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教育笔记十篇小学语文教育笔记十篇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9:40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篇1

关键词:课堂笔记;指导策略;小学生;小学语文

1.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语文能力;二是,学生能够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1]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石,做好课堂笔记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之一。

在当下的小学课堂里,课堂笔记俨然失去了其作为学习工具的本来面目。课堂上,有的学生没有目的地埋头苦记,记笔记的时间侵占了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催促下被动地记笔记;有的学生根本无所谓记录课堂笔记与否。在教师不经意间,要不是课堂笔记成为学生的负累,甚至是学生的敌人,就是学生成为课堂笔记的奴隶。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前,独立自主地学习根本无从谈起。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展近十年,但学生在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方面仍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教师有义务改变这一现状。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2]因此,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指导学生学会做课堂笔记。

在小学语文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需要识记的。学生通常采取的记忆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相比较而言,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是两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策略。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都要求建立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课堂笔记正是一种在课堂上进行的,建立学习材料之间联系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小学语文学习资料的整合要求学生的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活动。演绎推理包含三种类型:自由联想型、重复前提型和命题演绎型。儿童具备命题演绎型推理能力,意味着他们能够摆脱实际经验或已有观念干扰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推理对儿童的学习发展是最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认同在7~8岁初步表现出命题演绎的可能性;在9~10岁还不十分稳定,到11~12岁才基本具有命题演绎思维的特点。[3]小学儿童常常孤立地看待个别事实或现象,不能提高到概括水平,即归纳推理能力较差。小学儿童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都要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经过一定阶段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为学生提供练习并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机会。这也说明教师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的必要性。[4]

2.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的策略――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课堂笔记是对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想的一种书面记录形式。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多采用的是课本批注式和笔记本抄写式两种类型的课堂笔记。课本批注式笔记是指学生直接在课本的空白处做课堂笔记的方式,用各种符号或者文字记录课堂信息。笔记本抄写式是指学生在笔记本上做课堂笔记的形式。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不仅包括在课堂上进行的指导,也包括在课堂前和课后指导学生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2.1课前关注学生的书写速度

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随时捕捉课堂上有用信息的过程。课堂上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听觉和视觉两种途径进行,很多情况下,有价值的信息是稍纵即逝的,如果学生的书写达不到一定速度,即便在众多的信息中辨识出了有价值的信息,也会错过记录的机会,或者因为忙于记录上一条有用信息,而错过后续的有用信息。书写速度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虽然当下有很多学校开设了写字课,让学生们练习书写,但练习的重点被集中在字体的美观上,很少关注书写的速度。为了提高学生做课堂笔记的速度,教师在平常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不仅要关注书写的外观,也要关注书写的速度。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抄写一段文字,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听写一段文字,时间一到就让学生停止书写,文字的长度逐渐增加,注意保护学生参与练习的信心。

2.2课堂上有效指导课堂笔记

2.2.1明确提出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的要求

从学生接受学校语文教学的第一天,教师们就应该向学生明确提出上课须做好课堂笔记的要求,并且说明课堂笔记对其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不仅在每次课堂教学最初几分钟里,提醒学生准备必需的笔和纸以便做课堂笔记,而且在教学重难点前再一次提出做好课堂笔记的要求。不断地提醒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尤其有助于低年级的学生逐渐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其内在习惯,随着年龄增长,提醒的次数逐渐减少直至学生完全养成习惯后停止。

2.2.2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课堂笔记类型

由于教材排版不同、文章体裁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采用不同的课堂笔记形式,有些教师会硬性要求学生统一将课堂笔记做在书上或者笔记本上,这样的要求是极为不合理的。一些学生在选择课堂笔记形式时往往拿不定主意或者做出不恰当的选择,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开始的几分钟里为学生提供课堂笔记形式方面的建议。如,教学古诗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做批注,一般教材会在古诗词周围留出较大空间,足够学生书写。为了使批注对象更加准确,教师可建议学生将古诗词中需要批注的字词先圈起来,再拉出一条线段到教材的空白处做批注。而对于教学长篇的记叙文,往往需要通过整理,画出一个完整的文章框架图,这种情况下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更加合理。

2.2.3为学生留出做课堂笔记的时间

在课堂学习中,理解比记录更重要,课堂笔记是为学生的理解吸收所服务的工具。对于一部分小学生来说,同时听讲、理解、做课堂笔记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预留出给学生们做课堂笔记的时间,以确保学生不因记笔记而耽误理解。教师可将一堂课划分为几个环节,将教学重难点分布于不同的环节中,在各环节的间隙让学生做课堂笔记。[5]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教学重难点时放慢语速,或者有意让写有教学重难点的幻灯片多呈现几分钟。

2.2.4精心设计板书,引导学生做课堂笔记

好的板书可以浓缩教学内容的精华,成为学生理解复习的最佳材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逐步呈现最终的板书设计,尤其是教学游记类的课文,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游览地图,随着教学的推进,请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标出游览示意图,其余学生自己在座位上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手脑并用也可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还有一些课文,需要对内容做梳理,教师用结构图替代条目式板书,如《猫》这一课的板书可以设计为:

