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十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十篇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46:33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篇1

关键词:工程教育;应用能力;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tn0-4;tm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8-0107-01

引言: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存在着实践与理论脱节、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与企业实际要求有距离、实践课程中学生主动性发挥较少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具有工程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进程中,应对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的、规范的改革,以推进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1确立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在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纳入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之中,明确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电工电子技术的核心目标之一,发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导向性作用,切实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在将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纳入教学目标后,应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的内容,深化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相关内容,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首先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实践活动的开展,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解决实习、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保障电力设备、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在教学目标中应明确规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哪些课程为实践类课程,并要求开展实践活动,对实践活动的次数、内容做明确的规定。如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正弦交流电路”的教学目标中,应明确规定正弦交流电路的实践课程不少于2节;“直流电路”的线路设计、剥线和接线、照明电路等实践课程应不少于6节。其次在教学目标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其教育的主体为学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中,应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定位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如在数字电路的教学目标制定中,其教学目标应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即通过数字电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数字电路。

2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2.1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主人,其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实践活动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应用翻转课堂时,教师可根据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知识及能力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化处理,设计符合学生可能达成的探究性任务,然后通过微信、钉钉等,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并在课堂之中进行展示。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方式不做限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向其他学生口头表述,也可以通过ppt、动画、视频演示,让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推动课堂教学进行的动力,弱化教师的命令、干预式教学。如在逻辑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可布置制作定时器的探究任务,在将定时器的原理、功能等资料发送给学生后,要求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完成定时器的设计,或是将其制作出来。在学生完成定时器的设计和制作以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分享彼此关于定时器制作、逻辑电路运用的心得体会,教师适时的活跃下课堂氛围,推动课程的深入进行,让学生能够不断反思逻辑电路的运用,进而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电路的能力。

2.2引导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新时代下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展示愿望,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变化,并基于这一心理变化开展教学工作。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摈弃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即对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学习完以后,才进行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转变为引导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凸显实践活动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作用,扩大电工电子技术实践课时数,为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中的实践,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如在直流稳压电源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对直流稳压电源产生概念性的认识后,便组织学生运用实验器材,尝试组装直流稳压电路,并检验直流稳压电源在直流稳压电路中的作用,以验证所学知识的实践性。

3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篇2

一、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是符合时展的需求,符合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教学模式。电子电工专业是生活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现代工科毕业学生最基本的岗位能力与技术,因此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势在必行。

(一)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

以实践为导向电子电工技术教学,综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社会生活中有关电子电工技术的问题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电子电工问题的解决探索出新的途径和方法,这样也能够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电子电工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切实以实践为导向来进行电子电工教学,能化死板枯燥并且深奥的书本理论知识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行动,打破学生厌学的心理,并且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际解决电子电工问题的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能够促进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独立工作能力

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就是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切实以实践教育为主,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积极组织各种电子电工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电子电工的实习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电子电工技术是工科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是其他深入学习的基础技能,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从而为以电子电工技术为基础的学科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日常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条件。社会与企业是以学生的能力与技术来衡量学生的质量,而不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就为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技能基础。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生活,更有效率地进行独立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与技能。此外,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也是切实推进教师参加培训,提高电子电工实际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迫切需要。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应变能力和坚强的个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归根结底是要加强学生电子电工实际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切实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电子电工实践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多个人的协同合作,相互帮助,这样就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协调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在电子电工实践教育中,在真实的企业环境或者模拟的实践环境中工作,需要每一个学生在电子电工的设计、组织、规划、生产、销售、管理等实践活动中相互配合,需要每一个岗位的通力合作,这对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主义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电子电工的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个时候老师加以指引和辅导,能够切实促进问题的解决,能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与挫折的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同时,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因此其职责与任务也各不相同,但是每一位学生也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与问题做出回答与解决,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总之,无论是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健全的个性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都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能力,因此这样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如何实现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

(一)制定电子电工技术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技能重要性的教育

电子电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切实培养出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对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护、生产等需求的专业技能高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提升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法码,必须切实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重要性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配合老师的实践教学,切实在实践教学中锻炼自己的实际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电子电工专业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包括职业技能方面的目标和职业态度方面的目标。首先在职业技能方面,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有:掌握电子电工基本元器件的使用原理,能够对基本元器件进行检测与维修;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掌握常用的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对常用的电子电工仪表机械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能够明白电气装配图与电气原理图;对于一般的电路问题和简单的电路故障,能够进行科学正确的处理,能够安装和调试模拟电路;会识别、测试电子元件以及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等等。在职业态度方面的目标主要有:具有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具有极强的应变与协调能力,具有顽强的个性,勇于克服困难与挫折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具有电子电工方面规范的操作意识,具有电子电工安全文明安装调试,文明生产管理的意识;具有爱岗敬业,服务群众,遵守相关行业规章制度的道德素质。制定科学的电子电工职业发展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促进学生探索出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应用电工电子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电子电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条件

