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艺术类环境设计十篇艺术类环境设计十篇

艺术类环境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10

艺术类环境设计篇1

1.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概况

近几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与发展,也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多,促使课程的设置也逐渐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其室内装饰设计与景观设计越来越专业,社会对于高品质设计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如此便产生了日益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学制之间的矛盾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2.国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现状

国外的环境艺术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它包含在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沿用包豪斯教育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历时三年半的时间,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西方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分类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偏重于对室内设计的教授,甚至有些高校仅设置了室内设计的课程,科目分类过于单一,即便是分成了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不同专业,其教授的课程也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前两年的时间巩固基础,以素描与色彩训练为主,加之中外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等基础理论课程,到后期开始往设计方向发展,开设课程的相似使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过于笼统。随着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需要有各自更加专业与完整的教学体系;再者,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设计的需要越来越大,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也备受关注,越来越分化着原先两者合一的状态,市场需要大量高品质的专业设计人才,这就促使高校教学结构体系需要明确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这两个不同方向的专业。

2.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激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多门学科的一项专业,并且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适时接受新的信息,需要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还要保持创新的概念。随着高校课程设置的增多,学生的学习课时逐渐被压缩,造成学生学习有关课程的时候只是简单了解,并未真正领悟其中真谛,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3.教学观念的陈旧

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缺乏对现代艺术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模式时代,这使得我们落后于西方艺术教育,阻碍了我们专业的良性发展。有的甚至一味模仿西方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真实条件与环境,反而适得其反。

4.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

国内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掌握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就算学习完毕,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学生来培养,而不是当做一名未来的优秀设计师。传统僵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设计类专业。

5.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从历届毕业生回馈的信息,不难看出,毕业生刚进入工作单位的前期都只是在试用或者实习的阶段,真正到了实践的时候,能力就显现不出来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的毕业生难以成为工作单位的主要力量。由此看来在校学习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过少地参与实践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结构体系研究

要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进步,教学结构体系的改革首当其冲。各高校在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从实际出发,将设置的相关专业课程适当融汇,建立多层次的结构体系。首先要设立室内艺术设计与景观艺术设计这两大基本专业,在融合其他相关课程的同时,各自建立不同的教学理论;其次,在这两大专业旗下包含其他诸多设计门类,例如,室内家具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庭院设计、植物配置、建筑景观结构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体系,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与定位,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促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高品质设计人才。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中运用到的设计元素,都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再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因此要合理布置教学内容,避免出现三分熟七分生的情况,要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效果,解决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对部分重复的课程或者知识,进行适当的删减,对不适应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陈旧课程理论要坚决取缔,让繁多的课程进行适当的“瘦身”,使节省出来的课时为后续的课程衔接上,要用有限的课时,在坚持环境艺术专业理论与设计主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课程中的精髓,发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平台作用,并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时,整合其他有关科目的信息资源,保证教学内容之间的连续性与关联性。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观念研究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需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的引导,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关键在于如何去设计,在教学观念上要坚决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思想,不要事事都效仿普通美术学院的作风,在一定的方式方法上根据实际的状况作出改变。例如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充分地给学生学习其专业课程的课时,过于重复的基础课程能省则省,让学生更充分地去理解和学习设计。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革:首先,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将宝贵的课时充分利用起来,课堂上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因此两者都是重要的角色,以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来代替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机会。第二,将市场项目转化为课堂作业。社会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每年都会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呈现给社会公众,以这些为设计主题,教给学生重新进行新的设计,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与行业大师相比较,建立自信的同时,又让学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第三,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去进行市场调查,让学生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行情,搜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再上课时,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第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重视学生的各种提议,根据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将好与不好分析给学生进行探讨,由此,学生在巩固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并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5.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要完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育,除了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之外,还要有实地的实践。在笔者所在院校,还在筹建环境艺术设计车间、建筑材料工作室等专业实训室,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现场的有益补充,使学生在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地理解所学,感触实际的操控,得到更充分的认知。比如在本地反响比较大的“非想工作室”就是由我院在校学生组成的,他们的设计得到大多数业内人士的肯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另外学校要与社会上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比较突出的公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给学生一个长期的实践基地,保证学生进行实地实践的稳定性与长期性。

6.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民族化和地域性研究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当中,理论知识课程有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建筑史等,这些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在当时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其传统的建筑理念或者是设计理念。而多数的院校对于这些课程的设计与讲解的课时却是少之又少。然而,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这项专业来说,需要我们去理解和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民族文化的学习研究。所以我们要把人文因素、民族精神、历史积淀等因素充分运用到课程中。最后,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从现实情况考虑,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与特色教育,为本地经济服务。

艺术类环境设计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在尊重社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以区域性产业发展需求为主导的技能型人才。就广西而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立生态文明广西”的目标[1];作为“北部湾战略”的重要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必然带动地产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快速进步;同时,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不断强化和提升。坐拥天下奇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蓬勃建设[2],每年一度的民族节日“三月三”、奇石节和广西园艺博览会等丰富的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在城市景观、环境艺术、平面设计、民族服饰等方面形成对以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巨大刚性需求。因而,高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和改进传统教育模式,真正成为育人的先锋。

一、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高校每年都在倡导和鼓励教学改革,但大体上仍沿用传统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四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育、基础教育、专业课和基础技能课教育,以及短期实习实践等环节占据大约四分之三以上的学习时间。在信息化的移动互联时代,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深入学习自己喜欢的方面,因此采用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不断下降。加上知识应用的滞后性,以及企业在选择用人时的经验优先原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往往遭遇“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性甚至逆反心理,乃至形成“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因此高校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向培养实践型、能力型、创新型综合人才转变[3]。

二、校企合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及广西“十二五”规划中对“项目设计+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广西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尝试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大胆实施教学改革,以“3+1”的教育模式与企业共同合作办学,以挂牌实习基地为平台,创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过程中对校方、企业和学生的监督、管理与测评体系,在安全问题、课程及教师结构调整、校企双方的成绩评估与认定等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取得良好的收效。

