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态保护现状十篇生态保护现状十篇

生态保护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54

生态保护现状篇1

关键词生态保护;本科生;意识养成;质性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格局,付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1]。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本科生群体在家庭、学校、网络上都有较大影响力[2],他们通过信息传播主导舆论方向,对社会的某些方面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3],是我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4]。因此,增强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本科生进行访谈式调研,旨在了解本科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究增强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的方式方法,为本科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目的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科生进行访谈。纳入标准为:(1)各院校在读本科生;(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3)语言能力较强,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当信息饱和、不再有新观点出现时停止访谈。共有20名受访者参与访谈,其年龄、性别、专业类别等一般情况见表1。

1.2方法

1.2.1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者对提纲上的问题理解透彻,在访谈过程中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遇到问题及时追问、澄清。1.2.2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初步制定访谈提纲,然后进行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修改访谈提纲。最终确定的访谈提纲如下:①对生态保护的认识;②从何时开始接触生态保护教育;③在社会生活中获取该方面的信息情况;④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自我约束情况;⑤哪些教育方式对您生态保护意识的养成影响最大;⑥身边同龄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对您有何影响;⑦对生态保护的教育感受。1.2.3资料收集通过面对面形式,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向受访者做自我介绍,说明访谈目的,保证会完全遵守保密原则,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访谈。1.2.4资料分析在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后,开始访谈。访谈过程中全程录音,在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文件逐字逐句转为文本模式。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信息加以处理、分析。

2结果

2.1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现状

2.1.1生态保护意识较强,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文明行为表现较好调查发现,大部分本科生自律性较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良好习惯,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5]。从访谈结果可知,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自述其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尤其体现在与自身生活相关的行为方面。当谈到对于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义时,5号受访者说:“在平时会少使用一些一次性筷子,注意空调的使用时间,环境好了传染病就会少一点。”6号受访者说:“生态保护对我们十分重要,如果生态保护做得好,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好,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18号受访者说:“能做到一些基本的环保行为,不踩踏草坪、不乱扔垃圾等,这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谁也不希望生活在糟糕的环境里。”2.1.2习惯已经固定,不会轻易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科生会养成各种各样的习惯,而且习惯养成之后很难改变。本科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养成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教师和家长的模范作用、身边同学的行为习惯等。当问到“你认为做些什么能增强自己的生态保护意识”时,4号受访者说:“感觉改变还是挺难的,学校开设大班课的作用可能不大,习惯已经养成20多年了,几节课也改变不了什么。”16号受访者说:“我觉得还是宣传力度不够大,应该在各方面都加大力度,而且要采用强制性措施,否则很难轻易改变。”

2.2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来源

2.2.1以口头教育为主的家庭、学校教育大多数环保宣传停留在口头上[6]。在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的长辈、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对其进行的生态保护教育以口头教育为主。在问到“你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接受生态保护相关的教育”时,1号、3号、4号、5号、6号、8号、10号、15号、18号受访者均表示:“家庭方面的教育从记事起就已经开始,渗透在平时生活中。”9号受访者表示:“家里没有专门教育过,就是口头教育,尤其我是和老人一起长大的,他们也不是很注重这些;老师也会口头教育,如不能随地扔垃圾、节约用水之类;小学也会有那种乱扔垃圾会给班级扣分的强制约束性措施。”2.2.2学校在各学科中渗透相关教育很多学校会将生态保护的内容渗透到文化课中[7]。20位受访者中,仅有6号受访者表示学校开设过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必修课。在问到学校方面的教育时,6号受访者说:“在小学阶段,学校开设一些科学百科类的科目,涉及生态保护教育;但从初高中开始,因为文化课开始紧凑起来,相关课程就变得很少了。”2号、3号、7号、17号、19号受访者均表示:“学校没有专门开设过生态保护相关课程,不过会在语文、生物、地理、化学中渗透生态保护教育,还有一部分课程与生态保护有关。”8号、20号受访者表示:“学校这方面还是挺缺乏的,在课堂上老师不会给我们具体地讲关于保护环境的问题,更没有专业的老师来教我们。”2.2.3通过手机或广告获取有关生态保护的知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和广告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态保护知识的主要途径[8]。对于“社会生活中获取生态保护信息的具体情况”这一问题,很多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社会途径接触生态保护信息最多。13号受访者说:“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比较多,网络上经常有一些有关生态保护的公益广告,比如‘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10号、15号受访者表示:“我经常在自媒体上看到一些和生态保护相关的视频,微博和视频类app也会自动推送这些知识。”

2.3影响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的因素

2.3.1生态保护意识受同情心影响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培养青少年的同情心,有利于培养其仁爱之心,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10],对促进生态保护也有帮助。有学生表示,在看到一些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恶劣后果时,会激发自己的同情心,进而促使自己产生保护生态的行为。4号受访者说:“电视上的一些新闻会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感觉多接触那些比较恶劣的环境,就会激发你想保护生态的欲望。”7号受访者说:“当自己在微博上看到南极北极冰川融化,企鹅、北极熊那么可怜时,就会想去进行生态保护,对于我自己而言,多看看这方面的新闻,就会影响我很长一段时间。”2.3.2生态保护意识受身边同龄人影响通过访谈了解到,当身边的同学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时,受访者会主动向他们学习;而对于生态保护意识较差的同学,受访者表示不会受他们影响。6号受访者说:“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对生态保护都有很深层次的认识,我会主动向他们学习。”8号受访者说:“身边同学的生态保护意识都挺强的,对我也会有很大影响,比如他们都那么做,我要是没有做到,就会有一种愧疚感,也会督促我去进行生态保护。”3号、10号受访者说:“身边的同龄人还是有差异的,毕竟大家的教育环境不同,对我来说,我会选择学习好的行为,纠正那些对生态保护不利的行为。”

3讨论

生态保护现状篇2

关键词生态地位;现状;对策;青海玉树;巴塘乡

巴塘乡位于玉树县东部,距县城28km,东倚通天河。全乡总面积20.4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03万hm2,其他面积15.43万hm2。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7900hm2,疏林地2113.33hm2,灌木林地3.45万hm2,未成林地160hm2,宜林地5600hm2。全乡共有7个行政村,28个社,人口9097人,牲畜79600头(只,匹),其中绵羊6500只,山羊33000只,牛38000头,马2100匹。2009年全乡收入为2003.96万元,人均收入为2962元。巴塘乡森林主要分布在海拔3360~4800m,垂直分布明显,依次是高山峡谷灌丛、针叶林、混交林、高山草甸灌丛。灌木主要在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分布范围广,盖度相对大,阳坡稀少;针叶有林地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半阳坡。玉树县巴塘乡森林分布具有地理位置的必要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保护的必要性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加强管护是恢复及维护巴塘乡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1生态地位评价

1.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巴塘乡南与四川省隔长江相望,西南与西藏昌都毗邻,全乡平均海拔4000m,其中海拔4000~4500m的地区占全乡总面积1/2以上。由于受海拔、地形、纬度、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巴塘乡地处长江上游,境内有原始自然景观及名胜古迹,原始森林以云杉、圆柏为主,还有大量的高原灌丛,高原灌丛是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的独有的植被垂直带,海拔高度3500~4800m。群落密集,结构单一,高度多在1.5m以下,灌丛植被群中主要有山生柳、小檗、金露梅、银露梅等,呈大面积且高海拔的极限分布。

1.2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森林生态系统正在承受着过去几十年过度采伐带来的苦果,气候恶化、土壤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发生根本变化[1]。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高原森林、灌木和草原一旦破坏,在人工条件下恢复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高原生态系统是脆弱的,需要倍加保护。

