品,而在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例如,历史课中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知识,就是学生鉴赏19世纪欧洲美术经典作品的工具。这样的美术课授课,反过来促进学生对历史课等课程的学习,也就是促进了学生的生活。

总结:

今天的高中美术教学应乘改革之风,对落后的、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大力改进。运用生活教育理念,把美术专业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做到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育的成效,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释:

①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织编写,2005年5月出版,第16页第5段

②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织编写,2005年5月出版,第5页第1段。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织编写,2005年5月出版。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学设计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改革的号角早已吹响华夏神州每一个校园的角落,伴随着21世纪激越豪迈的新步伐,美术教育改革已奏起新时代的最强音。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正在新课改冉冉律动的曙光中,谱写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新篇章。“几度同辉桃李露,一时幸得恰逢春”,新课程改革,为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了创新实践的平台,探索美术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及新方法,成为当前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注重美术“设计・应用”课教学模式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美术设计应用能力策略,意义深远。

1新课改下美术“设计・应用”课教学的宗旨及意义

美术设计是通过一定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将个体的审美构想形成视觉化和形象化的创作过程。美术设计与应用的宗旨是通过艺术审美设计去美化和服务人们的生活,其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化的审美创造行为。立足于教育教学基础上来分析,由于美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表现技巧。新课改理念下,美术“设计・应用”教学,是结合相关审美艺术创作要求,通过观察思考,体现设计主体一定艺术审美情感的艺术建构行为及过程。

美术“设计・应用”课堂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精心的策划、独特的创意、以及生动的体验等实践活动,发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蕴,培养学生个性化审美创新与设计表现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美术“设计・应用”课教学,教师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实践创新,激励学生对设计与应用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大胆表现、集体协作意识、提高空间想象力;另外通过让学生在设计应用的基础上发扬个性审美能力,实现美化生活与创造生活的素质积淀。

2传统美术“设计・应用”课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下,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失与滞后,导致很多教师与学生在美术“设计・应用”课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诸多方面的弊端和现象:

2.1教学模式呆板,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和影响,新课改之前的美术“设计・应用”课教学,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缺乏责任意识,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模式比较呆板,缺乏生动性和激励性,导致学生在设计应用能力培养上出现积极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偏失的现象,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

2.2教学方法单一,造成学生创新思维拘束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美术“设计・应用”课教学,美术教师大多使用单一知识传授和演示辅导等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影响了学生设计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和表现,造成学生设计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

2.3教学过程冗寂,致使学生设计效果欠佳

美术“设计・应用”课教学,需要学生在相互观摩与探讨中开发思维创造能力,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互合作探究,在交流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艺术审美想象能力。以往美术教学中,由于师生角色定位失衡,导致教学过程沉闷冗长,学生缺乏交流合作机会,学生设计应用能力实践性差。

3新课改形势下学生美术设计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推广和应用,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3.1注重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我们教学实践中所信奉的哲理箴言。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一些优秀的美术设计作品,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或者立体设计知识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身进行设计的积极性,为美术“设计・应用”教学做好基垫。

3.2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设计内涵的感悟

美术设计,需要丰富的艺术内涵体现。学生对于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需要基于自身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观点的发掘和内化。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明确和掌握美术设计的内容和目的,促进学生在设计应用的探究体验过程中,充分酝酿艺术审美情感,深化设计创新理念,将自己的审美观点及创作意向渗透融合到作品的表现中。

3.3注重指导学生对设计方法的灵活运用

民间有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相对于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去学会观察,构思立意、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不同的设计方案,体现不同的个性化设计理念。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架构能力,促进学生在审美情感的拓展和深化过程中,感受不同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所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

3.4注重对学生美术创新设计理念的开发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美术“设计・应用”教学,是一种抽象性思维能力的架构。中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富有极大地个性化特征,有着很大的创新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艺术设计内涵的内化,引导学生针对相关设计主题进行细致分析,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教师采用点拨辅导的方法,针对性的加以“指点迷津”,让学生在“柳暗花明”的学习感悟中,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