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不同于实验教学和模拟教学,而是要切实让学生到实际的电子电工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到实际的电工电子环境中去学习实际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电子电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条件。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学习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系起来,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校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实习,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切实培养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直接面对工作岗位的能力。对于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大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的模式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由于电子电工专业需要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需要面积比较大的场所,同时需要技术精、业务好的电子电工专业人才进行组织与管理,对于学校来说,这样大的投资是非常大的负担,为了解决设备与引导人才的问题,可以充分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来解决设备的不足。校企合作模式加强电子电工主要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切实改善学校在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方面的设施不足、资源不足等问题,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具有丰富经验的电子电工师傅请进课堂,同时也能把电子电工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打破了纯理论的说教和机械式的记忆灌输,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社会活动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充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加上对理论的掌握与理解。此外,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通过建立让学生在真实的电子电工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置于真正的电子电工生产环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受到真实的电子电工企业文化的影响,受到正规的电子电工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

(三)完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标准的考核制度

考核模式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切实完善电子电工技术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标准的考核制度。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院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电子电工专业的特点,紧紧围绕着“实践导向”与“职业技能”,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的教学理念,切实改革和完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的考核方式,保证考核方式符合时展的需要,符合专业特性的需要。因此,在电子电工专业的考核上,必须切实划分为两个部分,并且要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标准进行考核。一方面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考核,因为只有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尽量减少在电子电工实践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另一方面,要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标准的考核制度,因为,实践能力是电子电工培养目标的根本,只有扎实的实际技能才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必须切实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标准的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协调应变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工作技能。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篇3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工作过程系统;课程研究

一、前言

目前,当代企业和社会已经从传统的运转模式走向以过程为向导的新运转模式,在工作时除专业技能以外,关键能力、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也是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工作条件。现代的教育方式应该围绕解决综合问题进行教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应该针对“解决社会工作综合型问题”进行转变,这种复杂的教学模式,会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其中的社会的因素也不能小视。所以说,教育的模式应该尽快打破传统模式的种种束缚,科学的把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学生能力进行联系,所以在开发方法方面应该注意实现后面三点:一是从主观意义看来,我们应该把工作当中过程进行整体化分析,而不是对那笑细小的工作点进行专研;二是重点培养创造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适应能力的好处;三是构建学习过程时,应该看重“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习过程完整”。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可能让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并保证这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抽象发展过程不是一个人能力发展该有的过程形式,其学习过程是要具备情景化和具体化的,因此,职业学习中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工作过程学习”和“课堂学习”,这两个方面可以在学生的学习历程当中化为一个整体。课程开发必须将资格研究(包括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其基础是整体化的职业分析。

作者有幸到德国进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德国这个工业强国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和基于行动过程方面的课程开发方法作者都可以熟练的运用,并且让开始计划好的任务圆满完成――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领域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作者在北京的回国学术报告会上进行发言,德方和我国教育部门的专家团队都对作者所表意见深深赞同。

二、总体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确定

要确定实际的教学目标,需要考虑的方面有两个:

1、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国家的教育结构息息相关。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政治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符合条件规定的企业(规模中等偏上的企业、企业集团中技术一般的企业)进行调研;根据所选企业中岗位的相应要求,分析岗位上的典型任务模式,结合企业员工的各种要求进行课堂设置。

2、学生个人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应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哪里,从而制定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领域确定

当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就要进行教学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了。其课程要极富职业工作方面的特色,在以后的工作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领域进行确定。简单来说就是解构整个学科的传统体系,重新构建新的行动体系,同时对国家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规范进行科学集成。

1、工作过程分析:根据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典型工作的分析,从而了解工作的基本流程。

2、行动领域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与学校领域的结合,成为实用的综合领域。

3、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三)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组成学习领域课程的结构要素,是课程方案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化。换句话说,学习情境是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背景下,将学习领域的目标描述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化,构成在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

实际上,学习领域是课程标准,而学习情境则是实现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的具体的课程方案。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产品、现象、工艺等等,学习情境因学校因教师而异,具有范例性、可替代性和迁移性的特征。

(四)教学的实施

教学实施主要强调行动导向的教学及其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前提是实践条件的准备师资的配置以及教学方法选择。

1、实践条件: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主要的体现是专业“一体化教室”装备的使用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满足在企业的教学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2、师资配备:实现行动导向的教学,必须处理好校内教师与企业培训师的分工、协作问题,并需及时进行适应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职教教师主要承担“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任务,而企业兼职教师重点在实践教学方面发挥优势,特别是来自企业的订单项目以及顶岗实习环节的实施等。

3、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五)教学设计的优化

学生就业后,通过毕业生反馈、专家论证和企业调研等,进行下一轮的学习领域、学习情境修改和改进,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施方案。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一)经济社会背景

