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品检测方法十篇化学品检测方法十篇

化学品检测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58

化学品检测方法篇1

【关键词】中药保健品;化学药物;检测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百姓更加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保健品于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品之一,而中药保健品由于其良好的保健药用功能,更加引起人们的青睐。在保健品市场中,中药保健品市场的规模和品种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从普通营养保健品到中高档滋补保健品层出不穷。 但是,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中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一些化学药品,这不仅扰乱了保健品市场的良性发展,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对这些非法添加的化学药品进行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测非常重要。本文简介了近年来常用的一些检测方法。

1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也用于跟踪反应进程。从50年展起来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在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中药保健品中经常非法添加西地那非和硫代西地那非等具有增强男性作用的药品,鲁艺等利用薄层色谱法快速检测分析出了这类成分的存在[1]。中药保健品苦瓜素胶囊所标示的保健功能为调节血糖、恢复平衡、控制并发、修复胰岛等作用。但是,葛海生等利用薄层色谱法从中检测出了格列本脲(又名优降糖,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存在[2]。

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迅速等方面的优点,近二三十年,被广泛用于化工、药品、环境等分析检测领域。相对于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定量分析方面更加准确可靠。郭瑞锋等[3]考察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中药保健品中的激素类西药成分,包括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曲安奈德等10种成分。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准确可靠的检测出这些成分的存在。近年来,许多不法厂商为提高疗效,在中药保健品中添加镇静催眠药,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险。姚羽等[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检测5种抗组胺药物(氯苯那敏、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盐酸赛庚啶和盐酸羟嗪)的方法。金鹏飞等[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对苯巴比妥、咪达唑仑、艾司唑仑、奥沙西泮、硝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和地西泮共8种镇静催眠类药物成分的检查方法。

3 液质联用法

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的优势在于分离,质谱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及相对分子质量。它们都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特点。因此,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大大的提高对样品的分析检测能力。

高血压病是一种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在中药保健品中违禁加入化学降压药,使其符合广告所宣传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普通患者无法识别,经常在不知情下服用而没有对证治疗,甚至随意增减用量,忽略药物的不良作用,从而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曲伟[6]利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建立了快速、准确地检出保健品口服液中是否含有西药成分硝苯地平的检测方法。高青等[7] 采用梯度洗脱的液相分离方法,并选择质谱正负离子全扫描方式建立了对中药保健品中存在的具有降压作用的西药成分氢氯噻嗪、吲哒帕胺、氯沙坦钾、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索地平、非洛地平、利血平等10种药物的检测方法,而且检测灵敏度达到1~80 ng。

糖尿病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们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往往喜欢使用一些中药保健品来协助治疗。然而,在中药保健食品中常常非法添加各种降糖化学药物,患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大量服用,结果很容易引起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消化道反应、肝脏损害等,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有关学者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对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罗格列酮、盐酸吡格列酮、格列吡嗪、甲苯磺丁脲、格列奇特、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瑞格列奈等10余种常用降糖药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而且该方法的检测灵敏高[8-10]。

随着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超高压液相色谱由于具有分离效率更高、分析时间更短、灵敏度更高等的优点逐渐在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与质谱联用技术在分析检测中药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优势也得到了体现。有关学者利用这一技术对中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的激素类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以及降糖类药物进行了快速分析检测的研究。

4 结语

《国家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中指出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它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但可以声称具有保健功能,而且保健食品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但是,这些违规添加的化学药品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给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如何有效的监管、检测这些保健品的安全性是医药工作者和医药管理部门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鲁艺, 邬晓鸥, 梁智渊, 等. 中药制剂及保健品中添加硫代西地那非的检测方法研究. 药物分析杂质, 2010, 30(10): 1861-1864.

[2] 葛海生, 于玲, 杜华霜, 等. 中药保健品苦瓜素胶囊中非法添加格列本脲的快速检测方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4): 22-25.

[3] 郭瑞锋, 郄冰冰, 何建峰.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中药保健品中的激素类西药成分. 中国药业, 2007, 16(5): 23-24.

[4] 姚羽, 田颂九, 张正行, 等. 中成药及中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抗组胺药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 9(8): 720-721.

[5] 金鹏飞, 王志宏, 王伟夫, 等. 高效液相色谱检查中药及保健品中添加苯巴比妥等8种镇静催眠药的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6): 462-466.

[6] 曲伟. HpLC-mS/mS法检出中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的硝苯地平. 中外医疗, 2010, (11): 128.

[7] 高青, 张喆, 戴红, 等. 中药制剂及保健品中违禁添加降压药物的LC-mS/mS定性检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7, 38(5): 364-367.

[8] 张翠英, 李振国, 徐金玲. 中药制剂及保健品中违禁添加7种降糖药物的LC-mS/mS定性检测. 中国药学杂志, 2008, 43(9): 707-709.

化学品检测方法篇2

【关键词】食品检测;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国家食品质检部门加大了食品检查力度,运用高标准食品检测技术保证食品安全。食品企业选择应用快捷、高效的检测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对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

1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类型

1.1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在食品加工行业,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效保障了食品生产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基本原理为:基于传感器的信息传递作用,获取食品成分结构信息,通过数据模型转化,将食品成分信息输出,并保存在电子计算机中[1]。运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食品检测方可以快速分析出食品内所含的有害物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定量检测的特征和广泛的应用空间,是目前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食品检测人员在运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时,需要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因此食品检测人员要提升检测效率,简化操作流程。由于现场检测工作涉及不同的食品生产车间,所以现场检测技术需要运用轻便的设备,以便检测人员能够在不同的条件和空间下进行食品安全检测。

1.2实验室快速食品检测技术

食品检测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检测工作提供了优良的检测资源和检测条件。在这一环境下检测人员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检测方式[2]。定量检测要求检测人员确定目标物质含量,定性检测要求检测人员分析样品内不同物质构成。为了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检测人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取食品检测样品,一方面要保证待检样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满足所有食品的检测需求;另一方面,样品的选取要充分反映食品的质量。基于实验室环境开展实验室快速识别检测工作,检测人员可以运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设备,使检测的专业性和精准度大大提升。针对食品检测部门提出的高要求检测任务,经常会用到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的结构以及物质含量进行分析。

