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资金市场分析十篇资金市场分析十篇

资金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6:18

资金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有限理性非理性因素羊群行为

一、投资行为有限理性

(一)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

经济人即理性经济人或实利人是由西方经济学者出于经济学分析、解释、推导的需要对个体经济行为的本质进行抽象以避免陷入人性争论从而分析其决策行为的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是指以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为基本动机的个体行为。

现代金融学基于经济人假设认为理性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及相机抉择基础之上。这也就意味着经济人假设得以成立的相关条件包括金融市场供给不受限制、市场信息对称、市场机制完善有效、投资者投资能力足够需得到满足。在此情况下投资者通过所有可以得到的市场信息缜密权衡将来出现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并作出最优的、前瞻性的决策。而实际中经济人假设赖以存在的相关条件并不存在。所以现代金融学的相关投资理论及模型存在严重缺陷。

(二)投资行为有限理性

投资者基于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并按照价值判断在先事实判断在后的次序进行考量而后从事相关投资行为。对投资活动的价值判断解决的是投资活动本身对投资者的价值意义即是否值得投资,对投资活动的事实判断解决的自身是否有能力从事此项投资。而进行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基础前提即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一定程度下的理性。

一方面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多变、不确定的世界,投资者只能获得关于市场的一部分信息而不可能获得所有市场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对信息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对可获得的部分信息无法完全有效的加以利用。所以基于有限理性制定的投资决策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而只能符合有限理性标准或满意标准。

虽然投资者追求理性并希望最大限度的追求理性,但结果只能达到有限理性并只能符合满意标准。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并非一成不变,同时价值判断是多元而非一元,而基于事实判断也无法将所有投资备选方案列出。作为投资者的个体,其有限理性限制其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只能在能力范围内达到有限理性。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制定最基本的投资目标并考量现有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如果其中有方案能够满足最基本的投资目标,投资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投资者基于有限理性作出的满意决策同时是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实现的。非理性因素同时影响着投资者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二、非理性因素

(一)非理性因素及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

非理性因素对投资者的认知、情绪、行为活动的发挥和抑制具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动力作用。投资决策的产生及付诸实施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响下进行的认知与实践活动。积极的情绪情感和坚定的意志将为投资者的认知与实践产生推动与支撑,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和脆弱的意志将不利于投资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诱导作用。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可以弥补逻辑思维不足,激发创造人,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

投资者个体心理特征

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会受到各种信念的影响而出现系统性偏差。

自信情结。个体往往高估自己的判断出现过度自信的倾向。投资者倾向于认为他人的投资决策是有偏差的,而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回避损失。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本能,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对趋利与避害的选择首先是考虑如何避免损失,其次才是获取收益。投资者对避害因素赋予的权重要远大于赋予对趋利因素的权重。

避免后悔。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害怕后悔情绪体验而倾向于尽力避免后悔的发生,从而有可能导致非理。

启发性偏差。投资者在认知过程中会运用启发性的认知捷径进行决策。

第一:代表性启发法。投资者在市场不确定的条件下会关注与当时情境相似的过往情境,并根据与过往情境的相似性作出判断。但当投资者过分强调过往情境时往往会忽略当时即将出现的信息或潜在可能性,毕竟情境不在完全以同样的形式并以同样的结果出现。所以此时投资者容易产生代表性偏差。

第二:可得性启发法。投资者倾向于根据面对的投资活动在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出现的概率。以较快回忆起的投资事件作为参考进行判断,从而出现可得性偏差。

(二)投资者群体心理特征

由个体投资者结合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体投资者通过一系列相互影响的投资决策及行为对金融市场整体产生较大影响,并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左右市场走向。由此可以推论研究群体投资者的心理特征的意义远比研究个体投资者的心理特征的意义大的多。虽然研究个体投资者心理特征可能有助于更好理解群体投资者心理特征,但群体投资者与个体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与行为中的表现是存在差异的。

1.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从众行为在金融市场中往往指羊群行为。投资者从众的影响因素:

(1)群体因素:一般地说,投资者所在群体规模越大、凝聚力越强、群体意见较一致性等,都易于使个人产生从众行为。

(2)情境因素:这主要有市场的极度不确定性与权威影响力两方面,其中权威包括权威人士及权威机构如官方或机构投资者。即一个人处在这两种情况下,易于产生从众心理。

(3)个人因素:这主要反映在人格特征、性别差异与文化差异等三个方面。由于缺乏自主性和判断力,在复杂的投资活动中犹豫不定、无所适从,因而,从众便成为投资者最为便捷、安全的选择;女性比男性更易于从众;集体主义文化氛围下比个人主义文化氛围下更易于产生从众。

总之,个体投资者在受到群体投资者精神感染式的暗示时,就会产生与他人行为相类似的模仿行为。与此同时,各个个体之间又会相互刺激、相互作用,形成循环反应,从而使个体行为与大多数人的行为趋向一致。上述暗示-模仿-循环反应的过程,构成了从众行为的心理基础。

2.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在金融市场中“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潜在地、深刻地影响着投资者行为。

投资作为一项典型的人类社会活动,集体无意识伴随其中。进入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具有某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市场的收益性、风险性尤其是投机性质的投资行为往往使个体行为陷入集体无意识之中。投资者无法以辽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进行思考与处理交易。在投资者追求风险收益过程中面对市场的波动、流动将难以规避集体无意识的干扰从而可以导致市场的进一步波动、流动,而这又将反过来强化由集体无意识驱动的投资行为。

个体投资行为寓于群体投资行为之中并在市场环境变化之下通过群体心理解析并形成较鲜明观点后再作用于市场,产生的市场行为结果将进一步通过向群体投资者反馈从而强化群体心理。群体心理的迷茫对应于市场的震荡,而群体心理的趋同将形成明显的市场趋势。而在市场趋势形成开始与即将结束之时往往是集体无意识最具强烈之时。

三、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现象,研究羊群行为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市场行为。

(一)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指动物(牛、羊等畜类)成群移动、觅食。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倾向于忽略有价值的个人信息而跟从市场中大多数人的决策方式,表现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投资者往往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其思维与行为受到其他多数投资者的影响,跟从多数人思维与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包括市场中具有压倒性的观念或权威性观念,而不考虑个人信息。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将对市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二)羊群行为的本质及成因

从本质上讲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在投资者有限理性的思维局限下、非理性因素作用下使投资者跟从并对市场造成巨大波动的群体行为。其中有限理性为羊群行为的存在提供了客观前提和基础,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对羊群行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主观推动作用。

获取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但受限于有限理性个体投资者无法获得准确、及时、有效的全部信息而只能获得部分信息。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分信息未必能够保证对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产生价值,而且无论这部分信息是否存在价值个体投资者都需要为此部分信息支付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当投资者通过权衡投入与产生比时往往得到结论:既然不能保证所获得信息能够带来相应的收益,那么跟从机构投资者进行决策往往成为明智之举。

但是由于机构投资者行为也是基于有限理性所以机构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另外,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理论模型、信息处理方式和交易策略,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市场行为。因此个体投资者跟从机构投资者的结果往往导致个体与机构投资者组成的投资群体的集体非理性成为。

四、羊群行为的影响

“羊群行为”影响市场价格走势。由于“羊群行为”者放弃个人信息并采取跟从多数人的策略必将导致市场信息传递链的中断。“羊群行为”由于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使得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部分方法将在羊群行为明显的市场中变得无效。而市场未来价格将向单一极端方向发展,从而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羊群行为”的脆弱性。“羊群行为”的发生是基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当市场充分吸收、消化此前导致羊群行为的信息,政府新的信息,投资者从众心理或集体无意识作用减弱,此时羊群行为将会减弱、停止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回归。所以“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同时进一步导致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参考文献:

[1]谢明.政策分析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章融,金雪军.现代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比较研究[J],财经论丛:2002(11).

