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逻辑思维培训心得十篇逻辑思维培训心得十篇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6:44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34-01

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但因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逻辑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因而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推理法与归纳法

推理与归纳是培养、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最基本方法,许多学科知识一般规律的得出都需要运用推理法与归纳法来实现。尤其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其包含许多法则、性质、运算定律等,这些内容和结论一般都是采用推理的方法来生成,利用归纳法来总结和概括出一般规律。

2.分类法与比较法

一般情况下,学科知识的加工与整理都需要运用分类法来辅助,同时还需要运用比较法来研究同类或不同类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以此推理和得出新的结论。分类法与比较法是人们展开想象、思维的基础,其融合并贯穿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整个过程。

3.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是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被研究对象本质的思维方法,其中综合法是指将研究对象的所有关联内容都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的系统研究;而分析法则与综合法不同,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适当分解,有针对性地研究各个组成部分。综合法与分析法一个从整体出发,一个从细致出发,两种方法以互补的方式促进着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

4.概括法与抽象法

概括法是指对同类事物的同一本质属性进行概括,以获得统一适用的规律,而抽象法是指将客观事物中的本质与共性提出来并转化为简单具体的模型。概括法与抽象法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对概括法与抽象法的掌握。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因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的教学,积极采用合适、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慢慢进入到逻辑思维的培养当中,并从中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探究乐趣和成功喜悦。

2.重视问题的引出,正确指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掌握思维及能力。从本质上说,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师需要借助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正确指导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引出,借助问题来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指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逻辑思维的常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以促进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3.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一道数学题的解决方法可能有许多种,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思维特点与知识的掌握水平来寻找解题的方法,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积极寻求解题的多样化。如此,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就是在思考问题、寻求多样化解题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所以教师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局限于对一种解题方法的讲解以及固定学生的数学思维形式,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严密逻辑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想象、思考,鼓励学生寻找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及能力的不断发展。

4.提高练习题的难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后,还需要通过做练习题来加以巩固,当然要想通过数学练习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就需要加大数学练习题的难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一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在一定基础上提高练习题的难度,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思考来完成作业,从而在不断解题的过程中训练和提高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攻克这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不仅训练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结束语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而,小学数学教师更需要从小抓起,充分认识培养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大意义,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篇2

关键词:逻辑思维;培养;练习;训练;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在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下面进行一下总结。

一、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

1.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首先教师应该结合中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使学生初步感知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计算时观察比较,当商不同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最后发现得出当余数比除数大时商就符合要求了。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在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一是注重算理讲解,二是注重推导过程,三是注重数量关系分析。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讲完三种情况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出:遇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先看它们是不是约数关系(最易看出),若是小数,即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若不是,再看它们是不是互质关系,若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若不是,即用短除法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这样学生解题时方法步骤明确,思维操作有序。

3.强化学生练习与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

二、要重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1.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前提。中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教好这些基础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应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作前提,要教好、教活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

3.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式,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三、要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计算题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搞好计算题的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在计算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叙述训练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例如,计算16.3-5.8-4.2时,不少学生可能就会按照四则运算法则从左往右算了,没有分析观察,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就会出错。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得出错误的原因。之后教师提醒学生,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得出结论可以运用减法的性质来做16.3-(5.8+4.2),这样更容易做对。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进而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首先要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从低年级就要注意这一点。例如,让学生看20以内进位加法表,看看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教学生口算时,让学生想出不同的口算方法,等等。随着年级的增高,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能在兴趣盎然,思维积极的过程中去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注意激发学生,培养他们自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上从一年级认数计数开始就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如,通过数的分解组成,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数概念的教学,加、减、乘、除含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等。只有及时起步进行适当教学,才能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始初阶段就得到有意识的培养,把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强化教师的表述

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叙述数学语言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语言基础,对有些抽象概念难以准确地进行概括,因此教师要加强正、逆向思维语言的转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表达抽象的概念,使逻辑思维具有深刻性。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篇3

关键词:地理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12-01

初中地理教学中,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里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教会学生“会学习”的关键,初中地理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均属逻辑思维。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那么,如何培养地理逻辑思维呢?

