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十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十篇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8:23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篇1

关键词:逻辑思维 科学知识 初中数学 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有专家曾如是说:老师一堂课的好坏,就看引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在上课的开始,就要在短时间内将学生注意力集中于你的课堂上来甚至也可以说集中于你个人身上,学生会在无意间激发出学习的欲望。而课堂上单调沉闷似的教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的教学了,课堂上最忌讳老师自顾自地讲自己的课,完全不理会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管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式的学习兴趣就更好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情境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上,将不同的物品呈现给学生,如苹果、杯子、篮球、地球仪等等实物,在不同的角度下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经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角度不同观察到的形状、大小等等物理性状不尽相同,也恰恰认识了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对学生观察、理解、分析、归纳、概括以及情感等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不仅让学生生动地理解了空间概念,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丰富地联想,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经课堂的实践表明,要想学生培养起主动地学习知识、深入探究知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就包含:要对学生的人格、喜好、个性足够尊重,教师要以平等、和善、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所有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和教学本来就是由学生和老师互动一起来完成的,教师就更要做到尊重学生,做到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教育学生,激发起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要让学生经过研究知识和自觉探索获得问题正确的结果,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为可能。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让教与学的课堂环境变得和谐轻松。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聪明才智。要因地制宜地创造情境,并且带到课堂上来。要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心得知识,这样就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潜能。

        三、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

        学生提问若是积极主动则能够说明学生的求知欲强。老师经常对学生说:好问的同学才学得到更多的知识。学生提问是出于质疑或是想要将疑惑解开,并且质疑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判断依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提出质疑,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以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师生关系达到互相尊重。要将以往课堂上教师一人讲的教学模式改变,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成为课堂主体。质疑在课堂十分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在激发了学生兴趣过后,此时教师应该拿出早已准备好了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四、灵活地运用数学教材

        教师应将数学教材进行灵活的运用,把数学教材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融入于课堂之中。可以从内容设计和思路设计两方面入手:

        对于教学内容上的设计,课程的内容由很多要素组成,从整体上来看,教材经过情景化、结构化的方式把它们融入统一的组织当中,但是这种方式只是文本化的课程内容。教师应根据教材本身的要素,按照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进行充分的把握,再对其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和选择从而使课程内容达到教学化。教师应将课堂情境营造成真实的学习场景,若能达到寓乐于教的良好的教学氛围,效果则更好,使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nb

sp;      而在教学思路上的设计,何种方式、何种顺序将决定教师整个教学的进程风格与走向。教师要做到了解教材,更要了解学生,结合两点设计出教学思路。可以将某些同学的生活实践或者个人知识又或者是直接经验当做课程资源,要了解学生须按何种学习进程来学习,是否能够反映出教材所暗含的目标和教材涉及的要素,把这些问题统统考虑在教学思路中通常能够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

        五、结束语

        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数学课堂达到精神专注与高效率地学习,除了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讲解技巧和吸引力的强弱,若是老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并配合教学,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自然高。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对自身教学素养进行提升了。当然,老师都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莉 重庆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其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5。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篇2

面对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要求,回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我觉得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或不足,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这里仅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与大家探讨。

不足之一:教学目标不很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

不足之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真正发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措施之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中的思想意识,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人们已经没有办法掌握所有的知识。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学会终生学习、学会生存。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

措施之二: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与课堂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就是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因为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教师的工作业绩。虽然提倡教师考核评估的量化,但教师的工作成果有时很难量化。这时就更要求教师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看待自己的工作。

数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是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从一定的高度来驾驭教材,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不至于出现和学生一个水平甚至跟不上学生的尴尬局面;也不至于出现总是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上绕圈圈,而对那些关键问题一带而过的情况。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篇3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现状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2-052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我国的教育适应时展的要求,我国教育部正在逐渐改变以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并提出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期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这一理念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实施后取得的成果并不明显。下面,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措施,以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缺乏课堂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喜欢新颖别致的事物,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而且,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推理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学习者的专注性有很高的要求。数学枯燥乏味的内容本身就难以吸引他们的兴趣,要想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导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也在预料之内。

2.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由于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对现在的教学理念的内涵了解得不够准确和深刻。他们没能把握住时展对教学的新要求,还是一如既往地秉承着以往的教学观念。在陈旧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很难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并且,他们的教学方法针对和强调的重难点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与现在的教育大纲不相适应,也难以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因此教学活动很难取得高效成果。

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1.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同样适用。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堪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如果学生的兴趣浓厚,愿意主动学习,积极响应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得以提高,反之亦然。

2.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环节把握不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深受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影响,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师的教学活动环节设计得合理、新颖,能在学生的配合下进行教学活动,自然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对教学活动环节把握不准,则会导致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或是有些学生无法参与到活动中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种失误,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落后

由于小学生大多缺乏定性,而且注意力又容易转移,很难能在课堂上集中精神听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满堂灌”,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会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厌烦、排斥的心理,拉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有效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措施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关键位置。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不违反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尽量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授课时,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知识抢答等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知识的深入详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2.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ppt操作、视频和歌曲的播放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合理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合理的教学组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课堂导入,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二是要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和谐、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压力,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篇4

