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十篇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十篇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09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篇1

[关键词]村级财务监督探讨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9-0003-01

1当今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存在的几点问题

1.1相关制度尚不健全,审计流程不规范

在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可以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些地区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还是改革开放以前甚至建国初期颁布的,其适用性已经严重与现代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脱节,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与财务监督制度的发展;同时,一些地区由于对审计流程的不重视,造成了审计流程“流水化”现象相当严重,许多步骤都是“走个过场、可有可无”。以上两点是一些地区的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原因,值得相关的主管部门深思。

1.2宣传力度不到位

我这里所说的“宣传力度不到位”,主要是指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相关的主管部门的宣传不到位,根据我的工作经验以及一些地区的反馈来看,许多地区的农村财务管理监督部门都只是挂个名,甚至有一些人“吃空饷”的现象存在。归根结底,是相关的宣传部门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让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使得这些部门丧失了其应有的作用,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是极其不利于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的发展的;另一方面是对群众的宣传不到位。其实,人民群众也是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监督的同时需要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让他们参与进来,织成一张“天罗地网”,让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都无所遁形,真正促进对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的发展与革新。

1.3从业人员质差、量少

从我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许多地区的村级财务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的,许多人原先都是务农的,这就使得其专业素质几乎不能够满足相应的市场需求,也自然不能满足村级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同时,一些从业人员抱着一种“浑水摸鱼”的态度,对于工作能躲就躲,能让就让,甚至出现了“服务外包”的现象,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极大伤害,其工作质量也自然可想而知。最后,我发现许多地区的从业人员的的所占比例相当至少。一方面是与近几年相关的专业人才没有及时输送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从业人员都是从上世纪便开始从事此类工作,随着其年龄的增大逐渐不能适应相关的工作而退居幕后,使得相关的从业人员的数量大幅度缩减,严重影响着相关工作的开展,相关的监督工作也自然无从谈起。

1.4监督、审计工作开展困难

许多同行在工作后交心时都表示现在的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开展的很困难。一方面是由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法日新月异,一些监督人员在开展相应的监督工作时对一些工作方法感到不理解,导致了工作开展的一定程的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财务人员私欲膨胀,在工作中损公肥私的做法使得监督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越来越高。

2做好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审计流程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村级财务管理的工作其专业性与数量都是很强、很大的。因此,相关的财务监督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可以由政府牵头,结合相关的专家与各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属于当地的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同时,派出专业的人员深入到各个阶层中,对审计的流程予以规范,使得村级财务管理监督的相关工作能够规范、科学开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加大宣传力度

这一点也要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方面,加强对相关的领导干部的宣传,使得其能够明白监督岗位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具体来说,定期召开针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使得其在认知以及专业技能上都能对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农村集体之间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农村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的宣传活动,使得社会群众能够对此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监督活动,确保群众能够行使其监督权,为全面开展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作出自身的贡献,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推波助澜。

2.3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数量

从这一角度说,一方面,对于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要对其专业水平以及对工作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要促使其“回炉重造”甚至予以辞退,同时,定期安排专业技能考核与相关经验交流活动,使得从业人员能在不断地学习中稳步地提高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针对现今从业人员数量较少的问题,我认为,可以由政府牵头,在一些高等院校与农业中心或者农业站之间建立起一个输送人才的高效通道。

3总结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建设工程。一方面,需要各部门的不断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给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创造出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首先需要加强的是宣传工作,将舆论宣传贯彻在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中,使得人人都能对这项工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其次,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的考核与评定,使得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品质优良的从业人员手中获得长足发展;最后,也是上文没有提到的,社会对这制度的成长要抱以宽容的心态,正确看待监督工作中的得与失。

参考文献

[1]张旭.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篇2

关键词:村级财务体制;村财乡管;监督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1-0061-04

一、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约束

1.财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松散是村级财务管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现金管理上,坐收坐支,白条抵库;大额开支不通过银行转账而采用现金结算;库存现金余额过大,私设小金库,建立账外账,漏报收入,私分公款,公款私存;不按规定登记日记账,收支单据不及时入账,没有日清月结,长期压单;现金余额未定期与会计对账,现金收支失去有效控制。在账目管理上,原始凭证不规范;大部分村没有按会计制度设置账目,有的只设现金流水账,不设总账、明细账,更谈不上财产账、往来账;不少村出现伪造凭证、篡改账目、无会计交接手续的“断头账”等现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不仅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一般的村都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和折旧制度,其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名存实亡,而且,忽视固定资产的修理、维护等问题,造成大量的集体资产流失。在会计档案管理上,许多村级财务档案没有专门的存放柜,财务档案随意搁放。

2.会计人员素质低,财会队伍不稳定,难以按制度规定合法设置和任免财会人员。不少村会计人员变动频繁,整体素质较低,造成村级财务“训不完的新手,清不完的乱账”。由于新手多,业务水平偏低,再加上会计人员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因而不能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成为村级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中国农村会计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人数,其任免由村民会议决定,其他任何个人或单位都不得随意调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村的会计由乡(镇)政府任命,有些村根本就没有实行村民选举,财会人员的任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支书、村主任的好恶,这就无法保证农村财会人员独立履行职责。

3.财务内部监控制度缺失或无效,没有健全民主的理财制度和公开的监督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严重缺失,或者虽然存在,但是不能有效运行,以权代法,以权代制极为普遍。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监督无力。村级财务公开基本停留在形式上,很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随意性大,无计划,不定期,上级检查应付了事。(2)民主理财有名无实,虽然有民主理财小组,但也形同虚设,财务清理工作流于形式。部分村的村务由少数干部说了算,财务不公开,即使公开,也是弄虚作假,搞两套账。(3)民主理财小组本身不能代表全体村民的利益,起不到民主监督作用。有些村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是村干部的家属、亲戚,有些根本不懂财务,没有起到民主理财的作用。(4)审计监督不力,乡镇虽然有审计人员,但由于农村财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当年直接到村审计的很少,即使审出问题,也没有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惩处。

4.会计主体模糊。农村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是1997年财政部颁布实行的《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会计核算主体同时也规定“本制度适用于由村民委员会代行合作经济组织职能的村”。鉴于中国一些地方集体经济发展较弱,在农村采取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村委会既行使经济管理职能,又行使村民自治的管理职能,以致实际工作中的农村财务会计核算对村委会和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加区分。而事实上,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产积累、资源开发和兴办集体企业的经济管理职能。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办理本村的公益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要求和建议,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会计核算主体就要考核成本效益,具有企业主体的性质,而村委会作为会计主体,则不需核算成本效益,具有事业单位的性质。显然两者是不能等同的。农村会计核算主体的模糊,增加了农村财务管理改革的难度。

二、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从各地近几年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来看,其主要是借助乡镇力量,以村财乡管的形式推行的。而现行“村财乡管”在实施中存在三种模式:村资乡管、村账乡管和村财双代管。

