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十篇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十篇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0:43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食品营养學;公共选修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1020202

1引言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以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以“营养学基础—食物营养—营养与生长发育—营养与慢性病”为主线,系统阐述食品营养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知识与方法[1],如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每种营养的功能,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生长发育及衰老过程中的的营养特点。最后介绍了痛风、糖尿病、肥胖病、脂肪肝、高血压、癌症等常见疾病的病理、防治及其功能食品。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食品营养学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增强营养的意识,自觉采取健康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焦虑、易疲劳、神经衰弱、偏胖或偏瘦等症状[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追求已不再局限于解决温饱、享受美味,而是希望通过食品提供营养,促进健康,尤其是亚健康的人群,慢性病患者,生长发育的儿童、少年,生理功能低下的中、老年人群,希望通过膳食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食品营养学教育严重缺乏,人们虽然具有强烈的营养意识和保健愿望,但由于不懂得食品营养学,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们从网上、微信群听说什么食物营养就猛吃,什么食物有害就不吃,而这些所谓的营养知识是不全面、不系统的,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严重打破了营养平衡,使慢性病如痛风、糖尿病、肥胖病、脂肪肝、高血压、癌症等疾病高发,形成越讲营养越保健就越短寿的现象,这些都是人们缺乏食品营养学系统学习造成的。所以高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高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是促进大学生健康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习食品营养学,使大学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预防疾病,对于促进大学生自身营养与健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阶段由于缺乏食品营养学相关的知识学习,使当今的大学生们在食品与健康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和盲区[4]。如一些大学生中不吃早餐、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盲目减肥,偏爱动物性食物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不少大学生出现肥胖,营养不良,近视、高血压等现象,亚健康的大学生逐渐增多。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食品营养学课公共选修课的学习,对加强学生营养知识的积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5],也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

4高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是全民健康的需要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营养;食品营养;健康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人体从食物中汲取营养,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营养,但人们在饮食营养方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只顾是否合胃口而不注重是否健康。因此,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所以我们需要知道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做到合理饮食,科学的膳食,做到营养饮食,均衡饮食。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而打下很好的身体基础。

一、营养原理简述

1.营养、营养素与营养价值

(1)营养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涉及了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和公共营养。食物营养指食物的营养组成、功能及保持、改善、弥补食物营养缺陷所各种措施。

(2)营养素(nutrients)是指食物中对人体有生理功效且为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成分。各种营养素分别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它们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相互之问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营养素来自于食物,但是任何一种食物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营养素,一种营养素也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营养功能。因此。人体需要从多种食物中获取足够而又平衡的营养素与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3)营养价值是指食品中所含营养素种类、质量、数量、比例所能满足人体营养素需要的程度。各种食品当中所含有的营养素种类、质量、数量、比例所能满足人体营养素需要的程度不同,营养价值也就不同。

2.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pto-rein)主要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构成,一部分蛋白质也含有硫、磷、铁和铜等元素。蛋白质对生命来说是最重要的物质。氨基酸(aminoacid)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天然氨基酸有许多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其中主要的20多种。氨基酸之间主要以肽键相连接构成蛋白质。

(2)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是复杂大分子,种类繁多。蛋白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依据蛋白质的组成可将蛋白质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两大类。单纯蛋白质的降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结合蛋白质的降解最终产物除氨基酸外,还有其他化合物,如糖、磷酸、核酸等。

3.氮平衡

由于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蛋白质在人体内首先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大部分又重新合成蛋白质,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分解成尿素以及其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这种氮排除是人体不可避免的消耗损失,称为必要的氮损失。因此,为维持成年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每天必须从膳食中补充蛋白质,才能维持人体内蛋白质总量的动态平衡。如果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量相等,就称为氮平衡。

二、健康与营养的概述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其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获取所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的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三、营养成分的摄入

1.食物多氧化。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为机体提供多种营养素。食物的种类多,提供的营养素就丰富,就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机体就能有充足的能量。每种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水分多、能量低。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3.常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和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篇3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的定义是:食品(Food)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一生会摄取大量的食品,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食品能够供给人体活动所必需的能源,能源支撑人体完成生命活动,人类的正常生活永远离不开食品。

营养(nutrition)指的是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过程总和,包括人体在摄取、消化、吸收和同化的物质。食物中都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将食物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就能够制成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品种繁多、食用安全的食品。人体摄取食品,消化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抵抗衰老、防御病毒、延年益寿等生命过程的进行。

2食品与营养的关系

食品与营养是当今广大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与营养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食品的营养指标也成为了食品制造加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人们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食物供给,人体摄取食物是为了解决“肚子饿”的问题,从食品中吸收基本的营养物质,同时,人们追求“好吃”的食品,为了使人体味觉得到满足,现在人们渴望“健康”的食品,健康而有营养的食品既是为了保证人体的健康,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体对食品的功能性需求。