关键词网球专项运动学生腰部损伤康复

中图分类号:G84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随着网球运动的开展,网球方面的论文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蒋伟浩在科研统计中指出:运动医学方面文章有245篇,占总数38.5%;栾丽霞和徐翔峰调查了511名参与网球运动的学生,发生损伤42人,占总人数8.2%。依次为腕关节损伤、膝、踝、腰部等;吴丽君对我国32名一级男子网球运动员调查发现,创伤发生率为100%。损伤性质多为急性损伤。国外调查表明:每周保持1-2h的运动量,有32%在一个正常的季节中会遭受至少一种与网球损伤,随运动时间延长,每周超过9h时,受伤达49%。在各项统计中,可以看出学习损伤相应的康复训练对于每个网球运动者都是不可缺席的必修课。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08级、09级网球专项学生,共60人。

1.2研究方法

(1)数据统计法。用excel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2)调查问卷法。根据研究的内容设计问卷内容,随机发放给教育学院08级、09级网球专项学生,共60份;有效卷48份;无效卷12份。

2结果与分析

2.1腰部损伤现状与分析

2.1.1腰部损伤现状统计

2008级腰部损失14人,无损伤8人,2008级受伤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6%;2009级腰部损伤18人,无损伤8人,2009级受伤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百分比为54%。通过数据对比,说明球龄较短的受伤百分比较高。

2.1.2损伤与技术动作关系统计表

损伤主要技术动作由高到低的排序:发球24人占总百分比的30%、急停变向18人占总百分比的23%、高压球16人占总百分比的20%、正手抽球6人占总百分比的8%、反手抽球6人占总百分比的8%、正于削球4人占总百分比的5%、快速奔跑4人占总百分比的5%、截击2人占总百分比的3%、反手削球0人占总百分比的0%。由此可知,应该从技术特点和身体解剖学去预防损伤发生。

2.1.3损伤后续处理情况统计

发生损伤后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0人占百分比的42%;发生损伤后未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8人占百分比的58%。由此可知,运动损伤后续处理并不到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利于降低损伤程度。

2.1.4运动损伤后的处理措施结果统计表

有22名学生在发生损伤后及时采取药物外敷的治疗方法,占38%;有14名学生在发生损伤后采取自我康复措施训练,占25%。有12名学生发生损伤后采取推拿的治疗方法,占20%;有10名学生发生损伤后采取针灸的治疗方法,占17%。

2.2腰部损伤康复训练治疗

2.2.1前期预防教育

(1)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2)系统学习网球技术;(3)科学合理安排训练比赛;(4)提高防范意识,掌握紧急处理措施;(5)护具的使用。

2.2.2后期康复教育

(1)急性腰伤的康复教育:急性腰伤主要指发生于腰部、腰骶部和骶髂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损伤及关节扭伤。需要注意:①发生损伤后的即时处理方法:在未确诊损伤具体部位前,现场处理切忌盲目手法治疗,以冷敷、休息为主要措施;②康复早期训练,应以徒手练习为主,阻抗负荷要缓慢加量,练习动作的幅度和速度应由小到大;③进行腰部力量训练与必要比赛时,建议使用护腰带,以加强保护预防措施;④练习结束后应注意放松腰部肌肉,可经常性自我腰部按摩。

(2)慢性腰伤的康复教育:慢性损伤,主要是主观重视程度不够、不具备运动损伤简单处理方法及对后果认识不足所致。需要注意:①增强核心稳定性、力量等针对性训练,以加强腰、腹肌力量、伤患局部肌力不足为主的训练;②在进行腰部力量训练与必要比赛时,建议使用护腰带,以加强保护预防措施;③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除采用针灸、推拿、药物外敷治疗外,提倡运动员经常进行腰部自我按摩。

3结论

(1)网球专项运动学生运动腰部损伤发生率高达67%;与损伤相关程度较高的技术动作是发球、急停变向等。发生损伤后有58%的学生未处理;有42%的学生进行了处理。药物外敷与自我进行康复为学生主要采用的康复手段;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篇5

关键词:文科生;统计学;效果评价;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9-0050-03

一、应用统计学与pBL教学法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应用的工具性课程,在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成果发表等实际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众多高校文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应用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成为一项重要的实用性技能,受到文科生的广泛关注。然而,相比其他文科课程,“应用统计学”因概念抽象、逻辑性强而成为文科生又爱又恨的课程,与“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一起被视为最令人头疼的课程。如何为文科生讲好“应用统计学”,发挥其工具性和实用性价值,是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国际上使用广泛的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求进行开放式、探索式学习[1],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效果较好[2],在“心理统计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效果显著[3]。pBL教学法的理念和属性与“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完全契合,在相近学科中的应用效果启迪“应用统计学”教师采取基于pBL教学法的改革措施,以克服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pBL教学法的理念和属性与“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完全契合,在相近学科中的应用效果启迪“应用统计学”教师采取基于pBL教学法的改革措施,以克服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基于2014—2019年间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讲授“应用统计学”的经验,围绕学生畏难情绪、学校教学安排、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开课前和结课前对2017级和2018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来获得数据资料(有效样本101份);利用调查数据,首先分析学生面对本门课程的畏难情绪,然后介绍基于pBL教学法的改革措施,最后分析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效果评价,以检验pBL教学法在文科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价值,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二、大学生对应用统计学的畏难情绪