1.在村资乡管模式下,各村资金集中归乡农经站统一管理,各村在农经站单独立户,经济收支由农经站审核把关。村资乡管是最初农村会计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杜绝浪费、整顿秩序、遏制混乱的作用,但这只是一种短期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在村账乡管模式下,村上只负责每月将单据报送乡农经站,账目由乡农经站代管代记。形象地说就是“会计在镇里,出纳在村里”。本质上,被的单位即各村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在存款额内可自主地办理收支业务,村负责人依然直接审批核定所有支出凭证。在实践中,有的乡(镇)的具体做法是成立专门的“会计记账服务中心”,性质为乡(镇)属事业单位,由乡(镇)财政所负责管理。村账乡管是1998年后实行的,对整顿财务秩序、控制不合理开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表面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实质上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问题仍在继续,只不过形式变得更加巧妙,手段变得更加隐晦。但相对于村资乡管模式而言,村账乡管模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双代管模式产生的基础。

3.在村财双代管模式下,各村的资金和账目均由乡农经站管理。平时只留给村部分备用金。村级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收支都要由乡镇审批并按时入账。显然,村资乡管、村账乡管、双代管三种模式存在着历史制度上的演进。而村财乡(镇)双代管是对村级财务公开、村账乡镇代管办法的进一步完善。

从三种模式演进的过程来看,其遵循着一个思路:权力呈现出越来越集中到乡镇的趋势,乡镇越来越多地履行监督的职责似乎这样可以杜绝村财务会计管理混乱和扭转村级腐败的状况。从理论上看“双代管”这种模式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立到核算方法、审批程序、检查手段等,既有法律约束,又有组织保障,既有群众监督,又有领导把关,是非常完美的。的确,“双代管”对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化解干群矛盾,减轻农民负担,预防和治理腐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村账乡管”或“双代管”存在着不可小觑的问题:(1)“村账乡管”或“双代管”从制度设计上以上级行政领导为监督的主要主体,过多地强调上级领导的监督作用和过高地估计了上级领导的监督能力,削弱了村民对村级事务参与治理和监督的积极性,而对上级监督的过度依赖会导致对村民监督路径的忽视,从而导致疏于建立村民自治的监督制度。事实上,对于一些村级事务的监督上级监督效果不一定比村民监督更为有效。(2)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地区变异为一种侵占村财的制度。实行“村账乡管”或“双代管”办法后,权力过度集中于乡镇政府,这又会导致乡镇政府的机会主义倾向,利用这种权力不公正地为“己”谋取利益或有倾向性地为其他村谋取利益。例如,某些乡镇借口工作需要、从全局考虑,指使会计将各村的资金平调、挪用,归还又遥遥无期,扰乱了财务秩序,损害了村组利益,给落后者提供了吃“大锅饭”的机会,同时也容易造成各村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村财乡管制度可能最终会演变成村财乡占制度,这在乡级财政困难的区域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一些乡镇利用村账乡管的机会,把村账当成了乡镇政府的小金库,侵占村民的合法财产;有的乡镇干部甚至把送给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各种赞助也拿到村账上实报实销;一些地方一旦村账乡管后,乡镇常常提出收取一定的代管费,有的乡镇规定收取比例达到10%。(3)手续繁杂,责任纠缠不清。“村账乡管”或“双代管”实行以后,财务手续较以前更复杂,财务工作离农民更远,普通农民办事难度更大。另外,干部之间的责任不易分清,乡村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出了问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不利于明确干部职责。(4)“村账乡管”或“双代管”仍然没有解决会计主体不清的问题。在会计主体模糊的前提下,难以界定具体的非生产性支出控制标准和界限,实际情况是村集体资金几乎全部用于事业支出,导致集体经济组织积累严重不足。同时,两种核算基础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放在一起,处理的结果必然使账目难以规范。实践证明,村账乡管必须要代管资金方能起到监督作用,但与村账乡管并存的问题是,乡镇代管哪些资金?哪些资金应专项用于村委会的事业支出,哪些应该用于村合作集体经济支出以发展村集体经济?难以界定。一些地方规定代管村提留(税费改革后已取消),而对村里的其他收入(如集体企业上缴利润、村集体经营收入等)的资金管理却没有明确,造成了村级两本账。另一些地方规定“一事一议”资金、发包及上交收人、集体统一经营收人等所有村级集体资金都必须纳人乡管范围,虽然这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情况是仍造成两本账,削弱了村账乡管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1.明确村民是财务监督的主体地位,上级行政监督为辅助地位。我们认为村民是财务监督的主体,村民监督是最有效的、最基本的监督路径,绝不应该放弃村民监督而去寻求上级监督,尤其应该杜绝以上级监督作为惟一的监督路径。这是因为:(1)村民比上级主管部门拥有更多的监督信息。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既涉及到合法性监督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合理性监督的问题。合法性监督的有效性依赖规范和事实,而合理性监督的有效性则更多地依赖村一级的“地方性知识”,而这种知识往往不能被上级监督者所掌握,因此上级监督者可能很难对村级财务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评判。(2)村民比上级主管部门更有监督动力,而不会产生合谋。乡镇的监督动力主要来自作为政府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不监督或不当监督的压力,其监督力度与不监督或疏于监督需要承担的责任大小正相关,这种动力的强度会受到压力不足的影响。如果责任大,则其监督的动力就强,反之亦然。村民监督动力主要来自于作为村级经济活动参与者对利益分配的要求,其监督的力度与监督所带来的利益相关。即作为监督者的村民的监督动力则完全来自于对监督利益的分享,因为村里所发生的不良财务行为直接侵犯的是村民自身的利益,对村级财务的良好监督事实上就是维护村民自身的利益,疏于监督或不监督就是损害村民自身利益。而对乡镇监督者而言,疏于监督或不监督的直接后果可能只是受到批评或处分。也就是说,对不良财务行为,村民有比乡镇监督者更强的动力进行监督。(3)村民监督更具有公正性。任何监督者都是经济人,有可能在监督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丧失监督的公正性。在对村级财务监督问题上,乡镇与村级领导比与村民具有更多的一致利益,更容易产生合谋,从而使监督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而实行村民对村级财务的日常监督不会产生这个问题,从而使公正监督得到保障。

2.健全以“三大制度”为支撑的有效的村民监督制度体系。(1)村务公开制度。坚持民主理财,成立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的财会账目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推选有威望的村民代表,组成财务监督小组,村里各项开支到乡财政所报销前,先经监督小组评议签字。年终可由上级纪委牵头,组织财政、农经等部门对各村全年收支情况进行抽查,并将审计结果向村民代表大会公布,以便接受村民监督。(2)村民代表监督制度。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的村民应该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村民代表大会负责。(3)有效展开监督的程序制度。在赋予村民代表监督权的同时,对监督应该设定良好的程序。如村级管理人员的述职制度、财务资料的移交制度、被监督主体及村民的配合制度、因监督而产生的各种支出的来源保障制度以及村民监督组织的议事规则等。

