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网络工程的认识十篇对网络工程的认识十篇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6:06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篇1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

中图分类号:te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21-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大学本科教育应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从“理论型”转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根据对it市场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的反复论证,设计了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与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应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思路

网络工程专业在2012年教育部新专业目录中已被确定为一级学科,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我校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以及网络工程专业对实践要求相对较多,因此,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创新型”。应用创新主要体现在教会学生如何将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能力。网络工程专业学生除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更需具有较强的工程技能,在校期间较为完善的工程实践训练,使得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可以是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等多领域、多行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主要由普通教育(又称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通常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及专业任选课)等组成。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体原则和框架指导下,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达到了40%以上,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精心设计了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主体思路,结合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及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并改革课程内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及实验手段,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选题方式、选题范围等充分与生产、科研及社会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题目来源于实际,最后再应用到实际中;每个暑假设置为工作学期,从大一到大三的三个工作学期,对学生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任务,大一的工作学期通常安排学生到it企业或市场进行调研,完成调研报告,主要了解目前网络工程相关的产品行情及it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大二的工作学期安排学生到it相关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对专业有整体和初步的认识;大三的工作学期主要安排学生到it企业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工作、自己目前对社会能做什么贡献等,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完成大四的收尾学习。

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及延伸,也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更是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具体内容

从课程体系来看,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践技能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下面都含有若干实践环节。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2.1基础实践技能培养:(1)专业基础课程内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内实验主要以辅助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为目的,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能有一定应用创新。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等,主要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基本的实践技能培养。(2)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课程设计选题以实际应用为主,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2.2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主要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从体系上划分为专业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专业认证培训、综合训练等五大模块。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五大模块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1)课程内实验:涉及课程内包含实验的课程主要有软件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电子与数字逻辑、计算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编程、广域网及接入网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协议、Linux系统管理与应用等。(2)课程设计:安排的课程设计主要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面向对向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广域网及接入网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设计、网络协议课程设计、网络安全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3)实习:认识实习(科技方法训练)、生产实习(网络工程项目实践)(包括校园网维护实习、网络施工实习等)、毕业实习。(4)实训:安排二个较为集中的实训,大型网络工程项目综合实训和工作学期(顶岗实习)。大型网络工程项目综合实训安排在第7学期,主要完成校企合作教育,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较为个性的培养方案,以期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工作学期(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三的暑期,一般为期3个月左右,也是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一线去工作,把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应用到企业,到企业解决实践问题,同时找出自身的不足和欠缺,以利最后一年的学习提升。(5)专业认证培训:主要与H3C、思科、红帽等合作,目前已成立了H3C网络学院、红帽学院等,在校期间完成H3C的H3Cne、H3CSe认证教育,思科的CCna、CCnp认证教育、红帽的RHCSa、RHCe认证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考试获取1-2个专业资格认证证书,以拓宽就业面,提高就业层次。(6)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涯的最后环节,是检验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水平,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必要的准备。

3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实施与保障

3.1实验室的建设。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目前主要有软件实验室(主要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库实验、计算机硬件实验、网络安全实验模拟、网络管理实验等)、H3C实验室(主要完成网络搭建、网络配置、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实验等实验)、网络协议实验室(主要完成tCp/ip协议族的相关实验)等,信息安全实验室(主要完成信息安全实验)。(1)软件实验室。设有4个软件实验室(与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共同使用),每个实验室由60台计算机组成,每次实验可容纳60名学生,可以完成软件程序设计类实验、网络安全模拟、网络管理、Linux系统实验等。实验室配置了实验管理平台,学生通过访问控制管理服务器可对教师提问、提交作业等,教师可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2)H3C实验室。H3C实验室有10组实验设备,每组由2-4台路由器、4-5台交换机和6台计算机组成,每组6名学生,每次实验可容纳60名学生,可以完成中小型网络设计、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及接入技术、网络工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3)网络协议实验室。网络协议实验室由1套主控设备和60个节点组成,每6个节点组成一组,共有10组,可同时容纳60人完成实验。网络协议实验室主要承担tCp/ip协议族的网络协议实验和部分网络管理实验,该实验室可完成40多个网络协议实验。同时,实验室配置了网络协议的综合实验管理平台,学生通过实验管理平台可对本组网络设备进行配置,无须手工插拔线缆即可灵活变换网络拓扑结构,从而保证了网络设备端口的使用寿命。

3.2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践基地有学院实验室,主要开展校园网络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实习教学。目前已建立了17家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各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作学期(每年暑假学生进入企业的工作学期)、网络工程项目实训等教学任务。

3.3实训基地的建设。软件学院与东软集团、大连华信、大连中软、大连海辉、北京金源万博、沈阳东鹏电子、北京亚思晟、北京亚嵌、oRaCLe中国公司、无锡niit等公司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在这些校外合作的公司里可完成网络规划、设计与集成、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设备的管理、网络的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实训工作。从网络工程专业2006级学生开始已完成了4届学生的网络工程综合实习、实训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效果。

3.4专业认证教育。根据目前企业对学生要求毕业即能上岗的需求,国内it类的资格认证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而用人企业对具有专业认证证书的学生也给予优先录用,因此,在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专业认证方面的培训,既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又通过认证考试获取资格认证证书,为将来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软件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已开展了H3Cne、H3CSe、CCna、RHCSa、RHCe、网络设计师(国家软考)等相关认证教育,并已有100多名学生取得了专业认证资格,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提高了他们的初次就业层次。

3.5师资队伍的建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的能力来源于教师,将来胜于教师。但如果我们的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弱,又如何能培养出学生的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第一步。(1)加强师资培训。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会派出2-4名青年教师到其他高校或it企业参加实践教学研讨、会议、课程培训等活动,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认证考试,目前部分教师已获得了H3Cne、H3CSe、RHCSa、RHCe等专业认证证书,对实践教学的开展起到了示范作用。(2)鼓励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教师将自身的科研项目纳入到教学中,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能紧跟专业学科的前沿和社会的发展。目前,软件学院网络工程系已组建了网络架构、网络协议安全、无线网络、信息安全等科研小组,学生也成立了网络技术协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以科研促进教学。

3.6实验室的开放。因为学生对课堂所授知识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在实验课上可能无法完成全部实验,而且教学安排的实验学时也很有限,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且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良好的实验环境,除必要的正常教学外,学院各个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完成课内、外的实验,鼓励尝试创新性实验。

4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4.1逐级强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网络工程专业以注重基础理论、强调综合实践能力为办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逐级强化方式。

4.2提高校内外资源利用率。尽量在学院内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上完成课程内实验、中小企业网络的模拟建设(含着网络的规划、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到东软集团、同方股份等校外知名的it企业联合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

4.3提高课外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如果没有充足的实践保障,很难取得较好的成效。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教学计划学时内的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学院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和任务,积极引导、强化学生将课外时间更多地花到实验室中,在实验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在实验中收获学习的成果。

4.4充分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层次和模块。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多个层次和模块。而且每门课程的实验都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对于实践要求较强的课程采用实验与课程设计联合的方式完成。为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出了“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及接入网技术、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编程等多门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可以用它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毕业生在今后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可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开发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软件;从事信息网络安全工程的设计和维护等。

5结语

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根据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由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建设了相关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在4届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今后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1)组建新的实验室,如信息安全、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工程综合实训等实验室;(2)选取部分具有前后相关性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一体化实践教学,如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网络工程等课程可以进行联合实践教学,重新整合实验部分,授课在实验室完成,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最后到企业实施检验教学效果;(3)进一步加强、拓宽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校企合作教育层次,探讨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广军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9(19)

[2]徐明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9(19)

[3]张新有.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4]袁志祥,秦锋,郑啸,程泽凯,赵娟.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计算机教育.2010(5)

[作者简介]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篇2

关键词 网络媒介 受众认知 传播功能

在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外在客观世界的感知,通过传媒所获得的认识。已远远超过其亲身经历。从印刷媒介到电波声像媒介再到网络媒介,媒介对客观现实的虚拟程度越来越高,受众所看到和感知到的是一个越来越逼真的“虚拟现实”。而网络媒介在“虚拟现实”中则更具优势。

一、网络媒介反映客观事实更逼真

网络媒介结合了印刷媒介和电波声像媒介的特点,不仅集纳了多种传播符号。兼备文字、图像和声音等表现形式。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十分逼真地反映客观现实。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在反映客观现实中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网络媒介具备比传统新闻媒介更加逼真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技术优势。网络媒介是一种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的媒介,它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几种表现形式来传送信息。因此,这种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同时,网络媒介的超链接和便于检索等特性使受众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网络上同时看到关于同一件事情的多种报道,便于受众深入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前因后果,也就是更接近客观真实。

其次,“把关人”功能相对弱化为网络媒介反映客观现实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在网络传播中。出于对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满足,用户往往通过多节点的连通访问,绕开把关人的障碍来自己选取信息。网络媒介的职业把关人不再拥有信息的专断权,因此其把关行为的透明度和开放性大大增加,网络受众可以对“职业把关人”的把关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虽然信息的多元化促使不少专业新闻网站加强了对自己站点内容的严格把关,但是,从理论上说,网络媒介在传播学意义上的信息把关人功能注定只能是很宽松、很弱化的。互联网在技术本质上是开放和反控制的。

其三,网络媒介中的议题设置能更直接、广阔地反映客观现实。在现代社会中。总有一些话题是公众共同关心的,这就是公众议题。人们通过对这些公众议题的知晓。从而为自己的行动做出正确判断。对公众议题的知晓权是受众对传媒提出的共同要求。与此同时,传播学的研究发现:媒介报道的事件(即媒介议题),和受众所关注的事项(即公众议题)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媒介可以通过选择传播内容来影响受众,满足受众对“公众议题”的了解需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议题设置功能”。与传统媒介有别的是,在网络媒介中,网民常常能将“公众议题”直接搬上网络而成为“媒介议题”。像2009年2月的云南“躲猫猫”事件。