资金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资金链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近期走势

进入2014年之后,全国房地产突然出现了“分水岭”,房价回落、增速分化,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回落,房地产成交价居高,区域分化明显,房企资金面趋紧等特征突然出现。房价下跌及房地产市场疲软并存的状态,已引发商业银行的风险担忧,个别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出现调整,房企资金面将逐步趋紧。部分银行在2014年初,无论是开发贷款还是个人按揭贷款,贷款的放款时间都被明显拉长。

二、房地产资金链的分析

从三个方面分析房地产资金链的现状,分别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探究在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筹资活动

房地产资金链是从筹资活动开始的,在整个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整个环节的运营起到重要的影响。首先,房地产行业必须要有筹措资金的能力,有大量的的资金支撑;其次,筹资活动是其他活动的重要环节,一旦这个环节发生了什么问题,其他环节的正常运营也会出现问题。在筹资活动中,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银行信贷比重大,依赖程度高

银监会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在20%左右,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个人购房贷款,其中个人购房贷款占到整个房地产贷款的67%左右。这些资金来源中大部分集中在银行贷款,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高,使得存在很大的信贷风险。

2.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依据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上市房企总资产均值为362.89亿元,同比上升24.33%;房地产业务收入均值92.08亿元,同比增长46.62%;资产负债率均值同比增加1.09个百分点至65.81%。房地产行业的偿债压力有所上升,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值65.81%,行业负债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其中,地产四巨头中,资产负债率最高的保利地产和万科分别高达80.20%和79.54%。这说明企业面临着很严峻的经营风险,利润的实现满足不了负债的需求,与此同时固定资产不能变现,进而导致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

3.较高的流动负债率

许多大型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比比皆是,据21世纪经济报的统计,截至1013年三季度末,135家上市房企流动负债合计高达1.476万亿元,占报告期末负债总额的71.37%,较上年末(调整后)的1.26万亿元,增加了2160亿元,增幅为17.14%。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房地产企业都面临着高于70%的较高的流动负债率,这也使得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长期比较紧张。由于房地产企业普遍选择流动负债来为企业的发展筹资,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行业特点就是有较高的流动负债率。

(二)房地产投资活动

投资活动是资金链的第二个环节,房地产资金链是否安全运行,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对保证企业的正常平稳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整个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新开工增速降至2008年低谷

发开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滑尤其是新开工面积重新进入负增长,意味着企业投资热情的大幅降温,市场销售持续不畅将导致未来几个月开发投资指标继续处于低位。从2002年至今的数据来看,前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全年总额的30%左右,以此推算今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在1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速在15.3%左右。从较长的历史表现来看,当前中国房地产开发速度趋于缓慢,开发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年度同比增速已经双双逐级回落,高点和低点都在不断下移之中。

2.开发地产企业土地面积回落,土地市场迅速冷却

在购房者信心不足、全国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由涨转跌之时,全国房地产土地成交均价仍能保持持续上升,更多的应是结构性因素影响,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占比上升所致。总体来看,全国土地市场整体呈现低迷状态,受楼市观望情绪的影响,目前企业的销售表现不佳,在拿地不去存货之间,去存货成为房企首要任务,拿地意愿不强烈。

3.速动比率较低

企业的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较大,是受行业特征和经营模式的影响。开发成本在存货中的比重较大,原材料所占比重较少,速动比率较低。由于速动比率长期低于安全值,所以造成企业的营运资金持有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低值,进而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

(三)房地产经营活动

1.销售市场遇冷

2014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双双呈负增长,且降幅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1-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降幅比1-4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2%。商品房销售额23674亿元,下降8.5%,降幅比1-4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0.2%。

从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金额的同比增速趋势表现看,涨幅收窄、增速逐渐放缓的趋势尤为明显。市场供应增加、价格上涨导致购买力不足,再加上银行对个人房贷的收紧,进而促成了整个行业的下跌调整。自从进入2014年,商品房销售额的下跌速度已经超过了销售面积的下跌速度,预示着价格深度调整的阶段已经不远了。

2.现金流出现负的增长

房地产在投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鉴于房地产整体的项目周期长这个特点,使得房地产企业很容易产生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影响到整个资金链的运转,因此现金流的运转更加困难。截止到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均值也由-0.06%下降至-7.75%,这说明对于企业负债的偿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已经无法满足,只能依靠企业自有资金的周转,这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短期资金偿债风险,从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形成影响。

三、房地产资金链管理措施建议

(一)拓宽投资渠道

房地产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可以拓宽筹资渠道,从而降低经营风险,进而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房地产企业可以探索更多的筹资渠道,推动房地产金融产品多元化。例如合作开发模式,引入房地产信托,金融机构参股,上市公司收购,发起设立地产基金以及海外上市等等创新融资渠道,从而改变房地产市场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改变当前现金流紧缺的局面。

(二)加强现金动态管理,加快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金周转和管理都是动态的,企业应在现金流动态的基础上建立预算控制系统,编制针对经营活动中现金周转的详细预算,并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发现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以此来保证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还应该加大资金回笼力度,提高资金周转速度,进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持现金流的高速周转,追求企业效率,才能持续快速的增长。快速周转不仅能使企业规避风险,还可以提高资本收益水平。企业加快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适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日趋激烈的竞争。

(三)建立资金管理和分析评价系统

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和信息收集。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现安全、快捷地处理收付款项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这一系统的建立,使资金信息能够被公司实时掌握,为各级管理层提供了决策和服务的支持。

资金分析评价系统的建立,就是将资金管理模式向下延伸到利润中心,资金状况从利润中心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分析评价其资金管理工作,进而提升管理效率,提供决策支持。

四、结束语

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合理的组织实施架构和人员的合理安排,还要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行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在整个分析活动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还要选择特定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并将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以保证分析结果合理有效,进而规避和预防现金流风险。只有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对整个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有较为清晰的把握。

参考文献:

[1]许文薇,蔡芝璐.房地产资金链管理及发展趋势研究――以浙江省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J].北方经贸,2013(4).

[2]郑军.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13).

[3]王德发.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0).

资金市场分析篇3

综观整体形势,尽管我国中资金融机构针对各自的金融投资产品已经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营销策略,在科技开发、推广宣传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策略的运用仍是乏力的,推广效果并不好。

(一)营销费用投入大,收效不显着。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推出外汇理财产品后,一些外资银行如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荷银也相继加入了这一市场争夺拼杀,各家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投资者。本土商业银行斥巨资投入投资理财服务业务,欲于外资银行试比高。但其行为令人费解,仿佛谁投入越大,谁就是最大的赢家。经过调查,上海、北京、广州、郑州、重庆的消费者对于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认知状况普遍反映较差。他们被国内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面对众多“看起来差不多的”的产品,变的更加无所适从,边际消费量一路走低。

(二)品牌意识薄弱,整合力不强。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金融产品,例如上述所说的外汇理财产品,拥有很多“牌子”,金融机构看上去忙个不停,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打造、去维护,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绝大多数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往往想到什么做什么: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几年下来,其品牌资产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积累和加强。我国金融企业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还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还停留在某个方面。

(三)产品营销论文缺乏策略,随意性大。对于营销决策,本土金融机构还是更多地倾向于拍脑袋做决定,营销人员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销策略缺乏长期性、稳定性,从而最终影响了其业务的发展。

(四)营销方法落后,人才缺乏。我国本土金融机构的产品营销论文,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导致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的专业程度和效率较低。特别是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使信息在上行下达过程中出现了人为拖延,导致高层与执行层步调上的不一致,影响执行层在面临突发事件中的变通速度。

