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十篇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十篇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5:11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篇1

语文是初中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它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性位置,而记叙文和议论文一直以来均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围绕现代记叙文以及议论文,粗略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现代记叙文议论文教学方法

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清晰指出,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应着重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因记叙文和议论文存在多种文体,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记叙文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

初中是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当前初中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并不理想,阅读涉及面狭窄。语文教师纷纷将精力转移到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并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力度。其中,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下述方法:

1.目标递进法

首先,实现搜集信息、归纳整理、形成初步认识。明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掌控记叙线索,确定记叙顺序。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依托英子的毕业典礼,借助插叙追忆过往,讨论眼前的事,主要讲述六件事,相互交织;其次,达到方法应用、大胆想象、协作探究。通过精读、略读等不同种方法来阅读文章内容,仔细揣摩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依托反复朗读,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精读训练,共同探讨父亲的严厉教育;最后,感悟情感,达到共鸣。从课文中确立作者的态度,找到观点,明确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文化,提升品德素质。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可透过父亲的严厉教育,感受沉甸甸的父爱。

2.彰显人性法

人类拥有复杂的感情,所写文章中也蕴藏着浓厚的感情。记叙文通常围绕人和事物进行描述,其所蕴藏的情感更加丰富。语文教师可从人文性特点着手,以此来增强情感意识[1]。例如,《我的母亲》一文赞扬伟大、无私的母爱,《斑羚飞渡》一文呼吁善待生命,《紫藤萝瀑布》彰显顽强不屈、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

(二)写作教学

1.实践法

为增加情感体验,刺激创作激情,塑造更多经典、真实、具体的形象,则一定离不开实践经验。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走进课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实践机会,冲破书本的枷锁,融入现实生活,回归生活,仔细观察。

2.仿写改编法

在记叙文教学中,可通过模仿开展练习活动。旨在通过仿写学会更多的表达方式,进而灵活应用在记叙文中。例如,完成《春》的教学任务后,可让学生参照《春》来叙述其余的季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二、议论文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

1.注重衔接法

初中生主要处于13岁左右,其逻辑思维尚不成熟,处在过渡时期,其作品中仍然保留了儿童特点,外加初中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通常不喜欢议论文,认为议论文晦涩难懂,且与议论文的接触较少。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从初一便着手议论文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有效衔接,进而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2.直白教学法

议论文教学一定要直白、简单,在阅读教学中应过滤掉无法直接、简明论证中心论点,刨除润色和修饰的文字,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组成结构,通常由论点、论据与结论这三部分组成。

(二)写作教学

1.创设氛围法

首先,强化日常观察,重视积累。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周边生活,认识到大多数议论都源自日常对话,做一个有心人;其次,聆听和阅读优秀文章。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虚心聆听优美、精炼语言,认真阅读优秀作品,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标准的语言习惯。

2.逐步推进法

议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待具备一定基础后,提取论点,丰富素材,清晰表达,进而增强写作能力。

三、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整合策略

(一)阅读的整合

1.深化记叙基础

对于初中生而言,记叙文不仅是接触最多,也是接触时间最早的一种文体,教师可借助当前积累的记叙文基础,通过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议论平台,进而从记叙文顺利过渡到议论文。

2.比较教学

教师不应在学生接触议论文后,便反复强调冗杂和反复的名词术语,则应借助比较法,让学生慢慢习惯和掌握议论文。因记叙文中存在议论,同样在议论文中也包含记叙,教师可借助比较让学生正确辨别这两种认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深化[2]。

(二)写作的整合

1.叙述事物,正确判断

初中生比较擅长和喜欢写记叙文,则语文教师应借助记叙文让学生喜欢和适应议论文创作。在讲授记叙文写作时,应突显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多思考、正确判断。所选命题应贴近现实生活,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创作热情。同时,针对这两种文体开展写作训练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象慢慢过渡到抽象。

2.科学区分,增加认识

因初中生自身倾向于记叙文,所以,记叙文会制约议论文的创作,无法充分发挥,使得问题中包含着大量的记叙成分,比例不合理,混淆这两种文体。因此,讲授记叙文时,语文教师可依托记叙文材料,设计论述性问题,以此来锻炼概括总结能力与论述能力;也可参照记叙性材料,自主设定题目进行写作。而讲授议论文时,应穿插过度训练,引导学生清晰认识议论文,合理辨别这两种文体。

【结语】

综上可知,记叙文教学包含多种方法,例如,巩固基本知识法、突显课外实践法等。同时,在阅读记叙文时,还应有效结合人文精神,切实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不断提升写作水平。而议论文则注重基础的巩固和逻辑思维的增强。当前,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仍需进一步探究记叙文和议论文,有机整合,灵活应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而增强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篇2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语文界关注的重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有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作文教学宏观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和个性作文发展的关注。同时,缺乏对学生作文能力成长过程的整体把握,缺乏关注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作文能力提高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同一学段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不平衡性也有所忽略。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多人轮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篇3