2.2.5恰当编制学习辅助材料,引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课堂笔记一般容量较小,与大段的文字内容相比,学生对图表、表格等字符较少的笔记形式更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课前编制好相应的辅助材料,留有一定空白让学生填写,临下课时公布参考填法,对能正确、完整填写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帮助他们积极学习课堂内容。[6]以教学《新型玻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表格:

在新课导入后教师可以将表格发到学生手中,填写表格的第一行作为示范,以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填写要求,其余的空格由学生自己在后面的教学时间填写。在公布填写结果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做必要的讲解,而不是仅仅公布结果了事。

2.3课后注重课堂笔记的评价和反馈

总体而言,小学生初学做课堂笔记,教师不应对课堂笔记的质量做过多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笔记做评价和反馈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掌握课堂笔记技巧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的笔记材料上写上有针对性的话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积极的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笔记的优点和不足,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坚持在课堂上做好课堂笔记。

3.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的条件

通过理论思考而得出的策略往往在实践中得不到意想的效果。大多是因为没有将实践策略的前提条件考虑在内。就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策略而言,需要将以下几点前提条件纳入思考范畴中。

3.1教师在课前深入剖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分析逻辑

有效课堂笔记的标准之一即重难点明确、逻辑清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肯下苦工钻研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有助于理解与吸收的材料,做出详尽的规划安排。并且教师在课下应坚持进行口头表达的练习,以便能够在课堂上有条理地表达观点,讲解内容。教师授课有序,指导有条不紊,学生的学习才能亦然。

3.2师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对实现有效指导课堂笔记策略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必意味着教师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有助于保证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学生至少有愿意倾听、愿意接纳的心向;另一方面,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间有效沟通,相互了解,教师能有足够畅通的渠道,能让教师了解到设计什么样的笔记,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方式是适合个别学生群体的。

3.3学校和社会支持小班化教学,并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

有效指导的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尽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在大班教学中,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而减少班级学生人数,在大部分情况下,教师个人是无法控制的,主要还得依靠学校和社会方面做出调整。

课堂笔记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课堂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第二,课堂笔记有助于增强学生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第三,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复习最有效的工具。[7]虽然课堂笔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思维训练依然应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笔记只是帮助思考,不应该取代课堂思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否则会本末倒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将成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坟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7.

[3]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6.

[4]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7.

[5]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0.

[6]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9.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篇2

关键词:写字教学;习惯养成;规律指导;范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3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明确提出小学生每天练字10分钟。”这无疑彰显了写字教学的重要地位。课标又对写字教学的评价作出详细的建议:“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写字质量。”新版课标更加重视学生书写姿势、习惯的养成,重视写字的质量。2013年1月教育部又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提出了要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书写水平。由此可见,加强汉字教育是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写字教学是贯穿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高度重视。

一、抓落实,养成写字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写好字的前提。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更是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重要任务。从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来观察,家长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盲目跟风行为,早早地让孩子握笔学写书法,新入学的学生除了能认识汉字,也能书写自己的名字或是简单的汉字。但纵观一年级的新生,我们不难发现新生千姿百态的书写姿势:有的学生大拇指抱着食指,遮挡住笔尖,只能将脑袋侧向左边书写,有的学生二指握笔,书写范写极小,笔尖不能灵活写字,有的学生左手下垂在课桌边,胸口贴在桌沿写字,也有的学生握笔过紧,用笔过重,书写笔画粗、浓,如同一根根小木棒。种种不良的书写姿势,如不及时努力矫正,学生不但不能将字写好,还将严重的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还能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疾病的发生。由此,对于刚入学的新生一定着重落实写字姿势的养成教育。

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重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姿势、书写用具的使用和保持书写环境整洁进行指导,严格要求。”一入学就要让学生认识正确的书写姿势,即握姿和坐姿。利用开学前小学生常规教育学习时间,老师要对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有效落实。坐着写字要做到:头正、身直、两臂撑开、两脚平稳。给学生编个朗朗上口的儿歌,边念儿歌边摆好姿:“头正身直脚放平,心中牢记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握笔的姿势是:捏、托、垫、靠。也给孩子们编个口诀记一记:“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后面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边念儿歌,边把手中的铅笔握好了。其次结合出示语文书中常规教育的图片、教师示范、讲解,指导、纠正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坐姿和握姿。书写前将坐姿和握姿进行分解为1、2、3口令,每一次写字前做好:1——坐姿,学生边念口诀边坐端正;2——握姿,学生边念儿歌双手摆弄铅笔握好笔;3——学生开始写字。做到书写姿势反复抓,反复强调,姿势不对不写字。书写姿势的养成同时还要发动家长的积极配合,通过校讯通、家校练习册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书写姿势的重要性,在家落实孩子的书写姿势,及时向老师反馈书写情况。