1、产业构架和产业规格。应用电子技术是国家重点看重的教育专业之一。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发展规划是受到国家各部门的重点关注,国家鼓励全面开发大中小型元件和新式集成电路,从更快的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山东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山东省“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了着力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战略目标,并把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放在第一位。这就为本专业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山东电子产业区域优势明显。山东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也是电子电器产品强省,有海尔、海信、浪潮、鸿富泰等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同时山东也是电子电器产品的销售一级市场,世界及国产品牌都在抢占山东市场,纷纷在山东开店、设厂,形成了明显的电子行业区域优势从全国范围看,已经形成广东、山东、江浙、京津唐四大电子产业区域。

2、人才需求。多数企业都需要应用电子技术的人才。从国家产业部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给出的数据看到,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并没有多少,全国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只有四十多万人,但是每年毕业人数只有不到十万;从山东这个电器大省每年给出的数据来看,全省每年都需要一万五名应用电子技术的人才,来填充各行业岗位的需求。

就业岗位发生变化。作者在经过了海尔、海信等三百余家大中小型电子企业用人情况调查之后发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产品的技术不断的升级,新型科技的不断采用,其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的岗位也随着变化。电子电器技术与销售岗位、技术服务岗位、产品管理岗位,是企业给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所提供的工作岗位,这些也是比较常见的岗位。电子电器技术销售及服务岗位:电子产品的市场销售、维护、电子维护网络的开发和管理,其中的技术元素特别的多。在这些岗位当中人才更为紧缺的是,高端电子产品的销售和技术维修岗位,在这个岗位中急缺高素质人才。电子电器产品管理岗位:主要有电子电器生产出来之后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装配、调试、检验、设备维护和生产管理,以及电子电器新产品的开发计划。最后说到电子电器工艺岗位,这个岗位关系到电子电器生产时的工艺是否到位,所以说高素质的人才在这个岗位当中也是屈指可数。

企业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企业选择人员,都要求,人员不仅要具备强大的职业能力,例如,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还要具备较高的情商,如团结精神、人员交际、敬业精神、行业洞察力等,即员工的能力是要多面化、全面化的。

(二)工作任务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整体工作过程是由数个小型工作进程所组成的。企业的这种理念也可以使用到职业教学当中,可以把其转化为教学式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岗位人才。从电子技术方面看来,相对于的职业标准国家是有所制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国家所制度的职业资格标准与鉴定指标进行融合理解。

(三)行动领域确定

行动领域的具体解释是工作生活当中的情景构架,与原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活和社会动态等一些情景结构所合成的任务总和。另外从企业方面看行动领域,是按照企业所指定的计划进行活动的领域,以达到完成企业工作的目的。

(四)学习领域确定

行动利于教学归纳中包含了学习领域,这种规划是按照教学流程进行的,对教育领域进行规划后,用于以后的教学行动领域当中。职业教育当中的职业行动领域存在每一个专业的学习领域当中。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给定的学习时间这三个基础因素,是学习领域构件的重要零件。想要表明学习领域的特性就需要目标的具体描述,而任务的学习则让学习领域更具专业化、精确化。当学生在进行该领域的学习时那么学习目标的描述就是得到的完整学习效果,可以使用职业行动能力进行描述;而任务陈述具有细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功能;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作为基准学时,可灵活安排。

四、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让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大的提升,保证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能得心应手,从而让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为社会和国家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李佩禹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示范性建设方案[R].2012.

[3]田栋.探讨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J].世界家苑,2013(6).

[4]梁超.关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职教论坛,2012(29).

[5]任国灿,汪宋良,邵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0).

[6]曹小英.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0).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篇4

关键词:行业标准;职业需求;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教改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30301051);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项目序号834)

tm1-4;G642

一、现在民航电子专业中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基础类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工程实践性强、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课程的奠基石。目前,电子技术类教材多为通用类教材,内容偏重理论推导与计算,没有针对某个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重点内容分散,学习周期长,压缩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不能够体会民航领域对电子技术类知识的要求,而真正遇到飞机维修中的电路图,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1-5]。对民航领域的工作岗位的知识需求以及所涉及的典型元器件都不能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课程内容不适合民航院校的需求,民航院校重在使用仪器仪表而不是设计仪器,基本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联度不够,所以很多内容过难,学生掌握不了。二是生源情况比较复杂,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专业基础差距大,教学中不能一刀切。三是示例教学内容少,缺少相关行业的示例,教材中基于行业标准的示例基本没有。因此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但对于本行业中的专业涉及的典型电路的分析、元器件的作用不会付诸实践。同时,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内容过于陈旧,难以体现本行业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需求、以及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和民航领域的电子电路图等,不能了解本行业的基本电路和扩展电路以及分析方法。

总之,现有教材没有针对性、重视计算忽视应用、理论性比较强,不适应民航高职院校学生的使用。制约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对本行业所需基础知识情况不了解。

