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机械工作原理十篇农业机械工作原理十篇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44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篇1

自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广大农民群众投资农业机械的热情不断高涨,我省农业机械化有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以适应我省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趋势;川西北高原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全省农村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的人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作业的优势明显。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服务并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延伸。

目前我省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很低,发展较缓慢,不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有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业机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差、农业机械工业与流通业缺少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机械化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认真研究解决。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在实践上有新举措,在工作上有新成效,努力实现我省农业机械化的新跨越。

二、明确我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组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经济有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内容和发展重点,并保证选用农业机械的经济有效。二是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发展农业机械化要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结合。三是市场导向、政府扶持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辅以必要的政府扶持政策措施。四是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各个区域、各种农作物、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总体目标是:保持我省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逐步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447万千瓦,年均增长3.5%;农业生产耕整地、播种栽插、收割等主要环节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十五”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年前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三、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加强农业机械科研开发。强化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开发,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推进农业机械科研、教学与生产、推广相结合,实行产学研联合攻关,突出农机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开发标准化、多功能、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械。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和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建立具有相应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基地。在平原、丘陵、山区、川西北高原、安宁河宽谷地区建立省级综合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育秧、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农作物收割、秸秆综合利用、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旱作节水、农产品烘干、果蔬保鲜等各类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新机械。

(三)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在川的相关大专院校要根据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县级农机培训、推广机构要狠抓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科技的宣传普及。各地要将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工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县级以上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竞争力大的农机工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生产小(微)型农业机械的骨干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尽快提升我省农机工业水平,彻底改变我省农机工业落后面貌,把农机工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奋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

(五)扶持发展农业机械流通业。按规划先导、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方针加速培育一批农机流通龙头骨干企业,并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区域性骨干企业相结合的新型流通企业集团。要把现代农业机械流通及物流体系建设作为各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机械流通行业连锁化进程,支持兴建农业机械有形市场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将其列入省重点建设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性物流项目,其用地可享受工业用地政策。

(六)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维修业。坚持方便维修、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扶持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管理水平高、服务一定区域范围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中心。

(七)完善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要区分其公益性和经营性,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的要求逐步完善。逐步建立以基层农业机械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专业经营户为基础、农机服务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八)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设置公益性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明确其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保障工资待遇,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保险机制,确保队伍稳定。

(九)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鼓励发展经营性的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按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扶持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服务内容的农机合作社、农机租赁公司、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农机专业大户。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及其他形式的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十)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加快电子化信息服务进程,建立高效、灵活的农机信息收集、整理、制度,及时提供有关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

四、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保障农业机械使用安全

(一)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监理人员编制,保证安全监理机构执法必需经费,完善安全监理技术装备,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切实做好拖拉机上路行驶的安全监理工作。

(二)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机械鉴定机构的试验鉴定手段,不断提高农机产品鉴定能力,搞好农业机械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靠性鉴定。依法加强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维护农机产品使用安全。

(三)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市场秩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要共同配合,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对农业机械产品生产、经营、维修、作业实施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扶持力度,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政策支持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扶持农业机械化的力度,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和农业经营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要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引进、研发、示范、鉴定、推广、培训等给予资金支持。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农业机械应该享受的补贴要确保足额到位。

(二)国家银行金融机构应对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维修、流通、物流等行业,对农民和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购机、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等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

(三)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生产、经营、维修农业机械和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田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农用运输等的税收减免政策。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土地治理、金土地工程、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涉农项目中要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措施,特别要把农村机耕道路、农村机电提灌站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列入建设内容。

(五)做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服务。公安、交通、农机主管部门要通力协作,按各自职责落实好国家对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免收过路过桥费的规定,做好对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组织引导,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农办、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金融、科技、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共同做好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工作。

(二)各地要把农业机械化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制定不同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并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篇2

1.1认识到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管理工作是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应积极扶持和鼓励各种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让其可以按照优势互补、互助协作、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农民群众利用劳动要素、技术要素和机具要素等各方面要素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山区农业机械服务工作朝着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和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推进山区农村地区农业机械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山区农业机械推广运用管理工作应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推广运用符合山区作业、便于农民群众操作的小型农业机械,并组织好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当地农民群众可以真切感受到农机生产带来的好处,在提高他们收入的同时,发挥出示范带头作用。

1.2扶持发展基层农机服务组织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说,农业机械大户的发展是促进农机推广管理工作的其中一大因素,农机大户的使用经营丰富、专业技术熟练。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应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成为当地推广、服务、管理农业机械的主要力量,成为推广普及农业机械的最前沿阵地与平台。建立和扶持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能够确保资源的科学配置,让山区农机资源得以优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山区农户接受农业机械,提高其使用积极性,其是促进农业新技术普及、新机械推广的重要力量,其本身在山区农业生产中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由此不仅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获得利益,提高山区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山区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3做好农业机械选型服务工作山区农业机械的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第一,必须充分结合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实际及承受能力,从当地经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针对性的农业机械。对于山区农村来说,要尽可能让农机能够一机多用,同时尽量降低其价格,让大部分农户能够承担。第二,要重视农业机械的科学配置,耕作器具要以高性能和小型化为主,加工器具可以不限形式,结合农户的具体需求来配置。总之,在为农民群众进行农机选型时,必须坚持统一筹划、突出重点、强调功能、注重效益的基本原则,不能盲目追求大型化。很多大型农业机械在山区农村地区的实际生产中并不能够发挥出其全部功能,其前期投入较大,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

