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十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十篇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6:32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就当前的教学模式来讲,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有很多不足有待解决。由于初中时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重要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最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为以后更高深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必须分析并解决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

(二)以考试为中心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什么课程,教师的授课内容都是以考试为中心进行的。本文主要说的是初中数学,当前初中数学课本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块,其中一块是必修内容,也就是在考试中经常考的内容,另一块是选修内容,就是说可讲可不讲,不在学生的考试范围内。必修课的作用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能变通,会换角度想解题方案。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教学内容,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必修内容的讲解,而对于在考试成绩之外的选修内容置之不理。这样的数学教学是失衡的,所教授的数学内容是不全面的,使学生在解决数字难题时思维更单一,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狭窄。之所以把选修内容放入教学内容中,一定是有它的作用的,老师必须对选修内容加以讲解、梳理。虽然这样的教学可能会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

(二)脱离实践

对于数学学习,除了考试之外,我们还要运用到实际中,而后者是最重要的。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是检验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否记住,然后把它应用到工作生活中。现在的数学教育完全是填压式的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根本没有互动。老师教公式,学生背诵公式。教师只是把解题思路生硬地塞给学生,根本不结合实际告诉学生解题思路是怎么想出来的,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思考,书本中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教师传,学生接,根本没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思维变得单一、不变通。这种脱离实践的数学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一)制订正确合理的教学计划

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问题要想得到好的解决,第一步必须是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数学教学计划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乎着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强弱。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计划非常重要。

1.学生为主体

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计划科学合理,首先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只起到解答疑惑、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增强主动思考的能力,对老师不再有依赖性。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单一,对问题的解决更灵活。

2.确立教学目标

所谓确立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是应该站在整体角度看待问题。不能只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做学生所有的学习目标,不能只教给学生必修内容,而不给学生传授选修内容。在教学中明确教学思路,考试成绩与学生的思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学习必修课时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更牢固。在学习选修课时,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时思考更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确立数学目标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是教师明确所要传授的知识、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牢靠,对于数学学习更有兴趣,不再枯燥乏味,能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

(二)该改变教学方法

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好的教学方式、方法,那么再好的、再合理的、再正确的教学计划也发挥不了作用,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不好的学习方法只能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传统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填压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更被动,不能主动地思考,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狭窄。在进行数学题目讲解的时候,非常刻板,没有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讲解数学题时,教师直接把做题思路告诉学生,并没有把整个解题思路是如何分析的告诉给学生,学生学习起来像背诵数学公式一样。学生再遇到同类型题目,只是变换了一下形式,就不会做了。

2.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该抛弃传统,采用与学生互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与实践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方法。利用这种方式教学的好处就是,例如讲解一道题,教师先不去讲解题目本身,而是先讲与这个题目类似的、在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或者遇到的事情,和学生共同分析,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再乏味,对数学更感兴趣。这样的数学方式才不刻板,在工作和生活中才更有价值。

初中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发展逻辑思维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数学教学显得特别重要,一定要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初中数学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文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篇2

关键词:方程模型 应用题教学 数学模型

做任何事情总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方法正确,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不正确,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情况,甚至导致失败。当今时代,边缘科学是科学往纵深发展的一个方向。数学作为科学的基本工具,使各种领域问题的解决无不或多或少地依赖于数学。定性、定量分析是各种领域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适当并恰当地渗透数学模型方法,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方程模型

在一定意义上说,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就是用数学模型方法解决问题的。初中数学课程中方程模型的运用十分广泛,其中许多问题都能采用甚至几乎是完全采用数学方程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将实际问题中的文字语言用方程(组)来表示,解出方程(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根据初中数学课程中接触到的方程,将它们与数学模型联系,我们得到了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六类数学方程模型:

二、应用题教学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运用方程(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课题,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益,它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又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在初中代数里,曾先后五次出现了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列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列可化为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列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通过解应用题教学,可以归纳出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⑴审:分清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其关系。