3.明确会计核算主体。由于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两者组织运转功能的不同,笼统地讲农村会计是不全面的,它应包括以村委会为核算主体的村委会会计(属行政事业类),以集体经济组织为核算主体的农业会计(属企业类会计)。鉴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业务可以由村委会的会计部门统一执行,但是,它们必须分业核算,区别村委会业务与村集体经济业务进行。首先界定资金的专款专用,实行分块管理。一块为专用于事务性管理的资金。其来源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计生抚育费返还等资金,使用范围包括:村、组干部报酬,办公经费,五保户供养负担等。严格规定村级事业性支出,村级办事业要量力而行,不允许超支。另一块为用于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其主要来源为集体经营收人,用途主要是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村理财小组、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审计部门等审计机构的监督,考核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明确村级事务性开支的限额,增加村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同时,按照两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科目,可以真正做到规范农村账务处理。

4.提高会计人员的行政级别。改善农村会计所处的环境,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行政级别,由村小组选举,并推荐给上级主管部门。村委会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农村会计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使其知法、懂章,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业务处理,使会计工作规范、合法并对其业务进行指导。

5.建立一个多层次、分工明确的监督体系。在强化村理财小组监督的同时,不应放弃乡镇一级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乡镇一级主要负责对村财务合法、合规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审计。对村级财务混乱且村民自治监督制度暂时不能有效建立起来的区域,可以考虑实行村级财务乡镇代管的制度。但实行村级财务乡镇代管,一方面,必须根据村民自治的原则由村民自己决定其村级财务是否由乡镇代管。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村级集体资财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受益权“四权”不变,坚持会计核算内容不变、资金使用方向不变和村民代表决定权不变,以避免“村财乡管”蜕变为事实上的“村财乡占”。会计师事务所是对前两种监督的补充,可接受委托对约定的内容进行审计并提出审计意见。

参考文献:

[1]王莉萍.村级财务监督问题的思考[J].法学,2002,(12).

[2]农业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意见[J].农村财务会计,2004,(2).

[3]何风平,郑少锋,张运坤.农村会计统一制度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篇3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监督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引言

村级财务问题作为村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我们的党风、民风建设。但是,目前村级财务中仍然存在着贪污、挪用、滥用等现象,少数干部、中饱私囊,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必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一、我国村级财务监管发展趋势

1.农村财务监管机制现状

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在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针对村级财务监管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着重引导财务管理更好的体现村民意愿和决策民主化。集体经济建设中坚持民主理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初步实现村级财务公开,有效促进村级财务平稳运行。

2.财务公开化和决策民主化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建设也有了很大提高,不仅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基层民主建设也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农村的财务监管受到人民的极大关心,向着更公开更民主方向发展,村级财务公开,村民参与财务监管,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一大方向。

3.账目管理逐步与城镇一体化

我国农村近几年来存在着很大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的财务民主化进程。但是,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农村问题的改革力度,国家对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更加重视,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有利政策,加强农村管理的投入,逐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水平。向着城镇财务管理的方向发展,直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账目管理。

二、农村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1.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最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城市务工和经商,农村大多剩一些老弱病残幼。留守的村民大多文化素质较低。然而财务人员多从中挑选,难免保证财务质量,他们大多没有受到专业培训,只能“现学现卖”,缺乏良好的规范性。另外,思想觉悟也偏低。在村务管理中容易受到上级领导或者村民亲戚的左右,办事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财务公开流程化严重

村级财务公开工作应由核算中心负责指导,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全面真实。然而,财务公开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其在具体执行中流于程序,未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一些村民基于自身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不能深入了解每笔账目的具体含义以及合理与否。另外,大多数村民只能看到财务数据却并不能真正监督财务的收支与结算。

3.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管理好农村财务需要依赖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是管理农村财务的基本。在村一级管理中,一些村没有及时健全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更有一些村村民委员会在管理财务过程中根本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中随意性很强。即使有些地方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能力却很差,未能做到严格落实。一些规章制度如同虚设。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状况不公开;监督部门也是不管不问,甚至一些监督人员与管理者串通一气,对财务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

三、村级财务监管优化措施

1.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村级财务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要引起村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大力支持大学毕业生回村就业,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更优厚的待遇。同时,积极与上级政府沟通,引进专业财务人员。在人事聘用方面,要有严格的选拔制度,避免任人唯亲,同时也能甄选更加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减少人才的流失。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品质。

2.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对于村级财务管理,重中之重在于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高人民的民主参与意识。首先,民主选举出村民心目中能够代表大家意愿的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在财务收支过程中进行财务监督,监督村级委员会的日常开支以及建设用款。其次,定期开展监督小组大会,对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总结工作经验教训。定期对村级财公示。真正发挥民主监督的积极意义。

3.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经济建设也要“有法可依”。建立权责统一、分工明确的财务规章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财务管理的行政效力。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成立农村财务会计核算中心,按照积极稳妥、整体推进原则代管行政村村级财务账目,负责行政村的村级财务管理与核算,并行使村级财务的事前报审、事中审查、事后检查职能。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在日后的工作当中依法而行,建立法治政府。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农民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基层民主建设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除了以上提到的财务人员素质问题、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等问题,村领导干部过分控权、村民主人公意识差也是造成财务监管混乱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村干部以身作则,实行财务公开,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村民积极参与财务监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程松林.我国村级财务监管模式的历史变迁[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82-83.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篇4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症结

村级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利益,关系到广大农村的党群关系,一直是农村工作的焦点和难点。解决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施治,有效改善农村治理状况。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表现

(一)财力薄弱。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村集体经济空虚,完全靠政府补助提供有限的公共服务,没有财力用于乡村建设。笔者以湖北省黄冈市某区为调查对象,对89个村(社区)2013年度的财务收支进行统计。在有政府补助的情况下,尚有39个村入不敷出,占到了村(社区)数的43.82%。39村总计亏空1949.87万元,村均亏空50万元。如果扣除各项政府补助,只有8个村有结余,81个村是入不敷出的,占到总村(社区)数的91%。

对村级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全区村级收入中来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2.27%,来自财政的补助占到了总收入的36.45%,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41.28%。这说明村组织自身生财乏力,主要靠财政补助和其他收入维持生存和发展;同时其他收入占比最高,具体内容五花八门,说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混乱。村组织的支出主要用于村级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人员支出、办公费、会议费、交通费、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五保优抚、村庄治理等,基本没有生产性支出。

(二)财务混乱。村级财务管理的职责权限混乱不清。基层政府认为村级财务是村民自治的内容,政府不便过多干预;政府的中心工作永远是招商引资、培植税源,村级财务管理暂不影响大局。村委干部在管理村级财务的过程中决策无章,支出随意,没有预决算,没有规范,财务管理效益低下;会计核算不及时,科目使用混乱,不能准确反映村集体的收支和资产状况;财务公开更流于形式,不仅没有成为财务监督的有效手段,还引起村民反感和抱怨。调查显示,50%的村民认为财务公开信息粗略、不具体不详细,35.55%的村民认为财务公开信息虚假,只有23.33%的村民认为财务公开信息是真实详细的。

