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十篇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十篇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4:16:15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篇1

高中音乐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为巩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开拓音乐课程改革的领域,以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努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重视高中音乐教研,提高我省教师《音乐鉴赏》之外的五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能力。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在经历数年之后,《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已经基本成熟,并已形成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演奏》、《创作》、《歌唱》等五个模块开设极少。为提高高中教学模块的开课率,XX年我学科将把教研的重点转向了这五个模块的教学研究。

二、深入基层服务一线教师,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为巩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开拓音乐课程改革的领域,以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努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XX年音乐学科将深入教学一线,开展送教上门、送培到门等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研究和解答新课程实施至今依然存在的疑惑,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做到在实践中收获,校正中前行。

三、深入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新一轮音乐课改中,教师们比较困惑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唱歌课教学、如何使学生通过课堂乐器的学习、演奏,有效参与音乐活动等此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老师们的困惑,计划由我学科牵头组织部分市进行此类课题研究,申报省级课题。

四、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的音乐教研员队伍。

教研员是音乐教师的专业引领人,为提高各级音乐教研员的教科研能力,使他们更好服务一线教师,XX年我学科计划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计划培训到县、区及音乐专职音乐教研员。

五、建立省级音乐名师工作室,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立5-10个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帮、带、扶等措施、通过公开课、论文撰写、网络教研等活动,培养、打造一批名师,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XX年行事历

3月组织部分市开展音乐学科课题选题研讨会

4月全省音乐教研员培训会

5月省音乐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

7月全省普通高中教学模块培训及研讨会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篇2

音乐课是农村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是学校实施艺术教育,贯彻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音乐课变成了学校的“副科”,音乐教师也成其他科目缺乏情况下的兼课教师。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农村小学尤为严重,这不仅阻碍了音乐课的正常有序保量的进行,而且妨害了每个学生享有高质量音乐课的权利。

关键词:

教育;兼课音乐;美育

一、引言

伴随着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国培计划的贯彻实施这股热潮,省培计划也随之而来。隶属于省培计划,由九江市教育局主办、九江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承办、为期十天的九江地区首期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班,于2016年暑期开班了。参加此次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教师共计100名,他们分别来自九江地区的三个县级市(瑞昌市、庐山市、共青城市)、七个县(都昌县、湖口县、永修县、德安县、武宁县、修水县、彭泽县)、两个区(开发区、庐山区)的镇小和村小。笔者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2份。这92份调查问卷显示,只上音乐课的教师仅3人,其余89人均为“主科”兼音乐教师;教师的教龄10年以上10人,6年以上14人,5年以内68人;在从事音乐课专职或兼职的教学前,接受过音乐专业教育的42人(其中包括中专教育5人、大专教育16人、本科教育21人);有34人从未参加过音乐专业自主学习,26人即不认识简谱、也不认识五线谱,并有71人从未学习过《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问卷中体现出来的情况,可以概括为:音乐教师兼课现象严重;专业、专职音乐教师缺乏导致了专业素养不够,从而无法正视音乐课的作用和地位。

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够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而艺术教育又是美育的核心。所以,音乐课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反,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由于各种原因,让音乐教师兼任其他科目,无视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专项技能的特殊性,视音乐课为“副科”,就是让音乐课变得“无足轻重”的过程。2014年,教艺体[2014]1号印发《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说:“要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艺术教师,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艺术教师。”国家大力提倡补充专职艺术教师,但是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专职专任教师比例相当小,这无不是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自身对音乐课的“不重视”

身兼其他科目的音乐教师,导致了音乐教师对自身专业的钻研和学习时间变少,不利于专业技能发展。教育部令第13号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谈道,“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音乐教师不仅仅承担音乐课的教学活动,还承担了其司学校的各项音乐教育活动,这些工作不在学校日常课时之内,付出的时间无法用课时来量化,如果兼任其他科目,则消磨了音乐教师自身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音乐教师除了上好音乐课外,应该投入课外、校外音乐教育、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来,而这项工作更占用教师课余时间,适时给予量化,可算入教师课时中来,并可依据各项课外、校外活动的成果,作为音乐教师的科研活动成果。学生、家长对音乐课的“不重视”。农村小学地处稍微偏远,音乐活动欠缺,农村小学学生或者家长由于对音乐课重要性的认识度不够,也忽视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2015年7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音乐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传播与传承美,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四、结束语

音乐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而九江地区又是江西省的第二大城市,但是它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却相对滞后,这也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音乐课兼课现象应该逐渐取消,才能让音乐教育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作者:岳亚单位:江西省九江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

[2]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71号文件.

[3]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艺体2014.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篇3

本学期,我校音乐教研组将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区教研室、学校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要点,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大力加强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全组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从创新思路、注重实效入手,努力在创新教学,创新学习方面取得新突破!以此来不断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全面、高效地提高我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认真领悟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重点和难点,用好、用活教材。

2、认真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切实按照学校要求按时进行教研活动,不走过场,保证上好本教研组的每一节单元研究课。

3、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立足课堂,加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反思与总结,扎实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研究。

4、积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精心设计好每月的优质课,完善本教研组电子备课资源库。

5、用心练习音乐专业基本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专业化素质,为我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6、共同参与,强化磨、听、评课活动。

7、开展音乐特色活动,做好学校艺术工作。

8、切实加强“师带徒”工作,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

三、工作重点

1、全组培训和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技能。

2、积极准备参加全区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及教材通识活动。

3、及时撰写博文,更新教师博客,实现教研组网上教研,创建学习型教研组。

4、开展“唱响三歌”(国歌、队歌、校歌)系列活动。

5、开展中高年级竖笛、口风琴吹奏比赛。

6、为配合学校创建“礼仪特色学校”,打造儒雅公民,营造书香校园,开展“礼仪儿歌我能唱”、“唐诗歌曲大家唱”活动,评选校园礼仪小歌手。

7、制订我校“庆六一文艺演出”排练演出筹备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实施。

8、全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随笔和反思等文章,踊跃投稿发表。

9、继续搞好区级课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的研究》的工作。

四、主要工作

二月份

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三月份

1、初步建立学校音乐特长生档案,并且按照声乐、器乐、舞蹈进行分类,从而形成我校音乐人才库。

2、落实教学常规,精心备课,上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3、做好“器乐进课堂”的普及教学工作。

4、开展“唱响三歌”(国歌、队歌、校歌)系列活动。

5、开展教研组“人人一堂公开课”活动,并且组织组员进行同学科和跨学科之间的听、评课活动。

四月份

1、继续落实教学常规,精心备课,上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2、重温新课标,学习新理念,钻研探索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业务学习)

3、继续开展师徒互听、评课活动。

4、继续开展“唱响三歌”活动。

5、积极准备参加全区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及教材通识活动。

6、做好西宁市少儿声乐、器乐、舞蹈比赛报名工作。

五月份

1、继续落实教学常规,精心备课,上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2、组织本组成员进行音乐教材分析,领会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单元教学要求。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4、继续开展“唱响三歌”活动。

5、开展中高年级竖笛、口风琴吹奏比赛。

6、开展“礼仪儿歌我能唱”、“唐诗歌曲大家唱”活动,评选校园礼仪小歌手。

7、做好“庆六一文艺演出”筹备及排练演出工作。

六月份

1、开展“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

2、继续落实教学常规,精心备课,上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3、《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的研究》课题研讨活动。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篇4

工作总结有利于员工个人成长。所以,越是跨期长,越是重要的工作总结,准备就应当越充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音乐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021音乐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一

这一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发展,以教学研究为先导,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更新观念,深化课程改革。音乐组教师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我们音乐组坚持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努力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转变观念。下面我们就这一学期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修养和水平,促进课程改革。

我组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活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这一学期,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此指导教师的实践工作。每周周三上午定时开展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重视发挥教师的集体的力量,相互学习和交流。备课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组教师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新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和教学观。认真备课,超周备课,尽量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出本班学生特点,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要融入教师的个性和智慧,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变传统的“新教材”为“用教材教”,体现“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拓展才华——动态评价——教学心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模式。并且进行组内教案互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进行修改。凝思集优,备出了一堂堂好课。同时也提高了备课水平。上课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本学期组织本组教师每人上一节组内公开课,课前说课,课后评课。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二、抓好三课活动,促进质量提高。