1.3保护的必要性

巴塘乡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比较严酷,森林、灌丛覆盖大地,保护地壳表明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对保护长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比直接转化为商品部分的价值高出许多倍[2]。因此,正确认识高原森林、灌丛的巨大作用,从而保护高原森林生态,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灌丛的质量和生态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4科学价值的重要性

巴塘乡作为三江源地区的一部分,其生态效益无疑是巨大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人类自身所重视,环境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青藏高原气候、生态区域孕育了地球上独特的陆地生态系统和高山生物物种基因库,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和生物学意义。

2生态现状

巴塘乡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三江源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近年来黄河断流,长江流量减少,下游淤泥壅塞,导致下游水灾泛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保护好三江源区森林、灌丛植被,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功能,对于保护长江及维护下游生态安全、调节气候、甚至全国的生态系统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虽然国家先后推出了长防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工程等,对保护三江源生态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不合理的利用及开采资源使巴塘乡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1过度放牧

巴塘乡现有牲畜79600头(只,匹),其中绵羊6500只,山羊33000只,牛38000头,马2100匹。牛、马、羊折成羊单位,以每头牛按4只羊计算,每匹马按6只羊计算,共计204100个羊单位,巴塘乡总面积20.45万hm2,减去林地5.03万hm2及裸岩、不可利用地6533.33hm2,剩下草场14.77万hm2,每只羊单位只占有草场0.72hm2;低于每只羊单位占有标准草场1.33hm2的合理面积标准。按标准计算,巴塘乡草场超载93600个羊单位,草场不堪重负。长此以往,造成草场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3]。事实表明,有些山区草场已经满足不了畜牲的需求,造成2月青黄不接时大量畜牲的死亡。

2.2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

随着国家建设青南地区的政策倾向,探矿、采矿、民房建设、修路等工程的建设,使巴塘乡的生态植被、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尤其2010年玉树发生地震,面临着重建的问题,致使大量人员涌入,因生产生活建设的需求,产生了大量生活垃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采沙、民用烧柴的需求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巴曲河及长江生态造成了破坏。

2.3生态旅游

打造生态旅游县、创建高原生态县是玉树县的目标,巴塘乡是玉树县旅游胜地,有文成公主庙遗址、热水沟旅游景点、来巴沟石刻景点及巴塘滩草原风貌等十几处景点[4],每年到达巴塘乡的游客达到30万人次,人员流动必然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巴塘草原同样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保护对策

一是生态移民。减少牲畜数量,严格执行以草定畜,以缓解草场生态压力。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严禁开矿、采砂等对植被破坏性大的人为活动,合理利用资源。三是制定合理的生态开发制度。加强高原生态恢复补偿政策,加大旅游业等开发产业的管理,减少人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压力。四是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这是保护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生环境建设的重要形式,不仅关系到高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是重要的生态源和生命源。分布在这一区域的森林植被,发挥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重要的生态作用,维护着江河畅流,是江河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构建全国生态安全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植被,对进一步加快林业建设、促进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4参考文献

[1]顾延生,陈雪梅,景芳.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及对策[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3):8-11.

[2]张永秀.水土保持在生态立省中的地位和治理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10(2):45-47.

生态保护现状篇3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是我国“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狮子滩水电站拦河大坝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淡水湖,总理和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莅临视察。长寿区长寿湖水域面积65平方公里(约10万亩),烊10亿立方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是重庆市的重要生态保护区,也是长寿区30万市民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长寿湖位于素有“寿星之乡”的重庆市长寿区境内,距重庆主城区100公里,距长寿城区26公里,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被列为四川省的十二个著名风景区之一和重庆市十佳旅游风景区。长寿湖是三峡国际旅游热线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也是长寿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以其“岛湖风光”、“长寿文化”、“乡土文化”享誉四方,被誉为重庆的中心花园。2012年12月,长寿区长寿湖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4a)级风景名胜区。这里还是著名小说《红岩》的创作地,是顶峰国际规划设计公司2010年旅游规划项目。

为了更好地保护长寿湖,重庆市长寿区邀请全国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金相灿教授编制了《重庆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改善规划》,确立了“控源治河、生态修复、长效管理”新思路,制定了“结构调整优化、工程措施治污、监管机制创新”的新方案。2006年,《长寿湖市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获得重庆市政府批准,规划面积245.22平方公里。

随着景区的发展,《长寿湖市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已不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2010年,长寿区开始了对规划的修编工作,以上一轮规划确定的范围为基础,充分结合环境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对原有功能区状况进行分析、论证,特向北、向东适度扩大生态林保护区和田园风光区范围,最大限度对长寿湖来水进行保护和控制,扩大滨湖区保护范围,以生态优先、严格保护为原则,通过排污系统、环卫工程、绿地景观、水环境保护、水环境监管、消落带处理方面的专项规划,对长寿湖景区湖泊和度假区环境进行保护及污染治理。

一是大力实施湖边绿化工程。“森林长寿湖”绿化工程含森林长寿湖绿化、长寿湖西岸公园绿化以及长寿湖湖滨消落带绿化等工程。通过采取以“水边绿化、岛边绿化、岸边绿化、路边绿化、房边绿化”为主题的“森林长寿湖”绿化建设,合理布局长寿湖绿化系统,打造环湖绿化带、消落区生态绿化带、湖心岛屿绿化带、景观道路绿化带、西岸休闲景观带。

二是开展对湖泊水源的治理。在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庆市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长寿区通过积极申报,长寿湖被纳入了环保部和财政部良好湖泊中央资金支持范围第二批名单。《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于2012年10月10日通过了中国环科院组织的专家评审。筹措4000万资金对长寿湖80艘污染船舶进行了淘汰,拆除了“金港湾”重污染项目,实施了污染控制带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了湖区15公里的主干管污水管网和二三级污水管网、500亩寿岛绿化生态修复工程、600亩的湖滨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和长寿湖漂浮物清理工程。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长寿湖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湖泊水质逐步好转,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污染输入大幅降低。

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保宣传力度不够,湖周边污染源依然存在

长寿区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不够,部分沿湖街镇未能调动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些环保项目建成后,由于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和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垃圾乱堆乱放和破坏环保基础设施等现象仍时有发生。虽然重庆市长寿区政府及长寿湖管委会在近十年进行了大力治理,但是因一些历史原因及资金不足,仍有一些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或取缔。如湖周边农业生产及湖内岛屿上的果树生产带来的面源污染、沿湖农家乐等经营性单位的污水及垃圾、湖周支流上的养殖场及肥水养殖塘都还有一定数量,每年向湖内注入一定量的污染。沿湖流域虽然修建了一些污水处理厂,但这些污水处理厂除了少数个别的厂能够基本运行外,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不能正常运行,基本上完成了建设工程后就搁置在一边,污水管网中二三级管网不足、主管网破损后不能及时维修,并且垃圾收运系统的运行也不理想。

2、长寿湖上游污染输入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2015年1-9月监测结果,长寿湖上游入境断面六剑滩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三项指标的Ⅲ类水质达标率仅为44%(九个月中仅四个月基本达标),化学需氧量峰值达到了27.3mg/l,大幅超过Ⅲ类水质要求,总磷峰值达到了0.341mg/l,属Ⅴ类水质,已多次受到市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通报。根据实地查看,长寿湖流域上游的垫江澄溪镇生活垃圾、木材加工产生的木屑大量漂流进入长寿湖,澄溪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停用,造成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对长寿湖上游造成了严重污染。另外,据悉垫江砚台工业园区已通过规划环评,随着园区企业的入驻投产,污染物排放因子和排放总量势必进一步增加。