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师们探讨的话题,时下里流行的一句话叫作"得阅读者,得天下",姑且不去考虑这句话的真实意义,但至少说明大家已公认阅读的重要性。以下是我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与改进,总结出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阅读课上过多依赖多媒体或电化教学手段。多数教师上课时利用课件先在屏幕上呈现课文人物的精彩图片,然后听课文录音并回答几个故事情节的表层问题,接着课件在屏幕上呈现问题的答案。这样上课确实能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学生好像看故事片一样,忘了学习的主题,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也缺少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方式的辅助手段,不能过多依赖,否则适得其反。

二、忽视对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和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歧义词的处理。在阅读课上教师注重阅读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特别是忽略了对歧义词的教学,对涉及含有从句等学生一知半解的语法结构避而不谈,仿佛这一讲解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殊不知,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结构也趋向复杂,如不帮助学生理解句子间的复杂关系,难于清楚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意。而且词汇的教学也非常必要,因为语篇是以词汇为基本构成单位的,词汇又依托于语篇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有时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就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对整篇文章的偏离。

三、偏重对教材单元内的阅读文章的教学,轻视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要达到新课标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的初中英语阅读目标,教师首先应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训练和形成学生的阅读技能;其次就要选择提供给学生难度适中的课外读物加以补充,如在平时教学中我在不同年级分别选用《初中英语阅读基础训练》《初中英语阅读强化训练》《初中英语阅读提高训练》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教材内的补充阅读材料也不可忽视,它们都是精选出来的有阅读价值的英语文章,让学生用掌握了的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去独立而准确地阅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独立阅读能力。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但"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是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一项具体要求。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有效地汲取有用信息,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英语听、说、写能力的提高。下面是我在指导学生培养阅读技能及阅读题的几点做法:

一、略读短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所谓略读,就是要求考生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具体步骤:(1)引导学生快速找出所读材料的主题段;(2)引导学生找出某一小节的主题句;(3)引导学生找出某一小节的关键词;(4)引导学生用关键词归纳所读文章的内容;(5)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并据此概括所读文章的中心思想;(6)引导学生抓住所学文章中的时间和空间顺序;(7)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逻辑线索等。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去感知文字传递的信息,去归纳文章的主旨。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应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去抓文章的主旨。如说明文:文章的主旨大意多出现在第一段,文章最后一段多于第一段呼应。文章的中间部分,多是论据或说明文的展开部分,所以回答主旨大意题时,要将阅读重点放在首尾部分,中间部分采用略读的方式,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明确目标。记叙文:记叙文一般描述一个很完整的故事,由于故事主线和题目是相关联的,所以叙事性的文章在做题目时可以采取一边看一边做的方法,以节省时间。议论文:指导学生可以先略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了解讨论的对象,然后再看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带着题目和关键词去看文章,有针对性地找出双方的不同观点。

二、揣测文中生词,分析句子结构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有时很难根据上下文来推测其词义,而它们对文章的理解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根据语境、下定义(ahospitalisaplacewheredoctorsandnurseswork...)、标记词(referto...)、重复标记词(inotherwords...)、列举标记词(forexample...)以及同义词、反义词等;还可以运用构词法强化词汇分析技能的形成性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构词方法,扩大词缀范围,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1)利用同词根讲解词义,如教过use后,可以推测出useful的词义;(2)利用分析前缀讲解词义,如教过"retell"后,学生明白"retell"means"totellagain"。依此类推rebuild等词;(3)利用分析后缀讲解词义,如"work"加后缀"er"就构成"worker"。类似的单词有:teacher,singer,cleaner等;(4)利用分析合成词讲解词义,如在学生学了wait和room的基础上,就很自然地推测出waiting-room的含义来。

三、培养学生做细节题时需注意的方法和步骤

注意排除干扰项,突出主题。细节题的设计干扰项一般都是某一细节的错误叙述与论断,可先排除干扰项。作为命题内容的细节一般总是以短文的要点为主要依据。因此正确的选项往往与短文的主题密切相关。所以,在训练学生做细节题时,要求他们快速通篇跳读,眼睛自左至右,自上而下呈Z形扫视,直到找到细节出处,待找到含细节句子时,放慢速度,仔细核对比较内容,直至找到答案。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阅读是读者理解文字,融入意境,感受作者心声的过程。因此,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在全神贯注地读的过程中推敲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运用启发式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阅读材料的广泛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巧设检测题,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限定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以及抽象与概括等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养成认真检查和复核的习惯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中学英语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一、中学英语阅读技巧的教学

(一)抓住文章主旨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抓住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句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让学生找出主旨句,来检测学生在阅读中的领悟、归纳能力,通过设置题目的方式来锻炼此项能力,例如通过设立“what’sthemainideaofthispassage?”或是“thewritermeanstotellus_______”等问题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目标,从而能够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体。

(二)抓住选项关键词。通过让学生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来进行文章的细读,细节理解一般包括直接理解试题和词义转换题两种,教师要针对题目的两种特点来进行阅读教学。一般来讲,细节理解题考察的多为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和方式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题时抓住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来继续阅读。一般来讲,记叙文应当抓住五个w和一个H,并要理解主要的情节,特别是一些具有特点的事实;说明文和议论文应当注意文中的主题句,然后通过主题句来分析文章是如何对其进行阐述、展开、叙述等。

