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十篇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十篇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2:41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组装;QC小组;优秀率

一、前言

2012年3月,计算机教研组成立QC小组,6月注册QC项目《提高计算机组装实训成绩优秀率》。本次活动选取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网络专业3个班级共78名学生为课题对象。

二、小组概况

1.小组概括

小组名称:计算机教研QC小组;成立时间:2012.3;课题名称:提高计算机组装实训成绩优秀率;课堂类型:管理型;日期:2012.11

2.成员分工

(1)、付建超,负责全面工作;(2)、于延华,组织策划;(3)、刘京,活动实施;(4)、严今,完成报告

三、活动计划(负责人:付建超,制定日期:2012.6.11)

6月选择课题;7月现状调查;8月设定目标;9月分析原因、确定要因;10月制定对策、实施对策;11月效果检查;12月巩固措施、总结评价

四、选题理由(负责人:付建超,实施日期:2012.6.11—6.25)

1.从学校方面来说:首先学校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其次学校的微机可以由学生来维护,选择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成绩优秀的学生,共需要20余人课余时间完成。

2.教师方面:教师的职责是把学生培养的更优秀。

3.学生方面:90后独生子女承载着4位老人和父母的殷切期望,承担着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与重托,所以要让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秀人才。

五、现状调查(负责人:付建超,实施日期:2012.6.26---7.6)

1.实训成绩(负责人:付建超,实施日期:2012.6.26),根据上学期实训成绩,优秀人数为:78*14%=11人。优秀率低。

2.开座谈会(负责人:于延华,实施日期:2012.6.26---7.2),小组共召开学生座谈会6次。

3.现场听课(负责人:吴国楼,实施日期:2012.6.26---7.2),小组6人共组织听课24学时,结果如下:教学态度严谨认真、课堂纪律较好,但只有2成学生和老师呼应、5成学生一般状态、3成学生状态差。由此对教学方法产生质疑。

4.问卷调查(负责人:杨焕珍,实施日期:2012.6.28),针对学生课堂内外学习表现,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课堂内,20%的学生主动学习,31%的学生被动学习,课外时间,仅有34%的学生想学习,而由于自制力差没做到。可以想办法使这些学生实训成绩提高。

六、设定目标

根据上述现状调查,设定目标为:实训成绩优秀率由14%提高到32%。即培养了人才,又能满足学校微机设备维护及保养需要。

七、分析原因

我们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用头脑风暴法产生观点,分析原因时小组成员相互启发,产生了鱼刺图。人的原因是:学生基础差,教师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机:就是教学设备,教学设备落后,数量不足;料: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部分不实用;法:就是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家庭教育欠缺;环:就是教学环境,学生业余时间不主动学习,学校周围有网吧。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实训成绩优秀率低。

八、确定要因

在诸多原因中,找出了6个末端原因,其中,1.家庭教育缺失、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3.教学设备陈旧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是不可抗力,确定为非要因;4.教学方法不恰当,确定为要因;5.部分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确定为非要因;6.学生课下及自习时间不主动学习,确定为要因。

九、制定对策

针对两个要因,制定了相应对策表。实训课堂内,实训教学方法不恰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课余时间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一些想学习,而自制力差的学生在小组里,采用师带徒教学法。

十、对策实施

(一)课内采用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是:首先把整个教材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每次课完成一个教学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如:电脑不加电故障检修项目,把学生按3人一组分组,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检修思路,并为每一组准备一台设置成不加电故障的微机,让学生根据检修思路检修好,学生为完成这个项目,就会思考,会遇到问题,会问同学、问老师,直到将问题解决。把课堂上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实训课的成绩。项目教学法,在使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二)课外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

学校成立兴趣小组,是为有兴趣学生创造更多、更直接的学习机会,对于未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跨专业,跨年级,采用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一对一教学生,使得更多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学生业余时间学习,不再去网吧了,有了组织,就有了约束,对于一些自制力差,而又想好好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兴趣小组的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

学生能熟练操作后,安排独立为学校、老师的电脑解决问题,可以为老师修笔记本、为机房设备除尘、修理办公用电脑。在维修中遇到问题,再向老师同学请教商量。

十一、检查效果

经过两个对策的实施,学生的优秀率由14%提高到了33%,同时还有意外收获,不及格率也由原来的40%下降到了17%。两个对策使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优秀的学生又可以为学校节约成本。

十二、总结展望

经过QC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训成绩优秀率、是课改的一个途径、小组成员加强了团结、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探讨项目教学法,师带徒计算机兴趣小组的相关问题;探讨工学结合教学法,继续制定添加对策;形成教学管理标准,制定执行,巩固成果。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李源.浅析QC小组活动的激励----以QC小组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

[3]张雪辉.计算机职业培训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考试周刊,2013(12).