3、环长寿湖流域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协调不够

长寿区长寿湖处于整个龙溪河流域下游位置,要搞好长寿湖的保护工作,必须全流域参与。不过,《重庆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改善规划》《长寿湖市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及修编,都主要是由重庆市长寿区牵头编制,虽然征求了其他区县及其他很多单位的意见,但这些区县参与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上游其他区县对长寿湖流域的利用有了新的要求,他们对于这些规划也有一些新的诉求,甚至提出了一些反对的意见,认为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当地的发展。由于长寿区基于保护长寿湖的需要,积极争取了一些中央、市级资金进行保护工作,而上游认为上级对当地投入不够,在开展保护工作上行动迟缓。

推进长寿区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对策举措

1、建立环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体制机制

一是对原来的保护规划及时修编。无论是环境保护规划还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由于历史的原因,都有跟现实脱节的地方,有些该重点关注的需要及时纳入,尤其要加大对上游地区的重视。同时,修改完善规划要由流域共同的上级机关来统筹协调,把各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二是要改变原来的各管一段的管理体制上的弊病,建立起对环长寿湖整个流域进行统一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流域,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级机关或机构、或组建统一的独立的管理机构来牵头进行管理工作。这既有利于整合流域沿线地方政府的力量,提高沿线各单位的积极性;也能够提高上游各地方对源头治理的统筹力度,彻底改变下游治理上游污染的恶性循环。

2、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污水污物处理设施的功效

长寿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当落实专人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举报,依法惩处制造污染的船舶,及时清除出现在水域的污染物。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运行较差的现状,要加大财政投入,把相关的设施设备真正\行起来,切实发挥污水处理效果。通过统一维护管网,把一些破损的主管网、二三级管网维护到位,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改良,提高效率。因为以各地方、平台公司为主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经验,应当将污水处理厂以及管网交由专业的单位维护和运营。针对湖周边的面源污染问题,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要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力度,大力推广;湖心区的果树生产要逐步淘汰,将果树更换为大山绿化类植物,杜绝湖心区域因果树生产带来的农药、化肥等污染水体。养殖场的布点应改变以前以距湖边一定距离为界为以山脊线为界,山脊线以内原则上不布置养殖场,大型养殖场一定要杜绝。

3、加大对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围绕“长寿・人人向往”旅游品牌,深挖“寿”与“和”文化内涵,扶持和培育长寿生态文化,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交融、人与社会和谐共融、人与人和谐和融的生态文明社会氛围。

一是通过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强化生态文明宣传等手段增强市民生态文明意识。

二是培育长寿特色生态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打造生态文化品牌。要充分利用中央、市级、区级媒体开展长寿湖环保的宣传,特别是要对近年来长寿湖环境好的发展趋势大力宣传,坚定社会各界对做好长寿湖环保工作的信心。要在长寿湖天然养殖护渔工作及景区宣传中,把环保工作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宣传,让参与长寿湖钓鱼者、旅游参观者都参与到具体的环保工作当中。还要在长寿湖开展各类环保主题公益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环保中来。

生态保护现状篇4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我国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所要研究的徐州柳琴戏就包含在其中。

柳琴戏,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民间小演唱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在没有被称为柳琴戏之前,又称拉魂腔。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是以滕州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二、非遗柳琴戏的现状与原因

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柳琴戏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柳琴戏仍旧在慢慢失宠,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陷入了困境。我们不能就保护或者发展单方面来说,我们应该将保护与发展联合,这样才能得到更有效的传承。由于徐州交通便利,又是柳琴戏流行区最大的城市,因此,到解放初期,徐州市区就云集了同义班、常胜班、义和班等多个较有影响的大班社。荟萃了厉仁清、王素秦、相瑞先、姚秀云等著名艺人。当时徐州城内分布有同兴戏院、群乐戏院、民众戏院、和平戏院等十多家戏院,每日多达十台左右的戏竞相上演。柳琴戏成为市民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

演戏是演员的天职,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演员是艺术创造和生产的主体。可是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使得柳琴戏失去了演出市场,据了解,虽然剧团演员享受着全额财政拨款的待遇,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徐州地区戏曲演员的收入始终处于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的平均值之下。随着社会和观众对文化娱乐和精神产品需求上的改变,柳琴戏陷入了落魄萧条的境地。柳琴戏演员为了生计,不得不走上自谋出路的道路。有的到全国各地走穴演出、有的去电影制片厂充当特技演员、有的改唱流行歌曲等等。随后不久,全国又迎来了文艺团体分配制度,实际上就是自负盈亏的差额事业单位运行模式,这一举措无疑使得演职人员自谋出路的状态愈演愈烈。长此以往,即使演员在业务水平上没有下滑,他们也会更加适应民间形式的表演,而真正意义上的柳琴戏舞台表演的感觉就会消失。186-2518-5161其结果就必然是柳琴艺术业务荒废、剧团人心涣散、凝聚力减弱,造成剧团整体演出水平和艺术品位的低下,最终与观众的欣赏趣味和要求距离越拉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徐州柳琴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是广大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写照,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柳琴戏慢慢被人遗忘。文化能深深融入人们的血脉,形成特有的地域精神,体现一方水土所特有的韵味。现代传媒的渗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柳琴戏处于双重夹击中。一方面,观众戏曲艺术情感的不断淡化;另一方面,戏曲编创队伍的萧条。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给民间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对于从柳琴戏无论是活动地域、演唱曲目还是歌手都呈锐减之势,我们做了一下几点的分析:

1)柳琴戏专业人才的流失和断层,老一辈艺术家年纪都已经很大而新一代艺术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培养,而年轻人大多又都不愿从事这一表演。

2)内容陈旧,时代感不强。内容题材创新较少,没有结合现代社会实践,不适应大众的口味

3)社会发展使人们的欣赏观念和娱乐方式发生改变,大部分人的娱乐方式都是电影、电视和网络等较高媒体上进行。

4)剧团不注重宣传。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年轻人对柳琴戏并不是很了解,有些甚至没有听过,没听过就直接导致了排斥感。

5)政府对柳琴戏传承和发展的忽视。

三、柳琴戏传承与保护的可行之道

调查工作基本结束,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拉魂腔催生了徐州柳琴戏后,是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到了自然消亡的时候?我们思考后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作为一个民间戏种,柳琴戏的音乐影响力还远远没有被充分发挥和利用。因此,我认为:徐州柳琴戏是一个可以再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并且具有品牌潜力的地方文化资源。对于徐州柳琴戏,我觉得当前急需做的有以下几点:

1)保护好传承人,因为艺术的精神全在艺术家身上,包括戏曲编剧、导演、演员、音乐研究人才,特别是对有特殊技艺和贡献的老艺术家,一定要予以特殊保护。对于优秀的新一代中青年艺术家也应予以保护和培养。我们要把老、中、青年演员进行整合,形成传承团队。

2)在发扬传统的同时加强创新,通过多个渠道对柳琴戏进行保护。在保留传统魅力的同时,找拓展演出市场和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契合点。在内容方面把视角对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做到思想、艺术、观赏性的有机结合,从而扩大观众群。在形式方面,在保留方言唱腔的基础上,吸收新元素、新思维,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

3)市场化运作,品牌宣传。重视柳琴戏的推广和普及。推广活动不仅可以在社会人员中展开,还可以在大中小学、专科院校展开。在培养广泛的观众的同时还能提升社会影响力。

4)加大柳琴戏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其的了解程度和欣赏水平。要振兴柳琴戏,就需要培养观众的热情,扩大观众群。可以通过送戏下乡、节日庆贺、广场文艺甚至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普及地方戏曲的文化创建活动。或者可以开展学术活动,举办讲座,普及柳琴戏知识,还能通过专家对群众技术的指导和点拨,从而培养群众的热情。

