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十篇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十篇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08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篇1

小学计算机教学年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三、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是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材,查阅大量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取长补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计算机教室还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因此在上机练习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这样培养了学生之间地团结互助地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个总结。

引入图画,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对去年学的画图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画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画画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利用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学习一课的内容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回顾这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我又是新手,但是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小学计算机教学年度工作总结【2】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一学期来,认真、踏实、诚恳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能学有所得,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打操作技巧。现就本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会议及本组开展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升旗仪式。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教师形象,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以真诚与人交往,和其他老师们团结协作,愉快的开展工作。

二、教学工作,一丝不苟

(一)搞好备课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二)抓好教学过程不马虎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尽量让学生来做,同时许多操作都采用让学生先练习,再归纳,后总结的步骤来。

由于初中学习的特点,本学科在教学中只能充当考查的对象,学校给安排的课时也很有限,一周只安排一节课,因此要让学生很好掌握电脑知识,必须注重45分钟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要认真安排每节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搜寻与该课题相关的课外知识,并很好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兴趣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劲,营造融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对差次不齐的学生采用快慢教学方式,对学困生多辅导,多鼓励学生多问。对那些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多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在课堂上我会多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根据本书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更多去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对此我十分重视,在讲完每个案例留一定时间给学生自主操作,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指导,有时也可将某一学生作品做展示,加以评讲,例如初一(六)班的杨康、杨锦超同学,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动手能力强。同时每节课结束前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的来看,今学期的教学工作都完成了任务。

小学计算机教学年度工作总结【3】

弹指一挥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这一年来的工作自己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展望未来,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使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好,寄望明天的工作更为进步,现将20xx年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在思想上能够按照一个党员的标准严以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与老师团结合作,能够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

二、教学工作

作为一个刚转行不久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学研讨、课外辅导等工作都需要向同行多学习,多总结。3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业务。争取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加大备课的容量,加强上课质量,落实反思的分量。

首先,我积极参加钢城片区教研联盟校的各种教研活动,把学来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与时俱进,让新课程也走进我的课堂;虚心向他人学习,跨学科听课,学校有讲课活动积极参加,生怕漏听了任何一节课。认真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当一节课上万之后我总考虑一下,我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我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做好反思,再进行二次备课。

就这样我不断努力探索,建立了激趣导入自主尝试归纳总结练习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自主的接受信息技术课。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上微机课,不再是只想着玩游戏了,而是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有的甚至还能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在辛勤努力之后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认同,这是我几年来最想见到的。虽然信息技术相对于语文数学来说显得相对弱势,最开始还被大家认为是连专科都不算的二课,但是随着我们一代代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让信息技术学科也能成为教育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三、工作室工作

20xx年参加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教育局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成为工作室成员,在93小李发利老师的带领下,全年参与工作室活动总计12次,包括上课、听课、评课、观摩、听讲座、远程教研、课题研讨等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在活动中锻炼提升。全年累计听课40余节次,提交教学论文,教学课例,教学设计各2篇,在工作室其他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是一个个人专业化成长的良好平台,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

四、其他工作

我这学年依然承担了学校班班通设备维护、资产管理、非线性编辑、校园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的管理维护等工作

五、努力方向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思考的少了一些,出现了一些倦怠现象。

2、教科研方面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篇2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计算机自我效能感(ComputerSelf-efficacy,CSe)是心理学家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计算机的学习、培训、课程设置、用户体验研究等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回顾以往关于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的相关研究,从三个发展阶段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研究进行综述,最后总结和展望了这个方向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信息技术教育;综述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25-03

基金项目:温州城市大学社区教育研究课题重点课题(csdx-sjz09);温州城市大学社区教育研究课题规划课题(csdx-sjg05);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Y201328413);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14SCG344)

1引言

“自我效能”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随后在研究者们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关键理念.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也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到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从而衍生出了计算机自我效能感,CompeauD将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一个人对于自己使用计算机完成个某一项任务的能力的自我判断[1],该定义是目前接受最广泛的.研究发现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计算机培训、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等)以及计算机技术接受都有重要影响[2],例如那些拥有较高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人对于计算技术焦虑感低,更喜欢信息技术也更容易被影响,拥有更高的结果预期并且感到使用信息技术有效性高,对信息技术的接纳性和评价更高,后续在信息技术操作上面表现也比一般人更好[3].由于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在信息技术领域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它的测量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关于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回顾以往关于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的相关研究,并从三个研究发展阶段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研究进行综述,最后总结和展望了这个方向的研究.

2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的发展阶段及相关研究

2.1关注计算机任务难度阶段

这个阶段研究依据计算机使用者能够完成的计算机难度水平来测量他们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水平.

murphy等人在1989年编制出了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研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的量表.本研究通过对414位计算机学习者施测,对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最后确定量表.该量表共32个题项,题项是以“我自信”为主句,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研究者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初级计算机技能(BeginningLevelComputerSkills)、高级水平计算机技能(advancedLevelComputerSkills)、主机技能(mainframeComputerSkills)三个维度[4].该量表每个题目都是针对一项特定的计算机任务,这使得被试在对量表作答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而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真实评价;同时受限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本身固有的缺陷,量表所采用的测量模型也有待进一步修正.

Harrison在1992等人对murphy1989的研究进行分析.研究者得出了和murphy量表相似的因素维度,并认为murphy量表中的初级计算机技能和高级计算机技能代表的是微机技能.此外,研究者还验证了murphy量表、计算机态度量表、计算机焦虑量表的并行效度,得出了murphy量表和另外两个量表中等相关的结论[5].

后续研究者例如torkzadeh、pauline、Reza等人都直接或者间接在murphy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得出了项目的因子维度和研究结论,但是不能摆脱与murphy相同的研究局限.