[4]史家银.艺术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探析[J].考试周刊,2013(12).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120-02

1网络教学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为手段,积极建设具备开放性和共享性的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体系,实行开放型教学模式,方便师生的交流,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放型学习空间来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和能力拓展,落实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理念,以网络为媒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网络教学可支撑计算机基础教学实现时间、空间、内容的全方位开放,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教学网站、网络教学资源库和网络管理平台。教学网站包含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以及各门课程的基本信息介绍(教学大纲、内容体系、学习方法、参考资料、考核形式等)、学生网上选课、教师之家、学生论坛、学生提交作业与实验报告、在线考试与测验等平台,共同组成了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在教学网站与课程网站以及教师的个人网站之间建立连接,逐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库将分散且无序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衔接,构建一个专业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多彩、使用简单便捷的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应包含音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电子教材、历届学生优秀作品、典型案例、试题库等内容。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制作音视频和教学动画并在网络上,来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将历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经重新整理后向学生放和共享,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典型案例是由教师精心选择和设计,覆盖了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我们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放程度,积极鼓励各个高校将自己优秀的课程教学大纲、讲义、课件以及其他的课程资料在网络上共享,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分享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另外,网络教学的正常运行需要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平台来支撑。例如:课程管理平台可实现对整个网络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除具备课程讲义和课件、学生自主选课、提交作业和实验报告、在线考试与测验等功能外,还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测试、优秀作业展示等平台集于一体,形成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网络教学体系。

同时,我们也应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的网络化,完善实验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继续加大实验室在空间、时间、内容上的放力度,使其具备实验预约、实验时间和机位安排等功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充足、高品质的机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可自主选择的个性化实验环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学习,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除建设拥有实体实验设备的各类实验室和传统实验平台外,还应积极构建虚拟实验环境,如基于网络的程序设计虚拟实验平台、模拟网络配置的虚拟实验平台等,方便学生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随时利用虚拟实验平台,通过网络远程完成买验任务,提尚实验教学效率。

我们应加强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机房管理系统、学习监控系统,积极开发其他的辅助管理系统,如作业网络管理系统、项目网络申报和管理系统等,不断完善其对教学网站、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的建设水平,以优秀的网络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络环境以教学网站和网络管理平台为主要支撑,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指导学生学习以及优秀教学经验共享的平台,而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学习资源,还为学生的交流讨论以及实践与创新活动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工具平台,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环境支持保障。

2整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形成多元立体化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构建多元立体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可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多元立体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包含课堂教学体系和课外教学体系,其中课堂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教学体系包括网络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研究创新综合实践等。基于多元立体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发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全新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的基础上,深化对计算思维本质的认识,掌握利用计算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理论教学+网络教学的模式可以很好解决学生计算机基础和专业背景不同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训练平台+研究创新综合实践平台的模式可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3逐步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还是国家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深化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逐步适应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协同创新战略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重大要求。

3.1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而在高校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全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要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高等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综合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并将培养具备计算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指导方向。

3.2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

当前,任何学科的重要研究问题都需要通过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运用计算科学的思维与方法才能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应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新型教育理念,来促进进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来推动自然科学以及其他领域产生重大成果。

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首先,要实现计算思维与学科思维的融合,将计算机科学中最具备长期性和基础性的计算思维渗透到其他专业的教学中,以抽象和自动化的实例教学帮助学生在学科思维层面讨论和研究学科的根本问题。其次,要实现课程内容体系的融合,以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应用需求为依据,构建计算机科学最小知识集合,并以知识模块化为基础合理配置课程内容,以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训练为目标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最后,要实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融合,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教学方法运用于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完善以专业思维训练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建设,构建科学有效且可观测的能力培养综合评价体系。

3.3加强精品开放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各个高校要将国家精品课程逐步升级为精品开放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借此东风,各个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对已有的优秀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精品课程向精品放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的转型与升级。计算机基础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要强调共享性和开放性,可采用高校之间、校企之间以及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共建与协同发展的方法,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课程优势,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体制

我国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最终是否能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师资队伍的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是改革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对教师们展相关的学术讲座或学习培训,促进教学队伍知识和技术的与时俱进。吸引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高素质教师参与和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工作,逐步优化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等方面的配置。完善教师管理体制,聘请优秀的老教授们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积极组织和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并将其与职称晋升挂钩,激发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

3.5充分发挥示范中心的辐射作用,扩大资源共享和开放程度

充分发挥十个部级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要素资源,如精品教材、精品课件、特色实验仪器设备等。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

4研究创新综合实践

计算机基础教学强调实践性,所以我们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同专业的应用背景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创新综合实践体系,要以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前提,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研发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通过增加科研活动、科技竞赛、专题训练以及产学研结合等实践环节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创新综合实践体系。

1)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要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应用需求和兴趣爱好,分别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活动。例如对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技能训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技能训练;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技能训练。

2)充分发挥科研的带动作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研优势,结合教师的引导和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由教师主持的科学研究项目,也可为学生提供独立的研究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科研项目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另外,我们要加强将科研成果向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转化,并将优秀成果向全国高校推广。将研究创新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相结合,自主设计反映计算机科学最新成就和前沿技术的教学实验,自主研制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仪器与装置,并积极引入到实验教学之中。同时,我们将科研创新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自主研发学生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以及学生网络学习系统等,进一步提升网络教学的管理水平。最后,我们要依托科研优势,将科研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引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以前沿的学科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理论与实践、通识与专业以及学习与研究之间的联系。

3)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

我们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国际、国内以及校内各种层次的计算机竞赛活动,如:aCm国际生程序设计大赛、Robocop竞赛、中国“挑战杯”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以及学校举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在这些科技竞赛活动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与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方案,并不断验证和完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创新学习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篇3

耿国华,工学博士,1978年西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任教,1989年~1994年任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现任西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2007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师,2006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带领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荣获2007年陕西省教学团队。

多年来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数据库与知识库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横向项目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专著2部,9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信息处理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已形成智能检索处理的研究特色。

耿国华教授教书育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主讲8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主持2门国家精品课程;主持获得部级教学奖1项和省级教学奖3项;主编出版教材13部,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共指导博士生15名,硕士研究生76名,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百余篇。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篇4