我组严格按照教育局、学校的教学安排制定教研组教学计划,并在开学初对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做了研究和讨论,然后形成文字性的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严格地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及时的检查计划落实的情况,反馈调控。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研活动,组内公开课,教学方法多样灵活,师生互动,学生兴趣浓厚,并且颇有创造性,能够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研组老师多次听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课后进行评课,通过评课可以使大家去粗取精、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教研交流、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艺术队伍

我组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每周定时定点定人进行培优活动。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带好自己的艺术队伍。有老师抓好电子琴的培训,有老师做好舞蹈队的训练工作,每个教师工作目标明确,各司其职。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施展才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协助学校政教处排演《满江红》获得区级表演二等奖和创作银奖。协助年级组搞好古诗文诵读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本学期通过教案检查发现,有部分教案不合要求,单元备课项目齐全而每一课时的项目不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过于简单没有教学方法和活动方法;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流于形式,三言两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我们音乐组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勤奋工作。让我们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21音乐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二

本学期,学校音乐教研组能按照学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的指导以及我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组织学习,制订计划。

开学初,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备课格式,认真备课,音乐教师能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低年级的音乐课内容丰富、充满情趣,教师能做到用语言优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中高年级在注重歌唱教学的同时,突出欣赏和乐器—口琴进课堂教学。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开好每一次教研组会议,检查督促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进行教学常规的规范和检查,对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

4、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家长开放日任务。李善意、陈丽静、施榕几位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准备,认真备课。音乐组安排了开课老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对公开课进行质量把关,几节课在家长开放日上都受到听课家长的好评。

5、抓好培训学习。本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订阅各类有关音乐教学的刊物进行自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开展听课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6、抓好本组的师德建设。本学期利用业务时间组织组员进行师德规范学习,要求组员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讲带侮辱性的伤害学生身心的话;正确对待特殊生,遇到突发事件能冷静对待,理智解决,体现为人师表的良好素质。

二、课改教研工作

1、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围绕本组课题,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实践,本学期全组有4位青年教师上了探讨课,受到听课老师的认可和好评。此外,由夏青老师指导、陈晓华老师执教的综合音乐课——《我的家在日喀则》,还参加了福建省新课标录像课比赛,由于课程设计新颖,贴近课改精神,该课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都组织组员撰写有关课题的阶段小酷,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2、开展校本课研工作。今年音乐组的小本课程开设了舞蹈、合唱、号队、京剧、越剧班,各个校本班教师都能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此外,京剧班的同学的节目还走出校门参加了多项交流演出,如:开学初九月份,学校京剧班的同学参加了福建省庆祝教师节大型文艺晚会演出;11月份参加了福州电视台“酷酷小童星”才艺展示节目录制;12月份参加了第xx届全国“华夏园丁大联欢”代表欢迎晚会演出。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音乐组的教师加班排练,组织了多场专题会议、走场、彩排,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几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小演员们精湛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受到领导、来宾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宽了路子。

3、进行学生评价改革尝试。根据上学期制订的音乐组考试评价改革方案,全组教师进行了考试评价改革尝试,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举办学生特长展示音乐专场比赛。为了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舞蹈,音乐组配合学校德育处,在本学期十一至十二月份举办了舞蹈、器乐、声乐三个门类的音乐才华展示比赛,通过组织报名、预赛、决赛,共有一百多名学生在比赛活动

2021音乐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三

音美教研组共有3人,其中,音乐教师1人,美术教师2人。近年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业务指导下,我组结合音美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艺术教育的规律,积极探索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特长生辅导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努力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

在全面贯彻艺术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下,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艺术《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书籍,关注网络中有关教育的新动态,不断吸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树立适合自己教学的新型教学理念。

在教材的运用中,体现多元化,突出艺术经典,关注学习经历,重视过程评价;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将音乐课中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多角度的视听欣赏,美术课中枯燥的书本欣赏变为富有动感的媒体欣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科特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重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参与性,通过即兴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培养和体现,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品味。

二以特长生辅导为抓手,不断提高我校艺术教育水平。

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本组教师还利用业余时间为我校艺术特长生进行专业辅导,几年来已有几十位学生通过辅导升入高等艺术院校。对于特长生,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辅导计划,配备两名精干的辅导老师,按时按计划进行辅导。具体做法是:

1、端正思想、从严要求

艺术类的学生,要想取得专业上的不断进步,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地不断学习和提高。作为专业老师,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对学生进行辅导,还要很好地帮助和指导他们端正心态,教育他们要持之以恒,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而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要想在专业上取得突破,就要坚持不懈。

2、认真辅导、因材施教

我校的艺术考生,专业素质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们所学的专业方向也不相同。就美术专业而言,有的学生学习素描,有的学习水粉画,而有的练习油画。音乐方面,有的主攻声乐,有的主攻器乐。另外,还有电视编导专业、主持播音专业,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音美教研组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对专业中共性的知识进行集中辅导,而对考生不同的专业技能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不仅强化了考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辅导工作中,我们还注意引导正确处理好专业学习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对专业基础好,专业悟性强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在保证专业的基础上,学习重心向文化课转移。对文化成绩好的同学,我们鼓励他们保持文化课的优势,加大对专业的训练。正是“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思想,因此,每年我校艺术考生基本上都能通过专业和文化课的考试。

3、以生为本、尽心尽责

我们的专业辅导工作,都是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保证辅导时间,我们分别安排音乐类每天下午的两节活动课时间,美术类每周二、四下午的活动课时间,临近考试还增加了周日上午进行辅导。辅导美术时,学生两三个小时画一幅作品是很平常的,老师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有时利用中午给学生辅导。由于音乐、表演类的专业技能比较多,不仅有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还有舞蹈、朗诵等加试项目,所以需要大量的时间对不同的考生进行不同的辅导,黄远略老师克服孩子小,人手少,时间紧的困难,尽量挤时间去指导他们。无论怎样,我们一定保证学生的辅导时间。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使音教美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艺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4、鼓励艺术教师充分利用器材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本学期举办的书画比赛质量较高,充分显示了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

6、定期组织美术、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狂后我们将继续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同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篇5

学校肇始于解放前夕在毛泽东同志亲切关怀下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11月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湘潭工学院与原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育人环境

学校坐落在伟人故里、人文圣地湘潭,处于长株潭核心区域,比邻九华经济开发区,交通便利,创新创业条件优越。学校占地面积3107亩,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月湖、明湖、樱花园、梅花园等10处景观园林相映成趣,山水型校园初具规模,是师生修身治学的理想沃土。

学校拥有两座现代化图书馆,纸质藏书261.38万册,全校中外文纸本期刊1578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7184种。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已建成万兆核心骨干网络与云数据中心,有线无线网络全校覆盖、畅通快速;核心业务管理与服务全部实现信息化,移动校园应用平台日臻完善;坚持以父母心办食堂、建公寓,食宿生活条件一流,是师生安居成长的文明殿堂。

学科师资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结构。设有19个教学院及研究生院、独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有90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金融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会计硕士、艺术硕士等8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及“硕师计划”推免权资格,并可开展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工作。拥有1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46人、正高职称370人、博士学位教师838人;有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1人、教育部科技委委员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学名师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5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5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9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6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3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93人。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卓越教育”,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3.5万余人。拥有1个教学团队、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750余项,获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0项,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39门。学校拥有81个教学实验室(中心)(其中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1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实施“卓越学子计划”、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搭建了“芳菲之歌”“青春之歌”“理想之歌”等典型示范教育舞台,形成了“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校园系列品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黄家厚、殷培孟、刘成、龚勋等同学接连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创造了全国地方高校成绩;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向日葵女孩”何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彭月丹等一大批优秀典型。60多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约30万名各类高层次人才,毕业生以品行优秀、素质全面、能力突出而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科学研究

学校聚焦国家需求,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蛟龙号”参研参试单位,其中领衔研制的“海牛”号深海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海试成功,刷新了我国深海钻机钻探深度,标志着我国深海钻机技术跻身世界一流。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65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711项,年入校科研经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923项,推广新技术近100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31部。