一、丰富感性认识,为逻辑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即依赖于一定地理知识的掌握,又需要一定的空间想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赋予学生对地理知识以认识上的深刻性,从而使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应用更为灵活,联系更为广泛。因此,在中学地理教中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地理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经过分析、比较、想象、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地理事象和人地间的相互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逻辑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面,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就不断活跃发展。可见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掌握知识的方法,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及独立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有助于丰富知识和扩大思维活动的基础。

二、运用阶梯设问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刨根问底,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阶梯设问的方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初中地理第一册“世界自然资源”一节,关于“自然资源”概念的形成可用此方法法得出。授课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课本“自然资源的利用”插图,然后提出问题:

问:粮食生产需要什么?答:土地、阳光、水。

问:制造汽车的钢材来自何方?答:铁矿。

问:电灯照明需要什么发电?答:煤炭、石油、水力。

问:建筑所用的木材来自哪里?答:森林。

总结以上问题:这些生产、生活中所需东西有什么共同特征?答:存在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最后概括出自然资源的概念。通过阶梯设问,层层深入。

三、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巧妙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逻辑思维方法渗透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初中地理第一册“影响气候的因素和各地气候的差异”一节。当讲影响气候因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地理纬度,海陆关系,地形、河流和大气环流这几个方面分析。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各因素联合起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各因素的特点和表现,得出分析各地气候差异的一般逻辑思维方法。在整个的教学中,学地理知识的相互联系为主线,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重点分析,推理、综合逻辑思维方法的学习融合于潜移默化之中。

四、通过课堂示范和练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示范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初中地理第四册“中国工业基地”一节中,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教师可重点分析“辽中南地区”的工业特点,作为示范,其余三个工业区让学生练习了解。

授课开始,教师先指导学生看“辽中南地区图”找出工业城市、大连、鞍山、本溪、沈阳、辽阳。分析这些工业城市的工业构图,得出它们的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化学工业。对其工业结构归类,都是重工业。接着指导学生重视概念。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重工业: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29-01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体系,数学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的推导,都广泛使用逻辑推理。因此,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力的阵地,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1.课堂教学要从单一的灌输式转为启发式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传授数学知识,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更重要的任务。例如教学"正切与余切"时,我们先提出问题:"测量一个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在与建筑物aC的底端C点同一水平线上的B点测得∠aBC=30°又在这同一水平线上的D点处测得∠aDC=60°,量得BD=50m,求aC的高度。"用同学们以前学过的有关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利用图中的两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条件,求得aC的高度,如果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中不含有30°角这个特殊条件。我们又将如何解决呢?这就是下面课堂教学中要学习的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的问题。这个提问具有悬念感,学生急于想知道解决问题方法,便会迫不急待地去阅读教材,寻求结果,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去探求,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自然好了。求变就是指对教学中的典型的,重要的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变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变式训练内容应贴近教材,让学生感觉到这种教学形式的新奇而又可以接受。调动了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有目的、深入细致地观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概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为得到某一概念而积极思维。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讲清概念的基本含义,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必须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学生的思维只有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按正确的思路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讲课时的思路。因此,在概念教学时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然后使学生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概念的讲授过程中,要使学生弄清楚一个基本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运用正确的分类规则使学生掌握一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对于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要使学生掌握"种概念"和"属概念"之间关系和定义概念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在根据这一概念进行推理中,就会不仅考虑它本身的特点,而且还会考虑到这种概念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它也具有,由此,教师在推理过程中应注意加以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得到更开阔的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思维的发展具有某些规律性,它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培养、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仔细分析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来拓展思路,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有的是一个条件可以得出多种结论,也有时一个条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某一固定的结论。因此,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及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节课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各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绝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在复习课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复习课是一种特殊的课型,它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统一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以前的知识系统化,系统化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不要把思维停留在以前单一的思考方向上。教会学生善于归纳整理,使知识和思维体系化、系统化。在复习课注意教会引导学生整理纵向的知识结构,就知识的纵向联系,前因后果串联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在复习课时注意引导学生整理横向的知识结构,即把分散的知识但又解决同一类问题的知识及方法系统地串起来,形成一个横向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

5.在解题训练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离不开数学题的,而数学题是无尽无休的,每道题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每解一道题都要求进行分析题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途径。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从简单类型出发,让学生逐步理解解题方法形成思维定势,待学生完全掌握这一道题以至这类题的解法后,再增加题的难度,这样经过反复训练、深化,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思维方向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勇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学规律,精心组织每一次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爱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师.2009年11期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篇5

一、辩证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缺乏辩证思维的民族不能称作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力的训练与培养,有其重要而突出的意义。要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力,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学习与培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其次,让学生多做一些有利于辩证思维力训练的各学科不同类型的试题,提升辩证思维力。再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让他们用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在失败中让其深刻体验辩证思想的价值、辩证思维力的价值。

二、逆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

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

思维。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可见,逆向思维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很大。如何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力呢?首先,提高学生对逆向思维的认识。其次,让学生多做有利于逆向思维发展的试题,在试题设问上,打破常规,从问题的相反面问。再次,因果关系训练法,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案例,告知结果,让学生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

三、批判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人们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批判性思维无论是对繁杂信息的把握还是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方面作用巨大。