(三)根据问题确定阅读方法。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来进行不同方法的阅读。多数阅读文章都是记叙文或说明文。记叙文可以分为故事类和传记类,故事类文章的情节较强,因此要抓住文中的六个要素——time、place、process、rea-son、characters、cause,传记类文章要抓住年代或是时间来进行阅读。说明文主要是针对某个事物的形状、特征、情况、成果、功能等进行阐述和介绍,要想阅读好说明文,首先要对说明文的方式进行掌握,主要为定义法、比较法、数字法、举例法、解释法、比喻法、图表法、应用法等,通过对每一种方法进行掌握,便能够摸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阅读时也能够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推荐学生一些在英语文化背景下作出的文章,例如在学习英语字母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为什么a字母排在了第一位?”等,然后教师引入法国诺曼人侵入英国的历史,并介绍美国独立战争,让学生了解英美两国语言之间的不同,或是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的节日,来帮助学生在相关材料阅读时,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且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仁爱版初中英语第八册中第七单元topic3SectionD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确定下教学目标:多音节副词的比较级以及最高级,并要让学生对健康饮食及重要性进行谈论。然后再进行教学时,要注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首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之上,通过组织一些单词竞赛来熟悉课文中一些单词,然后用录音机来朗读一遍课文。并提出问题“Howdoyoueattobehealthy?”让学生首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标出不懂的短语或生词,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学习,再次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和句型,教师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逐个突破难点,最后进行听力内容的训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或是通过竞争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为学生布置下作业,例如让学生写一封e-mail,并发到老师邮箱中,内容主要是中国的饮食习惯或是健康饮食方面的内容。教师通过将各种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便能够在学生充分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之上。锻炼学生学以致用和写作、阅读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指出:“英语学科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要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中学试卷的结构也充分说明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笔者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和听课交流,发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并非令人满意,学生们的阅读成绩也不是很理想,作为中学英语老师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本文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阐述如下。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现在的英语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对学生存在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在做阅读时,逐字逐句地阅读和出声阅读是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殊不知在读出声的时候,读者经常把注意力分散到一些词的发音上,特别是碰到生词,这种无意识的停顿会影响思维的连贯性,还有些同学阅读时喜欢回视,即读文章时反复回读寻找先前读过的信息,而不是继续读完整个的段落和语篇,这种习惯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还会使读者偏离对文章的预期和理解,达不到阅读效果。所以在教学中老师须要求学生形成默读的习惯,对于阅读中不认识的单词和词汇不要急着查工具书,先跳过去,根据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上下文的内容猜测陌生词语的意思,要先力求对文章全文整体的意思有个大概的了解,默读时,文字信息不必经过听觉而直接由视觉接收,所以速度远远高于朗读时的速度;此外对于考试中时间有限,有部分同学可能时间会不够用,这时对于阅读可以先看后面的问题,带着问题直接去原文中查找,这样能节省考试时间。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方法的示范和引导,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课余的阅读活动,要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对学生有益的阅读材料,如小故事、寓言或具有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校园、贴近中学生实际、贴近青少年心理等特点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老师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首选材料,这些材料与学生生活贴近,也更利于学生们理解;鼓励全班同学之间共享阅读资源,对于阅读完一则材料后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些看法,并让其他同学做些评论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阅读材料中不易理解的句子进行讲解,然后把阅读中好的句子及短语让学生们记录下来,进行记忆,这样还能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量,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最后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阅读,做到课前预习,在学习新课文前,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同学们以阅读的方式完成,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大量广泛的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加强阅读策略指导,促进主动自主阅读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读的机会,还要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训练,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对自己的阅读进行监察、评估和调节,以便提高阅读能力。面对繁杂的英语,要提高阅读效率,就要有一定的方法,且具有科学性,所以在大量材料和有限时间内要保证题目的正确率要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快速阅读。首先可以总览全文,对于文章的标题和副标题一定要理解正确,这些信息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还要弄清文章的体裁。在阅读材料中文体一般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记叙文往往一开始就交代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然后再叙述事件发生的原因(why)。所以在阅读时,注意五个“w”;议论文是作者提出论点,分析论点,举例加以论证,得出结论;说明文是提出说明对象,然后从时间、空间、用途、方法等不同侧面加以说明等,在弄清材料体裁的基础上再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阅读;其次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对于材料中的关键句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该段落的最后一句,这些句子大多都概括了文章的大意,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这样的规律,对于段落中还要注意转折词,有些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词组也应该重视,这些对于文章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在熟识材料大意的基础上,对后面的题目进行解答,针对题目涉及的段落内容要进行详读,要注意上下文间的衔接。这样在阅读过程中速度不均匀,可以减少因速度问题造成的心理压力,阅读速度可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长短适度调节。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快速准确的阅读效率。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然而只要在阅读中恰当、灵活地运用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不断增强,从阅读中获取的有效信息也会更多,而且阅读的速度也会大大的提高。本文在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提高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此外,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还有许多有效的方法有待于我和中学英语教学的同仁们去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中职写作?现状与成因?训练优化