由于村组织财务薄弱财务管理混乱,集体建设没有进展,村民深切感受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对村组织的建设发展逐渐丧失信心,对村委干部和基层政府缺乏信任。调查显示,34.29%的村民认为本村财务管理不好的原因是村干部不守规矩,28.57%的认为是政府没有履行管理职能。

二、村级财务管理落后的原因

(一)管理内容残缺不全,管理目标设置不当。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经济组织的资金运动,反映经济组织的经济状况和成果。现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模式下,财务管理的内容仅包含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而非全部的资金运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和资源均没有纳入财务管理范畴,成为村委小金库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村级财务管理的目标被设定为规范有序。村集体是一个生产性的经济组织,追求盈利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只不过我国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村民自治的社会管理职责。以规范有序作为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目标,使村集体放弃了发展集体经济的追求,规范有序也失去了动力。没有内生动力,只有靠强大的外部监督力才能保障规范有序。

(二)村委干部独揽财权,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村组织是集体经济组织,权力属于全体村民。村民拥有村级财务管理权,并将其授予村委干部。村委干部受托履行村级财务管理权时,应受村民和政府的监督。但现实中,村民代表在村级财务管理上是缺位的。村民理财小组名义上是村民的代表,但大多数地方村民理财小组不是村民选举出来的,而是村干部指定的,成为村委干部的工具和帮手。村委干部独揽村级财务管理权,却不负担财务管理的责任,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被村干部说成是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的责任。

(三)乡镇政府无暇顾及,审计监督长期缺位。负责村级财务指导和监督的乡镇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和维持稳定两大任务上,过问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少之又少。甚至为了求稳,对村委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有意包庇,不愿发动群众监督。长期以来,负责村组织财务审计监督的乡镇农经部门人手少,缺乏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无力承担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职责,专业的审计部门介入村组织财务审计法律依据不足,导致村级财务审计长期缺位。

(四)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普通群众背后抱怨。当前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主要依赖村级财务公开。但村级财务公开信息简单粗略,内行看不清外行看不懂;公开地点唯一,通常张贴于村委干部办公场所,把村民的监督行为置于干部的监督之下;公开的时间有限,一般只在季末的几天时间内看到当季的公开数据。财务公开的内容方式流于形式,无法满足村民对村级财务的信息要求。村民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只能私下猜测与抱怨。农村陷入信任危机的恶性循环,村民与干部的嫌隙越来越大,干部的威信下降,对村组织管理难度加大,农村治理效果越来越差,村民对干部的不满越来越大。

(五)越俎代庖强推,人员素质难堪重任。当前在农村普遍推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村级会计委托制。具体做法是由乡镇财经所设立农村会计核算服务中心,与村级经济组织签订委托协议,接受村级经济组织委托,对村集体组织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各村组织不再设会计,只设置报账员负责村组织出纳和各项经济业务的报销。各被村组织的资金也由财经所开设专门银行账户,进行统一管理。村级会计委托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首先,这种行为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行政行为。乡镇财经所本是村级财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部门,在会计委托制下变成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核算部门。由于乡镇与村委会之间存在着事实的上下级关系,财经所村级会计核算让村委干部自己的权力被削减,同时也找到了将责任推到财经所的理由。其次,大多挡凭所干部认为村级会计核算是额外工作,只限于记记账而已,不愿花过多精力再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核算效果较差,经常与村委干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三、村级财务管理症结

如果仅看到村级财务管理差乱的这些原因,提出的解决措施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理论上任何问题都有解决之道,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切中问题要害并与管理环境相适应的措施。村级财务管理差乱的症结在于现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与农村财务要求与管理环境不相适应。核心问题是现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主体权责不明,职责借位。

现行村级会计委托制财务管理模式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村级会计核算工作,所有的人都只把这作为村级财务管理的解决之道。但核算只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而已,不是财务管理的全部。参与到这个环节的也仅有村委主要干部、报账员和乡镇会计核算中心,不是全部村级财务管理的参与人,且他们之间职责错位。

村组织是集体经济组织,村级财务管理的主体本应是全体村民,村委干部接受村民委托承担具体管理职责,政府负有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的职责。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有很强的参与意愿。调查显示51.11%的村民很想了解村集w财务信息,65.56%的村民愿意无条件参加村集体财务相关的会议。但村级会计委托制把村民排除在村级财务管理的主体之外,村民缺乏参与村级财务管理的机制和渠道。虽然部分村组织设有民主理财小组,在名义上代表村民,但实际上是村委干部的工具。

乡镇政府本应指导和监督村级财务管理,但乡镇政府通过会计核算,直接参与了村级财务管理,成为村级财务管理最关键的主体。虽然在会计核算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这种监督与村级会计的管理功能是矛盾的。过多的会计监督必然削弱村委干部的管理决策。因此这种监督只能限于对具体业务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至于其合理与否、完整与否、真实与否,实际无从监督。因此现行村级会计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村级会计核算,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反而成为村委干部推卸责任的借口。在很多地方,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发出质疑与不满时,村委干部往往一句“这是财经所同意的”“这是财经所算出来的”等搪塞村民。

村委干部本应履行村级财务管理的受托责任,但是委托主体的缺失使村级财务管理没有了村民的监督,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村委主要干部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独揽决策大权,却不承担相应责任,必然导致基层决策的利己性和随意性。乡镇政府的严格监督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干部决策的利己性和随意性,但现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监督却漏洞百出。

综上所述,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落后的症结在于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主体权责不清,职责错乱。改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希望就在于设计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让村民、村委干部、乡镇政府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权责明确、各司其职,构建村级财务决策、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相互制约与支持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春林.村级财务管理分析框架的构建及完善措施探讨[J].经济问题,2015,(08).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篇5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㈠集体资金“乡管村用”制度执行存在偏差

农村税费改革后,推行了村帐乡代管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实行“乡管村用”,要求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对村级集体资金,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上级用于村级建设事业的专项拨款,用于村级正常工作运转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及村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收入、“一事一议”筹资款、种种代收、借贷往来等属于集体所有的各项收入纳入到财务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的范围。但是一些乡镇在具体执行中,没有按要求将村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收入、“一事一议”筹资款、种种代收、借贷往来等纳入到应代管的集体资金中来,对村集体这一部分资金仍然由村财务进行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村两本帐的局面,一本帐在乡镇,一本帐仍在村里,两本帐各管各的,互不相干。这种“一村两帐”的做法导致未纳入乡镇代管的那部分村级财务,仍然出现了现金管理混乱无序,会计帐目不清,各项开支缺乏约束和监督的问题.在旧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为部分村和部分村干部违规操作或中饱私囊留下了制度上的漏洞,主要表现为:利用两头报帐或者制作假帐,有的干脆做糊涂帐或者不入帐、不设帐,贪污、私分、挪用村集体财产。