调查发现,在正式上课前,两级学生认为课程“非常难”或“比较难”者达64%—65%,而认为“不太难”或“一点不难”的比例很低(0%和9.8%);担心学不好的比例分别为68%和76.5%,而不担心的比例非常低(8%和4%)。此外,通过多选题方式调查了本门课最困扰学生的方面,2017级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实验或上机操作(76%)和課程难度大(60%),2018级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是课程难度大(58.8%)和实验或上机操作(52.9%)。可见,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两级学生均认为本门课难度偏大。究其原因,这与课程性质和要求有关。“应用统计学”侧重于应用,“高等数学”和“概率论”是其理论基础和前期课程。对于文科生而言,这两门课程往往被视为是困难和挑战,甚至意味着“挂科”。所以“应用统计学”也容易被认为是充满数理推导和繁杂公式的枯燥课程。于是,不少学生在开课前便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对课程教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也凸显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三、基于pBL教学法的统计学改革措施

为克服面向文科生讲授统计学遭遇的困难,基于pBL教学法的理念与主张,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一)做好学生心理建设与疏导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做好其心理建设与疏导。首先,围绕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主题,分享基于统计分析的视频资料、媒体报道和研究成果,让其发现统计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分享自己学习统计学的感受,让学生知道教师也曾有过担忧、顾虑和迷茫,但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最后,介绍近几年本课程的考试情况,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二)备好适合自学的多元材料

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学和主动参与,是pBL教学法的关键。备好适合学生自学的相关材料尤为重要。首先,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读性强”为原则选择适合文科生的教材,而理论性过强、重数学推理、偏计量经济的教材仅作为参考书。其次,遵守教材选取原则,提前准备课件,使其在内容上既与教材内容高度契合,又能结合教师的学术积累适度拓展,并提前两三天通过教学平台发给学生,以方便其预习。最后,适时向学生提供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刊载的统计学资料,以辅助其自学。

(三)开展问题主导式案例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是pBL教学法的重要导向、原则和模式。“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解决的对象,也是教师授课时的重要切入。“案例教学”是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面向文科生的“应用统计学”。调查发现,除了实用性强,两级学生中分别有68%和62.7%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是本门课最吸引人的地方,这反映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改革中应狠抓以“问题”为主导的案例教学。一方面,开课之前精心设计每章或每节需要学生思考或解决的问题。问题设计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与相关知识点密切联系;二是典型、真实、贴近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实际科学研究问题非常贴近生活、贴近热点、贴近学生,所以在备课授课时可以用作案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如,婚恋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学中选取初婚年龄和婚姻挤压等主题案例,此类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也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四)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

“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熟练使用统计软件来处理和分析数据。所以,课程安排务必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传统的方法是将“应用统计学”和统计软件学习分别作为两门独立课程的教学安排,虽然增加了课时、突出了重要性,但是却割裂了理论和应用,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参悟软件操作的内在逻辑。所以,2015年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两门课程合二为一,采取理论+实验(上机)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学习和统计软件学习相互匹配、相互促进、深度交融,以期达成教学目标。

(五)预习与复习相辅相成

对未学知识进行预习、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有利于抓住知识的规律或脉络。由于学生经常反映“推断统计”部分难度明显高于“描述统计”部分,如中心极限定理与推断统计的内在关系、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关系等,都是学生认为最难以掌握的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前后知识点系统图、知识点汇总表等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点串为有机的体系。如在讲授总体均值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时,我们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何单个总体的参数估计和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都是分三种类似的情况考察,置信区间怎样有助于理解假设检验等。

四、基于pBL教学法的统计学教学效果评价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们调查了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自身学习行为及课程难度的评价情况,以检验基于pBL教学法的改革措施是否有效。

(一)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均采用五级评分方法,选项1—5分别表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评价结果见表2。

总体而言,在课件、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收获等方面,学生给予高度评价;在教材选择和学习投入方面,学生的评分介于“比较同意”和“一般”之间,表明学生还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二)对学习行为的自评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学习行为的自评采用四级评分方法,选项1—4分别表示经常、有时、偶尔、从未。

由表3分析结果可见,在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上机作业方面,学生的评分均值小于1.55,介于“经常”和“有时”之间,说明其行为表现尚佳;但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方面,2017级学生得分均值分别为2.66和2.22,2018级学生得分均值分别为2.62和2.00,介于“有时”和“偶尔”之间,说明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一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于强化和提高。

