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十篇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十篇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8:33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篇1

电学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学了这部分知识以后,含有电路图的题在各种考试或中考试卷中屡屡出现,多数学生如果基础知识和解题的方法掌握不好,且看到纵横交错的电路图就无从下手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的教师让我们的学生做有关这部分知识的很多题目,这无形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在近几年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步探索了一些解初中物理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对初中学生解电学题目有一定的帮助。

1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学生解有关物理电路图的题目之前,有关电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及公式中的物理意义都要掌握牢固。在实际的教学中,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再加上老师讲解各种解题的方法,考试做题得心应手,又对有快。而多数学生由于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所学的知识没有及时的巩固和掌握,以致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在大脑中没有系统化,做题时遇到较为复杂的题目自然感觉困难了。所以让我们的学生及时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把各节各章的知识融会贯通,是解好物理电路图的前提条件。

2注意“短路”现象

在教材中,短路的概念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试题中常遇到的短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短路,另一种是局部短路。

整体短路会造成电路中的电阻为零,电流很大,严重的可以烧坏电源。

当开关S闭合前,三个灯L1、L2、L3均亮,闭合后三个灯均不亮。原因分析:开关S闭合前,开关所在的支路因开关断开,电流无法通过,所以不考虑开关所在的支路。从简化的电路图可以看出,L1、L2、L3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共分成三条支路,三条支路的电流遇到自身都有电阻的用电器时,电流没有选择,有阻碍也要经过,因此电流流经三条支路的用电器后汇合回到电源的负极,三个灯均亮。开关S闭合后,电路中共有四条支路,其中三条支路中的灯L1、L2、L3对电流都有阻碍作用。而开关所在的支路,因开关的阻值很小,闭合后,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就直接经过开关回到电源的负极,三个灯因没有电流通过而都不亮。此情况电路中的总电阻为零,总电流很大,很容易烧坏电源。

局部短路: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首尾相连接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被短路的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可以的。

如图2,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乃发光(较亮)。原因分析:开关S闭合前,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到达a点后分成两路,到达开关的电流因开关是断开的,电流无法通过,到达灯L1的电流,虽然L1有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但电流别无选择,只有流经L1到达B点再经过L2回到电源的负极,因此两灯均亮,如图3。

开关S闭合后,L1被短路,

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从a点直接经过开关到达B点,然后经过灯L2回到电源的负极。所以两个灯只有L2有电流通过,因此L1不亮,L2亮。

3注意识别串并联电路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许多电学题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因此,分清串并联电路是解电路图的关键。

识别串并联电路有两种方法,(1)电流法,(2)去表法。

(1)电流法:即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电路中的元件是首尾顺次连接起来的,这样的电路是串联电路。电流如果从某个节点分开,分别经过各支路的用电器后,又在后一个节点汇合回到电源的负极,即这样的电路为并联电路。

(2)去表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在电路中去掉电压表,不会影响电路结构,电压表所在之处可视为开路。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几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强度,因而,在简化电路中,可视为一根导线。

用去表法简化后的电路图就很容易看出是什么电路了。

4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所测的元件

电流表:电流表在任何情况下的连接都是与用电器串联,这是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电流表在串联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是流经每个用电器的电流值,即:i=i1=i2=……in。电流表在并联电路中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支路中与某个用电器串联,此刻电流表的读数就是这条支路用电器的电流值。另一种在干路中,此刻电表的读数是流经各条支路电流的总和。即:i总=i1+i2+……in。

电压表:电压表在电路中所测的元件,是学生正确判断的难点。如图7,从图上看,是乎电压表与L1并联,因此多数学生在看到这样的电路图时,可能会认为电压表测的是L1两端的电压,这样感性的判断是错误的。那怎样才能正确的判断电压表在在电路中所测的元件呢?

首先,在电路中根据电流流进每个元件端为正,流出元件端为负,标出电路图中每个元件的正负极。看电压表的正负与其中的哪个元件的正负相对应,如上图,用铅笔标出所有元件的正负极后,电压表的正负极与L2相对应,所以电压表测的是L2两端的电压。

也可以根据等电位简化电路,如图9,这样也可以正确的判断。

在原图中,a点的电位与B点的电位是一样的,因为电流从a点流到B点没有任何用电器,且是一根导线,所以a点和B点的电位相同,简化后的电路图就很容易看出,电压表与L2并联,所以电压表测的是L2两端的电压.

5注意“电路变化”时,准确画出简化电路图

不少同学反映“变化的电路难,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因为分析变化的电路涉及的内容广,考虑的问题深。对电阻、电流强度、电压及电功率相互关系的分析,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连错反应,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是电学综合问题的又一个难点。

变化电路主要是通过开关的改变使电路变化的。电路中有多个开关,通过开关闭合和断开的状态变化,往往会使各用电器的连接关系发生变化.有关变化电路,应在学会识别“部分电路短接”和学会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掌握分析变化电路的基本思路。

5.1开关的通、断造成电路的变化

当开关处在不同状态时,由于断路和短路,接入电路中的用电器,及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要发生变化,因此首先要在原电路的基础上画出各种情况下的实际电路。改画时要根据电流的实际情况,运用“拆除法”。

拆除法要求:⑴、去掉被断路的元件;⑵、去掉已被短路的元件;⑶、用“去表法”去表,其原则是“电压表处是断路,电流直过电流表”。在去掉电压表时,要分析电压表读出来的是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可用简化电路法进行分析。

例题: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12V保持不变,R1=4Ω,R2=6Ω.