(一)选择合适的企业为合作伙伴。

正所谓“志同道合”,对实习企业的选择是校企合作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必须以校企双方满意为前提。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来讲是“功在今,利在后”的事情,不少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是非常愿意与高校合作的。我们选择合作企业的标准是比较正规、成熟,有实力且了解愿意致力于教育,尤其是对校企合作有充分的认识,最好是先前已有与学校合作经验的企业。从2008年开始,经过反复考察和对比,先后选择了江西南昌的迪卡传媒、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分公司、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广西视觉空间数码影像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送往企业实习学生达数百人。在双方相互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由校方代表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到企业挂牌,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基地。

(二)课程结构与时间的调整: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实践+项目。

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艺术设计涵盖城市景观、环境艺术、平面设计、动漫游戏、服装设计等方面,各行业的交叉融合更是将艺术设计的应用领域扩大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艺术设计专业自开设以来,一直以其他本科专业的教育模式为参照,偏重于理论教育,不能与实践环节紧密对接,致使许多“眼高手低”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遭冷遇。据“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生毕业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仍有46%的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5]。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课程结构与上课时间进行调整,一方面压缩理论授课时间,加大作业量,提高考核标准,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成“基础理论+基础技能”的教育。另一方面,采用“3+1”的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企业实幅提升实践课程的比例,力求“以能力为中心、以技能为核心,以岗位为标准”[6]的学习效果。

相较于高校的课堂式教学,企业实习的另一大实际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参与真实的项目。在实习过程中,合作企业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准、特长、喜好及岗位需求,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岗位,使其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直接参与商业水准的项目创作,强化团体协作意识与能力,并接受发行商、市场、受众等各方面的考验。如此一来,丰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成,减少人员流动,节约企业成本,还培养符合相关产业未来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校企人才供需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亲历一线制作过程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预先适应工作环境。同时积累实战经验,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与市场对求职者综合能力的要求,从而对自我有一个恰当的定位,或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为毕业后的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企业留任优秀实习生的举措也为很多毕业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经验表明,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比普通毕业生高出许多。我校送到企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态度和表现较好,半数以上学生在经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训练后被委以重任,在团队中担任各创作版块的组长,并按照各人对企业的贡献获得实习企业不同程度的奖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自信心。这些同学在毕业三年内,约有三分之一进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在职位选择上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收入普遍较高。以教育和培训为主的就业领域对有实习经验的学生是相当欢迎的,因为经过企业标准训练的学生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人际关系融洽,并且在教学方面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表现非常出色。

(三)教师结构的调整:教师互聘,双导师制。

1.教师互聘。对企业人才资源的借用是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由于我们把学生大四实习期间的主要课程委托企业来开设,因此自然要聘请一些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保证教育质量,我们严格把关,从合作企业有资质的高级技术人员中选择具有教师任职条件、有实践经验、会教学的人员,正式下发聘书,并提供教材、大纲等教学条件,按照学校外聘教师待遇支付薪酬。此外,我们还邀请这些外聘教师定期来学校为低年级同学做本专业的专题知识讲座,促进学生对企业发展动态和就职要求的了解。而实习企业也聘请高校的专业教师做项目顾问,参与或咨询企业的部分工作。这样既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又使校企双方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2.双导师制。为了确保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创作,我们制定了“双导师制”。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的技术指导下,完成企业商业标准的作品制作,另一方面,学校导师在作品创意、设计要求与规范等方面加以指导。相较而言,企业一般比较重视作品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带来的经济价值,而学校教育则更重视作品的内涵与文化价值。“双导师制”既能保证学生作品的原创性、高水准,又能保证其规范性。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多赢”合作模式。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的途径,建立校企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注重培养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有针对性地为地方产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这样,不仅完善高校的教育职能,提高人才的输出率,而且大批综合能力较强的社会型人才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另外,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不仅对于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文化与专业素养大有裨益,而且学生就业满意度的提升对提高高校知名度、助推社会和谐稳定、正能量传递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苏燕.基于广西文化市场需求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研究[J].大家,2012(5).

[3]万长林.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2(1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http://.cn/Research/ShowwR?sn=10201,2011-06-09.

[6]刘灿国等.“教师+技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2013年广西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教发[2013]10号),项目名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艺术类环境设计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性;改善措施

1、环境艺术设计相关概念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环境、艺术与设计三个方面的概念,这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所以研究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正确理解其相关概念。

1.1环境基本概念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环境是一个具大的空间,包括在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以及空气、水等各种因素。人需要依靠空间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必须物,与具体物质等因素相比,环境空间属于无形因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类生活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在人类生活条件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发展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工环境,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的人工环境将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现在能做的就是利用生态概念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1.2环境艺术设计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指在一定环境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环境设计和开发。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布局、建筑、雕塑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的成本、材料、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因素,结合各类影响因素,需要对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不仅需要设计美观,而且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按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形态科学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

2、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性的措施

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概念,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2.1不断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精神需求,环境设计标准应同步甚至超前公众的观念,同时,也要关心那些特殊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残疾人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确保美观,而且还需要健康安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氛围,才能充分实现环境设计的功能。依据经济和其他因素的设计原则,通过利用各种设计技术,合理选择材料,形成环境艺术设计的结构,坚持愉快、高效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现代人对自然回归的期望,以便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同时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知识储备的增加,人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生态理念,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哲学意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已成为公众的共识。

2.2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环境特点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充分使用天然材料是加强环境生态性的重要举措。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对自然材料有充分的认识,清楚地知道每种材料的特点,了解材料的加工工艺,才能更好的进行环境设计。比如通过使用棕色天然木材纹理可以创造一个安静和平静的气氛,而使用大理石,因为其硬度对应用领域具有不同性质的变化,这种特性决定了其应用范围。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环境,也就是说要求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环境发展要求,必须考虑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才能更好有利于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加强生态环境设计,可以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尊重植物的多样性和生存环境质量,同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通过设计方法提高自然与环境的协调性,促进能源和物质循环,进而将可持续处理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满足生态发展要求与环境设计理念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应加强节能规划,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合理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根据当地地质特征,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又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复杂环境并适应环境发展形势,可以将生态设计转变成艺术个和独特的建筑风景线,更有利于促进环境设计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树木、花草、河流等自然景观,让自然风光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支撑,进而烘托主题风格。