3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必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七大营养素,食品中含有营养物质,人体的生命和健康需要营养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人体从事劳动及活动需要营养物质。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学习能力、抵抗病菌的能力、运动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智力、体力、身高体重、寿命等都与饮食营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旦人体摄入营养素不平衡,就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影响人体生命健康,例如,蛋白质的缺乏会令人感到恐慌、脂肪的缺乏会使人懒惰和不爱思考、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维生素B1的缺乏会使人得脚气病等不良症状的出现都与营养素不平衡有关。但是,现实中没有一种食品能够按照人体所需的数量和所希望的适宜配比提供营养素。所以,要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人体必须摄入多种多样的食品,让人体所消耗的营养与从食物中所获得的营养达成平衡。总之,人类的生命需要食物来维持,人类的健康好坏与食品营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食品营养强化措施

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人体营养不均衡的根本原因,而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通过在食品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强化食品的营养指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营养学知识,对待食品一味的追求视觉和味觉的享受,从而忽视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食品应当是在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包含多的营养素来保证人体的健康成长。但是,一些食品加工厂商为了谋求私利,迎合广大消费者视觉和味觉的享受,却忽略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导致一些人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人体的健康。

食品营养强化就是针对人体的特性,根据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遵循“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向食物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一般来说,营养强化剂往往是食物中比较缺乏的,同时人体所必须的。针对特殊的人群生产营养强化的特殊食品,平衡这些人的膳食结构。食品营养强化必须要符合大众的需求,对人民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进行营养强化,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地效果,例如,人类主食大米、面粉、面包、面条等。在我国,由于农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能够享用的物质基础有限,导致农村居民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现象较多,所以,食品营养强化要面向广大农民,把农村当作开展食品营养强化工作的重点。食品营养强化除了面向人类主食,还要面向人类日用品,例如,食用油、食盐、食醋、酱油等调味品,这些生活日用品对于促进人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向这些生活日用品中添加钙、碘、铁、锌等微量元素,也能够提高它们的营养标准。另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饮品,所以,食品营养强化也应该面向饮品,特别是牛奶、饮料等经常饮用的饮品,往这些饮品中添加营养素,有助于人体吸收,对人体的营养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往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既要有针对性的添加营养素,还要注意食品安全,确保人体的安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添加营养强化剂,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此外,政府食品质量监管部门要对食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对于不达标的食品要将其杜绝在市场内,要制定合理的食品营养标准。

5结束语

食品营养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健康,食品营养强化对于解决人体营养不良症状有积极作用。人体摄入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要注意调节膳食结构平衡,保证营养平衡,从而促进生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彬,魏福华浅淡营养强化食品与国民健康的关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6):55-57

[2]耿渊源保健食品在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进程预测[J]企业导报,2009,(1)

[3]武立平有关食品科学与营养关系探讨[J]经济论丛,2010(9):218-219

[4]罗俊粦食品营养强化与人类健康[J]现代食品科技,2006(3):206-207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健康教育

未来国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今天的大学生便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之才。现代大学生的饮食是否合理,膳食摄入是否充足,不仅影响每个人的健康,而且关系着未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智力和体力都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膳食营养素和能量的需求极为迫切。大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学习效力的高低、生活能力及抗病力的强弱、运动力的大小等与其科学合理的营养及平衡膳食有着密切关系。然而,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饮食状况和膳食水平高低还不甚了解,缺乏基本的膳食营养知识。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康饮食是大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在饮食营养健康知识的匮乏状态,本文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现代饮食工业的发展状况,就目前在高校中开设的《饮食与健康》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讨,以期通过这门课程,让大学生能够从理论到现实的角度,对自己的饮食营养状况进行剖析,从而做到合理膳食,健康成长,服务社会。

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饮食与健康》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对于维护其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学生的饮食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营养不足引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例如大学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钙摄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营养素摄入过量导致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今大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为此,许多国内学者对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饮食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剖析,结果令人深思,让人警觉。就我国东部发达区域而言,周丹[1]通过对南京1400多名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调查表明,学生的膳食结构存在着很多不足,仍然处于“高谷物膳食”类型。突出特点为总体营养水平较低,以粮谷类为主,而动物性食品和蔬菜、水果类食品摄入不足,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蛋白质的摄入以动物肉类为主,水产、禽肉类摄入较少。学生中有不良饮食习惯者较多,挑食现象严重以及生活没规律,甚至为了减肥而盲目节食,使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失衡,早、中、晚餐比例严重失调。这些问题的出现,食物供应是一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营养知识的贫乏和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我国高校中开设《饮食与健康》这一课程非常必要,将营养教育纳入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使其掌握正确的营养知识,树立正确的饮食态度,从而改变饮食行为,为成为一个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21世纪建设人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现代大学生《饮食与健康》教学内容初探