(1)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求R3;

(2)当S1、S2都闭合时,求电流表示数;

(3)当S1闭合,S2断开时,求电流表示数.

根据题意简化电路图,如图11.

解:当S1、S2都断开时,R1、R2、R3串联。

R总=R1+R2+R3=10Ω+R3

R总=Ui

即:10Ω+R3=12V0.75a

解这个等式得R3=6Ω.

当S1、S2都闭合时,R1、R2、R3并联.

1R总=(14+16+16)Ω

R总=127Ω

解这个等式得:i=UR总=12V127Ω=7a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篇2

“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伴随着人的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而产生结果。物体成为注意的目标至少要两个条件:一是刺激本身的刺激特性,二是注意主体根据自身目的将注意力指向目标。刺激导向注意常干扰目的导向注意。对于候车乘客,候车亭是个特定的空间环境。当公交车经过时,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车体广告便成为一种新的刺激源,能引起乘客的注意。乘客在阅读车体广告时,广告信息便会引起乘客关注。所以乘客对车体广告的“注意”一般规律可以归纳为:视觉语言刺激引发注意机制发生兴趣目的性关注。

平面广告的展示方式形式多样,放置于静止状态下的广告展板,可以使消费者进行长期观察认识。受众通过不同的视觉阅读方式,在构成版面的信息元素之间深入了解广告版面内容。版面的形式可以根据广告载体的形状进行多元化布局。但是,将平面广告置于公交车身上时,就会受到公交车身结构的限制,在信息传递中发挥不出理想的效果。首先,公交车身的结构特点是,外部有三个面可以承载广告,但是只有一个面可以正面接触消费者。所以,从效率方面来说,该侧面是相对有效的。但是在近距离的接触时间段,人的收视范围不可能对整个面积全盘收纳在视域内。其次,承载广告面积的大小受限制。公交广告车身侧面本身就呈现扁长形,而为了确保车内乘客的视线不受阻挡,广告内容的面积又被减少。广告版面的限制,对公交车身广告的版面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次,公交车的特殊运行方式,在移动过程中广告信息。因此,为了增强广告信息的识别性,要求广告的内容精练直观,简洁大方。这样的广告版面设计才能有效引起观众的注意。

要引起消费者对车体广告的注意,只考虑版面信息的布局是相对片面的,还要根据广告内容需求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增加广告视觉元素的刺激强度。杂乱的视觉元素会引发消费者对广告反感,很难达到集中注意。如图1所示,车身整体缺乏明确的色彩倾向,不合理的色块分割和欠佳的颜色搭配,分散了观者的视觉注意力,图片的肌理效果与文字重合叠压,削弱了主体文字的识别力,如此杂乱的视觉元素给观者的信息接收造成了困难,难以获得好感并被人所识记。所以车体广告要有效引起人的注意,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文字或图形的大小位置安排处于最佳视线范围内;二是增大色彩、图形对视觉的刺激强度;三是视觉元素组合形式富有创意,才能有效引起注意。如图2所示,车身整体采用鲜艳的大红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图像选择优美明快,产品形象清晰突出,文字简洁明确,便于观者识别和记忆。

二、消费者认知过程中“知觉”对车体广告设计的启示

“知觉”是对事物各个不同特征——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又高于“感觉”,“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同时“知觉”也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知觉”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车体广告视觉语言组织必须要遵循简洁的规律。因为人在特定时间、空间中,总是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格式塔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也认为,人的知觉有一种‘简化’的倾向。”[1]简化的事物减少了信息分散,促进了信息解码的高效性,所以人们会对简洁的车体广告感觉舒服,而对复杂内容的车体广告感觉烦躁,因为简洁、富有秩序的视觉语言能缓解知觉中的紧张力,使人的知觉过程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因此,车体广告与人在短时间接触过程中要想实现较高的认知度,车体广告视觉语言本身就必须做到简洁概括、主题鲜明。在现实生活中,车体广告视觉语言运用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版面信息容量冗余广告设计师和广告业主为了引起更多人对广告内容的注意,在有限的广告版面内,放置过多广告信息,对短暂候车的人而言,并不能将广告内容完全阅读,并接收到全部信息,这样广告信息流失,直接导致广告效果失败。所以车体广告在版面设计上要以媒体特征为前提,考虑消费者对事物的知觉心理。如图3所示,产品图像、辅助图形、品牌说明、广告语等信息充塞了车身所有可用的空间,面面俱到的陈述反而冲淡了主要信息的传达,表面看上去版面利用率挺高,但由于主次不明,导致观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内接受到明确的广告信息,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而图4中,简明突出的产品形象,协调统一的色彩搭配,简练的广告语编排,除去冗余的信息,更容易被观者认知和记忆。