如何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力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在生活与学习中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时,树立并采取批判的态度和观念。其次,加强批判性思维试题训练,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日常思维素质,养成思考的习惯。再次,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学、多写、多交流。同时,学会用“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的辩证思想看待人和事。

四、创新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高与低、超与凡、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个人认为可通过创新思维力训练方法来解决。

(一)明确什么是创新思维,提高对创新思维的认识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这就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打破常规,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不断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新地解决问题,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更需创新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标新立异,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

(二)打破条条框框,破除创新枷锁

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非易事,往往要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或

者自身思维模式的束缚,致使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约束,所以,我们要重点破除从众型思维、权威性思维、经验型思维、书本型思维、自我中心型思维等,打破僵化的惯性思维,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科学素养,注重质疑思维、求异思维、独创思维、超前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1.加强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初步掌握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和知觉性的特征,它的思维方法有许多,包括发散性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横向思维等。在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还要深切领会这些科学的

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比奇妙的作用,并能自

觉地把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

中去。

2.加强基本创新思维的训练

这是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基本思维程序是“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广泛深入的思考,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

3.加强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他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

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该训练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会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开展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活动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成功的关键。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世界上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如有一道奥林匹克(om)语言即兴题,要求说出尽量多的虚假的东西,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普通的,如假发、假酒、假话,有创新性的,如假肢、假新闻等。这样围绕某个事物横向或纵向地展开联想,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创新性思维打好扎实的基础。

五、逻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逻辑思维(Logicalthinking)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其形式有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其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证伪法等,其思维过程有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及其能力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力呢?我认为可通过如下方法来提高。

(一)刻苦学习逻辑学

原因:(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得越牢固,运用就越灵活。因此,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

意义。(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知识。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经过正确

的推理,推出新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少的逻辑环节,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处理众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二)多做题、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

多做题即多做一些逻辑学试题、逻辑思维训练题、数学试题

等。通过做各种各样的试题或测试题,让学生运用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从而训练学生高超的思维技巧,让头脑越来越灵活。

多看书,即多看一些侦探小说之类的书,如《福尔摩斯全集》。通过看侦探类小说,让学生明白作者从案件结果出发,分析导致

案件结果的原因及案件过程,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多思考,即在做题、看书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思考。

多实践,即多参加逻辑思维训练。如多参加直接推理训练、三段论训练、思维规律训练(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归纳推理训练、类比推理训练、论证训练以及演讲比赛、辩论赛训

练等。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篇6

关键词:高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我们说的思维。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人类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核心。与此同时,思维能力能够反映人的智力水平。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不同于其他思维能力,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是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是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使我们通过揭露逻辑错误来发现和纠正谬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学习知识和准确地表达思想。

二、高等数学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会比较清晰,思路比较明确。不但看问题会看到其本质,而且考虑问题比较深入,思考方式也比较严密,做事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非常有利于知识学习的。

而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学习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都是密不可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有助于学生就业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如今,用人单位在招聘中都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其实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核。还有公务员考试和一些职业资格考试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因此,学生若在校学习时加强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毕业找工作时就会更容易成功,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高等数学。

三、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1.通过做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做题不仅仅以掌握数学知识为目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育学生做事要思维缜密,多注重运用具有确定逻辑结构的逻辑型思想方法,如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也包括公理法、极限法、坐标法、模型法等全局型的思想方法。

例题:求

分析此题看似简单,但是学生需要在掌握极限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知道解此题的方法。首先,要看到此式子是分式,当时,,从而不能直接代入数值求出极限。接着分析分子,当时,,所以此式符合洛必达法则。分子和分母同时求导。可是分母的导数较繁,如果作一个等价无穷小替代,那么运算就方便得多。其运算过程如下:

此题逻辑性很强,每一步都很严密,思路比较清晰。学生们在解题的同时可以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只有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高等数学学习,并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肯动脑筋想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了,思维方式方法才会有,逻辑思维能力自然也才能得到提高了。

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即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讲述数学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学有所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题:有一批半径为1cm的球,为了提高球面的光洁度,要镀上一层铜,厚度为0.01cm,估计一下每只球需要铜约多少克(铜的密度为8.9g/cm3)?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基础教育要立足于素质教育,必须在教育实践中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开发大脑功能,提高人的智力有重要作用。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这说明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又要训练,而且“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更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做为素质教育的一项教学目标去实施。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解应用题中经常用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目的的教给学生这些思维的方法。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的品质,思维品质的优劣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多渠道、多方法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加强审题分析,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练习,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借助插图和思考题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重视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1.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在教学中使知识内容的组成体现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再引导学生把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使之竖成线,横成片,组成网络。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起到知识的迁移作用。