目前,对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饮食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已陆续有报道,有关饮食与健康的专著和科普读物也有出版。然而对于大学生《饮食与健康》的教学,也就谢海燕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而目前市面上可见的专业教材稀少,且提出的相关教学内容不足。因此可以说,对于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样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饮食也不只是生存的自然需求,也不是一个仅与营养学相关的单一问题。正如谢海燕所指出的,从人本身来看,饮食涉及年龄、性别、民族、工作岗位与居住生活环境等;从物质的角度来看,饮食涉及种类、成分、原料产地、搭配加工,使用方式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饮食涉及民俗、习惯、经济、道德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饮食与健康》教育不仅是传播营养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良好方式。本文将从饮食健康基础、构建平衡膳食宝塔、药食同源和饮食本草、走进饮食这四个板块对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索。

1.“饮食健康基础”板块内容初探。只有对饮食健康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之后,才能够学会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和平衡营养,故而这便成为《饮食与健康》这门课程首先要讲解的内容。一个人要生存,就必须吃东西,食物进入人体后,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呢?人体的消化系统有哪些元件组成呢?大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合理吸收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什么呢?每天所吃食物的营养价值是高是低呢?现代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每天都有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常见食品的卫生问题无疑是需要密切关注的。这些都属于饮食健康基础的内容。因此,本板块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包括人体的消化吸收、大学生成长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常见食品卫生问题。通过这一板块内容的学习,让大学生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吃和平衡饮食的重要意义,常见食物的卫生问题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同时,也为之后三个板块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构建平衡膳食宝塔”板块内容初探。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食品工业也日新月异,出现在市场的食物产品更是琳琅满目。面对种类繁多的食物品种,大学生应该如何从中选择恰当的食物,构建自己的平衡膳食宝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本板块中,将紧密结合学校食堂食物供应状况和市场食品种类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比如一日三餐该如何选择食物,该搭配什么食物满足不同季节身体的需求。另外,面对国外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快餐在中国的崛起和国内快餐店的兴起,西式快餐和中式快餐的营养价值将有待了解。对于市场上花色多样的饮料、零食和保健品,它们的营养价值如何呢?大学生消费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这将是现代大学生构建自己的平衡膳食宝塔时直接面对的问题。因此,本板块将由六部分内容组成,包括一日三餐、四季饮食、直视快餐、饮料消费、零食问题和保健品选择。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让学生对现代饮食业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从营养学的角度剖析市场上各种食品的价值,从而得以从品种繁多的商品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食物,合理安排饮食,健康成长。

3.“药食同源和饮食本草”板块内容初探。食疗和养生已经成为了现代人饮食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版块将针对大学生常见的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和钙摄入不足等问题,从现代饮食的角度出发,介绍疾病的食疗方法和饮食注意原则,使学生明白食疗重于药疗,并能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强壮体魄。

4.“走进饮食”板块内容初探。中华民族源远流长,饮食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里,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我国的菜系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形成了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人们口中常提的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这菜系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可以说每种饮食后面都蕴藏着一种文化,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精彩绚烂。这些都是大学生真正“走进饮食”时,将要触及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板块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包括我国的菜系、各民族地方特色小吃、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世界饮食文化。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的饮食状况和中华饮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同时对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有所了解,扩大知识面。

三、小结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栋梁之才,其膳食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未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而学生饮食不平衡和其营养知识的匮乏密切相关。本文从四个板块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置,由浅入深的使大学生了解饮食,走进饮食,并紧密结合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和食品学科发展的前沿,举例阐述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丹.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8):199-200.

[2]刘娟.重庆师范大学学生饮食行为与健康调查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4-96.

[3]韩多红,马国泰,张锐,杨小龙,唐培礼.河西学院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健康调查[J].中国西部科技,2011,(2):72-83.

[4]温青娟,李建喜.《饮食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64-66.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营养;健康教育;饮食行为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营养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因素无论在智力和健康方面都将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这个时期也是青少年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青少年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1现状分析

目前,无论是城市学儿童,还是农村孩子,他们的营养状况都令人担忧。有关专家指出“城市学生热衷于洋快餐和碳酸饮料,大多数学生缺乏对此带来危害的认识,家长对营养知识的了解也知之甚少,简单地认为让自己的孩子吃好就是营养,加强营养就是鼓励和引导孩子多吃大鱼大肉。”[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调查显示,城市中小学每周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从1998年的1.9%上升到2008年的16.2%,喜欢吃快餐的比例上升到71.6%。快餐的大量摄入,导致营养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脂肪比例偏高,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等营养素含量较低。专家指出:“一些膨化食品成为孩子们高血脂的食品,是因为口感适合少年儿童。但是,膨化食品营养不全面,高糖、高油脂、高热量和高味精,大量食用容易造成饱胀感,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进餐,出现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全面,破坏营养均衡。同时,长期大量使用膨化食品,在缺少上合理运动的前提下,会造成人体脂肪增加,出现肥胖问题,严重威胁孩子的健康,也容易引发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

