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十篇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十篇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3:36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42-0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虽然农业部门、卫生部门、食品药物监管部门都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但是由于典型的多头分散监管的体制,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暴露出中国弊端[1]。因此,必须在立足我国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引入多元参与机制的理论,规范食品安全监测的方法,以期为实现安全食品的社会供给的越来越有保证。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食品是维持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和关注应该高于其他商品。近年来,三鹿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皮鞋制明胶,星巴克等均被查出含致癌物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其涉及范围之广,品种之多,后果之恶劣,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食品安全事件如此频繁地发生,不得不引发人们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成效的怀疑。众多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信任危机,这给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敲响了警钟。

就目前而言我国采用的多头分散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各个监管部门均为政府部门,整个监管过程由政府来操作,从本质上手政府以垄断府以垄断的方式包揽整个监管过程,缺乏其他主体介入,受人为、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加之部分政府人员不能严以律己,受利益唆使,上传下达的信心存在虚假性的危险,政府依据这些不准确、不完全的信息对食品生产和消瘦实施监管,必然难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2食品安全检验的主要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的检验指标只要包括一般成分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兽药残留分析、霉菌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及其他有害物质分析。检验的项目不同,指标相应的检测方法也不相同。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2]。但随着食物和食品生产的机械化、集中化以及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对食品的监测也面临着挑战。

3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起步较晚,缺乏专业人才,基础性研究较为薄弱,相比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光辉文明,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是巨大的。虽然学界对食品安全规制有一定的研究,但存在以下问题,①研究的参照系多是依据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规制模式。许多研究者生搬硬套,墨守陈规,缺乏对我国现实国情和地区差异的考量,研究结论的模式化太强,研究结论不具有可操作性;②研究的理论缺乏系统性。研究往往从经济分析入手,不能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理念、机制、价值、制度和模式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3];③研究食品安全规制的主体缺位。往往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惟一的监管主体,监管什么、怎样监管、监管到何种程度等,都由政府这个单一的监管主体来确定,没有重视社会第三部门组织、市场主体在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作用,更没有意识到公众参与对食品安全规制的社会性意义;④研究的学科视角比较单一,缺乏对食品安全规制研究的多学科视角,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过于局限。

4我国食品安全监测模式的转变的方法

4.1加强部门的协调、集中和高效:随着职责集中程度的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会相应的提高。美国在食品监管上为了部门协作较差,监管效率低下的困境,将总统食品安全委员改为实质性领导地位的最高权力机构,显示出更集中的趋势。他具有地位上的独立性和职责上的明确性两大特征,一旦部门间发生摩擦,可给予及时的协调。

4.2注重过程性规制:食品监管必需从重视终端规制作响强化全程防控,不能等到出了问题才去找问题的解决的方法,要在造成恶劣影响之前,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尽量杜绝食品问题的出现。美国、日本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十分重视过程的防控,美国甚至提出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防控[5]。

4.3突出体制、机制的创新:食品历经的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众多环节之,加上食品的类型和数量之巨,食品安全监管显然具有技术性强、专业性强,任务繁重的特点。单纯的技术规制是很有限的,必需注重对规制体制上的创新,重视监管机制的职责分配,各地方安全相应的卫生监视员,将食品监管工作深入到基层,加强各部门各地区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最大范围的使公众享受安全食品。

4.4多元参与的管理模式:在食品安全领域实现从政府垄断型管制模式向民主化管制模式的转型,世界各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尤其是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下中央集权体制传统,更应该注重对社会力量的汲取,实现监管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政府、市场、利益团体共同监管的局面,吸引大量的技术、管理、法律专家参与食品安全的规制。既较好地弥补政府能力的不足,又较为有效地减少政府被监管对象俘获的现象发生之概率[5]。

4.5强化标准的统一: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比较混乱,有地方之间食品安全标准的冲突,也有部门之间质量标准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有效规制。要提高食品安全规制的质量和水平,首先应该做到统一标准,以标准规范和严格执行标准规范,避免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冲突和纠纷、重大食品贸易摩擦和食品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1]耿弘,童星.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参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制模式及其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8(3):97-100

[2]杨丽.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3):31-33

[3]张锋.借鉴与启示: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的考察[J].天府新论,2012(2):100-104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篇2

[关键词]食品检测;快速;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F41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46-01

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方便等特点,满足大量样品快速分析的需求,是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监控、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大型设备如核磁、气相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精确度高、可靠性好,但同时耗时长、专业性强、费用高,很难在短时内掌控食品的质量情况,不适于较多样品的筛查。通过现场快检仪器对可疑食品开展初级筛查,给食品安全搭起一层绿色屏障,提升了监督成效,促进了科学执法,健全现场快检能力迫在眉睫。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分析的待测样品量大,时效性强,样品成分复杂,快速检测按照使用目的、场所和要求的差异,可划分为现场快检、实验室快检和在线快检。国外在这个领域着手较早,很多产品已经相对成熟,部分已经投入市场。在我国,最近几年研究所和企业潜心研发,大批快检设备诞生。