2.2关注学习者主观体验的阶段

Compeau等人在1995年将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代入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CSeS)的开发中,直接从学习者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特点本身,而不是从计算机任务难度出发进行维度的划分,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反复修正测量模型,编制出了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从而颠覆了传统占统治地位的CSe量表,取得突破性的研究进展.该量表共10个题项,施测过程是让被试对一系列假设情境下的任务进行回答是否能够完成,然后对能够完成的任务的自信程度进行1-10评分,这种方式很好地涵盖了幅度(magnitude)和强度(strength)[1].

KateLaver等人在2012年对CompeauD1995年的量表进行修正,编出了老年残疾人计算机效能感量表,使之适用于老年残疾人.CompeauD问卷的题项根据老年残疾人的实际特点修正,并且在问卷的最前面增设了用于排除不具备能力使用电脑的老年残疾人的问题,共10道题项,10点量表计分,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

这个阶段的研究开始将注意力关注于自我效能感这个心理因素本身的特点,以被测试者的主观感受为依据来测量水平.

2.3关注自身概念内涵扩展和测量对象深化的阶段

Hsu于2001年在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不再只停留在计算机技能上,而是上升到对计算机道德层面的研究,将内涵扩展到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道德伦理,并编制出了道德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ethicalComputerSelfefficacyScale).研究者将道德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人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杜绝不道德行为的自信程度.计算机不道德行为有很多方面,例如使用盗版软件、侵犯他人隐私等,该研究中的量表测量针对个体对自己不使用盗版软件行为的自信程度.该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合法使用和保存、劝阻非法共享行为、合法共享软件,共12道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7].

Stephens在2006年为了测量商业专业学生和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编制出了商业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BCSe),将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扩展到了具体某一专业人群.该量表包括了商业专业人群在日常专业活动过程中常用的13类计算机技能,例如处理邮件、文件管理、文件压缩软件使用等,每类技能都包含了题目不一的题项,总共102个题项,采取封闭式回答(是/否)和10点量表计分相结合的方式[8].

JamesBrown在2007年编制成人计算机效能感量表(CSeSa),研究者希望该量表能够作为区分不同主观计算机机能的不同年龄成年人的测量工具,同时也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课程培训的评估中.CSeSa包括计算机硬件效能感、软件效能感和网络效能感三个维度,每个维度12个题项,总共36个题项,釆用李克特6点量表计分,研究结果表明CSeSa具有良好的信效度[9].

thangarasu在2014年在其研究中提出了面向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编制出了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teacherComputerSelfefficacyScale),该量表涵盖了教师职业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常用的6大类计算机操作机能:基础计算机操作技能、word操作技能、excel操作技能、ppt展示操作技能、因特网操作技能、教师计算机使用技能,每一类技能包含11个题项目,共66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该量表针对专门职业进行编制,为今后其他不同职业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研究提供了借鉴[10].

这个阶段的研究在继承关注学习者主观体验阶段的研究理念的同时,开始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内涵进行不断扩展,同时将测量工具的研究深化到了专门针对商业专业人群、成年人、教师职业等特定人群的测量.

2.4国内关于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李宏利在2004年对国外的自我效能感(ComputerSelf-efficacy,CSe)研究进展和CSe对计算机操作的重要影响进行了综述,该文章希望通过对国外研究的综述,为国内研究者展开对CSe心理学研究提供启示.文中探讨了CSe的分类问题,在原有CSe分类(一般CSe与特殊CSe)基础上,提出了软件CSe与硬件CSe,最后讨论了影响CSe的各个变量以及这些变量间的关系[2].

王靖在2010年编制出了国内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作者在对1986-2006年间CSe研究历程的梳理和分析中,延续CompeauD等人的研究理念,从学习者本身出发将CSe划分为三个维度:幅度(magnitude)、强度(strength)和普遍度(generalizability),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题项.经过3稿的修改,最终形成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3个维度,16个题项,釆用里克特5点量表计分[11].

张中科在2012年编制出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自我效能感问卷,将CSe的研究内涵扩展到了应用软件,而不止是局限于原有的硬件、网络、特定人群等等.该问卷包含3个维度:控制效能、操作效能和学习效能,总共24个题项,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计分[12].

其他国内研究者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衷克定在2007年采用Barbeite2004年的CSe问卷做了针对国内在校大学生特性的修正,并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13];陈秋珠在2012年中小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了初步编制[14];孙先洪在2013年在研究中采用albion2001年和mills2003年的CSe问卷做了针对高校教师进的改编和信效度检验等[15].

国内近几年已经有不少关于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的相关研究,但是主要集中于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研究前较窄,研究也不够深入.

3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看,国外关于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的研究已有了2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三个研究发展阶段,目前已经有了较成熟的量表其中包括许多针对特定人群的量表,但在国内文化背景下不并不一定适用.国内尽管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在近几年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目前研究对象单一,主要以大学生群体为主,并且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测量工具.因此对于国内的研究者们来说,未来应该对国外成熟的量表进行更多的本土化研究,或者在自我效能感理论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同时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各个领域和人群带来深远影响的背景下,未来研究者们应该开发出符合时代背景发展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例如在社会在入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发移动设备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探究移动设备自我效能感的心理结构,以及与传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老龄化趋势日趋加速的国情下,开发针对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量表,研究和帮助计算机老年学员等等.

参考文献:

〔1〕CompeauD.Computerself-efficacy:Developmentofameasureandinitialtest.miSquarterly[J].1995,19(2):189–212.

〔2〕李宏利.计算机使用中的自我效能感[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4):561–566.

〔3〕KherHV.,DowneyJp,monke.alongitudinalexaminationofcomputerself-efficacychangetrajectoriesduringtraining[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13,29(4):1816–1824.

