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林业信息技术十篇现代林业信息技术十篇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44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篇1

4月初,在吉林市农机推广中心运作帮助下,由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技术人员为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1000平方米育秧大棚安装了DXtG8006型棚室智能小管家、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检测设备。可同时显示棚室内的多种参数值,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等。监测数据每两分钟就可在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上传输一次,当任何一项监测指标异常时,立刻通过短信方式向管理员发出报警,管理员对异常情况就可及时处理。而且,通过GpRS网络向服务器发送的监测信息,完全支持移动、联通与电信网络,方便、快捷、实用、科学。通过棚室理化指标监测,在第一时间掌握棚室环境动态,提早防范病虫害发生几率,掌控秧苗的长势情况,提高秧苗质量,降低育秧风险,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实现了科学管理农业生产。

物联网技术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信息传感设备,把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进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新技术。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既能改变传统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家庭农场负责人肖建波笑呵呵地告诉大家:“我去年在市农机推广中心的帮助下实现了可视农业。今年,我又在市农机推广中心和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的大力扶持下,安装了物联网技术检测设备,实现了农业生产科学化管理。”

“去年,我运用的新技术就给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希望我的事业会更上一层楼。我愿意尝试和运用新技术来为农业发展服务。”

目前,九月丰家庭农场投入80多万元建成了吉林市第一家水稻催芽车间。该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管理,一次(24小时)催芽20吨。保障了出芽质量,可以满足2000亩水田的芽种,同时也为周边的村、镇广大农民服务。

今年,九月丰家庭农场又新进了筛土机、筑埂机、搅拌机、水稻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水稻育秧生产线一套等设备10台套,新建育秧大棚20栋,极大满足了生产需要。实现了水稻催芽、育秧、整地、水稻机插、田间管理、水稻机收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篇2

以现代林业的建设为视角审视信息技术,其是林业发展的动力所在。目前,林业发展有赖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两者的综合作用,而这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林业产业相融合,才能建立起高效的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平台,处理好资源分布的相关问题,才能为资源的有效调控打好基础。此外,对于当前林农生活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林农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林业信息,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林业技术,了解到更多的林业市场供求情况以及消费的需求方向,从整体上提高经营的水平,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因此,林业产生信息化建设对林业发展来说已经迫在眉睫。

2信息技术在林业产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林业系统的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已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认识不清、重视不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业绩过分重视,认为林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种植管理工作,而信息技术则可有可无,这种观念上的误区,致使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仍处于重林业种植、轻信息技术的局面,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

2.2资金不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但就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林业建设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引入设备、技术或人才时,常常受到资金的限制,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当前,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在对濒危动植物保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遥感技术和红外监测技术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其他的高新技术也各具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3信息化视阈下林业发展的对策

3.1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素质林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高、周期长、要求杂的特点,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林业相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林业的有关领导应从思想上对信息建设加以重视。首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技术对林业发展的保障性作用。其次,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林业建设的各个层面。一方面,应培养林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使其在工作中将政府工作思路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相融合,更为科学、合理地指导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进行林业建设时,应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如办公软件、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努力将信息技术与林业各层面相融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使其为林业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更为深入的服务。最后,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林业和信息技术都有所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尤其是基层林业,专门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的专业性人才极度匮乏,因此应强化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输出更多的林业高新人才,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人力上的保障。

3.2增加林业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面对信息建设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承包者支付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拓宽筹资渠道的方法来解决。在筹款渠道拓宽的同时,仍应将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立足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使林业在无资金顾虑的情况下得以快速发展。

3.3加快林业信息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林业进行有效融合,将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灵活、精准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还未成体系,林业信息共享的平台还有待完善。基于此,我国应加强3S、3G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与互联网系统相联系,打造一个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专家系统、DSS以及GiS等数据库,实现对林业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4结束语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时代;林业管理;策略分析

林业管理比较复杂,特别是随着林区的扩大,使林业管理的难度逐渐上升,所以提高林业的管理效率,保证林业管理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准确性成为林业管理中亟需考虑的问题。在林业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优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质量。

1信息化时代下林业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林业管理中,部分地区都采用了信息化技术管理方式,虽然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并不成熟,结构体系不均衡,发展还处于低程度水平,同时对林业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分析和规划林业的发展前景。其次,我国在林业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较低,缺乏管理的整体规划意识,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到位,使信息化管理模式无法在林业管理中有效开展。此外,我国多数地区的林业分类管理、资产化管理和有序的运转都无法满足当代产业的发展需求[1]。林业采伐管理中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使传统林业的良性改造难以有效完成,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步伐。

2信息化时代下林业管理的策略分析

2.1信息化的日常管理策略分析

林业资源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之一,根据我国的发展战略要求,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自然资源、环境与人类和谐统一共同发展,这就要求在林业的管理中,必须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林业的管理工作相结合。科技的发展不仅为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开通了信息的获取渠道,所以林业的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所获的的信息,与林业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相结合,以我国的林业发展、规划信息为依据,实现信息的统一调配[2]。在林业信息化的管理中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内容,通过融合这些学科知识,革新林业的管理模式,合理利用林业的信息资源,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林业的发展,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

2.2信息化林业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我国多数地区的林业资源种类较多,地理区域结构复杂,造成林业管理困难,但是林业管理中的产业建设规划和管理模式不够合理,从而为林业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林业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林业管理中,很多工作都需要人工进行,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错误,使林业管理工作难以获得有效进展。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用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学科技术,通过连接测量仪器,准确地录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侧量的精准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利用信息化管理还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使林业的管理工作更加便捷、精确。