⑵设:用字母x(y,…)表示题中的未知数。

⑶表: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题中有关的代数式。

⑷列:根据题中已知数与未知数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⑸解:解出所列的方程。

⑹验:判断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⑺答: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明确的回答。

以上七步,前三步是基础,第四步是关键,教学重点放在前四步,这是教学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成败的关键。当然后三步也不能忽视。

解应用题的前三步是密切相关的,有时甚至是交织在一起的。

首先要认真审题,分清题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些关系是直接给出的还是间接给出的。对于条件较多、关系复杂的应用题,可采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仔细分析,加深理解题意。

其次,要重视“用未知数表示代数式”这一环节。一个应用题往往含有多个量,当选择某一未知量为未知数后,就要用这个未知数表示其它相关的量,不要设完未知数就立即进入布列方程的工作。

第三,搞清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并熟悉它们的变形,这对解决常见的应用问题是很有好处的。要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这是布列方程的关键所在。可按“等量关系语”去考虑,如“多”、“少”、“早”、“迟”、“是”、“为”、“比”等;或者按基本公式去考虑;或者按各类应用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去考虑,如“加水前含盐重量=加水后含盐重量”等;也要注意挖掘隐藏的等量关系。抓住了这一点,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初中数学课程中方程模型的运用十分广泛,其中的许多问题都能采用数学方程模型的方法来解决。教学时,指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文字语言用方程(组)来表示,解出方程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同时要讲清列方程(组)的关键——找等量关系,此即为构造方程模型的关键。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类实际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如何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这是对中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检验,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给学生贯穿数学模型的思想,并指导学生去解决它们,同时要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初中数学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等几个部分,它们都各自构成了数学模型。每一个这样的数学模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数学模型,这许许多多的数学模型,经过教法设计和逻辑处理后,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构成了初中数学的知识系统。依此观点,可以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数学模型的教学,而方程模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之一,因此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王仲春等编著《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赵振威等编著《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改以来,从教学方式以及教师教学思想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数学的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数学学科概念简明难懂,公式繁多,而且数学思想方法是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教学形式来看,初中数学的教学的主要重点就在于如何传授给学生们数学思想方法。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并真正意义上学好数学。本文针对当前数学的教学模式,并总结初中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此作为基础,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

着重分析数学思想的掌握,了解数学思想的方法,对于学好初中数学的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1初中数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探究

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其包含的数学思想还是比较丰富的。通常意义上认为,初中数学的数学思想一般包括: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转化思想等等。这些数学思想是在长期的教学与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对于学习数学有非常大的帮助。

1.1对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掌握。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数学思想,尤其是对未来高中的函数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所谓数形结合,简而言之就是将数字与图像进行结合起来。因为对于学生们而言,形象的图像显示更容易去分析与解答。因此,利用数形结合,实际上就是用图像将数学中的数字信息标注出来,或者是形象化的展示出来。数形结合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函数的解答,在初中数学中涉及的函数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还是建议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中,能够更多的去培养学生们数形结合的方法。为以后高中数学中的函数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对于函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以外,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应用于大多数的数学试题的求解,并能够通过图像的方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试题形象化,直观化。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形象思维,不仅有利于解题的规范性,更能够促进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养成。

1.2方程与函数的数学思想。方程与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没有接触方程与函数的时候,需要给初中学生们一种形象的概念,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去领悟这一新的概念。方程实际上就是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对等关系,通过一定的等量关系,利用已知的数值去求解未知的数值的过程。而函数往往会与图像进行关联,在进行函数学习的时候可以与上文中提到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行结合式学习,更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方程的思想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尤其是应用题目,这样题目的解答基本都是依靠方程的思想进行解答的。方程函数的思想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将未知量设置已知化,并通过题目中所提供的关系进行等式的建立,并最终得出未知数的数值,实现问题的求解。