生态保护现状篇5

关键词:乐业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乐业县的林业生态环境已经在逐步地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乐业县的全体人民正视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1乐业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乐业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云贵高原的东南麓,多中山地貌,山岭连绵,早期是百色地区的一个林业大县,森林的覆盖率高达89.5%,但是在60~80年代曾经遭遇毁林开荒,大量的植被被毁。自然恢复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森林覆盖率一度降到41.3%。随之而来的洪灾、旱灾、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森林植被的恢复。

90年代以后,乐业县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一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改变了恶性状况。如封山育林、造林灭荒、赶玉米下山等,取得了一定成效。2000年以来,乐业县更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活动,努力培育森林资源。2000~2009年,全县累计造林17441.4hm2,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67%提高到2009年的76.4%(见表1)。

森林的覆盖率提高了,但是单位面积的蓄积量不足。所以,不但要积极造林,更要科学护林。

2乐业县林业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乐业县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很脆弱,主要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炼山造林毁灭植被,只重视造林,却轻于管理造成的。

2.1靠山吃山,意识薄弱

乐业县是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一个县区,百姓依然抱着“靠山吃山”的思想。目前,百姓的“燃能”来源依然是砍树伐薪,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作为薪柴。村民只顾眼前的利益,环保意识薄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本意识不到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因此过度的砍伐造成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2.2炼山造林,毁灭植被

“退耕还林”的造林政策是好的,只是林农为了追求造林的经济利益,多采用“炼山式”造林,对立地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极大的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林的同时也在变相的破坏灌木丛类的低矮植被,这是很多林农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2.3注重造林,轻于管理

面对荒山,人们急于追求造林的速度和数量,忽视了对林木的选择和管理,导致树种和林种趋于单一化,导致病虫害严重,不但经济效益降低,生态功能也在退化。因为管理不善,自然灾害对森林的影响也比较大。

有统计表明:1999~2009年,全县森林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灾害面积为3946.2hm2。其中,病虫害受灾面积为10.6hm2,占0.3%;火灾受灾面积为16.9hm2,占0.4%;气候灾害受灾面积为3918.7hm2,占99.3%。气候灾害是引起森林灾害的主要因素。

2.4自然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认识

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在短期内效果不够明显。所以人们对自己的乱砍乱伐行为的后果认识不足,对森林的生态效益认识不够。

3乐业县林业生态环境问题解决

3.1加强宣传,健全森林法制

乐业县相关部门要对林区百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百姓要有长远的眼光,认识到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要性。对毁林开荒、滥砍滥伐、乱占绿地者,要严格按照《森林法》、《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执行。

对于《森林法》也要不断健全,对于新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出相应措施。对于热点、难点的纠纷要做好调解,尤其是要加强对森林火灾肇事者的惩罚力度。严防火种上山入林,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火灾;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的指挥体系和扑救预案,以应对自然火灾的发生。

3.2退耕还林,加快生态林的建设

与1999年相比,2009年全县各类土地面积归纳为八增五减。由表2可以看出八增是林地面积、有林地面积、乔木林面积、竹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宜林地面积增加;五减是区划总面积、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被占用林地、辅助生产林地面积减少(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乐业县林地新增面积为19986.6hm2,净增率13.8%。林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为:2001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使林地增加;一些石漠化裸岩地等封育造林,逐渐转变为林地。

3.3混交营林,防治病虫害发生

混交造林比纯种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混交营林植被种类多,可以为鸟类和有益的生物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有效阻止了病虫害的蔓延。乐业县的混交林有杉木和马尾松,毛竹和桉树等,一般选择针叶林和阔叶林混交。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生长迅速,有实践证明混交林的生长速度比纯种林要快20%~45%。混交林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节省造林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森林蓄积量,提高生态效益。

3.4发展沼气,改变农村燃能方式

目前,乐业县百姓燃能的主要来源是烧柴、农作物的秸秆和一些干草,或者是上山砍伐林木。每年都会因为“伐木为薪”而毁坏大量的林木。因此,改变燃能方式也是“护林”的一大举措。

如大力发展沼气池,应是比较实用的节能方式。农村里用来发酵沼气的原料比较多,像人畜的粪便、农作物的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密闭在沼气池内发酵,就可以产生沼气用来燃烧。沼气用途很广,除了用来烧水做饭,还可以供暖、照明和气焊等。只要沼气池建造合理,沼气的利用率很高。经过发酵的沼气废渣还是营养丰富的肥料和饲料,可以重复使用,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完全可以代替薪柴和秸秆作为燃能利用。

3.5开源节流,调整采伐的结构

森林资源的管理要实行领导责任制,把林业经营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中。调整森林采伐的结构,严格实行限额采伐,凭证采伐,促进森林的生长量与消耗量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努力经营好现有森林,大力发展工程造林,以便扩大森林面积。

3.6全民造林,营造生态公益林

植树造林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森林的生态效益人人享受,那么人人都有责任为我们的绿色家园出一份力。乐业县的全体人民,如果能够每人每年一棵树,统一规划,人人造林,那么乐业县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将是一座“天然氧吧”。

4结语

生态环境的保护关键是人们的意识问题,如果大家都能时刻想着环保,自觉做到环保,那么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是很容易的事。当然,这一思想觉悟的提升还需行政手段来推行,法制手段作保障。等人们的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就不再是奢望。

参考文献

[1]黄有念.试论乐业县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对策[J].大众科技,2009(09):(223).

[2]李桂珍.简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4).

[3]汤家礼.呼唤绿色技术革命[J].海洋世界,2011(08).

生态保护现状篇6

关键词湿地资源;现状;保护利用;对策;江苏昆山

中图分类号tU98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6-0187-02

昆山市城市生态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部,西临阳澄湖、傀儡湖(昆山市水源地)。公园始建于2001年,2008年6月被批准为第5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77hm2,其中水面58hm2,滩涂面积10hm2。公园由河流湿地与湖塘湿地构成,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是长江口湿地与太湖天然湿地之间的过渡地带[1-4]。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对于昆山城市生态建设具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价值,对长三角地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有较好的示范价值。昆山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使生态森林公园建设成为昆山城市建设取得经济和生态“双赢”的一个重要示范项目。

1公园内资源现状

1.1植物资源

公园分别有水生植物、湿地植物57、25种,其中包括芡、莼菜等特色经济物种,有些还是当地环境的指示植物。公园内植物乔、灌木、地被类种类达到300多种。

1.2动物资源

1.2.1兽类。有9科34种。其中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名录种5种,3种(水獭、小灵猫、大灵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他动物主要有野兔、蝙蝠、黄鼬、田鼠、刺猬等。

1.2.2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有6科31种,如龟、鳖、蛇类、青蛙等。其中,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

1.2.3鸟类。主要有黄嘴白鹭、白鹭、夜鹭、野鸭、麻雀、家燕、喜鹊、乌鸦、啄木鸟等,已成为公园的特色景致。

1.2.4鱼类。有6目13科35种。公园水体是珍稀鱼类繁殖场所,其中胭脂鱼、鲈鱼为国家ii级保护鱼类。主要有鳗鲡、鲤鱼、鲫鱼、青鱼、扁鱼、鲑鱼、草鱼、鲢、泥鳅、黄鳝、金鱼、白鲢等。

