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三数学教学设计十篇初三数学教学设计十篇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5:43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篇1

初中数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开发思维的一门学科,也是学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智力的体现。它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提高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如何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呢?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和方法,最有效的手段是做好一份引导学生的教学设计并实施,本文我以全等三角形为例,如何设计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比较简单的部分,掌握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三角形相似及四边形的基础,是做一系列复杂证明题必须掌握的,也是整个几何学习的开端。学好全等三角形能引导学生认真、饶有兴趣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是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⑴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⑵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⑶获取概念

通过前面的引导让学生开动大脑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踊跃的举手,等他们一个个说出自己的答案之后,我就告诉他们新婚却的答案,这样他们就比较深刻的记住了。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

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

2.导入新课

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HBC;将aBC旋转180°得amn,如图1所示。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通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我们得出的结果是结果是:

aBC≌DeF,aBC≌HBC,aBC≌amn.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图1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观察与思考:寻找图1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从而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接下来通过三个列子来加强记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样是学生先思考,然后在黑板上把他们的过程写出来,然后由我来讲。

[例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问题:oCa≌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

将oCa翻折可以使oCa与oBD重合。因为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所以C和B重合,a和D重合。∠C=∠B;∠a=∠D;∠aoC=∠DoB。aC=DB;oa=oD;oC=oB。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和aCD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解:对应角为∠Bae和∠CaD;对应边为aB与aC、ae与aD、Be与CD。

[例3]已知如图aBC≌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这个题就由学生讨论完成。借鉴例2的方法,可以发现∠a=∠a,在两个三角形中∠a的对边分别是BC和De,所以BC和De是一组对应边。而aB与ae显然不重合,所以aB与aD是一组对应边,剩下的aC与ae自然是一组对应边了。再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得∠B与∠D是对应角,∠aCB与∠aeD是对应角。所以说对应边为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

做法二:沿a与BC、De交点o的连线将aBC翻折

180°后,它正好和aDe重合。这时就可找到对应边为: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

3.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1。经过上面的讲解,同学们很轻松就完成了这个练习。

4.课时小结

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总结概括的行为。所以一定要让同学们亲自说出来,从学习委员开始,经过很多人的补充完善,大家七嘴八舌地就很全面地总结了本次课的内容。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第一、从运动角度看

1.翻转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第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中涉及知识的学习难度相对较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了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教师应该从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入手,通过对翻转课堂数学教学设计的合理设计和控制,促进相应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当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完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后,会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应用这种教学方模式后,学生可以获得课堂的决定权。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学科的理论性特点更加明显。教师利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对数学知识产生厌烦情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沟通完成协作学习,同时,教师的引导与评价也会穿插在整个数学课堂中。从本质角度来讲,互动频率的增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进而促进最终教学质量的提升。

(2)学生方面。就学生方面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学生对大部分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3)课堂时间利用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常常存在由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引发的课堂时间浪费问题。这种问题的引发原因包含教学方法的适宜性、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等多种因素。而在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对相关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课堂时间通常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此,学生对初中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这种变化引发了初中数学课堂时间利用率的增加。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点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课前设计部分

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初中数学课前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设计要点:

(1)初中数学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设计的初中数学教学视频是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源之一。为了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视频的设计质量,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加以重视:第一,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教师首先需要对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进行确定。教师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初中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过程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视频设计。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视频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能够保证相关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视频的大致内容之后,教师应该按照上述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数学学习资料的收集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如果该教师同时教几个不同的班级,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所制作的教学视频应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初中数学教学视频的提供,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第三,就初中数学教学视频的制作时间而言,学生对学习内容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范围为十分钟。因此,教师应该将数学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以此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2)初中数学练习题。除了初中数学教学视频之外,练习题同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设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题的内容应该与初中数学教学视频中包含的新知识相符。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练习题难度和题量的适宜性加以重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除了需要完成教师所提供练习题的解答之外,在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视频中的内容时,还应该注重对其中遇到难以理解问题的合理记录。

2.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课堂设计部分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教课堂设计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内容:

(1)设计数学问题。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数学问题的来源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第一,教师根据设计的初中数学教学视频猜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视频中的重点问题。第二,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需要对来自这两种来源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得到最契合初中数学课堂的相关数学问题。

