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电气工程十篇工业电气工程十篇

工业电气工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1:19

工业电气工程篇1

初步设计内容包括: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电源状况、用电负荷、负荷等级、功率因数补偿、全厂供配电系统、变电所布置、主要设备选型、控制信号和计量、继电保护、防爆区域划分等。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应注意:设计范围和概算范围应一致;初步设计应能够实现且科学合理;设备选型应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并留有裕量;对总变电所设备和全厂其它设备的微机监控系统整体思路;对系统短路电流的处理方案;根据区域介质类型对防爆区域划分应正确;全厂各变配电所系统图及布置图进行审查;对场地和设备应留有一定的裕量等;

2电气设备询价采购、供货商返资料给设计院

根据设备交货周期,到货时间,倒排设备采购说明书编制完成日期及技术附件签订日期。采购说明书应对电气设备的主要参数及配置作出明确要求。在与供货厂家签订的技术附件中应包括遵循规范、供货范围、产品性能、材料清单、试验项目、包装运输、资料返回时间及数量、联系方式等并附采购说明书,一般情况下选择3~5家资质优良,业绩较好的厂家进行谈判,尽量做到相关技术性能、供货范围一致,以便商务报价的可比性。根据技术协议中资料提交要求,供货厂家应按时提供相关资料,资料要求签字盖章、准确无误,以便提交设计院进行详细设计。设备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平剖面图、基础平面图、安装图、荷重等。设计院按照供货厂家提供资料进行土建及电气详细设计。

3详细设计及土建施工

设计院根据供货厂家返回的资料进行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包括:配电室布置图,一次系统图,二次线接线图,电缆及桥架走向图,防雷接地图、照明、插座等图纸;还包括相关电气材料清单如动力和控制电缆、桥架、接地线、照明灯具、直流系统、交流系统、插座、轴流风机、防雷接地等材料的规格、数量等;土建施工时,尤其要注意防雷接地线,高、低压柜,保护柜等柜体相应的基础预埋,预埋件预埋时应注意数量和位置。

4电气设备验收、就位和安装

在土建、结构完成以后,电气设备等相继进场,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到货设备进行验收,验收包括核实到货设备是否与技术附件要求的设备品牌,数量,尺寸、备品备件数量、专用工具数量、图纸、出厂实验报告、质量证明文件是否要求一致,外观检查是否有破损;大型设备对运输及吊装过程有要求的,还需在设备吊装就位后检查运输或吊装过程中相应记录仪的相关数据,如变压器就位后应对安装在器身上的三维冲击记录仪数据进行检查,设备吊装,就位过程要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大件吊装(如变压器吊装)时,需提前制定吊装方案。设备就位后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装。

5电气设备一次、二次连接、试验及单体调试

电气设备就位后,施工单位根据全厂电气系统图对一次部分各电气设备进行连接,根据二次接线图进行测量、控制、保护线路的连接。一次设备连接包括高压电缆连接,如110kV电缆头制作连接过程需要请专业电缆头制作人员进行现场制作,一次设备母线连接应按照相关标准选用力矩扳手对一次导线的连接螺栓进行紧固,一次连接过程中完成以后,由监理人员逐个进行检查,确保每个连接螺栓达到规定力矩,且设备内无螺栓、垫片和工具等金属物品及其他杂物留存。动力电缆应挂电缆标牌,电缆标牌应注明电缆起点、终点、规格型号和长度等。二次回路的连接一定做到连接准确无误,二次线连接紧固,每个导线端应套有按照规定编码的线号管,在检查故障时有利于分辨。一二次连接完成以后,由安装单位聘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单位对电气设备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试验,如对变压器、电缆、母线、断路器等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对变压器油进行试验,GiS进行气体分析,断路器还需做机械特性试验,直流电阻测量等试验,并对单个开关进行单体试验。对二次回路用实验台做加压通流试验,一方面反映测量是否准确,一方面确保保护装置能够动作;对Ct进行极性校核,保证Ct方向按照要求指向正确。在一二次设备相应试验完成以后,应现场进行分合开关试验,确保控制回路正常,对于高压柜,应将断路器置于试验位置,通过给保护装置加压通流,使其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以验证保护传动的正确可靠。

6微机监控系统组态及联动调试

工业电气工程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学习产出

1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院是在一所具有65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高校基础上进行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新型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我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在我院的前身———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的电工电子专业(专科)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004年开始本科生的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本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基础,并形成了较明显的特色。本专业是2009年宁波市服务型教育专业群核心专业之一,2012年获得宁波市特色专业。目前本专业已累计培养1600余名本科人才[4]。但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在电气工程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过程和行业脱轨严重、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差、就业压力大,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体体现在:

1)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

从oBe教育模式的要求出发,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学生要学什么”,说到底就是“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原先企业中技术落后、的生产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为代之的是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企业,这就需要专业来培养一大批既具备先进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2]。

2)课程设置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要做到教育的“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针对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本专业在一些基础核心课程中开展了“项目化”、“做中学、学中做”、“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结合“互联网+”等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一些教学成果。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专业核心课程和模块课程在教学改革上比较落后,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师无法深入有效地展开教学,只能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统筹能力弱化,往往只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课程知识、应付考试,导致理论很难与实践结合;第二目前不同模块方向的设置,只考虑到了不同的就业方向,而并没有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没有进行分层分类教学的探索,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困难,部分优秀学生又“吃不饱”的矛盾现象存在。另外,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的开展需要具体的教师进行实施,而师资队伍与行业实际情况的脱节,也导致很难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也导致因人设课现象严重,不是按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来配备教师,导致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甚至出现课程内容上的重复。

