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陶瓷艺术的发展十篇陶瓷艺术的发展十篇

陶瓷艺术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0:16

陶瓷艺术的发展篇1

首先陶瓷艺术分为现代陶瓷艺术和传统陶瓷艺术。传统陶瓷艺术利用陶瓷的特性在画面需要时进行留白或刮白,这样烧成后的画面平滑,色彩显得“单薄”,立体感虽不是很强,但是传统陶瓷艺术画面工整,清晰让人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而现代陶瓷艺术在色彩上大胆、多变、丰富、肌理,不但给人以视觉享受,还有触觉的冲击,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现代陶瓷艺术有些是写实派,追求画面的真实感。所以融入了许多西方油画艺术,为了使画面颜色有一定的厚度和厚重感,在明暗处理上不是超越传统陶瓷艺术的留白或刮白,而是大胆的用丝白去处理高光,明暗关系非常强烈。现代陶瓷艺术的颜色非常的丰富,这也许正是古代陶瓷艺术者无法创造出像现在这么丰富陶瓷作品的原因吧。

写实技法首先要有很深的油画功底,很强的造型能力,和有对色彩极高的理解能力。再次就是如何把油画与现代陶瓷绘画的综合运用。

白色在油画中非常重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把白色运用到现代陶瓷绘画上,也能把陶瓷绘画表现得非常生动,鲜活感人。有时画面的需要在颜色中调一点白色使色彩变淡变柔真实感更强。白色中的玻璃白可堆2-3毫米厚,烧制后不会出现其他毛病,并且有很好的覆盖力和手感。烧制后再添上颜色画面就有一定的厚度,光亮度厚重感远超过粉彩,工艺性很强,视觉效果很好。现代陶瓷的新彩颜色发色稳定,烧成范围较广,品种丰富、鲜艳明快,除个别颜色外绝大部分颜色可互相调配,烧成前后变化不大,容易掌握色相色调的艺术效果。正因为这样在釉上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新彩在现代陶瓷艺术中得到广泛运用,经过一批又一批陶瓷艺术大家的探索、研发,现代陶瓷绘画又发展出许多新的装饰工艺。现代新彩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是古代粉彩无法比拟的,就是可以重复上色,重色,以达到弥补缺陷,获得色彩丰富而厚重的理想效果。

当然再好的现代陶瓷艺术还是不能离开传统陶瓷艺术的。如果没有传统陶瓷艺术就像大树失去了根基没有养料,高楼没有了基石成为豆腐渣工程。就算表面如何再光彩照人但是失去了神韵,只有现代陶瓷艺术肌理效果和传统陶瓷艺术相结,才能创造出无比生动的陶瓷作品,让人有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和文化感染力。

古代绘画只知道正规的一板一眼的用料笔勾线,用料笔上色,再用彩笔彩色,而现代陶瓷艺术就不同了。艺术家们创作出的“指画”不需用笔,只是用手指就能生动地表现画面,把作者内心的艺术想法表现出来,这无不让人叹服。这也是一代代艺术家们不断地寻求创新所发现的艺术手法。用手指画的花卉有时连笔也无法达到它的那种感觉,这也许正是肌理的效果吧,这正是回归自然形态的手工痕迹和应用。

现代陶瓷艺术在材料方面也不问粗细、优劣而强调材质运用与人性表达。无论是什么只要绘画需要哪怕是一块抹布、一张纸、一片树叶,只要能达到绘画艺术的目的与肌理。在陶瓷装饰方面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意性与偶然性,难以重复。这也正是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为达目的不拘小节的优点吧,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许就是这个道理。而传统陶瓷艺术我想是决不会用这些东西的,因为它们追求正规、规矩。当然多元与凝聚,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都不要独舍一端。懂得融合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超越现实、超越时空、超越一切的惊世陶瓷作品。

而泼彩就更加神奇,它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必然与作者的创造偶然的结晶体。因为泼彩是把一片色彩有意思和无意思之间,必然与偶然之间,风与力之间,动与静之间,虚与实之间,纵横黑白对比交错,而创造出无比肌理和大自然相吻合的无法复制的美。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蕴涵民族的文化精华,表现了东方艺术的风彩是永恒的美。

当然釉上艺术表现得再好,有时也很难把作者的内心表现得完美。所以有时就得把釉上釉下相结合,因为釉下也有许多美好艺术形态和表现手法。青花把世间万物混然一色,天地合一,让人世间的一切显得既简单又复杂。只是通过明暗的区分,就像中国画崇尚“文、意、趣”,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本身的联想与感受冷与暖的视觉感官一样。在陶瓷上粗糙的干笔能创造出老人的沧桑和树木的干枯与年轮,行笔流畅则能创造出春天般的生气勃勃,万象更新,临池泼墨,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艺术家常“借笔墨以写天地”而把釉下的潇洒意在笔先的表达与釉上写实的油画效果相结合。一松一紧,一虚一实,一真一假,虚虚实实。我个人觉得这样结合起来的陶瓷作品,一定是一件非常好的艺术作品。因为它融合了东方艺术的精华,融入了西方油画的神韵。怎么能不创造出惊天地的陶瓷作品和跨时代的陶瓷作品啊!

陶瓷艺术的发展篇2

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和中国绘画艺术在起源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要求、功能作用、材料基础的不同,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绘画由于在汉代解决了材料和载体的制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陶瓷绘画艺术由于科技的原因在当时受材料工艺的制约,有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滞缓期。直到唐宋以后,科技的进步才解决了影响表现的工艺问题。陶瓷绘画艺术才得以迅猛的发展,虽然无论从绘画形式,还是从绘画特征上大量借鉴了已经成熟绘画语言。但是还是形成了有别于绘画的特殊艺术语言:首先是载体不同,绘画自造纸术发明以来,大多表现在纸面上,主要是熟悉和适应纸张的性能。而陶瓷绘画是画在坯体或釉上,首要解决的是载体的工艺问题。其次绘画的颜料比较广泛,有矿物质和植物甚至动物性原料,适应光学的调色原理。是直观的,可控性高。而陶瓷绘画所用颜料基本是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由于气氛不同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发色,直观性和可控性弱,受工艺影响大。再有绘制工具方法也不尽相同,绘画基本用水调和颜色,多用毛笔进行绘制,不太受其他工艺制约,陶瓷绘画则除用毛笔外还有许多不同的绘制工具,同时颜料的调和和绘制方法也会因载体是釉上还是釉下有着不同的绘制方法和工艺。同时还有烧成气氛和烧成温度的制约。最后从审美上陶瓷绘画和绘画也有不同的审美要求和趋向。