国务院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要树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文中强调了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职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写作能力作为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状却令人担忧。

一、中职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堪忧

1.入学时基础普遍薄弱

如今,中职学生入学时的写作基础情况令人担忧:某校一位新生入学报到填表时,在“父亲工作单位”一栏里填了“农民”二字。有的学生坦言:由于初中就被分到了普通班里,哪怕是初三,也从不写作文。约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表示,自己只会写少于300字的记叙文,不会写较长的记叙文,不会写说明文和议论文。就是不到300字的记叙文也不像文,一般是没头没脑地写了一个个片断,没有开头和结尾。

2.入学后提高缓慢

作文中错别字多,某班高二学生在学年期末考作文中,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计”(技)能考试、文化课“根”(跟)不上、“以”“乙”(已)经、“遇”(预)料等等;标点符号乱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逗号、句号等标点用在首行,破折号、省略号只占一格或断成两截;300字的作文都写不出来。一位高二男生,平时在班里综合成绩居上游,并担任学生会社团负责人,在就业实习表的“自我评价”一栏中,仅写了一句话“我在校表现良好”。

显然,这样的写作能力是不利于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的。

二、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观原因

1.对所学知识的价值观缺乏正确认识

英国作家德・昆西在《致一位青年的信》中说:“语文的力量来自于欣赏者文学趣味的生成、美好情感的孕育、价值观的树立、审美能力的提高。语文的动人源自于研习者纯正、成熟的趣味。”这种价值观的缺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

2.知识的需要和兴趣水平的下降

需要是人的本性。“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同时,需要还是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的内在动因。“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某种需要和为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学习的动机源自对知识的需要、兴趣,而一旦这种需要和兴趣水平下降,学习信心丧失,学生便会对学习采取得过且过或放弃的态度。许多中职学生便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自然或不自然地抵触学习,并把学习的失败归咎于诸多客观因素,如学习基础差、知识难度大、学习风气不佳等。

三、对策――采用提高写作兴趣的教学方法

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方法很多,以下是几种有效方法。

1.作文命题与中职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有话可说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职的作文命题应充分遵循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观察、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写作中去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丰富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命题:《我的未来依然有梦》《家乡美如画》、《成长的烦恼》《理解是桥》《我说时尚》《于细微处见______》《小议追星》等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命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又能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投向熟悉、了解、感兴趣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倾听、思考。丰富多彩的生活反过来又会给学生以源源不断的作文素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笔者曾就中职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作过多次调查,学生们普遍反映主要是难在不知道写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写。而阅读教学无疑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难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怎么写的难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指出“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这就告诉我们:写作与阅读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到要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要在日常的阅读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贯穿写作教学,用好课文这一经典的范文,从课文中吸收写作的素材、语言、写作技巧,引导学生适时讨论吸收,并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适时穿插片段练习、改写、续写等练习。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读的内容由课内再延伸到课外,实施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专题阅读,就是读教师推荐或帮助学生选定的阅读材料;自由阅读,就是读学生们自行借阅、征订、收集的书刊,在学生们阅读、摘记的基础上,适时开展交流讨论。这样的阅读,让学生拓宽了视野,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了一写为快的强烈愿望,收到了以读促写的功效。

3.把写作教学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佳作交流、美文赏析、作文互评,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等竞赛活动,结合课前5分钟学生轮流叙事,叙述所见、所闻、所感。结合教材中的单元口语训练,使学生听、说、写能力相互促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为中职学生升学或走向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4.把写作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爱表现自己,参与意识强。笔者把开展的活动分成三个系列。一是课内实践活动。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辩论赛、朗读比赛,表演课本剧,自编自演快板、相声等等。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会的部、社组织,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生们一次次参与多种活动,积极参加校运动会、青春杯辩论赛、征文活动、越野赛、书画大赛及各类球赛,积极向军训快报、运动快报、校报投稿。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科技为民服务,利用节假日勤工俭学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情感体验,学生们急于表达,乐于表达,想一吐为快。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方法还有很多,如循序渐进法、降低难度法、评语激励法、分层次教学法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写作基础的强弱,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成效

实践表明,作文兴趣教学不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好方法。多年来,笔者所任教的虽是专业班的学生,入学时学习基础在几个综合班之下,但由于运用作文兴趣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力提高,推动了语文整体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写作能力。多位学生先后在县感恩、安全等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的文章也频频发表在校报上。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审美情绪要素联想

引言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指的是阅读的乐趣。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相比新课程实施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整体上却仍未摆脱传统阅读理论的束缚,阅读教学依然是“学生读”和“教师讲”,长期下去必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不仅注重与培养学生理想的思考方式,更重要的是在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其中,在中职阅读教学中,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其实是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对其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