3.5拓展学生生活审美设计的实践与应用

学以致用,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美术“设计・应用”教学的目的,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种爱美和好奇的天性,这是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个性表现。“设计・应用”教学中,教师针对艺术设计的审美理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注重实际联系,更能促使学生将设计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关注审美和美化生活。

结束语:

“不若春风空拂面,须染清香漫乾坤”,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春潮,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更有义务让美术“设计・应用”课堂教学变得清新华润、生机盎然,同时,也让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在生活学习中得到更为广阔的实践和发挥。

参考文献:

[1]杨莉《现代美术设计教学方法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07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篇5

关键词:高师;美术理论;教学;新课改

自国家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美术理论教学就日渐突显出其重要的一面。新课改强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在加强技法训练的同时,更要求提高学生内在的文化修养。素质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策略和核心思想,而美术理论教学作为美术教师的必修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都把美术理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与教育实习相结合,旨在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但长久以来,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方法陈旧,美术理论教学只偏重于纯粹的理论教学,与当下推行的基础美术新课程改革及美术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滞后,甚至阻碍了新课改的的进行和发展,美术基础教育学科应当从学位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教育学科的基本前提下,建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课程观,并将教学关注与基础美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高师美术理论教学对于每一个师范类美术学科学生都是必要且重要的。首先,美术理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

美术教学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美术实践与理论课程教学的延续、整合和提升。它要求学生在科学的教学理论及方法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应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引进、优化新思想、新观念,能够独立完成撰写教案等基本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在掌握了系统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目前,高师美术理论教学课程在内容上仍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经验,大量空泛的基础教学理论对于美术师范生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仅仅能让他们对美术教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一旦面对真正的课堂教学时,又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手足无措。因此,高师的美术理论教学要将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高师的理论课程教学要改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美术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积累教学经验。同时,也将新的教学理论带到中小学,使得在职的中小学美术老师也能享受美术教学论的最新成果,并实践运用于教学实践工作中。

其次,美术理论教学能有效地推动基础教学改革的发展。美术理论教学是高师培养美术师资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为师范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讲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它也为基础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基础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了要提高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而美术理论教学在一点程度上加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①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其任务首先是应当让自己的学生了解什么事美术,了解世界美术的现状,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遗产,培养他们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其知识结构中的美术史论知识和美学应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加强理论的重视力度,尤其是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

在新课改的推进之后,新形势下的美术课堂与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相比,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在加强实践课程的同时,更大幅度地加强了理论课程的内容,扩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地推动了新课改的发展。

总而言之,高师美术理论教学课程对新课改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但审视当前的美术教育现状,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难以解决。例如:(1)盲目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程内容过于体现技法为主,而弱化了理论课内容,这样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过于单一,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不能将实践与理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语言表述显得空泛没有内容,从而不能适应教学实践和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2)缺乏完善的、科学的高师美术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理论方面,缺失必要的补充。(3)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化,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和改良。(4)在高师美术理论教学上,缺乏与中小学美术实践课程的相互连接,许多高师美术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基本了解,他们所有的知识只限于书本,因为没有实地的去考察,所以在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缺失,导致高师美术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也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修养和素质。从而影响了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在其后的实践环节出现失误,难以胜任课堂教学工作。②另外,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许多中小学美术教师都出现了教学吃力、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而形式主义严重、教学实践活动目的不清楚、学生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质量,也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高师美术理论教学的缺失。针对以上问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抓起,在认识上有所提高,重视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并结合新课改,根据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手段和方法,例如:(1)在教学内容上加以延伸和扩充,及时补充最新的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特点,增加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内容,同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尽量改进教学方法,给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以更多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拓宽其学科视野。(2)可以建立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联系,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建立一定的协作方式与机制,双方经常进行交流,更新思想观念,组成相互支持的学校网络和形成教育改革的群体力量。还可以经常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完善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相互之间的协作机制。(3)优化教学协作计划的运作,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能,对一些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建立共生关系与协作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改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高师美术专业的教育工作也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上。因此,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才能为以后的美术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才能使高师的美术教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篇6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在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积累中进行理论创新,在教改实践中反思。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改革和创新,全方位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认识。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空间、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搞好课改年级课教材的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观摩研究课。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刊物、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改进教研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1、组织学科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召开全体美术学科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2、一年级苏少版课标本教材以及四年级教材的培训工作。