1.4做好农机审查和执法监督一方面要做好农业机械的技术检查与管理,将监督管理业务细化到村,落实到户。积极组织农机普查工作,建立好村级台帐;基层农机服务站必须要定期组织到户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农机技术审查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帮助农民群众做好农业机械的上牌、年审、过户、培训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强化执法管理,将监督工作作为长期性工作来做好抓实,如针对边远山村、高山危险耕地进行重点监督;建立完善农业机械违章举报奖励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违规使用的现象;对于部分农户使用故障农业器械和非法改装农机的问题必须要严格查处,对其耐心疏导教育,避免农机使用事故的发生。

2结语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篇3

[关键词]基层农业机械化机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8-0218-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机械化生产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出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使劳动生产力得到大大的解放。为实现农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奠定了基础。而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是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1基层农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地貌差异造成历史上丘陵山区机械化程度低,生产落后。

我市地处武夷山脉地带,沟壑纵横、山间槽坝、浅丘、深丘及山区多种地貌并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农业经济欠发达,人们观念陈旧,农业机械处于初始阶段。

1.2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推广工作落实相对滞后

现阶段,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中的推广工作落实的相对滞后。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推广机制。随着许多农业机械新技术和新型机械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注入了新活力。但在农村,许多农民对于这些新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中的性能和使用严重缺乏了解和认知。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推广工作落实和培训工作的相对滞后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没有良好的推广机制,非常不利于新技术、新机械的应用。

1.3农业机械保养和维修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农民严重缺乏解析保养意识和相应的保养手段。由于农业生产会受到季风性气候影响,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点。因此,农业机械的使用一般只是一个或者几个节气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几乎不发挥任何作用。在机械闲置的时间内,很多农民并没有做好机械保养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械的耗损,使维修率变大,不利于降低农业经济成本。在农业机械的维修方面,缺乏完善的机械维修机制。农村地区的机械维修站点大部分都比较小,维修水平也相对落后,缺乏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导致维修机制不够健全,不利于农业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2关于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中问题的策略

2.1完善基层农业机械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政府各部门应充分发挥相应的职能,加强互助合作,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落实到位。对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素养,更加专业的管理农业机械。国家应加大力度对农业机械样机的试验,加强新技术和新机械的引进力度,并且提高使用率,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应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培训农民机械操作水平,提高农民机械保养意识和手段。充分掌握当地农民需求信息,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研制推广农业机械。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召开不同作业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发挥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要作用。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示范带头推广,农村致富能人带头推广,组织农机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渠道的推广以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真正实现农机推动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2提高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意识

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农业机械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应针对目前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予以完善落实,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另外国家还应对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予以培养,转变其原本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并且深入农村经历实践的考验。建立农机行业协会获取农机需求情况和作业信息。

2.3极大力度进行基层农业机械推广

将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调动乡镇农机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工作安心、尽心、尽责,保证各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工作顺利完成,保证各种农机信息能及时传送。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应努力做好分内工作。特别是机械推广,应成立基层农业机械推广团队,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情况,深入农村展开推广,进一步完善推广策略,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

2.4完善农业机械的保养和维修机制

农业机械常常会出现生锈、老化、变形等问题,这就要求农民树立良好的机械保养意识,并且学会如何保养。基层机械管理人员也要加大推广力度,使农民朋友充分意识到机械保养得重要性。对于基层农业机械维修机制的建立健全,首先应引导相关的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合理的设置维修站点,形成良好的维修机制。更为重要的对策就是,加强对相关机械维修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我国的相关技术人才严重不足,这也是制约我国基层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要因素。相关院校应重视起维修人才的培养,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资源,为农业生产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3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农业机械管理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活动,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基层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存在大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及时做出应对,加强并完善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杨秋玲,肖宏伟.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篇4

关键词:农机推广现状措施

1.农业机械推广现状

1.1人员素质较低

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经费支持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对推广工作的认识不足,所以在推广工作的投入支持也不够。经费和投入的不足,直接加大了推广工作开展的难度,另外,不论是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还是知识培训、人员配备等软件设施方面,都对推广工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由于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特殊要求,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也比较高,不仅仅需要工作人员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现在很多工作人员对推广工作的认识和了解都很欠缺,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总体上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很多省份都采取了一定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广大农民利用新技术。

1.2推广力度不够

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最迫切的问题,而农业机械推广则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经过市场经济的冲击,政府的调控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主要体现在管理和引导的作用上。目前,大批基层农业机械推广站经过改革已经进行了整合,给推广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即使有政策支持,但仍缺乏资金。同时,目前很多农业机械推广的模式与管理都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许多工作人员的想法还停留在原有的计划体制里,对推广工作的转变难以及时适应,对自己的工作职能了解不清、定位不明,在推广的内容和方式上比较传统,与现在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无法抗衡,当然难以收到想要的效果了。

1.3农户接纳水平较低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进行着农作物的栽种与收获工作。但是,一直以来,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为低下,接纳新事物能力不强的特点,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导致农民对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存在接纳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农民难以正确认识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优势,这导致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受到阻碍。