二、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阶段

1、创始阶段

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而我国的绘画史也可以上述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崖壁上,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仰韵文化、河姆渡文化的陶质器皿上就有鱼纹、蛙纹、凤鸟纹、猪纹等一百多种纹样,就像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描述的传说“龟纹鸟迹”或“鸟兽蹄之迹”,可以看作是文字与书画艺术的起源。

2、发展阶段

陶器上绘制基本用的是天然的矿物质,因其含有的铁质,锰铁质金属氧化物发色,在低温烧制过程中不会达到金属化合的熔点,所以和在其他材质上的绘画原理是一致的。当釉和瓷器产生以后,温度升高,一方面金属化合物达到熔点后色彩就随之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陶瓷施釉后,在陶瓷表面形成一层高温下流动的釉层,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不足以解决釉上和釉下的金属物发色颜料问题。以及色料和釉子的结合问题。所以,自春秋到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以前,几乎难以见到瓷器上的绘画形式的出现。

3、成熟阶段

原始瓷器产生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坯、釉质量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一个突破是产生了最早的青瓷釉下彩。另一方面,低温的唐三色彩釉的烧制,积累了大量陶瓷原料发色的经验。使绘画的效果体现在陶瓷上成为可能。长沙窑釉下彩工艺的创烧,釉下的褐,绿彩绘以花鸟,人物画及书法诗歌做装饰,是冶陶瓷、书画于一炉的最初明证和范例。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尤其宋代民窑磁州窑,已经大量的制作出了用金属元素铁着色的釉下彩。不少磁州窑器物上面借鉴了当时流行的画法和书法。由此证明陶瓷绘画在宋代已经基本解决了借鉴绘画语言的基本材料和工艺问题。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制瓷工艺在前代工艺基础继续发展,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制胎原料的进步,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胎质更为细腻。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釉下彩瓷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4、日臻完美阶段

明清瓷器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在历代陶瓷实践和科技发展的支持下彩瓷得到巨大的发展,彩秞品种丰富多彩,“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另外于明朝宣德年间创的五彩瓷,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青花瓷和五彩瓷的基础上创烧出了斗彩瓷,在从国外引进的彩料基础上创烧出了珐琅瓷。在五彩瓷基础上,吸收珐琅彩制作工艺而创制粉彩瓷器。清光绪年间,先自德国后自日本输入彩绘颜料基础上烧制成新彩瓷。

三、当代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在新世纪现代陶艺变革中仍然呈现出了某些突出的发展艺术特征,凸显其蓬勃的发展态势。首先,更强的兼容性是中国当代语境下陶瓷绘画最突出的发展特征。上世纪末的中国陶瓷绘画虽然也呈现出兼容与综合发展态势,陶瓷绘画在新世纪出现的后现代艺术之风,所有的风格流派之间的壁垒儿乎都被打破,五花八门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表现都被宽容,儿乎所有进入瓷画界的外来者都能以其个性语言而找到一席之地。现代陶艺力量给传统带来显著的冲击,代表了新世纪的审美精神和文化诉求,而现代陶瓷绘画家们也正在力图摆脱西方现代艺术影响,而创造出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的后现代作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后现代陶瓷绘画发展新路。

四、结论

陶瓷艺术的发展篇3

关键字:耀州窑 传统陶瓷 绿色陶瓷 艺术家园 文化遗产

引言

中国陶瓷是古老而传统的产业,据史载和考古挖掘发现,在西周先秦时期,宝鸡岐山、凤翔一带就有作坊大批生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我国陶瓷产业高速发展,形成了南有佛山、北有唐山、东有博山等一大批陶瓷产业集群。至2003年底,我国陶瓷产量已达到32.5亿m²,约占世界陶瓷总产量的50%,形成产值1500亿元,出口创汇5.2亿美元,成为促进城市建设、美化人民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从耀州窑遗址博物馆看耀州陶瓷艺术

耀州窑遗址被誉为二十世纪陕西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和二十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南侧,被誉为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因宋代隶属耀州而得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唐代,这里已经开始建窑烧瓷,成为北方重要的手工业城镇。后历经五代,至宋代达到鼎盛,金、元续烧,元末明初停烧。从创烧到衰落,耀州窑前后历经八百余年,形成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其所产瓷器之精美,于宋神宗元丰七年的《德应侯碑》中可略窥一斑:“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过三次大规模总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的考古发掘,耀州窑遗址迄今共出土各历史时期文物标本300余万件(片),其中完整和可复原的达10000多件;出土历代瓷窑100多座、作坊100余座;这是我国目前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多、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序列化最强的古陶瓷遗址,也是世界陶瓷遗址发掘之最。力求科学地再现和揭示耀州窑兴起、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历史过程,以及陶瓷工艺技术演变的轨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观众以科学的知识、艺术的享受、智慧的启迪。

二、耀州瓷的发展现况

耀州瓷主要有青釉、白釉、黑釉、姜黄釉、月白釉、铁绣花等。其造型古朴典雅,产品光洁、明亮。一经窑变,气象万千,典雅飘逸。成品均带有豪放粗犷、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艺术特点。大器小品及日用碗、盘、碟、勺、坛、罐、盆、盒、茶具、酒具、文具还有各式雕塑品、陈设瓷都在烧造之列。黑釉敦子、辣子盒、方枕、洋盘等产品曾入选1957年全国首届民间艺术展览。谁也说不清耀州瓷究竟有多少个品种。可以说,凡涉及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应有尽有。这也许是它任时代沧桑巨变而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陶瓷家族中,瓷瓶可谓最具观赏性的制品了。耀州瓷尤以刻花装饰堪称一绝。冯先铭先生称之为:“宋代之冠”。史书以“昆虫动活”来形容刻花装饰效果的真切和刻花技艺的高超。刻花装饰和玻璃感极强的釉面相结合,实在是一种高明的创造。上好的刻花青瓷作品,表面近乎平滑,而纹饰图案却历历在目,青釉填平的痕,恰似一渠清水,那流畅的刻花线条,给人以一泻千里的联想。除此之外,尚采用了印花、划花、堆贴、镂空和雕塑等装饰手法。正是这些生动活泼的刻花装饰把耀州瓷提高到历史名瓷的行列,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看到耀州瓷昔日辉煌的同时,也使我思考了它现今的发展现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耀州瓷却逐渐走向了下坡路,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人才流失严重:手拉坯技艺是传统制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陈炉的手拉坯技艺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一些人甚至能拉出4、5米高的泥坯,颇受省内外同行的青睐,也因此,一些手艺好的人被全国各地的“瓷都”竞相高薪聘请,像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广东佛山等等。陈炉本地反而出现了人才紧张的状况,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陈炉耀州瓷的发展就会愈发困难。