能否正确选择书写工具也将影响书写的质量。家长在开学初总是会给孩子准备很多五颜六色的各类铅笔,有的笔杆较细且光滑,学生握着较难用力,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的素描用的2B铅笔,笔芯较粗,难以写出笔画的粗细。因此,开学初就将书写工具的准备布置给家长:为孩子准备HB中性六边形或是三角形。(其中三角形铅笔的三个面刚好被拇指、食指、中指握住,学生能紧紧抓住笔,不易滑脱,且手感舒适,非常适合学生书写。)一块普通的橡皮,一个笔袋。(因孩子注意时间不长久,偶尔将笔袋掉到地上,笔袋不会发出很响的声音而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良好的书写习惯还离不开书写环境的营造。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不强,课桌上往往堆满了学习用品。每次写字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桌的物品整理一下,理一理课桌,静一静心绪,不急不躁,专心致志地写字。同时通过家长会,告知家长要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书写环境,要求家长督促反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巧指导,发现写字规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新课程标准同时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共300个常用字,附带17个部首变体。这些字字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部分字是合体字的结构成分。先学好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基础,有利于发展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作为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师就要将这些字作为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扎扎实实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及300个基本字,为学生的书写打好过硬的基础。

1.用好田字格,找准字的位置。田字格是小学生开始学习写字最有效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分析笔画的位置、方向、长短、弧度的变化,比较组成字的各部分之间的宽窄、长短、高低的比例,控制字的大小及字与字的间隔距离等,所以学生能熟记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对学习书写有一定帮助。书写时,给学生编个顺口溜记一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两中线,四小格,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各个方位记心间。”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时,就要引导学生对照例字分析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方”字,学生在书写时,往往做不到点和横折钩的收笔不能写在一条直线上,教学中就让学生对照田字格,发现竖中线上写点和横折钩的收笔,这样写出的字才方正、美观。

2.练好笔画,观察线条的变化。汉字的美是通过线条本身美和线条组合美来实现的。我们如果把写字看作是在一个方框内排列线条,那么千条万化的线条是就是笔画,排列组合的过程就是结构。只有把笔画写对写好,体现出线条本身的美,才能进一步做到线条组合的美。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同时汉字的笔画多变,同一笔画在不同的字中就有不同的姿态。例如基本笔画“撇”就有四种形态——平撇、斜撇、竖撇和弧撇。如“千、手”等字,平撇一般都在字的顶部;“月、用”等字左撇和右竖并存时,左撇要写成竖撇;当长点和撇搭配时,多为弧撇。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发现笔画的变化,掌握笔画书写的规律。

3.找位置、想线条,提高书写能力。汉字是象形文字,笔画组合和部件搭配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一学段在加强指导学生基本笔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写整个字。从笔画较少到笔画较多的独体字,再到书写简单的合体字,每次书写,教师要作具体指导,和学生一起分析字的结构,笔画所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每一个单笔的用笔方法。例如教学“偏左结构的独体字”,这种结构的字由于主笔偏向一方,字形较斜极容易出现重心不稳向右倾斜。教学这类字时不要偏离田字格中心,要根据主笔的位置及形态,调整好重心,使其平稳。如“乡”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撇折起笔要压上竖中线,第二撇折的折角要与上面的折角对齐,撇略有弧度,不得过于左斜,才能重心平稳。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不断引导学生观察字的位置,想想每一个笔画的用笔方法,提醒学生书写时“看一笔来写一笔,动动脑筋写得像”。在第一学段后期指导学生书写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每次书写时做到“一看位置,二想笔画”,教师只有依据汉字书写的规律加强巧妙指导,才能使课堂的10分钟时间和书法教学的练字真正有效起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书写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勤范写,提高写字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第一学段硬笔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为:“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现今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现状中,多媒体电脑几乎成了课堂教学的“宠儿”,多数老师为追求直观的写字教学效果,直接借用电脑演示生字的笔画顺序及书写的过程。学生在乎的往往是将电脑演示的环节当作是欣赏动画片,看电脑这支笔是怎样慢慢将字由黑色变成红色,却忽视了汉字书写的意义。写字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动作技巧,教师在书写指导的过程中,汉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构美、空间美一定是电脑无法传达的。第一学段的学生模仿力极强,教师一手端正、规范、美观的字一定让学生赞叹并积极效仿,因此写字教学中教师的范写是不可或缺的。

1.少粉笔范写,多纸笔范写。在写字教学中,老师们多数在黑板上进行生字的范写。一支粉笔,一个田字格,边观察边用粉笔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大大的字,以便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用粉笔书写虽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笔画所在田字格的位置,但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空间概念不强,黑板上田字格的字不能和本子上田字格的字进行比较,比例上存在差异,学生书写起来还是达不到规范。在教学中,教师稍作改变,便能带给自己和学生一个惊喜。利用实物投影仪,教师手执一支铅笔,在书写本上一笔一画范写。不论是教师起笔、行笔、收笔的用笔方法,还是生字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的真实位置,教师都做到了最好的示范。

2.少集体范写,多个别范写。教师除了在全班面前集体范写,讲清生字的结构及用笔方法,还要多留时间进行个别范写。手把手教学似乎是一种传统的教写字方法,但这种方法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无论从握笔还是书写过程都缺少所谓的写字的“手感”,教师在指导写字中,手把手教学生握笔、用笔,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握笔的正确姿势,体会到笔画的轻、重、提、按,体会到老师在耳边轻轻的鼓励声。书写潦草的学生,手把手地范写,会让学生认识到书写要端正、规范;书写错别字的学生,手把手地范写,会让学生在短时间改正错别字;手把手地范写,会让书写零起步的学生,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第一学段的写字教学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紧扣新课标,积极改进、扎实有效地开展写字教学,从教师做起,从学生的每一次提笔练字做起,帮助学生提高书写水平,重拾汉字之美。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识字规律落后识字能力