袁开榜1984年领导创建了重庆计算机用户协会,1987年领导创建了重庆计算机学会,1988年领导创办了重庆电子工程学院,1989年领导创建了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2001年参与创办了重庆正大软件学院。这些研究机构对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推动,也正是袁开榜的不懈追求,才成就了他学术研究上无数辉煌的篇章。

数十年来,袁开榜不仅刻苦钻研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还力求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世界领先水平的学术知识对外传播,希望能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培养后继的人才,注入新鲜的血液,增添蓬勃的活力。

袁开榜讲授过无线电发送设备、工业电子学、模拟计算机、计算机基础、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机接口及应用共计8门专业课程。编写过《无线电发送设备》、《工业电子学》、《电子模拟机》、《模数与数模转换装置》等7种教学讲义。正式编写出版过《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跟我学电脑基础》等书籍。先后发表过40余篇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多篇被国内大型文献转载。其中,《办好面向21世纪的计算机本科教育》获1998年度亚太华文教学成果金奖,《计算机教育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获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及国际优秀论文奖。其经过潜心研究所撰写的《中国计算机教材的现状及展望》一文先后被编入《中华功勋人物论坛文库》、《中华知名人物理论创新宝库》、《中国精神文明系列丛书论文卷》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9月的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上,《中国计算机教材的现状及展望》一文被优先评为建党90周年大型理论成果征文特等奖,并全文入编大型文献《党旗飘飘——优秀共产党人思想宝库》一书之1071页。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1.1对计算机知识的时效性重视不够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知识更新非常快,计算机知识的时效性非常强。但在高职计算机院校,很多教材的内容滞后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知识的时效性不强。在教材中,很多计算机新内容和新技术没有在教材中充分体现,对于计算机教材而言,教材的更新需要产生一定的成本,比如,教师需要重新备课,对教学进度进行重新设计等等,这是造成计算机教材与实际脱节的重要原因。计算机知识的时效性差,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1.2对计算机教学实践性重视不够

高职计算机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效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但在计算机教学中,很多教师基本上都是通过讲解的方式组织教学的,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很多教师不为学生安排实践学习的时间,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外,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设置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也是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1.3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

要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必须配置优秀的计算机教师,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但实际上,在高职院校,很多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素养不是很高,他们不能把难度内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播给学生,不能对知识做准确的把握,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不能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这些都是影响到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

1.4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的重视不够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不够,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这使得很多学生的在计算机学习中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计算机水平较差,而另有一些学生,他们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之前,就广泛深入接触到了计算机,他们的计算机水平较高。因此,从整体上而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是很大的。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通过传统手段进行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同样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统一的计算机学习目标和任务,这种过于一致性的计算机教学是不尊重学生差异的教育,自然,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性的忽视也是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

2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2.1加强高职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

要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师资力量建设是关键。高职院校计算机师资力量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作为学校领导要对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的师资力量做认真分析,缺乏优秀的人才,就要积极引进或者是培养计算机优秀教师,缺乏硬件计算机教学的建设,就要投入资金进行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学校要针对自身实践情况,有计划地分步骤地对师资力量进行建设。进行师资力量建设,要做好两个工作:第一,要重视对计算机教学设施的完善,对机房设施进行完善,为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提供支持。第二,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提高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一方面需要引进人才,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本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训活动,要引导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到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

2.2加强教学内容的建设

高职计算机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与时代相脱节的,作为计算机教师,要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要能够以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建设,积极地把社会需要的新内容和计算机新技术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教师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等具有信息传播优势的媒体扩充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要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只有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建设,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层次性,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发展。

2.3丰富教学方法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计算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这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工具使用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计算机授课,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在教学方式应用上,教师可以用情景教学法,以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以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学校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采用产学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

2.4教学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要深入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师要在分析学生计算机水平之后,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他们,能够减低对他们的要求,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自信和动力,对于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要能够适当提高对他们的要求,适当为他们设置一些难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获得发展。只有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实施有区别的教学,才能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140-03

abstract:Graduationdesignisthemostimportantpracticalteachingintheundergraduateteachingprocess.thegraduationdesignofcomputermajorisanimportantwaytocultivatestudents'comprehensiveapplicationofknowledgetosolvepracticalproblems,andimprovestudents'practicalabilityandinnovationability.inthispaper,firstly,thecurrentsituationofgraduationdesignofcomputermajorispresented,andthenmanyreformideasongraduationdesignmanagementsystem,thetopicsofgraduationdesign,processmonitoringofgraduationdesign,incentivesystemofgraduationdesignandthefundsofgraduationdesignareproposed.

Keywords:graduationdesign;computermajor;undergraduate;practicalteaching

1概述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是教育振兴计划中对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1,2]。近年来,各个工科类高校为了提高学生课外实践动手能力,以不同方式压缩课程理论学时,让学生回归实验室,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其中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中提高知识应用综合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3],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学院专业教师,都希望加强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切实发挥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体现了本科学生前七学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综合情况,是对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一般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毕业设计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攻克具体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学生本科阶段最后一门综合学习环节。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招生比例逐渐扩大,学生生源质量下降,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4]。课堂教学质量出现下滑,教学资源出现短缺,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每况愈下,特别是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因为找工作等因素对毕业设计兴趣不够,对毕业设计题目盲目选择,出现论文粗制滥造、抄袭现象严重,甚至有的学生花钱在网上购买相关论文,这些现象与高等教学制定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初衷严重不符[4-5]。因此,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2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分析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出现质量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