1.4业务能力较低

在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中,部分推广人员存在着相应的机械化技术知识陈旧、业务水平不高的状况。机械推广人员一般年龄较大,农业机械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难以更好地指导机械技术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农机推广人员没有得到及时的培训和新知识的学习,技术水平较为低下,新机械技术没有得到及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不足,难以在推广工作中承担相应工作任务。

2.具体措施

2.1注重农业机械推广创新

从事农业机械推广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业务要过硬,才能够做好推广工作。因此,更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相关知识储备的更新,另外要“有所专、有所精”,同时,也要根据人员本身的素质、特点等进行分类培养,做到“人尽其才”。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生命力,也是推广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核心。在推广工作中,一定要与实际的农业生产结合,“注重效率,按需推广”,要注重推广方式、内容、渠道的创新,注重田野调查,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分析和研究,才能走出一条灵活高效、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推广之路。

2.2建设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体系

在原有推广观念下建立起来的农业机械推广机构作用逐渐减弱的今天,我们需要在新的理念下建立起适应发展、促进推广工作的新机构。但是,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或相对较少农业机械推广试验基地、农业机械学校和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等相类似的机构。

2.3调整农业机械推广发展道路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篇5

引言

传统烟叶生产模式是劳动密集型种植业,从整地到分级出售等诸多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用工多、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烟叶规模化生产的瓶颈。与烟水、烟路、烤房建设的发展水平相比,烟草农业机械化启动晚,起点低。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高度重视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把推进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实现烟农“减工、降本、增效”目标的最有效措施,但不容回避,烟草全程机械化进程与行业期望相距甚远。南阳市烟叶生产办公室从2015年8月开始,组织4个调查组分赴8个植烟县市,对烟草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烟叶生产机械化的典型调查,同时组织8县市烟办对各县市烟叶生产的机械化情况进行普查,根据调查情况,撰写如下调查报告,为加快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提供参考。

1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情况

1.1普及情况

1.1.1育苗

因为实行集中大棚育苗,南阳市基本普及了烟草自动装盘播种机和剪叶机。

1.1.2起垄、施肥

我市烟田除极少数小块地和坡地,基本上实施了机械起垄,而机械施肥比例较低,全区统计尚不足10%。

1.1.3移栽   

烟叶移栽机应用很少,只是在淅川、社旗等一些烟叶生产合作社使用,大面积采用人工移栽。

1.1.4覆膜  

部分平原烟区大块烟田实施机械覆膜,机械覆膜比例在30%左右,其他烟田包括绝大部分丘岗区及小块烟田采用人工覆膜。

1.1.5中耕

一般在配备中耕(微耕)机械的合作社烟田使用机械作业,其他烟田使用非常少,不足10%。

1.1.6拔秆

拔秆机的应用比例稍高,约占20%。

1.1.7烘烤

个别合作社使用烟夹烘烤,社旗、方城、内乡共3家合作社采用流水线烤房烘烤,有少量用电或气体、液体燃料的热泵烤房示范应用,大量的采用密集式烤房烘烤。

1.2省工节本效果

机械装盘播种育苗每个标准棚用工3个左右,可省工12个左右,减少用工费用700元左右;大田从起垄到编烟7个环节应用机械化作业亩可省工7个左右,减少用工费用400元左右。(见下表)

生产环节

育苗

起垄、施肥

移栽

覆膜

中耕(2次)

拔秆

编烟

合计(不含育苗)

机械普及率

100%

100%(起垄),10%(施肥)

少(5%以下)

30%

少(5%以下)

20%

少(5%以下)

作业单位

标准棚

使用机械用工(个)

3

0.05

0.2

0.05

0.2

0.03

3

3.48

使用机械用工投入

300

30

25

10

20

20

200

305

人工操作用工(个)

15

2(很少)

1.5

0.5

1

1

5

11

人工操作用工投入

1000

150(很少)

90

30

60

60

300

690

省工效果

12

1.95

1.3

0.45

0.8

0.97

2

7.47

节本效果

700

120

65

20

40

40

100

385

注:机械操作人员用工单价(100左右)比普通人工单价(60左右)略高,不计入机械油耗、折旧等费用。 另,整体工价偏低的原因是机械操作人员及农民工一般都是集中较长一段时间使用,平均到每天工价略低,下同。

2主要问题及原因

2.1问题

2.1总体机械化程度低。烟区用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南阳烟区一般亩用工量在30-40个,播种到采收环节(含采收)用工量15-20个左右,烘烤到分级出售为15-20个左右。常规用工较多的环节有移栽(约2个工)、采收(约5个工)、烘烤(含编烟、装炕约5个工),分级出售(约5个工)。发达国家平原区一般亩用工10多个,丘岗烟区也不过20个。南阳市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与先进烟区距离很大。

2.1.2烟叶生产中涉及通用机械的机械化实施程度较高,涉及专用机械的机械化实施程度低。较国外先进烟区有较大差距的主要集中在用工较多的移栽、采收、烘烤、分级等专业环节。

2.1.3不同地区或同一烟区机械化程度差异都很大。如社旗平原烟区亩用工量32个(烟叶生产用工情况见下面社旗金叶合作社种植用工核算表),而渠首金叶生态烟叶农业合作社(丘岗烟区)亩用工量在40个左右,其用工较多的环节有移栽(约4个工)、采收(约5-6个工)、烘烤(含装烟6个工以上),分级出售(约6个工)。此外,同一烟区,如同在一个乡,有部分专用机械(如移栽机、中耕培土机等)的合作社与没有专用机械的烟农在专业环节用工差异也大。