2.教师必须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努力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发展思维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使教材成为学生智慧的能源。要研究一例多变,多解,多用,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还要研究练习题,要把封闭式习题变成开放式习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交替训练中实现的。所以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做保障。

二、从发展思维的一般规律出发,由直观到抽象

利用直观进行教学,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因为教学既要从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出发,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其向更高水平发展。如在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以“93”为例。一是利用学具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先摆9个三角代表9,再摆出不同颜色的3个三角表示3;接下去引导学生回忆思索:怎样的两个数相加的又对又快?学生回答说:10加几的加法最快,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求93得多少?怎样才能变成10加几的加法?指导学生操作学具帮助思考。学生们操作讨论后发现:9个三角再添一个三角就是10个三角,这1个三角要从另3个三角中取得。3个三角取走1个,还剩2个,这样学生们一眼就看出93得12。二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凑十加的思维方法。三是进行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计算95,96……这时就不必让学生每题都摆弄学具了。这样进行教学既不致于使学生忙于操作无暇思索,又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形式,达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效果。

三、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与教师逻辑思维素养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教师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素质,达到能用逻辑知识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思维错误。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的教学方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用逻辑知识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我们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分以下几步:①画图表示2的4倍和4个2。②引导学生对图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出2的4倍和4个2都是8。③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填空练习。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正确地体现了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形式,教师以自己的逻辑示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指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研究;综合就是把所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成一个整体。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先从低级开始,逐步提高。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篇8

【关键词】理性思维语言文体前后承接时间顺序逻辑联结

如果盘点2016年中国教育界的热门词汇,“核心素养”无疑榜上有名。“核心素养”当然不是面面俱到的“大杂烩”,而是面对未来社会挑战,最具竞争力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我们欣喜地看到,六大“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其第一要点便是“理性思维”。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也是语文教学的要义之一。

一、理性思维的价值体现

当下课堂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回答问题往往只能说一个词、一句话,而不能把话说得有序连贯、丰富完整。这是因为学生回答时依靠的是直觉思维,而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如果缺乏理性思维,就容易让口头表达能力成为短板。不仅说,其实听、读、写都是如此,它们都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要把一个意思、一件事情表达清楚,必须遵循思维规律。

而传统语文教学总是以知识的学习、记忆、积累为重心,对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关注,对学生洞察力、批判力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强调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这当然没有错。因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倾向性,他们往往以“心灵直觉”感知外部世界,在拥有丰富表象的真实体验中满足探究的好奇心和获得愉悦感。此外,语文的文学性也总是指向形象思维。但这不等于儿童就不需要理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是不对的。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可见,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那么,理性思维对于语文教学有哪些价值呢?

――对儿童思辨意识的启蒙和培养。思维科学区别于认知科学,侧重于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着眼于培养创新思维。这对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就是学生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并逐步培养反思、批判的意识。

――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强化。马克思提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维果茨基也说:“思维决定语言而不是相反。”语言与思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一方面,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离不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另一方面,思维的展开又必须以学生的内部语言为物质条件,而语言的学习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深刻性。

二、理性思维的培养形式

有研究资料表明,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生质变的关键期,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教师要把握学生这一身心发展的特征,在这个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科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当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并不是通过讲形式逻辑知识,更不是引进抽象的概念和术语,而应该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对思维的形式及规律拥有初步认知,并能运用于学习和生活实际,学会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表达思想。

语文教材中的各种文体,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教材中所选的名家名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也是思维的典范。说明文客观求真的科学态度,记叙文言之有序的写作思路,议论文逻辑严谨的归纳演绎,还有文本本身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都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有利因素。

(一)具象的前后承接

记叙文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线性推进故事情节,展示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变换句序,感受句与句之间前后承接的内部关系,这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以“木匣”为叙事线索,文中第二自然段用连续动作把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写得条理清楚、富有逻辑。但是这样的语段,学生往往体会到的是人物形象,即科利亚的细心、聪慧,对形象背后的理性思维却视若无睹。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体会、品味这富有逻辑的语言,圈圈动词,排排顺序,想想缘由。

再如《西门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中惩治巫婆和官绅一段:“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子投进了漳河。”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内部关系却是前后承接:西门豹先把巫婆投进漳河,破除百姓心中的迷信,再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如果变换顺序,就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像这样一句紧接着一句,前后顺序紧紧相连,不能随意调换的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背后的思维秘密,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二)显性的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顺序之一,使用恰当就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梳理文章显性的时间顺序入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最大的“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一段话写出了最大的“书”的成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这段文字虽然浅显,却蕴含了地壳运动的过程,这是一种抽象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教学时可通过朗读感受这一切所经历的漫长岁月和巨大演变。如果学生感受得不够深刻,可引导他们关注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很久很久以前”“后来”“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沧海桑田”的漫长变化,同时把握文章脉络和语言条理。