1.3分类讨论思想以及转化思想。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复习或者是阶段性总结知识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分类讨论主要是为了能够将题目中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然后彼此之间相对独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避开题目中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在某一方面进行问题的求解,然后再进行综合性思考与解答。转化思想的应用对于数学而言,更加重要。转化实际上是一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或者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一个过程。相对而言,这种数学思想在掌握上更加困难,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不是那么顺利,需要更多的实际问题解决中找到答案。

总体而言,初中数学的数学思想主要以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转化思想为主。而数形结合是最简单而基础的数学思想,方程与函数则是在基础上更加方便解题的数学思想。分类与转化则需要学生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真正掌握的一个数学思想。

2初中数学常见的数学方法探究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方法比较多,而且这些方法多存在于解题中。一般认为,较为常见的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这些方法应用最多的地方就是解方程,方程中的未知数往往需要这些方法。初中数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部分就是因式分解。这一部分属于初中数学的基础部分,为以后的解方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所以,配方法就是因式分解这一部分的重要方法。掌握好配方法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学好因式分解,并能够为以后的方程求解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消元法其实是在方程求解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一般应用于二元方程化解为一元方程的方法之一。总之,数学方法的运用要在实际解题中不断总结与归纳,不能拘泥于一种方法,组要多种方法同时使用,以此达到解题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篇4

在我们平日的教学中,怎样渗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在高一的教学中尝试从两个方面进行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培养。通过实践,期望在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所改善,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创新。

目前我所任教的是高一年级,开学仅有一个月。为了解学生对于个人提出问题方面的认识,我首先在开学之初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和结果见下表(表略)。

调查问卷的主要结论:

1、学生们喜欢数学的比例不高,普遍数学基础不是很好,没有学习方法,学习的目标也不是很强;但是所有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学好高中数学。2、学生们普遍认为自己能提出问题很重要,也很希望自己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但是在具体学习中很少会自己主动提出问题;3、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请教同学和老师是更常见的做法;

结合调查问卷的情况,我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两方面尝试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备课时,所备的内容在常规的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可以在合适的环节设计出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笔者为此开设了一节研究课《函数的单调性》,并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请听课的同事们提出意见。

【案例】高一年级必修1《函数的单调性》

笔者设计了两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环节一:在引出单调性的定义之前,我先让学生结合图像回忆初中所讲的函数的增减性的知识。然后屏幕中打出最关键的一行文字“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进而,笔者提问“对于这句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下称问题一)。

教学预期目的:希望学生能理解到三种数学语言的表达。这是数学表达中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前面也见到了,那么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符号语言该怎样表示呢?从而引出单调性的定义。

教学预期目的:对于初高中同时都在学习的知识,笔者希望学生学会对比学习,找到初高中概念中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体会出高中概念中的符号语言的精炼美。比如,学生可以提出问题:“高中概念的优点是什么?”等。

【课堂教学实录】

问题一的学生回答:

生1:我想到的问题是这是对于整个函数而言的吗?

生2:请问图像从右向左看行吗?

生3:需要考虑特殊点0吗?

接下来,是一阵沉默,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回答到我的预期。

然后我又给出启发,我们以前说过三种数学语言的转化问题。大家见到的不就是文字语言吗?图形语言我们也清楚了,还差什么语言不知道呢?

这时,学生齐答:“符号语言”。

我说:对呀,大家有没有想到问问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符号表述该是什么呢?

然后进行常规教学内容,引出单调性的定义。

问题二的学生回答:

学生1:函数是否具有单调性?学生2:减区间如何表示?