2.3环境艺术设计使用新型能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依靠科学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通过使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来增加相关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现代生活环境的质量,通过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环境艺术设计服务,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任务。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发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提供能源化石燃料,在对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化学物质进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会产生固体废物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环境噪声污染,这些问题需要解决,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利用新能源来替代高污染的材料,避免使用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可以更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对环境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追求。

结语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生态哲学已日益形成共识,这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使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逐步建立生态理念,可以更进一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而且要尊重自然发展和艺术设计原则,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新能源,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应坚持生态环境的角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当地的环境特征进行准确理解,进而实现对环境的生态性设计。

【参考文献】:

[1]蒋明.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2]李煜.论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观[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

艺术类环境设计篇4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趋势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81-01

一、室内设计展现环境艺术特征

(一)亲切自然性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持续促进国民经济稳步提升的同时也令各类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创设优质居住使用环境,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然,主体形成了科学的环保意识,在室内设计层面则体现了对自然环保材料的科学应用。同时人们越来越渴望在绿色、天然的环保环境中生活、工作、居住,为此科学应用天然材料、强化室内设计中自然色彩的应用,营造室内舒适的环境艺术氛围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为了回归自然艺术本色还应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融入传统民间风格与艺术设计手法,力求创新具象、抽象艺术设计方式的良好运用,进而真正展现当前室内设计亲切自然的环境艺术特征。

(二)整体艺术性

伴随各类社会物质价值财富的日益丰富扩充,人们逐步由单纯物的堆积中得以解放,并要求在室内设计中包含的各类物件应散发一种整体统一的艺术美感。室内良好环境的实践设计是一类整体性的艺术,因此我们应由形体、空间、虚实关系及色彩等层面进行把握,凸显良好的意境并协调空间周围各类复杂的环境关系,进而真正从艺术层面设计出统一整体的室内环境空间。

(三)民族性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特征的良好展现离不开民族性设计因素的科学渗透,为提升人们居住生活整体质量水平,在空间设计进程中应在完美体现科学现代化理念、应用先进设计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适度把握传统元素,在讲求现代美感的同时渗透传统民族性,进而抓住人们眼球、加深人们印象,追本溯源激发人们内心对民族艺术原本的真情实感,令室内设计真正体现地域特色及民族风格艺术性,营造处处精心设计、方方面面体现环境美的室内设计优质效果。

二、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实践趋势

(一)满足人们多重丰富需求

成功的室内设计应最大化体现使用空间人员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现代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展现不仅应实现各类空间人性化功能,同时还应体现人文内涵与设计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为此在室内设计实践中应科学考量人们各类行为活动的物质特征,良好关注其现实感觉、尺度、行为特征与生理特征所及的人们活动极限。同时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还应充分体现人们各类复杂的现实心理需求,对不同人群的心理活动各类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作为展现环境艺术的室内科学设计良好参照依据,进而真正创设舒适、安全、充满艺术性的室内优美空间环境。

(二)营造优质整体空间艺术环境

从本质层面来讲室内设计是一类新生活的良好创造观念,同时也是对文化的实践创造,伴随现代化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大众对精神、物质生活、身处环境质量提出了更加明确高端的要求,因此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应科学营造出适用、安全、美观、健康,可满足人们多元化应用要求的室内环境艺术作品,令其涵盖个性化、人性化特征内涵并成为室内设计精品。为体现优质设计效果、展现科学效益,应合理明确技术措施、空间构造特征与装修规范,满足防火、安全、卫生等综合标准,进而真正符合整体空间环境艺术要求。

(三)把握历史文脉,合理提升室内设计环境艺术附加值

室内现代设计营造的环境条件经常在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等层面体现出了全新的理念要求,令室内电气通讯、五金配件、设备设施、装饰新型材料均包含了较高的现代化技术含量,例如计算机控制住宅、智能化建筑工程等,进一步增加了室内设计与相关整体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室内实践设计应良好提升附加值,展现现代化设计理念,积极应用创新设计方式技术提升整体室内设计与环境质量水平。再者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均会或多或少体现一定的归属感,即环境体现的人文内涵势必同人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是重要的环境价值组成要素,因此从事设计相关人员应对历史展开深入研究,科学尊重并培育文脉能力,合理渗透传统优质设计理念,珍惜历史,令生活载体的创新与其良好融合,进而提升艺术源于生活的科学创造力,并真正设计出现代化、充满历史文脉价值、具有艺术内涵的室内环境艺术空间。

三、结语

总之,基于室内设计展现的环境艺术特征,为真正创造出优质、充满人文性、历史性、可行性、环保性、艺术性的室内空间环境,我们只有秉承科学设计原则,把握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趋势方向制定优质设计策略,才能全面提升室内设计综合水平,营造室内空间舒适、健康、适用、可靠的艺术环境。

艺术类环境设计篇5

1.引言

人类的设计艺术活动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灵惑的产物,设计艺术决定着人类的自身发展,也决定着环境制约生活质量的因素。设计艺术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而人的生存是依赖于生存环境的优劣而决定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屮并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传统设计艺术是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基础,现代设计艺术不断创新才能促进设计艺术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的社会文明才会不断进步。