2.3信息化林业管理中关于自然灾害监控管理策略分析

林业管理中,对灾害的防控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林业产生灾害的因素存在很多种,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可以防范和控制,而自然因素却具有不可抗性。自然因素包括:水、火、虫灾害、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等。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由于其不可控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林业的损失,使林业覆盖面积减小,同时也加重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传统的林业管理中,林业自然灾害的监控主要通过人工巡视和观望来判断和检查,在发现灾害隐患后启动灾害应急预案,这种形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由于发现的时间晚,导致灾害防治的效果不佳[3]。同时,由于有些林业的面积过大,单纯靠人工监控,很难实现全面监控,部分地区会出现死角,为林业的安全管理埋下隐患。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管理中,在自然灾害的监控过程中,通过卫星的实时监测,能够准确反映林区情况,而且监控的覆盖面比较广,能够实现林区全面覆盖,及时反映林区状况,一旦发现火灾等自然灾害后可以及时提醒管理人员,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减少林业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时代下,林业的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在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使林业管理更快捷、高校、准确,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并不完善,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林业的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大信息化管理投入力度,在林业的日常管理、林业资源调配管理以及自然灾害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有效融合信息化与林业管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学弢.信息技术时代下林业管理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篇4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林业工程建设逐渐发展,林业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现在林业面积的扩大,种植数目种类和区域的复杂性,加上林业管理自身的特殊性,增加了现代林业管理的难度。于是,现代科学技术被逐渐运用在了林业管理工作领域,尤其是电子系信息技术的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都起着广泛的作用,应用在林业管理领域,势必会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林业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节省了工作时间,大大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的林业管理工作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根据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林业管理;策略分析;查询;检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让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多个工作领域。林业管理工作中的资源建设、林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其他信息的管理等工作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要想提高林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融入现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改善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方案,更好的为林业管理工作服务。

一、林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目前很多区域都是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现代林业管理工作中,让信息技术在林业建设领域得到充分的利用。林业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林业都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点,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林业建设名词,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了以3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林业管理体系,让整个林业管理工程能够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目前林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没有明确的标准系统,信息化建设模块中缺少一些指导,没有固定统一的平台,同时没有统一科学的规划,导致信息化的建立效果较差,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林业管理系统中一部分符合地方林业管理的要求,但只是一个独立整体,信息交流受阻,难以共享林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信息对接过程复杂,造成严重的信息资源浪费,也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一部分林业管理单位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长远发展的认识不够,并且没有全局意识,管理过程中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工作投入不够,缺少科学水平较高的管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缺少资金投入等因素导致信息系统建设中设备短缺,设施匮乏,严重影响到信息的交流效率,信息交换形式落后等,直接会影响到数据信息交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信息技术结合下的林业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等使得林业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因此要想让现代林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真正的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林业管理和建设工作中,实现林业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和管理的科学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林业工作,通常是以业务为主导工作,优化和创新当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全面的控制和协调资源配置,调整整个林业产业的结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合理的利用林业信息资源,将现代的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融入到林业管理工作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现代化的林业管理系统,更好的为现代林业建设服务。要想使林业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把以往的经验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打破,做到林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一)信息化日常管理

要想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环境跟人类的和谐统一们就必须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的林业管理工作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广,必须在实现林业信息化的同时对我国的信息进行统一的调配和规划,将信息合理的利用到管理林业工程建设、真正的实现虚拟化、一体化和信息化。林业信息化管理中必须将多个学科的内容融合其中,打造一种新兴科技,优化和创新当前的林业管理模式,更好的实现林业管理工作的监控和调配,合理、科学的利用林业信息资源。这样不但可以更好的利用林业资源,还可以把握好利用林业资源的度,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实现人类跟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林业资源发展和利用的“可持续”。

(二)信息化林业资源监测管理

我国森林面积广阔,林业资源丰富,林业地形复杂,林业产业建设和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由于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导致很多林业资源的数据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长期的实地测量和验证,然后经过长时间的人工数据计算和处理,才可以得到需要的信息资源,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也高,降低了工作效率。信息化林业资源管理模式的投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路技术的合理运用,加上先进的测量仪器的运用,可以迅速的获取大量的林业资源的数据信息,况且这些信息的准确度远远超过人工计算的数据信息。

(三)自然灾害监控管理

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等都会造成林业自然的损害。例如火灾、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导致植被覆盖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导致非常恶劣的森林环境,加重了林业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林业自然灾害的监控主要是通过望、观望和人工巡视等方式来检查,发现灾害隐患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工作量大,效果较差。而实现信息化后,可以通过空中的卫星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热点等进行监测,实时反映出林业资源的状况,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等。

(四)林业资源信息管理软件应用

当今林业资源建设中包括经济林、观赏林、绿化林、药用林、木材加工多个类型,每个类型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无疑增加了林业资源的管理难度。因此需要将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并投入合理有效的管理软件,实施调配和规划收集的数据,并加以处理和利用。林业资源信息是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必须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的数据处理过程,从而保证林业资源建设中能够高效、高质的完成每一个特定的程序模块。

加强对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在林业资源管理中融入共享模块,摒弃单一业务的限制,实现过个业务的并向开发和利用,不仅会减少利用成本,还会让各项工作更加协调。同时让开发人员多开发一些数据库为核心的管理软件,包括非图形类和图形类数据库的管理软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加强对林业管理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到林业管理工作中,实现林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准确化和现代化,摒弃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方式,利用现代网络、计算机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来替代人工计算和监控,不仅可以加强数据信息之间的交换和共享,减少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节省管理成本,为林业管理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吕江鱼,李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自适应风险管理的认证体系[J].科技信息,2013,36:260.