二、受众对网络信息的认知

网络媒介为受众提供了十分广阔的信息空间,受众通过上网获得知识、信息、娱乐的同时,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基本看法,进而“主动地创造自己行动的框架”。网络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成为网络信息积极的解读者和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尽管如此,网络受众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媒介内容的影响,在网络媒介所编织的意义空间不断自我启蒙。那么。为什么不同的受众会对相同的媒介内容进行不同的解读呢?这与受众的认知结构有关。

1 网络受众的认知结构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并不能被视为对外部刺激纯粹的被动反应。恰恰相反,主体的选择、加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怎样地选择信息、选择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都与主体内在的认知结构密切相关。

“认知”是主体赖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它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对于“认知结构”,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用“图式”一词来描述。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被内化的动作,它最初来源于先天的遗传,以后逐渐形成表象图式、直观思维图式。以至到一定年龄阶段,形成运算思维图式。”奥苏伯尔则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受众接受信息的过程,包含着信息在其头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而网络受众与其他受众的认知过程的区别在于,网络受众所接受的信息为网络信息,是相对于网络信息传播者而言的概念。受众的认知结构与受众个体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密切相关。不同的受众,对相同的媒介内容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解读。比如搜狐网新闻频道开辟专门的网页报道云南“躲猫猫”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今年2月13日,此事件一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搜狐网在这个事件的网页中就开辟了若干个专栏,做到详尽的跟踪报道。事件的调查是一方面,网友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加速了整个调查的进程。受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一事件,既有批判的观点。也有客观的分析,还有一些比较偏激的言论。为什么不同的受众会对同样一条网络信息产生不同的理解呢?这都与受众各自不同的认知结构有关。显然,媒介的意图是通过受众的认知结构为中介来促使受众接受媒介的观点,直至影响他们的行为。可见,网络受众的认知结构直接影响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解读。并间接地作用于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 受众对网络信息的模式识别

在受众对网络信息的认知过程中需要经过模式识别。只有经过模式识别才能转变成受众的自我认知结构,才能由形象转换为相对抽象的概念,让更多的信息内化和存储。

“模式”是由若干个元素集合在一起组成的一种结构,一个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等。都可以认为是一种模式。“模式识别”是人们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模式识别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分析,即把信息从感觉存储中抽取出来,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就是把分析阶段抽取出来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各种信息进行比较。第三个阶段是决策,在刺激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记忆编码进行比较以后,究竟哪一个记忆编码提供了最好的匹配,需要进行决策。只有当刺激的信息经历了所有这几个阶段以后,才能说这个模式被识别了。

某个模式一旦被识别以后,就会从长时记忆中诱发出与这个模式有关的更多的信息。比如说。一旦我们识别了刺激信息“a”,就会联想到它是英文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或者它

代表一个好的分数等级等等。经过模式识别以后,粗糙的、原始状态的刺激信息(如视觉形状)就转换成某种对人来说有意义的东西。比如,一位企业家在上网时看到一则韩国领导人访问北京受到高规格接待的新闻,按照模式识别的三个阶段,他首先对这则新闻的信息组成部分进行分析:“韩国领导人”“访问北京”“受到高规格接待”:然后将分析阶段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进行比较:以前的外国领导人访问北京且受到高规格的接待一般都表明要建立外交关系,常常还会建立某种贸易关系;经过以上的分析和比较,企业家进行了最后的决策:这则新闻可能意味着中韩要增加贸易往来。经过以上的模式识别,视觉形状的字符就转换成了对受众个体有意义的信息。网络受众之所以能迅速地从网上的海量信息中识别出一个新的、不熟悉的或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并且比较准确地理解该信息的意义。就是得益于日常生活中对字符、图像、语音等模式的识别经验。

三、网络信息传播意义构成功能的形成

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网络信息传播者通过对客观现实的解释和描绘。将蕴涵着他们自己的观点、理解和一定的传播意图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通过对网络信息的积极解读达成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层面的意义:传播者所要传播的意义和受众所接受的意义。虽然受众所接受的意义往往要和传播者所要传播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分歧,但是受众在对网络信息的认知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传播者通过网络媒介所赋予的意义的影响,受众在不断的认知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于一些事物的固定的看法。受众的文化价值观甚至认知结构都发生了改变,网络媒介的意义构成功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1 影响受众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影响极其重要。对于网络受众来说,网络媒介所建构的空间对于受众个体的社会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社会化”的任务之一是建立健全的人格。我们不能笼统地说网络媒介对受众个体人格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因为这还取决于不同的上网行为取向。如果一个人上网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娱乐、消遣,并且习惯于在网上撒谎、放纵、任性。那么这对于他们的人格显然有不良影响。如果过分痴迷网络,即患上了所谓的“网络成瘾症”,则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疾病。还会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合理地利用网络媒介对于受众个性的完善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表现的人,通过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获得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了自信心,这对于他的个性的完善肯定是有益的。

“社会化”的另一个任务是将一致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传达给个体,使个体接受与维持社会规范,保证社会的运行。使用电子邮件、查询网上信息、参与网络聊天与新闻组交流等等对网络的经常接触,能够使网络受众充分认识到网上伦理道德规范与政治法律规范的必要性,并形成初步的网络价值观念、信息价值观念。

“社会化”的第三个任务是培养个体的社会角色。网络媒介的交互式传播特征不仅使受众个体在新的传播系统中开始占据新的位置、扮演新的角色,而且导致了受众个体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看成是网络媒介对受众个体社会角色的重塑。从表面上看,网络媒介似乎为受众构建起了一个可以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空间,事实上恰恰相反,网络媒介的作用就是使得原本相对孤立的受众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广泛、程度更深。由于上网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和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受众通过网络媒介可以了解原本并不熟悉的各个领域,甚至可以加入网上购物、医疗、就业等各种各样的事务中。正是由于可以通过网络媒介随时随地与外部世界的各个方面取得联系。网络受众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员以及深入社会生活的意识更加强烈了。另一方面,网络媒介的交互性特征使受众的主体地位增强,成为社会生活中更加主动的一方。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就社区建设、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问题在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以直接向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发送电子邮件。

2 为受众个体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篇3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1-0072-07

理念引导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它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和效果。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对于教育理论系统研究和教育实践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容及其形式探讨得较多,对其价值的探讨甚少,这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发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涵的界定

要论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首先要弄清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什么,即要把握其内涵。而要厘清w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涵,我们首先得解开“理念”“教育理念”神秘的面纱。

“理念”一词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那个时代,理念通常被人们称作“形相”“通型”等,并且得到了哲学家们的青睐,在哲学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西方哲学史中,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们对理念进行探索,形成了“理念是一种模型”(苏格拉底)、“理念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实体”(柏拉图)、“理念是超越经验的概念”(康德)、“理念是观念的总体”(黑格尔)等认识。抛弃其中的唯心成分,这些认识给我们当今理解理念带来了重要的启示:理念是人们意识层面的重要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思想,或者一种看法、观念。如今,理念在教育领域广泛地使用开来,但是对于“何为教育理念”这一问题的认识,学者们的观点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阐释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它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体现的是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李萍等: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界定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眭依凡等:三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解释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对理想教育状态的价值倾向与追求,持这种观点的有陈桂生等。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把教育理念界定为: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对于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体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种属关系来讲,属于教育理念的一种,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根据教育理念的界定,本文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界定为:人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系。对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基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属于意识、精神范畴,但它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纯粹的主观意识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观察和思考而获得的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思想观念精髓。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又将服务于实践,指导新一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使其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总而言之,这种来源于实践又力求服务于实践的思想精髓,一刻也离不开现实的实践活动。

其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核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作为一种观念存在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幻想,而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如何发展更好的本质规定和终极追问,是根据现实状态描绘的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想图式和总体指向:它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而是对教育过程中内容的确立、方法的选择、载体的运用等实践问题进行高度抽象而形成的认识。不仅如此,这个高度抽象和追问的过程是理性的。它经历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发展过程呈现何种规律、未来将达到何种理想境界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科学的判断、反复的推理等理性思维加工过程,最后提炼出的是简洁的、指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引领网络社会的人们人格健全、走向幸福美好的思维规定。为此,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旨趣在于描绘了一种理想愿景。也即,它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状态或者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这种理想的期待有两层含义:一是表达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美好的”“应然的”理想,作为观念层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是对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直接反映或机械临摹,而是建立在现实实践基础之上超越了现实状况的理想图式,是依从网络社会的客观教育规律作出的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应该更美好”的理想表达:二是表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追求与现实状况是有适度张力的,它虽然是一种超越了现实状况的理想水平,但是这种理想水平并不是无法触及的,而是经过网络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如果一种教育思想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切身努力都无法达到理想期待,那么这种教育思想就无法被称为理性的、科学的认识,更不能把它作为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

其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种观念体系。观念体系,即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不是单指一个理念,而是由多种认识、多种想法组成的、具有一定体系的观念总体,比如对本质的认识、规律的认识、价值原则的认识、思维范式的认识等等。此外,网络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必须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如技术的角度、主体间性的角度等。把握和审视的角度不一样,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认知状况也会不一样,由此凝练出来的思想观念也会不一样。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揭示出来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原则、思维范式等共同组成一个网状的观念体系。在这种观念体系中,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理性认识共同着力于一点,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化发展,共同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发展的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

从这以上几个层面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内容来源具有客观性。如前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种蕴含某种理性认识、理想追求的教育思维,属于观念、精神范畴,从形式上看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这样一种观念不是教育者坐在书斋凭空想象得来的,它的内容来源于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发展的规律、呈现的趋势等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涵、过程规律、价值表现、理想愿景的观念总体,是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对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实施准则。随着实践的深化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也会发生变化,理念的内容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实践发展和时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客观性。