二、产品营销论文按照“骆驼与兔子”理论提出几点建议

“骆驼与兔子”理论是由我国营销学专家路长全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刚进入国内的外资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因为自身规模效应的需要,在产品营销论文中一般讲求战略管理,对体系、流程、规模、沟通要求高。在金融产品营销论文中他们做得起大投入、大产出,所以可以称之为骆驼,骨架大,有足够的资本,在市场上可以靠一定时期的亏损来获取未来更大的回报;而我国本土金融机构普遍较小,绝大多数在未来10年内都很难达到他们的规模,与他们相比是弱者,可以称之为兔子,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要有速度,所以我国本土金融机构要谈效率,谈速度,谈利润,谈策略。在缺乏大量金融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想用金钱和时间来堆积业绩是绝对不行的。反思现状,弱者与强者怎样谈竞争?按照“骆驼与兔子”产品营销论文理论所阐述的观点,惟有找一支营销支点,在渠道上,在速度与策略上,在品牌的建立与促销上与之抗争。

(一)建立自己的品牌,找到营销的靶心。国际著名营销大师菲力普?科特勒曾经说过:营销的艺术就是建立品牌的艺术。因为对于一个致力于建设长青基业的企业来说,她所塑造的品牌将是她在多年后赖以生存的法宝。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今天最著名的金融企业,不论是汇丰,还是花旗,其最宝贵的财产不是企业雄厚的资金,不是丰富的管理经验,甚至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品牌。原因何在?因为成功的品牌能使产品增值,成功的品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成功的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品牌是消费者的朋友,值得消费者信赖,因为没有人会拒绝朋友的诚意推荐,而去选择陌生的产品。

(二)坚持品牌形象和品牌核心价值的统一。纵观全球,坚持全面完整的品牌塑造,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这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宣扬的是其“开创优越理财典范,财富增值更为可观;彰显尊贵,专业周到的贴身银行服务”,汇丰银行提倡的是“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专家性质。尽管花旗、汇丰的广告中,人物、广告语、情节都会经常变化,但在品牌营销的各个方面,却始终承载着他们“银行专家,卓越理财”的品牌个性、精神内涵与价值观。

(三)坚持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品牌是所有因素的总和,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所以仅产品好、包装好,或仅广告好、概念好,都不够。品牌应该是有关消费者认知产品经验的总和:从产品性能、品质、包装、价格到销售环境,从产品陈列、售点广告、卖场气氛到销售说辞、服务态度、员工行为、商务礼仪,从企业声望、媒介舆论、大众口碑到广告气质、设计风格,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在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企业要成功得更快更久,就必须像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一样重视品牌的全面建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

(四)剔除主观因素,用市场分析说话。国际大公司习惯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依据产品的成长性,将市场纵向划分为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建立监控体系,分别为不同时期的产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不断观察各个时期的销售量、市场份额、损失,以及客户满意程度,及时观察发现产品营销论文过程中的错误,从而进行正确的市场选择和定位。处于导入期的金融投资产品刚投放市场,由于逆选择等其他原因,金融投资产品设计还未定型,产品处于试销阶段,风险大、成本高,基本无利润。并且金融机构难以在短期内建立高效率的分销模型和最理想的营销渠道,这时可以选择高价格高促销的双高营销策略,加强产品的包装,制作出来能够体现和说明投资理财产品特征的一系列具有视觉冲击力,意念性的说明书、图片、标志、广告等,使金融产品新颖具有特色,满足客户求新心理强的特点,“先声夺人”,迅速占领市场。产品经过导入期的试销进入成长期后,大多为客户所了解和接受,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销售已经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利润迅速增长。但由于金融投资产品易于仿效,会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将有大量的相关产品进入,市场同业竞争激烈。这时经过市场调研后,要积极创建新的解决方案,开拓新渠道、拓展新市场、建立新网点;加强促销,建立和运用蕴藏着潜在价值的客户机制,在适当的时机调整价格,找到很有发展潜力的客户,增加客户对本产品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同时,要适时地将客户进行归纳,知道哪些是最有利可图的客户,哪些是最无利可图的客户。通过这样的比较,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和努力,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进入成熟期后,金融产品和销售量基本已达到饱和状态,销售量增幅趋缓,利润开始稳中有降。此时就应重新研究市场策略,在稳定老客户的同时,积极寻求新客户;要重新为产品定位,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赢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增加眼前利润。新晨

(五)塑立优秀的企业精神,加强营销人才的培养。“伟大的产品产生于营销部门”,科特勒的这个观点充分说明了产品营销论文要以人为本,花最高的努力,去培养和寻找最合适的营销人员。领导要以身作则,不可朝令夕改;营销人员要熟悉岗内工作,理解和掌握工作要点,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论是企业广告还是与企业目标相关的赞助活动,拿出自己的热情,反复宣传产品理念,成为金融产品的彻底传播者。

(六)注意产品组合的创新,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机构除了有重点地使用不同的策略外,还应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多下功夫,采取产品垂直多样化、水平多样化、无关联多样化等产品组合策略,拓展面向个人、企业以及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领域,从而促进金融产品的营销。

资金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组织租金 内部资本市场 协同效应 管理者控制权 终极控制权

一、引言

自19世纪末期至今,美国已经经历了五次兼并浪潮,在此期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造就了一大批大型的企业集团。1999年,全球并购总金额达2.3万亿美元。1985年至1999年,平均年并购事件的增长率超过20%。如美国的Ge、香港的和黄、中国的海尔等,都是此类经营的成功典范。2006年全球并购交易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的记录,交易总额达3.861万亿美元,共有33414笔。对于企业实施集团化经营的解释虽然有很多,如主导管理逻辑、风险规避、自由现金流等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般的主流理论(李晓蓉,2003)。也有学者从内部资本市场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理查德森(1960)首先从外部资本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来进行分析,发现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摩擦,使企业无法从外部资本市场获得生产资金,企业的兼并重组成为满足生产和发展的必需。阿尔钦(alehian,1969)和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概念,阿尔钦(alehian,1969)在分析当时美国通用公司的成功原因时认为,“通用的成长得益于其较为完善的内部资本市场,因为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向投资项目的资金提供者提供更多、更廉价的信息,有利于资源的重新配置”。威廉姆森(winiamson,1975)认为:“这些体现m型组织原则的联合大企业,最好还是把它看成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因为它把各条渠道的现金流量集中起来,投向高收益的领域”,并认为联合大企业中的内部资本市场,在资本的配置、监督和激励方面,比外部资本市场具有更高的效率。科斯(1937)视企业为市场的替代物而存在的,即通过企业内部“看得见的手”的协调机制来替代市场“看不见的手”协调机制。从租金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存在是因为不完备条件下的要素提供者能够通过加入企业这个组织获取比市场上作为独立要素交易者更高的收益,这种“超额收益”就是组织租金,它是一个剩余的概念(苏晓华,2004)。杨瑞龙等(2001)认为一种企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他创造的总收益在支付了所有组织成员的保留收入,即满足了所有成员参与约束条件之后还有一个剩余,也就是组织租金。alchain,Demsetz(1972)和周其仁(1996)认为组织租金等于通过企业契约(即把要素使用权有条件地让渡给企业家)组织生产的收益大于要素所有者单干所产生的收益总和的余额。冯丽霞(2006)认为组织租金是由于组织费用的节省(交易费用的节省减去管理费用的增加)和企业分工协作集中生产所产生的效益增量而带来的超额利润。通过上述对组织租金内涵的不同表述来看,企业组织租金在本质上是企业作为―个异质性资源的结合体在激发单个要素价值及其企业整体价值而产生的市场溢价。本文从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租金的正负效应分别进行了探讨,发现内部资本市场由于协同效应而对企业组织租金产生正效应贡献,而内部资本市场所造成的控制权复杂化是企业组织租金负效应的来源。