2.设计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智慧的结晶。

人类从来没有离开过设计艺术,伴随人类文明伊始所出现的设计艺术一直没有离开过人类本身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它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原始人类由对大自然的神秘无知而产生的宗教式的图腾与崇拜,包括不同地理环境,不同部族的不同崇拜物以及日月、山川、河流、各种生物的图形、符号,那些几何形及将生殖器凿刻在石崖或涂抹到器物上抽象的色彩或符号总是带着原始部落、部族的某种心灵意识,在不停地向现代社会的人类传递着某种信息。不同形状的图案、造型器物这一模拟大自然的产物加以不同色彩总是在烘托着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给现代人类以某种形式的启迪。从两河流域文化的器物造型、古埃及法老的头饰及装饰,到我国“青铜文化”时期鼎的造型及“饕餮狞厉”的装饰中我们总能找出它们的使用方式及古代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千百年来,人类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在改变着人类,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就在这循环交替发展过程中飞跃、升华。人类的设计艺术活动出现本身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灵感的产物,是组成人类典型生活环境的因素,它的历史作用早已超过了其物质本身。做为精神功能与物质功能综合一体的文化——设计艺术,不仅仅决定着人类的自身发展,同时也在决定着人类精神生活空间。人类社会如果没有由设计艺术及其产品所组成的典型环境,也就没有人类的自身发展。从祖先留给我们的无数工艺美术珍宝当中,从“远古的图腾”到“狞厉的美”;“虚幻颂歌”、“无我之境”到“市民文艺”、“明清工艺美术”屮我们总是能找到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踪迹。它们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推动与平衡的发展关系。

3.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是与自然环境协调的精髓。

中华民族所处的封建社会历史之久远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在这特定历史环境下所出现的设计艺术活动及其产品几千年来一直受孔子和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及设计艺术作品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在长期与自然界斗争当中,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主张“身与物化”、“万物与我同一”,从中追求人类理想,达到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其所创造的产品完美的协调,这种与大自然共存“天人合一”、“顺乎自然”的哲学思想强烈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这种对大自然的崇尚精神是客观对设计艺术产品既要“顺乎自然”,也要超乎自然,只求“神似”不求“形似”,这种美的标准,美的法度是着意强调人的意识。追求环境与产品的创新功能与视觉美感是人类一直孜孜不卷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活动中,古代设计家们的创作态度是一丝不苟的,利用大自然所赐给的材料塑造了无数“巧夺天工”、“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设计艺术活动展现于城市建筑、居室环境、日用生活用品等领域当中。从秦砖、汉瓦建筑材料到“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的居室装饰;从战国的漆器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从秦代陶雕兵马俑到南北朝的石窟艺术,直至清代的瓷器,织绣、民间泥塑,剪纸……都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几千年文化中的古代设计艺术活动中的的艺术设计家们,一直把大自然美与人的精神美,道德情操美相联系,赋予、着重把握自然美、环境美所具有人的性格,人的精神,在自然美、环境美中追求人类的崇高理想。人类艺术在古代社会虽然出现了科学的萌芽,但由于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类对于大自然,对宇宙观的认识长期处于低级阶段,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对生活的追求往往凭借幻想,对于设计艺术活动的发展是缓慢的。

4.现代设计艺术活动是时代不断进步的产物。

设计艺术活动是时代的产物,现代艺术设计活动是在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现代艺术设计活动要求所生产的产品应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去发展。十八世纪后所诞生的“艺术设计运动”、“青春艺术运动”以及二十世纪初叶所诞生“包浩斯”运动就是基于现代社会人们对古代传统的、落后的、个体的,手工作坊式的艺术设计活动的一种反思。现代科学表明了人的一切活动(包括设计艺术活动)都是被人的意识所左右的。一定社会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美学观,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的意识是“人化了的向然”。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迈进了数字技术、信息产业化时代、空间技术时代,古代人类对大自然对宇宙的种种幻想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与可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与现代人类更加协调与溶通。随着大工业的拓宽、人口急剧增加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城市景观污染。大自然的生态已失去平衡,人类已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最终将会面临生存的挑战,要取得生存环境就必须改善生存环境与环境对话与大自然对话。科学家及艺术设计家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已经开始探讨作品的环境意识化问题,设计家所设计的产品本身就是现代人与现代环境相沟通的媒介。而且当代社会中各种艺术流派已经反映到产品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典型环境当中来,设计家想要摆脱这种空间环境的制约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环境意识的生活方式必须伴随新的设计方案”,“环境的认识和觉悟也是再生物品设计的出发点”。因此我们的产品如果不更新换代是不可能占有更多市场的。

应该看到现代人类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去改造自然的,而不是靠手工劳动。现代人的设计观念,而是在更新。那种单一的,竖向的一元化设计已被多元化、多层次、横向、广义的设计艺术观念所取代。在高新技术基础上所产生的技术美、造型美、材料美、环境美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念,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它们的复合构成。这种全新的环境造型、设计艺术造型观念使得设计家必须从“纯”美学意识中解放出来,借助“现代美学”、“心理学”、“人因工程学”、“传达学”、“符号学”,以及“物理学”、“地理学”、“仿生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知识去进行产品造型设计,利用技术美、材料美、造型美来取得得与现代人们心灵上的沟通,与环境共鸣。设计艺术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设计活动概念,它广泛地应用到“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空间装饰与陈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时装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展会设计”“动画产品设计”“游戏产品设计”等领域当屮。例如: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来改变烘托全景展示环境;利用3D-4D技术改变广场及室内外共享空间,利用设计艺术、利用产品造型与功能创造新思维方式,改变生存环境……。设计艺术家们想方设法利用现代创新思维模式和科学技术去设计创新型产品,在强调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的同时也要赋予产品更多的智能性,趣味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设计艺术活动必将更广泛地深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广泛地深入到由创新产品组成的人类生活环境当中,只有那时艺术设计活动才真正脱离了“纯”艺术的关系。

5.传统设计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不断创新是设计艺术发展的法宝。

艺术类环境设计篇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43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9-0092-02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环境艺术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关于环境美化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界的景观艺术、地景艺术、偶发艺术等等。换句话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看到、听到的所有事物、景观、环境艺术等,从广义来讲其涵括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例如山水树木,人文建筑、市政设施等等,此外还涵括我们穿着的服装、休闲运动所用的设施等。目前,在人类社会快速进步的推动下,人们不仅仅注重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加关注精神层次上的审美需求。基于此,以下文章围绕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现实意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介绍