二是存在形式具有抽象性。理念的形成,往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认知的结果,即他们在科学认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实践经验和规律进行高度概括,是其认知超越于具体的、感性经验层面的存在状态。一般而言,对实践认知程度越高,理念的概括性就越高。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智慧思维的审视和加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最后以抽象的形式、凝练的语言表达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存在形式具有抽象性。另外,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总是以一种观念、一种思维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每个环节,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每个过程,从根本上统摄、支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观念统领性和思维支配性,在这一点上与其他具体的操作手段、操作方法相比,形式上呈现出极大的抽象性特征。

三是内容本质具有发展性。如前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个由理想愿景、价值规定、精神指向等内容凝练而成的、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一方面,这种理想期待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从一种念头的产生到由少数人掌握,再由少数人掌握变成多数人认可的理念,再到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升a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和研究的工具,这一过程体现了历史的发展性。另一方面,这种理想期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内容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理念的内容以及形态也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形成的过程来看,还是从它整体运行态势来看,都具有显著的发展性特征。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论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既离不开观念的理性抽象,又离不开对实践活动的考察和审视,在价值呈现方面也内在地包含了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其中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它对于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生的源头

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一个念头或者“灵感”,很有可能就是一种教育理论的雏形,相应的,一种教育理论的创生往往就是来源于教育者(或研究者)头脑中某一刻闪现的“灵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的产生,也与该领域理论研究者的头脑中产生的“念头”或闪现的“灵感”密切相关。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社会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育对象呈现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复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各种挑战,运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效果不尽人意。由此,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获得实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运用什么样的载体、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思考以及头脑中闪现的“念头”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雏形。随着实践的日益深入,思考日益成熟,人们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与上述思考问题相对应的比较完整的关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路和想法,然后再用系统、严密的语言把头脑中的思路和想法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虽然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但并不是玄乎得不可理解,因为外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作为知识形态存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是可以被大家认知的,也可以具化为人们研究的对象,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它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问题的揭示密切相关,把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思维规定,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何为根本、本质何在、理想愿景的终极追问,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化发展。具体说来,一方面,研究者们可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成教育理论专题来研究,以此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如有学者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得出了应该从教育理念着手解决问题的观点,重点研究理念范式的转换,厘清网络社会和传统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区别所在,由此迈开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研究者们还可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做理论创新的知识基础,即在了解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教育实践发展的状况结合现有的理念推出新的结论,修正或者创新原有的理论体系。如有的学者根据网络社会的环境特点、生存方式、发展趋势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际遇,提出了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树立“智库”理念。此外,还有学者基于网络人际互动的视域指出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备“技术性教育理念、主体间性理念、平等互助理念与协商对话理念”。这些研究成果是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研究对象,是对原有理念的一种创新;同时,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前发展,它们又将成为新一轮理念创新的知识基础。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工具

有学者指出:“教育知R具有‘助人创造’的功能。”意即,教育知识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们进行创造性教育行为。对于教育理论工作者而言,它能够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论证或创新;对于教育实践工作者而言,它能够指引教育实践者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案、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当人们用文字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达出来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则外显为教育知识,随之具有“助人创造”的工具价值。首先,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思维航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对整个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维范式、价值原则、理想愿景等认识凝练成的观念体系,它为人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引领。比如在思维范式方面,它引导人们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时,要观照网络技术环境、教育对象网络化生存方面的特点,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在价值原则方面,它引领人们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时,时刻观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对网络社会人们如何提升网络道德素质、健全人格进行价值审视:在理想愿景方面,它引导理论研究者们不断分析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为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构更完善的认知发展图景,等等。其次,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论证工具。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奋斗目标的拟定、方法使用原则的归纳、载体适用条件的阐释等是否符合规定性,理论研究者们可以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寻找论证依据,因为它是整个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维范式、价值原则、理想愿景等认识凝练成的观念体系,是整个时代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总体指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导着研究者们对现有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进行反复论证,对符合理念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进行深化研究,落实为实践准则,对不符合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深入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转化和创新,由此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践工作的贡献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学习的对象

教育理念最初是教育者头脑中的一种念头、思维认识,但是当人们通过实践把这种认识进行理性升华,形成文字,就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使学习者清晰明了地知道“教育的本原是什么”“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什么”和“为了达到理想状态应该如何实施教育行为”等知识信息,明确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路径、理想原则、现实指向和整体规定。从这一思路出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实践工作者学习和参照的对象。从事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们,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解读繁缛的理论,但是他们又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答网络交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一需求矛盾关键在于提供一种简洁明了、指向性强的理论,让实践教育工作者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知识收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来源于实践而且具有引领性和发展性,形式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正符合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理论诉求。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学习,实践工作者们能够很快了解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想愿景,以及达到理想愿景应该遵循的思维规定和精神指向。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以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更便捷地获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充电”的对象来源,也是他们解决实践问题的“良方”。换言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之前,该信息传播活动的目标、效果都已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来自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把握,它以简明扼要的信息引领着实践工作者们思考方向,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如技术教育理念,引领着教育者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典型区别,也引导着实践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内容表达方式、效果验证的技术方向思考。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努力的方向

这一实践价值具体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具有指引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一方面,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树立了教育信仰。它明确地告诉大家,只要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规定的总体指向和思维原则进行实践,就可以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走出现实困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在极大程度上坚定了广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信心,使其不畏艰难朝着理想的彼岸前进。另一方面,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教育操作思路。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前提和思维规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表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的同时,也清晰地告诉了教育实践工作者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为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和价值原则。根据它的思想指引和价值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符合价值原则的方法、优化实践工作方案,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如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间性思维,关注不同主体、不同层级的交互关系,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技术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技术的表达方式展开:平等互助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教育对象交流互动,实现“双赢”的效果:协商对话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通过协商对话来把握网民网络心理行为特征,控制网络谣言;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信仰还是教育操作路线都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指引着他们向某种“理想期待”努力航行。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的监控工具

要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符合理想期待,就需要对实践过程进行监控,时刻与理想期待作对照,必要时还要把理想要求具体化为行动任务,融入实践过程的相应环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正是这一过程的监控工具。所谓监控工具,具体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协调、控制的功能。这是理念的工具价值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身上的显著体现。首先,教育者可以根据它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质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中通过系列的信息传播活动提升人们网络道德素质、健全人们网络道德人格的过程。由于环境复杂、教育对象层次差异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传送、交换、加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认识偏差,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审视和把握,教育者可以及时调控偏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航线的行为,沿着正确的操作思路前进,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管理中,教育者榱舜锏侥勘昴衙獠扇∶つ可境、节点控制教育对象言行的行为。显然,这种高强度的干预方法是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此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对技术教育理念的审视可以发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管理(无论是柔性管理还是硬性管理)也是需要技术的,不仅必要,而且必需。网络教育平台的负面信息需要教育者以技术的方式进行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盲目的删除。其次,教育者可以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调控教育对象的行为。教育对象由于知识阅历、教育经历、认识水平等的差异,其行为与社会要求的不一致,特别是在信息“内爆炸”的处理方面面临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育者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审视和把握,调整教育对象的网络信息行为。具体来说,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网络信息行为的调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意义的角度来调控,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加意义制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意义的诠释,旨在通过积极的意义诠释维持信息受众积极的行为,中断信息受众消极的行为。二是从规范的角度来调控。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行硬性或者软性约束,使教育对象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规范调控主要通过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来实现。

(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检验标准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篇4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计虽然社会需求旺盛,但是毕业生却无法就业。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工程方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网络人才的要求,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工程方向课程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名牌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对具有网络工程专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调查后,发现它们在加强实践教学,重视能力培养;强调认知教育,增加选修范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仍然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也缺乏目标性和方向性,与其他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差不大,缺少专业竞争力。突出表现在相近课程之问存在交叉部分,而且专业课的前、后续课程衔接不当,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2)学生接触专业知识过晚,往往在大三才开始接触专业课,造成低年级学生感觉迷茫,学习缺少目标和方向,难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3)缺少职业道德的教育,过分强调和注重知识结构,很少研究和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和认知过程。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专业课程体系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教学和实验大纲,继而合理配置和优化教学资源,有效开展专业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不同的网络就业方向,在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上也有所区别。作为网络管理员需要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等方面的技术和技能;作为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需要具有对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安装、配置和排障的能力、具备中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综合布线等方面的技术和技能;作为通信工程师需要非常了解电信运营商领域所涉及的网络技术,包括ip路由、ipQoS、BGp和mpLS;作为网络程序员需要掌握套接字网络编程、tCp/ip协议、J2ee程序设计、XmL技术、C/S结构和B/S结构程序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和技能。专业技能性知识主要通过对应的专业课及其专业方向选修课来获得。笔者经过反复论证和不断优化,得出网络工程方向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3]。

三、网络工程方向师资队伍建设

网络工程方向培养的是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面较为综合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该方向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对网络的熟知与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对网络工程系统的整体把握。因此,为了体现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必须建立一支既具备较好理论教学能力,而且还具备较强的网络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以我系为例,对网络工程方向的“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1)聘请网络行业知名企业的专家对本系专业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选派本系的专业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公司或培训机构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这样既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可以将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2)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相应的认证考试,以此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指导中。例如思科公司的CCna、CCnp、CCie认证证书;H3C公司的HCSe、HCte、H3Cie认证证书;红帽子Linux的RHCe、RHCa认证证书;趋势科技的tCSe安全专家认证等等。(3)加强与企业及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基地学习、实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业内的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师的培养,而且有助于专业建设。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可以培养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网络工程方向实验室建设