1.3远程快速检测技术

在食品检测工作之中,部分检测无法在食品生产的现场进行,此时检测人员就可以通过远程快速检测技术实现对食品进行检测。远程快速检测技术依托无线网络展开,通过无线网进行信息传输,终端设备运用了便携式光谱技术,确保现场检测信息可以快速发送至远端处理中心,待远端处理中心接收到数据信息后便可及时对检测样本的物质构成以及数量级别进行分析。远程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完备的系统,其终端设备携带较为方便。激光是远程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检测人员不需要与被检测食品进行亲密接触,检测期间不存在食品污染问题。诸多食品生产厂商以及质检部门均运用了远程快速检测技术,提升食品检测的效率。

1.4免疫分析技术

在进行免疫分析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检测人员主要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来进行有效识别,将此作为主要的依据来进行日常检测。在实际检测时需要利用这一技术来放大其中的结合体,通过肉眼或仪器设备来观察最终的检测结果,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蔬菜和水果等食品的检测,尤其在农药检测方面的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免疫分析技术具备较强的灵敏度,可有效地提高整体检测效果。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不仅使整个技术方案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还能快速发现在检测中所产生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整个检测工作的效果。检测过程中无需使用特殊的仪器设备就能够完成检测任务,并且可以通过标记抗原抗体来进行日常的检测,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

1.5免疫标记法

免疫标记法本身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强,主要是利用荧光素和电子致密物质来进行有效检测。在抗体反应之后,能够通过肉眼来进行识别。目前较为常见的方法为荧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避免对后续检测工作造成影响。

1.6化学比色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仪器设备和判定试纸按照不同的颜色进行样品的定性分析。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先让食品样品接触试纸,然后根据试纸的变化来判断食品中的相关成分。在现阶段进行蔬菜水果检测时能够通过这一方法检测其中是否含有有机磷等相关物质。在实际检测时还要配合微型检测仪器来进行日常操作。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检测效果。

1.7酶抑制技术

这一技术方案操作非常简单,整个检测时间较短,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可以快速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含有农药残留物。该技术是利用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物质能够产生一定反应的原理而实现对农残的检测。运用这项技术能够检测洋葱和大蒜等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在检测之前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减少假阳性问题的出现,并且还需要筛选高素质人员来负责日常的检测,避免各种干扰问题的发生,从而使最终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1.8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在当前快速检测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项技术,其应用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精准度,通常用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先将检测样品和相应的分子识别元件进行特异性结合,之后再根据最终的放大反应转换成电信号,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整个操作非常便捷,并且节约了大量时间,是最佳的快速检测技术。

1.9纳米材料检测技术

纳米材料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纳米材料来检测食品,凭借纳米材料本身的优势快速完成当前的检测工作。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体积小和声光电等众多的性能优势,所以该检测技术成本较低,适合于大规模的检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要选择正确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并且配合纳米材料本身的碳纳米管完成当前的检测任务。通过胶体金试纸条和电化学传感器进行检测时,可以配合传感器的应用功能检测食品中的生物酶素以及违禁添加物等。该技术在当前食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10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衍生的新型技术,其有效提高了整体检测效率,并且还有助于充分发挥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本身的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完成当前的检测任务。电化学传感器的类型丰富多样,其中纳米材料传感器的技术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了纳米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研发出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有效地提高整体检测效果。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完成化学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免疫学检测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的相互融合。这一技术方案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其在我国食品检验中的优势已被充分证明,并且被逐渐推广成为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该技术方案的应用要点,根据食品检测的相关要求进行日常检测,并且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但是这一技术方案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该技术还有待完善。

2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

2.1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工作原理

在实际食品检测工作之中,检测人员需要了解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明晰检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依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可以对食品进行检测,并对食品进行分类,运用分类检测的方法可以提升食品检测速度。分类检测工作对检测设备以及仪器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常见的检测仪为小型质谱仪,这类仪器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精准度高的特征[3]。小型质谱仪因其多样化的检测功能,在现场食品检测工作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食品快速检测时,检测人员还可以运用生物传感器分析方法。生物传感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灵活性,常被用于蔬菜、水果等食品中农药含量检测。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通过酶传感器或免疫传感器实现对食物农残的检测。酶传感器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标靶酶活性,明确食物内农药残留含量。随着技术不断更新,研究人员现已研发出光导纤维免疫传感器,通过这一传感器检测人员可以对全类型农药残留含量进行检测。

2.2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体操作

针对食品内药物残留,食品检测人员需要运用快速检测技术明确药物成分,分析药物含量,可以选择免疫分析法或仪器分析法[4]。通过免疫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药物残留量,按照检测项目可分为荧光免疫法、酶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其中酶免疫法在食品农药类检测方面保持了较高的精确度,而仪器分析法则要求检测人员运用专业设备检测食品农药残留量,其检测效率高,但检测设备携带困难,不利于现场检测工作的开展。随着食品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人员还可以结合分光度计使用酶抑制法。根据检测环节颜色的变化分析计算食品酶抑制率,获取食品农药残留数据信息。该检测方法不会被食品所含水分及碳水化合物影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传统食品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对食品内微生物的检测是通过富集培养微生物鉴定样品生化指标,了解食品内微生物种类以及含量。这类检测方法耗时较长,而且会产生检测误差,在实际应用中效率较低。随着技术的发展,检测人员运用快速检测技术,包括显微镜观察法、电镜染色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这些快速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高、检测质量高,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运用最为广泛。检测人员还可以运用扩增核酸技术检测食品内微生物含量,该技术耗时较短,依托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一些食品中通常会添加添加剂,以此来达到提味和增色的效果,但是如果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可以选择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进行有效检测,从而使食品安全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在具体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气相色谱检测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该方法检测效率较高,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对检测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多,因此需要选择高素质人员来负责现场的检测,保证得出结论的精准性。但是这一方法在实际检测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无法检测出多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应用范围较为狭窄。因此在实际检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避免对后续检测工作造成干扰。

3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食品生产企业需要运用科学检测技术,保证出厂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方需要运用快速检测技术,避免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食品技术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研究部门通过技术研发,创新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提升检测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巧玲,马文萃.浅谈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6(18):37.

