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十篇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十篇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6:22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篇1

本次论坛是由沈阳农业大学、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环境研究室联合主办,多家单位协办的。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设施园艺整体水平,总结和交流国内外新兴的绿色、低碳、高效设施园艺领域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等,提升设施园艺科技含量、装备档次和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现代化。共同探讨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会议开幕式由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教授主持,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张玉龙致欢迎词。

中国工程院汪懋华院士、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齐飞研究员、希腊professornick教授等17位中外专家围绕节能、环保、现代化、低碳等主题做了精彩学术交流,与大家分享了学术成果。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园艺上的应用,日光温室的发展进程、日光温室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温室作物高效生产模式与技术,温室环境调控,温室设备与材料等精彩报告将对设施园艺节能和现代化生产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作物生产技术、新材料新技术利用研究的深入,设施园艺将实现少耗能,多产出。日光温室作物生产将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

汪懋华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中国设施园艺种植面积约379万公顷,占世界总种植面积85%以上。其中包括:现代连栋温室(约占0.3%)、塑料大棚、小拱棚、日光温室(约占24.5%)。全国日光温室2/3在北方寒区,仅辽宁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六市日光温室面积即占全国1/3。目前,日光温室生产面临许多问题,必须走转型、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传统土栽方式逐步向封闭式栽培方向的绿色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创新发展是智慧园艺与物联网技术农业应用研究的优先领域。李天来教授就中国日光温室发展进程向与会代表做了系统梳理,并就当前日光温室现代化研究进行了介绍。齐飞研究员则在报告中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保障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力争用更少的土地、更少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并提出环境调控能力强、集多种设施功能于一身、资源可充分利用的多功能“四季温室”的研发概念。其他报告专家则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围绕日光温室生产、技术升级等进行了报告。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篇2

全球变暖(Globalwarming)已成为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成为关系到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厄尔尼偌(ein1o)现象、全球性的极端干旱或洪水等天气事件,使人们不得不关注“全球变暖”是否是一个真实命题?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是否可靠?如果全球气候真的存在变暖的趋势,人类活动到底对此有多大贡献?我们需要花费多少代价才能应对或适应上述变化?……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全球变暖”是个自然的气候波动过程,其影响被部分科学家过分夸大,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杞人人尤天”。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期间爆出的“气候门事件”,使得上述疑问变得格外突出。

从目前国际主流观点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近期全球气候的确存在变暖的趋势,而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加速变暖过程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在由各国科学家和气候官员组成的ipCC(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1mateChange)的四次科学评价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

关于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还必须要追溯到2D0年以前。1827年,法国科学家Jean-BaDtlsteFourler就指出地球大气层存在与温室相似的热量保存机制,即所谓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s)。1860年,英国科学家通过测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认为地球出现冰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热辐射减少。1896年,瑞典科学家Svantearrhenius做了开创性工作,他建立模型计算了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热量平衡的关系,他提出如果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翻倍,地球平均气温将增加5―6度。Svantearrhenlus100年前的工作,与我们现在的认识基本一致,他也被视为气候变暖理论的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到1940年前后,英国科学家G.S。Ca]]endar首次计算了气候变暖与大气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1957年,美国加利福利亚Scrlpps海洋研究所的RogerRevelle和HansSuess指出人类获得正在“重建”大气二氧化碳平衡关系,该文章促进了同年在夏威夷HaunaKea开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这项工作a延续至今,成为日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温室效应与地球表面气温变化

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波动有显著关系。如图1所示从对南极Vostok冰芯中40万年来气温记录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地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甲烷浓度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调节着地表系统的热量平衡。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巨大的辐射能。根据太阳能与地表和大气的热红外辐射的热平衡计算,地球表面和大气的平均温度大致为-19℃,但是地表附近的实际温度大致为15℃。这是因为,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穿过大气层抵达地表,地表被加热后放出的短波热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臭氧(o2)等吸收,因此阻挡了地表辐射热量向外空间的耗散,而使地球表面大气温度上升,该过程被称为温室气体效应,而具有吸收热量长波辐射能力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主要的温室气体有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以及氟氯烃类(CFCs)等。

在地球近代演化过程,自然界的温室气体的汇、源转化,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波动范围,大气二氧化碳气体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保持在相对适宜的水平,有利于地球生物及人类的繁衍生息。工业化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中叶大规模工业化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主要是化石燃料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迅速增加,氟氯烃类(CFCs)等新的人工合成温室气体也被排入大气,由此使大气温室效应极大地增强,导致近ZL4-年来气温增加远远超过历史气温的平均变化范围。

(1)二氧化碳(C02

(2)甲烷(CH4) 甲烷是另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是由沼泽湿地、水田和土壤中草木腐烂、食草动物肠胃微生物活动产生。大气中的甲烷一直很低,200多年前大气中甲烷浓度大约700ppb(千分之一DDm),明显的增长主要发生在最近二三十年间。如图2所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近期大气甲烷浓度的增长趋势与气温升高基本是一致的。1998年的观测数据表明,大气中的甲烷浓度已达到1730DDm(Dlugkencky等,1998)。

(3)氧化亚氮(n2o) 氧化亚氮作为温室效应强烈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非常稳定,在大气中的寄宿时间可达130~150年。农业化学肥料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含氮化合物的转化是大气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中氧化亚氮的浓度估计在260―285Dpm(Fluckiger等,1999),最近200年中,大气中的n2o浓度增加了大约15%,浓度上升到275ppb,目前以0.25%的速率增加(ipCC,1996)。氧化亚氮除本身为重要的温室气体外,还会引起平流层中o2减少,因此,具有双重温室效应作用。

科学家已建立了多种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模型,假定在2030年二氧化碳浓度加倍的情况下进行气候变化的预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全球气温将增高

1.5~4.5摄氏度。不同的温室气体具有的各自的全球变暖增温潜力(Gwp)。所谓全球变暖增温潜力,是指不同温室气体相对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根据ipCC的评估报告(1996),二氧化碳(Co2)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为63.7%,甲烷(CHd)为19.2%,CFCs为10.2%,氧化亚氮(n2o)为5.7%,其他因素为1.2%。

人为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水平依赖于地球系统中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通过生物代谢、火山喷发等过程,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岩石圈中二氧化碳、甲烷进入大气圈。而另一些相反的过程,如植物吸收同化、地球化学沉积,又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回到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地球系统的不同环境蓄体(大气、海洋、陆地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甲烷处于相对平衡的动态物质交换状态,因此,至少在近百万年的地质尺度上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浓度水平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变动。地球环境中碳的自然循环过程中,大气、海洋和陆地等主要“碳库”的大小及其相互之间的碳交换通量关系(见图4)。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使用、水泥工业、土壤利用类型改变等,极大地干扰了碳循环的自然平衡。人类活动成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一个重要的源,初步估算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大气的净增量为405+30(×109gC),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呈显著增加趋势。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篇3

但实际上,在目前的许多强制性或自愿性会计和报告项目中,没有任何一项要求对“其他间接排放”进行会计计量和报告。会计行业正在逐渐意识到,如果无法在那个“临爆点”来临之前做好准备,一旦越界,气候变化将再也不可逆转,企业和社会都不可避免地会为此付出代价。制定应对碳排放问题的策略与解决办法,会计行业任重而道远。

发现碳排放的价值

每个人都赞成,我们需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是关于如何实现减排的问题,各方却并未达成同等程度的共识,公共政策缺乏协调也是症结之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协调国际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公共政策,但其成果十分有限。鉴于公共政策缺乏连贯性,企业的领导作用在于要找到实现碳减排的途径,同时在市场中实现价值。如果减排无法依靠监管者来推动,企业就需要找到自己的方法;需要找到有价值的驱动因素,并加以利用。

但是找到这些价值驱动因素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信息,加上创新性的重点分析,还要具备跳出“常规”定式思考的能力。此外这也需要对价值链全程的排放情况予以考量。