很多教师与学生认为阅读是老生常谈的东西,这在侧面反映了他们依然不知道阅读的本质与最终目的是何。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对文本的被动接受,他们充其量了解一下文章的大意,并且根据标准的答案进行鉴赏与批判。其实,笔者认为阅读应是一种主体的能动创造,是心智与思维交合的过程,它基于结合读者的个人体验,个人情感和思维,在读者的脑海中酝酿,积淀,最终让读者从作品中获得相关的内涵、情感、知识、能力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显然易见的,学生通过阅读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并且可以开拓视野,为实现思维创新能力提供了动力。

二、让学生阅读时把握记叙要素,理清文章顺序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记叙文为例。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无外乎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代表每篇文章都能明确的体现在文章内,有的可以没有或者是隐藏在语句之内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把握记叙的要素,将文章的人物活动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这样才能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把握时间和地点在于能够找出时地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要注意文章的时代背景;在杂的记叙文中,作者描写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所以学生在把握任务要素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各种任务在文章中的作用;把握好事件要素的基础是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就是不仅要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更重要的是来挖掘好事件本身的意义以及与主题的关系。总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教给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注意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

记叙文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通常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与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写,但是也有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用倒叙的手法或者是进行一半的时候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等等,这就是所谓的顺叙、倒叙、插叙。教师在阅读课讲课文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从这两方面入手:1.找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2.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记叙手法,写作意图是什么。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激活文字,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当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印在他们脑海中的仅仅是一行行的问题,所以,需要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展开想象,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变成的生动画面。学生深入到文章作者的思想中去,就很容易理解作品的意蕴。在中职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要充分的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而让学生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正如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

在讲授课外阅读《故都的秋》,其中第四段这样描写:“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么能让学生对这段文字展开想象呢,我对此给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脚踏上去”,作者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也”在文中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虽然问题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讲有些大,但是却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他们议论纷纷,在讨论的中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秋天的早晨,朦朦胧胧,作者醒来打开窗户惊奇的发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仿佛是在晚上悄悄下起的大雪一样,于是怀着童心未泯的好奇,踩上几脚,那么的柔软,没有一点声音,与踏雪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学生通过联想,感受到作者笔下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结束语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实质就是充分地挖掘文章本身的审美因素,将文章的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的统一,并且能够将审美的情感与体验在教学中有机的渗透,让学生在全面的把握住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深入地了解文章以及作者内心的世界,进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婷.?“童心”语文阅读课堂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篇8

【范文一: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五(1)班共有学生43人。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这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在语文教学上,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每月继续向学生推荐一、两本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重视课堂教学,利用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多进行自主拟题作文练习和作文指导。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和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方法的指导。相信学生的习作会有所提高。

二、指导思想

借助新课改的强劲东风,认真贯彻和落实市教育局及中心校在本学期工作计划,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关于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4)关于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关于综合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些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些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方法和措施

1、充分借助“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1)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自学课文生字。

(2)加强学生词、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推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积累。

(3)继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努力激发学生多读、要在读中悟情。

1、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早读、晚读和课堂训练等时间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坚持多读少讲。

2、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自生的各方面情况,努力转化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带动落后生,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努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原来的“厌学”到“爱学”。

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安排,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其中进行自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4、指导学生自学“读写例话”并将所学运用于今后的学习。

5、以作业、测试等形式进行句、段、篇、章的巩固。抓住作业质量不放松。

6、注意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利用周记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要尽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范文二: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在落实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体现第三学段的阶段性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为了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实现总体目标和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本册的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在教材中作了比较具体的安排。

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教材在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感情、了解记叙顺序、领悟表达方法等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做了具体的安排。

在阅读方法方面,教材在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安排了有关浏览能力培养的内容。本册教材编排了“走进信息世界”这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目的之一就是加强浏览能力的培养。

再看口语交际。首先,从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目标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其次,从口语交际的习惯培养上,前两个学段都强调讲普通话的习惯,第三学段提出的“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个人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高低的表现。

从习作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教材围绕上述目标,安排了多次习作训练,在习作类型上,重点安排了写记实作文,还安排了写书信、研究性报告、表扬稿等应用文的练习。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教材内容富有时代性和人文内涵。

教材选编了一大批新课文,课文编排重视体现文学性,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不仅编选了许多名家名篇,而且分别编写了“作家笔下的人”“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等单元。为了在信息激增的现代社会里,教给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本领,教材专门编排了旨在学习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2、增加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措施一:设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

措施二:新选一批课文,落实上述教育内容。

措施三:在课文之外,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

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体裁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1、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上来确定专题,角度更加灵活。有的从如何得体地与人沟通、交流的角度提出;同时,通过与剧本、相声等文学体裁的接触,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有的从揣摩文章写法的角度提出;有的从介绍中国古典名著的角度提出;有的从情感熏陶的角度提出;有的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的角度提出,;还有的从拓宽视野、感受多元文化的角度提出。许多专题不仅是第一次出现,而且更加注重体现语文性。

2、教材编排在继承中发展。如,第五组,采用以篇章带名著的编排方式,引领他们从此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去亲近名著,去阅读名著。

(四)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1、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