(2)数学问题的独立探究。独立探究环节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之一。相对于教师直接进行讲解的方式而言,学生通过独立探究所习得的数学知识和解决方法更加便于记忆。当学生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之后,在后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

(3)合作学习环节。在课堂设计中,合作学习环节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第三,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实现。在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拓展性数学问题。当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会在学习小组之间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点评。对此,教师需要通过拓展性数学问题的合理设计保证该环节的顺利进行。

(4)交流环节。从本质上讲,交流环节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吸取其他同学所分享学习体会中的有效经验,进而促进班级整体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5)评价环节。该环节位于整个数学教学课堂的最后一个阶段。当数学问题学习和交流环节结束之后,学生应该针对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自评和互评。当学生评价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综合性点评。

三、结论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升课堂时间利用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点主要包含初中数学教学视频、初中数学练习题、设计数学问题、问题独立探究环节、合作学习环节、交流环节以及评价环节。教师需要通过对该模式的有效设计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丽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王培.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李忠渭.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6,01:131.

[4]季春英.浅谈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05:90-91.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篇3

【摘要】很多一线教师苦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困扰,在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探求过程中,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应该要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体地进行研究,本文只是从“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方法的反思”、“课堂教学的反思”三个方面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在阅读此文后,能提出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创新

初中数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已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苦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困扰,在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探求过程中,收效甚微。笔者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从教学反思方面浅谈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创新研究。

一、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教师也能按照新课程标准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在创新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挠着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进程。

1.教学方法仍有待改进。有些老教师因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方法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他们仍以教师的“传授”为课堂主体,而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置于一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体现,其效果仍然是事倍功半。

2.教学模式老套。虽然现代化信息技术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懂如何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计算机、投影仪等“班班通”的教学设施在教学室里成了摆设。老师仍沿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着。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师在教学时无创新性可言,无积极性可言;学生在学习时也无兴趣可言,他们的数学创新能力根本无法挖掘出来。

基于上述的问题,笔者谈谈该如何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反思,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二、加强教学反思,有效提高数学创新教学

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反思,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1.教学设计的反思;2.教学方法的反思;3.课堂教学的反思。

1.教学设计的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会从三维目标的表层意思去设计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具体设计教学内容时却又和此教学目标相违。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公开课时,课前的教学设计如下:先让学生把三角形中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让学生把这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以此来推导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的教学设计完全脱离了学情,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操作,缺乏主动的探究,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无任何必要。所以数学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创新。

其实在此课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去探究这个问题。如下图:

2.教学方法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教学要想有所创新,仍然是“贵在得法”。而要想创新教学方法,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启发教学、探究教学、游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等方法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创新教学。要想运用好这些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学情”调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统筹兼顾、分类推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切实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仍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当通过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启发之后,教师要“乘胜追击”,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促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激烈的讨论,在“争辩”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巩固所学的知识,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培养创新能力;当学生“争辩”完后,教师要及时地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进一步地巩固新知识点。

3.课堂教学的反思。课堂教学的反思是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在此部分的反思中,学生思维过程反思是重中之重。当学生在习题训练时,如果他们的思维方式或思维过程出现了差错,教师要及时地指导他们进行反思,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习题如下:a木条长10cm,b木条长3cm,如果加另一木条和木条a,b组成一三角形,则对第三条木条有什么要求?在这个问题中,绝大数学生能根据“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列出不等式:10+3>x和10-3<x。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反思,从多角度列出不等式。例如,利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性质,还可以列出不等式:3-10<x,x-10<3,10-x<3,x-3<10,3-x<10。由此可见,唯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才能使教与学的创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创新应该要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体地进行研究,本文只是从“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方法的反思”、“课堂教学的反思”三个方面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出!