为发现和实现碳减排的价值,企业不仅需要有远大的视野,还需要考察不断扩展的温室气体风险和机遇,将其纳入投资评估过程,以便制定策略,为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

未被计算的碳排放

目前的困境在于,如果不能对排放量进行测量,就无法着手评估温室气体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性质、程度和价值。如果企业希望展现领导风范,就必须明确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这就意味着,要着力投入资金开展可靠和完整的碳会计。

开展可靠和完整的碳会计,第一步在于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识别和分类。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温室气体排放分类方法主要是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直接排放来自企业所有或企业所控制的排放源,包括锅炉、窑炉和生产过程。间接排放则分为两类:来自购入电力的和来自所有其他排放源的。

这三类分别被称为“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前两类信息如果可靠,企业就能更好地了解其内部的状况。这两类排放提供的信息包括:工厂内部发生了什么,买入了多少电力用于保证工厂的运行。

“其他间接排放”关注的是价值链全程的排放。测量此类排放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了解在营运的上下游、营运范围之外以及产品或服务制造和销售过程中存在哪些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这或许给企业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促使其思考自己正在做些什么,而不仅仅是如何做事。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正在利用“其他间接排放”信息制定更具深远影响力的战略决策。

碳会计与报告

过去10年以来,针对“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会计计量与报告工作进展显著。遗憾的是,在目前的许多强制性或自愿性会计和报告项目中,没有一个要求对“其他间接排放”进行会计计量和报告。

目前很多会计和报告项目及要求都会参考一些关键标准,包括iSo14064系列;wBCSD/wRi温室气体议定书和增补文件;CDSB报告框架。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公共会计与报告项目,也是最佳的温室气体公共信息比较来源仍然是“碳信息披露项目”。“碳信息披露项目”每年都会从大型企业广泛收集数据。目前为其提供信息的公司已经超过2500家。

2009年“全球500强”中有409家(82%)回应了“碳信息披露项目”的信息请求。但是仅有209家(42%)企业提供了有关“其他间接排放”的信息。表面上来看,这似乎并不算糟糕。似乎有近一半的企业提供“其他间接排放”的信息。但是如果更进一步观察,你就会很快发现,这些“其他间接排放”的信息中有一些价值十分有限。这在“碳信息披露项目”数据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该项目将“其他间接排放”会计计量与报告分为五类:员工商务旅行;外部分销与物流;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与废弃;企业供应链及其他。

在报告“其他间接排放”的209家公司中,98家仅仅报告了五类排放中的一类。另外49家报告两类。也就是说,在“全球500强”中只有62家公司(12.4%)报告三类或三类以上的碳排放,从而提供了趋近完整的信息。实际上只有6家(1.2%)“全球500强”公司报告“碳信息披露项目”所划分的全部五类“其他间接排放”。

显然“其他间接排放”是未被我们计算的那一类碳排放。因此对于“全球500强”中仅有12.4%报告了“其他间接排放”的有用信息,这究竟有什么大不了呢?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08年的一份报告中说,如果不报告第三类排放,美国约有2/3的行业将忽略75%的温室气体排放。

麦肯锡指出,仅从供应链上来看,“对于消费产品制造者、高科技从业者以及其他制造商而言,40%~60%的企业碳足迹寓于上游的供应链之中——在原材料、运输、包装,到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对于零售商而言,这一比例可以达到80%。”

如果企业希望在碳排放问题上展现领导力,就必须全面了解碳排放状况,并制定创新的策略性回应。只关注“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也就是通常情况下工厂内发生的状况,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好的“其他间接排放”会计计量,很多企业的创新就可能面临巨大阻碍。在这方面,会计师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会计师并不是简单地生产可靠的信息,然后再予以报告。他们还必须分析和认识这些信息的重要性,以便将其纳入战略和经营决策中去。

当然不同企业代表了不同的碳排放策略。每种策略的差异则与企业对“其他间接排放”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有关。

控制法

“控制法”关注的是价值链的中间部分,因此其重点在于寻找提高营运效率的方式。效率的提高,是我们对抗气候变化得以进步的必要条件,但是不是这样就足够呢?

此时此刻,诸如埃克森美孚等很多企业仍然最为关注如何提高经营效率,并在他们的既定范围内寻找从技术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这样做有必要,但是否足够呢?

埃克森美孚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硕果累累,为行业制定了经营效率的标准。埃克森美孚并没有报告“其他间接排放”。它所持的观点是:“其他间接排放”应当属于有条件的问题。

埃克森美孚充分发挥了其现有的能力,关注营运与技术。它认识到,温室气体排放确实存在相关风险,但其中很多风险属于监管与政治层面。此外埃克森美孚还关注两类环境风险。首先是气候变化对其营运造成的潜在风险。第二是社会和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风险。

埃克森美孚在这方面的工作非常出色。他们在全世界的厂房设施内有条不紊地提高效率和环境绩效。自2000年起该公司已经将炼油厂和化工厂的能效提高了15%~20%。此外,公司还投资50余亿美元用于开展天然气利用与商业化项目,降低了石油生产过程中作为副产品的天然气常规燃烧量。

埃克森美孚还认识到,气候变化给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极高的风险。他们赞同在不断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同时,需要将气候变化风险的解决之策纳入其中。这家公司认为有两件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将排放量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从而降低极端气候变化的风险;投资适应策略,以便人类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埃克森美孚的战略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将同时使用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资源,即使其所占有的能源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该企业的战略是:在这个不断缩小的市场内成为领军者。对于埃克森美孚来说,其现有战略背后的结论就是:“其他间接排放”信息并不重要。

影响法

“其他间接排放”检视整个价值链所产生的排放,即上游和下游的排放都涵盖在内。要完成这项工作,不仅令人望而却步,而且可能十分昂贵。因此人们自然要问:“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呢?”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将会把目光投向供应链上游,因为在那里有着金钱上的业务关系,即可观的影响力。

表4介绍了“影响法”,承认“其他间接排放”信息的指导意义重大,能够帮助企业在影响所及的相关领域进行改进,比如在供应链方面。企业所做的改进不仅集中在技术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还包括材料、流程、产品和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许多企业也都与供货商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合作,从而在许多方面获得了提升。因此双方能够依靠现成的关系和机制来共同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毋庸置疑的是,企业选择把注意力放在上游部门还将会产生一个放大效应。例如沃尔玛,它拥有超过10万家供货商。一家企业在相关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将即刻对许多其他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沃尔玛没有上报“其他间接排放”的数据,其在2009年“碳信息披露项目”中的排名便受到质疑。沃尔玛得到89分,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四,但至今仍未提交“其他间接排放”的数据。

沃尔玛正在基于“其他间接排放”数据做一个抉择。沃尔玛认识到了“其他间接排放”的重要性,就一些相关的细节问题进行了研究,仍然认为目前公布可信数据的条件还未成熟。沃尔玛的策略是通过利用其市场地位,促进产品创新,推动其供应系统的上下游采取更环保的营运方式。

沃尔玛还表示,将来会计算和公布相关上下游的“其他间接排放”数据,因为沃尔玛认为这些企业不但是零售价值链中的关键因素,而且还代表着控制碳排放的机会所在。

这一聚焦供应链的策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沃尔玛策略的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提高其供应链的效率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仅仅是推动了供应链效率策略的发展。那么这一策略能否真正称得上是解决了低碳经济所要求的根本变化呢?在其初级阶段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但是沃尔玛在其供应链中发起的这些改进显示,这一策略催生了一种合作的意识,且正在向产品适用性和产品设计等领域发展。

全程介入法

与只关注营运和可控制的部分相比,着眼于上游并利用公司的影响力要好得多,但这也只是专注于全局中的一部分。一个追求真正理解自身影响力的企业,会开始接触下游。

表5展示了公司是怎样看上游和下游的。公司会检视客户是如何使用其产品,还会研究其产品在使用后是怎样被处理的。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会观察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是重大创新和新机遇的发源地。