学校拥有26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9个省级社科类创新平台;设有矿业工程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创新发展研究院等科学研究与战略咨询机构,办有《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矿业工程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其中学报社科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学报自科版和社科版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毛泽东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开放办学

学校始终开放胸怀,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40余所高校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已招收来自15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近年来,积极派遣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深造,选送学生赴国(境)外交流研修或攻读硕士学位,选派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教师赴美国、泰国等国家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拓展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依托528个各类校企校地合作平台,与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深度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区域产业转移和军民融合,为湘江流域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等重大民生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科大人将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秉承“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校训,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高层人才、高深知识、高新技术和高尚文化,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17年2月28日)

艺术类专业介绍

美术专业介绍

专业:美术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艺术理论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具有美术史研究、美术评论、美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文化遗产研究与管理、美术专业创作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比较优势: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美术方向)、校级特色专业。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美术学、教育学、艺术学理论,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透视与解剖学、中国民间美术、心理学、美术教育学、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绘画基础、绘画表现、设计基础等课程。

就业方向:中、小学,高职院校、高等学校、美术馆所、博物馆、文化企事业单位。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美术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绘画专业介绍

专业:绘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级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设有国画、油画、水彩、版画四个专业方向。(每年交替设置两个专业方向)

比较优势: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美术方向)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美术学、艺术学理论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构图学、应用解剖与透视、素描、色彩、绘画创作等课程。

就业方向: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网络媒体美术等绘画创作、研究与交流机构,中高等专业学校,文化企事业单位。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美术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雕塑专业介绍

专业:雕塑

培养目标:强调造型基础,同时注重将创新理念、艺术方法论引入基础教学,培养能从事城市雕塑、装饰雕塑、创作、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亦能在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从事雕塑教学工作。

比较优势: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美术方向),湖南省本科专业。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艺术学、文学、工学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透视学、解剖学、中外美术史、中外雕塑史、素描、泥塑(浮雕、圆雕)、陶艺、综合材料、雕塑创作构图等。

就业方向:雕塑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以及与雕塑专业相关的各种工厂、艺术创作机构,各类中高等专业学校等需要雕塑人才的事业单位。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美术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学专业介绍

专业:音乐学

培养目标:分钢琴、声乐、舞蹈、理论、作曲、器乐、指挥等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巧,能在中、高等学校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亦能在社区及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演出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比较优势: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音乐方向)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唱与指挥、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音乐教育导论和教材教法、教育心理学、声乐、钢琴、器乐、中国当代音乐、歌曲写作、电脑音乐等。

就业方向: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各类文艺团体及其他需要音乐人才的企事业单位。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音乐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艺术舞蹈)

专业:舞蹈表演(艺术舞蹈)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技能和专业理论素养,并接受舞蹈表演专业的基本训练,掌握舞蹈表演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比较优势: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音乐方向)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舞蹈学、音乐学

主要课程:芭蕾基训、古典舞身韵、毯功、民族民间舞蹈、舞台化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台表演、舞蹈编导、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舞蹈音乐剪辑与制作等。

就业方向:专业表演团体、文化馆站、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需要舞蹈人才的企事业单位。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舞蹈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

专业:舞蹈表演(体育舞蹈)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舞蹈学、体育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体育舞蹈、流行舞蹈等表演能力、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符合舞蹈表演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比较优势: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音乐方向)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舞蹈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中外舞蹈史;舞蹈艺术概论;舞蹈解剖学;现代舞;爵士舞;拉丁舞;摩登舞等专业技能和理论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类专业表演团体、企事业文化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舞蹈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社区文化机构、社团组织(协会)、影视传媒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舞蹈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招生计划

注:1、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相关部门公布的为准。2、专业收费标准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为准。

报考须知

专业要求:考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必须参加生源所在省份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绘画和雕塑专业招收参加美术类统考的考生;音乐学招收参加音乐类统考的考生;专业要求:考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必须参加生源所在省份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绘画和雕塑专业招收参加美术类统考的考生;音乐学招收参加音乐类统考的考生;舞蹈表演(艺术舞蹈方向)专业招收艺术统考舞蹈类(安徽、云南、广西);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专业招收安徽省省统考本科:表演(体育舞蹈、健美操)、河南省和云南省艺术类体育舞蹈省统考、湖北省艺(二)舞蹈学类统考的考生。湖南省的舞蹈表演(艺术舞蹈方向)和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使用舞蹈类省统考成绩。我校2017年没有单独组织艺术类专业考试。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篇6

国家公派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进修,2001年获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资助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7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现任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音乐作品有柳琴独奏《剑器》、室内乐《寂》、民乐合奏《新龙舞》、交响大合唱《我们的祖国》、混声无伴奏合唱《江雪》、声乐套曲《彩色的版图》、歌曲《黄土情、黄河魂》、扬琴协奏曲《凤点头》、阮八重奏《剑器》、民乐合奏《妈阁天后的遐想》和《融》、木管五重奏《三首民歌叙事曲》和《胡琴协奏随想曲》等。

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译文,博士学位论文《鲁契亚诺·贝里奥的十三首“模进”》获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并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在中央音乐学院主讲的《作品分析》入选国家精品课程。曾先后在多所国内外知名学府交流讲学,出席国际研讨会并发表演讲。

始建于1958年的天津音乐学院是我国的“老牌”音乐院校之一,它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国内其他音乐艺术院校一起,承担着引领我国专业音乐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神圣职责,为我国的音乐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50余年的教育历程使学院经历了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发展期,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模式等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当下,国际艺术交流深入、频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熟,在这些方面,天津音乐学院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不仅积极推动与国际国内著名艺术院校的交流互往,更是与国际一线艺术院校共同办学,深入合作,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走到了前列。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教授,就先后受益于国内外著名院校及名师,作为艺术教育专家、院校管理者积极奋斗于艺术教育第一线,作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又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把脉”。他为我们介绍了天津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成果,以及在艺术教育国际化道路上做出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

记者(以下简称“记”):天津音乐学院已有50余年的人才培养史,这样的重点艺术院校,在当下文化艺术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在艺术学升级为一级学科门类的情况下,人才培养、创作、科研等方向和任务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下的任务是什么?

徐昌俊(以下简称“徐”):天津音乐学院前身是1950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前副院长缪天瑞教授。先天就拥有中央音乐学院优良的学术传统和“人脉”基因,并拥有过一批享誉国内外乐坛的大师级学者、教授和作曲家,如缪天瑞、许勇三、王莘等。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1年,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一起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学院在原有9个教学系、部的基础上,新建了舞蹈系、戏剧影视系、现代音乐系以及艺术管理系,在拓展学科与专业建设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长期以来,艺术作为文学门类下的学科,使国内许多知名艺术院校的办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国内唯一的一所艺术类“211”院校中央音乐学院、素有“中国音乐家摇篮”之称的上海音乐学院、师资雄厚而且人才培养硕果累累的艺术学院,还有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这些学校虽然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很有影响力,但是连一个一级学科都没有。因此,在评估、申报项目、拓展办学层次以及申请经费等工作上,经常陷于尴尬的境地。

2011年,艺术学上升为门类无疑给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天津音乐学院将客观、冷静地看待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严谨、积极主动的态度抓住机遇谋求发展。2013年是贯彻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院将紧紧围绕“2—6—3”的学科与专业布局,保障音乐与舞蹈学、戏剧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平衡、健康、全面发展;夯实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文化产业管理、舞蹈编导以及戏剧影视表演六个品牌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音乐科技、艺术史论与批评以及音乐教育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联动学院两个部级特色专业(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三个市级实验教学中心(数字音频教学实验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中心、舞蹈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文化产业管理),以及六门市级精品课程和一个市级教学团队的建设。