【前言】识字能力是任何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日常阅读和写作文的基础,也是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小学生的识字的能力还影响到开发自身的智慧潜力,发展自身的创造能力,由此更加证明了语文识字的教学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并结合目前偏远山区小学生识字能力的现状水平,寻求多种方法,争取在识字教学中有所突破,只要我们有信心,找到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大大增加识字量,突破教材教学的限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的教学目标。

1、部首识字法。在我们识字的过程中,将文字的部首作为认识汉字的一种资源,有利于我们系统科学的认识汉字,我们中国的汉字的部首的含义一般与文字的意义紧密相关,部首是构成汉字组成的重要的系统,我们利用文字的部首来认识和理解文字的含义,会使我们更准确的应用汉字,减少识字过程中的错误。利用偏旁部首的特点识字的方法,是语文识字教学中非常具有独特的特点与优点的部分,它能有效的教会小学生识字。例如首先教会孩子一个偏旁部首,让学生记住他的外形和名称,“艹”让学生记住它的写法,同时老师教会学生它的名称“草字头”,学生们认识并记忆了这个部首之后,就可以继续教会他们带有这个部首的一系列的字,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对已经认知的字进行复习,更有利于对生僻字进行记忆。偏旁部分的教学要尽量做到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就会记忆犹新,比如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特别的字,而它又不是字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偏旁部首叫做三点水,教会学生写法,并让孩子们想象三点水的样子,然后接下来可以让同学们举一些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学生可以通过抢答的方式来回答,这样可以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方法是把偏旁部首和整体的汉字相结合运用的教学方法,两者相互运用,相互促进,更加便于学生们记忆,这样学生每天认识二到三个偏旁部首,并以这些部首引发出一系列的汉字,增加了学生认字的数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识字的敏感性和立体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大脑发散思维的建立。

2、加减偏旁识字。教小学生识字还有常用的加减旁识字,可以把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甚至可以换一换,如果学生能灵活使用这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对于认识生字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刚刚进入小学的小学生,识字的数量不是很多,可能他们的识字能力只能达到认识简单的独体字的水平,老师就可以教会他们在这些简单的文字的基础上,添上或者减掉一笔或几笔,变成新的文字,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轻松的认识了很多字,降低了认字的难度,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热情,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例如:“大”加一笔变成“天”“太”“犬”,“木”加一笔变成“本”、“术”、“禾”、“未”、“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字上加减一个偏旁变成新字。例如:“禾”字旁加上“口”字旁变成“和”,“木”字旁加上“几”字旁变成“机”;总之,让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加一加、减一减,不仅能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同时,在加减中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汉语的兴趣。

3、分析字形辨字识字法。分析字形法就是分析文字组成的结构特点,然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勾勒出鲜明的形象来辅助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例如“游”字,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分析:“氵”游泳当然要在水里游啦,“方”表示游泳池是方形的,“”是在水里游的人,“子”古时指男人,女人是不能下池游泳的。这样一分析,“游”字的每一部分的结构和“游”的意思之间都有了一定的联系,学生自然就记住了这个字。又如“笔”字。我首先问学生,古人用什么笔写字?“毛笔”;毛笔的笔杆是什么做的?竹子,所以“笔”字的上面是“竹字头”;毛笔的笔头是用什么做的?动物的毛,所以“笔”字的下面是个“毛”字。再如“啄”字,我是这样来帮助学生掌握的。把“啄”字分成三部分“口”、“豕”、“丶”来记。“口”即为啄木鸟捉虫子时在树上凿的洞口,“豕”多么像一只有长嘴巴并且羽毛丰满的啄木鸟呀,而那学生书写时最容易丢掉的“丶”,不正是被啄木鸟吞进肚里的小虫子吗!“啄”字通过这样分析就很容易记住了,学生写这个字时,因为想着被啄木鸟吞进肚里的小虫子,所以再也不会把“丶”丢掉了。培养小学生把新学的文字和学过的文字进行比较分析记忆,此外,老师平常应该多教学生此类的文字进行训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很轻松的学会文字,还能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些文字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来解释文字的组成,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识字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4、理解字意识字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要学习的文字进行形象生动的分析,引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区别“买”和“卖”,有“十”就卖出去,没有“十”就买回来。还可以根据文字所要描述的事物勾勒出一幅丰富的图画,如“水”字,就可以画出三条波浪线来表示这个文字,帮助小学生由图画生成文字,进而理解和记住汉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字都是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词汇,意义形象且具体直白,只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等进行讲解,联系到生活中的素材,使文字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就能够理解。我们应该分析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他们的所处年龄段的身心特点,运用直观简单明了的方法教小学生识字,并培养他们逐渐接触比较复杂文字的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掌握识字的数量,理解汉字的意义,发展了对语文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主动性,并在学习中会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识字不再是枯燥的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一项有趣的课堂活动游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另外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这更加又一次证明了汉语拼音在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学好语文,认识更多的汉字,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取得更高的学业和人生成绩创造基本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永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2]张茜.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语文天地,2013.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篇4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虚拟教研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71-02