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游供货商的公司,只能将自身的高效率营运复制到供货商的过程中。然而当公司开始研究其产品是怎样被使用的、能使用多久、持续使用需要哪些能源或其他资源、用毕之后又是怎样处理的以及产品所用材料会在降解时产生什么影响,公司就能够渐渐对其本身、其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影响看得更真实、更全面。对全局的认识通常会使企业更容易看到节能减排的创新机会。

光谱能源是一家年轻的加拿大石油天然气公司,它与埃克森美孚的营运方式截然不同,在碳披露领导者指数中得到88分。光谱能源已经开始计算和报告其在“其他间接排放”方面的数据了,并计划在将来能够更加系统地做这件事。光谱能源的未来战略是,能够全面地定义与其相关的“其他间接排放”数据。

光谱能源的策略有别于埃克森美孚。光谱能源建立了一个能够积极探寻下游机遇的策略和商业模式。通过投资和提供能够补充其核心业务的创新能源服务、发掘额外的收入来源、帮助客户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光谱能源降低消费者需求的风险。同时光谱能源还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不断加深对如何运用其现有的技术和设备为其客户取得更大成功的认识:

提供面向需求层面的管理方案,以帮助零售、商业和工业部门的客户更高效地使用能源;

向客户出售营运服务,并对其供应现有设备所产生的剩余热能,使客户能够实现接近零排放的发电并进行出售;

捕捉并隔离自然存在于客户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客户现在能够出售这些以前无法处理也无法出售的天然气。

拜耳以95分的高分问鼎“碳披露领导力指数”。这家大获成功的公司报告了“碳信息披露项目”中“其他间接排放”方面的所有数据,并将减少碳排放纳入了其商业策略中最核心的部分。拜耳所做的远远超出了风险识别与缓解的范畴,它的策略大部分建立在与环境相关的机遇上的。它对相关数据了如指掌,并在创新和战略决策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

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和世界资源研究院的温室气体议定书,这些数据与议定书中其他间接排放附录里所列举的典型排放情况是相符的,即近75%的排放来自其他间接排放。

拜耳在其“碳信息披露项目”报告中指出,公司认为气候变化是当今的大趋势之一;发现该趋势中所呈现出的机遇是拜耳策略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拜耳下属集团和业务单位负责寻找和论证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机遇,之后从整个拜耳集团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估;与此同时,拜耳气候计划指导委员会负责确定商业机会,并在需要的时候协调拜耳集团旗下的下属集团和业务单位;拜耳气候计划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由沃尔夫冈·普利斯博士主持,他是理事会成员,分管创新、技术和环境问题。拜耳在碳排放相关领域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2008年到2010年间,公司从预算中拨出了10亿欧元用于气候变化和其他项目的相关研发。

拜耳在过去几年里给自己的定位是“气候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贡献。拜耳下属集团和科技公司看到了很多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商业机遇,其中拜耳材料科技、拜耳作物科学以及拜耳技术工程成为从市场对于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中获利最大的几个下属公司。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篇4

一、对20**年全市组织系统调研工作的基本评价

去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围绕组织工作中心任务,着眼于组织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突出重点课题调研,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组织工作。主要有3方面的特点:

一是围绕组织工作大局,精心组织重点课题调研。调研选题的确定和调研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组织工作大局,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市县组织部门都确定了一批重点课题,集中力量突破。比如,市委组织部在年初根据全市组织工作重点,确定7个重点课题,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也都结合实际确定重点课题。据统计,20**年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共开展了56个重点课题调研,这些课题都是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通过课题调研有力地推动了这些问题的解决。

二是采取科学的调研方法,调研质量进一步提高。在组织课题调研过程中,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调研方法和工作措施,确保调研成果取得较好质量。比如,在组织协调上都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调研组,制定周密细致的课题实施方案,许多课题还整合各个单位力量,变组织部门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在具体的调研方法上,都能积极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定量分析和蹲点等调研方法,普遍召开调研分析会,对调研得到的大量而翔实的素材进行总结、提炼、分析,并确定精干力量撰写调研报告。市委组织部对各地上报的调研报告,进行了认真评选,共评选出15个优秀调研报告,刚才进行了表彰。

三是重视成果转化,调研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各地在调研工作中,把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作为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许多课题成果都得到了有效转化。比如,有的课题调研形成的对策思路比较成熟,时机也比较合适,就直接转化为方案、意见、办法、规定等文件或者领导讲话要求,用于指导实际工作;有的课题是针对组织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研,提出的对策全面推行的时机暂未成熟,各地也能积极进行探索试点,转化为工作创新;还有些课题成果直接转化为今后的工作思路。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不足。比如,工作的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县(市、区)对调研比较重视,课题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比较高,有的县(市、区)抓调研工作不够到位,课题成果仅1-2个,质量也比较低。另外,市委组织部在指导、协调、检查、沟通各地开展调研工作的力度上还不够,刚才大家也提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予以研究考虑。

二、今年组织工作课题调研的重点

今年全市组织工作课题调研,仍然是要紧紧围绕市委和组织部门的中心工作来展开,具体的重点课题分工安排,我们已经通过文件下发。这里我再做一强调。

一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这个课题是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新命题,省委组织部把它作为今年的第一个重点课题。斯部长多次讲到今年组织工作最重要是两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如何提高干部工作公信度(还有一项是如何扩大党内民主),并亲自担任课题主持人。课题重点要从干部工作的实际出发,把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总结经验结合起来,突破影响和制约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性问题和关键性环节,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课题成果形式之一是调研报告,同时采取边调研边试点的方法,开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一批配套制度。

二是温州籍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调查。这个课题是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从温州籍大学毕业生切入,研究和解决温州的人才问题。邵书记非常关注温州的人才流动情况,这个课题也是邵书记点的题。温州每年有4万人考上大学,但每年回温就业的仅1万人。另外3万人流向哪儿?为什么不回温就业?都是哪些专业领域的人流向外地?温州的就业环境有哪些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等等,都是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成果形式是调研报告,并且在时机成熟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三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是解决干部监督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如何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研究进一步深化审计结果运用。课题成果形式主要是调研报告。

四是改革开放

30年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这个课题是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研究专委会2008年的重点课题,也是温州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系列研究之一,温州作为率先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地方,研究这个课题意义非常重大。课题的任务是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深入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举措。课题成果形式是调研报告,并配之以有关史料、照片、数据、图表,汇编成书。

五是加强流动群体党建工作研究。开展这个课题调研,是从温州的实际情况出发。温州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既吸引了大量的“新温州人”,又促成了为数众多的“温州人”在外谋生创业,这些流动群体的党建是区别于固定群体党建的新模式。课题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加强这一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课题成果形式是调研报告,时机成熟时出台规范性意见。

六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问题研究。这个课题主要由市委组织部干部三处、调研室和市国资委承担,县(市、区)基本没有任务。

七是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研究。这个课题之前没有列入全市重点课题,是省委组织部另外下达的任务。该课题由赵洪祝书记主持,共分四个子课题。我市承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对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及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以上7个重点调研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由市委组织部承办处室各自部署给相关参加单位,希望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按照分工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力量,抓好落实。同时希望县(市、区)委组织部结合本地的实际,自行确定一些重点调研课题。在年底,我们将一并列入全市组织系统调研成果的评比。

三、进一步提高组织部门调查研究工作水平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提高调查研究内容的针对性、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提高调查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上下功夫,从而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起点要高,切入点要低。组织部门的调查研究是直接为部里的决策服务的,必须把握党委和组织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只有这样,调查研究工作才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起点要高。但是在坚持高起点的前提下,调研选题的切入点要低,尤其是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选题的切入点要放在对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上。为什么这样说呢?从组织工作的调查研究内容来看,可分为组织工作发展方向、发展趋势的研究;某一时期组织工作某些重大政策的研究;如何运用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对我们市县两级组织部门来说,主要是第三类研究,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抓住组织工作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选准题目,集中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确定调研选题时,有一个很直接的判断标准,就是现在的课题调研能不能转化成为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保证调研成果是否有实效。