3)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开展“项目化”的课程,其评价方式相对多样化一些,比如本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及实践”课程将课程内容融入到4个项目中,根据每个学生完成的项目情况给出项目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期末考核再占一部分成绩。没有开展“项目化”的课程,其评价方式则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的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简单的考核。但是这两种考核方式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的考核方式漏掉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对学生平时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综上所述,虽然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浙江省区域经济的大力发展,电气行业的升级和转型,急需能够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只有紧紧抓住适应新时期经济形势和电气行业的发展要求,建设和发展基于oBe思想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时刻思索“学生需要学什么”、“如何让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如何评价学生是否取得学习成果”等核心问题,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与电气行业的市场发展、岗位实际要求、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将基础知识、应用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转化为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才能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2主要改革内容

1)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针对当前社会新经济、新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梳理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知识、能力、素质实现矩阵、人才培养计划等内容,使之更契合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课程体系

基于本专业取得的教学改革基础,在“项目化”、“做中学、学中做”等教学方法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将课程知识点和企业项目实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引入分层分类教学思想,模块课程中设置竞赛模块,培养学生参加本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课赛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双师型”师资队伍

电气工程专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只有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包括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新教师,出台政策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

4)学习过程监控和成果评价体系

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除了正常的督导听课制度,建立专业内部听课等制度,及时反馈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效果;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建立具有平时课堂考核和期中、期末多次考核功能的考核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和考核,在本专业课程进行试点并推广。

3具体实施方案

首先要坚持以oBe的三个核心问题为导向。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专业改革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本校和兄弟院校的专业改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调研浙江省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邀请省内同类院校专业负责人以及本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负责人,对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完善。总体上分三个阶段展开实施。1)实施阶段一:首先要了解当前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才能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掌握什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仍为目前急需的热门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工业4.0的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在地区经济驱动下,将呈现更深层次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特征。因此必须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活动,本部分的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与座谈、个案分析与比较等方法。2)实施阶段二:以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要求每门课程对应具体的学生学习成果,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与之对应。①毕业要求与课程的关系应清晰体现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使大纲成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指导学生学习行为的契约性文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小型研讨会等方法,邀请专业社会服务做得比较出色的教师参加,同时积极吸纳产业界的各种校外机构和企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②在新增模块课程中,除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坚持产教融合、坚持以学生成果为导向外,模块学生的挑选可以尝试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竞赛学生挑选方法,可以从对大一学生的宣传、大二进入开放创新实验室、参加各种竞赛进行选拔,这个选拔过程在本专业已经执行多年,从学生获得的各种竞赛奖项来看还是非常有效的。③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保证学生取得有效学习成果的关键,这个可以和课程体系建设同步进行。一方面通过电气系向学院提出引进新的人才,另外一方面,以提高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电气系以及二级学院的共同协商,在系里进行试行。3)实施阶段三:专业改革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是重点要求。在前两个实施阶段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在电气系教师内部听课制度,通过对教学环节的过程监控和对课程成绩的质量评价来实现教学活动、课程大纲、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等的持续改善,该机制的主要任务是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另一方面将改进目前课程的评价体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建立具有平时课堂考核和期中、期末多次考核功能的考核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和考核,在本专业课程进行试点并推广。以教学监控和考核结果反馈为依据,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设内容进行持续改进。

工业电气工程篇3

建筑工程的用途比较广泛,可以在不同的用途内进行使用,不同的用途就有不一样的使用功能,除了在主体强度等建筑因素当中体现,电气设计的不同还可以体现。所以,为了实现不同工业建筑工程的功能性质,还要对电气系统进行差异化设计。这是针对工业建筑而言的,来使工程的电气系统能够正常的使用,体现出它的功能用途。

关键词:

工业;建筑工程;电气设计

引言:

电气工程是工业建筑项目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将工业建筑的电气设计与其他的电气设计区别开来的,我们要明白工业建筑电气设计的要求,明白在工业建筑当中的地位。下面就通过实际操作的工业建筑电气工程,分别可以从电气设计的过程、特点和工业建筑电气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来进行阐述。

一、电气设计在工业建筑工程的流程的特点

电气设计一般的步骤:方案的设计、初步设计、深度设计、施工图设计,以上的流程是相对于普通的建筑工程而言的。工业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与普通的建筑设计流程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工业建筑工程电气设计需要注意在工业投产的需求。

1、工业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设计方案

在方案的设计上必须要符合工业工艺生产的要求,必须在这个前提下确定设计的方向。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首先要对工业建筑要求的电气设计方向进行确定,然后提出计划新建的工业工程所需要的电气系统的类别,在对计划新建的电气系统当中需要匹配的变压系统和配电系统、照明等级等系统。这就是与其他普通建筑的电气设计区别于开来的特点,在其他方面,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到工业建筑工程所需要的电源电压、照明等级等,其次需要对工业设备的负荷进行选择载体回路方式和选择匹配的导体。