(一)就环境艺术设计定义实施简要阐述

二十世纪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工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带动了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发展,这也凸显了经济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效果,环境艺术设计开展是基于人类改善生存环境所实施的活动,此种行为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意识性。但是环境艺术设计为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协助人类把生存环境改善的愿望得以实现。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提及的环境艺术,主要是指可以促进生存与生活环境得以改善的艺术,主要是使用艺术的形式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对于人和自然间的关系人们一直在努力协调,以实现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是以,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力求为人们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其主要特点是有较强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打造的环境会给人以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二)简要阐述中国近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经济越来越繁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已严重的威胁到了全球的生存环境,致使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种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环境设计也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此环境设计要以人为本,以环境意识为主。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之间,中国环境设计领域的设计师对环境设计定义和其发展开始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之中,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几乎都制定了一些基本国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此种形势下,中国很多环境艺术设计师为满足时展的需求,在专业环境设计的时候融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把其当作基本指导思想。

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推动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多。在这个时期下,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开始慢慢起步,最初是传统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之后发展到外部空间设计上并且逐步转移到公共环境的开发与设计

二、环境艺术设计目前形势分析

(一)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目前形势。中国最初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丁一比较模糊,其真正得以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其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而言其发展比较缓慢,但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于环境有了深层次的认知,由此环境艺术设计也得到了重视。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正处于机遇与有挑战并存的形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乏问题存在,但是其潜力还是比较大。

(二)西方设计思想影响下中国环境艺术的分析。中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其设计风格、形式缺乏创新,雷同现象比较频繁,中国城市设计上缺乏艺术性与特色性,并且对于设计理念只是套用,这也所设计的城市环境更缺乏特色。纵观发达国家的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国外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案例来看,他们在设计的时候很好的融人历史文化、人文气息、将现代科技与理念熟练地使用,这也正是其环境艺术设计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三)新技术融入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势。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环境艺术设计之中融人了许多新科技,例如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之中计算机的使用比较普遍,并且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使用也比较广泛。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展示上,中国所使用的手段是手工绘制,一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融人到建筑业之后开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之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突出体现在上世纪末.已成为建筑设计效果展示的主要途径。截止到现在,在计算机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环境艺术设计下的辅助设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突出体现在许多绘图软件和、相关的教学课程都相继的出现了。

三、中国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时候公众参与性不强。目前,中国的环境设计,包含市政设施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绿化设计等等,以上这些设计大都是由私有单位或个人设计,对于城市公众的看法与建议融入的很少,这样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就有失公众性,只是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不完全符合公众的审美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处理不好。纵观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一直都奉行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然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在与自然因素关系的处理上不是很关注,这样就致使建设功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能协调发展。一般情况,中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对于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的应用比较多,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应用却比较少,不能充分的发挥其自然功能,这样就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协调。

(三)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简单,没有时代性,缺乏地方性风格。最近几年,中国城市环境之中对于广场设计时使用的大草坪设计方法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推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艺术特色缺失,对于一些成就的设计思想,人们依旧采取模仿的形式,出现了设计克隆的局面,这样使得设计的地方性和时代性风格急剧缺失。

(四)城市环境监督管理的模式不注重创新。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管理紧密相连。从当前的形势来分析,中国城市环境管理突出体现在:建部门对建筑设计实施管理,市政部门对道路交通实施管理、林业部门对城市绿化实施管理,环卫部门对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实施管理。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要想实现公共环境设计与日常管理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会抑制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质量的提升,会造成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水平偏低,无系统性等现象发生。

四、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前景分析

(一)以生态化为其设计核心。生态和谐是我们一直倡导,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由此对自然实施有效的保护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重任。我们要清楚的认知,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人类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所以,在环境设计的时候以生态化为核心是很有必要性的。目前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的提高,人们对于自然有了深层次的追求,不仅要求饮食方面要实现自然,更期望生活的环境更加的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在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资源损耗等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对自然的重新创造是不可能做到的,然而把现有的环境实施改变,促进环境朝着人们所预想的方向发展。

(二)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便捷化。设计的实质是为人服务,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如此。在当下城市人口愈来愈多,人们更需要便捷式的生活。对于服务性设施的设计之中要融人科学技术,比方说车站的自动购票系统自动检票系统、自动存取款系统、自动贩售设备、自动问询系统等等,这些设计成果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实现了便捷化。

(三)设计要围绕民族化展开。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推动下,许多城市的发展都趋于国际化、世界化,但是对于民族性这方面却比较忽视。中国的设计者们为促进自身的设计能力的提高,引入了外国的优秀设计,并加以研究和引用,这种汲取国外的优秀经验的做法虽说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现代化设计的发展来说,只是学习和借鉴是远远不够的。要立足于本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华民族传统特色发展的设计之路。把我们民族特色融人设计之中,这样不仅会增进我们的设计水平的提高,更会使得设计具有民族化。我们要坚信不久的将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之中,民族化设计并将占据首位。

艺术类环境设计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功能类型实用功能艺术功能

一、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是由多种艺术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贯穿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始终的广义的艺术观念,不是人为物质环境诸如建筑、室内空间、室外空地等的补充设计。环境艺术在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他艺术门类不具备的特点,它不同于某种单一艺术,也不是单纯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绘画等的机械合成,具有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循环特征,受到环境的限定和制约。

环境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是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它需要设计师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元素进行创作,但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而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环境,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环境中的“艺术”是指人为创造的艺术环境,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环境中的融合体现,用以美化环境和愉悦工作生活在其中人们。

二、环境艺术的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对功能已经开展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定义。本文提到的功能是指对象(产品、工程或劳务)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属性,即它的作用或用途相对于使用者的符合程度。环境艺术的功能是指环境艺术项目能满足工作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需求的属性。环境艺术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项目及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艺术的功能需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不能机械的理解功能的含义,需要因地制宜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取舍或侧重。

2.环境艺术的功能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环境艺术的功能,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进行功能分类。从实用与美学的角度分为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从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从质与量的角度分为功能类型与功能水平,从面向顾客或面向设计施工单位的角度分为整体功能与设计功能,如图1。本文重点探讨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

三、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

环境艺术实用功能是指它的实际用途、特定用途或使用价值,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实用功能是环境艺术项目设计里最基本的层次,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与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民族习惯、科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环境艺术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因此,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设计上,即环境景观设施给人提供的实际用途或使用价值。