第二,调查要实,研究要深。调查研究,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和研究就是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两大关键环节,调查是基础,研究是根本,重在调查、贵在研究。要想捕捉坐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预料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就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调查基础工作,发扬两眼向下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大量地占有第一手资料。蹲点调研、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常用的调查方法,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都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深入调查之后,必须对获取的大量材料进行综合、消化、加工,进行全面分析、理性思考、认真研究,真正把问题把握准确、把原因分析透彻,找出问题的症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都必须正确处理,重调查轻研究、重研究轻调查都不可取。市委组织部今年对怎么让调查做实、研究做深,有一些设想,比如,准备在各县(市、区)选择若干个不同的基层联系点,作为调研基地,使调查更实;在调研中采取一些联动研讨的办法,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使研究做深。

第三,报告要精,转化率要高。调查研究的成果首先要形成调研报告,调研形成的文字材料直接关系调研成果质量的高低。好的调研报告既要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结构严谨,又要简洁生动,有说服力,还要有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结论、新的判断、新的对策、新的点子。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调研报告形成后,调研工作还只是完成一半。调研的目的在于应用,调研报告能否得到有效转化才是最终目的。调研报告形成后,不能满足于评个奖,要在后期的综合开发利用上多下功夫。检验和评价调研工作成效的标准,调研报告质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看这些调研报告有多少得到转化得到了利用。套用经济学上的说法,我们要有一点市场经济的观念,不仅要善于“生产”,更要善于“销售”,完成调研报告只是做成了产品,要把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这个销售就是成果转化,调研报告得不到转化,那就是废纸一堆、废话一篓。调研成果的转化有很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转化为规范性操作要求,其特征是既有文字要求,也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也就是把调研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思路,转化为方案、意见、办法、政策、规定或者领导讲话要求,用于指导基层实践。这种成果转化是最基本的形式,通常这种形式的成果转化比较多。第二类是转化为创造性工作举措,其特征是不一定有系统规范的文字,调研中形成的思路和举措直接运用到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推进工作。第三类是转化为人们的思想理念,其特征是有文字阐述,但不一定马上转化为操作性的措施。不管是哪类的转化,关键是要看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多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自身要硬,整合要好。俗话说“打铁要靠自身硬”,做好调研工作的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调研队伍。从目前各地的现状,我市这支队伍还是参差不齐的。建设高素质的调研队伍,一是要加强调研室的建设,有个综合协调的科室是有利于提高调研整体水平的,现在绝大多数县(市、区)委组织部没有单独的调研室,有条件的话还是要设置,至少要配备专职的人,部委要关心、爱护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二是要提高全体组工干部调查研究的水平。有的地方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有一批调研水平相对较高的组工干部,因此每年就能出若干个质量较好的调研成果。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整合资源,壮大调研力量。我们常常感到需要调研的问题很多,而调研力量相对不足,注意在组织系统内整合资源、整合力量,但仍然不够用。特别县(市、区)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怎么办?这就需要把眼光再放开一些。现在对于党的建设,研究的部门很多,研究的人员很多,比如党校、高校、机关工委等党委工作部门等,还有一些从事其他工作但对党的建设研究有兴趣的同志,对这部分资源,我们要加以整合、使用。一些课题本身内容就牵涉到其他职能部门的,更加需要整合资源。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四象限评价法;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11)06-0060-04

目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一个短期问题是“如何促进经济复苏”。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能否结合起来解决?结合的关键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大多数国家的政策效果和理论探讨表明,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目前世界长、短期问题的重要结合点。既然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便应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评估方法还刚起步,缺乏深入研究(肖文等,2011)。本文在综述了低碳经济内涵后,从经济要素的角度尝试设计了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四象限法。应用该方法对河北省30个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结果基本符合省内同领域专家的定性判断。

一、低碳经济内涵的文献综述

虽然低碳经济的术语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有关文献中就出现了,但其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付加锋等,2010)。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减少碳排放,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其目标是将大气温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减少子孙后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本。

进一步细化,该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1.低碳经济中的“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碳”是指《京都议定书》所限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根据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来源、稳定性、易监测程度,并考虑到其他国际公约的约束等情况,从而将强制减排的温室气体种类限定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在这六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成份,但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狭义的“碳”仅指二氧化碳。在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温室气体中,由于二氧化碳是最大“贡献者”,其贡献度高达60%(任仁,2005),因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国际能源署(iea)等绝大多数权威研究机构在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时的测算对象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森林被破坏)过程中有机碳的氧化引起,这一过程中,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并不能完全吸收由此引起的过多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此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当前研究低碳经济时重点关注的是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减少碳排放”的两种途径。《京都议定书》提出了“技术减排”和“市场减排”两种减少碳排放的途径。“技术减排”就是通过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碳埋存及生物碳汇等技术的创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该途径是长期降低碳排放的根本方法。“市场减排”则是依据“清洁发展机制”(CDm)原则,允许掌握技术优势的国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援,帮助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换取“二氧化碳排放权”,该途径是短期降低碳排放的变通做法。

3.低碳经济中的“低能耗”有两个要求。第一个是基本要求,即在能源消费量一定的情况下,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降低化石能源所占比重。第二个是理想要求,即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费总量。

4.低碳经济中的“低排放”是指降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碳排放。地球上的碳排放源包括自然排放和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碳排放两种形式,后者被认为是使温室气体浓度逐渐上升的主要因素,因而降低碳排放主要指降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碳排放增加的部分。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排放和碳循环是平衡的。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约为280ppmv(1ppmv=10-6,即百万分之一体积单位),这种碳平衡形成的自然界温室效应不仅无害,而且是有益的,即在地球自身的温室效应作用下,地球具备了温度调节的功能,基本上保持在适宜人类发展的平均15℃的水平。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人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很可能(90%以上的可信度)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另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测算,到2008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387ppmv,比工业革命之前增长了约40%,这促使全球温度不断上升。最近100年,据ipCC测算,全球气温升高了(0.74±0.18)℃,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平衡和热平衡。

5.低碳经济的两个发展目标。从自然科学的视角看,“低”的目标是低排放、低升温或不升温。按照全球的尺度,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低”是指应保证“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使气候系统免受危险的人为干涉”。1997年《京都议定书》又进一步明确要求,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之间,应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达到2007年ipCC和2008年斯特恩报告认为的把气候变暖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在这一基本共识下,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如英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共减少60%,届时建立低碳经济社会。

从经济社会的视角看,“低”的目标是低成本。《斯特恩报告》认为,按照当前的发展模式,气候变化将造成全球经济下挫5%~10%,而贫穷国家则会超过10%。如果把环境和健康等一些额外的因素综合考虑进来,气候变化总成本的增加量相当于每人的福利削减20%,碳的社会成本将是8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到2050年,减排的经济成本大概是世界生产总值的1%左右,碳的社会成本约为25~3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仅是当前发展模式的1/3。

二、低碳经济的四象限评价法

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引导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价值(娄伟、李萌,2011),蒋金荷、吴滨(2010),鲁静(2010)对目前评价低碳经济的方法进行了评述。现有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物质流分析法(mFa)、指标值综合合成法、投入―产出(i―o)模型、宏观经济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动态能源优化模型、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模型、部门预测模型等,这些方法从各自研究的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了评价。本文从经济要素的角度设计了评价低碳经济的四象限法。

哥本哈根会议后,发达国家将要执行的“碳关税”、“碳标签”将全球市场带入了“低碳”竞争时代,“碳排放”如同资源、劳动力等一样被计入了企业成本,从而成为影响企业利润增或减的经济要素,因而设计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评价经济要素的基本思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测算经济要素数量的多少和分析经济要素效益的高低。具体到本文,就是测算碳排放物理水平的变化和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的高低,前者主要是为长期“如何应对变化”提供依据,后者主要是为短期“如何促进经济复苏”提供依据。四象限法是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解决低碳经济长、短期问题结合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评价碳排放物理水平的方法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转型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产业碳排放的基础和特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eKC)”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

eKC曲线是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基于质量守恒原理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关系后得出的一种倒U曲线。该曲线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二氧化碳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到达某个临界点或“拐点”后,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根据碳排放量变化的这一规律,我们在评价产业碳排放物理水平变化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评价。“共同”是指各产业都应降低碳排放量,“有区别”是指不同产业由于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耗能导致的碳排放量不同,这种不同应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方法就是从产业自身碳排放量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评价。为此,我们设基期本行业碳排放量为pi0,报告期碳排放量为pit,如果pit/pi0