㈡监督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基础性的群众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在群众知情权、民主管理权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不但群众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还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在公开的内容、方式和时间上都与相关规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表现为有的村连续几年都不公开,有的村公开不完整,甚至出现个别村搞假公开。在民主管理方面,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滞后,表现为有的村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根本就没有成立,有的村虽然成立了理财小组,但形同虚设,极少发挥作用。

其次,业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不够到位。在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业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时,往往流于形式,只注重资金平衡和单据审查,而对村级支出的真实性的实质性审查和对村级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审查,以及对村级资金使用中是否被截留,挪用或者改变用途等的审查都不够到位,使得利用虚报开支,现金收入不入帐和截留、挪用等方式贪污、私分村集体财产的现象没能及时发现,且长期得不到查处。

二、对策

㈠继续推进、巩固和加强以“乡管村用”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后,用于村级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其它集体资金,实行“乡管村用、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由乡镇农经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十分明确的政策,必须全面贯彻执行。所有应纳入乡代管范围的村集体资金,都必须由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并实行审计监督。

㈡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

税费改革后,乡镇不再设立专门的农经部门,村级财务管理职能实际上由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分担,具体由乡镇村级财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在这种体制下,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就应围绕明确职责分工来进行,一是明确由财政所负责村级财务的日常管理,负责帐务管理、资金管理和报帐事宜的程序上、形式上的审查。二是明确由乡镇纪检部门领导农业服务中心经管人员负责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负责对村级财务的收入、支出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实质性审查。三是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做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责任人各负其责。

㈢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以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在制度上完善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之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没有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就会使相关制度的执行脱离群众基础,实施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实、全面、详细的财务公开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有效监督检查,将使村级财务置于全体村民的监督之下,一方面村民可以直接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为政府监管提供线索和依据。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篇6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手续不健全。在对村级财务清理和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村所取得的原始凭证不够规范,有的无出票单位签章、原始凭证上未注明经办人、无支出事由等现象,白条抵库现象也较为严重。

(二)资金使用比较随意。部分村干部在集体资金的使用上无视财经法规的规定,随意支配资金,挤占挪用集体资金,并且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现象比较严重。在资金的投放上不遵循市场规律,在未进行投资前考察的情况下,将专项资金进行盲目投资,直接导致村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

(三)财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村级财务公开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但是部分村在财务公开工作中还是敷衍了事,虽然进行了公开,但内容老百姓看不懂,财务公开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固定。

(四)财务档案管理不完善。部分村在会计资料的管理上不够完善,原始票据未能及时进行搜集、归档、立卷保存,导致会计资料遗漏、丢失、致使财务数据失真。

二、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一)村干部和财会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当前,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法治意识淡薄、文化水平偏低,有的村干部忽略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财会人员的财经法纪观念不强,没有经过专业的财会业务知识培训,在账务处理上一知半解,缺乏会计基础知识和对财经政策方面的认识,不具备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二)在财务管理上缺乏有效监督。当前,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过程中缺少上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更缺少广大村民的监督,大部分村民认为村干部在村集体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是否违规合法有上级政府监督管理,与自己无关,没有履行自己的监督义务,这些都是造成村集体资金不可避免地被挤占、挪用、甚至快速流失的原因。

三、主要对策建议

针对现阶段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使村级财务制度得到真正落实,做到运转合规、管理有序,我们必须要在培训、规范、监督等方面做好工作。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增强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法治意识,提高村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和专业水平,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对村财务管理监督的积极性。

(一)加强村级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和提高。目前,针对村级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有的地区实行村账镇管,短期来看还是可行的,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和发挥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做到村账村管,充分体现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村民当家作主。对于村财务人员职业技能偏低现象,上级财政部门应当长期对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既要包括会计实务、又要包括财经法规等。通过长期不断的培训和学习,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才会不断提高。这样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二)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度制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村干部与村民共同的任务,搞好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的重要途径是村级财务的透明度。首先,村集体经济活动收支应完整地进行公开,建立定期公开制度,每月公开一次,公开时间和地点要固定,所公布的内容应清晰易懂。其次,成立村监事会小组,监事会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对村集体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村财务公开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在选拔监事会小组成员时,要进行民主选举,监事会小组成员应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

(三)切实做好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上级部门管理村级财务工作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他们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加强村级会计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同时,村干部、财务人员应当依据财经制度对村集体经济收支进行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并按时对村集体经济收支进行上墙公布,公布内容应清晰易懂。上级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定期对村级账目进行审计检查,主要审查村级经济活动是否合规合法、有无小金库现象、有无白条抵库等现象、账目是否做到账款、账证、账实、账表相符。在审计过程中如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应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应该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村民的法治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教育可以使村民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主动监督村级财务制度的执行及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建立健全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为了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必须加强对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首先,实行村级财务管理乡镇领导负责制,对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而引起群众不满,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经查实,须追究乡镇领导的责任。其次,加大对村干部在村级财务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一旦发现村干部在村财务中有虚报、瞒报、白条入账、贪污受贿、占用挪用集体资产或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一律依规依法严肃处理。

(五)规范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村级会计档案的管理,我们必须加强对村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和保管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严防损毁、遗漏和丢失。村级财务档案的归档应根据财务资料的类别及时完成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必须规范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监督约束村干部,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财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财务公开力度和审计监督力度,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执行力,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篇7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历经乡镇合并、村村合并后,乡(镇)成立了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受托对村级财务进行记账,实行村账乡管,在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理顺财务关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对村级财经业务和村级财务主管领导是管事不管人,村干部的考核主要以乡镇政府的相关部门为主,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对村级财务主管领导失去考核的约束,财务监督乏力。

2.一些村级财务监督机构民主理财小组的产生机制和人员的组成仍然存在不合法的现象,多数为村级负责人指定,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对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的指导存在盲区,赋予理财和监督的权利有待加强,有些地方理财和监督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3.执行制度不到位,制度管理流于形式。一些村级财务主管领导不懂财务管理,对财务管理制度不了解,摸脑壳行事,糊涂官管糊涂百姓。一些村级财务主管领导对财务管理制度比较熟悉,对财务收支审批权限,工作流程等内部控制约束机制,存在违规操作、超越权限等问题,致使村级的一些重大支出事项和对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方面产生的不稳定问题。同时,一些制度规定未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只由村两委班子会或村委扩大会议通过,没有相关制度规定的事项则由相关领导拍板定夺。

4.监督机制不健全。村内财务内控监督制失衡,尤其是对处于村级财务管理金字塔顶的一把手的监督失去有效的控制,村级“一把手”在财务管理中随意性较大,缺乏有效监督,村级运转将失控。