2、工业建筑工程电气的初步设计

我们要对工业建筑工程进行大概的设计,就是我们所说的初步设计的大概含义。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对工业建筑的电气进行专业化的设计,在设计当中必须包括工业建筑电气项目的进行设计的说明书、设计的图纸、主要电气设备明细和建筑电气计划书。这就好与普通的电气设计进行区分开来,设计的说明书当中还要明确的标注工业设备的用电分配,在设计的图纸中要进行明确的标注,因为设备的使用是工业建筑特点之一,所以还要针对设备要做好电气计划书

3、工业建筑工程电气的施工图设计

在电气工程中需要对施工进行设计,要对在电气施工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计的问题,需要在工程中及时的进行修改,需要保障完工之后的成果与设计图上保持一致,避免维修时找不到问题的所在,因此我们还要对单独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考虑,将施工方式结合起来,对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在施工中能满足施工的要求,方便以后对施工进行维修和维护

二、工业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在我们的电气设计当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设备和器件都没有安装的要求和明确的尺寸和数据参考。例如,在工业建筑电气设计中对配电箱的选择,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业当中使用的配电箱与住宅的配电箱区别开来,避免造成配电箱功率的浪费。

1、设计的深度不够

设计深度对电气的设计尤其重要,设计的深度不够的话,会影响到电气的使用。如果工作人员在对电气设计时,没有进行仔细的进行设计的化,尤其是一些小的细节方面没有标注清楚,会造成工作人员在安装的时候不能按照图纸里面的设计进行安装,从而导致与设计图纸不符合,会对项目在电气工程当中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项目不能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比如,按照规定在电力设计当中要对电气设备的型号、名称、规格参数及数量都要在设计中明确的标注出来,但是设计人员只有时忽略了在设计图中没有将规格、数量标注出来。在采购的时候,往往容易造成设备采购错误,在安装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2、相关专业的设计工作衔接不利

每个项目工程当中都设计到很多的专业,每个部门中都有相关专业的人员参与到工程项目当中,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在每一项工程当中专业的人员相较于就显的比较的多,而且在工作上进行相关联的工作就容易出现问题,不能进行密切的配合。例如,在建筑的设计当中,将避雷针等装置以钢筋作为载体作为建筑的一部分,所以在电气设计当中,都要在设计图纸上进行标注清楚。在设计当中要明确,将避雷针的设计属于电气设计的范围内,要在设计图纸上面标注清楚,在施工当中,施工的人员要按照图纸来进行施工,如果没有将避雷针与建筑的钢筋进行连接,而导致项目的返工。

3、将工业建筑设计与普通电气系统的区别

工业建筑设计与普通的电气系统是由很大的区别的。例如,在工业建筑当中一般采用的是低层的建筑,建筑的高度与其他的相比都比较的高,建筑面积较大,电力的负荷也比较大。在工业建筑当中会大规模的接触到动力设备配电线路、明敷设线路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将工业建筑的工程规模、消防等级和工艺流程的特点认识清楚,方便在设计中提供相应的依据。因此在工业建筑电气设计当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的。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对工业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电气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张贵军单位: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齐少敏.工业建筑电气设计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5,(18):289-289.

[2]张增辉.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与预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8).

工业电气工程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业

中图分类号:F4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部分,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经济的发展。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电气自动化从无到有,从开始到成熟,它不仅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而且受到了物理科学的极大影响。电气自动化不断发展,它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1发展现状

1.1编程接口的标准化

ieC6113标准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标准化接口标准,在其出现之前,国际上是没有这种统一的标准的,所以生产厂家以及嗲气自动化的产品都不完全的标准统一,这样在技术的交流上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在配置上也无法有效进行。但是ieC61131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将各个电气产品的语言进行了有效的统一,并且也为电气自动化生产中的各类产品都提供了生产上的一个技术性的产考标准,无论是哪一家的企业都会在电器产品的出产中各个厂家的配件都可以相互共通的使用,这种标准的产生给自动化生产的产品以及配件都可以相互的搭配使用。所以,ieC61131在这种标准下具有很大的优势,使得国际上的电气生产具有了通行的标准,并且这项标准得到了自动化的电气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广泛认可。

1.2工控标准平台———windows

逐渐的微软系统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平台,工业开始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windows在厂家以及企业中开始涉入控制领域,标准化的技术平台逐渐为工业领域使用。因为在围护以及操作上具有着简单的特性以及易于维护的优点,使得这种操作平台超过了其他的技术平台,因为电气自动化的领域中长期的发展使得我们开始逐渐的发现这种平台的优势,这样的自动化提高使得电气工作效率更高并且操作更为便捷。

2系统特点

对于系统的运行,整体过程是操作系统上的自动化程度同操作的频率以及次数成反比,即自动化的程度越高这两方面的程度越低。因此,电气的自动化在设备的安排以及控制中心的安排中,一般都不会被置于控制室以及配电室中,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两种地方中很多设备在其内运行,技术人员会由于操作以及调整跟容易就会使得电气自动化的实施设备的运行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并且由于在操作以及调整中,很多设备的运行会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中进行,这种操作会对设备造成干扰,所以就有可能导致操作错误或者是失误。此外,在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上,还需要进行完善的配置,这样才能够使得设备运转正常,防止烦扰到其他的因素而造成交叉性的干扰。在运转速度上,电气设备的速度又较快,因此,设备以及配件在安装上还应当简洁有序,使得在控制上可以尽量的简洁有序,并在排放和组合中可以令工作人员能够精准快速的找到各种开关,并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最后,在电气设备的配置上,系统应当具有两台以上,所以,这些设备的放置就需要加以控制,在不同的配电室以及控制室中,避免相互之间的工作干扰。这种干扰往往会由于使得工作人员混淆而造成工作操纵上的失误。