  (二)没有明确的主导产品。如陈炉耀州瓷的青瓷制品名气不小,可以作为一种主导产品开发。然而,青瓷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代名瓷,其复制品或仿制品大都放在一些家庭的文物架上去欣赏,却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日用品消声匿迹:复制伊始,尚有倒流壶、公道杯、凤鸣壶、之类面市。宋代耀州窑之所以能以“十里窑场”的恢宏场面雄据一方,除少量贡品外,绝大多数产品与平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脱离开群众的生活,陶瓷就会缺乏生命力。

  (三)缺乏创新:创新是产品的生命力。而今大多是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传统产品,比如粗瓷缸、盆、碗筷、罐之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没有变化。因此,就难以为现代人所喜爱和接受。这一方面是缺乏市场意识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手艺人思想保守,过于自负的表现。产品只有把握住时代的变化,了解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才会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总躺在以往的成果上,不思进取,就难以有长足的发展。

  (四)个性人才:以陈炉镇的制陶新秀许快锋为代表。许快锋作为年青一代制陶人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悟性,并得到了我国著名美术大师韩美林的亲传,又曾行程万里,深入陶乡瓷都,虚心求教,形成了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以手拉坯制做各种独特、奇异、富于个性的工艺品见长。多培养此类人才,将会对陈炉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综合素质:手工艺制作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向同行虚心学习,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六)发展个体私营陶瓷生产,培植陶瓷艺苑。

  (七)加大古陶瓷遗址的保护:对耀州陈炉古陶瓷厂遗址和浸透着瓷文化内涵的民居、民俗原貌的保护必须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现代化建设亦应营造瓷文化环境,这将是陈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综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对文化遗产的冲击程度、波及范围而论,其中最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城乡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有的地方为了发展地方产业,对城市中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甚至城区大肆拆除;有的地方对古镇、古村落进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开发,使得这些地方人满为患,等等。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无不对文化遗产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

历史遗产是一种保护性的资源,而非开发性的资源,保护是第一位的。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与人类个体利益是有冲突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许多人住进了楼房,享受着现代化设备带来的便利时,另一部分人却要住在比较古老的村镇里,因为这里的民俗要保护,这种保护对他们而言是否是一种伤害?他们有权利享受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舒适与便利。保护文化遗产不能阻止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我们不能以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名义,来牺牲部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既要从整个人类和全体人民的角度,考虑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民族文化的建设和优秀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要考虑到作为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民众个体的切身利益。将这两方面协调起来,才算得上是真正地、完整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人文关怀。

三、新建耀州绿色陶瓷家园的一些设想

要发展地方陶瓷产业不得不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地方陶瓷产业对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钻探、开采、利用要制定科学规划,大力提倡低质料、红坯料、废渣废弃物的使用。陶艺是一项高能耗的艺术创作门类,原料的制备和使用燃料烧成都将耗废巨大的能源,而排放出二氧化碳等许多气体,再则陶瓷材料理论上虽然说可以消毁,但实际中却是单向的不可逆转再生的。泥土一经烧成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存在二十万年以上。因此,每一位制陶者将怎样留下,及留下些什么给我们这个蓝色星球,并不是遥远而空洞的质问,而是真正的“现代时”。

首先,应该新老城区分开建设,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保护原城窑场旧貌,建设新型的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家园式陶瓷园区。里面及是现代家园式生活社区又是有地方特色,先进的设施,陶瓷产品生产中心。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在创新和研发、产品质量和服务,建立耀州窑窑品牌建设等方面要有所作为。要集中力量抓好环保和绿化,作到三废的零排放。

其次,园区建设耀州陶瓷研发中心,主要立足耀州窑地方特色,研发新型产品。

再次,建设耀州窑陶瓷新老产品展示和物流中心。要搞好创新和产品研发必须建立好平台:

1、人才平台: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机械装备、技术管理、信息和数据库等方面的人才,通过派出去学习、请进来传授等多种方式建立起经常性的培训制、搞好地方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

2、信息平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地方陶瓷生产,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国内的信息,还要了解国际上有关民用陶瓷、建筑陶瓷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组织参观每年定期的国际、国内知名会展。如国内的广州国际陶瓷展,上海建材、卫浴产品展等,以获得很多相关信息,并从中得到启发、借鉴、灵感和思路。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知名网络、媒体得到相关信息。要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分类,通过交流和沟通,使研发人员及时掌握信息,从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在创新和研发工作中不断有所提高。这里我还要指出,不仅要重视陶瓷行业内的信息,也要重视和借鉴跨行业的相关信息,如印刷、化工行业方面的相互信息,往往会从中得到很重要的启发、以拓宽思路。

然后,强化行业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陶瓷清洁生产基地,通过科学的规划,按国际标准要求,采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生产质量一流、附加值高的陶瓷产品。要在降低资源耗用原料、燃料、水电,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前提下,达到良好的环境治理效果。在达标的同时还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率,作好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最后,打造耀州窑品牌宣传,耀州发展古朴的民用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基础条件。目前耀州这些日用民瓷具有乡土气息浓重,笔调稚朴,绘瓷笔法简练传神,形体描绘夸张等特点,堪称陕西地方民瓷佳品。但是发展耀州窑民瓷产品,必须要结合传统与创新,民瓷产品要赋予时代风格与新颖感,要与当前人们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密切结合起来。探索民瓷与陈设品、灯具、壁饰装饰、器皿等现代美术及文化旅游的结合点。促进民瓷创新发展,要实现日用化,要使民瓷发展方向朝着实用、装饰、陈设、纪念、艺术性等领域发展,不断扩大民瓷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大力发展民瓷产品,还能为扩大地方的知名度与影响做出贡献。可以利用澄城尧头窑文化节及民俗文化讨论会等形式、民用瓷产品展评等方式、扩大对外宣传与销售力度。发挥耀州窑历史特点和聘请名人来此制作开发产品效应,政府采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民间家创办民间艺瓷作坊,名人陶艺工作室等。此外,在园区推动建设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设施,以更好弘扬耀州窑文化艺术。

中华民族从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前世与今生。希望能尽快在耀州窑建立一个绿色环保新型的陶瓷家园,最有活力、和谐发展的陶瓷生产、研发、会展、交易、物流中心。我们不但要做到“保护”还要与时俱进寻求合理开发利用使我的民族文化立足与现代社会。

参考文献

<1>《2006年中国陶瓷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陶瓷艺术的发展篇4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艺术品金融化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居民对艺术品等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艺术品投资产品种也不断增多,有利促进了艺术品市场投资及其金融化的发展,使艺术品市场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之后的又一重要投资领域。在国内艺术品需求旺盛与投资热的影响下,景德镇因地制宜,通过采取一系列针对措施来推动陶瓷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结合,很好地推动了陶瓷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发展。