项目

亩单价

单价说明

折合用工

犁地旋耕

50

包括地头整理

1

起垄

20

另有公司补贴

0.5

施肥

20

另有公司补贴

0.5

烟苗

50

另有公司补贴

1

移栽

60

挖穴为机械统一挖,含施穴肥、栽烟、补苗、小苗偏管

1

铺膜揭膜

60

包括地膜、铺膜、掏苗

1

中耕培土

40

1

灌溉

60

1

植保

100

含药与人工

1

打顶抹杈

50

1

采收

200

5

运输

50

1

烘烤分级

750

15

杂项

40

1

合计

1590

32

2.2原因

2.2.1一是烟叶生产农机装备结构不够合理。通用整地机械较多而配套的专用机械少,低档次机械类农具较多而专用高性能自动化机具少。在烟叶生产环节中,应用通用机械的,如耕整地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应用专用机械的,除机械化装钵播种外,其他环节机械化程度都不高,而且各地很不均衡,除合作社与种植大户多一点外, 面上应用的专用机械很少。移栽机只在个别合作社使用,高性能的采收机等专用机械应用更少。其根本的原因是专用机械有效供给不足,还不能满足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国产烟草农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大多不稳定。从在南阳使用的机械看,国产施肥机,刀片易折,变速箱轴易断,传递链条长短不合适,粉状肥料易堵,有的开关在肥料箱上,操作不便。此外,肥料箱焊接部分开裂,箱体铁皮太薄,下肥管固定装置焊接不牢,易开裂;中耕培土机刀片长短不协调,调节困难,发动机拉绳易断,链条易断;起垄机减速器易坏,后镇压装置易脱焊、断裂;覆膜机海绵易损,土挖不起来,内置刮土器刮不了土;牵引式移栽机平土轮调节难,有的倒坐摆苗,操作不便,电瓶控制浇水不方便。甚至有的植保机械易翻车,很危险。复杂的专用机械问题更多。另一方面进口原装机械价格较高,同时还涉及与国内农艺配套的问题,不能普及。

2.2.2烟草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现有机械没有得到充分应用,难以发挥烟草农机的效能。烟草部门给大户或合作社配备的专用机械一般就在合作社使用,不少机械工作效率很高,如植保机械1小时就可喷洒100亩以上烟田,完全可以辐射应用到周边烟区;另外不少通用机械也可为其他作物服务,大多没有发挥机械应有效能。

2.2.3农艺与农机配套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型机械的应用要有田间路道、作业带;如要推广全自动采收机,首先移栽时要确定合适的株行距,整体生产水平尽量均匀一致。此外,丘岗地带由于地形地貌及水利等基础条件的原因,对机械化作业有特别的要求,比如缺水的丘岗地带要配置作业效率较低的小型机械。

2.2.4现有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由于专业操作维护人员少,农机生产企业服务不到位,部分农机产品因缺零件,少维护,使用寿命短或长期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资源量费。

2.2.5单一推广某一环节的机械化难度很大,影响推广进程。全程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系统安排,单一推广某一环节的机械化往往难以实现,如全自动采收机械化不仅要与前期的移栽、田间管理机械化相配套,还要与烘烤的机械化相适应才能发挥它的高效率。

3加快推进南阳市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建议

3.1用足用好专项资金,推广适用专业机械。国家局已经明确了发展烟草机械化的方向,逐年加大了烟草机械的购置补贴,烟草部门当用足用好这部分资金,购置成熟的移栽机、拔秆机等适用产品,增加成熟产品的作业覆盖面。在非项目区,可采取在烟站统一配置成熟机械,供烟农使用的办法,促进非项目区成熟机械的使用。与此同时,要通过资金扶持引导烟草农机生产企业着力开发费工环节的专用机械。烟叶生产环节中一些环节用工量大,如移栽、采收、装炕等,虽然国外有现成的机械,但由于与国内的生产农艺及产品质量等的要求不同,大多不能直接使用,而且价格偏高,无法普及,而这些环节减工节本又非常必要,因而可以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引导农机生产企业重点研发烟草生产专用机械,保障有效供给。

3.2充分发挥现有烟草机械的作用。烟草生产的基层组织要健全机械管理机制,要让烟草机械不仅为周边烟区服务,还可以为其他作物服务,发挥机械潜能,开辟烟草农机合作社(组织)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烟草农机队伍的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于烟叶生产。

3.3解决农艺与农机的配套问题。 一方面农艺要顺应烟草机械,如留好作业带,合理株行距;另一方面农机要接地气,尽量满足农艺的要求,要解决如移栽要深,便于覆膜,中耕作业不要让抛起的泥土打坏下部烟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机械采收破损率不能太高等问题。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篇6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秋粮生产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提升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实施意见。

一、提升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提升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市秋粮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提升秋粮生产机械化,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利于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二、工作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以提高玉米机械收获生产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秋粮生产机械化的创新、配套和示范推广,突出种植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搞好示范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作目标:到2014年,经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我市秋粮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实现玉米精量播种、免耕播种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0%以上;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80%左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机深松整地面积达到150万亩。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格局。