(一)实验室快速检测

实验室快速检测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为快速查找出目标物质并达到检测结果可靠,需要改进实验室仪器设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实验室快速检测专业性强,只适用于少量食品的检测,很难掌控食品的质量。

(二)现场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仪器装置便于携带,可很好地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如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食品的现场快速检测,半导体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通过将食品待测物含量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光、电信号等传感信号,对残留在食品上的农药、兽药进行快速检测。传感器技术稳定的定量分析是一种十分实用的现场快速检测。

(三)在线快速检测

食品快速检测常用的方法是便携光谱技术,便携式光谱仪具有优化的光路系统、体积小的特点,常常用于在线快速检测。光谱在线快速检测技术不污染样品,根据特征峰定性分析出微量有害物质,光信号强,反应快,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准确性。

二、食品安全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样品前处理技术

实现快速检测的前提是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分离出待测物,浓缩待测试样中的目标物,可有效降低基体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干扰,提高准确度,拓宽快速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更好地服务于后面的快速检测技术。如固相萃取技术能有选择地吸附目标物质,从而降低复杂基质的影响,提高快速检测技术的灵敏度。

(二)快速分析方法

实现快速检测的基础是准确方便的快速分析方法。当今食品安全分析要求对多残留同时检测,快速分析方法要求做好采样、处理、检测、分析各个环节的效率工作,解决食品种类和检测对象繁多的问题。如免疫快速检测法利用流动注射免疫层析等新的免疫分析技术以及抗体的专一性,使抗原与抗体发生快速的特异性反应,简单快速,成本低,重现性好,实现测量的自动化。

(三)快速检测仪器

实现快速检测的关键是简单易用的快速检测仪器。随着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小型质谱仪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设备装置小,功能多样,发展速度快,检测可达到微秒级,精准度更高,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三、快速检测结果的判定及应用分析

在快速捡测结果的判定与应用方面,目前还会受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限制,而不能作为判断样品安全性的最终依据,但是作为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一些突发食源性事件的现场调查也往往以现场快速检测作为筛查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突出快速检测的作用,2015年国家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规定“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捡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同时,这项规定除适用于食用农产品外,也应当适用于对其他食品的抽检。也就是说,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展望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先进技术也是引进国外的,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检测仪器不仅简单易用,还高度智能化,实现自动控制各种复杂过程,可以总结出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发展方向。

(一)建立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标准

目前我国还缺乏快速检测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快速检测食品的标准不但可完善相关食品安全检测规范,约束食品安全行为,还可推动我国快速检测技术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食品行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增加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

目前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还不足,研究并丰富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刻不容缓。完善快速检测方法,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资金,培养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引进并创新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如基于光学分析、电化学、pCR、纳米材料等快速检测技术。

(三)建立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式,提高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认识,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素质,加强对食品中的有害有毒物质的限制。同时,食品安全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检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食物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是十分有必要。要想保证我国食品安全生产,保证人们健康饮食,就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测,重视食品销售、生产和加工等各个途径的安全检查。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发现食品生产或者是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这需要人们找到一种具有高强度的准确性、高效性的食品检测技术。随着现代科学不断深入研究,我国在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方面生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种高质量、高效率的检测技术得到很多人喜爱,不同食品生产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1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1.1生物传感器法

人们身体健康和食用食物很大关系,病从口入就说明不健康的食物会给人们带来疾病和灾害。这主要是因为食物被细菌污染,人们也就很容易感染上疾病。比如疯牛病和禽流感等都是食物携带病毒,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我国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主要是物理化学方面的感官检测或生物检测,存在很多问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确定都很差。就生物检测技术来说,检测所需要细菌很多,因此,需要在检测前培养细菌,这就浪费一定时间,然后等将近一周左右时间,检测结果才能出来。但是这段时间内可能已经发生灾情[1]。因此,高效食品检测技术很有必要。新型食品检测技术,有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主要是采用纳米技术对病菌开展检测,检测效率高,并且检测准确性高,可以利用和开发的空间很大。检测食品时,通过观察传感器上的生物化学反应,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沙门氏菌。