5.管理的理念不新。思想意识保守陈旧,管理观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陈旧的思想意识给村级财务管理套上枷锁,全局意识不强,工作的定位不高,总是把管账当做管理,把记账当做监督。管理缺乏前瞻性,缺乏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满足于算账、记账就是财务管理狭隘思想。

6.运行机制不深入。实行村账乡镇代管,农村财务管理中心的运作机制与财务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仅仅做些审核编制凭证、记记账等工作,没有深入到村组了解实际情况。对实际情况不了解,致使一些资金使用不合理,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甚至出现串项使用、违规使用的问题。

二、完善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1.党委、政府应将村级财经委员的业务考核部分改为由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负责,改善只管事不管人的软约束现状。

2.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严格依法选配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具体落实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规定,由村级讨论确定其待遇。在组织管理上民主理财小组直接向村民代表大会负责,在业务管理上由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具体指导,由镇政府在对村的转移支付中单列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工资,由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负责考核发放。

3.改进村级财经管理人员的任用或选拨机制。一是现行的村级组织已经兼备了村民委员会和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其会计管理人员按相关法规可以由上一级组织进行任免;另外也可以在现行村级换届选举中先选出村委成员,再进行分工,以免选举的财务主管不懂业务,造成工作被动,埋下财务隐患。二是财务人员任用实行“招聘制”,人员录用由村委会公开招聘、经县农经站考试、考核,实行择优录用。特别要选拔那些高中毕业生充实到会计队伍,最好是精通电脑,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4.加强对村级“一把手”的监督。在树立村“一把手”权威的同时,村级“一把手”要自觉接受监督。党委政府要明文规定村级负责人管财务而不直接经手财务,经手财务的人按章办事,对单位负责人负责。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篇8

[关键词]农村财务财务公开财务监督

一、引言

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几年农村群众上访,干群矛盾激化,大多起源于财务问题,这些问题与当前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措施不力有直接关系。财务公开是村集体实行民主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村财务公开的意义

所谓财务公开,就是村集体应以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其财务活动情况及其有关账目,定期如实地向全体干部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公开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方面是要把村集体经济的重大事情交给村民讨论,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和智慧,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是让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活动实行有效的监督,促进基层干部廉洁自律,勤政为民。以财务公开带头,建立起一整套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其他工作的民主化,公开化。

三、农村财务公开的现状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于本地实际情况的民主理财方式,财务公开工作在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和程序等方面都逐步趋于完善、合理、客观、真实,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工作初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有些地方还专门出台了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制度。一些地方针对存在的财务不公开、假公开等问题,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把开展财务公开工作的情况列入乡、村干部考核的内容。

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规范了村级财务,节约了开支,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资金积累,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杜绝了财务漏洞,对维护农民利益,管好农村集体资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当前农村财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财务公开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人员任免随意,会计交接不规范,致使不能有效地依法履行会计职责,有的村庄甚至不按规定办理会计交接,造成许多遗留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工作的连续性。账目不清,不按规定设账、记账、对账、报账;不按规定整理保管会计档案,许多会计资料丢失、损坏;支出缺乏审批、审查程序,支出随意性大,不合规不合理支出多,而且单据极不规范;村账中白条入库的现象较为普遍;非生产性开支、招待费支出严重;乱收乱罚乱支,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相当普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大了财务公开的难度。

第二,农村财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财务监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民主理财工作滞后。现在有些村还没有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许多行政村虽然设立有内部民主理财机构,但是该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由于人员设置和素质方面的原因,工作也不正常。有些地方群众监督成为虚设,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有的村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理财小组的审定,同时也公布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有的村民和村民理财代表缺乏财经法规知识,不懂得看账和算账,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另外,业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不到位,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缺乏力度,各级配合不协调,在处理违纪违法的案件中心慈手软,没有按照“客观、公正、规范、具体”的原则办事。种种问题导致财务公开作用降低。

第三,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低,甚至没有透明度,管理缺乏民主,群众监督乏力,业务监督乏力,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使一些任意挥霍集体资产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导致农村财务管理乱上加乱。在财务公开中,一些基层干部由于认识不到位,仍存在不愿公开、不敢公开的思想,表现在具体行为上,即: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不够明细,对群众十分关心的重大财务事项比如基建费的支出、承包费的收缴等不能全面、如实的公开;担心因“公款吃喝,请客送礼”等敏感问题暴露而引发群众的不满,或作假账,或全部列入“其他”一个栏目,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欺瞒群众,逃避监督;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只公开那些没有问题的科目,对经不起推敲的问题遮遮掩掩。

五、完善农村财务公开的有力措施

(一)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化模式

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这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当前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当前重点是要规范农村年度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会计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等等,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改进农村财经管理人员的任用或选拔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狠抓制度落实。明确村级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责、权、利,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将“财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由两名村干部签字,避免财务开支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二)完善监督机制,坚持民主理财,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成立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的财会帐目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推选有威望有村民代表,组成财务监督小组,村里各项开支报销前,先经监督小组评议签字。群众不同意的开支,要由干部自己负担。各村建立财务公开日,设立财务公开栏,把村级财务收支、结存情况和农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定期公布,并答复群众的提问,把集体财务活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增加财会工作的透明度。另设监督电话,以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强化审计监督,年终可由上级纪委牵头,组织财政、农经管理等部门对各村全年收支情况进行抽查,并将结果向村民代表大会公布,以便接受村民监督。

(三)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编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管理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树立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越重要的观念,要把加强财务管理当作是防腐倡廉,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大事抓实抓好。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财会人员确定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质量的好坏,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既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又具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而要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篇9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现实困境

农村财务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种资产进行核算、计划、监督、控制等财务工作,旨在实现农村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一是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具体来说:第一,原始凭证有问题,存在记录不全面现象,缺乏经办人、审批人、证明人等等要素,少数情况还可能出现打白条,造成大量公款流失。第二,记账凭证不规范,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当,会计核算不正确等问题。第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各类档案保管不善,存在账务管理主体混乱,导致会计档案出现丢失、毁损等现象。

二是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私设小金库。不少村庄在收到款项之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或者延迟入账,或者根本不入账;个别村庄受利益驱使,可能会用虚假开支抵顶收入,从而导致村里集体款项被非法使用。第二,多头管钱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村的会计人员形同虚设,村里管钱又管账的真正主体是村干部,但因村干部任期限制,常常出现账目交接不及时,最终产生断头账。第三,非生产性支出数额大。通常情况下,非生产性支出包括招待费、车辆使用费、赞助费等,其数额也比较大。第四,政策性资金虽然不少,但因涉及主体多、环节多,导致资金被非法挪用,无法实现专款专用。

三是财务管理法制意识淡薄。理论上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部流程都有相关制度与之对应,但在具体实践中,绝大多数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制度及财经纪律的认识不到位,面对会计中的不规范行为总是视而不见,使得制度规范成为一纸空文,未能起到应有的规制作用。另外,农村不良风气依然存在,大吃大喝现象较为普遍,由此产生的费用数额较大,同时,一些村委会领导法律意识淡薄,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有的甚至肆无忌惮,作出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最终使得财务管理出现混乱。