[2]杨丽兵,韩业祥.浅谈快速检测技术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15):160-161.

[3]杨华.浅谈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发展[J].中国食品,2019(1):171.

化学品检测方法篇3

关键词:产品质量;检验;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也如雨后春笋,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诚然,国内外经济技术的不断交流,是完善和发展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内容。其中,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检验标准和检验结果,对产品质量检测而言,会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故此,掌握正确的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对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产品质量检验概述

在经济领域中,产品质量一般是指设计质量、适用性质量和符合性质量等。较早对产品质量的定义主要是突出产品的存在,后来标准化成了工业生产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工业领域中,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符合标准规范的程度。产品质量是产品的性能在使用方面以及商品价值的表现,也是商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产品质量检验就是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和实验方法,对产品的各项特性进行检测,从而获取产品的各项质量特性,取得科学的检验数据,从而出具科学合理的技术报告和结论。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检验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及稳定。

二、产品质量检验方法

(一)必须用正确合理的抽样检测

产品质量检验技术中的抽样检测,是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的基本工序之一,对产品质量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产品检测的过程中,如果抽取的产品样品不能够代表全部的产品成分,这样就不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检测数据就会出现偏差,所以,在产品抽样的过程中,检测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对产品进行正确合理的抽样。

1.选用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熟练产品检测的抽样标准以及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的抽样人员,对产品进行正确合理的质量检测。同时,选用的抽样人员一定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对抽样工作要认真负责。

2.抽样人员要认真填写抽样表单。抽样表单是质量检测机构在对产品进行检测之后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也是对检验结果进行监督的重要材料。所以,抽样表单的填写必须整洁完整,内容真实,同时抽样表单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填写。

3.产品抽样的数量必须合理。产品抽样数量不能够随意的增加,特别是生活用品和消费品;抽样的数量不能少于规定的要求,否则就不会满足产品检验的要求,或者是产品检验的结果不能够代表检验的质量水平,这样会影响产品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必须加强其他产品质量检验方法

产品质量检验大体可以分为五种:感官检验方法、物理检验方法、化学检验方法、产品试验方法以及微生物检验法。

1.感官检验方法是产品质量检验中最基本的方法。感官检验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检验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这些产品主要是包括一些日常用品中的食品、粮食、营养品等。主要的判断标准有食品的色泽、口感、组织、食用油的透明度、建筑材料的尺寸、大小等。感官检验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的效率,其缺点就是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当的后果。

2.物理检验方法也是产品质量检验中的重要方法。物理检验方法指的是通过对产品在物理条件下体现的各种性能的研究和测量,从而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深入的认识。一般情况下,物理检验方法分为三类:一是物理量检验方法。物理量是产品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产品的物理量主要包括产品重量、密度、导电量、功率、产品电压等多个方面;二是产品的几何量检验。产品的几何量主要是指产品所独有的长、宽、高等性质;第三是产品的机械性能检验。产品的机械性能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的抗拉程度、抗压力程度、抗冲击程度以及抗磨性等等。

3.化学检测方法也是产品质量检验中的重要一部分,它又被称之为化学分析方法。它主要是通过产品的化学反应来检验产品的最终质量,因为有些产品的某些特性只有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够体现出来。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通过化学仪器能够检测化学性质,能够深入到产品的内部检测到产品的质量问题。化学检测方法包括两个方面:化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还分为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除此之外,化学检测方法还包括仪器分析方法,通过化学仪器来检测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检测产品质量中的优劣。

4.微生物检验方法指的是对部分产品,一般是指日常食用品的细菌污染进行检验,也可以称之为卫生检验。对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进行卫生标准检验,是能够严格控制细菌污染、防止各种有害病原微生物侵人人身体,避免造成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的重要手段。微生物检验方法一般包括细菌总数检验、霉菌总数检验、大肠杆菌检验、食用中毒菌的检验等。

5.产品试验法也是产品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产品试验法指的是为了保证产品的实用性,规定对一个或者是一类产品应该符合的技术要求。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每项技术要求根据其可检验性原则都要规定相应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环境试验、常规试验、抽样试验以及特殊试验。环境试验是指商品在自然环境中用人工模拟的工作条件进行试验,这样能够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定。常规实验也称之为出厂试验,主要是在产品出厂之前对产品的材料和加工进行质量检测,从而测定产品的整体性能;抽样试验。

化学品检测方法篇4

【关键词】食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现目前,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中,主要的一项检测技术就是理化检车,该检测技术在实际使用后,能够在2个小时之内就迅速的得到较为精确的检测结果。并且,在当前科技技术持续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这一类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作为核心检测技术的发展最为循序。而目前使用较为频繁并且技术主要是以下几个:快速检验纸片法、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化学比色法、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下文主要针对食品检测技术中的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快速检验纸片法

目前已经有许多微生物检测纸片,可分别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纸片快速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好。如用大肠菌群快检纸片检测餐具的表面,操作简便、快速、省料,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发酵法符合率高。霉菌快速检测纸片采用25℃或36℃生化培养箱培养48h就可以观察结果,能够准确、快速地反映食品中霉菌的实际污染情况。纸片法与国标法在霉菌检出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且菌落典型,易判定。纸片荧光法利用细菌产生某些代谢酶或代谢产物的特点而建立的一种酶——底物反应法。只需检测食品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有关酶的活性,将荧光产物在365nm紫外光下观察即可。同时纸片可高压灭菌处理,4℃保存,简化了实验准备、操作和判断。

2.免疫学技术

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再辅以免疫放大技术来鉴别细菌。免疫方法的优点是样品在进行选择性增菌后,不需分离,即可采用免疫技术进行筛选。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所以该方法的种类特别多,目前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主要有免疫磁珠分离法、免疫力检测试剂条、免疫乳胶试剂、免疫酶技术、免疫深沉法或免疫色谱法等。由于免疫法有较高灵敏度,样品经增菌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检出度,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反应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如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可有效地收集、浓缩大量样品中的少量病原微生物,为研究tDH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应用价值。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用于迅速检测沙门氏菌,将抗沙门氏菌多抗用抗原吸收法封闭与其他肠道杆菌的交叉反应,标记胶体金溶胶制成探针,采用多膜复合的方法制成免疫层析条,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3.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pCR技术检测细菌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细遗传物质中各菌属菌种高度保守的核酸序列,设计出相关引物,对提取到的细菌核酸片段进行扩增,进而用凝胶电泳和紫外核酸检测仪观察扩增结果。从pCR扩增开始到得出实验结果一般仅需2~4h,再加上富集的时间,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控制在24h之内。这些技术都能够产生出极为精确的检测结果,并且利用这类方式所获得的检测结果能够促使检测结果的判定更加精确。