2.1学生方面

多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任务安排在第八学期,而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往往在第七学期结束时安排,这时学生处于找工作、考研、期末考试的阶段,多项任务让学生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在学院下达毕业设计选题任务后,很少有学生认真分析题目、与指导老师沟通题目涉及的具体知识和具体要求。多数学生无暇顾及自己能否完成相关题目,匆忙中盲目地选择题目了事,然后等待老师主动找他们,成为当前毕业设计选题的非正常主流现象。同时学生选题后,往往忙于期末考试等相关任务,根本没有查阅资料了解题目,又恰逢寒假过春节,毕业设计虽然已完成选题,但是几乎处于未启动状态。另外,第八学期开学初,学生通常是一个月左右的毕业实习,他们无法投入毕业设计研究工作中。同时,每年学院毕业设计答辩通过率相当高,几乎都能顺利通过,因此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通过比考试一门课程通过要容易得多。思想上放松警惕,把精力投入其他事务中。

2.2教师方面

一方面,随着教师考核任务的加重,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奖大都以科研为衡量标杆[6],因此教师大都忙于科研工作,很多老师不愿意指导毕业设计,因此,很多时候出现题目数量不够的情况。就算在学院行政干预下勉强指导了学生的毕业设计,部分老师对学生也是放羊式指导,认为毕业设计是学生的事,学生会自觉按照相关规定完成,疏忽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和指导。部分负责人的指导老师通过QQ、电话等联系学生,但是学生往往因为找工作、毕业实习、研究生复试等原因对老师不理不睬,让老师有时失去对学生指导的热情。另一方面,部分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命制了一些科研课题中的问题,本科学生在短期内无法深入研究,最终可能肤浅的应付了事;而还有一部分教师命制的毕业设计题目过于简单,类似于课程设计题目,因此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这些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题目都违背了本科毕业设计的初衷,无法达到本科毕业设计的基本目的。

2.3管理方面

毕业设计是学生第八学期的主要学习任务,无论从学校层面还是从学院层面都缺乏像课程教学任务那样的教学管理制度,就算有这样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大打折扣。第一,学校虽然有相关的毕业设计管理条例,但是毕业设计毕竟不等同与课堂教学,过程监控难度较大。第二,学校也成立了专门的毕业设计抽查或者督导小组,但是不同学科的毕业设计标准也不相同,因此,抽查或者督导工作往往停留在毕业设计的形式审查上,对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监控缺乏相应的机制。第三,学院层面虽然也及时提醒老师督促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学工系统的辅导员也在强调学生抓紧完成毕业设计,但是学生和老师真正互动讨论的时间很少,从学院管理层面上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管理制度。

3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情况,要想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充分发挥毕业设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需要改变方式。转变毕业设计主要是学生自己工作的教育观念,不断优化毕业设计题目,探索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新途径,科学组织毕业设计选题,精心指导并落实毕业设计要求的各个环节,规范化管理,把毕业设计这项最重要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3.1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首先学校层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包含毕业设计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基本目标的规范化构建,这是一个粗粒度层面的设计,具有广泛性和示范性。第二,学院层面应该在学校设计的整体框架下构架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具体要求,相应的毕业设计管理条例、毕业设计题目规范条例、毕业设计选题办法、毕业设计指导细则、毕业设计指导记录、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管理办法、毕业设计评分原则、毕业设计答辩规则、毕业设计评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定,采用“制度管人,人来管事”的基本工作思路,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第三,在系(部)层面,结合专业的特点,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质量把控,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但又要防止过难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同时,指导专业教学部教师学习毕业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宣传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指导新老师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从题目和指导老师两个方面进行把关,并制定毕业设计答辩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毕业设计评优管理办法。第四个层面,教学秘书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纽带,应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及时提醒指导老师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具体环节,并及时告知学生每个环节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完成哪些表格和任务。这些工作从制度到细节都需要规范化、程序化,顺利推进毕业设计各个环节,避免学生最后突击毕业设计的情况。

3.2毕业设计题目需要进一步考究

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指导老师只能进行指导而不能代替学生写作。因此我们选择的题目既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背景,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尊重现实学生的基本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只有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感到一定的难度,又能凭借一定的文献深入下去,他们才能主动投入到资料的查阅、程序的编写等工作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确保论文的毕业设计顺利完成[7]。另一个方面,很多老师多年指导学生,而毕业设计题目变化不大,为了避免毕业题目与往届学生的题目重复,老师们应该拓宽思路,既可以是教学内容中的研究内容,又可以是科研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对自己曾经选题过的题目的立题依据、主要设计内容等进行修订,为下届的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提供了参考;同时,学院毕业设计督导专家可以对每个指导老师最近几年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对于相同或十分相似的题目,建议导师更换题目,避免本届学生直接拷贝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

3.3注重毕业设计的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的关键环节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不重视已是多数老师的共识,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够。首先,我们应该像研究生开题那样,在第八学期开展开题报告工作。通过开题报告,至少有三点明显的作用,第一,学生在开题报告前会查阅大量的文献来了解毕业设计题目的相关内容,初步把握题目的主要任务,采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预期效果;这些比导师反复强调让学生查阅资料的效果好得多,基本可以达到毕业设计查阅资料的目的。第二,导师或者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开题报告,了解学生的进展,初步判定学生的基本能力,预测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该毕业设计,并及时和学生商议调整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既定目标。第三,通过这种正规的开题报告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务必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否则中期检查或者毕业答辩很难过关。换言之通过这种过程监控,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学生的综合能力自然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避免出现多数学生最后一两周突击应付的情况。