1.2.5底栖动物。有3纲10科36种。虾、蟹、蚌类、梨形环棱螺、中国圆田螺、河蚬、淡水壳菜等,均为优质经济水产物种。

2公园建设与保护情况

2.1建设情况

公园于2001年11月通过自筹资金开始建设,采用政府引导,公司化运作,利用原有的鱼塘、低洼地、荒地进行湿地开发与保护,注重生态效益,维护昆山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自然性[1-3]。公园的设计理念为“大风景、小景观”,尽量减少人工景观,从近自然风景入手,在原有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地形、水体和树木,利用原来的的乡土树种及本地的宿根花卉,来营造富有江南特色的自然湿地环境。明确了以江南水乡、生态、野趣这一主题进行分布,规划以生态性、湿地性为大前提,进行绿化调整和项目安置,追求最佳的自然生态湿地旅游服务设施,为游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湿地生态园位于东南部湿地生态文化展示区,占地面积17.3万m2。主要通过对原有地形及河岸线进行调整,丰富湿地植物种类,建造农耕文化馆、湿地演示区、游船码头,建设亲水木平台、木栈道、石材铺设道路、观鸟回廊、木屋、草亭、观鸟屋等营造湿地氛围。通过水生动植物展示、湿地净化演示,游客参与活动,给游客提供富于野趣的科教体验,提高市民生态保护意识,同时进行科普教育,并建立鸟类观测点、水质监测点。

目前,公园集湿地保护、展示、科普休闲于一体,植被茂盛,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特别是野生水禽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湿地景观特征日益明显。生态上,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城区环境,有着重大的作用;它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了城市的生态优势与生态潜力,成为社会和科普教育基地;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产业发展;修复森林植被和湿地生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科研上,湿地公园自身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物种等也为众多科研课题提供了试验材料。此外,公园还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山水景观格局的贡献,以及对江南水乡传统文化、地域景观特色的保持等[1-4]。

2.2保护与利用措施

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湿地及其生物资源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对于昆山市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并且对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有较好的示范价值。湿地公园保护与利用措施如下:一是严格遵守执行国家湿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公园日常管理养护时,坚持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自然性。尽量使用无污染的无机肥料代替有机肥。病虫害的防治全部使用无污染的药品,并且注意害虫天敌的保护,如为鸟类设置鸟巢等。三是在维持现有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每年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新的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品种,丰富植物品种,促进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四是始终坚持湿地自然良性演替为前提,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建设生态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公园湿地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时从选址到建设,尽量减少其对生态的破坏,并使其与湿地环境相融合。五是进入城市湿地公园游览、休闲的游客应自觉遵守湿地公园的游园规则,保护生态环境。六是禁止在公园湿地内从事一切污染水体的活动,并确保无外界污水排入,公园建筑物污水全部进入市政污水管道。禁止在城市湿地公园内张网捕捉鸟类,用电具捕鱼、虾等。七是建立珍稀水禽、水生、陆生动物救治机制,及时受理有关救治报告,对受伤、搁浅或被困的珍稀水禽、水生、陆生动物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八是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开展保护湿地的科研、教育、宣传等活动,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对公园湿地保护的捐助、捐建。九是对公园湿地景观或湿地资源造成破坏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一是湿地植被的水平空间梯度不丰富,乡土植物较少;二是需进一步强化规划建设与区域自然湿地的关系;三是原规划道路系统不利于湿地生物保护;四是湿地类型多样性有待提高,科普设施较为缺乏;五是适当扩大水陆过渡带的湿地面积;六是需进一步加强水源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文化传承的结合[1-4];七是公园是免费开放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执法权,园内设施设备损坏较多,且时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

3.2建议

采用分期建设,遵循“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布实施”的原则,逐步完善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希望公园在今后的建设中能得到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希望政府能设立专有机构,财政上提供专项资金以便能更好地管理公园。

4参考文献

[1]黄毅恒.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规划方案[J].现代农业科技,2010(9):213-214.

[2]黄毅恒.十年探索终有成——昆山市城市生态公园[J].园林,2011(6):52-57.

生态保护现状篇7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评价状态预警保信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072-03

状态检修工作作为电力系统检修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家电网公司于2005年率先发起了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已经逐步完善起来。电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需要一、二次设备的协同运转才能有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各地对二次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研究也越来越重视[1]。

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以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为基础,构造一套用于在线监测和评价继电保护在线运行状态的系统。系统形成的保护状态评分为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提供数据基础,有助于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1背景

状态检修是以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高科技状态监测手段,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从而确定各部件的最佳维修时机[2]。状态检修的基本流程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状态评价、指定检修策略,数据收集是后续一系列操作的基础。本系统从数据完备度、建设经济性及实施难度多方面进行考量后,决定以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为数据的主要来源,原因如下:

(1)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220kV及以上变电站中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的使用率达到了90%,站间通信规约及保护通信规约日趋规范统一,是一套已经趋于完善的系统,以其为平台所进行的应用研究具备稳定性和实用性,也避免了重复建设。

(2)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不但采集电网故障时的二次设备信息,同时还能够采集到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等二次装置的自检告警信息,这些信息为实现继电保护的状态评价提供了数据源。而且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中隐含了二次设备的台帐管理功能,对台帐管理功能进行适当加强后的故障信息系统将能提供继电保护状态监测和评价所需的大部分数据。

2数据收集与分析

状态检修的一切分析和决策都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数据越完备分析结果越准确,在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高要求。深度即传统意义上的数据采集完全、传输时不丢失,广度则是指数据涵盖范围广,能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映设备状态。

借助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取得保护自检告警、保护动作正确性、保护信息召唤情况、保护通讯情况。

进一步借助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强化后的台帐管理功能,我们还能取得保护出厂和验收数据、保护试验数据、保护缺陷数据。

2.1保护自检告警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线对其自身的主要元件、部件工况以及软件功能进行自动检测,如果发现问题则发出告警通知,此类告警称为自检告警。保护自检告警可分为通道异常告警、回路异常告警、自检异常告警,分别从保护通道、回路和自身功能三个方面检测保护问题[3]。由此可知,保护自检告警是对保护装置自身问题的汇报,应该在保护装置的状态评价中有所体现。对保护自检告警信息的采集是故障信息系统的基础功能之一,已经非常成熟,本系统可直接使用它们的告警数据。

2.2保护动作正确性

保护装置正确动作是对保护装置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保护装置进行投入、维护、检修希望出现的效果,故把保护装置是否正确动作纳入保护装置状态的评价标准中也是必须的。故障信息系统可根据故障时的保护动作、保护录波、录波器录波以及对端保护的各种数据来判断某保护的动作是误动、拒动还是正确动作,本系统则直接使用结论数据来对保护状态进行评价。

2.3保护信息召唤情况

保护信息召唤包括定值、定值区号、开关量、模拟量、软压板、录波等数据的召唤,也是故障信息系统的基础功能之一。在信息召唤的基础之上实现的自动周期召唤可定期对所有保护设备进行信息召唤,对召唤结果进行记录。对于无法响唤的保护或者召唤返回的数据与基准值不匹配的保护,可判断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隐患。本系统依据周期召唤的结果的正确性进行状态评价。

2.4保护通讯情况

保护通讯情况是指保护设备与故障信息系统子站的通讯连接,如果通讯不正常,保护相对故障信息子站就成了一个“孤岛”,保护的运行情况将无法被实时掌握,发生故障时保护也无法将信息远传。所以保护通讯情况也是进行状态分析的重要指标。

2.5出厂、验收、试验数据

出产、验收、试验数据是指在出厂、验收、试验过程中对保护设备进行指标测试时收集到的可能影响保护功能的数据,该数据由台帐功能模块进行记录。这些对保护功能不确定的影响也应该在分析状态时引起注意。