记:作为艺术家,在国内您先后求学于安徽艺术学校、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后赴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进修,又于哥伦比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做访问学者。可以说,您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成就得益于中、外音乐教育的不同精髓。您的中外求学经历对您开展艺术院校管理工作提供了哪些启示和经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经历着中、外音乐教育的双重培养,中外音乐教育的融合和沟通是否已成为当下音乐教育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徐:感谢命运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给予了我这么好的机遇。我1975年考取代表安徽省艺术教育最高水平的安徽艺术学校,师从齐克斌、谢国华等老师学习戏曲打击乐和音乐理论。1981年我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在陈铭志、沙汉昆、严庆祥、赵晓生、林华、李名雄、黄白等上海音乐学院的名师门下学习作曲与作曲技术相关理论课程,为我此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加幸运的是,在吴祖强、郑小瑛、陈铭志、沙汉昆、郑小维等老师的帮助下,毕业后我得以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95年考取公派出国留学到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进修;1997年又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吴祖强教授的博士研究生;2001年获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资助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7年再次前往美国密苏里大学做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意大利和美国的学习经历,加上能熟练应用英语和意大利语,不仅有助于我对西方音乐与文化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给我直接与国外同行交流提供了便利,可以自如地在国外的大学讲学或者出席国际研讨会。2001年应现代音乐作曲大师贝里奥的邀请,我出席在罗马举行的音乐研讨会,用意大利语发言并且。

记得1995年的圣诞节期间,我正在意大利留学,身处欧洲音乐中心、文艺复兴发祥地的意大利,沉浸在意大利自文艺复兴以来留下浩如烟海的各种体裁的经典作品之中,一股浓烈的民族意识突然涌现在我的心头。联想到我们祖国几千年文明历史,所留下的音乐文献,特别是能够流传至今的音乐文献更是屈指可数。在给导师吴祖强教授的信里,我表达了作为中国作曲家应该以民族器乐创作为使命的感受,吴老师非常支持。1998年创作的民族管弦乐狂想曲《龙舞》就是我回国后首次主动创作的民乐作品。后来,我又陆续创作了扬琴协奏曲《凤点头》、阮族组合《剑器》、民乐合奏《融》和《妈阁天后的遐想》,以及《胡琴随想协奏曲》等民乐作品。

1998年,我担任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2002年担任院长助理、2004年担任副院长一直到2010年,主要分管人事和外事工作。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虽然因此牺牲了大量原本属于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甚至许多个人的创作。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把这一切看作是我回馈祖国难得的机会。我在这充满挑战的岗位上得到了坚实的锻炼,积累了在音乐学院从事管理的宝贵经验,也为我今天在天津音乐学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我是非常幸运的,我虽然开始学习音乐的时间比较晚一些,但总能得到良师的指点,遇见最优秀的老师,这对我的影响巨大。能在国内一流的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在一流的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以及从事管理工作,加上在欧洲和美国学习的经历,使我能够了解国内外一流音乐学院的办学思路和教学体系。这些机遇、经历、知识结构以及信息对我今天从事的管理工作非常有益。

各个国家、各个学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制以及教材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衔接相对比较成熟,而国内音乐教育的精华主要还是在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案等相对较弱,亟待加强。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开展交流不是为了让自己“融化”,而是要通过交流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发展。不仅如此,交流还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开拓办学思路,加快与国际接轨,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国际公认的要求。

记:天津音乐学院近年来开展了许多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如举办了“音乐考古学学术研讨会”“天津国际爵士音乐节”“天津五月音乐节”,与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举办了“解读巴洛克主题音乐周”“国际交流月”等活动,这些举措也顺应了当下艺术院校“国际化艺术人才”培养的趋势,这些活动起到了什么作用?凸显了什么成效?在这方面学院还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还有些什么计划?

徐: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除刚才提到的几项外,还有“国际学术周”“全国艺术院校民族打击乐教学研讨会”“当代音乐创作暨艺术院校作曲教学研讨会”等。其中,“天津五月音乐节”“天津国际爵士音乐节”是重中之重。

2011年5月,天津音乐学院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和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天津市首届“天津五月音乐节”,为提高首届音乐节的社会影响力,特聘请吴祖强先生担任艺术顾问。来自俄罗斯、瑞典、美国、挪威等国家的艺术家,与天津艺术家、天津音乐学院的师生一同举办了40余场演出活动。二胡演奏家宋飞、琵琶演奏家刘德海、莫斯科交响乐团、瑞典约翰保尔铜管乐队、美国杨百翰大学室内乐团、上海越剧院等知名艺术家及高水准的艺术院团纷纷前来献艺。其中,在天津音乐学院共举办了13场音乐会、5场学术讲座。

与首都音乐界的交流互动也是我们所重视的。2011年11月3日,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了“春华秋实”系列之一——“鎏彩津滨”大型交响协奏曲音乐会。音乐会由美国指挥家马里乌斯·斯莫里基执棒。乐团精湛的演奏技巧、对作品深刻的诠释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演奏风格,呈现了中西合璧的谐韵交响。演出受到了首都文化艺术界专家的好评。

2012年5月,在首届音乐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天津五月音乐节”如期举办,此届音乐节分为雅致清音、琴键飞舞、民族舞乐、汇聚中外、公益教育五大部分。涵盖音乐会、舞蹈晚会、大师班、学术讲座四大类别共40场活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演了陈怡、周龙、鲍元恺、姚盛昌等著名作曲家以及我本人的作品。其中我创作的《三首民歌叙事曲——为木管五重奏而作》和民族管弦乐合奏《新龙舞》等作品均为世界首演;钢琴家傅聪、天津交响乐团、天津音乐学院青年管弦乐团、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天津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伊曼尼木管五重奏组、美国莫海德大学管弦乐团等国内外知名演奏家及演出团体都带来精彩的专场演出;国家大剧院歌剧顾问朱塞佩·库恰、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尤希维德·卡普林斯基等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广大天津市民、大学生带来了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准的大师班和学术讲座。“天津五月音乐节”以天津音乐学院为主要载体,展现了学院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以及近年来天津艺术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发挥艺术院校在天津文化强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两届音乐节累计上演了51场音乐、舞蹈、戏剧经典与原创作品,12场学术讲座与艺术论坛,观(听)众数达40余万人次,为天津市民搭建了一个接触高雅艺术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感受到音乐、舞蹈、戏剧的超凡魅力。通过两届活动的成功举办,“天津五月音乐节”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天津市文化重点建设项目。未来的音乐节将秉承“立足当代、放眼世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展现华人音乐成就,吸纳世界音乐精华”的宗旨,为我们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在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于2012年7月举办了第一届“天津国际爵士音乐节”。本届音乐节汇聚了来自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以及亚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爵士乐团,真正达到了高水平、高标准、国际化,为繁荣天津的文化旅游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以上这些活动成功举办的关键是多单位、多部门的密切合作,为今后进一步展开协同创新积累了经验。

2012年10月,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主办、天津音乐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天津手风琴艺术节”隆重举行,来自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新西兰、哈萨克斯坦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手风琴专家应邀参加了本次艺术节。此次手风琴艺术节分为手风琴比赛、大师班讲座以及手风琴专场音乐会。组委会聘请了28个省区市的手风琴专家出任比赛评委和嘉宾,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及中国的187名选手参加了9个组别的比赛。艺术节邀请了当今活跃在国际舞台、演奏风格各异的演奏家,举办了5场手风琴专场音乐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通过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活动,我们充分挖掘了潜力、整合了资源、开阔了眼界、增进了交流、锻炼了队伍、营造了学术氛围、促进了教学、带动了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接下来,学院还将继续筹备、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音乐节,开展国际交流。同时还将探讨与国外的音乐艺术机构或者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一些活动,使我们的活动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并将部分活动打造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盛事。

记:从艺术家及艺术院校管理者两个角度,您怎么看待“国际化艺术人才”培养对于我国艺术及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徐:我认为,国际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是音乐院校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目标。国际化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艺术院校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近年来,天津音乐学院就是遵循这个理念,着力实施“两个强化工程”,即强化学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记:在国际化人才引进方面,近几年学院也做了很有成效的工作,可否介绍一下“”的实施现状?