3、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十月份

1、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课、教材教法研讨座谈。

2、学科常规调研。

3、美术一年级集体备课。

4、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十一月份

1、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课题研究工作。

3、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十二月份

1、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

2、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3、课题研究工作。

一月份

1、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2、参加市区美术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议,商讨下学期工作。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篇7

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基地建设,抓好课题研究。本学期美术学科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国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在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积累中进行理论创新,在教改实践中反思。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改革和创新,全方位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认识。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空间、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搞好课改年级课教材的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观摩研究课。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刊物、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改进教研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1、组织学科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市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日程安排

月份

1、召开全体美术学科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2、一年级苏少版课标本教材以及四年级教材的培训工作。

3、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课、教材教法研讨座谈。

2、学科常规调研。

3、美术一年级集体备课。

4、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课题研究工作。

3、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组织参加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

2、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3、课题研究工作。

月份

1、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2、参加市区美术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议,商讨下学期工作。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篇8

写工作总结是个技术活,我们需要讲究方法与策略,需要掌握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那么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怎么写呢?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请笑纳!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1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要求,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对美术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从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有惰性。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活动作业的认识态度有所偏颇,对于回家进行作业的投入度不高。

学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对于自己准备各类身边常见材料的投入度很低。

2、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9课,选修课2节。其中造型?表现14节,设计应用2节,欣赏评述3节,综合探索2节,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美术学科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分成若干个等级,总体是块状的,尽管内容从1—6年级也有递进,但很难截然分清。有的内容在四年级出现,在六年级还会出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教学深浅。因为是六年级,所以内容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充分的备课是上不好六年级的课的。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抓课前准备。

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

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几位学生,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部分学生,特别是部分男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6、利用欣赏、复习、直观教学等手段,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六、课题研究及措施:

课题:如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措施:

1、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如同身临其境般地被陶醉迷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着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2、用直观形象的教具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比成人的想象力更奇特,更天真无暇更淳朴。一旦触动学生那想象的翅膀可以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所以,在每节美术教学中都有必要提供一些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具。

3、用肢体动作和表情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肢体动作和表情是无声的,但能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我相信每个学生对各自看到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都有着不同的诠释,这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去塑造各自心中的艺术形象。

4、用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做游戏。如果能把每个教学内容编成童话并让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就会一直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国里。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2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共二十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础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三、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五、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象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能把自己所想象的表象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3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学校和教导处的指导下,各班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程度不一,将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计划。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发挥优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在绘画素描几何体方面,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进行绘画,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同学能跟上教师的讲解与指导,写生过程中表现积极,技法掌握牢固;其他几位稍差一些。经常迟到早退。进步较慢!

对美术课兴趣不是较为浓厚,所有同学有时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①人物造型上普遍极差,缺乏观察造型能力。

②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彩感,配制不够准确,刻画不到位。

③没达到所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七年级学生,本学期学习素描静物的专业技能技法,学会临摹与写生。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已学完素描人物和色彩景物的技能教学,本学期重点进行课堂写生教学,努力提高各种美术技能。

3、在课堂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

三、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能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

2、抓好课堂现场指导工作。

在学生进行临摹与写生的过程中,注意个别指导细致入微。

3、抓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对学习成绩好,专业技能掌握突出的学生,进行高标准、高要求,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与应用所学技能。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百闻不如一见嘛!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为克服这一不足,我们在教学中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

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5、做好课堂示范作用。

每节课中尽量做到技法示范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细致地看到绘画过程,使其更好地掌握并进行实践运用,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学期的重中之重是对七年级同学的学习进行激发与引导,使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人在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科研、教研的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课余时间,多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陶冶高雅的情操,使自己的人格更完善。认真学习知识,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4一、本学期美术学科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国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基地建设,抓好课题研究。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