再如《曹冲称象》(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自然段:“曹冲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他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了。”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陈述称象的步骤就是训练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读这一段,圈画承接词“先……再……然后”,标注曹冲称象的步骤,再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个办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为什么要

在船舷上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通过学生质疑问答,曹冲称象的内部逻辑关系就变得清晰了。

(三)隐性的逻辑联结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其实语文教材中,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内容比较多,因为逻辑存在于一切因果联系中,课堂上要有意识地选择这类语言素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编排的课文,其语文要素就是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同步发展。如《一分钟》一文后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此项练习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后,提炼文中的表层信息,并能根据信息作出简单的逻辑推理。用“要是……就……”的句式说话,训练逻辑思维,把握文字的内在联系。《动物王国开大会》则是着眼于童话故事反复的情节上,引导学生根据相似的情节对后面的内容作出推断,最后建立完整的信息链,继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小猴子下山》一文的教学要求有进一步提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整合信息,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表达,并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作出综合推断。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表、线段、箭头等进行梳理,展示文本内在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如下图)。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叶老先生对语文与思维关系的精辟阐述,为语文教师揭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学生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过程是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的。教师要根据知识的掌握规律,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维渗透和训练,不可因“儿童是形象思维的”简单结论,忽视了理性思维的重要价值,分裂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内存联系,淡化了相关的教学意识。

参考文献:

[1]董朝洪.小学语文课中的逻辑思维训练[J].四川教育,1982(4):10-12.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篇9

【关键词】设计艺术教育研究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论式教学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设计艺术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只会通过设计技术来解决现有问题的设计艺术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当前,社会更需要能够利用研究性思维整合现有信息与数据,发现新的生态模式,探索并创造出新的理念、产品、服务和模式的新型设计艺术人才。在我国现行的设计艺术教育中,有关设计技能训练的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完善,有关创新创意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也初步建立起来,但关于如何培养设计艺术类学生研究性思维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本文从研究性思维的核心——逻辑思维入手,探索如何培养设计艺术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设计艺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早期的设计专业在学科属性上与艺术专业有许多相似点,因此在学习方式和授课方式上除了采用基于赫尔巴特(Herbart)四段教学法的传统授课方式外,更多倾向于使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工作室(Studio)模式和研习班(workshop)模式。工作室模式是一种最早出现在欧洲美术类院校的在专业艺术家工作室中进行艺术培训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在兴趣或任务的驱使下自由开展学习活动或是艺术创作[1]。研习班模式是另一种常用的艺术教学方式,20世纪初这个概念被包豪斯学院应用到设计艺术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以研习班为模式的教学形式。该模式通过提供学习过程中必要的工具、设备和场地,将学生聚集在一起,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分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如今,工作室模式和研习班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设计与艺术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这两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学生的个性,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轻松、灵动的学习氛围,创建了一种自然的交流与学习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工作室模式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时间非常灵活,因而其对应的学习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很难控制,且学生的团队合作较少;在研习班模式教学中,学生的团队合作可能只是一种假象,并没有真正做到各尽所长、思维碰撞、协同创新,也可能出现关注设计方案本身重于关注隐藏在设计过程中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这两种方式虽然在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关系、学习氛围和学习模式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建构知识环节上是不明确、不全面的,存在部分重要能力培养如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缺失的可能。近年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如慕课(mooC)的兴起,新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学习”“体验式教学”的出现,以及社会环境发展引擎的变化,设计艺术教育内部也发生了改变。部分院校开始尝试采用这些新的理念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如在设计艺术领域开展项目式教学[2][3]、研究型教学[4][5]。这些尝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巩固了他们已学的知识与技能,激活了他们参与社会创新的意识,而且让整个设计艺术教育紧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但笔者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设计逻辑能力上的不足并没有被这些新的教学技术、方式和理念所修补。例如,在交互设计中,学生依然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用户的认知规律、习惯和需求进行产品信息架构的搭建。