徐:2011年是天津音乐学院人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大年”,在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成功引进两名天津市“”特聘教授,蜚声国际的美籍作曲家陈怡、美籍歌剧作家周龙。陈怡教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美国密苏里大学终身教授,2000年获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颁发的艾夫斯作曲家大奖,并于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文理科学院终身院士;2006年开始受聘中央音乐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艺术学科内获此殊荣者至今仍是凤毛麟角。周龙教授创作的歌剧《白蛇传》于2011年获得美国第95届“普利策作曲大奖”,周龙先生成为有史以来获得该奖的唯一一位亚裔人士,是华人的骄傲。陈怡、周龙教授的引进,对于天津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和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专业的建设,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将进一步引领我院音乐学科与国际前沿接轨,并将开展原创性、重大艺术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公关,带领建设一支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音乐学科创新团队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科研工作,发挥出人才高地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

为全面落实天津市“”工作,天津音乐学院打破以往的人事管理体制与机制,制定了《关于保障天津市“”人选具体开展工作的组织安排》等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行政事务保障组、业务工作保障组、秘书工作组,配合专家完成各项活动,保障“”工作平稳高效运转,天津音乐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2012年上半年,两位专家在天津音乐学院共举办了4场作曲专题讲座;为作曲系师生举办大师班12次,师生参与96人次;参与学院2012年人才招聘工作;参与学院《本科教学计划》的编写工作;筹备“当代音乐创作暨全国作曲教学研讨会”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天津音乐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两方面,都已构筑起了开拓发展的新态势。2012下半年,两位专家还开展了歌剧方向的创作、表演、交流活动;举办民乐作品音乐会;协助组织外籍专家来院举办大师讲坛、公开讲座;组织国际著名专家对学院的音乐创作、乐队排练、演奏等进行专业指导。

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为学院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使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及综合能力方面向国内一流的高水平音乐学院的目标稳步迈进。

记:2012年6月,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签订了《教育与表演艺术合作项目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携手在天津于家堡金融区建设一家精英级合作教育及表演艺术学院——茱莉亚天津学院。与国际一流艺术教育机构进行如此深入和持久的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在国内尚属少见。您认为,这一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将会对我国国际化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徐: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音乐院校之一,已有百年历史,拥有音乐、舞蹈、戏剧三个学科方向。茱莉亚音乐学院拥有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大多是由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演奏家、歌唱家所组成。该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课程体系、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等,为培养高端艺术人才提供了保障。茱莉亚学院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清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造就了无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典音乐、歌剧、爵士乐、舞蹈和戏剧表演领域的专业艺术人才。与茱莉亚音乐学院这样优秀的国际一流大学合作,是天津音乐学院发展的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茱莉亚天津学院项目的办学理念是通过引进国际优质的教育资源、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推动天津音乐学院科研、教学水平跨越发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变化,培养优秀的国际化音乐表演人才,提升学院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具有广阔艺术视野、科学知识结构、精湛专业技能的优秀国际化音乐表演人才。与国际一流艺术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将使我院融入国际艺术教育阵营、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盘活学院的教育资源,从整体上提升天津音乐学院的国际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为我国艺术人才培养,为天津滨海新区的文化建设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篇7

学校排练,是学校开展各类集体音乐活动、展示各类集体艺术形式时,训练、演练的总称。它有别于专业学校与专业团体的排练。在各类学校开展的集体音乐教学和集体音乐活动中,时刻都表现出自己特有的意义和特性。教师在具备了排练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涉及到诸多的内容和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内容都会影响到艺术形式的展现和结果。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着重阐述排练中容易被忽视的三个方面……计划性、步骤性、艺术性,与广大音乐教师、同仁交流、切磋、共勉。

排练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体现出了教师(主要指从事合唱、器乐排练工作的音乐教师)和学生(主要指参与合唱、器乐演奏的学生)两者的艺术功能和两者的合作关系。如何使两者在艺术实践中,形成协调、默契的合作关系,呈现最佳的排练效率,达到艺术的最佳效果,是排练的目的所在。

排练过程所表现出的特性,体现在科学、有效的排练效率上。有的教师排练三小时所达到的效果,还不及他人一小时的效果,而且还易引起队员的不满情绪,甚至出现师生对立的现象等等问题,作为一名主持排练的教师,对排练效率和艺术效果应负有完全的责任。“没有不好的队员,只有不好的指挥”这句话,是我们的音乐前辈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认可。怎样才能做好这项特殊的工作,如何更好的实施自己的排练计划,尤其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们在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如何完成其中的实践、活动目标,都涉及到排练这门艺术,加强排练的计划性,重视过程中的步骤性,强调排练语言、措施的艺术性,总结学习他人实践中的优秀经验,使自己和队员处在融洽、协调、友好而艺术的工作氛围中,对更好的实施艺术素质教育,完成教学目标和提高工作效率,对提高队员的身心健康和展现音乐活动的本体功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排练计划

排练什么作品,需要多少时间,制定什么计划,达到什么目标等等,都不是随意而定的,它是由教师根据队员当前的基础、表演能力和现有的排练时间,而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合理地制定的,这对减少排练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顺利完成计划的总目标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选择曲目是排练的关键之一。选择曲目,要以人为本,要与队员的实际水平相吻合。教师如果只顾及自己的嗜好,不管队员的基础和能力是不行的。如选择合唱曲目时,音域过宽,节奏、音准过难,大多数声部及队员不能胜任,便不仅直接影响到排练任务的顺利完成,还会影响到队员歌唱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打击队员对音乐的兴趣,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在确定本队的发展目标和排练曲目时,要针对学校的一些周期性的演出和比赛任务综合进行考虑。老师应做好训练与排练的有效、合理的配合,并结合排练发展中、长期的目标,做出周密合理的排练规划,使得心中有数,减少排练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忙乱,在有序落实和完成总排练计划的同时,使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艺术功底得到增强,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二、针对计划,科学设计实施步骤

排练中的实施步骤,是落实和完成计划的重要保证。在排练中,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好或者没有提前想到,都将影响到排练的效率和效果。

(一)视唱(奏)合成阶段

做好排练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做好排练前的各项物质准备。认真对待乐谱的复(刻)印、装订、发放工作,做到乐谱准确无误,对所排练的作品,要认真详细地备好课。如条件允许,可让学生对照乐谱视听原版音响,尽快给队员一个整体音响概念,这对提高学生的排练积极性、增强对作品的整体感、艺术感有着积极的作用。排练新曲目,讲解、视唱(奏)新作品,按照先粗后细的排练原则,较难的片断可暂时跃过,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全貌,然后对声部和队员提出练习要求,并确定要达到的目标。

作品合成。待各声部基本达到顺利视唱(奏)乐谱后,便进行作品的合成,此时不要求队员放开音量,而要他们在视唱(奏)自己声部的同时,倾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从而更易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演唱(奏)信心。

待队员大致掌握了自己的声部之后,便可进入细排阶段,教师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逐字、逐句、逐段地讲解、示范、细排。避免长时间地在原阶段做无效的重复排练。

从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整体表现上,对队员提出在乐意、情感、演唱(奏)方面的具体要求,从解决表演技术入手,分析队员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有的放夭地进行练习。在细排过程中,本着个体、分部、分层相结合的练习方法,给各部队员留有足够的练习、消化时间、切勿产生过急行为。

待队员达到基本要求之后,可采取录音、录像等方法,让学生在鉴赏自己的表演成果的同时,更加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这对树立自信心、有针对性地改正问题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在逐步解决演唱、演奏的声音的同时,可适当对学生提出表情、动作的合理要求,使得整个作品的表演达到表里一致。

三、加强排练过程中的艺术性,创造良好的艺术情境和氛围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篇8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很快,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美育和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确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小学音乐教育逐步得到重视和恢复。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对美育的重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进入了恢复和发展的新阶段。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中提出的“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确立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的地位,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实施美育提供了保证,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其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逐步得到了加强,改变了“”中中小学音乐课程可有可无或被取消的状态,重新将音乐课和课外音乐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并增加了课时,制订了教学大纲,编写了全国通用教材,课外、校外音乐活动在许多地区蓬勃开展。