二、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租金的效应分析

(一)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租金的正效应

(1)资金筹集。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内外协同和内部协同效应缓解外部融资的约束,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所谓内部协同是企业集团内部单位之间由于投资时机、地理位置、产业生命周期、资本结构、留存收益、行业特性等方面的非一致性所导致的现金流差,使集团企业中各分部能够充分利用这种现金流的时间差,从而缓解了当外部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有关公司现有资产价值及投资项目预期收益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时,企业可能会因为无法按照合理的成本筹措到足够的资金而不得不放弃一些具有正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myers,1977;myersandmajhf,1984),即缓解了企业所面临的信用约束,降低交易成本和资本成本,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以满足营利性项目的资金需求,因而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更多的货币效应功能(stein,1997)。所谓内外协同效应是指企业集团由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而具有内部协同效应和拥有较高“声誉效应”,使得具有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在外部资本市场筹资较之其他企业受限程度较弱,且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资本成本,这样就可以使企业集团能够较快的根据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或对竞争对手动态迅速做出投资等反应。企业一方面通过交易成本的节约和较低的资本成本形成费用的节约;一方面通过投资机会的把握形成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通过这两方面共同的作用实现了企业组织租金的创造,即内部资本市场的内外和内部协同效应构成了企业组织租金的正效应贡献。(2)资本配置。在内部资本市场中,资金近似于“准公共资源”,企业总部作为资金分配的主体,又具有剩余控制权,所以也就更有动力和便利条件了解各分部企业的项目的绩效和预期收益等情况,并且通过各个项目间的相互竞争,将有限的资本分配到最具效率的项目上,实现“胜利者选拔”过程(stein,1997)。即由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降低了资金分配时的信息搜集和传递成本,同时剩余控制权的存在又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所以企业总部可以通过资金内部流动实现从较低预期的投资机会项目转移至较高预期产出的投资机会项目,实现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租金贡献的正效应。这种正效应具有内部协同的特性。是依赖对各方的调整和合作实现新增价值(韵江,2006),是资源和成本的节约,也是价值的增值的基础;在资本配置过程中的内外协同效应表现为企业总部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即通过对外部市场的分析对企业未来的长期经营战略进行决策,从而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对优势对某些未来优势项目进行支持,使企业在实现短期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关注长期战略目标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长期的价值增值。内部资本市场正是通过这种内部协同和内外协同效应对企业当前和长期组织租金的实现形成正效应贡献。(3)有效控制机制协同效应。传统的外部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外部控制工具,在审计方面受到规章上的限制,并且对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资源分配机制缺乏参与(威廉姆森,1975),而内部资本市场依靠权威可以管制不同项目间资本的运动(triantis,2004),且作为内部资本市场组织载体的企业集团总部具有剩余控制权,所以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绩效考核等多种内控手段对分部或项目经理实时监控,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Germeretal,1994)。由于内部资本市场在监督激励方面的优势,使它一方面可以向外部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表现出较高的公信力,在企业具有投资机会时会比较容易的获得资金,实现

对外部变化的快速把握能力,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内外协同效应;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有效的监督激励促使各分部或项目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使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水平易于在企业集团内部转移和共享,这就构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内部协同效应。企业集团通过这种协同效应,实现了企业的费用节约和价值创造,构成了企业组织租金的正效应贡献部分。

(二)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租金的负效应(1)管理者控制权对企业组织租金的影响。在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m型企业集团中,资源是通过总部或者集团母公司进行分配的,这就使企业集团存在双层委托关系,第一层级是投资者与集团总部Ceo之间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所形成的委托契约;第二层级是集团总部Ceo与部门或项目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委托契约关系。在第一层级中,由于股东与集团公司总部Ceo之间的契约是非完全契约,且股东与集团Ceo之间在收益和目标函数上存在异质性,所以集团总部Ceo会尽最大可能的利用各种方式使自己的收益函数达到最大化,这会导致:一方面企业集团Ceo在资本配置时使资金并不总是被分配到最有效率的项目上,而是被分配至对管理者最为有利的项目;一方面由于集团Ceo为保持对控制权的专有性要求和他们面临的“他人钱财”问题,而在企业内部进行了过度投资。在第二层级中,集团总部Ceo与部门经理的目标函数和收益函数是不一致的,它们都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的经济人,作为集团总部,它主要负责资源的融通和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集团总部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容易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部门的“寻租”活动和双方的“合谋”行为会扭曲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机制,将资金分配给低效率的部门或在某一部门出现资金过度分配的现象,从而使部门经理的私人收益最大化,集团总部Ceo电可以从中收取“资本配置”的权力租金(陆军荣,2005)。正是由于内部资本市场中存在的“管理者控制权”问题而影响了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租金的贡献,从而形成对企业组织租金的负效应贡献。(2)终极人控制权问题:对企业组织租金的负效应的影响。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另一组织载体是H型企业,Laporta等(1999)、Claessens等(2000)、郎咸平等(2000)的研究发现这些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结构及双重股权形式来构建他们自己的控制权王国,并使公司控制链进一步延伸,控制权结构更加复杂化,从而导致现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和终极控制权问题。终极控股股东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内部交易行为对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害,使企业的成本进一步放大,从而对企业组织租金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下面我们以金字塔结构企业来具体探讨这种负效应。在金字塔型控股公司内,控股股东不是直接拥有被控制公司的股份,而是通过其他的公司持有被控制公司的股份从而实施控制。而且在这些金字塔公司内都存在着控制性股东,使得拥有少数股份的控股股东享有公司的控制权,因而产生控制权杠杆。控制权杠杆的存在,一方面使得控股股东具有在集团内部调配资源的能力,即以“权威”的方式进行资源的配置,但另一方面也为其取得控制权收益提供了条件,控股股东通过对控制权的行使而占有本应由其它投资者分享的价值(陆军荣,2005)。这是由于所有者之间契约的非完全性所造成的,而且契约的双方都是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都有机会主义的倾向,都是自利的个人利益追求者,从而使契约双方都存在道德风险。作为企业的最终控制者必然会利用各种渠道使自身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而内部资本市场为控股股东私利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性的选择通路。正如麦克林和詹森(1976)在其所提出的理论中所论述的一样,“如果合约双方都是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有充分理由相信,人并非总是为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而服务”。当整个公司的收益一定时,终极控制者可以获取两种收益,一是本身应获取的企业收益;一是控制权收益。而这种控制权收益是两个方面的集合:一是控制股东对非控制股东所应享有的部分利益的掠夺;另一部分是控股股东由于这种侵占行为对公司整体价值的损害,从而部分的抵减了这种控制权收益。但这种控制收益必然是大于零的,从而使其得自身效用达到最大化,如果控制收益小于零,那就不会存在终极控制人问题。所以终极控股东的存在不仅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而且使公司的整体价值降低,从而构成了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租金的负效应贡献。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以上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租金的贡献分析来看,这种贡献有正负两种效应,一是内部资本市场在资金筹集、资本配置、控制机制等方面通过协同效应构成企业组织租金的正效应,一是内部资本市场作为管理者控制权的通路和终极控制人掏空的隧道(万良勇、魏明海,2006),通过放大问题,形成企业组织租金的负效应贡献。究竟企业集团中存在的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租金的贡献是折价贡献还是溢价贡献,这就要看正效应与负效应贡献的大小,如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则内部资本市场形成了企业组织租金的贡献;反之,则损害了企业组织租金的实现。我们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租金的贡献具有正负两面效应:正效应是超额价值的创造,即企业通过资本的内外协同和内部协同实现价值增值。负效应是由于管理者和终极人控制权中存在的寻租和等问题。导致了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异化,从而企业组织租金的实现构成了危害。

资金市场分析篇5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作为深居内陆的**市,由于产业结构的特点,产品销售主要在国内市场,经济外向度较低,金融危机对其实体经济的影响要小于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两驾马车”,而这两驾马车在我市经济结构中占有绝对地位,若稍有闪失,就将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我市投资市场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我市投资市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全市经济发展趋好的前提下,我市投资市场发展很快,上新项目的力度明显增强,20xx年全市施工项目达1660个,同比增加485个,增长41.3%,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382个,同比增加461个,增长50.1%。由于有项目的强力支撑,20xx年投资规模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22.3亿元,同比增长42.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4个百分点,绝对量居全省第是10位,增长速度居全省第7位,保持了较高速度发展态势。