〔4〕murphyCa.,CooverD,owenSV.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theComputerSelf-efficacyScale.educationalandpsychologicalmeasurement[J].1989,49(4):893–899.

〔5〕Harrisonaw,RainerRK.anexaminationofthefactorstructuresandconcurrentvaliditiesforthecomputerattitudescale,thecomputeranxietyratingscale,andthecomputerself-efficacyscale[J].educationalandpsychologicalmeasurement.1992,52(3):735–745.

〔6〕LaganàL.enhancingtheattitudesandSelf-efficacyofolderadultstowardComputersandtheinternet:ResultsofapilotStudy[J].educationalGerontology.2008,34(9):831–843.

〔7〕KuoFY,HsumH.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ethicalcomputerself-efficacymeasure:thecaseofsoftlifting[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01,32(4):299-315.

〔8〕Stephensp.ComputerSelfefficacyScale:accseementoftheComputerLiteracyofincomingBusinessStudents[J].2006,34(1):29–46.

〔9〕BrownJ.DevelopingandUsingaComputerSelf-efficacyScaleforadults[C].in:24thannualConferenceonDistanceteaching&Learning.2008:1–5.

〔10〕thangarasuS,DepaulSV.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teacherComputerSelfefficacyScale[J].Journa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2014,19(1):33–39.

〔11〕王靖.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问卷的开发与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2):90–97.

〔12〕张中科.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自我效能感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2.

〔13〕衷克定.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理论探讨,2007,5(169).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篇3

【关键词】计算;兴趣;动机;速度【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74-02

通过我多年在数学教学中的观察、考查、分析、总结,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我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总结得出如下几点做法:

1让数学计算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新教材常常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中,生活需要数学,也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使用的方法有:

1.1创设不同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计算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难,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把计算生活化,常常创设一些生活情境,玩游戏、制造故事情节、媒体辅助等方式,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掌握知识。例如:在表内乘法教学时,我们创设这样的一种情景: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们进行比赛计算5+5+5+5+5+5+5+5和9+9+9+9,看谁算得又对双快?”孙悟空笑着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它们的得数是40和36。”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出用乘法口决来计算。这时我就介绍乘法的意义,通过创设这种生活中故事情景,同学们兴趣特浓,而且很快掌握了乘法口决。

1.2探索计算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借助生活经验去探索计算的策略,往往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算理常常是我们感到头痛的事情,我们不妨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例如教学加减混合计算“46-18+15”时,学生就可以结合平时乘公交车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思考:原来车上有46人,到站时后门有18人下车,前门有15人上车,这时我们可以先从46人中去掉下车的18人,再加上上车的15人,当然也可以把46人先加上上车的15人,再去掉下车的18人。像这样,抽象的计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撑,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也经过一翻梳理和提炼,上升为不同的计算策略,真正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口算、笔算和简算能力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对口算、笔算和简算教学有了强烈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的学习动机,他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专心致志,同时也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从而使其口算、笔算和简算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1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口算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这一特点,我把部分练习创设成了游戏,比如:在“小小邮递员”这个小游戏中,把口算题做成一个个“信件”,在黑板上贴出若干个“信箱”,每个“信箱”写上口算题可能得出的结果,然后把“信”发给学生,让学生担任“小小邮递员”,来完成这项投递任务。这时同学们个个都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致,跃跃欲试。这个游戏不但有趣、参与性强,而且还可以立即反馈结果,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口算也跟学习数学实践课一样有趣。此外,我还设计了“夺红旗”、“开火车”等口算比赛,并适当评奖,激发学习动机形成。

2.2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笔算能力。笔算教学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练习课。如果老师仅以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只会让学生感到笔算更加枯燥以至产生厌恶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练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可通过笔算找朋友、抢答等游戏活动以及改错、判断、选择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3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简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说:昨天老师到市场上买苹果,苹果是每千克9.6元,我买了1.1千克,店主很快就算出了总价,你们知道店主是怎样算出来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以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实用,那么学生就愿学、乐学,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

3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优化小学生计算速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运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通过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1学会科学思维方法,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然后再算括号外面的。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算的含义。所以学生通过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分析、总结简算题的数字特点,从而悟出这类题解答的规律。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篇4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教学改革;计算机水平;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是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切入点,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与改革[1]。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00个国家和地区有来华留学生,占比为89.3%[2]。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国内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之一。然而,由于留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其计算机素养与国内本科生相比差异明显[3]。为此,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期望通过对留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调查,调整教学模式,为提高留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2—2014级全体留学生,共242名,其中男生106名,占总人数的43.8%,女生136名,占总人数的56.2%。他们分别来自15个国家,除去一名美籍华裔,其余都来自非洲、亚洲,其国籍情况如图表1所示。2.调查方法:采用书面问卷调查,随机抽样,三年间共发放纸质问卷216份,收回216份,其中2012级79名、2013级78名、2014级59名。数据录入excel,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为97.2%,再运用SpSS进行相关统计分析。3.调查内容。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方面:(1)学生使用计算机频率及上网情况;(2)学生入学前已学习计算机理论及常用软件技能掌握情况[1];(3)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兴趣及需求情况。调查内容涵盖了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能力、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等等,确保调查内容全面具体[2],条理清晰简练。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计算机拥有情况及上网用途。关于拥有计算机情况:除去2人未作答,只有7人没有电脑,5人拥有电脑但没上网,其他202人均拥有电脑且已联网,占总人数的93.5%。关于使用计算机频率:181人回答天天使用,占总人数的83.8%;18人说每周都用;17人说偶尔用;无人表示基本不用电脑。由此可见电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对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依赖性较大。在学生上网情况中,三年用于学习的比例分别为92.4%,83.3%,81.4%,逐年下降,而用于浏览网页、社交及网购的比例明显增长,2014级分别达到86.4%,78%,71.2%。一些外国留学生自学能力不足,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浏览网页、聊天购物等等,采取应付考试的态度学习。2.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能力。(1)大多数学生曾经学习过计算机理论。2012级被调查学生入学前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达67.9%,2013级为79.7%,2014级达81.4%。多数学生(其中2013级均超过半数以上)入学前已经接受过基础理论、软件和硬件的学习,而在数据库、编程方面则较为薄弱。(2)现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部分重叠。关于软件操作能力:有2人未作答,其余有192人回答学习过软件操作,占总人数的88.8%。如表1所示,绝大多数同学对word、excel、ppt软件有一定的操作基础,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达到熟练程度。(3)计算机课程兴趣。在所有被调查同学中,34.3%同学表示对本课程非常感兴趣,50%同学表示兴趣一般,15.7%同学表示一点都不感兴趣。该数据显示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授课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篇5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农林院校;教学;实验