3.4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成绩不是太好,但是毕业设计非常重视,究其原因,他们因为某门课程未通过,或者学分绩点不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获得优秀才能顺利毕业。这个现象让我们知道,只有通过激励机制,才能提高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第八学期,面临毕业,很多奖励申请失去机会,特别是毕业设计获得优秀后对多数学生没有任何作用,他们反而因为参加优秀论文的评选要反复修改,要求更严格而放弃申请优秀毕业论文。同时,指导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或者没有答辩通过而受到任何牵连。针对这种想象,我们必须推出有效的激励机制,从学生和指导老师两个方面激励毕业设计工作。第一,制定科学的毕业设计优秀奖励机制,通过不同层次优秀毕业论文可以冲抵未通过考试的课程,或者提高相应课程的绩点等制度,并在各种评优评奖中予以充分体现,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调动起来,解决毕业设计的内动力问题。第二,制定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奖励制度,除去基本的工作量计算外,对于指导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老师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特别是在年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奖中应予以充分考虑或者冲抵相应的科研、教研成果,这样可以解决毕业设计工作的外动力问题。通过这两方面的激励机制,使得毕业设计工作走上正轨,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5提高毕业设计运行经费,并有效落实到位

目前,相比研究生来比,本科毕业设计运行经费非常微薄,无法保障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相关的工作经费。从学生缴纳学费来看,第八学期仅仅只有毕业设计教学任务,相比其他学期来讲,学校省去课堂教学课时费,因此,应充分保障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关费用,确保毕业设计工作顺利推进。

4结束语

全国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很多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8]。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状况下,在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本科培养质量和就业压力成为高校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如何尽快能够适应社会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是it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大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9]。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学生和指导教师来完成,但是学校和学院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引导作用、管理作用,促进各个部分和教学环境的整体配合与协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10-11]。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现状和问题,然后提出从毕业设计制度管理、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关键环节、毕业设计激励制度和毕业设计经费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路。总之,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设置的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何高效地发挥这个环节的作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我们每个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3):9-11.

[2]张丽,杨怀卿.完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条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6(8):46-49.

[3]刘军.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探讨[J].福建电脑,2009(12):202-202.

[4]温艳冬.关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5):103-106.

[5]张媛,孙全玲,赵彦强.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与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1):20-22.

[6]王玉锋,刘保旨,李雪梅,等.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77-79.

[7]聂希芸.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4):62-65.

[8]刘荣佩,史庆南,何蔼平,等.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监控与质量评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57-61.

[9]吴国祥,虞庐松,肖蒙.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刍议[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31(5):175-178.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篇7

1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和现状

1.1意义

优秀教师数据库是优秀教师经历的真实记录,它既反映了每位优秀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也反映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和水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1]建设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在理论方面,优秀教师数据库将为纵向基础研究提供平台和数据资源,数据库所验证和收集的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研究范式、研究数据将为后续的相关研究起到基础和平台作用。在实践层面,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的建设能够为优秀教师及其成长历程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及实施教师人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依据和目标;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模板和标杆,也能为发掘潜在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培养提供依据和参照。

1.2现实状况

1.2.1国外关于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建设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优秀教师发展的数据库建设的方法较少,主要是档案袋法。20世纪8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教师评价项目组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在教育中使用档案袋法进行评价的可能性。之后,很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如美国纽约教学专家研究中心主任马丁-克尼普(martinKniep)等开始致力于档案袋法的开发、研制和评估工作。[2]短短几年的时间,“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在美国小学、中学、大学、在职教育各阶段的研究中予以采用,并将新的研究成果在这些学校进行应用。目前主要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每位教师建立电子教学档案袋,这一方法有力地促进了美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可以作为我国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1.2.2国内关于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建设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优秀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发展和特质等静态方面,缺少对优秀教师群体动态特征的探讨。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秀教师评价标准、优秀教师的素养、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等静态层面。对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不仅包括了学生、管理者、教师自身等不同对象对于优秀教师评价的标准,同时也涉及不同学科优秀教师的标准,如优秀外语教师的标准、优秀数学教师的标准;对优秀教师素养的研究主要从认知、人格、情感等方面展开。[3]

研究发现,优秀教师综合素质结构包括认知心理素质、品德心理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等;同时,优秀教师对学生持有交流的热情、同情心,有更高的道德目标。在教师的成长规律层面,国内研究主要从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环境等方面展开。但是,目前国内对于优秀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的个体层面,缺少对优秀教师群体数据库动态数据的收集,无法获得有关变化趋势的信息。同时,国内的一些研究也涉及了群体数据的收集,例如各省市地区对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并未对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做出区分,通过实证调查所获得的优秀教师群体特征较少。

此外,国内对教师发展数据进行收集的主要方式是档案袋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系统地选择、收集被评价对象的一些文本材料和实践记录,展示被评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状况。但是这种方式主要集中在对教师工作状态及实绩的评价方面,并未扩展到对于教师心理发展特征的收集,在使用过程中也很少将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区分开来。