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借助每组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2、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3、在单元之后的“回顾·拓展”中,设“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本册口语交际的话题主要有:策划一次与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童年趣事;劝说;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情;演课本剧;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讲人物故事;聊聊热门话题。高年段口语交际的安排,不仅内容更加广泛了,而且涉及到一些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像“劝说”“演课本剧”“讨论或辩论”,需要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习作的编排是这样的:(1)记实作文。安排了三次(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3)材料作文。

此外,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为学生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班级情况

本班共有52人,其中男生有36人,女生有16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自觉,学习习惯和能力也较好,但个别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学习的习惯也不是很可观,懒做作业的同学为数也不少,各个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训练、和强化,综合和提高。要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好转,必须严格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稳定有序地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本册写字150个,每课写字量不超过14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为此,本册教材将默读与理解、思考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强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等方面的训练。为保证默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不能匆匆忙忙,流于形式。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

(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

(3)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熏陶感染主要凭借的就是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本册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些场景、形象、意境、故事,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在阅读、感悟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如课文中的“曰”是“说”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甚”是“很”的意思,并能背诵短小的文言文。

剧本和相声,适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或者演一演。这两类文体课文的教学都不适宜用集体朗读的方式。

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不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作为精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

此外,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文明修养的养成需要情境来实现。

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篇9

一、引言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技能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①虽然教师做了大量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明显提升,阅读效益没有改善,与阅读技能教学目标的距离没有实质性缩短。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升学压力大,阅读的教育教学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以使元认知策略培养措施的操作更加清晰、直观、易懂,从而帮助高中英语教师理解和运用元认知理论进行阅读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调查与结果

关于阅读水平及阅读效率与元认知策略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如,薛锦通过元认知训练的追踪研究验证了阅读元认知的可教性和有效性;②曾祥敏得出了“实验组受试无论是在阅读水平还是词汇广度上都显著优于控制组受试,对指导过的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也明显高于控制组受试。”③刘基绍介绍了一个学期英语教学中融入元认知策略的实验研究说明,元认知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明显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④刘慧君指出,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多少与英语阅读成绩的关系还是明显的。⑤以上研究证实了元认知策略的使用确实能够促进阅读效果的提升,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实际情况怎样?与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相比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据平时教育教学观察发现,凡是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对英语阅读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策略和学习策略。这些学生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阶段目标,在阅读练习中能够检测和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对不同的阅读任务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并且对自己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等。可见,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对阅读过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调研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三部分是对教师掌握元认知策略有关知识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某省重点中学平行班高二、高三各100名学生,省重点高中英语教师100名。调查的结果具体如下:

在认知策略方面,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能够总是或经常使用记笔记、翻译、演绎、推测、利用上下文情景和利用目标资源策略,却偶尔或从不使用迁移、拓展、利用声音及图像、总结策略。其中,记笔记是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认知策略,其次是翻译、推测、利用上下文。经过采访被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发现,由于自身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和应试训练,学生习惯于一些较为熟悉的阅读策略,如记笔记、翻译、推测。同时,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高考压力,英语阅读教学普遍重视重点词汇、短语的记忆、长难句结构分析、翻译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阅读中联系原有知识和总结策略的使用。总的来看,认知策略在阅读学习中还是被学生广泛使用和接受的。

在元认知策略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少使用元认知策略,其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选择注意、监控、计划、评价。大部分学生阅读的考试目的较强,所以使用选择注意类次数较多,特别是先浏览再细读、阅读时划线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最多。在监控策略方面,自我提问的方法使用较少;在计划类中,学生没有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和时间;在读后自我评价方面,学生还没有获得读后反思自己收获多少、阅读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达到目标等元认知策略的习惯。以上告诉我们,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在读前训练学生阅读计划的规划和增强读后的自我评价意识。通过比较发现,学生使用认知策略的频率要远远高于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所以,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认知策略的有效使用和阅读效益的根本提升。

在教师了解元认知策略方面,结果令人吃惊:98%的在校教师不了解元认知策略。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教师由于上课、管理学生的工作量大及家庭原因,很难有精力去学习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而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只有两位教师认为自己很熟悉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经过深谈才知道,原来这两位教师经常做科研课题且发表过较多的教研论文,因此理论水平较高,所带班级学生阅读能力也较强。当把元认知策略细化以后,98名教师中大都表示略知一二,但很少用。可见,教师的元认知及相关理论知识缺乏,而且掌握得不够科学和系统化,因此可以预测,教师不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指导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