0引言

我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进程中,积极营造交流、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教学氛围,开展深度科研协作,努力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我校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以来,曾先后多次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正是在此背景下,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开展高等农林院校“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如何改革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课程授课令人深思。

1课程现状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简称计算机组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和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该门课程呈现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其原因在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和知识点繁、杂、抽象。为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作者自2006年春开始讲授本门课程,结合多年的教学、教改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2教学优化过程及实践

2.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补充科技前沿知识

由于该课程具有概念繁杂和内容抽象的特点,且每节内容都可扩展开独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对计算机系统的五大部件和实现技术都进行详细讲解,为此学院及系部每年组织各类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大纲,研讨教材重点、难点和疑点,确定实践环节;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新任教师试讲等。

2.2强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抽象理论的科学验证,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采用清华大学教学实验机teC-Xp,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实验过程中增加附加的设计型教学实验任务。在授课过程中讲解实验机中的设计思想,让学生清楚了解硬件的连接及程序的实现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内容逐级深入的方法,使教学试验机的设计思想逐渐渗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2.3因材施教,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为使课堂授课丰富愉悦、内容饱满活泼,为使学生能尽快融会贯通,这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并贯穿授课始终。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2.3.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互动式板书与ppt教学手段

结合教材内容,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设计ppt,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概念,提高学习效果。如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中讲授计算机执行ax2+bx+c,以学生熟悉的C语言知识,板书介绍非常重要的地址概念,引导学生熟悉用户程序存放的内存单元地址、自定义变量地址,ppt动画展示运算器的加、乘运算的基本过程。

2.3.2客观真实的案例教学法

对感性认识不强的计算机组成概念,使用案例教学法可帮助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如在讲解多体(存储器)交叉存储系统时,通过下述案例,以科技文献及图片素材让学生逐渐了解并掌握大型机(或巨型机)中多体交叉的知识点,有助于后续Cache命令率的学习。

2.3.3科学地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生活化、形象化的类比教学法

作为专职专业课教师,任何时候都可通过课堂中的点滴小事与学生交流,询问他们是否已理解了授课内容和难点、重点知识。作为授课中“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真诚关注、鼓励、教育学生注重专业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为避免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避免死记硬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采用类比教学法,形象生动、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计算机中艰涩的概念,最后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如存储器,犹如仓库,计算机中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按地址寻访”,是指计算机根据地址寻找内存单元和io部件,地址的概念正如现实生活中区别某人的身份证号码,或现实中的座机号码,或计算机网络中的ip地址。总线中的异步串行通信犹如食堂排队买饭、火车站排队买票等,逐比特的传输;应答信号如通信双方握手一样,成对出现。Cache与主存地址映射过程是本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将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射比作火车座位的对应机制,有助于学生对Cache地址映射的理解。讲解寻址方式时,以去宿舍找学生作类比,若已知学生的具体宿舍号,则为直接寻址;若询问宿管办阿姨,则为寄存器间接寻址。介绍运算器的功能时,指出运算器只做一件事,即算术逻辑运算,其余均不参与;控制器的功能就是大总管,控制并管理计算机所有的行为和操作等等。

2.3.4强化重点,当堂消化难点,采用专项典型习题讲解法

我校采用的教材是由唐朔飞老师主编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由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以及学生考研的需求,通过对大纲的重点难点知识第四章CpU与存储器的连接、高速缓冲存储器,第六章计算机的运算方法及第十章CU的设计的典型例题、习题进行讲解,能有效巩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预留少且精的课后题,以再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鼓励个性化发展,完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贯穿授课及实验过程的始终。本门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整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课程考核基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随堂测验(占总成绩的10%)。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在重点章节后进行随堂测试,主要考核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及掌握情况,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2)验证实验及设计型实验(占总成绩的20%)。规范实验教学,严格考勤制度,采用单人单机的形式,主要看重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轻实验报告成绩。对学生的实验验证报告、设计型实验的完成状态以实验截图的形式提交,实验完成后当场验收并给出验收成绩。在所有实验完成后,提交相关代码及实验文档,并给出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成绩由三部分构成:验收成绩占50%,报告成绩占30%,实验考勤占20%。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该课程一直沿用闭卷理论考试;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与分析水平。

4总结

鉴于我校地处西北及正处于“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战略时期,以及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的特殊性、重要性,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从理论授课、实验验证、课程考核等多方面同时进行教学优化,以上整个教学过程优化的思考与实践,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为高等农业院校,我院的本科毕业生受到了国内知名it公司的好评和青睐,在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迅雷、网易、美团网、去哪网等公司就业,不少已是部门负责人,连续四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8%,年薪10万元以上的毕业生每年在12人次以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还有一些距离。“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的课程教学优化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学习、更新、优化、探索、总结,才能持续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持续有效地满足新时代下学生不断增长的求知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仁甫,邓名万.iBm370系统结构及其发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85(5):1-7.