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决策之一,就是以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拉动经济发展,这是见效很快、效果明显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对世界经济发展负责的体现,为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我市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把损失减少到最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工作,多次开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长远发展大计,一是继续发挥重点项目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优化全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根据省委、省政府推进“两个加快”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今年确定全市重点项目67个,年计划投资102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8个、加快建设项目29个、争取开工项目18个、加快前期项目12个;二是调高了计划目标。全年确保目标为40%,比上年计划高10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计划完成投资总量312亿元,比上年增加89.7亿元,增长40%;三是加大了目标考核的力度。为了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实现项目落地,调动县区积极性,加大了对县区政府目标考核的力度,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了上新项目、上大项目的力度,全力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xx年12月18日,我市有史以来最大的集中投资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4大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4大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川化控股集团投资30亿元的年产6万吨1,4丁二醇、4.6万吨聚四氢呋喃项目,投资13亿元的年产21.5亿立方米的煤气化项目,**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的年产7万吨有机硅二期项目和**赛德水泥投资7亿元的日产4600吨水泥项目。4个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7.2亿元,实现利税11.8亿元,并推动我市化工产业链不断向精细化、高附加值延伸。

12月31日,我省“千亿交通工程”中投资达470亿元的全市“五路两港”交通项目在我市举行开工动员大会。此次开工建设的“五路两港”交通项目包括****—**界、**—**界2个高速公路项目,以及**集装箱码头100万标箱扩建工程和进港铁路,总投资达160亿元,这将有力的推动**投资市场的发展。从20xx年头两个月投资运行情况看,投资总量、投资增幅均呈现上升趋势。如图:

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

1-2月累计

同比±%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

273024

49.2

1、基本建设

149039

79.4

2、更新改造

36795

-0.9

3、房地产开发

55574

51.5

4、其他投资

8379

62.9

5、农户投资

23237

10.8

1-2月我市施工项目达到480个,比上年的350个,增加130个,增长37.1%;1-2月我市投资规模达到了27.3亿元,同比增长49.2%,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度快15.5个百分点。分县区看,四县三区均呈增长态势、全线飘红,最高的古蔺县增长99.0%,最低的江阳区增长34.8%。

(二)受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状况还将持续

在金融危机中房地产业是受冲击较大的一个产业,由于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外来投资创业者少,购房的主体是本地居民和外出打工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的预期收入不明朗,购房的欲望受到压抑,购买者认为商品房价格虚高,还有下调空间,持币观望气氛浓厚,商品房价格与购买者的预期价格严重不一致。每年的下半年是商品房销售的旺季,而20xx年下半年则出现了旺季不旺的局面,商品房成交量下降,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7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万平方米,增长36.8%。到了20xx年房地产市场形势更为严峻,1-2月主要销售指标均出现全面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9.0%,其中期房销售面积下降65.7%,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3.6%,其中期房销售额下降58.8%,商品房空置面积上升34.0%。从目前看房地产市场回暖还需要时间,还需要消费者增强信心。

1-2月房地产运行对比图

二、金融危机对我市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度较弱

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下调了经济预期目标,但整体经济趋好的态势没有发生改变,我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20xx年预期目标gdp全国增长8%、四川省增长9%、我市增长10%,争取完成13%。支撑这些目标实现的背后,是各地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是提升消费者信心的有力支撑。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强力支撑消费品市场发展。没有收入,就没有支出,没有支出就没有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在金融危机不利条件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好于预期,城乡居民收入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xx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12065元,增加1900元,同比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4332元,增加502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872元,增加3538元,同比增长19.3%,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我市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局面,城乡市场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20xx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增长21.4%,位居全省第四位,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5.2%。今年1月,正逢春节,商家备足货源,各种促销活动此起彼伏,效果明显,重点商场监测结果表明春节7天销售额增幅达到30.0%,今年头两个月消费品市场运行承继上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同比增长18.8%,呈现出市、县、县以下三级市场差距逐步缩小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消费市场发展具有后续发展潜力。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步伐,扩大了享受社保人群的范围,实行应保尽保,国家连续三年提高参保人员收入,解决了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支持了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三)常住人口增加使消费需求扩大。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来**投资创业人员增加、部门之间交往更加密切,这些都会增加消费需求。加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因企业停产返乡、企业裁员返乡、企业倒闭返乡人员近20万人,这些人员回乡消费,按人均年消费4000元计算,将新增8亿元的消费总量。

(四)家电下乡活动推动农村耐用消费品市场发展。国家推行的家电下乡活动,给与农村购买者13%的财政补贴,调动了农民购买积极性,极大的活跃了农村市场,从以彩电、冰箱等为代表的家电产品下乡到将要推出的汽车、摩托车下乡,将推动农村消费品新一轮升级换代热潮。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几点建议

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如何发展、程度有多深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从目前看我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低于东部沿海城市,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辩证看待、积极应对,保证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对我市内需市场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辩证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必须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要坚决避免一红则红、一黑皆黑的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的情绪。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为之采取了积极化解金融危机的措施。金融危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灾后重建计划、铁路投资计划、4万亿扩内需促增长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对农村市场的开拓都将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角度为宏观经济保增长、控通胀,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力保障。而我市“四个四”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也为我市刺激内需、加大投资、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抓住机遇上项目,通过投资加速发展步伐

以投资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党中央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扩大内需4万亿投资中的中央投入部分,今年将基本落实,加上今年新增贷款余额达5万亿元以上,可见今年的投资形式前所未有地好。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扩大投资冲动,宏观经济政策为扩大投资“保驾护航”,全力推进“两个加快”,就必须确保经济尽快止滑提速,而投资拉动是最有效的提升手段。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投资项目的建设,以大项目承载大投资,今年头两个月我市投资增长49.2%,纵向比这是一个不低的速度,横向比则比全省78.6%的平均水平还要低29.4个百分点,仅位于全省第17位,形势逼人。因此在投资工作中不仅要加快上项目的力度,同时还要注重项目的质量,保证项目按计划如期完成,才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对具有指导性、示范性的全市重点项目,要加强项目进度的追踪督察,责任落实到人,注重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服好务。

(三)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与东部地区比差距继续扩大。20xx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37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3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429元,居民消费率不到60%,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由于收入水平不高,受教育、医疗、住房等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及公共服务项目调价的影响,预期支出的增加直接影响了消费支出,居民对收入的支配更多地选择储蓄,储蓄倾向增强,导致消费需求不旺,制约了消费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水平拉动内需的关键。

资金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认知偏差;反向策略;非理

1行为金融学的概述及理论

1.1行为金融学的概述

行为金融学为传统金融学的两大假设提出了挑战:投资者的理和市场的有效理论。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学考虑了人的心理因素:证券市场的价格不仅由证券本身的内在价值决定,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投资者自身行为的影响;另外,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完全有效的,市场价格并不能反映所有的信息。

1.2行为金融学主要理论

(一)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而在行为金融学当中,大部分投资者是行为投资者,是损失厌恶的:在面临收益时,其行为和传统金融学理论一致,更偏向于确定性,是风险厌恶者;而在面临损失时,更偏向于不确定性,表现出对风险的偏好,是风险追逐的。

(二)羊群效应理论

羊群行为也被称为从众心理,是指一个人的观念或者决策会受到周围群体决策的影响,从而使得个人本身的决策出现偏向于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而在投资决策中,手中信息少的投资者会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投资决策和行为,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导致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

(三)行为组合理论

行为组合理论是在马科维茨现代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马科维茨认为,一个有效的资产组合应该位于均值方差的有效前沿上,投资组合能够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应该选择相关性低的证券构建一个有效的投资组合。而大多数投资者构建的投资组合是一种金字塔形状的“行为资产组合”,位于金字塔各层的资产都与特定的目标和风险具有极高的相关性。