2.视觉语言运用分析不够车体广告文字运用不能像报纸、杂志广告一样密集,因为车体广告媒体是不断移动的,消费者在车体广告面前停留时间较短,所以无法集中注意力去阅读广告内容。同时,如果对远距离观察的车体广告运用小字体也不利于识别,而车体广告本身运行的方式,也决定了字体不适合随意打乱或分散排列。如图5所示,对车体广告信息采用大小不同的字号编排,固然细看起来视觉效果丰富,有层次感,可汽车一旦行驶起来这些小字便很容易被观者所忽略,不但这样,由此形成的模糊的视觉效果还会给人们识别广告的主体信息造成困难,不利于广告信息的快速传达。而相比较之下图6中的车体广告就很清晰明确了,品牌标志放于深色实底块面之上,显得十分突出,适于远距离观察和识别,同时辅以生动的产品和人物的图片,这样的表达细节既不过分,主体也很突出,整齐而又主次明确。

3.缺少人的视觉规律分析人的视觉有一定规律性,通过视觉线路的合理移动,形成一条视觉流线。(图7)规则性排序的视觉语言,具有阅读连贯性,而视觉元素散乱排列,将影响识别的连贯性。(图8)如果在视觉识记过程中增加信息阅读难度,则势必会导致消费者产生反感心理。因此车体广告应在充分认识广告媒体特性以及消费者知觉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视觉语言,使车体广告具备整体统一性、规律性、简洁性等特征。如图6所示,应在车体最容易被人注意的部位安排广告的主要形象和文字,以保证信息传达的高效性。另外在车体的其他部位也应安排图形做出呼应,以保证视觉的连贯性,图9的车体广告融整体性、趣味性于一体,是非常优秀的范例。

三、消费者认知过程中“记忆”对车体广告设计的启示

使消费者加深对广告的记忆,是广告宣传的目的。因此,如何加深广告记忆,首先要认识消费者的记忆特性。“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看成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所组成的”。[2](表1)[3]“感觉记忆”是一种对外界事物刺激的感觉,是外界信息输入的开始阶段,它具有很强的形象性,但仅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好的车体广告视觉冲击力较强,能形成明确而清晰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的形成标志着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较之“感觉记忆”印象更加深刻,但记忆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一个时间段内未加强回忆,信息就会很快衰退并被遗忘。在这一点上,车体广告具有重复出现和主动接触消费者的优势,能增强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记忆。“长时记忆”是指长久性的信息存贮,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对信息的反复回顾,“长时记忆”的信息不容易被遗忘,并且将会形成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行为态度。好的车体广告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阶段,最终可获得“长时记忆”的效果,并进而推动消费行为达到广告的目的。

多数车体广告和消费者第一次接触只是留下大概印象。对于一则车体广告,在第一次接触期间会引发对广告部分视觉语言的短时记忆,属于印象接触。第二次接触车体广告时会加深印象,开始发生信息存储,并对广告视觉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引感因素。此后,再多次接触这则车体广告便会产生深刻记忆,从而激发潜消费者的潜意识,加深对广告信息的理解。不过车体广告是一种流动的媒介形式,随着未来时段接触的减少或回忆的减少,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记忆也会开始出现遗忘。从人的记忆特征结合人对车体广告的记忆规律,笔者发现有效提高车体广告记忆有几种方法:1.使直观形象视觉元素在有限时间段内重复出现,增加视觉语言对消费者的刺激度;2.运用易于理解的广告语;3.版面信息编排符合人的视觉规律;4.减少记忆内容的数量;5.从艺术角度看,富有创意的车体广告更能引人注意,但创意要和主体内容贴切,以免引导错误或加大信息识别难度。

结语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篇3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帮助下,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交流、积累和运用丰富的语言知识,发展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创立温馨的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标准》中提到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单纯采用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笔耕不辍这样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教学知识外,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应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调动学生注意力,应把一些枯燥、难懂的知识的学习,转变成简单、愉悦的知识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课堂听课的注意力。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上解释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1.1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能展现一些常规教学形式无法展现的场景,比如英语课文中Book 1 Unit 4 earthquakes 和Book 2 Unit 5music中的涉及到一些地震、火山爆发和乡村音乐歌手方面的内容,这是在ppt课件中插入地震、火山爆发,这样这些自然现象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直观形象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播放乡村音乐歌手John Denver代表歌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和其它John Denver演唱视频,这样就能再次展现乡村音乐歌手的想象和感受乡村音乐当时强烈的感染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地震、火山爆发和乡村音乐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效果比单纯地语言讲解地震、火山爆发和大谈中国古典音乐、美国乡村音乐、爵士乐、摇滚乐这样的教学要好得多,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去学习。