(二)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的方法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经济效益对实现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倡议: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应当讲求成本效益,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在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时,我们设某一行业碳排放占全部产业碳排放的比重为Si,用Si来反映该行业碳排放相对量的大小。设该行业增加值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Ri,用Ri反映该行业增加值相对量的大小。设ei=Ri/Si,如果ei≤1,表明该行业碳排放相对较多而增加值相对较少;如果ei>1,表明该行业碳排放相对较少而增加值相对较大。设基期经济效益为ei0,报告期经济效益为eit,如果eit/ei0>1,我们称之为经济低碳化行业;如果eit/ei0≤1,我们称之为经济高碳化行业。

(三)四象限评价法

我们以横轴表示各行业物理碳排放水平,以纵轴表示各行业碳排放经济效益水平,以大于或小于1将座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表1)。第Ⅰ象限的行业由于其既具有经济优势又具有物理优势,因而属于有综合优势的行业;第Ⅱ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经济效益在提高而碳排放物理水平也在提高,因而属于有经济优势的行业;第Ⅲ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物理水平在增加而碳排放的经济效益在降低,因而属于综合落后的行业;第Ⅳ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的物理水平在减少而碳排放经济效益也在降低,因而属于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物理优势的行业。

三、应用

笔者采用低碳经济四象限评价法,对河北省两次经济普查时的30个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一)碳排放物理水平的评价结果

第二次经济普查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河北省制造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从第一次普查时的2.84亿吨增加到第二次普查时的3.03亿吨。期间物理高碳化行业有19个,这19个行业在第二次普查时碳排放量为2.47亿吨,第一次普查时为2.22亿吨,增加了11%。物理低碳化行业有11个,这11个行业第一次普查时碳排放量为0.61亿吨,第二次普查为0.56亿吨,降低了8%。

(二)碳排放经济效益的评价结果

第二次经济普查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经济低碳化的行业有13个,第一次普查时这13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25.47%,第二次普查时增加到26.97%;同期,这13个行业的碳排放量由30.27%下降到27.33%。经济高碳化的行业有17个,第一次普查时这17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74.53%,第二次普查时下降到73.03%;同期,这17个行业的碳排放量由69.73%增加到72.67%。

(三)四象限综合评价结果

从表2可见,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有综合优势的行业(分布在第Ⅰ象限)有8个,有经济优势的行业(分布在第Ⅱ象限)有5个,有物理优势的行业(分布在第Ⅳ象限)有3个,综合落后的行业(分布在第Ⅲ象限)有14个。

四、结论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观念改变、技术和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转变生活方式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时代,企业的碳排放由过去的社会外部成本被强制转化为企业的内部成本,碳排放成为影响利润增加或减少的经济要素。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四象限法就是对碳排放物理水平的变化和碳排放经济效益的高低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为此设计了物理高(低)碳化行业和经济效益高(低)碳化行业。该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某一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是什么,至于某一产业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则需要以此结论为基础,考虑行业节能技术水平、新能源应用前景等之后才能进行统筹决策,本文对此问题没有涉及。

河北省制造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综合落后的行业占制造业总数的近一半,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河北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因而河北省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魏一鸣,刘兰翠,范英,吴刚.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6]娄伟,李萌.低碳经济规划理论・方法・模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于刃刚.低碳经济与河北产业结构调整[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

[8]肖文,樊文静.低碳经济发展的测度指标――兼谈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J].工业技术经济,2011,(1).

[9]曲建升,曾静静,张志强.国际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集比较分析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1).

[10]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

[11]任仁.《京都议定书》要减排哪些温室气体[J].化学教育,2005,(8).

[12]蒋金荷,吴滨.低碳经济模型现状和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资源科学,2010,(2):242-247.

[13]鲁静.国内外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法评述[J].中国投资,2010,(8).

[14]张德英,张丽霞.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5,(1).

[15]乔海曙,刘小丽.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J].理论探索,2011,(3).

theConnationandtheFour-quadrantevaluationmethodonLow-carboneconomy

ChenYongguoChuShangjunLiZongxiang

abstract:Low-carboneconomyistheimportantjointpointoftheaddressingclimatechangeandthepromotingeconomicresuscitation.manyscholarsandinstitutionshavepositivelyrespondedtoit.thispaperusesthismethodtocomprehensivelyevaluatesthe30manufacturingslow-carboneconomyinHebeiprovince.theresultsindicatethatofthelow-carboneconomyinHebeiprovince,fewoftheindustriespossessgeneraladvantageswhileoverhalfofthemlagbehindthegeneralindustriallevel.therefore,theprovinceneedstoincreasetheinvestmentinthisfield.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thefour-quadrantevaluationmethod;manufacturings

收稿日期:2011-09-20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篇6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危害,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经学校研究,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领导机构

成立XX交通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办校办,进一步加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密切联系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处置工作。

(一)领导小组

长:XXX、XXX

副组长:XXX

员:XXX、XXX、XXX、XXX、XXX、XXX,各学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开展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研究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协调解决疫情应对和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处理防控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对应急处置情况组织开展综合评估,包括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在上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政府卫健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任:XXX

成员单位:宣传部、离退处、人事处、学工处、保卫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招就处、国交处、后勤保障中心、校附属医院、校附属子弟小学、幼儿园、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通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情况;协调解决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综合各部门工作情况,撰写相关汇报材料;督促各工作组有效落实防控政策和措施;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事项。

二、工作安排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寒假期间,各单位及时将相关疫情防控信息通过短信、微信、校园网等发送给师生及家长;引导师生居家或外出时做好防控工作,尽量减少到通风不畅和人流密集场所活动,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引导教工家属区妥善处置并严格管理饲养的宠物狗、猫等动物;做好寒假留校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做好校附属医院院内防控

1.医护人员上班期间需规范带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并给发热患者开具口罩,做好健康宣教。

2.全体医务人员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知识学习,提高对疾病的识别处理能力,对疑似病例及时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并立即报告。

3.做好院内感染预防工作,所有工作区域定期通风,消毒,加强医院环境卫生。

(三)做好相关工作预案

1.教务处做好整体延迟返校开学或疫区学生延迟返校上课教学的工作预案,并做好提前通知;

2.研究生院做好研究生教学计划延迟的工作预案;

3.校附属子弟学校、幼儿园做好整体延迟开学的工作预案;

4.招就处会艺术学院要根据外省当地疫情,做好艺考延期或取消的工作预案。

(四)做好开学学生入学防控工作

1.原则上不予学生提前返校。如有提前返校学生,各学院应及时向校附属医院报告,进行体温监测。开学报到期间,校附属医院、保卫处组织人员在南北区大门口进行入校学生体温监测。

2.所有学生做好居家体温监测,体温异常者,及时就诊,向学工处申请延迟返校。对于武汉籍学生或其它疫情严重的学生,凡因当地疫情控制要求无法按时返校的,可视情况办理延迟返校。

3.学校安排成教公寓(91间房)、学35栋(54间房)作为体温异常师生隔离场所,校附属医院6间病房作为治疗检查用的临时性周转隔离病房。

4.开学报到期间,保卫处,校附属医院各安排一辆车辆将体温异常的师生转送至指定隔离场所。

5.校附属医院每天安排医务人员前往隔离场所对隔离学生进行体温监测及相关检查和治疗,必要时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