参考文献

[1]李戈.《如何有效地加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反思》.[J]江西教育2013(08)56—57

[2]喻秋云,黄胜君.《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J]初中数学教学2012(06)13—14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数学;前置作业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前置作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与生本教育理念相契合。前置作业旨在通过教师合理的设计作业内容,通过学生练习既有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力求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

一、生本理念下前置作业的内涵

生本理念下的前置作业值得是教师在讲解新课程的知识前,先设置符合学生能力的知识探究与尝试学习作业。前置作业的内容完全是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整合得出的,在具体的设计上,为了保证前置作业实用性,教师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做到简单、根本、形式开放,以便使学生从以往被动的接受学习解放出来,所以前置作业深受学生的认可与喜爱。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设置数学前置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新课中的相关概念,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这样不但可以缩短教师的讲解时间,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二、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设计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置层次性的前置作业

初中数学前置作业设计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要求教师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内容简单但是却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初中生由于本身认知能力差异,因此知识的掌握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要求教师应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置层次化的前置作业,以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改变传统作业布置“一锅煮”的弊处。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前,教师就可以设计层次性较强的前置作业,比如设置:(1)写一个值为2/3的分数,(2)写一个值为b/a的分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前置作业探究与学习,对分式这一知识获得基础的认识,而对于一些数学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通过设置具有深入探究意义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前置作业的探究与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预习,以便使学生共同完成前置作业,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相互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使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得以夯实

在生本理念下,数学前置作业最终作用于学生,学生自我学习兴趣是前置作业价值提升的关键。因此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上,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且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常常让学生事先熟悉一些数学内容,但是形式化确非常严重,前置作业可有可无,更关注的是后置作业的布置,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前置作业的功能发挥。初中数学的内容大多数的概念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只有掌握数学概念,才能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应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准备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普通)纸板,你能用这4个三角形纸板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把你拼的图形画下来。2.你能通过图形找到等量关系吗?试一试,把你找的等量关系写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推算,由面积相等得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的的内容。

(三)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逐渐掌握数学知识规律

前置作业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探究,能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前置作业的作用,在作业的设计上,应该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数学学习习惯,并且提示学生应使用多样化的方法来完成前置作业,以便培养学生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探索逐渐掌握数学知识规律。

比如教学《矩形的判定》可以设计成:让学生自己画一个矩形,并说明是矩形的理由。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列举法来进行问题的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在前置作业内容的设计上,应避免太抽象、难度太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综合教师的引导与自我思维的拓展,解决教师在前置作业中提出的问题,从而建立对新知识初步的认识,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朝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结语

总之,在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前置作业的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的前置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所以要求初中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及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凤莲.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夏正兴.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118.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篇5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在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始了对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尝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由于数学科目的高难度、高复杂性特点更为明显,学生对个性化数学作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教师必须关注到当前作业化教学的发展方向,立足学校数学作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寻找有效方法,实现个性化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的普及。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个性化作业;教学过程;有效方法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并且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但是,从目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以布置重复性作业为主,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充分注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追求作业完成度而忽视作业质量

由于初中生学习科目多、作业任务繁重,如果数学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后过度追求作业完成度,不仅会压缩学生课下休息的时间,还会让部分学生为了平衡各科作业而选择降低其他科目作业质量或者借助抄作业的方式来走捷径。因此,片面地追求学生作业完成的“量”,而忽视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还会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消极的作用。

(三)以做题为主,缺乏创新

与小学数学教学中简单的定理教学不同,初中数学对学生的能力层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上,引起了数学教师的重点关注;这种能力表现在卷面上就是作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导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偏重考查学生的做题本领,试图借助大量的练习题来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即使有对个性化数学作业的思考,也会由于固定的教学思路和对学生成绩重视而“不敢”创新。以题目为核心的作业布置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学生做题水平的目的,但是长期依靠这种方法会导致学生思维陷入理论的题目之中,造成学生会做题但不会讲题、对课本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的状况。

二、将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一)注重课前检测,巩固夯实已学知识

设计课前检测作业是一种新的预习形式,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学习内容提高预习质量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许多教师对课前检测作业的认识不足,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并未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事实上,课前检测作业不仅有助于预习新的知识,还能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巩固已学知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观察教师所给出的图形中哪些是完全重合的?是全等图形吗?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以及反思,获得全等图形的基本要素,教师由此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在设计课前检测作业时,要注重知识的衔接性,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科学地设计个性化作业内容,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建立健全知识体系。