4.化学比色法

一般的仪器分析法和化学比色分析法相比较而言,远不如化学比色分析法的成本低,并且该检测方式的实际操作流程相对简捷,检测的结果也更为直观,在经过一次使用之后便直接丢弃,并不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维修,专一度高,灵敏度高,该方式极其适合被使用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来。所以,就目前来看,该技术的发展速度较为迅速。而在使用化学比色方法的过程中,其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试纸和检测剂,这两者都是能够快速对特定物质产生相应变化的待测物质,在进行检测完成并且发生变化之后,其纸条便可以使用比色卡来进行对比,从而在其中找出具体的变量。在当前检测仪器持续不断发展、提升的情况下,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型便携仪器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提升。

5.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可以说是20世纪末所发明出来的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科技技术,该技术中融合了化学、计算机、物理、生物等各个尖端学科,大量尖端技术的融合促使其有着极其精确的检测结果。并且在使用该技术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能够一次性就得到丰富的检测信息,这使得生物芯片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生命科学领域中极其热门的一项热点技术。该技术在实际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都是直接通过微阵列的方式来对多种不同的配体进行固定,并且使用特殊的标记物质对实其中所涉及到的基因、抗体等进行标记,从而利用整个检测过程中各个不同配体之间的反应和特异性相结合的靶分子,利用极其特殊的装置对靶物质进行相应的检测。而根据生物芯片自身的运作原理不同,可以将生物芯片分为以下几种:基因芯片、蛋白芯片、芯片实验室等等。

6.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元件自身有着较高的专一性,能够对特定物质的具体浓度进行迅速检测的装置。并且和以往传统的离线分析、化学传感技术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之后,能够明显的发现生物传感器自身有着极大的优势,例如成本低、微型化、编写、稳定、灵敏等方面的特性,所以,该项设备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农药残留、添加剂、微生物等方面的检测工作中并且获得了极为良好的检测结果。

7.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

随着与检测技术相关的各种配套装备的不断发展,近几年针对食品安全的检测车使以前无法应用到现场的一些检测方法得到进一步应用,车载色谱质谱联用仪主要有主机、顶空设备、采样探头和专用笔记本电脑四部分组成,他的优点是可以较快的检测到极低的污染,并能分析污染物质的化学成分,而且与仪器相配套的笔记本电脑里还储存有两千种有害化合物的分析材料,可以针对检测的物质立即从电脑里调出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选取处置方法。

8.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食品自身所具有的安全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说我国目前已经针对这方面的问题采取了一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但是仍然无法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性,就应当持续不断的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逐渐完善这一检测机制,这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

【参考文献】

[1]汪琦.食品中霉菌检测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

化学品检测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S18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133217

概述

最近几年以来,人们经常会听到各种食品安全事故,这种不好的现象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检测,从而推进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技术起到了极为关键的功用。同时,这些新型检测方法的运用会使得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按照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可将检测方法分为2大类,即化学检测方法和生物学检测方法[1]。这2种类型的方法均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化学检测方法在检测灵敏度以及准确性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然而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样品处理比较麻烦,并且所需设备价格非常高,故无法在基层检测中被广泛运用。生物学分析方法比较常见的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与化学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方面有所欠缺,然而其检测所需时间较短,且比较容易操作,往往不需要使用大型设备,故这种技术能够被广泛运用于现场快速检测过程中。

1生物技术的现状

生物技术这种新型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减少检测所需的费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检测的速度。然而,各种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经常被公布出来,从而导致单一的检测技术不再适用,比如灵敏度、准确性、高效性以及低成本等。因此,最近几年以来,很多研究者以生物学技术为基础,并综合考虑食品安全检测各项规范和标准,再参考其他技术方法的原理,最终提出了一些新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检测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且可以被人们所广泛运用,文章将就这些新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2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运用

2.1Fta-pCR技术

Fta卡是一种专门研制的棉纤维卡片,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将其放置于强力变性剂以及螯合剂中。这种卡片的表层包含有eDta、SDS、石碳酸、聚丙烯酰胺、抑菌剂这些化学物质,在获得细胞之后,eDta、SDS、石碳酸这些化学药剂会迅速将细胞分解开来,然后聚丙烯酰胺则会自动将核酸固定起来,从而确保样品的Dna不会遭受破坏,同时也能够很好地避免各种微生物的生长。这种方法能够使得Dna、Rna在室温下保存,对于pCR检测是极为有利的。在食源性致病菌、人畜共患病的检测过程中,Fta-pCR检测方面明显更适用。现如今,很多研究者采用该方法来展开各项检测,通过察看一系列调查材料,可以很好地看出Fta卡能够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展开高效的检测。

2.2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是由固定化并具有化学分子识别功能的生物学科、换能器件以及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2]。生物传感器的构成部件分别是换能器、生物敏感元件与信号处理放大装置,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具体运用情况非常良好,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有着诸多优势,比如响应速度非常快、所需样品用量比较少、操作过程易进行、能够持续进行分析以及自动化测量等。由于该技术具有这些方面的特性,使得其主要被运用于以下2方面:被用来获取鱼、肉以及乳制品新鲜程度情况;被用来测出食品的实际口味和熟度,这样能够帮助人们全程监控各种食品的烹制水平。