1.2合理利用英文歌曲。音乐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在英语教学中加入英语歌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学习兴趣。在讲授语法知识,wherever和whatever状语单词区别时,可以通过学唱Right here waiting 这首歌曲来帮助学生的理解。歌词中“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是对wherever和whatever这两个分别表示地点和时间状语单词的最好诠释。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轻松、愉悦,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能更加集中精力去学习。英语歌曲中融入语法教学比单纯的语法教学有效的多,合理运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合理利用英语短文。英语单词的记忆令大多数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且易于忘记。在单词学习过程中除了利用音标记忆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英语短文来记忆单词,增加词汇量。这样单词的记忆信息可以联想到某篇英语小短文,通过故事情节的回忆,进而唤起单词的印象,使得单词记忆不再单调,而是更加多关联化。

2课堂教学要便于学生的学习接受,把一些抽象化、难懂的知识尽量具体化、简单化。

合理利用简笔画进行英语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教授英语知识过程中融入简笔画,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便于学生的记忆。

简笔画能将英语中的英文单词、句子、文章等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在大脑中存储的图像信息记忆英语知识。常用简笔画区分英语中表示方位和时间的单词。

例如:在语法教学中,讲in、on、under、over、above这几个介词的区别时,可以通过下面的简笔画来加以说明。通过简笔画清晰地看出这几个介词位置的不同,更便于学生直观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再比如将ago和before的区别时,利用下面的简笔画可以直观地比较出二者的不同。

除了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区分某些单词间的区别外,还可以利用简笔画进行知识重难点的一些标记,通过图像吸引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在讲授英语短文时,还可以通过简笔画把短文的故事情节一幅幅画出来,通过一幅幅简笔画对故事情节的简单展现,帮助学生记忆文章。这些活泼逼真的情景,把机械的学习变成了有意义的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学得主动,学得快,学得牢[ ]。

3小结

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通过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将知识直观形象化可以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简笔画、英文歌曲等,结合英语教学知识进行多样化教学。通过这些不同方式的教学,使得教学方式不再单一,而且知识更便于学生接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篇4

生物学科的考查偏重于基础知识,这一考试特点使得生物学科带上了“理科中的文科”的色彩。如果我们了解了影响记忆的因素,掌握了记忆规律,采取科学的记忆方法,就能在生物考试中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1记忆的形成——记忆三存储模型

学习中的记忆主要是指人脑对知识的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理解、运用和创造力的培养,都必须以记忆为前提条件。

根据当前公认的记忆三存储模型,把记忆加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瞬间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受到注意,经过编码获得意义,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加工活动;如果不被注意,信息就会自动消退。短期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进入短期记忆的信息经过进一步加工,才会成为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期记忆。

2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曲线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复习要赶在没有大量遗忘的时候进行,才能有较好的效果。具体的讲,每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在复习时都应遵循第1,2,3,8,12,15,30天的顺序进行重复,其他日子可以安排记忆其余的知识点而不需要再次重复该知识点,这样的复习安排下记忆效率最高。

当然,这一记忆规律不单单适用于生物学科复习,其他学科也是一样适用的。

3知识的处理方法——删繁就简,联想记忆

“少则得,多则惑”。在记忆过程中,材料少了就容易记住,多了就很难记住;条理清楚容易记住,内容繁杂不容易记住。因此,我们在记忆过程中要对学习材料加工处理。具体地说,可采用这样几种做法:

一是提纲挈领,抓住要点,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只记在大的纲目,把握知识的框架,舍去细节,在回答问题时,只要有了大纲,其他内容就能联想起来,“举一纲而万目张”。《细胞膜》的相关知识就可以通过“成分、结构、功能”三个方面构建知识框架。

二是压缩句子,删繁就简,即抽取句子中的关键词,把复杂的长句变成简单句,或者仅记住一些提示性的词,这样也能降低记忆难度。如蛋白质的功能可记忆成“催、运、免、调、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中,难点是判断植物生长趋势,只需抓住3点:长不长看有没有,弯不弯看均不均,均不均靠光和力。细胞分裂过程的识图一直是生物复习中的难点,记忆时只要抓住3点即可:没有同源是减二,(同源)联会分离是减一,有丝同源不配对。

三是化整为零,步步为营。吃馍要一口一口地吃,记东西要一点一点地记,我们可以把长篇材料分成若干小段或层次,一段记熟以后再记下一段。《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物、产物、场所环环相扣,可以通过可视化视图将三个阶段的反应物和产物结合细胞结构简图来完成知识的记忆。

四是分类记忆,即把知识按照某一属性或特点分成若干类,使分散的趋于集中,零碎的组成系统的,杂乱的构成条理的。如《细胞器》的知识点记忆,就可以通过列表比较“形态、膜结构、功能”进行分类记忆。

4记忆的时间安排——提高效率,防止疲劳

大脑是记忆的本钱。我们除了搞好身体锻炼,加强营养以外,关键是科学用脑,发挥脑的最大潜力。

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是劳逸结合。连续用脑时间太长,就会头晕,注意力不集中,不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严重的还会引起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实验证明,大脑的记忆活跃时间是20分钟,超过20分钟记忆效率会大幅衰减。所以每记忆20分钟后,要适当地休息10分钟。休息的方法可以是闭目养神,可以是进行体力活动,还可以是半脑休息——即文理知识交替复习。

我们还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重要的内容放在早醒睡前等记忆效率高的时刻,下午或其它精力不旺盛时则记忆需要动手来熟悉的内容复杂的材料,零星时间用来记较短的材料。

5结论

为了使记忆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还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记忆时一定要有信心,因为心理暗示可以决定你的大脑是处于兴奋状态还是抑制状态;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清楚要记什么,记多少,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另外,要恰当的使用记忆方法,才能使记忆效率更高,使记忆成为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篇5

多媒体教学,将听、说、读、写与直观的画面、活泼动听的音乐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交际情景,既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又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那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学生能乐于参与的课堂环境,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呢?