2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建设的基础

2.1教师发展性评价理论为其奠定理论基础

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的传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英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奖惩性教育评价的摒弃,奖惩性教师评价是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很难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发展动力,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2]为寻求一种更好的评价方式,教育界开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通过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制定发展目标,并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促进教师发展,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未来教师评价的一种新模式。教师发展性评价旨在关注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其特征在于:(1)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2)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4)扩大交流渠道;(5)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6)注重教学长期目标的实现。总之,教师发展性评价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重视教师未来的发展,在促使教师自身“成长”的同时,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整体性、发展的激励性、发展的非奖惩性、发展的合作性、发展的整体性与主体性、发展的反馈性等原则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原则。

2.2多媒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其提供技术平台

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计算机领域中,其它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和其他计算机技术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使数据库中新的技术内容层出不穷。数据库的许多概念、技术内容、应用领域,甚至某些原理都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4]建立和实现了一系列新型数据库系统,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演绎数据库系统、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数据库系统的大家族。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相互融合,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将数据库和weB技术结合,通过浏览器访问数据库并可实现动态的信息服务系统。利用扩展技术和一些相应的软件将数据库和weB结合起来,在weB上提供用户访问和修改数据库的接口,用户就能通过浏览器在任何地方访问这些数据库。[5]weB访问数据库必须有相应的接口程序,这是weB访问数据库的关键技术。所有这些,使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建设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切实可行性。

3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构想

3.1内容框架建构

3.1.1优秀教师发展的概念分析和理论构思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并采用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有关优秀教师发展的有关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并提出符合实际的优秀教师发展的理论架构,为进一步构建优秀教师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手段是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德尔菲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优秀教师的界定、评价标准、优秀教师的素质成分分析、优秀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优秀教师核心素质的指标体系等。

3.1.2优秀教师的指标体系的结构与类别研究

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有关优秀教师评价内容,使用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技术,鉴别出优秀教师指标的结构模型和类别,从而制定优秀教师发展的指标体系。例如,在一个优秀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哪些属于核心指标,哪些属于一般指标,哪些属于通用指标,哪些属于特殊指标,等等。

3.1.3优秀教师发展的指标测评工具研究

在建立优秀教师发展的指标体系后,通过哪些研究工具对优秀教师发展的各种指标进行测评,研制信度和效度较好的测量工具(优秀教师综合素质问卷、优秀教师行为评定量表),为进一步的数据库建立提供基础。研究的内容包括指标内涵和外延分析,指标的测量策略,指标的测量工具确定,测量工具技术性能的分析与评价等。

3.1.4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研究

以心理测量学和信息技术学理论为指导,在优秀教师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优秀教师发展的信息数据库,包括数据库的结构、内容和维护措施,为教师发展、管理和培训提供数字化手段和资源。

3.1.5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的共享机制和有效利用研究

该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是,探索已经建立的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的共享机制,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数据库服务于教师的评价、管理、教育和培训。包括研究数据库的后续建设,如何在师范生、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间共享,以提高使用用途和效率等。

3.2建构过程设计

第一个阶段的任务是确定指标,建立模型,提出相应的理论构架;第二个阶段是初步建立优秀教师的数据库;第三个阶段是追踪评价,定期测量,更新和添加新数据。

3.3技术支持设想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篇8

一、教学特点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计算机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知识、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及工作原理等。这一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课件讲授为主,教学场所为教室或者是多媒体教室。第二部分为计算机应用知识,以技能操作为主,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人手一机,教师使用教学软件采取互动式、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实训法等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学生操作为主,改变了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做。

二、教学实施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形式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在新生入学时,教师进行一次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免修这门课程,完全不懂的学生则从头开始学习,而另一些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采用自主学习的办法,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教学进度有选择地学习,最后必须参加期末考试。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节约时间,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列举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例子,用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产生求知欲望,并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将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地讲解。这样,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在案例中变得相互联系而易于掌握。比如在学习woRD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作品,从整体上去了解woRD这一应用软件的功能。面对不同设计风格的作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

2.任务驱动式教学

根据计算机应用教育的特点和人们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教师从具体到抽象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2000时,教师可以把以前学生做过的优秀作品演示给大家看,并提出问题,如怎样插入图片,设置动画效果等。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以明确任务、初步尝试、完成任务、技能形成、拓展任务等几个阶段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情感沟通以及兴趣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会相应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3.分层次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师平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面向全班学生,缺乏培优辅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层次划分,在备课中多下工夫,要充分考虑哪些知识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哪些知识能使差生取得较大进步,哪些知识能充分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然后,还要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

4.互动式教学

教师可以适当采用以教师讲课为主,并辅以学生上台讲解的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互相辅导,师生共同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听讲,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考核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实践和应用。单独的笔试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上机考核则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软件或程序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学课程增设上机考核已是大势所趋。该课程应采用上机考核或笔试加机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教学网站wordpress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117-0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网络化教育成为信息化教育的主要趋势,而教学网站、学科网站成为网络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建设教学网站,不仅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与应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还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高效性。

《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是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种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Flash软件的各项功能和Flas设计创意的思维及技巧,最终实现学生自主设计具有创意的Flas,并为以后学习其他动画制作软件奠定良好的基础。Flas制作虽然入门简单,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在学习《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时,效果不是特别好。开发一个《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的公共教学网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该网站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交互性,为师生提供了交流的新平台,不仅适合动画制作的初学者或很少有设计经验的学生,也为那些经验丰富的动画制好者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1课题内容

建设一个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教学网站,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在方便《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专业课教师教学的前提下,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同时方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实现学生对课程的不定时,不固定地点学习。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与交流,促进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效性。

在帮助需要学习《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专业课程的专业学生之外,该网站还能满足其他专业对喜欢动画制作学生的需要。能让专业课学生与这些非专业课学生的进行交流,从而实现相互的促进与成长。