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三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融合,三门课程密切相关,模拟电子技术是基础,无线电通信是飞机通信与导航的基础,而高频电子技术是通信与导航的基础,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内容[4-5]。数字电子技术是转换器和运行基础,民航领域的电子设备的维修人员需要掌握基本原理和维修技术,另外维修人员执照考试涉及的电子技术基础的内容划为m4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项目提出了基于行业标准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融合的改革思路,达到缩短课时量、增加实用性、减少计算量、注重R盗煊蛐枨蟮牡缱蛹际趸础类课程的改革目标,改革后的教材注重领域知识的渗透和应用,根据执照考试的内容简化计算、注重实际元器件的特点及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电子技术基础能力为目标,有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全方位全过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依托行业标准确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课程必须依托行业标准进行教学改革,使课程符合职业需求、服务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航空机务维修学院各个专业,尤其是飞机电子专业和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在承担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现行民航领域所涉及的电子基础知识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掌握民航领域电子技术的动态,进而掌握专业课程学习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所进行的航空电子设备测试实训和飞机电子系统定检实训及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做好准备。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民航高校是为民航领域培养专业的人才,学生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应该适应民航职业的需求,满足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根据调研发现,作为一名机务维修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知识,比如二极管、三极管、放大器和各种门电路、接收和发射装置等等,而这些知识在飞机维修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从民航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标准、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行业标准、职业岗位、素质要求、执照证书几方面所需要的电子技术知识,进行论证,总结了民航高职院校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建设情况,详细对本行业的工作任务、职业需求、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本课程组学习当代德国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基于行业标准的课程改革和教学组织。本课程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开发路径如下图所示。

课程组通过对民用飞机维修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作用,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恰当地在各教学环节融入行业标准、飞机维修规范、团队协作等内容,将该课程建设成为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训导和孕育学生创新成果的教学平台,使之成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特色基础课程。本课程所有的任务都是飞机维修岗位的真实任务,课程组还针对737-800型飞机航线维护编写了课件。这样当学生真正进入专业课或者校外实训基地进入工作岗位后,不会有“陌生”的感觉。

三、以民航飞机常见电路类型为载体确定课程内容

通过对飞机维修专业电子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子产品调试与维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行业标准和相关的职业需求,按照典型性、完整性、实用性和代表性的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确定课程内容。本课程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进行整合,将学习内容划分为5个部分,各个部分知识从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学习。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讲授各类电路的工作原理,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电路设计、检测、调试、维修能力。例如二极管对于民航领域来说需要知道特殊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如图1所示,a380SSpC电子组件中的光纤耦合器中发射机是采用发光二极管,接收机采用三极管做成。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及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学以致用。

(a)电路板

(b)黄色圈出的核心电路结构

图1a380SSpC电子组件中的光纤耦合器中发射机电路

四、以工作任务单进行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主要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做到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民航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设备更新快的特点,为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民航行业的发展状况,结合飞机维修岗位的培训考试大纲和“岗位资格证书”的内涵要求,增加岗前培训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对民航行业的岗位技术要求、技能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进行分析,确定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完善的实践训练体系,围绕岗位关键能力组织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民航高职教育特色。

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方法中,最大的改革是采用了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虚拟企业,虚拟任务,将“教、学、做”相结合,理论实践融为一体。

为了促使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实现,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课程组在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最突出的是两个方面:切实有效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和建设与利用网络资源。课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考核应该以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原则。不再用传统的仅凭期中/期末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法,考试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重视学习过程的检查考核。平时成绩按项目评定。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总体上突出工作任务与实践项目的完成过程和效果。考核的项目主要由团队项目业绩及团队项目的个人考核和个人平时表现三部分构成。

五、结束语

课程改革是一项实践性很强、应用性广泛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后续实践的验证其有效性,从而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这也是高职院校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具体体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基于大量的教学资源,突出了以行业为标准、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了毕业就上手的职业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文根,职业高等教育“双型”课程模式特征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3):67-72.

[2]陈振源,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关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新教学大纲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43-45.

[3]田秀红,刘宝庆,郭彦,试论电子技术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3:125-127.

[4]于卫,江丽莉,孙薇薇,电子技术基础综合设计系统的设计与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28-32.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篇5

1培养规格和目标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简称eDa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领域的一门新技术,它以计算机软件为工作平台,融合微电子、计算机、现代电子理论等学科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应用能力和现代电子技术的设计方法,提升电子、电信类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开始,把“计算机辅助电子设计和分析、仿真(pRoteL、ewB、eDa)等软件的熟练使用”纳入学生培养的核心技能之一,为本地区电子设计行业的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了一批从事电路绘图与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制版技术人员、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师助理和小型电子企业技术应用与设计人员等高技能人才。电子设计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面向电子设计自动化应用能力和现代电子技术的设计方法,提升电子、电信类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电子设计行业的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电子电路绘图与pCB设计及制版技术人员、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师助理和小型电子企业技术应用、技术革新与设计人员等。