一、巧妙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其思维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英语教学中,每个年级的单词都不一样,随着年级的递增,词汇量也跟着递增,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对此,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表现得有点吃力、枯燥和乏味的感觉,这些感觉往往会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继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但是,每当采用多媒体上课时,利用计算机上的各种软件,针对学生爱看爱玩爱唱的特点,把课文对话、新学单词的图片及歌曲以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好奇,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看、想听、想探个究竟。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生动地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活动,这样才能实现活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更容易更轻松地集中注意力,并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学生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的感知,把重点和难点简单化

运用多媒体把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和新颖性融和为一体,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体、更简单、更直观,把客观实物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这就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介词的教学:in,on,under,near,behind,infrontof。很多的教师都会有这样子的一种感觉,不管用什么方法,怎么操练,学生一做题,还是不会。这真是让人很头疼的事情。但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这一难题,并且可以让学生既容易学又记得牢。那如何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知识的重难点呢?我们可以利用六个不同的画面转换。

画面一、小老鼠跳到盒子上,并向学生不停的眨眼睛,学生一看,都会情不自禁地笑,老师就趁机问:whereisthemouse?并出示这个句子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回答:it’sonthebox。也出示此句子,将on涂上红色。

以此方法,出示画面二、小老鼠被压在盒子下面,一幅楚楚可怜的样子;画面三、小老鼠钻进盒子里,津津有味地吃着东西;画面四、小老鼠躲到盒子后面,贼溜溜地眼睛东张西望;画面五、小老鼠站在盒子前面,在兴高采烈地唱歌跳舞;画面六、小老鼠累了,跑到盒子旁边,静静地躺在那里睡觉。

通过这六个简单可爱又搞笑的画面,学生对这六个介词就有了一个非常明朗并且很清晰的理解,使学生在单词和事物或者动作等客观事物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感知,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把教材活化,授课的方法也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使学生感觉如身临其境,从而觉得课本内容有亲切感,产生求知欲,变被动听课为主动的去探索。例如在学习Howmuchisit?B.Let’slearn这一课时时,在上课前,我们可以先插入一段动画,可以是书上附带的CD中课文的动画,也可以是上网下载的一段关于购物的简短的动画,让学生先感知一下将要学习的知识的环境。进入课文的学习的时候,出示一幅商场里鞋子的卖场,各种各样款式的鞋子都有,让学生一看,就觉得非常的熟悉,并且各式漂亮的鞋子能深深的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种想要自己拥有的感觉,这就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就会着急想“购物”,当学生们想要哪一款的鞋子时,点击它就能放大,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并能轻松的记住各种款式的鞋子用英语怎么说。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能简单的创设英语交际所需的环境,并活化我们的语言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让学生能更爱学、更乐学,把刻板、沉闷的英语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四、巧妙运用多媒体,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教学,能利用它的优势,形象直观地演示知识的各个教学需要的情境,把难点简单化、生动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这些都只是需要老师动动手上的鼠标就能完成的,这就加快了课堂的节奏,增大了课堂的密度,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而这个简单的动作,经常都可以让一个图片或者是动画的变化就能代替教学的各种讲解,对解决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多媒体的这个优势,我们还可以将练习活动更容易安排。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听说练习:听对话在正确的图片上打勾;读写练习:阅读小短文、介绍自己或者自己的喜好等。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积累知识的能力。这一系列的活动,利用了多媒体,提高了讲授和训练的效果,节约了时间,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紧凑而不拖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巧妙运用多媒体,能拓展知识的广度,加深学习的深度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篇6

李小龙自创截拳道,其宗旨是直截了当,简单实用,克敌制胜。笔者深受启发,纵观现在一些政治课一味追求教学语言的诗意、教学手法的新颖,课堂热热闹闹,似乎什么都有,而走出课堂回味思,却感觉一切那样虚无。政治课应该返朴归真,从冗杂走向简约,由低效走向高效。

1紧抓目标,去繁就简,凸显主干,理清脉络

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那么教学目标怎么样才是有效的呢?我觉得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简明。反观现在很多公开课,课堂表现的非常热闹,为了追求所谓生成性目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课后细细思考,却发现课堂教学严重偏离教学目标。比如听一位教师上"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展示了在淘宝网网络交易过程出现的欺诈情形,以此来说明市场交易要遵守诚信的市场规则。这时有学生提出:"如果要在淘宝网上购买商品,该怎么做呢?"于是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花了约18分钟时间来解决如何利用淘宝网进行交易的问题,结果后面有关"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内容却无时间进行有效讲解,没有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实际上是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随意性大,导致课堂教学杂乱无章,事倍功半。