教师在这个网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维护。同时也要与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和学习程度,要兼顾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总结教学经验。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要听取学生建议,寻找和运用一种较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网站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

2.1网站需求分析

《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教学网站需要实现其它教学网站的所具有的基本功能,用户进入系统必须先注册,然后输入相应的密码登陆,网站的功能有用户登录区、网站日历区、搜索区、通知区、竞赛活动专区、优秀作品欣赏区、师生互动交流区、教学资源共享区和学生作业区。

2.2网站功能需求

用户登录区。在这个区域主要实现网站用户的注册与登录的功能。

网站日历区。主要实现日历的显示以及网站文章在日历上的标识。

搜索区。实现网站文章的搜索功能。

通知区。在这个区域中可以向学生一些重要的校园信息、教学动态、紧急通知等,学生通过通知区文章的阅读可以尽快的了解这些信息。

竞赛活动专区。在这个区域主要展示与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相关的活动、比赛的一些通知,以及我校学生参加各种动画制作比赛的信息报道。

优秀作品欣赏区。在这个区域主要要实现利用Flash制作的各种优秀动画的展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网上优秀作品的在线欣赏,另一部分是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

师生互动交流区。实现该课程的答疑功能。学生提问,老师或者其他学生答复。

教学资源共享区。这部分学生可以浏览关于本门课程的一些学习教程,以及浏览用户上传的对本门课程学习有用的资料,可以是文档,也可以是附件。管理员可以上传课件、教程,学生上传内容需管理员审核后在网页显示,该模块是提供了用户对资源的分享功能。

学生作业区。这个区域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作业的上传,学生可以将每个实验需要交给老师的文档作为附件上传到学生作业的目录,以供教师下载批改,教师批改完可以把批改意见写到学生作业的评论栏中以供学生查看;二是教师将每一个实验的实验要求以及实验需要的源文件作为附件放到实验要求的目录,以供学生查阅和下载。

2.3系统实现过程分析

首先,搭建开发平台:选择一台电脑作为服务器,安装linux,在linux上安装apache/pHp/mySQL,下载wordpress并安装。接下来,利用wordpress作为网站开发的平台,开始搭建网站的整体框架。接着,根据网站所需完成的功能,逐一完成各个模块的设计。最后,进行网站功能的测试。

2.4系统概要设计

通过对网站功能的需求分析,设计得出以下九个关键模块,并得到如图1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3教学网站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3.1网站服务器的安装

(1)首先登录linux

(2)在线安装wordpress-3.3.1:apt-getinstallwordpress

(3)安装mysql-server:apt-getinstallmysql-server

(4)在mysql中创建数据库:mysqladmin-pcreatewordpress

(5)进入mysql,使用数据库wordpress:mysql–p,usewordpress;

(6)创建数据库用户wordpress:

CReateUSeR'wordpress'@'localhost'iDentiFieDBY'wordpress';

(7)添加所有权限给用户wordpress:GRantaLLon*.*to'wordpress'@'localhost';

(8)将文件config-172.18.11.12.php指向wp-config.php

ln-s/etc/wordpress/wp-config.php/etc/wordpress/config-172.18.11.12.php

(9)编辑配置文件config-172.18.11.12.php

editconfig-172.18.11.12.php

(10)将文件/var/www/wp指向/usr/share/wordpress

ln-s/usr/share/wordpress/var/www/wp

(11)重启:/etc/init.d/apache2restart

(12)完成wordpress网站的配置

在浏览器输入http://172.18.11.12/wp/wp-admin/install.php,点击安装wordpress,完成安装。

3.2网站主题的安装

登录网站http://172.18.11.12/wp/wp-login.php,进入到控制板,选择外观->主题,选择安装一个适合内容的主题并进行网站的一些常规设置。至此网站的基本框架已经完成。

3.3网站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1)网站登录模块的实现。用户的登录、登出,用户的注册,实现方法如下:进入控制板,进入外观,选择子菜单小工具,在可用小工具里表中选择“功能”,并点击右边的“添加”,进入编辑窗口,加上标题“系统登录”,然后在下面的单选项中选择该工具在网页上的位置,我们是把他放在边栏“primarywidgetarea”的第二个位置。

(2)首页重要通知模块。可以在文本区简短的文字通知,也可以写入HtmL代码,实现方法如下:进入控制板,进入外观,选择子菜单小工具,在可用小工具里表中选择“文本”,并点击右边的“添加”,进入编辑窗口,加上标题“重要通知”,然后在文本区写入简要的通知内容,最后在下面的单选项中选择该工具在网页上的位置,我们是把他放在边栏“primarywidgetarea”的第一个位置。

(3)网站搜索模块。实现网站内所有文章的搜索功能,实现方法如下:进入控制板,进入外观,选择子菜单小工具,在可用小工具里表中选择“搜索”,并点击右边的“添加”,进入编辑窗口,在标题下面的文本框可以加上标题,然后在下面的单选项中选择该工具在网页上的位置,我们是把它放在边栏“primarywidgetarea”的第三个位置。

(4)网站日历。站点的文章日程表,实现方法如下:进入控制板,进入外观,选择子菜单小工具,在可用小工具里表中选择“日历”,并点击右边的“添加”,进入编辑窗口,在标题下面的文本框可以加上标题,然后在下面的单选项中选择该工具在网页上的位置,我们是把它放在边栏“primarywidgetarea”的第四个位置。