为了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教学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系积极推进专业实验室建设,现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网络工程方向实验室3间,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网络配置与安全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同时建有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成与控制实验室、程序设计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大型数据库实验室、软件工程化实训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14间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885万元,学生使用设备约550台(套)。其中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购买了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络协议分析系统,在tCp/ip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难以理解的网络协议通过仿真仪器直观地演示出来,再结合一些主流的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捕获网络中的真实数据包,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另外我系经过调研企业培训机构,通过引入GnS3、Ciscopackettracer等仿真软件,在不增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路由交换仿真实验环境。2012年中旬,我院的工科实验大楼将交付使用,届时我系的实验室条件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五、网络工程方向实习基地建设

我系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前后建立了设施完善的校外实习基地14个,其中包括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科技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福州移动股份有限公司、福州网龙网络有限公司、福州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厦门戴尔有限公司、福州鑫信迈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福州天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将工程化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各相关专业课的实验课、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从而形成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这些公司或企业都是从事网络工程承包、建设和施工的单位,其任务就是为用户进行网络规划、设计、安装与运营,他们具有丰富的网络工程管理实施经验。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今后,我系还将继续与一些网络工程相关行业的知名企业进行洽谈合作,不断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p#分页标题#e#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篇5

tmn是由国际电联(itU-t)针对电信管理网络规范而制定的标准,其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明确而且广泛接受的术语学,有利于讨论网络管理的相关主题。tmn层次结构模型中描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层次,每个层次建立在另外一个层次之上。tmn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网络管理内容划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和业务管理5个层次:①网元层,对应于单个网元内部部署的管理,涉及设备自身所支持的、与任何管理系统无关的管理功能;②网元管理层,实现单个设备的远程管理,功能包括远程查看、修改配置、报警监控等;③网络管理层,基于网元管理层进行功能分析和掌握网络基础设施的整体运行情况;④服务管理层,管理对象是网络为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⑤业务管理层,核心目标是实现网络服务的支撑和统计,如计费和定价、业务预测等。经过仔细分析,服务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面向具体的网络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的灵活性,而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定义了网络管理的公共内容,是提供网络业务的基础性支撑。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按照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进行组织。

2教学实施设计

作为一门网络专业课,网络管理要求学习多种专业工具,掌握相关网络管理协议;在专业工具方面,需要介绍设备管理器和维护终端、网络分析器、网元管理器、管理平台等;在网络管理协议方面,需要介绍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命令行接口CLi等内容。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网络管理功能,教师需要介绍网络管理基本模型FCapS、oam&p,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组织,按照一种先易后难、逐层推进的方式进行。

2.1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结合tmn层次结构参考模型,通过分析各种网络管理工具、管理协议可得其所对应的管理层次。其中,网元层重点介绍网络设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可以选择常见的超级终端接口进行讲解。对于服务器设备,教师可以介绍专门的自检工具或者类似于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工具。网元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Snmp协议。作为工业界事实上的标准,Snmp的支持和应用极为广泛,整个介绍内容需要涉及Snmp自身优势、运行原理、miB信息等内容。网络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管理平台。作为一种网络管理集成方式,管理平台得到当前业界的普遍认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作为学习案例。整体教学内容包括相关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设计。在教材方面,选择alexanderClemm编写的networkmanagementFundamentals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类似知识结构的教材,要求是系统介绍网络管理的概念和原则,试图从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点介绍网络管理,同时阐述网络管理中使用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的课堂设计以tmn层次结构为主体内容,同时增加必要的概述章节和总结性内容。教学对象可以分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和培训班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类型,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2.2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普遍掌握网络原理,但缺乏网络故障严重性认识和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学习目标是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目标是理解和应用网络管理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20+20(小时)。第1部分是网络管理概述,主要介绍网络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网络管理有关的功能、工具和活动。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学生首先能够对网络管理的用途、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从整体上对这门课程有直观认识。第2部分是网络管理模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网络管理基础知识,学生在面临巨大的网络管理系统时,应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逐个分解并解决,同时理解网络管理功能的分类方法。在该章节,教师可以初步介绍tmn层次管理模型和FCapS等管理功能模型。这部分内容配套安排了一个实验,使用常用工具ping测量网络中设备的响应时延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该实验,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适当的网络管理能够定量了解网络运行状况。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之一,首先需要分析比较CLi和Snmp两种管理协议,分析各自的优点并介绍Snmp的管理模型组成;然后需要学习Snmp的miB相关知识,掌握基于Snmp的开发方法,为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最后是介绍常用的miB库,学习Snmp浏览器的相关使用。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通过使用Snmp浏览器,学生既能直观理解Snmp工作机理,又能够用该工具解决一些网络管理问题,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的目标和原理并通过manage-engine_opmanager系统进行实践。管理平台的开发实践是可选内容,介绍webnmS的开发框架。这一部分的实验环节和课堂教学相对应,重点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和webnm的开发框架。实际过程中所花费的实验时间要超过6课时,可以选择只学习其中一个软件。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oSSim是开源安全信息管理系统(openSourceSecurityinformationSystem),支持多种开源软件系统的信息集成并实现事件关联。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oSSim的网站上提供了较多的视频文件,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安装和使用视频进行学习。第6部分是课程总结,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实施。以上是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按照tmn层次结构介绍多种管理工具,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③侧重于学生进一步开发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2.3培训班教学设计

培训班的学生来源于实践岗位或者是即将参加具体岗位的本科毕业生,整个学习时间很短,学生特点是对系统开发兴趣较低,但是对于网络故障认识深刻,明确网络管理的必要性。此外,大部分学生有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其学习目标是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工具,为实际工作服务。因此,教学目标侧重分析网络管理工具的原理,能够从整体上理解网络管理工具的选择;一旦需要解决网络故障,能够准确选择网络管理工具,具有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基本技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10+10(小时)。整个教学设计中侧重实际应用学习。其中,第1、2部分内容和工程专业教学设计基本一致,目标是理解网络管理所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培训班的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管理已经有感性认识,因此不安排实验。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相关原理、miB浏览器的使用以及常用的miB库信息。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介绍管理平台的集成方法,学生学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和选择依据。实验环节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内容和网络工程专业一致,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以上是针对培训班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管理工具的实际使用能力,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3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教学计划目前已经在两个培养对象类型上实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对象为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共计40人;培训班的教学对象为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设备维修培训班学员,共计42人。

3.1考核指标安排

两种考核指标中,网络工程专业的培训人员理论知识更为丰富,考核的内容中包含部分开发方面的内容。培训班的考核指标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由于授课时间较少,整个考核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应用能力方面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3.2考核结果分析

经过教学实施,我们最终统计出两个班级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布。其中,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考试40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75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90分,最低成绩为60分,平均成绩为78分。培训班学生参加考试42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68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85分,最低成绩为60分。两者的培训成绩中,在偏重理论的知识点方面,两者差距不是很大。大部分知识点中工程专业的掌握情况比培训班的掌握情况要好,差距最大的是第3(tmn层次结构)、第5(Snmp的管理模型)和第7(管理平台)3个知识点,差距在10%以上。在实践操作方面,如第4(Snmp操作)和第8(管理平台操作)两个知识点,培训班的学生掌握情况更好,这可能是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Snmp的相关开发内容,要求掌握更多内容,另外一个原因是培训班的学生操作任务比较明确,更有利于集中时间学习。总体上,整个测试成绩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有利于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原理和实际操作,尤其是能够较好掌握Snmp和管理平台的基本操作步骤。

4结语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篇6

[关键词]语义网络工具

一、语义网络

语义网络(Semanticnetworks)是一种知识的图解,是人脑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可视化,由节点(nodes)以及节点间的链(link)组成。语义网络的典型范式是概念图(Conceptmap)和思维导图(mindmapping)。如图1-1所示,语义网络由节点(nodes)组成,节点之间由链(link)相连。

概念图最初是一种评价工具,思维导图最初是用来展示知识。学术界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这两者扮演着评价工具、展示工具、学习的工具、创造的工具、教学的工具以及合作的工具。从脑力心智的角度来看,语义网络有无限的潜能。因为大脑放射思考的天性,语义网络当中的每一个关键字、图像都能激发大量的想法。在一些智力的活动当中,例如做决策、记忆、与创意思考,若能善加运用放射性思考的原则,那么你的大脑将获得更多自由扩展的空间,这再度说明了人类的大脑具有无穷的联想能力与创造力(Buzant.,1993)。

二、语义网络的工具性

乔纳森(D.H.Jonassen)指出,语义网络是认知工具中帮助学习者表达各观点间语义关系的工具,并在其著作《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一书中,详细地向读者介绍运用认知工具为领域知识建模。书中介绍语义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效能工具、问题求解工具、思维创造工具、交流/合作工具、评价工具、反思工具。

1、效能工具

使用语义网络可以简洁、明了地呈现知识。学习者使用语义网络可以使学习重点突出,利于整体把握。语义网络可以将知识碎片链接起来,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在完成复杂任务时,语义网络可以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复杂的结构关系,形象地展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之间类比、隐喻或者其他结构,描述复杂信息、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所谓“一图胜千言”,语义网络无论是单独出现还是配以文字说明,学习者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速度远比大段的文字说明要来得快。视觉符号很容易被快速地识别。语义网络凭借其表达简约,可视化、结构化、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特征,最低限度地使用文本文字,使学习者容易快速地把握特定知识领域的全貌。

2、问题求解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运用语义网络来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的认识问题。

设计语义网络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Jonassen,1993)。学习者在解决问题和获得程序性知识时,结构化知识也是需要的。语义网络表征的是把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中间状态――结构化知识。学习者可以利用语义网络来考虑与问题相关的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的认识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著名的思维导图大师孙易新曾指出,使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的八种工具,其中就包括心智图法和鱼骨图法。