1.2化学试纸比色法

[2]化学比色分析法是现代食品安全检测的快速检测技术之一。这种方式通过对食品中主要分析相应化学成分,然后将需要检测食品采用化学反应方式做显色实验,将颜色和正常标准颜色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果。除此之外,关于微生物检测纸片历史起源很早,可以准确检葡萄球菌、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以及沙门菌等测。比如在大肠菌群的试纸检测餐具表面时,检测效果很好,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节省时间和材料。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监测积极使用化学比色法可以提高检测效果的精确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同样这种方式操作简单,结果清晰。不断的研究和完善,这种方式方法实现准确性和敏感性的进一步提升。

1.3酶抑制分析法

[3]酶抑制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经常用到,这种方式相对其他检测方式而言成本低、检测效果好和准确度高等优点。这种检测方式和范围的应用也很广泛。虽然如此,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检测过程中,一些农药残留导致蔬菜检测会出现假阳性现象,影响检测结果,给农产品安全检测带来难度。

2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2.1检验非食用物质技术的发展分析

随着国家在非食用物质方面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在不正当食品生产和加工方面打击力度很大,必须重视各个生产厂家非食用物质生产添加问题,坚决打击行为,同时通过建立完善各种检测技术,实现检测手段和方式的提升,保证人们饮食安全[4]。

2.2检测农药残留法的发展分析

随着检测技术的提升,对食品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监督逐渐加大,促使我国在食品农药方面的检测技术的提升,降低农药在食品中的存留,提高检测技术的敏感度。同时需要加强对检测时间和检测精确性的研究。

2.3检测兽药残留的措施发展分析

通过不断研究发现,我国在兽药检测方面有了很大突破。检测残留的仪器和相关措施的效有所提升,相关药物检测主要是有以下几种。阿维菌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β-兴奋剂、氨基糖苷类、氨基硫脲类以及喹喏酮类等[5]。

3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一直影响着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保证监督管理力度,提高检测技术,运用多种检测技术,不断提高检测效率,实现检测结果精确性提升,保证人们食用放心,保证社会稳定。

作者:吕琳刘天单位:营口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1]万宇平.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新方向[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1,29(4):1-5.

[2]王伟华,韩占江,魏新军,等.酶联免疫吸附法在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01-1101.

[3]方邢有,高志贤.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罂粟碱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5,24(12):1-4.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篇4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检测技术

食品的安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的重要,但食品安全的问题在食品市场的流通中依然存在,而为了维护人们的健康生活,就要加强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完善检测体制,进而促进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

食品质量的问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同时也阻碍了我国食品的出口贸易,算害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一些检测技术的改进和推出,食品质量的问题处理也得到了好的进展。

1.天然毒素的检测技术

传统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比较的繁琐,其成本也很高,准确度又较差。近年来,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新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应用。其将酶联免疫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了毒素的检测当中。这一应用能够将食品的黄曲霉毒素有效地检测出来,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

对于河豚鱼毒素的检测,其技术方面还未得到成熟的发展,而现代生物免疫技术也并不能满足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2.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是转基因食品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而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的有效研发,说明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难关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我国也已经研制出了相应的检测试剂,为转基因检测提供了有效地检测手段。

3.生物性污染的检测技术

螺旋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菌病。其次还有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也是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菌病。这些菌病的产生,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其检测的速度比较的慢,又难以适应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食源性病毒检测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许多国家都已进行了大的投入,对禽流感病毒和疯牛病朊蛋白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二、食品质量检测的发展探讨

1.在食品安全保障的体制中,应该使检测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促进。作为食品检测工作,其能够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市场销售环节中,对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并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食品安全的指标限量有所降低,也正因为这样,食品质量的检测技术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步向信息共享、便携化、速测化、高技术化的检测技术迈进。此外,对于食品检测机构的系统设置,也要逐步的迈向社会化,有效地建立食品质量检测的新体制,并能够加强检测人员和技术设备的储备,使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在食品的检测体系中,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为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的食品质量安全性评价,就是对食品中的危害物质的毒性和有关危害成份以及相关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而这就需要许多相关的资料来对这些食品中的用料剂量和成分进行严格的确认,使得食品中的危害物质能够准确的被判别出来,并得到良好的消除。在实际的食品安全研究、控制和管理中,食品安全性评价有着巨大的意义。长久以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基础是食品安全的立法、相关部门的具体实施以及不安全食品的消除。但对于这些传统的食品质量监管方法而言,它缺乏一定的预防作用,这也就使食品的质量容易出现问题,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从这一点上讲,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质量安全评价的新方案应该在我国建立起来,还要结合相应的技术,加强与食品相关的微生物、化学等危险因素的评价,有效地确定食品的质量以及安全,使我国特有的食品质量安全评价的体系能够构建起来,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3.在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和控制中,执行力度最强的环节就是食品的检测机构,只有对检测机构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才能够完全的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工作。对于食品检测工作而言,它的专业性非常的强,并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安全以及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来讲,县一级的城市设有食品检测机构,但并不具有丰富的检测项目,检测的力度也并不是非常的有效;地市以上的农业、卫生、技监、工商也都设有相应的检测机构,但出现严重的设置重复现象,使检测难以满足专业特性的要求,检测的水平也是比较的欠缺,经常会对同一种产品进行多次重复的检测,不同的结果也显示了检测不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不同机构的检测也都独成一体,互不承认、互不认可,一方面使检测资源有所浪费,另一方面又使企业的成本有所增加。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对医药品的检测模式进行借鉴,将农业、卫生、技监、工商部门的检测机构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成立一个专有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专门的进行食品质量的检测和控制。与此同时,对企业的生产安全的责任进行强化,促使所有企业的食品能够得到合格的检测之后,在进行食品的流通和食用。此外,检测机构要对市场中的食品进行合格的抽样检测,如果检测的食品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一定程度的进行检测费用的免费,并把抽检的结果公布出来,使食品检测能够公开化,透明化,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清楚地了解每一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可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使食品的检测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跟踪和实践。