(二)根据所学相关知识,丰富作业的形式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往往忽视价值、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所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应尝试加强学生自身的情感效益,促使作业的价值优势进行拓展,使其变成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应确保作业内容足够新颖,并且和传统模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其次,作业的设计需要足够灵活,深入问题本身,把握其中的本质;最后,作业设计不能过于充满想象力,必须和所学知识点存在一定的联系。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课程改革,教学活动应当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联系。而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同样需要贯彻这一原则,在设计作业时要基于其自身生活经验,创设一些有趣的作业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意识到数学作业和自己日常生活存在的联系。例如,在完成《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要过于注重题目的“练习功能”,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之中认真观察,找一找自己身边究竟存在哪些几何体,并对其展开全面分析,把握其整体结构,并在次日的学习中,让学生一同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分享自己的个人观点,以此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全面激发,其自身的实践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四)设计配餐作业,兼顾基础性与拓展性

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思维层面的要求也较高。作业设计的题型要有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巩固。这种类型的作业称为基础性作业,这类作业设计的重点要放在对课堂上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上。基础性作业题目的来源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教辅资料或者是二者的整合。但如果只是停留在基础性作业的层面上,就不利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作业设计也要兼顾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智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满足不同思维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作业的层次性。拓展性作业题目的设计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横向拓展、纵向拓展,也可以是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拓展。通过这类题目的训练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这类作业的题型可以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形成的题组,让学生切身感悟数学的灵活多变性。

三、结语

综上所言,个性化作业涵盖了“个性”与“作业”两个重点内容,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到不同作业形式的积极作用,又要关注到作业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契合程度,用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数学作业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后的延伸,在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下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有效地将个性化作业设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当合理设计,提升其个性化特点,只有这样,学生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才能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篇6

一、新课程下开展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开展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对于中学阶段学生培养认识不断发生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应试教育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正是在如此形势下,教育部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学应是在结合教学对象以及内容基础上进行的生动、活泼、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过程.而结合实践来看,初中数学教学要想达到新课程所提出的这一要求,唯有通过开展情境教学设计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开展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要求

受诸如应试教育、中考升学压力等众多因素所影响,初中数学长期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一言堂”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否认这些方式确实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学生思想、社会对于教育培养人才认识等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等缺点便被无限放大,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其教学质量出现下降,而事实也证明这一点.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设计可以使得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并围绕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如此一来可以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借助于该环境实现提升.

二、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探究

由上文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下开展初中数学情景教学设计不但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所需,同时更是提升其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因而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做好情境教学设计工作.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设置悬念式情境教学设计

结合实践来看,要想构建其良好的初中数学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开头是不可或缺的,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设置悬念情境导入的方式.悬念以其富有神秘性而令人产生急切的想知道其结果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因而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悬念的这一特性,通过采取设置悬念的情境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教学的兴趣,同时也会使得他们能够在疑中生趣而产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例如在数学乘方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向学生提问珠穆朗玛峰高度多少呀,在得出正确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后,教师又可以向学生提问,给你们一张厚度为1毫米并且足够大的纸张,把这个纸张对折一次厚度就变成2毫米了,对折两次纸张厚度变成4毫米,那么我们要想把这个纸板到达珠穆朗玛峰那么高,要对折多少次啊?之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点几位同学将其认为对折次数写在黑板上.此时教师先不公布答案而告诉学生要想知道正确答案,等下认真听课就知道怎么算正确的答案了.教师通过这样设置悬念式情境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带着巨大的兴趣进入到乘方的学习中去.随后在乘方的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之前写答案的同学再到黑板计算一下正确的纸张对折次数.

2.实验式情境教学设计

除了设置悬念外,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也可以采取实验式情境教学设计.初中生受年龄学习特征的影响,他们往往对于动手的项目兴趣度极高,而实验式情境教学设计正是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在新课教学开始前的数学实验,让他们得以亲自动手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以及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实验式情境教学设计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在教学中采取实验式的情境导入法.例如在垂直于弦的直径这一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圆规和剪刀制作出一个圆形的纸片,随后让学生随便对折纸片,然后打开看圆是不是都被对折线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从而让学生先了解对称的概念.其后,教师让学生先在纸片上画出一条弦与垂直于该弦的直径,紧接着让他们按直径将纸片对折,之后引导他们看图形中相等的线段、弧.通过这样使得学生亲自动手探索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方式,不但可以让他们能够在该知识点教学前通过实验探索到该知识点的一些性质,同时也为接下来具体内容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55-02