根据我市两县三区的耕地面积、农业机械保有量、作业水平,总的思路是“一保持两提高”,即保持夏粮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秋粮生产机械保有量,提高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重点发展玉米精量播种机械、玉米收获机械、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深松整地机械。到2014年,县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郾城区、源汇区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县、区达到75%以上。从而实现全市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总体提升。

(二)建立健全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和高效益运行的原则,优化布局,扩大辐射能力,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1.在现有市级农机化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建立秋粮生产新技术、新机具试验基地。主要进行秋粮生产机具适应性、先进性试验,探索秋粮生产最佳作业模式。2.以县级农机化示范园区为基础,建立县级秋粮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主要进行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化肥深施等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3.建立乡镇秋粮生产机械化演示基地。主要进行各种演示现场会,使广大农民群众就近看到机械作业的实际效果,提高使用新机具新技术的积极性。

(三)培育壮大秋粮生产机械化作业主体。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是秋粮生产机械化的作业主体,在秋粮生产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按照“科学规划、扶强促壮”的原则,提升农机化服务组织的整体水平。1.根据各乡镇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情况,发展2-3个农机合作社,承担秋粮生产机械作业量的50%以上;2.在现有农机合作社中,筛选确定、培育壮大20个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大型农机合作社,带动秋粮生产大型、复式、高性能农业机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3.支持和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秋粮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营。从而形成分布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四)实施农机培训工程,提升农机人员素质。

按照“合理整合资源、全面提升水平”的原则,实施农机培训工程,提升农机人员素质。1.市农机局以市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为依托,成立“市农机培训中心”,负责本市农机化发展进程中阶段性培训内容的研究、县区师资力量的培训、农机管理系统干部职工的素质提升等。2.以县区农机化学校为依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机大户、农机操作手、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利用3年时间,实施“321”培训工程。培训300名农机管理人员、2000名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10000名农机操作手。

(五)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新体系

根据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建立市、县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生产安全监管新体系。通过“理顺关系、重点监管、大户联手”的办法,县乡两级农机安全管理关系;对农机合作社实施重点监管,牢固树立农机生产安全意识。以村为单位,建立由农机大户、农机手组成的农机安全生产互助组。到2014年底,全市建立150个安全生产示范社,建立2000个农机安全生产互助组,从而形成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新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

市政府成立“提升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事务。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二)加大投入

提升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的资金投入,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国家、地方补贴为辅,银行信贷支持的原则,拓展秋粮生产机械化发展投融资渠道。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市政府进一步加大财力投入,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秋粮生产机械累加补贴和作业补贴,保证提升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篇7

   (一)财政资金不足,农机投入资金短缺

   云南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力弱,农民收入低,用于农机购置资金不足。2008年云南省农机化投入资金总额是16359921万元,其中中央农机购置补贴1006000万元,占61%,地方财政1292750万元,占79%;农民个人投入13619620万元占832%[5]。虽然购机补贴一直再增加,提高了农民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机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但用于农机购置的资金还是不足,以致农机数量少、装备差、分布较为分散,进一步造成农业生产率低。同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有限,覆盖面积不广,各种机械所享受的补贴又不同,没有突出农机补贴多元化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机化的发展。

   (二)农业机械装备发展不平衡,农机作业水平与农业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2008年末,云南省农机总动力201392万kw,联合收获机2537台,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75087台,农用小型拖拉机295727台,机械动力充足。但是大中型拖拉机机引农具有19081部,小型拖拉机机引农具222962部[5],农用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比仅为1∶011。并且用于耕地、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的配套机械结构不合理,装备结构单一,数量还严重不足。“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机耕面积11495万hm2,占云南省实际总耕地面积的193%,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81%,机耕作业面积比“十五”末增长了2226%;机收面积l058万hm2,占总播种面积18%,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6%,机收作业面积比“十五”末增长13183%[5]。虽然全省部分农田作业过程已初步实现了机械化,但养殖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果业等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很低,有些产业仍是空白。

   (三)农机科研与推广相对薄弱,相互结合深度不高

   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理和区域特性,对农机装备有特殊要求。而云南的农机科研工作相对落后,研究经费严重不足、技术人才缺乏,农机研发与生产相对落后,缺乏适合于本地区的农机产品。多数农机具主要从外省购进,不能很好地适应我省的土壤和农艺要求,农机产品性能及质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从而也影响了农民使用机械的积极性。目前,云南省农机科研推广工作同存在着一个全国的一样共性问题,科研与推广体制分割,合作关系比较薄弱。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与科研机构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在职能上长期分离,农机推广部门只负责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而农机科研机构只负责农机具的研发,造成了农机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推广率双低。虽然云南省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中,形成了科、教、推一体化,将科研与推广放在同一条线上,取得较大成绩,但是从广度、深度上来讲,还远远不够。

   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机械化的对策

   (一)落实政策扶持,明确重点,创造农机化发展良好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形成以国家财政资金扶持为导向,农民自主投入为主体,吸引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农民购置先进、实用、安全、节能和环保的农业机械,真正解决农民买不起又急需农机具的客观问题。同时还要抓好农民购机后的农机购置补贴跟踪调查、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工作。让农民购机后“养得起”、“有活干”、“能致富”,充分发挥出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性作用。加快农业机械由农民被动应用向主动推广转变,促进农业机械总量持续增长。立足云南省粮食生产和优势特色产业的需求,优先发展高性能的农业机械装备。鼓励和引导农民使用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推进以水稻为重点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优先发展主要作物、主要作业环节和生产领域的农业机械,增加所需的农业机械装备,快速提升云南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