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过多,45分钟的时间内为了完成众多教学目标,教师的讲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且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教学效果也当然是不如人意。

因此,教师必须紧抓目标,去繁就简,凸显主干,理清脉络,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情况,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老师教得得心应手。

2导入简洁明快,过渡自然顺畅,提高兴趣,增强吸引力

老师们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是绞尽脑汁地设计教学导入,希望用一个非同一般的开头来吸引学生,甚至拐弯抹角地创设一些情境,以此来调节气氛。如一位老师教学《生活与哲学》的"价值与价值观"一框时,为了一开始就营造感动的场面,就播放2010年度得感动中国人物中的科学泰斗钱伟长的视频资料,深情并茂的解说感动了所有学生。可一看时间已过了约15分钟了,于是匆匆结束视频播放,提出问题;然而学生还沉浸在视频之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没有明显的反应,反而都要求再看下去,从而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这里出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教学导入的视频时间过长,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时行心理与思维转换,影响了教学。

由此可见,教学导入应当简洁明了,用短短几分钟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深深吸引住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快速进行新知探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去粗取精,巧妙简约教学内容

相形旧教材,新教材有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淡化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增添了许多新知识,特别是加强了与日益发展着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扣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知识生长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出发,对教材进行简约化的选择、取舍、整合,把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识挖掘出来,明确课堂教学知识主线,删繁就简,深浅有度,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零散问题条理化,使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悟、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人在教学经济生活中的"市场配置资源"时,针对本框内容多的实际情况,教学时紧紧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究:环节一、感悟生活:物价上涨之网络热词--学生说出"蒜你狠"、"豆你玩"、"棉花掌"、"姜你军"、"糖高宗"等词语。环节二、探究生活:物价上涨之我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讨论,明确物价上涨的原因,如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经济活动参与者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问题等。环节三:回归生活:物价上涨之解决措施--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物价上涨的建议,如要规范市场秩序,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强诚信建设等等。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既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问题,又能凸显了教材的重点,同时需要学生对知识有一定深度的了解,能够整合书本知识,(如宏观调控就是下一框的学习内容),这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能力和素质,超过了依靠教师单纯讲解知识的效果。

4贴近生活,紧扣观点,提问简要,激发思维

西方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实现有效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很多教师也把"问题教学法"写在了自己的备课本上。然而在本人听过的很多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对提问缺少研究,经常出现"满堂问"、一问一答的现象。教师问得兴致盎然,但学生的回答却是无精打采。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所得问题照本宣科,脱离生活,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么连想都不用想,要么是读读书本,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过多的问题却使学生无法把握学习的核心内容,甚至使学生感到乏味,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削弱了学生对重点问题的思考。

教学提问要具有时代性,紧密联系现实,才能使教学避免落入空洞、枯燥的理论之中,课堂也才会活泼生动。这就需要老师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找准教学的切入点,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空白点、思维点等,提出一个简要、准确、精炼、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

同样是讲《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中的"纸币"内容,本人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因此国家可以多发行纸币,这样老百姓手中的钱就多了,生活水平就能提高了;但实际上,纸币发行的过多,老百姓手中的钱虽然多了,生活水而下降。这是为什么呢?"这一观点与学生平时的想法完全相反,同学们都感到不能理解。为了弄清其中的道理,同学们认真看书并积极思考起来。而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整合书本知识,理解纸币发行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相关问题,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也启迪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5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简化教学环节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热衷于选用最"花俏"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希望教学能够"亮点"不断,上课的老师忙得"满头大汗",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让人眼花缭乱,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就被迫进入下一个环节。冷静这样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是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绝大部分学生往往被搞得晕头转向,只有少数所谓好学生能与教师节奏一致。

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工程,也应追求简约、高效,,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提炼,取消可有可无的、故弄玄虚的、不能产生作用的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篇7

1.围绕重点,引领达标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对于一些课文,没有必要在教学时面面俱到,只要抓住重点,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黛玉进贾府的见闻和行踪为线索,来展现贾府这个大家庭不同的人物形象,文中的人物出场细节描写极为精彩,我在教学中,就围绕人物的出场及表现人物的多种手段来设计问题,我出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1)本文是怎样来写王熙凤和贾宝玉出场的?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人物?(2)两位舅父为什么不出场?(3)本文是通过什么手段来描写黛玉展示其人物性格的?学生们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之后,便积极发言,发表看法。最后大家经过学习,更加鲜明地认识了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了本文围绕一个中心描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的写法,学会了多侧面、多角度、多手段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2.提纲挈领,巧妙设问《祝福》这类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复杂,若按常规教学去教,往往会效果不佳。《祝福》一文,故事情节中的社会环境,学生不了解,情节又没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一般不会对文章产生很浓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就必须做好化繁为简、激励学生主动阅读的工作。我把教学重点定为能分析出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鉴赏小说的能力,在写作上能理解和掌握描写人物的手法。我巧妙的设置了四个问题:(1)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小说用什么方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剧性?(3)祥林嫂之死谁有罪?(4)祥林嫂反抗了什么?学生一遍遍看书,一次次寻找补充答案,最终找出了把祥林嫂这个“手脚壮大,模样还周正”的一步步逼向死亡的一个个凶手,悟出了悲剧的总根源。两课时就达到了理解内容和主题的目的,学生阅读兴趣逐渐增加,还能品味出哪一处写得精彩。提纲契领这种方法,笔者认为对于较长的小说、戏剧是比较适合的,它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又能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脉络,只要找准文章的最佳切入点,问题提得恰当,就能化繁为简,实现长文短教。