英国管理学家特瑞尔(Drtonyturrill)说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您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它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随着问题的发展,您可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

3、思维创造工具

使用语义网络可以使学习者清晰的展现思维,激发隐藏的创意。语义网络采用大量的图形图像,激发人脑中的创造力并产生更多的创意。使用语义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的分析力、观察力以及联想力都慢慢地调动起来,因此通过语义网络的建构可以促进学习者思考能力和联想力的发展。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语义网络表达想法,最能激活学习的思想。这有利于学习者提出新观点、意义,甚至是新产品,以达到促进思维创造的目的。

4、交流/合作工具

语义网络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工具,分享不同学习者的认知。概念图作为传播/表达/交流工具,它利用图形、图表等视觉化表现形式,达到传播/表达/交流概念和观点的目的。分布式认知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封闭在头脑之内的,而是在人与其环境构成的整个系统中完成的。

学习者个人或团队使用语义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是组织信息的过程,是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绘制语义网络是通过连接头脑中各个相关知识点,进而表征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过程。通过语言网络可以直接明了地进行学习者观点之间的交流和对比,学习者可以轻松地找到观点之间的相同以及不同点,抑或是把多个观点进行整合。

学习者运用语义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老师之间、学习者与语义网络制作工具之间、以及学习者与环境各个要素的互动过程。学习者、教师、语义网络以及学习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互相协作,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5、评价工具

曼斯菲尔德(mansfield,1991)与哈普斯(Happs,1991)利用概念图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几何课堂中,用概念图来监控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概念图除了在制定计划、创作、复习、做笔记、等方面有其优势外,它也是一个良好的评价工具。美国学者玛利亚(mariaaraceliRuiz-primo,1996)与理查德(RichardJ.Shavelson,1996)提出将概念图作为一种替代性的评价工作。他们认为概念图比传统的试题更有优势,尤其在评价直观评分试题的时候,运用概念图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

语义网络作为评价工具可以评价学习者在特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者绘制的语义网络,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程,给出及时评价,进行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习者绘制的语义网络给教师清晰明了的呈现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全貌。学习者绘制的语义网络与教师、专家绘制的越接近、相似度越高,学习者学习的知识就越多越全面。

6、反思工具

反思是对于任何所依据的理论假设及其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自动的、持续不断的和周密的思考(Dewey,1993)。语义网络利用可视化的网络结构,从视觉上再现知识结构、外化概念和命题,形象地反映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学习者建构语义网络的过程是获取、分析、概括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反思和再加工的过程。

从不同的假设、不同的视角出发,要求学习者对特定内容领域进行知识表征,这样学习者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相同的一个问题,得出不同的语义网络,直接地把学习者带入反思的过程中。学习者在使用语义网络的时候,更容易对议题提出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有力的辩论、证据和理论恰好是反思成果的产出。

三、结束语

语义网络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应当扮演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帮助者。与学习者存在着智能伙伴关系,分布式地承担认知责任。

在许多探究式、发现式和研究型学习的典型教案中都有用到语义网络来促进学习。学习者使用语义网络,分析、判断信息的有用性,寻找复杂信息下的各种关联和模式。学习者使用语义网络进行学习,分担认知负荷,产生认知留存,有利于激励学习者使用其他的认知工具进行学习,促进有效的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成丽娟.认知工具的理论与教学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2]Jonassen,D・H.Computersintheclassroom:mindtoolsforcriticalthinking.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96.94

[3]孙易新.心智图法与创造力[eB/oL].省略.tw/index.php?do=show&page=5-6&id=2.2009-10-03

[4]D・H・乔纳森.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m].顾小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0

[5]佚名.思维导图学习[eB/oL].省略/content/10/0429/12/840407_25410350.shtml.2010-01-03

[6]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91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篇7

(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江苏南京210007)

摘要: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和培训班两种学生类型,参考先易后难教学理念,按照tmn层次结构分别提出网络管理教学设计,首先是基本网络管理模型,然后是基于Snmp的网元管理内容,进一步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最后介绍网络安全态势的相关平台。

关键词:网络管理;tmn;教学设计

第一作者简介:吴君青,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管理,jupiwujun@163.com。

0引言

网络管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联网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和供应相关的活动、方法、规程以及工具,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描述和表达问题,具有熟练的系统分析与应用能力[1-2]。该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需要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编程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虽然只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但是网络管理的教学内容选择性较大。从网络管理生命周期的角度,学生需要学习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学生需要学习规范化的、可定量的网络管理方法和模型;从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角度,教师需要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3]。此外,学生类型不同,学习目标也不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希望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培训班学生希望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能够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因此,整个教学设计的选择性较大,如何适应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先易后难”是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4],首先介绍简单的、基础性的、容易理解的概念,然后学习比较复杂的、能够使用简单概念描述的抽象概念,最后学习那些综合性的、依赖于前面概念的知识信息。tmn层次结构是一个明确定义的网络管理层次结构[5],该层次结构中,网络管理可以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业务管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tmn层次结构,按照“先易后难”方式,实现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1tmn层次结构

tmn是由国际电联(itU-t)针对电信管理网络规范而制定的标准,其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明确而且广泛接受的术语学,有利于讨论网络管理的相关主题。tmn层次结构模型中描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层次,每个层次建立在另外一个层次之上。

tmn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网络管理内容划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和业务管理5个层次:①网元层,对应于单个网元内部部署的管理,涉及设备自身所支持的、与任何管理系统无关的管理功能;②网元管理层,实现单个设备的远程管理,功能包括远程查看、修改配置、报警监控等;③网络管理层,基于网元管理层进行功能分析和掌握网络基础设施的整体运行情况;④服务管理层,管理对象是网络为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⑤业务管理层,核心目标是实现网络服务的支撑和统计,如计费和定价、业务预测等。

经过仔细分析,服务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面向具体的网络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的灵活性,而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定义了网络管理的公共内容,是提供网络业务的基础性支撑。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按照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进行组织。

2教学实施设计

作为一门网络专业课,网络管理要求学习多种专业工具,掌握相关网络管理协议;在专业工具方面,需要介绍设备管理器和维护终端、网络分析器、网元管理器、管理平台等;在网络管理协议方面,需要介绍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6]、命令行接口CLi等内容。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网络管理功能,教师需要介绍网络管理基本模型FCapS、oam&p[1],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组织,按照一种先易后难、逐层推进的方式进行。

2.1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结合tmn层次结构参考模型,通过分析各种网络管理工具、管理协议可得其所对应的管理层次,详细关系见表1。

其中,网元层重点介绍网络设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可以选择常见的超级终端接口进行讲解。对于服务器设备,教师可以介绍专门的自检工具或者类似于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工具。网元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Snmp协议。作为工业界事实上的标准,Snmp的支持和应用极为广泛,整个介绍内容需要涉及Snmp自身优势、运行原理、miB信息等内容。网络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管理平台。作为一种网络管理集成方式,管理平台得到当前业界的普遍认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作为学习案例。

整体教学内容包括相关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设计。在教材方面,选择alexanderClemm编写的networkmanagementFundamentals[2]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类似知识结构的教材,要求是系统介绍网络管理的概念和原则,试图从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点介绍网络管理,同时阐述网络管理中使用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的课堂设计以tmn层次结构为主体内容,同时增加必要的概述章节和总结性内容。教学对象可以分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和培训班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类型,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2.2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普遍掌握网络原理,但缺乏网络故障严重性认识和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学习目标是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目标是理解和应用网络管理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20+20(小时),具体知识分配见表2。

第1部分是网络管理概述,主要介绍网络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网络管理有关的功能、工具和活动。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学生首先能够对网络管理的用途、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从整体上对这门课程有直观认识。

第2部分是网络管理模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网络管理基础知识,学生在面临巨大的网络管理系统时,应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逐个分解并解决,同时理解网络管理功能的分类方法。在该章节,教师可以初步介绍tmn层次管理模型和FCapS等管理功能模型。这部分内容配套安排了一个实验,使用常用工具ping测量网络中设备的响应时延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该实验,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适当的网络管理能够定量了解网络运行状况。

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之一,首先需要分析比较CLi和Snmp两种管理协议,分析各自的优点并介绍Snmp的管理模型组成;然后需要学习Snmp的miB相关知识,掌握基于Snmp的开发方法,为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最后是介绍常用的miB库,学习Snmp浏览器的相关使用。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通过使用Snmp浏览器,学生既能直观理解Snmp工作机理,又能够用该工具解决一些网络管理问题,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

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的目标和原理并通过manage-engine_opmanager系统进行实践。管理平台的开发实践是可选内容,介绍webnmS的开发框架。这一部分的实验环节和课堂教学相对应,重点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和webnm的开发框架。实际过程中所花费的实验时间要超过6课时,可以选择只学习其中一个软件。

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oSSim是开源安全信息管理系统(openSourceSecurityinformationSystem),支持多种开源软件系统的信息集成并实现事件关联。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oSSim的网站上提供了较多的视频文件,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安装和使用视频进行学习。

第6部分是课程总结,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实施。

以上是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按照tmn层次结构介绍多种管理工具,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③侧重于学生进一步开发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2.3培训班教学设计

培训班的学生来源于实践岗位或者是即将参加具体岗位的本科毕业生,整个学习时间很短,学生特点是对系统开发兴趣较低,但是对于网络故障认识深刻,明确网络管理的必要性。此外,大部分学生有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其学习目标是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工具,为实际工作服务。因此,教学目标侧重分析网络管理工具的原理,能够从整体上理解网络管理工具的选择;一旦需要解决网络故障,能够准确选择网络管理工具,具有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基本技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10+10(小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表3。