例如,休闲座椅多位于步行街、凉亭、林荫道,实用功能是满足行人休息。它必须通过与环境精心的配合,安全地服务于人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满足人的需要。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和导向性的中央分隔绿化带,以实用功能为主,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安全设施包括护栏、护柱、路墩等,实用功能是对车辆进行拦阻。夜间照明设施的实用功能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路灯是城市中心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景观设置,它不仅为夜间照明提供了方便,也能反映城市中心的面貌。卫生设施以卫生箱、垃圾箱为主,实用功能是收集垃圾。

2.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实用功能类型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其实用功能一般包括日常游憩、文化教育和生态保护三大类。

(1)日常游憩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游憩活动一般分为动、静两类,动的活动又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通常,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老年人多喜欢静的游憩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增强,中老年人选择动的游憩活动也不少,例如:散步、太极等。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多方用户的使用功能的需求,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详细设计之前,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原因所在。

(2)文化教育功能

环境艺术注重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等实用功能的设计。人们在游览园林绿地过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景点,可以普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使人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于乐。例如,园林中的纪念性雕塑等以纪念某个时代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人或有纪念意义的事。如杭州西湖的岳庙、南京中山陵、上海虹口公园的鲁迅墓等。同时还可以使人们了解植物学动物学方面的知识,并展览书法、绘画、摄影等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陶冶情操。园林绿地同时是开展旅游及休闲、疗养地的重要基础及组成。

(3)生态保护功能

在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环境艺术为了改善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而产生,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环境艺术生态功能的核心载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绿化植被,另一方面是通过景物设计规范人类的行为。

环境艺术中绿化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可以浓缩自然、引入自然,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倾心热爱。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绿化不仅仅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满足生态平衡的需要。人类为了追求舒适生活其许多行为是不断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一方面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还要尽力作出对生态的补偿,人工绿化可以算是补偿措施之一。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漂亮的大草坪的供氧量远不如草地、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自然或人工的湿地又远比山水园林强。

四、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也称品位功能、美学功能,它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上世纪初,著名的德国制造的代表人物穆台休斯提出“设计的精神方面的重要性超过物质方面,即使功能、材料与技术掌握好了,而形式不佳,我们仍然生活在粗鄙的世界之中”,他强调标准化,但设计者务必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十分完美,这正是讲究艺术功能。

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根植于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作用于生活,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艺术――艺术创作――艺术感知整个艺术产生的全过程来影响、作用于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从另一个侧面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是指通过对景观设施的设计,起到对环境的衬托和美化作用,即装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艺术处理;二是与环境特点相呼应的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一般说来装饰是环境设施的第二功能,然而对某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环境设施则又是第一位的。

2.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艺术功能类型也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同样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分析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一般包括认知、社会、审美几个类型。

(1)认知功能

环境艺术能激发人类的精神潜力和加强认知共同感,环境艺术可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使人们有可能认知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他们很远的历史和民族经验。环境艺术沟通信息的可能性比通常的语言更加广泛,例如通过建筑、雕塑传达信息比用语言传递信息更能被人们接受,更容易为其他各国人民所吸收。此外,环境艺术的沟通质量也比较高,因为环境艺术语言较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比喻性、灵活性、寓意性更强,在情感上和审美上也更加丰富。

(2)社会功能

环境艺术涉及范围很广,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细分,如社会组织类环境艺术,心理与生理类的环境艺术等。

社会组织类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作品能够使感受者获得在情感、观念上“群体性”的认同功能,从而产生出一种共同信念的凝聚效果和集体化的、积极的、付诸以实施的实践活动。孔子曾经阐述艺术所具有的“光、观、群、怨”四大功能,其中的“群”就是指艺术的社会组织功能。所谓心理类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具有协调、净化审美主体心理的功能。环境艺术不但对人的心理产生协调作用,还能影响人的生理,它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刺激作用。如果对这种刺激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整,则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甚至使某些生理疾病得辅的治疗。

(3)审美功能

环境艺术的审美功能必须包涵环境艺术作品中美的存在及能够唤起美感的功效,本质上也是艺术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环境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感内容是艺术家运用艺术形式来再现生活、抒发主观情感并发挥作用于社会的实践活动,而接受者的审美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情感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情等则是艺术的审美功能在起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环境艺术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本质特征是审美,其他任何本质只有在审美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并得以发挥。

五、KJ00厂泄洪沟案例实证

KJ00厂位于北京昌平区,专做国防军品维修,属军工企业,工厂背靠大山,厂中有个自然形成的天池湖。工厂分为三个区:生产区、行政区、生活区,生产区与行政区、生活区由天然形成的泄洪沟分割开来。生产区是厂区的主体,由工业厂房、库房、动力供应等建筑组成;行政区位于厂区的核心位置,由生产管理办公楼、科研办公楼、集中绿地或广场等组成;生活区是厂内职工的生活、休息场所,包括家属公寓、职工宿舍、食堂、职工活动场地等。

1.KJ00厂泄洪沟景观设计

泄洪沟是天然形成的厂区排水渠道,泄洪沟两侧分别是生产区与行政区、生活区,自然而然地起到了分割的功能。另外,泄洪沟承担着疏导山洪,保护KJ00厂生命财产的重任。每逢雨季,山上来水经由泄洪沟注入天池湖。泄洪沟由于长久不加治理与日益改善的厂容厂貌形成极大反差,也给工厂职工生活工作往来造成极大不便。因此,泄洪沟改造治理成为KJ00厂景观提升工程的重点。

景观设计公司提出的方案由明渠工程与绿化工程两部分组成。明渠工程指加宽原有泄洪沟,建设如图2所示。绿化工程是指在明渠两侧地面铺装、栽种植物和布置点石,建成后效果如图3所示。泄洪渠平时拦坝蓄水形成水景,雨季时开坝放水用以泄洪。

2.泄洪沟景观功能分析

上述泄洪沟景观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明渠工程包括混凝土铺底,两侧夯实,石块砌面;明渠两旁,加装护栏,铺装走廊,两侧上部预留绿化区。混凝土铺底和两侧夯实、石块砌面旨在保护沟渠,防止经水浸泡、冲刷后两侧泥土滑坡;明渠两旁加装护栏起防护作用;走廊道路铺装属于明渠工程部分,是起实际用途的工程。绿化工程是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种植,不仅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在方案的景观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美化环境作用。因此景观公司提出的方案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