农村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缺乏也相当严重,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营养健康教育课程,当然师生,包括校长们普遍缺乏营养健康知识。专家建议,开展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营养健康教育一定要同步推行,否则营养改善计划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对策及策略

营养健康教育首先是营养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它的核心就是要教育人们学习和掌握科学的营养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将这些知识、观念转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应该把营养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到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从学生饮食习惯入手,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2.1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校本培训

营养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关键在教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把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营养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教师自学营养健康相关知识,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既要突出营养知识,教育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给广大教师,尤其为广大班主任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把“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卫生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前开展的学生体质监测工作,鼓励教师参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体制监测,让教师切实了解学生目前的体质状况,增强自我培训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上,尽量体现营养健康教材的研读和分析,案例的对比、经验的交流推广,做到教师“学得懂、用得上”。在对营养健康教育过程中做到浅显易懂,能够达到干预和改善学生营养膳食结构的目的。

2.2开设营养健康教育课程

营养健康教育是普及科学营养知识,培养学生科学营养观念的有效的途径。要把营养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工作计划中,保证健康教育课的课时。义务教育学校应不断拓展营养健康教育的平台,每年利用5月20日“学生营养日”开展营养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班级内部可以开展学做小厨师、争当运动能手等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对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干预。教育主管部门应督导学校落实好健康教育课的有效开展,邀请营养专家宣传和普及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及预防与营养相关疾病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做到“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营养健康知识进课堂”营造浓厚的学校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饮食行为,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2.3拓展家庭营养健康教育渠道

家长的营养健康的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指导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丰富家长的饮食文化知识,利用校讯通等媒体传播营养健康知识,提高家长营养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指导家长的饮食行为,让家长再去影响学生的饮食行为。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应聘请营养学专家到学校为全体家长开展营养知识讲座。社区、学校、村委会等组织创建家庭营养健康教育的平台,把营养健康教育培训作为一项规定动作纳入其中,并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学校把营养健康教育的指导能力作为家长学校培训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小手牵大手,健康进我家”,学生把学到的各种营养健康知识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争创健康和谐家庭。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篇6

经过严冬的一场冰雪拷问,戊子年的春节翩然而至。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代表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和我本人,向全国食品营养领域中的企业家、科学和教育工作者、新闻出版工作者、政府机构及在华国际组织官员、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和本版面的广大读者,致以真诚的节日问候!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购买能力的显著提高,食品供应的极大丰富以及食品加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对大多数人来说,食品消费的要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但是,我们也非常遗憾地发现,在摆脱了食品供求约束,人们有条件充分实现对美味食品的追求和感官享受之后,新的健康问题又出现了。这就是因膳食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引起的营养摄入失衡问题。与营养失衡相关的多种慢性病迅速增长,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同时,营养失衡也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当然,环境的污染、食品加工的过度精细和农产品本底营养的衰减、体育锻炼的缺乏等,也都影响着营养的均衡摄入。

事实证明,用手术刀加药片解决由营养不良引起的儿童发育成长问题和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更难以根治。遭遇问题较早的发达国家纷纷将目光又转回到食品上。既然是食品“闯的祸”,还得由食品来解决。按照逻辑思维规律,最理想的办法是管住自己的嘴,科学合理地进食。但是,各国的科学家不约而同地发现,管住嘴并非易事。人们既不了解该怎么管(营养知识缺乏),也管不住。于是,以维护健康为目标的食品功能化,主要是营养功能化的热潮在全球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营养强化食品、膳食补充剂、低脂低糖食品等应运而生。由于这些食品并不以牺牲口腹享受为前提,又顺应了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因而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发展非常迅速。传统的食品工业一旦以现代营养科学为指导,同营养素提取、添加、合成、复合、配比等高新技术相结合,就升级为营养产业,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创造出数倍、数十倍的崭新市场。

当前,我国人均国内产值已经达到2500美元左右,绝大多数人已具备了消费健康食品的认识基础和经济基础。我们的食品企业应及时抓住产业升级换代和市场格局重新调整的机会,将企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产品的研发及定位结合起来,寻求新的突破。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在从“吃饱”、“好吃”向“好吃+健康”提升的过程中,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自主研发与创新。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篇7