3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策略

3.1统一系统开发平台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对一个自动化项目的设计和使用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这要求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运用相同的系统开发和开放平台,开发平台设计时要与运行平台互相独立,这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所建立起来的,这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的消极因素极大地降低了,这种设计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设备消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还增加了设备的利用程度。此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运行代码时可以根据客户的选择或者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拟定代码的运行方式,这些运行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分别是把代码下载到硬件pLC、基于windowsnt的软件pLC、嵌入式nt系统以及基于windowsCe的控制系统中。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为实现工业电气自动化带来了技术保证。

3.2架设网络结构

在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中的各个系统的信息交流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包括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流),这就要求在数据传递过程中数据交流必须没有阻碍,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交流的进行,因此,网络结构的架设网络构建在自动化系统中显得不可或缺。在全集成化的自动化系统内,主要应该包括以下的几点构成:企业上级运用internetintranet监督现场设备,数据编辑和系统安全等贯穿于网络的各个环节,最终实

现网络结构由办公自动化到控制级再到元件极的通讯畅通无阻。

3.3程序接口标准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系统化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拥有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近年来,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设计中应用了mi-crosoft的标准技术,包括windows2000、opC、activeX以及win-dowsCe等,不仅缩短了工作时间和降低了工作费用,还便捷了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中各个数据和信息的交流共享。在与企业的meS系统、eRp系统连接时,计算机技术的平台自动化可以帮助问题的解决。将windowsnt/2000作为操作系统,还可实现办公环境的标准化,使计算机在电气化管理和系统平台之间建立接口。程序接口的标准化显然促进了不同程序之间通信的实现,因而程序接口标准化将成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发展趋势。

4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现代工业生产中的资源消耗、成本花费进一步降低,使现代工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大大提升。因而强化对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扎对于促进我国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促进科技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

影响电气自动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技术与物理科学的影响。从广义上讲,信息技术是人类对信息开发和使用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提供了新的手段,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电气工程中,充分的利用了通信技术,这也是信息技术影响电气自动化的表现。其次,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过程中,物理科学与之紧密相连,物理科学的运用推动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三极管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使人类意识和设备操作联系起来,这一发明推动了固体电子学的发展,使物理科学与电气自动化相互关联。电气自动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与物理科学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到其它系统中。

近年来,我国关于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理论研究及时间成果不断丰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程度均有明显提高。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工业电气自动化将进一步向着分布式、开放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分布式结构保证了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网络系统中的独立性,使其危险得以分散,为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开放化发展即电气自动化系统与外界的联系,这意味着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将实现与各方的网络对接,其信息处理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意味着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这一发展趋势将使得网络自动化和管控一体化得以实现。

结语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对于工业生产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正在标准化、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发展。今后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呈现分布式、开放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待我国专家学者和工程师朝着这些方向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工业电气工程篇5

关键词:电气工程;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

作者简介:张义辉(1972-),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谢东(1967-),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重庆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3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86-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新老结合、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的专业。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本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老体现在发输电及供配电是一个传统老行业,新体现在运用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生产和运行的现代电力系统技术日新月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重庆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新成立的专业,2009年才第一次面向全国招生。在本专业成立之初,关于专业定位就有着较大争议:对于一个全国大多数高校都有的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让毕业生更好就业?一开始部分教师认为应该向大电力系统的生产和运行靠近,然而通过调研发现,我校这种专业配置没有任何优势和特色,原因在于毕业生很难大量进入电力系统行业,就业就很成问题。经过多次讨论,我们认为本校的专业定位应该主要着眼于面向电力或建筑设计院、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钢铁行业的自备发电厂或变电所(本校前身由重庆石油高专和重庆钢铁高专合并而成),从而面向行业,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组织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以电力设计、生产和维护为目标,以发电厂和变电所为载体,组织相应课程。特别是对于电力设计而言,由于我国已经实施了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对设计人员的准入要求越来越严格,相应也提高了学校教学的难度。鉴于这个重要制度的实施,同时把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原因是懂设计的搞运行容易而反过来懂运行的搞设计却不太容易。而且,由于学校实验环境的限制,高电压等级的电力生产和运行基本无法实现,只有利用模拟高电压等级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全仿真软件或装置来教学。

本文通过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经验来探讨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和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制度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这里必须着重指出的是:大学阶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的、多方位的,相关的文章很多,这里不再展开。本文仅探讨专业技能和工程素养的培养,考试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力培养才是最终的目的。围绕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来组织教学,增强学生的能力,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

一、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和考试简介

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某些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人员实行的一种行业准入制度。注册电气工程师是其中17个准入注册工程师之一,2003年3月人事部、建设部以人发[2003]25号文印发《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执业资格考试。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由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组成。[1]

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2]毕业生在取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就可以参加基础考试。基础考试合格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即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对于我校这样一个新建的本科专业来说,如果毕业生能够分配到设计院工作,再通过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无疑是一个改变人生命运的机遇。