参考文献:

[1]郑曙: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2]王牧:景观设计的功能解读[J].成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12月第6期

艺术类环境设计篇8

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立繁荣发看犯,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永续发看犯更是离不开对历史人文的传承和创新。在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对历史人文进行传衣把历史文化当中优秀的成分充分的吸收过来转换为可供现代化的社会运转的剂已经成为时代的焦点。高校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意走便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直接体现历史文明和对历史文明更为具象的表达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融\历史人文内涵,不但可以增添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而且还符合现代大众的欣赏习惯,并且可以吸引特定的人群,可以说付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以及环境艺,{训乍品实践性和艺术性的提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

历史人文;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传承

艺术设计是决定创意产业和国家核已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能够实现我们“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当今经济高速发夔,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物质需求的标准也逐渐最求个全化、完建化,这郭树从事美术和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定位和适应市场发夔的需求,如今我国高校都设置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期能够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也者阵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夔的道路上必须凰盾可持续发夔,对艺术和设计教育的改革与高校艺术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川它须与时俱进。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不同在于是以环境的本身为前提依据,以达叮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共同实现,使得艺术设计达叮最高的境界。环境艺术设i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它是兼具科学隆和艺术性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环境艺术实践活动与人类改造世界和影响自己周边环境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一系列特征出发,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在历史仪之的熏陶下进`步发展。下面笔者将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出发来具体研究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融合。

一、高校教学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1、教学模式的僵化

目前的高校的环境艺长没i专业的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耐灵多柳币都习以为常的按照美术教学的模式和思维来进行教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美术,加之受到美术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学生对于平面二维设计、嘟这肖寺效的设计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立体的思维能力。这些就造成了教学课程的单一化、形式化,使得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走向了“形式主义”或者“装饰主义”的弊端,十分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步彭羊的课程设计缺少刊学生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在进嵘二业课的学习研究时,会因为综合知识尤其是历史仪之矢口识的医乏而无法对设计任务进行深人的研究和表达。

2、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虽然借鉴的国外毛进的艺术设计理念,但是却与实践严重脱节。很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还只是在教室中进{,并没有深入的接触实践。环境艺术设i专业是一门兼具实践断口艺术性的课程,与实践脱节就意味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缺乏生命力。

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柳币多注重理论的灌输,耐灵少鼓励学生或者带领学生进行艺术调查。长此以往,容易造戊理论和实际的严重脱节,造戊了“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

二、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融合

1、历史人文环境的融入

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历史之北浓郁的环境之中要将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历史仪之相结合,设计出具有侬郁之北气息、并与大环境想匹配的艺术设计作品;另外,也可以把周围环境中的古来的建筑中的经典的部分有湘1的结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

2、人工环境的融入

在众多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尤其是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要特别重视富有标志性的建筑的设计。这标志险的建筑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帜。这建筑物的设计要和城市的发展背景、历赶之北、仪之特征和现代化发夔的特征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们看到建筑物就可以想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的与众不同。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导,以柳币为辅,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新思维,并对授课的内容和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可以适当的压缩理论课程的学习,加大对专业综合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这洋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感知能力,实现艺术设计的创新。

三、加大历史人文对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研究

高校的教育只有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教育理念、深入的研究具有本民族文化才能够不断拥有发展的动力和生命力。基于民族文化立场的设计需要结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并借以现代化的毛进的技术呈现出来,从而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在目前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间题;第二部分主要针刘第一部分提出的间题,具体探究了历史仪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融合;第三部分具体阐述了应该如何加强历史仪之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研究。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不断吸收本民族的之北特色,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才能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氏久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洁清,秦海东.历史人文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J].艺术百家,2013(27).

[2]李霞.综合性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探讨[Jl.课程教育研究,2014(一8).

[3]程静.历史人文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Jl.飞天,2013(23).

[4]王瑶.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探究[J]林区教学,2016(02).

[5]江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野下一—实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lJ]包装世界,2010(01)

艺术类环境设计篇9

1.区域性和主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当前的研究成果尚未被作为只是体系而大范围的传播与交流,理论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和主观性,甚至是互相的排挤、排斥、抵触。

2.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环境艺术目前已经发展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的地步,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递增。各大高等学府和职业培训类机构为了有效抢占就业市场而大量的开设环境艺术类专业。这种学科上的盲目性带来了许多后续的问题:由于是新兴专业,师资、教学水平、设备等方面严重不足。生源方面:艺术类考生人数逐年增加,艺术设计类专业门槛越来越低,生源的文化、艺术基础差距愈来愈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时常面临失业困境。

3.知识结构的不完备及交流障碍。目前我国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主要来自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和建筑设计类专业两个方面。两类人才之间存在矛盾。艺术设计出身的人才主张设计的艺术效果,她们更加注重设计产品的艺术表达;而建筑类出身的人才则将重点放在了技术的结构性上面。这充分说明环境艺术体系的不完善,给行业内部及行业之间造成了诸多不便。

二、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引领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我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了很多美学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对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对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一)以传统文化带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其实是处理人、时间、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更为优质、和谐、舒适的环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人类文化的影响。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国家,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文化观念和底蕴,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艺术的发展。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发展等提供了富饶的土壤,从而推动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形成。艺术的形成过程是在以往历史基础上沉淀、批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如此。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应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为土壤,浓缩民族文化精神,体现民族意识、性格和气质,充分展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审美思想和美学传统。

(二)搭建平台,展现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国风”

1.以传统文化哲学精髓为蓝本,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我国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丰富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设计师本身的审美之外,还应从传统的审美思想当中汲取精华,合理的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思维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体现浓郁民族情怀、寓意深远的设计作品。