在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积累中进行理论创新,在教改实践中反思。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改革和创新,全方位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认识。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空间、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搞好课改年级课教材的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观摩研究课。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刊物、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改进教研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1、组织学科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5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的教学工作将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和国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①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的学习,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②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中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

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篇9

一、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

什么是“以人为本”?新世纪的重要标志就是人的教育。我国在2011年颁发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提出“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①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更加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教育理念将以音乐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没有重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害怕上音乐课,不喜欢上音乐课。新课标将提倡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更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创造成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发挥潜能,让每个学生更加热爱音乐课,更加喜欢上音乐课和学音乐课,从音乐课中体会快乐,发现学习的乐趣。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更加完善

音乐课程理念是对音乐课程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认同,属于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指向性的音乐课程认识和音乐课程理想的观念体系。②音乐课程理念,隶属于教育思想范畴,它根源于特定社会的音乐教育实践,并表明对于学校音乐课程的认识和看法,最终指导音乐课程实践。③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是音乐课程的理论基础,对音乐课程目标的确定、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音乐课程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并且将它作为第一条,这说明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人天生就喜爱美的事物,在听觉上也是如此。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了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创造听觉美的事物,这就是美的音乐。音乐审美也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性质。新课标中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法,让学生表演音乐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进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通过音乐活动获得审美的愉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是立足于我国“乐教”传统和学校音乐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充分吸纳国际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基于基础教育的音乐的课程性质、价值认识而提出的。正如一首好的歌曲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内心情感。同时,好的歌曲还应该具备动听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人百听不厌。新课程标准中重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老师有意识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为核心理念的,这样一个贯彻一个学习,贯彻到教学,然后学生,学生整个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音乐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不像过去那么理性,那么呆板。

三、关注音乐实践

2011年版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④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提供了想像、联想的空间,不同的人听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因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来获得对音乐的感受,而不是教师讲授自己的感受以此来代替学生的感受。音乐课程的实践性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只有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实践音乐教育的目的。

四、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引入更加频繁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⑤世界音乐教育的理论核心是文化多元主义,音乐文化多元主义是相对文化单一而言的。“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是顺应时展需要、发挥音乐艺术特点而提出来的一个课程基本理念。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国家、民族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平共处,这就必须依赖人们对世界各地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首先,音乐作为最能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对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之间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音乐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使学生能够直接体验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情感的交流促进国际上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好地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热爱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关注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学习。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总结出了新版课程标准不管是从内容的编排上还是文字的表述方面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总之,国家应该重视在新课程标准推行过程中,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保证新课程标准在各个方面的顺利实施,在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使学生的音乐知识更加丰富多彩。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②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

③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篇10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高效课堂

引言

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着较强的模仿性烙印。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填充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和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灌输,极大程度的消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创造性、自由思维以及想象空间的充分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更影响了社会需求的良好实现。因此,如何正视美术教学既有的问题之处,采取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改革措施,对于大多数高中美术老师来说,创造一个有趣且有效的课堂环境并促进高效美术课堂的建设己成为当务之急。要实现美术教学的创新化和高效化转型,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众多教育实例证明,学生只有在浓厚兴趣的环境下,才会更加热情地进行自主学习,才会集中精力和产生求知欲,才会实现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形势下,如何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实情,调动其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备受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在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研究与调查之后,笔者发现这己经成为制约全体美术教育者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学生是美术教学的主体。只有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课程设计方面

1.缺乏完善的美术教学资源

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美术教学设备和教材的配置是影响课程进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齐全的美术教学设备和功能齐全的美术教学工具和场地是完善高中美术课程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只有美术基础教具齐全,教师装备齐全,高中美术教师才能开展高质量的美术教学活动。

但目前高中美术课程开发过程中,大多缺乏专门的美术教室和设备管理室,同时美术基础教具的制作也不完整,美术教学课程中使用的教具及相关模型都是美术教师自己购买甚至制作的,学习资料大多由学生自费处理;至于多媒体信息中心的使用,由于缺乏纪律性,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使用美术课程。