2.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建设。这一时期,为加强和规范中小学音乐教育,国家教委(教育部)先后于1979年6月、1982年2月、1988年5月、1992年6月和8月、2000年10月颁发了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在上述五次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了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强调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每次大纲的修订都较前一次的大纲有所改进。1995年10月国家教委颁发《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从而结束了自解放初期以来高中43年不开音乐欣赏课的历史。在高中阶段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具有积极的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国家教委(教育部)实行“一纲多本”政策,使音乐教材建设呈繁荣局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国家教委(教育部)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标准,编写出适合本地区教学实际的音乐教材,各地编写的乡土音乐教材各具特色,使用这些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熟悉、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颁发和多种音乐教材的出版、使用,是该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音乐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及音乐教育法规的建设。1986年12月国家教委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由艺术教育专家组成的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和指导。80年代中期之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委相继成立了主管学校艺术教育的机构和艺术教育委员会,并配备专职艺术教育管理干部和音乐教研员,这使各省各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有专人负责,从而形成了由上至下的音乐教育管理网络。1989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是我国第一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发说明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已进入“依法制教”的新阶段,它提出了从1989年至2000年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总体规划》下发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总体规划》的执行和落实,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呈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这一时期,国家教委(教育部)又先后下发了一批法规文件,如《关于加强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的意见》(1989年2月20日)、《关于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歌曲广泛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的通知》(1990年),《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的通知》(1994年7月)、《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的调整意见》(1994年7月8日)[1],《关于普通高中艺术课实验工作的意见》(1995年12月6日),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等等,这些文件的颁发,使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学校音乐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新时期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2]。随着《标准》的颁发,根据《标准》编制的教科书陆续出版;同时,全面启动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国家和省两级先后进行新课程实验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以《标准》为指导思想,运用新教材、新教法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实验。教育部计划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体系。

4.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有较大提高。据国家教委的统计资料,截至1996年年底,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比1989年前的不足50%提高到80%以上,其中大中城市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开课率接近100%,农村学校开课率70%左右,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开课率是30%,部分省市已达到70%以上[3]。

5.音乐师资培训工作进展加快,音乐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有所提高。音乐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达标的状况是阻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多种渠道来培训音乐师资。从国家教委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音乐课教学评比等活动中可以看出,近年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学历教育方面,各高师音乐系科逐年扩大招生数量,许多高师院校增设了音乐系科。中国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全国9所音乐学院及各省艺术学院先后成立音乐教育专业,许多地区通过开办函授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合格证书考试、教师进修班等各种形式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提高其学历程度。在音乐教师学历合格率方面,90年代中期较80年代初有了较大的提高。

6.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这一时期,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民音乐》、《中国音乐》等刊物上发表的音乐教育论文,以及各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音乐教育的著作不仅在数量上增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显著提高。国家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和“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教委艺教委举办了三届音乐教育论文评比活动,以及

全国各地区举办的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论文比赛,有力地推动了音乐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由国家教委艺教委、中国音协音教会和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教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七届“全国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以及各地组织的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研讨会,对于将音乐教育理论运用于音乐教育实践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国际交流机会的增多,带来了新的音乐教育观念和音乐教育方法,由此引进的积极因素对扩展我国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7.课外、校外音乐活动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一时期,由于国家颁发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课外、校外音乐活动呈蓬勃发展的趋势,且质量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国各级中小学普遍成立了歌咏队、乐队、课外音乐活动兴趣小组等,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比赛、文艺演出活动,这些活动的规模和艺术质量水平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同类活动。群众性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高尚情操,推动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等诸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8.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投入有所增多。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的完善是音乐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物质条件。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多,以及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音乐器材设备得到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许多中小学音乐设施、器材配备已基本达到《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标准。北京、上海、河北、广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艺术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扶持贫困地区学校艺术教育、建立艺术教育示范点和示范学校、表彰奖励艺术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开展大型艺术活动等[3]。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长期以来受智育第一、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对于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贯彻落实《总体规划》不力,没有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在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器材、教学教研、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投入。实践证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有关领导的重视是搞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关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学校音乐教育的设施、教学器材设备,师资数量、质量等方面,也必然产生了发展的不平衡。一般来说,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有关领导同等重视的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得较好,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得较慢。有些经济较为发达、教学条件较好的地区,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有关领导的不重视,学校音乐教育未必就搞得好;而那些经济较为落后、教学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却将学校音乐教育搞得有声有色。

2.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亟待加强。尽管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及各方面的原因,发展极不平衡。一般来说,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城市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得快些,而偏远山区、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得慢些。可以说,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是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4]上述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应是今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的紧迫任务,国家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3.中小学音乐教育在许多方面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应体现出这些特点,而目前的现状与新时期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尽管近年在音乐师资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但目前师资队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一,大部分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还有一些业务素质偏低的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育部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小学音乐教师近12万人,学历合格率为67%,初中音乐教师6•7万人,学历合格率为55%[5],这意味着还有三分之一多的音乐教师学历不达标。其二,中小学音乐教师缺额的状况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地区音乐师资匮缺问题在近期内较难解决。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高师音乐系科的毕业生数量增多,及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所导致的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数量的减少,以及毕业生都希望留在城市学校工作的人为因素,使城市地区中小学音乐师资配备趋向饱和。因此,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的缺额问题应是国家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5.农村中小学、城市中学初三年级和普通高中音乐课开课率仍然偏低。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城市中学初三年级音乐课开课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受升学率的影响,认为在毕业班阶段应将时间全部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因而许多学校初三年级音乐课全部停开,将音乐课时间让给文化课;普通高中音乐课开课率低的原因除了有关领导不重视外,还有开设高中音乐课起步晚、师资缺乏等原因。

6.小学、中学和大学之间未能从音乐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建立一种相互衔接的关系,即未能在这三者之间建立起既体现不同教学阶段特点,又保持教育连贯性特点的音乐教育体系。其他文化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长期以来就已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之间相互密切衔接的教育体系,中学不重复小学的教学内容,大学不重复中学的教学内容。而音乐课却不是这样,我们在绝大多数版本的音乐教材上可以发现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有重复的现象,教学大纲亦如此。这既造成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又使音乐教育体系失去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使我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科学的音乐教育体系。

7.将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的工作较为薄弱。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生产力,它能够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尽管近年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实际指导音乐教学方面没有重大的突破。从发表的科研成果来看,理论的探讨多于实践的创新,真正能将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音乐教学实践之“生产力”的事例不多。应加强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将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推广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发挥科学研究的真正作用。

8.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尽管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编有一些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