二、辩论式教学对培养逻辑能力的作用

辩论式教学是一种以问与答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核心理念之一的教学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已然是一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当时的教育家孔子、孟子、墨子就经常用辩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们也希望通过与他人辩论的方式来阐释自己的治国理念,以期走上政治仕途[6]。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及其弟子柏拉图,就将辩论式教学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质询辩论的方式,即通过共同讨论、问答、辩论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7]。辩论式教学之所以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因为它是在正反观点被放大的环境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过程,以及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发现问题和论证问题。目前在欧美盛行的“奥瑞冈模式”辩论教育,就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典范。它要求辩论双方紧密围绕需要性(need)、根属性(inherency)、解决力(Solvency)和损益比(Desirability)四个方面来进行观点阐述。其中,根属性是指改变问题的必要性,它可以是结构性根属,如改变政策法规的必要性;也可以是态度性根属,如改变观念的必要性。解决力是指解决方案的可行性、阻挠和利益三个内容。损益比是指新方法所引发的利弊关系和效果[8]。每一位辩手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环节,围绕辩题进行“需、根、解、损”四个方面的论证。“奥瑞冈模式”辩论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且深化了他们的思维层次,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的辩论式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其他重要的逻辑思维训练方式。例如,采用设喻的方式,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应用典故、传说、名言等来佐证自己观点的“考之”[9];以自己切身经验和体会来论证问题的现身说法。不管是较为复杂、程序化的“奥瑞冈模式”,还是较为直接、简短的设喻、“考之”、现身说法等,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学生建构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范式,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正是辩论式教学带给学习者最大的福祉。正因如此,辩论式教学逐渐摆脱仅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的刻板印象,逐渐向医学、理学、农学等领域渗透。

三、基于辩论式教学的设计逻辑能力培养

在设计艺术领域,较少见到如何培养学生设计逻辑能力的文献,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学者对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传统认知有关。但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使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有了新的要求,设计师应该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胜任新的工作与研究领域,如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用户研究者、信息架构师,且这种需求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深入、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普及会越来越大。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理念与体系,尽早建立起培养学生设计逻辑能力的教学模块。鉴于此,笔者提出基于辩论式教学的设计逻辑能力培养模式,整个模式由4个依次递进的环节构成,分别是辩题选择、正反夹角设置、辩论及点评。

(一)辩题选择

辩论式教学中辩题的选择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课堂、专家或一线教师、专业领域。在以课堂为来源的通道中,辩题可以是课程开展中学生所提问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在授课中发现的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或问题。在以一线教师或专家为来源的通道中,辩题可以是他们认为的重要问题。在以专业领域为来源的通道中,辩题可以是当下热门的领域热点,也可以是领域内新兴的话题,或者边缘化的话题。由于大多数设计艺术教育采用的是小班制,因此一个班级的辩题最好是每种来源的题目都有涉及。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平时经历的问题,也可以使其了解专家或一线教师眼中的重要问题,还可以了解行业内的热点。

(二)正反夹角设置

在设计艺术中,很多问题或现象并非都是非黑即白,如“设计是大众化好,还是个性化好?”不能简单地或者跟风认为大众化好或是个性化好。外界影响因素或环境致使设计艺术中的问题变得复杂与难以判断,而厘清这种复杂关系正是锻炼学生逻辑能力的好机会。因此,当收集完问题后,笔者制定了“夹角策略”,以此来筛选用于正式辩论式教学的辩题。“夹角”是指一个问题中两个有取舍关系的内容在语义上的相差程度,依据这种程度,将夹角大致分为180°、120°和90°三种。如果一个问题中两个有取舍关系的内容在语义上的夹角为180°,那么这种辩题称为180°辩题。如“公共座椅的设计是简约好,还是复古好?”,这类辩题往往通过应用基本的理论和一定的分析、判断就能找到答案。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角度而言,这种题目属于普通级别。如果一个问题中两个有取舍关系内容的夹角为120°,那么这种辩题称为120°辩题。如“常见的‘搜索’图标,‘搜索’和‘缩放’的语义哪个表达更准确?”它对训练设计艺术类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来建构知识,形成逻辑思维范式非常有帮助。如果一个问题中两个有取舍关系的内容在语义上的关联较弱,则将其定义为90°夹角。如“一个logo的色彩搭配最能吸引人还是形状最能吸引人?”当然,它更能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辨别、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如果说夹角策略是从知识的内容上设置了逻辑思维训练难度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互动与辩论环节便是从建构知识的过程上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辩论

当正反双方的辩题设置完成后,引导学生如何准备辩题论证是接下来的重点。大部分设计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擅长艺术性思维,如发散、联想,而不擅长研究性思维。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各自的辩题演化为2至3个递进或并列关系的子主题,并告知学生可以使用的论证范式和技巧,如推理、例证、设喻。这个过程看似很平淡,但它奠定了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基础,为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模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对立的角度去思考或探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后果和解决方法。这些问题可能会出现在自由辩论的环节,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在这一环节中,另一个需要说明的便是赛制问题。引入辩论赛到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非辩论本身。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安排。笔者采用了“3:15:2”的模式,即首先是正反双方一辩各3分钟的观点陈述,之后是15分钟的交替式自由辩论,最后是正反方末辩各2分钟的总结。正式开始辩论之前,教师应提醒双方辩论的规则,以及需要避免的问题,如辩手自顾自地辩说而忽略对方辩论中出现的问题、单次陈述太多等。在“3:15:2”的模式中,各自的陈述是辩论赛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准备的,这一部分初步建立起了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范式。自由辩论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分析、综合、辨别、比较、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来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深化对知识内容理解和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陈述环节是经过激辩后对各自观点的一次梳理和总结,也是对学生归纳能力的一次训练。