三、英语阅读中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1.集中培训模式。学习和理解元认知知识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前提和重要条件,而且新课程标准中的调控策略即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其地位要高于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许多研究证明元认知策略是可教的,而且是可以学会的。任何策略的掌握并不代表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阅读元认知策略也不例外。“被训练者只有在具体阅读中才能使所学的策略与已有的知识背景相结合,最终将其同化进已有的认知结构。”⑥如果不对被试在实践中进行系统训练,阅读元认知理论知识也只是僵死的条款,不能内化为被试自己真正的理解,也就达不到由他控到自控的转变。同时,元认知能力的提升会反过来促进认知策略的运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元认知的学习和策略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学生对自身原来储存的有关文化背景知识、词汇、短语用法,句法结构等语言基础和自身学习风格、努力程度、思维方式、记忆特点、阅读时心理状态的认识。(2)学生对阅读材料特征的认识。目前,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分为不同的类型和体裁。从体裁上看,可以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新闻、广告、书信等;从性质上看,可以分为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阅读理解题型主要有事实细节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猜测词义题、篇章结构出题。所以,学生应根据不同的体裁和考查的题型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3)目标监控。学生建立阅读目标,然后根据建立的阅读目标来确立阅读方式。英语阅读可以采用的阅读方法有泛读、精读、寻读、略读等。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针对阅读目标采用合适的阅读方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阅读理解答题时,目标监控和调节是影响阅读成败的关键。阅读目的广义上可以归纳为:为寻求新知识、为学习新技能、为某个研究、为搜寻信息、为考试、为情感需要等;狭义上指获取文章大意、语言知识、语法规则等。阅读任务是指“阅读时外部所指定的阅读目的。”⑦言下之意,学生的阅读目的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下达的阅读任务,它会影响到学生时间、注意力的分配和阅读策略的选择。所以,教师一定要在阅读前明确学生阅读的任务和要求,以免影响阅读效果。(4)过程监控。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有意义的调节。阅读时学生应当通过元认知策略找到或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这就需要排除文中无关紧要的句子或段落,学生有意识地弄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叙述方式及学生尽量地回忆原有的知识背景,以此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策略监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对自己提问并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遇到理解不通的地方,可以放慢阅读速度、停下来分析句子结构或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形成假设。(6)评价和补救。学生对自己理解文章的程度有个清楚的认识以及全面评价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体验,为以后的阅读做准备。

2.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具有时代性、思想性、拓展性,因此有必要把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与这些课文结合起来。

阅读前,激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教师协助学生回忆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和注意策略,联系和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弄清所要解决的问题并能够选择有效的认知策略,避免在解决问题中丢失关键信息,影响理解程度。如,注重讨论课本pre-reading中的问题,如“whatdoyouthinkshoulddogointoagoodmeal?”“whatdoyouknowabout…?”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阅读,减少阅读时的焦虑心情。除此,教师可告诉学生先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通过预测、泛读了解整个文章的主旨大意,又采用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排除文中生词、短语、句型等语言障碍。同时,学生还要明确阅读任务和要求,进而选择合理的阅读策略、科学安排阅读时间和答题顺序等。

阅读中,监控自己的阅读行为。教师指导学生不断自我提问:这篇文章的难度在于哪些方面?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的结构如何?我的阅读目标改变了吗?我遇到新问题了吗?我该采用哪些策略?通过自问提问,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反思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提醒自己是否出现过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和焦虑情绪。

阅读后自我评价。阅读文章后,学生填写一份元认知策略表来评价自己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策略表内容包括:问自己对文章的看法、问自己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否恰当、问自己是否完成阅读任务、问自己有哪些收获、问自己有哪些不足和要改进的措施。精读课文后的“comprehending”部分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组织形式以及深层次理解;每单元后“summing-up”环节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词汇、短语、语法项目等进行总结。这些编排体现了元认知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要求,教师应重视这些环节的操作,反复练习,增强学生读后总结的意识。

3.课外阅读辅导模式。学生元认知意识的加强仅通过教材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基础有计划地指导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等。

首先,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原则。课外阅读材料要具有思想性,符合学生的基础,语言地道规范,题材丰富、有趣味性、前瞻性,体裁多样化。

其次,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告诉学生课外阅读是泛读和快速阅读,重点不在于知识点的掌握,而在于获取更多的信息、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或推断作者写作意图及发表自己的观点,开阔视野、陶冶个人情操等。

最后,课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及其操作过程。课外阅读材料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同步辅导资料中的两篇文章。选择的文章题材与单元主题相关。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外是“insearchoftheamberroom”,那么选择的两篇文章分别介绍的是“theforbiddencity”和“culturalrelicssalvation”。通过对比与原有的课文中的精读课外联系起来,并且比较三篇文章的叙述方式和篇章结构,以此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开阔视野。第二部分是外国文学简写本,如“企鹅”外文简写读本和牛津英语书虫系列。高一年级学生可以阅读初三或高一年级层次的材料。教师建议学生每四周读完一本,中间可以调整阅读速度,每学期至少读完四本,所以要制定每周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学生要清楚文章的内容,如学生能够理清小说中人物关系,复述文章大意,领会到作者隐含的写作目的。由于小说篇幅要长于精读材料,所以还要注意自己阅读时的精神状态,调节阅读计划,避免出现逃避畏惧情绪。第三部分是《21世纪英语报》高中版。该报纸每周发行一期。该报纸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话题丰富,学生较为感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利用注释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注意文章的印刷特征来判定主要信息。

四、结论与启示

从描述性统计得知,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很低,说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阅读不只是要掌握新词汇、新短语和长难句,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更多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策略,努力提升阅读水平。其次,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小于36万词,直接原因是没有合理的阅读计划和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系统的阅读计划,同时多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开发学生潜力。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趋于成熟和理论性,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使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和应用成为可能。要使学生能够及时学习和掌握元认知策略,教师要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出时间学习教学理论和参加培训,从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第三,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措施应该细化,具体到每一节阅读课要有具体的元认知学习目标,这需要教师认真探讨、撰写好针对元认知学习的阅读教学教案。

注释:

①普通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9.