二、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分析

(一)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优势

景德镇作为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的名镇,具有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天然优势。一方面,景德镇资源要素禀赋丰富。在近千年的陶瓷历史文明里,景德镇形成了丰富的陶瓷艺术品制作工艺氛围。同时,依托于众多的陶瓷艺术创作室和国内唯一的陶瓷高校等基地,景德镇拥有无法比拟的陶瓷艺术品技术、人才和品牌等资源优势。另一方面,陶瓷艺术品市场投资收益显著,规模巨大。当前,景德镇依靠拍卖会和集市交易等场所,大力推动了陶瓷艺术品产业的发展,使其初具一定的投资规模。同时,在当前传统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重要投资领域表现不佳的背景下,陶瓷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投资收益较高,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二)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劣势

当前,景德镇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首先,陶瓷艺术品缺乏合理有效的鉴定和定价机制。景德镇陶瓷艺术品的鉴定和定价主要由拍卖公司和画廊等机构决定,由于这些机构多数同时扮演着艺术品买卖的双重角色,缺乏必要的鉴定及定价管理规定,使得陶瓷艺术品鉴定和定价不合规现象常有发生。其次,景德镇缺乏艺术品金融化专业人才。景德镇虽然拥有丰富的陶瓷艺术品创作人才,但缺乏既懂得艺术又了解金融的专业人才,使得陶瓷艺术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的割裂。最后,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交易机制不完善。目前,景德镇陶瓷艺术品金融化市场虽有一定的规模,但其投资交易工具和品种仍然较少,且退出渠道单一。

(三)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机会

中央已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江西省和景德镇市也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来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都为陶瓷艺术品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为重大任务,大力推动高附加值、低消耗的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符合国家的总体部署和经济发展规律。此外,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靠近长江经济圈和古代瓷器产地代表的景德镇,发展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威胁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和复苏充满不确定的背景下,景德镇陶瓷艺术品产业也受到了金融危机一定程度的冲击。其次,陶瓷等艺术品市场缺乏系统性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陶瓷艺术品金融化市场管理缺少必要的依据。同时,景德镇陶瓷艺术品金融化市场的日常监管混乱,缺乏统一与协调管理,容易造成监管错位和缺失。最后,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陶瓷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具有其特有的市场风险特征,特别表现在投机性强、流动性差和信息高度不对称等方面,不利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快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市场体系

首先,景德镇应构建合理的陶瓷艺术品鉴定和定价机制,使得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交易得到基本保障。景德镇可以依靠现有平台,通过岗位分离和责任追究等措施,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第三方鉴定和定价机制。其次,景德镇应该结合金融工具和陶瓷艺术品市场特征,进一步开发和创新陶瓷艺术品金融化市场的交易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投资退出机制,推动投资便利化。最后,景德镇应在国家政策规定之内进一步加强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规章制度建设,并完善市场的监管和管理方式。

(二)培育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专业人才

一方面,景德镇可以依靠区域内高校和陶瓷研究所的资源,开设和扩展艺术与金融结合的课程体系,如艺术管理学、艺术经济学等新型课程,加强艺术与经济金融的联系,积极培育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专业人才后备军,满足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急需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从事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景德镇机构可以加强与陶瓷高校、陶瓷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展陶瓷艺术品鉴赏和投资相关培训项目活动,提高员工的综合知识技能。此外,景德镇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区域合作,引进艺术品金融化专业化人才。

(三)建立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风险预防机制

首先,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投资者应该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通过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经纪机构或其他渠道加深对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认知,结合自身状况,谨慎投资,切忌盲目跟风。其次,作为陶瓷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从业机构和自律团体,一方面应对投资者进行教育管理,建立投资者档案记录,同时通过岗位分离、责任制等方式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与管理。此外,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对于突发状况和即时重大消息进行即时有效应对处理。

(作者单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作者简介:郑四华,景德镇陶瓷大学工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詹敏华,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王琳,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冰,梅佳艳.浅谈景德镇陶瓷艺术品行业发展与投资前景[J].景德镇陶瓷,2013(6).

陶瓷艺术的发展篇5

关键词:大众文化;审美;陶瓷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24-02

大众文化审美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通俗文学、流行艺术等为主要艺术形式,另辅助于大众文化消费方式,是在当代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审美观念的文化,结合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在大众文化视野下陶瓷艺术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从精英审美走向大众审美

基于西方大众文化影响、渗透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大众文化,其又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且还可以做到与当代中国其他文化形态并存。根据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大众文化包容西方大众文化,而且将西方大众文化当成其重要的文化资源;二是传统的中国民间通俗文化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给中国大众文化;三是中国大众文化利用与改造精英文化,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两者之间做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相当一部分经典的精英文化作品凭借相应的加工改造之后则发展成为大众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四是主流文化运用于渗透中国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作品将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等隐含其间,从而导致大众在文化娱乐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对相应思想道德教育获得。大众审美文化的出现使得文化更好的走向大众,从精英、贵族中走向普通老百姓中,使文化的享有权转向多数人,这也是符合我国主流文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求。

大众文化已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文化现象构成,其拥有的作用于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艺术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产生艺术,决定了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应该是从民众中产生,欣赏与使用的过程则是“回到群众中去”的一个完整审美过程。

二、从技术走向艺术

技术与艺术的首场创造性革命来自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尝试,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包豪斯所创立的设计理念为后世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的科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设计与艺术结合的愈来愈紧密,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这重要角色,它不仅完成了对批量机械化产品转型,同时引导并启发着大众对于生活美得思考和理念。当工业化脚步迈入陶瓷艺术领域,使得现代陶瓷艺术逐渐失去了往日手工制造,相对地,人性化、艺术化的设计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一场来自于设计艺术的自我革新,与科学技术发展与制造工艺关系甚微。

从当前的陶瓷艺术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陶瓷批量化的生产已经渐渐使人们审美疲劳,相反,大众更加喜欢形式考究、注重欣赏陶瓷艺术人工性、手工艺的本质。陶瓷艺术的这种转性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必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就提出,由于当前高科技、高机械化和电子时代的来临,人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往往使用需求与生活情感需求相失衡。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中写道:“无论何处都需要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环境,用技术的软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在这里奈斯比特所指的“高情感”即是符合艺术美的生态设计和符合手工艺术之美的艺术之美。而当前备受推崇的“创意手工陶瓷”则是此类具备高情感设计的代表,创意手工陶瓷脱离了当前机械化生产的模式,进入了小批量个性化设计领域,更加注重汲取手工艺造物的情感特点,使其具备设计与工艺的双重艺术美。

三、从地域走向国际

任何文化只要有历史,就会有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包含着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风俗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加深,中国陶瓷艺术也逐渐展现出国际化的创作特征。