(四)后悔理论

后悔理论是指投资者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认知偏差而导致各种错误的出现:牛市背景下会因为没有及时投资已经选好的股票而后悔;熊市的背景下会因为没有及时止损而感到后悔。

2行为金融理论对异常现象的解释

由于股票市场中的某些异常现象不能用有效市场理论和传统的金融学理论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被称为“市场异常”,通过行为金融学能够更好地解释这些市场异常现象。

2.1日历效应

又称为一月效应,是指在股票市场中,通常会出现每年12月份收益率低于1月份的市场收益率的异常现象。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基金经理考虑到自己本年管理基金的整体收益率,通常会采取将表现相对差的股票卖出,而次年一月再将其买入的操作。

2.2规模效应

小盘股股票的收益率通常高于大盘股股票的收益率:持有相同资金的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小盘股股票而不是大盘股股票;另外,小盘股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小盘股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3投资者心理特征分析——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认知偏差

行为金融学通过研究心理学实验,得出了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的一些认知偏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代表性偏差:即“拿过去推未来”,根据过去的经验来推断未来,从而造成错误的投资决策。框架效应:即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达方式所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也会给投资者造成错误的投资决策。赌徒的谬误:赌徒行为会使投资者过度依赖市场中的消息和政策来进行投资决策。但是,由于政府的许多政策会考虑到股票市场的因素,因此会给人造成市场走势和政策消息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的错觉,增加了投资者的冒险和投机的心理。过度自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过度夸大了市场上不断出现的新消息和出台的政策对股价的影响力度,往往会导致盲目投资的行为,增加投资的风险。

4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

4.1反向投资策略

由于小盘股的收益相对大盘股高,因此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应加大对小盘股的投资权重。小盘股的选取,主要集中在市盈率和市净率相对低的股票中。

(一)低市盈率策略

下面通过对低市盈率股票的筛选,来对比低市盈率策略和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的大小关系。选取沪深300成分股作为投资域,排除St股票,并选取当日成交额大于1000万的股票来避免已停牌股票的入选;在每个行业中筛选出一支市盈率排名最低的股票作为投资组合;设置最大持仓股票为五只,选取的时间区间为6年,通过果仁网的策略回测,可以得到以下结果:低市盈率策略的年化收益为24.38%,沪深300为16.9%,远远大于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收益,因此可以认为,低市盈策略在逻辑上是有效的。另外,从排名分析的角度来对运用市盈率策略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分段在0~20的年化收益率为2%,20~40为9.64%,40~60为8.82%,60~80为18.93%,80~100为27.9%。可知排名分数最高的分段也获得了最高的收益率,但是从整体来看,排名分数和年化收益率之间的整齐程度比较一般。因此单纯地使用市盈率这一个因子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二)低市净率策略

同理,将以上策略中的对市盈率的排名分析改成对市净率的排名分析,可得到相似的结果:分段在0-20的年化收益率为7.41%,20-4-为4.05%,40-60为14.76%,60-80为19.7%,80-10为20.79%,可知市盈率因子的有效性比市净率因子的有效性更高。

(三)“市盈率+市净率”双因子投资策略

分段在0-20的年化收益率为8.22%,20-40为0.24%,40-60为9.72%,60-80为18.58%,80-100为29.77%。可以发现,高分排名段的收益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由此可见,双因子策略的选股逻辑比单独使用单因子策略更加有效。4.2利用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上的信息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真实的加量信息,即认为市场是非完全有效的;另外,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其投资决策容易受到外界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就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其理论价格。投资者可以利用证券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的偏差来进行证券投资:买入被低估的证券、卖出被高估的证券来获得超额收益。

5小结

证券市场是一个多方博弈的市场,证券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是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的,在进行证券投资时,由于现实中的投资者存在非理性的现象,因此在制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要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大众的心理进行深入地分析才有可能在市场中获得超额收益。

参考文献:

[1]马广平.行为金融学理论角度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0年第12期.

[2]张东龄.a股市场的非理分析及投资建议——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分析[J].经贸时实践.

[3]曾云龙.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研究[D].广州大学.2013.

[4]李晨晨.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的研究[J].金融视线.

[5]张松、黎文武.行为金融学与基金投资策略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资金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交易费最优消费-投资组合优化理论和凸分析方法

一、基本概念和引理

modigliani和mille的mm理论蕴涵着无套利均衡思想。金融理论研究中后来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都是无套利分析方法的杰出应用,但它们大多数假设市场是无摩擦的。然而,在实际的金融市场中,总是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摩擦,一般来说,任何形式的摩擦均使问题复杂化,例如Garman和ohlson利用状态价格刻画了有交易费时的无套利条件,本文在更复杂的摩擦市场(包括买卖价差、税收、不成比例的交易费),上刻画了无套利的一些性质。

考虑这样的资本市场,它有个资产和个可能的自然状态,资产在期初交易,收益在期末实现,在期中不发生任何交易。对投资者来说,资产i的当前购买价格是,出售价格是,出售价格略低于购买价格,即0,现在,市场完全可用八元数组来描述。

在实数轴上定义函数:

在维欧氏空间上定义函数:,则。

投资组合调整的包括交易费在内的总成本则是,状态支付向量是。若则意味着调整没有任何成本,若,则调整在期初产生了正的现金流。本文用弱无套利分析刻画了最优消费-投资组合策略问题。

定义1称金融市场是弱无套利的,如果不存在投资组合调整使得和(1),这里为收益矩阵。

记为的第一卦限为分量均为正数的向量构成的集合,定义的一个子集:。

引理1函数是次线性的,如果对任意有和

引理2费用函数均是次线性的,因而也是凸的。

二、主要结果

为方便起见,对任何,

定义1,并记:,现在我们考虑如下最优消费-投资组合选择问题:

其中w>0指投资者的初始财富,是投资在自然状态下的消费构成的向量,是投资者在自然状态下的禀赋构成的向量,是投资者的效用函数,这里假定它是凹的和严格递减的。投资者的预算-可行集(即的可行集解)。依Duffie的证明,我们做如下假设:

假设1存在投资组合使得其支付。

如果和税率为0以及组合是消费组合,现在得出投资组合的一些性质:

定理1复杂摩擦市场是弱无套利的当且仅当如下的优化问题的最优值为0。

证明:如果市场是弱无套利的,则对任意满足且0是该问题的一个可行解,故该优化问题的最优值为0。另一方面,如果优化问题的最优值为0。因此对任意满足,我们有,这包含不存在,满足且,因此市场是弱无套利的。故该问题得证。下面定义:

由此,我们有:

定理2投资组合选择问题有最优解的充分条件是且。

证明:如果有最优解。则明显该投资组合选择问题没有最优解,否则,让满足且满足,由于,则是该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的可行解。对任意的因此,,这就包含了对任意,也是该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的可行解。当,有无界并且无最优解。若该市场Li已讨论,故该问题得证。

本文推广把Li和X.Chao等的结果推广到两种不同的固定交易费、不成比例的交易费和买卖价差及税收等条件下金融市场情形,得出了一系列较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allinghamm.arbitrage[m].newYork:St.marin’spress,1991

资金市场分析篇8

论文摘要:《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我国开启了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大门,在以“低门槛、严监管“为原则的农村金融准入法律体制构建过程中,有一系列法律的冲突和盲点需要克服,本文从外资银行准入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出发,分析了现有制度需要明晰的若干问题,并对“城乡二元化”背景下的金融改革进行了反思。

1.农村银行业金融市场全面开放

2006年12月2o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银监会)出台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宣告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在政府的推动之下进入了一个更深、更广的层次。在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中,去年l2月13目,汇丰集团在湖北成立的我国首家外资村镇银行一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汇丰曾都银行)格外引人瞩目[1]。曾都汇丰的成立,不仅是我国创新农村金融开放的重要成果,更标志着我国外资银行准入法律制度出现新的变化,法律法规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也随之凸显。