6.一旦发现疑似病人,第一时间隔离观察,并立即转

诊至定点医疗机构,并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做好师生筛查工作

了解和掌握师生假期动向,对本单位师生假期动向进行排查,对假期到过湖北的师生返校时,要加强健康监测。如发现学校师生员工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要及时安排到校附属医院就诊,进一步筛查,及时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

开学后,各单位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栏公布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广泛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相关知识。严禁学生带宠物狗、猫上学。教育引导学生不得隐瞒病情、带病上课。各单位加强晨检和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及登记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有发烧、咳嗽等可疑症状的学生,及时安排到校附属医院就诊,由校附属医院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

(六)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校附属医院要做好疫情监测和疫情信息的收集、核实、登记等工作,对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要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卫生部门报告。

(七)及时开展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

一旦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在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和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校附属医院要及时协同学院、部门,对确诊病例直接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等,进行全面摸底,准确无误地做好人数统计;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症状筛查,医学观察,尽早发现疑似患者;加强宣传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要立即就诊并报告班主任或辅导员。

(八)加强确诊病例学生的休学、复学管理

对确诊病例,要严格执行休学、复学管理制度,并密切跟踪其治疗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根据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疾病证明和校附属医院签署的同意休学的意见,为确诊病例办理休学手续。根据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复学诊断证明和校附属医院签署的同意复学的意见,为符合复学条件的学生办理复学手续。要开展全校师生,尤其是确诊病例学生及其家长,隔离观察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消除其恐慌心理。

(九)全面做好校园环境治理及食堂管理

在师生返校前,深入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推进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实验室、运动场馆、厕所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整体改善行动,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迎接师生返校。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食堂进货不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或野生动物。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外科口罩、手套、洗手液)和消毒剂等。开学后,要持续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加强对食堂、饮用水安全的监管。

(十)加强对师生集中活动的管理

各单位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举办大型会议或课外活动。确要举办大型集体活动的,主办单位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安排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室内场所举行。

(十一)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保卫处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治安巡逻,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严控外来人员和车辆出入校园,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秩序。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篇7

关键词:防潮;监控系统;户外箱体

引言

变电站户外设备箱体是连接室外电气设备与室内测控、保护、通信等设备的中间环节,通常就地安装在电力设备旁[1-2]。箱体内运行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站内设备的可靠工作。目前,变电站大多安装把手开门式的户外箱体,采用密封橡胶作为箱体的密封。密封橡胶使用多年后容易松驰、老化,在多雨季节,雨水容易从箱体接口处渗入箱内,有接线槽盒的箱体,潮湿空气又顺着接线槽盒进入箱体内部。由于箱体有一定的密封性,很难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进行空气交换,致使箱体内湿度长期大于箱体外环境湿度,引起二次接线发霉、保护拒动、元件损坏,接触器卡涩,最终导致刀闸卡涩甚至无法操作,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严重的隐患[3-4]。

本文从防潮、除潮、监控三个环节对户外箱体进行防潮,通过对雨水渗入的封堵和潮气通道的封堵建立第一道防线,在箱体内放入吸潮物质建立第二道防线,在箱体内加装加热元件实现远方监控报警建立第三道防线,彻底解决户外箱体受潮问题。

1防潮监控系统

1.1防潮监控系统原理

普通户外设备箱体的防潮与监控装置均采用分散式布置,即在每个箱体内部设置一个独立的防潮监控与控制装置,根据预先设置的温湿度控制值(可以手动调节),并结合箱体内的温湿度自行控制箱内加热器工作与否,并显示当前箱内的温湿度值。

本文设计的防潮监控系统由无线路由器、室外无线ap、交换机、wiFi温湿度传感器元件、终端计算机及相关数据收集统计软件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利用无线通信设备搭建起覆盖整个变电站的无线wiFi网络,户外箱体内温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计算机终端。计算机终端开启数据处理软件,该软件是由温湿度传感器元件厂家设计研发,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实现远方监控户外箱体温湿度情况。此外,该软件可设置温湿度参数达到报警功能,以便及时处理受潮箱体,大大提高室外防潮工作的效率。

防潮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1.2图形分析

在电脑终端通过开启数据软件可以实时监测各个户外箱体内的温湿度。软件提供了两种直观的图形查看方式,一种是温湿度曲线图,B代表实时温度曲线,a代表湿度曲线,可直接看出同一个户外箱体内的最高数值和最低数值;另一种是温湿度柱形图,在同一页面内可同时显示多个户外箱体的温湿度数据,通过柱形的高低程度,可直观地判断受潮箱体,如图2、图3所示。

该数据分析软件还具备报警功能,通过设置温湿度告警值(可批量设置,也可根据特殊情况,对不同的箱体设置不同的数值),当软件监测到数值达到告警值时,该条数据会变成警告颜色,并发出语音警报,便于值班员发现异常。也可选择短信提示,系统在发出警报的同时,会将报文传送给预先设置的手机号码,像平常接收短信一样,即使值班员不在监控电脑旁,也能掌握异常数据,方便及r修理异常箱体,大大提高了值班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箱体受潮,设备异常的风险。

2工程应用

该防潮监控系统已应用于韶关某变电站内,主要是针对220kV高压场地进行试验,分别在每个间隔的开关机构箱、开关端子箱及CVt端子箱内各安装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对箱内的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如图5所示。

3结束语

本文针对户外端子箱易受潮但不易及时发现,设计研发了一款防潮监控系统,能在电脑终端实时监控户外箱体内的温湿度,掌握箱内的工作环境,及时对受进水受潮的箱体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减少电力设备不可靠运行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伟骏,蔡新蕾,高伟,等.变电站端子箱防潮控温系统的研制[J].电测与表,2014,51(21):102-109.

[2]张晓东.变电站机构箱端子箱防潮防凝露改进措施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5):155-156.

[3]张玲云.变电站开关端子箱防潮措施研究[J].电力讯息,2015,11(21):161-161.

[4]郭子君,郭婧,苏毅.变电站户外箱柜防潮分析及措施[J].科技创业,2015(8):98-10.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篇8

关键词:造纸碳排放组织边界营运边界范畴

G20国峰会上,美国公开警告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在减排问题上与发达国家合作,就可能面临美国国会所实施的“碳关税”报复性措施。早在2008年6月,美国新通过的《雷斯法案》修订案中,增加了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和相关贸易的内容。作为一种新型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纸浆产品的出口贸易,提高了国内造纸业开拓外国市场的门槛。面对外国的贸易壁垒,我国纸张行业应当积极寻找碳排放量计算的方法,为企业申请碳标签和碳补贴,进行碳交易,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碳争端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途径。本文主要介绍造纸行业碳排放的计算方法。

一、设定边界,包括组织、运营边界

运营过程中,许多企业可能有全资公司、合资企业、分支机构等。所以计算过程中,首先应当确定企业的组织边界。根据《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企业会计与报告标准》,设定组织边界的方式有两种:股权比例法与控制法。

股权比例法是指企业依照对各事业体所持有的股权比例,来认列各事业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控制法则根据企业对各事业体的控制程度来认列,在事务中,控制法又可以分为财务控制和营运控制,即通过企业在财务方面或营运方面的控制能力进行划分。

二、碳排放具体计算

纸浆造纸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根据国家大气河流委员会(nCaSi)、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研究园编写的《纸浆造纸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的指导文件》,我们可以通过范畴1、范畴2、范畴3三个范畴来分别计算纸浆造纸行业的碳排放,最后汇总整个行业的碳排放数据。

范畴1是指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固定式燃烧中的直接排放,计算过程基于等式:进入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碳=退出过程中的碳。含碳物质包括甲烷(CH4),一氧化碳(Co)和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二氧化碳等物质。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将各种温室气体换算成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当量是根据全球增温潜势来计算的,相关系数可参照iSo14064相关标准。

估计固定燃烧中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有两个基本途径:1)直接测量二氧化碳尾气的量。2)以活动数据为基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在实践中直接测量的成本较高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燃烧装置。主要涉及到的固定燃烧装置主要有锅炉、燃烧器、涡轮机、加热器、鼓风炉、焚化炉、窑、烤箱、干燥机、内燃机、热氧化剂、露天焚烧。