3.对比片断,领悟琢磨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法简介

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有“情景教学法”、“交际会话法”等众多教学方法。本人就自己从教初中英语的经验,总结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归纳出了一些教学法,在此做以简单介绍。

1.听:英语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英文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英语的言语技能,因此,众多英语专家都强调“听说领先”的重要性。具体到初中英语的“听”的教学,就是:“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以下简称从学的方面说),要多听老师、磁带或其他声音媒体的范读,也要有针对性地对比着听听同学、自己的读音与范读的异同;从教师教的方面来说(以下简称从教的方面说),不仅要多听学生(尤其要多听单个学生)的发音,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而且自己也要多听标准语音,不断提高自身的语音水平。”

2.说:笔者此处所指的“说”不仅包括“说话”,还包括“朗读”。听了范读之后,经过内部消化,再用“说”的方式将学习的成果表达出来,这才是学习英语的一大目的。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认真模仿和跟读范读者所读的字母、音素、单词、句子等,并经常朗读所学内容,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运用英语与他人交际;从教的方面说,在课堂上要坚持用英语教英语,在课外也要尽可能用英语与学生交流。”

3.读:笔者此处所指的“读”专指“阅读”,而不包括“朗读”。初中阶段学生由于所学英语词汇量少,阅读能力一般较差。但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从开始学英语就培养阅读的习惯、多找一些与自己所学英语水平相匹配的英语读物来阅读,以巩固和发展所学英语知识。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经常阅读已学过的课文、对话和教师自编的小短文、小话剧、现有的简易英语读物等;从教的方面说,要多多阅读有关本专业和教学方面的书籍,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编短文的水平,多看学生的习作。”

4.写:与“读”相似,初中生“写”的水平有限,但又不能完全不写。要本着学以致用、边学边用、以用促学的原则,从一开始就加紧“写”的训练。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多做连词成句、修改病句、翻译、看图写话、小日记、小短文等练习;从教的方面说,要经常给学生撰写可供阅读的短文、可供表演的短剧等。”

5.看:心理学家认为,初中生的认识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人的感觉活动又以视觉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利用一些形象具体的东西来帮助学生加深映象,促进记忆。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多看老师的口形,认真看好老师出示的直观教具,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情、动作、眼神、体态等以帮助自己理解所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要多给学生看实物、图片、模型、动画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多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以调整自己的教学。”

6.思:虽然初中生的认识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但若不从一开始就加以理性认识方面的指导,学生往往学得很肤浅,甚至与教师的期望大有差异。因此,充分给予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将对学生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要经常思考‘教师所教知识自己是否已听懂?’、‘自己的发音与标准音有多少差别?’、‘现在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怎样让学习的效果更好?’等问题;从教的方面说,要经常思考‘自己教学的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怎样用更好的方法达到效果?’等问题。”

7.动:初中生生性好动,而“动”对于学生加深记忆、促进理解所学知识又大有好处。因此,适当地让学生在上课时边学边动,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来说,要适时做些听词指物、听音动作等活动;从教的方面说,上课时要边教边动,充分运用表情、动作、眼神、体态等增强教学效果。”

8.画:画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现部分学生特长,而且能尽可能避免本族语的干扰、让学生把英语直接与事物的形象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画得象还是不象,教师都应该多表扬他,让学生大胆联想、大胆画,因为此处画画的目的只是表达学生的思想,即使不象,只要能让人看懂就行了(后面的“演唱游赛问答”等活动中,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其原因同)。具体说就是:“从学的方面说,可以用图画表达所学词的意思,或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从教的方面说,要多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篇9

因此,探索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师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作者结合实践教学,浅谈如何利用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求知欲,促进理性思维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学生容易觉得物理知识乏味,因而难学,进而导致不理想的物理成绩.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问沟通得知,学生讨厌学习物理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相对其他学科学习,物理学显得没有多大的魅力.学生从学校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建立在感官认识的基础上,其实,学生更为感兴趣的应该是由自己动手实践学来的知识,那样也更生动,更有印象.然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是简单的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被动传授,这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的一个有力条件.再加上,初中生现在正处于青春发展期,对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随着事物的新鲜性、刺激性的加深,他们容易产生各种疑问,进而好奇心也随着增加.