2.6缺陷数据

3状态评价

在对保护进行监测后,即可根据能反映保护状态的数据对保护进行状态分析评价。进行状态评价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评价规则,之后才能针对每条信息进行评分,进而计算出保护总体运行状态。

参考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导则[6]、广东电网公司设备状态评价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7]等资料,结合本系统特点,将状态评价规则分为三类:

3.1监测信息类

监测信息类评价规则用于评价保护自动实时监测的信息,包括保护告警、动作正确性、信息召唤情况、通讯情况等,使用定量评价。检测信息类总分值占全体分值的权重为60%。

保护告警信息直接反应保护设备当前自动检测到的软件系统或装置硬件的缺陷问题,对于不同保护不同类型的告警信息应分别制定不同的规则,规则越全面对保护状态评价的准确度就越高。

保护动作正确与否可分为三种情况:一为拒动,即保护在应该动作的时候没有做出动作;二为误动,即保护在不应该动作时做出了动作或者在应该动作时做出了不对的动作;三为保护正确动作。对于曾经出现过误动和拒动的保护应当在评价状态时有所反应。

保护信息召唤对于每类信息的召唤结果可分为成功和失败两种,召唤失败意味着保护在某一方面功能失灵。

保护通讯情况可分为正常和断开两种情况,通讯断开会影响保护健康状态,通断越频繁对保护状态影响越大。

3.2物理信息类

物理信息类评价规则用于评价保护投运前的出厂、验收、试验,投运后的缺陷数据,采用定性评价。对于保护物理信息的评价方法及推荐评分标准可参见《广东电网公司设备状态评价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继电保护相关部分[7]。物理信息类总分值占全体分值的权重为20%。

3.3专家规则类

整个流程包括4个子流程:

(1)保护与子站通信情况监测评价。系统定期检测继电保护装置与子站的通信情况,如果通信异常则使用相应评价规则对此次行为进行评价。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在一段时间内通信频繁通断将很快达到阀值产生预警引起运行维护人员的注意。

(2)保护动作正确行监测评价。继电保护动作正确性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对相应保护装置进行评价,保护动作正确与否可分为四种情况:一为拒动,即保护装置在应该动作时没有做出任何动作;二为误动,即保护装置在不应该动作时做出了动作或在应该动作时做出了不符合要求的动作;三为保护动作不齐全,即保护装置在应该动作时只做出了一部分正确动作,还缺少一部分动作行为;四为保护正确动作。对保护装置拒动、误动和动作不齐全的情况,系统将使用相应规则进行评价。

(3)自动巡检评价。系统定期对每个保护装置进行定值、开关量、软压板、模拟量、录波等信息的召唤操作,对于响应信息召唤失败的保护装置使用对应规则进行评价。

(4)保护自检告警监测评价。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线对其自身的主要元件、部件工况以及软件功能进行自动检测,如果发现问题则发出告警通知,此类告警称为自检告警。保护自检告警可分为通道异常告警、回路异常告警、自检异常告警,分别从保护通道、回路和自身功能三个方面检测保护问题。系统实时收集保护装置发出的告警通知,根据不同的告警类型使用不同的规则进行评价。

系统采用扣分值,以上的每次评分都表示要扣除的分数,每类规则的分数乘以权重之和即为总扣分。根据分值不同将保护分为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严重状态四个状态,如表1所示。

4预警机制

保护状态检修的关键作用在于有效地发现保护系统的异常,及时消除保护装置或回路的缺陷,确保保护装置在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准确响应,构建可靠的电网安全运行屏障[8]。

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二次交流回路,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例如tV两点接地等,而往往在电网发生故障时会引起事故扩大的后果。为解决此类问题,本系统实现保护状态预警机制,以实时监测的保护状态评价为基础实现对保护状态的预测警告,指导对保护的检修工作。

本系统将预警分为分值超阀预警和趋势预警两类:

(1)分值超阀预警。判断各分类扣分和健康状态总评分是否在定义的阀值范围内,对超过阀值的保护进行预警报告。

(2)趋势预警。以两个时间段内保护状态变化数量对比结果为参考,判断保护产生影响健康度的行为是否呈上升趋势,如果是,则发送预警。

5结语

本系统在某供电局投入使用以后,系统对状态信息量的收集非常齐全,在经过了试用期的规则库扩充后对保护状态的判断准确率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给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减少了检修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叶远波,孙月琴,黄大贵.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在现代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电力,2011,39(8):1275-1278.

[2]高翔,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应用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周诚,胡斌,一种继电保护在线状态检修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的pim模型[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4):40-44.

[4]黄巍,吴晨阳,周琳,王俐,吴小妹,林承华,省地一体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数字化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电力与电工,2010,30(4):16-18.

[5]赵志新,杨漪俊,王桂龙,继电保护二次系统状态在线监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139-140

[6]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导则,2010.

生态保护现状篇8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维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环境下,供电系统网络越显复杂,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供电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保证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平稳运行,是确保供电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本文对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的研究,将注重对继电保护相关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效地进行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降低变电站设备故障发生几率,确保供电站能够进行平稳的电力供应。

1基于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的相关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应用于实际生产运行当中。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地提升了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的效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故障发生的几率。基于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的相关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数字式保护技术:数字式保护技术是综合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相结合的变电站状态检修技术。与传统的检修技术相比,数字式保护技术能够对变电站运行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线路、设备故障,并且通过系统的数据反馈,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故障,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线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智能监控系统的有机结合,它可以对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更好地发现继电保护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保证设备安全平稳运行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运行状态:分析运行状态是继电保护检修及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分析运行状态,需要利用到在线监控技术,通过对系统数据反馈,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能够在故障发生之前,对设备进行有效地检修,更好地保证设备平稳运行。分析运行状态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极大地提高了检修效率。

2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可以有效地提升变电设备的利用效率,并且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供电设备状态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供电行业的发展。加强供电设备的检修及维护工作,可以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更好地促进供电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变电设备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供电的稳定性。加强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可以更好地保证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使供电更加稳定、可靠;

(3)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更具效率性,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从而提升管理水平,使我国供电行业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好地提升供电行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实际应用研究

本文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实际应用的研究,将注重利用当下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进行分析,阐述了如何以新技术手段,切实推动变电站机电保护装置的平稳、可靠运行。

3.1自检设备的实际应用

就目前来看,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新设备的使用,采用工业自动化pLC监控设备与信息系统相结合,变电站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这种监控下,可以更好地发现设备运行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继电保护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自检设备,可以将运行的相关数据信息传递给系统,通过计算机CpU进行数据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把握设备运行的状态。在利用自检设备时,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将朝着科学化、先进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自检设备在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当中,主要以编程方式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设备的自检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检修及维护工作的稳定性和效率性。

3.2二次回路的保护功能

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二次回路是由电缆和继电器组成的,这样一来,在进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时,将注重对电缆和继电器的保护,保证这两个设备的平稳运行,将可以更好地促进变电站的平稳运行。继电保护设备的二次回路中,出口回路并没有实现高速传输、在线检测等智能化功能,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口回路的检修及维护工作,要格外重视。针对于这一点,变电站在进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时,要切实把握这一点,采取有效措施对二次回路中的出口回路进行保护功能,确保变电设备能够平稳、可靠的运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检修及维护工作的相关技术手段以及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工作的重要性,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解决变电设备的继电保护工作。在检修过程中,要注意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技术的合理、有效应用,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提高员工的专业化技能水平,从而实现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参考文献

[1]胡勇.基于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维护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5,02:136-137.