我们谈到陶瓷艺术创作设计中,已趋向于国际化设计的品相。首先在造型上选取西方日用瓷设计之长,其次,在装饰设计上,将西方设计理念和部分元素符号与中国传统纹样相结合,有着较高的审美趣味。企业需要推广品牌,出口外贸需要符合对象国大众审美习惯,这是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使现代设计朝向多元化、人性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也是现代设计的大趋势和必然。

陶瓷艺术从地域走向国际的另一个因素便是传播媒介的扩大,拉近了中外艺术的距离。改革开放后,中外导演学者筹划并只做了许多有关中国陶瓷艺术的纪录片,其中卓有影响的有董浩珉《瓷路》和央视跨国打造的纪录片《china瓷》等。《瓷路》摄制组辗转欧亚两地,在世界范围内探索中国古代陶瓷的影子,在中外陶瓷艺术爱好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此外,《china瓷》这部纪录片联合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瑰丽维多利亚与艾博特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道,设计组从中国外销瓷为主线,足迹踏遍欧亚8个国家和重要港口,此次纪录片在摄制和交流活动中无不体现出陶瓷艺术国际化合作的特征。此外,在现代陶瓷交流活动中,一些针对外贸的企业针对自身产品特色与出口国人文特点等拍摄了大量的宣传片投放于外文网站,对于促进企业进步与世界陶瓷文化交流具有双重意义。以陶瓷为创作动机的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也是陶瓷艺术国际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例如热播的电视剧《大瓷商》和《剩女的代价》都是以陶瓷艺术为剧情主体,不仅在大陆范围内深受喜爱,在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等南亚地区亦有较高的收视率,这种软性文化输出,将中国陶瓷的风貌潜移默化的带给观众,使得中国陶瓷国际化的影响力更加深入人心。

四、从传统图像提升到当代创作

(一)重构扩大了中国传统图像语言

传统图像包括纹样、图腾符号、民间美术以及具有民族审美特质的具象画面或艺术语言。中国历朝的图像内容都有所不同,或有创新发展,或有倾向性探索,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有着自身的发展格局,但总体而言,传统图像语言总是与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在画面装饰中,注重突破传统,在把握图像基本构成原理上将传统的图像符号进行拆分重构,从而形成了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装饰的新风貌。例如学院派代表陶艺家秦锡麟的作品,在图案运用上不拘一格,善于提取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经典样式进行分割,且以手工胎质泥性特点构成独特的点面装饰,具有强烈的民族装饰意味和艺术美感。

(二)二是将传统图像综合为民族艺术符号运用到创作中

从文化学层面而言,中国传统图像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具象的可识符号为传承的,它更多是作为一种民族心理与审美自觉共同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构建成为完整的民族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图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亦有着其严密的科学步骤和意象考究。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并不仅仅依靠有形的图像语言为创作元素,艺术家逐渐从图像中去寻找中国文化脉络的本源,将图像符号演化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自觉,从更深层次探源陶瓷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例如景德镇乐天创意集市中某仕女茶具装饰中,作者选取了中国仕女这一传统形象,但从具体的形态设计上,突出了现代、趣味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佩夫斯特.现代设计的先驱――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李晖.由道入器以器观道――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影响[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11):8-10.

[3]支林,支军,王昕洲.创新之道革新之势――从陶瓷的发展历程看陶瓷艺术的创新之道[J].美术大观,2013(11):81-82.

陶瓷艺术的发展篇6

经过唐、宋、元、明、清历代金石篆刻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使之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六朝以后印章开始与书画结缘,钤印在书画作品上的印章便成为篆刻艺术得以延续数千年的重要因素之一,篆刻艺术自古流派纷呈大家辈出,历代都涌现出众多集诗、书、画、印艺术于一身的大家,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有,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

历史上陶瓷印记的表现方法

最早发现的秦汉及以后的印陶与秦封泥是两种材质相同的器物门类,两种器物都是以泥为材料,虽然两种泥料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在形成手法上却有相同之处,都是在湿软的泥胎坯上通过玺印的压抑所产生的阴阳印记,阳文的玺印在泥坯上经过压抑所产生的印记为阴文,相反阴文的玺印压抑在泥坯上则产生出阳文的印记。封泥的印记以阳文居多,这与秦时玺印绝大多数为阴文有关,而陶器的印记阴阳都是互相存在的。封泥在钤印时的力度不同于印陶因此印迹比较完整清晰饱满,而印陶则是在做好的陶坯上压抑,所以要用陶拍在坯内抵住进行压抑以防陶坯破碎,由于顾忌陶坯的破碎所以钤印时的力度不宜过大,所以会出现字迹残缺的现象。

印陶的文字多以制作者姓名、或斋、堂、号、馆、噐物名称为主,宋代以后纪年印比较普遍。宋代的陶瓷纪年印还是以戳子直接在瓷坯上抑压为主,同时也有少量以毛笔醮彩料在坯体上直接书写的押印,明清以后到现代的瓷噐的押印都是以毛笔书写或用毛笔画出来的。总之,纵观中国陶瓷押印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印章在泥坯上抑压出有凹凸文字的押印。有填色和不填色的两类,此种表现手法特点是风格近于封泥文字凹凸饱满,但在陶器上用此法比较容易,在瓷噐上则有难度或者说不太适用,因为瓷坯在拉坯后要经过晾干、利坯工序才能完成,而此种表现手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在泥坯湿软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趁湿在泥坯上抑压好押印后再经过利坯、挖足工序后会把压印挖掉,如果在利坯后用印章进行抑压此时瓷坯已干,若想在干坯上实现上述效果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是抑压不出文字,二是用力过大还会使瓷坯破裂,很显然此种方法不适用于瓷噐。

第二种,是用毛笔在泥坯的底足上直接书写或画。此种表现手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但缺点是字迹不工整,缺少金石感觉,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用戳子直接抑压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至今画家和工匠们画瓷仍然采用此种办法,因为阴文的押印比较难画,因此以阳文画押印者居多。

第三种,用印章醮红色彩料直接钤压于坯体上平面的押印。此种办法如果可行是最好的,自古也有人尝试过,但是一般都使押印缺横少捺,因为图章醮彩料不像醮印泥一样,一是醮彩不匀,二是水质彩料易干,三是干后的坯体太硬所以会出现字迹不全的现象,如果醮彩料过多或抑压力度过大又会使印面文字挤死造成印面字迹模糊不清。

瓷器押印办法的突破和创新

陶瓷艺术的发展篇7

[关键词]陶瓷绘画瓷上装饰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063-01

陶瓷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语言。陶瓷绘画既可以像普通绘画一样表达情感和意识,又可以表现出自身载体在材料、工艺上的独特性。陶瓷绘画从制作工艺上可以分为釉上和釉下两大类,从制作材料上可以分为粉彩、古彩、新彩、青花和釉下五彩等。