一、前言

数学是属于工具性学科,具有一定生活特征,对此,数学也应该围绕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服务,并且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初中数学教学也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为目标。所以初中数学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通过特定场景的设计,将学生情绪给带动起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锻炼其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以及掌握教学的内容。

二、情景教学法的概述

情景教学法是初级教学当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有目的的创建特定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引入其中,充分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某种情绪,培养其创新型思维以及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让学生获取知识的目的,让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能够让学生的心理机理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方法。

三、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情景教学法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情景教学认识不足

就目前我国初中教学的情况看来,有很多的教师对于数学情景教学了解还不够深入,仅仅是把情景教学当做是进行数学课题教学的“引子”,是作为学术习题训练以及知识讲授的事前铺垫,这就导致情景教学没有办法得到全面的落实,不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同时,在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应用情景教学的主观意识,主要当中虽然有部分原因是来源于课程,但是教师意识淡薄也是主要原因,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没有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和结合,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学情景设计的质量普遍较低

就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况看来,很多的课堂教学设计都是基于现有课本进行的,新课程也出了“最大化的利用教材”的观念,但是在目前教师对教学情境设计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全完依附于教材进行情境设计,一种是彻底脱离教材进行教学设计,通常情况下,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情境设计能够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并不是教材上面的所有教学情境能够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因为每个地方以及每个学生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对此,这就给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书需要能够独立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并且教学情景设计的内容不能够和教学内容完全相符,并且还应该注意教师和学生应该适当的应用教学情景设计,借此防止在经过多次的初中数学教学情景设置之后,重点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被教学情景设计所淹没,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四、我国初中教学情景设计当中的相关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初中教学情景设计一定要注意其挑战性以及趣味性,在课堂情景设计的时候增加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人情,并且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感受,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情景设计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生活特性,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在进行教学情景设计的时候,应该和学生实际情况情况相结合,并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教师在讲解《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时候,设计现在工厂要做一批正方体墨水包装纸盒,然后让学生进行裁剪,在裁剪完成之后,让学生拿着正方体墨水纸盒的平面图上台进行展示,让其把自己裁剪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使得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从而激发出学生本节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设计极有开放性的教学情景

传统教育模式就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然而通过有效的课堂情景设计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教学情景设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加是促进学生和教师交流的过程,能够在中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比如:教师在教授《黄金分割点》的时候,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人体比例图),然后让学生讨论人身体各个部分的比例,最后指出人体身上的黄金分割点在哪里,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到黄金分割点的比例。并且教师还能够在网上给出其他有关黄金分割点的图,和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随时关注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三)增加课堂情景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进行课堂社设计时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关注,比如:教师在讲解《沟谷定理》的时候,就将“赵爽炫图”展示给学生看,并且介绍此图和勾股定理的联系,并且引出西方学者为了庆祝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件事,还杀了百头牛来宴请宾客,所以勾股定理也被叫做“百牛定理”,是体现的直角三角形的关系,通过典故的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结束语

情景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别的一些教学方法相比较,情景教学法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能够带给学生较为切实的感受,在教师的设计的教学情景当中,学生不仅仅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并且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挺海.探析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9):122.

[2]朱雪梅.初中数学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8):104-105.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篇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多媒体把抽象转化为直观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2.运用多媒体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很好地体现,我们可以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3.运用多媒体可以表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初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运用多媒体更好的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每一位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对课件交互性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将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5.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

7.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

初中数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知识点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制作成动画,突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量变是如何引起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从而让学生领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还强化了学生对点与圆、点到直线的距离、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

8.运用多媒体可以建立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如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制作多媒体

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初中一年级有理数运算的训练课中,学生算对时给出一个笑脸动画,算错时给出一个哭脸动画,并要求学生重新计算。初二时,我们的课件设计就应该着重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设计课件中加入演示几何分析证明过程。初三时,利用课件制作图表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如在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小结时,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将有关知识综合起来。

2.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包括具备准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正确的空间观念、运用数学方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本身的特点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在运算能力的培养方面,利用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运算,使学生的运算在计算机的引导下得到提高;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动画演示,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各种几何体是如何从实际生活中抽象而来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观念;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意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离不开计算机的,如果我们在课件设计时,脱离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因计算机知识的障碍而不能完成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制作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步骤

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要素,可以说没有课件就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模式,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例题等内容分成许多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照初中数学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来安排。要注意课件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诊断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提供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创建多种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设计过程可遵循下述策略。