2.现有外资银行准入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并没有一部单行的《外资银行准入法》,有关外资银行准入的法律法规被视为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一部分,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多部法律法规中。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法律位阶最高。但是由于其制定的时间较早,当时我国尚未对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所以其内容主要是一些有关银行业的原则规定和针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具体要求。关于外资银行准入的规定更多集中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从法律位阶上看,前者属于行政法规,后者属于部门规章,但是由于该领域没有对应的法律,所以在外资银行监管实践中被作为最为主要的法律依据。2006年底至2007年初,银监会先后《意见》,《管理暂行规定》和《审批工作指引》三个文件,并将其作为推动农村金融开放的主要依据要求地方相关部门执行,其中,《意见》被作为政策性文件[2],《管理暂行条例》和《审批工作指引》属于部门规章。银监会出台关于农村金融开放的一系列文件,标志中国外资银行准入法律制度出现了如下变动:

1、外资银行准入法律法规体系中,增加了《管理暂行规定》和《审批工作指引》两个新的部门规章,他们将《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之间构成一个新的外资银行准入法律制度。

2、提出了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概念(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社区信用合作组织等),实际上是增加了外资银行机构准入的可选形式。

3、在农村金融市场这个中国金融市场的细分上,《管理暂行条例》大幅降低了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主要包括:放开准入资本范围;调低注册资本,取消营运资金限制;调整投资人资格,放开境内投资人持股比例限制等方面以氏门槛”为首要标志的农村金融准入法律制度的设立,无疑也将联动的改变整个原有的外资银行准入法律制度的构成。由于《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的是具有”政策倾斜导向”的农村金融开放法律制度,则很有可能直接或者间接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发生冲突,或者是在完成”政策倾斜”任务的同时,带来法律盲点和漏洞。

3.外资银行准入银行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盲点和冲突

3.1申请设立的外国金融机构的主体资格口

i、村镇银行的唯一股东或控股股东公司性质突破原有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拟设外商独资银行的股东应当为金融机构,除应当具备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外,其中唯一或者控股股东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为商业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发起人或出资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且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二十五条在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可以看出,《管理暂行条例》中对于股东资格的要求已经由原来的商业银行,转变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资格进一步放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但是,境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哪些,法律却没有详细规定。由于各国法律体制不同,国际上并不存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一定义,在欧美,诸如储蓄银行、房屋按揭社(英国)和存款贷款联合会(美国)这些非银行机构都可以从事从公众中吸取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而这一业务在我国被视为判断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标准之一,将来他们能否成为中国村镇银行的主要发起人,还有待观察。现有规定实际上是给与了银监会在准入监管中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2、关于境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限制的放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作为唯一或控股股东,拟设立外资银行的境外商业银行提出申请的上一年年末总资产为100亿美元。而《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村镇银行,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亿美元。由于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包括参股、控股和全资新设三种方式。《管理暂行规定》的关于总资产的要求是否全面涵盖三种方式?当外资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唯一股东或控股股东,是否还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上一年年末总资产为100亿美元的要求?从汇丰曾都银行的投资方,汇丰(香港)上一年年末总资产肯定超过100亿美元,未来,一家规模较小的外资银行能否直接获得准入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法律需要进一步明确。

3、设立代表处时限要求的取消

境外银行初次在中国设立外资银行,不论是采用外商独资、分行还是中外合资的形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都要求设立办事处2年以上或者已经设立办事处。《管理暂行规定》对设立村镇银行的境外金融机构取消的有关设立办事处的的要求,使得一家尚未在中国开展经营业务的境外金融机构可以不受设立办事处达一定时间的限制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

3.1.2关于外资银行业务准入

l、人民币经营业务的放开

作为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重要标志一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的放开使得法人型的外资银行可以不受金额和地域的限制经营人民币业务,但是于此同时,也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一)提出申请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业3年以上;

(二)提出申请前2年连续盈利;

(三)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这就意味着,外资银行想要全面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必须至少有在中国市场开业达三年以上。外资村镇银行在农村开展经营活动,在设立之初就需要获得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的资格。因此,在业务准入上我们的外资银行准入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村镇银行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三十四条的规定,还是设立时自动获得,或者在设立后通过何种程序获得。

2、资金范围的限制

关于村镇银行资金使用范围的规定,主要见于《意见》和《管理暂行规定》《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九条:”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己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三十九条的规定较先前颁布的《意见》中有关村镇银行资金用途的规定[4]已经有所放开,并未将资金用途完全局限在三农问题上,但是限制资金用于农村金融之外的倾向还是十分明显。

外资村镇银行的经营地点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这既符合当局金融政策的初衷,也符合《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但是,怎样界定”满足农村资金需求”,《管理暂行规定》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如何判定农村金融需求?是采用属地原则,属人原则还是其他原则?

4.监管制度变迁后面的监管理念变迁

《意见》的出台,是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求和坚定决心在银行监管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体现。从制度变迁的路径来看,这一次改革和从前许多体制改革一样采用了”政策~法律一体制”的方式,但是,在具体制度构建中也反映出监管当局某些理监管念的改变。

l、市场观念的增强。《管理暂行规定》出台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多元化、竞争平等化,是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的根本途径。设计新制度的首要目的就是在农村金融市场引入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为了鼓励各种类型的资本能够从城市流向农村并扎根农村。《管理暂行规定》大幅度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并且采用更加灵活的审批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切表明,我们对农村金融的改革思路已经由原来的简单向农村信用合作社输血的政策扶植开始转变到培育农村健康的金融竞争环境,以市场调节的方式完成金融资源在农村的配置。

2、内外资监管趋同。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到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银行业市场。我国对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监管都是严格分开的。但是《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让我们观察到,在农村金融市场这个细分市场上内外资的监管正在趋向于一体化。

3、审慎监管。《管理暂行规定》作为银监会最新推出的银行监管法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监会近年来在改进监管方式,尤其是在学习巴塞尔委员会提倡的审慎性监管模式方面的成果。《管理暂行规定》在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的监管方面,首次采用了区别对待,分级监管的方法。

5.反思”城乡二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

连续4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但是随着GDp和政府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发展依旧十分缓慢。当所有期望和各种压力都迫使政府在农村改革上拿出实际行动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农村金融体制的开放作为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资金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金融市场结构问题文献综述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一般来说,研究对象的概念很重要,因此金融业市场结构的定义是此类研究的前提条件,明确了研究起点之后,才能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展开。依据这样的逻辑推理,本文在以下的内容中,首先从金融结构定义的回顾开始,依次对分析方法、市场效率研究、市场的进出障碍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说明,最后还对我国的情况作出了综述和分析。

一、研究出发点的辩证回顾

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对金融市场结构的定义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第一,金融工具、金融机构资源自身在金融市场上的配置,这是金融市场结构的数量含义;第二,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比例分配,这是金融市场结构的微观构成。本文认为,这个定义存在缺陷,即从逻辑上来看,仅局限在金融市场的宏观分析,而没有考察市场主体的行为特征。另外,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对金融业市场结构的研究也产生了影响,使得很多金融市场结构的研究过于理想化。因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我们将金融业市场结构定义为:以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为基础,微观决策主体之间的构成及其关系的总和。

随着各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学家们发现原有的定义存在问题,这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影响,于是出现了新的认识。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在分析产业竞争战略时指出“产业结构分析是建立竞争战略的基础,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强调竞争战略的制定要结合产业结构的特点,也就是把企业行为加入到市场结构的范畴。美国哈佛大学的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提出了分析现代产业组织的S(structure)-C(conduct)-p(per-formance)理论(SCp模型):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三个方面研究产业结构,其中心思想是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主体的行为和市场效率,而后两者对产业市场结构起反作用。这一理论对市场结构提出了新的分析,并在很长的时间内指导着金融业市场结构的研究。