(三)对课程难度的评价

结课前就课程难度问题对两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4)显示,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比较难”或“一般”,但是分布情况却有了明显变化:相较于开课前的难度评价,两级学生认为“非常难”或“比较难”的比例均有所降低,2017级认为“不太難”或“一点不难”的比例有所升高,2018级认为难度一般的比例有所升高。开课前,两级学生中非常担心或比较担心的比例分别为68.0%和76.5%,而结课前认为该课程学得不太好或一点不好的比例分别为16.0%和33.3%;相比开课前两级学生中不太担心或一点不担心的比例,结课前表示课程学得非常好或比较好的比例均有所提升。

此外,从结课前学生的考试信心看,2017级学生中不太有或完全没信心的比例为14.0%,2018级的比例为43.2%,这与2018级学生尚未修“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不无关系。

(四)对课程的认同度

表5分析了结课前学生对本门课的认同情况。首先,两级学生中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的比例均为65%左右,不太喜欢的比例仅为5%左右;其次,如果重新选课,两级学生中还会选这门课的比例均超过60%,不会选这门课的比例均未到20%;最后,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将所学用于实践的比例均为95%左右,反映了优良的学习效果,也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结论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两级文科生在开课之前对于“应用统计学”的畏难情绪,然后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基于pBL教学法的改革措施,最后分析了两级文科生在结课之前对于改革效果的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文科生关于“应用统计学”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这既与课程性质和课程要求有关,也与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有关。对此,学校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在教学安排方面,应将“高等数学”和“概率论”基础课程设置为先修基础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借鉴相关教学法理念,采取有效改革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教学;现状;措施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提出问题,是传递数学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提问体系,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提问现状不容乐观。

一、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提问教学的现状

1.重数量,不重质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教师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原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取得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多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久而久之,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提问,使学生面临“问题疲劳”,这些价值不高的问题,像千军万马一样冲到思维中,学生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内回答应付,以至于很多人盲目从众,没有得到真正的思考空间,也没有完全掌握教师教授的教学重难点。

2.问题缺乏全面性

每个班的学生成绩都有好坏之分,但是学生个人之间并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权利和回答问题的权利。就目前来看,教师提问很容易走向极端化,针对性较强,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全班学生的知识能力并不一致的现状,造成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学习任何学科的积极性。

3.不能“异中取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多种所谓的“意外”。比如,针对一个问题,在提问某个学生时,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教师提前的教学设计有很大差别,教师就无法按照自己预设的步骤对问题进行讲解。这时教师就一笔带过,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对问题进行讲解,这样一来会大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失去回答问题的勇气。作为教师,提出问题是了解学情的重要措施,而学会“异中取优”、学会聆听学生的答案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课堂的关键。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高水平的课堂提问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大法宝。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重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决定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此处,我们提到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两大点:首先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其次是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前者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多样知识的学习,教学活动是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是一切教学的基础;而后者教师就要切实关爱学生,提高责任感,在友爱的沟通交流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引导,同时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了解,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2.培养自身的教学风格

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成功之路上的必需品。例如:教学中减少口头禅的使用,尽量使用普通话,适时添加一些有助于理解的肢体动作等,都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抓住提问的重点,引导学生注重问题的细节处理。

3.抓住教学任务的重难点

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合理安排教学重难点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中之重。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第一点,要注重对重要概念的提问,初中数学教学中会涉及一些抽象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教师要做好引导、检查工作。第二点,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提问,数学学习很大一部分是思维方式的拓展,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提问。第三点,要注重举一反三的发散提问,数学知识点就像一张网,只有相互连接才能彻底把握。

4.重视激励法在提问艺术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激励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起学习热情。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鼓起勇气的表现,一旦受到批评和谴责,就很难在下次提问中主动回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拥有鲜明的数学观,为未来的深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课堂提问水平将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高效实现,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做出最佳的问题提出方式。

参考文献:

[1]陈东栋.问在“点”上: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

[2]农建伟.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J].广西教育,2009(14).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现实教学问题,因此,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要夯实数学基础教学

我们应该看到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好的话,后面的知识也很难把它掌握好,这就要求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够忽略,只有将基础知识的教学搞好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保证,也只有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夯实了,数学学习的效率才能够得到应有的提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要对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起来,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对于基础知识教学不够重视,尤其是对数学定理与概念教学关注度不够,这对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重视这些基础性知识的教学,这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措施。

二、要重视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把自己看成是高中数学教学实施的主体,教师把自己看成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角,教师把学生看成是教学实施的被动接受者,是高中数学教学开展的配角。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知识的填鸭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提供彼此合作的机会,因此,传统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面对这样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施,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设置具有一定启发性的合作学习问题,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有效的合作、沟通和交流,以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更好提升。

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措施的研究对促进高中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篇8

在政府大力倡导构建法制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学法、懂法、守法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学校传统的法制教育多是利用主题班会、听专题报告、板报宣传栏及思想政治课等形式来进行,其它学科教学渗透较少,数学教学中开展的法制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其实,随着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我们的衣、食、住、行处处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学科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本人在数学教学中曾进行以下应用尝试:

一、抓住教学中的“敏感”字眼,渗透法制教育

例如:某炼钢厂今年的烟尘排放量较原来下降了40%,要在两年内达到下降60%以上,平均每年的烟尘下降率至少增加百分之几?