2.3基因探针法

基因探针法又被人们称为分子杂交技术,该技g的主要对象是Dna,由于基因具有变性、重复性和碱基的精准互补配对这些特性,使得人们能够检测出Dna的序列。现如今,Dna探针杂交法可以细分为相杂交以及异相杂交这两个类别,该技术离不开基因探针的运用。近几年,基因探针杂交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非常频繁,其能够很好地探测出食品中所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如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与以往相比,Dna探针技术明显具有着更大的优势,其不仅操作简易,而且在特异性方面表现比较强,同时具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这些均使得该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效果极为准确。然而该技术仍然存在着局限性,还需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4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是将大量生物识别分子按预先设置的排列固定于一种载体表面,利用生物分子的特意性亲和反应来分析各种生物分子的存在及其量的一种技术[3]。这种技术比较新颖,且其在高通量方面具有着突出表现,以前的基因检测方法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才能达成,且需要人工进行,故不可避免会使得每次实验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而基因芯片技术的运用正好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各种操作都能一次性完成,其检测过程能够自动进行,故所获得的数据是精确的。然而,该检测技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无法精准判定出多细胞组织类型中检测基因的位置。同时该技术无法运用于蛋白质调节功能的检测,故还很有必要去探究蛋白类芯片。

2.5免疫技术

所有免疫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均是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反应。免疫技术一般可分为3类: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沉淀反应和免疫凝集试验[4]。免疫检测在诸多生物学检测方法中是非常值得推广运用的一种,其除了具有其他几种技术的优势之外,而且分析容量比较大、检测所需费用比较低,在食品检测方面效果良好,主要是研究蛋白质的结构。现如今,免疫学检测技术中运用比较多的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种方法已经被人们广泛运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eLiSa的实际操作流程是把抗体和酶结合在一起形成酶标抗体,该酶标抗体不仅含有抗原抗体反应的功效,而且具备酶的底物催化特征,在遇到其它抗原之后,再配上相应的底物,则能依据底物显色的深浅程度对抗原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估。故eLiSa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对鲜活组织的探测以及对那些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生物体的前期检测。

3结束语

伴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食品检测方法的要求也愈加严格。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故应该重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开发,并还需不断对这些技术方法进行改进,从而确保食品能够符合各方面的安全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道峰,邓省亮,赖卫华,夏骏.莱克多巴胺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J].食品与机械,2012(1):25-29.

[2]张娟,谭嘉力,梁宇斌,李晓明,吴炜亮.可视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3(8):41-45.

[3]张旭霞,林博,李小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2-13.

化学品检测方法篇6

关键词:化工原材料检测质量

化学原材料的检测是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及产品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以获取分析数据作为质量判定依据的重要手段。在化工原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因为操作人员的主观性,仪器的复杂性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从对化工行业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考核中发现,一些工厂的原材料检验员对检测分析的质量不会把关控制,很盲目地就报出检测数据,这和目前部分检测机构的管理尚不完善,对人员素质培训、仪器设备检定、标准物质应用、检测方法评定以及环境控制等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着很大关系。如此呈报检测数据,轻则使分析数据出现偏差。重则导致质量失控。在国际化全面质量管理的今天,加强工厂理化室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分析测试质量,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而本文针对化工原材料检测上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提高检测人员素质

在化工原材料的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作为主体的执行者,是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的关键。一个质量意识过关的检测人员,利用专业素质和熟练的做技能的才能获得正确数据的关键。国际GB/t19000一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规定,对检测人员必须进行培训考核鉴定,持证上岗。因此检测机构对于化学原材料的检验人员必须要进行培训。建立行之有效的检查考核制度,使检测人员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检测机构在培训检测人员时,要制订完整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检测人员既要懂得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又要具有现场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最后通过理论考试、实践考核与专业答辩来判定一个检测人员是否能够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一个技术过硬的检测人员不仅要具有照方抓药的本领,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于一个数据的正确与否,检测人员要有能力判断,从而保证检测质量。

例如,按照统一的测定方法,对产品辛醇进行检测。检测人员甲按照仪器打印的结果直接上报,辛醇的质量分数为93.7%,而检测人员乙重新对结果进行了处理,则报出的辛醇质量分数为99.7%。辛醇检测采用的是气相色谱法,检测人员乙正确地分析了打印出的谱图,合理地改变了积分条件,从而报出了正确结果。

二、保证测试仪器的质量

完成一个化学检测过程需要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检测仪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物质、环境条件等等。任何一个原材料的检测都需要利用仪器,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实验室应正确配备进行检测的全部仪器设备,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正常维护。对检测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测量影响的检测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检定应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不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时,实验室应制定特殊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应按周期开展仪器设备的检定工作。在仪器的检定周期内,实验室应当对所检定的仪器进行期间校核,也可以开展实验室间的能力比对和仪器间的试验比对,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仪器是否存在不正常情况,以免影响检测工作。在仪器的交付验收和校准工作中,可以用标准物质来考核仪器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三、保证检验过程的可靠性并进行验证

产品的检测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无论是化学分析还是仪器分析,检测技术的可靠性与检测人员、检测方法以及其它诸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保证检测的质量,对检测过程可靠性进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一个适合被测样品的检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重要,因此在化工原材料检测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对检测方法的验证通常有3种方法,即标准物质法、经典标准测试法以及不确定度计算法旧。通过对检测方法的评价来确定方法的可靠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保证样品成分检测的准确可靠。

四、保证取样和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取样是实施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化学分析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取样质量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测试程序的特点所决定。取样须遵守的原则有:

(一)样品的代表性,即根据不同样品的种类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和器具,保证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

(二)样品的原始特性,即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要保证样品的原始特性。

(三)取样的随机性,即设计合理的取样程序,充分体现出取样的随机性。

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是检测过程质量保证的最后一步。在定量分析中,每一种元素检测方法一般都有精密度的规定。在GB/t11792―1989(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在重复性或再现性条件下所得测试结果可接受性的检查和最终测试结果的确定》标准中,对如何确定最终检测结果做出了规定。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与测试结果相关的参数,表明被测样品真值存在的范围,它意为对测量结果正确性的可疑程度。测量不确定度有2种表示方式:一是标准不确定度;二是扩展不确定度。大多数情况下,推荐使用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是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提高其置信水平,用标准偏差的倍数表示,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k倍后得到。扩展不确定度U表示置信水平的区间半宽度。

五、保证符合标准环境条件

原材料检测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也是保证测试结果的重要环节,包括温度、湿度、尘埃、电磁干扰等。为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调试和使用。对于偏离标准环境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必须进行相应的修正。

关于化工行业原材料的检测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本文从提高检测人员素质;保证测试仪器的质量;保证检验过程的可靠性;保证取样和数据的处理性;保证符合标准环境条件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了化工原材料检测技术在化工原材料中的运用,希望能为化工企业检测原材料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委员会.化学分析[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桂,2008.