[2]张红玲,孙成明.基于GiS的扬州市数字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构思[J].中国科技信息,2006,05:114.

[3]陈强,王艳侠,魏胜利.广义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管理上的应用[J].林业勘查设计,2006,04:80-83.

[4]李文斐,王道.关于绩效评估应用于林业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07,01:54-56.

[5]冯仲科,姚山,刘永霞,臧淑英.从林业信息数据采集到森林知识获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S2:1-7.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林业;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在进行生态建设的时候通常是以林业的建设为主体的,林业的发展是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林业的经营模式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粗放的发展模式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精准林业。精准林业的发展模式是运用现在的高科技发展的成果,对林业的经营管理和经营战略进行改革。现代的林业发展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具有一体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特点的。

1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的技术,它包含着很多的学科,其中有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些学科互相的作用、互相的融合,进而形成现在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递,以便以后更加方便的使用。信息技术包含着很多的方面,首先是信息的采集技术,采集信息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识别、提取和分析,通过这些过程可以使得人在感知信息的时候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加强。其次是信息的传递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得信息通过快速、可靠和安全的方式进行传递。再次是信息的处理和储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储存,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储存的稳定性。最后是如何对信息进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可以进行信息的使用。

2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2.1林业信息技术

林业信息技术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出现非常早的概念,但是在我国,林业信息技术这个概念是刚刚才开始出现并且实现的。信息化现在正在逐渐向系统化和集成化发展。现在,林业信息化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2.2林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林业部门就在逐渐的引入林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直到九十年代,我国建立起林业信息中心,我国林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进行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进行很多系统的建立的工作,这些系统的建立可以使得林业更具发展的前景。在现在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是十分的重视的,这就使得很多的林业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3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林业的影响

3.1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在进行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我国的林业部门已经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搭建了先进的网络平台,来进行现在的林业工作。林业的工作者在工作的时候,可以根据网上的相关信息进行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使用的目的,这样林业工作者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工作的处理,实现了办公的无纸化。

3.2林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在现在,林业的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林业的经营模式已经从原来的粗放经营转变到现在的精准林业。现在林业部门在进行调查的时候,已经从原来的林业工作人员到森林中进行实地的调查,转变到了用遥感、航片、卫片、无人机、地面近景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电子角规、GpS定位等技术进行数据的精确获取,通过计算机进行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管理,完成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和林业专题图的制作。在造林地块和造林方式上利用计算机将坡度图、坡向图、土壤图、高程分带图和森林区划图进行叠加作为立地分析的复合因子图,进行适地适树的分析,使林业由粗放经营转入精准经营。

3.3森林资源的规划管理

林业部门利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依据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信息,建立了造林专家知识库、决策支持模型库,在数字化图上实现造林决策、获取造林规划图,并对林分和单木的区域生长量进行预测和模拟,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优化和规划。

4林业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4.1技术应用不够深入,信息资源浪费

林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投资巨大,但目前林业信息化开发、应用不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森林资源核算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才起步,目前只限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林业数据采集、处理、属性数据管理及各类专题图制作等研究,对于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从这些数据中进行挖掘,宏观快速提供森林资源信息,优化森林资源管理上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应该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建设适合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4.2精准计测、监测在林业上的应用没有普及

目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加速渗透和武装林业。特别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已成为科技兴林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红外监测、飞机化学灭火等高新技术使森林预测、监测、控制、病虫火害防治、荒漠化防治、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过去无法用常规技术或手段解决的问题。但在森林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水平,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探索建立森林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完善林木育种软件及丰产栽培模型,适度发展精细林业,精准森林资源核算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普及应用。

4.3缺乏林业高新技术人才

林业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专门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还要对林业知识有所掌握,目前我国特别是基层林业单位,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网络管理的专业性人才奇缺。因此应该加大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更多的林业高新技术人才。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现在,我国的林业经营模式正在逐渐发生着改变。我国在进行生态建设的时候通常是以林业的建设为主体的,林业的发展是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手段。精准林业的发展模式是运用现在的高科技发展的成果,对林业的经营管理和经营战略进行改革。现代的林业发展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具有一体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特点的。林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积极的转变发展的模式,充分的利用林业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春红.林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建议[J].林业科技,2009.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篇6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回顾

回顾我院的调查规划技术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推离算盘,应用计算机(器)进行计算

我院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最早的单位之一。1979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内业汇总首次应用到计算机,当时计算机还处于“01”时代,也就是采用机械码,进行数据录入、计算。1980年以后,使用aSCli码进行计算。一是以fx一8o为代表的系列计算器大量使用,标志着珠算的年代已经结束。这可以说是我院计算技术的一次革命。二是以502p为代表的带有编程功能的计算器(计算机)出现,使计算工作进入了程序运算阶段。三是以ti一59创先的小型、便携式计算机使用,使得计算结果可以打印输出。四是trsZ一80第一代微型计算机应用,改善了调查规划设计内业工作方式与效率。1984年始森林资源调查的内业统计汇总工作主要依靠计算机来完成。与此同时计算机语言、关系数据库知识在我院逐渐普及。汉字输出将我院计算机应用推向新的阶段。从第二代微型计算机始,计算机输入输出使用了汉字,使得所有的统计计算全部用于计算机来处理。‘