2、收集燃料的体积,质量或能量等数据。可根据燃料收据,采购记录或进入燃料燃烧装置的金额计量。并根据企业所选择的组织边界方法确定所使用的值应占适当的股权/控制份额。

3、收集燃料的密度或热/热值,将燃料数据转换到一个以共同的体积,质量,内容为基础的数据或能量。从步骤2和步骤3中的碳含量数据,燃料消耗量数据应在共同的基础,然后计算排放量。

4、估计每个的燃料燃烧的碳含量。碳含量值可根据燃料分析实验室,或由燃料供应商提供,或默认因素来确定。

5、收集数据,以确定氧化部分。这些数据可以基于任何的残留物(如,底灰,粉煤灰,和烟尘),通过专家判断,综合各种因素分析相结合来确定。

6、检查以确保各单位之间是一致的,并确认转换参数和设施正确性。

7、估算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各排放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最后进行汇总。

式中活动水平数据,单位为质量、体积或能量单位等。排放因子指每个功能单位的二氧化碳当量。造纸行业的化石燃料排放因子可参见指导文件。

范畴2是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在造纸行业中是指外购“电、热、蒸汽”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企业为了再出售而购买的电、热、蒸汽归于范畴3单独列示。

计算结果通过二氧化碳排放量=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这一公式得出。活动水平数据指所购买的电、热、蒸汽的数量。业务活动数据可以通过直接获得也可以通过估计得出,具体方法有如下两种:

(1)实际记录的用量法:这是最精确的方法。适用于有记录的外购电能的消耗,也适用于外租的房产,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电费会被包括在租金当中。

(2)市场法:在用电的数据无法获得的情况下,可通过寻找市场上类似的、耗电量接近的企业的数据进行替代计算。

排放系数会因季节的变化、一天当中的不同时段、供应商的差异而不同。所以我们选用平均排放系数作为计算依据,具体又可分为:特定位置的排放系数、局部排放系数、国家平均排放系数,精确性由强到弱。

范畴3是选择性的,但它提供了一个在管理温室气体上的创新机会。范畴3包含的活动种类很多,在报告中企业应当选择重要的活动。在选择中,主要考虑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1、相较于企业范畴1及范畴2,其排放量大。

2、增加企业温室气体风险的曝险值。

3、主要的利害相关者认为重要。

4、存有潜在的排放减量机会,可由企业来掌握或受到企业影响。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每吨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将此信息通过标签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制作出碳标签,并将碳标签贴于产品上。

三、碳排放信息披露与查验

碳标签是碳排放披露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通过碳标签企业可以向外界展示产品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在对外贸易中。要想使用碳标签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产品的碳标签进行管理,这需要企业出具温室气体报告,一份完整的报告必须包含以下说明。

1、企业于盘查边界的说明。

2、排放资讯,包括范畴1和范畴2的全部排放。

3、选择性的资讯。包括排放与绩效资讯,抵消资讯。

4、重复计算。

5、比值指标的使用,如生产力/效益比值,密集度比值,百分比指标等。

在实务中,温室气体报告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和附注中增加低碳会计信息。二是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一方面,可以以价值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形式予以披露,对碳信息主要进行定量的货币信息反映。另一方面,可以以自然量为基础的低碳会计报告形式予以揭示,主要进行定性的实物信息分析。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我国必须建立一个通过可测量、一致和可验证的方式量化碳排放量标准化的查验系统。此系统必须按照严格的查证程序标准化查证,并不断提升所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精确性和透明性,并且符合国际标准。这样在面对低碳壁垒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证明我们的产品是符合标准的。在查验过程中需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即独立审查时审查程序要有独立性、精确性、统一性、完整性、适当性、公开性和国际化。通过查验有助于让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更一致、更具公信力,以及更广为接受。

通过以上途径,可使企业碳排放做到“三可”(可报告、可监测、可核查),为企业申请碳标签和碳补贴,进行碳交易,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碳争端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强殿英、问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天津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报》

[2]“低碳经济下的会计”,《中国会计报》,2010年第12期

[3]勾红洋:《低碳阴谋:中国与欧美的生死之战》,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4]高兴霞:“碳关税”壁垒的立体透视及对策”,《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报》

[5]英国标准协会(BSi)、碳基金(Carbontrust)和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Defra),《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paS2050:2008)及使用指南》,2008年10月

[6]国家大气河流委员会(nCaSi)、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研究园(Researchtrianglepark,nC,USa),《纸浆造纸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的指导文件》,2005年7月8日,版本1.1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篇9

郑州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口咽癌扩大根治术的正确麻醉处理措施,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麻醉效果与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28例患者均给予口咽癌扩大根治术治疗,实施静吸复合全麻措施,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异常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例口咽癌行扩大根治术患者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5.00%,包括心率减慢、室性早搏、低体温,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并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16h,平均时间(12.54±1.12)h;术中出血量875~2400mL,平均出血量(1232.25±211.78)mL;术中输血量750~2000mL,平均输血量(1049.62±197.84)mL。结论对口咽癌扩大根治术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处理,可达到理想麻醉效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手术内容选择麻醉深度,积极预防并及时处理异常反应,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口咽癌;扩大根治术;临床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7(c)-0114-02

[作者简介]郝金国(1976-),男,河南濮阳市清丰县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麻醉。

该研究将对该院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28例口咽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口咽癌扩大根治术的正确麻醉处理措施,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麻醉效果与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取28例口咽癌患者进行该次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29~59岁,平均年龄(36.54±2.14)岁,体重47~79kg,平均体重(61.24±2.57)kg,合并症:糖尿病4例、高血压7例;心电图异常11例:窦速3例、窦缓3例、心肌缺血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为口咽癌,并进行扩大根治术治疗;②患者心功能评级i-ii级;③患者术前无明显呼吸道梗阻情况;④患者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⑤患者无任何精神类疾病;⑥患者无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⑦患者对该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1]。

1.2.2手术方法28例患者均给予口咽癌扩大根治术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切除部分口底、舌、咽、扁桃体、舌骨、部分面颊、会厌、双侧颈淋巴、上下颌骨等部位,并给予腹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腓骨瓣对下颌骨颊面或舌咽口底缺损部位进行修复。若患者发生颅底转移则应给予转移肿瘤切除术[2]。

1.2.3麻醉方法术前30min常规进行0.1g苯巴比妥以及0.5mg阿托品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充分的气管表面麻醉,之后进行3~4mg咪达唑仑、50~100ug芬太尼静脉滴注。待气管切开成功后,将带气囊的气管套管置入,立即实施2~3mg/kg异丙酚、4~6ug/kg芬太尼以及0.5~0.6mg/kg阿曲库铵静脉滴注,目的在于加深麻醉效果。之后接麻醉机对患者呼吸进行控制。术中维持浓度1%~3%安氟醚、丙泊酚持续泵注、芬太尼及阿曲库铵间断静脉注射,从而维持患者静吸复合全麻状态。待麻醉成功后,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经机体桡动脉)、有创中心静脉压监测(经股静脉)、体温监测(经肛门),术中根据患者实际状态及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深浅,保障患者术中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并顺利完成手术。

1.2.4异常反应判断标准①心率减慢:患者心率每分钟<60次即可判断为心率减慢;②室性早搏:根据患者术中及术后心电图监测结果判断;③低体温:当患者核心温度(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等机体内部)温度低于35℃即为低体温。

2结果

28例口咽癌行扩大根治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8~16h,平均时间(12.54±1.12)h;术中出血量875~2400mL,平均出血量(1232.25±211.78)mL;术中输血量750~2000mL,平均输血量(1049.62±197.84)mL。患者术中异常反应情况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28例口咽癌行扩大根治术患者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5.00%,包括心率减慢、室性早搏、低体温,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并顺利完成手术。