一、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的历史渊源

从陶瓷绘画和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上来说,陶瓷绘画比陶瓷装饰出现的晚。陶瓷绘画的出现是基于陶瓷装饰工艺的成熟,所以陶瓷绘画比陶瓷装饰的艺术形式高。陶瓷绘画出现在晚清时期,程门代表的皖南新安派是当时较有名气的创作流派,在陶瓷绘画上大多数采用浅绛彩陶瓷绘画,是陶瓷绘画发展的开端。在珠山八友的努力下,巩固了陶瓷绘画的发展。陶瓷绘画的发展导致陶瓷装饰在一段时间内有衰败的迹象,后来程门等人在陶瓷表面加入了艺术的手法和情趣,使其具有奇特的艺术表达效果。这就是陶瓷绘画的雏形。后来珠山八友又把陶瓷工艺融入到陶瓷绘画中,使陶瓷绘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陶瓷绘画和陶瓷装饰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艺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现如今,陶瓷绘画艺术和过去相比较,在技术上已经显得十分成熟。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新的工艺,新的材料,促进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但是,这也给陶瓷绘画艺术带来了负面影响,有些人为了弥补自己艺术水平上的缺点,过分的追求制作技术,认为工艺就是艺术,用一些新鲜的制作技术吸引人们的好奇心,走形式主义,还有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模仿别人的作品,却不得其精髓,最终害了自己。现在的陶瓷绘画者不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士,很多有绘画天赋和绘画兴趣的人都参与进来了。陶瓷的绘画风格、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关于对陶瓷绘画艺术性的定义也在不断更改。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千年的历史,中西文化的结合,是目前中国陶瓷绘画艺术面临的新的挑战。陶瓷装饰是审美、技术和艺术的整体表现。不仅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陶瓷发明后,人们对陶瓷的外形有了一定的要求,这就产生了陶瓷装饰技术。陶瓷装饰使陶瓷更具有欣赏性,陶瓷从诞生开始就有巨大的生命力,经历了数千的变化,在工艺上已经越来越趋近于完美。主要的变化体现在造型装饰、绘画和文字的装饰上。不管是陶器还是瓷器,都是制作者用心制作出来的,代表制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制作者的主观意识。

三、陶瓷绘画和陶瓷装饰的工艺

1、陶瓷绘画的工艺

(1)新石器时代彩陶绘画艺术

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大多数选用人、鸟、虫、兽、天气、风景作为主题。

陶器的发明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起初陶器的表面没有任何装饰,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越来越懂得追求完美,所以陶器彩绘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初的陶器彩绘内容主要体现了那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一些表达虽然很粗糙,但是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寄托。从一些出土的陶器上可以看出,那时人们的生活比较淳朴。

(2)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的工艺概况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北郊一带,长沙窑是在岳州窑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来到四川,为了躲避战乱,黄河流域周围的人口大量南迁,使陶瓷技术发展到湖南。低温唐三彩和青釉绿彩对长沙窑釉下彩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长沙窑釉下彩的瓷胎中含铁量较高,针对这一特点,长沙窑釉下彩使用龙窑烧制,龙窑的不仅温度上升快,冷却也十分迅速,对于长沙窑釉下彩来说,这种烧制方式可以保持成品色泽纯正,用彩陶的装饰手法,对陶瓷进行装饰后烧制。长沙窑釉下彩主要使用的颜色是褐、绿、蓝、白等,而绘画主要的工具是毛笔。科技的进步推动陶瓷业的发展,工艺的成熟使长沙窑釉下彩展现出属于自己的风彩。

(3)宋代磁州窑釉下彩工艺概况

由于宋代磁州窑釉下彩的制作原料是本地的高岭土,土中有大量的杂质,当时的工艺水平有限,导致瓷胎上经常会有孔隙出现。磁州窑釉下彩主要是用黑、白、褐三种颜色装饰的。在彩绘的时候使用彩陶和长沙窑的制作工艺,把白色的化妆土笼盖在胚体上,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提高成品的亮度,但是在烧制过程中会导致釉层的外表出现裂缝,目前看到的很多磁州窑作品都有一定程度的脱釉现象。

磁州窑一般使用匣钵装烧的方式对陶瓷进行烧制。这种烧制方式可以增加烧制的数量和成品率。烧制的温度一般在1150-1250℃左右,由于当时技术上的局限性,磁州窑釉下彩都会在烧制过程中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也是陶瓷绘画发展史中的一大遗憾。

(4)元青花工艺概况

和之前的陶瓷绘画工艺相比较,元代的白瓷烧造技术更加成熟,釉子的配方也显得比较完善,由于青花工艺的材料在颜色上显得比较苍翠,所以元代的青花就带有一点水墨的味道。使青花和白釉成为中国瓷器的一种民族特色。虽然唐代也有青花陶瓷,但是从工艺上来说,元代的青花陶瓷显得更成熟。

2、陶瓷装饰的工艺

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变得多种多样,除了釉上、釉下彩绘外,还出现了釉绘的新工艺。釉绘使用的材料是介于釉上彩和釉下彩之间的一种新材料。釉属于高温快烧的新工艺,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的优点,属于高科技产物。景德镇的青花艺术属于釉下彩,随着科技的发展,釉料在青白釉的基础上增加了亚光釉,无光釉等材料。使陶瓷绘画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耳目一新。而釉上彩的艺术表达效果更是多姿多彩。过去的彩绘技术在科技的推动下也重新绽放光彩。陶瓷的装饰艺术越来越多样化,这种变化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

总结:陶瓷绘画和陶瓷装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在创作的起点、表达手法、表达形式上都是不同的。陶瓷绘画注重作者的情感表达,用色彩和布局等表达方式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陶瓷装饰是通过图案、线条突出陶瓷的美。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虽然两种艺术形式在表达和创作的方式上有不同之处,但是这两种方式都促进了陶瓷艺术的发展和延续。

参考文献:

[1]刘育发.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的关系探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2):129.

[2]吴淑权.浅谈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的关系[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8):27-28.