2.继承传统文化,立意设计创新。所谓的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同时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推陈出新。只有经过不断的继承、革新,才能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设计师们在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时,要时刻以传统艺术风格为底蕴、以体现时代特色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古为今用、继承并创新发展的目的,才能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并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其目的是为如何有效协调、搭配多种设计元素,打破原有设计瓶颈而做的最根本的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以人为中心所展开的人性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人的价值提升;从人的心理需求来探讨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进而丰富感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效发挥设计效能,体现人本精神。

(一)环境艺术设计之“人性化”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哲学,是没有终点的不断思考。以人为中心所展开的人性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人的价值提升。这里面的“人”包含作为社会的“人”、作为群体的“人”、作为个体的“人”,是具体与抽象、局部与整体的充分结合。理性认识“人性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以人为本”首要强调的就是“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的设计是要建立在理性的功能利用和结构和谐之上的。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的就是功能主义,并不是艳丽丰富炫目的色彩、特立独行的造型。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是高舒适度的功能。如果脱离功能而之求浮夸,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设计会因缺乏实用性而最终被淘汰。

(二)环境艺术设计之“感性化”

这里所说的“感性化”,其实强调的是设计师要研究受众群体在获得产品或使用产品时的情感倾向。情感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的接受或者排斥,也就从客观上体现出对设计师设计的产品的“喜欢”或“厌恶”。在环境艺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情感交流是通过“产品”来传递的,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的舒适安逸与否。因此,设计师在创设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受众群体的心理预期和情感诉求,要以满足受众为出发点创造优质的艺术产品。

四、结语

艺术类环境设计篇10

【关键词】美学;实践;施工

当前,我国每年建造大量的房屋,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只有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取的进步,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数量多的,质量高的,并且能够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以及发展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环境艺术设计本意为人居环境设计,既为人们居住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和规划的学科,可以分为室外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建筑设计。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立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由于中国经济和生产力刚开始发展,以及在当时的背景下需要一定的室内设计人才,中央工艺美院率先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20世纪70年代,随着城镇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为适应社会需要,中央工艺美院的室内设计专业率先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范围从室内设计走向了室外环境设计。正是在此时,我国正式的将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创立出来。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由于这样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房屋开始在城市建造。因此,在市场上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来装修房子从而满足人的居住需求,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21新世纪以来,在人们的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社会市场和教育这两个方面。在市场层面上:建筑装饰及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工程年总产值从2000年的5500亿元,到2006年已达1.15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6%左右。目前,在国内的一般的地级市,装饰公司和景观设计公司的数量总和大概维持在250家左右,简言之,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人员可谓是数量众多,并且在设计领域占了主导地位。在教育层面上:20世界70年代,在国内高校中,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从刚开始只有中央工艺美院开设,然而到了21世纪,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将近有400所左右,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环艺这个专业。

二、开设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的不同类型的高校

目前,在我们国内开设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以及其相关专业的,数量上大概有400所左右,然而分其专业开设的学校属性和类别,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美术类院校,美术院校(美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分出去了一部分师资力量成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设计类的第一大专业。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高校要发展成综合性大学,旨在建立很多的专业和学科,比如我们熟知的985类综合顶尖大学,这些学校相继开设美术专业,又增加环境艺术设计系,从而完成综合性大学的建设任务。其二是建筑老牌工科院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比如: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开设室内设计,重庆大学建筑学院开设室内设计。其三是园林院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如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这类的院校主要把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室外环境设计(景观和园林)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大批景观设计的人才。

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教育上存在的缺陷

目前,虽然环境艺术设计迅速发展,但是其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颁奖大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谈到装饰行业言道:“市场秩序混乱、缺乏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科技创新能力低、设计和施工总体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其中所提到的设计和施工总体水平低下问题与人才的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亦或者可以言设计和施工以及创新是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人员所缺乏的,这与高校的设计人才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概而论之,是由于高校的教育培养上的问题才导致了上述的一些设计装饰行业的问题。

(二)开设环境艺术设计的不同类型的高校存在的问题

美院开设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是基于其院校本质是艺术类院校,而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属于艺术的范畴,因此其开设环艺这个专业。美院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是从美术这个角度出发的,大一大二的基础课一般会开设美术基础课。专业课开设理论方向的课程,比如: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室内设计色彩、建筑装饰构造、CaD制图、pS等课程。美院的环艺教学很偏向艺术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能力和设计形体能力。美院老师都是学艺术出身,在美术及设计美感教育中有一定水平与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很有设计和艺术的灵性。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性极其强学科,其涉及的面非常的宽广,需要对材料和施工以及人体工程学非常的了解才能顺利的完成一个项目。美院的老师缺乏对理科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结合工科特点进行授课。此外,美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高考的时候都是艺术生,文化课基本功较之美术基础比较一般,理工科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足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只能偏向艺术性的发展,并且养成了随意的习惯,因此在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在其作品中体现图纸制图不严谨、构造、尺寸不科学等缺陷。建筑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般设在建筑学里面。其侧重于建筑工程内部的室内设计能力培养,旨在研究建筑内部功能的规律并且研究建筑的内部构造和装饰。在课程开设上,大一、大二的建筑学专业的设计室内学生会学习一些美术基础,比如色彩、素描、速写、建筑初步等。大三、大四学习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室内设计陈设原理、室内设计基础等。就建筑学室内设计专业而言,我国把该学科设立在工科院校,招收理工类学生,美术课程只有大一阶段“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有着很好的理工科做项目的逻辑能力,但是其缺乏了美学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们毕业后参加工作,成为了一个很严谨的画图机器,对项目的施工和构造也相当的了解,但是这类学生在其设计中会缺少创意,缺乏美感,不具备良好的造型设计能力,因此这类学生与社会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园林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一般设在园林系。其主要的培养方向是园林方向的人才。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设计是指人居住的环境设计,包含了室内和室外,园林院校重点在于室外这个层面上。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数开设的是与景观和园林植物方面相关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对绿化与园林工程比较侧重,这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原本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差异。概而论之,上述三类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都存在着不足,我国要想大力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让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取得较大的发展,必须大力的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教育,从而才能从本质上改变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产业上出现的问题。简言之,设计是以人为主导,人是万物的尺度,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人”,才能很好的去完成“事”与“物”。

【参考文献】

[1]梁立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