   坚持农业机械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的措施,以数量带动存量优化,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的结构升级。根据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土地规模小和山区较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适应家庭经营需要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加大力度研发推广适应我省地形和土质的小型农业机械。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特色农业机械发展

   充分考虑云南省人多地少、农村经济底子薄、文化和科学技术不发达、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等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需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发展特色农业机械。统筹推进云南省坝区与山区、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机型。坝区推广以大马力、高性能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为重点的农业机械;半山区着重推广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的耕种、收获机械;在山区重点推广以微型耕整机、排灌机械为主的小型农业机械。而粮食生产推广以机插秧、联合收割、烘干为重点的农业机械;养殖业中主要发展以饲料加工、奶业加工、粪便处理和微孔增氧设备为重点的农业机械;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着重推广大棚移栽机、植保机具、滴灌和微灌等设施农业装备。同时,结合产业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示范区,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试点,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为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探索推广应用经验。

   (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机服务总体水平

   政府要加强高原特色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高原特色农业机械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健全职能、完善手段,发挥各自作用,切实履行好管理、规划、协调、指导和服务等职能,努力提高农机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并且要创新公共服务机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形成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机服务组织的多元化。农业机械推广服务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普及应用;农机监理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执法水平;农业机械教育培训部门要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培养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急需的新型农村农业机械专业人才队伍,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对策;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S23-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253-01

永嘉土地2700km2,人口90万人,6成为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永嘉县农业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也得到长足发展,全县上下农机推广组织健全,推广队伍稳定,实现农业机械由过去单一的集体经营向现在的集体、个体、联户经营转变,已形成一个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农机化服务体系。截至2008年底,全县有各类农机具2000多台,为2008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0.2亿元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1永嘉县发展农机化的优势

1.1农业机械化装备有优势

从有关资料了解到,20世纪90年代初,永嘉县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只有6150Kw,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等都是空白。经过1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78769Kw以上,其中拖拉机保有量达1253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654台,联合收获机械60台,机动插秧机械15台。

1.2农田作业机械化有优势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主要靠人畜力劳动,机械化水平极低,难以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及省政府专门推出对购买农机具的补助政策,永嘉县农机化得到迅速发展,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仅2008年全县引进和推广各类农机具587台,其中微型耕作机287台、联合收割机9台、插秧机11台。2008年全县累计机械作业面积9553.33hm2。

1.3农机服务领域有优势

农业机械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田园管理机械达到400台。

1.4农机作业市场化有优势

由于永嘉县农户种植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必要。为此,以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为契机,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南机北调”机收小麦作业,把永嘉县的农机作业全力推向市场化:使联合收割机年使用时间从7~10d增加到1个多月,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全县联合收割机的数量从1994年的1台增长到2008年的60台;小麦机收率由2000年的47%提高到2008年的82%。

2永嘉发展农机化的制约因素

2.1农机耕作难

永嘉县耕地面积1.57万公顷,其中山区占78.5%。山区耕地全部为梯田,地块小、有坡度,加上道路狭窄,坡陡弯多,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限制了机械通行和作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购机的积极性。同时,对示范推广农业机械的稳定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农机购买力差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数经济基础差,在改善生产条件和发展农业生产上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发展农机化需一次性投入较多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条件薄弱就拖了农机化发展的后腿。同时,受重商轻农观点的影响,农民借贷购买农机也不方便,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永嘉县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2.3农机推广弱

1992年下半年,永嘉县实行“撤区并乡”改革,原来的县级农机局并入县农业局变为一个站,编制人员减少;原来区站的农机员变成乡镇的农技员,绝大多数驻村,有的转岗,忙于乡镇计划生育等工作,出现“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由此,造成县、乡两级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势单力薄,服务范围狭小,致使公益性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4文化水平低

永嘉县从业农民有两大特点:一是年龄大;二是文化素质低。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缺乏使用和维护农机的技能,特别是对新型农机接受能力和适应性差,严重影响着农机化的发展。

3加快永嘉县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3.1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因素。发展农机化,首要任务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每年要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农机操作手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要通过召开现场会、演示会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县、乡两级的农机员也要专业再教育,采取进专业高等学校进修等方式,切实提高县乡农机员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全县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服务。

3.2优化区域布局

根据当前永嘉县农业的区域特色和区域布局,制订农机化发展规划,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机区域布局。永嘉县沿江片乡镇主要是平原和“乌牛早茶”基地,提倡发展大中型机械和茶叶机械;楠溪江中部乡镇主要是旅游区和农业名特优产品基地,提倡发展果品机械;西北部等山区乡镇主要是梯田和草食动物基地,提倡发展秸秆加工和微耕机等机械。

3.3加大扶持力度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理念和行动,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确保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真正让农民买得起农机具。同时,有关部门要制订和实施农业生产用油补贴政策,落实好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加大对支农贷款中购置农机具的信贷投放比例,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3.4创新管理机制

县乡要建立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管理科学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机制,将管理职能转变到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依法保护农业机械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权益;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开展生产教育和专项治理,建立重大农业机械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牌证照管理,提高农业机械检审率;积极开展创建农业机械安全村活动,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4参考文献

[1]林灿.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4(6):4,8.