结束语:

随着检测技术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尽管近年来,食品安全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了食品质量的检测和流通的控制工作,但食品安全的危害形势依然的严峻,在流通环节也存在着重大的问题。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和人们的健康生活,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也变的尤为重要,而只有真正的重视这一内容,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和顺利的流通。■

参考文献

[1]南忠良,吕佩,李建良,关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1,(2):32-33.

[2]李湘闽,罗小燕,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70-72.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篇5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安全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37-02

一个国家在食品检验方面的水准,直接影响了该国人民的健康安全,并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统一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来完善我国的食品检验市场。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国务院已经颁布了更多法规及标准,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在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方面做出了全面的规定。我们应以国务院要求为核心,并优化社会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1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概况

在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根据各类行业的性质,已经建立了多套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从事这些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检验机构高达八千多家,目前,仅仅在农业部门就已经发展了十三家部级质量检测中心,四百多家农业食品部级质量检测中心等等,分别设置在我国三十一个省内。除此之外,我国卫生部也分别从部级、省级、市级三个层面建立了近达三千五百多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0年后多项资金启动下,我国卫生部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工作,其中涵盖了食品污染物检测及食品疾病检测两大部分,商务部门也初步起草了食品批发市场的安全检测体系方案,在各类食品生产场地及经营场地,统一建立了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并在年销售额超出两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建立了农产品快速检测仪器及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我国工商部门为了更好地实施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配套了流动检测车辆、快速检测仪器等先进设备,来辅助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更有效地运行。由于近几年来政府职能的变化,我国食品检测工作基本上实现了政府与事业单位分开监管,甚至实现了企业化管理,这样极大程度地方便了经费的支出及预算工作。

2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检验工作中有待完善的部分

2.1食品检测方式不科学

从食品安全监督方式的角度来看,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例行检测体系,从全方面范围内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由于资源有限,目前我国在食品检测工作方面所使用的检测方式较为传统,最多使用的是突击式抽查,突击式抽查方式并不能全面杜绝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期这样下去,很容易导致有害食品遍布市场。除此之外,我国现在市场准入检测所使用的花费大部分都是由食品制造商自行承担,很多厂商为了降低费用,使用各种非法手段,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

2.2自我检测存在弊端

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方面应有效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目前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结构看来,我国大部分食品检测行为均为自我检测,而专业机构检测及政府例行检测则充当辅助角色。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以政府强制检测为主的检测方式,食品生产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还有待提高。甚至还有不少食品生产厂商为了赢得更高的利润,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百分之八十的食品生产企业布局诶自我检测能力,在食品面向市场之前,并没有通过合格的检验。我们必须直视现状,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3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措施

3.1构建食品检测检验网路

在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构建工作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便是进行政府部的门执法的检验检测机构的革新。各级别行政执法检验机构必须建立一套以保障食品安全为宗旨的体系,并与政府部门的职能相匹配,满足食品从田地到餐桌的全过程检测与管理需求,为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技术性支持。除此之外,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及规定对食品进行检测,各个部门做好与自己负责的工作环节,做到合理分工,尽量减少重复检测,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

3.2建立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评价及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

政府应统一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评价制度,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运营资质进行统一评价,并制定相关标准来规范目前的认定资格及认定条件。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食品安全监督机构也应该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生产厂商进行资质认定,评价是否合格合法。

3.3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工作

我国在完善食品检测机构体系的同时,必须确保各级各部门检测中心之间的资源及信息得到有效共享。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便是将现有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所获取的检测信息及资源进行整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库,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食品检测信息交流平台,其中包含了食品检验的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合格食品生产厂商名录、技术设备等数据,并利用网络等方式进行实施监督管控,确保平台所的消息正确、合法。各级食品检验机构部门都可以通过登入该平台,查询到想获取的信息。