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后的注册电气工程师,从事的专业包括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发、输、变电工程电气设计,工业供配电工程电气设计,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电气传动及其控制等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3]这里的重点是电气工程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建筑设计院和电力设计院。

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包括:电气工程设计;电气工程设计技术咨询;电气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咨询;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建设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4]

从根本上来说,电气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是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在高校生存的基础。[5]2006年启动的专业认证旨在规范和改进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评估,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文献[2]规定,凡经本专业教育评估合格的学校的毕业生可以提前一年参加注册考试,这为高校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相关教学提供了依据。

为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时应注意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覆盖面从深度和广度上要满足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新发展、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强制性规范,比如《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等,要在相应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得以体现,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规范的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二、考试分析与教学对策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广大设计人员不得不要通过的考试,考试必须连过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关。为了保证注册师有一定的从业量,同时又要保证一定的技术含量,考试的通过率一般控制在10%左右。由于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的实践性和工程背景都很强,完全不同于普通的应试教育,所以重在理解和实践,不能死记硬背。

这个考试的主要特点是:考试内容包括的范围很广,强弱电都有。不在电力系统工作的人,不可能实际接触到高电压、大系统;干强电的人,也不可能在弱电领域、计算机控制、通讯、网络、电视广播方面都精通;另外,考试推荐的参考书、规范和涉及考试的书籍非常多,造成重点无法突出;还有,考试的题量非常大,时间也相对较长,大多数人无法正常完成全部的题目。概括来说就是范围广、试题难、时间紧。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要求报考者有从事电气工程设计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考试战线拉得很长,不是依靠简单的教学和短时间突击就能解决问题的。但在本科教学中引入电气工程师考试的相关内容,并将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改进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

1.基础考试及其对策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经济学、电路与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以及与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的内容。

发输电考试与供配电考试公共基础是一样的,专业基础部分不一样,相对而言发输电的专业基础要难一些。上午考公共基础,下午考专业基础。其中下午考试内容为电路与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气工程基础。学校鼓励学生毕业以后就参加基础考试,这也是对学生整个大学教育学习的重要检验。

这些科目在教学计划中比较明确的是电气工程学科基础课的内容,比如高数、物理、电路、模电数电、电气工程基础等,绝大部分的学校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不太明确的是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和工程经济学等,这部分是基础考试的难点。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按类别开设相应的选修课。比如我校从2011年起,为适应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的需要,专门开设了“普通化学”、“力学基础”、“工程经济学”三门选修课并对教学大纲做了精简和合并,“力学基础”课程就整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的部分内容。选修这些课程的学生还不少,实践也证明这些课程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为实现“厚基础、宽口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专业考试及其对策

专业考试大纲分为发输变电和供配电两个专业模块,其中发输变电专业模块又分发电、输配电、电力系统三个专业领域,供配电专业模块又分供配电、建筑电气、电气传动三个专业领域。[2]这些专业领域反映了我国电气工程界的实际情况,也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

供配电专业考试包含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负荷分级及计算、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所址选择及电气设备布置、短路电流计算、110kV及以下电气设备选择、35kV及以下导体、电缆及架空线路的设计、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控制、测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变配电所操作电源、防雷及过电压保护、接地、照明、电气传动建筑智能化内容。专业考试同时又分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专业知识主要考查标准及规范的应用,专业案例主要考查设计分析的计算与实例。

供配电专业考试涉及到的规程规范共59本,相应的设计手册6本。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考试实际上是对“供配电技术”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了深化和扩充,并加入了供电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电气传动和建筑智能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电力标准和规范的掌握也是考试的重中之重。熟悉与理解相关的设计手册,相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实例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发输电专业考试包括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消防、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设备选择、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设计、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接地仪表和控制、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调度自动化、直流系统、发电厂和变电所用电、照明、输电线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共17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为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提供了一个较全面的解决方案。

发输电专业考试涉及到的规范共75本,相应的设计手册6本。相比而言发输电专业考试侧重于发电厂和高压110kV以上变电所以及输电线路的设计内容,内容更多更复杂,通过率也就更低,学生更不容易掌握。

为适应专业考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应也分为发输电和供配电两个专业方向。和大多数高校一样,两者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完全相同,只是专业课有不同的侧重。供配电主要内容是110kV及以下,发输电的主要内容是110kV以上。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相同的“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防雷与接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等课程以外,供配电的专业课还包括“供配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电能质量”、“交直流调速”等,发输电的专业课包括“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输电线路基础”、“调度自动化”等课程。这些课程基本上包含了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的大部分内容,为了避免大而全,还要求教师上课时注重标准规范的引入,注重案例分析和设计实例的讲解,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应的课程设计和实训除了“单片机系统综合训练”、“pLC课程设计”、“计算机电气绘图”等计算机类课程设计外,还包括“电气传动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实训”、“发电厂及变电站仿真运行”、“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和“发电厂电气部分初步设计”(二选一)等专业课程设计。其中有面向电力生产运行的内容,比如“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实训”和“发电厂及变电站仿真运行”,更多的是面向电力设计的实际案例与分析,即使不参加考试,这些内容也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这些专业课程及设计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电力设计、生产和运行的相关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这些专业课程和设计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面,特别是要有较好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高校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突出,某些专业课程的内容与现行技术规范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大力加强标准规范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工程案例分析,增强工程实践能力,这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提高素质的过程,从而实现教与学相互促进。

三、结论

2013年,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由于专业定位较为明确,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学生学习也比较投入,因而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的就业率在学校工科专业中排名也比较靠前,甚至还超过了我校老牌的自动化专业。虽然毕业生还有待于接受用人单位的进一步检验,但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能取得这样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思路和实践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初步认可。

参考文献:

[1]翁双安.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与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2):92-94.