在回顾金融市场结构的定义、理论基础之后本文认为,随着政府对金融业严格管制逐渐减弱,金融业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产业。研究金融业市场的出发点不应局限于理论上的定义、概念,而需要结合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特性,找到金融业市场结构的共同规律,探索最佳的金融市场结构。

二、金融业市场结构相关研究的评说

(一)关于金融业市场组成

金融业市场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业市场结构的性质,我国学者林毅夫(2001)认为金融市场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1.银行业内部的结构,即信贷资产在不同银行间的分布状况,特别是不同规模的银行在信贷活动中所处地位和相应的分工;2.指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即以股市融资为代表的市场型直接融资(mS型)和以银行融资为代表的关系型间接融资(BS型)的相对比例及其分工。

谢平(2003)将我国的金融市场组成概括为:由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共同组成的金融体制。

蔡丛露(2007)的研究了银行集中度和金融稳定关系,并对银行业产权结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汪静波(2013年)主要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间接和直接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其与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本文认为金融业市场的组成具有层次性,如图所示:

国家监管部门

第一层次宏观金融货币、财政政策(中央银行)

国际金融形势

单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决定

银行业机构(商业银行为主体)

第二层次微观金融金融融资结构(资本、保险市场)

公司金融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且存在着层次划分不明确的缺陷,有时会将宏观金融结构的组成与微观金融的组成相交叉,在本文看来,两者的关系是决定与影响,这种分层次的金融结构组成分析,有利于发挥它们的协同效应,准确把握金融行业市场的结构。

(二)金融业市场组织模式

1、金融市场结构与资本市场模式。

asliDemirguc-Kunt和RossLevine(1996)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资产、商业银行资产、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公司信用、金融深化程度与股票市场资本化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和不同的时间截面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高收入国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比例和股票市场资本化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央银行资产比例则要高于高收入国家。由此可见,金融结构对资本市场的有效使用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2、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中介。

Gurley和Shaw(1955,1960)以及Goldsmith(1969)论证了银行中介债务融资的产生以及证券市场出现的必然性。本文认为,金融中介的发展是优化金融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从西方国家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加大中介组织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有利于产业市场的信息传递。

3、国家对金融业结构的管制

这是本文的分析,因为通过对国际金融的分析发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和力度会对金融业结构产生作用。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证论据,本文只是基于合理的逻辑分析。前文已经把金融市场结构划分为微观、宏观两个部分,宏观金融的主体以政府为主,而一般来看,不存在纯粹的无管制的自由金融市场。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自由放任的金融政策可能会导致两个市场的连动,在国际贸易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当则存在着较大风险,所以国家必须进行必要的管制。

国家管制的手段主要是外汇、货币政策,这其中又包括对利率、汇率等重要指标的调节,这些政策、指标都是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决策的依据,从而影响着金融市场资源的配置,最终调节了金融业市场结构。

4、金融业市场结构与公司融资

titman和wessels(1988)对美国公司债务/权益比率的实证研究、Rajan和Zingales(1994)对一些工业化国家样本的研究、Demirguc-Kunt和maksimovic(1994)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样本的研究以及mayer(1989)和Singh(1995)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司融资状况的比较研究都表明,不论是在发达经济体还是在新兴经济体,金融结构与公司融资行为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不高。

学者们根据自己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作了分析。本文认为,金融业市场结构一定会影响企业的融资,但是具体的影响程度不同,原因是:金融市场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企业也会依靠其他市场融资,这种多元化融资降低了金融市场结构变动与企业融资的相关度。

三、金融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

研究金融市场结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经济增长,从现在的研究来看,这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林毅夫等人(2001)从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金融体系的融资成本、资金提供成本与金融分工和融资成本、资金供求多个角度分析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他们的结论是:如果银行结构、融资结构(作者注: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内容和要求相匹配,将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反之,则会对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起阻碍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林毅夫等人的研究是以资源禀赋优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依据,这与很多西方学者的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不同。本文认为所谓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配是指,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流向要符合效率原则,同时也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学者孙杰(2003)指出:从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发达经济体比发展中经济体显得要密切得多。这个分析结论表明,金融业市场结构的组成、内容、运行方式都收到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体现了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此外,还有其他角度的分析,例如Goldsmith教授(1969)使用1860-1963年的数据证明了人均收入随着的金融中介资产与GDp的比例(金融结构的指标之一)增长而增长,而且增长速度高于平均水平的国家,金融中介资产与GDp的比例也高于平均水平。

mckinnon(1973)则强调了金融部门的改革对于增长的重要性,他指出,金融部门的改革主要是金融信息服务、健全金融法制的改革。

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和一些文献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金融业市场结构从多个方面促进或制约着经济增长状况,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源。

四、我国的金融业市场结构

在名为《中国金融结构调整问题研究》的报告中阙紫康(2003)对我国的金融结构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研究内容包括:中国金融结构的特征;当前我国金融结构合理性的判断;我国金融结构是否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金融结构演变的需求驱动因素分析;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方向。

该报告的主要结论是,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属于政府主导型,在很多方面体现了现代金融市场结构的特点

(二)我国现行的金融结构不利于新企业的出现和成长,存在缺陷。

(三)我国金融结构具有帕累托改进的可能。

(四)储蓄投资转化需求是塑造中国金融结构最主要的需要驱动因素。

(五)中国金融结构调整,报告认为调整有两条主线:一是稳步推进多元化,

二是尽快形成金融市场的分层化。

五、主要启示

综上所述,本文对金融业市场结构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简要评述,本文认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经计入稳定增长的“新常态”,加之利率市场化和未来存款保险制度的双重冲击,金融业市场结构将面临相机抉择的调整机遇,同时,市场风险加大也必然带来银行也结构的大调整。本文认为,未来金融业市场结构的相关研究将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金融业市场结果也将表现为出以下特征:一是传统五大国有银行将继续扮演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总体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将放缓;二是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等将会逐步分化,一部分实力较弱的银行将面临转型或退出;三是金融创新力度将不断加大,银行系统外运作的资金规模将随着电商的发展而加大,对银行利润造成冲击,原有较为单一的商业银行结构将真正过渡为较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并存的结构。

参考文献

[1]汪敬波;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0期

[2]蔡丛露;银行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金融稳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蒋含明;金融发展、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创业[J];南方经济;2014年01期

[4]彭欢;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资金市场分析篇10

货币是金融市场交易的价值媒介,用其可以衡量一件商品的市场价值与价格。货币证券是针对货币所有权的出让,由持券人向他人出售或转让货币证券,从中赚取相应的差价收益,收益高低取决于市场行情。投资货币证券需要考虑商业证券、银行证券的价值变动,特别是货币贬值、升值对证券的影响。以银行汇票为例,汇款人将资金存入出票银行之后,银行签发票据时能否按照实际金额、利息支付款项是很重要的。

二、资本证券

相比于上述两种证券,资本证券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此证券并非直接性的金融投资产品,而是与金融投资活动存在相关联系下形成的证券。这种证券的市场弹性较大,易受到供需关系、价格因素、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资本证券最典型的代表是股票,也是金融投资风险最高的项目之一。股票投资根据价格涨跌选择购买、出售,若市场供需量发生变化,股票价格大幅度亏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三、证券投资中经济学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针对上述提到的三种有价证券风险,投资方必须要详细分析证券投资的风险系数,拟定最佳投资方案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经济学分析法是比较实用的研究模型,其根据市场信息分析出投资项目的利弊,为投资人决策提供可靠的指导。证券投资中经济学分析法包括:

(一)技术分析法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产业的重要构成,金融产业凭借其独特经营方式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技术分析法是以传统证券学理论为基础,以股票价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历史图表入手,对股票市场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股价波动可以定量分析和预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

(二)演化分析法

新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朝着开放式方向发展,为资金持有者提供了诸多的投资平台,不断创造了预期的经济收益。演化分析法是以演化证券学理论为基础,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特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