陶瓷艺术的发展篇8

关键词:陶瓷行业;竞争格局;制约因素;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全球陶瓷行业概况

世界知名的陶瓷品牌主要集中在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这些企业的陶瓷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和档次都较高。在审美不断变化和消费不断升级的国际背景下,国际陶瓷消费市场已逐渐向中高档产品市场转移,一些集艺术性、装饰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中、高档艺术陶瓷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市场需求方面,欧洲、中东、北美和亚洲是主要的陶瓷需求区域。

二、我国陶瓷行业概况

1.我国陶瓷行业概况

我国艺术陶瓷作为陶瓷产业中最具创意性和成长性的子行业,与其他类别的陶瓷产业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

(1)高适用性:艺术陶瓷的核心产品价值在于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创意。艺术陶瓷可以脱离属性和功能限制,较容易与相关行业匹配。所以,艺术陶瓷行业延展性丰富,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巧妙结合,能够创造相当的商业价值。

(2)高附加值:中国数千年陶瓷文化底蕴是文化创意领域瑰宝,艺术陶瓷的价格往往高于其他陶瓷产品,例如在日用陶瓷消费品中,中低端类日用陶瓷零售价格在超市卖场中为10-30元左右,中端的艺术陶瓷产品价格区间在200-1000元不等。而高端的艺术陶瓷终端销售价格的增值空间更大,甚至通过拍卖等形式出售的艺术陶瓷产品,价格可达数十万元及更高。因此,艺术陶瓷的附加值非常高,利润可观。

(3)高操作、高技术性:艺术陶瓷制作要求高,产品质量的保障需要工艺和时间的支持,难以形成标准化,同类化,因此行业门槛较高。

(4)高市场空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公众对审美情趣的提高收藏和馈赠的需求不断加大,使得艺术陶瓷市场持续升温,截止2008年,艺术陶瓷市场份额达到了108亿元,并且保持着年均复合增长率28.6%。当人们对个性化商品的需求消费意识的觉醒,艺术陶瓷产品将迎来新的增长阶段。

2.陶瓷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陶瓷制品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艺术陶瓷生产制造第一大国,但不是艺术陶瓷强国,国内大多数企业只是国外知名陶瓷品牌企业的oem或oDm代工厂商,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

目前全国已形成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潮州、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几大艺术陶瓷产区。

2011年全球艺术陶瓷产量为70亿件,中国产量为59.4亿件,47%的艺术陶瓷用于出口,是世界上公认产量最大的出口大国。

3.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1)持续创新的要求:艺术陶瓷行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产品要顺应消费潮流,又要开创流行趋势,企业要具备强大的产品创新和设计能力,同时需要市场的调研支持。行业内企业如果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无法持续加大投入,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2)技术的高度要求:相比传统的陶瓷行业,艺术陶瓷更需要新工艺技术,新材料技术的支持,对创新产品的完善和表达需要新型瓷泥材料等配合。

(3)品牌营销:我国大多数艺术陶瓷企业缺乏系统全面的品牌战略规划,品牌意识的薄弱容易对产品的销售和溢价产生影响,另外没有完善的营销体系,就无法降低资金运转的成本,造成生产运作的困难。

(4)产业生产集群:我国陶瓷产区主要分布在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潮州、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地,这些地方大多拥有从原材料供应到展览销售等成熟的产业配套环节。因此,产业集群以特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使产业集中化、网络化和植根化,使得其他地方的陶瓷企业进入难度和成本加大。

4.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首先,艺术陶瓷趋于功能化,随着艺术陶瓷的不断发展,目前艺术陶瓷已从纯粹的装饰行业中向功能化方向发展,其实用价值得到提高,应用范围拓展。它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而同时,它以实用的形式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例如艺术台灯、艺术挂件,艺术椅凳等,起到室内装饰的作用。

其次,艺术陶瓷趋于高环保化。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档次的提升,人们对陶瓷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艺术陶瓷产品不断往高档化和健康化发展。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随着高新技术、高新材料的应用,陶瓷产品也日渐呈现高档化的趋势。具有个性和品牌的新型陶瓷制品将受到市场青睐。其次,在健康环保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陶瓷产品的环保要求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最后,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亦是大势所趋。艺术陶瓷产品的高、中、低温烧成,为器型的发展和花色的增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低温烧成产品,节约成本,有利于大批量生产。此外,采用无毒有机涂料装涂,可以节省烤彩工艺的能耗,缩短生产流程。对于艺术陶瓷耗材和耗能较大的特点,趋向低温烧成或免烧方向发展,使得产品的生产不断往节能经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婷.浅谈现代陶瓷艺术的市场和价值[J].陶瓷研究,2010,02.

[2]叶建明,林卫国.论陶瓷艺术的市场取向[J].陶瓷研究,2010,01.

[3]程青峰,李少伶.试析现代陶瓷艺术的市场和价值[J].景德镇陶瓷,2010,02.

[4]刘岩.当代艺术陶瓷的市场瓶颈[n].中国文化报,2010.

[5]李砚祖.陶瓷艺术的边界与境界[J].陶瓷学报,2014,01.

[6]欧飞兵.古陶瓷的文化内蕴解析[J].今日科苑,2010,06.

陶瓷艺术的发展篇9

一、传统陶瓷

陶瓷艺术作为中国最的传统文化艺术符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艺术财富。传统文化艺术为我们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带来无限灵感,指导我们更好的创作及陶瓷艺术发展中的先锋标杆。在强调美感的状态下,也要迎合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情趣。我国人民一直有一个良好的文化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传统陶瓷大多都表现为喜庆、幸福的祥瑞等题材。自古至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文化特征。民间陶瓷主要以劳动人民为满足器用需求和审美需求而创作的陶瓷制品。民间陶瓷功用广泛。造型丰富,装饰方法异彩纷呈。在悠久的历史时期当中,中国民间陶瓷的匠师们极尽工巧,辛勤努力创作为现代陶瓷作出了学习榜样,更创造了中国陶瓷辉煌的陶瓷文化艺术成就。中国一直享有盛名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也是世界上又一次壮举。在英文中“瓷器”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因此,陶瓷民俗文化对中国陶瓷文化有着支撑和完善了中国陶瓷文化艺术,陶瓷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享有世界“瓷都”之美称的陶瓷发祥地―景德镇、有着悠久陶瓷历史的佛山等一些古城为我国陶瓷文化艺术以及中国文化都在描绘着美妙的一笔,是中国文化令世人所瞩目。中国的陶瓷艺术文化为世界上文化增光添彩,丰富了世界文化,传承了陶瓷文化艺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珍贵的艺术宝藏。