2、甩掉图板,实现制图电子化

计算机制图应用,是计算机应用的一次飞跃,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即数字化、矢量化。80年代初我院完全依靠图板制作各类规划设计图,绘图人员走在哪里将图板背在那里,在各业务科室都培养了-tL绘图能手。从80年代末开始引入计算机制图,用10年多的时间,我们甩掉了图板,全部采用计算机制图。(1)autocad的应用我院于80年代末开始使用au—tocad,主要用于土建、道路等专业设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制图工作的普及。逐步应用到林业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并在土建、道路专业使用专业的autocad软件。(2)mapcad的应用(数字化)非线型图形的矢量化是林业制图走向数字化的一次飞跃。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制图以非线型制图为主,没有矢量化就不可能有林业制图数字化。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国外已经推出的制图自动化软件在国内难以推广运用。9o年代初,我们选择了mapcad软件。从486计算机DoS系统开始运用,发展到更新winDoS系统版本使用,逐步使我院制图走向自动化。(3)Gis的应用CaD、空间分析与数据库的结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又一次发展。我院首次应用Gis系统是从mapgis开始,随着软件技术和使用技术的提高,到2004年后发展为应用aRCGiS,之后的工作成果都是在此平台上产生的。

3、扔掉钢笔,进入办公自动化

微软的普及应用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扔掉钢笔,进入办公自动化。我院从80年代末就开始使用电子文本,进行文表处理,由于受计算机数量的限制,直至9o年代初,一直处于学习阶段。从90年末始,大量配备计算机,在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开始普及应用文表处理,与此同时网络开始应用,调查规划设计文本及日常办公文本的编写、传输、印刷等逐步用计算机来完成,到目前为止,我院职工已经是人手一机或多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文书、财务、人事、技术资料等管理全面使用计算机,进入了办公自动化时代。

4、力减野外作业,使用遥感技术

我院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最早试用遥感技术是从7o年代开始的,当时使用的是航空照片,借助立体镜进行解译判读,8o年代末开始试用航天遥感研究试验,并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奖。1999年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进行了样地判读调查,2004年开始,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荒漠化沙化土地调查、湿地资源调查等项目中大量使用,与此同时,影像的处理技术全面掌握。2004年前主要采用的是分辩率较低的tm影像,2004年后主要采用分辨率较高的Spot影像。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调查规

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成果现代信息技术在我院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应用成果较多,主要介绍近年来采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在调查规划中的重要应用成果。

1、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管理信息系统

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县级和省、市级。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小单位为小班:省、市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到县,访问到小班。系统能够与其它林业子系统相互兼容、资源共享;根据提供面积或图幅求算面积对范围内自动求算的面积进行平差,使图面面积等于控制面积:进行资源数据的即时更新,确保资源数据准确性、时效性。

2、陕西省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

陕西省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aRCGiS地理信息与oRaCLe数据库平台上共享的图、数、文、表一体化的网络管理系统。通过遥感影像、Dem数据、矢量地形数据等模拟真实地理环境,将退耕还林小班信息与实地山头地块相关联,图数结合;采用国家数字林业数据标准,实现资源共享:运用了网络技术,数据传输与管理最终在网上运行:多种数据源、多种比例尺、多种格式基础数据共同应用;采用多尺度数据无缝拼接技术及先进的内存管理方法与数据调度机制;系统采用了分级管理。

3、陕西省荒漠化沙化土地调查数据库

从1994年开始,间隔5年一次的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调查已经进行了4次,2004年后普遍使用3S技术,通过建立解译标志、判读、区划、现地验正的环节进行调查。按照全国荒漠化沙化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我院建立了陕西省荒漠化沙化土地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库、属性数据库、图形数据库等。

4、陕西省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

从1995年到2003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组织开展了建国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全国湿地资源调查,陕西省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是1999年进行的。2010年陕西省进行了第二次调查,采用3S技术,通过建立解译标志、判读、区划、现地验正的环节进行调查。按照全国湿地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我院建立了陕西省湿地资源数据库。

5、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从1979年始,采用固定样地连续清查体系,从1994年开始我院建立固定样地属性数据库,经逐步补充与完善,现已建立了各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属性库。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展望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篇7

【关键词】信息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化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5次推动人类文明飞跃发展的信息革命,目前正在进入第六次信息革命的新阶段。信息革命的根本就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革命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产手段,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还引起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从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可以说,自从人类出现那天起,便开始了信息文明因素的原始积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升华和划时代飞跃。

一、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革命

人类历史已先后经历过五次重大的信息革命,包括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和电视的发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

1.1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

人类的原始语言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万年,正式语言约产生于公元前4万年。在最初的原始人群中,人们只能通过简单的动作和声音来互相传递信息,通过不断的磨练和积累,促使了器官的进化和完善,人们终于创造并使用语言,从而推动了交流和交往,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人们的记忆领域,刺激大脑的进化,促使了人类最初思维能力的升华。语言的产生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信息交换的第一载体,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结束了人们仅以动作做为表达交流意图的手段,使人们的思想、经验得以传播,并促进人脑发达。

1.2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创造

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我国出现了象形文字,大约距今五六千年。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900年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进行书写。公元前1600年的殷商时期中国人创造了甲骨文,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了汉字,二者皆为现代汉字和简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字的创造是最重要的信息革命之一,在文字成为信息的载体之后,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第一次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促进了信息的流动。文字是记录信息的符号和代码,是人类信息交流的第二载体。文字使口语传递的信息固定下来,储存在文字里,长期保存,逐步积累,并加以系统化形成知识。其伟大意义在于,它完成了人类文明从以天然物质为载体到以人工符号为载体的飞跃,使人类进入有史文明时代,它实现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由第一信号系统到第二信号系统的跨越,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变革。

1.3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

公元105年,我国汉朝的蔡伦发明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并流传至世界各地。东汉末年,我国劳动人民在总结石刻和印章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拓印法,后在隋朝发展成为雕版印刷。公元1041~1048年间,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现代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展奠定了基本原理,成为印刷术上的一次革命,它使人类文化传播上升到批量阶段,推动着人类信息大量生产、规模复制、加速交流和广泛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它们与火药和指南针一起被马克思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这次信息革命把人类社会带进了工业时代。