然后课堂再次进入沉默中。

笔者开始进一步引导:我们初中学习过了函数增减性的概念,为什么到高中还要再进行学习呢?有再进行学习的必要吗?很显然,高中再学习肯定是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深化在哪呢?进而引导学生体会符号语言的优势,深入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课堂观察量表的反馈】

对于两个问题的设计,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开始时比例很少,当教师进一步提示后,发现问题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教师的理答方式上给出的思考时间较少,学生回答较少,教师回答较多,教师所给出的评价较少。问题本身是分析层次,指向性都是第一次提问时模糊,当给出学生提示后指向清晰。

【案例分析】

本研究课从学生提出问题的反馈来看,教学中所设计的引发学生能提出问题的两个问题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要么是距离教学预期很远,要么是根本就无处回答。所以可谓是提问的设计比较失败。

分析设计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问题提出的太宽泛了,学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提出问题;

第二,问题的提出有些牵强,似乎是为了引导学生提问而提问。比如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究竟有必要吗?肯定是高中的学习是初中内容的深入研究,还有对比的必要吗?(研究课后有同事在课堂观察量表中是这样写出的意见)。

第三,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方面的引导,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希望学生能提出问题时,要给学生更多更充分的时间来思考。课堂上,笔者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是有些少。

【改进策略】

既然是期待学生能提出问题,所以肯定学生不会象回答标准答案那样有着很大一致性,甚至是得到标准的答案。但是如果太宽泛了,学生的思维也是会信马由缰,不知道怎样提问才好。所以,能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不是很轻松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师的设计既要针对问题,也要针对学生的程度,既不能太宽泛,也不能太狭窄。

二、家庭作业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毕竟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笔者尝试在学生的家庭作业方面进行变革,希望能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愿望。

在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时,我要求学生在完成当天所布置任务后,再自己提出一个问题。

批改作业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对学生学生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归纳分成三类:

第一类问题(直接照搬型):学生参考当天学习的内容,从其他课外参考书上摘录自认为较好或者不会的题目;

例如,在函数概念的第二课时之后,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刚刚接触函数的解析式,课堂上教师所举出的例子是课本上是给出解析式求函数值类型,以及已知复合函数解析式(二次型的)求函数解析式类型;可见这位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内容的非常好的补充题型;

在他的作业中,我的批语是: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是很好的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补充,是一种逆向思维!

虽然学生的这道题来自于参考书,但是长期坚持下去,肯定对于他的学习理解的深刻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类问题(针对自己课上没学懂的知识提问型):这类问题的提出,有可能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有可能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问题;

第三类问题(对于初高中知识整合提问型):

能提出这类问题的同学肯定是“思考型”的同学,在学习的同时还在进行的思考。

如,在学习完分段函数之后,有学生在作业中提出问题:“分段函数与一般函数有什么区别”。

还有学生在学习完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后提出问题:“二次函数还有斜率和截距吗?”

我在这类的作业中也都给出相应的批注,首先表扬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数学问题,然后作出了问题的解答。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

前言

数学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问题十分重要,是建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较差是初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解决初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但改革效果不显著,遇到了较多的阻碍,其中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一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是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教师尚未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依旧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导致出现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等问题,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知识内容讲解的较为全面,具体,但是内容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的接受性较差,不仅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效率较低,还易产生厌烦抵触心理,出现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降低学习效果[1]。三教学流程形式化,教学流程形式化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机械化的学习,从而产生较差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多的问题,分析初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初中数学高校课堂的构建

2.1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以学习《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为例,在讲解此部分内容时,教师不能够以讲授的方式为学生陈列几种统计图表的特点,优势,应用性等知识点,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自己发现几种常见统计表的特点,优势以及应用条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以及问题引导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呈现知识点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问题引导法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2优化教学流程,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流程形式化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优化教学流程,加强小组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优化教学流程,加强小组合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并充分做好备课准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组织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能够使学生自觉融入到集体之中,努力思考,拓展学生思维,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由此可见,优化教学流程,加强小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2.3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以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例,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形态,特点。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概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并自己总结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概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对表现较好的部分进行表扬,对表现不佳的部分提出修正建议,帮助学生学习进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初中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篇6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分析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探究浅议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刍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问题及对策现代信息技术下小学古诗教学问题探究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问题研究小学信息技术常见教学问题处理初探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味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张竹.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下),2012(9).