2.美术课程课时占据比例不合理

在当前的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现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打破了以往的精英主义教学理念,从单纯的审美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修养、合作学习、理论交流能力等方面。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中和大学普遍存在着文化课占用美术课时数的现象,也就是说,也许课程中的这一课应该是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的时间,而学生却在接受数学、物理、化学或文学、历史和哲学的教育。大多数高中为了提高过渡率,把大量的教育经验渗透到与高考有关的各个学科中,很少注重艺术和体育锻炼,导致普通高中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和培养不够,美术教师严重缺乏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和绘画指导时间。

(二)教师课程教学方面

1.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过时的美术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制约高中美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原因。综合分析,高中美术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包括教材的不足等,或追求快速通道的学生,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模仿能力被盲目追求。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复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它决定了高中生美术知识学习的上限,僵化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低下。在此基础上,教师对高中美术课程的理解能力有限,受到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传统审美观等因素的制约,忽视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创造灵感和创造活力,这种教学模式受到教科书版本的制约,使教师难以跳出传统的教学思维。一系列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美术绘画技巧和一定的临摹能力,但缺乏创作的上限,不能形成独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缺乏艺术素养和艺术气质,影响了艺术类学生的未来格局。

2.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积极性

高中生的学习活动必须是情绪驱动的,情绪投入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动力。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对课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在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相对较低。他们之所以喜欢参加美术课,只是因为美术课的气氛较其他文化课活跃,时间相对宽松。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艺术课程的魅力。首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家长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前途的唯一标准。在唯分数论的影响下,对学生形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误解,认为学习艺术没有前途,对艺术的热情逐渐减弱。这导致学生形成误解,对美术课程认识不清,审美观念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高中美术教师片面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之一。高中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设计有趣的美术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构建途径

(一)学校课程设计

1.加强美术教学设施配备,做好校本资源开发工作

高中是开设高中美术课程的主体,因此,要追求高效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美术课程投入的教育条件和相应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美术课程的特点,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美术教学设施的提供。普通高中应为美术课程教育提供相关的美术教学设备,同时对教育设施进行及时的维护。此外,普通高中应做好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学前美术课外活动、美术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等活动,开展学生美术课外拓展。同时,统一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通过对美术教材的深入分析,突出校本特色。

2.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工作的开展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高中教育过程中的深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学生在美术课程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但也会出现一系列需要教师重新认识的新问题。高中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握课堂活动的节奏,不能引导学生的主动程度和主动机会,就难以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活动质量。但如果美术课程过分追求课堂纪律严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美术课堂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是促进学生情绪稳定、维护良好课程秩序、提高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二)学生层面

1.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强化创新意识培养

现阶段,许多高中美术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教学、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这种僵化的艺术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差异,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美术学习中,大多数的新思想来源于美术教育的实践和创造性思维,这也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事物。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回归自然,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体验和思考,逐步将这种体验和思考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这不同于日常临摹的艺术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大多数高中生有一些创造力,但缺乏心理准备。通过对自然世界的充分观察,学生可以逐步积累艺术经验,为学生的艺术创新奠定基础。虽然绘画是美术课程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表现手段。

2.激趣引导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精彩的兴趣指导。新课程理念主张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互动关系。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实际生活经验,挖掘和发掘学生的兴趣。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兴趣,不是因为他们在美术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而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没有真正的吸引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识别、重新审视自身组织、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从课堂介绍入手,课堂介绍是开展美术教学的关键。有效的导入方法可以为后续美术教学的有序开展铺平道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美术教学的预期目标,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总之,高效课堂因形式灵活而朴实,在课堂教学中应讲究技巧而不讨巧作秀,在高效课堂的探究之路上我们刚刚起步,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责任,要求我们通过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探索的方向,高效课堂只有更高,永无定法,这正是教学科研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苏成文.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C10):113-114.

[2]吕银萍.直面现实,着眼发展一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组织高效性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07):99一100.

[3]李培忠.关于高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学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