(四)点评

当整个课程的全部辩题辩论结束后,教师开始对整个辩论过程进行梳理与总结。首先,根据引入辩论式教学的初衷对辩题的夹角策略进行解读,引导学生解开“非黑即白”的刻板思维模式,使其认识到学习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复杂性。其次,对论述问题的逻辑性进行评价,指出思维中逻辑混乱或薄弱的地方,以及应该如何应用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方法去深入认识和思考辩题。最后,从论证的语言、团队合作等方面,对整个辩论进行点评。

四、培养实践

为了验证辩论式教学对设计艺术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笔者开展了一项为期四年的教学实践,每一年都会在同一门课程中进行辩论式教学活动。整个课程长32学时,教师会从第一节课开始,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与领域专家或一线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探讨、整理并筛选出可能的课程辩题。之后,会根据夹角策略筛选并生成正反辩题。通常来讲,在一个连续的课堂中,每种夹角的辩题至少应该出现一次。例如,辩题“网页端的信息架构简单,还是移动端的信息架构简单?”就是一个出现在辩论式教学中的180°辩题。因为如果针对同一产品而言,根据信息建构的基本理论,很容易判断出网页端和移动端的信息架构孰难孰易,这是一个典型的非黑即白式辩题。再如,辩题“移动端应用的信息架构是趋同好,还是各具特色好?”这是一个出现在辩论式教学过程中的120°辩题。这个辩题很难像前一个辩题那样容易地给出答案,因为它涉及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移动应用所采取的架构策略(趋同还是趋异)。也可以说,在这个辩题之外,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又如,“线框图的绘制,是高保真好,还是低保真好?”是笔者常用到的另一个典型90°辩题。因为决定绘制线框图保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设计的开发阶段和评估设计的对象两个因素,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这两个因素,而单纯地思考保真程度,因此他们会经常纠结“线框图的绘制是高保真好还是低保真好”这一问题。当设置好辩题即设计中逻辑思维的复杂程度之后,就开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式教学的前期准备。为了充分激活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队和辩题的选择均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当辩题和队友确定后,教师会给学生一些关于论证问题的思维方式建议,如将一个大的问题分解为2至3个相互关联的小问题,然后采用例证的方式进行论证,或者应用基本理论进行推演,或者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来论证问题。当然,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也会给学生一些技巧上的建议,如尽可能简洁明了地回答问题。在正式开始辩论式教学活动之前,还会建议学生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辩题。一切准备就绪后,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式教学,辩论过程严格遵守“3:15:2”的规则。当所有辩题辩论结束后,教师首先对辩题的设置做了一个说明,消除了部分学生关于选题的困惑。之后,对整个辩论过程中出现的逻辑问题进行了分析,予以纠正,并对辩论技巧做了点评。

逻辑思维培训心得篇10

摘要:逻辑学是我国高校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逻辑学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强调实用性,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关键词:逻辑学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考

逻辑学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作为一门关于思维的学问,它在训练人们的思维、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逻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赫钦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年轻人在今后一生中能自己教育自己。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不再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更关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钱伟长教授在谈到21世纪人才时的话语令人深醒:“不是学好一门课就能像这门课所教的那样工作就是了。因为这门课的知识隔几年或几十年就可能没用。如果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学生通过这门课所学到的逻辑思维能力永远有用。”[1]爱因斯坦也主张:“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而不是把专业知识,始终放在首位。”[2]逻辑学是一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科学。它的基本功能是训练人们的思维。我们知道,人们不是学了逻辑学后才能思考的,所以,逻辑学的作用不在于教人们思维,而是在于训练人们的思维。如列宁所言:“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3]通过逻辑教学,学生不但可以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还可以自觉运用这些知识来正确表述、论证思想、揭露与驳斥谬误和诡辩、分析和解决问题。再者,通过逻辑思维训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维素质和抽象思维能力。逻辑学在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探求新知识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工具。逻辑学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逻辑学具有思维教育功能,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与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它的作用十分显着,它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和把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逻辑学具有品德教育功能,学习逻辑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学习逻辑学能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和运用逻辑规则的意识的形成,使他们的言行更具规范性。

逻辑学具有人文教育功能,逻辑与语言密不可分,因此学习逻辑学也是间接地学习、应用和研究语言,使人们的思想更加严密,语言更有逻辑性。另外,逻辑学与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紧密结合,形成了各种应用逻辑学,因此,学习逻辑学,也有助于学习相应的人文科学。