2007年12月,笔者参与李海教授的省级课题《应用教育博客进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并承担子课题《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依托课题研究在虚拟教研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先后发表8篇虚拟教研相关论文,积累了一些案例。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行为服务的效果和目的。而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的不一致问题。

1利用wiki的应用和个人知识管理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keeweekee”,发音wiki,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wiki”或“维客”,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探讨。wiki也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指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工作中、学校教研工作中、教师业务学习中的应用。本文的实践平台是教育大发现wiki(http:///wiki/)。

笔者在乡村小学任教,乡村小学师资不稳定,教师授课课程也很不稳定,有的学期教语文课,有的学期教数学课。这就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科,适应新的班级。在教学中,笔者坚持用wiki记录整理教学中的心得体会,通过wiki与同行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并根据这些wiki用户的留言和修改意见,进一步改进课程教学。没有wiki,在纸质的笔记本上写教学日记,别人一般看不到,也不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wiki应用又不同Blog,wiki即时编辑整理功能十分便利。

在wiki的应用方面,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尝试:个人知识管理、写学生的成长记录、写教学反思、写班级日记、开展叙事研究、编辑学校简报、班级简报、研修简报、课题简报、积累课题资料、在互动百科上编辑词条、和学生共同编辑百科词条、开发活动课程。2009年9月获得互动百科授予教师・维基星光计划优秀教师表彰。《基于wiki平台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报告》、《wiki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在好看簿博客上的实践研究

好看簿是一个web2.0图片分享网站,目前有用户约10万。它以图片故事形式展示,用户可以图文并茂地分享自己的图片故事。笔者通过好看簿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研究、交流和协作。写教学日记,用图片记录自己的教学,记录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记录学生发展、成长,上学的幸福过程,秀秀学生的涂鸦、漫画,刚刚读过的书或者喜爱的电影,分享生活中的点滴,阳台上的花或者自己的宠物,制作电子教程,软件、网站的使用指南,分享ppt幻灯片等。

例如,笔者开展的一些活动:跨校、跨区域活动,与天津小学生写信互学活动,与深圳小学教师发起的“秋天到”活动;作业展评:一年级语文非正式作业展评;开发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家乡的春天;学生成长记录:一年级假期作业展评暨进步学生表彰。

3新思考成长博客,新思考研修平台

2007年底,在李海教师的指导下,笔者开始写博客,刚开始的博客仅仅是写一些教学日志、心得等。加入博客群,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后来加入了新思考教育视点,并担任网络评论员。2010年3月参加了新思考网络研修,才对成长博客和新思考平台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在西街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陈妍的带领下,甘州区英语一班的部分学员开展基于新思考平台的城乡跨区域集体备课,该活动的部分成果将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上发表。

在新思考平台上主要就是写博客,担任评论员评论教育视点,参加网络研修。例如,笔者参加过的一些培训项目。参与2010国培项目-高中新课程培训,参与四川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团队;负责编辑简报:参与青海农牧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团队,负责编辑简报。

4中国教师远程研修网平台

中国教师研修网(.cn)是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创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2007年,中国教师研修网成为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优秀网站,2008年以后,成为教育部教育干部远程网络培训基地。承担多项部级、地方远程培训项目,并与各地合作伙伴一起搭建多个区域级教师网上学习社区。笔者参与的活动:参加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知行中国在岗实践暨班主任e站。组织活动:多动症孩子的教育问题。

5即时通讯工具

即时通讯软件是通过即时通讯技术来实现在线聊天、交流的软件,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popo、UC、LaVa-LaVa等。合理应用这些工具,可以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如视频听课、评课、召开视频教研活动、专题培训等。笔者主要介绍QQ(QQ群、组)YY、UC、呱呱视频。

6Gmail+GoogleGroups

笔者在这个平台上参与的活动最多,也是开展教学研究重要平台之一,由于谷歌论坛在国内打不开了,所以,笔者对Gmail+GoogleGroups介绍就少一些。笔者参与教育大发现社区,讨论一些问题时就是通过Gmail+GoogleGroups的方式,上次庄秀丽博士到河西学院和甘浚中学做报告时,专门介绍了谷歌论坛。张掖市的三个谷歌论坛是:祁连山教育社区谷歌论坛:、河西学院教师论坛:、河西学院学生论坛:,善用网络,利用群体智慧,支持教学;在虚拟教研平台上,形成了由教育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学科专家、特级教师、社会人士、家长、学生组成的虚拟教研组。在这个虚拟教研组里大家利用Google论坛讨论教学问题,一线教师能更好地得到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把教学的点点滴滴积累下来,用web2.0工具进行管理,不断地对比、分析,不断地沉淀,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逐步转化为成果。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中心学校,甘肃张掖734000)

参考文献:

[1]李明山,马秀梅.基于wiki平台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报告[J].中小学电教,2010(7-8).

[2]李明山.wiki在西部农村小学应用的实践案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

[3]李明山,侯秀娟.“了解张掖湿地――小学活动类课程”的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

[4]李明山.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

[5]李明山.适合本镇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研究的网络平台,[DB/oL]http:///story/186982/.