(5)通知模块。实现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公告的,实现方法如下:在控制板中选择“外观”->“菜单”,新建菜单“通知区”,并把分类目录中的目录“通知”加入到该菜单,选择“外观”->“小工具”,添加“自定义菜单”,在弹出的页面中填写标题“通知区”,然后在选择菜单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我们刚才新建的菜单“通知区”,最后把自定义菜单放在Secondarywidgetarea的第一个位置。

(6)竞赛专区。于该课程相关的所有活动、竞赛的信息,包括校级竞赛、省级技能竞赛以及部级竞赛的通知,实现方法如下:在控制板中选择“外观”->“菜单”,新建菜单“动画制作比赛活动专区”,并把几个与竞赛相关的文章用自定义链接的方法加入到该菜单。选择“外观”->“小工具”,添加“自定义菜单”,在弹出的页面中填写标题“竞赛专区”,然后在选择菜单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我们刚才新建的菜单“动画制作比赛活动专区”,最后把自定义菜单放在Secondarywidgetarea的第2个位置。

(7)优秀作品欣赏。提供优秀的flas片以及学生优秀作品的在线欣赏,实现方法如下:在控制板中选择“外观”->“菜单”,新建菜单“优秀作品欣赏”,并把分类目录中的“网上作品欣赏”、“学生优秀作品”加入到该菜单。选择“外观”->“小工具”,添加“自定义菜单”,在弹出的页面中填写标题“优秀作品欣赏”,然后在选择菜单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我们刚才新建的菜单“优秀作品欣赏”,最后把自定义菜单放在Secondarywidgetarea的第3个位置。

(8)学生作业上传区。实现学生作业和实验要求两类文件的上传与下载,实现方法如下:在控制板中选择“外观”->“菜单”,新建菜单“学生实验区”,并把分类目录中的“学生作业”、“实验要求”加入到该菜单。接着,选择“外观”->“小工具”,添加“自定义菜单”,在弹出的页面中填写标题“学生实验区”,然后在选择菜单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我们刚才新建的菜单“学生实验区”,最后把自定义菜单放在Secondarywidgetarea的第4个位置。

(9)教学资料上传区。实现与该课程相关文件共享,包括课件区、教学资源区2个部分,实现方法如下:在控制板中选择“外观”->“菜单”,新建菜单“教学资源区”,并把分类目录中的“课件”、“教学资源文件”加入到该菜单。接着,选择“外观”->“小工具”,添加“自定义菜单”,在弹出的页面中填写标题“教学资源下载区”,然后在选择菜单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我们刚才新建的菜单“教学资源区”,最后把自定义菜单放在Secondarywidgetarea的第5个位置。

(10)师生交流区。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对于各种问题的讨论,最主要是实现提问与答复的功能,实现方法如下:在控制板中选择“外观”->“菜单”,新建菜单“答疑区”,并把分类目录中的“答疑”加入到该菜单。选择“外观”->“小工具”,添加“自定义菜单”,在弹出的页面中填写标题“师生交流区”,然后在选择菜单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我们刚才新建的菜单“答疑区”,最后把自定义菜单放在Secondarywidgetarea的第6个位置。

4教学网站维护

《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教学网站的建立,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建设是重要的,但网站的维护与更新更加重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其功能,网站架构和技术支持也要不断进行发展和改进。因此网站后期的维护及扩展性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周鹏,李芳.利用教学网站提高专业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103-105.

[2]陆鑫,罗克露.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系统建设与教学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探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增刊:57-59.

[3]郭伟,骆红.课程教学网站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2007,(7):40-41.

[4]薛炎.web开发入门经典——使用pHp6、apache和mySQL[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篇10

 

一、前言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主要以就业为中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电子科技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具有较高的需求。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分析,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合理举措,从而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推进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合理举措

 

(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认为计算机教学就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学生的学习与消化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该积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状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例如,在学习《画笔》内容的过程中,首先,老师会向学生交代一些常用工具的用途,并且请学生进行自行描绘,可以让老师给出一定的主题,或者可以进行自行发挥等,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常用工具,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这以后,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画图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的领悟能力较强,能够很快掌握老师教的内容。这时,老师应该让这些已经掌握技巧的学生去帮助别的同学,并且与这些同学一起共同钻研与实践,以此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与团结能力,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借助校企合作的形式,对计算机行业的需求进行了解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培养目标主要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为了能够在未来积极适应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例如,一些技术服务类活动的开展,以及一些项目等应该与企业合作进行。可以聘请企业中的it人员,或者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以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授,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行业的知识内容。此外,对于学校来说,可以与企业联合计算机人才进行合理培养,可以借助嵌入式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在合作的基础上,对不同行业中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进行了解与掌握。针对这种市场要求,在专业设置中进行合理调整,将面向市场的专业进行设置,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重新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与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以此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计算机人才。[2]

 

(三)加强对激励体系与评价体制的设置

 

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关键性内容,课程的评价机制与激励体系非常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高职院校中需要积极借助教师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而设置激励体系与评价体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热情。另外,评价机制还要有一定的公正性与合理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能够营造一种合理的教学氛围,才能使教师积极履行自身的教学职责,在课程改革中贡献自身的力量。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可以合理设置奖励评价机制,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完善与发展,使奖励机制更加合理与科学,以此能够积极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且以此为示范,进而促进所有教师素质与水平的提升,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平台,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改进自身的课程教学体系,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因此,只有积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自身专业发展相联系,才能有效培养更多的人才,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兴趣,从而能够在未来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