1.课件目标分析

课件目标分析要完成的任务是需求分析,即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课件的任务不外乎是完成一种数学的教学和训练,所以在确定所设计课件的目标时,应对教学目的、教学用途和教学环境提出明确的要求。主要包括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目的分析。

2.教学设计

要使制作的课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是课件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定课件设计的基本策略与课件的结构,选择课件的教学模式和课件使用的媒体。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是;①教学单元的划分;②确定课件的设计策略(常用的设计策略有:面向问题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程序的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理论的课件设计策略、面向学习者特性的课件设计策略);③课件结构设计(常用的课件结构有帧型结构、生成型结构、数据库型结构和智能型结构);④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包括新概念的引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模式往往也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个课件中。

3.课件系统分析

如何将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灵活多样的加以表达,通过课件系统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课件表现形式有机的统一,从而发挥计算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优势。这些就是课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此外还包括总体风格设计、封面设计。屏幕界面设计、交互方式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超文本结构设计等。

4.教学单元的设计

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在将总体内容划分成大的“教学块”之后,再对每一块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知识单元的划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等,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脚本的编写。它包括知识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模式的选择、知识点表示的媒体选择及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和表现顺序的安排。

5.脚本设计

脚本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规范的脚本对于保证课件质量水平,提高课件开发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好的脚本应该体现课件设计的教学思想,使得计算机课件在技巧的实现和功能的具备上符合教学的目的和需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脚本有文字说明和图片两种类型。脚本设计通常包括编号(或文件名)、屏幕内容设计、跳转关系设计、解说配音设计和呈现说明。

6.课件制作的实现

课件制作的实现分为素材准备制作和整体课件的制作两个阶段。根据脚本的要求,必须对课件所需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和制作,可以在现有的素材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制作。根据脚本的要求,使用相应的课件开放工具,完成整体课件的制作。开发课件使用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编程语言、课件著作工具和积件系统。编程语言可以开发出具有一定智能、运行速度快的课件,具有开发灵活、功能强大等优质,但由于编程语言没有广泛集成多媒体的特征,而且对开发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课件著作工具是指用来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工具,具有制作方便、设计简便和可靠性强的特点,但在结构上受统一限制的影响,导致课件的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受到局限。积件系统是创作人员利用现有的积件库,不需要编程,只要按照脚本的要求从积件库中选取所需的积件,或制作新的积件,其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但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充实的积件库,目前已有积件系统面市了。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新课标教育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进一步强调了数学课程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撼动的地位,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构建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体系,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w习习惯和数学素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创新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新课标提倡的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评价等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应用学科,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职责,能够与时俱进,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就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本质而言,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目标,同任务整合在一起,由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目标和需求,设计教学大纲,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应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来保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总的说来,教师所设计的任务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隐藏在任务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自主探究,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转变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整合旧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更加符合新课标教育改革理念,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目的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丰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储备,锻炼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以任务为表现形式,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从名称来看,主要是以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任务设计需要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需要,以此作为关键内容,任务设计合理与否,都将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能否有序开展,为实现教学目标带来一定阻碍。由此,任务设计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能否有序开展的关键点,所以教师应仅仅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任务,保证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由众多小的学习目标组成,每一个小的学习目标都是通过任务来实现。所以教学任务设计需要更具层次感,由浅入深,主机完成任务目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会感到成功的喜悦,精神上获得满足,从而增加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2]。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三角形的图片,联系实际生活寻找三角形,在这任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创设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以此为任务开展探索过程。

(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并非是教师向学生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自护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学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获取新信息,同认知结构相互作用,整合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但是初中学生由于自身年龄阶段特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过于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如果想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例如,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设置任务,学生利用学具中的塑料棒组成任意三角形,测量三边的长度。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利用所学知识来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差和第三边关系[3]。由此看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帮助。所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调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只有充分明晰这种概念,才能保证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内容,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初中数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基础课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为了更为合理有效的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任务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突显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优越性,以求更好的在教学活动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肖能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工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题方法变题技术

运用变题方法和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符合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变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初中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近年来,数学变题方法和技术研究成为数学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只有让初中生找到学习数学的新途径,才能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积极提高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式,倡导从题目变形中挖掘解题技巧,给初中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初中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本文根据实际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初中数学变题方法和技术,为数学同仁提供教学参考。