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大脑求知欲,使得他们产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带动理性思维思考问题.举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教学的例子,教师在教授家庭电路中的短路现象时,需要学生意识到短路在生活中产生的危险.起初,学生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电路的构成,如图1所示,然后演示电阻短路,及电路具有电源,电阻时产生的短路现象并不是具有强大危害性,但当把电路中的电阻及其电流计、电压计去掉时,就形成了电源短路,然而电源短路是及其危害的.伴随演示过程,教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们互相讨论思考,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明白了当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没有电阻连接,只有导线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同时学生也从这个实验中明白了著名的欧姆定律,知道为什么在家庭电路中需要连接电灯等装备,且如何导致分流,才能以防家庭电路短路的发生.这就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的现象及这些现象产生的危害性,这样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而且印象深刻,最后对现象的原因结果做出总结分析,发展形成理性思维,把这种理性思维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迅速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也就跟着提升了.

2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物理教学目的就是充分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这就使得人类必须学会去了解自然规律的因果关系,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物理学科探索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国家重视物理学科的缘由,学生学习物理学的过程,就是探索世界,发现科学的过程.自主创新是进行物理科学探究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国务院从2005年开始尝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为平台,坚持“两个开放”和“三个突出”即教师科研课题向学生开放,专业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突出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们自觉融入科技创新这个大课堂,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色之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成一个良好的科技探索氛围,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神州十号的教学视频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太空原理,这也是诸多物理现象的一部分.由于学生的探索心理就会带来一些质疑,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改良了蒸汽机.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奥妙,寻求“疑”的答案,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太空舱中的失重现象的了解,通过对“为什么地球上的人不是漂浮的”这个疑问的思考,学生会学、会逆向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简短知识篇10

关键词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简洁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23-02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节高中英语课来说,精心设计好课堂导入环节,就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抓好上课的开始环节,让我们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呢?

一、要有针对性

具有针对性的课堂导入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针对教学内容,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里状态以及知识能力基础。

我在讲授高二英语Unit12Factandfantasy这一单元时,为了顺利导入本单元主题,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有针对性的小测试,内容涉及一些科学事实:thehighestmountainonearth,thedeeepestpointinocean,thelargestriveronearth,theaveragedistancefromtheearthtothemoon,thetemperatureoftheinnerpartoftheearthandsoon找到这些数据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学生稍加思考便会想到,得出这些数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堂上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索的历程不仅是艰辛的,而且也是充满智慧的,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为科学探索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从而引出本单元topic---Factandfantasy.

二、要有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被调动起来后,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

在讲授高一英语Unitonemakeadifference其中的ReadingnoBoundaries一课时,在课堂的导入上我尤其注意了这一点。课前给学生提供了StevenHawking的影像资料和书《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未来的魅力》、《时空本性》以及霍金与露西吉高佛尔德合著的儿童科幻小说《乔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钥匙》等,我还为学生提供关于StevenHawking的相关资料的专题网站,这样就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到霍金的基本信息上来了。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和思维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促进学生的自学、自做、自悟和自助能力的提高。接下来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有选择地在课前进行研究性学习,并让学生把感兴趣的信息做成网页。这样,学生们从网上、相关的书和其它媒体等学习有关课文noBoundaries方方面面的知识,亲自动手把它制作成内容丰富、精美的网页。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心中充满虔诚的崇拜,他们有着强烈的愿望想去接近这个被誉为是二十世纪人类物理学界超新星的伟人史蒂芬?威廉?霍金。在这样的情形下引入本单元的话题自然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有新颖性

具有新颖性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入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切忌离题千里,那样就会适得其反。

如在讲授高二英语Unit14Freedomfighters这一单元的warmingup环节时,我利用多媒体放映了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长达20分钟的就职演讲的视频。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放完以后,我把话题水到渠成的引到当前美国黑人的地位上来。然后又放了一段100年前美国黑人社会状况的视频,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由此引出本单元话题:在美国黑人拥有今天的地位是无数Freedomfighters为之奋斗和浴血的结果。

四、要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有情趣,同时又引起进一步的深思。例如在讲授高二英语Unit13thewaterplanet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利用学生熟悉的三个化学实验引出本单元话题。

experiment1.Coveraglassofwaterwithapieceofthickpaper.putonehandonthepaperandturntheglassupsidedown.Slowlytakeyourhandawayfromthepaper.whathappens?why?

experiment2.pourwaterandvegetableoilintoaglass.whathappens?why?

experiment3.Filloneglasswithfreshwaterandanotherglasswithsaltwater.putanicecubeineachglass.whathappens?why?

通过三个简单的小实验使学生们对水的特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experiment1.showshowairpressurecausesapieceofcardboardtoclingtoanupturnedglassofwater.

experiment2illustrateshowsubstanceswithdifferentdensitybehavewhenplacedinthesamecontainer.

experiment3.illustratessomeofthedifferencesbetweensaltandfreshwater.

学生谈论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接下来进一步讨论水对生物和植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从而为学生主动参与本单元后边的各项活动做好准备。

五、要有简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