[2]何小飞,王锐,甄威.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检修实际应用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14,01:50-54.

[3]程少林.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方案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4,16:212.

生态保护现状篇9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在线监测实现对策

【中图分类号】tm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77-01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在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发生故障,势必会导致重大的变电运行事故,给变电站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作为一种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检修方式,状态检修强调按需检修,能够提高检修的针对性,并且降低检修所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目标

所谓状态检修,是指根据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重点检查、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判断设备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并在设备故障发生前及性能降到不允许的极限前有计划地安排检修。一般说来,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确保继电保护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进行状态检修,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系数,避免传统计划检修和定期维修的弊端,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提高继电保护利用率。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应用,可用实时采集变电站各种保护/测控等自动装置的设备状态量,进而对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准确及时的判断,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无故障停机检修的次数,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可用率。

(3)提高继电保护的管理水平和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当采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后,检修方式容易量化,检修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和灵活多变,从而使得继电保护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先进技术,这对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检修人员不断通过培训和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现状和关键技术

2.1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现状

随着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日益增多,继电保护校验工作量与日俱增,这需要大量的继电保护技术人员。然而受到人才培养周期和编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继电保护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同时加上很多输电线路停电时间较短和停电难,导致继电保护校验完成率较低,继电保护技术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既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检修工作,又容易发生误接线和误整定等事故,因此继电保护的监测和校验必须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状态检修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将其应用于继电保护,可以极大地提高继电保护利用率,降低检修人员的工作量。然而由于目前继电保护设备的操作回路还不具备自检、在线监测和数据远程功能,因此要通过在线监测技术完整实现继电器接点的状况、回路接线等的有效监视还比较困难,因此这是目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迟迟未能有效推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2.2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关键技术

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基础是在线监测。作为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基础,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从而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隐患和缺陷,并据此确定检修的最佳时机。

第二,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关键是不断提高技术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监控已经能够取代人工来完成大部分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监测,但这些技术的实现必须依靠人来进行控制和操作。相较于传统的计划检修,状态检修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技术人员拥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很强的事故处理能力,从而确保在设备运行、设备检修和设备故障处理的过程中将相关损失降低最低,确保设备利用率和企业的整体效益。

第三,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核心是对设备状态的分析。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核心是通过在线监测的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准确把握设备现在的运行状态及变化趋势,从而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检修策略。也就是说,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必须通过对有关设备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历次试验、检修与故障记录、出厂试验以及运行状态等资料),从而科学评估该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且准确预测设备状态的变化趋势或规律。

第四,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核心是信息的有效传递。状态检修策略的实施需要通过传输媒介将现场监测和后台分析的数据及时传递给相关分析人员,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目前在线监测装置通过数据通信接口和后台分析系统检修中心计算机局域网络相连,检修中心通过网络能够实时调动各装置所监测获取的数据,从而真正发挥状态检修在线监测的作用。

3.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实现

3.1保护自检功能的实现

微机保护理论可以实现逆变电源、电流、电压输出回路监控,采样数据合理性校验,保护定值的完整性,保护的数据通信环节,保护的输入/输出接点,部分保护执行回路可靠性的监视等。得益于微机保护技术的日益成熟,保护装置已经具备了自检功能,由于微机保护通过编程的手段来实现保护的基本功能,其动作特性是确定的,因此不需要通过定期的检测手段来进行调整,不会像过去那样使得整定值发生偏离预计值。

3.2保护二次回路分析

数字式保护装置本身具备状态监视的基础,作为电网安全屏障的继电保护除了装置自身外,还包括直流回路、操作控制回路和交流输入等。状态检修范畴要是只局限于保护装置本身,将很难推广,因此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还应该包括直流回路、操作控制回路和交流输入等环节。

保护装置的电气二次回路是由若干的继电器和连接各个设备的电缆构成的。作为继电保护出口控制的回路,很多操作回路还不具有自检、在线监测、数据远传的功能,这就使得在对保护设备进行状态检修的时候,因为二次控制回路操作箱达不到要求,而使得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3.3监视电流回路和电压回路

(1)电流回路的监视。要重视电流回路异常情况的检测工作,主要识别方法是,如果不存在零序电压的条件下检测到零序电压,则可以说明此时零序电压回路发生了故障。由于电压互感器的联结必须反映一次侧的零序电压,因此在变压器的选择上,必须使用三相无柱式或一次侧接地式,采取延时警报和瞬时闭锁逻辑。

(2)电压回路的监测。电压回路的异常监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三线电压在线路充电时自动消失、三相电压在电力系统正常负荷情况下自动消失、两相或者是单相的电压失常。

4.小结

状态检修是一次技术性的革命,将其应用到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中,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和缺陷,从而使得检修计划和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时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我国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戴志辉,王增平.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5)

[2]杨靖.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实用化尝试[J].科技创富向导,2012(3)

生态保护现状篇10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

一、对供电网络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1)选择性。当供电系统发生事故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有选择地将事故段切除,即断开距离事故点最近的开关设备,从而保证供电系统的其他部分能正常运行。

(2)快速性。一般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应快速切除故障,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影响。在有些情况下,快速动作与选择性的要求是有矛盾的。在6-10kV的配电装置中,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求时,则应首先满足选择性的要求。但是如果不快速地切除故障会对生产造成很大的破坏时,则应选用快速但选择性较差的保护装置。

(3)灵敏性。继电保护装置对其保护范围内发生事故和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称为灵敏性,它可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4)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运行可靠。

二、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

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主要是指解决装置的拒动作和误动作两大问题。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电力系统的事故速度快,涉及面广,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继电保护系统软件因素。软件出错将导致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目前影响微机保护软件可靠性的因素有:需求分析定义不够准确,软件结构设计失误;编码有误;测试不规范;定值输入出错等。

(2)继电保护系统硬件装置因素。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辅助装置、装置的通信、通道及接口、断路器。这些电力网络的重要元件,其可靠性不仅关系到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还关系到电力系统主接线的可靠性。继电保护系统硬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了系统保护的可靠性。

(3)人为因素。安装人员不按设计要求接线或者误接线问题和检修。运行人员的误操作问题在不少电网中都曾发生过。

(4)微机保护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微机设备的接入能够给电网运行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进一步提高现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保证系统安全、有效。稳定的运行,但是,由于目前的微机设备考虑得较多的是对以往设备功能的替代,在数据的综合利用方面考虑的较少。因此这些微机设备基本上是独立运行,数据综合分析水平不高。

三、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

根据《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所有继电保护装置与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及其回路接线(以后简称装置),必须按条例的要求进行检验,以确定装置的元件是否良好,回路接线、定值及特性等是否正确

(1)检验分为3种:

a.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

b.运行中装置的定期检验(简称定期检验)。

c.运行中装置的补充检验(简称补充检验)。

d.对新型的装置(指未经部级鉴定的产品),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试验,并经网(省)局继电保护运行部门审查,其技术性能满足电网安全要求时,才能在系统中试用(投入跳闸)。

(2)定期检验分为3种:

a.全部检验。

b.部分检验。

c.用装置进行断路器跳合闸试验。

(3)补充检验分为4种:

a.装置改造后的检验。

b.检修或更换一次设备后的检验。

c.运行中发现异常情况后的检验。

d.事故后检验。

(4)定期检验应根据本检验条例所规定的期限、项目及部颁的或各网(省)局批准执行的试验规程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检验期限如表1。

表一定期检验期限

(5)基层局、厂继电保护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列表报请所属单位的总工程师批准后,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其检验期限。