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结合本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目的是帮助居民合理选择食物,以改善营养和健康状况。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定期修订及膳食指南。《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自1980年起,每5年由美国农业部、卫生及公众服务部共同。2016年初,美国卫生及公众服务部、农业部联合了第8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在中外营养界激起千层浪。

《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聚焦膳食模式,提出5条基本大纲:

每个人一生都应该遵循健康的饮食模式。

重视食物的种类、营养素密度和含量。

限制来自食物中的添加糖和饱和脂肪的热量,并减少钠的摄入量。

向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和饮料转变。

支持人人健康饮食模式。

《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同时提出3条个人建议,包括:

在适合你的热量需要范围内,建立健康的饮食模式,包括所有的食物和饮料。

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添加糖和钠的摄入;若饮酒,应适量。

各年龄段的美国人,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都应该按照美国居民身体活动指南的要求,以帮助促进健康、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借石攻玉:

将健康营养理念植入每一个中国居民心中

虽然这是他国的新版指南,但可对我国居民膳食提供诸多借鉴和提示。

第一,我们有哪些不健康的饮食模式?

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大纲之一,即“每个人一生都应该遵循健康的饮食模式”。放眼我国,尽管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但大家往往仅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健康较为重视。人们普遍认为,青壮年的健康状况很好,就不需要特地关注,等到老了、退休后有时间再关注也来得及。正因如此,不健康的饮食模式越来越多,例如经常不吃早餐、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快餐、常喝含糖饮料等。殊不知,这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模式为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埋下了隐患。

我国居民传统的膳食模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较为健康,可以避免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低膳食纤维膳食模式的缺陷,对预防慢性病有利。然而,近三十年,因盲目追随西方国家的膳食模式等原因,使我国居民的膳食模式发生巨大变化:谷类食物的消费不断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逐渐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食物的加工过于精细等,这些均不利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逐步的过程,所以慢性病的预防应从小做起、从早做起。饮食模式对健康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一餐两餐的事,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实践;各年龄段,无论男女老幼都应遵循健康的饮食模式,这样才能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第二,为什么食物要多样化,营养素要高密度化?

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全部需求(母乳对于6个月的婴儿除外),而且每一类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都有其特点,所以选择食物要注重多样性。不少科普宣传往往过度强调某一种或某一类食物的营养,忽视食物多样化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合理膳食理念的实施。为了全面均衡摄入营养,食物多样化十分重要。

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一个较新的亮点在于提出从各种食物中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这样可在热量限量范围内保证营养素的充足摄入,更有利于预防肥胖。营养素密度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与其热量相比,能满足人体营养素供给量的程度即营养素密度,一般用每1?000千卡(4?186千焦)热量的营养素质量单位数表示,例如标准小麦粉的蛋白质密度是32克/1?000千卡。同类食物中,脂肪含量较低或糖含量较低的食物,营养素密度相对较大。我们可据此在日常膳食中做选择,例如各种粮食的热量值差别不大,故可选择维生素含量较高的粗粮;瘦肉比肥肉的营养素密度高;无糖酸奶比加糖酸奶的营养素密度高;等等。

第三,添加糖、饱和脂肪、盐,我们怎样量化这“三巨头”?

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添加糖的热量应少于每日摄取热量的10%,饱和脂肪摄取的热量应少于每日摄取热量的10%,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300毫克。因有研究证实,过量摄入这三种成分与慢性病风险增加有很大关系。添加糖的过量摄入会引发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等慢性病,饱和脂肪过量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直接相关,盐摄入过量会增加高血压风险。那么,日常饮食应如何量化这“三巨头”?

添加糖指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内源性糖之外,还有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建议,添加糖提供的热量应占每日总热量摄取的10%以内(即一位60千克的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摄入糖应少于45克,约12块方糖),最好是5%以下。整体而言,我国居民添加糖的平均摄入量比美国低,但一直呈增加趋势。经常吃含糖高的糕点、喝咖啡多加糖、喝含糖饮料、烹调时喜欢加很多糖的人,一般会摄入较多糖。除白糖、红糖等纯糖外,不少加工食品也含有不少隐形糖,如八宝粥、冰淇淋、奶油蛋糕等。在选购包装食品时,应先看食品营养标签,选购低糖食品。

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也应少于每日摄取热量的10%,即20克左右。加工类肉食中的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含量偏高。猪肉、鸡皮、动物内脏也是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平时应尽量避免。

每天钠摄入量控制在2300毫克,相当于6克盐。目前我国居民每日烹调用盐人均10.5克,八成以上的国人盐摄入量超标。

盐的摄入主要来源于烹饪,还有一部分来自家庭餐以外的外食及加工食品。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加工食品的人,盐摄入量易超过建议量。