这种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开通,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大大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及质量。应按照各级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明确分工,以此来提高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减少各部门之间的重复检测工作。在已有的全国食品检验检测资及源信息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评价,并确认其是否拥有相关资质,并将合格机构名单共享到平台中,以便其他检测部门进行查询利用。

4结语

综上可知,要想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必须进一步保证我国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减轻各级食品检验检测部门的工作负担,建立有效的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并最大程度利用我国已有的检测资源,减少检测部门的重复性工作,提高检测工作效率。相信在这种全新的机制下面,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可以得到很快的完善,并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锡文.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郭晓,张晓川.中国食品发展现状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1:93~96.

[3]田书敏.食品检测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0(2):59~61.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篇6

一、总体要求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为核心,根据市关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上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的工作要求,整合全市食品监督管理、检验检测、食源性疾病监测等技术资源和力量,严格遵循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及上级工作方案,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单位、重点品种和重点疾病,通过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评估抽检和疾病监测相结合,全面掌握并深入分析评估全市食品安全质量状况,及时监测预警信息,指导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调整监管重心,严厉打击伪劣食品,引导市民理性消费,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切实提升全市食品安全质量水平。

二、目标任务根据市政府工作要求,结合上级条线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任务和本市食品安全工作整体安排,按每年每千常住人口4批次的抽检水平,全年安排不少于6}}}批次食品监测的总量,由市食安办按照各环节监管部门和食安委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拟定年度监测计划,下达各部门加以落实。

三、监测的范围及品种监督抽测要以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和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堂等为重点区域,以市场主销、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以及针对消费量大和特定人群的产品为重点品种,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开展全过程监测工作,确保抽检样品在时间安排与食品供应相一致,实现品种类别、区域、业态上的分布合理,力争做到全覆盖(见附表)。

风险及评估监测的品种应重点选择在我市产量大、流通范围广、消费量高、社会关注的热点产品;以及高风险食品及历年抽检合格率较低的产品。

四、监测工作程序

1.监测计划的制定。各环节监管部门及相关部门依据食安办的年度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计划,结合上级条线要求,认真制定食品安全抽样检测方案(如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也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及时上报市食安办备案。

在国内或我省近期发生的某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由市政府或市食安委指定相应的监管部门或监测机构及时制订相应的专项风险监测计划,积极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

z.样品的采集。各部门按照本部门制定的抽样检测(风险监测)计划,依据法定程序和工作规范,在本市的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企业、流通环节和餐饮消费环节等组织采样工作。

3.检测机构的确定。各部门在抽样检测前,要根据检测样品和项目的特点,在本市有资质单位中选择并确定检测机构承担检测任务。对本市检测机构不能开展的项目,可送上级部门或周边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

本市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方便和优惠,按时出具检测报告;对在检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监管部门。

4.检测项目和检测。各部门应选择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指标为抽样检测的项目;检测机构根据监管部门的委托,依据现行有效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质量、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

风险监测的检测项目宜采用已有国家、地方等卫生标准,按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非法添加物质或食品添加剂等检测项目确无相应标准或检测方法的,各部门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5.信息上报。各部门在收到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书和评价分析结果等相关材料后,应在次月15日前将上月食品检测报告及检测结果汇总分析报告报市食安办。同时,各部门应将各自系统或部门的日常监测结果一并上报,有特殊情况随时上报。

承担风险监测的检测机构应在次月5日前,将上月食品风险检测报告及检测结果汇总分析报告报市食安办;如在监测中发现区域性、普遍性及社会关注的、需及时处置的监测结果,应立即向市食安办报告,以便组织开展风险评估。

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成后,按其规定要求,由各责任部门做好数据上传、维护工作。

6.监测结果使用各部门按职责对检测评价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生产经营者应依法组织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市食安办。同时根据《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定期将抽样检测和查处情况予以公布;市食安办将汇总各环节食品安全监测结果及处理情况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和食安委成员单位。

五、职责分工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要求,各环节监管部门分别对各自监管范围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和风险监测工作。食安办负责制定全市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工作;农委负责初级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质监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工商局负责市场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食药监局负责餐饮业消费环节和保健食品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卫生局负责开展常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必要的应急风险监测工作,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财政局负责项目的资金安排和使用监管,保证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工作的顺利实施;商务局、粮食局、国检局、盐务局等部门和各镇(街道)做好相应的监测或配合工作。