,一些地区也编有乡土音乐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如何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应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高师音乐教育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音乐教育法规的建设。1980年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印发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教学座谈会文件的通知》中要求全国各高师艺术系科参照郑州会议精神办学,郑州会议提出今后高师艺术系科应重点抓好的四项工作是:制定教学计划;认真抓好教材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科学研究。该次会议对高师音乐教育走上正轨具有重要的作用。198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1982年教育部颁发的《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三年制师范专科学校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使高师音乐教育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这三份教学计划对高师音乐系科本科、专科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实习、艺术实践、科学研究、考核、时间分配等均作了详细规定,使高师音乐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987年国家教委修订的高师本科专业目录,将高师音乐专业改为音乐教育专业,这就更明确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等学校音乐师资。1996年国家教委下发的《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是在总结近年来高师专科音乐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该“课程方案”重视突出师范性,从培养合格的初中音乐教师出发,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高师专科音乐教育能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1989年国家教委下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提出高师应注意培养初级中学急需的中等学校艺术师资,并提出要增办研究生层次的博士点、硕士点,以培养高层次的艺术教育人才。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国各高师音乐系科落实《总体规划》的精神,在办学规模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国家教委于1995年5月颁发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若干意见》紧紧围绕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艺术师资这一办学主导思想,对艺术师范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改革意见。譬如,通过调整办学布局,以逐步建立起与基础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艺术师范教育网络;改革课程结构,拓宽专业知识口径,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往综合性、应用性方面发展;改革招生制度,以提高考生质量;加强艺术师范教育科研工作,把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作为考察艺术教师的重要内容;提高艺术师范教育经费下拨标准,增加艺术教育建设投资,配齐必要的教学设备等等。该文件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今后一个时期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上述国家教委(教育部)所颁发的一系列有关高师音乐教育法规文件是这一时期高师音乐系科办学的指南,它规范了教学秩序,明确了办学方向,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建设起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2.教材建设稳步进行。根据教育部1980年、1982年颁发的高师音乐专业本科、专科教学计划,1983年之后教育部组织全国各高师音乐系科的有关教师编写出版了钢琴、手风琴、声乐、视唱、合唱、音乐教学法等一系列学科的教材,一些院校还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了音乐专业各学科的专业教材和补充教材。80年代以来出版的这一批教材,是恢复高考后出版的首批高师音乐专业试用教材,尽管教材中还存在着不够完善之处,但它解决了教学中急需教材的难题,为这一时期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90年代之后,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卫星电视教育音乐教材”,是近年来出版的一套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高师音乐教材,该套教材是为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卫星电视音乐专业课程而编写的,由于具有较大的实用性,遂被全国许多高师音乐系科所采用。该套教材的编著者多为音乐学院的教师,在教材的编写方面较注重学科的系统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但在教材的师范性方面略嫌不足,忽略将该门学科的教学法渗透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之中。90年代中期,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基本乐科教程•视唱卷》、《基本乐科教程•练耳卷》是近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乐科教学改革的成果,编著者创立了乐理、视唱、练耳三者为一体的基本乐科教材体系,教材中将理论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技能技巧和理论知识。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较为适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乐科教学的好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是继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卫星电视教育音乐教材”之后较为完整的一套高师音乐教材,为便于教学,钢琴、声乐和音乐欣赏教材中还配了CD。近年,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开发运用,许多高师音乐系科增设了计算机音乐课,为此,编著者将《电脑音乐与电脑辅助音乐教学》编入该套教材,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该套教材在编写的主导思想上力求面向未来,从培养未来音乐教师所应有的知识结构着眼,力求在编排的内容与体系上体现新颖性、科学性。目前,该套教材正在试用阶段,教学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日后评价。从全国范围来看,高师音乐系科研究生教材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率先在这个领域进行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王耀华教授负责的《民族音乐学及其教育硕士研究生主干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科研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了民族音乐学及其教育硕士研究生主干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该研究方向的5门主干专业课程已配有正式出版的十余本教材及一批音像资料和教参资料。这一教材建设的成果对我国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材建设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教研、科研活动带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80年代以来,由教育部(国家教委)、全国性音乐学术团体主持召开了各种类型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许多研讨会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改意见,对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譬如,1989年11月国家教委举办的“高等师范艺术教育专业发展与改革”专题研讨班,在总结了建国以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后,提出了修订现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教学计划的意见。1995年12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大会提出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会议主题,对其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一系列的教改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科研工作可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发展。80年代在一些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师范性”问题的讨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进一步明确了高师音乐系科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

求等方面应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设计。由此提出音乐师范生应具有“一专多能”或“多能一专”的原则,以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90年代之后,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视,高师音乐教育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所发表的论著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比80年代有了较大提高,高师音乐系科教师在《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及各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大批论文,这些论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音乐教育学学科理论建设方面有较大进展,出版了数十本有关音乐教育的专著、译著,为该学科建设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克服诸多困难自办本专业刊物,不但对本校教学科研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全国范围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此外,各校为促进本校教师科研工作的发展,对教师所必须完成的科研工作任务作了定量规定。

4.扩大招生规模,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80年代以来,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缺乏的状况,全国各高师音乐系科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并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特别是专科层次的音乐教育专业发展较快,原本只设本科专业的一些高师音乐系科都先后增设了二年制或三年制专科,同时,实行二•二或三•一分段制,引入竞争机制,让成绩好的学生升入本科学习。为了解决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学历不达标的问题,一些条件较好的高师音乐系科还增设函授、夜大学等成人音乐教育专业,开办专科、专升本音乐教育专业的自学考试,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开设了电视卫星音乐教育专科教程。与此同时,一些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先后增设音乐教育专业或师范系,依托于专业院校较强的师资力量,使办学有较好的基础。截至1999年为止,全国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9所音乐学院全部成立了音乐教育系或师范系,为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师资。上述这些举措加快了中等学校音乐教师的培养速度,至90年代中期,音乐师资缺乏的矛盾逐步得到缓解。“”前17年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中没有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即高师音乐系科中不设培养高层次音乐教育人才的硕士点、博士点。90年代之后,高师音乐教育中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获得音乐学博士点授权单位,对于我国培养最高层次音乐教育人才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高师音乐系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对提高高师音乐教育的科研水平、学术水平以及充实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等诸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5.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为适应新时期对音乐教育人才的要求,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音乐师资,90年代之后全国许多高师音乐系科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了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6.师资队伍建设有较大发展。1978年恢复高考后,高师音乐系科的师资主要来源于“”前在原校任教的教师和“”中工农兵学员留校任教的教师,及少数原中等学校教师和少数艺术团体的演唱、演奏员。这一批教师为恢复时期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在教学设备器材陈旧、教材资料缺乏、教学人员不足、办学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认真负责地完成好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教育人才。80年代之后,各院系从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中选拔专业教师充实师资队伍,特别是“”后第一批招生的七七、七八级毕业生,这两届毕业生一般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已成为高师音乐系科的骨干教师。90年代之后,随着高师音乐系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充实到高师音乐系科的教师队伍,使高师音乐系科教师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这一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系科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增多,这些学术活动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因此,参加学术活动也是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与“”后高师音乐系科初办时相比,现在的高师音乐系科教师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学历、职称等方面都较前者有了很大发展,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当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80年代以来,在扩大招生规模和实行多层次、多形式招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有:其一,二年制专科学制太短,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二年制专科的学生不仅要完成十余门专业课程的学业,还要花大量时间来完成钢琴、声乐等技能课的练习,再加上政治、体育、德育等公共课以及劳动、军训、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6周),另外还得扣除4个寒暑假,所剩学习时间不多。由于学制短,时间紧,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这样,因此,二年制专科无法保证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应将二年制专科改成三年制专科。其二,函授、夜大学等成人音乐教育专业由于面授课时比全日制少一半以上,这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特别是音乐专业课程中的技能课(如钢琴、声乐等)主要依靠一对一、面对面的讲授,面授课时少,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此外,函授、夜大学学员一般是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上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补学历、评职称的需要,因此一些人存在着学习不认真、“混文凭”的现象,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其三,由于扩大招生规模,降低了专业和文化考试的录取线,有相当数量的新生的专业和文化素质偏低。据调查,这批考生中有许多人在高中学习阶段学业成绩差,由于担心考不上大学,才临时学了一段时间的声乐或器乐,就来报考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显然,这些考生只是为了就业才来报考音乐教育专业,并不是因为喜爱音乐为了献身音乐教育事业而来学音乐。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许多学科都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例如钢琴必修课,若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要想在三年或四年的时间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有一定困难的,况且还要投入很多时间学十余门其他课程。因此,专业、文化素质低的学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这些学生毕业后有许多人无法适应学校音乐教学工作。

2.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离岗现象严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曾对本系83届至93届历届本科、专科毕业生做过调查[6],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八届本科毕业生177人、七届专科毕业生255人,共计432名毕业生中,有323人在岗,在岗率为74.8%;有109人离岗,离岗率为25.2%,这意味着每4名毕业生中就有1人离岗。据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对13届共388名毕业生的调查,离岗率为35.3%,仍然在县以下学校任教的不到4%[7]。毕业生离岗现象严重是全国各高师音乐系科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无疑对学校音乐教育事业是一个损失,学不致用、用非所学造成国家培养人才的浪费。毕业生离岗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待遇偏低,福利较差。离岗的毕业生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出国,有的跳槽到待遇较好的单位工作。90年代后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待遇有了一定的提

高,因此,毕业生离岗率有所下降。毕业生离岗现象从现在人才流动的观念来看是正常现象,也是市场经济情况下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要使毕业生安心音乐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必须提高教师的待遇,同时应加强在校生思想品德教育,巩固专业思想,使学生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

3.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滞后现象。特别是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所实施的种种教育教学改革,对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高师却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改革。高师音乐教育的滞后现象是阻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由于受专业音乐学院办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着重技能技巧学习,轻文化理论学习的“重技轻艺”的倾向,师范性突出不够,忽视对学生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这种倾向在80年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设有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学法课,还安排有教育实习、教学见习等教学实践环节,但实践证明仅仅这样安排还是不够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音乐教师,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应掌握音乐基本技能,还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教学能力,因此,应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渗透教学法的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该门学科的技能、理论的同时掌握该门学科的教学法。90年代之后许多高师音乐系科开始重视对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今后还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建设。超级秘书网

5.尽管90年代之后高师音乐教育科研工作有了较大发展,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多,特别是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有重大指导作用的科研成果很少。

6.尽管近年高师音乐系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一些院系师资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状况,教授、副教授的年龄偏大,没有提供必要的条件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忽视学科队伍的梯队建设。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应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7.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自1980年颁发以来,从未修订,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该教学计划中有许多地方已不适应现在教育教学的需要,应做适当的调整和修订。例如,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音乐教育学、钢琴伴奏、计算机音乐、世界民族音乐概论、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等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的门数,合理安排必修课程,并重视实践课程,教学要求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98-1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柳斌.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J].中国音乐教育,1997,(1).