[2].认真贯彻《农机化促进法》依法推进农机化进程[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4(6):5-6.

[3]白风贤.解放思想,创新务实,把农机监理工作抓紧抓实[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4(5):34-35.

[4]孙松林,岳大军,李小阳,等.面对wto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浅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28.

[5]刘少东,黄旭,朱文佩,等.加快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的思路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247,249.

[6]杨绪利.农业机械化专业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2):877-878,888.

[7]张乐.论农业机械化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17-318.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常见故障;原因;预防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过去的很多年里,农业是我国的根本。每当耕种季节,农民们在田间进行作业,但是生产的效率很低,而付出的劳动强度确也很大。为了加快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转型之路,国家要求将农业机械在农村大力推广,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这样既解放了劳动力,又降低了劳动的强度。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业机械的使用代替人力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农民们对农业机械的了解不够多,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和维护机械,这跟农业机械知识的普及不到位有关。一些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的时候,常常会遇见一些故障,却不懂得维修方法。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使农民们能够合理的使用和维护农业机械。

1常见故障

一些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方法不正确,对机械造成了损坏,或是农业机械本身质量不好,容易出故障。常见的故障主要分为六类:(1)机械损坏故障,农业机械断裂或变形;(2)机械松脱故障,机械上的零件和紧固件发生了松动或是掉落;(3)机械失调故障,机械零件长时间使用引起的失调故障;(4)机械退化故障,机械磨损老化,或是零件退化;(5)性能减弱或失效故障,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农业机械的性能发生了衰退或者失效;(6)堵塞故障,农用机械水路、油路、气路被堵塞的故障。

2原因分析

2.1摩擦磨损

农业机械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损坏,零部件难免会磨损,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用质量也就下降了,机械的整体性能就会降低,或者无法再正常运行。

2.2零部件腐蚀

零部件大都是金属材料,与外界的水和空气接触后,会酸化或者碱化,从而发生损坏。很多机械都在室外工作,常常接触到雨水,而雨水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使零部件生锈甚至断裂。

2.3零部件的疲劳损坏

农业机械的寿命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像永动机一样永远工作下去。农业机械的寿命大都是五年左右,长则十年。一旦超出了使用的年限,便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故障,设备不能再常规运行。

2.4违规操作

很多农业机械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够操作得当,但是农民们缺乏专业知识,一些错误的操作便会引起机械故障,甚至降低了机械的使用寿命。农业机械和车一样,都需要保养,但是有些人缺乏保养意识,很容易出现故障。

3常见故障的预防

3.1保证零部件润滑良好

在机械设备正式运行之前,要对设备的零部件进行润滑,减少故障发生率。农业机械的体型都非常大,有无数的零部件,零部件的组装也是一个大问题。使用之初,零部件之间的契合度很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所以契合度会降低。因此要对零部件表面进行润滑,润滑油可以降低零部件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问题和故障。在生产农业机械的时候,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整体水平提升,通常会选择工艺先进的零部件,使用的各种组装材料也是非常先进的。因此,工作人员在润滑机械零部件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润滑油。应用于农业机械的润滑油也是有很多种类的,不同的润滑油有不同的性能。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润滑油。不能够为了减少投入而使用劣质润滑油或者过期的润滑油。技术人员要定期的检查农业机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润滑操作。如果润滑油发生了变质或过期,要果断的将其更换,不能够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损失了长远的利益。

农业机械工作原理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问题分析;现代农业

引言

众所周知,农业机械所含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存在较为复杂的结构,利用农业机械作为生产工具,可以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从而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的效率。尤其随着其使用期限的延长,一些机械零部件因为磨损而导致农业机械整体的使用性能下降。为了更好地使农业机械正常运行,要加强对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分析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了解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从技术方面,要提高技术的更新,建立预防技术机制,定期进行预警,避免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从经营管理方面,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最佳使用寿命进行测定;最后,从经济方面,对于设备进行综合的利益,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推动农业机械的合理使用。

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研究背景

随着当前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使用频率在逐渐增加,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对于农业机械的复杂性进行了解,使得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得到保障。农业机械是较为复杂的生产工具,在进行农业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其零部件应受到磨损会影响整体运行的状态。因此,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和保养,有利于更好的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尤其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农业机械的故障率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要对农业机械不同功能进行探讨,综合环境、地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对于农业机械进行保养与维修,相关人员要掌握保养与维修的技术,使得农业机械在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2研究目的

农业领域在多个领域中有所联系,如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工具的利用,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在逐渐提升,农业作业的领域也在逐渐拓宽,对农业机械进行操作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但是,农机安全问题也在逐渐突出。为了更好的降低农机事故的发生,对农机事故进行预防,要加强对农机的保养与维护,提前做好农机的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避免,同时,分析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提出应对的对策,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处在良好的状态。