2培养的内容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导向”理念来开发构建培养电子设计自动化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即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到相关企业的工作岗位调研岗位职责,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纳汇总技能培养的典型工作任务;把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引领到学习领域的课程,构建实施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遵循学生认知学习、职业成长两方面规律,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形成特色课程。依据培养的目标,走访苏州市工业园区、高新区内飞利浦、诺基亚、华硕、三星等著名企业,基本明确电子设计自动化工作岗位的职责。在此基础上,重构电子设计自动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工作结构和知识结构,归纳汇总出十大典型工作任务:电子电路原理图设计绘制,电子电路pCB设计绘制,电子电路pCB制作,CpLD开发工具的使用,CpLD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CpLD的时序逻辑电路设计,CpLD的图形输入法设计,CpLD设计的VHDL语言实现,CpLD设计的仿真、下载和调试,综合CpLD应用的设计实现。根据归纳汇总出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基本电路、元件为基础,到电子CaD技术(protel电子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起步,再到电子电路的仿真设计、pLD(programmableLogic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与应用,最后是eDa综合应用及开发技术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硬件到软件、从实物验证到数字仿真的课程内容体系,形成电子设计自动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3培养实践

3.1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实现教学过程特色化,教学建设精品化

课程的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综合采取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利用电子设计软件平台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基于网络的电子设计、仿真、验证等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效果。通过4年的建设,课程链中的课程已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实训),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的教材分别获省级、院级精品教材建设立项,并于2009年12月正式出版使用。

3.2课程教学案例化,实训内容产品化,实战内容项目化

电子综合设计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综合实训和项目实战3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途径实现。学习内容以产品、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课程链中的模拟电路是以生活中的典型产品如整流器、助听器、楼道感应灯、手机充电器等作为内容载体;电子CaD课程、电子装配与工艺、eDa技术课程分别以电子元(部)件、单元(功能)电路或较小应用系统案例为内容载体;电子综合实训、eDa实训以出租车计费器、多功能数字钟、交通灯控制器和频率计等产品为载体。实战内容主要通过参与各类具体的科研项目实现,包括学生主持申报的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3项和教师主持、学生参加的项目1项。

3.3技能培养过程标准化、职业化

课程链中的课程都有与职业资格高级工种相容的课程标准(大纲),课证融通,教学基本要求是电子高级工,设置以任务引领型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学习和岗位职责范围为主要形式,内容教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力求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力争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篇6

【关键词】五个对接电子课程体系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教改尝试,这里笔者将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电子专业)在课程改革中的尝试和实际做法作简要介绍,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以市场调研为基础找准专业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确立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我们在2011年下期组织了电子专业专业课教师开展了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调研了海尔、格力、tCL、四川凯越光电、柏狮光电以及当地多家家电维修店、四川职业学院、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16家大中型企业和单位。调查涉及电子电器制造、产业和维修、销售等领域。调查的对象有一线员工、毕业学生、班组长、车间主任、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长、企业老总等,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深入企业考察、与负责人和员工交谈等形式,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及中职生今后的升迁途径,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确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确定学科课程标准提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通过对调查情况详细分析,并经过分类、归纳、总结,形成了电子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电子电器生产、销售和维修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安全意识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产品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从事电子电器产品装配、检验、调试、维修能力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通过调研,专业培养目标更加切合中职学生实际、企业需求,更能体现人才成长的需要。

2.改革课程结构创新育人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结构需求,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232"课程体系。即: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两条腿走路即"2";课程结构分为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企业实习课,并开设三个专门化方向"3";课程内容实现与双证书对接,即"2"。

我们将本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为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礼仪等,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类为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采用基础平台加专业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开设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单片机技术应用等基础平台课。开设三个专业门化方向,即:电子产品装配方向、家电维修方向和维修电工方向。专业技能课着重培养学生从事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转岗的能力。

第三类为企业实习课。我们将教育部规定的顶岗实习一年分散到各学期:第一学期军训一周、企业见习一周,着重培养学生国防意识、爱国爱党爱军队的思想品质、训练学生遵章守纪、一切行动听指挥、适应集体生活,增强对企业感性认识,了解企业、了解专业;第二学期末至第三学期初(主要利用寒暑假),学生到企业参加四个月企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体会挣钱艰辛,通过实习还可挣回近三年学费,并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学生分别到企业专业对口实习两周,熟悉企业、熟悉工作岗位、增强专业技能;第六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学期,强化技能、实现学生到技术工人身份的转换,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三年中,各专业三类课程比例大体相当,文化基础课1154学时,专业技能课1220学时,实习课累计1320学时,各约占三分之一。调整后的课程结构既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制三年,其中在企业顶岗实习累计一年的要求,也更加符合中职生从学生向技术工人转换的成长特点。

3.按企业要求设置课程,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学校与广东大东俊通、重庆海尔集团、格力电器、富士机电、四川凯越光电等多家企业和区域多家家电维修店签定了校企合作、定单培训协议。我们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联办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企业定期接受实习学生;学校聘请工程师、技术员到校上课等。比如,去年春节以来,我校与海尔集团联合招收了四个"海尔班"共计200余人。我们按海尔集团的要求,调整了课程结构,融入了海尔文化、加强了维修电工、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的学习等内容;学校聘请了海尔集团的工程师陈元等4人作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兼职教师;海尔集团从一年级开始每期安排企业工程师到校上课,并将根据教学进度,向学校提供海尔冰箱、空调、热水器等生产器件作为电子专业学生校内实习的实训设备设施和器材;还为联办班学生设置了奖学金。学校还多次组织召开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积极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工程师对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面建议和意见。去年4月份以来学校先后安排了10春、10秋电子班70余名学生到重庆海尔集团顶岗实习。在去年春节和今年暑假,学校安排了10秋、11春、11秋和三个年级的学生到大东俊通电子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短期实习,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再全部回校学习,挣回实习工资平均达8000余元。