食品安全的日常监测,由各环节监管部门和各镇(街道)根据相关的工作要求和日常工作需要,自行安排和实施。

七、费用支付和控制全市食品安全监测的费用(包括购买样品费用)采取包干形式。市食安委根据市财政安排预算经费情况,核定各环节监管部门抽样检测批次和经费,并根据各环节监管部门抽样检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由市食安办与各环节监管部门定期结算检测费用。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测和风险监测,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我市食品安全开展的综合性评价工作,也是市政府制定食品安全工作政策和控制性措施的依据,抽样代表性和检测准确性将影响政府对本市食品安全现状的评价和决策。为此各环节监管部门和开展风险监测的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抽样检测工作当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食品抽样检测工作做好做实;各镇(街道)特别是有大型种养殖基地、食品批发市场、供配送企业等的镇(街道)要根据本地区食品安全现状,安排必要经费,积极开展抽样检测和风险监测工作。

2,认真组织实施。市食安办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每年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计划。各环节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根据要根据省、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和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计划,将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责任到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抽检工作,及时报送监测数据,确保全面完成食品安全监测任务。食品安全抽样检测和风险监测工作纳入各环节监管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不替代各系统、各条线及按工作职能开展的日常监测任务3,加强相互配合。各镇(街道)应加强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的日常管理,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并积极配合各环节监管部门做好食品安全重点品种的抽样检测工作和风险监测。

检测机构要努力提高检测能力并沟通相关信息,形成食品检验检测合力,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篇7

关键词:食品检测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39-02

1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现状

1.1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落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在家食品检测检验的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滞后现象,而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也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疑。从检测的方法上来看,存在着方法种类少的问题;从多残留检测方法上来看,存在着方法少的问题;在快速筛选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着成熟度不足的问题;在高技术检测手段上面,更是存在着严重的欠缺问题。

1.2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食品检验检测的体系当中,针对于食品而采用一系列检测的方法,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问题。从正规的检验体系工作流程上面来看,食品应该是由农田的生产开始,再到食品的加工,最后到视频的销售等,这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把监管工作贯穿进来。但是,事实上,受到食品安全检测力量的限制,首先体系制度不完善的制约,很多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都仅仅只是形式而已,并不能够实现系统化,很多对人有害的食品也大量的流进市场。

1.3食品检验检测的统一市场准入机制未建立

从对食品金策检验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上面来看,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很多的食品检测检验机构来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检验资质不足,实验室制度和管理的不公平现象严重,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对食品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对于相关的部门来讲,也并没有把针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审查程度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市场进入的门槛逐渐降低,最终不安全食品逐渐流入市场。

2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对策

2.1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对于这一点,也就是说要对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以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并在此基础上,把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力度予以强化,最终促使整个检验检测体系的机构配置得到完善。那么,对于政府部门来讲,需要做的就是:把开放竞争的规范检验检测市场建立起来。同时快要尽可能的包行业之间的壁垒予以消除,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大力的带动民间中介资本的投入,从而把一个合理性高且规范度强的竞争机制建立起来。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民间中介,通过民间中介检验检测的有效介入,能够帮助政府在具体的食品监督过程中带来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能够帮助消费者,在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和鉴定上面给予技术服务。

2.2完善并健全食品检测检验体系制度

在食品检测体系的制度这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单单局限在对当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监管上面,不应该局限在当地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上面。而且还应该针对相关行业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人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等等都加以明确,同时对不负责任需要承担的惩罚加以明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的对相关人员以及相关机构作出约束。当然,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针对相关的食品检验与检测制度当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验室资质管理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作出合理的调整、补充与删除处理,尽可能的把那些食品安全监测中存在的重复支出问题加以解决。除此之外,还应该把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社会机构的培育力度予以强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把行业的竞争市场开放出来,从而来把原本的行业垄断问题有效解决。当然,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然是和法律法规离不开的,所以,要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行业的操作加以规范,来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受贿问题,一系列弄虚作假的现象加以惩罚。

2.3制定统一的食品检测标准

对于这一点,目前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行业中,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食品检测标准上面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对于相关部门来讲,就需要将其做出统一,通过把统一的检测方法的制定,通过把统一的标准和费用的规定,来促使食品检测检验的准确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应该通过建立动态化的评价机制,来不断地把企业内部的自建体系加以完善和鉴权,尽可能的将食品的安全和行业的信誉直接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机的把检验检测机构,把网络信息系统,把激励惩罚机制,把责任追究机制,把信用评价机制等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最终保证食品检测检验的准确性。

2.4提升食品检测技术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有机的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严格紧跟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脚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地把我国的食品检测检验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来把我国的食品检测检验方法加以改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深入的研究,找出更适合食品检验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另外,还应该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来把迫切需要的并且是和安全息息相关的标准制定出来。另外,还应该有目的且有选择性的,针对部分具有先进性的方式,把更加精确地仪器设备等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3结语