[4]杨力.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开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J].中国音乐教育,2000,(2).

[5]王湛.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J].中国音乐教育,2000,(2).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学校传承地方音乐

地方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地各民族都有着丰富灿烂的地方音乐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事业也空前繁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影响,在人们时尚的审美视角中我国很多传统音乐文化的地位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印象。本世纪以来,随着各地民间艺术组织的再度萎靡和民间艺人的相继离开,很多口口相传的民间音乐已出现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现状,祖先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如不加大拯救力度,就将成为永远令人伤楚的传说了。近些年来,在专家和学者的疾呼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也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使大量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拯救,但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如果得不到有效地传承和光大也只能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为众人所知。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传承和发扬地方音乐文化的任务是高等专业院校的教育任务,这种传承的方式只是大范围的地域特色文化,却很难涉及到某一个具体地方的音乐文化,因此,传承和发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展示地方音乐文化的瑰丽色彩,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向往

音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也在半数以上。但是,教材中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并不是太感兴趣。通过理性思考后认为,同样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不违背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何不选择当地民族音乐作品作为教学范例。学生学习本民族本地方音乐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感觉会像学习母语一样亲近而且容易领会,更能表现出地方音乐文化所独有的情感和韵味儿,在一个拥有优秀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地方,音乐教学如果舍弃了地方元素,岂不是舍近求远,得不偿失了。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展示本地优秀音乐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本地音乐的纯美,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来,不仅促进了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都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加强教材开发,让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新课改要求把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这一指导思想对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具有划时代的促进作用,学校应站在拯救地方优秀音乐文化的历史高度加快校本教材开发和利用,不能把这一重任只看成是政府和专业院校的事情,要把此项工作任务责无旁贷的担负起来,落实到学校的课程计划之中,成为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积淀厚重,包罗万象,在继承的过程中需要去粗取精,去其糟粕,既要不失传统又要符合文明,对民歌中低俗的歌词要进行提炼,使其符合中小学生演唱。学校还可把所在地的优秀民歌加以整理,按照体裁和难以程度编辑成册,作为不同年段的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还应制定传承地方文化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弘扬地方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让民族智慧的结晶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三、构建开放课堂,拓宽地方音乐文化教学时空

新课程理念倡导构建开放性课堂,对于地方民族音乐教学来说更需要从多方面创设开放性教学,这种开放主要是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和实践。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唱多首歌曲来提高学生对家乡文艺感性认识,并能对所学歌曲进行分析,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要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互动,让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做演员的荣耀和做评委的自豪。

结合第二课堂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民族乐器和民族歌曲兴趣小组,每周定期开展培训和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校还应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为师生献艺,让学生充分与民间文艺接触,感受来自身边的原生态音乐作品,让心灵在纯朴的音乐中得到净化,让情感在浓郁的地方文化中得到熏陶。

民族文艺的根在农村,魂在大自然,只有走进村野才能领略到民间文化的灵魂。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深入村庄,组织当地的学生一起体验在山野放歌的感受,放开嗓子对唱,含着号子劳动,让歌声在山间回荡,让情感在田园间跃动,享受那种一山歌起千山唱,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感受,这种不是教学胜似教学的效果岂不比课堂教学要好的多。

四、开展主题活动,为展示地方音乐文化搭建平台

民间音乐文化是群众艺术,传承她需要全民的力量。营造学习、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气氛对宣传地方文化非常重要,开展地方性文艺汇演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艺术加工把群众艺术搬上舞台,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观看学生的表演,使传统音乐艺术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这样不仅活跃了群众艺术,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除了开展主题展演活动外,文艺工作者和音乐教师要多深入农村采风,发掘整理当地民间艺术瑰宝,并对其进行艺术再加工、再创造,让这种饱含泥土芬芳的传统艺术得以记载和传承,重现往日的华彩。

五、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师,把传承地方音乐文化推向纵深

音乐教师业务工作计划篇10

学校肇始于1951年的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西安石油学院。1969年,学院改厂停办。1980年,西安石油学院恢复重建。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为主管。2003年,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

学校校本部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园,南校区位于西安市丈八东路,新校区位于西安市户县西安沣京工业园。学校占地2133亩,固定资产总值21.28亿元,仪器设备总值3.67亿元。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其中,理工、文史类全部本科专业在陕西省、西藏自治区一批本科批次招生,理工类部分本科专业在山东、河南等15个省份本科一批次招生。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500余人、本科生1.7万余人、外国留学生4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近万人。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

学校设有14个学院和3个直属部、系。目前,拥有1个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2011年1月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院校”资格。有6个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学科、1个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2013年学校获批为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有23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个本科专业中有5个特色专业、10个陕西省特色专业、5个陕西省专业,5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19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13门省级改造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有教授、副教授500余人,其中二级教授9人、三级教授24人;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300人;具有博士教师330余人。有17个陕西省“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有、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全国和陕西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16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陕西省“百人计划”、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才和受聘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和“陕西省特聘专家”19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10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近5年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申报专利42项,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70余项。学校坚持石油精神教育不断线,培养的学生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开拓创新”的“四实一新”特色而广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20年保持在90%以上,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和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针对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实力不断提升。近三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等和省部级研究项目220项;科研总经费4.17亿元,其中2013年科研经费1.51亿元;近三年,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6余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出版学术专著52部;发表学术论文26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950余篇。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境)外47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美国13所大学开展“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与美、俄、韩等国大学开展了“2+2本科双学位”项目;与美、英、德等国大学开展“4+1”、“4+2”硕士项目以及博士生奖学金项目;与俄、美等国大学开展“交流生项目”;开展有寒暑期赴美、英、德、法等国的短期出国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先后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和“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已累计培养来自近30个国家的留学生3000余人。特别是学校针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需求,面向中东、中亚等地区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自2009年起吸引了众多石油石化企业来校招聘人才,毕业留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校园文化示范点”称号;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称号;2006、2009、2011年,学校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称号;2009年,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学校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被陕西省综治办、教育厅、公安厅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2013年,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秉承“好学力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学科荣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内涵式发展,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务实进取,攻坚克难,努力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内容及统计数字截至日期为2014年9月30日)

一、专业介绍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本专业培养具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与技能、具有宽广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平面设计能力,在城市设计、人居设计、广告公司等专业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视觉设计、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费:9000元/学年。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招贴设计、字体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影视技术、版式设计、插图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

2.环境设计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现代室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观念,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建筑设计部门、装饰设计单位、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从事各项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和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费:9000元/学年。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立体构成、环境艺术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景观设计、造园学、室内环境设计等。

3.音乐学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一定程度的声乐演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器乐演奏、钢琴演奏和伴奏、计算机辅助作曲及miDi音乐制作等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在中、小学校、广播电视台、演艺公司、企业文化事业部以及媒体、广告公司等领域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声乐、钢琴表演、群众音乐文化、音乐期刊杂志编辑、音乐制作、音乐评论等工作。学费:9000元/学年。