整个教学设计中侧重实际应用学习。其中,第1、2部分内容和工程专业教学设计基本一致,目标是理解网络管理所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培训班的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管理已经有感性认识,因此不安排实验。

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相关原理、miB浏览器的使用以及常用的miB库信息。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

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介绍管理平台的集成方法,学生学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和选择依据。实验环节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

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内容和网络工程专业一致,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

以上是针对培训班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管理工具的实际使用能力,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3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教学计划目前已经在两个培养对象类型上实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共计40人;培训班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设备维修培训班学员,共计42人。

3.1考核指标安排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对象,考核指标见表4。

对于培训班的培养对象,考核指标见表5。

两种考核指标中,网络工程专业的培训人员理论知识更为丰富,考核的内容中包含部分开发方面的内容。培训班的考核指标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由于授课时间较少,整个考核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应用能力方面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3.2考核结果分析

经过教学实施,我们最终统计出两个班级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布。其中,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考试40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75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90分,最低成绩为60分,平均成绩为78分。培训班学生参加考试42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68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85分,最低成绩为60分。整体的成绩分布如图2所示,详细的成绩百分比见表6。

两者的培训成绩中,在偏重理论的知识点方面,两者差距不是很大。大部分知识点中工程专业的掌握情况比培训班的掌握情况要好,差距最大的是第3(tmn层次结构)、第5(Snmp的管理模型)和第7(管理平台)3个知识点,差距在10%以上。在实践操作方面,如第4(Snmp操作)和第8(管理平台操作)两个知识点,培训班的学生掌握情况更好,这可能是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Snmp的相关开发内容,要求掌握更多内容,另外一个原因是培训班的学生操作任务比较明确,更有利于集中时间学习。

总体上,整个测试成绩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有利于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原理和实际操作,尤其是能够较好掌握Snmp和管理平台的基本操作步骤。

4结语

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对规模因素、鲁棒性、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具有苛刻要求的复杂系统,包含广泛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许多挑战,因此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笔者提出基于tmn层次结构的网络管理教学设计,注重在整体上介绍网络管理的相关功能,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了教学实施方案。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对象,除了学习管理工具的使用之外,还介绍了相关的开发方法;对于培训班的教学对象则侧重于原理性知识和实际工具的结合。总体教学设计中都考虑了学习资源的介绍,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网络管理教学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环境的建设,一个典型性的网络环境对于教学两方面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何实现低成本的实验环境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下一步将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Subramanianm.networkmanagement:principlesandpractice[m].2nded.newJersey:prenticeHall,2012:61-67.

[2]Clemena.networkmanagementfundamentals[m].indianapolis:Ciscopress,2006:24-25.

[3]陈鸣,胡谷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9):43-47.

[4]Scardamaliam,BereiterC.Knowledgebuilding:theory,pedagogy,andtechnology[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6:11-12.

[5]martína,LeónC,Lópeza.anintelligentalternativeapproachtotheefficientnetworkmanagement[J].RevistadeSistemasdeinformaodaFSma,2012(10):10-18.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篇8

论文摘要:云南省高校工委通过对云南省26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其上网时间、地点、频率;上网内容选取;网上行为和态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自身所在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满意程度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多维度的科学分析。

了解云南高校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是我们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004年,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会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组织云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调查,对云南省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频率;上网内容选取;网上行为和态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自身所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项进行了多维度的问卷客观描述和科学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

本次调查选取了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26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所选用的样本调查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及各个学年、学业层次。被调查人员中,男生3558人,占调查总数的59.3%,女生2442人,占调查总数的40.7%;从专业上看,文史经济类学生3534人,占58.9%,理工农林类2466人,占41.1%;从学习层次看,本科生94.7%(其中大一17.8%,大二29.5%,大三27.7%,大四(大五)19.7%)、研究生3.2%、专科生2.1%。总体来看,呈现出男生所占比例略多于女生、文史经济类略多于理工农林类,样本人选呈现以本科及二三年级为主的态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样本调查问卷6000份,回收5808份,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5451份,有效回收率为90.9%。由于所选样本全面充分,调查方法选择恰当,因此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研究云南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具有普遍性意义。

2.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所用计算机分析软件为VisualFoxpro6.0。考虑到调查数据量较大、涉及面较广,因此这次问卷调查采用了计算机数理统计与结果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寻找规律性的总体特征。调查中所有的数据均是通过有效问卷数量计算得出;在部分选项中,各项数据之和不等于100%是因为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合理的多项选择,使这部分调查者被进行了重复统计,但这符合我们的问卷统计要求。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云南省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及频率调查

对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及频率进行调查,将有助于进一步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研究。据调查,网络的使用在大学生中已成为普遍行为,91.6%的大学生有过上网经历,其中上网学生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低年级学生由于经济状况、心理成熟程度及大学经历短等原因,对网络了解程度还不够。此外,有90%以上的同学认识到了网络给大学生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带来的机遇。

关于大学生通常的上网时间、地点,大部分被调查者的随意性都比较大,40.2%的同学表示具体上网时间不确定,选择在周末、晚上、计算机课堂上上网的同学则分别为:37.7%、21.6%、8.2%;从上网地点分布来看,宿舍(家里)、学校机房、校外网吧都是同学们的主要选择,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0.7%、29%、38.2%。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更多的同学能够在校园内上网,将有助于网络化建设及学校对网络的统一管理,同时也将有助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从云南省大学生网络使用量来看,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43.9%)平均每周上网都在1~5小时,少于1小时和大于5小时的分别为28%和28.1%。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们有限的上网时间,吸引大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这对思想政治网站的构思和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日趋成熟的机会,加快校园网络化建设。

2.云南省大学生上网主要内容选取的调查

互联网以其大量的信息、快捷的速度和独特的传播方式迅速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通过互联网不但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自由地参与学习和讨论。然而,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隐藏在互联网里的各种有害信息也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大学生对于网络内容的选取,49%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相关信息,选择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同学分别占了10.9%和14.5%,无明确目的的占了24.5%。我们同时看到,男女同学对于网络内容的偏好是不尽相同的,女生(11.1%)较男生(9.4%)喜欢聊天,而男生(21.8%,女生同比仅为8%)则更偏向于玩网络游戏。从总体上看,在网络游戏如此流行的今天,云南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对此有较清晰的“度”的把握,能正确对待网络的信息获取功能和网络的消遣功能,但仍然不乏极少数沉溺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大学生。

虽然互联网已经被大学生所广泛利用,但云南省大学生在获取社会信息的时候,更倾向于通过传统渠道。大多数同学(71.2%)表示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量占所获取的社会信息总量的30%以内,只有5.8%的同学通过网络所获得的信息占全部所获信息50%以上。从云南省大学生所常用的网络服务来看,电子邮件(51.3%)、BBS电子公告及论坛(30%)、搜索引擎(27.4)、网络通讯及聊天(22.5%)都经常为大学生们使用,其中BBS服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0%的同学经常使用BBS服务。随着云南省高校网络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相信通过论坛获取相关信息和发表言论的大学生比例将会同比增长。

互联网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否都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所急需通过互联网获取的信息依次为就业信息(66.1%)、考研信息(32.3%)和专业相关知识(34.7%)。由于网络的特性,互联网自然成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的快捷途径。对于“专业知识”,目前很多同学经常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专业资料,对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既要肯定其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扩展知识面的优点,又要注意杜绝学生全盘抄袭,防止学术上的弄虚作假。

3.云南省大学生对待网络行为及网络文化的态度

网络作为虚拟化、数字化存在,具有无国界性和相对自由性。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上网者在网上能够自由地相互交流、融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网络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广泛利用,网络文化也随之在当代大学生中发展壮大。

在有关网络行为是否应该受到约束的问题上,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互联网中,各种信息言论和网络行为都应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约束;而当被问道自己在上网过程是否遵守这些约束时,表示不会遵守的只有5.6%。这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在上网过程中是理智的,仍然保持有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当被问到对网络有害信息的看法时,只有极少数的同学(6.2%)表示他们热衷于浏览,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对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传统说教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时候显然显得力不从心,而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就相对凸现出来了。

调查发现,近一半被调查者认可了网络文化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49.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影响比较大,甚至非常大;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的问题上,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识到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认为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意识,网络文化虽然发展迅速、传播广泛,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内容也较为混杂,并且仅仅局限于网民之间,所以它和传统文化相比较还缺乏内涵,要想真正成为主流文化,并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4.云南省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帮助大学生抵御网络有害信息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趋势。对此,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必要的。这说明大学生本身已经认识到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以及网络本身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并且主动希望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不仅是社会对于网络不良信息管制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大学生的主观要求。

然而在调查中,经常浏览思想政治类网站,并希望通过它解决实际问题的同学却并不多。80%的被调查者都只是“有时候去看看”或者“有去看看的意愿”;同时有54.4%的同学表示当遇到有关思想政治问题时可以考虑求助思想政治网,但不抱太大希望。由此看来,云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还没有达到建站的预期目的,我们的很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尽管如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肯定。与传统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更方便快捷(49.7%)、覆盖面更广(48.%)、形式更活泼更容易让人接受(33.1%),同时也更具有时代感(52.3%)。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和传统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上,虽然大学生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一半以上的同学(52.2%)都认为两者的关系是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随着互联网软硬件的不断提高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茫茫网海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如何定位,以避免正如调查中少数同学(4.9%)所担忧的那样“消失在茫茫信息浪潮中”,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实践的挑战所在。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篇9

关键词:知识网络;知识管理;战略信息系统;管理软件

本文将介绍知识网络的理论以及我们开发的知识网络系统。全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首先介绍知识网络的概念与特点,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分别阐述知识网络的组织理论与认知理论,最后的第四部分介绍我们开发的知识网络系统。