化学品检测方法篇7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检测;项目化;教学改革

《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是高职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的重要专业技能课。掌握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常规农产品安全检测技能,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根据本地区食品、农产品企业的检化验岗位技能要求,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思路,对《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把企业检测一线中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结合岗位需求,确定教学项目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的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是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食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员及相关行业从事实验室管理和科研辅助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食品、农产品中的常见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检测方法,能熟练操作相应的检测仪器,为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面临的检测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以各级企事业单位必检、常检和较重要的检测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尽量贴近现阶段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实际,根据检测仪器类型设计了6大学习项目,并将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操作规程、技能培训内容引入到教学内容,将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有机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2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重构课程体系

本课程经过走访企业、毕业生调研、专家座谈,确定了以常见检测仪器类型/检测方法为载体的6大学习项目,即光度法检测食品添加剂,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农药残留,液相色谱法测定兽药残留,eLiSa检测真菌毒素和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每个项目再分解成2至3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与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相近或相同,通过完成各项任务,达到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目的。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含量项中包括以下3个任务:果蔬样品的采集制备与预处理、茶叶中铅的检测、水果中铜的检测。学生通过前两个任务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重金属铅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第三个任务夯实基础,熟练操作,任务的设计符合认知递进规律,凸显了职业技能的培养。

3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项目教学

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按照完整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组织教学实施,即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检测计划作出决定实施检测检查控制评定反馈。任务执行时,教师首先布置工作任务,小组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检测标准的查询,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通过方案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任务、实施具体计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检验工作,学生可针对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与教师沟通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随时对各个实践环节进行检查。任务完成后,小组进行自评及互评,教师对任务进行梳理和知识深化,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完成的每个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项目组织实施,并完成检验技能的综合训练与提高[1]。

4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启迪思维,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主题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主题,学生围绕主题查阅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课堂讨论;身份置换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工作任务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对检验结果进行总结、整理和汇报,增强其质检员的职业素养;最后,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开放课程网站,学生可以便捷的查找、学习、沟通,拓展其学习空间和时间。

同时,本课程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技能课,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原子吸收光谱仪,气、液相色谱等大型仪器,操作规程相对复杂。受价格和实验室场地限制,往往仪器数量配备有限,学生需要轮流上机。本课程通过建立仿真实训室,让学生可以反复模拟上机,直至完全熟悉为止[2],并且可以减少教学试剂的消耗和仪器设备的折旧,提高了教学效率。仿真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课程通过技能竞赛促进教学。定期举办食品检验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技能。

5改进评价手段,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靠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来实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只要考前认真复习,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从而忽视了平时的学习与知识的积累[3]。在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本课程的评价实行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查阅资料、执行工作任务、填写检验报告的能力。我们用检验报告取代实验报告,让学生不再专注于实验的原理和相关步骤的书写,而是提前进入工作角色,缩小与企业的距离。考核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6结语

《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改革在我校2013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进行了探索。课程改革突出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以项目为载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职业素质,充分体现高职专业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4]。实践表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项目化教学实施以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在仪器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方面进步显著,学生考取食品检验工中、高级工的一次性通过率都在90%以上,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效果。经过调研,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也大为提升。

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5],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卉兰.《食品分析检验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视界,2013,26:-309.

[2]苏学军,王建军.高职食品分析实验操作项目化教学探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5-17.

[3]张春霞,易艳梅,胡海星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46:9-97.

化学品检测方法篇8

关键词:食品有害微生物快速检测防治

中图分类号:tS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17-02

1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对于食品质量,人们习惯于用食品所具有的、满足用户需要的直接特性去评定它。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对食品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果食品质量有问题,给用户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所以食品的质量更为重要。食品质量的提高将关系到越来越多人的利益。

传统的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大多数是采用平板计数检测法,这样的检验不仅耗时、繁琐,而且检测结果还会可能因检测过程中某些因素的介入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此外,对于有些食品企业来说,产品在未等到检测结果出来就已经变质了,或者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食品已经销售出去了,这样很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伤亡事故。所以,采用一种高度灵敏性、快速、准确、低劳动强度的检测方法可以缩短产品的存货期、减少消费者的损伤、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在商业战略上有重要意义。

2检测方法

对于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其方法有很多,本文介绍几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而技术成熟的几种检出和鉴别方法:

2.1生物发光法

生物发光法就是指利用微生物本身所含有的生物物质发光的特点或者其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所含有的发光特点来鉴别和检出微生物。所用的方法有荧光素酶测定法,这种方法是众多生物发光检测方法中效果最好、最敏感的方法。这种方法所依据得理论基础是atp在众多生物中存在并包括了微生物的一切活细胞内,因此可以把atp作为检测有无微生物的最好的标志。而且荧光素酶当镁离子存在时,会和还原荧光素及atp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荧光素镁-荧光素-单磷酸腺苷复合物,当该物遇到氧气时具有发光的特性。光亮的强度大小,决定于在其化学反应过程中荧光素镁、荧光素、氧和atp的浓度,在全部反应物产生过量时,其发光量、最大光强度与atp量刑成正比例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应用此技术的生物发光仪器已经被制造出了很多。在发达国家,该方法普遍应用于肉类、饮料料及酒品类的细菌快速检测业务中。

2.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这种方法属于免疫酶方法,被大量应用于细菌、霉菌的检测中,其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如在检测大肠菌群,其速度较快,可以在4个小时内就可以得到结果。在检测时,把酶分子和抗原分子结合起来,形成酶标分子,当其与固相免疫吸附剂种相应抗原、抗体或抗抗体相遇时,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酶-抗原-抗体。在加入酶的相应底物,由于酶的催化,会发生水解、氧化和其它反应,形成有色物质,据此可以依据颜色的不同深度,来检测溶液种抗原或抗体的量。