4.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习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以往的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科性质浓厚,理论、实践分割严重。为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对传统学科课程进修了整合,将理论实践融为一体。我们将电子专业原来四门基础课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工技能》、《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能》整合为两门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将《电子测量》、《材料与元件》、《电子产品结构工艺》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为了进一步适应中职生学习特点,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我们从去年12月开始,组织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等,这些课程打破传统的陈述式性质的教材体系,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轻应用性等缺点,按"做中学、做中教"的指导思想,先实践、后理论和先感性后理性的认知规律来组合教学内容,并将实践课融合到各章各节中,同时还配备了大量实物图片、教学课件、仿真软件等来加强直观性教学。目前,这些教材分别由高教社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真实生产环境,我们以工作过程导向,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编写了技能实训项目教材如《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维修电工》、《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等。还在全校推行项目教学法:学生每完成一个实训项目,都将制作一件可以看得见的产品或作品。这样,教学环境更加贴近真实生产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职业素养。

5.改革课程内容,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标准的衔接

为了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我们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并改革专业各学科课程内容。为了让学生既能获得毕业证,又能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我们在课程上加强了与职业工种的对接: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维修电工》对接维修电工初、中级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CaD》、《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对接无线电装接工初、中级;《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对接家用电器维修工及制冷设备维修工初、中级。这样,电子专业学生就可以考取无线电装接工、维修电工、家用电器维修工或制冷设备维修工等工种等初、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在课程标准的设置上参照各工种应知应会标准确定科长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们按照初级工、中级工的应知应会标准开展教学,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从二年级开始,我们每期开展一次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这样至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均可考取1-2各工种的技能等级证书,专业双证制比例达97%以上。我校电子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关系如下:

6.探索中高职衔接机制,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以前的中职教育,过分强调就业教育,把中职教育办成了终极教育,导致学生无希望、没追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也使得职业教育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为了打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我们一方面提出了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把学生在校时间由原来的四学期调整为五学期,第六学期一部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部分留下继续学习参加高职对口单招考试或对口升学考试;另一方面调整课程结构,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了高职对口升学课程。比如,电子专业开设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单片机及应用》是目前四川省高职对口升学必考内容。第三是积极探索中高职的衔接机制,今年我们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建立了中高职衔接试点班:与高职教师一起研究研究了试点班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确定了哪些知识技能在中职阶段上,哪些知识技能在高职上;还与高职学校的老师一起编写中高职衔接课程大纲和衔接教材;学生的学习成绩每期上报高职院校;按计划定期聘请高职院校教师到学校上课等。目前,电子专业学生基本形成了就业班、对口升学班、中高职衔接试点班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

近两年的课程改革带来了丰硕成果。2012年电子近200多学生毕业,其中升学本科院校22人、职业技术学院45人,其余学生全部推荐到大、中型企业工作,一次就业率大95%以上,对口就业达70%。2013年参加全市中职生技能竞赛,学校获团体一等奖;电子专业被省教厅推荐代表四川参加全国中职生电器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作技能竞赛。通过行的课程改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材易懂、易学,学风、教风空前浓厚,也有力推动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篇7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开始于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代表的国家一系列教育文件的颁布,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文件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各高职院校针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各种待解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地位与目标不明确;

2、课程教材缺乏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3、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缺乏职业能力性;

4、课程教学欠缺职业素养培养。

三、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2、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5、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四、具体实施

针对以上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多年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及专家的沟通与研讨,进行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如下:

1、明确课程地位和作用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课程地位及安排如下图:

2、定位课程目标

职业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进行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爱岗敬业,团队协作;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掌握维修电工(中级)相关数字电子技术知识。

3、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与理念:以电子产品研发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兼顾电子产品研发任务、职业资格考试及企业需求来选择知识;基于电子产品研发过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序化知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仿真工作场景”;基于职业能力要求,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电子产品研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最后通过实训任务使学生能够自我构建知识、态度、技能和经验。

具体实施如下:

1、教学项目设计:以数字时钟产品项目研发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

2、项目分解为四个任务:

(1)任务一:组合逻辑知识体系;

解决数字时钟译码显示模块;

(2)任务二:时序逻辑知识体系;

解决数字时钟进制计数模块;

(3)任务三:脉冲产生电路知识体系;

解决数字时钟秒脉冲产生模块;

(4)任务四:任务整合及项目考核;