1.4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和电视的发明

1837年,美国人摩尔斯和两个英国工程师库克、怀斯顿几乎同时发明了电报,使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克服距离的障碍而达到通信的目的。1876年,贝尔发明了第一部实用电话,其所采用的电声和声电变换技术成为后来各种各样的电子录音设备的基础。1923年,俄国出生的美国人日瓦金发明了光电摄像管和电视摄像机,大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电报、电话、电视逐步取代信件传递成为主要通信方式,由此开始,信息载体是每秒30万千米的电磁波。这是一次信息传递手段的革命性变革,成千上万倍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使信息瞬间传遍全球,实现信息传递的“实时化”。使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也催化了科学技术更加迅猛地发展,推动了工业社会的全面革新,使人类文明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超越了以前几个世纪。

1.5第五次信息革命: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

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诞生,第五次信息革命由此开始。1969年,美国人发明了互联网。1971年,第一个微处理芯片成功发明。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开端,人类迎来了数字计算和数字化新时代。电子计算机使劳动工具从体力的延伸发展到脑力的延伸。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从生产工具到劳动对象再到生产的组织管理的一系列变革,这已不但是一种科技现象,更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象,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至此,人类历史上的第五次信息革命正式形成。

二、第六次信息革命的核心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云、物、移、大、智为核心的第六次信息革命新阶段。

2.1云计算

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云计算既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也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云计算在海量数据处理与存储,以及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提高运转效率和管理能力,而且将不断创新it服务模式。云服务的核心理念就是无边界的信息资源共享,你的电脑硬盘上可能是一片空白,但只要连上电脑,你就将拥有整个信息世界。云计算是整个it的一次重整,是从it大国走向it强国的历史机遇。

2.2物联网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关于物联网有多个不同的定义,从技术角度来说,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继iBm提出“智慧地球”之后,2009年美国、欧盟和中国都将物联网列为振兴战略之一,这一年也成为“物联网元年”。物联网是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生活方式变革,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2.3大数据

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经营决策的资讯。在商业、经济等领域,各种管理服务决策将日益依赖于数据和智能分析。目前,几乎所有的世界级互联网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无论社交平台逐鹿、电商价格大战还是门户网站竞争,都有它的影子;大数据,正由技术热词变成一股社会浪潮,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媒体将2013年称为“大数据元年”。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服务中任务的不断加强,大数据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开启循“数”管理的模式,也是当下“大社会”的集中体现,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

2.4移动互联网

进入新世纪,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2000年,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雏形初现。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是用户使用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或者其他手持设备,通过各种无线网络接入到互联网中,开展语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2010年,移动互联网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纪元。新闻阅读、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随着全球智慧化、互联化、移动化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5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制定的it2000-智慧岛计划(1992-1999)。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随后又重点推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进一步提升了智慧城市在全球的认知度,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从技术应用层面看,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让城市中各个功能模块彼此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不仅具有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等共有的基本属性和功能,而且吸收了新的理念和应用成果,创新了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尽享智能家居、智能医院、智能交通等带来的便捷服务,“智慧城市”时代已经到来。

三、第六次信息革命的主要特征

每一次信息革命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显著特征是人性化,第二次信息革命是符号化,第三次信息革命是载体化,第四次信息革命是实时化,第五次信息革命是数字化,第六次信息革命则是智慧化。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第六次信息革命还具有融合化和协同化的特征。

3.1智慧化

信息是实体的表现形式。信息世界的大量数据,通过分析、整合、挖掘,可加工形成智慧化的数据产品,通过返回到实体世界,对实体世界的发展起到优化提升的巨大作用,这就是智慧的具体表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充分体现智慧化的特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交融发展正在构建无所不在、人与物共享的关键智能基础设施,广泛分布的传感器、射频识别和嵌入式系统使物理实体具备了感知、计算、存储和执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赋予物以人的智慧,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升级,不断推动社会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已成为现实。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被统称为智慧应用,这些应用已经涌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必将导致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的深度变革。借助其强大的驱动力,发展智慧应用,人类将可以建设智慧的系统、智慧的企业、智慧的国家,进而创造智慧的地球。

3.2融合化

在第六次信息革命以前,数字世界一直无法走进自然世界的范畴,原因在于自然世界是实物组成的复杂世界,而数字世界是平行存在于自然世界之外的一个虚拟世界。物联网技术产生后,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紧密的联系起来,数字世界找到了影响、融合自然世界的最佳途径,使得整个数字世界与自然世界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地球村”。

3.3协同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宽、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在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提供广泛的联系,彻底改变和提升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构成的网络资源,越来越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智能性,它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为个人和社会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和应用。今天几乎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今天的手机已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它已经转变为我们社会关系的全部。而且,通过整合相关部门的管理资源,实现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使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人与物各主体之间更加协同,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均等化的社会服务将无所不在。

四、第六次信息革命的对策行动

第六次信息革命的到来,使世界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大步前进。整个世界可以实现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分析,帮助人类做出最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人类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门槛之上。各国、各行业、各领域正在为创造更加智慧的地球而不懈探索。以林业为例,国家林业局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智慧林业将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全面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方式,建设五大智慧体系,实现智慧的结构、智慧的感知、智慧的流程、智慧的管理、智慧的应用、智慧的服务。