一、设置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快速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有效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探究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笔者对一题多解有两种解释:第一,同一个问题用不同方法和途径解决;第二,同一个问题,其结论是多种的和开放的。无论哪种题型,都有利于初中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全体初中生共同进步。为了强化学生对初中数学证明题的理解和掌握,我设计了如下证明题:如图,RtΔaBC中,∠aCB=90°,CDaB于D,aF平分∠CaB,交CD于e,交CB于F。求证:Ce=CF。

方法一:因为∠aCB=90°,所以∠CaB+∠B=180°-90°=90°,又因为CDaB,所以∠CDa=90°,∠CaB+∠aCD=180°-90°=90°,∠B=∠aCD,因为∠CeF==∠aCD+∠CaF,∠CFe=∠B+∠FaB,aF平分∠CaB,所以∠CaF=∠FaB,∠CeF=∠CFe,Ce=CF。

方法二:因为∠aCB=90°,所以∠CFa=180°-∠aCB-∠CaF=180°-90°-∠CaF=90°-∠CaF。因为CDaB,所以∠CDa=90°。又因为∠CeF=∠aCD=180°-∠CDa-∠FaB=180°-90°-∠FaB=90°-∠FaB。因为aF平分∠CaB,所以∠CaF=∠FaB,∠CeF=∠CFa,Ce=CF。通过对上题的讲解与分析,初中生掌握多种证明题解题方式,逐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数学题能快速解答,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二、注重一法多用变题方法,鼓励灵活掌握知识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主要考查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或者创新,将一种数学方法应用到多个数学习题解答中,促进初中生更灵活自如地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技能。同时遵循初中生认知水平,恰当变换题目条件或者结论,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如讲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常用的解法是配方法,配方法是初中数学题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方法,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应用到。我进行了一法多用训练,旨在提升初中生的解题效率,促进初中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我设计了如下试题:运用配方法解方程x-3x-1=0。初中生经过分析和探究解出:x-3x=1,x-3x+()=1+(),(x-)=,x-=±,x=,x=;用配方法分解因式x+4x+3。初中生经过讨论和尝试解出:x+4x+3=x+4x+4-1=(x+2)-1=(x+2+1)(x+2-1)=(x+3)(x+1);用配方法化简根式-。这道题表面看上去比较复杂,其实只要初中生能理清思路,很快就能找出解题方法。-=-==-2。经过长期训练,初中生越来越喜欢数学课,在数学课上积极举手发言,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三、挖掘数形图形变换技巧,锻炼思维的广阔性

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我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挖掘初中生潜力,将数形结合思想和图形变换技巧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初中生课堂参与度,锻炼初中生思维方式,促进初中生更好地掌握变式题解答策略,避免在考试中不知道从何入手,为中考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是静态的,思维是活动的,只有初中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题时才能做到思维活跃。如讲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时,我先以常见试题引入: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比是3:4,斜边长是20,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我给初中生进行思路点拨: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的比值和第三边的长度,求面积,可以先通过比值设未知数,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进而求面积。解:设此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是3x,4x,根据题意得(3x)+(4x)=20,化简得x=16,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2×16=96。为了激发初中生创新意识,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我设计了三组变题训练:(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求它的面积?(2)直角三角形周长为12cm,斜边长为5cm,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3)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n+1,n+2,n+3,求n?

四、避免随意和盲目的变换,结合学生实际需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加强数学变题方法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需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避免随意和盲目变换题型,对初中生造成困扰。初中生学习时要加强对数学定义、公式、定理和规则的掌握,认真做好归纳和总结,使解题思路更清晰。如讲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时,实际教学中有一些初中数学教师过于追求创新和变题,忽视初中生的实际水平,出的数学练习题超过初中生理解范围,给初中生学习一次函数带来阻碍。我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次函数的知识。为了促使初中生正确掌握学习一次函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待定系数法等,我进行了变题训练:某学校需刻录一些电脑光盘,若到电脑公司刻录,每张需8元,若学校自刻,除租用刻录机120元外,每张还需成本4元,问这些光盘是到电脑公司刻录,还是学校自己刻,费用较省?

参考文献:

[1]关果萍.初中数学习题变式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