在引导学生解决此题的计算之前,先针对“烟尘”这个让人厌恶的日常生活环境问题,带领学生开展了有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和讨论:

1、有哪些同学受到过黑烟、灰尘的伤害?

2、我国政府现行法律对环境保护有哪些法律条文?如果违犯环境保护法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3、如果该冶炼厂每年向外排放200吨烟尘,两年后该厂每年少排放多少吨烟尘?

环境污染问题可谓妇孺皆知,很多人深受其害,说起黑烟、灰尘的伤害,学生们更是说的头头是道,兴致很高。但是对有哪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却不清楚;受到黑烟、灰尘等环境污染,也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存权益。学生讨论后,教师向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其中:

第十二条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措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第四十六条规定:未采取防尘措施,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规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通过课堂的拓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向学生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让学生知道了国家对防止环境污染的法律条文,知道了受到环境污染伤害时,可向环保部门(环保局)投诉,受到严重伤害时,还可以索取赔偿,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利用身边事件,渗透法制教育

例如:2011年10月,校门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农用车撞到一名正在过马路的行人。当天的数学教学中我根据事件设计了一道数学题:

通常情况下农用三轮车的刹车距离S与车速V之间的关系是S=0.5V,学校门前路段的限速是30千米/小时,当时交警勘察事故现场测得的实际刹车距离是2米。

(1)请你计算分析该三轮车是否超速行驶,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应该怎样分担?

(2)为确保学生在校门口过马路时的安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应采取什么措施?

(3)你觉得过马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数学计算,该三轮车当时行车速度应该是40千米/时,属于超速行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定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在本这案例中,三轮车违规行驶,应负全部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4条“法律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为保证学生上学出入安全,学校应当:1、在学校门口左右两侧的道路分别画出人行横道标志;2、在距离学校门口左右两侧50米的地方设立“前方学校,谨慎慢行”的交通警示标牌。

为保证出行安全,所有人员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路口要一看、二慢、三通过,确保安全。

在这节课中,根据有关的交通法规和数学计算,判定了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归属,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应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学生开展了交通法律知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效果很好。

三、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法制资源

主要指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或身边熟悉的事物。因为是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所以更加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

例如:结合学校附近车辆噪音影响教学和学生休息的情况,我又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

我校的教室北边50米处有一公路,大货车以20米/秒的速度经过时产生的噪音影响的范围在80米以内。

(1)通过计算说明大货车通过这条公路产生的噪音对学校造成的影响时间有多久?

(2)为减轻车辆通行对学校的影响,该采取哪些措施?依据是什么?

在经过学生认真计算,解决了数学教学问题后,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有关防治噪声污染的知识,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其中:

第三十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建设经过噪声敏感区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轻轨道路,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噪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

第三十九条:穿越城市居民区、文教区的铁路,因铁路机车运行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当地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铁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减轻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划。铁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划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结合我们当地经济水平和现有条件,在公路旁修建费用高昂的噪声屏障不太现实,但可在公路两边植树,建造绿化带能很好吸收汽车尾气和噪音,会很大程度减轻汽车通行对学校工作的影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自然地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法制资源的选择不但要与数学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而且要结合学科特点,有利于开展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篇9

记得我刚当教师的时候,面对新环境和新工作激情澎湃,读到、看到或想到什么教学好方法、好措施,马上就依样画葫芦开始实施。然而,最初的那些措施都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经过这些年的摸索,我的教学管理措施越来越切合学生实际状况,也越来越有效。而回忆起来,我的教学管理措施及其背后隐含理念经历了如下演变。

一、经济人假设

对于教学管理措施的失败,一开始我总认为是措施设置得不好,直到免抄卡和免作业卡实行失败后,我才发现,其实是我的措施背后的人性观出了问题。我记得当时学期刚过一半,我对班级里获得那两种卡数量最多的学生(成绩中等)说:“你的卡数量最多了,先别用掉,学期末我会给你一张奖状。”到了学期末,我信守诺言,给了他一张奖状,原本以为他会很高兴,结果他说:“老师,我背了那么多书,你一张奖状就把我打发了,这卡下学期还能用吗?”