[2]人事部,建设部.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S].北京:人发[2003]25号文.

[3]人事部,建设部.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S].北京:人发[2003]25号文.

[4]李爱民.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执业资格制度[J].电气时代,2005,

工业电气工程篇6

1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1.1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对电力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电力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逐渐向法人企业转变,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高服务质量和开拓市场就成了电力企业(供用电施工企业)搞好经营管理的主题。但电力企业的管理,关键在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效益,能否在电力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与一般项目管理一样,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就是由一支项目团队执行一定的规程、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做出一定的经济分析、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满足或超越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完成既定的电力供应与安装任务的全过程。成功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对项目团队、所执行的规程、所做的经济活动分析、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工作流程(程序文件)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1.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现在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电气工程项目管理上属于粗放管理,将管理的工作下放到部门和工作人员,寄希望于他们能够自己完成,得到好的效果,可是导致了项目的延期;也有一些是有计划和目标的,但是却缺乏执行。有些电力企业的项目管理杂乱无序,企业软硬件管理不科学、不规范,设备器械随意摆放,没有使用计算机进行全程管理。有些企业的规划部署并不合理,进度要求不统一,相互的配合不和谐,延误了进程。一个项目进度要有科学的管理,如果放任其发展就会导致其工期延长,人力和物力有所浪费,当纯的对工期进行追求,就会降低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时间、成本和质量是电气工程项目所需要管理的三个主要内容,任何项目对这几个要素都有一定的侧重,保持这三个要素的平衡才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所以应该要做好这些要素的平衡和管理工作。

2.1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是对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最终完成期限的管理。主要是为了让项目可以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目标,该项管理有计划的制定以及进度的控制。电气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对动能转供间歇应该要最大限度的降低。

2.2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让项目的结果能够满足质量标准,而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电力企业中一个线路故障就会导致大范围的停电,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对电网的经济损失严重,所以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该要高标准,严要求,施工企业应该要把好管理关,能够让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为了让项目不同阶段的结果都能够达到质量要求,项目小组在开始项目前应该要进行质量标准制定,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责任制度,这样才可以让质量按照既定的方向完成,也可以超标完成。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施工之前,对会造成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隐患进行排除,对不同环节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让工程的整体质量有保障,施工的时候,采取现场技术管理工作责任制,以科学务实的要求来敦促自己。各项技术政策要落实到位,让工程技术有序完成,集中注意力放在技术管理上,让工程质量获得提升,减少工期,提升经济效益。施工质量管理要以图纸、施工、验收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对质量的标准严格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对会造成工程质量的要点和部位、因素给予关注,安排专员来管理负责。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和传递,及时的上报项目经理,以便根据获得的信息来调整施工,对偏差进行纠正。

2.3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对成本的使用和执行进行了解,及时调整偏差,寻找原因,用技术和方法来让项目满足客户的要求,完成目标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都是以利润最大和成本最小化作为基础的。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劣对项目管理水平可以直接体现出来,企业管理中项目成本管理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电气工程项目整个过程都有所体现。电器项目成本管理的要点有以下一些。提升企业员工成本控制的意识。电力企业的生产人员以及外包单位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都得到了控制才能够提升整个项目的经济收益。所以,提升一线人员的成本意识,做好自我管理,让职工能够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够让企业效益提升得到满足。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基本数据有总目标成本、人力资源、材料、实际成本等,这些数据都是进行成本管理,成本预测和控制的依据。

2.4电气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工作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最终完成项目目标的保证。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离不开加强检查监督、强化基础工作、落实安全责任三个环节。就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它贯穿在从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平面设置等施工准备工作阶段,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活动全过程。所以,电气施工企业要以安全管理为先导,确保员工的生产安全,对设备和物资进行保护,提高员工积极性,安全的生产条件才能够有高效的生产效率。

3结论

工业电气工程篇7

1.1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和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发展。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分两个专业:发输变电、供配电。考试由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组成。基础考试又包括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这两部分。只有通过了基础考试,并且具有相对应的职业实践年限之后,才能够报名参加接下来的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包括专业知识础部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组成。专业考试通过后,就可以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通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考试内容的理论部分和高校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致的,所以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开始考虑把注册电气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的选择。所以,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进行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指导的教学改革,课程和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必将促进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以及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发展。

1.2有利于构建健全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

世界上普遍认为,一个合格的电气工程师需要经过高中毕业后8年左右时间,主要包含“工科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际的长期练习”及“较长的工程实践经历”等三个阶段的培养。通过对我国和国外的电气工程本科教育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主要的区别是:国外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为学生提高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职业基础,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完成注册电气工程师需要的职业训练。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企业没有注册电气工程师培养训练的条件,所以就要求高校在学校内完成对注册电气工程师培养内容,使得电气毕业生能够上岗前就应熟练掌握应有的专业工程技能。因此,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进行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指导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构建一个由学历教育、专业训练,工程实践等环节组成的健全的电气工程专业大教育体系。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综合化。