二、现代陶瓷

现代陶瓷的题材愈加多样化,创作想法和制作不单单是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更加注重审美价值和审美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也在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用来装饰居室空间、气氛的营造、环境的美化都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人民对陶瓷文化艺术情操的追求和人民古往今来的美好愿望。各种陶瓷陈设品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喜爱,特别是有一些具集艺术性、装饰性、观赏性等于一体的装饰艺术陶瓷,已经成为许多人民群众热衷的装饰用品中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艺术陶瓷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生活当中更多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追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审美追求和增添生活情趣。现代陶瓷继承和发扬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特色,即要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也要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及审美追求,为中国的人民提供更好的陶瓷装饰品,为增添人民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祥瑞景象及艺术审美的追求。为世界人民带来丰富的陶瓷文化艺术作品。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节拍的步伐加快,物质生活的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审美追求。欣赏情趣不断有新的需求,人民群众在满足使用功能地同时更加注重居住环境中艺术美的享受,人民群众“回归自然”的心态也愈见浓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陶瓷创作美术设计,自古以来是自然美的最好传播者。陶瓷创新设计与自然美有机结合,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自然界中净化心灵的艺术盛宴。好的陶瓷艺术设计都需要发现自然美并体现了自然美,反映大自然的灵气,显示大自然的脉搏。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现代陶瓷艺术发展中,陶瓷艺术作品一直是美学设计上的一块净土。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工艺在变、创新不断更替、材料也有变化,但陶瓷艺术作品仍然展现大自然美的功能从来没有改变过。广大人民群众在陶瓷艺术作品中能感受到山清水秀,去听鸟叫虫鸣。作为陶瓷艺术设计者不能为迎合世俗眼光,去设计违背自然的艺术作品,陶瓷艺术设计如何能够更好的呼应自然,去繁从简,返璞归真,我想这是我们每个陶瓷设计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陶瓷艺术工作者更应该注重陶瓷艺术美与大自然相结合,才能要创新出更完美的作品,为中国陶瓷艺术上创造出新的篇章。

陶瓷艺术的发展篇10

关键词:陶瓷古彩;现代陶艺;创新性运用;价值

将陶瓷古彩装饰的材料、绘画技法和其所追求的意境与现代陶艺的表现方式、内涵有机融合,所表现出来的视觉上的美感,以及这种形式美感所引发的深层的内涵美、意境美恰恰符合国人的审美心理。艺术形式只有被民族多数人所认同,这种艺术形式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将陶瓷古彩的艺术韵味与现代陶艺的艺术趣味性相结合,这样的艺术作品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无论是陶瓷古彩还是其他形式的艺术都应朝着多元化、自由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现代陶艺与陶瓷古彩装饰的结合,融传统民俗和当代表现形式于一体,倡导与发扬现代审美意识,展示了中国审美文化精神,开拓了陶瓷艺术新风尚。

1陶瓷古彩与现代陶艺概述

陶瓷古彩属于陶瓷釉上彩的一种,是从“大明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至清康熙时期发展成熟并取得了突出成就。陶瓷古彩拥有强烈的民间艺术风格和奇丽的艺术语言,至今仍独具魅力。传统陶瓷古彩从器型到装饰,均强调四平八稳,圆满而规范,具有显著的程式化特征。然而艺术的生命活力在于创新,当代陶瓷古彩艺术家在技法、材料、构图、形态、色彩、线条等各方面尝试进行创新和变革,以期突破传统。有的将变形装饰画法引入陶瓷古彩;有的将陶艺造型装饰手法引入陶瓷古彩;有的将大明填彩装饰手法引入陶瓷古彩;有的将腐蚀金彩装饰手法引入陶瓷古彩然而,仅仅是这样的小变革很难使陶瓷古彩真正突破传统,依旧给人无甚新意的印象。要想使陶瓷古彩继承传统并突破传统,还需探究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现代陶艺应是从属于现代陶瓷艺术文明的一支,但其更多的是在精神领域的开拓与表达。现代陶艺是一种融当代个体审美及人文观念,并借助现代技术的陶瓷艺术。现代陶艺不限于陶质材料,也包括瓷器和炻器,以及与其他金属、木、麻、塑料等材料结合而成。现代陶艺作品主要以欣赏陈设为主,也有部分作品兼有实用的功能。它既要传承传统,更要强调创造性的发挥,突出个性和风格,有主题、有思想,充分表现材料的特质。然而,什么样的现代陶艺作品才能顺应时展,符合现代审美,如何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陶艺作品等相关问题成为我国现代陶艺家热议的话题。毫无疑问,运用中国传统装饰技法进行装饰的现代陶艺作品更能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历史与新时代的融合能产生另一种美感,这是一种从内容到本质都富有民族性质的美,这或许就是现代陶艺创新的突破点。

2陶瓷古彩艺术审美特色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陶瓷古彩是景德镇优秀的传统名瓷之一,又称为釉上五彩,陶瓷古彩吸收了唐三彩、宋代红绿彩的设色方式,甚至借鉴了民间年画、木版画的纹饰,经过不断地发展才逐渐拥有独特的,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审美效果。陶瓷古彩装饰不论从其材料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拥有独一无二的浓厚的民族美。而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积淀。陶瓷古彩装饰手法赋予现代陶艺的是深厚悠扬的文化之美,这样的美与中国的审美趣味是相符的。陶瓷古彩装饰精妙的工艺之美体现在其用色、线条勾勒、材质等形式语言的熟练精准的表达上,正是这种绝妙的工艺美感烘托出其深厚的文化之美。陶瓷古彩装饰中富有民族情感的人物、花鸟、山水形态正是陶瓷古彩装饰艺术的精髓所在,这也是中国现代陶艺应该具备的神韵与内涵。现代陶艺如果用陶瓷古彩进行装饰,要注意作品想表现的主题,如果只是将陶瓷古彩装饰机械地拼凑与堆砌到现代陶艺作品中,那毫无意义可言,要做到造型、肌理、纹样等表现手法与作品内涵相统一。陶瓷古彩装饰与现代陶艺结合要符合时代的审美情趣,让人们自然地接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一点和广博的中华文化是相通的,所谓博采众长、海纳百川。陶瓷古彩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经过时间与实践的沉淀才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中国传统的造物精神让许多艺术形式成为可能,致敬传统,就是向这种造物精神致敬。当代陶瓷艺术家应当抱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进行创作,取其精华。正是源于继承传统,才使得现代陶艺具有了民族性,也正是由于创新,才使作品具有了时代感,也就是紧随时代的步伐。可以说,民族性与时代感是发展我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关键。我们的祖先已经为世界文明创造了精彩绝伦的中华文化,新一代陶瓷艺术家应该运用祖先的文化智慧使陶瓷艺术进一步获得世界的尊重与认可。

3对陶瓷古彩与现代陶艺融合运用的价值思考

在建党3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那么作为陶瓷工作者,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口号付诸行动,用正确的理论基础指导创作思维方式,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艺术作品是当代陶艺家不可推卸的责任。陶瓷古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它的价值首先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即陶瓷古彩从民间艺术走向民族艺术,是对人民群众长年累月积淀的智慧文化的集中体现,陶瓷古彩的技法、元素和现代陶艺进行碰撞、融合,为陶瓷古彩既有传统性又具有当代性的创新性发展指明了道路。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当代艺术,对推动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艺术水准的优秀民族文化的大力宣传,梳理陶瓷绘画学术方向,建立语言陶瓷理论支撑,陶瓷古彩与现代陶艺的结合既传播中国观念,又坚守艺术理想,真正做到了思想上、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作者:张博单位:景德镇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君洁.古彩瓷的传统美学思想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