[6]中小学教师利用wiki能做些什么.[DB/oL]http:///story/190913/.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篇5

重视写字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减少了写字量,再一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对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就应当好好地重视写字教学。

几年前,因为工作的需要,笔者从初中部调到小学部任教语文课程,在翻阅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测试卷时,发现试题中没有了以往汉字笔顺、笔画的考核内容。老师们说新课标对此要求的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所以教学中也不那么重视了,考试时也不考了。写字教学进而也就成了摆形式、走过场。后来任教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时,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把“口”写成了“D”,写“米”先写“木”,“木字旁”还是写成“木”,原本那么漂亮的汉字在学生手里成了四不像,真的觉得不该这样啊!汉字多美啊,文字的运用,首先就是得写好,字写不好,人家怎样读文章,体会感情呢?诚然,现在是电脑时代,可能好多人都认为可以用打字来代替写字,试想一下,学习、工作中真的不需要书写了吗?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提高写字质量。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必须认真审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理念,使识字教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从而促进识字与写字教学实践探索的不断发展。从汉字的构造来看,有“六书”之说: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和形声。其中,形声字占汉字的90%以上,然后是象形和会意。对于象形文字,可以借助图画让学生去认识,如“月”“舟”等;会意字可以用几个象形文字“加一加”方法引导学生记忆,如“明”“休”“采”等;对于形声字,要通过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运用加、减、换等方法来识记。

在识字教学中,笔者除了运用汉字“六书”这六种造字方法来指导学生识记之外,还经常用猜字谜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记字的兴趣,如“正月缺初一”打一字(肯);“一个半月(或半个月、四十五天)”打一字(胖);再如“一个王大夫,身穿白大褂,坐在石头上”(碧),“两棵大树,枝枝杈杈,一只大手,把它来抓”(攀)。还经常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来编字谜,以此来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如辨识形似字“澡、操,躁、燥”就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有水可以洗澡,伸手能够做操;人急躁了会跺脚,柴干燥了会着火。再如,学习“柴、烟”等字时,笔者会让学生记住一幅组字对子: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此外,还严格训练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严格要求笔画、笔顺的规范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逐步培养起来的,这需要家长、老师等不断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环境,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就要时常鼓励学生,发现学生学习中认字、写字、朗读、阅读、写作等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并引导其他同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家庭和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家长和老师都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尤其是边缘的农村普通小学,由于家庭和学校存书有限,学生能读的课外书不多。有一次,笔者给二年级学生上课,学完《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之后,问同学们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讲得惟妙惟肖,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笔者及时地表扬了发言的同学:“哎呀!老师真没想到,你们读了这么多课外寓言故事,讲得又这么好,你是在哪里读到的?”有的同学高兴地说是“自己过生日时妈妈送了《寓言故事》作礼物”;有的说“过年时,爸爸给买了本《安徒生童话》”……笔者发现,其他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就趁热打铁:“这几个同学之所以能讲出这么好的故事,就在于他们读的书多,大家过生日或者想要零花钱的时候,是不是也跟爸妈要本好书来读呢,是不也想在下次班级故事会上大展身手呢?”这样就慢慢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经过一系列的课外书阅读、信息资料的查阅、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后,在班级内开展阅读竞赛、阅读之星评选、读后感好作品评选展示,在学生的作品当中清晰可见学生们写作的进步、掌握素材方法的积累、绘画与文体巧妙和谐的结合。学生的自觉学习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巧妙语言,利用教学文本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

教师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既要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又得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投学生所好,指导其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笔者每教一级学生,都会先引导学生写好观察笔记。如春天来了,会组织学生到校园去寻找春天,带领学生观察花坛、观察花草树木,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甚至是尝到的,再由此联想、想象这些花草树木到了夏天、秋天、冬天又会怎样?然后加以指导,让他们回教室写下来,再交流、补充成文。再比如,会让学生观察笔者,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估计身高,说出胖瘦,以及其它外貌特点,然后写在他们的观察笔记上;又或者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眼中,老师有什么性格特点,哪件事情能表现出来。观察同学也是这样,对同学观察细致、描叙到位、用词恰当的都及时表扬,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观察景物和人物,当然老师要指导观察的方法。对于叙事文章,要让学生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里面有哪些人物,事情的起因、过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从中有什么收获或感受。这样步步引导,学生会观察了,爱观察了,慢慢会养成自觉观察、自觉写笔记的习惯。再加上课内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的拓展积累,学生的习作会越来越好。

平日笔者除了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自然景物,指导观察和写作的方法,还让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把他们的外貌、性格(通过某件事)表现出来。此外,亲人的照片、宠物的图片等让大家在课堂上小组交流……这样大家既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又可以避免编造、抄袭现象的发生,学生觉得写作文就像说话一样容易。

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

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学习为本。除了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人格品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向教师专业化道路迈进。

阅读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必须广泛阅读。教师专业阅读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其一,把阅读中外文化经典作为自己的精神旅行,以提升教师作为“文化人”的人文素养。如阅读《论语》《老子》《学记》等经典,阅读《红楼梦》等四大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等外国大作,汲取中外文化思想的精华,并将其内化为日常实践过程中的教育智慧。其二,把中外教育名著当作精神大餐中的甜点,夯实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根基。如阅读《教育学》《心理学》,阅读陶行知、魏书生等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理论,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用这些理论将自己的实践连接起来,建构自己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大厦。其三,把阅读专业领域内的代表作作为主餐,推动教师作为“某学科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如阅读学习《新课程标准》、学科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本学科最近的教育教学论文、著作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从最重要的,自己最喜欢的又能看得到的一本书、一个作者的书、一个学派的论著读起。把握一种教育教学理论后,再广泛阅读,集思广益。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可行性。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汲取精华,做好札记,将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结合,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更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策略。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专业培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有助于向专家型教师迈进。那么,教师们应该如何参加教育科研呢?