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定量的特性,起反应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标记物较为稳定,结果判断较为客观、方便,这些优点使得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的分析和检测,和常规检测法的相关性超过0.95以上。因此,此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商业化,而且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及免疫试剂盒的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被临床医学、食品分析广泛采用。

2.3抗阻测定法

这种方法可以较快的检测出不同微生物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其检测结果较快,就是说对于含有几种不同底物的培养基种,将检测微生物接种到这些培养基种种,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就可以使用阻抗测量仪,在观察培养基种生长状况的同时来鉴别其种、属。

这种方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质量监测,包括一些特殊食品的病原菌的检测,这种方法在食品检测沙门氏菌方面已经获得aoaC的认可,成为快速检测判断食品微生物的最佳方法。

2.4气相色谱法

这种方法主要使用气相色谱仪,事先将微生物的细胞进行水解,然后用甲醇进行分解和提取,在进行硅烷化和甲基化等衍生化后,使其分离以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成分的分析和判断。对于不同的微生物,其色谱峰是相同的,只有个别的峰是特殊的,因此可用来进行微生物鉴定。将之前检测过的各种普通的细菌、酵母菌、霉菌和其它微生物标准色谱进行建库,并存储与电脑中,在检测时将被监测的微生物与存储的标准图谱进行比较,即可很快的鉴定出其种类。

2.5微生物自动检测法

这种方法,最早见于美国,是麦道保健系统公司发明的一种微生物自动检测方法和系统,其检测的最大特点是和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不需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纯化,能够直接从样品进行特殊微生物种类和菌群的检测。

当然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人类还发明了其它微生物检测方法,如Dna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mCB)等,这些新型方法的研究出炉为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方法选择。

3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越来越重视食物营养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食品的卫生质量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工业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所需检测的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对食品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除了食品工厂要重视生产,重视原料及产品的选择外,还需获得更好的准确而快速的检测方法。因此我国的食品工业还需要重视食品的检测,不断开发和研究高度灵敏、快速而准确、低劳动强度的检测方法,这对于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食品工业的竞争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迎雪.荧光检测能快速检测肉制品中的大肠杆菌[J].山东食品科技,2003,(4),36~37.

[2]康虹.啤酒酿造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法的应用[J].啤酒科技,2003,(10),48~48.

[3]邢应寿.eLiSa技术在畜产品安全测试中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4,25(3),19~22.

化学品检测方法篇9

【关键词】化学检测;样品;处理技术;分析

一、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实际上是指对样品进行制备或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溶解或分解,其中还包括了对其他分组提取、净化与浓缩、让样品转变为可测定的形式,并进一步进行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考虑到样品待测组分容易受到其他共存组分的干扰,以及由于技术自身的限制等原因,大多数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技术难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通俗来讲就是在对样品进行粉刺和测定之间对样品进行化学处理,将测定组分从检测样品中提出,排除检测组分受到其他待测组分干扰的因素。但是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浓缩、稀释或转变待测组分的状态,确保检测样品待测组分的存在形式及量符合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相关要求,从而保障化学检测能够顺利进行,并提高化学分析测定成果的精准性。其次由于化学检测样品的检测项目在测定前进行技术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其技术处理操作非常繁杂,加上对化学检测样品处理前技术分析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等一些因素对测定结构构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具体的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工作中,必须要对这一个换季加以重视。尤其是对于不同的样品和不同的测定项目,都应该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样品前技术处理,满足一些测定要求。

本文下面就针对化学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和相关原理及应用做出一个简要的分析介绍:

二、萃取技术

1、固相萃取

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固相萃取技术可以看做为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结合相似的相溶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技术方法,分别是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正、反相萃取和吸附固相萃取这四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化学检测样品前技术处理中固相萃取技术就发展起来,固相粗去技术通过固体吸附剂来吸附目标化合物的方式,让样品的待测组分同其他干扰物质相互分析,并利用洗脱液来进行加热解脱或洗脱,达到富集和分离检测样品目标化合物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固相萃取技术有高回收率、高富集倍数、低有机溶液消耗、低费用和操作简单的优势。正因如此,在很多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中都把固相萃取技术作为制备样品的主要技术方法,甚至一度取代了传统的液萃取法,同时固相萃取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食品中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水中农药含量测定,以及蔬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等方面都是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实现的。

2、磁性微球萃取

磁性微球萃取对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当中也有着较高的地位,其核心就在于能够制备出具有活基团的生物大分子或有机高分子符合材料,同时磁性微球萃取技术也具有特殊功能性和磁响应性的特点,就目前而言,磁性微球萃取技术已经在分析化学、环境科学、医学、遗传性和生物工程中得到了广发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来说,磁性聚合物微球包含了高分子微球的特点,他们可以通过共聚、表面改性等方式来赋予功能基团多种反应性,比如-nH2、-CoH、-CooH就与生物活性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不仅如此,其微球内部的磁性粒子还有超顺磁性这一特点,在外加磁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定向运动。正因如此,在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应用的非常多,比如将磁性微球萃取技术应用在生物样品前的处理中,由于其目标物质包含了诸如核酸、多肽、细胞、蛋白质、Dna/Rna、酶等大分子,同时由于较大的样品量和复杂的成分,难以进行检测样品前处理和组分测定,但是通过磁性微球萃取技术能够将其分离和富集的过程有效的简化,提高其灵敏度和效率,使之更加易于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

三、其他样品前处理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

通常情况下,超临界流体使流体存在于临界压力和温度的一种状态形式,其流体一般存在于气体于液体之间,另外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溶化剂能力和扩散系数非常容易受到压力、温度的影响而变化,同时具有液体和气体两种性质及优点,比如较小的年度、良好的扩散性能、较强的溶剂性等。在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分离原理住哟啊是利用其溶解能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萃取,不仅极大的缩短了萃取时间,还有效的解决了回收率低、重新性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化学检测前样品的提取提供了快速方便的技术,不尽如此,还克服了传统萃取技术中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而且还可以与多种化学样品检测分析仪器联动使用,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