一、知识网络概念与特点

知识被认为是组织寻求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这意味着组织不仅应具有持续的知识更新与创造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组织的知识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全球化的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业务的分散化都要求组织有相应的机制与设施以保证知识的扩散并协调各项业务活动,而知识网络被认为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

知识网络具有不同的定义:“知识网络是基于知识的关系,它可以使企业发挥其潜在的认知协同优势”;“知识网络是实体(个体、团队、组织)间的关系,这些实体具有共同的关注,且嵌入在集体的与系统的知识资产的创造与共享的动态关系的工作环境中”;“知识网络是一个具有模块化结构的组织系统,它可以使企业传递与共享其可用的无形资产,特别是其自身的知识”。以上的三个定义尽管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但所表达的要点是一致的:首先,从静态的角度看,知识网络是一种组织结构,这是定义1与定义2中的“关系”,定义3中的“组织系统”所揭示的含义;其次,从动态的角度看,知识网络是一个工作系统,是知识的创造与共享过程,并且相对于其作为“组织结构”的静态属性,知识网络作为“工作系统”的动态属性更为重要:“知识网络更是‘工作(work)’而非‘网络(net)’”;第三,知识网络是目的驱动的,且参与知识网络的实体具有共同的关注。

知识网络是知识管理发展的新的阶段,被称为第二代的知识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知识管理,其特点如表1所示。

二、知识网络的组织理论

知识网络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应遵循一定的组织原理、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会形成不同的组织类型。

首先,知识网络在组织原理上一般可归结为三种模型,第一,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型(businesskmstrategymodel):这种模型的特点把知识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整合,以企业战略驱动知识网络的组织与建设;第二,组织目标与能力匹配模型(organisationalgoalandcapabilitymatchingmodel):这种模型的特点是创建组织的目标和任务与组织的知识能力以及人之间的映射关系,以目标组织知识网络;第三,业务流程模型(businessprocessmodel):这种模型的特点是将知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以业务流程组织知识网络。

其次,知识网络具有四种组织结构,分别被称作层次型组织结构、多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集中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无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其中层次型组织结构是一种自上向下的组织方式,知识的传播由上层机构单向地传向下层机构,从知识流程的角度看,网络中的大多数机构(位于顶层的机构除外)只关注知识的存储与应用流程,而不关心知识的产生与共享流程。这种知识网络的组织结构通常发生在领导企业与其下属企业或供应链企业中;多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是一种网络型的指示组织方式,在此网络中,作为网络节点的各参与机构具有对等的地位,与其他机构保持着多边的关系,每一个参与的机构自身都关注知识的探索与创造,但同时又希望通过参与网络来与其它机构共享知识,这种知识网络的组织结构厂发生在一些合资企业中;集中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的特征是某一企业控制了技术、商务或经济上的关键资源,而据此对其他一些相关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其它的企业尽管是自治的,但也承认此企业具有领导地位,因此形成了一种星型的组织结构,这种知识网络的组织结构常被用于新型的虚拟企业中,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共享与应用是主要的知识过程,且这种知识网络的组织结构常发生于新型的虚拟企业中;无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是由多个自治的机构形成的网络,网络本身缺少中心型的管理,各自治机构的关系比较灵活多变,参与网络的目的也呈现多样性,例如面向商业的目的或面向研究的目的,不同的目的通常也决定了具有不同的知识流程,在面向商业的目的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与应用是主要过程,而在面向研究的目的知识网络中,知识的产生与共享成为主要目的。表2对各知识网络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应的主要知识流程进行了总结。

最后,知识网络具有不同的类型,buchel与raub从管理支持以及收益水平角度将知识网络划分为爱好网络(hobbynetwork)、职业学习网络(professionallearningnetwork)、最佳实践网络(bestpracticesnetworks)与商业机会网络(businessopportunitynetwork)四种类型:其中爱好网络关注个人兴趣,通常得不到管理支持;对于职业学习网络,知识的迁移一般能得到管理的支持,但是用户是否参与学习一般是自愿的,用户根据所迁移的知识的价值以及自身兴趣来决定学习什么以及是否学习;对于最佳实践网络,管理者扮演了协调者的作用,所有的网络成员都要参与互相间的知识的迁移与学习;最后,商业机会网络是商业目的驱动的网络,但是其关注的视角是创新与成长方面。

三、知识网络的认知理论

在知识管理领域,有两个与组织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的概念:组织记忆与传递记忆,walsh与ungson定义组织记忆为“组织记忆是指组织历史上存储的信息,此信息可被调出支持现在的决策”,wegner定义传递记忆为关于谁知道谁、谁知道什么、谁在做什么的知识。一般认为组织记忆存储的是任务数据——关于任务的性能与问题解决方案的信息,而传递记忆存储的是引用数据——关于事物间关系的信息。

无论是组织记忆还是传递记忆都必须被显性地表达出来,属于显性知识,但是对于传递记忆而言,它所引用的人则可能不仅具有显性知识而且也具有隐性知识。研究表明,在大多数组织中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一角,组织的大多数知识存在于人身上。因此传统的知识管理强调的是把人的知识显性化、编码化,并存储于组织记忆系统中,并把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作知识的资本化过程,意指经过这样的转换后原本存在于个体身上的知识已经变为组织的知识资本了。但是以组织记忆系统为特征的传统的知识管理没有注意到这种转换尽管很有意义,但也有很多的限制,包括耗时、预定的知识领域、对于非程序化知识在表达上的困难等,并且从知识文化的角度看,这种方式存在着对人作为知识载体的某种忽视或不信任。

知识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是知识网络,而从组织认知的角度看,知识网络是以传递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当然知识网络也仍然需要组织记忆,因此知识网络可被描述为:知识网络=组织记忆传递记忆,在此关系式中,组织记忆存储的知识也被称为一阶知识(1st—levelknowledge),其特点是查询方便,利于快速决策;传递记忆存储的知识也被称为二阶知识(2nd—levelknowledge),其作用是一方面提供关于一阶知识的社会背景与意义,另一方面通过沟通流来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创造与发现,从而提供更精准决策的潜力。在知识网络环境下,知识管理的过程不再是单纯地由隐性向显性知识转换的过程,而是在显性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动态的持续的互动过程,nonaka称其为seci过程(表3)。其中s是指由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转换过程,e是指由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部化转换过程,c是指由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合成化的转换过程,i是指由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内部化的转换过程。

表3知识网络支持的知识转换过程

此外,知识网络中各的各网络节点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而可能是人,carley等人对知识网络的可能的节点及其边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据此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网络类型,carley称其为知识网络的元网络(meta-network)(见表4)。

四、知识网络系统

本部分介绍我们依据以上原理而开发的知识网络系统,其系统架构可简单地用图1描述,共包含知识图、知识资产管理、实践社区、网络会员管理、知识搜索引擎五个子系统。

知识图子系统是一个知识本体的描述工具,用户使用此工具可创建特定领域的知识本体。并从而为整个系统的知识管理提供统一的语义。知识图子系统包含了知识分类、语义网络、语义索引、知识价值评判四项功能。其中知识分类用以提供对领域知识按照树结构进行组织的能力,语义网络用以关联各类别,语义索引用以提供对每一个类别按照多个关键词进行索引的能力,而知识价值评判提供一种方法动态地对每一类知识相对于用户的价值进行评判。

图1知识网络系统

知识资产管理子系统是一个组织记忆系统,用以对组织的各种知识资产进行管理,包括存档、查询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借助于知识图子系统提供的描述工具,因此具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此外次子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资产评论、知识资产推荐等功能。

实践社区子系统包含了公共信息与社区两部分内容,公共信息用以通报新闻,而社区用以会员的活动,从纯技术的角度讲,社区类似于论坛,但从内容上讲,它可以被组织成爱好网络、职业学习网络、最佳实践网络或商业机会网络,此外,实践社区子系统与知识资产管理子系统有着很好的集成,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社区可以阅读使用组织的知识资产,而社区中上载的一些资源也可以转化为组织的知识资产。

网络会员管理系统用以实现传递记忆系统,此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会员档案管理系统,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会员网络的管理系统,支持“谁知道什么”、“谁知道谁”等元网络模型,并且通过引入关系密切度等属性实现了知识网络的最短路径搜索。

企业知识搜索引擎是一个集成的知识发现系统,当用户搜索某方面知识时,呈现给用户的除知识资产外,还包括论坛的讨论、实践社区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搜索出知识网络中此知识领域的会员并且提供沟通的支持。此外,搜索的方式也是多样的,这主要得益于知识图提供的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davenport,t,prusak,l..workingknowledge:howorganizationsmanagewhattheyknow.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ton,1998.

2.ritter,t.,gemunden,h.g..interorganizationalrelationshipsandnetworks:anoverview.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vol.56,2003.

3.davidow,w.,malone,m..thevirtualcorporation:structuringandrevitalizingthecorporationforthe21stcentury.harperbusinesspress,newyork,1992.

4.buchel,b.,raub,s..buildingknowledge—creationvaluenetworks.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2002,20,(6).

5.strategicintentions:principle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knowledgenetworks./chin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12.马捷,靖继鹏.知识转化模型分析与评价.情报科学,2006,(3).