一是积极参加本校教研活动,向同事学习。如参加集体备课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个人教学案将更加实用有效,往往会形成精品详案,也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又如,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到再重新修改教学案再上课,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受益匪浅,最终使学校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再如,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交流,教师可以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经验,写成论文或经验材料,促使自己不断地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提升。

二是积极参加教师专业培训。如青岛市组织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扶助计划项目,在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上取得了明显效果;又如,莱西市组织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年”系列培训活动,注重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引导教师积极学习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学习策略,对加强班风、学风和学生队伍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了可喜的效果,提升了班主任的组织管理能力,推动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试验、总结工作。在学校规模小、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中心小学申报的相关课题,申请成为其中的一个实验班,通过参加课题实验研究或网上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篇6

【关键词】日记;语文教学;情感价值

在当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作文水平,是众多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其研究的重点也大部分放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如何改进教师教材教法以及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问题上,而较少注意日记――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日记是学生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的记录,是语文学科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日记教学,加强学生的练笔活动,可以突破课堂教学传统观念,让学生回到“大自然”和“大社会”中去观察和感受,接受教育和磨练,获取更多的语文信息,得以提高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水平。

一、锻炼持恒心志,养成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大纲》在“作文教学”部分指出:“要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日记便是其“学生课外经常练笔”一种有效的重要活动形式。在日记教学中,语文教师关键要培养学生一种持之以恒的意志,以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观念。从小学到中学,学生一直是在绕着作业圈转的,他们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要求“做”的事,第一个心理反应便是“作业”,非完成不可,更何况是“日记”。于是他们便会产生“疑惧”甚至“厌烦”的心理:每天哪有那么多的事情可写?怎么完成得了?鉴于此,语文教师可特设专题讲座,着重介绍日记及其格式、内容、写法和作用,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记,把日记当作是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去做,就如同吃饭、睡觉、上学读书一样,而不是把它当作“作业”看待。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着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感受到“日记是最真诚的朋友”,便会对日记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写,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增强信心,并会乐此不疲。一般说来,日记是学生生活感受的记录,选取与其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写,就可以激发学生日记的兴趣。如:“我的家里人”“我的小伙伴”“我最高兴(烦恼、伤心)的……”。同时也可以把学生的日记张贴出来,采取评比鼓励的办法,激发学生写日记的主动性。一旦学生感受到日记是其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则可以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一种良好的日记习惯。

二、提高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本源。社会是一座巨大无比的熔炉,自然是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在日记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自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日记是一种“诗外功夫”,它可以把学生平时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于是随着那一页页日记的翻过,他们的思想感情丰富了,他们懂得如何认识自己,懂得如何理解别人,并由此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一到用时,他们自然便会感到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了。

三、体验道德情感,促进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不仅仅只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从教师对学生日记的批改中,也可以见其德育教育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有时会感到“心安理得、无限欣慰”,有时会感到“自责悔恨、惭愧不安”,对别人的行为有时会感到“钦慕赞赏”,有时则感到“厌恶愤慨”,这都是道德情感的体现,而这种体现又常显示于学生的日记中。日记成为一种自我倾吐活动的形式,他们在日记里透露出自己的内心秘密,并进行自我分析,表达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愿望和要求,于是日记便成为学生思想认识的“反光镜”和情绪变化的“晴雨表”。据此,语文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培养

G623.2

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重教轻学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完全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语文教学意义重大。而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1]。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其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知识,从而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的是死记硬背,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以至于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都是都不够主动,都是出于被动的状态,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社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加强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而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2]。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1.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小学语文中,书写规范与否是语文得分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一种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因为他们书写不规范,很容易造成错字。如“外”字,许多学生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往往因为不规范的书写,“外”字左右两边的间隙过大,让人容易错认为是“夕”“卜”。写好汉字是学生的义务,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你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加强写作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应当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书写水平,制定学生练字的要求和目标,要求学生做好书写规范、整洁,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3]。如,在课文《司马光》中,就课文中选取一些词语,让学生进行书写,教师先进行示范,如“马”字,一笔一划地向学生展示正确的“马”字书写,然后,让学生进行联系,让学生在不断的联系中规范自己的书写,从而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找到乐趣,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2.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通过自主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心应手。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和能力[4],如在课文《桂林山水》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先熟悉课文,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阅读技巧,养成好的阅读行管;在课外,教师要多推荐学生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良好的预习习惯

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忽略了预习的作用。而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果,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后教师要让学生去预习下一节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适当的时期,可以增加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来负责演讲;在每节课前,要让学生就教师接下来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预习,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考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预习,养成好的预习习惯[5]。如在讲解《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布置同学去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4.良好复习习惯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阐述了复习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应当注重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复习,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让学生回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自觉地对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整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加深记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5.培养做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同时,记笔记更有助于积累资料、拓展新知,达到全面透彻学习的目的。在小学语文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零号的做笔记的习惯[6],如,在讲解重点知识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做笔记,同时,叮嘱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候要善于做笔记,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录,从而在课堂上向老师求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中,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保障,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加强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现代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要想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从小打好基础。而要想学好语文,良好的阅读、预习、复习、书写、做笔记习惯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段晶.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吉林教育,2014,08:85.