二、传统逻辑学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而逻辑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基础性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的整体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已由以往的培养“精英”的应试教育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近年来,逻辑教学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育的惟一组织者,应是学习资源的组织者、网上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者。但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学的惟一组织者,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4]

三、逻辑学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中国高校教育的定位是素质教育、大众化教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注意创造师生交往的机会,创设学生创新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让每堂课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由度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个性。

(二)突破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数学生反映,他们学习逻辑学主要面临两大困难:一是逻辑学内容比较抽象,常常运用符号、公式,十分枯燥乏味,又难于理解与记忆,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学习逻辑学缺乏兴趣,产生了畏难情绪;二是学生运用逻辑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编辑整理本文。

。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跟随教师的思路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一旦离开了教师的引导,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时,他们就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由哪里切入。

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把逻辑理论与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

逻辑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概念多,规则多,公式多,符号也多,学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逻辑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根据这些特点,逻辑教师应注意逻辑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用生动的实例去进行教学,而不应单纯地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从符号到符号进行推演。如果这样,就会使逻辑教学拘泥于符号化、形式化,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厌恶逻辑学,更不用说激发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培训学生的逻辑技巧和运用逻辑知识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鉴于此,逻辑教师可以根据每部分逻辑知识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辩论、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强化记忆、讨论启发、专题讲座等。这样,教学既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设置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由他自己去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定理和法则,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他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他的学习越加积极,兴趣也会越大。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多方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大量的事例和文案进行分析,教师选择相关的资料,提出问题,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塞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尝试,动脑思考,给学生创造发挥见解的机会,使其达到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设置疑问的方法,要求教师首先要提供问题或提供含有问题的材料,这些材料或问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最后,教师要做好问题总结,讲透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确问题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提问式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

提问式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是老师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务求达到学生被穷追猛问,难以招架的地步。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思考,通常不会问问题的人,也就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因此,要在不断的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主要的是会注意问题、发现问题、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在个案分析中不断提问的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们积极思索,互相反馈信息,并与教师沟通,在提问、反问、自问自答、互问互答中,探求解决问题、难题的路径与方法。(3)适当课堂辩论,引用典故事例,设计课堂游戏,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逻辑学是在“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我国古代,逻辑学也称为“辩学”。故辩论对于学好逻辑学而言,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辩论的题目可以是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热门话题。辩论要求语言流畅,有的放矢,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以理服人,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辩论的一个作用。此外,辩论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了,逻辑问题也出来了。如:概念的内涵外延不明确,机械类比、循环论证、诉诸无知等等。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工具性学科,学好它对于我们学习其他学科大有裨益;同时,它又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概念多、规则多、符号多、公式多,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鉴于课程的抽象性,有必要设计一些课堂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易实现教学目标

在逻辑学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目标,还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于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一些逻辑故事、教学案例和一些符号、公式等,所以,可以把它们制成课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形象化、智能化。这样的教学既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又有启发性。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逻辑学的课堂教学,既能提高备课、讲课的速度和效率,使教师有更多时间讲解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也便于学生能下载或复印讲义,节省课堂上做笔记的时间,从而更专心于听讲和思考,实现教学目标

(5)逻辑学教学内容必须强调实用性,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5]

逻辑学教学要体现理论教学的实用性,要沿着现代逻辑的发展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贴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贴近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实际,将理论内容最大限度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教学中既要坚持传统逻辑的理论框架,又要适当吸收现代逻辑的科研成果。教学体系上,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论

编辑整理本文。

证、思维规律的理论框架要保持,但对相对抽象的不太结合工作实际的现代逻辑演算则需做一定的取舍。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太吃力。

逻辑学的基本特点是内容高度抽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逻辑学时的最大感受就是枯燥乏味,对它缺乏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时要力求把逻辑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逻辑教学趣味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在系统讲授逻辑学原理的同时,可以穿插许多有趣的逻辑故事、逻辑典故,努力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

如果不注意用生动的实例去教学,而是单纯地从符号到符号、从公式到公式地进行推导,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就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教师要在课前精心挑选适合的逻辑故事,逻辑故事要与所讲的内容具有相关性,不能为追求趣味性而忽视了知识性。在每一节课前,教师都要针对该章节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倾向认真分析,对所教内容如何切入,怎样激发学生兴趣,需要补充哪些内容,按照怎样的程序进行教学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游刃有余。[6]

参考文献:

[1]秦玉彬.我国当前法学教育困境探微.dffy.com,2004-2-2620:45:34

[2]王洪.法律逻辑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3]王明辉主编.何谓逻辑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4]訾其伦.我国高校文科专业的逻辑教学情况探析.职业圈.2007(11)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