课程体系是教学的指挥棒。传统的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教育,所使用的课程体系具有课程结构不连贯、课程之间缺少衔接等问题。这些造成学生没有一个整体的专业知识体系。而要想通过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考试,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因此,为适应注册电气工程师要求,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建立以专业理论为基本,增强专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加强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将不同课程在整个电气工程学科体系中进行整合,使相关知识能够相互融合,相互支撑,能够适应实际工程对电气工程专业综合能力的需要。

2.2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更新、精简并活化教学内容。

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及时吸收最新的理论方法,关注最新的实践成果,补充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使基础理论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以免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该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结合,拓宽知识面和增强动手能力的关系,解决好社会更高的专业能力的要求和学校学时压缩的矛盾。

2.3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除了要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外,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其中要提高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对电气专业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但要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要用创造性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取代灌入式的知识传授方式,使用“翻转课堂”等科学的授课方法,精心准备每一次课,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供配电及照明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工程实际场景,利用课程中相关的专业知识,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在工程规划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专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得活跃多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

2.4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现阶段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学与做比重均衡,知识与技能相辅相成,培养综合能力的环节。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虽然比重加大,但是并没取得期望的效果。因此,实践环节应该注重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课程体系中把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训练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真正的面向工程实际;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对接,真正建立起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一条龙良性体系。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工业电气工程篇8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工程;配电系统;安装与调试

这些具有科技竞争力的电器系统装备和器件被大量的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为建筑领域提出了各种回避不开的新课题。带动了电子电气工程水平的极大提升,这些具有科技竞争力的电器系统装备和器件被大量地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为建筑领域提出了各种回避不开的新课题。为保证电气系统能够持续稳定高效的运行,运行前正确的安装和调试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电气工程配电系统的各个部分存在较大差别,致使安装调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不符合逻辑、不符合规范的操作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分析。

1电气工程配电系统简介

电气工程配电系统主要由高压配电线路和低压配电线路等部分组成。配电系统中的各个设备部件,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对于低压配电出线上装设的低压断路器,为了保证检修的安全,还应在低压断路器之前加装刀开关。对于频繁操作的低压线路,宜采用低压断路器和接触器配合的接线方式,接触器频繁操作时还应采用热继电器作为过负荷保护。低压断路器主要用作短路保护,在系统运行出现问题时,低压断路器能够自动接收信号,然后切断整个系统的电能供应,保护系统中的其他部件不受破坏。因此,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配电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时,需要通过规范的操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电气工程配电系统的安装

2.1配电系统安装的注意事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陆续被制造出来,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电气设备种类繁多,导致电气系统的安装困难加大,很多安装人员在安装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设备不兼容、参数不对应、规格尺寸不配套等诸多问题,其对安装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保证安装工序的正常进行,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在进行安装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施工图纸是保证安装工作正常进行以及系统运行效果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在进行安装之前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核查核对,确定最优方案,然后实施,确保安装工作的条理性和正确性。其次,应当在安装施工之前编制完整的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作为指导安装的依据。其编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安装质量的好坏。对此,在设备安装施工之前就需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所涉及到的安装工序流程、安装工艺和各项安装技术措施进行严格制定。最后由主要技术负责人向安装工作人员详细交底,及时到现场指导工作。再次,要求安装人员应当认真对待每一道安装工序,电气设备的安装中涉及的环节非常多且细致,每道安装工序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先后逻辑关系,这就要求,在安装时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安装质量,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可靠高效美观的目标。

2.2配电系统安装的基本原则

配电系统的安装必须遵循一定安装原则,保证设备安装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为此我国出版了标准的安装图集及一系列设计规范,从源头和过程一起把控,对设备安装的规范性起到了强制性作用。在进行配电设备的安装时,安装人员必须根据这些图集规范的规定进行安装,并且在安装过程中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配电系统进行更加合理的优化处理,包括各个安装细节。设备元器件的安装应当从主到次,从大到小,首先安装主体设备元件,其次安装附属设备元件,最后接线亦应当从主线接起,一直到分支线、二次控制线、设备接地线等等。做到统筹全局,布置合理,实用美观,保证配电设备元件和配电线路的安装正确到位,为接下来配电系统正常运行使用做好准备。安装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安装经验和较高过硬的施工技术,配电系统的主干在安装时应井井有条一步到位,避免返工。主干不允许大调返工,个别复杂环节可以稍作调整。

3电气工程配电系统的调试

3.1电气设备的检查和调试

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配电系统,包含诸多配电控制元件及保护控制元件等设备(包括:电流表、电压表、互感器、交流接触器、自动空气开关、高低压开关、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软启动器、高低压变频器、电动机保护器、其他控制器等),这些元件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对配电系统的各个功能环节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和保护。因此,在电气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要对这些元件设备的运行进行检查检测和调试,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发现故障等应该及时调整更换。首先,逐级检查,外观整洁、配件齐全,绝缘件表面无裂纹、漆面完整、无损伤,框架尺寸正确无变形,电器设备排列整齐,固定牢靠,信号灯、电压表、电流表等显示设备显示正确,工作可靠。其次,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对电压线圈的动作值进行校准。用常规的1000V兆欧表分别对电气回路的相间、对地绝缘性能进行测试,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Ω。接线过程中要求工作零线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连接线采用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及截面严格执行图纸的标示截面,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导电部分。导线剥削处不应有伤线芯,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圈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再次,对各级元件设备进行功能性检查和调试。先进行单台通电试运行,简单进行带电无负载操作,一次二次回路都应当按照规范进行测试,在各级检查调试完毕后再进行正式通电试运行,测试其运行可靠性。