[2]刘彬让.研究型农业大学国际化办学问题的思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6):30-33.

[3]唐朔飞,刘旭东,王诚,包健,熊桂喜.“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42-45.

[4]王革,张景书,杨胜良.对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4-17.

[5]徐正春.CRaY-1计算机系统简介[J].电子计算机动态,1978(4):19-33.

[6]张宏鸣,孙健敏,李书琴,刘晴蕊.高等农林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5):58-60.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组织

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1],自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其原因是由于计算机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2]。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在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育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使得现在大多数毕业生理论有余,岗位技能相对不足。许多毕业生甚至需要较长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生产实习作为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多数高校目前采用的教学形式为组织学生在校内机房编写小程序,或到实习单位参观,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水平和实际软件开发过程,或联系实训基地直接由企业指导培养。尽管各高校对生产实习十分重视,并想办法改革实习模式,但目前高校生产实习仍然面临着诸如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经费短缺、实习效果不理想等困难,教学质量不容乐观[3]。

经过近几年生产实习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提出了一种校内进行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实习基地选在校内机房,实习任务由指导教师根据理论教学及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制定,实习指导由学校多名专业教师负责,实习内容为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已结题项目或教师在研项目的

开发。按照这种模式组织生产实习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节省实习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现状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生产实习主要有三种形式。

(1)企业参观。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直接参与到计算机及相关企业的生产环节中,但是目前计算机企业多属于民营、外资或合资企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另外,参观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计算机产业多为高科技产业,从表面上看软件公司内部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相同,学生参观根本看不到实际软件开发过程,更不可能参与到企业软件开发工作中。毕竟大部分企业或公司都不想因为学生实践而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另一个影响实习单位接纳学生生产实习积极性的原因就是实习经费不足,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增长的速度。

(2)校企联合。目前,有些企业和高校联合成立专业化的实训基地,严格按照生产实习的本质要求,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为高校解决生产实习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些实习基地依托大企业,面向高等院校,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到生产一线参

作者简介:路莹(1970-),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及多媒体应用;唐晓君(197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李晓红(1978-),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件安全、智能控制。

观学习的问题,另有专门培训老师指导,保证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这种实习基地既有浓厚的现代企业氛围,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经验,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这种实习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但是,这种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形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需要学生在实习时支付一定的费用,从学生角度考虑,承担费用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这种实习形式风险大、成本高,因此大多数高校没有采用。

(3)校内组织进行。面临实习企业难寻、培训实习成本太高的难题,有些高校选择校内进行生产实习的方式。这种方式大多以指导教师布置实习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并以报告形式上交结束实习。实习过程从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和验收环节等考查,与普通课程设计相类似,学生虽然拿到相应的学分,也锻炼了基本技能,但由于缺乏企业氛围,学生不能很好的建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映射。而且,一旦教学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抄袭现象,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经多年的探索和改进,实行了一种基于校内组织进行的新生产实习模式,主要从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设计以及实习验收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实践,这种实习方式可以依据实习的要求,从实际应用考虑制定实习方案,针对性强、组织合理,教学效果明显。

2生产实习模式实践

2.1实习流程

经过几届学生的实习实践,新的校内生产实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其实习流程如下:

(1)实习要求及安排部署;

(2)实习任务讲解;

(3)分组实践;

(4)中期检查;

(5)实习答辩、总结。

2.2具体措施

从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及实习验收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要求及安排。

(1)教学组织。生产实习之初,由指导教师布置了多个在研/结题的教师科研项目或某企业已完成项目,组织形式采用集中式管理,即在生产实习过程中,

学生统一在专业机房集中实习,安排多个指导教师,每天都有教师值班答疑。集中进行生产实习既方便学生讨论、交流、答疑,又方便指导教师充分地把握实习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

(2)教学管理。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晚上可以加班加点,专心设计项目。开发阶段,完全模拟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并要求学生采取自愿原则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设计。每组3人,每个小组安排组长(项目负责人或称项目经理)一人,组长的职责是:组织成员进行项目调研、模块划分与任务分工、接口的确定、进度的监督与协调、集成测试等。

实习期间安排中期检查环节,指导教师按照实习最初制定任务要求及日程安排检查实习进展,针对学生开发过程、开发进度、开发难题及开发组织等给予监督与指导,一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实习中期检查结果以文档形式留存,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

此外,实习期间要求各小组及时进行项目总结。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将同组学生集中起来,针对当天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想法,集体讨论问题,这样就能够做到日日有收获、天天有提高,从而锻炼自己的实战水平和组织经验,小组项目小结结果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开发结束后整理写入实习报告。

(3)教学设计。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作为主要实习方法,题目实用性强,一般安排指导教师的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或使用某企业已完成的项目案例。这样,学生在校内即可进行客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答疑式讲座,使学生深化对软件工程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库等相关理论的认识,了解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开发规范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第二阶段是案例分析,针对生产实习题目,提取几个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软件生产的基本过程、方法及开发技术;第三阶段是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综合运用指导老师前面所讲到的知识,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开发任务。

因为有相关理论课的教学基础,实习第一阶段以答疑的形式进行。实习第二阶段,指导老师针对软件公司的风格,选取几种主流开发技术案例进行讲解指导(C#,Java等)。安排一名指导教师负责一个案例讲解(对应一种开发技术),便于学生理解项目思想和相互沟通,指导教师也可以重点对某一技术开发过程进行答疑。讲解结束,将案例源程序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编程参考。实习第三阶段,学生自选主流开发技术,并按照企业的开发规范进行开发。

(4)实习验收。实习最终成果包括软件和文档以及用户操作手册。考核是检验实习水平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对于促进实习教学质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考核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既要考核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也要考查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考察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纪律性等内容。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效果,我们实行分阶段考核,各阶段成绩综合在一起构成最终实习成绩。最终实习成绩由平时表现、中期检查、实习答辩和实习报告四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10%,中期检查占总成绩10%,实习答辩占总成绩4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40%,汇总后总成绩以等级表示。