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他这话无疑透露出他背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荣誉、增长知识,而是为了免去抄写和作业,他们背书的目的带着极大的功利性。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必须以一定的人性观为基础。我不禁开始考虑各种教学措施背后所呈现的人性观。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作一种经济动物,认为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学生是懒惰的,他们都想尽可能逃避学习、逃避作业。)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学生大多数不求上进,不会主动学习,教师要求他们做什么,他们才做什么。)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教师要求学生考取好成绩、考取好的学校,但这并非学生之所愿,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让他们考取好成绩。)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学生学习只是为了父母的期望或者只是为了解决未来的吃饭问题,因此只有奖状、奖品和班干部职位才能鼓励他们学习。)

与此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完成学习任务,而在学生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无关紧要,也就是不用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

2.班级管理只是少数学生的事情,与其他学生无关,其他学生只是听从教师的指挥。

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奖状奖品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不想学习的学生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可能我的免抄卡免作业卡制就是基于学生是“经济人”的考虑,我把他们看作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学习的人了。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太全面的人性观,因此也是一种不够完善的管理。

二、社会人假设

很快我把注意力投到了社会人假设。这一假设认为人最根本的需要是社会性的需要,是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也就是说,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心理学家梅森从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社会需要,人们要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

基本观点

1.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要想提高学生成绩,除了奖状、奖品外,还要满足他们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2.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优秀率和合格率的提高和降低取决于学生的士气,这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学校中同伴之间的关系。)

3.传统管理只重视“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还注意到存在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班级中有班长体系和团支书体系,这两种体系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但班里还有不少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

4.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其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关注、倾听职工的意见。(教师在了解学生好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那些不好的行为,并要时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想法。)

与此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教师不应只注意优秀率和合格率,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学生和满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上。

2.教师不能只注重指挥、监督、控制等,更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施奖励的时候,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

5.提出了“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即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班级决策的讨论。

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性观,我很快制定出了团队形式的“成绩对抗赛”“作文小组”“男队女队pK制”等措施。这些措施实施之后,一开始学生们热血沸腾,很有斗志,但后来感觉像经历了从夏天到冬天的过程,渐渐地冷了下去。社会人假设重视了人的人际交往需要,通过学生之中正式与非正式团体的组织建立,能更好地使学生完成社会化。不过,这一假设过分强调非正式团体的作用,反而忽略了班级里的一些正式团体,导致班级里的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且目的由学习渐渐转为闲谈。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我放弃了社会人假设的这种人性观,将目光投到了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挖掘才能得以发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这种假设源自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愿望。

基本观点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学习是每个学生的本能,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学习的基因。)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制力,会自觉完成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3.致力于实现目标是实现目标后的收益在起作用,而最大的收益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得个人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努力来获得学习或兴趣爱好上的好成绩。)

4.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学生不仅不会拒绝学习上或班级里的责任,而且还会主动去寻求责任,因为这样才能使他们有价值和意义。)

5.大多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大多数学生在解决困难时其实都非常聪明,只是有时候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未发挥出来。)

6.在现代社会,普通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部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

与此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在班级中创造一种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氛围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能够充分地自我实现。

2.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为发挥学生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学生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3.对于学生的奖励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奖励,如奖状、奖品、委任干部;另一种是内在奖励,如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4.班级的管理制度要能充分地显示学生的才能,达到他们所希望的成就。

在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下,我创造出了“背诵升级图”(一种由童生到大学士翰林背诵的进阶之路),以及“单元内容有奖竞猜”等有利于实现他们价值的激励措施。一开始,我的办公室的确是门庭若市,但随着学生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这种踊跃背诵的现象就一去不复返了。自我实现人假设对于教育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比如要相信学生具有极大的潜能,要重视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奖励要分成内在奖励和外在奖励。不过马斯洛自己也承认,能够自我实现的人是极少的,这是因为受到环境的束缚和限制。

四、复杂人假设

实施了那么多的教育措施,却没有一个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满意的,也激励不了所有学生。因此,我重新考虑了人性观问题,我觉得每个人在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的塑造下变得各不相同,这也正是造就今天世界丰富多彩的缘由,因此,我认为,复杂人假设更适合实际的教学环境。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就群体中的人而言,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基本观点

1.人怀着各种不同的动机加入工作组织,但最主要的需要乃是实现其胜任感。(针对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动机,而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胜任乃至驾驭得了这种任务。)

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能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想要让学生胜任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措施。)

3.工作、组织和人员间最好配合能引发个人强烈的胜任动机。(可以建立不同形式的学习小组去激励学生学习。)

4.当一个目标达成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了。(当一个学习任务完成的时候,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设置新的学习任务。)

与此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班级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组织形式,应该因情境要求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比如,在班级各项任务不明确、工作混乱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较严格的、专制型的管理措施,才能使班级秩序走上正轨。反之,如果班级任务清楚,分工明确,则可以更多地采取授权形式,使学生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2.观察和发现学生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上的个别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与奖励方式。

复杂人假设是最晚提出的,它没有否认前面三种人性假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而是强调没有一种管理模式可以适用于一切情况,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以及自我实现人假设都有其合理性,而相应的管理模式也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最合适的。在复杂人假设的指导下,考虑到工作量的问题,我在班级里建立各种背诵小组,根据学生的程度,将学生分为“加强组”和“提高组”两种。针对“加强组”,我实行各种形式的背诵升级图制;针对“提高组”,我实行免抄卡和免作业卡制。在复杂人假设的理念下,我所实行的教学措施开始考虑学生胜任程度的差异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措施篇10