总之,在目前市场流通食品种类日趋繁多的情况之下,在食品安全性检验的这一方面,也更加需要相关人员引起重视。通过对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完善,不仅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在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把视频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加以健全与完善,通过制度体系,来促进食品安全工作质量的提升,最终对人民群众的安全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关莉莉.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1年25期.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质检问题;解决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的推进,国际贸易频繁化,食品质量安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不少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增加低成本化学物质,有些商家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物质,导致许多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反映了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必须快速调整,解决在食品生产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问题,加强质量检测和监督。本文总结了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改善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1食品安全检测环节存在的问题

食品检测体系是指执法机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或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国家现行食品安全标准及该类食品的行业标准为依据,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工具,在科学的条件下对于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和食品安全进行监测、鉴定、评价的技术体系。由此可知,食品质量是个多环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食品的安全。下面主要论述食品安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1.1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落后

虽然国家食品安全部门已经意识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并且强调科研技术对食品安全的支撑作用,以及先进科学仪器设备对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但由于食品加工制造企业的资金问题或者为了私利,并没有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而是仍延用陈旧的检测设备,致使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无法保障食品的安全质量。检测机构也没有对新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更多多精力,所以导致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并不理想。

1.2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体系不完备

首先,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较外国相比惩罚力度不够,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盈利不惜违反法律,并且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都是各类食品的行业标准,不仅不能涵盖所有食品行业,还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的支撑。同时,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的食品有两套执行标准,统一性较差,不能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操作性。同时现有的标准都比较落后,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没有起到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的作用[1]。

1.3食品检测机构的设置问题

食品检测工作要经历从原材料到批量生产加工再到人们餐桌,这是个历时长,且繁复的工作,应有完备的机构设置进行支撑。虽然如今我国逐步形成由多个部门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安全质量检测的系统雏形,但有的检测机构重复设置甚至有的机构只是简单的复制,造成监管责任不明确,并且浪费检测资源、资金和人力,影响了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技术的提升[2]。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对整个机构的各方面投入和管理还是欠缺的,距离完备的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机构体系还有一段距离。

2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的对策

2.1及时更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

目前,我国的食品加工产业中相关企业虽数量众多,但极为分散且都不具备相当规模,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企业法人及管理者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因此政府应当在相应的统筹监督管理中加大经费投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并且积极引入或自行创新发明新的可靠的检测设备,取代陈旧不达标的检测仪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安排尽量全面的检测项目,逐步完成全方位,高技术含量的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

2.2健全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标准

国家食品安全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重视,并且完善相应的检测和评价体系,从标准的完善来达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目的。为了加强对食品生产每个环节的把控,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应该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对现行标准进行优化,并加以创新,适应时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并且覆盖食品加工生产各个环节,从而保证食品安全检测更加高效、高质。同时还要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化的研究力度,加快食品认证体系的建设,从更多方面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

2.3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建设

我国目前食品检测部门的设立要进行有效调整,撤除冗余的检测部门,实现部门管理的精优化,排出责任重叠导致办事效率低的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部门检测水平。我们不仅要在现有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基础上合理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还要鼓励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发展,政府应该完善对其的监管政策,并适当放开其权限,提升其公信力,共同服务于人们和社会。

作者:王金梅单位:赤峰市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验;光谱技术;有效运用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国家和政府处理起来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要想确保食品安全,首要工作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本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分析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光谱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种:近红外光谱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本文在分析两种光谱检测技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这两种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旨在为解决食品安全检测问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光谱技术的评价及原理

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提到的光谱技术主要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两种,接下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种光谱技术。

(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评价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检测过程中分析过程简单、分析成本较低、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效率高、分析结果精度高、数据完整无损。鉴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以上这些优点,使得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目前主要应用在生物制药、化工、环境科学、纺织工业和食品安全领域。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主要侧重对食品成分、品质、产地以及掺假情况的检测。我国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食品安全的时间较短,但是鉴于这种技术的高效率和准确性,使得其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检测的产品也在日益增多,目前来看检测的主要食品有乳、乳制品、茶叶、肉类、酒类、蜂蜜以及其它一些产品,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二)红外光谱技术原理

红外光谱技术在检测方面利用的是分子振动原理,主要是红外光和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分子振动,并且详细记录红外光被分子吸收之后,分子呈现出的振动模式。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红外光谱技术也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几年,红外光谱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食品安全检测只是其应用的一个领域。现阶段,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重要技术之一。

二、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当中的应用

(一)乳及乳制品的检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检验乳及乳制品,由于乳及乳制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脂肪、乳糖和盐等,这些成分同时决定了乳及乳制品的质量,因此对乳及乳制品的检测主要侧重于理化指标和掺伪检测方面。