1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对网络工程的认识篇10

关键词:知识网络;知识管理;战略信息系统;管理软件

本文将介绍知识网络的理论以及我们开发的知识网络系统。全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首先介绍知识网络的概念与特点,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分别阐述知识网络的组织理论与认知理论,最后的第四部分介绍我们开发的知识网络系统。

一、知识网络概念与特点

知识被认为是组织寻求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这意味着组织不仅应具有持续的知识更新与创造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组织的知识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全球化的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业务的分散化都要求组织有相应的机制与设施以保证知识的扩散并协调各项业务活动,而知识网络被认为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

知识网络具有不同的定义:“知识网络是基于知识的关系,它可以使企业发挥其潜在的认知协同优势”;“知识网络是实体(个体、团队、组织)间的关系,这些实体具有共同的关注,且嵌入在集体的与系统的知识资产的创造与共享的动态关系的工作环境中”;“知识网络是一个具有模块化结构的组织系统,它可以使企业传递与共享其可用的无形资产,特别是其自身的知识”。以上的三个定义尽管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但所表达的要点是一致的:首先,从静态的角度看,知识网络是一种组织结构,这是定义1与定义2中的“关系”,定义3中的“组织系统”所揭示的含义;其次,从动态的角度看,知识网络是一个工作系统,是知识的创造与共享过程,并且相对于其作为“组织结构”的静态属性,知识网络作为“工作系统”的动态属性更为重要:“知识网络更是‘工作(work)’而非‘网络(net)’”;第三,知识网络是目的驱动的,且参与知识网络的实体具有共同的关注。

知识网络是知识管理发展的新的阶段,被称为第二代的知识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知识管理,其特点如表1所示。

二、知识网络的组织理论

知识网络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应遵循一定的组织原理、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会形成不同的组织类型。

首先,知识网络在组织原理上一般可归结为三种模型,第一,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型(BusinessKmStrategymodel):这种模型的特点把知识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整合,以企业战略驱动知识网络的组织与建设;第二,组织目标与能力匹配模型(organisationalGoalandCapabilitymatchingmodel):这种模型的特点是创建组织的目标和任务与组织的知识能力以及人之间的映射关系,以目标组织知识网络;第三,业务流程模型(Businessprocessmodel):这种模型的特点是将知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以业务流程组织知识网络。

其次,知识网络具有四种组织结构,分别被称作层次型组织结构、多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集中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无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其中层次型组织结构是一种自上向下的组织方式,知识的传播由上层机构单向地传向下层机构,从知识流程的角度看,网络中的大多数机构(位于顶层的机构除外)只关注知识的存储与应用流程,而不关心知识的产生与共享流程。这种知识网络的组织结构通常发生在领导企业与其下属企业或供应链企业中;多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是一种网络型的指示组织方式,在此网络中,作为网络节点的各参与机构具有对等的地位,与其他机构保持着多边的关系,每一个参与的机构自身都关注知识的探索与创造,但同时又希望通过参与网络来与其它机构共享知识,这种知识网络的组织结构厂发生在一些合资企业中;集中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的特征是某一企业控制了技术、商务或经济上的关键资源,而据此对其他一些相关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其它的企业尽管是自治的,但也承认此企业具有领导地位,因此形成了一种星型的组织结构,这种知识网络的组织结构常被用于新型的虚拟企业中,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共享与应用是主要的知识过程,且这种知识网络的组织结构常发生于新型的虚拟企业中;无引力中心型组织结构是由多个自治的机构形成的网络,网络本身缺少中心型的管理,各自治机构的关系比较灵活多变,参与网络的目的也呈现多样性,例如面向商业的目的或面向研究的目的,不同的目的通常也决定了具有不同的知识流程,在面向商业的目的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与应用是主要过程,而在面向研究的目的知识网络中,知识的产生与共享成为主要目的。表2对各知识网络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应的主要知识流程进行了总结。

最后,知识网络具有不同的类型,Buchel与Raub从管理支持以及收益水平角度将知识网络划分为爱好网络(Hobbynetwork)、职业学习网络(professionalLearningnetwork)、最佳实践网络(Bestpracticesnetworks)与商业机会网络(Businessopportunitynetwork)四种类型:其中爱好网络关注个人兴趣,通常得不到管理支持;对于职业学习网络,知识的迁移一般能得到管理的支持,但是用户是否参与学习一般是自愿的,用户根据所迁移的知识的价值以及自身兴趣来决定学习什么以及是否学习;对于最佳实践网络,管理者扮演了协调者的作用,所有的网络成员都要参与互相间的知识的迁移与学习;最后,商业机会网络是商业目的驱动的网络,但是其关注的视角是创新与成长方面。

三、知识网络的认知理论

在知识管理领域,有两个与组织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的概念:组织记忆与传递记忆,walsh与Ungson定义组织记忆为“组织记忆是指组织历史上存储的信息,此信息可被调出支持现在的决策”,wegner定义传递记忆为关于谁知道谁、谁知道什么、谁在做什么的知识。一般认为组织记忆存储的是任务数据——关于任务的性能与问题解决方案的信息,而传递记忆存储的是引用数据——关于事物间关系的信息。

无论是组织记忆还是传递记忆都必须被显性地表达出来,属于显性知识,但是对于传递记忆而言,它所引用的人则可能不仅具有显性知识而且也具有隐性知识。研究表明,在大多数组织中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一角,组织的大多数知识存在于人身上。因此传统的知识管理强调的是把人的知识显性化、编码化,并存储于组织记忆系统中,并把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作知识的资本化过程,意指经过这样的转换后原本存在于个体身上的知识已经变为组织的知识资本了。但是以组织记忆系统为特征的传统的知识管理没有注意到这种转换尽管很有意义,但也有很多的限制,包括耗时、预定的知识领域、对于非程序化知识在表达上的困难等,并且从知识文化的角度看,这种方式存在着对人作为知识载体的某种忽视或不信任。

知识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是知识网络,而从组织认知的角度看,知识网络是以传递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当然知识网络也仍然需要组织记忆,因此知识网络可被描述为:知识网络=组织记忆传递记忆,在此关系式中,组织记忆存储的知识也被称为一阶知识(1st—levelknowledge),其特点是查询方便,利于快速决策;传递记忆存储的知识也被称为二阶知识(2nd—levelknowledge),其作用是一方面提供关于一阶知识的社会背景与意义,另一方面通过沟通流来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创造与发现,从而提供更精准决策的潜力。在知识网络环境下,知识管理的过程不再是单纯地由隐性向显性知识转换的过程,而是在显性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动态的持续的互动过程,nonaka称其为SeCi过程(表3)。其中S是指由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转换过程,e是指由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部化转换过程,C是指由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合成化的转换过程,i是指由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内部化的转换过程。

表3知识网络支持的知识转换过程

此外,知识网络中各的各网络节点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而可能是人,Carley等人对知识网络的可能的节点及其边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据此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网络类型,Carley称其为知识网络的元网络(meta-network)(见表4)。

四、知识网络系统

本部分介绍我们依据以上原理而开发的知识网络系统,其系统架构可简单地用图1描述,共包含知识图、知识资产管理、实践社区、网络会员管理、知识搜索引擎五个子系统。

知识图子系统是一个知识本体的描述工具,用户使用此工具可创建特定领域的知识本体。并从而为整个系统的知识管理提供统一的语义。知识图子系统包含了知识分类、语义网络、语义索引、知识价值评判四项功能。其中知识分类用以提供对领域知识按照树结构进行组织的能力,语义网络用以关联各类别,语义索引用以提供对每一个类别按照多个关键词进行索引的能力,而知识价值评判提供一种方法动态地对每一类知识相对于用户的价值进行评判。

图1知识网络系统

知识资产管理子系统是一个组织记忆系统,用以对组织的各种知识资产进行管理,包括存档、查询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借助于知识图子系统提供的描述工具,因此具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此外次子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资产评论、知识资产推荐等功能。

实践社区子系统包含了公共信息与社区两部分内容,公共信息用以通报新闻,而社区用以会员的活动,从纯技术的角度讲,社区类似于论坛,但从内容上讲,它可以被组织成爱好网络、职业学习网络、最佳实践网络或商业机会网络,此外,实践社区子系统与知识资产管理子系统有着很好的集成,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社区可以阅读使用组织的知识资产,而社区中上载的一些资源也可以转化为组织的知识资产。

网络会员管理系统用以实现传递记忆系统,此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会员档案管理系统,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会员网络的管理系统,支持“谁知道什么”、“谁知道谁”等元网络模型,并且通过引入关系密切度等属性实现了知识网络的最短路径搜索。

企业知识搜索引擎是一个集成的知识发现系统,当用户搜索某方面知识时,呈现给用户的除知识资产外,还包括论坛的讨论、实践社区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搜索出知识网络中此知识领域的会员并且提供沟通的支持。此外,搜索的方式也是多样的,这主要得益于知识图提供的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Davenport,t,prusak,L..workingKnowledge:HoworganizationsmanagewhattheyKnow.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ton,1998.

2.Ritter,t.,Gemunden,H.G..interorganizationalRelationshipsandnetworks:anoverview.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Vol.56,2003.

3.Davidow,w.,malone,m..theVirtualCorporation:StructuringandRevitalizingtheCorporationforthe21stCentury.HarperBusinesspress,newYork,1992.

4.Buchel,B.,Raub,S..BuildingKnowledge—CreationValuenetworks.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2002,20,(6).

5.Strategicintentions:principle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Knowledgenetworks.www.iisd.org/pdf/2001/networks_operating_principles.pdf.

6.ButeraF..llCastelloRete.Francoangelipress,milano,1990.

7.Buchel,B.,Raub,S..BuildingKnowledge—CreationValuenetworks.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2002,20(6).

8.walsh,J.andUngson,R..organizationalmemory.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1,16(1).

9.Carley,K.m.andRen,Y..tradeoffsBetweenperformanceandadaptabilityforC3iarchitecture.CommandandControlResearchandtechnologySymposium.navalpostgraduateSchool,monterey,Ca,2001.

10.m.nickles,t.Froehner..SocialReificationfortheSemanticweb.ResearchReportFKi—248—04,ai/CognitionGroup.Departmentofinformatics.technicalUniversitymunich,2004.

11.张后启.再造竞争优势.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12.马捷,靖继鹏.知识转化模型分析与评价.情报科学,2006,(3).

1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