第四,观念转变比“吃对食物”更重要

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更注重整体膳食模式,而不是单一营养素,这意味着营养理念的重要转变。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从某种程度而言,是由其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决定的。一个人的行为与认识有关,而认识的形成又与知识的学习有关。知识是基础,认识和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相关营养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营养健康的认识和理念,从而产生健康行为,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日本在开展营养工作、促进国民健康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就颁布了营养法,规定企事业单位、学校、宾馆等只要超过50人,就必须配备营养师,并制定了相关膳食营养标准;2005年,日本《食育法》,强调营养工作从母亲怀孕就开始抓起,在各个年龄人群中普及营养知识。通过50多年不懈的努力,日本人的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这种改善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这点上来看,我国政府和老百姓对营养均不够重视。我国的“食育”基本缺失,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基本没有;大学教育中除食品、营养、医学专业外,其他专业几乎不涉及营养相关知识;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随机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包括营养在内的慢性病防治素养者仅为9.07%,说明我国居民普遍缺乏营养知识;我国到目前为止连一部营养法都没有。虽然国家了一些营养标准,开展了营养健康科普宣传,但我国居民的健康行为改变并不明显,例如“盐多油大”的问题依然很普遍。

政府机构、营养专业机构、媒体、企业、社会各界和公众都应参与到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形成现代营养理念,以正确的营养理念引导食物选购和消费,提高个人健康水平,从而带动食物生产,顺应自己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慢慢调整膳食模式,改善全民营养,真正实现营养梦、健康梦、中国梦。

马冠生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儿童问题专家,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膳食指南”已上百岁

“膳食指南”作为健康政策的一部分,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早期的食物目标,历经膳食供给量、膳食阶段目标演变而来。1918年,英国推荐儿童膳食必须包含一定量的牛乳;1968年,瑞典出版了第一部膳食目标。随后,加拿大于1976年,法国、瑞典、挪威于1981年,新西兰于1982年,丹麦、英国于1983年,日本于1984年,德国于1985年,韩国、芬兰于1987年,匈牙利、印度于1988年,新加坡于1989年,均第一次制定自己国家的“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我国第一版膳食指南由中国营养学会于1989年组织制定,共8条40个字:“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指南后,在指导、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增强体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于1997年4月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并,也有8条内容,文字有所增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指南还增加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篇8

    我国建国后曾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    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

  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充分利用本次调查信息,将组织有关部委和机构完成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

白皮书、论文集和系列科普丛书,并尽快向社会公开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在对健康与饮食关系方面的知识成指数级增长。营养素的发现、强化食品的供应、政府支持的公众膳食指南等减少了大部分营养不良引发的疾病,而20世纪初时,由营养不良引发的疾病在美国还很盛行。

这些在健康领域引人关注的重大进步应归因于食品和营养学家们的努力与梦想以及以人类健康为使命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归因于政府的营养政策和食品制造业的不断实践。

展望未来发展,我们必须对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给予持续关注,这一问题困扰美国的民众和整个世界。现在的美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总人数超过150万;美国成人肥胖率由第三次健康普查(1988~1994年)的22.9%,增长到目前的30%以上。而在全世界估计有20亿人铁缺乏。

有证据表明,改变饮食结构能抑制或延缓这些疾病,但我们对特殊膳食成分(营养素和非营养素)对于健康的作用、对这些成分之间的互相作用机制和人类基因可变性的理解还是相当有限的。

以下六大领域的研究非常重要:

1.为减肥而开发、设计的特定食物;

2.分析评估改进血流状况和增强胰岛素反应的食品及食品成分;

3.不断改进评估和分析“功能食品”成分的方法,分析功能食品在降低心脏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病发病率方面的作用;

4.通过农作物基因改造工程改进营养素生物利用度和浓度;

5.评估食品加工、储藏和基因改造过程中对营养素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和作用;

6.不断推进帮助消费者选择健康饮食的战略。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篇9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绝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尤其是对美味佳肴、健康长寿的追求日益迫切。我国目前的营养健康状况可概括为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同在,富裕文明病与贫困病并存。吃什么,怎么吃,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智能发育,亦对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创造力甚至社会文明的进步有着重大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探讨如何通过营养实现养生的目的。

关键词:合理营养养生之道营养与养生

中图分类号:R15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91-02

1营养与养生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而中医治疗与养生学也指出:药补不如食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绝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尤其是对美味佳肴、健康长寿的追求日益迫切。人类生存质量的标志为健康。而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的饮食营养则是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1-2]:在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居第一位;第二是膳食因素,占13%;而医疗条件因素仅占8%。如何通过营养实现养生成为当代的热门话题。

我国目前的营养健康状况可概括为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同在,富裕文明病与贫困病并存。经济发达地区的膳食结构受西方影响较大,日益“西化”,“洋快餐”对健康的潜在危害,营养过剩诱发一系列所谓的“文明病”,肥胖病、糖尿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严重问题。而中国营养不良人数大约为2400万[3],大多生活在边远贫困农村,其营养缺乏病多为佝偻病与贫血。吃什么,怎么吃,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智能发育,亦对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创造力甚至社会文明的进步