(6)利用装置进行断路器跳闸合闸试验,一般每年不宜少于一次。

四、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维护要求

运行人员必须按继电保护运行规程,对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进行定期巡视、检测。对试或按规程规定更改定值;监督交流电压回路,使保护装置在任何时候不失去电压;按保护装置整定所规定的允许负荷电流或允许负荷曲线,对电气设备或线路的负荷潮流进行监视。如发现可能使保护装置误动的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与继电保护部门联系,并向调度汇报,紧急情况下,可先行将保护装置停用(断开压板),事后立即汇报。发现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所存在的缺陷及不正常情况,应作出记录,通知及督促有关部门消除及处理。对继电保护动作时的掉牌信号,灯光信号,运行人员必须准确记录清楚,及时向有关调度汇报。

传统的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依据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的要求,对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接线进行定期检验,以确保装置完好,功能正常,确保回路接线及定值正确。若保护装置在两次校验之间出现故障,只有等保护装置功能失效或等下一次校验才能发现。如果这期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保护将不能正确动作。因此,电气二次设备同样需要进行状态监测,实行状态检修模式。

对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来说,它不提供自检或状态监视的功能。因此需要严格执行定期检修,以发现保护装置潜在的缺陷或故障,减少误动或拒动的几率。在其元器件已选定的条件下可靠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佳检修周期的确定。但是如果不管设备的状态如何,只要到期就修,不仅加重了现场的劳动强度,而且对设备的健康、供电的可靠性和人身的安全未必有好处。状态检修是建立在设备状态有效监测基础上,根据监测和分析诊断的结果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主要包含设备状态监测、设备诊断、检修决策三个环节。状态监测是状态检修的基础,状态监测是设备诊断的依据,检修决策就是结合在线监测与诊断的情况,综合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应用要求确定具体的检修计划或策略。因此,实行状态检修将成为保护继电设备的一种必然的选择。

五、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内容及方法

(1)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内容。状态检修的基础是设备状态监测,要监测二次设备工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寿命估计。站内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对象主要有:交流测量系统,包括ta、tV二次回路绝缘良好,回路完整,测量元件的完好;直流操作,信号系统,包括直流电源,操作及信号回路绝缘良好,回路完整;逻辑判断系统,包括硬件逻辑判断回路和软件功能,通信系统,屏蔽接地系统等。与一次设备不同的是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对象不是单一的元件,而是一个单元或一个系统。监测的是各元件的动态性能,有些元件的性能仍然需要离线检测,如ta的特性曲线等。因此,电气二次设备的离线检测数据也是状态监测与诊断的依据。

(2)对站内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随着微机保护和微机自动装置的自诊断技术的发展,变电站故障诊断系统的完善为电气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奠定了技术基础。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言容易实现状态监测,保护装置内各模块具有自诊断功能,对装置的电源、CpU、1/o接口、a/D转换、存储器等插件进行巡查诊断。可以采用比较法、编码法、校验法、监视定时器法。特征字法等故障测试的方法。对保护装置可通过加载诊断程序,自动测试每一台设备和部件。然而,对常规保护进行状态监测较难实现,因为二次回路是由若干继电器和连接各个设备的电缆所组成,点多、又分散,要通过在线监测继电器触点的状况回路接线的正确性等则很难,也不经济。一方面应从设备管理环节入手,如设备的验收管理。离线检修资料管理,结合在线监测来诊断其状态。另一方面在不增加新的投入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测量手段。如ta、tV的断线监测;直流回路绝缘监测、二次保险熔断报警。

六、开展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中应注意的事项

(1)严格遵循状态检修的原则

实施状态检修应当依据以下原则:(1)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过程中,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首要原则,加强设备状态的监测和分析,科学,合理地调整检修间隔、检修项目,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是对现行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我国又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既要有长远目标、总体构想,又要扎实稳妥。分步实施,在试点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状态检修的实施可先从实施设备点检定修制和检修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入手,全面落实设备管理的责任制,规范。完善检修基础管理,强化检修质量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水平,这样就可以从思想上、制度上、人员上、技术上为全面实施设备状态检修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必要时可调整规划。(3)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适当配置监测设备。

(2)重视状态检修的技术管理要求

状态检修需要科学的管理来支撑。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通常是处于静态的但在电力系统中,需要了解的恰巧是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故障时是否能快速准确地动作,即要把握继电保护装置动态的“状态”。

(3)状态检修的经济性要求

状态检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依靠技术经济分析进行决策,有针对性地按项目和诊断结果的检修取代了以往的带有盲目性的强制计划检修。其结果是减少了不足维修带来的强迫停运损失和事故维修损失。减少了过剩维修。提高了维修工作的效率。增加了设备可用率。节约了大量检修费用。在状态检修的实践中,没有经济效益的技术是不适用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研究更加廉价的技术手段外,必须发挥人的力量,更加有效地采用管理的手段,使检修决策工作能够适合实际的需要和可能。

(4)高素质检修人员的培养

状态检修对检修人员技术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掌握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的手段,能综合评价设备的健康状态,参与检修决策,能制定优化检修计划和检修工艺,有丰富的检修经验和高超的检修技术等方面。高素质检修人员是状态检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传统的检修模式中运行人员是不参与检修工作的。状态检修要求运行人员与检修有更多联系。因为运行人员对设备的状态变化非常了解。他们直接参与检修决策和检修工作对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有积极意义。其优点是可以加强运行部门的责任感。取消不必要的环节节约管理费用。迅速采取检修措施消除设备缺陷。

(5)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与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关系

一次设备的检修与二次设备检修不是完全独立的。许多情况下,二次设备检修要在一次设备停电检修时才能进行。在作出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时要考虑一次设备的情况,做好状态检修技术经济分析。既要减少停电检修时间,减少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检修次数,降低检修成本,又要保证二次设备可靠正确的工作状况。

(6)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关系

要搞好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建立每套保护装置的“设备变更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技术管理工作。设备变更记录,应详细记载设备从投运到报废的整个使用过程中设备软、硬件发生的变化,包括软件的版本升级、硬件插件的更换、二次回路的变更。反事故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检验数据的变化情况这样的“设备变更记录”实际上就是该保护装置所有检修记录的摘要和缩影,因此可以作为设备状态评估的依据。现在许多供电企业建立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miS),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缺陷故障情况、历次检修试验记录等实现计算机管理。实现信息共享,这些信息是作出状态检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要实现设备状态检修,需要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miS)

七、状态检修与周期检修的关系

现在,大部分供电局的检修班组都依照定检周期表进行检修维护。这也是省网公司对检修班组的要求。而有些供电局的二次设备新旧种类繁多,有的老旧设备因为种种原因需要经常维护,使得还没到达检修的周期就需要进行多次的检修。因此,有部分供电局对一些老旧设备实行“逢停必维”的政策,意思是只要设备有机会停下来,就进行维护,这种做法有效地降低老旧设备的运行风险,也减少了申请停电的次数。但是,这种做法不可能面对众多的二次设备。这样工作量会非常大。由于设备的稳定性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以固定的检修周期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也不尽合理。因此提出状态检修的的概念,这也符合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设备的稳定运行特性多年来受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大多数例子证明设备在新安装一段时期内是故障的高发期,然后进入一个很长的稳定运行期,然后发生故障的概率不断上升,进入设备老化期。这种设备稳定特性为状态检修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价值。在设备新安装一段时间后进行详细检修。当设备进入稳定运行期时,尽可能不对其进行检修。当设备进入老化期则进行“逢停必维”的检修策略。这种对设备进行分类对待,按需检修的方式正是状态检修的根本目的。

八、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