4.1智慧立体感知体系

按照“把握机遇、超前发展、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坚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加快宽带网络及感知网络建设,重点建设五项工程,为智慧林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一是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计划及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契机,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为林业系统提供安全、高速的下一代互联网,为林业物联网的接入做好准备。二是林区无线网络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林区无线网络建设,引导区内电信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在办公场所、交通要道、重要监测点等区域实现无线宽带网络无缝覆盖。三是林业物联网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各种传感设备在林业资源监管、林产品运输等方面的布局应用,为动态监测植物生长生态环境、有效管理林业资源提供支撑。四是“天网”系统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以遥感卫星、无人遥感飞机等为核心的林业“天网”系统建设,打造高清晰、全覆盖的空中感知监测系统。五是应急感知工程。积极推进林业应急感知系统建设,打造统一完善的林业视频监控系统及应急地理信息平台,为国家、省、市、县等四级林业管理部门提供可视化、精准化的应急指挥服务。

4.2智慧管理协同体系

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以高端、集约、安全为

目标,依托现有的基础条件,加强六项工程建设,提升智慧管理协同水平。一是中国林业云创新工程。通过统一规划、集中部署,加快中国林业云示范推广及建设布局,逐步将林业管理部门内部及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应用系统上传到云平台,实行集约化建设、管理和运行。二是林业大数据开发工程。大力推进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建设林业资源数据库、林业地理空间信息库和林业产业数据库,推进林业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实现对全国林业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有效整合、共享、管理及使用。三是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建立架构一致、风格统一、资源共享的网站群,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四是中国林业办公网升级工程。建设智慧林业移动办公平台与智慧林业综合办公系统,推进政府办公智慧化,规范办公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五是智慧林政管理平台建设工程。建设包含林业经营管理、林权管理、林木采伐流通管理和林业行政执法的多级行政管理平台,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政管理审批机制。六是智慧林业决策平台建设工程。建立一体化的智慧林业决策平台,提供决策者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资料,为各类林业工作者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科学决策服务。

4.3智慧生态安全体系

通过五项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推动生态体系发展。一是智慧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建设工程。以中国林业基础数据库和现有的资源监管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基于中国林业云的集森林、湿地、荒漠和沙地监管于一体的智慧林业资源监管平台,实现国家对林业保护和利用的有效监管。二是智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感知,并对海量数据进行灵活高效处理,以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管理、保护和利用水平。三是智慧营造林管理系统升级工程。通过建设智慧营造林管理系统,实现对重点营造林进行核查和监督,及时获取林地真实情况,实现营造林全过程现代化管理。四是智慧林业重点工程监管工程。建设林业重点工程监督管理平台,及时准确的掌握工程建设现状,实现工程动态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规范水平。五是智慧林业文化建设工程。加强林业文化传播,不断推动林业文化体系的发展,重点加快林业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验馆等信息化建设。

4.4智慧民生服务体系

围绕全面建设民生林业的要求,着力解决林企、林农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深化信息技术在林业智慧产业、林地智能分析、生态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构建面向企业、林农及新型林区建设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智慧林业产业培育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与林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发展。二是智慧林业两化融合工程。以企业为载体,加强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应用,提升林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三是智慧林地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林地信息服务平台,基于林业地理空间信息库,建立智能、精准、便捷的林业资源分布图,为林业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林业资源查询管理服务。四是智慧生态旅游建设工程。建设智慧生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消费者、林业生产者等提供便捷化、智能化、最优化的服务,全面提高林业旅游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动态管理水平。五是智慧商务拓展工程。通过林业智慧商务拓展工程的建设,构建一种市场信息畅通、规范、高效的林产品流通新模式,为林企和林农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务,提高林业整体效益,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六是智慧社区建设工程。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构建一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全面提高林区民生质量。

4.5智慧综合管理体系

根据智慧林业发展目标,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优先建设一套智慧林业标准、制度、运维、安全等为核心的综合保障体系。一是智慧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智慧林业总体指导标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类标准等。二是智慧林业制度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日常事务、项目建设实施、信息共享服务、数据交换与更新、数据库运行、信息安全、项目组织等管理办法和制度,为林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三是智慧林业运维体系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维护”的原则,制定智慧林业系统的运维体系。包括运维服务体系、运维管理体系、运维服务培训体系、评估考核体系。四是智慧林业安全体系建设工程。智慧林业安全的总需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安全等,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抗抵赖性,以及信息系统主体对信息资源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崔向华.2003.浅议信息与信息革命.理论学习,(10):25~26

[2]国家林业局.2013.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林业网http:///20130826

[3]国脉互联中心.2010.物联网100问.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李海鹰.2006.信息文明论纲.天府新论,(5):101~107

[5]李世东.2012.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篇8

1林业信息技术的概述和现状

林业信息技术,就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林业产业相结合,采用相关设备及软件,便捷并准确地获取、分析、总结林业产业中遇到的问题,为林业产业的最快、最好的发展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中去,有利于林业产业的精确化和系统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生产资料的损失和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从而使林业绿色化和高收益化。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我国林业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很多领导人员对其并不足够重视,现在我国林业产业的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仍有待发展。例如,将卫星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应用到林业产业中去,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探测我国森林资源总量、荒漠化水平、湿地面积等林业指标,更可以建立起完善的森林火灾预警机制,一旦林业发生火灾,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从而及时扑灭火灾,防止损失的扩大。

2林业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2.1林业信息技术在人员管理上的应用

2.1.1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

传统林业产业的工作人员都是相当枯燥的,他们终日与森林为伴,很少有放松的娱乐活动。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产业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工作人员与外界的交流,使其在空闲时间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娱乐活动,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使其工作起来更加有激情,促使工作更加顺利和高效率的开展。