二、农村财务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要解决农村财务管理所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其内在原因。通常来说,每个问题的产生都与其自身特性、内在运行机制以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都分不开的,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产生根源同样如此。

(一)农民思想认知有局限当前,农民在民主意识方面趋于畸形化。随着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农民的传统观念也逐渐受到了影响,在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元素的融合下,由于农民没有民主理论和足够的民主素养,导致其在民主意识方面逐渐变得畸形,这种特征在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中有表现明显。这种民主意识的畸形化对农村的财务管理主要有如下方面的影响:其一,农民在身份认同、乡土观念方面逐渐弱化,导致其参与农村财务管理的热情大大降低;农村人口的持续流出,使得农民自身在对其身份定位方面逐渐脱离的农民群体的范畴,对于农村的认可程度也大大降低,对于农村事务的参与态度更是冷漠,尤其是对于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和谐的财务管理问题,村民在提高自身的经济水平之后,对其关注程度大大降低。其二,乡村权威逐步由过去普遍的年长、德高转变为以经济地位为衡量标准与导向。这样一来,农村社会就由过去熟人社会逐渐转变为了以利益为导向的半熟人社会,过去农民靠集体组织的合力逐渐减弱,对农村财务的监督力度大大降低,导致在农民财务管理与监督方面,农民群体长期发挥不到应有的主体作用,也间接导致了大量的农村集体组织资产被侵占、村干部财务管理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二)财务审计监督有缺陷第一,我国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难以真正遏制农村集体组织资产的持续流出,导致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对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形成了严重阻碍。在2008年之前,我国的农村财务审计机构不仅仅要接受乡镇政府的领导,还必须接受农业经管部门的监督。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审计法》,并没有将集体经济组织归入国家审计范畴中,可以说,国家审计进入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的。因此,乡镇农经站的审计模式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文件作为支撑,这种监督不够独立,也解决不了经营者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各个省市、地方都制定了自己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或规章,据此各自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而且许多具体审计内容的可操性较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权威性与规范性难以保证。第二,农村财务审计独立性较差。在农村财务审计环节中,乡镇经管站对于村级的财务管理起到了正面的规范与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村账乡管的审计模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首先,乡镇经管站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工作,而它有承担着农村村级的财务审计工作。这样一来,导致乡镇既是村级财务工作的管理者,又是财务管理质量的监督者,因此,乡镇经管站的财务审计独立性较差。其次,乡镇经管站是隶属于乡镇政府管理的,当乡镇经管站在村级财务审计中发现问题时,一般都会出于乡镇政府的利益考虑,难以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处理,甚至可能还会受到政府的干涉。最后,乡镇经管站的审计职权范围相当有限,主要有账目检查权、资料取审权以及公布审计结果权,过于狭窄的职权范围也限制了审计工作开展的形式,因此,审计质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财务管理机制有漏洞客观地看,我国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规的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更是问题发生的重灾区,这也间接地折射出了当前村干部的待遇水平问题。相较于国家公务员而言,村干部的绩效考核机制并不健全,村干部的工作水平与其未来的任用、奖罚以及待遇水平都没有直接挂钩,这也挫败了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群体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具体来说:一方面,没有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在工作考核中,主要是对经济指标的考核,而公共服务、社会医疗教育等指标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在绩效考核当中,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不能得到良好的体现,农村财务收支情况、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指标都没有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这也影响了村干部对村级财务资料完整保存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在制定绩效考核机制时,村民、村干部的参与程度都很低。作为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管理者、经营者,村干部的工作绩效理应受到村民的评价与监督,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重视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在制定绩效考核的内容时,并没有对村干部的具体工作开展较为深入的调查,也没有深入农民群众中去了解村民的诉求,忽视了那些关乎村民自身权益的社会保证、医疗、补助等问题,尤其是对村级财务公开的满意程度、财务管理的水平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第二,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集中表现为:一方面,财务监督主体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目前,负责村级财务监督的主体主要是全体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乡镇政府。其中,会计委托、村账乡管等是乡镇政府行使村级财务监督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是不符合我国农村自治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宗旨的。村民由于自身的文化教育水平受限,懂得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者极少,因此在行使村级财务监督方面难以奏效。民主理财小组是对村委会的功能补充,以更专业地形式财务监督,但是,由于该小组成员主要是由村干部委任,因此在进行村级财务监督时,其立场不够独立。另一方面,我国村级财务监督的具体内容也不够明确。尽管我国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文件中对村级财务监督有明文的规定条款,但是,这些条款往往是框架性的,不够具体。由于我国农民缺乏较强的民主监督意识,而且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在缺乏具体、明确、有效的村级财务管理行政性的文件时,其民主监控的功能很难有效发挥。

四、农村财务管理困境的解决路径

随着农村税费体系的改革,各类新的财务问题逐渐凸显,旧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解决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一)建立财务规章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在实施财务管理时,首先必须建立有效、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各个村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可操作性、有效性为原则,建立科学的财务规章制度。例如,建立《民主理财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现金收支管理制度》等。在资产管理方面,首先应界定好村集体资产的范围与内容,并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台账,当发生资产变动时,及时记录保存并反映。定期对固定资产开展盘点工作,保证账目与实物吻合。当需要采购单价较高的固定资产时,必须以投招标的方式进行,不可私自进行集体资产的转让或出售。当的确需要对集体资产进行处置时,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并经两委讨论通过,上报乡镇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无论是集体资产的处置、经营,还是资产购置,都需要签订有效的法律合同,以保证集体资产的安全。在现金收支管理方面,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必须严格执行,禁止出现坐支现金、差额入账、以收抵支等现象。对于财政资金、集体资金以及其他类型的项目资金,禁止混存混用,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尤其是对于财政拨入的款项,必须设置专门的账户进行核算。对于农村的集体资金,必须存入到专门开设的银行账户中,原则上不允许有现金留存,都必须在银行账户中入账,以确保集体资金的收入款项足额、及时地入账管理;各项支出应执行严格的审批程序,禁止出现小金库、公款私存、白条入账等现象。在债权债务管理方面,应注意资金的回笼,加强管理好应收款项。应定期核对应收款项,对于长期挂账的项目,应及时确认是否坏账,并在确认后经过村民代表大会、乡镇财政部门审查之后,核销该应收款项。当由于责任人原因给集体资产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应担负一定的赔偿责任。

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篇10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委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1-0017-01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推进,各地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扎实工作,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一些地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核算不准确、公开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1农村财务管理的涵义

农村财务管理是对直接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支配、管理的各种资产所发生的一切收入及其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农村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要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还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需要。