[2]贾东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4,01:46-47.

[3]李芳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1:377.

[4]焦艳.小学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路径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6:139.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篇8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学思考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以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践,就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寻找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这将会给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然而语文实践的主阵地仍是课堂,课堂上的一切接触的语文材料的感知、理解、感悟、积累、表达是更经常的语文实践。

一、适量进行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凡是一种能力的形成,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训练。学习游泳必须先下水,这是常识;一种能力的形成必须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这是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应通过更多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来积累语言,领悟语感,探索语言形式。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2.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了。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4.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二、教学是艺术,贵在创新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教学设计时,或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及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体验、行为训练等。同时教师还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鼓励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操作,来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低年级说话课,老师给学生讲一些启发性、趣味性强的故事,让学生复述、独立讲故事,续编故事,分角色演故事,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自信心、竞争心和注意力。

三、培养敢于怀疑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篇9

一、读书,营造浓厚的学习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对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现代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典范。而读书,则是终身学习最直接的途径。山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多读一些教育专著,写好读书笔记,这种研究式的阅读方式,是为教学铺垫教育理论。读一些名师实录,对比自我反省,感受自己的成长过程,读期刊杂文,更好地了解信息。读一些英文文学名著,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搭建教学反思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有意识地、审慎地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前提、过程、结果进行批判性考察,是促成教师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实现教育意义的重要基础。只有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教学,才有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思考问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激发理论与实际创造性结合的灵感,进而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英语教师如能坚持在教后将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机智、教学偶得和各科学习所悟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能够防止多经验和教训流失,更能在聚沙成塔般的情景中感受和享受到教学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教后动笔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写教学后记,二是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财富,能让教师终身受益。三是写教学随笔。四是多动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加以总结、升华,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好方法。

三、加强校本教研,搭建交流平台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自身力量,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展开教研。在校本教研引导下,以激发主体意识,引导自我教育,促进农村教师主体价值逐步实现的专业发展模式。“只有唤起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思考意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使教师生命发展拥有不竭的内动力。”校本教研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开展观摩课、说课、评课活动。由于条件限制,校本教研模式是目前农村山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现实的选择。

四、加强培训,提高教师英语专业素质

课题研究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要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就必须进行师资培训。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只要有学习、培训机会,都应组织安排英语教师参加培训,以期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学校对教师外出听课培训、学习报销车旅费和培训费,回来之后给本教研组教师作专题讲座和上汇报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解决小学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素质的提高问题。

五、加强校际交流,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

现代教师要强化教研科研意识,学会研究,参与研究,研究出成果,做到以研究促提高。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找到内在规律。在农村单个学校师资力量或科研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平台,可以与其它学校合作。还可以开展跨校师徒结对活动,鼓励名优教师到英语师资相对薄弱的地方开示范课,收徒和传经送宝,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农村,只有几名、十几名教师的学校为数众多,这种情况下,校际之间的专业研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小学语文教育笔记篇10

语文教学有两个阵地:课堂内和课堂外。对学生来说,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是课内的延伸。教师备课时掌握了教材的重难点及其联系,课内教给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而大量对语言文字的实际、具体运用却来自课外,聊天、听故事、看电影、看电视、读小说、看报、写信……无一不跟语文关联。很多语文教育家提出“大语文”的教育观念,其实质就是强调社会环境对语文课堂的制约和影响,说明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内,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具体归纳起来,开展课外语文学习和运用,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多动脑,培养学生读的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200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第四大题现代文阅读为例,这一试题为17分,而从对300名考生的抽样来看,他们的平均分仅为5.42分,这与教师教不得法,不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忽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是分不开的。语文是运用最多,而内容丰富多样的一门学科。语言只是交流的载体,课堂有限的45分钟,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较广泛的阅读、积累,所以课外各方面的语言材料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了解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并经常推荐作品给学生,介绍新出版的佳作,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评价作品优劣。学生读得越多,语言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越强,语文素质也相应得以提高。

二、走进生活,提高正确认识事物的本领

社会是一本大的教科书,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窗口。教师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细细观察,处处留意,就可以吸取到丰富的材料,还能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同时,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如组织参观、游览,举办班级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佳作欣赏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语言文字能力得到训练,又在思想情操上受到感染。

三、勤动笔,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良好的写作兴趣

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学生平日的阅读、观察所得,记忆再好,也会有遗忘,可常备一个本子,随时把这些观察到的、分析判断的结论记下来,养成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随笔等习惯。阅读时读到的名言、佳句、精彩语段,好的材料随时收集储存,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引导学生动手剪报,摘录,教给他们一些基本方法,这样,在有意无意中,就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