2.1.2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将信息技术引入林业产业中,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使人员安排和工作量安排更加合理。例如,在进行立业产业档案管理时,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版,储存在资料库中,不仅查找起来更加方便,而且也降低了丢失、保养等费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产业的财务报表等的制作中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可以有效减少错误率,是工作人员将林业工作做得更好。这样,工作人员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对自己的技术进行思考和创新,使林业工作办公更加高效化、知识化、智能化。

2.2信息技术在林业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极为广泛,林业产业将其应用起来,可以极大地增进工作的便捷性,提高工作的效率。林业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设备的支持,比如,在林业产业的工作地点及森林中的值班点安放电脑及网络,这样在开会的时候,值班人员就可以在值班室打开电脑,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来参加会议,值班人员就不必回到森林外的企业,不仅方便了值班人员自身,更节约了企业的大量时间,从而使工作更加有效率。同时,采用投影仪等设备,可以在进行会议或者工作安排的时候,将其投影到大屏幕上,从而使会议内容或工作安排更加明确。除此之外,将遥感技术和卫星成像技术等应用到林业工作中,可以对林业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收集,还可以对林业产业进行更好的监测。利用卫星成像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可以在林区的指定位置快速成像,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的实地调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采用该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估计出林区的面积,林木健康状况等。在林区发生病虫害时,可以很快发现病虫害地点和边界,从而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另外,信息技术中的GiS技术对林业产业来讲,有着很大的实用性,林业产业将GiS技术应用到林业发展中去,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过软件系统的帮助,将整个林区的数据收集起来,储存在电子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运算,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制定出适当的管理措施,市林业产业的管理人员在决策时更加科学,从而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在林业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减轻了林业工作者的负担,使许多繁琐枯燥的工作简单化,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应用前景广阔。作者认为,首先,GpS,GiS以及RS技术将会被广泛运用于林业领域中。这些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而精确地采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如此一来,类似森林资源量等的数据就可以不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对自然灾害如泥石流等进行预测,也可以减少人为灾害,如纵火等,减少损失。对于整个林业来说,可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更全面精确地掌控森林里的实时情况;对于林业工作者来说,工作会更轻松,相应的,对其素质要求也会提高,需要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其次,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的普及,会使林业领导层掌握到更多精准的信息,借助信息技术来分析数据,可以通过模型来预测不同的决策的效果及影响,这样便可以减少风险和损失。最后,林业信息技术化会伴随着网络化,可以拓宽林业的发展道路,摆脱其传统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优势。投资商及潜在顾客,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找到需要的信息。林业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飞跃性的发展。信息技术还在不停发展,林业产业应当跟进时代的潮流,只有抓住了发展机遇,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在新的时代中实现突破性发展。

4结束语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篇9

【关键词】林业;信息化;广德县

1.林业信息化的概述

1.1林业信息化的概念

林业信息化是指在国家信息约束下,进行统一规划与协调,以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和应用信息技术生产、创造、使用为目标的林业管理模式。它的信息化范围包括生产、管理、科技推广和教育。林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可以理解为在林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等领域应用和发展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林业多种效益的全过程。林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含通信、光电、遥感等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1.2林业信息化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1.2.1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

以GiS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林业资源管理信息库,结合林业管理的工作实际,实现林业管理的科学化与信息化,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管理。同时,运用遥感等技术,建立森林防火预警体系、林业有害生物监控体系,以便准确掌握森林火警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扑救和防治措施。

1.2.2促进林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将成熟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林业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促进林业生产、林业产业化和林业管理等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益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提高林业生产率,实现林业的集约化经营。

1.2.3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林业信息化建设将带来林业资源信息的共享,提高林业资源的信息利用程度,实现林产品销售效益兑现,帮助林农增收;将加强林农生产经营与市场的对接,帮助林农规避市场风险,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1.2.4推进林业政务公开、提高林业社会关注度

通过林业信息网站和林业信息系统实行林业政务公开,可以提高林业行政许可工作透明度,让林农和经营者更好地掌握各种林业法律法规和经济信息。建立和完善林业信息网站,一方面可以通过向社会宣传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林业工作成果、森林文化效应,增强社会生态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介绍森林资源状况、林业建设潜力等,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建设,加快林业发展进程。

2.林业信息化建设进展

目前,已初步形成国家和地方级的数据采集体系,建立了数据库。国家林业局实施了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试点示范项目,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和森林资源分布数据库、森林火灾、荒漠化土地和生物多样性等数据库。浙江、湖南、山西、内蒙古等12个省区的数据库示范试点县已建立了森林资源数据库及有关专业数据库。与此同时,国家林业局和部分省级林业部门相继开发了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营造林和林业行政审批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为主体,以省市县级林业部门网站为支撑的全国林业门户网站体系。

3.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林业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林业信息化的应用与建设,最终要靠各省市县级林业部门落实完成,但多数单位领导认为林业工作主要是营林、造林、多种经营开发等,缺乏以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绝大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对林业信息应用技术缺乏了解和掌握,除上级明确规定必须在网上办理的工作外,也不去学习和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信息化的应用与建设。

3.2信息网络不发达,缺少专业技术工作队伍

网站是林业部门政务信息,提供林业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平台建设不规范,不完善,信息渠道少,特别是专业网站严重缺乏;同时,缺少即懂计算机网络知识又有林业专业技能的林业信息人才,没有专职信息录入人员,网站更新不及时,没有固定信息采编队伍,信息量严重不足。

4.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1增强认识,加大投入

林业信息化是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增强以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统一规划,制定好本地区、本单位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同时,要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把争取财政收入、林业自筹资金及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探索多元化投入模式,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软件开发、日常维护、信息采集设备、器材采购等的资金投入,从而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带动林业现代化。