离子液体分散液相萃取主要基于液体作萃取剂的一种样品获取方法,由于离子液体是由不同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结合而成的一种有机盐,不但具有低蒸汽压、高粘度和双极性的特点,而且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互溶性特点。在具体的化学样品前处理技术当中,离子液体非常容易进行回收工作,而且对于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萃取样品来说都有较高的鞥能力。不仅如此,离子液体还通常被科学们称作为环境友好溶剂,不但能够快速合成,而且成本较低,购买比较容易。正因如此,例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一些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化学检测样品的富集、提取与处理技术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对于其本身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其目的就在于消除机体的干扰,提高检测方法的精准度和可靠性。而且目前的化学样品前处理技术不断像快速的处理速度、高度的自动化、低劳动成本和强度、低试剂消耗、低污染等趋势发展,这对于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会,这也是实验人员努力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傅若农.近年国内固相萃取-色谱分析的进展[J].分析试验室,2007年第02期

[2]张荔,吴也,肖兵,李晓东,陈洪.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新进展[J].福建分析测试,2009年第02期

[3]王艳萍,汪心想,任保增.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J].河南化工,2009年第12期

[4]王英健.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处理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第01期

[5]赵利剑,杨亚玲,夏静.固相萃取技术的研究[J].四川化工,2005年第03期

化学品检测方法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质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食品生产作为一种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工业化生产不可避免的会引发某些质量事故。不良微生物往往会伴随着原料的生产、成品的加工、包装、贮存进入到食品中,引起食品污染。快速有效的开展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乃至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人员、环境、仪器和设备等方面阐述了影响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因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1、微生物检测的意义和方法

食品的微生物检测,就是运用生物、理化、医学等方法系统的分析不良微生物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影响,它是食品安全监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食品可否被人类食用,不是看它的口味如何,而是看它是否具有危险性。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和性质,一直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系统的检测工程可以判断出食品的加工环境,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提供科学的依据。食品微生物检测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本着“以人为本、严谨科学”的理念进行相关的工作,有效地预防大规模食品中毒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目前我国卫生防疫机构和专门的食品化验室对于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理化检测。主要包括传统的形态检测和相关的理化方法。形态检测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显微镜和染色剂来判定菌落形态和结构特征。微生物的理化检测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间接地鉴别一些形态和其他方面不易区分的微生物。

二、微量生物化学反应系统。这种方法与计算机联合使用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常用作分析肠杆菌、非发酵菌、葡萄球菌。

三、pCR技术。又称为基因体外扩增法。可以利用pCR技术精确、微量的特点,来对食品中微生物特异基因进行扩增,以判定食品是否受到了污染。

四、核酸探针技术。这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已知的Dna或Rn段加上可识别的标记做成“探针”,用以检测未知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碱基序列,来判定其同源性。

五、即用型纸片法。采用生物测试片,可分别检测菌落种数、大肠杆菌计数、霉菌和酵母计数。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省料的特点,已经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

2、影响微生物检测的因素

在实际食品的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可能对我们的检验结果带来误差。因此必须系统的分析这些干扰因素,采取多种手段保障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2.1检验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不论在什么工作中,人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检验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若是在检验工作中应付了事,则检验结果不具备参考价值。检验人员应该持证上岗,还要做好岗前培训。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能力和理论素养。主动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最新的技术方法和检验指标,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也要使自己时刻保持紧迫的意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关系着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检验机构的领导层应该对工作人员做好监督和考核工作。一方面,相应的监督可以避免人的懈怠,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效率,另一方面,有效地监督可以暴露出实际工作的不足之处,将没有工作素养的人员踢出检验队伍。

2.2检验工作的仪器设备

在检验工作中要运用的仪器设备比较多,所有的仪器和设备都要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操作方法和养护说明进行正确使用。某些设备长时间使用会影响其精度,所以要定期性的校验。某些仪器保养不当会丧失实际使用价值,操作方法的不当也会影响检验结果。例如在高压灭菌器的使用过程中,物品不宜放的过挤,灭菌完毕要等到压力自然降低后才能开盖取出物品。干热灭菌器在处理带有纸包装的物品时,温度不能超过160℃。培养箱在放入培养液后不能随意开闭,一次培养完成后需要马上清洁,时刻关注培养箱内温度是否与设定温度一致。实验室内的无菌器具应该在实施灭菌后做好明显的标识,以便于和其他器具相区别。对于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使用,还有其他注意要素,这里不再详述。总之,正确的使用和养护方法,科学严谨的按照流程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2.3检验培养基、试剂

选择质量符合要求的干粉培养基,保存注意防潮不结块,对于受潮变质的培养基坚决不能使用。在实际的贮存中要加强包装容器的密封性能,一般性培养基放在干燥低温的环境下保存,特殊性的培养基要放在干燥器内。培养基的制备必须在玻璃容器、搪瓷缸、铝锅中进行。培养基按照配方配比,不得随意更改组成成分。对于检验的试剂和药品,不仅要做好分类存放,定时清理,也要做好防变质工作。坚决不使用已经变质的药品。

2.4采样与预处理

严格遵循统计学方法对食品进行科学的采样,使得样品能够最真实的反映本批次食品的状况。采样后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到达实验室后判定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和是否满足检验标准。原则上不允许耽搁检测时间,要组织人力物力及时的对样品进行检测。一般性样品在送检过程中要保存在0-5℃的环境中。冷冻食品要一直保持冷冻状态直到实验室后才能解冻。在样品的处理工作中要满足无菌操作状态,尤其是冷冻食品,化冻时要避免细菌数量的增加。

2.5检验标准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项目检验是我们工作的最基础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灵活的变通。例如,国家规定固体样品采用重量称重,液体样品采用体积测量。但是对于某些粘稠状液体,如果测量其体积,会附着于容器内壁,不可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这时,我们就需要采取称重的方法。对于检验标准的变化,一般都有约定成俗的经验性规定。但是如何控制实际工作中“灵活性”不至于变成“非法性”需要检验人员自主识别。

2.6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要最大程度的反映检验实际,可以运用统计学知识对误差进行处理。例如采用回归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于检验报告的形成,必须经过规定的手续进行复查。并参照一定的标准对食品微生物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系统性的评价。经过有关人员的签字确认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3、总结

食品的质量安全监测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检测,它是跟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明确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意义和方法,采取切实的手段保障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障结果的科学准确性。参考文献

[1]周建新.略谈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控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