中期检点是考察其开发进度,内容包括调研程度、开发平台及环境的选取是否合理、需求分析是否充分,开发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延迟等。

答辩重点考察软件功能、实现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界面友好性等,对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适当加分。答辩流程为组长汇报软件的设计思想、主要技术、任务分工等情况,并演示软件,指导教师提问各位成员所设计的模块。老师根据项目完成效果确定这个组的等级,按照工作量大小再确定组内各成员的等级。

实习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上交,重点考察其规范程度,文档是否齐全,书写是否认真等。

2.3实践检验

经过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方法组织、设计和管理,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尤其采用阶段性考核,以现场答辩形式验收实习成果,能够检查学生的真实技能,以及算法的复杂性、程序的规范性等方面。通过中期检查和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定,既能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也能考察各位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领悟能力、工作主动性、团队合作情况等综合素质。学生实习报告内容是对实习系统化的记录过程,能反应其文档编写能力,并训练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网站规划等思维。

3结语

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力,是每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应该积极采取举措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当然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式可以说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习经费严重不足、不能实现校企联合的情况下,寻求教学上的改革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校内进行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该实习模式下学生不仅能树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资源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同时团队精神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臣.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6(24):17-18.

[2]陈幼明,王立群.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2):26-28.

[3]王春枝,熊才权,欧阳勇.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1):84-86.

explorationforproductivepracticeteachingofmajorinComputer

LUYing,tanGXiao-jun,LiXiao-hong

(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DalianpolytechnicUniversity,Dalian116034,China)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篇7

(一)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具有迅猛的发展速度,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并不能够完全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更新步伐,所以教学内容滞后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中。例如,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是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adobe公司在2013年7月推出了最新版本的photoshopCC,这令版本photoshopCS6成为了adopCS系列中的最后一个版本。然而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在photoshop教学中仍旧以adopCS系列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当今社会中的计算机技术代表着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计算机学习者也应当追求学习内容的创新,而存在于普通高校中的教学内容不仅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难以实现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而教师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解决,只能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仍旧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例,教师需要在机房及其中安装最新版本的photoshop软件,并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了解photoshop最新版本的最新功能。

(二)师资力量不足

普通高校的扩招推动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同时也对包括师资资源在内的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受到历史背景、地理区位、基础条件以及知名程度的影响,计算机教学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十分艰巨。而为了实现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普通高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以及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面临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生比例偏高;师资总量不足;具有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结构较低;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总体不太理想;高素质的师资引进难度较大;学术骨干以及学科带头人缺乏。从作为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主要力量的青年教师教学特点来看,青年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但是却普遍具有远大理想,搞科研、写文章以及对成果的追求热情远远高于对计算机教学改革作出研究与实践的热情,部分青年教师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难以展现出自身的才能,认为自身业务发展被制约。另外,部分青年教师并不是毕业于师范专业,所以他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欠缺灵活性并且自身的教学能力欠缺系统性,这导致了他们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随着普通高校扩招,许多青年教师往往在上岗之后直接参与计算机课堂教学工作,这种急于求成的现象导致这些教师难以完成角色的转变以及适应角色要求,使他们在承担较重教学任务的同时没有太多精力开展教学反思与总结。

(三)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我国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并逐年增加,而以黑板+粉笔为主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具有着较为明显的波动,由于在这种教学方法中,面对较重的计算机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不能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较差的可视性不仅影响着教师讲解的准确性,并且加大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难度。从理论教学来看,普通高校计算机理论教学中简单的复制课本段落进行阐述的现象仍旧客观存在,在此情况中,教案规划的统一性和与时俱进性欠缺,并且教学过程欠缺创意,所以学生会感觉理论课教学过于乏味与枯燥而难以提高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从实践教学来看,许多普通高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开展自由的上机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任务驱动以及学习目标,学生的基本知识难以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有效内化,并且学生的技能也难以得到锻炼。

二、我国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一)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在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方面,不仅要重视实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科学性,同时有必要与学生的特点以及需求相适应。虽然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快的更新速度,但是事实上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并不能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更新,这是教学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的。因此,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至少要包含两部分: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二是计算机前沿技术与知识。前者需要重点强调,而后者则只需要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总而言之,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与时效性,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难度还是层次都应当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依据。

(二)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在有限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了解计算机前沿知识是每一位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师需要面对和研究的问题。为了实现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视公共课教学团队建设。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来统一制定某一章节计算机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共同探讨来确定教学内容与优化教学方法。同时计算机公共课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对学生特点、专业性质以及工作需求做出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规划,从而确保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通过以老带新来推动青年教师成长。在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要高于骨干教师,并且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数量较少,所以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的提升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在组建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可以让青年教师参与公共课教学实践,当青年教师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后再参与专业课教学工作。在此过程中,老教师应当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与培养,其内容包括教学方式的选用、教案的编写、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同时普通院校可以指派老教师来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实行责任制来推动教师群体中的交流,并对计算机教学作出优化,使青年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走向成熟。

(三)教学模式创新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篇8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也有长足的进步。国家更加关注网络信息工程的发展进步,相应的关于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教育教学也引起关注。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使大学生更快的、更早的、更接近科学技术的前沿,更加崇尚科学,更加尊重科学。

 

1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含义

 

计算机软件(ComputerSoft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用户,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较高的总体效用,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必须通盘考虑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以及用户的要求和软件的要求。

 

软件的含义应该是:

 

1)在运行时,能够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

 

2)程序能够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3)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

 

2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前景

 