3讨论

口咽癌是临床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7%。研究表明[3],吸烟、饮酒是口咽癌主要危险因素。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吸烟饮酒人数增加,口咽癌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口咽癌的主要方法为外科手术,但晚期巨大口咽癌患者由于手术范围广,需实施颅底、鼻、咽、喉、颌面、颈扩大根治术,因此麻醉处理是手术是否顺利进行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4]。

宋德富[5]研究结果表明,口咽癌患者进行扩大根治术前给予单纯静脉麻醉效果并不理想,异常反应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因此易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可达到显著效果。该研究可知,应用静吸复合麻醉后28例口咽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扩大根治术治疗,麻醉效果良好。25.00%患者发生异常反应,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与宋德富[5]研究结果相符。口咽癌扩大根治术中异常反应处理措施:①心率减慢者给予0.3~0.5mg阿托品静脉推注;②室性早搏者给予利多卡因处理;③低体温者易出现苏醒延迟,给予复温处理。

口咽癌扩大根治术注意事项:①进行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手术对机体刺激大小选择给药剂量,以便维持良好的麻醉效果;②单纯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陆利君[6]等人研究显示,应用此法可减少术中出血量35%左右,与本文结论相符);③术中给予低温麻醉及颅内压监测可有效保护大脑组织及其他器官功能,但术后2h应进行积极复温(恢复至36℃以上,但避免高于38℃),以免患者发生延迟苏醒情况,利于患者尽快自麻醉效果中苏醒[7];④围术期应进行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予以实施手术,术后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⑤术后应注意机体保温,提高皮瓣成活率;⑥进行低温麻醉时应同时应用丙嗪类药物,以免患者发生寒战反应;⑦进行血管吻合时体温不易过低,手术室温度应保持在24℃左右[8]。

综上所述,对口咽癌扩大根治术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处理,可达到理想麻醉效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手术内容选择麻醉深度,积极预防并及时处理异常反应,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宋建京,王侠.下颌裂开切除晚期口咽癌4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6):302-303.

[2]王治平,艾伟健,赵建江,等.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口咽癌手术后组织缺损[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33-35.

[3]朱志高,梁凯.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44-46.

[4]甘凤霜,梁金凤,梁一雷.口咽癌联合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4):592-593.

[5]宋德富.巨大口咽癌行口、舌、咽颌面颈联合扩大根治术的麻醉处理:8例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3(2):168-170.

[6]陆利君,梁一雷.32例口咽癌扩大根治术的麻醉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5):2252-2253.

[7]胡凤玲,余优成.人乳头状病毒(HpV)与口咽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4):482-485.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篇10

该咨询报告承认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如关于自然变化对全球变暖的作用有多大等,但总体上支持欧洲国家领导人和环保组织以及ipCC的观点。气候变化科学委员会主席RalphJ.Cicerone说:“我们知道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并导致地面气温上升。但对于迄今为止的气温上升,我们还不清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根据物理原理和计算机模拟,我们认为气候变暖会继续加剧,因为温室气体排放仍在继续”。

对于在全球变化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科学委员会认为主要是由于假设的差异、模型的差异以及替代数据的准确性等原因造成的,但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全球变暖以及海平面的上升都将伴随着整个21世纪。为减少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模型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需要在以下两点的认识与模拟上取得较大进展:①决定大气温室气体与气溶胶浓度的因子;②决定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增加的敏感性的反馈机制。对气候监测来说,规划一个全球观测系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由于人类活动,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中不断积累,引起了陆表与海表温度的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所观测到的变化很可能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是我们不能排除这些变化的一些重要部分也是自然变化的反映。人类引起的变暖以及与之有关的海平面的上升预计会持续整个21世纪。由计算机模型模拟和基本的理论推算得出的一些相关影响(包括雨量的增加、半干旱地区干旱程度的增加)十分依赖于变暖的程度及其发生的概率。

由ipCC(气候变化政府间工作小组)对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进行的基本可信的评估是以气候驱动力增加为前提的,如Co2将加速全球变暖的进程。到21世纪末,全球温度升高3℃的预测是与云层和大气相对湿度影响全球变暖的假设相一致的。这一预测也与通过比较冰期-间冰期的温度振荡所得到的气候敏感性结论相一致,冰期-间冰期的振荡导致了气候驱动力的变化。所预测的温度升高对有关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浓度的升高的反应极为敏感。因此,国家的决策在目前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将影响脆弱的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所遭受损害的程度。因为目前对气候系统在自然状态下如何变化以及如何响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的认识还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这一预测结果应当看作是暂时的,需要根据未来的变化进行调整。

气候变化科学委员会所提交的咨询报告中力求对气候变化科学问题以及ipCC研究成果的可信度进行更为清晰的描述。详尽的表述对政策制定者很有帮助,因为他们需要考虑缓解气候变化或是适应气候变化等多种选择。该咨询报告主要回答了以下一些白宫以及的关键科学问题。

1自然气候变率的幅度有多大?

众所周知,在局地和区域空间尺度上,以及短至十年的时间周期上,自然气候变化的幅度十分宽广(超过几个摄氏度),降雨的变化也十分大。例如,有证据证明像20世纪30年代的“尘盆(DustBowl)”的剧烈干旱,在10-14世纪的美国中部非常普遍。通过冰川反复进退的对比研究得出,局部地区的平均温度变化已经超过10℃。评估全球平均温度的自然变化非常困难,因为现有的数据空间覆盖较小,且替代数据推断温度难度大。虽然如此,仍有证据表明,在最近一次冰期的冰川后退期间,全球变暖的速率是2℃/千年。

2温室气体和其它对气候变化具贡献作用的气体的排放正在加速增长吗?不同的温室气体与排放物是按不同的速率增长吗?温室气体与其它对气候变化具贡献作用的排放物浓度的增加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吗

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在增加,但也有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呈减少趋势。在某些个例中,气体排放的减少是决策的结果,但是在另外一些事例中,气体排放的减少却很难理解。在直接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温室气体中,最重要的是Co2、CH4、n2o和CFCs。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也可以影响气候(表1列出了大气中的气候驱动因素所产生的驱动力)。

分析取自格陵兰和南极的冰芯所获得的Co2浓度变化的记录具相当代表性,其范围从冰期的接近190ppmv(百万分之体积浓度)到较温暖的间冰期(如开始于大约1万年前的最近一次间冰期)的接近280ppmv。直到业革命为止,Co2浓度一直没有超过280ppmv。当1958年开始系统大气测量的时候,Co2浓度已经到达了315ppmv,目前其浓度大约为370ppmv,并以1.5ppmv/年的速率增长(这个数值比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早期的增长速率略高)。人类活动应该对这种增长负主要责任。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碳的主要排放源,其实际排放量大约是所观测结果的两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热带森林的砍伐对Co2排放也具贡献作用。过量的Co2由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吸收。

目前Co2、CH4等大气层中的气体含量高于其它的任何时期。从1978年以来,温室气体的浓度大致以每年1%的速率平稳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其增长的速率变得缓慢,但更具不确定性。大约当前2/3的CH4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产生的,如水稻种植、畜牧业增长、矿业开采、秸杆回填、天然气处理,所有这些在过去的50年中都有所增加。对流层中的臭氧一小部分是平流层中的自然过程产生的,到了20世纪,又有一部分臭氧补充进了这部分“对流层臭氧”。在局部区域,这部分臭氧是由阳光对污染大气(由机动车辆尾气、化石燃料燃烧、电力工厂以及生物燃烧等产生的气体造成)的光化学反应产生。n2o由土壤和水中大量的微生物的反应形成,但含氮化肥的大量生产与使用也造成n2o的增加。能够产生n2o气体的一些人工化学过程已经得到确定。在过去的200年里n2o的浓度增加了大约13%。

自1928年首次合成CFCs以来,其在大气中的含量一直稳定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初其含量达到最高。许多工业上有用的其它含氟化合物(如CF4和SF6)在大气中具有很长的寿命,尽管有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还不足以产生大的辐射驱动,但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CFCs的替代产品HFCs具有温室效应,因为其在大气中寿命较短,其作用尚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