(二)食用油的检测

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在检测食用油检测方面,由于食用油的种类非常多,并且营养价值不同,价格也不相同,因此这不是唯一的检测方法。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茶叶的检测

茶叶是一种传统天然饮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消费总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茶叶品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检测方面主要进行的是定量检测,对茶叶按照品质进行分级,主要检测茶叶的水分、咖啡碱等成分的含量。

(四)肉类的检测

近红外检测法在肉类检测方面,主要检测肉的各种成分以及含量,同时可以根据肉的颜色、纹理以及新鲜度来判断肉类质量。

三、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当中的应用

(一)对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

农药在农业生产并没有被严格禁止,只是使用种类受到严格限制,国家多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就行了严格规定,但是现实生活依然有很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违反了国家规定。为了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对农产品的农药含量进行检测,但是检测需要一种高效可行的检测方法。通过研究发现,红外光谱技术在农药检测中效果最好,并且检测非常精确,因此,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农药含量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对食品内部质量的检测

食品内部存在的缺陷很难进行检测,检测难度也很大,但是红外光谱技术克服了这一难题,不仅能够检测食品的糖度和酸度,还能够精确检测食品内部存在的缺陷。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全面地对食品内部进行检测,因此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内部质量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食品掺假的鉴定

食品掺假的鉴定可以利用近红外检测技术,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方法,红外光谱技术也可以进行检测,应用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食品掺假情况,精确度和准确度要高于近红外检测技术,并且使用范围要比近红外光谱技术广。原因在于红外光谱技术利用的检测原理是分子振动。

总结

综上所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光谱技术会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光谱检测技术是现阶段比较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将其应有于食品安全检测方面,不仅能够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还能够促进光谱技术的发展。由于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屡禁不止,食品安全检验还需要长期进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促进食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人们饮食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利、孙长华、张宝.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掺假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10(02):10-15.

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篇10

一、建设原则

食品安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检验检测实现合理分工、集中配置、资源共享、稳步推进。

二、工作目标

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不断提高抽检效率;建立统一、规范、科学、合理、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运行体系和信息平台。

三、检测体系

根据目前我市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我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以确保重点,兼顾各环节为原则。政府出资重点加强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使其基本达到具有定量检测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激素类药物、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项目检测的手段和能力。市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主要添置各环节日常监管中以定性为主的快速检测设备、设施,以保证日常监管的需要。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分段检测与品种检测相结合。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质检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卫生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各乡镇(街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接受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食品质量检验的组织协调。

四、职责分工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运行机制,制定全市年度检测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统一对外食品检测结果。

市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的食品安全监测;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农产品种植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负责乡镇农残检测指导和管理,做好农产品上市前抽样检测,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负责受理畜禽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负责水生动物检疫工作及其产品的质量监测工作;负责受理水产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质监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督促企业加强自检体系建设;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全市食品安全定量检测目标任务;负责受理生产加工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经贸局:抓好生猪屠宰场检测室建设及管理工作,开展肉品质量检测。

工商*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全市农贸市场、商场、批发市场检测室(或快检设备)的建设及管理;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流通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卫生局:负责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突发食物中毒事故的技术鉴定;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各乡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农产品检测工作;制订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年度计划;根据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布置的检测任务目标,开展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开展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站的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等;完成农业部门下达的检测目标任务。

五、运行机制

(一)统一制订抽检计划

为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检测经费,避免重复抽检。抽检计划分监督执法性抽检计划和综合评估性抽检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以及季节、环境、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特色行业等特点,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要求及分配计划,每年确定抽检品种、数量、批次(频次)、检测项目,报市食安委办公室,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

(二)统一检测检验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快检、现场检测以及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项目以外的食品安全检测需统一由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检测。其中列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年度计划的监督或评价性项目检测,依据文件直接送检测中心检测,新增加的临时性检测项目,必须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按程序送检测中心检测,相关检测经费按市政府办公室〔20*〕118号抄告单执行。

(三)统一检测项目标准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指定检验标准依据,各食品检测机构的食品检测项目均应指定标准进行检验。

(四)统一汇总检测结果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应把“条”(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达的计划)布置的所有检测结果及时汇总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的检测结果作为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估依据。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政查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食品安全。

(五)统一信息报告和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综合各有关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汇总后报告市政府,并视情向社会,及时提醒市民注意。对举报投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等检测信息,要及时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检验检测信息分析和综合利用工作,及时将检验检测信息在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中监测预警专版上,有效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实现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对社会公开。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检验检测信息,指导监管工作,作出安全预警,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企业自律。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有效的食品抽样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是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统一认识,顾全大局,加强领导,服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机制,根据职责分工,按时完成上级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各项检验检测任务,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形成食品检验检测合力,检测结果及时报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