2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内容

2.1农业机械保养的内容

①农业机械的日常保养。在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机械的养护,加强预防为主,明确其技术所执行的范围,切实开展保养工作,要注重漏电、漏水、漏气、漏油等问题的排查;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检查的过程中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针对新机械进行清洗保养防护,针对已经出现老化的机械要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可以使得农具的操作更加灵活。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推动农业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锈蚀、不变性,要对其制动的总泵和分泵进行检查,对于刹车油要进行定期更换,排除制动管路所存在的发展障碍,确保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出现安全问题,达到最佳的机械使用效果。②农业机械的定期保养。在农业机械长期的利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和老化的问题,对机械进行一定时期的全面检查,要进行定期保养。针对机械损坏的状态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对配件进行更换,可以使得农业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影响安全的问题,使得机械的使用效果得到提高。③农业机械的存放保养。农业机械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进行机器存放的过程中,要明确存放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产品说明书进行阅读。要定期的进行保养,防止在存放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和季节因素的影响出现损坏,要使得机械能够保持可持续的使用效果。④农业机械的特殊保养。在农业机械的保养环节,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日常的养护,但由于农业机械具有一些复杂的因素,容易出现磨损和老化的问题,造成安全事故产生恶劣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故障排查的过程中,要进行特殊的保养,对于特殊机械零部件、小零件进行全面保养,要从根本上对于事故进行杜绝,使得机械得到正常运转。

2.2农业机械的维修

在农业机械维修的过程中,要了解维修的周期,进行定期维修和不定期维修。同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方面要对制造的工艺进行优化,根据理想的操作使用程序来对维修的周期进行确定。尤其在当前农业机械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机械所蕴含的复杂因素更多,要利用精准的测量仪器,对于维修的定点进行准确的预测,减少维修的盲目性和材料人力的浪费,有效的对维修的效果进行提升,减少维修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设备诊断的效果。

3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基本要求

3.1防重于治,养重于修

在农机维修与保养的过程中,要遵循“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根据技术规范,使农业机械在一定负荷下进行工作,使得农业机械保持正常的使用状态,同时,定期开展保养工作,避免出现机械故障,要使得农业机械处在最佳的状态。

3.2农业机械使用具体要求

在农业机械使用的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进行要求明确,才能更好的提高其使用的效果。首先,要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不漏电;其次,要使得机械本身具有一定的洁净性,在利用工具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保持清洁油气水中不得有杂物;再者,油箱口要进行封闭,在机油加注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封闭,同时,对于气化器、机油检视口、磁电机进行封闭;最后,要使得机械正常运行,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对于其配套的机械用具要进行灵活的操作,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整体的机械使用。

3.3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在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过程中,要结合作业需要对农机技术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故障发生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检修。比如,在进行小型拖拉机定期检测的过程中,要根据技术要求来进行修理,由专业的人员在农机修配厂进行质量验收,达到标准规定的功率、耗油率,使得技术经济指标达标,才能投入使用。

4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4.1机械故障方面所出现的问题

在农业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机械故障,比如机械的磨损导致机械部件和尺寸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长时间的使用也会出现高温使得机械设备出现粘连。最后,多数机械设备是金属材质,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不符合技术规范出现腐蚀现象,导致机械零部件出现老化,进而造成恶劣的影响。

4.2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农业机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对维修与保养人员技术和经验水平进行提高的过程中,要明确较高的要求,对于机械使用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开展相关系统的培训,使得其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条理,然而在调查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基层地区在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培训与使用操作的说明,当机械出现问题时无法完成检查与维修,导致机械产生二次损害,从而使得农业机械的使用受到阻碍。

5农业机械维修问题解决的应对对策

首先,从经济方面对农业机械维修进行探讨,要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对农业机械的零部件进行及时的更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其次,从技术方面对农业机械维修进行探讨,要明确工作环境和技术程度的复杂性,对农业机械进行设备诊断,要提高维修工作的确定性,对于故障的位置进行局部维修,可以有利于对技术进行更新;最后,从农业生产建设方面,对农业机械维修进行探讨,要及时解决工作故障问题,使农业机械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

6探讨农业机械的保养

在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的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季节的保养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夏季和冬季对于保养方面要进行具体的论述。

6.1农机的夏季保养

在对农业机械进行夏季保养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农业机械的及时清洁,尤其在恶劣环境下开展作业,长期闲置会导致农机出现损坏。所以,定期的清洁可以更好的对农机进行保养。其次,根据农业机械保养的维护规则,对农业机械进行及时的换油,油质不符会导致机具和零部件受损,要确保润滑系统的优化,使得油路更加畅通。再者,对农业机械进行正确的保养,要清除缠绕在部件上的杂草,使得各部分状态安装符合要求,确保各零部件没有丢失,要及时的对润滑油进行添加。最后,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机油中含有一些氧化物。对农业机械产生恶劣的影响,要定期的对机油进行更换,注重对水垢的清除,明确其可能引发的各种故障。

6.2农机的冬季保养

在冬季农机使用的过程中,要对柴油进行不同牌号的划分,明确其凝固点的温度要低于当地的气温5℃左右,同时,冬季的柴油具有较大的机油黏度给润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对机油进行更换。其次,在进行农业机械启动的过程中,要进行预热,避免农业机械本体过冷而与高温炸裂,在预热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操作空转几分钟再进行起步,以低速行驶,避免高负荷的工作。同时,冬季路面积雪轮胎的附着性变差,容易发生侧滑。所以,在爬坡、下坡时要注重对农业机械的合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