【关键字】大学生,学业不良,预防与矫治,精细化,管理制度

一、概念及类型

教育者们对学业不良学生提出过不同的称谓和解释。比如:留级生、差生、超学制学生等称谓。也有的学者把大学生学业不良分为绝对学业不良和相对学业不良,前者也就是指学业成绩未达到规定的及格标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留级生、降级试读生、超学制学生”等,后者是指智力潜力与其学习成就存在差距。

本文把大学生学业不良按照不良的程度和表现形式分为显性学业不良和隐性学业不良。显性学业不良是指大学生未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取得学校规定的课程学分(必修与选修)而受到学校相应的学业警告或者学籍处分时所表现出来的学业不佳现象,主要表现形式有开除学籍、降级试读或者留级等。隐性学业不良是指大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取得了规定的课程学分,但是通过多次重修、作弊或者其他非正常途径而获得学分,虽取得学分但未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分数合格而非实质性的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术能力。

大学生学业不良根据其学业未修够学分多少分为轻度不良、中度和深度不良;根据其表现形式的可见性分为显性学业不良和隐性学业不良;根据其所获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可分为相对学业不良和绝对学业不良,见下表1-1。

二、学业不良现状

大学生学业不良涉及的学生层次多、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原因多样。笔者对所在高校管理学院2009级至2012级部分专业的学业不良进行了调查分,来说明大学生学业不良现状。详情见表1-1。

首先分析2009级即将毕业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学业不良现状,09级学生第七学期已经修完全部必修课程。抽样的专业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和会计专业,共计有372名同学,其中有225人在全部必修课中有1科以上不及格科目,占样本总人数的60.4%;其中5科以上的有70人,占总人数的15.93%;10科以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5.31%。通过对09级毕业班同学的学习成绩分析可以看出,百分六十以上的同学在上学期间有过补考现象,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同学达到20科以上。

其次分析2010级三年级学生的学业不良现状。抽样的四个专业共有444名同学,其中205名同学在必修课中有1科以上的不及格现象,占样本总人数的46.17%;5科以上的有66人,占抽样总人数的14.68%;10科以上的17人,占样本总人数的3.8%。2010级的学生仍有近百分之五十的同学有过补考现象,且5科以上的百分比也高达百分之十五左右。

第三,分析2011级二年级学生的学业不良现状。抽样的四个专业共有455名同学,其中214名同学在必修课中有1科以上不及格现象,占样本总人数的47.03%;5科以上的有42人,占样本总人数的9.2%;10科以上的9人,占样本总人数的1.97%。2011级的学生仍有近百分之四十七以上的同学有过补考现象,且5科以上的百分比也高达百分之九左右。具体详情见下表1-3。

第四,分析一下2012级一年级学生的学业不良现状。抽样的三个专业共有306名同学,其中94名同学在必修课中有1科以上的不及格现象,占样本总人数的30.71%;5科以上的有2人,占抽样总人数的0.65%。2012级的学生有近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同学有过补考现象,且5科以上的仍有2人。

最后,来分析一下2008-2012期间因学业不良被学籍处理的数据。四年期间,有390名同学被学籍处理,其中有246名同学留级,有144名同学被退学。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递增,被留级或者退学的人数也一直递增。详情图表1-2。

通过对上述四个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和08-12年四个学年度留级、退学数据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大学生学业不良现状特点为: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较为普遍;学业不良程度严重;学业不良大学生的类型复杂多样。

三、原因简析

引起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四个方面原因。对于大学生学业不良的自身原因主要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包括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家庭原因包括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家长文化素质过低、过严或者过宽的要求和放任的教育认识态度等。学校原因包括疏于管理、学习风气不良、考风考纪松散等都会助长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的蔓延。随着高考的扩招,大学生作为昔日的“天之骄子”如今却成为了“平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读书无用论”思想仍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使得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而置学业于不顾。社会腐败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靠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关系而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好的工作,前途无忧,他们不用努力学习,甚至不学无术也能获得甚至超过那些学习努力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

四、大学生学业不良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法律和法规制度层面至今还没有关于大学生学业不良管理制度的涉及,仅在《高校学生学籍管理》中论述了留级、退学、重修、补考等相关规定。根据调查显示,学校学业不良的制度措施就是学生到留级条件就留级,到退学条件就让退学,其他安排交费重修和补考,没有相关的预防与矫治的教育措施和管理制度。根据调查显示,具体到教育管理部门和责任人的措施也仅起到了“传话筒”的作用,即当学生出现留级、退学情况,通知学生并通知家长,告之家长学生的情况。对于补考、重修的同学,一般是只通知学生补考、重修,没有任何教育措施。目前对大学生学业不良的教育管理制度措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预防与矫治管理制度存在真空现象;现有的制度只规定了学生出现了学业问题的相关处理规定,没有教育措施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学业不良工作没有在制度上予以认可和确认,成为一项良心工作。无论从法律和法规制度层面,目前关于大学生学业不良的预防与矫治制度措施都存在着真空现象,而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日趋突显且危害性极大,现实情况迫切要求政府、学校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和有效的管理具体措施。