软件技术的诞生的原因是人们想要操控计算机,想要计算机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一些设定的、复杂的事情。在早期的计算机中,由于软件还没有开发出来,导致计算机只能做一些大规模的计算活动,计算机成为一个庞大的计算机器。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要求也提高了,这就促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个人笔记本电脑也随之诞生出来,人们借助计算机软件做一些复杂的人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人们对计算机软件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促使计算机软件行业的日益发展。

 

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软件行业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也向计算机软件行业加大投入,比如说资金、人力、政策、物力的大力支持。国家将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各个领域中。比如说在医学领域中,将医疗信息化、物联网、电子购物、银行支付以及各种安保工作等等,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为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数据显示关于计算机软件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几年,中国软件的产业以平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中国计算机软件产业总额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计算机软件的企业规模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从事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人才越来越多。计算机软件相关的产品取得较大的成果等。种种情况说明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在蒸蒸日上,发展劲头势不可挡。按照发展趋势,计算机软件行业未来的发展投资重点应该放在对计算机软件需求较大的地方,比如说医疗。金融等公司。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重点扶持的领域应放在‘云计算’或者是‘物联网’等发展较快的行业。

 

3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全面计入,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毕竟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就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计算机软件教学缺乏科学论证,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存在明显欠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专业设计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增加,一些较大的计算机软件动辄就会有好几千条操作命令,还有就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大部分要求英文编写,这就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数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的学生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对一些软件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力偏低,教师不得不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辅导,这会影响教学进度。计算机软件教学缺乏科学的论证。

 

2)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堂教学比较偏重操作训练,学生较为缺乏相关计算机数字设计原理的背景知识。计算机软件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化设计工具,计算机软件的出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用计算机软件触及数字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数字设计的思维方式。现代的计算机软件课堂教育教学比较偏重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训练。教师应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层面出发,是学生尽可能了解计算机软件设计的背景知识,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重点讲解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原理,思维方式。

 

4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解决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意义重大。会对社会上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计算机软件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加快计算机软件进步的步伐。

 

1)对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论证,完善教学体系。高校要改变传统的对于知识更新速度的认识。目前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更新速度以天为单位。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投入工作,不断更新。

 

2)优化教师的教学安排。目前在高校中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老师会一人承担多门课程的情况,让有经验的一线老师教学任务集中到一门课程或者是两门课程,减轻他们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有精力研究自己所教的课程,反复反复,做得多了就精通了,做得更多,就成为专家了。保证所教的计算机软件课程达到所要求的深度。

 

3)优化学生的课程设置。保证学生所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专业课课时,计算机软件专业课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将其在进行细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这三个阶段的课程。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信息化文明的发展,这对计算机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关注程度,相应的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要有很大的关注。有了成功的教育,就可以培养成功的人才,才可以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计算机软件行业才可以有长足的进步。培养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较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篇9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当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激烈科技竞争环境,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神圣使命,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本科学习的入门课程,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打好程序设计编程基础,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无形的促进。实验是程序设计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只有经过编程实验的磨练才能熟练掌握程序设计课程的技巧。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一定与实验结合,熟练掌握编程技巧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对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持续性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改革程序设计教学,使之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成为培养实用性、创新性人才的平台。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构建新型的教学机制。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学生不仅理论水平要高,实践能力也要强。

1改革目标

2008年我院试行大类招生计划,第一个学期是新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爱好,激发学习兴趣,这一阶段的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不紧密,程序设计的实验教学也一样,实验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简单,不重视实验教学,理论与实验脱节,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一年级新生由于高中时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对所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掌握程度不同,多数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普遍偏低,大多数同学只见过计算机,而没有实际操作过。我们发现以往的学生如果在一年级时,没有打好编程基础,后续课程需要编程序时则无从下手,也不了解如何进行调试、测试,后续的专业课程更无法入门,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他们今后几年的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另外,忽视程序设计实验教学,还会制约学生日后创新思维的发展[1]。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为目标,尝试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尽快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偏低同学的操作能力,克服学生对编写程序的恐惧心理,让新生的编程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改革思路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

作者简介:黄荔(1963-),女,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庞雄文(1972-),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徐永广(1970-),男,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司徒锡康(1949-),男,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

力的主要途径。当今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功能已由过去单一教学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开发研制为一体。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形势,必须深化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学生群体时代特色的增强,强调以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将成为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必然选择。

成功的教学改革应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训练,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习惯。实验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综合性与完整性,更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2]。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改革。

(1)队伍多元化:参与教学改革的成员来自同一学科和专业,既有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也有长期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学人员,体现了教学与实验交融、优势互补、教学方法渗透的特色。

(2)内容求变化: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内容,建立一套适用新生基本技能学习的内容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联系起来。

(3)方法求创新:以一门实验课程研究探索为基础,通过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研究探索与实践应用并行的方法,拓展为计算机方向适用并具有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

(4)成果求突破:建立一个狠抓计算机专业基本功的教学模式,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程序设计学习过程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描述,形成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程序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3改革内容

针对原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实验”的情况,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进行大胆而有效的改革尝试,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3.1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课合并为独立课程来开设。形成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为程序设计的后续实验课程提供教改样例。

按照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加强基础专业能力的培养,从强基础、重实践的指导思想出发,总结以往学生学习的情况,在第一个学期开设32个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

3.2形成新的教学内容

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对每次实验课编写具体的实验教材,形成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后课程安排如下。

(1)将“计算机基础实验“作为必修课程,总课时为32节,安排1个学分。每周安排2节教学学时,以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要求预修课程有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程序语言基础(C++语言基础)。

(3)课程授课面向对象可以是各专业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和“C++程序设计“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4)明确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实验教学为主线,紧扣基础,循序渐进,面向编程应用。首先使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office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网络的基本使用,作为学生以后学习的铺垫。接着通过对C++程序设计的教学,使学生能把理论上学到的C++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结合到实践编程中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C++语言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无论以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明确课程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实验1:微机的基本操作(4学时)。