2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模式--村级会计委托

村级会计委托形象地说就是“会计在乡(镇)里,出纳在村里”。2009年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乡镇成立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免费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记账,实行村级财务和资金委托的管理方式,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财务收支、会计档案和提供会计信息。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全县统一模式,乡镇挂牌设立“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按照“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方式开展委托工作。村级财务在坚持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民主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对村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由村集体和乡镇中心签订委托协议,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委托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代管,中心以村为主体分设账套、独立会计核算,取消村会计和出纳,设立村报账员。制定了县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具体规定了现金和银行存款、票据管理、集体资产台账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务审批、财务结报、民主理财及财务公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务审计、会计档案管理等“十制度”、明确规定中心主任、会计、出纳、审核、微机档案员和村报账员岗位职责等“六职责”,明晰账务处理流程和报账流程“两流程”。做到全县统一模式制度上墙,统一配备财务软件及相关设备,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提了基础保障,截止2015年末全县代管村集体资产4660万余元,其中货币资金1883万余元、固定资产及林木资产2688万元,2015年度代管村级收入3419万余元,支出2081万余元。

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8年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长期以来村级缺乏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债权、债务不清等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有效解决了村集体账务不健全的问题,结束了过去那种农村财务“白条抵账、回忆账、多头账、包包账”的历史,使村级账务由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3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机构不健全

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是在整合乡镇农经站现有人员基础上设立的,但乡镇机构改革撤消了乡镇农经站,中心不再单独挂牌,致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主管部门、单位性质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工作中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直接影响着村级会计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1.2人员素质不高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乡镇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工作人员基本是农经员兼职且部分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造成工作人员不稳定,且难以适应村级财务工作质和量上的要求,如一个有33个村包含5个社区的镇,村级会计服务中心只有3名兼职工作人员,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只有2人,目前全县中心工作人员33人,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只有17人,仅占51.51%。

3.2村级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账外账和私设小金库。村集体虽然签订了委托记账协议,但没有将全部财务收支交服务中心核算和管理,由村直接收取的资金如房屋租金、山林承包款、捐赠收入等未进入服务中心统一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以村干部个人名义储存。资金收支管理、使用混乱,形成账外挂账,村级资金安全完整得不到保障。

3.2.2资金收支缺乏有效监管。实行委托加强了核算职能,但对各村的经济活动内容不掌握,只能以账论账。村开支随意性大,村干部人人收钱,人人管钱,形成“谁收钱,谁花钱”,再加上审批手续不健全,个别村干部管钱、花钱、批钱自己一人负责,会计核算成了记账员,失去了应有的监督,报账不及时,白条列支现象普遍存在。

3.3村级财务公开不规范

3.3.1公开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的问题。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在公开内容上轻描淡写,没有涉及实质性的问题,甚至出现内容与形式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村的财务公开就是直接复印几张账页粘贴在公示栏,财务公开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

3.3.2o监督,不透明。有些村账务一年或几年不与群众见面,使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使村级财务管理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和约束力。

3.4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3.4.1制度不健全,无章可行。有的村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制度,财务管理无章可循。

3.4.2执行不严,有章不循。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财务人员却听之任之,财务手续混乱,内部制约失控。村报账员未按结报制度及时报账,报账手续不全,部分村大量列支会议费,但无相关会议记录材料;部分工程建设未进行公开竞价或招标,未签订施工合同,工程完工没有结算,支付款项未按规定取得合规的票据等。

3.4.3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管理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清产核资工作滞后,台账不清,资产处置不报告、对外发包不向群众公布。

3.4.4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捐资管理制度不完善,筹资捐资管理工作难于规范。在“一事一议”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筹资捐资管理中,村、组对“一事一议”筹资捐资交会计委托中心管理有顾虑,给资金管理及工作带来了困难。

3.5各方监督不到位

3.5.1重核算、轻监管。村级会计委托工作中只注重核算,缺乏行使村级财务监督职能的积极性。

3.5.2村级报账员缺乏财务知识,对村财务监督不够,管理不严。

3.5.3村财务公开制度形同虚设。村集体对财务公开随意性很大,什么时间公开,公开什么内容,怎样公开很大程度取决于村干部对财务工作和民主监督的认识,村民难以监督。

3.5.4村务监督委员监督不到位、不完全。从监督内容来看,主要是对村支出的监督,对支出是否合理合法进行审核,但是对收入是否入账并不能加以有效监督,另外由于村务监督委员缺乏财务知识,要想监督到位是很难的。

3.5.5审计监督缺失。会计委托中心工作人员基本上由乡镇农经员兼职,农经人员对村集体进行审计形成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县、乡农经管理部门审计监督弱化。

4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强化委托中心机构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村级会计委托是实现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促进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首先要从明确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管理体制入手,明确县级管理机构、细化责任、强化措施,规范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的监督与管理工作,适当增加人员编制,相对稳定工作人员,从体制和管理上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其次是在工作人员调配上引入竞争机制,对现有人员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的适当考虑政府购买服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再次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配合,广大群众的监督认可。形成思想认识统一、机构人员到位、工作措施具体有力、责任明确的村级财务管理体系,为农村财务健康运行提供强大的机制保证。

4.2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4.2.1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各级部门特别是县级财政、农业部门对所制定的相关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和报账流程等规定中,已不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定、条款,进行全面梳理完善,乡镇要结合实际对各项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完善,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2.2完善村级资金管理制度。明晰村级资金拨付流程,强化资金支出审批,从源头上治理账外账和小金库问题,对不按资金管理程序拨付资金,造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混乱和流失的,明确追究其责任相关规定,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全部纳入乡镇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4.2.3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捐资制度。建立完善“一事一议”管理制度,规范议事、筹资、建设等程序,财政、农业部门做好事前引导、事中指导、事后审计,保证“一事一议”制度执行中的公开透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2.4完善村级资产登记管理制度。规范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拍卖行为,使集体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完善村级资产台账,所有资产上报委托中心登记管理,三年一届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要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进行资产产权登记规范管理。

4.3健全财务监督管理C制

4.3.1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机构,规范村务监督委员的职责、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的作用,贯彻落实农民群众依法行使的民利,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3.2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监督机制。建立中心工作考核责任制,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业绩突出的,按《会计法》规定给予一定奖励。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委托中心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村集体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监督。

4.3.3主管部门和乡镇配备专职或兼职财务审计人员或审计小组,切实履行财务审计监督职责,对农村财务进行常规性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必要时由县审计部门直接进行审计。

4.3.4坚持村级财务一年一审,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按规定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结束,形成书面审计报告,由审计负责人签名后,报县、乡经管部门备案,审计结论在财务公开栏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公开。

4.4规范村级财务公开

严肃财务公开各项规定,明确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内容等,正常的财务收支活动做到定期公布,对涉及收入分配等事项一般在年末进行公开。乡镇委托服务中心要及时编制、提供村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并指导村报账员编制财务公开表,村委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在村财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的财务事项和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敏感及热点问题,做到随时公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