五、精细化管理理论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每个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近年来被广泛引入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精细化管理是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使管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精细化是在现有规范化的程序、环节、部位上的行为或状态等向更精准和细致方向发展,精细化后形成标准化或规定又成为更高层次的规范。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理论基础,制定精细、有效、可行的大学生学业不良预防与矫治教育管理制度措施,把大学生学业不良的预防与矫治工作做精、做细,把此项工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并把此项制度补充到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使此项工作合法化,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履行的职责。

六、预防与矫治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措施

(一)学业不良知识教育的制度措施。为了预防与矫治大学生学业不良,对大学生要进行学业不良的知识的普及教育,从认知层面让学生了解学业不良的相关知识,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学业不良的危害性,时时警示自己。学业不良知识的教育制度化要从学业不良知识内容、实施方法、途径及教育主体、教育对象进行规定。1.教育内容:概念、危害性、特征、表现形式、类型、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特征、行为特征和价值观等。2.教育方法:讲授法、多种形式宣传法、谈话法、案例法等。3.教育途径:专职教师的课前讲解、辅导员、班主任的主题班会、班委会组织主题讨论与交流等。4.教育主体:辅导员、班主任、专职教师及相关教育管理员工。5.教育对象:分为预防对象和矫治对象,预防对象包括学业不良初显者并有发展趋势;矫治对象包括留级生、试读生、多门补考或重修的学生。

(二)学业不良的鉴定制度。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前提是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鉴定,鉴定出学业不良程度,根据学业不良程度进行有针对性教育与管理。学业不良的鉴定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根据其标准来进行判断。学业不良的鉴定是一项动态性工作,根据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给出相应的鉴定结果。学业不良鉴定制度内容包括鉴定标准、鉴定机构、鉴定级别及鉴定的时间规定等。1.鉴定标准: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考试成绩、考勤情况等,根据情况的不同给以鉴定。2.鉴定机构: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班委组成的鉴定机构,定期对班级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鉴定。3.鉴定级别:依据鉴定标准给出相应的级别。4.鉴定时间:每学期组织一次鉴定,鉴定新入学业不良和重新鉴定在教育的学业不良学生的级别。

(三)学业不良的预警制度。对大学生学业实行预警制度,对大学生学业实行动态管理,为学业不良大学生的教育提供准备。大学生学业不良的预警制度包括大学生学业现状分析、学习动力、学习态度等分析,对一些学业表现出学习成绩差、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提出书面的警示,并将书面警示报告寄送家长。

(四)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过程信息化制度。对学业不良大学生的教育要实行教育过程信息化制度,建立学业不良大学生教育过程的记录档案。制度内容包括建立大学生入学前的学业情况、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经济情况、入学后的学习现状、学业不良程度、学业不良原因、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等信息档案。通过教育过程信息化制度可以全面分析学生教育情况及教育效果,为今后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提供素材,为研究者提供第一手原始材料。

(五)自主学习教育管理制度措施。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学业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问题引起的,帮助其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管理自己的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学业不良大学生的自律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因此建立学业不良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自主学习管理制度内容为:自主学习计划、时间、内容汇报制度;自主学习方法的讲授制度;自主学习地点安排制度;自主学习的指导制度;自主学习的检查与督促制度。

(六)监督与督学制度。学业不良大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习问题,学习问题又集中表现在课堂学习上。学业不良学生的课堂学习需要加强管理,督促其学习。建立科学、严密的课堂管理制度是预防与矫治大学生学业不良的有效措施,并将其制度化。

1.学生主体的考勤制度。建立学生主体的考勤专员制度。对学业不良学生中的留级生、试读生及学业不良发展趋势较为严重的学生要进行每节课的精准考勤。从班级中选出学习成绩优秀、责任心强的学生对其考勤,并每天汇报给相关负责人。对学业不良大学生要进行严格的精准考勤,并且及时对其进行提醒与反馈。考勤专员汇总考勤记录,及时报给辅导员、教师及家长。

2.教师主体的考勤制度。建立教师考勤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制度。明确教师考勤的职责,并设计课堂考勤的相关考勤内容,对其进行记录,及时反馈给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教师的职责不仅对其出勤进行监督,而且对其课堂学习进行全面督促与提醒。

(七)学业的微观管理制度。对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学业微观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建立学业微观管理制度。1、学前准备的考查制度。学生的学前预备情况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前预备知识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教育,也就是要因材适教。2、课堂精细管理制度。课堂上教师要对学业不良的学生格外关注,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地给予提醒。3、课后辅导制度。课后要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学业辅导,重点对课堂知识接受、理解情况进行了解,检查作业情况,重点解决存在的问题。4、学业的反馈制度。规定学业不良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定期的反馈,包括学习积极性、学习重点、难点及学习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