[3]俎艳香.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

[4]姜秀林.中学语文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

[5]潘晓安.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的支撑..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篇7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数学应用题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44-01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这部分常常给数学教师带来困扰,因为初中数学应用题是非常灵活的,而且应用题的求解思路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好把握的。但是提高初中生数学应用题的求解能力并不是一时间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来摸索教学经验及方法。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谈谈笔者的切身经验和看法,希望能为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能够尽一些绵薄之力。

一、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意义

在过去以往比较传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因为教师常常是在课上将一些数学知识点灌输在学生脑中,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数学知识来求解数学应用题,学生常常是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上,学生并不能利用灵活的思维方式去处理数学应用题,只是利用死记硬背的数学公式来求出数学应用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让学生陷入固有的数学应用题解题模式中,学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也不理解真正学习数学应用题有什么用处。

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数学应用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应用题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学会求解数学应用题,来真实反映出数学应用题和人们的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学生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数学。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和深入,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数学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开放,并不是过去死板的教学方式,因此,当今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更需要情景教学法的渗透,这样才能达到以情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数学。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学习初中数学应用题时,学生在学习解数学应用题时,必须将思路打开,同时还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素材来给数学应用题创设良好的情景,例如,让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所呈现出的数学应用题并不能是过去的只是一些数学公式和书写符号的固有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数学应用题教学情景,例如,利用多媒体运用图片及表格的形式,将数学应用题设置的趣味性更浓。此外,教师要将目光放远,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理解数学应用题的真正内涵,同时数学应用题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应该将现代的数学教育思想理念诠释出来,而且还要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摒弃,要注重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养成,不能一味地追求如何才能将数学应用题正确答案解出来,获取答案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如何利用情景法将数学应用题灵活的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习时能够灵活的发挥和思考。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数学应用题更加丰富,而且还能改变教师过去只是用粉笔在黑板上讲解数学应用题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枯燥的教学方法更加生动,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将数学应用题的问题情景设置的更加生活化。

数学应用题所设置的问题情景,是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问题情景,然后更好的理解一些数学知识概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帮助。

(二)创设阅读情景

初中数学应用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学生首先要反复地阅读数学应用题,从学生的阅读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验学生的耐心,只有反复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懂得数学应用题里面涉及到哪些知识内容,怎样解答才是正确的。作为数学教师,给学生创设阅读情景对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非常关键的,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景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利。例如,教师在讲解一道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将数学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写在本子上,或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几个小组学生通过比赛,来进行小组讨论来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数学应用题学习的趣味性,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的记忆,还会将学生的思考时间延长,通过教师设置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在理解数学应用题题意时,其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意识。

(三)创设问题反思情景

有些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解出的结果有很多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这样就让他们产生了很大的疑问。那么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问题反思情景,也就是说学生在解完数学应用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学会反思,反思就是对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行阐述,每个学生持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出现错误,这样学生才能找到学习的方法。

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反思情景,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思考时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来思考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然而解出数学应用题的答案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整个思考问题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当学生都表明自己的意见时,教师可以将正确的解题思路告诉学生,然后让出错的学生能够知道在哪方面的思考环节出现了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有所进步,整个数学教学的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三大主课之一,无论是对学生的后期考试升学还是对学生日后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初中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将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断地加强数学应用题练习,通过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理解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友健.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3(09).

[2]严爱香.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J].成功(教育),2012(01).