有着重大影响。合理营养是养生之道的物质基础,而只有通过平衡膳食才能实现合理营养。为了实现健康,人们应根据膳食指南的原则合理搭配日常饮食,从而吃的更好更健康。

2合理膳食

2.1中国膳食指南

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之一就是营养素,没有营养素就没有健康,但是如果营养素不合理,吃的比例不对,也会使人的营养失去平衡,不能实现健康养生。营养平衡来源于合理饮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应该通过以下8条实现合理饮食[4]: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薯类;③每天吃些奶类、豆类及其制品;④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及荤油;⑤饮食要清淡;⑥食量和体力活动相适应,保持适宜体重;⑦饮酒要限量;⑧吃清洁卫生的食物。

2.2“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为普及合理膳食观念,营养学家将每日的膳食总结成为两句通俗简洁的话:“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这两句话实际是指每个人每天摄入食物的品种应多样化,至少应在10种以上,最好每天换花样,以利于营养互补。其具体含义为:“一”指每日一杯奶(牛奶或酸奶);“二”指每餐要保证有2两的粮食。“三”指每日3种蛋白,即鸡蛋1个、豆制品2两、肉类2两(瘦猪肉、牛羊肉、鸡鸭肉、鱼虾等);“四”指四句话,即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咸小甜、七八分饱、二四五顿。“五”指每日吃500g的水果和蔬菜,使身体保持弱碱性,有助于防病;“红”指西红柿、红葡萄酒(限制在100mL以内)等;“黄”指黄色的食品,如黄豆、南瓜、胡萝卜、玉米等;“绿”指绿茶、深绿色蔬菜等;“白”指燕麦、白萝卜、茭白等;“黑”指黑木耳、黑芝麻、香菇等。

2.3烹调食物要合理

食物烹饪的温度、时间、水量以及炊具等都会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烹调食物时并非温度越高营养丧失越多,为避免食物中的维生素遭到破坏,大火快炒适量加少许醋。烹饪时间越长,营养损失越多,因此菜汤不应倒掉,其中营养多。猪肉经过慢火煮1~2个小时,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成倍增加,饱和脂肪酸会减少30%~50%。不喝汤的菜,为防止营养流失,水应少加。选用铁锅或不锈钢锅为好,以玻璃容器或瓷器存放未加添加剂的菜肉鸡鱼。短时间用水炖比较理想,蒸对营养素的破坏性大,如洋葱、菠菜用大火短时煸炒即可。粮食中的豆类小火长时间煮,火候足,以保证其被人体吸收。

2.4细节决定健康

①三餐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②要做到“三远三近”即远离三白:白糖、盐和动物油;近三黑:黑木耳、香菇类、黑芝麻。限制食盐摄入,每人每天最多不能超过6g,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最好不超过1斤,此限量中包括酱油、咸菜、酱豆腐等含盐量比较高的食品,尽量少吃,同时味精也含钠,发面馒头中的碱也是钠,这些都应少吃。最好是吃那种采取科学的物理压榨工艺生产的食用植物油,一般每人每天吃25g,脂肪摄入要限量。从营养价值看,猪牛羊等四条腿动物不如鸡鸭等两条腿,而两条腿不如鱼类等没有腿。③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佳食品榜[5]中最佳水果:柑、杏、木瓜、草莓、芒果、柿子、橘子、苹果、西瓜、猕猴桃;最佳蔬菜:红薯、芦笋、花菜、芹菜、茄子、荠菜、卷心菜、胡萝卜、金针菇、大白菜;最佳肉类:除鱼类外,鸭、鹅肉的其脂肪量不比畜肉类少,但其化学结构接近于橄榄油,有益于心脏。④我国全国营养学界评选出的十类健康食品:大豆及大豆制品;牛奶和酸奶;禽蛋;海鱼;绿茶;胡萝卜;荞麦;西红柿;十字花科蔬菜(花菜、卷心菜、白菜);黑木耳等菌菇类食物。⑤日常以喝白开水及绿茶水为最好,每天8杯[6],人们还可以适当选择功能性离子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太空水),但都要适量饮用,不可长期饮用。在日常用水时应注意的是:开水一般应沸腾3分钟,不要煮沸过久;早晨应放掉水管中一夜的死水;储存3天以上的老旧水不宜饮用。

参考文献

[1]陈思.营养平衡亦养生[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7,7:6-7.

[2]陈敏,张俊黎.养生之道一平衡膳食、合理营养[J].山东食品科技,2007,1:35.