完成整体设计,通知构建整体设计连接思路,完成产品制作。进行项目考核。

4、教法与学法设计

专业教师的教学是知识教学与素质教学的结合体,教师的言传身教与以身作则是学生建立职业知识体系与职业素养的最佳途径。所以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特点,进行以下教学方法设计:

学生通过《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的学习,在教师的教与自身的学的过程中,主要掌握关联学习法、自问自答法和实验验证法。

5、教学资源

授课教师必须为“双师素质”教师,利用校内仿真实训车间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与学习。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课外辅导。自编教材及实训指导书。

五、实施效果

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先进性《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再进行《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通过以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专业学习建立了浓厚的兴趣,找到了电子技术知识学习的感觉,再学习较抽象的《模拟电子技术》也会比较容易理解。并且学生在校内外的电子大赛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企业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反馈良好。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篇8

《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1],作为港口电气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该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课程在港口电气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其先修课程为《电工基础》,后续课程包含《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现代传感器的综合应用》以及《pLC控制系统的应用与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本文将从课程的设计理念与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的考核等方面详细阐述《电子技术》课程在港口电气技术专业的教学研究。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依据

(一)课程设计理念

在课程的设计理念上,我们遵循这样一条主线:依据港口电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港口电气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岗位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分析就业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进而开发出基于电子产品装配为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二)课程设计依据

通过对港口电气技术专业学生所从事的岗位分析来看,其主要有三大类就业岗位群[2],分别是港口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保,港口电气设备维修与故障排除,港口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结合上述三大类就业岗位群,将港口电气技术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定位在以港口装卸机械为主的港口电气设备管、用、养、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下面将从职业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要求分别阐述《电子技术》课程在港口电气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职业知识要求。对于港口电气技术专业学生在基本的职业知识上要求掌握港口供配电及港口机械控制和维保知识、机械与液压相关知识、pLC与变频器相关知识以及专业英语等,同时对于模拟、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职业能力要求。在职业能力上,作为该专业学生应该能够排除常见的电气故障,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对电气控制电路进行维保,能够巡检港口设备和线路,同时能够规范记录总结各项技术文件。对于电工工具的规范使用,安全正确使用电工电子仪表以及元器件的选型,装配和测试等相关职业能力可以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进行培养。职业素质要求。作为港口电气技术专业学生在职业素质上应能够适应港口一线脏、苦、累、险的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安全用电意识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具有在完成设备维修和安装调试等工作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能够自主学习港口电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完成项目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港口电气技术专业总体培养目标,我们确立了《电子技术》课程的整体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根据给定的电路原理图完成典型的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与故障检修。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电子技术》课程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分别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装配、焊接、测试以及故障排除的方法,能选择并正确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表完成基本电量的测量以及良好的安全用电和自我防范意识,能够自觉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查阅和整理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等[3]。

四、课程内容设计

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学内容。针对港口电气技术专业特点,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分析《电子技术》课程所培养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行业和企业对应的职业标准来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着重强调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对于与实际工作联系并不密切同时理论知识较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淡化,在安全作业规范、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课程内容体系重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项目。我们同企业共同编写了项目教材,在课程内容上对电子技术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合、续化,形成六个以真实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制作项目,六个学习项目分别为直流稳压电源制作实例、晶体管放大器制作实例、函数信号发生器制作实例、三人表决器制作实例、智力竞赛抢答器制作实例和数字钟制作实例[4]。在这六个学习项目中,既涵盖了以往传统课程的知识内容,又使学生在电子产品装配项目下学习,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了专业技能和基本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在教中做,在做中学。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结合实物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计算机仿真法、实操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在实物演示法中,我们通过在课前事先用面包板搭建好成品电路进行演示,通过现象观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以及最终实现的效果。在实操法中,我们将班级的同学分成4人一组,设组长一名,课前领取面包板、元器件和导线以及工作任务单,学生通过任务单明确任务,识读电路原理图,由组长进行分工,个行其责,通过仪器仪表正确地对发放的元器件进行质量检测与判别,利用面包板进行电路搭建,通电前的交叉检查,通电测试,如果电路出现故障能通过资料的查阅,利用仪表进行故障排查,最后进行成品的展示,小组之间相互评阅,教师总结点评。在计算机仿真法中,对于较难理解同时又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我们通过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进行虚拟仿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6]。

(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此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论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通过机房、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实现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利用学生的社团活动、电气协会、电器“雷锋班”、创新设计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利用业余时间为广大师生进行义务电器维修。总之,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拘一格,丰富教学手段。

六、教学条件

为了满足《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需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构建一支从年龄、学历、职称上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加大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培养,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国家、省级的骨干教师培训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更新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深入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之中,共同参与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难题。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学校配备了电子仿真实训室、焊接实训室、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室等实验实训室,满足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需求。

七、课程考核

《电子技术》的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六个项目的综合成绩即为课程成绩,每个项目都由知识考核、能力考核、素质表现和成果展示四个部分构成。即每个学生每个项目的成绩由笔试成绩、实操成绩、项目制作过程中的素质表现成绩的个人成绩和最终小组的项目成果展示成绩组成,最后再将每个项目进行加权形成整个课程的最终成绩。课程的考核是港口电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关于职业知识要求、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的充分体现。