[3]朋德斌.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方法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篇8

段,也是学生从单纯的逻辑推算能力向二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以及逆向思维等多种逻辑方法的转变。这种转变的不适应性导致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恐惧心理以及理解困难,接受缓慢等现象,直接影响力教学质量,同时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合理地将导入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感艺术导入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叛逆期,好奇心比较重,而且对同一个问题通常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去对待,情感波动也比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情感艺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学生对数学产生焦虑情绪时,教师要善于应用情感艺术去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帮助他们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等;另外,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情感艺术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不断丰富教学方法,要不断地和学生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解决一些数学课堂中常见的问题。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等。

二、问题艺术导入

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就是发现问题,并通过数学这个工具解决问题。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勾股定理,可以有效地解决有关直角的问题。问题艺术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采取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中教师经常会采用提问式教学,这就是典型的应用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问题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迅速抓住矛盾点,可以找出重点和

要点,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三、实践导入

初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小的实验和一些实践活动。如,在讲立体图形时,经常会有些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立体图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篇9

每学期的开始,教师都应该做个教学计划,以便于工作顺利进行,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1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

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四、预期效果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同学创建自主合作学习的契机,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

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

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11

函数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研究程度深、观察视角多,在数学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函数概念中的一次函数又是整个函数学习的基础,跟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好一次函数是学习函数的前提条件.初中数学教师在函数教学中应重视一次函数的教学.

一、初中一次函数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函数概念在初中数学概念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数学发展史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在数学知识中很多数学理念和概念的提出都是基于函数,可以说没有函数概念奠定理论基础,就没有后续的数学知识.初中数学知识中占据比例最多的一部分是函数知识点的学习,初中学生学习函数时不仅要掌握函数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会不等式、方程等其他知识并进行知识的整合,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初中一次函数有效教学策略及其实施探究

1.联系实际生活,引入概念.

数学的概念来源于生活,一次函数更是跟生活密切联系.对此,教师在讲解一次函数时要紧密联系生活,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兴趣.例如一次函数问题:如果一辆汽车在加油之前油箱已经没有油了,现在以每分钟25L的速度往邮箱中注油,要学生试写出加油时间与油箱内油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汽车加油在现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学生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或者亲身经验更好地理解题目意思,进而在脑海中形成一次函数的构建模式.

2.巧妙设置悬念,探求概念

如果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悬疑,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可以引导学生的心理向求解的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在设置问题悬念时可以创设情境:如张老师去水果市场买10斤苹果,当他将苹果称好放入重0.5斤的篮子时发现买的苹果个数比之前买相同重量的苹果个数少了很多,张老师让水果小贩将篮子和苹果一起称得到10.55斤,于是他要求小贩退回他0.5斤苹果的钱,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样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自愿和愉悦的心态下去探索一次函数的知识.

3.数形结合,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一次函数的学习主要是要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不仅体现在方程式上,还体现在图像上.但是调查显示要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将“数”转化为“形”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但是数学知识特别是函数的学习是离不开图形的,因此教师在制订一次函数教学计划时要将图形考虑在内,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数形结合.

例如,右图中,一次函数图像在y轴上经过点a,并与函数y=-x相交于B点,求一次函数y=kx+b的正确方程式.此题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可以得出a点的坐标为(0,2),B点是横坐标为-1且在函数y=-x上,因此纵坐标为1,得出B点坐标为(-1,1).借助a,B两点的坐标代入到一次函数y=kx+b中可以算出k与b的值进而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加深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

4.借助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次函数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一次函数的图形模式来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一些生活情境与一次函数相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联想到生活例子,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例如超市中正在进行购买茶壶、茶杯的优惠活动,但是有两种优惠方案:(1)买一送一(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打九折,其中购买茶壶3只以上茶20元1个,茶杯5元一个.这两种优惠方式之间有何区别,哪种更加的优惠.利用一次函数的数学知识对其进行解析第一种优惠方案用一次函数表示为y1=4×20+(x-4)×5=5x+60,第二种为y2=(20×4+5x)×0.9=4.5x+72.经过计算得出当买的茶杯超过24只时选择方案2;当在4~23时则选择方案1较省钱.通过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设问,加强学生平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淑平.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浅析[J].学周刊.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