4.2吸收、培养人才,建立专业的技术工作队伍

积极培养和吸收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林业专业技术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开展林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多层次信息化培训,提高务林人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工作队伍。同时,应经常组织开展林农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培养出更多的能熟练使用林业实用信息技术的现代林农。

4.3加快林业综合办公系统建设,完善制度

建立和改造综合办公系统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林业综合办公系统,实现政务协同和网上办公。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制度、网络安全运行制度、信息保密制度等制度,规范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行为,为林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4.4建立诚信体系

努力全面实现林业行业与其他政府部门的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改善基础信用环境,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诚信基础保障。

5.林业信息化建设在广德县的应用

广德县召开了项目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观看了产品演示,审阅了科技查新报告和用户使用报告,经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1)提供鉴定的技术文件和资料齐全、规范,符合鉴定要求。(2)该成果以资源林政管理为对象,从分析资源林政的管理方式与手段入手,基于信息联动建立了资源林政管理新模式。该模式以森林资源的林地、林木为主体,从整体出发,重点研究林权管理、林地征占用管理、林木采伐管理、木材流通管理等资源林政管理关键环节的监管。该模式通过优化流程,建立支撑这些关键环节的、信息联动的多个应用子系统,有效支持资源林政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多业务数据融合与共享,管理环节的统一、互动、联动。在多环节的集成与信息联动方面,解决了林政资源管理中的重大问题。(3)该成果符合资源林政管理的规定,优化了现有的森林资源管理流程,提出了“分级控制、管理互动”的信息联动模式。特别是在林权管理方面,项目将林权iC卡在林权地籍管理、资产评估、抵押贷款、资源流转、森林经营等方面进行应用,对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有效支撑。(4)系统经多家用户使用,反映良好,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鉴定委员会认为,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科]

【参考文献】

[1]董守聪.浅谈电子信息系统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2008,3(1):32-33.

[2]吴志文.论林业信息化对传统林业的改造[J].林业经济问题,2003,23(1):59-62.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篇10

随着我国对林业发展不断重视,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我国林业正在由传统的林业发展观向现代化的林业发展转变,即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以科学技术为发展手段,广泛地提高社会对于保护和参与林业资源建设的意识,朝着林业生态化、产业化、社会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以不断发展更新、高效利用率的林业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经济、生态、社会需求,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具体表现为;

1.可持续发展理念

现代林业要摒弃传统林业发展弊端,打破一味的追寻经济需求的破坏性开发,现代化的林业发展观要求促进生态系统、社会发展系统的有机结合,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的综合发展,既要注重现代林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又要提高林业发展效益和质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意识。

2.科技创新理念

现代林业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随着科技知识的不选更新发展,林业发展更是要树立科技创新的理念意识,广泛地运用科学技术,贯彻到林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过程中来,加强现代林业科技管理水平,提高现代林业生产利用的效率,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结合。

3.产业化发展理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下,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必须树立产业化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林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的发展途径,提高利用林业资源的效率,增强社会管理和林业企业化的结合,不断的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社会化发展理念

林业社会化是根绝我国国情实际,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将现代林业发展经营主体扩大到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上来,改变以往由林业部门独自承担经营的运行机制,在一定的法律、规范、政策约束下,充分调动社会群体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增强现代林业发展活力,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二、现代林业发展技术

1.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林业技术装备上的更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现代林业的发展同样找依靠科技创新,把科学技术贯彻到林业发展建设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来,以不断更新的科技引领现代林业发展,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科学发展人工林建设和生态管理的有效途径。加大营林的科研力度,具体上讲,利用现代科技从林业生产的源头做起,培育良种苗木、抗病虫无性系选育、监测防治虫害,运用科技手段掌握不同环境下的育林条件,同时,积极引进优质造林苗木,为科学营林、生态营林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建立一套涵盖森林抚育机械、生产机械、木材加工制造机械等多个领域和分支的机械化设备和自动化装置,从而加强现代林业建设设备上的更新,为我国现代林业持续、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技术保障和硬件设施。

2.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林业库跨越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的科学管理手段,将信息化和林业发展结合起来,信息化促进林业发展,网络化促进统筹管理运营。一方面,积极推进林业发展信息化的载体建设,加强多媒体设备的装置,从而为林业发展运营提高现代化的信息操控、传输、交流编辑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大力夯实网络基础建设,保障信息网的畅通,不断地更新引进设备,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此外,注意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加强管理技术人员水平,责任落实保障,为我国现代化的林业发展建设一个智能化、信息化、安全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林业跨越发展。

3.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强现代林业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趋势

不断的深化现代林权制度的改革,改变以往由林业部门承担的独自经营模式,广泛地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林业制度上的改革,调动社会参与现代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落实和保障社会群体尤其是农民对于林业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一方面,完善林权主体的改革,规范承包合同,依法登记核实并且颁发产权证,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从而通过制度上的手段将广大社会力量调动到林业发展中来;另一方面,经济推进林业规模经营,不断地强化科学技术支撑和力度,促进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林业发展必须树立产业化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林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的发展途径,提高利用林业资源的效率,增强社会管理和林业企业化的结合,从而加强现代林业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建设水平。

4.完善现代林业发展的制度建设,提供政策上的保障

建设我国现代化的林业,不仅要求技术管理手段上的创新,同时,制度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完善我国关于现代林业发展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促进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关于林业发展的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性限制,主要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态系统的日益变化,完善现代林业发展制度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创新现代林业管理手段,不断更新技术设施,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现代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开创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项目编写组.中国林业现代技术装备发展战略研究[m].2010.

[2]车玉明,于文静.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eB/oL].新华网,2009-06-23.

[3]贾治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实现林业发展宏伟目标[R].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2010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