八、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篇9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优化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55-03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现状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确保专业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并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各高职院校都加强了专业及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于专业课群的建设工作,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基本还处在课群中各课程分别建设的阶段,重点还放在各门课程独立建设上面,而对课群中各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统筹、协调还未能高度重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随着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及社会发展成为各院校热门专业,如何建设好该专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电子技术人才,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联系密切,从而容易造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在教材建设中,由于缺乏有机联系,开设的课程不配套,不能很好揭示出该专业知识的内在有机联系,形成学生的知识盲点,并且造成教学各方面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些将严重影响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因此,认真进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的优化整合研究及实践,使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结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成为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优质专业的前提条件。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分析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现代电子技术行业,应适应高科技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可从事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在进行大量、细致的电子行业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及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结合本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为:能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电子产品设计、装调、管理、服务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通过进一步分析典型工作岗位的分布特点,经过实践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共同座谈、探讨,明确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五大核心能力是: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能力、pCB板设计与装调能力、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能力、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能力。从而制定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五大核心能力的工作任务。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优化设计

针对目前我国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设置与企业职业设置不一一对应的现状,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转换配置出“校本化”的学习课程。综合考虑“由易到难”的教育规律和“由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并排序,最终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专业拓展课程等。新课程体系来源于整体化的职业分析,与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相比发生颠覆性变化。

为了确保核心能力的建设,对课群体系、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对外服务等方面分别进行研讨并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确定该专业相应的核心课程为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共5门。

其中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相当于整合了旧课程体系中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子设备装接工艺、电子CaD、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实训等课程与教学环节。单片机应用技术及c编程课程相当于整合了旧课程体系中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和C编程课程与教学环节。

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优化教学实践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广泛开展对桂林科威电路板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申能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拓华电子设备厂、南宁市捷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等调研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获取广西的电子信息主要岗位信息,与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一起,广泛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确定专业要培养的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能力、岗位素质等,重构行动领域,建立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典型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通过电子信息企业生产线实地参观、和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座谈、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企业人事主管座谈等方式进行大量调研,完成了行业、企业统计信息,拟定调研10多家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确定专业面向的典型工作岗位。

2.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电子生产企业职业岗位设置与工作任务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岗位群所对应企业的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与高职教育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采用问卷、访谈、研讨等方式,对专业主要面向的典型工作岗位实施职业能力分析。

3.行动领域归纳和学习领域转换。组织典型电子生产企业的技术工人、技术员或工程师、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采用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根据复杂程度整合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领域,再经过归纳与选择,确定行动领域。然后,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的原则,由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采用研讨等方式,重构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

4.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构建。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5.根据课程方案构建多功能教学资源库。以工作过程分解得出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建设,联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整个课程资源库建设过程。通过实施多位一体的课程建设,完成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电力电子技术等5门系列专业核心资源库建设,构建多级网络课程资源,承接课堂教学、企业岗前培训、社会考证培训等多样功能。

(二)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

1.项目课程的开发思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进行岗位分析和课程目标定位,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参照相关职业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和实训项目,将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企业专家参与整个开发过程。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将企业的工程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以项目组形式运作,删减内容陈旧和重复的课程,整合内容交叉的课程,进一步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专业特色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篇10

1.运用项目教学法

在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明确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教师要提前一周向学生布置项目,要求学生搜集和查阅与之相关的资料。在项目实施时,教师要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电子仿真开发软件设计电路,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完成项目。

2.运用仿真教学平台

在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仿真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和掌握实物的工作原理,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在教学单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电工电子仿真教学平台上对应找出元器件实物,而后连线进行检测。学生可以在检测过程中不断修改方案,直到正确为止。

3.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弥补黑板加粉笔教学方式的弊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效率。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及常用控制电器结构、动作原理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和常用控制电器的动作过程,这样既节省了教师板书教学的时间,又降低了学生理解抽象理论知识的难度。

4.开展网络教学

教师应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将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增强教学活动的连续性;要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拓宽知识面,了解学科前沿最先进的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应包括以下教学资源项目: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例题与习题、考试重难点、本课程学习方法、实验指导书、教学视频点播、职业技能鉴定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相关要求,查缺补漏地开展自主学习。

二、强化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应加强实践环节在课时中的比重,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办学条件和办学特点编写实训指导书,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融入实训教学中,积极开发基础实训模块、应用实训模块和综合设计实训模块。在基础实训模块中,根据教材安排认知性、验证性的实训,如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晶体管的测试等,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原理;在应用实训模块中,采取讲、做、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应用技能的掌握。如在展台灯光控制电路、照明电路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等应用实训中,教师要先让学生做好实训准备工作,自行设计实验电路,明确实验步骤,待教师检查完毕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以确保实训效果。在综合设计实训模块中,要求学生自选项目,设计实训方案,完成预定的实训指标。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实训项目,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能适当给予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