3.2电气设备的二次再调试

第一次调试工作完成之后肯定还会存在一些细节问题,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二次调试,如正常运行的参数值调整和设定等。二次调试中还需要进行电器设备的绝缘检测,保证系统内部所有元件都符合相关绝缘标准,绝缘值都在0.5mΩ以上。对于系统中存在的电子集成块和其他电子元件等设备的情况,在进行二次回路检测时应当注意,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及精确性,尽量不要选择兆欧表进行数据的测量,应当采用万用表,万用表测量的数据准确度高,且当电压值超出时不易损坏。另外,二次调试过程中为保护元器件的安全性,在调试之前应当对安装和调试图纸进行认真检查,在保证模拟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再进行二次检测,这样会更加可靠更加便捷。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当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工程配电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进行了分析和表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明阐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建议,能够帮助相关安装调试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此外,在进行配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时,必须采用规范的操作流程,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始终把安全意识摆在第一位,保证每位安装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特别是细节问题,小的细节问题往往是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起因。因此,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细节问题的检查和解决,只有处理好细节才能从整体上保证用电系统的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处理细节是电气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必然要求。电气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精细的专业,对工作人员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求有特别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介才.工厂供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周杏鹏.“检测技术”课程教材建设与教改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

[3]张品.建筑电气工程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J].电子测试,2015.

工业电气工程篇9

就业前景广阔。

电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作为我国重要学科之一,电气工程学科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现代化建筑物和居住小区大量涌现,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为人们在其中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和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及环境,并带来空前的高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是目前建筑行业中发展迅猛的技术领域,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来源:文章屋网)

工业电气工程篇10

关键词:高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44

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行业要求在不断提高,为提高人才质量,必须从专业教学阶段着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方案,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如行动导向系列教学法。若想实现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不断革新,应对当前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现状予以了解,以此为切入点,探究新型的专业教学实践模式。

一、高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设施不够专业

电气工程是一项具有很强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专业,重在对学生对电气设备的操作技巧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1]。但是,以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到经费或教学意识等影响,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操作性教学重视不够,教学材料短缺,教学设施不够专业,设施提供与专业的需求不相符,设施陈旧导致专业性的受限,仅仅是通过教学口头上进行实验的表述,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在电气工程专业中涉及到很多实践类课程,如电气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课程都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内容,其对于电气设施的需求量大,且实践性强。可见,教学设施对于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而言,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纵观诸多高职院校,相对高等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教职工群体的素质相对较低,加之高职院校的经费不足,导致其在高素质人才引进、新型教学理念等方面受到制约,教学思想始终停留在过去,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还依旧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内容相对陈旧,思想较为传统,是新时期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亟待完善的关键问题[2]。

3、教学模式选择相对单一

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决定着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水平与质量,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是采用教师理论灌输的方式,多种情况下都是依靠教师演示的方式,学生参与课堂机会不多,与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未得到有效的锻炼,与该专业的实际特点不相符。例如,在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之中,强调电气相关设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大都会采用多媒体图示的方式,仅仅让学生了解书面上的内容,动手实践能力弱,严重制约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导致专业教学不甚理想。

二、高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策略

1、优化与丰富教学内容,以职业与就业为主导

新时期,高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实现,应构建更为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价三个方面着手,建立更具创新性的教学体系,以获取更为全面的知识内容。高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实施,应对专业知识予以全面的优化与丰富,对原有结构单一的教学内容予以充实[3],强调专业知识选择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因此,在课程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做好课堂教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在课堂中融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就业的相关内容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当前电气工程专业的相关就业岗位予以研究,根据其工作范畴与内容进行专业知识的设定,开展目诵越萄В可大大提高教学水平。

2、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性

教学模式是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最为关注的话题,选择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电气工程而言,其重在实践,为此,应主张“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构建电气工程项目的实验基地,可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条件。例如,在教学电气工程专业中电路原理时,教师应按照教材上的相关描述,就电路的运行原理,就电路中所产生电磁现象、电路运行规律以及分析方式等内容予以分析。在借助教材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的过程中,为加深学生的知识认知,还应让学生进入电气工程实践基地,通过对电路的实地观察、实地分析与操作,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能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

3、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职业性的平台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各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尤其是对职业性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大。为此,应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模式,高职与企业签订人才协议,企业可为高职提供更为职业性、适时性的培训平台,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真正体会职场环境的运行状态,在真正的职场环境中,学生会耳濡目染,慢慢的融入到企业工作的范围中,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性与专业能力。

4、优化教学评价模式,主张多元化评价的融合

通过对以往高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分析,其教学评价模式相对单一,大都是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运用该方式缺乏公平性、合理性与人性化。为此,应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予以优化,提倡教学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与协调性,除了运用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外,还应将形成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等应用其中。在电气工程专业日常的教学之中,应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记录,为每个学生设定一个档案袋,将课堂表现及时补充,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应予以及时的奖励,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将形成性评价的记录作为期末考评的评价标准之一,能让学生更为重视日常的表现,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了解到其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应优化与完善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运用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建立电气工程项目实验模拟基地,主张校企合作等等,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及红.高职学院电气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9: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