②薛锦.阅读训练中阅读水平和元认知体验的交互作用――来自追踪研究的证据[J].外语界,2011(2):50-56.

③曾祥敏.训练课外阅读元认知策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60-66

④刘基绍.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9):81-83.

⑤刘慧君.元认知策略与英语阅读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24-26.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篇10

关键词:听障学生语文教学语文能力提高策略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深知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涵盖口头语言能力和语言写作能力两方面。但是对于听觉有障碍的人而言,由于听力受损,口头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他们虽然经过几年的语训,其口语能力会有所提高,但口语的清晰度总是有限的。同时听障者习惯用的手语往往表意含糊不清,健全人很难理解,从而文字成为了听障者最适用的语言,也是与健全人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但目前特教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听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只能仿写一两句话,到了初高中年级阶段根本谈不上能完整地写文章,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往往是语不达意、空洞无物的,让无数特教学校的语文教师茫然无措。

造成听障学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有三点。

其一,听障学生由于自身听力方面的缺陷造成语言发展迟缓,语言发展水平滞后。

其二,听觉障碍和语言发展水平低极大地影响了听障学生对外界认知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使他们很难用语句表达自己的意图。加之聋校封闭式管理,导致他们信息缺乏,生活经验匮乏。

其三,听障学生语言逻辑能力较差,语文教师往往花大量的时间去修改他们不通顺的语句,却忽略对其阅读、写作方法的指导。

长期的语文教学经验证明,听障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的提高,着眼点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语文教科书的教授上,而应从语言材料的收集、语文素材的丰富、阅读写作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

策略一:重视阅读训练,做好阅读指导。

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训练才能够提高。只有让听障学生大量阅读才能帮助他们熟悉语言,积累词句篇章,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听障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重视阅读训练,做好阅读指导。

1.帮助听障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

目前,出版部门还没有专门出版适合于听障者的书籍,教师、家长又缺乏对听障学生的指导,他们面对大量的普通书籍往往无从下手,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这种没有目的的阅读对他们学习语言的效果不大。因此,语文教师要在初中阶段开始帮助听障学生选择适合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层次的课外书籍。如七年级推荐《朝花夕拾》、《城南旧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神话故事新编》等;八年级推荐学《童年》、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九年级推荐《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傅雷家书》、《羊脂球》、《巴黎圣母院》等。这些文章能对听障学生学习课文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还能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听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阅读时离不了教师指导。教师在指导阅读中要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方面我作了尝试。

(1)阅读前教给学生理解生字新词的方法,如“查字典”、“根据上下文推测”、“问老师和同学”等方式理解语句的意思,由句进而理解段章的意思。

(2)学会默读,边默读边思考。

(3)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圈点勾画,如在段落旁边写反思,准备摘抄本,分门别类摘抄好词佳句、名人故事。

(4)经常背诵好词好句好段。

(5)多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方法、写作方法,并动笔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6)遇到好文章就仿写,以强化写作能力。

(7)每周深入了解学生阅读的篇目,帮助他们查找阅读中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策略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强化写作技巧的指导。

现今特教学校中听障学生的生活圈子狭小,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机会少,造成了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十分贫乏,再加之教师对其写作的指导不够重视,从而使他们的作文水平整体不高。要改变这一状况,语文教师必须在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对学生的写作技巧进行指导。

1.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长期以来,“仿例文―列提纲”是特教学校作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听障学生往往能列出提纲,但在作文时无话可说,认为写作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必须打破这一局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在体验中写作,使写作更具体化,写作过程更直观,尝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作文的源泉,将活动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写观察日记;组织学生留心校园活动,记录活动过程、畅谈活动场面和自身体会;创设机会让听障学生与正常人交往,积累语言,增加社会经验。在这样一系列的实践中听障学生能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为积累写作素材奠定基础。

2.强化写作技巧的指导

初中阶段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种文体。对于记叙文,要突出中心,美化语言。对于议论文,最关键的就是指导学生把观点写明确,结构写严谨。我针对初中学生的议论文教学进行了尝试,发现进行片断训练,再整合成篇的方式非常有效。如“勤奋与成功”,围绕这个话题,先让学生写几个句子,力求句式整齐,内容适当,并且把它们作为每段的开头来论证论点,如“头悬梁,锥刺股,苏秦寒窗苦读;勤练笔,染墨池,王羲之苦练书法;凿墙壁,借书读,匡衡勤奋好学”等,使学生的文章有理有据。这样规范了议论文的写作,就练好了作文的基本功。

听障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策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实属不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必须耐心细致、持之以恒,还要努力与其他语文教师达成共识。相信这样坚持下去,听障学生的语文能力定能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立群.特殊教育学.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