[3]索颖.从饮食营养谈“养生之道”[J].东方美食,2008,4(1):3-4.

[4]王建忠.营养平衡---养生之道[J].食品与健康,2005,3(4):14.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学生营养体育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33-01

现今社会的生活条件优越了,已经不存在温饱问题。随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康营养的研究,营养与健康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引起了人类的关注。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岁~18岁,身体还处在一定的发育期,所以更应该注意营养与体育锻炼之间的配合,以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学习。近年来我校的好多毕业生由于身体原因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失去就业机会。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注意,我们必须要把学生营养和健康体质的发展放到首位。

1制定学生营养食谱的基本原则

1.1食谱应考虑营养需要

在进行学生营养食谱时,要考虑到不同学龄阶段的营养需要,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阶段在青春期,所以发育还在继续,要注意饮食的习惯。而在中国膳食指南中提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还有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稳,保持适宜体重;清淡少盐的膳食;这对学生的饮食有指导作用。

1.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显示,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人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对于“宝塔”第一层所包含的谷类(包括五谷杂粮)、薯类等食物多吃,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g;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400~500g和100~2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该吃125~200g(鱼虾类50g,畜、禽肉50~100g,蛋类25~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g和豆类及豆制品50g;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g。

2膳食要求维持营养平衡

现今环境条件越来越好,人类机体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的意识已逐渐褪化减弱,但并非消失。中枢神经在参与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避免进餐时精神忧郁、阅读书报或考虑其它问题。有条件可在进餐前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布置优雅的餐厅就餐,则更为快事。

(1)热量营养素平衡和能量平衡。热能的摄取情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营养状况,成为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而能了量平衡是决定人体健康的两大要素,两者互相制约,相互影响;(2)必须氨基酸含量比例与人体需要的平衡;(3)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间的平衡;(4)成酸食物与成碱食物之间的平衡;(5)热能消耗与维生素需要量之间的平衡;(6)钙与磷之间的平衡;(7)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之间的平衡;(8)合理的膳食可保证热量的需要及调节热量一日的均衡比例。而且要保证膳食安排的合理性,比如说两餐间隔的时间、数量分配以及用餐时间。

3学生饮食应注意事项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是寄宿制,所以一日三餐均在学校,确定膳食营养平衡,适应学生成长发育的需要。首先合理分配能量。尤其早餐必须摄入足够的能量,才能适应上午课程集中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体制做好一天的能量分配,保证学生的身体需要。其次要注意合理的膳食组成在能量供给充分的前提下,除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外,还要注意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主、副食要搭配适宜,以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就一种或几种营养素而言,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较高,但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完全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某一餐仅食稀饭、泡饭、馒头等以淀粉为主的食物,或单吃鱼、肉、蛋等高蛋白质为主的食品,都是不合理的,必须调整为每餐均有素、有荤、或豆菜搭配的合理膳食结构。以早餐为例,即应摄入足量的主食(粗、细粮均可,100~150g),又需要一定量的动物性食品(鸡蛋一个或瘦肉50g)及蔬菜。如条件不允许,则应在主食之外搭配豆类食物(如大豆、豌豆或蚕豆25g,或豆腐干50g)和一定量的蔬菜。再次要保证含钙、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食物。最后做到膳食多样化,粗细搭配,干稀适度,从而做到营养又美味。

4营养与体育

4.1健康的体魄是参加体育锻炼的资本

学生营养均衡了,但必须要有科学的锻炼才能强健体格,如果营养好了不锻炼就会形成肥胖。各种体育项目有它的用意,所以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懂得体育的重要性,强调体育对人的身心与行为健康之间的关系,注重发挥体育在竞争、友谊、合作、意志与精神方面的价值,以及协调体力与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而在体育锻炼中要适度,科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的锻炼,提高身体的素质,思维的灵敏性。

4.2营养与体育对我们的健康都有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身体所需要的热量也保证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体育锻炼帮助我们强健体格,通过锻炼可以调节心理,还可以预防及延缓疾病。合理的营养与体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从学生时代抓起,这样才能强健体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好一定的基础。

4.3注意体育与营养相结合

营养好身体才能好,通过体育锻炼才能有强健的体魄。因此,我们不但要吃好还要好好锻炼,为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事业打下良好基础,为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基础。从现在开始努力行动吧!

5结语

在自然界,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只有有多种食物相互搭配构成的膳食,营养素种类才齐全,数量才充足,且比例适宜,利于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如果膳食中营养素之间比例失调,不适应人体的生理需要,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一些营养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合理的饮食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身体所需要的热量也保证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体育锻炼帮助我们强健体格,减少肥胖,减少疾病,通过锻炼可以调节心理,还可以预防及延缓疾病。因此,营养和健康在人们生活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共同为人体创造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