了解实验课程的总体要求,掌握上机实验的基本操作与步骤,了解window操作系统的界面,掌握“计算机基础实验”实验课程中涉及的基本软件操作(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及上网的基本知识)。

实验2:VC++程序设计的入门基础(4学时)。

掌握C++单文件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掌握C++单文件程序的输入、编译、链接和运行的过程。掌握标识常量和变量的定义方法、各种运算符的功能、表达式的运算。

实验3:控制结构程序设计(4学时)。

掌握三种程序控制结构的程序设计和执行过程。4学时中用0.5学时对计算机基本操作进行堂上作业检查。

实验4:函数、作用域(4学时)。

掌握函数的定义及其调用、参数的传递,变量存储特性,作用域。

实验5:程序设计小专题(4学时)。

综合实验2~4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程序设计方法的综合运用。

实验6:数组、结构体、指针(4学时)。

掌握使用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程序设计方法,了解结构体的简单编程方法,了解指针的简单使用。

实验7:程序设计大专题(综合性实验6学时)。

开发一个小型系统。了解程序开发环境调试工具的使用,掌握小型系统的开发过程,了解用该语言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涉及的内容包含“程序语言基础(C++语言)”的大部分知识点,主要包括三种基本的控制结构、函数和函数调用、数组、结构、指针,还有一些必要的知识点,包括windows界面的程序开发、windowsapi调用、windows中的画图功能,需要学生了解这些涉及到类的声明和调用的额外的知识点。

(6)课程需要的实验环境。

主要仪器设备,硬件有多媒体计算机;软件有windows2000/2003/Xp、VisualC++6.0;实验时每人1台设备。

3.3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

以实验课堂上的教学和学生操作为主,以实验室课后开放时间所进行不同难度的练习为辅,并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生进行教学和培训。

我们在实验室方面作了调整,主要是抽调实验教师专职担任实验教学,聘请本科毕业生做实验管理和技术维护的工作,全天开放软件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上机实践和自己选择上机题目,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教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难度进行调整。

3.4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实验考试题库、考试软件,在期末对学生进行实验考试,作为实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课程期末进行实验现场上机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本课程总成绩包含平时成绩、综合性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3],并按以下依据进行评价。

(1)综合性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程序设计大专题完成的效果和实验报告给予评分。

(2)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学生的实验报告给予评分。

(3)综合期末考试成绩和上述各项平时成绩,评定学生的总成绩。学生总成绩=50%的考试成绩+20%大专题实验+30%平时成绩。

(4)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全部使用计算机完成并提交电子版本的实验报告。这是因为学生上机的实验结果(程序)都已在机器上通过,学生可以方便地把实验结果加入到实验报告中,老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也能及时验证学生的实验结果(程序)。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验报告的同时也是对“实验1”内容的复习巩固。

(5)注意提交电子版本作业的报告雷同问题,对抄袭引起的报告雷同问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4改革的实施

为了使改革更有效地进行,在确定改革目标、思路和做法后,我们在2007级新生中做试点教学,并为2008年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做好准备,2008年新生正式按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安排教学。实施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

4.1专题研究

分析整理前几年“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现两者关系密切,它们都是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内容的入门课程。因此我们决定将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合二为一,作为一个新的实验课程“计算机基础实验”,初步确定新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计划。

4.2拟定教学计划和内容

分析两门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的公共部分和不同部分,并加以整合,形成“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的初步计划、内容和结构,课程有针对性地编排一系列对应的实验以帮助学生巩固课程内容的学习,改变过去由教师完成理论教学后学生自行上机的做

法,并按计划查找、收集、编写有关的教学材料,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与新的实验课程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4.3探索与实践

我们在2007年新生“程序设计实验”课中试行新的教学计划,学生按照“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计划进行实际上机操作,由于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较过去更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实际操作能力大大提高,更易于掌握相应的课程内容,我们在试行过程中仍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它和理论课程一样,我们也将其实验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处的正式课程管理,期末考试安排在学校统一的考试周进行,学生成绩由教务处统一管理。根据“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以上机完成指定的内容的形式进行考查,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构建实验考试题库,开发考试软件,以适应新的课程的需要。

4.4实验教学大纲的构建

我们及时对2007级新生实施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方法和手段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构建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修改考试题库,修改、调试考试软件,为2008年大类招生的教学改革实施做好准备。

4.5新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实施

我们在2008年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中实施新构建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用以验证新教学大纲的合理性、适用性,并使用考试软件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再一次总结了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修改教材,修改考试题库,修改、调试考试软件。

5结语

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高等院校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完成此项目标和任务,我们对程序设计教学的改革方案和思路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针对学生特点教学的新体系。自从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各高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大力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而不是仅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这样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4]。

实践证明,重视教学体系改革,严格执行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革,就能完成新世纪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乔宪遐,郑焦.网络环境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操作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207-209.

[2]雷东升,郑全英.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讨[J].黑龙江教育,2006(10):65-66.

[3]卫绍元,王彤,卢曼惠.优化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225-226.

[4]单志龙.浅谈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教科文汇,2008(8):81-82.

StrengtheningtheFoundationandpracticeofprogrammingReformsand

explorationsofprogrammingexperimentalteaching

HUanGLi,panGXiong-wen,XUYong-guang,SitUXi-kang

(SchoolofComputerScience,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

计算机教学年度总结篇10

2020学年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成才。计算机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的钻研和创新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并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严格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讲究效率,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二、计算机教学工作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本人将备课分三个方面:①备教材: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科技等前沿信息,对教材系统、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②备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③备教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提倡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教案全部采用电子教案,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意课堂管理,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三、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